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企业文化

2024-07-13

白茶企业文化(精选5篇)

白茶企业文化 篇1

我生为福鼎人,从小在茶山下生活,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看见我们家白茶一天天长大,让生活走进白茶,让白茶贴近健康,为此,我正着手编撰《福鼎白茶 文化丛书》,承蒙抬举,让各界高手我牵头《走近福鼎白茶》的编撰工作。近年,频繁约见福鼎茶人和对福鼎白茶有研究的人士,参阅一些资料,初拟了一份编撰思路,期待各路高手指正和参与合作编辑。

【白茶的历史起源 】

白茶制法古朴自然,仅采用萎凋、干燥工艺,不杀青、不揉捻,被喻为茶叶的活化石,系中国六大类茶之一。福鼎是中国白茶繁的发祥地、原产地,中国白茶之乡,其白茶生产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而现代意义的白茶,其良种繁育、工艺定型、对外贸易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后叶,由于产区局限、产量稀少,常年仅作特供茶、外销茶,故国人知之甚少。经几代茶人不懈努力,福鼎白茶良种繁育和苛刻加工条件的难题已获得突破,让此稀世珍宝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挖掘整理白茶的文化内涵,并公诸于世,实乃当务之急。

【 定 位 】

主体:以福鼎白茶为主,兼顾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加工的福鼎其他名茶(如白琳功夫等)。

宗旨:系统反映以福鼎白茶为主线的福鼎茶业发展概貌,突出福鼎白茶的“自然·健康·和谐”品质,普及福鼎白茶知识,赋予福鼎白茶文化内涵,提出适宜的福鼎白茶品牌宣传口号。

读者:面向大众。

要求:短小精悍,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系统权威。

【 框 架 】

一、传承篇:采用编年体方式,阐述福鼎白茶发展过程,回答福鼎白茶起源和作为历史名茶的问题,包括:

1、历史文献、档案资料、民间传说中有关福鼎白茶种植、加工、饮用、销售及外贸、获奖情况的记载;

2、古茶树、古茶园、古茶具、老茶厂、老茶机、老陈茶、古牌匾、古楹联的.图片资料;

3、老茶人访谈

二、品质篇:回答福鼎茶叶品质的独特性、优异性,提炼出福鼎白茶白茶品牌宣传的口号

1、茶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繁育成功,作为国优茶树良种对照株(华茶1号、华茶2号),至今仍为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茶种。

2、茶园:特殊的生态环境(土壤、气候),无公害茶园建设

3、茶菁:严格的采摘时机、采摘部位

4、工艺:古法制作,加工工艺的自然、卫生属性

5、功效:古籍中关于白茶功效描述,民间用以麻疹防治,现代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抗癌、美容功能及其原理

6、荣誉:记录重要奖项和特殊荣誉

7、美誉:摘录名家和业内人士对福鼎白茶评价

三、鉴赏篇:回答为什么要喝福鼎茶和怎么喝福鼎茶的问题

1、茶艺

⑴ 表演茶艺:以白毫银针为主,体现白茶茶艺的古朴、优雅、美观

⑵ 居家茶艺:以白牡丹为主,体现居家茶艺的方便性和耐泡性,推荐作为白领阶层和中老年人饮品

2、鉴赏要点:形、色、香、味、口感、喉韵等

3、茶客说茶:开展“我说福鼎白茶”征文活动,择优收入。

四、茶事篇

1、白茶与福鼎文艺:茶诗茶文、茶歌茶舞、茶书茶画等

2、茶事活动:历届茶文化节、绿雪芽古茶树公祭、福鼎白茶与北京奥运、民间茶事活动、有关茶俗茶礼

3、白茶轶事

4、白茶与福鼎佛教

5、白茶与福鼎畲族

【 步 骤 】

1、前期准备:走访各方代表(领导、茶商、老茶人、对茶有研究的人士),召开福鼎茶人与本书写作班子座谈会,初步了解以福鼎白茶为主的福鼎茶叶概况,掌握进一步挖掘整理福鼎茶文化的线索,参考其他茶文化论著,准确把握本书定位、切入点、框架,拟定收集整理资料方案。

