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2024-09-02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精选15篇)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1

黄云

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育人的艺术,是欣赏美的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欣赏孩子们的天真顽皮,就会理解他们的活泼好动;欣赏孩子们的纯真无邪,就能感受那份美好纯净的童心;欣赏孩子们课堂上的独到的“狡辩”,就能发现创新的智慧火花;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就能培养出许多文笔优美的“小作家”。

学会欣赏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让我们的教育在欣赏中闪现爱的光华,享受爱的温馨,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个教育的“奇迹”。

一、欣赏真情,获得爱的接纳。

今年的教师节,我满怀惊喜和倍感压力地跨入了新的学校。走进教室,我感受到的不是以往学生们兴奋的期待和热忱的欢迎。带着对原有老师朝夕相处的深情,孩子们充满敌意的眼神,让我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看着原有老师黯然地收拾东西离去的背景,有的孩子眼圈红了,难过得低下了头。从孩子们脸上诧异的表情和略带拒绝看着我的目光中,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恋恋不舍。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原来的学生,特地骑车赶到我家,送上他们精心制作的贺卡,递上他们晚上瞒着家长偷偷写给我的信,流着泪拥抱着我,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着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并且抢着帮我整理行李,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是呀!孩子们的真情和留恋让我也曾悄悄地流下了热泪。人都是重感情的,孩子们的真情让我感动。于是,简单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在教师节这天来到了美丽的附小,走进四(7)班教室,和大家成为新朋友。看着同学们因为舍不得周老师而难过的样子,黄老师深受感动。前两天,我们原来班里的学生和你们一样,是哭着和黄老师分别的。(说着,我忍不住眼眶湿润了。)因为我们早已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早已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很多学生都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我。“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相处中,老师的表现能让你们满意,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老师的名字在一首诗中,唐代诗人高适写的《别 董大》,感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去查一查资料,读一读诗,了解一下好吗?”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眼中也多了一些友善和尊敬。晚上,有个孩子在《我们的新老师》习作中写道:不知怎的,我开始有些喜欢新来的黄老师了,希望她能成为我们喜欢的大姐姐,好老师……。”欣赏孩子们的真情流露,也让我收获了爱的惊喜。第二天中午,好多孩子一进教室就送来了自己画的画、写的信,鲜花、贺卡,有一个孩子还满怀歉意地说:“老师,你昨天刚来,我没来得及准备。今天早上,匆匆忙忙,又忘带了。我们送上迟到的礼物,祝你教师节快乐!”在我听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祝福了,因为他们已在最短的时间内友爱地接纳了我这个新老师了。

二、欣赏个性飞扬,放飞爱的希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让很多家庭富裕而幸福,造就了如今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见多识广,年龄小思维却很开阔,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活跃而奔放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班里有个学生叫陈竹,活泼好动,在课堂上时常会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或神情,或突然抢话,冒出一些“另类”的回答,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扰乱课堂秩序。说实话,有时也会让专注于讲课,正感觉精彩时刻的我哭笑不得,大为恼火。但很多次我忍住了,只是温和的一笑,问全班同学:“刚才大家都笑了,他这样做你们喜欢吗?”学生们立即收住笑容,坐直身子,专心听讲!经过数次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思维敏捷,知识面丰富,所以经常脱口而出。他性格活泼,聪明伶俐,大方泼辣,所以课上常故意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的表演才能。在别的老师看来,这个有“多动症”、“令人头疼”的学生,其实他身上潜藏着许多可贵的优点和实力,张扬的个性让他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而随意地释放。这是一个调皮而可爱的学生!他身上不缺乏优点,他缺乏的只是欣赏的目光和给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后,我拉着他的手,像老朋友一样地聊起来:“聪明的你,老师很喜欢!”他高兴地笑了。“但老师对你又爱又急,爱的是你机灵可爱,爱动脑筋,发言踊跃,表演逼真,老师很欣喜你;急的是你总是太外向好动,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老师不太喜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个真正聪明的好孩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动,自己很会掌握分寸,自己能管好自己,调皮但不捣蛋,严守纪律,又认真学习,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你能做到吗?”他抬起头,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使劲地点点头。“希望你做一个老师欣赏,同学们佩服的出色的陈竹,好吗?”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小小男子汉,加油!”我们轻轻地拉了勾。以后他的表现真的很让人高兴!课上他听得更认真了,坐得更端正了!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会心地笑了!虽然偶尔他也会“老毛病复发”,但和以前相比,他守纪律多了!在我的新教师亮相课上,他主动举手要求参加表演,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美丽的五彩池”,大方的他拿起小喇叭就喊:“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泰师附小的小导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九寨沟,现在请你们欣赏的是神奇的五彩池!”引来听课老师一 阵快乐的笑声!他一点也不慌张,指着前面屏幕上的彩图,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一阵热烈的掌声送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多么出色的小导游呀!老师夸奖着,课后同学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课上的表现特捧!他看着我,甜甜地笑了!个性飞扬的他为我的亮相课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欣赏让他展示了独有的风采,放飞爱的希望,我们一起进步着!

