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契约

2024-07-26

不完全契约(精选8篇)

不完全契约 篇1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的比较分析

现代契约理论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主流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近年来也已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围绕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诠释,不同的.契约理论分支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对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的理论框架在关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上的差别和融合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对不同契约理论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给予了简要的评述.

作 者:王涛 赵守国 WANG Tao ZHAO Shou-guo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515(2)分类号:F06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 委托代理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产权理论

不完全契约 篇2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所内含的契约完全性是一个状态,现实中的契约大部分是不完全性的。根据蒋士成、费方领( 2008) 的定义,不完全契约是指无法缔结状态依赖的合同,也包括因不能缔结合同结果直接依赖于所实现状态而设计的机制的合同。 导致契约不完全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交易费用、有限理性等。Tirole ( 1999) 曾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归纳: ( 1) 不可预见性,即有限理性使其当事人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或然状态。 ( 2) 不可缔约性,即使预见到所有的或然状态,但由于语言障碍而使交易双方很难以没有争议的语言写入契约或者写入的交易成本很高。 ( 3) 不可证实性,即关于契约的重要信息双方是可以观察的,但是第三方( 如法庭)( 因过高的成本) 是不可证实的。Alan Schwartz ( 1999) 从五个方面更完全的总结了不完全契约的成因:( 1) 语言的模棱两可或不清晰; ( 2) 当事人疏忽而未能在契约中写明所有的事宜; ( 3) 订立有关条款来解决特定事项的成本超过了收益; ( 4) 信息不对称; ( 5) 市场交易的一方是异质的且存在足够多的偏好垄断经营的缔约方。

不完全契约的大量存在是一个典型事实,但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系统研究最早是由Grossman和Hart ( 1986) 开始的。Hart和Moore ( 1990) 进一步研究了因不完全契约而导致的契约重新谈判和机制设计问题。GHM模型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契约理论的正式建立,该模型基于如下三个假设: ( 1) 契约方是理性的,再谈判成本为零;( 2) 契约方是风险中性的,契约各方间的信息是对称的, 但契约方与第三方是信息不对称的,即信息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 3) 契约方不受财富约束。 GHM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专用性投资导致了契约的不完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需要用 “剩余控制权” 来加以解释。因此,GHM模型有关契约自我实施的基本思想可以简单表述为图1。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梳理所得 。

假设市场交易的卖方S和买方B在缔约期( 第0期) 签订一份契约,按照规定卖方S在时期2向买方提供中间产品W ,买方将产品W进行加工后再销售。由于未来自然状态w的不确定性, 买卖双方无法在缔约期签订明确规定事后收益分配的完全契约。为了实现交易的最终收益,双方需要在第0 - 1期作出专用性投资ei。买方投入的专用性资产为e1,卖方投入的专业性资产为e2,这些投资因过于复杂而无法写入最初契约。自然状态w在第1期实现,不确定性消失。此时,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契约双方作出某些决策或行动d 。 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契约双方进行无成本的再谈判,以达到事后决策d*= d*( w) 。在第2期, 如果实现收益,买方的价值为v( e1,d*) ,卖方的成本为v( e2,d*) ,它们均为双方事前专用性投资ei和事后决策d*的函数。交易双方各自的净收益取决于他们事前的投资函数和事后再谈判的相对地位。为了方便,假设双方具有相同的谈判能力, 谈判成本为零,没有贴现。A1、A2分别代表双方所拥有的资产,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一方可能以终止交易来威胁另一方。根据纳什均衡,他们事后的净收益为:

买方: v( e1,A1) + 1 /2[v( e1,d*) + c( e2,d*) -v ( e1, A1) + c ( e2, A2) ];

卖方: c( e2,A1) + 1 /2[v( e1,d*) + c( e2,d*) -v ( e1, A1) + c ( e2, A2) ];

社会总的净收益为: v( e1,d*) - c( e2,d*) - e1- e2。

作为一个参照系,社会最优的投资决策是最大化社会净收益。将社会净收益函数求一阶导,得v'( e1,d*) = 1 ,c'( e2,d*) = - 1 。在纳什均衡条件下,对买方净收益函数求一阶导,得到v'( e1,A1) + v'( e1,d*) = 0 ,对卖方净收益函数求一阶导,得到3c'( e2,A2) + c'( e2,d*) = 0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GHM模型得到以下结论。 ( 1) 如果只有一方进行专用性投资,那么最优的产权配置就是投资方拥有全部资产。( 2) 如果双方的投资是同等重要的,那么契约方分别拥有各自的资产。( 3) 如果双方投资的资产是互补的,那么资产应该被共同拥有; 如果资产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资产分别被双方拥有。

GHM模型强调不完全契约中的 “剩余控制权”( 或 “产权”) 对于当事人事前专用性投资的激励效应。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模型,为了使不完全契约理论贴近实践,学者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不断放宽GHM模型的假设。Noldeke和Schmidt ( 1995 ) 从契约方谈判能力的变化、 Aghion和Tirole ( 1997) 从事前及事后都不可观察性,聂辉华( 2008) 从动态环境下的产权安排, Hart和Moore ( 2008) 从参照点契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进展,蒋士成和费方域( 2008) 比较分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几类经典模型: 事前不可缔约而事后可缔约的事前效率问题模型, 事前和事后都不可缔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问题模型,事前部分可缔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问题模型, 收益事后不可证实的事前和事后效率问题模型。

二、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的作用机制

在GHM模型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Klein和Leffler ( 1981 ) 和Telsel ( 1981 ) 等学者们对契约自我实施的内涵、条件和作用机制等关键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后续研究。Telsel ( 1981) 较早分析了纯粹自我履约契约的含义: 它是指契约的实施不依赖于法院等第三方强制而主要依赖于私人的履约成本。作为一种隐性契约,自我履约契约可以是由双方共同知识而达成的契约,也可以是彼此通过交流或沟通而达成的共识。它既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由于没有第三方的强制干预,契约一方违约与否完全依赖于他对契约另一方的感性判断。克莱因( 1985) 指出当契约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会终止协议,其未来的准租金会损失; 当未来准租金的贴现值大于违反契约的短期收益时,契约方会选择履约,而不是通过法院或诉讼等第三方的威胁来防止机会主义行为。

契约的自我实施是重要的,但它的有效性依赖于特定的条件,并有一定的有效范围; 当契约超过了自我履约的有效范围时,违约行为就会发生, 契约实施效率相应会降低。围绕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条件,Telser ( 1981) 分析了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的条件: 终止条款的不确定性和可持续收益的预期时间足够长。

契约理论的著名学者克莱因( 1985) 比较全面地讨论了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的条件: 第一,契约自我履约机制要有租金流的存在,如果没有损失未来租金流的威胁,契约方的违约成本较低,容易导致违约行为。第二,有重复买卖的行为即要有频繁的交易。第三,契约的受害方即 “被敲竹杠” 的一方有能力终止契约。第四,要有一定的契约条款,它能够提供自我履约的范围和明确的法律约束。第五,要有品牌资本,包括契约方专用性投资的准租金和声誉资本。在克莱因的基础上,克劳德 ·梅纳尔( 2003) 进一步总结了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的主要条件: 契约实施机制的相对稳定而简约; 交易频繁而使契约方的特点为各方所熟知; 契约的专用性资产不高,如果契约不被遵守时则可以很容易提出终止契约。

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契约自我履约机制主要包括资产专用性、惩罚、激励、声誉和社会资本等。资产专用性、惩罚和激励主要基于静态和短期效应,声誉则基于长期影响。此外,资产专用性、 惩罚、惩罚和声誉机制主要考虑的纵向效应,社会资本则考虑的横向联系。

( 一) 资产专用性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

认识到资产专用性对投资、交易、利益分配等相关经济现象的重要影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杰出贡献,克莱因和威廉姆森等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按照威廉姆森( 1983) 的含义,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通俗地说,某种资产在某种用途上的价值为V,当该资产用在其他用途上时,其价值比V少,则该资产拥有专用性。威廉姆森( 1983) 把资产专用性分成几种类型: 物质资本专用性、场地或区位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指定性专用性、时空专用性。Klein ( 1978) 从 “可占有性准租金”的角度去理解资产专用性及其对契约实施的影响。在他看来,任何一方交易者在作出资产专用性投资后, 可占有性准租金就会出现。专用性投资越大,可占有性准租金就越多。为了夺取更多的准租金,机会主义行为会出现,进而导致缔约成本的提高,这会导致契约方最后选择长期契约。