2、收集资料:搜集前人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关福鼎茶的文献资料、档案资料,古茶树、陈茶、茶厂(茶场、茶园)、既往荣誉、既往活动的实物或照片等等,有些需广泛征集(包括到其他地方征集),有些需走访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有些需查阅档案馆资料,有些需请专家研究并作出定论,有些需开展田间调查,大部分工作需请农办、茶业局、档案馆、茶业协会、茶企业等协助。

3、整理资料:对有关资料进行比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定写作提纲、体例和采用的资料

4、起草编撰:欢迎社会各界高手参与合作,完成书稿,统一出版。

【征稿启事】

欢迎业内高手人士或白茶爱好者,向我站独家编辑投稿,发表并通过微信原创,既获得一定报酬或茶品,作者徐保证原创作品,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白茶企业文化 篇2

1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分析

1.1 福鼎白茶简介

福建拥有许多特色茶叶品种, 白茶除了是典型的福建特种茶, 还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福鼎白茶品种繁多, 其分类主要是按照采制方式来划分, 根据采集时间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贡眉、新工艺白茶和白牡丹四种。白茶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它的制作过程特殊, 有别于其他茶种制作要经过层层工序极为繁琐, 白茶的制作工序化繁为简, 在经过自然轻微发酵之后便使用烘干或者自然干燥的方法制作的茶叶。成茶形状如针, 叶面密布白色绒毛, 故色泽雪白而称为“白茶”。有“中国白茶之乡”美称的福建福鼎作为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每年都为市场提供大量的白茶。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 福鼎白茶于2009年正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

1.2 福鼎白茶的经济价值

福鼎具有适合白茶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 境内水源充足、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和分布着肥沃且松软的土地, 这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福鼎白茶的品质优良的原因。在福鼎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的福鼎白茶从近代开始就远销海外, 因为它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中占着较大的份额。因为福鼎白茶长期外销的原因, 导致其在国内本地市场占有的份额较少, 销售量欠佳。最近几年, 福鼎白茶具有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高的特点渐渐被国内消费者所知, 在这些综合因素和大量市场资金进入茶叶产业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福鼎白茶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在中国, 茶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以中老年群体居多, 因为中老年人群对养生、健康相比于年轻人更加关注。福鼎白茶独特的保健功效更是能增加中老年消费者对其的兴趣与购买力。长期饮用白茶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这归功于白茶含有具有抗氧化功能强大的茶多酚。根据最近几年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报告, 发现白茶相比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等茶类具有黄酮含量最高和自由基含量最低的特点。福鼎白茶抗辐射和“降三高”的保健功效已经被国内权威科研机构证实与认可。

福鼎白茶具有耐储存的特点, 储存的年份越久, 口感和药用功能就越好。在储存过程中, 白茶的各种酶类会持续产生作用, 改变白茶的口感和茶汤颜色, 使得白茶更耐泡, 这使白茶更具收藏价值。

1.3 福鼎白茶的文化价值

福鼎白茶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已被记录在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里:“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白茶山就是太姥山, 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 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 系白茶原产地”[3]。由此可见早在1 000多年前的唐朝, 福鼎就已经存在白茶并开始种植。大量明代史籍也详细记录了白茶的发展。现代白茶的制作大约有150多年的历史, 发源于福鼎, 后渐渐传入建阳水吉、郑和等地。

福鼎地处闽东, 经过长时间的生产生活实践, 创造了当地独特的区域民俗文化。如畲族人民热爱唱歌, 畲族青年男女会在茶山对情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茶文化中的茶制作技艺与茶点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属于第八类传统技艺, 福鼎白茶于2011年以白茶制作技艺代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5]。

