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2024-10-25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精选8篇)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篇1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打造“魅力级索”,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名师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我校“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构筑科学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以更新教育理念、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为培训重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镇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三、名师工作室领导及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王丽丽 田晓静 赵桂云

四、培养措施及途径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梯队式名师培养活动,构建名优教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1、以学校组建的名师办公室为主导,名师引领,整体推进。我校将按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电子备课室设为学校的名师专用办公室,县级骨干教师赵霞为办公室主持人,成员有县级骨干教师刘芹、县级优秀教师马凤珍 杨丽丽,校级骨干教师邢增双 宁建美等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这些成员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积极进取、善学乐思,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教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校将在刘竹友校长的带领下,认真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文件精神,积极地开展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名师工程”的开展,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统筹组织,名师带头,教研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校名师工作办公室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教研组,包干到组。每一个学期初,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将根据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每个成员都负责一个教研组,定期开展团队研究和研讨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团队互助,进一步开阔名师的视野,提升个教研组的专业水平。

(1)、有计划地安排名师进行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科研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提升名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2)、定期组织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3)、为名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开设“名师讲课”,使其能在镇及校内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4)、组织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学术竞赛,对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组织权威部门进行认定、推介,形成学校的教育模式。(5)、营造培养名师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的信息网站进行宣传,如有特别优秀的校级名师科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先进事迹的报道,以提高我校名师的知名度。

3、优中选优,精心塑造,培育专家。

从各个教研组中选拔出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知识结构、高超教学技能、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洞察力,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专家型教师潜质的名师,作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象,通过深层次、高梯度的培养活动,使之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名师乃至市级骨干名师。学校将定期的在教研组进行集中研究和教育研讨活动,通过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展示以及教科研能力的比拼,力争挖掘一些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优秀的名师。对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校级名师的培训,对学校定为校级骨干名师的教师,学校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例如进行“名师课堂讲座”、“名师精品课研讨”、“名师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教学活动,使校级名师逐渐的成长起来,同时在学校的信息网站大力宣传他们的教学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这些校级骨干名师学习。同时对于推荐培养出的名师学校将有计划有选择组织校级骨干名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及理念,五、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协调。学校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名师培养工作。“名师培养工作室”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2、学校各个教研组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的主阵地,教导处将把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学校的名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3、学校教导处将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及发展、学习、参训、交流、科研、服务教学、示范引领、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4、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学校设立名师培养工程专项资金,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临盘大杨学区“名师工作室”制度

1、认真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的各项制度。

2、工作室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室成员每周在工作室集合一次,成员除因公出差外,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工作室集中活动。

3、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研活动经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教科研课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自觉学习和自觉反思,并做好教科研记录。

4、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每学期至少在全校本学科范围内讲授一节优质示范课、观摩课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5、工作室成员要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每位成员结对培养一名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效果明显。工作室成员每月听结对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听课后要及时进行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评课指导。

6、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以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自觉研究学习的习惯。名师本人每学期至少主研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在本部门或学校讲学两次以上。

7、利用学校信息网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开通名师专栏,开辟名师送教、优秀案例选登、名师风彩等栏目,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8、名师工作室主动承担学校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定期向全校展示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名师工作室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工作室成员。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鲍广祥

名师成员及负责人:张凤英 田晓静 王丽丽 赵桂云

临盘大杨学区

“名师培养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镇、名镇”,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力争培养早就一支高层次教师队伍,我校力争在3-5年时间培养出在全中心校发挥带头和中坚作的优秀教师3-5名,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型教师1-2名。

二、工作原则

1、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形成多梯次的名师培养机制,推动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组织、协调、管理职能,指导各个教研组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把培养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工作室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实现成员间的差异化发展,实现教研成果与全校教师共享,促进名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3、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教研科研的研究。把培养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名师工作的重点来抓,促使全体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迈进。

二、工作安排(2013年-2017年)

2013年 主要工作: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各教研组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季度:

1、制定“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制定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度、培养方案、计划,建立工作室档案。

第二季度:

1、利用学校的信息网,开通学校名师栏目。

依托信息网络开展名师观点碰撞、反思跟进、名师送教、经典案例、青蓝园地等活动,为学校全体教师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2、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四个一”活动。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进行期末特色活动汇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第三季度:

1、“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会。

2、学校名师担任校本研修授课任务,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服务。

3、名师精品可展示,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名师的成长。

第四季度:

1、宣传名师工作室成果,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促进名师快速成长。

2、举办名师研讨会。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4年

主要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交流活动,促进名师工作室成果资源共享,达到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1、研究探讨教育专家机制。

2、利用学校教学平台,组织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交流,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3、设立校名师论坛。就教育热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5年

主要工作:建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为塑造教育专家奠定基础。

1、采取有效措施,为名师提供便利和服务,使名师在高层次的讲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

2、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6年

主要工作:多渠道、多途径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提升知名度。

1、开展专家型教师课题研究指导、优质课堂点评、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2、继续利用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专家栏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目标:培养校级名师2名。

2017年

主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激励教育专家发挥引领作用。

1、多途径对教育专家进行宣传,让教育专家成为学校的品牌。

2、利用学校信息网络,开通教育名师专栏活动。

目标:培养2名校级名师。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篇2

当前, 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如铁路客运专线、南水北调等项目, 技术标准高、投资巨大, 其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 这对工程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 并且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正确的工作态度的管理人才。新型工程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训练来实现, 这一系统过程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 (设计) 、课外学习四个环节。

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堂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 重内容传授, 轻兴趣培养。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解知识重点与难点, 表现好的学生上课听讲、记笔记, 表现差的学生人在教室, 思绪云游四海。这种模式下,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缺乏教与学的互动。

(2) 重考试评价, 轻过程监控。目前期末“一张卷”考核从性质上属于事后把关的控制, 内容上侧重于知识点考核, 疏于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迫使学生非常重视考试, 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 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 大作业或课程设计模式, 如建筑工程估价大作业、项目管理规划大作业等;第二, 现场实习模式, 如工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第三, 实验室实习, 如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建筑工程估价实验等。

大作业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实施过程控制难度较大, 部分学生存在先拖后抄的侥幸思想, 导致作业的实训效果得不到保证。现场实习模式组织难度大, 一方面实习经费短缺, 学生安全难保证;另一方面, 教学计划内的实习时间有限, 学生在现场实习时, 一般只能走马观花, 无法深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也无法经历工程建设多个阶段。实验室实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软件价格较高、更新较快, 造成软件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而且软件购买后利用率不高。

3. 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存在的问题

调研省内外42个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发现, 约45%的学校采取毕业设计形式, 约40%的学校采用毕业论文形式, 另外15%的学校采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从趋势来看, 毕业设计形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无论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 都存在形式化趋向、普遍存在学生投入工作量较少或抄袭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 部分学生不重视, 一部分已找到工作的学生认为工作单位都定了, 没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做论文 (设计) ;一部分没找着工作的学生则常到校外去找工作, 更是没有心思做设计 (论文) 。第二, 指导老师缺少详细的毕业论文 (设计) 过程的监控标准, 过程监控较弱。

4. 课外学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学生从紧张的高中进入大学后, 学习环境变得宽松, 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 需要自己能够制定个人的学习规划。调研表明, 有75%以上的工程管理的学生是想学好专业的, 但是往往对专业没有什么了解, 或是理解片面、有偏差, 导致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三、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实施方案的改进

1. 课堂教学实施参与式教学和动态考核

(1) 参与式教学方案。参与式教学方案, 即通过课程讲解重点的改变,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参与式教学的实现思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这一内容, 传统教学侧重于价值系数的计算方法;参与式教学则注重介绍价值工程的思想、作用、应用条件、需解决的问题, 弱化价值系数的计算, 并辅助以模拟设计作业。学生要应用价值工程去完成作业, 自然就会主动学习一些必要的计算方法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启发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思考。