三、欣赏点滴努力,品味爱的甜蜜。

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快乐地生活,会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的愿望,很多学生总是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勤于表现,让老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得到老师的喜爱。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多用欣赏的眼神去留意每个孩子的努力呢?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并不缺少努力,只是缺少欣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学生,一句小小的鼓励,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小小的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温情的握手拥抱,都能传达我们的欣赏与赞扬,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爱的甜蜜,都能产生一个成功推动多个成功的神奇效应,都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沐浴中幸福而快乐地生活。

孩子们是一个个充满灵气,可爱的小精灵。我们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而不仅仅是给予一种强制性的灌输,一种机械的压服和命令,而应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期望。让我们的眼中多些欣赏的目光,让我们的教育多些爱的滋润,,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有爱的温情而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邮箱: hy_0912@126.com

[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网友来稿)]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2

1 欣赏真情, 获得爱的接纳

今年的教师节, 我满怀惊喜和倍感压力地跨入了新的学校。走进教室, 我感受到的不是以往学生们兴奋的期待和热忱的欢迎。带着对原有老师朝夕相处的深情, 孩子们充满敌意的眼神, 让我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看着原有老师黯然地收拾东西离去的背景, 有的孩子眼圈红了, 难过得低下了头。从孩子们脸上诧异的表情和略带拒绝看着我的目光中, 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恋恋不舍。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原来的学生, 特地骑车赶到我家, 送上他们精心制作的贺卡, 递上他们晚上瞒着家长偷偷写给我的信, 流着泪拥抱着我, 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着他们久久不愿离去, 并且抢着帮我整理行李, 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是呀!孩子们的真情和留恋让我也曾悄悄地流下了热泪。人都是重感情的, 孩子们的真情让我感动。于是, 简单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教师节这天来到了美丽的附小, 走进四 (7) 班教室, 和大家成为新朋友。看着同学们因为舍不得周老师而难过的样子, 黄老师深受感动。前两天, 我们原来班里的学生和你们一样, 是哭着和黄老师分别的 (说着, 我忍不住眼眶湿润了。) 因为我们早已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 早已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很多学生都抬起头来, 认真地看着我。“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相处中, 老师的表现能让你们满意, 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 老师的名字在一首诗中, 唐代诗人高适写的《别董大》, 感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去查一查资料, 读一读诗, 了解一下好吗?”一阵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的眼中也多了一些友善和尊敬。晚上, 有个孩子在《我们的新老师》习作中写道:不知怎的, 我开始有些喜欢新来的黄老师了, 希望她能成为我们喜欢的大姐姐, 好老师……。”欣赏孩子们的真情流露, 也让我收获了爱的惊喜。第二天中午, 好多孩子一进教室就送来了自己画的画、写的信, 鲜花、贺卡, 有一个孩子还满怀歉意地说:“老师, 你昨天刚来, 我没来得及准备。今天早上, 匆匆忙忙, 又忘带了。我们送上迟到的礼物, 祝你教师节快乐!”在我听来, 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祝福了, 因为他们已在最短的时间内友爱地接纳了我这个新老师了。

2 欣赏个性飞扬, 放飞爱的希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的腾飞让很多家庭富裕而幸福, 造就了如今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见多识广, 年龄小思维却很开阔, 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立的个体, 活跃而奔放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 敢作敢为。班里有个学生叫陈竹, 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时常会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或神情, 或突然抢话, 冒出一些“另类”的回答, 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扰乱课堂秩序。说实话, 有时也会让专注于讲课, 正感觉精彩时刻的我哭笑不得, 大为恼火。但很多次我忍住了, 只是温和的一笑, 问全班同学:“刚才大家都笑了, 他这样做你们喜欢吗?”学生们立即收住笑容, 坐直身子, 专心听讲!经过数次的观察, 我发现这个孩子思维敏捷, 知识面丰富, 所以经常脱口而出。他性格活泼, 聪明伶俐, 大方泼辣, 所以课上常故意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的表演才能。在别的老师看来, 这个有“多动症”、“令人头疼”的学生, 其实他身上潜藏着许多可贵的优点和实力, 张扬的个性让他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而随意地释放。这是一个调皮而可爱的学生!他身上不缺乏优点, 他缺乏的只是欣赏的目光和给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后, 我拉着他的手, 像老朋友一样地聊起来:“聪明的你, 老师很喜欢!”他高兴地笑了。“但老师对你又爱又急, 爱的是你机灵可爱, 爱动脑筋, 发言踊跃, 表演逼真, 老师很欣喜你;急的是你总是太外向好动, 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 老师不太喜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一个真正聪明的好孩子, 什么时候该说, 什么时候该动, 自己很会掌握分寸, 自己能管好自己, 调皮但不捣蛋, 严守纪律, 又认真学习, 那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你能做到吗?”他抬起头, 认真地看了我一眼, 使劲地点点头。“希望你做一个老师欣赏, 同学们佩服的出色的陈竹, 好吗?”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小小男子汉, 加油!”我们轻轻地拉了勾。以后他的表现真的很让人高兴!课上他听得更认真了, 坐得更端正了!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他会心地笑了!虽然偶尔他也会“老毛病复发”, 但和以前相比, 他守纪律多了!在我的新教师亮相课上, 他主动举手要求参加表演, 当小导游, 给大家介绍“美丽的五彩池”, 大方的他拿起小喇叭就喊:“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泰师附小的小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九寨沟, 现在请你们欣赏的是神奇的五彩池!”引来听课老师一阵快乐的笑声!他一点也不慌张, 指着前面屏幕上的彩图, 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一阵热烈的掌声送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多么出色的小导游呀!老师夸奖着, 课后同学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课上的表现特捧!他看着我, 甜甜地笑了!个性飞扬的他为我的亮相课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欣赏让他展示了独有的风采, 放飞爱的希望, 我们一起进步着!

