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2024-08-24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共9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1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l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目前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掀起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热潮。然而,时下许多教师因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认识上的不到位,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陷入了一些误区。

l

笔者现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列举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常见的误区,包括:课件过于简单、课件信息超量、课件平淡缺乏交互性等;浅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围绕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课件素材、信息量要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体现师生互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等相应对策,意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误区对策

一、引言

随着现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践,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已无法保证从技术上实现它。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由于它能集成大量的感性材料,直观、细致地模拟一些抽象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贴近学生的实际,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当前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目前,由于教师认知上的偏差,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如不加以矫正,势必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适得其反。

本文笔者结合了自身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及思考,浅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列举了课件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并对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浅析误区产生的原因

(一)“新理念”的驱使教师不得不做课件

如今,不论是公开课,还是一般课,课件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校以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成了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制作课件需要制作者熟练地操作电脑,不仅仅需要掌握汉字输入的技巧,而且还需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一些课件制作软件因不能识别一些视频格式文件,还需专业软件先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后再插入。这样制作普通的课件也至少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如果想做得精美一些,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再完美一些,甚至半个月、一个月都说不准。一堂课如此,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一线普通教师有这个时间节节课搞课件吗?显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们就将课件做成简单的电子文稿,以应付所谓的新教学理念。

(二)课件求大求全,力求点、线、面全覆盖

随着Internet广泛应用,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评价某一事件的信息在网络中俯仰可得,教师在利用课件呈现与讲述问题时,力求面面俱到,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只要与课程沾得上边的都一哄而上,而且板书课题用课件,范读课文用课件,作业布置用课件,甚至连提出问题也用课件,忽视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这样课堂变成了剧院,课件变成了影片,学生变成了观众,师生互动太少了。

(三)课件脚本与创意分离

时下,因为课件的盛行,各个学校对师资进行了课件制作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取得了明显实效,但要都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好处的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显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不切实际。所以,就出现了任课教师编写课件的脚本,计算机老师或计算机专业人员来帮忙制作的现象,制作人员不了解授课内容,由于双方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使得任课教师的本意无法直接或准确地用课件体现出来,制作人员似乎更加专注于技术方面的展示,制作出来的课件也许形象、生动,但教师按照设计好的课件上课,课堂上本该互动的地方没有互动,不该形象的地方变得生动,教学效果当然难以让人满意。

三、课件制作中常见的误区

(一)课件是教案的简单电子化,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一些教师对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认识不足,他们为了赶潮流简单的拼凑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所谓课件实际上是把教案简单的电子化,例如把教案做成一页页的文字型的PowerPoint幻灯片。把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是书本内容的浓缩,缺少动画、图像、声音、视频资料,由于表现形式单调,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学生感到兴趣索然。课堂上看似使用了电教媒体,实则媒体充当的是黑板。教师利用这样的课件讲课并没有脱离照本宣科的本质。

(二)课件信息超量,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课件的高效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其次就是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大量事实证明,用其他教学手段需要两节课完成的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则只需要一节课即可完成。然而,课件信息量过分大,会导致学生在还没来得及接收完上一个信息,下一个信息就已经来了,使学生目不暇接,无感悟和思考的余地,且多媒体教学过于直观,虽利于学生的直观把握信息,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其教学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这样课:授课者制作的课件内容非常丰富,一节课安排得很紧凑,内容的科学性也比较高。但是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初学生还很感兴趣,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

(三)片面追求形象性和生动性,课件制作华而不实

许多教师认为,制作课件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希望课件能形象点、生动点,在课件中总是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动画或声音。例如,笔者听过一节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拙政园页面的制作》一课,授课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件中首先插入了一段关于拙政园的视频,画面整体效果美观,图文并茂,声形俱佳,授课者意在激发学生运用PowerPoint制作拙政园页面的热情,然而近五分钟的视频欣赏,将学生带进了拙政园风景的无尽遐想中,而无意再去创作页面,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四)课件平淡无奇,缺乏交互性

课件设计时,为了防止操作失误,或图设计方便,就采用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NEXT键,课件便按顺序PLAY下去。其实这是一种重“教”轻“学”的思想,会于无形中将师生的思路捆绑在既定思想流程上。这种课件只能算“传统课堂搬新家”,用它来施教,虽然看似结构紧凑,秩序井然,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却很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最具魅力的互动功能。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其结果只能是强化了教师施教的主动性,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的实际收效可想而知了。

(五)重视先进的多媒体效应,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机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当它开始在教学中运用时,会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并非所有课程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并非每节课都有必要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有些知识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小黑板、录音机、挂图轻而易举就能解决,而他们总是喜欢“舍轻挑重”,即使有现成的教具也视而不见,非得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只注重教学手段的时尚而忽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的做法,往往得不偿失。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的教师如何走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就提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谈谈与之相对应的对策。