(2) 动态考核办法。采用动态考核办法, 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布置开放式作业, 以多次作业成绩之和作为课程成绩。比如针对“工程计价的多次性计价”这一特征, 可布置如下作业:“每位同学分别举例说明3个不同工程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的工程造价是多少。”任课老师可以提供但不限定几种参考的获取方式, 比如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查询相关网站、社会调查等, 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这种开放式作业, 强调了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课程学习, 动态控制了学习效果, 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2. 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1) 细化大作业组织实施工作。首先, 事先编制详细、具体的作业指导书, 设计工作内容和成绩评定标准。其次, 按照“分阶段讲解—学生动手做—老师答疑—老师检查进度”的方式组织实习。最后, 指导老师全过程跟班指导和考勤, 既可以动态掌握学生的作业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又可以保证学生的有效作业时间。如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工程估价大作业、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等实训环节采用上述过程控制方法,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在校生普遍觉得把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学通了、会用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 85%以上的学生反映大作业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 能够指导现实工作。

(2) 现场实习虚实结合。现场实习可以和主要用人单位进行联系, 建立固定实习基地, 每年实习前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的有代表性的项目, 尽量节约经费。学生参加现场实习前, 应进行安全教育, 进入现场前还应该接受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另外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转移安全风险。另外, 将一部分现场实习转移到校内仿真实验室来实现, 比如将瓷砖墙面、干挂石材墙面等外墙装修施工工艺和工程构造制作成展板, 在实验室展示;建立项目管理沙盘推演实验室来模拟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场实习基地及经费短缺问题, 又能以较短的时间模拟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

(3) 专业软件建设新思路。对于专业软件建设, 可尝试与软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 软件公司以优惠价格给学校提供教学用软件, 学校老师结合教学与科研成果, 对行业需求热点或某些软件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为软件公司研发提供有效的指引;另一方面, 校企之间还可以就软件推广、社会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

课程体系设计时应考虑提高软件综合利用率, 如工程计价软件, 可作为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实验软件, 又可以作为工程估价大作业和毕业设计的工具软件, 另外, 还可以用于对参加工作的造价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3. 强化毕业论文 (设计) 全过程监控

毕业论文 (设计) 是学生知识运用、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工作态度的集成训练, 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演习。毕业论文 (设计) 本质上是一种学术训练, 其基本手段是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 (设计)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正确的工作态度。

指导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 (设计) 的研究, 还要强化毕业论文 (设计) 的过程监控, 从而保证训练的效果。指导老师应结合学生论文 (设计) 内容, 制定周一级的分解进度目标, 并要求学生制定计划实现目标。指导老师应事先明确过程监控的刚性质量标准, 如阅读文献数量、英文翻译字数等, 并定期按照标准检查督促。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分解目标的情况下, 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如参加研究生面试、就业面试等。

4. 建立本科专业全程导师制

为做到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可建立本科专业全程导师制, 即由专业导师对学生在校四年进行全程、全方位的专业辅导和素质教育。专业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涵盖三方面:第一, 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学习专业, 如组织工程管理发展热点讨论、推荐专业相关网站或课外阅读书目等;第二, 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学习或社会服务, 既锻炼其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又增加其社会实践经验, 如辅导学生参加算量软件比赛、参加实际工程的投标文件编制等;第三,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专业老师应配合辅导员做好价值观的教育, 尤其应该在教学活动及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身作则, 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 要展示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

四、结语

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应贯彻教书和育人并重、专业能力与个人修养培养并重的素质教育理念。参与式教学、动态考核、优化实践教学、强化毕业论文 (设计) 全过程监控、本科专业导师制等教学改进方案均体现了全过程控制和素质教育的思想, 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完成基础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反复训练。这一教学方案改进的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助于新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也为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方案, 适应了工程建设新形势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春玲, 尹贻林.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2) :141-143.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初探 篇3

关键词:培养方案;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2-02

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2010年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是保障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为标准,本文就给水排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

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确立阶段,首先通过与企业座谈,调研市场,深入调查以往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生产实践对人才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培养的方向更加清晰,以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以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需要为出发点,从一致性、独特性、可行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考虑,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全球环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与水安全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专业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的输配、处理、收集与再生利用等领域,胜任规划、设计、施工、咨询、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在政府部门(规划建设、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等)、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性市政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需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制定

