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对策建议(共8篇)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1
关于沈阳网球俱乐部策划建议
根据对该项目之初步考察,我司提出以下建议供世明集团参考:
一、基本评价
该项目虽然在面积上(除室内外网球场外)仅
3200平米,规
模尚小,但从建筑体量上具备会所之条件,其有利条件可概括为:
1、与体委合作利于品牌的建立和推广。
2、地理位置处中心地段,较方便。
3、主体功能较为突出(标准网球场)。
4、具有省、市政府效应。
其不利条件主要有:
1、周边环境杂乱,不易提升档次。
2、缺乏门面环境,不利会所形象营造。
3、缺乏自有汽车通道和停车场地。
4、原有布局不合理,需进行改造。
二、建议
完善和规划项目功能、塑造俱乐部综合形象,以品
牌出形象,以综合项目出效益,以全新的经营方式带动品牌效
益。
1、将“网球俱乐部”以“城市休闲会所”来代替。
2、改善外围环境,即: 将会所的休闲概念在会所
境
环小品、标识、建筑外观、灯光等方面表现出来。
3、一楼: 以湿区为主的桑拿、按摩为主,配以康
复。
项目: 如气功理疗、太阳浴、懒人运动及精
神调节、美
容美发。二楼: 以康乐项目为主: 棋牌室、室内高尔
夫、影视中
心、形体训练、VIP房、音乐酒吧等。
2三楼以饮餐为主: 以中餐厅为主,设会员书廊、行政套房等。
4、:采取会员制方式:设立以综合证为主,单项证为辅。
5、在完善以上功能包装的基础上,向社会进行会
整体宣 所
传推广,推广原则: “推广全新的城市休闲生活方式”。
三、我公司提供的服务:
1、关于会员经营市场的评估。
2、会员证资金回收方案。
3、关于俱乐部经营的包装方案。
A、社会形象;
B、管理形象;
C、经营形象。
4、会员制政策的制定:
会员种类;会员数量;会员发放方式;会员价格与付款方式;
会所基本文件(章程、权益等);会员证推广培训;会员证销售政策制订。
5、会所管理架构的建议。
6、会所推广方案:推广的时间、步骤、方式、主题。
四、方案完成的时间: 30个工作日
深圳市信立怡高物业顾问有限公司
一九九九年三月九日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2
近年来,沈阳市农产品出口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以出口企业为龙头,农产品出口基地为依托,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为支撑,日韩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农产品出口体系。全市农产品出口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06年至2009年平均增速达12%,为沈阳市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
(一)一批农产品出口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2009年,沈阳市有农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90家,其中年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14家、超500万美元的3家。14家超100万美元的企业完成出口额4352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2.17%。鹏润达果蔬、蒲益牧业、润益肉禽和禾丰牧业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二)农产品出口基地初具规模
出口农产品注册登记是国家实行的一项准入制度,必须经省检验检疫部门考核验收合格获得注册登记证书,才具备产品出口资格。2008年以来,沈阳市在新民、辽中、法库和沈北等地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注册工作,目前全市已注册(备案)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品等各类出口基地70个(家),其中蔬菜出口基地35个、水果出口基地23个,总面积近60万亩(见表1),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水果出口注册基地。
注:数据截至到2010年8月
(三)农产品出口品种和市场不断扩展
2009年,沈阳市实现农产品出口总额13530万美元,出口品种覆盖27大类、180个品种,其中畜禽、蔬菜、水果、中药材、杂粮和水产品等6大类年出口值均超过100万美元(见表2)。
出口市场由过去以日韩为主逐步扩展到东南亚、南亚、俄罗斯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遍布6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主要市场为加拿大、韩国、南非等7个国家和地区。
(四)大宗农产品出口优势日益显现
在沈阳市主要出口农产品中,蔬菜水果特别是蔬菜最具发展大宗出口农产品的潜力和优势。
1. 产业优势。
沈阳市拥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水果出口基地,新民大民屯、辽中杨士堡、法库四家子等都是国内闻名的蔬果种植先进地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如大民屯年产蔬菜达65万吨,主要品种30余个,其中10余个品种被国家认证为无公害食品,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
2. 市场优势。
拥有韩国、日本、俄罗斯等稳定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特别是俄罗斯蔬菜、水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9年满洲里、绥芬河两口岸出口蔬菜、水果100多万吨,出口额约8亿美元,俄罗斯农产品市场零售价格平均是沈阳市的5倍以上,个别季节一些品种的价格达到7倍。
3. 区位优势。
沈阳市比寿光到满洲里、绥芬河口岸运输成本每车少500元,比黑龙江和吉林无霜期长。
(五)农产品出口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所在区县(市)基本建立起生产环境及产品检测检验、农资配送和技术服务体系。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雏形基本形成,规划用地25.3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集信息、交易、检测、加工、运输、冷藏于一体的大民屯农产品物流中心(一期),自2007年投入运营以来辐射功能日益扩大,年交易季节吸引全国经纪人1500多人、交易量达10亿公斤,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北菜南调”和“南菜北运”蔬菜产销集散地。在沈阳市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和《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中对农产品出口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是2009年出台了针对促进农产品出口的“12条”政策措施,建立了出口基地与口岸城市项目推介对接机制,打造沈阳国际农博会展品牌,为进一步推动沈阳市农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沈阳市农产品出口发展态势较好,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无论在出口规模、大宗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还是在出口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
(一)农产品出口规模较小。
辽宁省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出口额连续8年保持全国前5位,但沈阳市农产品出口规模始终徘徊于0.8至1.3亿美元区间,明显小于大连和丹东。2007年为近5年最好水平,实现出口额13682万美元,但仍不到大连的6%、丹东的40%。沈阳市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12%,分别低于全省、大连和丹东4.5、6.9、17.9个百分点,缺少大宗出口产品。大连和丹东作为海滨城市具有水产品出口优势,但其他农产品出口依然处主体地位,且远高于沈阳市。2009年沈阳市农产品出口前3大类畜禽、蔬菜和水果出口额分别为7500万美元、700万美元、500万美元,与大连的9400万美元、2.39亿美元、7400万美元相比,差距明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缺少出口龙头企业
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基地(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是农产品出口的领头羊。沈阳市有农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截止到2009年,全市有实绩出口企业1316家,其中有农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不到7%,约为大连的五分之一。
(三)出口加工环节缺失
农产品出口大体上分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其中冷藏保鲜等加工环节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保持货源新鲜充足,而且大大降低菜农风险。寿光、金乡、烟台等国内主要蔬菜水果集散中心都拥有规模较大和数量众多的冷藏保鲜出口加工企业,而沈阳市尚无一家,导致大量地产农产品被外地企业收购出口。
(四)基地建设总体水平不高
1. 组织化程度较低。
2. 综合管理水平不高。
3. 产品技术含量低。
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培育大宗出口农产品
以蔬菜水果作为做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大宗出口农产品。实施蔬菜水果出口倍增行动计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商贸等各类资源要素向蔬菜水果出口基地集聚,为沈阳市建设东北区域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奠定基础。
(二)大力培植出口龙头企业
采取内育外引策略,在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群体。一方面,扶优扶强壮大一批,鼓励基础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嫁接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向生产、加工领域延伸,加强冷藏保鲜加工环节基础设施和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壮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依托农产品出口基地,引进国内外著名生产加工型农产品企业,重点引进中俄口岸产业龙头项目和企业,引来一个带动一群,形成出口集群效应。