2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主体分析

2.1 政府

福鼎白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和福鼎经济的传统产业, 政府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白茶上。为了保护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要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福鼎白茶产业, 确定以白茶产业为主导的茶叶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可以出台优惠政策, 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均予以大力倾斜, 吸引企业投资;实施茶园种植补贴, 当茶叶滞销时以统一的价格收购, 解除茶叶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将福鼎白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 以福鼎白茶拥有悠长的历史文化作为特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之旅, 以茶文化旅游为契机推动白茶产业的发展, 进而达到保护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

2.2 农户

一方面, 农户要专注于福鼎白茶的地理标志保护, 采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种植以及坚持传统白茶制作技艺。在坚持传统白茶制作技艺的同时, 积极改造老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以提高茶叶品质, 突出福鼎白茶的特点, 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福鼎白茶。农户要将福鼎白茶最具特色的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给后代, 使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 广大山区茶农应该有联合起来共同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 提高白茶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 以提高茶农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相关知识。农户在坚持传统制茶的同时还可与时俱进, 开办茶园农家乐, 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让游客亲身参与到白茶的制作过程中, 在不破坏白茶的种植环境的同时增加茶农的收入。

2.3 企业

企业在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福鼎白茶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开发, 对福鼎白茶进行深加工, 不要将白茶局限于茶饮料产品。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 将白茶提取物与名贵药材融合, 推出新型保健品。白茶提取物亦可用于食物、化妆品中, 拓宽白茶的衍生品加工。二是品牌创建, 突出福鼎白茶的保健功效及历史文化为特点打造品牌, 使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增加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三是市场宣传, 旅游公司增加关于福鼎白茶的宣传, 如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摆放和张贴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手册和相关茶产品的广告。

2.4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要注重于福鼎白茶的文化传承。太姥山自古以来就以“山海大观”而闻名, 在唐宋时期已十分兴盛, 因此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遗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社区可以成立文化艺术团组织居民建立一支业余文化表演队伍, 根据福鼎白茶的历史文化传说创造一首民歌、编排舞蹈和表演戏剧等, 在空闲时间进行演出, 通过演出像大众展示福鼎区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民间组织可以定期对福鼎白茶进行宣传, 宣传其历史由来、品种、制作技艺等。通过这些措施, 让群众更加了解福鼎白茶, 使福鼎白茶文化得以传承。

3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3.1 政策引导机制

因为茶叶生产是弱势产业, 福鼎又容易受到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所以福鼎当地种植白茶的农户收入波动较大。当地政府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引导,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很有可能会逐渐消失。因此福鼎政府有责任制定颁布一系列利于福鼎白茶生产种植的政策措施, 政府制定政策的原则要以保护为重点, 发展为其次。福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共同下达与监督政策的实施。借助优惠政策以减少山区茶农向城市流动, 家中茶园无人种植的现象;激励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投入。

3.2 管理机制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 它是农业社区和当地共同进化和适应的结果, 所以不能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方式来进行保护[1]。不然会造成白茶茶园的破坏和福鼎地方经济落后的后果, 因此要“在发展中进行保护”。这样就要求遗产地的白茶茶农能够在保护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中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让他们自愿参与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于福鼎白茶种植范围极度分散且规模较小, 因此要采用适应性管理, 因地制宜地保护和管理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 并且加强茶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使用能力。

3.3 利益共享机制

在保护过程中, 保护茶农的利益是重点, 茶农是白茶产业生产与管理的支柱力量并直接参与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没有茶农的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很难实现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福鼎茶农是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福鼎在一定的时间内, 农户小规模经营的格局不会改变, 所以农户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的必要举措。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在茶农合作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了增加福鼎白茶品牌的知名度与销量, 可以选择“互联网+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 或是传统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这是调动茶农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企业应通过降低成本, 并适当压缩的利润空间, 使茶农利益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那些采用传统工艺制茶和采用无公害种植的茶农应给予经济奖励, 以弥补额外费用。

摘要:从古至今福建省福鼎市就因盛产白茶而闻名遐迩, 所以福鼎也被称为“中国白茶之乡”。文章以福鼎白茶为对象, 通过简要介绍福鼎白茶, 分析福鼎白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价值。进一步研究参与式管理在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复合型的特点要求其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农户、企业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 提出了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关键词:福鼎白茶,农业文化,茶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式管理

参考文献

[1]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等.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 2010 (10) :57-62.

