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2024-10-20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共9篇)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1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不断加大 “三农”的投入,在统筹城乡的发展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多样的富农惠农政策,如火如荼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乡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内部矛盾凸显,利益纠纷增多,而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却被忽视了。因此,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十三亿人口当中,有八亿农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焦点。国家给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当发展进入一定阶段,有一定成果的时候,发展方向的重要性远大于发展本身,只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不动摇。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门科学。在农村各项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统一干部的思想,提高乡镇、村委干部和党员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一方面,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发展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全面的稳定。但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将新农村发展推向深入,必须重视农民的想法和要求。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抓手,教育不良的、伤风败俗的行为,纠正落后观念,引导农民树立新农村新风尚显得尤为关键。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农村干部是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干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穿执行,关系着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二、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政治思想工作认识不高,积极性不强。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以来,基层组织不同程度的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只重经济,不重政治思想;加上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唯GDP是从,用经济指标衡量一切,替代一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投入人力、财力,却难以迅速见成效的工作,考核量化难。导致农村政治思想工作被淡化,某些基层组织认为只要过得去、上的去,不出什么大问题,抓与不抓一回事。

农村的诸多不良风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当前,农村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新

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由于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部分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思想却糊涂了,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公民意识、大局观念淡薄了。加上村级经济普遍较为薄弱,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很多的工作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封建思想残余和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下,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赌博、不孝敬老人、重男轻女等现象较多出现。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阻碍着农村政治、经济的稳定和改革的深化。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齐,方法不活,适应不了农村发展的需要。在乡镇设有宣传委员主要管理农村思想政治与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宣传委员身兼多职,在时间和力度上有点力不从心。同时乡镇干部学历总体偏低,理论水平不高,贯彻执行能力不强,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过去的“管法”“要法”在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有些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缺乏服务意识、公仆意识、群众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耐心说服的功夫,常常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群众稍有微词,就采取过激行动,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信访案件增多。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加强重视。要统一全党思想,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各级党委、每个党员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力

度,列入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既要考核本人的政治思想,又考核其抓政治思想工作的成效。要加大对农村思想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用好“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同时各级财政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改变向农民筹钱的现状,消除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情绪。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上有新突破。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的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因此,我们要紧密的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维护稳定这个大局。要统一干部思想,强化发展意识,紧密围绕上级部署,因地制宜,创建活动,精心设计,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活动。针对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如征地拆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村委会选举,圩镇、道路建设等,进行提前思想介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个环节,使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渗透到工作的全过程,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强化干部作风和队伍建设,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大胆选拔、启用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干部队伍当中。通过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活动来“提质、提速、提效”,提升干部的贯彻执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以“三送”活动为平台,创新工作方法,广泛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将新政策、新思想、新风、新尚传播到千家万户,破除农村的一些腐化思想。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以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结合农村的实际,利用各种节庆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通过送戏进村、送课进村,不断的提高群众知识水平。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长效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有一套科学、规范、创新的机制来保证。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领导、激励、联动、考核机制。

一、建立领导机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由村党组织细抓,乡镇党组织统筹,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农村干部的积极性,要充分的肯定业绩,宣扬先进事迹,树立典型。

三、建立联动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党动员、全员参与、部门配合。要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演好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带头人的“角色”。

四、建立资金投入机制。设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多渠道投资,保障资金供应。

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考核方法,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终上所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基础工程、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具有伟大的精神,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遇到新矛盾、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新方法,相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定能取得实效。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2

(一)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推动新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生产力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不难看出,思想政治工作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激发人的活力,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变革生产关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人们认识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新的适合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起着推动作用,能调动劳动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农村农民不重视马列主义理论主导文化,而是以功利实用主义为导向,注重眼前利益,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有滑坡。这些不利的因素是农民缺乏对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认识,与中央倡导的新型农民角色有一定距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农村经济进步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村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人们全面地辨证地看待经济进步问题,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里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念,以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二)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社会政治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夯实人们的政治理想信念。我们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人们精神生产、思想观念的导向和调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鼓励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

2、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3、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协调党和人民的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包括建设农村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包括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一定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坚持马列主义主导文化,批判继承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调节功能,调节各种文化冲突,坚持主导文化的地位。

二、当前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的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增强紧迫性,提高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增加投入。首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牢固确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观念,要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以此来调动农村基层党政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必须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做好结合文章。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为农民办实事、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努力探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实质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渠道、形式、手段等中介。思想政治工作选用不同的载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方式,就会导致农村社会问题增多,干群矛盾激化。因此,改进对农民的领导方式刻不容缓。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必须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跟上形势,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贴近生活,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一工作,既需要继承和发扬党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和经验,又需要适应形势变化认真研究和探索其特点和规律,及时寻求相应对策,更需要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只要务实开拓,与时俱进,党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

