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育

2024-06-18

欣赏教育(精选12篇)

欣赏教育 篇1

随着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的变化发展,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要将每个职教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技术人才, 这是我们每个职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 我以为应该面对新形势转变观念,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 更多地应用欣赏和激励教育的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把职业教育办得更有特色。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职业教育中欣赏教育的认识。

1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

我所在的职校里有许多学生, 由于未考上高中, 成绩不理想, 家中经济又不宽裕, 被父母硬拉着送往技校学习。这些学生不但对学习没有兴趣, 纪律也差。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 要求老师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在课堂上, 我曾对他们这样说:“我们今天的学习不是为了考分数、取文凭;也不是为老师父母而学, 而是为自己学得一种生存的技能。学习是认真的, 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不仅仅是学知识, 同时也是在学习今后做人、做事的决心、毅力、认真和勇气。大家可能为自己未升入高中而自卑, 为前途而担忧, 但我曾在电视中看到这么一条新闻:在深圳的人才招聘会上, 用人单位明码标价:钳工月工资3200元, 研究生2750元, 本科生1600元。这条信息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具有一技之长、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工巧匠就是人才, 而不一定要读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有多高的学历。现在我们坐在这里, 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 更多地掌握一种技能——一种一生都受用无穷的实用技能。我们不用羡慕那些上高中、读大学的同学。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我相信只要我们今天努力学习, 明天也一样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将来。看到许多同学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 我对他们也更有信心了。

在完成教学之后, 我经常到同学中间, 和大家一起说话、拉家常。谈学习, 谈生活, 谈常人的苦乐酸甜。通过交流、了解, 发现学生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发现了他们身上许多闪光的优点。我有时候也被他们的纯真、善良和青春的朝气而打动, 为自己不求上进、沦落世俗而羞愧。对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点, 我都当众予以肯定, 如“我发现你是一个勤奋、认真的人, 只要你坚持下去, 将来一定会成功”;“我觉得你很孝顺, 所以要努力学到一门技能, 这样既可以立足, 又不让父母操心”;“你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望, 说明你有领导才能, 只要你学一行精一行, 做什么通什么, 说不定会是个好领导”;“从你回答问题和作业上看, 你是一个爱动脑筋、喜欢钻研的人, 希望你更加努力”……以此引起他们自我欣赏, 相互欣赏,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 从侧面鼓励同学们对自己严格要求,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激励他们努力、上进。

2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学校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各级普高筛选后剩上的, 基础较差, 对学习极为不感兴趣。针对这种状况,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措施, 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趣味教学。我们的卫生法律课, 理论性强, 条款多, 如果一味按照教材照搬就显得单调枯燥, 也不好记忆。我了解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就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案例, 融汇在讲解中。学生们都非常爱听, 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生怕听掉了。这样学生们既学习了法律知识, 也了解了社会实际, 为今后的人生丰富了自己。二是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一般只有文字与图形, 由于学生的感情知识较少, 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多媒体CAI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它将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 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画面, 这种形式变化多样的直观手段, 为教育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技术手段, 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和欣赏效果, 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从而增加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 以诚相待, 用欣赏和激励, 密切师生关系

目前的中职生, 年龄在15-18岁之间, 正处在“好面子”的时期, 特别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褒奖自己。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非常在意, 尤其对当众的表扬和批评格外敏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其品行的因素很多, 有的是天性, 有的是多年养成的性格, 还有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等。学校和教师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学生中, 绝大多数是要求上进的, 希望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甚至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年龄小, 思想不成熟, 易受各种现实条件所影响, 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 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不愿吃苦, 不安心学习。因此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我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用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 多次当众表扬予以鼓励, 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不注意听讲、说话甚至捣乱的学生, 我一般不在课堂上当众点批评, 从不用过激或刺激的言语大批特批, 我会在下课后叫他出来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 并告诉他, 我想信他不会再这么做了。对他们有一点点进步也特意当众表扬, 让他知道, 老师依然在关注着他。这么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一次, 有位同学在课堂上一直说话, 多次注视他甚至不点名地提醒, 均无效果。最后, 我走到他跟前, 双眼凝视着他, 低声缓缓地说, 我想信你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你没有注意到你的言行已影响了其他同学。我知道平时你在各方面做得很好, 在同学中也很有威信, 我相信你在课堂纪律方面也能做得很好。在我说这番话时, 课堂上鸦雀无声, 大家都看着那位同学。他的脸红了, 头低下了。放学回家时, 正好同路, 我们俩谈了一路, 他主动跟我承认了错误, 并坦诚地说, 他也想好好学习, 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不是故意的, 只是自己管不住自己。我理解他, 也相信他。以后我每次上课都很留意, 尽量提醒他。从那以后, 他再没有违反课堂纪律, 与以前判若两人。

我从教学过程的实际感受到:与同学们真诚相见, 坦诚相待, 多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优点, 鼓励他们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这样对密切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培养良好的心态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技能。

欣赏教育 篇2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心中有他人。冯骥才说:“公德的根本就是重视他人的存在。”什么是最根本的行为准则,这便是。从这个根本出发,引导孩子去辨别人、分析事,然后去判断,去选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学校将德行教育简化为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以为只要我们将条文交付给了学生,学生就能统统遵照执行。殊不知多元复杂的社会,单一的认知方式,很容易让孩子迷失在道德的迷雾里。因为现实很可能是这样,你教他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可他看到的是投机取巧者大获成功,诚实守信者却举步维艰;你教他宽以待人,谦虚忍让,可他不断感受来自他人的冷嘲热讽甚至遭遇冷枪暗箭;你教他以善的胸怀关爱弱者,而他可能因自己的爱心而掉入恶意营销的陷阱。真诚遭遇欺骗,美德遭遇恶行,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个人会不会改变自己的处世原则,取决于他修养的程度与道德之树根植的深度。正因此,德行教育需以强根固本为要务,提升教育对象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不良风气免疫力的同时培养他们高远的目光,拓宽他们的心灵空间。

其实,教育必然会遭遇各种“反教育”,无论是父母膝下的孩子,还是校园里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去面各种各样的挑战——观念的、行为的,个体的、社会的。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教育不是为今天,而要为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无论未来如何,今天他学会了自律,明天他就能拒绝诱惑;今天他学会了尊重他人,明天他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今天他学会了爱,明天他就会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人生的幸福。也正因此,当教育遭遇“反教育”,教育者的自信与远见尤为重要。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当德行教育升华为一种优秀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美好的修养,孩子的心灵土壤必将长出名为人格的大树来。这棵人格大树会凝结着“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一种阔大的境界与心胸、一种做人的与做事的优秀品质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们构成人核心的精神力量,这是任何“反教育”都无法 左右的力量。

作者:双牌二中 叶国嫒

悲催的欣赏教育 篇3

那位受伤的老友像很多父母一样,急切望子成龙,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儿子还没学会说话,他就开始给他讲成功学故事,他厌憎那些把孩子教得弱不经风的以小白兔小鸭小鸡为主角的故事,他给孩子讲的都是成功学类心灵鸡汤中宣称的狮子、狼、老虎如何将弱小动物吃掉的故事,以期从幼儿开始,让孩子成为强者。