(三)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1. 提高基地组织化水平。
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组织”的农产品出口有效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鼓励有实力的出口企业以租赁承包方式创办基地,做实基地经济合作组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基地为依托的多种形式的生产、加工、销售紧密型联合体,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 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
以辽中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和法库创建国家级辣椒出口示范县为契机,规范全市出口基地建设管理,推进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实行统一技术培训、质量检测、包装标识等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强化基地质量管理,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3. 优化产品结构。
面向进口国市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鼓励出口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开展境外注册商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4. 加强基地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基地交通道路、给排水体系建设。
(四)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实践证明,做市场者得天下。上世纪80年代初,寿光到沈阳市大民屯等乡(镇)学习种植蔬菜技术,并以现代产业发展的眼光规划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带动了寿光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国际资本纷纷涌入,黑石等国际投资公司投资6亿美元建设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建议沈阳市积极借鉴寿光经验,结合“十二五”相关规划制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农产品出口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全市各类农资市场、种子市场和郊区、县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支撑,各类购销公司、经纪公司、运销专业户等中介组织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形成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新格局。当前,把大民屯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作为沈阳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工程,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加快推进。通过规划引导,吸引境内外资本开发建设以蔬菜水果贸易为主,集交易、信息、检测、加工、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按照现代市场理念,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搭建辐射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加工、交易全过程的农产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网上蔬菜交易市场,开展网上订单交易,逐步向未种先卖、未收先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形成南有寿光、北有大民屯的格局。
(五)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出口环境
1. 加强规划引导。
在制定“十二五”相关发展规划中把促进农产品出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一乡一品”的总体要求,引导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2. 加强协调服务。
由主管副市长负责,以市农委(畜牧局)牵头,由市外经贸、发改委、财政、工商、服务业委、质量技术监督和国税地税、沈阳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全市农产品出口工作,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 完善制度建设。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投资软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15年度咨政建言课题“关于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创新环境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lslzz-70;本文系沈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关于进一步改善沈阳生态环境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YSK2015-14-10。
一、关于进一步改善沈阳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着力强调改善生态环境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涵。大力推进沈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是面对新时代机遇与挑战积极响应,是夯实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础。进一步改善沈阳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节约资源、优化投资软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提升沈阳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快沈阳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二、关于进一步改善沈阳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创建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来抓,增强贡任感、紧迫感,力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创建工作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二个关系:一是数据指标与群众感受之间的关系,大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环境的明显改善赢得群众的环境感受。二是生态建设决策与群众支持之间的关系,创新生态决策形成机制,探索生态建设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使生态决策能获得群众的普遍支持。三是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之间的关系,注重吸引群众参与,促成全民生态建设氛围。
(二)大力加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沈阳市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商贸和新兴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按照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思路,全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偏重调到轻重协调发展、产品结构由初级调到精深、工业布局结构由分散调到集中、所有制结构由国有经济占大头调到民价经济占大头。争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循环利用、生态保障核心系统、生态农业、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产业等各大循环产业。建立严格的项目环评市批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三)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自然生态是大自然对城市的赐予,必须得到充分保护。充分利用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因子,保护好这些自然要素,包括水、土壤、大气、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目前简单脆弱的城市生态结构,规划、重建和维护适宜的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恢复健康的生态过程,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抗干扰的能力;加快恢复自然生态。实施创新型环保产业强市战略,围绕国家环境保护目标、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以生态环保装备与技术、生态环保产品、生态环保服务、智慧环保为重点,以关键领域、骨干企业、特色产品和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以打造国家级生态环保产业园区、打造基木完善的生态环保产业链为核心,快环保科技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全而提升我市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四)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是优化生态区功能布局。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空问分异规律,以及地域、人类活动强度等,明确各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合理调动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加强水系生态建设。遵循生态优先、有序推进、统筹兼顾、多元投入的原则,实施水系造林绿化、水系湿地保护与修复、水系水土保持、水系环境治理等工程,改善水系生态环境。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健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4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火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殡葬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殡葬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不断加快殡葬改革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搞好优质服务,使广大群众传统的殡葬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火化意识不断提高,全县的火化率逐步上升,但由于综合原因,这项工作一直得不到很好落实。分析起来有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对群众思想影响深远,目前,特别是农村封建迷信活动、认为人死了用火烧了就是坏了八辈子的霉,对祖宗的不尊重,而是应该完好无损的埋在地下,这样才能对得起上辈。