摘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问题;思维模式;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下农村十分重要的问题,探索工作中新的举措、新的措施,是建设新农村工作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工作之一,它能使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落实,能不断的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用创新的思维模式、用现代的眼光,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规模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领导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单纯的抓经济、抓效益,重经济发展轻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非常明显;二是一些乡镇干部在工作上态度消极,领导安排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工作实际,主动、热情、积极地提出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委托办理的事项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思想陈旧,观念保守,缺乏创新,缺少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死板教条。

如何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来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如何培养新时期懂法、知法、守法、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群体,行之有效的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将成为今后乡镇领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乡镇领导应加强培育新型的农民群体,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作用,为实现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乡镇领导要放大思维空间,积极的创建政工队伍,健全机制,对政工人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使无形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形的表现出来,使农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有章可依,有迹可循。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观念的创新

在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观念创新应放在首位。一是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方针,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据中央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下农民思想观念上出现多样化倾向,乡镇领导在为农民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不骄不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从工作实际出发,从改善农村体现出来的发展弊端出发,探索出更适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开拓思路,制定出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长远规划。三是要求乡镇领导要有敏锐的眼光,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同时为农民群体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技术专家为农民指导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产品打进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提供帮助。

2 内容的创新

现在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内容的创新,在新的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很重要,可是农民群体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更为重要,乡镇领导要紧紧抓住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积极为农民群众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事无具细的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讲解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鼓舞和稳定民心为目的,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落实。村镇领导可以为农民群众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利用办村图书室、办农村夜校的形势,抓好职业技术的培训,培养出新时期的技术型农民,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进行法制教育:不定时的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针对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刑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发放宣传册形势引导大家学法守法、懂法爱法;进行道德教育:对农民群众进行爱家乡、爱家人、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五爱”教育,乡镇领导要鼓励村民进行“孝贤”评选,让“最孝顺儿媳”、“最和睦家庭”的先进事迹带动全村人们精神面貌的提高,让爱的暖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平等、友爱的春风吹到村里的角角落落。

3 方法的创新

现如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桥梁是方法的创新。方法的滞后是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工作中应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乡镇干部要把解放思想、开拓更新的观念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从而真正的从思想上、观念上适应这种转变。具体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过去消极的工作态度,领导说干啥就干啥、领导说什么我都听的工作方式,采用平等讨论的模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心;二是拓宽思路,乡镇领导可以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健康有趣的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活动当中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于寓教于乐中调整思想情绪,理顺人际关系。

4 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保证。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的不完善、缺乏创新是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伤。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良性运行,而长效机制的制定也必将促进农村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只有稳定才能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也只有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才能推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仅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持农村稳定,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充分调

动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制度保障。但是,通过在富强村三个月来的帮村工作以及参与换届选举的整个过程,感受到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尽管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作为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民主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位。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部分村社干部简单的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任何一件重大事务是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就是民主,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认识事实上剥夺了每一个农民群众真正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在许多实际决策的过程中,由于农民对所议之事掌握的信息和村社干部不对等,在议事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规则参与表决,没有真正达到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求。还有部分村社干部认为农民群众的素质还普遍偏低,请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是在搞形式,在农村推进民主建设时机尚不成熟,也没有必要。还有些村干部担心扩大了民主会使自己在一些事务中“做不了主”,影响威信。2.农民群众对民主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在笔者多接触的农民群众中,大多数认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或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的就是民主,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带有强烈的反感情绪,这种认识实质上破坏了民主的内涵----即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二)广大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完整体系,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大部分农民群众除了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要享有其他三个民主权利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以富强村为例,全村有9个社550户2300多人,除小部分农户分布在宜长路两侧外,大多数农户分散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域内,很多村民一年见不到几次村干部,加上外出务工、部分队社干部不负责任等因素,使大部分村民不能及时准确的得到相应的信息,部分村民参加一次活动要步行1-2个小时,阻碍了群众对民主活动的参与,从而使大多数村民不能直接参与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三)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1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缺乏足够的认识,村务公开在实践中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形式化等问题,许多群众关心真正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公开。2.是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都是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督促下进行的,从而使村自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有一定的应付性、被动性3.是民主管理活动还缺乏长效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重形式、轻内容、时松时紧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民主活动缺少有效地检查督查,其真实程度和效果往往是依靠村干部自身的认识和觉悟。

(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

富强村经过近几年长足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不可否认的现实是,除了极少数先富的农户外,还有相当多的农户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少数农户的基本生活还不能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解决生计和提高生活水平上,而无暇顾及参与民主管理。全村无任何集体经济,村级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很显然,在生存权和发展权没有切实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客观上影响了他们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因而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建设,至少也是没有活力的民主政治建设。

(五)传统性心理和习惯性服从心理定式的影响

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很多农户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形成不同的宗派、家族势力,在这种群体的影响下,使农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带有很大顾忌性,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从众心理而不愿当“出头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过分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实际上就是组织一把手的意图),因而形成了习惯性的服从心理定式,对要求他们积极发扬民主作风心存疑惑,甚至认为是一种变通的形式主义。在我所参与的村党代表选举中过程就很能体现出许多党员存在的这个问题。这些因素使得党员、村民不能真正参与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去。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来指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避免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陷入无序化。一方面村党支部要界定村两委的职责,使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村党支部要避免统揽一切,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时,村党支部要作好自身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党员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并通过党内民主来引导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为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用好各种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发展经济,使农民群众解除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三)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要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要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通过民主决策,多办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