除了成功学之外,他培养孩子的另一大利器便是欣赏教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对儿子确有发自内心的欣赏,当儿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看着襁褓里像缩微版的自己的小家伙,恍然有一种天使跌落凡间的感觉。这个时段的父亲,在感情和幻觉的作用下,对儿女的屎尿也闻不出臭味的状态是正常的。但像他那样将这种感觉一以贯之保持下去,并以欣赏和崇拜的心态发扬光大,确实不多见。他可以说是将欣赏教育发挥到极致的人。

儿子在医院不愿打针,向护士和医生撒尿。他温情脉脉地看着,觉得孩子有霸气——这可是成为成功者的先决条件。儿子上课无聊,练就了一嘴从牙缝里往外嗞水、最远可达两米的技艺,老师找他交流,他表面没说什么,心里却为孩子这门绝技惊叹,并在此后的各种饭局上向众人演示,嗞得大家肠胃逆行,仍乐此不疲。

儿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他想的是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兒子在酒桌上对长辈的忠告出言不逊,他想到的是儿子言语犀利;儿子花数万元到日本打工,胜任不了,逃回国内,他夸儿子有爱国气节;儿子在外面招惹女孩,并无数次借女孩的钱不还,他向众人讲述的,却是儿子无敌的魅力;儿子对老妈动以拳脚,他私下里向朋友们赞叹这小子不走寻常路……

在各种无原则的谬赞和反赞的鼓励之下,儿子像一盆从未经过修剪的疯草,无规则地泛滥成为一个自以为是、惟我独尊、目中无人且胆大妄为的人。不久前,小家伙再一次犯下他最爱犯的错误,用他父亲眼中最欣赏的繁殖功能让又一个女孩怀了孕,女孩的父母及家人来谈判,要他负责。这位痴爱儿子的父亲,在另一位深爱自己女儿的父亲面前,居然仍不忘记表扬儿子招女孩喜欢,言外之意,是女孩缺家教,投怀送抱,勾引他的宝贝儿子……

让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篇4

【思考一】

怎样的教育才能为师生终身幸福奠基, 真正达到化人、立人的目的?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30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是一项关注生命的工程, 即将不完美的生命趋向完美, 将不辉煌的生命铸造得更加辉煌。反思过去生命教育的探索之路, 盘点自己的人生体验, 尊重生命的崇高境界就是对生命的欣赏;解读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 通过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欣赏达到和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给以欣赏。”于是“欣赏教育”成为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的办学特色。

欣赏教育是教育者时时、处处、事事发现受教育者的优点、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 满足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 使他们对人对事物有积极的态度, 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 即自然发展。

我校的办学宗旨:为每一个家庭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 确保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提升其生命的质量。

校训解读:“美是到处都有的”。天道崇美, 人性好美。服务是美——做一个“首缘服务人”是史家分校人的精神追求;文明是美——文明在口中、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脚下、文明在心中的系列教育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批感动校园的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长;有序的上下学路队、井然的课间十分钟、自觉的文明储蓄等悄然形成了一道道风景。

校徽诠释:以眼睛为主体。中医上讲, 眼睛是心的使者。心又藏神, 心是神明所呆的地方。整体由蓝、白、红三个圆状结构组合而成, 大圆在外, 形似地球;白色的椭圆像睁开的眼睛;“S”是史家分校的首字母, 也是“学生”和“安全”的英文首字母, 变形成眼球代表学生发展无极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每一个学生, 引导他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美、解读世间万物, 健康成长。

思想传递指引行为

学校的发展是学校组织中所有人的事情, 是一个不断唤醒大家主人翁意识、发展意识的过程。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 “史家讲坛”应运而生。

1.校长讲坛, 每月一次

向教师介绍欣赏教育办学特色的确立过程, 使他们知晓欣赏教育是对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传承, 是与世界教育理念的接轨, 是人的心理需要, 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更是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这所新建学校发展的需要。

向教师推行:首缘服务制、八项承诺制、多元学习制、基本功常练制……

组织别开生面的“画手指”总结交流会。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上依次写出“进入史家分校后自己五方面的突出变化”;另一只写出学校中“你最欣赏的五个人”, 并说出每个人三方面的优点。教师们从中看到了进步, 听到了同事的认可, 初到学校的那份紧张、自卑消融在这小小的“画手指”活动中了。

组织富有意义的家长会。每一届新生入校前, 校长都亲自主持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欣赏教育思想, 使家长懂得欣赏是一种积极心态, 欣赏孩子的胡思乱想、标新立异, 分享孩子的点滴进步, 引导孩子乐观面对困难, 陪孩子一起成长。

2.教师讲坛, 随时进行

每次例会或教研组活动时间, 教师将学习到的欣赏教育文章, 摘抄的学习笔记或实践案例、反思, 与大家分享;同时每月安排一名骨干教师介绍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个讲坛营造了教师们互学、互帮、共同提升的团结协作的氛围。每学年, 学校都要征集欣赏教育叙事故事, 组织“欣赏教育大家谈”, 展示交流一年中教师践行欣赏教育的小故事。学校已编辑三册《欣赏教育叙事集》, 其中记录着教师们践行欣赏教育的足迹。从仅把欣赏教育当作教育问题学生的一个手段, 到“咬文嚼字”解读欣赏教育, 再到将欣赏教育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欣赏教育思想逐渐内化于教师心中, 指引其教育教学行为。2010年11月, “欣赏教育办学思想探索的实践研究”被通州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十二五”重点课题, 全体教师都投入到欣赏教育的实践研究中了。

多种形式的欣赏教育思想的传递, 使我们更新了观念、转变了行为, 努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熏陶感染学生, 并将厚重、博大和崇高作为师生永远的精神追求。

【思考二】

如果说文化是精神领域的空气, 无所不在, 无所不包, 那么, 学校应该是洋溢着芬芳的精神空气的田园。师生们在这里吮吸最洁净的精神空气, 享受最有营养的文化滋润。特色学校, 精神空气与众不同;百年名校, 精神空气超越时空, 照亮未来。于是让欣赏教育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成为我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工作。

环境熏陶浸润心灵

校园环境感染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 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 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通过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的建设让欣赏教育思想浸润师生的心灵。

1.主题深刻的校园风景点

记载着学校历史的“笑脸墙”:学校落成典礼时的297名师生,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都以灿烂的笑容表达着对生命、生活和共同家园的无限热爱, 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谐与平等。她告诉每一名走进史家分校的人:用灿烂的微笑迎接新鲜的每一天, 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创造生活, 提升生命质量。

寄托期望的“仰望星空”:静静的夜晚, 刚刚踏进新建校大门的学生站在古老的运河畔, 仰望星空, 与伟人进行时空对话。那字字句句, 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激励师生脚踏实地探索新知, 寻求真理。