3 欣赏点滴努力, 品味爱的甜蜜

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快乐地生活, 会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的愿望, 很多学生总是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 勤于表现, 让老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得到老师的喜爱。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为什么不多用欣赏的眼神去留意每个孩子的努力呢?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并不缺少努力, 只是缺少欣赏。只要我们心中有爱, 眼中有学生, 一句小小的鼓励, 一声轻轻的问候, 一次小小的肯定,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次温情的握手拥抱, 都能传达我们的欣赏与赞扬, 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爱的甜蜜, 都能产生一个成功推动多个成功的神奇效应, 都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沐浴中幸福而快乐地生活。

孩子们是一个个充满灵气, 可爱的小精灵。我们欣赏他们, 尊重他们, 而不仅仅是给予一种强制性的灌输, 一种机械的压服和命令, 而应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期望。让我们的眼中多些欣赏的目光, 让我们的教育多些爱的滋润, 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有爱的温情而更加多姿多彩。

摘要: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欣赏学生的天真无邪和纯净的童心, 要善于发现爱的光华, 享受爱的温馨, 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个教育“奇迹”, 都能让孩子在爱的阳光沐浴中幸福而快乐地生活。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3

【关键词】尊重; 欣赏; 激励; 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34-01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教师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的天国引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美,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断的趋于完美。赏识教育是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尊重下受到的教育。赏识教育,能激励学生走向成功,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的一种教育方法。

由于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思想品德等方面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赏识教育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积累,我认为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着手。

1赏识教育是学生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人们往往希望得到尊重和赞扬。初中学生大都在13至16岁之间,正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迅速发育成长的阶段,他们都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自卑感和失落感,赏识教育正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习。”

这让我想起了班里的学生朱晓。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作业,是关于有理数的。朱晓错的特别多,我没有批评她,只是特别留意了一下,沉默寡言的女孩,眼神中似乎带有一丝焦虑。第二天的作业,朱晓的情况依然如故,只比上次稍好了一点。我给她写了评语:“别着急,慢慢来!我看见了你的努力!”

转眼间教师节到了,桌子上悄然出现了一张精美的贺卡。说实话,我没想到是朱晓送的。凝视那张小小的贺卡,我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这孩子,一定是我那句平常得不能太平常的作业评语,引起了她深深的共鸣,我不禁眼眶一润。

在当天的作业本上,我给她写下了较长的话:“朱晓,感谢你送给老师的礼物,你甚至无法想象它给我多么大的惊喜!你是一个懂事,可爱的孩子,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好!”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朱晓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快乐写在了她的脸上,性格开朗了许多,而且在课堂上也会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

人性中最可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那是生命的阳光,给人能量、催人奋进,就像鲜花和小草享受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一样,快乐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对学业不良的学生,甚至对学业与品行双差的“学困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可塑性,因势利导。通过赏识教育去感动学生,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激励他们去争取成功,这远比教师长篇大论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2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招收的学生不少是文化基础差,个别甚至品德、操行也有问题。这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失败和责问声中,家庭、社会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和歧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入读初中前已消磨怠尽,在此情景下,赏识教育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

在2010年,我刚刚接手初二年级四班的时候,班里有位淘气的、叫文宇的男同学,各科成绩都较差,别人经常挖苦、批评他,并当面预言他将来肯定没出息。然而,一句赏识的话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一次数学课堂上,一道不常见的题目难倒了不少的同学,正当大家冥思苦想之际,我的眼光突然一瞥,他的目光中似乎充满着自信,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说:“文宇,你来试试吧!”没想到他真的就提出了简便且新颖的解法。孩子的思维总是充满奇思妙想,让人难以琢磨。

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说道;“数学是一门充满思维的学科,只要你全心投入,必将碰撞出智慧的光芒。今天,文宇是我们班上的佼佼者!”。

刹那间,全班掌声雷动。就是老师这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激发了那位文宇的学习兴趣。后来,他的数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毕业后考进了一所市属重点中学。

因此,我们有必要赏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有时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一个大拇指,都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愉快,受到鼓舞。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

3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需求

古语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种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一个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不仅能促进情感和智力的发展,还可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主导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向知识的高峰顽强地攀登。

我校“学困生” 较多,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饱受挫折。随着自信心的逐渐消退,他们的意志特别是直面学习困境的意志几乎消磨殆尽,如何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赏识教育正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同学在遇到一道难题,就畏缩不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这时就应该善用赏识教育,不妨多说几句:“我相信你行的!”“我知道你一定能解决的!”……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阿拉伯有这样的谚语:“一棵无花果树看到另一棵丰收的无花果树,就同样变得硕果累累。”所以,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让我们把信任和赏识都给予他们,使心与心之间交流,碰撞,汇集;欣赏和激励将带我们步入教育的另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华东师范大家出版社1999年出版。

[2]《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4

二、活动的组织 初一级部

三、活动的内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1)以“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制作一张小报,主要内容为介绍“二十四孝”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3)通过年级博客进行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2、体验“感恩”(第4—6周)

(1)集中观看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中国校园演讲大师 邹越)

(2)各班开设一节“感恩”主题的主题班会。

(3)收集身边的“感恩”人物和故事,举行一次演讲会。

3、表达“感恩”(第7—10周)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l 开展给父母(或亲人)写一封感恩信活动;

l 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我为家里做几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等,以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l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估算将来读高中、上大学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之风,杜绝浪费。