(二)私葬乱葬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丧主采取隐瞒、偷埋等手段实行土葬,县、乡民政部门每年都接到有群众举报案件,这种现象虽然只是少数,但影响极大,如不及时查处,就会造成其他群众相互仿效,给殡葬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殡葬特权依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手中职权,带头违反殡改政策,在亲属去世后实行土葬,大操大办丧事,还有的热衷于办丧事时唱大戏、大办宴席,个别人还借机敛财。这些现象不仅引起相互攀比,增加群众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四)丧葬负担费过高。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而实际上却是遗体火化后,骨灰再装棺土葬,大操大办。丧家不仅没有从殡改中得到实惠,反而,加重了负担,增加了麻烦,所以群众对殡葬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殡改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基层认识不高,工作不到位。特别是乡、村两级认为此项工作难度大、不好抓,积极性不高,不能把殡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没有建立诸如红白理事会等一些群众自治组织,个别村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村干部还参与婚丧事大操大办之中。
(二)殡改政策宣传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全县近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对殡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没有开展经常的、系统化的殡葬法规知识的宣传,致使个别干部群众对殡葬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不够,传统的殡葬风俗习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不能自觉地做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
(三)执法稽查力度不强,管理工作不到位。乡镇每年集中开展多次殡葬工作督察活动,特别是在清明节前后,把殡葬工作做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但由于殡改执法队伍薄弱,不能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了民不告,官不究状况。造成违反殡葬法规的人和事难以得到及时查处,长此以往,一定程度加大了推行殡葬改革的难度。
(四)公墓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使土葬、火葬没有本质区别。殡改执行初期,虽然部分行政村建立了公墓,但也是出于应付检查的需要。目前,全县14个乡镇设有公墓的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形同虚设。偷埋土葬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被迫活化的也二次装棺土葬,不仅没有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也加重了丧家的经济负担,所以大部分群众宁愿选择偷埋土葬,也不愿意光明正大的实行火葬。
三、进一步做好殡葬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殡改工作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乡、村两级要把殡改工作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组织、制定措施、定期研究、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殡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做好殡改工作,特别是派出所、民政所、工商等部门要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殡改工作大格局。
(二)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切实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长期地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殡葬法规知识,引导群众节俭办丧事。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引导群众文明治丧。逐步引导农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订文明规范的乡规民约,自觉创造以讲排场搞攀比做婚丧为耻,以俭朴文明办婚丧为荣的良好风气。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转变旧观念,提倡厚养薄葬。把精力和金钱用在学科学技术、用在发展生产上。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农村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要带头刹住殡葬攀比之风,首先从自己做起,勇做文明节俭办婚丧事的先锋模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殡改执法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殡改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殡改督察检查工作的各项制度,组织专业执法人员,对殡改工作进行定期巡查检查,使这项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对违犯殡改政策的各种案件,及时有效地依法查处,特别是对一些私葬乱葬现象要处理到位,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抓住一些正反面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公开宣传和处理,起到教育震慑作用;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殡改政策的案件,在政策法规规定范围内依法从重从严处理,对参与违纪的有关领导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四是建议上级制定殡改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和细则,使基层单位在执法中便于操作。
(四)研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鉴于目前农民群众对殡改政策的认识程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实际需要,建议在执行和落实殡改政策中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以调动广大群众自觉执行殡改政策的积极性。如减免农民群众的运尸费、火化费等,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所有火化费用应有政府买单;对合法经营丧葬用品的商户应减免有关税费;积极鼓励社会化兴办各种殡葬设施;对农村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对模范执行殡改政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5
一、关于我县科协发展不足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原因
(一)组织结构松散,联系不够紧密
一是科协事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县科协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措施,工作基本处于一个“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想起什么,就干什么”的状况,难以形成特色、形成合力,难以扩大影响。科协的社会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参政议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县级有关经济、开发、建设决策前后,县科协均未能参予意见。二是科协开展活动难度较大。由于受体制、经费、手段等原因,科技人员不能够被很好地组织起来,开展活动难度较大。三是科协上下级联系不紧密。上下级科协之间都以虚线相连,关系不够紧密,既无财(经费)上的联系,也无人(人事)上的联系,造成了科协工作上下级之间压力不够,权威不足。四是科协与学会之间联系较虚。科协与学会名誉上是上下级,而实际上学会行政登记主管为民政局、业务主管在各局,人、财、物和科协全无关系,科协对于学会就象是一个挤进去的“第三者”,关系非常别扭。五是科协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关系很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早应是科协组织和发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协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越来越小,事实上,有好多叫得出的品牌如农村专业协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声名鹊起,首功应是科协,但后来却很少有人知道。科协在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几大主要的支持保护措施中毫无作为。六是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很虚。“维权”不得力,“呼声”呼不灵。科技工作者一些基本需求——如评个职称、搞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科协都不能给予必要的帮助,其它困难科协更是爱莫能助。很少有科技工作者与科协主动联系,更谈不上有“家”的感觉。“家”没有真正建起来。当科技人员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科协,因为他们知道科协解决问题很难。
