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

2024-09-14

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共12篇)

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 篇1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职业场以前,已经从学长那里听到一些话,对职场即将发生的事情惴惴不安,总希望了解一些更多的问题,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上班有什么原则嘛?工作后人是不是变得很复杂?我没有工作经验应该怎么办?其实没有那么多问题,当你也成为一名职场老兵后,你会觉得也就是这样的。

不过,刚刚进入职业场的学生还是有一些忌讳的,只要把这些事情处理好,相信你的职业发展将非常顺利。

忌讳一:缺乏礼貌

有一次,包经理要求苏迪打个电话给副总经理,希望副总经理能够协助处理一件工作。苏迪仔细询问过包经理后,上了楼去找了一趟副总经理,然后回到办公室向包经理说,“张副总刚才说,他那里没有问题,如果有特别需要的话会来协助,包经理你这里直接处理就够了。”

又一次,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学生,包经理同样的让她打个电话请副总经理处理一件工作。这个女大学生就打了电话,“是张副总嘛?”“包经理叫我告诉你,你把某某某事情赶紧处理一下,包经理很急的。” 包经理在那里摇了几下头,办公室里的人听完这个刚毕业的女学生说的话笑了。

这是一件同样的事情,一位是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苏迪,一位是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

苏迪很好的处理了副总经理与包经理的职别关系,虽然自己的直接上司是包经理,但苏迪通过直接过去询问副总经理,给了副总经理足够的尊重,同时也很好的摆正了自己的下属位置。最重要的一点,苏迪通过这种礼貌的询问回答方式,很好的协调了副总经理与包经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工作例行处理。

女大学生在打电话时,语言里面就已经有了不礼貌的言辞,包经理在职别方面并没有权利去要求张副总去执行什么工作,这种命令式的语气虽然是转告,却显示出对副总经理严重的不礼貌。

大学生在学校里自由散漫惯了,习惯性的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但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却忘记了礼貌问题。礼貌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行为、举止,甚至包括暗示性、职别性的礼貌。对于礼貌方面的考虑,大学生们相当欠缺,然而,这些却是职业场里升迁的最大因素。没有人希望培养提拔一个不懂礼貌的职员。

忌讳二:没有纪律

张蕾上班期间,经常迟到,迟到后,马上找到班长求情,说,“我今天肯定把我的工作做完,不影响班里的工作。”几次迟到后,班长无奈找到我,询问,“经理,这样的事情,你说怎么处理啊,我是头疼了,张蕾一直这样。我的生产任务紧,又不敢轻易批评,不然他们不高兴,工作任务就完不成了。”我询问,“是一直这样嘛?还是从这批学生来,才开始出现的?”班长说,“这批学生进来后才开始的。”我回答,“如果是这批学生才开始的,那么这是学生纪律的问题,你说是不是呢!如果你现在不处理,等这批学生都这样的话,你的工作你如何向我交代?总经理询问起来后,我只能找你的麻烦。”

找过张蕾直接询问过,“你为什么总是迟到?其他人都能够做的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张蕾回答说,“对不起,经理,我只不过两三回而已,再说我迟到后,并没有耽误班里的生产。但我下次一定注意。”我说,“如果每个人都说两三次而已,这个公司几百号人,会有多少次?这样还是个公司么?你有没有为公司考虑过?你没有,你只考虑你自己的事情,你觉得你把工作做完了就可以了。你这个考虑方式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公司是一个团队,要的是团队精神,而不是个人主义,如果下次你还是这样没有纪律的话,那你得考虑去人事部签署解职书了。”

班长后来在压力下,组织了几次大学生进厂培训课,并对原来几次迟到的学生进行追加罚款,并通报批评。慢慢的,情况好转起来,生产次序得以稳定下来。

大学生的一个通病,认为实习期间或者试用期期间,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跟其他人无关。但企业里并非如此看待,从整体组织出发,纪律性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基本保证,如果纪律问题不首先处理掉,如果学生纪律依然散漫,不注意融入团队,团队的集体能力就始终无法得以体现。对企业来说,张蕾这样的学生是没有任何保留培养价值的。

忌讳三:独行的狼

小蔡、小曹是我的同事,当时我在这家很大的贸易公司担任开发总工程师,经常性的要到下面的企业去考察,了解下属企业的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加工能力、工艺状况、交通状况、生产能力等等情况,以便我考虑如何去组织产品生产。

小蔡经常要求跟我一起出去,希望听听我跟企业的老板聊的话题,然后从我跟老板的话题里面,慢慢的积累他所需要的信息。小曹从来没有这个要求,一直都是自己直接

去下属单位,自己跟下面单位的负责人交流。

从学习经验方面来说,跟着一个高手后面,一边做一边看一边想,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通过自己去做,去学习提高,实在是太难了。在这一点上,小蔡显得很聪明,他通过我和下属公司老板所聊的话题,然后慢慢的分析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样做是相当有效果的。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年龄同样大的小蔡跟小曹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大了,小蔡在考虑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的去衡量一个问题,而小曹却一直不停的在那里做着,并没有看出有什么提高来。

询问过小蔡,“你也可以自己去看去谈的,并不需要每次都跟我一起出去。”小蔡回答,“我自己是可以去看去谈,但在思路方面我始终处于我自己的层次,现在我没有办法达到你这样的高度,与其我自己一个人出去,不如先在你后面多听听,我再多想想怎么做最好。”

我们这些职业场里的人,都希望得到提高,达到自己期望的职业高度。但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做,不去想怎样做是最好的。象小蔡这样自己也在做,做的同时,更多的去听职业长者们的对话,并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提高方式,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另外,与职业长者们在一起,更容易寻找出素养差距,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弱点,然后设法去弥补去提高,而不是一个只知道围着磨盘转圈的骡子。

忌讳四:大嘴乌鸦

孙平有一天跟我聊天,得意洋洋的说,“你知道嘛!人事部的张经理是老板的小老婆。”我立刻警惕的问,“你怎么知道的?”孙平说,“这个你不要告诉别人啊,是某某某告诉我的,只是我们关系好,我才告诉你,你跟张经理打交道也方便点,这叫知己知彼啊!”我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告诉别人呢?某某某不是也信得过你嘛!你不是告诉我了嘛!你除了告诉我外还告诉哪些人了呢?不止我一个人吧!这个话迟早会传到老板跟张经理的耳朵里,你说是不是?另外,你敢肯定这件事情么?如果是有人故意这样放风的呢?这个都是不确定因素,我不愿意去相信,也不想去了解。关于这件事情,你到此为止,以后留点心思,别听到风就是雨,到最后你被开除了,还在怪公司瞎开除人。”

孙平并没有吸取教训,在又一次的传话里,孙平说某人偷窃了公司的财产,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公司开除了孙平。

我们的大学生们,习惯性的想到什么说什么,很少仔细的认真的去想一想所说的话,是否确实合理。尤其是一些小道消息,最是热衷,却不知道,小道消息很有可能是某些人故意放风出来的,如果你跟着继续放风,象孙平这样,实际上等于是被人利用充当了一次工具,不但害人而且害自己。此外,大嘴巴的乌鸦在企业界里是不可能受到重用的,因为,没有办法相信,一个大嘴巴的人会严守企业秘密。

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 篇2

关键词:社会角色;角色转换;性别角色

一、社会角色基本理论概述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人的一生有多种角色的转换,个体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即是角色转换。主要的角色转换包括生理上自然的角色转变和社会的角色转变两种。