(2)感 谢老师教育之恩

l 开展以“四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l 举行小型故事会:《我和我的老师》

(3)感谢学校培育之恩

l 开展“我为学校塑形象”活动,规范日常行为,注重文明礼仪,不做影响学校形象的事。

l 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增强主人翁意识。

l 开展“我为学校写一句感恩的话”活动。每名学生写一句感恩学校或老师的话。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认真阅读方案的内容,认真组织,追求实效。

2、表达感恩的活动由各班根据情况各选择1-2项完成,也可融合到主题班会中。要求有活动过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及时上传到级部博客或者发送到级部信箱中。

五,活动评估

由学校组织对本次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扬子一中初一级部

XX年3月1日

感恩主题教育具体工作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1)以“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xx)

(2)制作一张小报,主要内容为介绍“二十四孝”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xx)

(3)通过年级博客进行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xx)

2、体验“感恩”(第4—6周)

(1)集中观看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中国校园演讲大师 邹越)(xx)

(2)各班开设一节“感恩”主题的主题班会。(xx和班主任)

(3)收集身边的“感恩”人物和故事,举行一次演讲会。(xx)

(4)评选“感动一中”的人物。(xx)

3、表达“感恩”(第7—10周)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班主任)

l 开展给父母(或亲人)写一封感恩信活动;

l 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我为家里做几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等,以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l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估算将来读高中、上大学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之风,杜绝浪费。

(2)感谢老师教育之恩(班主任)

l 开展以“四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l 举行小型故事会:《我和我的老师》

(3)感谢学校培育之恩

l 开展“我为学校塑形象”活动,从学生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着手,校服穿着整洁不留长发、染发,文明礼让,不做影响学校形象的事情。(xx)

l 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纸屑的习惯,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并放到垃圾桶。(xx)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5

当然,我更喜欢安利柯老师讲的一个生动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爸爸的看护者》。这篇文章讲的是农村少年西西洛的故事,一天西西洛听说爸爸生病了,心情十分焦躁,他一大早冒着倾盆大雨从农村赶到城市的医院,看望他重病在身的爸爸。当他亲眼看到“爸爸”病得是那样的重时,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

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着“爸爸”。给他倒茶端水,给他擦洗身体,或是给他喂食汤药……

直到有一天,西西洛真正的爸爸回来了,善良的西西洛这才发现自己认错人 了―― 那个重病在床的病人不是他的爸爸。但西西洛决心留在那个病人的身边。最终,那个病人因为病的实在是太重了,离开了人世。西西洛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医院。

我非常钦佩他,当他听说爸爸生病了,急着找到爸爸,连认错人都不知道。他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呀。

西西洛还特别关心他人,后来他明明知道病人不是自己的爸爸了,还热情的服侍他,直到他死了才肯离开。回到自己爸爸的身边。西西洛的爸爸十分自豪,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儿子。那病人离开了他,但西西洛却永远怀念着他,永远忘不了自己照顾他的情景。这样的怀念,往往使西西洛泪流满面,这是神圣的泪水,是善良的泪水。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6

让教育充满爱-校长荐文-校长辞典-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以农夫的心态做教师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农夫培育庄稼的过程: 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经验丰富的农夫甚至会精选一天之中某个具体时间段进行农事,那便是更高的境界了。同理,再也没有像教育那样需要讲究时机的事了。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一个胆小的孩子什么时候鼓励他站起来发言,时机也很重要。可以说,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在寒山寺外的壁画上,写着“五随”,前三随是“随遇、随时、随性”,虽是佛门中语,却道破了“教育时机”之奥秘。教育时机时时皆有,然而蕴藏于师生心灵相遇之中,须随学生之性方可奏效,所以它需要我们去捕捉。 农夫在耕作之前十分重视施肥。肥有两种,一种是土肥,肥力长;一种是化肥,见效快,农夫常常搭配使用,因为他既求显效,更求长效。我常想,教师也须有“打基肥”一功,“土肥”源于生活,乃是教师为学生精心创设的文化氛围;而“化肥”乃是人工合成,乃是教师唤起学生兴趣的技能,前者着眼于长远,后者着眼于当下,唯有二者整合,才是完整的教育。 择好时机打好基肥,便可插秧。农民插秧,大有讲究,不可过深,“深”则不发,甚至烂苗。果真,上世纪90年代我便在农村见到了“抛秧”技术,将秧苗扔在田上,不出半月,长势极好,产量颇佳。由此我想,强行规定生长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的`,过早的、过于刚性地为学生的生长提供模型不如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生长。所以教师的职责在于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生长。 在庄稼生长过程中,农夫始终关注着,正如一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关注孩子,方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也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正如一位农夫,天天去地头走走,看看这株,摸摸那株,观察观察这些庄稼有何新的成长,甚至还会像老朋友似地与某几株庄稼打打招呼。 教育,是一门分寸感很强的艺术。与庄稼一样,孩子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是那么脆弱,需要呵护。呵护只有把握好分寸,才是呵护,否则就有可能成为溺爱,也可能成为伤害。我常在农村见到有时需把田里的水灌得满满的,有时则把田中的水全放光,让田变得干燥,也有时就打几趟“跑马水”。个中情由,我不得知,但其对分寸的把握足以让我们得到启发。 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夫所进行的是一项“物尽其用”的工作,他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所收获的东西,而总是想着让它们尽可能地发挥最大效益:最饱满的稻谷做种子,秕谷可以喂养家禽,稻米可以烧饭,草灰用做肥料,没有被忽视的东西,没有被舍弃的东西……而在我们的视野里,总是期待课堂的田野里都长最饱满的稻谷,而容不得半根“蔫巴”的稻子。 好好向农夫学习,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吧! (作者单位系深圳市观兰振能小学;本文自《基础教育课程》第5期)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7

一、闪现学生学习的“人性”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一个个独特、鲜活的生命体, 他们普遍有得到尊重、得到赏识、得到表现、得到支持的人性需求。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照顾和满足学生的这种人性需求。尽管在平时教学中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面面俱到, 但如果有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闪烁人性的光辉, 教师就应该创造机会来“突出”学生, 让学生“闪亮”一下, 获得教师和同学的青睐。

例如,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 在最后阶段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让学生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请同学猜一猜, 在这五十几个数当中, 因数个数最少的是哪一个?”