(二)人员构成疲弱,工作动力不足
一是人员编制数量偏少。从我县科协情况来看,县科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只有6人,行政编制仅有3个,这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事业编制仅有2个,编制严重缺少,形成没有事实上的科协专职工作人员,这和科协作为科普主力军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领导班子成员结构不尽合理。县科协领导班子成员中,2名为40多岁,虽然县委在年初通过公开招考为县科协选配了一名30岁以下的副主席,但30—40岁之间的却没有,老中青搭配不尽合理,事业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三是人员思想比较“疲”。一直以来县科协形象都不被人们看好,近几年来,调入科协的同志大部分是从乡镇领导岗位上转过来的,大部分调入科协的同志都不是主动要求而来,在思想上存在消极情绪,心里有失落感,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也不求有什么作为,有穷过日子,安守摊子的思想。四是人员素质较“弱”。由于科协的人事安排从某个层面上说成了党委、政府平衡人事关系的一个棋子。排到科协工作的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不是不得力的,就是把科协作为跳板来过渡的。也就是说年纪较大的来养老,年纪轻的来过渡,年富力强的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其他方面有问题。五是科协机关工作环境较差。目前,科协仍然与科技馆合署办公,周边环境和办公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条件比较简陋、艰苦、落后,各种硬件、软件都不达标,各项福利待遇也得不到应有的落实,造成在县科协工作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使之缺乏活力和后劲。
(三)、科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单一
近年来,科协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普经费有了较快增长,科普设备投入上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其它部门经费的增长速度却严重滞后,甚至是倒退。80年代中期我县科协科普经费就有近万元。科协有电视机、电影放映机、发电机、科普宣传车,那时的科协和县属其它单位比办公条件并不差,科普宣传车比其它单位的吉普车还略显高档。但时至今日,县科协是除了一幢楼、几个人、几间办公室和几张陈旧的办公桌外,已是一无所有,科普经费离上级要求相距甚远,历年陈欠的科普经费也无法返还。就连现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普资源——科技馆设备老化、陈旧。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只能停留在“走过场”式的科普展览,“跟班”式的“科技活动周”和“蜻蜓点水”般送科技下乡等单一的形式上。这些形式已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工作的需要。我县17个乡镇,大部分乡镇尚未具备VCD和播音设备等基本的科普设施,95%的村没有科普报纸,50%的乡镇没有宣传窗和图书室。县里也没有固定的科技场所。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基层科普工作手段单
一、覆盖面窄,每年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仍然延用几十年来的摆摊设点等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作用不大。再则,基层科协组织由于自身的属性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四主一家”作用,发展严重不平衡。目前仅仅只发挥了“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而开展学术交流、进行民间技术交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此外,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造成我县城镇化建设规模小,速度慢,造成了我县科普工作侧重于农村科普,城镇科普工作起步迟,发展极不平衡。一谈到科普工作,就是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工作,对科普进社区方面的工作缺乏经验,更缺乏相应的重视。
(四)、科协地位偏低,自身发展有限
一是政治地位偏低。目前县科协行政编只有3个,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其它均为事业编制,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科协专职负责人也没有被列为县人大或政协委员、常委,下辖的17个乡镇科协中没有配备专职科协工作人员,大多数由乡镇干部兼任,工作热情不高,致使驻乡驻村科协队伍极不稳定。工作人员少成了制约我县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经济地位偏低。科协组织的经费来源有限,基层科协的经济能力更是脆弱。除了财政拨款,能争取到的社会捐助、自我创收的很少。全县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县财政每年拨给的科普专项经费,此外没有其它任何来源。过年县财政每年仅仅拔付5万元科普经费,而今年科普经费达到最高也仅有15.6万元(含科技馆建设改造经费),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极需资金扶持的项目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冲淡了对县科普事业的经济扶持力度。乡镇科协和县级学(协)会基本上没有经费。由于科普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三是科协自身发展有限。由于科协是科技群团非政府组织,相对于党政部门而言,是弱势群体。由于科协组织自身性质的局限,更囿于人员和经费的限制,导致科协组织自身能力有限。基层科协既无钱又无权,主要依靠科协工作者自身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发挥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来开展科普工作。在基层科协组织中,真正懂业务人并不多,更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没有学习进修的机会,知识更新慢,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县级学会很少开展活动,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二、对策及其建议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科协工作的重视。要充分认识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科协肩负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的责任,对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科技工作者队伍,调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科教兴县”进程服务的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科协工作对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协工作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开展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学科发展、科学决策、科技人员成才的学术交流、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将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计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出建议。”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科协工作,及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要拔付专项经费,用于每年至少要召开的1至2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要支持科协开展各项活动。支持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和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活动,以及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活动。要加强科协的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人民团体的特点,选配好科协领导班子,人大、政协常委候选人提名,应考虑符合条件的科协负责人,以便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三是要进一步为科协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加强科协的基层组织建设。乡镇、社区已成立科协组织的应配备精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尚未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事业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科技人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建科协组织。