(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具体化和程序化,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办事,扩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保障农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平等权,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农村各项事务生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富强村为例,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细化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来指导村民的行为,为村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五)通过树立一些适当的典型或例子来打破既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使农民群众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只有充分行使赋予的民主权利,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愿望不大可能实现。在如何行使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我认为民主监督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来保障它们的实施。而用什么方式来保障民主监督的顺利实施,将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

须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刘竑

二〇〇六年九月八日

关于农村基层工作的思考 篇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管荣保

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最近,在村、站、所“科学发展”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进行了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接触了在农村工作的村干部和部分镇及镇部门的干部,就如何加强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工作进行一番思考。

当前,农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随之带来了诸多的干群之间的矛盾。从调查的情况分析,除来自矛盾双方的因素外,与我们有些部门和部分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在指导农村工作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习惯于行政干预,搞形式主义有直接的关系,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要改革农村基层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工作成效性的新标准。

当前,我们仍有许多部门在指导农村基层工作时,仍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思路,旧办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安排基层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定指标、下任务,并且这些指标没有经过自上而下的讨论,村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实现的指标和所要完成的任务,更谈不上是按照上年指标的基础进行想象地递增减,没有明确的措施,有些基层干部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或想得到较好的报酬,只好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有时往往出现行政命令,挫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村为了完成下达的目标和任务,不惜到处借款、负债运行,使基层工作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第二,推动农村基层的主要方式是检查、达标和验收,缺乏说明、示范和服务。在调查中,农民群众对达标、验收和不讲实效的形式反映较大。如某村前几年建造村办公楼,除上级部门支持外,村里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办公楼建成后,还欠债务6万多元,村里再也没有能力来偿还这笔债务。又如某村98年为了结构调整,镇里下达村里沿公

路连片种植150—200亩的甘蔗,当村里把任务分给有关的农户,农户担心多了买不掉,结果顶着没有种起来,针对农村基层工作中的这些问题,是农民说了算,还是部门或领导说了算,这是个原则问题,我们认为“今天的农民已经成为农村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思路,旧办法,搞行政命令,弄虚作假的现象再不能继续下去了。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标准,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评判。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有农村基层工作中,要取消没有意义或没有必要的达标、验收、检查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的基层干部来开展调查研究,聚集民智民力,多办些实实在在的事,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而来改善干群关系。要改革和完善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考核办法。现在的考核办法是注重上级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忽视了农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评判,注重指标和数字的考核,忽视了基层干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考核。我们认为农村基层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中进行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实地看看他们为农民群众办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给农民群众哪些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有关数字基层报多少就是多少,或根据抽查结果来确实,而不能把数字作为考核基层工作的主要内容,真正实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要精简会议。多搞一些无会日,无会周,对常规性工作,镇领导和镇有关部门可以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树立典型,促进后进,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的特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篇6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2007-12-12 18:01:3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2)为深入了解我县农业税取消后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科学的应对措施,按照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及县农委、财政局、人事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形势及对策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础与现状R>我县共辖5镇3乡153个行政村、6个农工贸公司,两个国营农场。区划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其中县属167万亩;计税面积178万亩,其中县属106

万亩;县属计划外耕地面积61万亩,其中乡管纳税面积万亩。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据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时统计,全县乡级债务3377万元,债权892万元;村级债务万元,债权万元。2003年全县农业税收入万元。2004年全县农业税实际免征3679万元,农民人均免征元。全县可获粮食直补2442万元、良种补贴0万元。扣除生产资料涨价因素的影响,今年农民人均收入仅靠政策原因同比可增长。我县8个乡(镇)共有省定编制383名。2001年机构改革时分配各乡镇编制289名,实有251人。乡镇所属事业单位40个,编制315名,实有235人。县直今年需改革的事业单位227个(含学校),编制6631名。

二、困难与压力

“一免两补”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由于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完善,使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给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压力。

(一)乡村两级组织运行难度增大。农业税取消后,基层组织运转普遍出现了“三难”。一是乡村债务化解难。前些年乡村两级为了完成指标任务,借款为农户垫付农业税,加之一些政策性支出、隐性支出,使乡村两级形成了亿多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原来乡村两级可以通过农业税等收入逐渐消化,现已无力解决。二是经费支出保障难。农业税取消前,乡镇办公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划拔,不足部分通过乡管计划外耕地税收解决(纳入了预算内)。我县8个乡镇各站所年需经费727万元,取消农业税后,资金缺口647万元。全县村级年需经费636万元,取消农业税后,缺口371万元。三是“一事一议”执行难。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本身已无力支付公益事业投入。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由于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对“一事一议”并不认可,现在农村的“一事一议”会难开、款难筹、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开展迟缓,面貌难以改善,严重