[2]太姥山上“绿雪芽”——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J].标准生活, 2014 (03) :92-96.

[3]汤鸣绍.中国白茶的起源、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J].福建茶叶, 2015 (2) :45-50.

[4]孙志国, 王树婷, 钟学斌, 等.陕西茶叶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2) :150-155.

描写白茶的诗句 篇3

(第一首)

春云片叶满杯盈,不尽深情忆徽宗。

碧翠真香先浸蕊,野生歙县早含英。

龙游化作黄金液,鹤舞新生白玉精。

最是胡公茶道好,一茗啜透大千风。

(第二首)

玉芽翠叶诞溪龙,遐迩闻名人世惊。

清润明亮透香气,鮮淳甘爽沁心胸。

半尺玉旨召天上,一籽珍珠蕴山中。

琼桨咖啡安能比,品茗莫忘谢茶翁。

(第三首)

云林斋后疏钟入,香菀花前篁竹中。

烹水泥炉声漫过,提壶煮茗山共通。

江南日远鸣禽近,岭北风高隐兽踪。

月夜苕溪安且吉,碧瓯无意若香桐。

(第四首)

闻道溪龙出好茶,灵芽翠叶玉生花。

一杯爽气萌春色,半口清香近枣瓜。

极品从来天上有,真情自古世间夸。

若非鸿渐方心在,茗馆何来赞语哗!

(第五首)

粤北江南取次行,川源一派天新晴。

花前午枕茗香郁,屋后夜翻经卷轻。

隔水有情无着处,窥人隐意见蝇营。

一瓯若是江南忆,道是苕溪最重情。

(第六首)

云林斋后疏钟入,香菀花前篁竹中。

烹水泥炉声漫过,提壶煮茗山共通。

江南日远鸣禽近,岭北风高隐兽踪。

白茶茶艺解说词(牡丹花开) 篇4

释义:原来万紫千红穷开遍,而我独爱那一抹洁白。

杯里的白牡丹好似一个风度气质的女子,不孤傲,不张扬,娴静温婉高雅可敬,宛若一潭秋水。茶心正直挺立,仿佛告诉我们,要包容谦逊,廉俭育德,敬爱于人,助人为乐。茶席:

1、滴水情深,洁具清尘

将一泓清净之泉轻缓注入三才杯中,汇天地之灵气,洗人心之陈杂,使茶香更幽,茶韵更远,人心更近。

2、白茶牡丹,芳华初展。

白牡丹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焙干而成,顺和自然。3.纤手置茶,淡泊雅志。

牡丹入杯毫味香,淡泊名利高洁扬。取适量白牡丹置于杯中,让娴静与温婉,淡泊与大气在杯里随时光流转。4.雨润蓓蕾,清波潋滟。

宜茶美水应以轻、清、甘、冽、活为标准。水为茶之母,在往三才杯里缓缓倾注的时候,象细雨悄悄润泽着白毫的春芽。5.滴水情深,牡丹凝春。白牡丹的茶色澄黄清澈,香气鲜纯,有毫香显露。一滴滴茶水浓缩着阳春三月时,茶树掩映,滴绿溢翠,一群提篮的采茶姑娘,纤手上下舞动,茶尖嫩芽飞落,时有细语飘过耳畔,韵味悠然。6.高山流水,蓓蕾初绽。