分享喜悦的“早园竹”:这里有孩子们寄挂的优点卡、心愿卡、喜报;这里有少先队主题活动中涌现出的小标兵、小榜样的照片……每天, 青青的早园竹旁都有孩子们驻足观看的身影, 张张笑脸洋溢着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散发墨香的文化长廊:弟子规、小学生必备古诗、五十六个民族介绍、交通标志、师生作品、学科专业知识、开放的图书馆、班级小书架……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彰显着“小走廊大世界”的育人观。

其实, 形神兼备的容止镜, 寓意深远的幸福树, 充满活力的锦鲤池, 舒适优雅的休闲厅, 以及随处可见的安全知识、健康常识、良好习惯提示语, 无一不向每一个走进史家分校的人传递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理想。

2.别具特色的欣赏教育小举措

优点卡:记录着学生优点的各式各样的小卡片, 写有教师、家长、同伴给予的评价, 或悬挂在早园竹上, 或装进自己的“快乐成果袋”中。小小的“优点卡”能够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逐步形成了“我的优点大家说, 我的目标自己定”的教育氛围。

快乐成果袋:每个教室的墙壁上都挂着学生的“快乐成果袋”, 里面放着学生每一阶段获得的成果。学校定期进行“快乐成果袋”的评比交流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每周我展示:每班教室外面软扎板上有一个醒目的专栏, 每周展示一名学生的风采, 一学年全班学生依次展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照片、作品等整理好, 配以文字向大家介绍。那里常常吸引教师、学生们驻足观看, 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就是“每周我展示”的魅力。

小班长轮换制:“当班长”是每个人孩童时期美好的愿望。小班长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每周轮换一次, 全员参与。通过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工作给予评价、激励与指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体验到“干部即服务”, 学会了欣赏, 收获了自信与快乐。“小班长轮换制”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固定与轮换、选拔与自荐相结合的“小班长制度”成为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

新希望电视台:宣传校园中最美的人和事, 设有固定栏目:校园新闻、缤纷秀场、国学小讲堂;常规栏目:校园之星、校外镜头、教师之星、芝麻开门、温馨提示;特别栏目:校园焦点、访谈节目、快乐大体验等。“新希望电视台”已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了解学校动态的窗口, 推进特色建设的平台。

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学校根据学生特点, 开发周边的教育资源, 带领一年级学生“走近大运河——欣赏家乡美”;二年级学生“走进绿色军营——欣赏军人威武美”;三年级学生“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欣赏艺术美”;四至五年级学生“走进综合体验基地——领略成长美”。活动中, 孩子们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开阔了眼界, 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许。

充满期待的作业批改符号:我校教师批阅作业时严禁使用“×”, 提倡对学生的错题使用期待的一笔“”, 等孩子改正后复批成“√”。特级教师吴正宪说:等待也是一种尊重。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是一种无声的鼓励。真诚的欣赏会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完成平等、融洽的心灵晤对。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和谐的家校沟通: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是每一个家长的热切欲望。“校园博客”的开通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了学校的各项活动, 学校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家长的建议, 及时改进工作。“家长走进学校”使上千人次的家长目睹了孩子们上课的表现, 欣赏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 体验了和孩子一起参与的幸福, 并给学校留下了反馈意见。他们懂得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 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一个又一个家长义工出现在教室、餐厅、亲子运动会的现场、社会大课堂的队伍中……

2011年11月, 北京师范大学家校协同课题组在对我校家长的调查问卷中, 99%的家长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 87%家庭教育以欣赏、鼓励为主要方式, 欣赏教育思想已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家长之心, 改变着家长育人观念。

立体、多彩、无声的校园环境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 这些美好的校园生活将滋养师生的一生。

【思考三】

学校特色建设需要内涵浸润于心, 需要鲜明的校园环境彰显, 更需要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支撑, 于是将欣赏教育通过课程落实成为我们特色建设中的中心工作。

课程支撑落实特色

课程是办学理念的支撑, 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主要载体, 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根基和主渠道。

1.遵循学生心理特点, 享受幸福的课堂

课堂对于学生来说, 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也是一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更是师生享受教育幸福的过程。学生在一节课中一般经历“思维启动阶段、思维兴奋阶段、思维调试阶段、思维回归阶段、思维疲劳阶段”, 因此我们提出“遵循学生心理特点, 引领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表”引导教师开展实践, 以此开展全员培训, 对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总结出在课堂教学中:欣赏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个凝聚爱的动作, 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欣赏是一种技巧, 善于倾听, 善于发现, 承认差异, 学会等待, 教育智慧油然而生;欣赏是一门艺术, 善待错误, 利用生成, 课堂精彩别样绽放;欣赏更是一种气度, 一种智慧, 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通过“欣悦杯”教学评优活动, 展示教师自主探索欣赏教育的成果。“欣悦杯”融课堂教学、专业基本功展示、校本培训于一体, 每年一届, 务本求实的组织过程、全方位的展示形式, 增强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2.立足多元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 在充分学习、全面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 我们确定了“文化欣赏”为校本课程总主题, 开发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提升其生命质量”;开发思路为“主题引领—专题实施—整合推进—多元发展”。目前《文化欣赏》校本课程共有44门子课程, 包含古诗诵读、走进国学等5门必修课, 魅力皮影、神奇版画、安全急救队、金话筒、跆拳道等39门选修课, 满足了全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确保取得实效, 我们通过“三结合”方式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是自主选择与统一学习相结合。

必修课程全员参与, 统一学习内容。如“古诗诵读”, 每学期安排定量的古诗, 由语文教师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完成;“走进国学”, 通过新希望电视台的国学栏目完成。

选修课程突出选择性, 充分体现“我的课程我做主”原则, 按照“推介—选择—编班—微调—开课”的程序进行。

二是集中课时与零散课时相结合。

每周五下午一课时为班队活动, 一般安排国学、健康 (心理健康) 、专题教育等;一课时为选修校本课程时间, 做到专人、专时、专室。必修课程中, 除“阳光宝贝健身操”是利用一节体育课外, 其他均不安排专门课时, 由教师自主安排。每周五的校本课程时间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2013年学生问卷中, 90%以上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校本课程。

三是统一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必修校本课程活动中评价。如“古诗诵读”通过组织“古诗过关”、“古诗积累星”和“古诗积累优秀班集体”的评选活动, “走进图书馆”通过开展“书韵留香小讲坛”活动, 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选修课程采用多元评价。目前探索出走班式、平台式、汇报式、特色活动式四种常规评价方式;2012年9月, 开展了“选修课程个性化评价研究”, 每门选修课程均有了特色评价方式。

多元的课程评价不仅为师生们开辟了展示与交流的空间, 也激发了教师们研究课程、完善课程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团队人数不断增加, 并在市、区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如王立宁老师的“魅力皮影”课堂教学设计在北京市校本课程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 并被选入《中小学优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选辑》。