张维迎( 1996) 分析了专用性对投资的影响, 认为资产专用性投资其实是一种 “套牢” 效应, 它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契约方的关系。专用性资产投入后,投入方对其他交易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当投资方投入专用性资产后,其它契约方可能会选择不履行契约条款或者提前终止契约,此时投资方之前的专用性投资的价值就会贬值或者成为沉没成本。结果是投资方受损,而其他缔约方的收益也受到损失。因此,契约方会为了合作盈余最大化而订立契约条款并选择自我履约。

现用如下简单模型来演绎专用性资产影响契约自我实施的作用机制。假设有买方B和卖方S , 按约定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或服务卖给买者,买方支付价格给卖方。卖方S的生产成本为C,买方的收购价格为Pi,P0表示契约条款中规定的定价,P1表示低于契约规定价格的市场价格,P2表示高于契约价格的市场价格。买方收购商品获得的收益为 πi,π0表示履约情况下的收益,π1表示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价格,买方转向市场收购而获得的收益,π2表示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价格,卖方违约,买方只能到市场上收购的收益。假设买卖双方都没有专用性投资,双方的收益情况如下:

1. 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价格,卖方履约,买方违约而到市场上去收购,卖方的收益为P1Q - C , 买方的收益 π1= π0+ ( P0- P1) Q 。

2. 市场价格与契约价格一致,买方、卖方都履约,卖方收益为P0Q - C ,买方收益为 π0。

3. 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价格,买方履约,卖方则违约,卖方的收益为P2Q - C ,买方的收益为 π2= π0-( P2- P0) Q 。

假设双方都投入专用性投资,买方投资的专用性资产为e1,卖方投资的专用性资产为e2。为方便分析,假设违约使得专用性资产变为沉没成本,买卖双方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下:

1. 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价格,卖方履约,买方违约,卖方的收益为P1Q - C ,买方的收益为 π1- e1= π0+ C( P0- P1) Q - e1,和买方履约的情况比较,如果 π1- e1< π0,即e1> ( P0- P1) Q ,则买方会选择履约,因为买方到市场上收购没有获得超额收益。买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越多,则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越稳定。

2. 市场价格和契约价格相同,此时买方、卖方的收益和没有资产专用性投入的情况一样。

3. 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价格,买方履约,卖方违约。卖方收益为P2Q - C - e2,买方收益为 π2。 卖方违约的收益与卖方履约的收益进行比较,如果违约收益比履约收益小,则卖方选择履约。即P2Q - C - e2< P0Q - C ,那么e2> ( P2- P1) Q , 此时卖方违约到市场上销售的收益小于履约的收益,卖方会选择履约。卖方的资产专用性投资越大,则契约稳定性越强。

( 二) 惩罚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

“性恶”是市场经济制度安排的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对投资的可能影响是建立这一假设基础之上。资产专用性具有事后惩罚的潜在威胁。当然,惩罚本身也是一种影响自我履约的独立因素。 Telser ( 1980) 考察了商品交易中的自我履约问题, 指出没有任何一方的契约方希望进入有潜在违约行为的协议中。在自我履约的过程中对违约方的惩罚可能是终止契约,潜在的违约者会以违约得到的收益与未来守约的收益进行比较。如果违约得到的收益小于遵守契约的收益,那么契约就可以自我履约。克莱因( 1985) 进一步指出契约的自我履约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将个人惩罚条款施加到违约者身上,一是终止与另一契约方的交易关系,给对方造成直接的资本损失,资本损失主要是资产专用性投资的现值; 二是使违约方的声誉资本贬值,让其他交易者知道违约者的不诚实行为, 以至于不相信该违约者以后的任何承诺。因此,不完全契约依靠这种私人自动实施的机制能处理契约方之间 “敲竹杠”的棘手问题。以K代表私人惩罚成本,即对违约的契约方施加的未来成本的贴现值,每一个契约方都会存在一个潜在的违约带来的 “敲竹杠”的收益H 。契约方在作出违约与履约的时候会比较K和H的大小。如果 “敲竹杠”的收益H比私人惩罚的成本K小,则契约可以实现自我履约。私人惩罚机制对于契约的自我履约十分重要,它界定了契约关系的“自我履约范围”,即违约的潜在损失与潜在收益相比而言的正区间。“自我履约范围”界定了不完全契约实现自我实施的程度, “范围” 越大,违约的可能性越低。私人惩罚机制的存在且足够大,有利于抑制 “敲竹杠”行为,促进契约的自我实施。

( 三) 激励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

惩罚与激励是一对双胞胎。惩罚是大棒,而激励则是胡萝卜。激励机制在不完全契约中就是给潜在的违约者一个 “溢价”或者 “贴水”,即增加履约所获得的收益,使它超过从违约中获得的收益。这种未来 “溢价”的贴现之和必须高于潜在违约可获得的任何收益的增加,“溢价”的补贴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违约行为而付出的保险费。

在简化克莱因( 1985) 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分析激励机制对于自我履约的作用。假设交易方从违约中所获得的短期收益为W1,当交易一方违约时所损失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为W2,W2=, Πi为未来的预期收益,r为贴现率。契约自我实施的条件为: W1< W2。为了契约的自我实施,契约运行的一种方式是提高W2,即通过提高预期收益的 “溢价” 的方式,为潜在的违约方提供履约激励。

运用激励机制,Klein和Leffler ( 1981) 用质量保证和价格贴水模型分析了在没有第三方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企业和消费者的契约自我实施机制。结果表明: 只有企业能赚取租金收入,这一租金流量的贴现值大于从低质量产品中获得的短期财富的增加; 且企业欺骗消费者提供低质量产品时,发生 “租金收入” 的损失,自我实施机制才对企业产生约束力,让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溢价”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保障潜在违约者的履约收益高于违约的短期收益,支付一定的贴水有利于阻止违约行为,实现契约的自我履约。

( 四) 声誉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

资产专用性、惩罚和激励在促进契约自我实施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短期和静态的。在现实市场中,当事人之间所进行的未必是新古典式的一次交易。重复交易既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必要,因为它通过长期效应而有助于契约的自我实施。Krep和Wilson ( 1982) 解释了声誉的作用及对契约自我实施的影响: 当进行一次性交易时,理性的契约方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 “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 “非合作博弈均衡”; 当存在多次重复博弈时,契约方为了获得长期的收益会在多次交易中建立自己的声誉,实现契约的自我实施。现用如下简单模型来说明 “声誉”如何作用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实施。

1. 契约方交易只有一个时期。假设买方B和卖方S在时期1进行交易,买方获得价值为V ,卖方的成本为C ,且V > C ; 在规定的时间内买方必须支付价格P( V > P > C) 给卖者,假设商品质量是同质的且没有质量问题。进一步,假设买者有两种类型: 诚实与不诚实,不诚实的买者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会遵守契约条款。买者知道自己的类型但别人不知道,诚实的买者所占的比例 ε( 0 < ε < 1) ; 所有的卖者只有一种类型,即不诚实。

在交易之前,买者承诺在时期1之前支付给卖者P1,如果卖者获得支付P1,他会承诺在时期1提供产品给买者; 买者收到商品之后会将P2支付给卖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卖者违约,则买者没有义务遵守契约条款,不会支付P2; 如果买者违约,他就暴露自己是不诚实的交易者,双方的交易宣告结束。

由于只有 ε 的概率的买者是诚实的,卖者只能以 ε 的概率可能获得P2。卖者只有在交易后收益大于成本时,他才会提供产品。卖方提供产品给买方必须满足条件: ( εP2- C)  0 。

卖方作为理性人,其希望获得最大化收益即P1+ εP2- C的最大值。

买者选择遵守契约的必须满足条件: V - P1- P2≥ 0 。

不诚实的买者获得的收益为V - P1,而诚实的买者获得的收益为V - P1- P2。显然,不诚实的买者获得收益大于诚实的买者获得的收益,因此买者会选择不遵守契约条款。

假设卖方遵守契约,其具有完全的谈判能力, P1的增加,卖方的收益增加,因此V - P1- P2≥0将会变成V - P1- P2= 0 ,则P2= V - P1,又因为( εP2- C) ≥0 ,且最大化P1,所以P2= C / ε , P1= V - C / ε ,则卖方最大化收益V - C / ε 。

如果C < V < C /ε ,则买卖双方可以从交易中有所收获。但是,不满足该条件。因此,如果契约只有一期,这种条件是无法达到的。

2. 契约重复进行,契约关系持续两期

为简化分析,假设没有贴现。在第1期: 买方付款P1给卖方,卖方收到付款之后生产商品并提供给买方。在第2期,接受卖方的货物后,买方付款P2给卖方,卖方继续生产产品卖给买方,买方收到货物后再支付P3给卖方。令P1= 2V - C -C / ε , P2= C , P3= C / ε 。