四、走出课件制作误区的常见对策

(一)围绕教学内容合理选用课件素材

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给人丰满的感觉,单靠文字演示和静态画面是达不到效果的。要用图像补充说明文字内容,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视觉冲击力。让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彰显多媒体课件美观、实用的价值,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声音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区域特征,也可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起到提示音的作用。在不少学科中都需要把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动画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视频文件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是一种非常好的素材,如果能在课件中引用,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化学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后排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老师的演示,到自己动手操作时,往往顾此失彼,出现错误或漏洞。如果能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插入课件中,让学生反复观看,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要领,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老师可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视频系统录制操作过程,生成文件。

(二)信息量要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这也造成了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盲目加大知识量,而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反馈时间却缩短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将会逐渐降低。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更多的信息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在教学中,要科学地控制信息量,将多媒体技术当作达到教学目的一个手段。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围绕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强调交互式学习,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切忌贪多求全

一些教师对课件制作素材筛选、加工组合认识不到位,认为素材越多就越能说明主题,越全就越能开拓视野,结果造成课件臃肿,内容庞杂,看似内容丰富,却淹没或冲淡了重、难点,实际效果不佳,这实质上还是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教学信息设计策略。布鲁纳也认为“在学校,教学信息的组织往往比信息本身更重要”。下面就多媒体课件中各种媒体的设计与呈现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文本是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方式。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呈现是否规范、简洁、明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2.图像是帮助人们理解意义的视觉符号。以图像传达的信息比文本直观,更容易达到沟通的效果。但是,许多人对图像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提及图像,人们就联想到艺术,甚至误以为图像只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因而,在某些课件中出现了过多的点缀式的图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图像时一定要考虑何时呈现,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图像在课件中起什么作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等。

3.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和效果声三种,讲课时,为了突出教师自己的语言,不宜使用背景音乐,当然在播放图片、动画或视频时,可以使用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但声音应小。恰当地使用声音文件能起到引起注意、提供情景音效等效果,然而用不好则起到干扰、噪声的作用。

4.动画和视频能使学习者较为直观地观看教学内容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具有形象、直观、声形并茂的特点,适当采用能起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作用。但若为增加趣味性或展示课件制作技术而过多地加入视频文件,不仅造成课件体积大,运行速度慢,而且某些格式的视频文件需要特殊的驱动程序和播放器,容易造成死机,从而降低课件的兼容性。

总之在处理组合素材时,应做到该多处则多,该少时则少,千万不能一味突显技术和手段,在不恰当或不合适的地方出现媒体冗余,更不能本末倒置,将与重难点不大的素材选得过多、过滥,以至于遮掩了教学目标的突显。上述第四点实例剖析中,原先课件标题中显目的三维动画文字就是不成功的一个左证,它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

(四)合理体现师生互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对课件教学流程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还应着重考虑教师与课件、学生与课件、教学内容与课件的互动关系。作为课件设计者的老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的方案,以防止师生的思维空间受到课件媒体的制约而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PowerPoint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课件时使用的最多的一款软件,它简单易用,但交互性不强,然而如果巧用一些技术则就可以为PowerPoint增加一些交互性了,如在FLASH中用文本工具建立一个文本框,在它的属性中设置文本类型为“输入文本”、在变量选项中给其定一个变量名,随便取,其它,如字体、字号、字的颜色、文本的行数都可以自己定,设置完了以后,将其导出为SWF格式文件,然后插入到PowerPoint中去。这样,课件放映时就可以在该文本框中输入相应文本了。另外在PowerPoint 里,利用自定义动画中自带的触发器功能也可以轻松地制作出交互练习题。

(五)注重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

课堂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应实事求是,哪种媒体方便、直观、有效,就用哪种媒体。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应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求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依靠课件。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有的甚至是计算机不能替代的。

六、总结

应用多媒体CAI课件于教学,能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又因多媒体CAI课件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图文并茂、声像同步性等优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说,多媒体CAI课件的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如何把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如何制作出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我们每位走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推进,电脑和大屏幕投影等各种电教设备均在各个教室里配备完善,在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普遍。然而,随之带来的“学生视觉疲劳”,“书写能力弱化”,“课堂精彩课后的空白”等等一些负面效应的产生和影响,由此人们开始对于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也逐渐的产生了一些质疑。其实,我们只要对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稍加留意,你便不难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无疑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问题。由于复制粘贴的便捷,多媒体课件却已经成为“教案搬家”的一种替代品,而原有的简明美观的“板书设计”也被堆砌成一张张页面上被拥挤不堪的各种文字所取代,加上各种声响的滥用,使整个课堂教学嘈杂纷乱,喧宾夺主。至于图片的不恰当使用,不仅造成滥用现象,更有甚者还随心所欲的改变图片的长宽比例,严重的污染了人们的眼球。像这种做出来的课件只能说是失败的,或者说是有失误的,甚至是有严重失误的课件,这无疑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如果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制作的课件,造成上课效果不好,就不能说是一个好的课件,或者只能说是一个失败的课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仅看课件所提供的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启示了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而对课件的评价,要看该课件是否能够真正体现了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是否有助于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针对教师在课件制作中,对课件教学上的误区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给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应用对策,希望对课件制作及教学运用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辅助作用。