确保科协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科协组织活动经费。《湖北省科学技术协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科普经费投入应在各级区域人口平均0.10元的基础上,年实际递增幅度不低于10%”。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新世纪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科普运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大科协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一套权威高效的科普运转体系,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并且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真正担负起科普工作主力军的职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树立科协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搞活科协上下级之间关系,树立上级科协权威性。上级科协组织作为领导者要树立起权威性,要能为下级科协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科协工作能真正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有硬性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对县科协在人事任免上有建议权。二要能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下级科协以支持。如建科技馆、科普画廊等。二是改善科协与学(协)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有约束力和推动力,充满活力的新型关系,使科协成为学(协)会真正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三是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在新的形势下赋予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如在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这是县级科协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只有当科协拥有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协工作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科协主要领导的配备,一定要坚持群团用人特点,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推举有专业特长、具备较高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并且热爱科普工作的人为候选人,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选举产生,彻底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式的组织任命,只有这样科协工作才能形成新的思路,展现新的活力,树立新的形象。
(三)、积极主动,求真务实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6
王森郭伟方敏
2010年05月13日09:10
打印
【字号 大 中 小】
E-mail推荐:提交
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网络已经成为群众意愿的常态表达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舆论极易成为失真信息、虚假新闻乃至谣言的产生地、传导线和催化器。近年来,以“华南虎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瓮安事件”,“邓玉娇案”、“石首事件”、“河南杞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等为代表,网上群体事件屡有发生,虽然有的对一些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有的也不同程度扰乱了网络内外秩序,个别甚至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造成一定负面冲击,给引导公民理性表达意见、有序政治参与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瞭望》、《国际先驱导报》等媒体,纷纷对最近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给予专门报道。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表达诉求、舆论、发泄不满,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社会现象。较之传统的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诱因相对集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对外和对内两方面诱因。对外主要表现为广大网民面对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如全国范围的“抵制家乐福事件”;对内主要表现为对部分地区或部分干部,因误用、滥用公权力而损害公众利益问题的高度关注,如“周久耕事件”、“林嘉祥案”。
2.事发难以预测。一个普通事件甚至只是一条普通新闻,随时都可能演化成为网络上的著名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如山东科技大学校长乘车检阅军训新生的照片被网友发现,校长王春秋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一件在校方看来“很正面的事情”,一夜间在网络世界里变成了负面新闻,使目前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难以准确预判。
3.网络特征鲜明。网络群体性事件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放大效应明显等特征。局部现象、个别言论,瞬息可以传遍全国乃至全球,并被高倍放大,最终成为重大社会事件。如广元柑橘事件,起初只是广元旺苍县11个乡镇的68000多株柑桔树发生大实蝇疫情,仅占全县柑桔总数的8.9%,蛆果率仅为1%左右,但在网络的传播和无限放大下,一次普通的植物病虫害,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竟然变成全国性事件。
4.网络内外互动。网络群体性事件源起于现实事件在网上的传播,网民意见的集聚反过来又对现实事件推波助澜,并掀起更大规模的网上关注。如重庆、三亚等地的出租车罢运事件,先是出租车司机小规模群体性抗议,后经互联网传播引起广泛关注,进而形成现实中全城出租车司机大规模罢运,以及网络上以出租车运营为主要话题的大范围讨论。
5.参与主体日益呈现出非利益相关性。传统群体性事件的参加者,一般为事件的利益相关方,如一些地方农民工为讨薪而自发组织围堵开发商。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绝大多数参与者与事件本身并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只是借此机会实现某种意愿的表达或发泄不满情绪。如“邓玉娇案”,真正的利益相关方可能仅局限于湖北巴中县的几户人家,但结果有数百万网民参与其中,有些还组织后援团赴巴中直接支持邓玉娇。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成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个案的发生看似孤立偶然,但背后都有共性的成因。
1.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均收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期和民主政治发展期,利益差距有所扩大、资源分配尚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健全,涉及就业、司法、教育、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日渐凸显,其中,一些长期“久拖未决”或是迅速“抓人眼球”的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司法不公、少数领导干部贪腐渎职等群众关注度高、影响面广、民愤较大的,极易通过网络媒体“发酵”做大,最终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
2.相关部门处置不当。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往往与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置中“反应滞后、信息缺失、处理失当”密切相关。事件萌芽阶段,相关部门反应不及时、行政不作为,坐失解决问题的黄金时间;危机公关意识不足,主流媒体失语或片面报道,网络谣言风传,并迅速被公众接受,事态不断扩大;处置方法简单,得不到公众认可,个别地区甚至动用警力,致使事态激化,酿成群体性社会冲突,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声势。
3.公众社会参与意识增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众利益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日益强烈,对公权力参与社会利益调整问题尤其敏感。公众已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知情,更希望能参与和影响行政、司法过程,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开通首日即被点爆就是例证。但在目前参政渠道相对单
一、利益表达尚不畅通的情况下,借助网络表达诉求、发泄不满、形成舆论压力,已成为公众积极进行社会参与的普遍方式。对此如不加以有效引导,极易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
4.网络“群体极化”倾向推波助澜。在网络中网民群体极易出现“群体极化”倾向,即观点相近的网民一开始就有某种偏向,通过网络上的相互影响,在群体压力下产生从众心理,主观倾向继续偏移,失去了对信息的理智分析和判断,最终形成极端观点。这种盲信、盲从的集体无意识,使网络中充斥着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往往使事态失控,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