二、初入职场女大学生角色转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角色认识问题

女大学生在初入职场时会感到,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超出了她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此时对职业角色的认识是首要问题,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认知,不知道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在职场工作中不了解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就有可能导致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若对职业角色的认识严重不足,会直接导致社会角色的失调。

(二)职业角色表现问题

首先,角色扮演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表现出来。角色的表现需要布景和道具。如象征性的企业标志或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实用性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具都角色表现的外在环境,是职场单位为职业角色提供的背景和衬托。融入职场工作环境,是表现职业角色的前提条件。

其次,角色需要个体的表现,言谈举止、衣着、仪表是角色的内在品质,在角色的表现上一般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再次,角色表现需要台前、幕后的表现与其他角色表现上的配合。初入职场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表现问题更多的出现在个体表现和与其他角色表现的配合上。

(三)角色间冲突问题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与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有关,而他的角色行为不仅与自己的社会地位相关,还与和他互动的他人的社会地位相关。

初入职场女大学生面临着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在转换的同时又面临着自身处于成年早期所特殊要求的任务,各项任务中自身角色的变换,使得这些转换转换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角色间的冲突。

(四)角色内冲突问题

初入职场女大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成长发展的需求,她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还有在成长过程中新添加的妻子、母亲等角色,各种各样复杂的角色集于一身,构成了一个角色集。历史观念与社会发展速度是堕聚使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的角色负担明显大于男性,由此会产生一种更加明显的角色内的冲突。

三、初入职场女大学生角色转换问题分析

(一)角色认知的欠缺

角色认知是角色创造和角色社会化的第一个阶段。角色的扮演者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自身的影响,对角色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做出认知和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自己以对角色的认知为前提,从而进入角色移情和角色行为阶段。

首先,用人单位缺乏具体的指导。用人单位在实习期间培训不够细致,是引起初入职场女大学生对角色认知的拖延是导致她们对角色认知欠缺的原因之一。

其次,个体角色认知存在差别。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认知是一种外在的领悟,职场要求的职业角色是与企业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单位的职业角色应以社会期望和职场要求为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通常是有差别的。

再次,个体对角色的认知需要一个角色适应期。女大学生要对自己进入社会之后即将面临的各种角色有一个适应期,适应期较长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她们应该尽量缩短这一适应期。

(二)自我认识不充分

首先,准备不充分。每当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总要重新打量自己,认识和熟悉新环境中的另一个我。在这个过渡期内难免会将前一个角色的带入到后一个角色中。

其次,自身认识不足。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在工作中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女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审视自己,分析自己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点是值得继续在工作中不断发扬的,有哪些短处是不利于今后工作发展的,扬长避短。

再次,定位不准确。初入职场女大学生往往先从琐碎的工作做起,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精神,认为自己掌握理论知识就是高级人才,这种认识会使自己走向自我认识的误区。

(三)角色距离过大

在社会学中,角色距离就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每个人与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角色距离过大,对于新的工作内容应接不暇,手足无措,最后不得不调离岗位,或是辞职。这说明她们社会角色存在距离过大的现象。如果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对于新工作觉得过于轻松,不仅能轻易驾驭这项工作,还远远超过了工作范围和工作提出的标准,这也是一种角色距离过大的表现。

(四)女性成长任务要求导致角色转换问题复杂化

由于先天的生理特征不同,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社会期望,包括男女两性所持有的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也不同。在两性成长过程中的成年早期,虽然男女都有类似的成长任务要求,但因为受到性别的影响,女性在成年早期的成长任务负担明显大于男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受到了挑战。女性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还要顾及职场工作,女性的角色更加复杂化。因此,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年龄和成年早期的成长任务等因素,她们的角色转换问题也更加复杂。

女性需要职场工作来表现自己的才华,通过薪酬来巩固自己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更多的女性共同努力来捍卫社会地位。此外,還需要结婚生子来完成女性特殊的角色任务。在结婚生子过程中和职场单位有过冲突,则成为这一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奚从清.角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第二版.

[3] 李毅.社会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 曲文勇.当代中国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J].学术交流,2009,(4):123~126.

大学生初入职场励志名言 篇3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5、不是个人理想决定身价,而是企业平台决定身价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7、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8、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别人不能忍的气,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

9、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1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12、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14、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1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长歌行

17、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18、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19、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布兰登

20、员工之所以屡次触犯制度,是因为舒服大于代价,解决之道就是让代价大于舒服。

2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费洛姆

22、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23、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2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25、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6、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娶向前迈进。——松下幸之助

2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8、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

29、利器完不成的工作,钝器常能派上用常

3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大学生初入职场的正确定位 篇4

一、初入职场大学生的心态透视

每个大学生即将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时,都会有很多的憧憬与企盼。但是理想与现实总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我们需要理性地设定起点与目标,平衡抱负与实际的界限。客观地评价自己、调整心态,有助于我们理智的处理一切难题。

1、企盼高薪

报刊上批露过某些大学生心比天高,张口要三五千,要分享股权,享受期权;有的一进公司就不切实际地要求担任一个很高的职位,要求公司为其购房、配车。面对这些有非分要求的大学生,企业惟有敬而远之,这就造成一方面找工不易,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恶性循环。大学阶段所学仅为能从事工作的基本知识,是为将来汲取新知识作准备,故在短期内不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带来利润的,所以我们对薪水就应该有一种理性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位自己。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是看中其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易于培养忠诚感,企业此时给新员工的工资实际是作为一种知识储备的投资,期望以后投资有回报。

2、享受优越的工作环境

现代社会强调生活舒适,提倡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但是追求优越的工作环境不等同于丢弃吃苦耐劳精神,就有这样的大学生不肯与企业同甘共苦,总是抱怨企业硬件差,总以为自己有高学历就要做大事,不屑于做小事,也不能融入企业团队中,搞得自己很被动。其实事无巨细,做小事可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积累做事的经验,工作经验对新人来说是最宝贵的,不从小事做起是不可能磨练人生的。在工作中一定要勤于动手、动脑,排除万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职业生涯才会有所突破。

3、渴望在企业中大展身手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确存在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学校里所掌握的知识短期内较难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所有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做事的技巧都需用心去体会并掌握。一般来说,从一名学生锻炼为一个熟悉业务运作、能独立承担任务的企业人需要一个磨合过程,有时这个过程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企业会给新人个性张扬的空间,也会提供一个展翅高飞的平台,但这是有条件的,不能打乱现有的正常工作程序,不能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企业喜欢用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

前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工作中常见的心态,现在来谈谈企业喜欢用什么样的大学生。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招聘标准和用人策略,一般对新人的要求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

1、善于在工作中学习与总结

企业通常需要这样的两类人才:一种是比较有经验、成熟型的人才,指的是企业骨干;另一种是年轻、有朝气,有很强学习能力的人,指应届毕业生。大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掌握了专业基本的.技能知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就可以像海绵那样不断汲取新知识,在工作中学习、总结、提高、再学习。大学生可塑性强的表现主要就是学习能力强[1],善于总结提高自己。另外大学生还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融入团队,怎样更好地帮助别人,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帮助,虚心谨慎、戒骄戒躁,这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和交往能力大有益处。

2、踏实、有敬业精神

说实话,企业一般不在乎应届生和要求之间的差距。因为从学校到社会,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企业并不期望毕业生一到公司报到就可以成为骨干。企业自身有很好的职位晋升体系,从业务能力到领导能力塑造都有非常系统的培训,高层领导都是金字塔形的培训体系中脱颖而出的。企业仅希望毕业生能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干好本职,不要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毫无归属感。企业对于大学生,不仅看中看重实践能力,但更看重职业道德。有些大学生就忽视了这一点,工作心不在焉,马虎了事,不思进取;有点持才自傲,目空一切,带着这种心态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得到重用,更不会有发展空间。