二、课件制作所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1.课件信息量过多造成信息接收堵塞现象

当一个人脑在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大脑就会处于停滞状态,这一点很少教师去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电脑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一些老师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课件使用时,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其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理解和接受,造成了信息堵塞现象。

对策1:加强教师课件制作培训,鼓励教学方式及课件形式的多样化

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必须要经过专业理论的指导和培训,对于课件制作的设计者来说,要真正意义上领悟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前学校虽然对教师进过计算机培训,但都是以普及为目的,在课件制作方面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大多数老师都是通过自学方式掌握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造成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更不说开发和制作课件了。由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只有让他们掌握了课件制作技术,界面色彩运用技术,才能制作出适合个人口味的课件。只有制作出合理的和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课件,才能唤起人们的情感的共鸣,并在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和心灵的塑造。因此,多媒体课件要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如果自身的确欠缺相应的“制造”美的能力,就切不可盲目的“与时俱进”赶潮流。

2.过分依赖课件造成师生互动性的自由

在当前课改的环境下,一些教育部门以及教师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教师职称评定中,优质课的分数所占比重很大,为了追求这种所谓“好”的课件效果,许多教师认为在公开课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够称的上是一节好课,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大多数教师更倾向于设计“一节”没有差错的课程课件,于是,信息量大的“满堂灌”的课件模式在很多情况下成为了教师的首选。整节课程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不动粉笔、不用黑板,干脆做起课件的“讲解员”和“放映员”,从开始的复习导入到最后的练习小结都有,表面上看课件很全面,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总体来说整堂课还算是成功的。但是,就整体感觉课堂上学生没有拓展思维的机会,整个“套”在了课件之中,教师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没能就课上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加以进一步的指导,整体上显得仓促不够深入,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带给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当然是无法保证的。

对策2:贯穿课件制作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理念

要明确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课件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要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课件设计者不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上,而是应着眼于如何通过课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实效性,从而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最优化。因此,课件的制作关键就在于它所展示的仅仅是需要展示的,不拖不冗,不仅没有束缚师生之间的思维,反而更加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交互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当然,这就对教师制作课件提出了一定的难度要求。需要教师在制作课件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在操作时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在制作课件时就要将其完善,以免在上课时产生错误。

3.过分重视课件形式而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期,由于教师对课件制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不是太高,制作出来的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片的简单拼凑和组合,有的就是典型的教案搬家,加上界面色彩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件界面的追求与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制作者的共识,过分重视课件的演示形式,忽略了课件主要是辅助教学的这一作用,课件中加入了太多不适合媒体元素的展示,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另外,有的课件页面构图不和谐,色彩搭配土气俗气,图文比例严重失衡等等,不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反而走向了美学的对立面,造成了“视觉污染”。这种过分重视课件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却有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

对策3:课件制作应遵循基本艺术规律,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在合理承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形式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基本艺术规律,运用一定的美术技巧,力求使课件整体风格协调,色调和谐统一,构图稳重大方、均衡,图文关系合理。在界面构图方面,至少要遵循以下四点构图原则,即:以少胜多、主次有序、虚实相生以及活泼有致。而就课件的色彩来说,要求整个课件色调的统一和谐,至于是选择冷色调、暖色调,还是明调子、暗调子;是选择艳丽辉煌,还是朴素文雅;是选择轻松愉快热烈,还是感伤忧郁悲切等,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而定。

4. 教师自身创造性劳动的匮乏造成角色异化

自身创造性劳动的匮乏是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和素养的欠缺不足的根本原因,我们一些教师没有摆正自己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位置,既没有能力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没有能力修改或改造从网上下载或从别的途径得来的多媒体课件,这种自身创造性劳动的缺乏致使教师角色产生了异化,制作出来的课件由于直接引入别人的课件内容而造成不符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更有甚者下载而直接被引入的课件还有大量的技术错误也被统统搬到屏幕上,这种课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内容与形式不符,使得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质量严重受损。