5.境外敌对势力挑拨煽动。国际反华势力、境内外“三股势力”等,或是由头面人物亲自出马鼓噪,或是雇佣“写手”冒充中国公民或中立方,渗透网站论坛、编造虚假新闻、散播反华言论,并不断通过设置议题、跟帖回帖等形式,发布大量诬蔑、攻击党和政府的信息,寻机挑起事端,推动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或使之出现政治化、扩大化趋向。“7?5”事件就是典型例子。今年6月26日,广东省韶关市旭日玩具厂发生一起新疆籍员工与当地员工群殴案件。这一普通的社会治安案件,却被热比娅和“世维会”抓住大做文章,他们通过网络极力歪曲事实真相,煽动群众游行示威,还利用互联网与境内不法分子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发布指令,叫嚣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导致“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
三、统一战线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涉及民主政治、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等统一战线领域的突发事件和社会舆论明显增多,加之个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人甚至公开在网上发表错误言论,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级统战部门要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制建
设的同时,紧密结合统一战线特点,大力加强统一战线安全建设,改进统战宣传和信息工作,确保网络舆论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发挥积极作用。
1.建立统一战线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现实根源。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畅通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及时反映统一战线成员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合理利益诉求,化解利益矛盾,消融尖锐意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形成代表人士队伍应急处置体系,建立代表人士调解员队伍,第一时间参与协调劝解,稳定情绪;统战团体应急处置体系,按照横向分类别、纵向分层级原则,及时开展现场调解,引导舆论、控制事态;党政部门应急处置体系,通过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等,利用统战、政法、公安、安全等部门的优势、渠道和方法,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处理机制。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协调有关部门适当照顾利益受损群众各方面利益及实际困难,做好劝解、说服、疏散群众和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对统一战线成员的错误观点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和纠正,对受到迷惑的群众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研究深层次原因,加强调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努力从根本上杜绝涉及统一战线领域网络群体性事件。
2.建立信息工作体系,掌握舆论主动权。要加强舆情收集,设立信息直报制度,加强对一些重点地区、场所、人物管控;通过网络调查、专题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紧密追踪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准确掌握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具体评价、传播范围和受众人群,确保各类隐患控制在视线之内,掌握在预料之中,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信息公开,要进一步完善统战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发布会、“吹风会”、“通气会”等的作用,主动向社会提供及时、全面、可靠的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满足,树立正面舆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实现力量整合,在用足用好统战系统现有宣传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与宣传、出版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实现统战宣传资源的最大整合,特别要注重发挥网络宣传传播迅速、贴近群众、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网络手段开展宣传引导,构建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统一战线舆论引导体系。今年5月,中央统战部新闻发言人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网友深入交流、解疑释惑,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3.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增强舆论导向性。要了解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探索舆论引导的新方式。讲求艺术性,突出统战特色、运用群众语言,宣传统一战线各领域典型工作和典型人物,特别是广大成员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宗教和睦、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鲜活事例,使主流价值观以灵活多样、深入浅出的方式入耳入脑入心。增强计划性,在涉及统一战线
领域的敏感节点或突发事件期间,准确把握舆论脉搏,配合相关部门主动设置有效议题和议程,根据舆论传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事件报道、背景知识介绍、新闻评论等内容的比重,引导群众理性关注社会问题,有序参与事件讨论,防止主观猜测和谣言散布。注重策略性,针对受众易接受中立观点、专业观点、非官方观点的特点,重视发挥专家学者、论坛版主等“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鼓励他们充分运用在相关问题专业优势或群众中的影响力,通过参加电视访谈、发表专栏文章、网络论坛发贴等方式,在有关问题上发表正确意见和见解,为主流观点提供有力的外部舆论支持。
4.加强网络管理和建设,提高舆论控制力。要加强统一战线网络建设,开发网络资源,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网上统战工作舆论阵地。要建好一批网站,既要加快统战部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门户网站、互动论坛等网络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宣传正面观点,清除不实攻击;也要建立以民间面貌出现的网站,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国内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社会关注,配合正面舆论,形成声势规模。要管好一批论坛,目前以政党、民族、宗教等为主题的网络论坛数目众多、鱼龙混杂,个别已经具有固定受众群和一定影响力,要积极协调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论坛的检查。对于宣传错误观点、极力造谣生事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于立场较为客观、属于纯学术研究范畴的,要加强沟通管理,引导其严把宣传尺度,批驳错误舆论,配合正确观点。要用好一批人才,建设政治强、业务精、具备新闻素质的专兼职网络评论员队伍,使用网民习惯的“网言网语”参与网上博弈,及时阐释法理、解惑释疑,争取网上话语权。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7
一、沈阳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沈阳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沈阳市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壮大。
1. 第三方物流企业初具规模。
沈阳市第三方物流已初步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依托,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与本土物流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市已有第三方物流企业300多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30家。
2. 初步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已有36家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陆续进入沈阳市,其中包括日本邮船、美国普罗斯、丹麦马士基等世界100强物流企业7家,中海、中外运、招商局、宝供、中医药等国内50强物流企业14家,主要集聚在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大东汽车产业聚集区和苏家屯区等区域,形成了沈阳市物流园区的雏形。目前,全市规划了沈西制造业、沈北综合和苏桃路物流集聚带等8个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为第三方物流进一步集聚发展创造了条件。
3. 改造和发展了一批本土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
通过改革、重组,推动一批国有、集体传统仓储、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年营业额超亿元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