初见成效坚定信心

特色是需要积淀的。在思想传递、环境熏陶、课程支撑的特色探索之路上, 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师们逐渐统一了认识, 达成了共识。教师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上研究课、撰写反思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 1500余人次在全国、市、区各项比赛中获奖。学校编辑了《欣赏教育叙事集》和《心语》各三册;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中、各种活动的锻炼中, 提高了能力, 增强了信心。虽然学生年龄较小, 但是在市区组织的各项绘画、讲故事、知识竞赛等活动中获奖达2000人次。学校在参加区春华、秋实、启慧杯课堂教学竞赛中次次捧杯。我校还被确定为国家课改试验项目校、读北京教育丛书基地校、国学实验校等多个课题实验校。

“累并快乐着”是我校每一位教师真情的表白;“困难面前有我们, 我们面前没困难”是我们的行动誓言;“人人都是史家形象的代言人, 个个都是史家品牌的创建者”是我们的行动目标。

教育需要感动!正如一位家长在博客中说:“家长会开完了, 我感受很深。在听校长讲话时感动得我都要落泪了, 我为自己给孩子选择了这所学校而骄傲。学校的各种设施好, 老师更好, 让家长放心, 工作安心。”

教育需要等待!我想起了六一儿童节的一幕:孩子们把一张张写满祝福的贺卡小心翼翼地挂在早园竹上, 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祝福、稚嫩的笔迹, 我感动了, 突然发现孩子们正在慢慢长大, 我仿佛听到了花儿静静开放的声音……我悄悄地在贺卡上写道:我和我们的学校会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这正是“欣” (欣赏教育) 、“新” (创新精神) 、“心” (教育本质) 的发展写照。

我最欣赏的教育格言 篇5

1、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

2、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

3、我做教师的第一天就给自己定了一个高的目标 做最好的老师!

4、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所准备的人!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5、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观念,还有科学的手段。

6、教育是一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真正高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没有了你,学的就更好!

7、我们要想让今天的孩子真正能做到由被动变主动,我们老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才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8、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教师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出其不意,为他设想后果。

9、真爱是能够让人有智慧的。当你没有任何私心的爱你的学生的时候,你的智慧会层出不穷的。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

10、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培养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合你。

11、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教书育人缺一不可。

12、善于捕捉学生兴奋点的班主任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能产生磁性,能深深吸引住你的学生。

13、让每个孩子昂起头颅,扬起自信的风帆。

14、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

15、无字之书更有利于孩子的人生的成长。

16、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终点。

17、一朝为人先生,一生做人先导。

18、用爱心滋润心田;用耐心绽开笑脸;用真心温暖童年;用诚心美丽明天。如是执教,几于真师!

19、教师,是深山里弯曲细长的山路,让孩子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把思想传给他人等于你生命的延续。

21、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22、选择了一份事业,就选择了一份追求,我们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去圆自己的一个梦。

23、棍棒,并不代表威严,它是一根离心柱。

24、教师不应该只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更应该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柴。

25、学校应该是学生快乐的天堂,教师应该是学生对话的天使。

26、点一盏灯,照亮人生;捧一颗心,携生共进。

27、一切与生俱来的礼品中,时间最为珍贵。

28、老师的爱是雨天里的一把把小伞,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方方无雨的`晴空。

29、用爱的琴弦,弹奏和谐的乐曲;用心的泉水,浇灌美丽的花朵。

30、一味地埋怨学生,倒不如先检点自己。

31、关心是爱,宽容是爱,尊重是爱,理解也是爱。

32、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你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怎样的种子。

33、营造爱的氛围,播散爱的种子,结出爱的果子,释放爱的能量,让孩子们栖居在爱意浓浓的家园里。

34、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份责任;教育更不是金钱与名誉,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升腾。

35、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36、合情合理合法,入情入理入心。

37、用爱心呵护,用真心交流。

38、真心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39、阳光沐浴万物,无私不偏,师爱亦是如此。

40、孩子如同花草:发芽的季节,不盼它开花;开花的季节,不催它结果。

41、孩子需要关爱,更需要有理智的关爱。

42、老师的赞扬为孩子生命成长奠基。

43、教,用心钻研;爱,一生携带。

44、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大脑收藏书籍,用心灵感悟生活,用行动回报社会。

45、孩子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46、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拉近师生距离的金钥匙。

47、孤灯破夜鬓发霜,春蚕伏案桃李香。

48、成长在赏识中,生活在尊重里。

49、用得真心育桃李,换得桃李多芬芳。

50、鼓励比加压更有效。

51、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生活主人!

52、将儿童从“三味书屋”中解放出来,把“百草园”还给儿童。

53、尊重与肯定是育人的诀窃。

54、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快乐。

55、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滋润,用知识去培育,用真诚去浇灌。

56、在亲近自然与人性中,顺着孩子的天性去“琢”,“玉”方能成真“器”。

57、学生永远是生命最可爱的组成部分。

58、育人者先育己,是为智;正人者先正己,是为德;智德兼备者,方为师。

59、老师灿烂的笑永远是学生最美的回忆。

60、生命短暂,教育永恒。

61、你的成功,我的骄傲。

62、星星,哪怕是最小的星星,它也会发光。

63、你想营造一个愉快、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吗?那么请你学会宽容,学会服务,学会微笑,学会赞扬吧!

64、教师生涯其实就是一段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65、把我的汗水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

66、你一天的爱心可能换来学生一生的感谢。

67、用爱心点击学生心灵的鼠标!

68、平凡岗位上播种希望,平淡生活中显示精彩。

69、三尺讲台显身手,一支粉笔书春秋。

70、教育需要爱,更需要爱的艺术和爱的技巧!

71、因为教育,所以我存在! 因为学生,所以我灿烂!

72、师从德为本,心从爱为源。

73、为了全面地教育孩子,需要全面地了解孩子。

74、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一百个学生就要用一百把尺子去衡量。

75、教别人的时候,也是自己学习的时候。

76、是绿叶就要哺育红花开得更鲜艳,因为教师是绿叶的事业。

77、一般的教师只传授知识,不错的教师还传播真理,优秀的教师让学生自己寻找真理。

78、有人说教育人就象泥塑,想塑什么就塑什么,我认为教育人更象根雕,要根据不同的材质,能雕一只猫的绝不能硬雕成一只虎。

79、要对学生发展的全程负责,不仅做教中师,更要做教 前师和教后师,成为学生的指路人。

80、以慧心悟人,以爱心育人,以赤子之心化人。

81、对于世界,学生只是孩子;对于教师,学生就是世界。

82、一本书,古今情,学而不厌,欲育人者先育己。几支笔,天下事,诲人不倦,春泥护花花更艳。

83、没有爱就不成其为教育,只有爱却不能成就教育!