3、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能融入企业文化

一个新人必须有团队意识,有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的认识,认同企业独特的价值理念与企业文化。有些大学生个人利益至上思想太严重,只注重个人利益有无得失,只注重眼前好处,一句话就是没有团队意识。既然已经选择了所在的企业,就应该融入到这个团队中,企业整体的发展就是你个人的发展,如果人人都这样没有集体感,企业只会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活力。大学生应该理性看待职业发展与报酬关系,把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如果为钱而来,还是会为钱而走。

4、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现代企业分工巨细,企业需要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才能的人进行协同作业,发挥出1+1>2的整体效应。对大学生来说,需要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上级学习,向一切能帮助自己成长的人甚至服务的客户学习。虚心学习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不要轻视任何细小的工作,也不要计较与职业发展无关的小事情。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热情帮助他人,将心比心,帮助了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一个新人须向你的团队证明自己的合作能力,方能得到团队的接纳[2]。

从学校到企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也需要一个角色转换过程,这是作者的切身体会。希望各个同学能正确定位自己,较快适应角色的变换,少走弯路,铺垫好人生道路。

初入职场要收起锋芒 篇5

周三上午快下班时,我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便起身查看究竟,原来是办公室的科员小王和副主任老姜吵得正凶。我和老姜同事多年,还从来没见他发过这么大的火。可是,小王才上班半年,人又精明,啥事值得两人如此大动肝火呢?在政府机关吵架,太损形象了!我赶紧去打圆场,把两人劝开了。小王还是一副不服气的模样,气呼呼地走了,临走还对老姜撂下一句话:“我要休假,回不回来上这个破班还难说呢!”老姜气得脸色发青,还在气咻咻地骂娘。

我给老姜点燃一支烟,先让他平复一下情绪。单位同事都陆续下班了,老姜和我对面而坐,狠狠地抽着烟,骂骂咧咧地发泄着他的满腔怨气,诉说着吵架的原委。他说小王不服管,年少轻狂,从来不虚心求教。那两天因为筹备会议,老姜让小王写个主持词,结果小王把这事给忘了,老姜这边马上要给领导汇报了,才发现主持词没写。老姜顿时火冒三丈,狠批小王。小王听到老姜的指责,不知道哪儿来的邪劲,也情绪爆发,列举了老姜一系列让他不爽的事。结果两个人越吵越凶,如果我晚到一步,两个人就要打起来了。

听完老姜的叙述,我的思绪飞到了20年前的那个秋季。刚刚毕业的我经历了求职的期待、焦虑之后,终于满怀豪情壮志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我被分配到一个做文字工作的科室,科长是单位有名的“笔杆子”。在别人看来,我能跟着他工作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是他似乎对我不太感冒,总是挑刺儿,我写的材料总是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有时还会摔到我面前,态度严厉地命令我重写。这严重挫伤了我的自尊心。终于有一天,当他把我认为很满意的一篇调研报告批评得一塌糊涂时,我压抑不住积聚已久的愤怒和委屈,和他大吵了一架,而且还非常冲动地向局长递交了辞职信。所幸的是,局长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压下我的辞职信,婉言劝我回家好好反省两天再上班。

我闭门思过,回想我上班不到半年的每一个细节,方感到职场艰辛,做人不易。

那时的我,不知天高地厚,容易感情用事。现在想来,当时我是多么无知和幼稚。《菜根谭》说:“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是呀,世间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因此当遇到困难气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事业一帆风顺时,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古人的至理名言直到我在职场碰壁时方才体悟。

我碰壁的主要原因,在于心高气傲,锋芒毕露,不能忍耐,不懂职场规矩。刚入职场的我,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总是放不下面子。因此,当科长批评我时,维护自尊的需要让我失去理智,以至于情绪冲动,顶撞上司。现在方知是犯了职场大忌,人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方能少祸多福,平静安逸啊!

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有了碰壁的痛苦,才有深刻的自我剖析,也才能扬长避短,促进自我更新和完善。如今20年过去了,我仍然感激局长给我那次自我反省的机会,也感激所有给过我教训的人,他们使我领悟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要收起自己的锋芒,不断修身养性,沉淀自己。即使碰壁也是暂时的,只要忍得住、善升华,自会得自在之境。

第二天,我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小王。小王悟性很好,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行事太鲁莽,诚恳地给老姜道了歉。老姜是个火药筒脾气,看小王服了软,很快也没了火气,两人握手言欢。在以后的日子里,小王很注意尊重领导的权威,言行谦卑谨慎,对老姜更是毕恭毕敬。今年单位推荐副科,办公室主任和老姜都力推小王。

同事都说,小王的前途不可限量。因为他明白:行事低调的人内心更强大。如今,他正收起锋芒,学着包容忍让,做一个低调但内心强大的人。

〔编辑:潘金瑞〕

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 篇6

快适应角色

六月底七月初,又到毕业离校时。在这个炎热的夏天,413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接受人生新的洗礼与考验。对于这些刚迈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开始新的职业生涯的广大毕业生来说,如何尽快走好适应角色、进入角色和选择角色的人生三步曲,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职场取胜的关键所在。

克服落差感,尽快适应角色

步入社会,意味着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化的真正开始。大学生初入职场,被人认可的愿望十分强烈。但从业之初,往往被指派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或被频繁轮岗;曾经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如今却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学的是热门专业,但却没有获得期望的薪酬和机会。评价标准的差异,期望值的跌落,让许多优秀大学生无所适从。

适应角色阶段的心理调适重点在于了解职业角色定义,安心工作岗位,克服心理上的落差感。职业角色是用已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工作为社会付出,独立作业,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这一阶段,应当尽快地从以往学习生活模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要动态地看待就业,不论是高才低聘,或是期望值跌落,都不会是永远不变的。真正的人才决不会被永远埋没。一定要有不怕吃苦做小事的勇气和毅力,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大家应该很有启发。

克服工作压力,尽快进入角色

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东西毕竟有限,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学习、锻炼和提高。虽然是职场新人,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工作中的任何过失和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损失,都可能被人们所指责。可以说,解除工作上的压力是进入角色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一阶段心理调适的重点在于适应工作节奏,提出合理建议和构想,展示自己的潜能,为承担重要工作做好准备。象小学生那样从头学起,虚心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

识,提高专业技能;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努力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逐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单位创造效益,做出贡献。

克服盲目感,尽快完成角色选择

熟悉工作,熟悉环境,熟悉行业之后,有必要对目前的工作进行审视。当前流行的说法是“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提法不无道理。客观分析自己对工作的适应情况,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估价,对以后的事业进行规划。在对主客观因素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既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激发兴趣爱好、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抱负、又能胜任的职业。

初入职场(推荐) 篇7

一批批的大学生将走出校园,来到陌生的职场中。再过几个月,便是职场的“金九银十”的找工作高峰期了,那么,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怎样打好自己漂亮的第一仗呢?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⑶.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

和录用你。

此外,你还要注意:

一、求职的“敲门砖”,你准备好了吗?