如果契约交易方遵守契约,在第1期结束之后,继续进行第2期交易。模型基本结构如下: ( 1) 卖方在第2期提供货物后,有 εP3- C  0 , 因此其会提供商品。在第2期,无论买方是诚实的或者不诚实的,都会支付P2,因为此时买方支付P2= C ,就可以得到未来V > C的供给。 ( 2) 卖者在第1期供货,此时他获得的净收益为P2+ εP3- C ≥ 0 。诚实的买者会遵守契约,他所获得的剩余2V - P1- P2- P3= 0是非负的。( 3) 卖者的总预期收益为P1+ P2+ εP3- 2C = 2V - C - C / ε 。

相比契约只持续1期的情况,两期契约下卖方的净收益2V - C - C /ε ,比持续1期的请況的净收益( V - C /ε ) 大两倍多。两期的契约比一期的契约更能让交易发生。对于买方,重复交易的两期契约让诚实的买方S在第2期的开始少付了( P2= C< P3= C / ε ) 。

以上分析表明持续两期的契约能使买卖双方获得更大的净收益,将时期可以扩展到n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买者愿意接受重复博弈的多期契约,卖者也更愿意接受这种契约关系。重复博弈使自我履约的契约更加容易维持。在重复博弈中, “声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易方 “好的声誉” 能让契约更容易自我履约,交易方 “坏的声誉” 使惩罚损失更大。

( 五) 社会资本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

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并不一定是分离的,人们的经济决策也往往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说资产专用性、惩罚、激励和声誉主要影响是分离交易下的纵向效应,那么社会资本则通过横向效应而有利于契约的自我实施,但是现实中的契约自我实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制裁等形式的社会资本。Putnam ( 1993) 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资本有利于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也有利于限制违约行为的发生。科尔曼( 1988)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责任与期望、信息渠道以及一套规范与有效的约束,它们能限制或者鼓励某些行为。社会资本主要有社会规范、信任、社会网络三方面,它们都可作用于契约的自我实施。社会规范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习俗、惯例等。作为组织成员间经过长期的演化传承而成为默认规范,它们对组织成员有 “自我强制”的性质。组织成员间会认可并自觉遵守这些规范而无需第三者通过强制治理来维护。社会网络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组织成员在人际关系网中的信息是公开的,良好的组织成员可以获得组织其他成员的认可,有利于成员间的合作。坏的组织成员在社会网络中会被其他成员排斥。为了长远利益,契约方会维护这种良好的社会网络,遵守契约条款。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资产。Fukuyama ( 1999) 指出若全体成员采取可靠和诚实的行动,他们将会相互信任,从而促进群体或组织的有效运作。信任有利于克服机会主义并保障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实施。契约方之间彼此信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使自发合作成为可能,契约的自我履约形成了。

( 六) 自我履约机制理论的运用

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主要包括声誉、 资产专用性、惩罚、激励、社会资本等,它们有利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实施、节约契约实施成本、降低履约过程中的纠纷和违约行为,有效地解决不完全契约的低效率问题。因此,契约自我履约理论也被学者运用于各个领域。

陈英武、高彦彦( 2008) 将克莱因自我履约范围的思想引入到订单农业中,设计出了可以降低订单农业的违约率并增强其自我履约能力的期权式契约: 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的专用性投资可以提高企业承诺的可置信范围,建立双边锁住关系,有利于契约的自我实施。从关系型产权的视角分析出发,徐忠爱( 2009) 研究了 “公司+ 农户” 的自我履约机制: 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必须以产权属性界定的合理程度及其契约的可自我实施程度为前提。张春勋和罗渝华( 2013) 构建了农户存在专用投资和龙头企业具有事后谈判能力的平稳关系契约模型。结果表明,最优平稳关系契约形式与农户的事前和事后保留收益、双方持续合作的概率、双方的贴现因子有关,龙头企业承诺向农户的支付与农户事前事后保留效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了最优激励计划。

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也被运用于审计、 会计领域。 张存彦( 2008 ) 、 潘琰和辛清泉( 2003) 分析了市场惩罚机制、溢价激励机制、声誉机制对于审计契约自我履约的重要性及其内在的运作机理。刘建秋( 2008) 分析了声誉资本对会计契约自我履约的激励和作用,并基于私人履约资本分析会计契约的自我履约范围,提出了跨级契约自我履约的途径: 建立重复博弈机制、建议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甄别机制、建立信用档案体系、 发挥民间组织的自律作用。

在公司治理方面,雷新途、邓启明( 2012) 将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运用于不完备财务契约的自我履约。扩展克莱因自我履约的模型,他通过对MBA和MPAcc学员实验研究来检验资产专用性、声誉对于财务契约自我履约的促进作用的假设。

在金融领域,不完全契约被运用于股权融资、 银行业等领域。潘哲盛( 2011) 分析自我履约机制有利于抑制基金投资行为的发生,验证了自我履约资本越大,越有利于契约的自我履约。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机制设计有利于其和投资者进行多次重复博弈,这是开放式基金自我履约的必要条件。Strieborny和Kukenova ( 2010) 将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理论运用到银行业,认为契约方的短视行为也会导致投资不足问题,银行通过甄别借款人的信誉可靠性和签订长期契约有利于缓解资金投资不足的现象。

三、相关研究的不足与拓展方向

市场经济离不开契约精神,不完全契约理论是契约经济学的核心,学者们在定义不完全契约和自我实施机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稳定的契约实施环境、终止契约的不确定性与可实施性、契约方的重复博弈、契约条款与第三方监督的保障措施、预期租金流与品牌资本的投资等方面,分析契约自我实施的前提条件与有效范围,重点从声誉、资产专用性、惩罚、激励、社会资本等方面分析了契约自我实施的内在机制。这些研究在理论上有利于深化契约均衡等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 在实践上对于完善契约环境,使经济组织设计均衡性质的契约结构,从而实现交易剩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契约自我实施机制理论发展快速,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会计、公司治理、 金融等各个领域。

契约自我实施机制的理论研究是卓有成效的, 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这些缺陷的弥补或许可以暗示它的未来拓展方向。

1. 对交易主体的限定过于严格。现有分析框架的主要分析卖方与买方,或资金的借方与贷方等双边关系; 它忽略了组织关系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商业模块化、价值链条化、组织网络化、社区虚拟化的背景下,契约的不完全性有着更为复杂的生成机理,契约的自我实施有着异质性的内在机制。

2. 现有模型基于重新谈判的无成本和事后谈判有效率等强假定。自我实施机制理论解释力的提高,需要逐渐放宽这些假定。自我实施机制主要是声誉、资产专用性、激励、惩罚和社会资本等, 但对声誉和社会资本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却仍然处于探索之中。资产专用性与激励和惩罚三个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深入研究契约自我实施作用机制的理论限制。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长期博弈,社会资本依赖于关联博弈; 但现有文献却局限于静态模型与单维分析。

3. 自我履约机制的生成和形式,涉及到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心理学、机制设计等各个学科领域,但现有的研究视角是比较单一的。

4. 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另一个缺陷来自实证分析。由于缺乏合适的方法去度量资产专用性和声誉,这就限制了自我履约机制的理论进展,以案例研究为主而缺乏大样本的经验研究,限制了自我实施机制理论的可证伪性。

5. 有关自我履约机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可能产生机会主义隐患的不完全契约。但在实践中,大量的不完全契约则是基于缔约双方对灵活性的需要而有意签订的( Robert E,Scott, 2003) 。对于这类契约的自我实施机制,现有研究鲜有关注。

不完全契约理论述评 篇3

【关键词】 企业,不完全契约 G- H- M 理论 评价

1. 早期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的早期思想可以追溯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那篇文章里, 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市场上, 资源的配置通过价格来调节, 而在企业内, 资源的配置通过组织的权威来进行。企业用科层组织的成本替代了资源在市场上进行分散交易所需要的交易费用, 企业家们正是通过这两者之间成本的比较来决定哪些活动应该在市场上进行, 而哪些交易活动在企业内进行。科斯通过交易费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了上述的第一、二个问题。

西蒙从类似的角度讨论了雇佣契约和销售契约,认为前者是一种权威关系,即雇员在一定范围内服从雇主的指挥(Simon,1951)。雇佣契约能够代替销售契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强,这样对雇主就越是有利,另一方面雇员也将得到更多报酬。西蒙所指的雇佣契约其实就是一种不完全契约。但西蒙无法回答一个质疑:既然存在不确定性,为什么缔约双方不能等到不确定性消除之后再签订契约呢?这就需要引入资产专用性。克莱因等(Klein等,1978)指出,如果契约是不完全的,而缔约双方又需要投入专用性资产,那么事后双方就会陷入双边垄断的锁定状态,此时一方会利用这种锁定状态对另一方敲竹杠,榨取对方的准租金。