84、做一名传播快乐的教师。

85、学生是琴键,只要音准律谐,能否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就看老师这双巧手了。

86、教育就是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生存的空间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87、像一颗流星留下一线光明,像一滴露珠滋润一片绿叶。

教育可否供人欣赏之辩 篇6

李老师从一个脚踏实地的教育人和一个校长的角度,希望教育能回归朴素和宁静,在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状态中,师生们共享教育与成长的快乐。李老师的想法也是多数老师的理想。但在现实中,却有一部分学校把学校和教育当做“欣赏品”来打造。只求吸引眼球于一时,不顾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甚至通过各种办法来弄虚作假。其目的就是证明他们的“经验”或“模式”是“领先全国”的,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成功典范。这类学校,课堂上“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确很少讲课和讲话。但那些学生的活动,基本都是浪费时间的无效活动。学生的“展示”或“讲课”都是毫无生气和技巧可言地复述教材上或资料上的内容,讲课者自己基本不知所云,听课的学生做倾听的样子。这样“展示”和“讲课”,也是在浪费全体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

一些所谓的“示范性课改学校”,其行为的实质正是李镇西老师所揭示和批评的有意识地打造“欣赏品”的行为。那么,为何这些学校会出现这种故意打造“欣赏品”的行为呢?一方面是虚假的政绩观作怪。因为,只要把学校办成了“名校”,学校和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乃至政府部门都跟着取得了“政绩”,相关的领导就可以以此作为邀功评奖晋级提职的依据和资本。另一方面是经济实惠的驱动。这些年很多的“课改名校”每天就靠收取各地来参观学习的教育界人士的“门票”钱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

然而,李镇西说,他曾经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表示,他负责的“武侯实验中学是拒绝参观”的。他的意思就是,既然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所以我的学校拒绝参观就是有理论依据的了。他还说,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一直没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以这个举世闻名的成功的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为例,进一步用事实来证明他的教育不让别人“欣赏”是有事实和实践依据的。

但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天津市教科院研究员张谦的博文《帕夫雷什中学考察散记》中有这样几点信息,一是该文的上方有一张照片,照片内容是一个中年模样戴眼镜的学者一手抚摸着一颗巨大的风景树,照片的下方有一行字“李镇西老师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内”。可见,李镇西老师到过帕夫雷什中学“欣赏”这所国际名校。如果,帕夫雷什中学也像李镇西负责的武侯实验中学声称的那样“拒绝参观”,不拿给他这个外国人“欣赏”,李镇西老师会作何感想?二是,张先生提到来此访问学习的世界各国的友人“络绎不绝”。可见,帕夫雷什中学跟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一文中说的“一直没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是矛盾的。

当然,也有人说李镇西说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世时候的事。但是,张先生在此文却又提到了:“这里有最早的中国学者王怡教授1957年的双语留言真迹。”可见,早在苏霍姆林斯基逝世13年前,中国学者就远赴苏霍姆林斯基亲自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参观学习了。而以后他的学校的名气和影响只会持续增长,推测那时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也还是有的。当然,由于当时的交通相对没现在发达,参观的人数不会那么多。但是,至少在一段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可以使用络绎不绝这个词的。因此,李镇西说帕夫雷什中学“一直没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失之武断的。

这就说明,好的教育也是可以供别人“欣赏”的,或者是可以拿给别人欣赏的。换句话说,好的教育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高雅的和高贵的“欣赏品”。但是,笔者仍然同意李镇西老师提出的“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搞教育,目的只是为了育人,不是要做给别人来“观赏”。但是,我们又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教育是要拒绝别人“欣赏”的。因此,李镇西老师曾提出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拒绝参观”是片面的。虽然在这个很多学校热衷将自己的学校打造成“欣赏品”的时代,李老师的“拒绝参观”具有“反潮流”和“不媚俗”的特立独行的美德,但是一味地“拒绝参观”还是不妥的。

李镇西老师的观点,其实包含着很多省略的成分。譬如,他反对的所谓“欣赏品”实质是虚假的、拙劣的“欣赏品”,犹如艺术作品中的赝品。而帕夫雷什中学这类世界级教育名校,则如同书画等艺术作品中的“真迹”,它能经得起世人永远的欣赏和观摩,成为人类教育文化中不朽的典范,成为世界教育人士永远瞻仰的“圣地”。

现在很多所谓的“课改名校”或“示范学校”,动辄向全国各地的外来参观者收取巨额门票费,俨然将学校变成了“名胜景点”。一些课改名校的这种收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和商业化倾向。这个行为是否合法?学校是否有权收取这个巨额参观学习费?国家的学校,何时成了学校的“私有财产”?学校的教育改革能否成为一种“商品”上市?这个“商品”是否真的货真价实?还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假冒伪劣产品?事实上,我们一些课改学校的确给很多外来参观者造成了严重误导,很多参观者回去之后,生搬硬套,结果造成教室黑板的胡乱增加、导学案大量印制、学生围坐式泛滥,最后劳民伤财一无所获,学校经费浪费、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元气大伤。

真正办教育不是为了给人欣赏,但成功的教育却是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因此,好的教育并不惧怕欣赏,也不应盲目地排斥欣赏。但是,即使是再好的教育,也不该拿来作为赚取参观费的工具。

欣赏教育 篇7

一、我国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的现状

(一) 课程建设与发展不平衡。据深圳大学对百强大学关于音乐欣赏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欣赏教育才刚刚起步, 但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绝大多数大学已开设了相关课程, 但是在课时方面, 不同大学的情况有所不同。音乐欣赏教育的周学时一般为1, 1, 5, 2, 3, 4 学时, 有的大学在开设音乐课程建设上有较大的投入, 音乐课程门数多达十几门, 然而一些大学 (包括一些普通大学) 在这方面未见有很大建树。另外对于音乐教育的教材, 每个学校又可能各尽不同, 当前图书教材市场, 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 以至于在订购音乐教育教材方面不统一, 容易造成混乱的教育状况, 从而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情况, 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到位。我国设立大学艺术教育管理机构的大学屈指可数, 这方面西方一些大学可谓是我国学习的榜样, 西方的一些大学很早就将音乐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课程中, 并且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念,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国在上世纪才对音乐素质教育加以重视, 以至于我国大学艺术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 既然我国音乐教育先天不足, 那么我国就应加强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管理, 结合国情, 把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起来[2]。

(三) 音乐师资力量的薄弱。师资力量的稀缺一直都是我国存在的现状, 尤其是音乐师资力量。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 并且音乐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有很多学院的老师兼其他不属于自己本专业范畴之内的选修课程, 对于一些比较专业性的知识, 也是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然而我们难免会有众多疑惑, 若连老师也无法解答, 那么学生的学习状况可想而知。

二、促进我国大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 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 音乐的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 音乐也是不断衍生和发展。从诗词歌赋, 街头小巷的叫卖吟唱, 戏曲的兴起, 再到流行音乐的盛行, 音乐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而西方的音乐文化同样有着历史沉淀, 充满着异域风格, 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等著名乐器让不计其数的国人为之着迷。我国大学音乐教育在传承发扬国内音乐文化的同时, 若能学习并结合西方的音乐文化要素, 在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的同时, 相信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 多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在促进音乐发展的过程中, 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把平时课堂上学习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来, 才会进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发言, 音乐老师要发展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课堂上一展歌喉, 多开展一些有关音乐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 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前提是学校要有足够的音乐器材设备, 壮大音乐师资力量, 并且在课程学时的安排要合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建立大学音乐厅。这种高配备不仅能满足大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实现大学文化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有关音乐的大学社团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对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广纳人才, 使学校建设更上一层楼。国外的大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社团把音乐文化建设融入到生活当中去, 只要你想学, 对音乐感兴趣, 都可以加入其中, 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乐趣, 这点特别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3]。

三、结束语

作为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专项课程, 音乐欣赏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历史发展、节奏、节拍、作品风格、创作背景, 以及自身旋律等, 让学生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绪得以宣泄, 心情得以放松, 同时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修养, 人文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及其素质教育建设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还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进, 国民的共同努力, 以及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摘要: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难求。于是乎, 如何让大学生全面发展, 多层次多领域的提升已成为了现代大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符合现代潮流与发展的需要, 是高等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肩负着“中国梦”的伟大重任, 而大学生艺术文化素质教育则是实现伟大任务的重中之重。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三观”都趋于定型时期, 适当的音乐欣赏教育能提升他们的个人修养与内涵。本文站在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基础上, 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功能在文化素质中的作用做了详细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大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大学,音乐欣赏,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又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及其素质教育功能研究[J].北方音乐, 2011, (1) :20-21.