生“是1, 一定是1”。

教师走到“1”号学生身边, 握住这个学生的手, 并举起学号卡片“1”:“虽然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 但它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数。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在我们学号的因数中都有一个1。”

师:“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因数1, 1是所有自然数公有的因数……”

教师利用学生的学号设计练习, 只是当学生发现“1”的特殊性之后, 在学生的情感激发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巧妙地把“数学”提升为“人学”, 特地走到学号为“1”的学生那里, 握住这个学生的手, 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既让“1”号学生因“独一无二”的特别地位而备受关注, 又让全体学生鲜明地感受到“1”的特殊性。可见, 教师这种多此一“举”的教学方式无疑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 一旦数学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被学生所认同、所接受, 那么这些数学知识将会自觉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并留下永久的印记。

二、显现学生学习的“仁性”

好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向善, 在获得知识增长的同时还能获得思想的进步。然而, 这种学科中的思想教育却不能赤裸裸地灌输给学生, 因为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 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润物而无声。这时, 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或者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 让学生得到思想的熏陶和行为的感染。

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 并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而是换了一种比拟的说法:“加减法是青年人, 乘除法是老年人。在路上, 如果年轻人碰到老年人, 应该怎么办?”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年轻人要给老年人让路了。”

教师随即表扬学生:“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给老年人让路, 是讲文明、讲礼貌的表现。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 也有类似的规则, 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

“哈哈。有意思, 我们明白了!”学生们说。

接着, 学生开始进行课堂巩固练习, 从全班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来看, 都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中, 教师没有总是以大人的眼光、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 而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学生喜欢的接受方式———用比拟的手法讲数学知识。教师语言的俏皮中蕴涵着智慧、诙谐中侵润着思考, 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比拟中愉快的记忆了数学规定, 以后学生在回忆这种数学规定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恰恰就是这种生动的比拟。此外,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开放的问题情境, 使得学生奇思妙想有了生长的土壤。更重要的是, 教师的这种比拟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体现学生学习的“韧性”

学生都有一种好强、好胜的竞争心理, 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和勇于表达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让学生表现出你追我赶、你争我辩的学习姿态。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知识的正与误、正与反呈现在学生面前, 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讨论甚至辩论, 让学生在思想互动中能够更加清楚、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

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中,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 教师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表格里涉及“图形名称”“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三项内容) 结果, 各小组在汇报的过程中, 对于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另一种认为不是。

师:“谁是谁非, 大家来个辩论赛吧!认为是的为正方, 认为不是的为反方。现在, 两方选代表上台陈述理由。”

生 (正方) :“大家请看, 我们组的三角形经过对折, 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 证明三角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

生 (反方) :“同学们看好了, 我们组的三角形折来折去, 折痕的两边就是不重合, 说明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信, 你来试试!” (反方发出挑战)

正方学生代表不服气地接过反方的三角形, 试了半天, 折痕两边就是不能重合。这时, 教室中安静极了, 因为学生们的眼睛都在望着老师。

生:“两个三角形不一样!” (他的声音像一声响雷打破了沉静)

师 (惊讶) :“怎么不一样了?”

生:“正方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而反方的不是等腰三角形。”

师 (竖起大拇指) :“完全正确!”

此时, 学生们才发现, 老师放在信封中的三角形是不一样。原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而非等腰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 (微笑) :“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认为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它应有3条对称轴。”

师 (高兴) :“那我们快来验证一下吧!”

问题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诱因, 而自相矛盾的问题更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量子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说过:“当我们遇到自相矛盾的问题时, 真是太棒了!因为我们就有希望获得一些发展了。”教师有意在信封中放入不同的三角形, 别具匠心的设置了自相矛盾的“陷阱”。在学生进入“圈套”后, 教师从容地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 正反两方的学生情趣高昂, 在各自据理力争的语言交流和观点碰撞中, 不仅发现了“秘密”, 解决了问题,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还发现了等边三角形应有三条对称轴的新问题, 可谓“硕果累累”。学生在知识总动员和精力总投入中, 对于知识和本次活动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展现学生学习的“任性”

学生都有一种随心表达自己个性和率性, 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欲望,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这种“任性”提供方便和方法。在教学形式上, 教师不能框住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缺乏自由伸展的空间;教学内容上, 教师不能挡住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缺乏自由呼吸的空气。相反, 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随着学生的生成而形成, 理想的教学取材应该伴随着学生的生活而搞活。

例如, 教师在概括出“5的乘法口诀”后, 有意地设计以下问题:“谁能找出身边与5有关的事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它。”

生1:“手。一只手有5个手指, 我有一双手, 共有多少个手指?二五一十, 10个手指。脚也是这样的。”

生2:“老师, 你的衣服上有5个纽扣。一件衣服有5个纽扣, 做7件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个纽扣?五七三十五, 35个纽扣。”

教师走近事先摆放在窗台上的两盆花, 坐在窗前的几个小朋友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出:“花。”

教师顺势拿起一个花盆说:“同学们能数一数花盆有多少朵花吗?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3:“每个花盆有5朵花, 3个花盆有多少朵?三五十五, 有15朵。”

正当教师要准备下一个环节时, 一个学生怯生生地举起手, 教师示意他可以发言。

生4:“老师, 我们班级后面黑板写下一首诗, 李白的 《静夜思》。”

教师此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双手竖起大拇指, 并带领全班学生给予这位学生热烈的掌声。“请全班同学据此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答好吗?”