威廉姆森提出了一种解决敲竹杠问题的办法。他认为,当资产专用性程度足够强、交易频率足够高和不确定性程度足够大时,将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或者说用统一治理的关系契约代替市场治理的古典契约或第三方治理的新古典契约,可以减少敲竹杠所造成的交易费用(威廉姆森,1985)。

然而在哈特看来,威廉姆森的逻辑并不能令人满意。首先,如果两个企业合并或一体化就可以减少敲竹杠和降低交易费用,那么为什么不将所有企业都变成一个企业呢?其次,尽管威廉姆森提到了官僚主义成本是阻碍企业无限扩张的因素之一,但是这个因素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变更并不是一类因素。

2. 企业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完全契约是指在这些承诺的集合里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完全契约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完全契约而言的。因为签约方在事前对未来所作的预期仅仅是基于双方的主观评估, 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期的。所以真实世界里的契约绝大部分都是不完全契约。

现代企业理论的演进一直循着科斯开创的道路, 交易费用成为理解现代企业理论最关键最重要的概念,到底什么是交易费用,它从哪里来?G- H- M分析框架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们给出的答案就是契约的不完全性。从这一点来看,不完全契约理论是对科斯定理的一个重大推动。

在给定当事人风险偏好中性、信息对称以及当事人可以进行事后再谈判这三个假定后, Hart 认为有三种因素导致契约的不完全性:

(1)在复杂的、十分不可预测的世界中, 人们不能预知将来会发生怎样的或然事件。

(2)即使人们能够预测到或然事件, 也很难找到一种语言在契约里加以清晰地描述。

(3)即使双方能将自己的意思在契约里写明白, 在契约出现纠纷的时候, 外部权威, 比如说法院, 即使能够观察到双方的状况, 也很难对双方的实际状况加以证实,从而强制加以执行。

我们接下去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契约总是不完全的, 那么在面临契约未加以明确规定的或然事件时, 到底谁有权力来决定契约中没有明确约定的事宜呢?G-H-M 理论的回答就是: 只有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对资产的支配权。值得注意的是, Hart 这里所指的资产是指物质资本。所以对物质资本所有权的拥有是在契约不完全情况下权力的基础, 而且对物质资本所有权的拥有将导致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控制, 因此企业也就是由它所拥有的非人力资本所规定。由此得出他们对企业的定义, 即企业就是由它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 比如机器、存货) 所组成( Grossman& Hart, 1986) 。

既然企业是一组契约, 那么企业雇佣一个员工和顾客在商店里要求得到营业员的服务, 这两种契约究竟有什么不同? G- H- M理论认为虽然雇佣契约和买卖契约都是不完全契约, 但是在发生契约未加以规定的或然情况下, 雇主由于拥有非人力资本也就拥有了对不完全契约的剩余控制权, 所以雇主有权针对或然情况随时调整雇员的工作。而企业外部与企业之间契约的签约方就不具有这种能力。由此可见, G-H-M 理论用剩余控制权的概念代替了剩余索取权的概念, 这对于理解究竟何为企业以及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是很有帮助的。

3. 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评价

Raghuram & Zingales(1998、2000、2001)和Zingales( 1997) 对G- H- M 理论里得出的物质资本强权的结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企业并非完全由非人力资本所规定,而是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天才和创意共同组成的一个集合, 特别在一些高科技等新型企业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资源。他们提出一个“进入权”的概念, 并将进入权定义为使用或处理企业关键资源的能力。他们认为企业的权力并非简单地来自物质资本, 而是来自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资源, 这些资源却不一定是物质资本, 因而授予“进入权”的权力就来自掌控这些资源的人, 而不管它是否是所有者。所以, 在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的今天, 一个有能力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不但有获得“进入权”的机会, 还有权授予别人“进入权”, 但他不一定要拥有G- H- M 理论意义上的企业物质资本所有权。

笔者认为今后企业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不完全契约基础理论的进展, 在这方面最前沿的研究集中在第三方的不可验证性究竟能否构成契约不完全的一个原因。Maskin 和Tiorle( 1999) 发表的论文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 他们同意G- H- M 理论中认为的双方不能在契约中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或然事件做出准确的描述, 但是他们认为契约双方真正关心的并非或然事件本身而是或然事件发生后对双方收益的影响, 只要缔约人能执行动态规划( perform dynamic programming) , 就能够随机地预见可能的未来支付的或然事件, 而這正是G- H- M 理论所认可的一个前提假设。因此只要双方在契约中就将来双方的收益做出明确的规定, 那么第三方的不可验证性就不会成为契约不完全的一个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不相关定理, 也就是说第三方的不可验证性与契约的不完全性不相关。Maskin 和Tiorle 越过了第三方的不可验证性会导致契约不完全这个表象的原因, 真正抓住了契约方关心的重点就是或然事件对收益的影响这一实质性问题, 并在G- H- M 理论的前提假设下证明了第三方的不可证实性不能成为契约不完全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 O. 哈特, 1998: 《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 上海三联书店.

[2]Grossman, S. J. and Hart, O. D. (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94: 691- 719.

[3]Hart, O. and J. Moore ( 1999a) , Foundat ion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66: 115- 138.

Linux不完全手册(三) 篇4

linux系统有其特定的文件系统的目录组织结构,了解这些目录结构是学习基本知识的基本,下面我以redhatlinux为蓝本介绍一下这些目录结构。

目录名

简介

/bin

这个目录是系统中最主要的可执行文件的存放地,这些可执行文件大都是linux系统里最常用的命令了,一般用户和超级用户都会经常使用其下的命令,如:ls、su、mount等。

/etc

是系统内部存放配置文件的最主要场所,一般和系统关系十分密切的配置文件都放在该目录下,也就是说对系统的配置主要就是对该目录下的文件进行修改。在该目录下大多是文本文件。,比如:inittab、lilo.conf等。

/lost+found

主要是系统有毛病的时候存放文件的地方,正常情况下可以不去理会。

/root

超级用户root的默认主目录,对一般用户来说该目录是没有进入权限的。一般自己的文件都考到自己的主目录下面,以免打乱原来的系统层次结构。

/tmp

和dos或windows的temp目录相同,也就是该目录下面存放临时文件。

/boot

这个是redhatlinux特有的目录,存放系统启动的时候的内核文件和其他一些信息文件。有的发行版本就没有这个目录,而是把这些东西放在根目录下。

/home

这是系统默认的普通用户的主目录的根目录,也就是普通用户的主目录设置为:/home/[userid]目录。

/mnt

是系统提供安装额外文件系统时候的安装目录,这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不打乱原来的目录系统结构,否则安装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只要那个目录没被使用。

/sbin

和/bin一样,主要是存放可执行文件的场所,只不过这里的可执行文件主要是给超级用户管理管理系统时使用的,普通用户几乎没有权限执行其中的程序。如:mke2fs、ifconfig等。

/usr

这个目录是linux系统里面占用磁盘空间最大的目录,该目录下面有许多应用程序,他的子目录也比较复杂,而且系统之间还有好多不同,我将在下一张表格里介绍它。

/dev

这个目录下面的所有文件都是特殊文件,linux系统把所有的外设都看成是一个文件,就是说你对代表该外设的文件的操作就表示对该外设的操作。所以说/dev对系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你想对软盘进行EXT2文件系统的格式化,那么就要这样做:mke2fs /dev/fd0,这里的fd0就代表软盘驱动器。

/lib

存放系统的链接库文件,没有该目录则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我曾试着给该目录改名,结果任何命令都无法运行,只好用软盘启动机器再安装好文件系统才解决这个问题,可见其重要性。

/proc

这个目录中的文件其实不是存放在磁盘上的,该目录的文件系统叫做proc文件系统,是系统内核的映像。也就是说该目录里面的文件是存放在系统内存里面。可以通过察看这些文件来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这个目录不要随意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系统的锁死。

/var

主要是一些系统记录文件的存放地,同时也存放一些系统的配置文件。因系统不同而异。

/usr目录结构:

目录名

简介

/usr/x11r6

主要是xwindows的目录,下面还有子目录的结构大致和根目录相同。

/usr/games

安装时选择的游戏都在这里。

/usr/src

主要是系统内核或其他程序的源程序。

/usr/bin

和/bin一样都是一些用户级别的可执行文件。

/usr/i486-linux-libc5

试linux的一些库文件,用于编译可执行文件或者是程序执行当中的链接。

/usr/local

是本地目录结构层次,也就是后来安装的程序尽量把自身加入到该目录里面。该目录也是有结构的目录,其子结构的用途和作用也类似于根目录。

/usr/tmp

是非系统级别的临时文件的存放地。

/usr/include

这个目录是存放编译程序所包含的头文件的主要目录。

/usr/man

这是系统中的联机手册也就是帮助文档的主要存放地。

/usr/doc

存放一些系统的说明文档和一些HOWTO文件。

/usr/sbin

和/sbin差不多。

/usr/lib

编译时的链接库文件。

Linux系统设置篇

要管理好一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系统文件的设置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鉴于linux系统的复杂性,在这里我只对/etc目录下的那些重要文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DIR_COLORS:

该文件指定了系统哪些终端可以使用彩色的模式,定义了不同文件类型在列出时的不同颜色,

可以自己修改这些设置。或把文件拷贝到自己主目录下面的.dir_colors,然后自己修改这个文件,以使用个人设置。

HOSTNAME:

该文件记录了本地主机的主机名和域名,使用主机名.域名的格式,比如ttqq.tsinghua.edu.cn里面的ttqq就是主机名,而tsinghua.edu.cn则是域名。

BASHRC:

该文件定义使用bash为shell时自动执行的一个配置文件,其中可以放置一些需要运行的命令和别名设置,如:

PS1=“[u@hw]$” 〔定义系统提示符方式〕

Alias which=“type -path” 〔定义which命令为type -path的别名〕

Alias ls=“ls -color” 〔定义ls命令为代-color参数的ls命令〕

Alias rm=“rm -f” 〔定义rm命令为代-f参数的命令〕

CRONTAB:

该文件定义了系统自动执行的进程。对crontab分的比较详细,分成了按小时、日、星期、月自动执行。

CSH.CSHRC:

该文件是使用csh作为系统shell时的处始化文件,就象bashrc文件对于bash一样。

FDPRM:

该文件是系统配置软盘驱动器的参数文件,普通软盘驱动器的参数列表如下:

# size sec/t hds trk stre gap rate spec1 fmt_gap

360/360 720 9 2 40 0 0x2A 0x02 0xDF 0x50

1200/1200 2400 15 2 80 0 0x1B 0x00 0xDF 0x54

360/720 720 9 2 40 1 0x2A 0x02 0xDF 0x50

720/720 1440 9 2 80 0 0x2A 0x02 0xDF 0x50

720/1440 1440 9 2 80 0 0x2A 0x02 0xDF 0x50

360/1200 720 9 2 40 1 0x23 0x01 0xDF 0x50

720/1200 1440 9 2 80 0 0x23 0x01 0xDF 0x50

1440/1440 2880 18 2 80 0 0x1B 0x00 0xCF 0x6C

这里大概包括了主要软驱的参数,如果以后你有特殊的软驱,那么就可以按上面的格式写出他的参数设置。

FSTAB:

该文件比较重要,是系统启动时自动安装上的文件系统备置表文件。下面给出一个实际文件,然后在介绍其中内容:

/dev/hda6 / ext2 defaults 1 1

/dev/hda7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fd0 /mnt/floppy supermount fs=vfat,dev=/dev/fd0 0 0

/dev/cdrom /mnt/cdrom supermount fs=iso9660,dev=/dev/cdrom,ro 0 0

/dev/hda1 /mnt/c vfat defaults 0 0

/dev/hda5 /mnt/d vfat defaults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可以看出来,每一行由六项组成,其中每一项的意思为:

1. 描述欲安装文件系统的设备。

2. 描述安装的目录,也就是安装点。

3. 描述安装设备上的文件系统。

4. 描述安装时的安装方式。

5. 使dump程序对该文件系统处理时的标志位。

6. 在启动fsck程序对文件系统进行检查时的标志位。

现在我结合以上内容来对这个文件进行解释:

第一行:将首先安装/dev/hda6为根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类型为ext2,使用默认安装方式。

第二行:将安装/dev/hda7为swap分区,使用swap文件系统,参数表示是交换分区,使用默认安装方式。

第三行:安装/dev/fd0到/mnt/floppy,可以使用任何文件系统,默认安装方式。

第四行:安装/dev/cdrom到/mnt/cdrom,可以使用任何文件系统,默认安装方式。

第五行:将/dev/hda1安装到/mnt/c上,使用fat文件系统,默认安装。

第六行:将/dev/hda5安装到/mnt/d上,使用fat文件系统,默认安装。

第七行:安装内核映像文件系统的规定写法,安装到/proc,使用proc文件系统。

这样,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任意安装文件系统了。

GETTYDEFS:

该文件里面设置了tty设备的属性,也就是虚拟控制台一类的设备的属性,如速度等。在这个文件里还可以更改登录默认提示符等。

HOSTS:

该文件是本地的一个网络主机地址解析文件,相当于windows下的那个Hosts.sam文件。功能是输入的如果是一个域名或主机名那么首先查找这个文件进行域名解析,如果这个文件里有对应的ip地址,那么就使用,如果这个文件里没有对应的ip,那么就访问我们的DNS服务器来进行查找。

HOSTS.ALLOW:

定义了那些主机可以访问网络资源,其中提到的主机都可以访问。

HOSTS.DENY:

该文件和上面的那个文件的作用正好相反,也就是定义禁止访问网络资源的主机。

ISSUE:

该文件的内容是你在本地登录计算机的时候,显示在屏幕上的内容。

ISSUE.NET:

这个文件和上面的文件意义是相同的,只不过这个文件是给那些通过网络来登录的人看的。

LILO.CONF:

这又是个比较重要的文件。他是用于lilo的配置的,下面我给出一个实际的文件来讲:

boot = /dev/hda6 〔lilo程序安装在/dev/hda6上〕

timeout = 500 〔启动等待选择时间〕

prompt

vga = normal 〔显示器设成标准vga〕

read-only

#Linux bootable partition config begins 〔开始linux启动配置块〕

image=/boot/vmlinuz 〔内核文件为/boot/vmlinuz〕

root=/dev/hda6 〔linux根文件系统在/dev/hda6上〕

label=linux 〔启动时选择的标示符为linux〕

read-only 〔以只读方式安装,以便检查〕

#Linux bootable partition config ends 〔结束linux启动配置块〕

other = /dev/hda1 〔非linux操作系统,在/dev/hda1上〕

label = dos 〔启动标示为dos〕

其实这个文件很好配置,就这样,以后可以随意的加入新的操作系统了。

PROFILE:

这个是用户的配置文件,用户自己的目录下面有.profile则按照这个文件进行用户配置,如果没有的话,那就用这个系统给用户默认的配置文件。

Linux答疑篇

其实linux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操作系统,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好多的问题,现在我把常见的一些问题作一下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

1. 问:如何在linux下使用软驱和光驱?

答:许多初学者刚刚装完linux,当想使用软盘和光驱时,却不知道怎样使用。linux并不想dos和windows这样把磁盘表现为a:、c:、等等的形式。linux是用一个无所不包的目录结构来表现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如计算机的所有硬件都在“/dev/”目录下,而“/”就是计算机的根目录,计算机的所有资源都在“/”下。象软盘就是“/dev/fd0”,“fd0”这个文件就表示软盘。硬盘则表示为“/dev/hda”(这里假设只有一个硬盘),硬盘上的分区则表示为“hda1”、“hda5”等等这样的形式,光驱为“/dev/cdrom”。

好了我们简单的了解了linux对这些设备的表现形式,那么下面我们来解决实际的问题。linux的文件系统都是安装(mount)上的,系统在最初启动时安装好根文件系统,那些特殊的文件系统需要使用者在使用时自己安装,这个安装就是在根文件系统下用一个挂装点来连接上我们的特殊设备。以后对挂装点的操作就等于对这个设备的操作。一般挂装点都是在“/mnt”下,其中默认的有“/mnt/cdrom”这个是光驱的挂装点?quot;/mnt/floppy“是软驱的挂装点,我们也可以自己建立一些挂装点,其实就是在”/mnt“下建立目录,如我们可以为我们的c:盘建立一个”dosc“的挂装点。当我们确定这些东东都建立好了之后,在要使用软驱、光驱时,我们可以打入这些命令来安装:安装软盘”mount /dev/fd0 /mnt/floppy“安装光盘就”mount /dev/cdrom /mnt/cdrom“。mount就是安装命令,平时只打入mount命令我们就会看见已经安装好的文件系统。

其实最好把常用文件系统写进fstab文件,这样每次开机就能够使用了。比如把windows的分区写进去,具体方法参考上面所介绍的系统设置。另外,对于光驱、软驱用完以后可以打入umount来进行卸载,否则会对你的文件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2. 问:如何反安装lilo?

答:可以用windows启动软盘来启动,再运行fdisk/mbr就可以重写mbr以去掉lilo。也可以在linux下运行lilo -u /dev/had,其中/dev/had是你的lilo的安装位置。

3. 问:怎样快速调出历史命令?