影响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金融瓶颈制约严重。我县每年农用资金需求在28000万元左右。据调查,近三年来,县信用社年均投放农贷17729万元,仅占农用资金需求量的。其中投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别为13897万元和1158万元,分别占投入农贷的和,畜牧业贷款投放比例过小。以兴安乡为例,兴安乡年需农用资金2800万元,2003年信用社贷款1121万元,占所需资金的40,且全部投入到了种植业。由于金融部门农贷投入比重低、贷款门槛过高且投放方向失调,无奈之下,农民只能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我县年均民间借贷在4000万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高息借贷,这种高利贷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大了乡村债务,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土地矛盾日渐突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对土地更加重视,由于历史原因等造成的潜在矛盾一起暴露出来。3月份以来,我县发生反映土地问题的上

访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0以上。主要体现在土地合同纠纷、要求均分计划外地、机动地长期发包抵债、机动地超标、户在人不在未给分地、新增人口无地要地、树遮地造成土地自然减少要求补地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耕地保护不到位,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治理缓慢,土地安全受到威胁。

(四)机构改革压力较大。目前看,我县乡镇机关分配编制和实有人数只占省定编制的76和,按今年省定15的精简比例,困难不大。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每个乡镇政府设置三个综合办公室(党群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税办公室),事业单位设“四个中心一个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但多数乡镇只换牌未转制,仍实行改革前站所的管理方式。目前乡镇还有自用人员81名,职能转变和人员臃肿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管理职能

弱化,深化乡镇改革和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个“大手术”究竟如何做,改革后的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机构如何调整,富余人员如何分流等等,是我县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事业单位参保进展不快。我县已制定下发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统筹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施方案》。由于事业单位参

关于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的思考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逐渐进入小康社会, 全社会都在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复兴。因此, 要让农村群众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农村电影文化放映的工作就是让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有所转变, 使得多数人都能感受到新社会的气息。如何让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工作更好适应并且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发展, 让农村群众更及时及效地了解党和国家对农村提出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本文就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现状、发展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以此提出一些参考。

二、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存在的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的一些乡镇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不够重视, 甚至觉得在互联网横行的社会里, 电影已经过时了。除了应付查访外, 其他时间都是不过问电影播放工作的情况, 监督也不够到位, 电影放映设备成为一种摆设, 没有起到其目的。

(2)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在体制改革的影响下, 多数农村放映工作者工作不积极, 情绪低落, 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没有能力制定有条理、有计划、规范化的规划。一些农村放映工作者被乡镇府安排做其他的工作。这导致农村放映工作难以发展下去, 导致更多的电影放映工作者工作热情减少。

(3) 缺少资源投入。在基层农村, 电影放映工作各方面的投资都是比较少的, 一些地方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发展经费严重不足, 没有新鲜的电影, 群众兴趣不高, 工作也难以支撑下去。还有一些地方,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硬件设施, 电影放映配置也无法更换。没有办法更换好的硬件设施, 导致电影不能正常放映。

(4) 农村文化欠缺。当下农村电影放映事业发展匮乏, 电影产品、电影宣传都严重不足, 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封建迷信活动。由于国家对不良文化的监督不到位, 导致很多低俗不良的文化在农村得以蔓延。同时, 由于资金不足, 没有能力购买大量的放映带, 农村群众不能及时地了解积极的文化思想。

三、如何促进农村文化电影放映工作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1) 加强农村文化放映工作的管理。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切忌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对于电影放映、电影放映宣传、电影放映设备维护与运行、电影放映经费都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或是进行不定时监督。同时, 要制定奖惩制度, 对一些表现优秀的乡镇农村电影工作站进行表扬并给予工作人员相应的奖励;对于那些不按时完成工作、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及领导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 并记入档案。这种管理制度第一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第二, 可以防止工作人员不好行为道德的发生。第三, 可以给其他电影工作站起到一个好的榜样, 带动整体农村电影放映的工作。

(2) 构建乡镇电影放映互联系统。在乡镇, 领导可以成立一个小组,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把各个乡镇的放映带统计并归纳, 在需要播放时, 可以互相交换播放各个乡镇现存的放映带。这样就可以资源共享, 避免花钱购买相同的电影带。这样, 还可以买一些群众喜欢并且感兴趣的影像带, 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再次感受到电影带来的欢乐。同时,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 或关注电影放映运行是否正常。还可以亲自到农民家中走访, 获取第一手材料。

(3) 积极争取县级配套资金、增加设施设备。保证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持续发展、稳定农村放映队伍, 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作为县级电影管理部门, 应积极向上级汇报和请示在实施放映工作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争取县政府将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县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按放映场次的完成情况发放到放映员, 才能保证放映队伍的稳定。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行的“合村”, 一个乡镇是原来的好几倍, 原来的投影布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发展。因此, 需要在原来投影布的基础上购买更大、更先进的投影布, 保证所有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电影的放映。只有这样, 才能让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建设的政策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政府还应投资更多的资金, 改善现有陈旧的设备, 更新一批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设备, 保证电影能够及时播放。