“每句有5个字, 4句有多少个字?有20个字, 四五二十。”孩子们充满自信的童声响彻整个教室。

教育过程应充满爱 篇8

一、教师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爱的诠释。它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教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关爱学生,也就是关爱自己;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感同身受地健康成长。师爱,倾心而为了教育,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充满激情地爱自己的学生,就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爱,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对之的教导,使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程。

二、师爱的表达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的交往中,既具体、实在又可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意义。于是,就需要我们对师爱有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晰的男老师。在看似粗犷的外表下,却存着的确是一颗母爱般细致的爱心。那天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的脸上长痘时,便停止默写,用手捧起孩子的脸仔细察看,询问他是否不舒服,还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是否发烧;当他发现有同学朝自己扮鬼脸时,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抚摸着他的头,说:“以后别这样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的孩子……”实在叫人佩服之至,将学生生理、心理规律作为教育学的黄金律令来遵循,用爱来感化、呵护学生。每每,追忆我二十三年来的教学历程,回味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不时在反思,在自省——我有这么爱学生吗?有过这样爱学生的表现吗?“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爱学生也不是一样道理吗?在给予孩子们尊重、爱心之外,我也曾经不止一次地严厉批评“违规”学生,摆出过多么权威的“凶巴巴”的面孔对他们进行着自以为是的“教育”。真的太多的“过”了,为什么不学会用宽容用爱心去教育呢?可是,过去的学生还是对我说:老师,你对我们太好了,应该凶一点。家长对我说:还是你比较严格,揍他们几下也是可以的,自己也沾沾自喜以“严师出高徒”自慰。对比之下,不禁惭愧内疚:我们的孩子太天真善良,我们的家长太老套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太落后了,竟把老师的责骂甚至处罚视作理所当然,并已在潜意识中演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甚至还被继承和沿用。这是孩子们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啊!应该引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了。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应该就是这个时代教育的真谛所在,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是人性化的再现,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无不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宏大。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情景教育,与他们感同身受,通过活动的方式传递爱的教育。是的,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称其为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需要教师调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博爱积极的心胸履行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默默的赞许眼神、一片热烈的掌声,都在传递爱、分享爱,都会使学生群情激发、积极向上。关注这样的细节,是表达师爱的微妙与伟大,是彰显关爱的亮点,师爱应该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三、 与爱同行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应该永不放弃。在剖析了师爱、理解了师爱、注重师爱的表达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与爱同行。作为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难免有情绪的低潮,难免出现情感的失落。也许会滋生一些自由主义消极的思潮,低调地应对工作,敷衍塞责地了却工作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学习,强化管理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使之迅速振作精神,以满腔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投入教学中来。面对工作压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面对“清水衙门”的经济窘态,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应该学会忘却感伤、丢掉失落;面对流动的学生,却不能流动的失去了爱;送走了长大的孩子,重复面对等待教育的孩子,调整好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下一个受教育的对象。爱,使我们不言放弃,不言自我,不容选择,不堕入低潮。当我们从事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出现,我们注定肩负历史的使命,以教师博大的心胸投入战斗。然而,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对教育爱的热潮,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找到教师的乐趣。是啊,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唤,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德闪耀,是宽宏、博大、和谐教育的理念。爱是信任,就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力,而且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发现他们身上有各具特色的潜能,然后挖掘它们,鼓励孩子们去自主探究,从而把他们自身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算达到了教育的良好效果。爱是理解,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有失误与困惑,需要老师支持他们、宽容他们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爱是和谐、共荣,需要建设起教育环境的瑰丽空间。

让世界充满爱小学生作文 篇9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篇文章。它固然语句平淡、事例普通,但是每一件事都扣人心弦、激荡人心,由于有一种无形的气力激励着我,那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其中“意外的事件”最令我感动。勇敢的罗贝蒂他为了一个陌生的孩子,不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地冲向了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则被马车撞伤了腿。

他这一出乎人之意料的举动不仅仅使在场的人惊呆了,也令我震撼,他自己也是个孩子啊!他这勇敢的举动,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的确,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布满着爱,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看工程等。

曾记得在湖南、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生了洪灾泛滥,几百名都奋力相助,为了百姓的安全,官兵们三天三夜住在大坝边。又记得往年非典的非常时刻,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多少医务工作者忘我工作,才打赢了这场特殊的战争。

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如此地奉献自己?是“爱”,是这个如空气般不可缺少的东西。

但是,如今的社会上,也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眼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面对凶狠的歹徒抢击行凶,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安全,竟无动于衷。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所有的惊人举动,都有爱的气力,都是爱创造出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由于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让世界充满爱小学生观后感 篇10