答:如果想快速调出历史命令的话可以按上下光标键,就会看到以前用过的历史命令了。

4. 问:我想使用一个命令,但这个命令我只记得前几位,后面的字母我忘了,怎么办?

答:这时也是可以用的,只要打入命令的前几位字母再按一下”TAB“键,系统就会自动的补齐命令。

5. 问:怎样快速的切换路径呢?

答:键入”cd -“就可进入上次进入的目录。键入”cd ~“就可回到自己的主目录。

6. 问:怎样显示彩色的目录和文件列表?

答:使用ls -color就可以看到彩色的目录和文件了。如果不想每次都打的话那就要编辑/etc/bashrc这个文件,在里面加入一行:alias ls=”ls -color“,这样就可以了。

7. 问:find命令查找文件的确很强大,但我又嫌它太麻烦,我只是想简单的查找文件,有没有快速的方法?

答:可以的。比如我们要查找以”s“开头的文件,那就打入”s“后,快速的按两下TAB键,就会列出所有以s开头的文件了。

8. 问:怎样查看已经卷过屏幕的信息呢?

答:可以用这两个组合键,很好用: ”shift+pageup“ 和”shift+pagedown“。他们两个可以查看屏幕上面和下面的东西。

9. 问:怎样启动一个程序立即让它进入后台?

答:其实只要在程序后面打上一个”&“号就可以了。比如我们想在后台编译一个程序,可以打:gcc mypro.c&。

10. 问:怎样在我退出系统后我的程序还能继续执行?

答:可以使用nohup命令。比如我们想编译一个很大的程序,那我们可以打:nohup gcc mypro.c&。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命令必须要和”&“一起使用。这时我们就可以退出系统(logout)了。

11. 问:怎样安装新的软件?

答:如果这个软件不是基于rpm包的话,那么就会很麻烦。具体来说要先把得到的tgz文件或tar文件解压,具体方法见上面的命令介绍。然后参看目录里的readme文件。一般来说要运行make、makefile这样的程序来编译它,然后按提示进行。有的软件带有install文件,这时就要”make install“来编译它。总之,先看看readme会有很多的好处。

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的司法认定 篇5

——江西赣州中院判决任志沪诉于都县城乡规划建设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

(2013年6月6日人民法院报 案例指导)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受理申请人要求其履行法定职责的申请后,其具体行政行为未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对其职责的规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仍属于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应判决其履行法定职责。

案情

巫五陀向江西省于都县城乡规划建设局(下称城建局)申请拆旧建新,城建局于2011年7月21日给巫五陀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任志沪的房屋与巫五陀拆旧建新的房屋相邻。因巫五陀违法超面积施工,任志沪要求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城建局于同年9月22日向巫五陀送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1.违法超面积部分立即停止施工;2.于2011年9月25日前严格按城乡规划建设局审定的图纸整改到位。但第三人未进行整改,仍继续施工。2011年12月15日,于都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随后又向巫五陀送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1.违法超面积超层部分立即停止施工;

2.严格按照我局审定的图纸整改到位。2011年12月26日,城建局向巫五陀送达《限期拆除告知书》,要求在2011年12月28日前自行

1拆除违法建筑物。任志沪认为巫五陀违法建房,因主管部门坐视不管,任由违法建房,已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诉请于都县人民法院,要求确认城建局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并责令城建局强制拆除第三人违法超面积和超层部分及封堵第三人违反规划设计条件的东西两侧门窗。裁判

于都县人民法院认为,对第三人的违法建房行为,被告已依法及时作出了查处,对责令整改、限期拆除等措施,法律没有具体时间的要求,因此,原告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理由不成立。于都县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任志沪的诉讼请求。

任志沪不服,向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赣州中院认为,对原审第三人违反规划许可的建设行为,虽然被上诉人于都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多次作出责令整改通知和限期拆除通知,但原审第三人均未按通知要求进行整改,原审第三人明显的违法行为应当并通过有效措施即时予以制止。被上诉人虽对第三人的违法行为作出了书面的整改通知,但未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整改到位。被上诉人在本案履行查处违反规划许可违法行为职责中的行为不完全,构成不作为,应判决其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一审以被上诉人已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且整改措施没有时间要求为由认为被上诉人已尽责不构成不作为的理由不成立。

赣州中院终审判决:撤销于都县人民法院作出的(2012)于行初字第2号行政判决;由被上诉人于都县城乡规划建设局依法履行规划监管职责。

评析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要求其履行法定职责的申请受理后,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但该具体行政行为只部分满足了申请人的请求,如果未满足的部分,也属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的职责,行政机关则构成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法院应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认定行政机关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针对行政相对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的申请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已积极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不存在消极不去实施自己应当实施的行为,也不属于拒绝受理或者完全拒绝做出拒绝或不予答复的典型不履行法定职责形式。申请人对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不持异议,而是强调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未全部满足其申请。双方因此引发诉讼。

二是行政机关负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法定职责。本案中,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

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由此可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做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具体行政行为后,对违法行为人不履行的情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还应负有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告的职责,由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对违法行为采取强制措施。

三是行政机关已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实现行政相对人要求其履行法定职责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需要。本案中,虽然于都县城乡规划局对第三人的违法行为做出了具体行政行为,但第三人违法行为并没有停止,致使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故对被上诉人属于不完全履行法律规定职责。

本案案号:(2012)于行初字第2号;(2012)赣中行终字第52号

著名翻译家及其作品不完全名单 篇6

英语

林纾 《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严复 《天演论》

周瘦娟等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16年

郭沫若 《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

张谷若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

朱生豪 莎士比亚作品

张友松 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

查良铮 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

赵萝 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

朱维之 主要翻译弥尔顿。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萧乾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夫妻合译《尤利西斯》(译文版),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

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

《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

李文俊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译),卡夫卡《审判 及其它小说》,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王佐良 《英国诗文选译集》,《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等

袁可嘉 《英国宪章派诗选》,《叶芝抒情诗精选》,《布莱克诗选》。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汤永宽 卡夫卡《城堡》,泰戈尔《游思集》,《采果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杨德豫 《朗费罗诗选》,《柯尔律治代表作三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拜伦抒情诗七十首》

江枫 《雪莱诗选》

冯亦代 《美国短篇小说集》(合译),斯坦贝克《人鼠之间》,黄雨时 狄更斯《奥列弗退斯特》,康拉德《黑暗深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等

陈良廷 《乱世佳人》,《教父》,刘易斯《纳尼亚》系列,《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等

卞之琳 《西窗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莎士比亚抒情诗选》

方平《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多种,《呼啸山庄》,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

屠岸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

目前中国《莎士比亚全集》有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种。

林疑今 《永别了武器》

杨必 《名利场》

法语

苏曼殊 雨果《惨世界》即《悲惨世界》

赵少侯 莫里哀《悭吝人》《伪君子》等,莫泊桑主要名篇,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法朗士短篇小说集》

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埃及艳后》,《追忆似水年华》第三部等

罗新璋 《红与黑》等

《红与黑》共有20多个译本

罗玉君(女),黎烈文,郭宏安,许渊冲,罗新璋,郝运(据信80s末最好译本),闻家驷等

傅雷 巴尔扎克作品《葛朗台》《高老头》等,《约翰克里斯托弗》,《贝多芬传》等

方重 乔叟翻译大家

萧三 《国际歌》

李建吾 戏剧翻译莫里哀作品为主,《包法利夫人》

王道乾 杜拉斯作品《情人》《琴声如诉》《广场》《物质生活》《杜拉斯访谈录》《洛瓦斯泰因的迷狂》,普鲁斯特《驳圣伯夫》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等

罗大冈 罗曼罗兰《母与子》,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鲍文慰 拉伯雷《巨人传》

李青崖 首个白话翻译莫泊桑作品,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译者还有周克希(译名作《三剑客》),伍光建(译名作《侠隐记》)等

莫泊桑《俊友》译者有:李青崖,何敬(译名作《漂亮的朋友》),王振孙(译名作《漂亮朋友》)

德语

张威廉 德国文学翻译名家,包括小说,童话,文论,诗歌等

钱春绮 德国诗歌翻译名家,包括歌德诗歌,席勒诗歌,尼采诗歌,《尼伯龙根指环》,《恶之花》,黑塞诗歌等,《浮士德》流传最广

杨武能 《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格林童话全集》,托马斯曼《魔山》,《里克尔抒情诗》

绿原 《浮士德》,《里尔克诗选》,米沃什《拆散的笔记簿》等

《浮士德》的翻译者有:郭沫若,周学普,顾寿昌,梁宗岱,绿原,杨武能,董问樵,钱春绮等,十余个译本

傅唯慈 托马斯曼《布登波洛克一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1984,动物庄园》,《基督最后的诱惑》(合译),卢森堡《狱中书简》