确定了培养目标后,细化提出了给水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性市政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需要掌握如下知识:①自然科学知识。要求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水文地质、水资源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②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通识知识。③工具性知识。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高级编程语言和相关软件应用技术;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④专业核心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内容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电工学、测量学、化学工程基础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等专业知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程经济、水工艺设备基础、环境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等专业拓展知识课程。⑤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发展及相关领域科学知识。需要掌握如下能力:发现和解决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管理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需要具备如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养。

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标准实现方式

可行的实现方式是达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标准和要求的重要保障。针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针对“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的掌握要求,提出了通过参加聆听科技讲座和人文讲座,提高学生对社会对周边生活的关注,对相关领域的关注;通过布置论文课题,敦促和指导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查找和了解;通过认识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等实现方式。针对提高“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出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通过学生自学和预留思考习题等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文献检索与综述课程论文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自学及思考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专业课程授课中渗入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持续跟踪专业发展;通过教学平台试验操作和训练、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现手段;对于素质的培养,制定出通过对东西方经典作品和理论的学习,采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资料查阅、热点辩论、写读书报告等方式教授与学习;通过教学短片、事件分析、人物介绍等宣传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聆听大师或专家的讲座,学习和感受大师的科学态度、工作精神,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阶段的实习和实验,培养工程素质等实现方法。

四、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吻合的课程设置内容的确定原则

培养方案修订前,首先确定了修订原则。从课程内容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性、整体性、丰富性、可行性等为评价出发点,设立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相切合的课程。其中,对于课程结构的有序性、灵活性、平衡性进行了整体评估。对于课程安排的顺序、课程间的相互衔接性、课程体系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之间,在学科、社会和学生发展之间把握平衡。在课程设置中,特别强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内容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对于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是本专业生产实践所必须具备的。为了使设置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采取了邀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进行了论证。在完成专业核心基础理论设置的基础上,针对给水排水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强化了实践性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工程概念缺乏、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无法灵活地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问题。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课程中加入了校企联合课程、校企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水工程施工),聘请企业工程师,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教授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凝练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实时更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方案仍然需要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18(8):7-10.

[2]夏晓玲.新人才培养方案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2,19(2):53-55.

[3]吴明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J].群文天地,2012,(4):250.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篇4

根据《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及市委、市园区办《关于编制人才工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子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经济开发区及入驻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趋势,着力解决经济开发区和入驻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高层次人才总量匮乏,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结合开发区“五大主导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采取重点培养、重点保障的措施,大力引进和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为实现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开发区需要重点引进和培养懂市场、精业务,会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入驻骨干企业需要引进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采取招录、调入、聘用等方式,把具有较高学历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引进和重点培养。

总体目标是:今后五年需要重点引进招商引资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12名,培养12名,引进的人才应当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要达到20%以上。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大对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将引进人才与用好现有人才有机的统一起来。

具体目标为:启动年计划引进招商引资人才1名,复合型管理人才1名;培养现有人才2名。第三年计划引进招商引资人才3名,复合型管理人才3名,培养现有人才5名,第五年计划引进招商引资人才2名,复合型管理人才2名,培养现有人才5名。同时以五大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心,到2014年开发区整体人才开发引进的目标是:

1、全面提高员工的文化、科技素质。所有企业员工文化水平要达到高中以上,其中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达到30%以上。

2、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达到员工总数的10%以上。

3、培养造就有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领军人才,要达到员工总数的5%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人才目标,我们要大量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下大力气培养造就本土科技人才,还要培训一大批掌握熟练技术的岗位技能人才,真正形成强大的企业人才群,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1、以培养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为主体,建立多途径的培训机制。根据开发区五大主导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及开发区引进人才计划,与xxx学院联系,从员工中挑选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员,通过全国成人统一考试录取,学习化工、机械、管理等相关专业,使其成为企业生产骨干。

2、以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为重点,建立灵活的引进人才机制。

重新修订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招商引资人才根据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引进项目的规模水平,以及实际到位金额给予奖励,对与开发区签订5年以上长期工作协议的引进人才给予安家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提供帮助。同时,为落实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开发区计划今年盖人才公寓和专家公寓。

3、以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保障,稳住和用好人才。

对于引进的高科技人才,除了在住房、用车和生活上给予优厚待遇外,视其贡献大小实行高工薪制和专项发明奖励。对于一般科技人员在工资待遇上从优,设立“创新奖”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释放他们的创造性。