[2]季永会.关于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功能分析[J].才智, 2015, (31) :30-31.

小议文学欣赏与素质教育 篇8

一、文学欣赏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文学作品是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作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 高度概括地揭示社会的本质、文化倾向、风土人情等。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了解历史, 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成长为思想端正、心理健康的人。

中国古代文学长河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著、名篇, 它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长期以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宋钦宗靖康年间, 金兵南下入侵宋朝, 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抵抗, 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可是, 昏庸的宋高宗听信谗言, 命岳飞班师, 岳飞被秦桧害死。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表现了诗人那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 矢志驱逐敌人、收复失土、重整河山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 每当强敌入侵、国家危急的时刻, 它特别能引起人们共鸣。在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时期, 它也能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增添人们为国家、民族发奋图强的力量。

二、文学欣赏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人, 是因为人物形象生动感人。作者的性格、意志精神, 乃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读者。中学生十分崇拜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不少学生还暗暗下决心学习英雄人物, 并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英雄人物。

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文学中最卓越的英雄形象之一, 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不顾身地战斗和劳动。他卧病不起的时候, 仍然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 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个英雄形象在前苏联、在我国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 在中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广大中学生纷纷表示要学习保尔的革命精神,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将来报效祖国。特别是保尔说的“人,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一段话已成为千千万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由此可见, 文学形象的感召力多么大。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保尔这个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学生, 培养他们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 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勇往直前, 攀登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高峰, 争取到达光辉的顶点。

三、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教学设备”一节是大纲的又一增设部分, 提出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进行素质教育的物质要求, 强调了高中语文教学中除应具备一般的教学设备外, 要努力达到三个条件:一是图书资料。除工具书、教学挂图外, 特别强调要配备充足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和当代科技读物, 这些是增加学生阅读量, 扩大学生视野的必备条件;二是视听设备;三是声像设备。这是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大纲上这些设备要求, 是提高文学欣赏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物质保证。

四、文学欣赏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文学欣赏离不开对作品语言的赏析, 通过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学习作家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方法, 提高写作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是驾驭语言的高手。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 他写作《捕蛇者说》, 旨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全文不是空发议论, 而是借事明道、融理于事、因事说理, 以蛇毒与赋毒相对比而成文, 相比较而见意, 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全文以蛇开篇, 至蛇收束, 其中按照产蛇、募蛇、捕蛇、到捕蛇者、捕蛇者说的顺序步步递进, 最后得出结论。作者以“蛇毒”为陪衬, 通过反复对比揭示主题。学习柳宗元这种说理的方法, 用来指导中学生写议论文, 是有相当大的帮助。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空发议论, 缺乏必要事实根据, 写出来的文章无血无肉, 干巴巴的几条筋, 更谈不上说服力。议论文的写作要根基于现实生活, 要求作者深入了解生活、挖掘生活, 才能使文章更好地反映生活。

意境欣赏中的情感教育引导 篇9

一、意境想象中陶冶情感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的再创造。读意境优美的词, 就要有丰富的想象, 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几幅优美的移动画面:竹席怀情, 小船忆情, 雁鸣寄情, 托月献情, 把读者带入静美的意境, 融情于景, 读者可以在丰富的想象中分享词人对自然美的感受, 理解词人早期闲适的生活, 对丈夫的刻骨相思和夫君离别后难以排遣的离愁心绪。“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把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思念点染得生动、洒脱, 意境朦胧, 笼罩在月光秋意之中。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人物的形象和生活美, 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 鲜明、形象、真切, 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凄凉意境, 令读者与作者共销魂、齐断肠。苏轼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营造成美的意境, 通过情景的想象使读者真正理解词人夫妻如胶似漆的恩爱和对早亡妻子深切怀念之情。宋末元初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底, 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也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词中少年听雨的意境:春雨、歌楼、红烛、罗帐, 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心境;壮年听雨的意境:秋雨、孤舟、孤雁、西风, 是壮年漂泊离愁悔恨的心境;老年听雨的意境:夜雨、僧庐、鬓白、独自, 是老年凄凉感伤悲慨的心境。三幅听雨的意境是他少年浪漫、中年漂泊、晚年凄凉人生体验的写照, 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由此可以想象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膻变轨迹。朦胧而多姿的雨啊, 你凝聚了词人多少人生梦幻及幻灭的历程。

二、在意境联想中理解情感

理解意境需要想象, 理解情感更离不开想象。有了丰富的联想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脉搏, 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情感。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当时正值盛唐, 黄鹤楼下, 千帆竞发, 而诗中给我们的意境是:孤帆独影, 突出了作者只关心朋友船的心境。而再看下去, 显性的景观意象背后有一个隐性的视觉, 那就是“远”和“尽”。本来近在眼前的船帆渐渐远去, 变成了影子, 但眼睛还是专注着;越看越远, 越看越出神, 越看越发呆, 最后是“碧空尽”, 看到帆影消失了, 还是在看。这里动人的不仅是语言之内的意境, 而且是景之外的目光追随到固定。这个追随到固定的内涵, 就是情。这个景语才是深邃的情语。望着消失的孤帆, 已经够情深意浓的了, 可是还没有完:“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唯”字的意境, 反映作者心中只有长江在流, 只看到长江在流, 这里暗示着一双眼睛, 朋友的船帆越小, 越难以辨认, 越是专注, 专注到帆影已经消失了, 目光还盯着那一片空空的流水。离别忧愁到让他发呆了。这种意境给人联想的是:眼睛、心灵、感情是实实在在的。马致远的小令《秋思》的意境更为典型:“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写出九种事物, 如何从中领悟其意境呢?就得联想了。“枯、老、昏”, 描述“藤、树、鸦”的特征, 就有深秋晦暗的暮色里, 那枯藤老树上, 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上盘旋着, 小桥流水旁人家透出温馨的光亮, 乌鸦归巢, 家人团聚, 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 奔波在古道上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这是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 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通过联想, 读者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 对元代读书人地位低下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对统治者轻视文化, 造就文化沙漠的痛恨。