(4) 培训大量电影放映的人才。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站, 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电影放映人才的缺乏。很多工作人员不知道要如何操作先进的电影放映设备, 有时候他们就只拿着陈旧的播放设备, 其播放效果无法与先进的新设备相提并论。应大力培训或是引进人才, 在专业的人才指导下, 使用先进的设备, 把枯燥无味的播放效果改变成老百姓喜欢的感觉。同时,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人的特点, 制定播放不同的地区文化的电影。这样既能引起农民群众的关注, 又把电影文化传播给农民群众, 从而促进电影工作站综合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是有巨大的影响的。因此, 要建好、用好、管好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 争取为百姓谋最大的福利, 这样才能达到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的目的。当然, 也要及时处理好一些不好的现象, 及时提出最有效的措施。发展农村电影文化, 壮大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的范畴, 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它可以推动农村人民小康生活更进一步的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农村电影文化放映工作是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时, 也是党和政府机关贯彻落实有关农村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发展农村电影文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这对于党、对于国家、对于群众来说都是有很大作用的。目前, 我国电影进农村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这并不影响电影进农村的工作对农村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 电影进农村文化工作会逐渐克服这些问题, 能更好地发展和实施农村电影文化工作。本文分析农村电影中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着重探讨如何促进农村电影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电影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1]俞金玲.关于农村文化广播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向导, 2014 (32) .

[2]徐慧玲.利用广播覆盖方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西部交通电视, 2013 (9) .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8

一、正税清费,治理三乱,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识和明确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

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以解决农业和农村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中心,通过农村管理组织和经营组织创新,加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 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取消农业税以来,村级运转经费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近年来在管理上表现出以下幾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截留,挪用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乡镇截留、挪用,有的不按时拨付,严重地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二是资金拨付环节多,程序乱,不利于资金的顺畅流通。三是由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运转的问题,必须建立一种由县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部门把对村转移支付资金直接列支到村的管理制度。

二、要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建立前瞻性的引导机制

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格局广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指导。同时,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要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和设计。制定阶段性改革目标,稳步进行。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确保农村综合工作扎实进行,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和基层的实践实际工作者,成立专门的研究班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对试点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听取专家的意见。保证改革试点少走弯路。

三、切实加强农业环境工作

面对资源环境的困乏,国家一再提出,节能减排,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农业环境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农业环境,及时处理农业环境污染案件不仅是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切实加强农业环境执法工作。

四、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的好,而且要吃的健康,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大力宣传农民使用农药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严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农药,对农民应及时宣传,保障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安排部署,在地方范围内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普查工作,对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进行及时检测,限用农药及时进行宣传,严格按国家标准,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努力抓好农村能源工作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9