简历就是求职路上的一块“敲门砖”,面对激烈的竞争,没有竞争意识是要吃亏的,所以在简历当中,适当加点花点和调料,使自己的简历有吸引力,自己的能力、经验可以适当请

放大器和扩大镜帮助一下,否则,在茫茫人海很难寻求发展空间。但是,如果只注重简历大加注水,胡编乱造,把真实的经历描绘成天方夜潭,团花似锦,简历就会给你帮倒忙。

二、面对面试官,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面对面试官,充满自信是必备条件,自信是一种骨子里的东西,它是不言败的信心。但是自信不是自负,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傲。自骄自傲、非我莫属,是求职的最大障碍,但是自卑自贬,忐忑不安,也是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二者的结果都是与机会抵肩而过,失之交臂。所以,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要旁若无人,要掌握好这个度。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

胜利,必定成功。

在面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了。其实如果你能够好好准备,加上临场镇定的表现和充分发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以不同的方式应答,灵活机动,才能有助你轻松过关,争取求职成功。

三、面对职场潜规则,你了解多少?

强调薪水 易引起反感薪水,在职场永远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找工作关心待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开口就问工资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如果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招聘单位没有提出薪资的问题时,你最好不要先提出薪资的问题。

“自以为是”难获青睐

很多大学生自以为是、眼高手低,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现代企业崇尚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倘若孤傲脱群,时时处处老想突出自己,肯定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根据往年的招聘情况来看,大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眼高手低,工资低、第一线的工作看不上,不善于学习,总是自以为是。

说说你的家庭

企业面试时询问家庭问题,不是非要知道求职者家庭的情况,而是要了解家庭背景对求职者的塑造和影响。企业最喜欢听到的是:我很爱我的家庭!我的家庭一向很和睦,虽然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人,但是从小,我就看到我父亲起早贪黑,每天工作特别勤劳,他的行动无形中

培养了我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勤劳的精神。我母亲为人善良,对人热情,特别乐于助人,所以在单位人缘很好,她的一言一行也一直在教导我做人的道理。外企相信,和睦的家庭关

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说说你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企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只有有备而来的求职者能够过关。求职者可以直接在扬州人才网上查找对你所申请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只有深入了解才能产生独特的见解。企业认为最聪明的求职者是对所面试的公司预先了解很多,包括公司各个部门,发展情况,在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到所了解的情况,用人单位欢迎进入企业的人是“知己”,而不是“盲人”。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看是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关键,企业不喜欢说“没有问题”的人,因为其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如果有人这样问:贵公司对新入公司的员工有没有什么培训项目,我可以参加吗?或者说贵公司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企业将很欢迎,因为体现出你对学习的热情

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你的上进心。

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不是自己不够优秀,而是很多人在求职的路上没有做好准备。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身份认识发生转变,大学生自身难以适应职业和工资待遇要求,是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的一个原因,二是大学生对职场的需求和用人单位不够了解。每个人的学历、经历大致决定了职业方向,每个人的能力、经验决定了职位层次。急于求成,整日忙于奔波,不去思考成功之路,就会迷失方向,看不到曙光。只有

初入职场规避风险一二三 篇8

风险一:试用期遭出局

小李去年通过层层考核,终于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与一家外资公司签了就业协议。为了给新单位一个好印象,小李几乎每天都是最先来到办公室,尽量多做一些事。但就在试用期满前一天,人事经理却以小李的性格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为由,通知他另谋高就。原来,几天前,在公司业务会议上,小李就市场拓展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言语间不小心"得罪"了部门主管,主管由此觉得小李是个很难"调教"的新人。就这样,小李的第一个工作就在试用期内结束了。

贴心支招:新人入职后,公司的职能部门和人事部门便开始对他的工作进行考核。职能部门的考核,重点在于其个人的专业水准是否能满足目前的岗位要求,而人事部门则重点考核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因此,试用期就是考核期,多听、多观察、多问、多学习,是职场新人平安度过试用期最好的办法。

风险二:劳动合同有陷阱

谢蕊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家民营企业从事市场销售工作,工资待遇还不错,工作环境也很宽松,于是,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5个月很快过去了,在与同事的一次闲谈中,她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与公司签定劳动合同。但因为当初有过口头协议,谢蕊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不料有一天,谢蕊突然接到裁员通知,询问原因,得知是公司内部人员调整。谢蕊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调整下来,而且公司一分钱赔偿金也没给。谢蕊前去争辩,公司的理由是没有劳动合同随时可以解雇。

贴心支招:职场新人必须学会保护自己,无论发生何种纠分,合同都是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那是自己最有利的保护伞。初入社会,凡事要多长个心眼,要留心用人单位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留心公司是否有法人资格、公章是否具法律效力等。

风险三:人际关系失和

来到新单位,赵立平不大喜欢主动与人说话,就连吃午饭也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渐渐地,他把自己孤立在同事圈之外,成为办公室里一个很"特别"的人。为了摆脱这种寂寞,他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每天很晚下班,主动申请加班。就这样紧张地度过了近一年的时间,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还多次受到公司嘉奖。没想到,他却因此成为办公室人们议论的焦点。大家越来越疏远他。半年后,不知何原因,一纸调令将他调往业务部,成为一名销售人员。

初入职场要知道的职场礼仪总结 篇9

进行商务交谈时,只需要说一两次“谢谢”即可,多了就会淡化感谢之意,也会让你看起来多多少少有些无助和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交叉双腿――容易令人觉得你太过随意。

★ 初入职场要知道的职场人际关系技巧

★ 初入职场自我介绍

★ 初入职场礼仪须知

★ 初入职场职业生涯规划

★ 初入职场:脚踏学校和职场两条船

★ 初入职场有什么需要注意

★ 初入职场别过于表现

★ 初入职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 初入职场励志语录有哪些

初入职场怎样表现 篇10

思考你的职责范围,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设立具有挑战性但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为了确保自己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可能多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和组织架构。

观察公司里最成功、最受尊重的人,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并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榜样。

除此之外,你还要认真准备与上司的会议,试着预测问题,认真准备,积极回应,

从不同的同事那里了解解决问题的技巧。尽可能和公司的其他人建立友谊,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表明自己适合团队合作。

最后,想要提醒您的是,按时完成所有工作是必须的,但不要轻易做出承诺,除非你确信你能做到,因为你的工作陈述与绩效考核紧密相关。在工作之外,积极参与公司的培训计划,利用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掌握工作技能。在完成分内之事外,还可以帮忙做职责以外的事,这能提升你在公司的形象。

大学生初入职场四忌 篇11

新职工进入单位之后,首先往往要度过2~3年的职场“蘑菇期”。这个时候他们被放置在最基层的位置上,干一些琐碎、重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很难快速展现自己的才能,往往会有一种不被重用的感觉。但这个“蘑菇期”又是至关重要的,职工需要在企业中工作2~3年才能够获得质的改变,这最初的几年也正是对一个人承压能力、心理素质和工作特性的磨砺期,是职工独特思维和工作模式的沉淀期,是职工职业个性特征的形成期。该个性特征则是未来职业规划的基石。

但是在此期间,他们却面临着不断的诱惑与考验,尤其是一些能力较强的职场新人,他们往往有被忽视的感觉,很容易产生“不得志”的错觉,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划与目标,很容易产生跳槽的念头,并最终导致职业发展的困惑。因此对于一个新员工来说,职业规划比能力还要重要。

那么,作为刚刚走出校园、意气风发的职场新人,你该如何迈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以顺利度过“蘑菇期”,走上自己职业的金光大道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几种典型的情景,寻找不同情境下的职业规划方式。

案例1 入职振荡期——是留还是走?