对策4:掌握一门教学软件,摆脱课件制作技术上的问题

多数教师的电脑技术还停留在一些Office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仅仅局限在PPT软件,而这些软件对音频、视频、动画的效果处理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对函数图像变化制作有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制作技术上的局限性,造成一些课件的制作还存在界面不合理,操作繁杂,字体、颜色搭配不当,动画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数学图像、几何图形不规范等缺点。另外,特别是运用模拟轨迹移动的课件,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设计的能力和程序代码函数来实现,这对非计算机专业老师来讲,在课件制作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大的制约了课件制作技术上的局限性,造成课件制作的难度和推广。当然,我们要求每位老师都能像计算机专业人员达到编程设计的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为此,建议在课件制作时,对出现的编程技术问题可以和计算机专业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遇到界面色彩搭配设计问题可以和工艺美术类的老师相互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课件制作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结束语

以上只是对一些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现象做了简单的归纳和个人的看法,总的来说,要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还需要广大的教师充分认识到电脑这个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的看法和建议是:

0.在教学展示设计方面,除了应全面考虑和择优选用外,还应避免在教学设计层面对多媒体课件有太多的依赖;

1. 在教学策略设计方面,除了应具体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外,还应在每一个环节和知识点的突破上要有所不同的表现方式;

2. 在教学表现设计方面,除了应考虑从感觉器官的刺激入手和视觉刺激外,还应避免实际声音效果给听觉的刺激带来负面效应。

总之,在教学方面应当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要有利于课堂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趋利避害,在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相互交流,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有利的作用。

摘要:笔者在多次观摩教师公开课多媒体课件教学和课件评比活动等工作中, 发现许多老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认知度和制作上不乏出现种种误区。本文针对教师课件制作与教学课件运用的误区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应用对策, 希望能对课件的制作及教学运用起到一定的帮助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公开课,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作者:魏长华, 余柏林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误区与对策[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 (03) ;

[2]作者:宣黎平, 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中的误区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02) ;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3

一、误区

1.勉强为之,欠全盘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做成相应的课件,比如听力训练虽然也可以制成课件,但一般情况下倒不如使用录音机更方便。所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全盘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2.哗众取宠,画蛇添足。很多教师费尽心思在课件中设计一些与所讲内容无关的背景、动画,将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为了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3.重形式,轻内容。比如在讲Music一课时,有的老师在课件中引入了大量的音乐及背景画面。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欣赏一些pop music,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播放了不同类型的音乐,课文结尾时仍配有大量音乐。这样过分地运用音频技术、动画等效果,违背了现代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长时间,大容量。学生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简、短。

5.求精求细,浪费资源。许多做好的课件只适应某个教师的某一堂课,缺乏通用性,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有些英语教学图片,使用Powerpoint制作即可,但有些老师却选用Flash制作。所以在课件中使用的教学素材够用就好。

二、解决方案

一些教师做许多的课件只是为了竞赛,日常授课基本不用CAI。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学课件是和计算机老师一起完成的,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以上误区,我们可以本着以下原则来解决:

1.英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课件设计。要把名义上的参与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使英语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将其教学思想真正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CAI的教学目的。

2.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态度。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地把计算机融入英语教学中来。

3.自创优良资源环境,成立电子素材库。大家都知道,教师每天忙于上课、备课。如果为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你会觉得花再多的时间也值得,但是教书育人仅仅是为了那一堂辉煌的公开课吗?

4.集体备课,互通有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根据训练点和经验,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多媒体的使用应因时而宜。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4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崔联华 孙中强

联系电话 ***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于教学实践活动,列举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常见的四个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有效地推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 生活化课堂 对策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为此,思想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研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提升思想品德觉悟。因此,政治课生活化也就成了实现新课改目标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但从实践上看,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值得我们关注。

误区一: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强调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生活,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教师课上先列举了几个生活例子:学校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打扫卫生活动,猴子移动箱子等。然后让学生分析哪些是实践活动?为什么?由此教师引出了实践的概念。到这里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分析完这些材料后,教师开始放手。先是让学生回答实践的特征,再让学生读教材,讨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整个课堂老师共讲了不到十分钟,而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都停留在课本的内容上。让人感到整节课没深度,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允许学生说说自己,谈谈生活,尤其是对生活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些老师在理解这点上出现了偏差,认为只有让学生讲才符合要求,放弃了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

对策分析:教师主动让出舞台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实际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教材把握理论。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体地位旁落,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低效的。

误区二:过分注重素材的数量,缺乏去粗取精。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从“生活”情景入手。专家指出:“我们在新课设置情景时一定要与现实生活贴近,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并从不同的回答中寻找共性,从而引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在生活化课堂中展示更多更丰富的资源,片面地贪大求全,结果学生无暇顾及素材全貌,资源占有了,但因缺乏去粗取精而造成实效非常低。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展示了海尔集团的素材,苹果公司的素材,还有西门子公司的素材。尽管素材都能体现公司经营成功,但是素材庞大,学生在有限的的时间难以提取有效信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新课程强调“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素材选择上就出现了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素材眼花缭乱,结果却收效甚微的情形。对策分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收集有效素材,更重要的是整合素材和提纯素材。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雕细琢,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案例,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归生活又引导生活,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能找到应用知识的价值,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误区三:过分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担心“跑题”,设计问题时过分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可行性,出现假探究和无效探究的情况。如某老师在讲货币职能时,先选取生活中几个情景,内容贴近学2