十月十三日,是少先队建队日。老师带我们观看了一个讲座——《让世界充满爱》里面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关于母爱的、师爱的。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她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环境,选择了贫苦的山区。这个山区学校的课桌都是用木头和石头搭成的,因为贫苦,所以那里的老师很少,有时候一位老师担任好几个学科,这位老师独自留在山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然而在山区里待了大半辈子,她却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在给同学们上完了她人生最后一节课后,离开了同学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到这里我深深的被感动了。老师!是您教育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报答您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班级争光,为祖国争光。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11

这一年我用不同方式的爱帮助我的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有一种爱叫坚持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月,利用班会和学生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制订了《班级常规》。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在校要佩戴胸卡、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排队要整齐、参加活动要保持安静……由于规范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比较配合。但初中学生意志力薄弱,在习惯培养中经常出现反复。按照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因此规范教育既要做好心灵感化、刚柔并济的前期工作,更要重视坚持不懈、长期养成。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做好榜样,同时在班内轮流值勤,以朋友的身份时刻督促同学改正缺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养成;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每提醒一次都有可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在每天的坚持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二、有一种爱叫欣赏

1852年秋天,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猎时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年轻人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力量,它使欣赏者内心愉悦,使被欣赏者奋进向上。学会欣赏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更应当是教师的本能。这一年中,我带着欣赏发现的目光来看待我的这些孩子们,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不仅以平视的目光看学生,即从学生出发来看学生,而且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同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还要摒弃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习惯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优等生,用厌恶的眼光看待后进生。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尊重和欣赏,每位学生都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当我们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并寄予他某种较高的目标值、期望值时,他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会产生超过平常的动力。最后,欣赏学生还要懂得倾听学生,表达自我,用行动来撒播内心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多与学生聊天,通过成长周记来倾听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求,化解他们的委屈、伤感、悔恨,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当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校园里、课堂上便会充满灿烂的微笑,充满温暖和生机。

三、有一种爱叫鼓励

一个学生在中学时代遇到一位能给他激励和憧憬的教师,那将是他一生的幸运。教师的鼓励、期待、赏识,能调动学生身上巨大的潜能并发挥出来。

在平时的教育中要看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譬如学习上不是很出色的学生劳动起来会特别卖力,或者运动会上会表现得很出色,或者有些学生才艺方面很突出、参与活动很积极等,利用赞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要更努力,并相信他们会改变、会更出色。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记得著名教育家韩凤玲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不吝啬你的话语,让我们给学生多些尊重和鼓励,让他们都带着自尊和自信来度过成长的转折期并能一直快乐健康地成长。

四、有一种爱叫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惩罚。但惩罚不是伤害,更不是心理孽待。惩罚是把双刃剑,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相对于欣赏而言,更需要尊重和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国教育报》曾刊登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一天,作者到公园散步,见工人师傅正在修剪槐树,肩扛竹梯,手拿锯和斧头,原以为斧头是用来修剪小枝杈的,锯则是用来对大树枝动“手术”的。结果只见工人师傅在乱枝杈上距离主干2至3厘米的地方锯断树枝,然后用斧头轻轻地将粗糙的伤口砍平滑。问起缘由,师傅说,这样做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不易留下疤痕。想想也是,树的乱枝杈虽然需要修剪,但修剪后却会留下伤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抚平创伤呢?工人师傅的锯和斧头的和谐统一,给了我答案。我们的学生也像一棵棵槐树,常常会生出乱枝乱杈,需要教育园丁们的修剪。但不管什么形式的修剪,都可能会给学生稚嫩的内心带来创伤。所以惩罚在出乎爱的同时,还要归结到爱的行动,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人格。惩罚的后面永远是真诚的爱。

五、有一种爱叫放手

某天到兄弟学校听课,墙上有这么一段文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不少的班主任老师会有这样的观念: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他们有着许多不知道和不会做的事,我们不放心让他们去做班级的各项工作,因此自己便会事无巨细地把班级的各种事务都包揽下来。其实,我们不应该低估我们的学生,要真正意识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有着无穷大的潜力,就看我们怎样去最大限度地将它挖掘出来。只要我们真正地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班级集体的小主人,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班级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给学生一方舞台,让学生焕发光彩,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提出的更高的挑战和任务。当然,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教师的扶持和学生的自律,更要有一支强大的班干部队伍。一年的培养,渐渐地,班长成了我们班的主心骨,纪律委员树立了威信,劳动委员和卫生委员能相互配合,我不用再时时刻刻操心纪律和卫生问题了,流动红旗每周在教室墙上飘扬。

小学生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篇12

你就为了小小的一碗面,而向老板感谢。老板后悔了,跟孩子说:“我只给你一碗面,你妈妈给你烧了很多年的饭给你吃,你都不感谢你妈妈吗?”孩子后悔了,回家望着躺在床上的妈妈,说:“妈妈,我不该跟你生气。”

第二个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在都市里有些不舒服,老师打电话给我妈妈,妈妈正在洗衣时,听到我有不舒服,立刻放下手中的衣服,开着摩托车去学校接我去医院检查……

在四州大地震时,一个女孩压在房子下,救援员把她救了出来,小女孩不停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快去救他们呀!”这时,听的人都哭了起来……

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篇13

刘春莲

(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中学)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站在三尺讲台,我手捧爱心,憧憬明天;打开课本,我心怀激情,运载希望。作为班主任的我,与学生共成长,同欢乐,往日的时光就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运动场上留下我们炽热的口号,课堂活动展示我们青春的风采,是爱,让我们拥有了收获,拥有了喜悦。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同来感受一个学生和我的故事,我教会了很多,我也影响了他许多。