小杨,24岁,女,2009年毕业于北京某重点高校,现就业于国家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

当被问及入职后的职业规划时,小杨表示自己还没有仔细想过具体的职业规划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但是却在时刻的体验着这个事情。刚刚入职的这三个月,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时期,她还处在适应阶段,或者可以把这三个月称为职业振荡期。

因为在毕业择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对职业有一个期望和远景,当时经过与用人单位双向的选择,找到了比较符合自己期望的单位和职位,但是到单位之后还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候你会对单位有一个更深一层的看法和了解,这个直观的印象决定了你对单位的实际评价,是与自己期望真的相契合还是觉得不适应?如果对于单位过于失望,往往在此时没有对单位产生感情时,就有了跳槽的念头。

这个阶段很关键,小杨表示,自己有一部分同学刚刚入职不久,就开始有转换职业的念头,主要就是在职业振荡期发现单位与自己期望差距太远。

案例分析

在小杨看来,判断一个单位和职位是否适合自己,主要根据以下几个要素:薪酬、职位与自己性格的匹配度、工作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有就是户口与工作稳定性,这也正是她选择事业单位或者国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幸运的是,小杨找到了基本符合自己期望的单位,决定留下来。

但是如果不幸——经过适应期之后,你发现工作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很远,自己起初是因为找不到更加合适的才进了这家单位,而且之前对于这家单位的认知也是片面的,单位在报酬和发展上都不是你能接受的,那么你又将何去何从呢?

建议:宜留不宜走

暂时切勿轻易动跳槽的念头,对于新职工来讲,薪水和发展并不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话题,而如何做好职业生涯的开端则是此时的重中之重,既然你经过长期的职业搜寻都没有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不妨暂时沉下心来,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好好规划未来2~3年的生活,努力适应新的氛围和环境,学会更多社会和职场的要求以及生存的技巧,少说多做。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些社会学要的技能和方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新一轮的社会竞争做准备。

此时切不可为同学光鲜的工作和生活所诱惑,切不可急功近利,要知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职业的成长肯定缺少不了磨练和痛苦的阶段,做好心理调适以逐步迈向自己的目标才是最现实的选择。此时的离职只会带来未来单位的质疑以及现有机会的流失,成本很高。

当然,如果此时就已经有了比现在要好得多的选择,例如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获得了新的机会,则另当别论。

案例2 理想与现实——如何平衡?

小许,23岁,人力资源专员,就职于某杂志社。

经过三个月的工作,小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看法。比起之前在学校里仅仅通过书本和案例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行业,现在的她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明显有了更加现实的理解。

在她看来,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在中国企事业单位还是一项处理琐碎事务的工作,与理论界所宣扬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的落地与实现工具的说法相去甚远,这也是由中国企事业单位对于管理的认识程度以及目前管理发展决定的。小许对于自己致力于学习的管理学产生了很大的质疑,现实中落后思维方式的管理无法协助自己实现职业理想,更很难通过职业的发展在单位受到更多的重视。她觉得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职业就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让小许很是苦恼。

案例分析

这是很多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中常见的误区之一,就是把自己的理想和职业发展目标相混淆。职业发展目标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够通过自己和单位的融合与发展切实实现的。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现状和历史以及文化背景,并不是像书本中一样存在于一种理想状态中,科班出身虽然给了你系统化思考的能力和基本的从业素质,但也会让你的想法过于理想,追求过于完美,从而容易忽视现实的发展,因此要分清理想和现实的差别。

小许的选择:拥抱现实,走向理想

针对这种困惑,在经过咨询之后,小许做了以下的规划:

未来的一年里,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全面提升自己办事的能力,满足现在事务性工作对自身思维的缜密性、工作的条理性等诸多素质较高的要求,并在对事务性工作的了解中,积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深入的思考。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几年以后再回到学校深造,以提升专业水平。

至于未来,小许预期在六年中,通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人力资源模块和部门中走向更高的管理层级,在自己能够有足够影响力的前提下,将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转移到探索与战略结合的中国管理模式。

拥抱现实,走向理想,这是小许给我们指出的道路。

案例3 模仿——摸着石头过河

小刘,24岁,生产技术型职工,就职于汽车行业。

小刘是幸运的,因为在一年的工作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融入这个企业。在这一年的发展中,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大学生,他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和憧憬。最初,他也是从最基层的生产一线上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而没有为此感到被埋没,他庆幸能够在一个对新员工会有很多的宽恕的单位里工作。在这里,工作环境较为舒适和宽松,单位为他们提供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即使犯了小错,公司也会用“因为是新员工”而一笔带过。小刘期望自己能够在比较擅长同时也热爱的汽车行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对于如何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小刘心里则甚是模糊,他看到身边有那么多的优秀职员,但却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展到现在的这个位置的,而自己是否能够通过未来的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的人。于是细心的小刘开始同这些前辈不断的交流,逐渐通过他们的发展经历总结出了他们的成才经验,开始拿这些“优秀人”做个参照和榜样,给自己制定职业的规划。

案例分析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到公司让自己很失望,也有一些幸运儿,他们在入职的开始就在组织中如鱼得水,决心在该行业中获得较为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管理现状,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普及,还有很多的企业仍然认为职业生涯设计是职工自己的事情,殊不知职业生涯规划既是组织一种最优的开发职工潜能的方式,也是组织留住员工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不是所有员工都能够获得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但是小刘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只要抓住这些核心的“石头”,顺着他们在新的情况下逐步前进,同样能够获得职业的成功。

小刘的规划:摸着石头过河

短期规划

小刘认为,入职1~2年内要虚心的学习,通过学习别人的优,来补自己的短,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上取得一定的收获。在学习的时候,只要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尽量会去亲手尝试和体验,尽管有些时候会遭到同事和领导的非议和批评,但他坚信,立足于本岗位可以获得新的发展。

中期规划

小刘认为,在未来3~6年,对公司人气和技术方面获得提升之后,对公司的制度也应会有一定的熟悉和掌握,那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发挥自己,展示自己。同时还要广泛补充管理类知识,拓宽管理技能,为下一步实现进入管理层做准备。通过踏实的工作和不断的学习,完成超过参照人物的计划。

长期目标

小刘希望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成为该技术的行家,在学习榜样的同时,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案例4 创业——不走寻常路

小杨,2009年安徽某大学计算机类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某家民营企业,技术岗。

小杨寻找工作并不是很顺利,起初,他不想做技术类而想做金融。但是,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教育背景,而且加上金融危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屡次受挫。到了年后,他不得已投奔了一家民营企业,岗位为技术类。应该说,选择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职位类型,实属无奈之举。虽然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进行了三个月繁忙的工作,但是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他却一刻也没有放弃,那就是以后自己创业,自己做老板。那么,小杨在自己并不喜欢的技术岗位上,又打算怎么去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呢?