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①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职能的?然后组织学生看书并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是进行了自主探究,但其实答案都是书中现成的内容,学生无需动脑,照本宣科搬来即可,根本没有探究过程,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实际上是假探究。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问题设置简单化;有的老师不精心思考设置问题缺乏科学性,最终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对策分析:高中学生大多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并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以小品、漫画或情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探索活动。如上面提到的课例,教师可以分层设计几个问题:①以上情境中分别体现了货币的哪项职能?② 你是如何判断的? ③如何区分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误区四:过分注重知识的落实,忽视了情感教育。

新课程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是高考对教师们的压力仍在。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比较困惑,难以捉摸,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常常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政治生活化课堂演化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应试能力的工具。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高考压力下,教师的教学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结果就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对策分析: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新课程在注重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途径是:第一,选定的生活案例要有特定的思想教育价值。第二,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又成为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第三,创设、选3

用的情景要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以利于以情动人。第四,要注重导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案例,提升思想情感,促进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要做生活和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敢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推进政治生活化教学。我们也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张志红:《从生活中引入活水,在情景中体验感悟》 2008

3、刘艳春:《政治课问题教学法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5 作者简介:

崔联华,男,1964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任教,现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高中教育教学。邮编273500。

浅谈多媒体课件的误区 篇5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教师的素质,另一个是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教师的素质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使得CAI的教学效果就主要地由课件的制作水平体现。所以编写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件是提高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学课件是英语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的,但由于英语教师大多不懂课件制作,而计算机教师又不懂英语教学,所以做出的课件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CAI的教学效果。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课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已成为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课件设计中,这个原则却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贯彻。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搬进课堂,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没有将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到课件的设计思想中去,而是凭感觉、想当然地将原来幻灯教学的模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来,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加上声音的幻灯教学,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种误解。因此,在这种观念下设计的课件,是不可能真正突出英语CAI的教学特征的。

二、课件设计需要全盘考虑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够做成相应的课件,也不是所有的能制成课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通过课件来呈现。比如课文中常见的情景对话就比较适合用课件来呈现,而听力训练虽然也可以制成课件,但一般情况之下倒不如使用录音机更方便。有些课件的内容与表现形式需要在事先就做好编排、处理,否则做到后面就可能发现:某些内容由于开发水平与设备条件的限制而做不下去,或者勉强做出了,但实际效果却达不到要求,甚至还不如采用常规教学方式那么好。记得在2001年10月份,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沈锋老师曾经在常师附小上过一节示范课,上课内容为Lesson 19, 本课内容的对话部分也能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但沈锋老师整节课只是用了图片和录音机,她所采用的常规教学方式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觉得并不是什么内容都能作成课件,也不一定能做成课件的内容教学效果就一定好,而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因此在制作课件之前进行全盘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三、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弊端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可见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至于取代了常规的英语教学,而使英语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这样的课件有几个明显的弊端: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禁锢。2、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制作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人为地提高了CAI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师使用CAI的积极性。3、实践证明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

四、隐藏在课件中的浪费

有许多课件只是为了一些教师的竞赛课或示范课而做,大多实行的是“定身量做”的方式,使得做好的课件只适应某个教师的某一堂课,缺乏通用性,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还有一种隐蔽的浪费,那就是课件制作过于求精求细,也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例如,我在介词in , on , under 的教学过程中决定使用一些英语教学动画,这些使用AUTHORWARE制作即可,为了使课件做得更加精致计算机教师选用FLASH制作,那制作难度与时间都将增加,而实际效果两者差不多。在使用图片时,也有类似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图片不用过多的修饰,处理就可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比较car,truck,bus时,要画一些汽车,其实只要用简单的图形就可以说明问题,如果要进一步地修饰,虽无不可,但时间、精力与制作难度都会增加。所以在课件中使用的教学素材够用就行,适用就好。

五、英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课件设计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6

淇县高村镇实验中学

郭赞梅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

淇县高村镇实验中学

郭赞梅

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电脑多媒体课件,有他自身的优势,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际的事物;可以更有效地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文本中.因此,电脑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种效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但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教学手段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才能算的上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此种看法势必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此本人就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现象,提出几点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看法,希望可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们的思考。

(一)不正确、不合理的课件会对学生产生误导。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主要体现就是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有些材料并不理想,或者教师制作技术的不成熟,制作不出合适、恰当的优秀课件,但又不想使整个课件半途而废,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正是这些“求次”的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甚