一.早期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和成绩

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未在整个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候,农村老龄工作就在我市江阳区、泸县等乡镇悄然起步,而最先在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恰恰是老年人自己。江阳区分水岭乡老年人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全市最早建立的农村老龄工作组织之一。前任常务副会长夏位元从协会成立之日起一直干到2005年5月,他16年的工作历程就是我市整个农村老龄工作起步发展的缩影。作为早期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夏会长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分水岭乡老年人协会成立初期的疑虑,成长时期的艰难,以及如何走出困境使老年人协会成为农村老龄工作中坚力量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多的是思索和对他们身上那种坚韧执著精神的感动。与分水岭乡老年人协会相似,泸县云锦镇桂花村老年人协会成立于1991年,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老协会从93年起,就开始对全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人口数量,男女比例,增减情况,年龄分段,劳动情况,生活现状,家庭组成人员等内容。13年来从不间断,到2004年,已有统计资料11册,而这巨大且烦琐的工作只是由一位普通的农村老人手写完成。如今这些发黄且模糊的统计资料已成为该村农村老龄工作珍贵的档案材料。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两三年间,我市共有25个像分水岭乡、桂花村这样的农村老年人协会建立,它们是我市最早的一批农村老龄工作机构。在整个调查工作中,我们共走访了50个乡镇的36个村,直接接触老龄工作者100多人(60%为老年人),走访老年群众百余名,查看农村老龄工作阵地45处,从中对我市早期农村老龄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90年初,一批具有长远发展眼光和意识的农村老年人率先认识到农村“白发浪潮“的到来不可阻挡,于是以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为载体和切入点,超前性地开始了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和探索。这种实践和探索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它的困难和阻力。当时整个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已根深蒂固。一方面在人们的心目中,人老了就由家庭来养老送终,与国家社会关系不大,而对老年人而言,倚重儿女养老也是唯一而必然的选择,对老协会的建立和管理心存困惑;另一方面,从当时国家情况看,政府在整个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的制定方面非常缺乏,没有一个与农村老龄工作相关的文件,各乡、镇也没有建立老龄工作机构。而更为重要的,是农村长期落后贫困的经济环境以及因此在各级领导和人们心中固定的观念不自觉地把老年人及老龄工作推向了底层和边缘。面对种种困境,老协会会长们克服困难,身体力行,开始了农村老龄工作的艰难起步。在思想上,他们以宣传为抓手,向乡、镇党委政府,广大农村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宣传农村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人们的老龄意识;在行动上,从建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入手,对农村老年人进行管理和服务,并依靠老年人协会教育引导、团结激励老年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使老年人协会由最初的几个老年人参加到如今参加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0%左右,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挥显著作用的基层老年人组织,其间凝聚了老协会会长们艰辛和无怨的付出,工作极度的劳累和辛苦无需多说,在走访中我们更多了解到,很多老协会成立时无经费,无工作场地,工作经费都是老协会一班人自己掏钱筹集,老协会会议室就是自己家的堂屋,在人们的怀疑和观望中,硬是把老协会建立起来。以泸县德胜镇黄角村老协会为例,在成立之初仅有15人,在没有工作场地,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政府指导的艰苦的条件下,前任会长田才文以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把会员发展到包括村民、退休干部、教师、个体老板共80多人,拥有了10多万元的资产,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又如在前面已提到的夏位元会长,从89年从事老龄工作起,自费订阅全国、省、市有关老龄工作杂志15年,作为老协会重要的学习资料。江阳区泰安镇老协会会员陈德厚,从1991年起到2004年担任协会秘书长13年间,每天往返十余里路,交通费全部由自己负担。像夏位元、田才文、陈德厚这样的农村老协会长还有很多很多,在我市农村老龄工作的起步阶段,在农村各级政府还没有建立起老龄工作机构的时期,他们被历史性地推到了农村老龄工作的前台,成为最早的农村老龄工作实践者。他们的实践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维权保障作用。老年人协会自成立起,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促进代际和谐,调解处理农村赡养纠纷。特别是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后,他们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维护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这项复杂而又棘手的工作,成立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管理小组”,制定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公益书“,”尊老敬老公约“等规章制度,利用《老年法》这个合法有力的武器,认真扎实开展维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轰动一时的江阳区分水岭乡宋氏三兄弟遗弃父亲案,从案发到公判审理以及后来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老年人协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二是舆论导向作用。我们在与许多老年人的交谈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农村老龄工作起步早,开展好的地区,当地尊老、敬老、爱老风气浓厚,老年人思想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强,社会参与积极性高,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各种社会现象,不仅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在老协会领导下,在公益活动,宣传计划生育,移风易俗,关心下一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是组织基础作用,老年人协会虽然是群众性的老年人自治组织,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以合江大桥镇老年人协会为例,制定了“老年人协会规章制度”、“老年人协会领导选举办法”,“老年人协会会员权利与义务”,“老年人协会财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并全部上墙公布,接受会员监督。同时还明确了协会的会议制度,走访制度,协商制度和活动制度,使整个协会工作规范有序。这种组织基础也成为以后农村各类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雏形。四是促进发展作用。老协会长们以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突出的工作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各级领导对农村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的重视。很多乡、镇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对这一点都有很深的感触,认为正是老协会长们不懈的努力以及作出的成绩,奠定了全面开展农村老龄工作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早期的农村老龄工作实践基本上处于自发的阶段,没有具备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没有政策法规作指导,政府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老龄工作中来,正是由于这一点,早期农村老龄工作的工作范围还比较狭窄,工作还缺乏的力度,因此,还无法全面实现“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还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但无论如何,早期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犹如早晨的太阳已悄悄升起,为迎接中国农村老龄化浪潮的挑战埋下了意义深远的伏笔。

二、当前农村老龄工作现状

1996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它为农村老龄工作的全面开展确立了法律基础。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1年,国务院又下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在这些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指导农村老龄工作的内容。从此,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决定》和《纲要》为依据,以实现“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全面开始了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建立了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网络。从2000年起,我市根据中央老龄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原则精神,开始逐步建立或理顺农村老龄工作机构,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区、县至乡镇村的老龄工作机构体系,形成了一支农村老龄工作队伍。在调查的50个乡镇中,全部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改变了长期单一由老协会承担工作的局面,形成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农村老年人协会共同开展农村老龄工作的良好格局。

2、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发展。在继续巩固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开始实施。重点体现在五保供养制度方面,把五保供养工作作为农村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了五保供养工作的力度。在税费改革之前,我市各县、区按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标准由乡镇政府规定,救助经费和物资主要从村提留或乡统筹中列支。税费改革之后,五保供养的经费采取了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提取的办法解决,在我们进行调研的泸县大部分乡镇,纳溪龙车、大渡等乡镇,对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实行城镇低保政策,大大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在医疗保障方面,开始改变农村长期以来实行的自费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3年4月在叙永龙风乡、马岭镇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农村老年人就医的压力。