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虽面带笑容,但骨子里却有一股执着的倔强。周末去网吧、骗老师、顶撞父母,可以这样说,他是一颗典型的“刺头”。刚开学的.两个多月,我听到的是老师对他的种种不满和同学们的斥责。而对于这一切,我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不是我不管,而是我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我们班在越野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他是年级第一,我答应在第二天的班会课上要给这些学生发奖状,但由于学校其他活动的安排,这个颁奖会只能一拖再拖,我猜他肯定是按捺不住心中焦急的等待。果然,不出所料,一天课后,他主动找上了我,并气冲冲地质问我,到底什么时候发奖,为什么你不兑现承诺。在我认真地听完了他的发泄之后,我微笑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上网玩时,想到你父母焦急的等待了吗?当你答应老师,不再进网吧时,想到过要信守诺言了吗?老师是不对,应该信守诺言,可你有像老师一样知错就改的态度了吗?”顿时,他那趾高气扬的脑袋一下子就耷拉下来:“老师,我,我……”这时,我拉起他的手,一起来到了草地上,我们谈了很久也谈了很多。他说自己的父母唠叨,要管就严几天,要么就放手不管,花钱满足,不问去向,我说:“每个父母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们,要学着去回报他们的爱,唠叨也是一种爱,你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你会改变的。”也许,好孩子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在此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关心他,与他谈心,调整他的心态,树立他的自信,最后,在毕业时,他收获了成功,做人与学习的成功。

其实,在与学生的成长中,我也进步了。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化解所有的不愉快,它是激励孩子们进步的无形魔力。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火热的情怀辛勤工作,以平等、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

让英语教育充满幸福 篇14

我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调查, 调查的问题就是:你是否觉得幸福?原因是什么?结果是这样的:很多学生根本感觉不到教育的幸福, 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负担过重, 学校生活枯燥;成绩不如别人, 觉得自卑;缺少和同学交流, 没有好朋友等。这样的调查结果警示我们, 学校教育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幸福教育观, 实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向幸福本位的转化, 把幸福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幸福, 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

二、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但不能表明物质越丰富, 幸福感越强。仅仅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幸福是一种庸俗的幸福, 同时也是不持久的, 它会受到物质的多寡而变化, 同时, 也可能因为物质基础的失去而丧失。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对物质享受上的追求提升为精神美化上的追求, 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体验, 进而形成高尚的幸福观。所以教师平时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幸福教育,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幸福, 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怎样实施幸福教育

首先, 做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 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该觉得教育学生是一种幸福。只有一个自己充满阳光的教师才会让他的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温暖, 因为人们的情感都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的每一情绪、表情抑或动作都会感染到身边的人。学生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所以, 教师自己应该是充满幸福感的人, 因为跟学生交往而感到幸福的人。很难想象, 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热爱自己的职业, 只是把它当做自己谋生的一个工具, 如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能感受到幸福, 怎么能尽心竭力地去努力, 又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呢?因此, 在幸福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就是一面镜子,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去对照, 只有我们把教师作为一个幸福的职业, 把教育作为一项幸福的事业, 我们才能践行幸福教育的理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幸福的感受, 让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其次, 要让学生爱上教师所教的学科。要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要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幸福,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试想, 学生连教师所教的课程都不喜欢, 怎么能喜欢教师所上的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呢?因此,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 并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爱上自己这门学科呢?我认为教师应认真对待呵护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作为教师, 我们绝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 课堂是反映教师修养的一面镜子。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才能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教师的课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

再次, 要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融洽和谐, 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仅做学生的良师, 更做学生的益友, 把自己的那份幸福快乐传递给学生。在调查中, 我发现一个感受不到幸福的学生反映: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注, 好像自己被教师忽略了, 教师眼里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又听话的孩子。在这里, 我想强调的是, 不管学生的成绩怎么样, 我们都应该客观真诚对待, 不可歧视, 否则, 学生怎么能热爱一个对自己冷眼相待的教师呢?在教师的冷眼相待中, 学生又怎么能体验到幸福呢?

最后, 幸福要靠学生自己发现、创造。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很难被他们体会出来, 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去做, 领略其中的艰辛, 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 幸福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 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它, 感受它。当一个人对生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 那么其感受能力就强, 就更容易体验到幸福;反之, 一些学生虽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但却对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一片模糊, 以至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就会整天怨天尤人, 从而产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去体检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幸福, 从而懂得自己创造幸福。

各位同行, 我再次提出倡议, 为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温馨港湾, 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 用崭新的理念, 饱满的激情, 无穷的智慧, 去实践幸福的课堂, 拥抱幸福的明天吧!

摘要: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但不能表明物质越丰富, 幸福感越强。仅仅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幸福是一种庸俗的幸福, 同时也是不持久的, 它会受到物质的多寡而变化, 同时, 也可能因为物质基础的失去而丧失。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对物质享受上的追求提升为精神美化上的追求, 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体验, 进而形成高尚的幸福观。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篇15

我呆呆地站在那儿,看看周围的人,见他是个叫花子谁也不理他,只有远远地望了他一眼,自顾自地走了。我刚想搀扶他,老人吃力的爬了起来,擦了擦额头,慢慢地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愤愤地想:那个人凭什么欺侮人?难道真像爸爸说的人不能穷,穷就要受人欺侮吗?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下一篇:高考英语作文精彩短语句型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