至影响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在我们教学古文的时候,有时会遇到文中古时的器物,现在已无法见到,学生无法理解,制作课件时也不容易找到材料,只好用一个相似的事物来代替一下。结果就影响了整个课件的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还有,前不久教研时听了一堂课,对整堂课的教学应该肯定,但总觉得课件里的录音范读反尔不如许多同学的朗读,我想这就有些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效果。

(二)过多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师的主导作丧失。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极富创造性。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博学睿智的教学机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一味地依赖多媒体,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到最多的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我认为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臵了。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而老师忽视了教学密度,使课后学生脑子里空空荡荡,所以任何情况下,教

师都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不要走入为了使用而使用,却不考虑是否真正需要使用,不要让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三)过多的多媒体课件会影响师生的感情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四)不恰当的多媒体课件会束缚师生的思维。

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力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

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五)依赖多媒体,将滋生教师的惰性思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许多教师教案从网上下载,课件从网上下载,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是从网上借用的现成资源,很少有自己的劳动创造。此种情况将极大的制约教师的健康成长。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7

使用误区

1.望而生畏,完全排斥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虽然显而易见,但其制作比较烦琐,耗时费力,既要求教师会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会搜集、加工、处理、整合课件制作时所需的各类信息,精心设计,统筹搭配,科学整合。另外,还要求课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所以,一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甚至完全排斥。

2.舍本逐末,多媒体课件至上

如果说排斥多媒体课件是一个极端,那么多媒体课件至上这一现象则是另一个极端了。多媒体课件虽然是一种很先进的教育技术,但它仍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但有些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却形成了一个误区,认为上好一节课,多媒体课件就是最重要的,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更有甚者,还有个别教师到了没有多媒体课件便无法上课的地步,作为教师是不能把多媒体课件看得高于一切的,因为这违背了最起码的教育规律。

3.态度随便,滥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起来有点麻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本来需要两个课时讲完的语文课,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时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就相应地出现一些滥用多媒体课件的问题。

(1)盲目跟风,完全照搬别人的课件。有些老师在上课前并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是盲目地追赶潮流,看到别人与时俱进,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认为自己如果不用就是落伍了,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就借用别人的或用随意在网上下载的课件。学习、借鉴别人的课件本也无可厚非,但因每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的目标不同,想法不一样,讲课的风格和方法也有区别,如果使用者并没有深入理解别人课件的精髓,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对这些课件重新加以修改、加工、整理,就会在使用过程中被别人的思想所牵制,从而出现教学内容生硬、内容和风格不协调,衔接过渡不流畅、不自然,操作过程不熟练等难于驾驭课堂的情况。

(2)粗制滥造,收不到教学效果或效果小。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全国各地的发展又不均衡,使用的教材也不统一,所以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语文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配套语文课件也是各地课件征集活动中评选出来的,良莠不齐,有些仅供教学参考,还不能满足教师们的教学需要。所以,要想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只能靠教师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有些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也有的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排版混乱,或者字体较小,只适合自己看,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有些教师把教案的电子文档展示出来,充当课件……本来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这样粗制滥造,根本收不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

(3)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过分追求视听与动画效果,过多地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身心疲劳,注意力分散,教学效率低下。

4.扼杀想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好的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但有时也因使用不当起到了反面的效果。如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时,因制作技术有限,或考虑不够周全,提出一个问题后,常常未等学生思索答案便已展示出来,学生由此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另外,提早展示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也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讲授一些文学名著课时,这种现象就会更多出现,因为现在由名著改编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较多,取用方便。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过早或过多地向学生展示这些资料,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感受就会受到先入为主作用的影响,想象的空间会大大缩小,思维也大大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5.作课件自缚,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很容易因为操作课件而将自己束缚在讲台上,整堂课就在不断播放幻灯片,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图片,一会儿又是音频、视频,很少走下讲台,从而造成了与学生的互动减少。

主要对策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型选择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虽然在制作时耗时较多,工作量大,但一旦制作成功,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教学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等……收到的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所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盲目地排斥新兴事物,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克服畏难心理,不断学习,掌握多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适当地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型选择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以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固本清源,认清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课件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但它仍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我们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唯多媒体课件为上。说到底,教学准备工作应该是先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将教材内容了然于胸,再撰写教案,最后根据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才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依据。有了教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当然,教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媒体课件更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还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授课情况对教案或课件临时加以调整,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3.精心制作、巧于排版,达到图文声并茂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滥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况,我们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一切以学生为本,勤奋学习,克服困难,根据课文需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巧于排版,力争做到精美实用,达到图文声并茂。在具体制作时,我们可先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精心编排,统筹搭配,科学整合。之后撰写电子教案,设计教学流程,再按照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完备之后,还要考虑到课件的技术性和艺术性问题,如界面的交互、背景的选择、色调的搭配、布局的协调及整体的美观和实用等,力争使多媒体课件达到高质量的制作要求。只有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才会印象深刻,使用过程中才能操作自如。