在企业中,参照先进企业的待遇条件,制定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和配套政策,合理确定优秀企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收入,同时大力宣传来开发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和专家的先进典型,营造尊重外来人才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组织人才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学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和轮训。培训内容以经济与贸易、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现代管理科学为主。做好“三抓”;抓政治理论学习,抓业务知识学习,抓学历教育。让开发区现有人才综合素质在本职岗位上有新的提升。

二是组织挂职锻炼。创造条件把有培养前途的人才送到先进地区、单位挂职锻炼或进行轮训,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积极联络相关单位,请有识之士来开发区挂职锻炼和交流,为开发区的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引进的人才实行滚动培养、动态管理,由开发区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实绩突出的或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给予更大的支持、奖励和推优。对考核情况较差的,要督促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对评估不能胜任工作的,要进行适时调整。

(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积极组织企业举办和参加市人才市场招聘活动,以市人事人才网为平台开发建立人才信息库,人才供需信息库,开通网上人才信息、交流、招聘功能,开展网上招聘活动。加快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五大主导产业急需的与有色金属工业相关的采矿、冶炼专业人员,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械加工等专业人员等。

(四)用好用活现有人才

加快经济开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要坚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动态匹配原则。紧紧围绕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物流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建设整合人才资源,盘活现有人才。要把重点产业人才开发与院校人才开发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现有人才向重点产业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点产业的企业中搞技术兼职服务,引导优秀毕业生到重点产业的企业中就业,推动重点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一)由开发区人才工程领导小组牵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方案。

(二)组织企业与所需各类人才或人才聚集区对接。为企业和开发区各局办引进人才牵线搭桥。

(三)组织骨干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先进地区创新型现代化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四)定期组织开发区现有人员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知识更新培训。

(五)依托市委党校这一教育基地,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

(六)年底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总结。督促对引进人才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四、组织领导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篇5

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市“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三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实

用人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繁荣。县“三项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县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及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通过开展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项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广大农村实施“111”培训计划,到2014年底,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科技示范户,培训10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项工程,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加科技大户,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锻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老板,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开发对象

1、全县现有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再生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

2、从事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销活动,年交易额超过5000元的人员;

3、每年累计从事经营和中介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人员(包括:从事餐饮、娱乐,医药等各行业);

4、促进我县某一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展,并形成气候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5、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及加工业且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员;

6、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创业活动的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

四、培训方式

在积极配合市里组织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发展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全县每年举办10期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负责人或科技人员对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

2、每年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搞2次专题讲座。

3、每年组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到新型组织发展较好的区域参观考察学习1次。

4、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暨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经验交流会或总结表彰会,对优秀典型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

5、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年对农村种养大户、能手进行3-5次技术技能专题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1、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对全县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及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库。

2、组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研究制定《县“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7月—2014年10月)

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扶持政策等,组织相关人员按既定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安排:

7月:组织落实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师,建立教师档案。同时,各乡镇(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信息。

8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并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9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同时,协调组织“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的申报,实施。

12月:协调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活动安排

1-2月:调整制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3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湖南省实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篇6

随着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培育做大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已成当务之急。省电子信息应用教育系统作为全省信息化IT教育培训的支撑体系,近年来已经陆续组织了计算机软件技术资格考试、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工程师高级职业培训等项目的教育培训,培养了大批信息化专门技术人才,但仍然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人才需求,

据了解,实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主要是对全省现有的IT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组建更大的平台,形成更强的力量,加快打造我省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旗舰”。要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认证和服务体系为纽带,将全省IT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厂商以及民办IT教育培训机构纳入进来,组织全社会IT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实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为我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源源不断“造血”。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篇7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始建于1990年,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 已在精密塑性成形、模具数字化制造、特种成形等三个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 并于2009年获得了“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但是, 面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尤其是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 这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尝试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以适应未来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其中企业学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 必须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因此, 以下就实施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相关保障进行探究。