高中甫 《莱辛寓言》,《茨威格小说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冯至 海涅作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尔克作品

德语翻译家还有:叶廷芳,张玉书,韩世钟等

俄语

瞿秋白 高尔基《海燕》,其它俄国作家作品

冯春 十卷本《普希金文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99年获得俄国政府普希金奖章。

草婴 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出版有《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上海文艺),肖洛霍夫全集等

顾蕴璞 《叶赛宁诗选》等

陆蠡 《罗亭》

飞白 俄国诗歌翻译,包括《马雅可夫斯基诗选》等

徐磊然 法捷耶夫《毁灭》,普希金《上尉的女儿》,屠格涅夫《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多为人民文学出版

力冈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静静的顿河》

梅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行漫记》(后来有董乐山)

巴金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屠格涅夫《父与子》《木木》

汝龙 建国后契诃夫作品主要翻译者。其他包括《复活》《罪与罚》等

满涛 果戈理《果戈理小说戏剧选》、别林斯基作品主要译者,契诃夫《樱桃园》

韦从芜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作品(但多从英文直译)

余振 普希金、莱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作品

焦菊隐 契诃夫戏剧作品多种

戈宝权 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诗歌,是普希金诗歌翻译的集大成者

孙用 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黄裳 《猎人笔记》

朱雯 《苦难的历程》

金人 《静静的顿河》

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语等

但丁《神曲》翻译者:钱稻孙(片段),王维克(第一部完整汉译),朱维基(英文转译),田德望(最全面)等

吕同六:邓南遮:现当代意大利文学的主要翻译者

王央乐:西班牙语翻译家,主要有《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聂鲁达《诗歌总集》

赵德明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选》等拉美西班牙作品

李俍民 乔万尼奥尼《斯巴达克斯》

陈中梅 埃斯库罗斯悲剧,荷马史诗

罗念生 古希腊戏剧多部,亚里士多德《诗学》,《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

荷马史诗的译者包括:杨宪益,罗念生和王焕生,陈中梅,傅东华等

叶君健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译者:叶君健,林桦

杨绛:《堂吉诃德》(直译)

杨译之前,《堂》皆为英法转译,杨后,《堂吉诃德》1990s出现更多译本,其中董燕生,孙家孟等为佳

杨周翰 贺拉斯《诗艺》

杨宪益 《奥德修纪》,维吉尔《牧歌》

日语

周作人 《伊索寓言》,《枕草子》,《平家物语》,《希腊神话故事》等

丰子恺 《源氏物语》

叶渭渠:小林多喜二主要作品,川端康成《雪国》等主要作品,日本文学在中国主要推介者

唐月梅:川端《古都》,三岛由纪夫《春雪》等主要作品,林少华 村上春树作品

林林 日本俳句翻译

娄适夷 芥川龙之介小说,最早翻译井上靖小说

申非 继周作人后翻译《日本狂言选》,与周合作《平家物语》等

印度文学

季羡林 金克木

其它

纳训 《一千零一夜》

其它译本还有:李唯中,王瑞琴,葛铁鹰、周烈等

不完全契约 篇7

一、威廉姆斯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威廉姆斯在交易的基础上,分析了交易中存在的冲突因素,并依据交易的类型,选择交易的治理方式,认为一体化是最优选择,其理论核心是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率。

(一)契约分析

威廉姆斯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并率先提出“交易维度”的思想,并指出区分各种交易的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

1. 资产专用性。

威廉姆斯认为交易之所以能称为交易,最为关键的条件就是资产具有专用性。在资产专用性较小时,适合于市场交易;当资产专用性很大时,适合于企业制度。所以,在交易常发生的情况下或者交易频率多时,不完全合同与资产专用性最终会导致企业出现纵向一体化合并。

2.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认为造成难以交易的中心要素之一就是人对未来的不确定环境的预料即制定适应环境改变的详细契约能力不够[1]。由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导致的外部性冲击和行为不确定性,共同形成事前交易与事后交易不可预料的情况。不确定性是引起有限理性的主要原因。

3. 交易频率。

交易的频率只影响进行交易方式的相对成本,不影响进行成本的绝对值。凡是交易频率少而治理结构差别大的交易,就应把需求相同但相互独立的交易作为一个问题来整体考虑。在这时,若交易发生纠纷就不能由法院进行判决,而要由仲裁庭进行调整,即仲裁庭可对专用资产交易要求的连续性给予更多的关照[2]。

(二)契约治理机制

契约人假设的逻辑归属是治理,治理也是契约分析范式的目的。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交易类型与治理结构相匹配,核心是节约交易成本。

威廉姆斯认为,签订合同的成本分为签订合同之前的交易成本(签订合同之前的成本指拟定合同、对合同内容进行谈判和保证合同履行所付出的成本)与合同签订之后的交易成本(签订合同之后的成本包括:不适应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启动与运转成本、保证成本)。

1. 交易类型与治理结构。

威廉姆斯将治理结构与交易特征相结合来满足效率的目的。如果是通用性资产,不管交易频率如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是市场规制结构,这时发生的是古典契约关系。如果交易频率只发生数次,资产是专用性或者混合性的,相适应的治理机制是三方规制结构(交易双方加上第三方参与),借助于第三方的帮助(如仲裁)解决纠纷,这时发生的是新古典契约关系。如果交易经常重复性发生,而且资产是非通用性的,这时发生的是关系性缔约活动。在资产是混合性时,相适应的治理机制是交易双方机制的结构;而当资产是专用性时,相适应的治理机制是由一方当事人统一规制的结构。

2. 纵向一体化。

威廉姆斯认为,契约的事后支持制度是重要的。他认为,契约不完全会导致契约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并进而造成履约的无效率。纵向一体化的优点是它能适应一系列连续变化,而无须不断地寻找、设计或者修改临时性协议。只要交易双方所有权统一起来,就能保证交易双方都得到最大利益。威廉姆斯认为,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易成本(Williamson,2004)。

总之,威廉姆斯认为,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把交易作为一种契约。由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还有交易的资产专用性,诉诸于第三方(法院)来解决纠纷,成本巨大,而且可能法院根本无法证实契约条款。这就需求助于治理结构或者一种私人秩序,为保证交易能顺利实施,交易者须依据交易的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治理结构,以减少交易频率的损失。所以,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交易类型与治理结构之间实现有效适应,一体化是最终解决途径。

二、克莱因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克莱因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无论在论述不完全契约的理论基础,形成原因还是对契约的分析与治理机制方面,都始终贯穿着交易成本节约的思想,最注重的是对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

(一)契约分析

克莱因契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后契约机会主义问题。

1.可占用性准租(可占用性准租,指假设一项资产为某一个人所有并租给另一个人,这项资产的准租金就会超过其残值,即超过另一个承租人次优使用的价值。准租潜在的可占用性的专用部分,如果有的话,将超过下一个出价最高的使用者的价值。也即,可占用性准租是一项资产的最优使用者与次优使用者使用这项资产是产生的价值差额)。克莱因认为,产生交易者违约风险的原因是,存在可被交易双方占用的专用性准租,这种专用性准租使交易者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成为现实。

只要存在资产专用性,就一定存在专用性准租。资产越专用,它用于现用途的机会成本越小,即意味着产生的可占用的准租越多,占用性准租是资产专用性的函数[3]。

2.敲竹杠。克莱因认为,敲竹杠发生的充分条件是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克莱因认为,资产一旦成为专用性,交易双方就会有去掠夺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的激励[4]。只要在不完全契约下,交易者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并产生了可被占用的专用性准租时,即当可占用的准租收益超过私人的制裁成本时,敲竹杠行为一定发生。

(二)契约治理机制

在各种治理方式中,克莱因最先考虑的是一体化,但是纵向一体化不能完全地消除敲竹杠问题,而且成本并不是最低的一种方式。克莱因认为契约主要的治理方式为:

1. 第三方机制。

第三方机制,是指法院强制执行契约条例的治理方式。克莱因认为,交易者需要将法院强制执行的书面契约和私人强制履行的非书面契约条款相结合,才能确定契约关系制度履行的范围[5]。

2. 自我实施机制。

对交易者能够处理敲竹杠威胁的只有自我实施机制,它是能不依靠法院强制执行的成文契约条款,作为对付没能在契约条款中说明的但交易双方都理解的在契约安排中所有要素的治理方式。所以,克莱因认为,自我实施机制是解决不完全契约治理方式的最重要方式。