4.把握好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时机,给学生预留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呈现答案或其他有关资料的最佳时机,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想象空间,让学生放飞想象,独立思索,展开积极而主动的探究活动,感悟课文的深意、体验人物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我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使教学呈现动态性。

5.深入学生,活跃气氛,增加课堂互动

语文课堂尤其注重人文性,强调只有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种生命活力的源泉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为了避免出现“作课件自缚”“教师一人主演(播)”的情况,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并适当地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增加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如表情、手势、目光、姿态等各种体态语言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在教学之中产生的心灵和情感的互动等。总之,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情感,活跃思维,放飞想象,并培养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另外,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为了避免把自己束缚在讲台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电子设备,如使用PPT无线遥控器等。这样,既能深入学生,又能在离开讲台时随意操作多媒体课件,还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圈点或划线强调等,做到灵活运用,鱼和熊掌兼得。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上述一些误区,但如果我们教师能在使用过程中端正态度,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氛围,那么,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会更好地发挥出来,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摘要:目前,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它的出现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有效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已得到广大师生们肯定和认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成为教学的干扰。本文就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给予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的应对策略。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篇8

關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效率低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果的重要标准。许多教师制作课件的出发点不是为教学整体服务,而是仅为了满足上公开课的需要。很多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或金钱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程而设计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课应该收到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比如:课件制作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信息量大,课堂气氛好,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好等等。但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未必是可取的办法。平时用三个小时就可以备好的课,利用多媒体,却要花六十个小时的时间做准备,也就是比原来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节课的效果未必能好二十倍。很显然,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

(二)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点

超文本、人机互动和网络功能是计算机制作课件的优点。但是目前许多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进行操作、演示罢了。与其花如此多时间、如此大的精力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更方便省事。总之,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必须至少体现上述三大功能之一,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否则还是不要选择使用计算机。

(三)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工作

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用它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以有些教师认为使用了计算机,黑板、粉笔、投影仪等都可以不要了。他们认为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计算机拥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超越的优点,但没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如果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效率和效益问题上,这时间花的不值得。我们应当换一种思路,想想什么内容可以不用计算机。别的工具也可达到预想的效果时,就选择别的工具。如果仅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那多媒体课件实际就变成了一块块美观漂亮但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

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现象。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笔者经过一些调查,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崇拜物。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天下来学生要听十几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450分钟。多媒体教室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长时间看着屏幕,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肯定很低。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因此,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且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霸权”现象

现代教学的理念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几乎都成了被动的教和学,导致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而“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和学。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因此,教师首先应把握住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的执行者。而应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通过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从而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其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

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比如黑板随写随看,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内容。好的手工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很快便懂得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多媒体应当作为辅助教学,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取的。但绝对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所有的实验。因为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应当起到辅助作用。用多媒体摸拟实验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能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和真实的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只能让学生在“看”中来学习,而无法让学生将“看”、“听”、“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采用真实的实验进行教学。

(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

多媒体课件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但是教师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很感兴趣,将它们用到教学中去,让多媒体课件在点击鼠标发出声音,产生动画。其实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丝毫没有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起不到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作用。

三、结语

鉴于以上问题及误区,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如果用得不当或过度,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最初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要用之有度。应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学参考书配套多媒体软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钢筋安装的常见问题及误区二 篇9

钢筋工程作为框架结构中承受荷载的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工程施工过程中,却经常会因为工人素质不足或者水平因素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因此,应着重对钢筋安装的常见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加以控制。

一、钢筋安装常见问题及防范

1. 套筒钢筋加工质量差及连接外露丝头过长。

套筒作为目前梁柱筋连接的常用方式,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关质量。钢筋在套丝前应将钢筋原材料端部用无齿锯切平,丝头长度应不少于对应钢筋套筒长度的一半,且钢筋丝头的加工长度必须为正公差。钢筋在套筒中央位置应相互顶紧,这是减少接头残余变形的最有效的措施。安装接头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但外露螺纹不超过2P只是防止丝头没有完全拧入套筒的辅助性检查手段。

2.柱筋电渣压力焊轴线偏移,焊包不匀

电渣压力焊时,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引燃电弧后,应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下送速度,上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上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焊渣。规范规定:接头处弯折角不得大于3°;接头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2mm;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无烧伤缺陷。为防止焊接过程中导致的轴线偏移,应着重从以下措施加以控制:矫正钢筋的端部;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避免过大的顶压力;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而焊包不匀则是因为钢筋端面不平整,填装的焊剂不均匀以及电渣过程时间不够长导致的。作为施工人员,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只要精心施焊,电渣压力焊接头完全可以达到规范要求。