三、意境体验中唤醒情感

诗歌教学要感受作品的意境, 以获得情感的体验, 心灵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意境具有体验性特征, 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 通过意境唤起个体的情感体验。意境的创设是作者对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创造的, 凝聚着作者的生命体验。读者在对作者意境还原, 既有作者创设意境, 又有读者对意境的理解与体验, 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交流。领会作者的意外之意, 境外之境。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其中的意境是孤独与悲切。作者内心的孤独、苍凉悲怆的心境, 一心报国杀敌的满腔热血, 却无用武之地的事实, 孤立无援, 苦恼而又盼遇圣明的心痛需要读者去还原、回味体验这种情感, 它是作者自己瞬间生命体的迸发和哀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其意境苍凉悲壮, 心境感奋与感伤, 作者当时既有建功立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 又涌动着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我们能深切体验诗人“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 感悟诗人陷入既超脱又无奈的双重情感。体悟诗人豁达豪放的胸襟, 在人生道路上失意而不失志的人生态度, 理解所透出人尽其才方有社会价值的感慨。再如王维的《使之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 线条粗犷, 色彩醒目, 笔力苍劲, 视野开阔, 意境雄浑, 表现的意境为荒凉和苍茫, 使读者感觉到作者心灵的孤漠。一个“孤”一个“落”无不让人如身临其境, 体验诗人无穷无尽的情思。

欣赏教育 篇10

一、大学生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功能分析

大学生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 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人文关怀, 提升其人文素养, 而且有助于提升审美水平, 疏导学生心理以及优化德育工作, 提升学生情操。

(一) 增加人文关怀, 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代表着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专业程度, 而人文素养则代表着学生的精神文明、个人涵养等。大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一直存在缺失, 而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则可以对这一缺陷进行弥补, 通过增加课上的人文关怀, 带领学生深挖音乐之中的情感内涵等, 让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的接受人文教育, 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价值观念。

(二) 提升审美水平, 疏导学生心理

大学生在思想方面不够成熟, 但是在行为上却大胆前卫, 因此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因素所影响, 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是非判断能力, 能够时刻保持正确理性的思考。音乐本身是就一门高雅艺术, 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的审美会有所提上, 对真、善、美的感知也会更加的敏感, 可以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寻到美好、质朴的东西, 而避免学生被一些缺乏艺术底蕴、没有审美价值的文化所影响。并且, 音乐能够进行情感上的宣泄, 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学生心中的负面情绪也能有所减少, 具有疏导学生心理的功能。

(三) 优化德育工作, 提升学生情操

拥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是教师对于学生美好的期望, 因此大学的德育工作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从实践角度来看, 随着素质教育的出现, 音乐欣赏教育也可以对德育工作进行促进, 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对音乐家的高尚情怀进行学习。并且经常进行高雅音乐的欣赏, 学生的情绪会一直保持在愉悦的状态, 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二、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善策略

(一) 确定教育方向, 提升教学水平

素质教育是一个大的前提, 在素质教育这一前提下各学科都会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因此对于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也不例外, 因为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所以在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弊端。鉴于此, 大学音乐教师应该加大对素质教育的了解, 明确音乐赏析教育的发展方向, 将培养学生素质纳入到教学目标之中。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对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进行提升, 进而促进大学音乐赏析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 合理利用资源, 提升利用效率

现代大学可以用于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 并且很多学校因为教育资金有限很难为音乐欣赏课提供完善的教学条件。鉴于此, 音乐教师应该发扬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对学校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掌握, 并结合欣赏内容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 可以借助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下载音乐欣赏资料以及搜集一些与欣赏作品相关的信息;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音乐的播放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等等。

(三) 迎合教学需要, 完善教材内容

当前很多大学都没有专门的音乐欣赏教材, 音乐欣赏往往与音乐授课结合到一起。而部分院校虽然有音乐欣赏教材, 但是教材内容在丰富性以及先进性等方面也都存在不足。所以, 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音乐教材进行重新的编订, 针对大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 设置音乐欣赏板块, 选取一些代表性强, 个性突出的音乐作为音乐赏析的对象, 并且适当的加入一些现代的音乐元素, 让音乐欣赏可以与时俱进, 不再停留在歌剧、民歌的范畴。

(四) 加强教师培养, 打造教师队伍

音乐欣赏在之前的大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的比重并不大, 因此很多大学音乐教师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 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作为支撑。鉴于此, 大学院校若想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对素质教育进行落实, 那么就要在教师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首先, 要组织大学音乐教师接受音乐欣赏方面的教育, 弥补教师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其次, 要让教师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 避免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出现失误;最后, 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共同进步, 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时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和讨论, 听取学生的意见, 进而对音乐欣赏产生新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关注, 可以更好的达到音乐赏析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共通性, 强化音乐欣赏教育就是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和深化, 能够让大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这不仅有益于大学生增加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 同时还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用一个更加阳光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工作之中, 对其今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并且充分的将二者的功能发挥出来。

摘要:现在社会经历了之前的积累与蜕变, 已经与传统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社会之中经济高度发展, 人才不断增多, 相应的学生就业压力也有所提升。所以, 如何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如何让学生在多个层面进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大学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立足于大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重点分析了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功能, 以期通过笔者努力, 找到促进大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大学音乐,欣赏教育,素质教育,功能分析,完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又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及其素质教育功能研究[J].北方音乐, 2011 (01) .

[2]李英玉.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论中职教育中的美术欣赏 篇11

中职教育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美术教育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当今素质教育更加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个性、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而美术教育也不再拘泥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的提升,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基于此,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讨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美术欣赏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课是中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目前中职教学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专业基础课,所以往往存在着美术欣赏课可有可无的现象,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不高。作为中职学校首先要认识到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

1.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情的感染与美的感受,它们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目前,各类职校学生进校时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都不太高,所以中职学校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就应该在结合职校学生特点的前提下,体现美术的人文性,在美术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职校的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艺术的感化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2.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阶段,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贴近社会、体验生活,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很多学生对美术欣赏有一个误区,认为欣赏课只是了解一些名家名作,而对生活中的美却视而不见,不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纷呈的审美现象,以其精妙绝伦的姿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诸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在显露出个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因此,中职阶段增加学生美术欣赏的机会对于学生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认识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二、如何提高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多花心思,总结教学经验,寻找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转化教师角色,参与美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与思考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的角色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注重美术作品的解析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思考、交流,这样的灌输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显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得不到提高,参与美术欣赏的热情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术欣赏课是以欣赏、交流为主,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听老师的见解,所以,教师要改变角色,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要以包容的心态去肯定,对于有见解的想法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对于某些缺乏自信,害怕说错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逐渐的消除心理影响,增强参与的意愿,这是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的前提。

2.学科相互渗透,强化欣赏效果

美术欣赏课不能单纯让学生欣赏作品,更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挖掘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美术与音乐、历史、网络、文学等学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赏析课上采用美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以美术和音乐为例,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感性的空间,在欣赏国画山水时,结合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的思绪和感受随着音乐而潺潺流淌;在欣赏油画作品时可选择与主题较接近的西洋音乐,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舒缓温柔浪漫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自由和愉悦的状态,此时更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从而能让人更深入地去感受画面中的意境,体验不同层次的美。