4. 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沈阳市在北方交通重工、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重、远大、鼓风、沈冶等8家大型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物流外包试点,推动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效果良好。如北方交通重工将采购及运输业务委托给专业公司运作,该公司为北方交通重工量身打造了“移库销售模式”的贴身物流服务。运行一年来,北方交通重工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3%,库存成本下降33%,节约原材料采购成本5300多万元、运输费用280万元、人员开支217万元、车辆维护费用30万元、流动资金580万元。
5. 第三方物流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物流信息网络初步建立,去年沈阳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开通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沈阳金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物流联合网注册的物流企业和配货站超过了1万家,每天的车源和货源信息总量超过30万条,成为全国物流行业的知名门户网站,被列为2009年国家信息化试点单位。近年来,沈阳市相继编制了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在资金、土地、招商等方面重点向第三方物流倾斜,鼓励工业企业外包物流业务,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沈阳市第三方物流虽然不断发展,但与广州、成都等物流发达城市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第三方物流总体水平不高。
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少,综合实力不强。截至2008年,在沈阳市现有的2020家各类物流企业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仅占15%,注册资金超5000万元的只有47家,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增值服务能力较差,基本以仓储和运输为主营业务,特别是缺少国内外著名的物流总部企业。在对企业物流业务收入、网络规模、创新能力等7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排出的“2008年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排名中,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只有沈阳和长春没有企业入围。2008年,沈阳市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85.13亿元、货运量2.07亿吨,分别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0位和第9位。据测算,沈阳的物流成本与GDP比值为20%以上,高于全国18.3%的平均水平。
2. 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度不高。
一是目前沈阳市企业普遍自营物流业务。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传统内部流程和经营理念在沈阳市企业中仍然普遍存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物流业务基本由企业自营。据调查,沈阳市工业企业物流业务仅有20%进入第三方物流市场,在重点调查的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仅将部分运输和仓储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运营。一些国有改制为民营的企业,仍保留了原有的运输、包装队伍和仓储设施,大部分物流业务主要依靠自营。如沈阳中深集团曾就某一项目为某大型工业企业提供物流链服务,项目实际发生物流成本比该企业原自己运营降低了一半,但由于企业难以消化原有的运输、包装、仓储设备和人员,而无法与中深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二是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承接能力不够。相对于东部地区以电器、服装和生活日用品为主导第三方物流市场,沈阳市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原料和产品差异较大、购销地分布广、流量不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大型装备的构件和设备超大型、单批量,运输、装卸安全保障要求高,运输和库存、资金占用周期长,客观上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承接难度。
3. 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基础性和高端物流市场信息不对称成为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引进的世界著名物流地产商,2008年落户张士制造业物流园区,定位发展工业物流仓储库房、标准加工厂房等物流地产项目,规划总投资3.5亿元,用地30万平方米。由于开发项目与沈阳市物流企业需求针对性不强,发展缓慢,目前只完成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3个仓储设施及厂房等相关设施。再如沈阳宝供仓储有限公司是全国百强物流企业宝供物流的旗下公司,2007年在沈北综合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拟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354亩,建设沈阳农产品国际配送中心,由于沈北农产品深加工总体能力尚未达到预期规模,且辉山乳业、中粮、中稻等大型生产加工企业物流业务主要依靠自营,宝供仓储有限公司虽已建成48000平米的仓储设施,目前只投入使用24000平米仓储设施,主要用于总部服务的老客户联合利华和中粮等企业的配送业务;该公司试图依托总部全球性的配送网络体系探索向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拓展业务,但因缺乏目标企业群物流解决方案需求信息,找不到提供高端物流服务的结合点,进展缓慢。
4. 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亟待完善。
目前沈阳市规划建设的8个市级重点物流园区,总体上处于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状态,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一是物流园区集而不约。如沈北综合物流园区,目前在沈阳市的物流园区中规划建设最具形象,在规划建设面积20.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进驻中远、宝供、九州通等近20家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但园区内没有公共的大型仓库、装卸设备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发展。二是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缺乏前瞻性。如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由A、B两个园区构成,总体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先期规划建设的B区,占地1.4平方公里,以米其林项目为服务目标,以中外运物流为建设主体;为适应产业中心西移,以普罗斯物流地产为建设主体规划建设了A区,占地2.5平方公里。目前,随着米其林将搬迁至化学工业园和宝马二期项目落地,A、B两个园区,无论从规模还是服务半径来看,都难以兼顾搬迁后米其林和宝马二期项目对物流的需求,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将再次面临易地调整规划建设的问题。类似情况在沈阳市其他物流园区也不同程度存在。
二、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
1. 大力引进物流总部企业。
充分利用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以物流园区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深度挖掘和包装一批重点区域性交易市场和重大项目、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吸引物流总部企业。
2. 加快推进转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改造提升。
积极推进一批改制转型为第三方物流的重点企业进一步改造提升,充分利用现有的仓储资源、配送网络和服务客户等优势,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加快技术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3. 支持沈阳市第三方物流重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辽宁联合物流、辽宁成大方圆物流、沈阳中深集团等一批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
立足沈阳经济区,按照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沈阳市“十二五”规划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如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应着眼于沈西工业走廊的战略布局,适应产业中心不断西移的形势,兼顾现代建筑产业园、华晨宝马二期等重大项目的需求,选址规划建设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新区,与原3.9平方公里的A区和B区形成带状节点,做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同时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要注重集约效益,8个市级重点物流园区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搭建仓储、装卸、信息等公共设施平台,促进集约化发展,提高运营效益。
(三)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深化主辅分离和外包物流业务