总之,克莱因认为,契约之所以是不完全的,是因为交易双方具有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与交易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正的交易成本存在等阻滞因素。在契约具有不完全性时,交易的资产具有专用性,就会出现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当交易双方对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有索取的收益超过成本时,就会产生机会主义动机与行为,促使交易一方或者双方去敲交易另一方的竹杠,为消除后契约机会主义行为,纵向一体化、长期契约、第三方强制机制与自我实施机制等方式的治理措施是必要的,但最优的治理机制是契约的自我实施机制。

三、威廉姆斯与克莱因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比较

威廉姆斯与克莱因对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研究,都是从有限理论和机会主义出发,并以此作为不完全契约的理论基础。但是,克莱因是在继承威廉姆斯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尤其是在法学领域—合同法的适用上,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一)相同点

1. 在契约中存在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契约双方之间保持契约关系,维护其他缔约人商誉的做法,是降低缔约交易成本的必要条件。适应性表现在契约条款内容有缺口,可以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双方重新协商调整契约条款,以适应情况变化。

2. 注重契约争议的私人治理秩序。

威廉姆斯与克莱因都认为,契约缔结以后的治理方式是事后支持制度,把契约的纠纷解决,转向私人秩序。人们在契约发生争议时,由于从比较的角度选择解决方式,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的方式,私人秩序解决纠纷就能受到重视。

(二)克莱因对威廉姆斯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1. 克莱因对威廉姆斯的资产专用性进行了拓展———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

威廉姆斯的资产专用性是一个不好适用的概念,克莱因对威廉姆斯的研究进行了拓展,把资产专用性具体化为可占用性准租。在进行一项专用性投资后,就会产生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金,这种情况下,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就更大。克莱因主要强调了可占用性准租在契约履行中的作用。

2. 后契约机会主义行为的发展——敲竹杠。

研究敲竹杠(hold-up)相关问题的开始者是威廉姆斯。其认为,敲竹杠是由交易成本、非对称信息和“犯罪与欺骗”而造成的。克莱因认为威廉姆斯的说法并不很准确,克莱因最早用敲竹杠来描述因为契约的不完全性,引起的对资产专用性准租进行攫取的后机会主义行为。在敲竹杠导致的后果上,克莱因认为是会造成投资不足,而这也是敲竹杠的一个主要结果。

3. 对企业契约理论的突破———发展到商业契约关系。

威廉姆斯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只停留在对企业的契约上,而克莱因对契约的分析却突破了企业的契约理论,更多地关注于商业契约关系。威廉姆斯以交易作为分析的单位,但是克莱因是以商业的契约作为分析的单位,扩大了威廉姆斯的分析范围。

4. 发展了私人治理方式———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

威廉姆斯认为,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减少事前冲突与事后纠纷,就能产生利益[2]。克莱因并不认为第三方强制执行机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克莱因指出,在契约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将个人惩罚条款施加于违约者身上的方法,即在契约一方违约时,可以终止与其的契约关系或者运用声誉方式,使违约方声誉受到损失,使违约方以后进行交易的成本增加,来迫使违约方履行契约。

摘要:威廉姆斯以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从资产专用性的特征对契约进行分析,并依据交易的不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机制,认为一体化是最优的解决方式。克莱因在其基础上,在资产专用性、后契约机会主义行为、私人治理机制等方面,发展了威廉姆斯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不完全契约理论进行了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私人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Oliver E.Williamson.Market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5.

[2][美]奥利弗·E.威廉姆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6-230.

[3]本杰明·克莱因.作为组织所有权的纵向一体化,费雪车身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关系的再考察[G]//[美]奥利弗·E.威廉姆斯.企业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93.

[4]Benjamin Klein&Crawford.Robert G.&Alchian.Armen A,“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ournal of Law&Economic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October,1978,(2):297-326.

不完全的比拼 篇8

就在笔者拿到DP-1样机的时候,首先被它小巧、低调而稳重的外观所吸引,同时感叹在这样小巧的身材里却藏有和SD14数码单反相机尺寸一样大的影像传感器(APS-C尺寸,20.7×13.8mm),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在便携相机的世界里傲视群雄了。再加上它搭配了一只极为出色的16.6mm镜头,让人拿到它的第一时间就按捺不住地想出去试拍。坦率地讲,对于X3和传统影像处理技术的争论,笔者算是个骑墙派。但是根据著名的“黑猫白猫”论断,还是让图片自己来说话吧,在这里我们让尼康的D80单反相机和这个便携机市场的新军来一场比拼!

适马DP-1,搭配不可更换的定焦16.6mm1∶4镜头(相当于35mm相机的28mm)

尼康D80,搭配可更换的尼克尔18-35mm1∶3.5-4.5D ED广角变焦镜头(相当于35mm相机的27-52mm)

之所以标题为“不完全的比拼”,首先,因为这两款相机一台单反,一台袖珍,镜头、传感器、影像处理器等均不相同,理论上说没有可比性;其次,此次测试并非处于严格的实验室环境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日常的环境中进行的,但是我想这更能形成广大爱好者对这两款机器成像风格的感性认识。虽然是在日常环境中,笔者还是尽可能的严谨,包括所有的对比拍摄都使用了三脚架,18-35mm1∶3.5-4.5D ED镜头一直使用和16.6mm相近的18mm端,不管是DP-1还是D80,所有的机内设置都使用自动白平衡、最大的图像尺寸、相同的测光模式,关于对比度、锐度、饱和度、曝光补偿等设置也全部定在“0”的位置。

两款机器在ISO100-400的时候噪点控制情况差不多,DP-1在ISO400的时候色彩的饱和度有一些下降。但是到了ISO800的时候,两款机器之间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DP-1的像质下降的非常快,包括色彩的饱和度,图像的锐度、清晰度,都有很明显的下降。图片变得晦涩而缺少色彩,在暗部有很明显的红绿色噪点。立体感强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比较而言,D80在ISO800时的图像表现比较稳定,除在暗部有少许噪点外,与ISO100时差别不大。

对抗进行时

第1回合

开始测试之前,笔者根据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DP-1那个“小个子”应该和尼康D80的成像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第一次看到这组对比照片的时候我还是暗自吃了一惊。细想来,决定成像的关键元件——影像传感器和镜头的素质DP-1都不比D80差,所以能有这样优异的表现还是可以理解的。

从图片可以看出两台机器成像的色彩倾向不同,D80的色彩偏暖而且似乎比DP-1的要艳丽一些,DP-1相比D80除了色彩偏冷调一些外,它的成像更加结实,立体感更强,解析度也更高些,而且紫边现象几乎没有,D80的成像则在高光部位有些许的紫边现象。从DP-1所拍摄的图片细节可以看出马勺脸谱眼睛、鼻子等部位装饰得立粉勾金线具有圆鼓鼓的体积感,同時将半圆形的马勺脸谱的空间感交代得也比较明确。而相比而言,D80在这些空间感的表现上稍显不足。在解析力上DP-1得到了比D80更多的可分辨的细节。

第2回合

图片给人的第一印象仍然是D80的色彩比较讨巧,显得鲜艳而通透,DP-1的色彩则沉郁了一些。有意思的是,两款机器使用了同样的测光方式和测光位置,在布娃娃的面部和衣服等明度差别较大的地方,DP-1的曝光均衡,D80则过曝了很多,以至于布娃娃面部等处丢失了很多细节。

当观看100%原图的时候,DP-1的X3图像感光器的优势则又一次显现了出来。就像FOVEON公司宣称的那样,同等像素的X3图像感光器比传统CCD要锐利两倍,它的图片所包含的细节与分辨率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物体边缘交待的干净而清晰,给人的感觉是空间感非常强。就连布娃娃两粒黑纽扣做成的眼睛也充分地显现出应有的体积感。而D80的100%图像,物体边缘有些含混,在空间感和分辨率上都要逊于对手。

在高感光度的表现上,DP-1的表现则差强人意,不仅色彩暗淡、噪点增多,分辨率和空间感的优势也消失了,通过随机附送的SPP软件将RAW文件不加调节地转为JPEG再出图,噪点得到一些控制,但是偏色现象仍十分严重。D80的成像则一贯的稳定。

第3回合

从这组对比图可以看出,DP-1的16.6mm1∶4 镜头的畸变控制略好于18-35mm1∶3.5-4.5D ED,从砖墙的纹路来看,18-35mm1∶3.5-4.5D ED镜头有轻微的桶形畸变,而16.6mm1∶4镜头则线条比较平直。这都得益于这只16.6mm1∶4镜头出色的设计,从它的MTF图中看,其平滑的曲线几乎可以和标头相媲美(附适马镜头MTF图)。在全开光圈下,两只镜头边缘分辨率相比中心分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而言,16.6mm1∶4下降的要轻微些。

总评

上一篇:油田综合治理宣传标语下一篇:简短的朋友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