案例分析

小杨选择现在做技术,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自己感兴趣和自己擅长的事情之间的区别,兴趣不代表能力,对某一特定行业有兴趣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够干好这个行业的工作,获得好的发展。因此要处理好个人兴趣与工作的关系。如果兴趣和特长能够一致,当然很好,但是如果要有所舍弃,还是要面对现实。

另一方面,之所以说现在做技术类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是因为做技术类的工作就要按照技术类的职业特点来进行职业规划。虽然没有找到合适的金融类工作,但是现在走上技术类的道路,今后就可以选择做与金融相关的技术工作。

小杨的设想:创业,不走寻常路

短期掌握技术和管理学流程:入职时就是无奈,那跳槽也会是小杨必然要走的路。他打算至少在目前的岗位工作一年,积累一定的技术,然后找一个金融类IT公司,从事金融类软件系统开发,在一个较大的公司中工作。小杨对于这个公司的薪酬要求并不是很高,关键是能够在公司站稳脚跟,迅速适应公司的整个管理流程。

未来三年补充金融类知识并向管理类转型:小杨希望了解并熟悉金融类软件开发的业务流程,同时学习金融类相关的知识,在第五年开始向管理层转型,无论成功与否,他认为这都是未来自己创业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另外,小杨决心要充分发挥自己英语的特长。

未来经历知识和资本积累期,积极投入创业:在积累了充分的知识、经验和财富之后,自己开业当老板,进入新的发展通道。

小结

初入职场励志文章 篇12

1

前两天,我去参加朋友婚礼。司仪是本地电台一位知名主持人,年轻帅气风度翩翩。我到婚宴大厅时还早,主持人一直在和几名认出他的粉丝聊天。

二十分钟后婚礼开始,主持人刚上台就碰到了囧事。话筒发不出声音,嘶哑作响,一脸尴尬的他“喂喂”了好几声才恢复正常。

幸好他口才不错,扭转了冷场局面,开始了仪式主持。在他的带动下,婚礼气氛温馨感人、节奏恰好、掌声不断。

不料表演节目环节,他又出了纰漏。他在台上说要演唱自己新出的单曲,宾客热烈鼓掌,结果他带来的U盘插在音响上半天没放出伴奏声音。有点狼狈的他只好清唱,演唱效果大打折扣。

站在我座位旁的摄影师大哥摇头直叹:他资质很好,可惜做司仪真的不专业。我好奇地问原因,大哥说:专业的司仪会提前到场熟悉流程摸底情况,肯定要和音响师一起调试话筒、设备,排除意外情况,他漏了这关键的步骤!

诚然,天生好资质能帮助人很快学会某项技能,但仅靠资质无法将你带往更高的高度。

资质,比不过日复一日专注下的积累。注重细节的专业态度,才能成就真正的内行。

2

判断一个人是否专业,不仅仅要看他的资历,更要看他对行业客观规律是否有深入了解。有些人天资聪颖,刚入行时顺风顺水,可遇到技术难度高的问题时就一筹莫展。

有位朋友,本科专业是古筝,成绩优秀,也上过钢琴大组课,大学毕业后去当了高中音乐教师。她很喜欢钢琴,平时常去网上找些钢琴演奏视频或曲子照着练习,自我感觉不错。

区里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分为主专业、声乐、钢琴三门。她前两项分数很好,可每次都在钢琴比赛中败北。

她仔细观察了钢琴专业老师的弹奏,发现同样的曲子人家弹奏技巧就是和她不一样。她特地去请教,对方告诉她,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有时就是对演奏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琴键的触键方式不同,音色就会不同,很多业余爱好者并不知道这点,他们只追求弹奏流畅和完整,其实弹出来音色一盘散沙,不知道也没有能力赋予演奏生命和情感。而专业人士除了更加了解钢琴演奏的客观规律,还会不断去学习最新的演奏技巧。

朋友恍然大悟,后来去上了钢琴专业辅导课,演奏理解力和水平突飞猛进。

璞玉般的资质,未经雕琢也难以生辉;而资质平平的人,只要肯足够长久专注地练习,也可能脱颖而出。

3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几乎所有职业都有其专业技能和奥秘。看似简单的工作,都未必简单。

有位美食节目导演曾讲过一个他拍纪录片时遇到的故事。

有家餐厅是当地餐饮界的翘楚,几位外地厨师慕名而来学习餐厅大师傅的手艺。学习结束,大师傅请学员们吃饭,带着大家找了个煎饼摊。大师傅在煎饼摊亲自上阵,结果连续三张煎饼都不是很完美,有的甚至破了洞。

大师傅停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说:在你们看来,我已经是非常好的厨师,但你们看到了,我连煎饼都摊不好。餐饮这一行,太博大精深,只要你专注一门技艺,就能有自己的饭碗。

最好的厨师,未经长久的练习,也不能圆熟地摊出好煎饼。而能摊出好煎饼,就能有自己的饭碗。

你拥有好资质,当然很好,但还得细细打磨某个领域专业的能力素养。

你能走多远,你的专业素养说了算。

励志文章2:唯有敬业,方能立业

1

我常去的理发店,有一位洗头的小哥。每次碰到他给我洗头发,我的心里都有一点抗拒。因为,他在洗头的过程中,并不怎么用心。虽然并不是直观看着,但我感觉到他的敷衍了事。懒散地抹着泡沫,随意地来回挠几下头皮就准备冲水,感觉根本没有洗干净。于是我不得不提醒他,请帮我再冲一遍水吧。

与他合作过很多次,我看不到这位年轻人有任何改变。到后来,每次去洗头我都要先跟发型师说,麻烦帮我找一个好点的洗头师傅。

我光顾这家店铺一年有余,留意到很多后面进来的年轻人,都已经做起发型师的助理,帮着做烫染。而那位洗头小哥依然只是每天帮人洗洗头发。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

电影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但里面有一段场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位集团的董事长,发现前台的助理在上班期间喜欢和人扎堆聊天,他以为这是偶然事件。

后来,一位重要客户到访,在门口站了差不多十分钟也没人接待,只好打电话给他。事后前台助理解释说:自己当时去了茶水间,没有和其他同事做好交接。

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这位前台助理被解雇了。

董事长跟所有员工说了一句话: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这点你都做不到,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

无论你处在什么岗位,也无论能力高低,敬业,都是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这不仅是对工作的尊重,对顾客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唯有敬业,方能立业。

2

同样在服务业,有的年轻人就做得很好。

我常去买猪肉的档口,老板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

记得第一次去他那里买猪肉,是想要选一个好点的猪手。他们家专门卖黑毛猪,看着不错。猪手本身很脏,上面还有很多粗短的猪毛,我自己回家是肯定不懂如何处理的。我就跟他说,我想要一只猪手,麻烦先帮我刮干净。

男孩应了一声,便拿起刮刀一点点地处理起猪毛来。中间来了好几位客人,他只好让隔壁档口的人帮着称肉,自己一直埋头在那里收拾猪手。我静静在旁,等了大概十来分钟,终于一个脏兮兮的猪手变得干净了,并且被砍成了相同大小的块状。他态度温和地递给我,脸上还有一些“不好意思,久等了”的歉意,完全没有不耐烦。

我由衷地跟他说了声谢谢。

之前在别的档口买猪手,老板都是直接拿火一烧,然后再快速地刮两下就完事了。如果期间有人来买肉,也必定是先放下猪手去帮别人称肉,回头再接着帮你处理。

从那次之后,我便一直在他那里买肉。

有好几次,因为下雨没办法带着孩子去市场,我就发微信让他帮我预留一些好的。熟悉之后,他多次跟我说:下雨天不方便来市场,我可以帮忙送到家。你需要什么其他菜也可以告诉我,我一并给您带过去。

见识到他对每位客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之后,我给他的工作态度点了赞。

我跟他说:难得你年纪轻轻,工作起来却很认真,也一点都不嫌脏和累,真不错。

小哥憨笑着说:做事情嘛,就好好做,因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认真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信任你的。

说得真好。

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工作,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因为你在工作上所投入的每一份精力,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不仅是在为自己积攒信誉,更是在为自己积累价值。而这些总和起来,就是你未来所能拥有的样子。

你有多敬业,就能走得有多远。

3

只要留心,你不难发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非常敬业的人。

比如,在演唱会上唱到失声的歌手刘德华。

已经57岁的刘德华,去年12月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按照计划,他打算连续唱20场,但很遗憾的是,在刘德华唱到第14场的时候,因为喉咙发炎导致失声。