1.实施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保障

1.1 校企合作

首先, 校企合作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和核心。 为了落实和推进学生企业学习经历, 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至今, 材控专业在前期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 与相关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与重庆建设集团、重庆大江工业、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达成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意向, 并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 其次, 学校 ( 学院、专业) 应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 ( 协议文本另定) , 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及其应承担的义务。第三, 企业实践内容的细化。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应与企业沟通、商议学生的具体实践内容, 并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 比如, 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某个金属产品, 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追踪, 每个实践的学生应该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产品的测量、分析及汇图;B.基于有限元模拟 ( CAE) 分析并制定该产品的工艺方案;C.参与该产品的模具设计;D.各个模具零件的制造与加工;E.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等。

1.2 试验班学生的选拔

为了保证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实验计划, 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由于企业接待学生实践的人数也有限, 因此, 学院会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拔和评价工作。 为了保证选拔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学院一方面加强选拔宣传, 另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选拔原则和程序。 卓越班是吸纳优秀学生的一个团体, 必须制定完善的出入机制, 使其实现合理的流动。 已经选入但成绩、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可以按相关制度淘汰, 最初未选但后来学习优秀并且要求进入卓越班学习的学生可以按相关制度纳入。 只有这样, 卓越班才始终是一个活的、动的优秀集体。

1.3 学生安全保障

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是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本条件。 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涉及铸造、锻造、冲压及焊接等, 因此, 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磕磕碰碰。 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 1)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训, 不管是在校教师, 还是企业指导教师都有责任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要求在校和企业教师均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此外, 企业还需对学生培训进厂的相关规章制度。 ( 2) 为学生购买相应的人身保险, 发放必要的劳保用品及安全帽等, 并培训学生劳保用品和安全帽的正确使用方法。 ( 3) 实行分配制和教师责任制, 将选拔出来的学生分别分配到不同企业或部门中, 由企业制定相应的导师和在校教师共同负责, 严格规定每个企业导师带的学生数量。 每天由企业导师带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和生产, 并严格管理学生的出勤和表现, 这将作为定期评价学生的依据。 ( 4) 对于离校较远的企业, 学校或学院与企业沟通后统一为学生安排企业内部的宿舍, 以便学生更好的投入企业生产实践中。

2.结语

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探究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相关保障, 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文松, 刘延辉, 何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工程材料课程建设.大学教育, 2013:139-140

[2]程虎.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模具方向) 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科教文汇旬刊, 2012 (3) :41-41

[3]孙道胜, 程家福, 潘和平.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保障机制研究《.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 :66-69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车辆工程;企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04-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该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四年内必须要有累计一年的企业学习时间,即学生的学习要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阶段。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2]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培养方案是在企业实施,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培养内容的考核和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单独进行,因此,企业培养方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是相对独立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3]

三亚学院于2012年同吉利集团签署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借助吉利集团的硬件条件,共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即“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该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三亚学院同吉利集团产教协同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企业培养方案,为车辆工程专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教育及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4]

一、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计划”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三亚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通过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在生产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顶岗工作,深入了解工程实际,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协调发展。

学生在完成企业阶段的学习后,其专业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研发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组织和领导能力均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其国际视野及社会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企业学习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结合汽车企业的现场情况,将与生产一线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等,采用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并举,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二,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并热爱本专业;在加强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学习汽车企业的生产流程、实验方法、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劳动光荣的观念,加深与生产制造企业的深厚感情。

第三,为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汽车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或为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奠定工程实践基础。

第四,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汽车企业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设计。

三、企业学习阶段的基本要求

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学习。通过在吉利汽车集团及其发动机、变速器等配套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汽车企业重点产品加工制造的整个流程;通过在加工制造部门、装配检验部门、工艺设计及管理部门等轮岗实践,初步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制造及工艺管理流程;熟悉重要的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结构特征、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

首先,企业实践期间,所有学生均须全面参与汽车企业的诸多方面,通过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并掌握实践企业重要产品的制造工艺、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情况,随时做好记录,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总结。

其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掌握汽车企业重要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体验现代化数控设备流水作业的高效性,记录并整理在线生产的技术参数。