3.转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和评价方式

美术欣赏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交流,所以教学模式不应死板教条、而是灵活多样。

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多使用多媒体做好课件,既可以提高效率,更可以给学生形象的认识,每个环节尽量留出给学生思考、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在美术作品选择上也不应拘泥于教材,可从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搜集经典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和交流;欣赏的角度、视野也要不断的拓宽,而不是仅仅关注美术作品的技巧等,更应从美术作品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和更贴近生活的内涵。比如在赏析《九色鹿》时,让学生领悟做人的本质;对山水画的欣赏,引导学生联想到现在的环境破坏,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对我国民间艺术的赏析,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通过以上这些赏析教育,能逐渐在学生中建立起一种宽容的审美心理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引导他们用这种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与事。

另外,美术欣赏课的评价方式也应改变,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体会的书面表达,同时也应注重对课堂交流的评价,充分展现学生参与交流、表达自我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美术赏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欣赏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歌与内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美术素养的提高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永忠.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落实审美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

[2]孔晨娥.关于中职开设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7).

[3]袁晓春.中职美术欣赏课之我见教育哲思[J].教育艺术,2009,(7).

试论音乐欣赏与文化教育 篇12

以往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 大多注重音乐学科的本体教学, 忽略了音乐的文化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音乐学科的性质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牢牢把握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来进行, 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和音乐所处的历史时代结合;音乐欣赏必须和相关姐妹艺术结合。

一、音乐与历史并举, 以史讲乐, 以乐讲史

一部音乐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 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起着积极作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作品与历史的结合, 在音乐欣赏教授中, 做到以史讲乐, 以乐讲史, 不仅能够以音乐为基础更好的体现音乐作品的文化历史性, 也能让学生结合历史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

音乐历史绵延数千年, 音乐作品浩如烟海, 每位音乐大师和每部欣赏的音乐作品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 以历史文化为背景让学生赏析音乐, 把音乐作品和音乐的发展形态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音乐发展和因此诞生的流派大师和总体风格有总体印象。

音乐的流派和风格是音乐与历史结合的重要部分。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 一部分人的音乐创作形成了鲜明的或者可以辩识和区分的风格, 于是便构成了一个流派, 不同的流派之间即相互继承, 也相互补充, 流派的源起, 顺延变化就大致形成了音乐的发展史。因此, 风格流派是音乐历史上最可标别的符号, 是需要悉心聆听, 才能切实把握的。在讲授音乐作品时, 就必须要涉及到风格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只有把小作品放到历史流派这个大环境中去解说, 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音乐作品除音乐本体之外的音乐文化内涵。

比如, 在欣赏到欧洲专业创作音乐板块作品时, 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内容最为丰富, 涉及到的音乐知识点和音乐大师音乐作品也相当经典, 这些都能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后对音乐作品可有深刻印象。

我在指导学生欣赏柏辽兹最著名的标题音乐《幻想交响乐》时, 就以浪漫派时期的历史大背景入手, 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经历, 柏辽兹的创作力求创新, 采用“固定乐思”的手段写作音乐, 以新颖、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戏剧化的处理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他所著《配器法》一书已成为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 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 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这不仅仅让学生知道了柏辽兹还知道了其他文艺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之后再引出“标题音乐”的概念, 因为作曲家追求自由, 喜欢把音乐与文学, 戏剧, 美术尤其是与诗歌密切联系起来, 因此首创了标题音乐这种新音乐形式, 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柏辽兹的这首著名标题音乐完成于1830年, 当时莎士比亚的戏剧启发了作曲家写标题音乐的灵感, 作品中出现的“固定乐思”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手法, 音乐使用它代表某个人物或某种思想感情, 并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种种不同的变化, 以适应其文学性, 戏剧性内容的环境变化和情节发展。在欣赏时, 特别向学生强调在标题内容下, 关注音乐的“固定乐思”, 在音乐进行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故此, 在立足历史大背景的基础上, 把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动机, 作品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 立足音乐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 真正走进了音乐历史的长河。

以乐讲史, 以史讲乐, 乐史并重的前提下, 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音乐和音乐家本身, 也让他们有能力在熟知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对音乐和音乐家的评价。

二、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是音乐欣赏教学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音乐作为艺术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涉及美学, 美术, 戏剧, 电影电视, 人文地理乃至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对于阶段学生来说, 平时接触人文艺术的机会比较少。把音乐与诗歌, 与戏剧, 与舞蹈, 造型艺术甚至是电影电视联系起来, 是音乐欣赏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音乐学者赵鑫珊曾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 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是的, 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音乐有着诗歌般的韵律, 舒伯特的《菩提树》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4乐章就是最好的例子, 艺术歌曲《菩提树》是《冬之旅》声乐套曲中的第5首, 在欣赏之前, 先让学生过目一遍诗词, 并请同学朗诵, 让学生对诗歌要表达的意境有一定了解, 再配以旋律播放, 让学生再次感受用音乐来表现的意境。同样,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也是融入了席勒的诗《欢乐颂》, 贝多芬首次尝试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 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 这也是作品的核心音乐主题, 贝多芬通过席勒的诗, 表达“人们团结成兄弟”的自由, 平等, 博爱的音乐哲学思想。至此, 学生通过诗词和音乐的结合更好的理解了艺术歌曲这类音乐体裁形式, 更为深刻的了解了“贝九”的深刻内涵, 立足与诗词结合的角度来剖析欣赏音乐, 让学生有了更好的欣赏层次。

俗话说的好, 音乐擅长把形象的东西抽象的表达, 而绘画则把抽象的东西用形象化, 这就注定了音乐和美术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很多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美术的角度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比如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图画展览会》就是音乐与美术结合欣赏的最好示例, 作品选用了10幅不同的绘画作为音乐的创作素材, 有点类似于看图写音乐的创作动机, 作曲家用一个漫步主题贯穿全曲., 在欣赏这首作品时, 教师应先展示图片给学生观看, 在音乐播放之前, 让学生体会绘画内容, 之后播放音乐, 此时提问学生时候能把音乐和绘画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欣赏, 不仅锻炼的学生的想象能力, 也让学生加深了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认识到艺术中的门类彼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当今这个电影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 电影作为一种文明进程, 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学生可以为一部好电影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音乐和电影的结合正是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审美水品和督促他们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课。学生普遍对电影音乐兴趣较为浓厚, 教师应尽量选取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 比如电影《音乐之声》, 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本改编的音乐故事片。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玛里亚与退休军官特拉普上校及其7个儿女之间的动人故事, 其中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DOREMI》和《雪绒花》是家庭教师玛里亚教上校的7个儿女的歌曲, 这两首作品学生之前已经很熟悉了, 但并不知道出处是电影《音乐之声》, 利用课堂, 我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了玛利亚和孩子们合唱的温馨场景, 加深他们对这两首歌的印象。如果有时间, 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完这部经典名片。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下一篇:野生动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