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华仔,因为不能完整把那场演唱会唱完,他哭着跟大家说对不起,手足无措地低下头去鞠躬致歉,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犯了错的笨小孩。

作为一个高度热爱工作的人来说,我想,那一刻他真的很痛苦和无助,也很无奈。

台下的粉丝感动落泪,哭着跟他说:华仔,没关系,照顾好自己。

我想,现场肯定很多粉丝是第一次去看他的演唱会,虽然很遗憾不能看到一场完整的show,但粉丝们更希望他能身体健康。这是刘德华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体谅。

他有很多经典的音乐和影视作品,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

这位巨星曾在演唱会的现场对粉丝说:“拍戏、拍广告就能挣到钱了,干嘛还这么辛苦开演唱会啊?因为如果不是开演唱会,见不到十几万人,我不可以亲口和你们说多谢。如果你的朋友也是支持我的,希望每一位坐在这里的朋友,帮我回去跟他们也讲一声,多谢。”

可见,一个人能力卓越固然是好事,但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其实是你做事的态度。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敬业与乐业》里写道: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他所说的“责任心”便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

先生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并且用责无旁贷的态度去面对它,才是对待工作最好的方式。

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敬重它,热爱它,你会发现,人生自有获益和回报。

愿我们,都不辜负所在的岗位,收获前程。

励志文章3:不怕事难干,就怕心不专

1

每到周五工作结束,坐在回家的汽车上,我就会计划周末要干什么,几点起床,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文,计划得可谓是非常完美,简直无懈可击。

可第二天早上,闹钟准时响起来,而我却迟迟不肯起床。心里一边纠结着要起床看书,一边又想继续补觉。在这种无限纠结的情绪中,我又继续睡觉。可睡眠质量明显不好,做梦都在看书、构思文章,醒来又是一阵头疼。

等真正起床后,拿起计划要看的书,没看几页,又沉不下心来,担心当天的文章写不完,就又扔下手中的书,跑去电脑跟前写文章。

一天结束时,我才发现,计划看的书没有看完,文章也没有写好,时间就这样浪费过去,内心悔恨交加。

到了第二天,又循环重复前一天的状况。虽然罪恶感常常来袭,却怎么也改不掉三心二意的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完成很多事,想要快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看似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求效率,实际上,每一件事都做得马马虎虎,甚至半途而废。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现在”是我们能够把控的。沉下心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才能做好今后的每一件事。

2

小妹上半年都在纠结当中度过。

她看着周围很多同学都在准备公职考试的资料,便和大家一起,早早地就把需要的资料都买回来了。可翻看几页就放置在书桌的一角,跑去准备实习所需的材料,再也无心翻看。

她既想毕业之后去大企业里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又想追求稳定考公职,还想自己创业,心思总是不定。

毕业时,小妹很遗憾,与心仪的大企业失之交臂,自己的创业计划也不了了之。而她公考的资料却如新的一样,潦草看的几页像一个巴掌似的,把小妹打醒。她终于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心无旁骛地准备下一次公考。

毕业季,很多人内心浮躁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都做,又事事都落空。

但也有人目标坚定,认真做好眼前事,一步一步稳稳地往前走,并最终抵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是啊!当我们三心二意对待生活的时候,生活自然不会一心一意对待我们;当我们对眼前事持有敬畏之心,保持专注的话,结果一定不会让我们大失所望。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容易打乱自己的节奏,急于求成使得我们很难保持对一件事的专注程度。

凡事总讲究一个速度,干一件事时,总想着下一件事该怎么办,这样的话,往往不能保证每一件事都有良好的效果。

而我们要明白,欲速则不达,想要事事都做到极致,就要先慢下来把眼前的事做完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循序而渐进。

3

当我们内心浮躁不安时,才会急于求成,而当我们内心笃定时,才会沉下心来,稳步前进。

就像我们看书,若总是三心二意,这本没看完,就想赶紧开启另一本,那永远也不能专心看完一本书。

或者就像一个练书法的人,本身练书法讲究的就是一个心神合一,若内心浮躁不安,当然不能练出自己满意的书法。

什么事都想做,又什么事都沉不下心来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有一句话这样说:不怕事难干,就怕心不专。

世上的很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你若笃定,内心便不会浮躁,沉下心做好眼前事,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路,才能为人生之路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抵达那个你认为遥不可及的远方。

励志文章4:写给年轻的职场人,不要停继续跑

我不同意很多人把职场比做“丛林”,推崇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但有一点是真实存在的: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们,学校的时间需要你珍惜,一旦走出校园,你们面临的环境将截然不同。

简单的说,你会发现,很多事情的逻辑,和学校里的逻辑不再完全一致,甚至相反。

不要着急,也别急着给自己贴上“迷茫”的标签。

我分享一些身边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借鉴。

1、别停下,继续跑

我的性格是差不多就行,随遇而安。对人对己要求都不高。

中考考砸了,太丢人,高中要把面子挣回来——也就努力了一个学期,爬到班级前几名,又满足了。幸好基础打得牢,高考超常发挥,分数除了清华北大都能进——可惜是提前填志愿,我本着一定要填满志愿的方针,零志愿填了师范类的英语,结果飙出了高分,第一志愿都没轮上就被录取了,拿了一笔当年看来是巨额收入的新生奖学金:5000元。

然后我又满足了。

和我类似个性的小伙伴不少,做差了丢人,那可不行;但是做好了就很容易满足。

这就坏了。

我以为我进入了象牙塔,可以休息了。

但别人开始努力,就把我甩在身后,再也追不上。

我同寝室的四川同学,刚到上海的时候别说英文了,普通话都说不清。

四年间,我们打牌唱K谈恋爱,他读书自修背单词。我毕业拿着3000-5000的薪水自鸣得意,他考取北大硕士。

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但薪资上人家已经突破百万好些年,是我薪水的2倍。

我还有个高中同学,本来是清华北大的有力争夺者,高考失败,考到气象学院。这哪里可以忍?四年后他翻身考入中科院,变身科学家,美帝做了几年项目回来,如今在投行做投资规划。

回头看,排除掉那些顶尖的同学们,剩下的中上游同学如果中考失利,往往高考就成功,高考失利,往往考研能翻盘。

我这一代接受的普遍教育是:

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过去了前途光明,过不去就很糟糕。

其实,个人发展是漫长的马拉松,高考只是个节点,在这个点领先固然好,在这一段落后也不代表就输定了。

重要的是要一直跑,不要停下脚步。

刨掉部分天才,大部分普通人是容易满足的,一旦停下脚步,就算同龄人追不上,年轻人会追上。

公司里,我用过太多的90后小伙伴做实习生,我很清楚,这波小伙伴比我10多年前要出色得多。

看清这一点后,我强迫30好几的自己,尝试新鲜事物,从的微博官方账号,到的微信公众号,到去年的知乎,我很清楚,我不尝试新事物,我就会被年轻一代给KO出场。

我夏天的时候招了一个实习生,她双非二本,人也很内向,但很诚恳很好学;本来因为她PS技能一般,我还挺犹豫的。

招来后没几天,姑娘的PS技能突飞猛进,让我刮目相看,我意识到年轻人的成长速度可以这么快。她被欧莱雅录取做市场,做营销的大多知道,这种快销品化妆品的市场部,前途无量。

很多小伙伴在live和值乎里问我:

我大学不行,我未来怎么办?