鼓励制造业企业深化流程再造,进一步精干主业,剥离、释放物流业务。2008年,沈阳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规定,对工业企业向社会外包仓储、运输等主要物流业务给予50万元补助,并在北方交通重工、沈阳机床、远大等8家大型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物流外包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和支持。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以典型引路,广泛推动制造业企业有效释放物流业务,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四)创造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1. 搭建高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平台。由市物流协会以会员制的模式建立网上高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平台,拓展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空间。
2. 建立高端物流客户与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物流企业的对接工作机制,推动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企业全面深入合作。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人才
1 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截至2015年12月,公司共有专业技术人才754人,占公司人才总量的41.2%。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实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从学历结构看:公司专业人才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0.3%;本科学历人员454人,占60.2%;大专学历人员117人,占15.5%;大专以下学历人员20人,占4%。
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公司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分布较为合理。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6%;副高职务人员162人,占21.5%;中级职务人员258人,占34.2%;初级职务人员322人,占42.7%。
从年龄结构看: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一支老、中、青有机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5岁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40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53.8%;36岁-45岁217人,占28.8%;46岁-55岁123人,占16.3%; 55岁及以上8人,占1.1%。
从专业分布看:矿产资源类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其他专业的专业分布较为合理。工程施工类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1%;矿产资源类248人,占32.9%;财会类121人,占16%;经济管理类118人,占15.6%;政工类61人,占8.1%;其他类48人,占6.4%。
2 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公司从事采矿、选矿、冶金、勘查等矿产资源类专业技术人才共计248人,仅占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2.9%,占公司人才总量的13.4%,总量偏低。
2.2 矿业类人才引进困难且流失率偏高
据统计,公司成立至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高达397人。流失趋向:一是向待遇较高的民营矿山流动;二是向待遇较高、福利较好的其他国有矿业企业流动;三是考取公务员。流失特点:一是高学历、高职称、可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流失多,约占75%;二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多。三是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多。
2.3 高层次专家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现公司拥有股份公司级专家2人,公司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专家32人,严重缺乏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聚集和培养人才。
3 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紧密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政治理论学习。要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党的基本政治理論、职业操守的学习。引导公司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创新务实、奉献拼搏、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3.2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
①加大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金等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的人才要大胆使用,形成积极吸纳、合理重用人才的引进机制。
②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过程的良好形象,在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③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培养,有计划地接收、培养部分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
3.3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司要制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规划,以公司重点项目为载体,重点培养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领军人才。
②继续组织实施公司“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加强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老、中、青专业技术人才传帮带的作用,积极提供发展平台让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③充分依托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构建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4 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水平
建立员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物价水平相联系的动态增长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和高级技能岗位工资水平逐步与市场工资水平接轨,为吸引、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利益驱动。建立与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薪酬制度,重业绩、重贡献,使分配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倾斜。试行协议薪酬制,对从社会聘用的特殊人才,在管理模式、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采取高职责、高薪酬、低福利的模式。建立企业必要的福利制度,保证专业技术人才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
5 在公司范围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要完善公司相关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人岗匹配原则,对有真才实干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应有的物质待遇;要把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同岗位技术创新、研究应用成果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劳动价值,要盘活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无尽潜能;要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人才档案和技术创新成果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坚持以素质论人才,看业绩提干部,给所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力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成长,保证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不断更新与壮大。
【关于沈阳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沈阳故宫导游词介绍09-30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沈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的通知(沈政06-30
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11
沈阳市中考满分作文-关于印发《马边彝族自治县汽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07-26
关于干部交流工作的建议与对策05-18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11-15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