3.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此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导致。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

4.混凝土二次浇筑部位钢筋绑扎质量差

基础承台、地梁施工过程中,因为设计或施工需要以及其他原因,往往会在梁部位设置施工缝。在施工缝位置常会出现钢筋锚固长度不够,预留钢筋过程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变形,甚至会出现漏筋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如果钢筋绑扎不牢,造成位置移动,也会造成保护层过大或不足的问题。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在施工缝处的钢筋长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重新翻样、下料,并把钢筋的位置固定好,防止钢筋跑位。5.框架梁、柱支座范围内箍筋架设不到位钢筋绑扎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梁中箍筋在主次梁交叉位置断开,而只在次梁两侧附加三根附加箍筋;在框架柱与框架梁交叉部位箍筋绑扎根数达不到规范及设计要求。作为主要抗剪和抗扭作用的箍筋,其在框架梁中的布置不能减少,绑扎过程中应加强交底。而框架柱与框架梁交叉部位,因为此处两个方向的主框梁和柱筋相交,使得此支座处的钢筋根数和种类繁多。工人在绑扎时往往只套几个箍筋,而且腰筋、箍筋和主筋的位置不能得到保证。在绑扎此部位时,为防箍筋间距不均匀,可以采取焊接笼子的方式,然后将各钢筋的依次从相应位置处穿过笼子,梁绑扎完毕后,整体沉入支座内。

6. 受力钢筋端部锚固不正确

框梁负筋在端部应从边框梁上部锚入梁中,工程施工中常会出现由于钢筋长度不足而导致梁锚筋不能锚入边框梁中,或者是与边框梁的位置错误,梁筋放置在边框梁下面。或者两个方向的边框梁在支座内互相锚固的方式不正确。

二、钢筋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1.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板类墙类及柱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对同一 连接区段的定义:

(1)绑扎搭接:1.3倍搭接长度;

(2)机械连接: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

(3)焊接连接: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4)焊接连接:45d(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受弯构件中的焊接连接)

2.垫块。垫块主要起钢筋保护层的作用,防止潮湿的气体和水渗入混凝土中腐蚀钢筋,影响结构的安全。垫块经常是工程施工中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

3.箍筋弯钩的角度以及拉钩的绑扎方向。箍筋在绑扎时为了方便施工,经常会将135°的弯钩调直为90°,但绑扎完毕后并未将弯钩弯回。拉钩在加工厂加工时一端为135°,一端为90°,现场绑扎时必须将135°和90°弯钩错开布置。

4.梁与梁相交处标高不得高于板面标高。

三、对箍筋认识的误区

工人往往对钢筋中的箍筋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梁柱只是受力主筋承受主要的荷载,而认为箍筋只是起构造作用或者次要作用,从而出现了很多弊病,甚至引起一些质量事故。箍筋主要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钢筋,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箍筋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 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配有环形箍筋的构件受压时,混凝土的侧向扩张受到箍筋的限制,箍筋因此而产生了环向拉应力,其反作用力使被箍筋约束的核心部分的混 凝土受到均匀的径向压应力作用。核心部分混凝土由一维受压状态变为三维受压状态。因此,这部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以提高。这种效应随箍筋拉应力的提高而增大,直至箍筋达到屈服点时混凝土才被压坏。2.提高结构的延性

好的结构应是强度、刚度和变形能力俱佳的统一体。我国以“层间弹塑性变位角”的大小作为评估结构变形的一个指标。箍筋的配置率是影响弹塑性变位角允许值的重要因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采用本规范的上限值时,可提高20%。

3.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

不配箍筋的混凝土构件,当所承受弯矩和剪力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条临界裂缝。在这条裂缝的上方靠近支座处,形成了一个上小下大的“基本拱体”,拱体下部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当配上箍筋后,箍筋把被裂缝分割的拱形混凝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下部混凝土的潜力,共同把剪力传到支座上。此外,由于箍筋限制了斜裂缝的宽度,提高了斜裂缝两侧骨料的咬合作用。箍筋和纵筋形成的骨架对混凝土起了“围箍”作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构件的抗剪能力。4.提高构件的抗扭能力

对于受扭构件来讲,由于受扭而产生与构件周边呈45°的螺旋形拉力,这就要求用与构件轴线呈45°的螺旋钢筋来承受,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这种配筋,而多采用由纵筋和箍筋组成的钢筋网,来共同承受其扭力;另一方面,当扭矩大的时候,角上的混凝土容易脱落。试验表明,可以采用较小的箍筋间距离来防止角上混凝土的脱落。由此可见,箍筋可以提高构件的抗扭能力。

四、钢筋成品保护

1.不准踩踏板筋,尤其是板面负筋。

上一篇:乡镇xx年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粮库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