我想说的是:

无论你现在是985,还是双非,还是大专,只是你现在的状态;它不代表你的未来,人生这局棋刚刚进入中盘,你的未来还在你手里。

只要你一直跑,别停下。

2、别放弃尝试的机会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和一个姑娘挣一个岗位认识了,她被录取了,我被淘汰了。

我一开始没发现,华师大输给交大的学生,很正常啊,结果后来仔细一聊,发现她是交通学院的……这学校几本我都没听说过啊。

她之所以能赢我,就是因为她实习多,我实习少。

虽然学校差,但是有了起码的职场背书,又甩开我了,后来没多久她又跳了:跳去知名法国企业做业务了,虽然那家公司根本不招应届毕业生,但是她因为在那里实习过,认识了里面的员工,穿得老成一点就忽悠过了老外……

这故事,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实习有时候分量比学历还重。

不少人到了大三,课就不多了,有足够的机会找一份靠谱的实习工作(最好是大公司),这对立志于走职场路线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1.职场初体验

这段经历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沟通,教会你了解大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你所扮演的角色。

它让你扩大眼界了解职场。

而且频繁换工作岗位,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大学生三个月换一家公司/行业/城市实习难度不大,写在简历里还是加分。

但是对于职场人来说,跨行业跨城市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常常面试或者跳槽也会让雇主担心自己不够稳定,职场人往往只能通过行业活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职场背书

好的企业,可以为你毕业后求职提供背书。

举一个我们咨询行业的例子:

你在麦肯锡实习过,那大概率波士顿和贝恩会考虑录用你,二线咨询公司更不用说了,本土咨询公司也很可能蜂拥而至。

实习找大公司,不仅是因为大公司能让我们学到更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公司带来的背书,很多企业在招人时,不是找最合适的,而是找最安全的选择,你的大公司背书,对招人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安全。

补充讲一点学生小伙伴们常有的误区:

不要等到快毕业或者寒暑假再实习

有小伙伴问我:

你们招寒暑假实习生吗?

是的,我们招假期实习生。

但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

大部分公司,每天都在招实习生。作为需求方,你们放假与否我们是不关心的。

须知,寒暑假无数同学出来找实习了,我们企业只会是更加挑剔了。

相反在大多数童鞋回去备考或者刚开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实习生荒,那个时候你在一流企业赢得实习岗位的几率要高很多。

所以实习千万别等寒暑假和海量同学去拼破头,随时可以立即开始。

3、别给自己设限

我是读英文系的,每次跳槽我妈都会问:

新公司能用上英语吗?新公司有老外吗?不要把本专业浪费了。

她是53年出生的人,这种思维很正常。但也有93年的小伙伴问出类似的问题:

我是XX专业的,现在公司里用不上我本专业的内容,我是不是应该辞职?

我再细问几句,发现其实她挺喜欢这份工作,就是纠结和专业的关系从此断了。

这不是作吗?

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选择,首先要看的是自己的热情,是不是愿意把这份工作作为一生的发展方向;它是不是你的梦想,能不能和你家男神/女神一样,在每天早上把你愉快的从被窝里吻起来。

很多职场的能力和知识,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距离太大,并帮不上太多忙。

但只要上心努力,1-2年能入门,5年就是专家,8年以上就是大咖,只要投入精力,找对办法,一定能学好。

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高中毕业哪里懂得选专业啊(是不是?生物工程系的童鞋们麻烦举手示意一下),听说哪专业热门,就选哪个。

大学四年也没怎么学到职场技能,说得不好听一点,约等于沉没成本。大学毕业找工作往往是个纠错的过程。

毕竟公司的大多数岗位用人看能力看态度,很少看你是哪个系的,传统来说,美世留用的应该是读人力资源和保险专业(我们有员工福利业务)的童鞋居多,但是如今社会科学,哲学,英文系毕业的小伙伴,美世一抓一大把。

招应届生时更看重的是学校学历和实习经历,有些小伙伴会说:

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很牛哦

抱歉,除非面试官是你校友,否则很可能不知道。你千万别当HR是一站到底的战神,啥都知道一点。

以我个人来说,我招的小伙伴读啥专业的我根本记不住,但学校我通常印象很深。

我在《工资多高,我们才不焦虑?》分享过一个90后小伙伴的故事:

小伙子普通985学校本科毕业。无论能力、背景都不算顶尖。

毕业后也没进入知名企业,而是找了一个比较清闲,不用坐班的会务公司。

他在空闲的时候把自己租的一个房间重新装修,改造成了日租房,放到了AirBnb上,减轻自己的租金压力。

一年后,发现这生意靠谱,又开了分店,在淮海路上的弄堂里长租了一间老房,接着做Airbnb生意。

不仅如此,凭借自身美术设计的背景,连续的装修经验,以及做Airbnb必备的拍照技能,他在小圈子内名声大噪,常收到媒体采访,他的家更被看作是“美爆朋友圈”的温暖小窝。

如今除了本职工作和Airbnb房东外,她还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和装修设计师。

我不记得他是哪个专业的了,反正读的不是装修和摄影。

他没有给自己设限,倒是找到了有趣的新职场。

4、写在最后

走入职场有很多需要重新适应的地方,很多需要重新学习的领域。

你可能会焦虑,可能会紧张,这很正常。

但你须知,你们一定会比我们这些前浪更出色,这是历史潮流,虽然我们不一定是被你们拍死在沙滩上的。

年轻的你们有最大的资本,是你们生在互联网时代,你们的学习成本最低。

谁的资本比你们更大?比你们还年轻的小一辈。

所以三别送给大家:

别停下,继续跑,否则会被赶超;

别害怕,勇敢尝试职场的体验;

别设限,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励志文章5:年轻时的稳定工作,都是高风险

今年很多城市都在规划建设,让我想起了之前有个新闻。唐山撤销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费站,这是有利于民生的好事,因为这些不合理的收费站不止莫名其妙的收费,而且还阻塞了交通,所以这件事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然而,有些人却不满意了,这些人就是收费站的收费人员。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里显示,这些收费人员围住了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而且其中一位姐姐振振有词,“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个言论令人震惊,不知这位36岁的“大姐”有什么自信,在这个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被淘汰的时代,说自己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学不会了。

这位收费员没有什么工作技能,工资也不高,认知范围有限,固然有可悲的地方,我们也要了解到,有多少高知识高薪高技术的职场人,在中年也会遇到工作危机,本来高枕无忧的工作一下跌到谷底。

所有稳定的工作,都是高风险职业。

很多人以为的稳定,根本不是稳定。收费员的工作,工资不高而且枯燥,然而与多少人花几万十几万走后门也要得到这样的工作。

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工作清闲、事少、稳定。但是这种稳定其实不是稳定,而是偷懒,是混日子。他们希望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获得长期的、足够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所有稳定的工作都有一个特点,缺乏高强度的竞争,那么其另一面就是,市场也绝不会给你有竞争力的薪酬,你的薪资不与能力挂钩。如果多年过去了,别人的薪资节节攀升的时候,你的却雷打不动,光是通货膨胀就能把你稳定的一无是处,所谓的稳定到时候就只是稳定的受穷罢了。

真正的稳定,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当前的时代正处于有史以来变化最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学不会了,可以不学习,不学习的唯一结果就是被其他人抛弃。

真正的稳定不是来自外界的施舍,不是来自于体制的庇护,而是来自于自身,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稳定。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职业与人一样,都有他的生老病死。真正的稳定是你在风暴之前就未雨绸缪,抓住机会学习,努力进步,而不是说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倾,在你最好的年华,满足于优越感和舒适区。

上一篇:慢性病工作小结下一篇:一位学长考研后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