再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学生还应了解现代化汽车企业的运行管理及经营状况,主要是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配置、生产车间的布置、机械设备的常规管理、汽车产品的销售运输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最后,要求学生积极和工程师、现场工人师傅沟通,认真讨论或请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实践总结并完成实践报告,同时在企业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四、企业学习阶段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拥有“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通过聘请企业导师,联合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为学生授课,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并学习,参与工程项目,参与吉利集团汽车产品的开发与科研实验,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最终完成整个企业阶段的学习任务。[5]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如表1所示。

(一)企业阶段的课程学习

企业阶段学习的课程,包括汽车检测技术、变速器检测技术等,由汽车企业派出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并组织考试或考核,学生必须选修全部课程。

(二)企业阶段的实习安排

整个企业阶段的实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生即将进入专业课程之前的认识实习与金工实习。其中认识实习主要以企业参观为主,通过在机械加工、汽车装配、检测实验等相关部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并熟悉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认知水平,培养学生适应汽车企业工作氛围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度。金工实习按照机械制造的整个流程及涉及的设备和技术,制订系列化的实习内容,由浅入深,认识和掌握机械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熟悉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结构设计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第二阶段实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即汽车动力总成和汽车变速器方向,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以后进行。通过汽车企业的参观和生产实践,了解汽车整车的装配流程;通过在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的实习,全面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在发动机厂的实习,了解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机体、气缸盖、气缸套、齿轮等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了解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流程。通过在变速器厂的实习,了解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发现和凝练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制订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工程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五、企业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实习

1.汽车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本知识与规定,各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措施,特殊设备及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

2.汽车产品或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跟随某特定机件的设计过程,了解该机件各设计阶段的基本目标、设计方法及实现形式;了解机件设计标准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汽车产品或零部件的工艺设计与管理学习。跟随某特定机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了解其工艺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技术,以及装配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机件的工艺安排与制造单位实施之间的配合情况,生产制造部门正常运行模式与管理方法,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运行;了解典型产品或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与管理模式。

(二)金工实习

1.金属切削加工实习

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习,了解车刀的基本机构、车削角度的设置、常见的刀具材料以及对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熟悉卧式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原理、传动方式及常见用途。对于轴类和盘套类零件,应能掌握其装夹方法,了解其常见附件的结构,并进一步掌握通槽、断面、锥面、圆柱面、成型面及内外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了解铣削、刨削、磨削及齿轮的加工方法,对车间常见的铣床、刨床、磨床,应熟悉其工作原理和加工方式,并了解各种刀具及附件的总体结构和简单分度的方法。

2.钳工实习

深刻理解钳工工种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及维修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掌握制作钳工件时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以及套螺纹的基本方法;了解扩孔、铰孔和锪孔的基本原理;了解金属刮削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范围;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加深理解钻床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钳工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独立完成钳工件的制作。

(三)专业实习

1.整车厂实习内容

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实习,吉利汽车整车生产线装配实习。

2.发动机模块实习内容

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生产车间实习,凸轮轴、气门组等配气机构重要部件的生产车间实习,气缸套、气缸盖、机体等固定件的生产车间实习,齿轮生产车间实习,金属毛坯的锻造、铸造及热处理车间实习,发动机总成装配流水线实习,发动机总成性能指标的测试及实验实习。

3.变速器模块实习内容

手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自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

(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共同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课题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并查阅资料,进行项目调研,制订研究方案及执行计划,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六、培养质量考核

汽车检测技术和变速器检测技术由企业授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做检测技术实验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有没有工程创新意识,还包括授课教师对学生出试卷考核。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和专业实习的考核主要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过程,能否和企业导师进行有效的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能否提出解决方案,还要看实习报告的撰写水平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会采取过程考核的办法,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形成的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给出最终的成绩。

七、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派出“双师型”教师参与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是学校专门建立的一批理论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丰富的工程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一方面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其研究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或者选派中青年教师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企业方面,学校从企业中直接聘任工程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受教育程度高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2]

八、结束语

目前,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正在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卓越计划作为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模式,对民办本科院校和企业而言都是新鲜事物,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调整。特别是在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还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和教育部对本专业的认证评估,来进一步完善企业培养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2]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4]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5] 戴玉华,顾凯,黄建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59-161.

上一篇:推荐淘宝店铺下一篇:土地违法行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