3、采取多种措施维护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自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来,我市各县区在完善维权保障措施上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把老年法规和政策分别列入了“三五”、“四五”普法内容,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办墙报、专栏、散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利用春节、“国际老人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深入宣传老年法规及相关政策,增强全社会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村赡养人敬老、养老的自觉性。二是定期进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执法检查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确保维权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在调查的50个乡、镇中,有42个乡、镇建立了“法律维权老年工作站”,采取专业律师到“工作站”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村也确定了法律援助员,形成了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及时的法律服务。四是制定了尊老敬老的村规民约。泸县立石、嘉明镇制定推行的《敬老养老责任书》、纳溪棉花坡乡制定的《尊敬老人守则》,合江大桥镇制定的《敬老示范村村民公约》,都发挥了很好的规范导向作用。五是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并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绳之以法,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审理;同时开展评选表彰敬老好儿女、好儿媳的活动以及创建敬老模范村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六是对有赡养纠纷的家庭推广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制度,泸县20个乡镇全面开展了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用明确的赡养标准约束子女的赡养行为,巩固规范家庭养老,维护老年人受赡养的权益。

4、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不断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作为早期老龄工作实践的产物,在当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充实。在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中,各地根据《四川省基层老年人协会章程》和《四川省老年人协会六条标准》,从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入手抓落实。对农村老年人协会的性质、任务、领导、会员的权利义务、组织机构、经费管理、活动场地、规章制度、考核指标等有了进一步明确,使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在规范方面有了大的提高。尤其是泸县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探索出了“一会”、“一基”、“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一会”既村老年人协会,“一基”即协会有老年经济基地,“三结合”即老年人协会活动同党政中心工作、同老年人文体活动、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有力的推动了老年人协会的健康发展。

5、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这是不同于早期老龄工作的特点之一,它既是农村经济发展在精神文明方面的成果,更是农村老年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一是农村老年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老年教育网络。被调查的50个乡、镇中,有37个建立了乡、镇老年学校,28个村建立了村居老年学校。建校率达到80%。广大农村老年人通过老年学校的学习,增长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阔眼界,在发展种、养殖业,加工业和庭院经济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从而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使很多老年学员的家庭从“温饱型”向“宽裕型”或“小康型”发展。二是农村老年文体活动设施得到改善。叙永县近两年投入资金数万元,共修建了一个镇老年活动中心,4个镇级门球场,2个村级门球场。三是农村老年人文体组织增多。5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老年人文艺团体,村成立了老年人戏曲、舞蹈、歌咏等文体活动队,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尤其在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地区比较突出。

6、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不断扩大。从50个乡、镇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多行业、多形式地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继续做贡献。主要形式有:一是社会公益型。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宣传计划生育,开展移风易俗;二是自我服务型。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互助互济;三是庭院劳动型。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庭院经济。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实践我们看出,当前农村老龄工作与早期相比,在工作政策、机制、制度、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首先,政府走上农村老龄工作前台,逐渐成为开展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者、规划者和实施者;其次,以政策法规作为推动农村老龄工作全面深入发展的动力,注意老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比如2003年,市民政局转发了省上《关于做好农村税费改革中农村五保户和特殊困难对象基本生活工作的通知》,2004年,又制定了关于验收乡、镇敬老院建设和改造项目的标准,而市政府仅在2004年就连续下发了四个关于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又如泸县工商、税务部门出台了对农村老年经济实体减免税收和工商管理费优惠收取的办法,这些政策的制定,对于发展农村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扶持作用;第三,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共同营造农村老龄工作的社会环境,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具有亲缘性、地缘性,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更强,在贯彻实施《老年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过程中,道德规范的软约束,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以及各种形式的表彰活动都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六个老有”的工作内容更加具体全面,尤其是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方面成效较为显著;第五,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继续在农村老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农村老龄工作的抓手和载体,更是成为党委政府在农村开展各项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参谋和助手。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如果说早期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是中国农村老龄工作发展阶段实践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笔,那么当前农村老龄工作的实践已经全面开创了农村老龄工作的局面,昭示着这一事业未来的方向和美好的前景。

三、我市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市农村老年人口约47万,占整个老年人口的70%以上,在调查的50个乡镇中,老年人口比例平均达到13%,最高可达17%。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加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意味着农村老龄工作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看,我们在看到泸县、龙马潭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更看到叙永、古蔺等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还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叙永麻城、观兴等乡镇,很多老年人居住在茅草房里,条件十分落后,衣服破旧,生活设施简陋,生活标准非常低,在交流中,他们对改变生活现状几乎没有一点信心。我们因此联想到所走访的50个乡、镇都是老龄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情况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差的地方情况更不容乐观。而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农村特困老人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我市农村特困老人约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7%左右,他们大部分挣扎在饥饿和病痛的边缘。

2、从农村老年人医疗情况看,通过对约200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反映出农村老年人无钱就医,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现象相当突出,农村老年医疗保障迫切需要改善。

3、从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看,还存在着政策法规上的硬伤,一是当前国家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管理体系,而我市农村一直实行的“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由于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中青年外出打工,家庭小型化等原因导致家庭养老能力不断减弱而逐渐受到冲击与挑战,因此从长远看,如果不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自我保障能力,实行农村养老保险,老有所养将会面临新的困境。二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目前我市只有叙永少数乡镇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这项制度能否弥补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空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就医难问题还值得探索和研究,同时,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医疗状况的强烈反差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三是税费改革后农村老年人优待政策空缺。税费改革前,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农村老年人不承担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我市在《市政府优待老年人规定》中明确了这一规定,并在全市范围内严格实行。而现在税费改革后,5年之内要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代之以“一事一议”的形式,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从事公益事业所必须的劳动,这样就意味着我市农村老年人所享有的优待已经为法定取消,但是新的能够体现出对老年人优待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在我市出台,农村老年人和青壮年劳动力相比已无可享受优惠待遇可言。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4、从工作现状看,还存在着地区发展呈差异性,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老协会建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50个乡镇调研中发现,各地老龄工作的发展并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呈现出一致性,如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叙永县,老龄工作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江阳区,老龄工作却呈现出发展迟缓的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对老龄工作认识程度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在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乡镇机构精简对基层农村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带来冲击。税费改革后,为压缩财政支出,进行了大规模以精简机构为目的的撤乡并镇活动,如泸县云龙等镇由以前三个乡镇组成。在工作范围扩大的情况下,许多老龄工作干部岗位发生变动,使本来配置就不多的农村老龄工作队伍受到影响。而关于老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所有农村100%建立老年人协会,有违部分地区工作实际,尤其是叙永、古蔺有些边远山区农村,一个村落方圆几十里,交通不便,很难建起老年人协会并组织老年人有效开展活动。这一点我们在叙永乡镇调研中已经感觉到这个矛盾,那么究竟在边远农村山区如何开展老龄工作还值得思考。二是农村老年人协会的法律地位问题。按照民政部《社团管理法》,农村老年人协会也应作为社团进行注册登记,纳入社团管理,并具有3万元的注册经费,有办公场地的房产证明或租赁合同,但是目前我市乡镇村老年人协会并未经过注册登记等程序,由此导致老年人协会的合法性和管理受到质疑。在调查中,一些老协会长明确对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对老协会的生存发展表现出忧虑。从上述种种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市农村老龄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任务很重,解决难度大,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将会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四、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老龄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我市农村老龄工作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家社会背景看,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采取的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为做好农村老龄工作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强调“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等要求,这就为大力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制定农村老龄工作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从我市现状看,《X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讨论稿正在酝酿研究中,泸县在2004年实施的《农村贫困人口救助增收的办法》已全面施行,并在逐步产生效果,而在新出台的《XX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的通知》中,对农村男60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农转非人员明确了养老金标准,同时我市近三年来开展的创建省级敬老模范县区、市级敬老模范乡镇和县级敬老模范村、社区活动,正在推动农村老龄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就目前的态势而言,是发展农村老龄工作的最佳机遇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农村老龄工作,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从政府层面上看,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从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农村老龄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纳入我市近几年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的财政投入。二是在政策制定方面,由于目前经济和社会条件还不具备全面推行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所以工作重点应放在尽快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可采取先在少部分地区试点的办法),给最需要扶助的农村老年困难群体以切实的援助,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同时要根据“多予、少取”的精神,制定为农村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措施。

其次从老龄工作部门层面上看,当前要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加强调查研究,促进新的农村老龄工作政策出台。当前农村老龄工作的核心也是难点“养”和“医”都是表现在缺乏制度保障上,老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医疗状况的详细调查,在大量掌握资料的情况下,科学分析,分类研究,切实做好做实农村老年人生活和医疗底情研究工作,为探索和制定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打下基础。重点加强对贫困老人的调查,对能否把贫困老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进行试点探索或者建立定期定量救济制度。

2、注重资源整合。一是在行政资源上,要形成开展农村老龄工作主管领导重视、各涉老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农村涉老政策的整合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这意味着近几年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涉老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在向基层和农村转移,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既是推动农村老龄工作全面发展的契机,同时也要求老龄办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熟悉各种涉老工作政策,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发挥自身应有的综合协调职能,引导农村为老服务资源的整合,避免职能部门由于自身业务视角的局限,导致服务设施条状分割,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3、继续加强农村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县级老龄工作机构。县、区级老龄工作机构是指导农村老龄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市还有两个县、区没有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其它县、区也还存在机构薄弱,编制和经费缺乏、人员不稳定,兼职居多等问题的。

其次要加强乡、镇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在税费改革、乡镇机构精简的新形势下,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三是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应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精神为契机,加强乡、镇老年人协会建设。老龄部门要通过与民政部门共同协商,拿出明确老年人协会法律地位的措施或办法,使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4、建立基层农村老龄工作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体系及考核体系。当前要利用第二轮创建省级敬老模范县、区和市级敬老模范乡镇的时机,建立统一的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以农村老龄工作为内容,制定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考核指标和专项指标。注重考核方法,建立奖励制约机制,把考核内容与各级党政领导工作考核内容结合起来,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上一篇:【第一环节】自我介绍台词下一篇:六年级毕业典礼演讲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