提一壶沸腾之水倾注,有如高山流水,飞玉溅珠,扣人心弦。自然舒展的白牡丹在杯中绿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嫩芽,宛若蓓蕾初绽,舞姿曼妙。7.敬奉香茗,冰心一片。

杯杯春露呈佳客,朵朵牡丹显真情。8.春风拂面,茶香飘溢。

白茶企业文化 篇5

建德市地处钱塘江上游,山青水碧,高山云雾缭绕,十分宜茶。最早产茶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明朝就有“舟过新安江,鼻间皆茶香”的美誉。1915年出产的白茶,曾荣获北京展览会褒奖与巴拿马赛会特奖头等金奖。近年来,建德市先后荣获了“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特色产茶县”、“全国产茶重点县”、“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等称号。“建德苞茶”和“千岛银珍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目前,茶叶已经成为建德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并逐渐形成了新安白茶、千岛银珍茶和建德苞茶三大品牌茶。全市现有茶园6.1万余亩,产茶3700吨左右,产值2.3亿元左右。其中白茶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投产2000亩左右,产值约2000万元。

一、主要成效

一是繁育了白茶品种。建德白茶开发始于1997年,1999年从安吉规模引进白茶,主产地在下包、大洲、杨村桥、三都等深山茶区,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本地白茶良种经过收集、选种、育种等阶段,短短十几年间,共收集和繁育了新安1号、新安2号、新安3号和新安4号四大白茶品种,其中以新安1号为主打品种,栽培面积1000亩左右。经国家茶叶研究所检测,四个白茶品种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出1-2倍以上,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绿茶低20%-30%左右,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开发价值。为了更深度挖掘和培育建德本土的白茶种植资源,胥源白茶科技开发公司在长宁建立30亩白茶良种繁育基地。基地主

要为本地的浙江天赐、第一名茶厂、千里岗茶场,外地的天台华林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提供优质种苗。

二是推进了基地建设。发展白茶产业是建德茶产业持续增长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建德市自去年开始,积极推进万亩山地白茶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大户发展高山白茶基地。2010年壶笑天茶场398亩白茶园建设的完成标志着建德市万亩高山白茶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今年浙江天赐公司在三都镇建设了500亩高山白茶基地,三都黄金芽茶场建设了110亩山地白茶基地,大洋江东村茶叶合作社建设了160亩白茶基地。基地的建立,为万亩山地白茶基地建设开了好头,同时也为我市大规模发展白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是创建了白茶品牌。目前为止创建了地方白茶品牌代表“新安白茶”,千岛银珍牌“千岛银珍白茶”,怡可牌“怡可有机白茶”等。白茶适宜生长在深山高岭上,几乎无任何污染,特殊的生长环境为生产优质的白茶成品提供原料基础。优质的白茶品质造就了优秀的白茶品牌,特别是千岛银珍,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杭州市著名商标。今年上半年,建德市组织两家茶业企业参加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暨第六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千岛银珍茶再次获得金奖,“怡可”有机茶获俄罗斯客商好评并打入俄罗斯市场。

四是培育了茶叶企业。建德市茶叶加工规模化程度较高,全市现有规模性茶叶加工企业28家,其中年加工500吨以上有3家,年加工50~100吨的15家,拥有可加工针型、条型、卷曲型、扁型等多品类

绿茶生产线或成套设备近5000台套,其中近三年推广茶叶机械近2000台套。清洁化、机械化的有机加工已基本覆盖了全市茶叶加工。全市通过国内外有机加工认证的企业有21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14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与ISO14000(良好操作行为规范)的茶厂有3家。2011年,我建德市两家白茶生产企业——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千岛银珍农业开发公司再度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五是促进了茶农增收。全市白茶推广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投产面积2000亩左右,其中初步投产1000亩,稳定投产1000亩。稳定投产后,亩均效益在8000-10000元左右,每公斤售价在1000-2000元,是普通茶叶效益的2-3倍。不少农户在白茶栽培中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如方少阳,2010年其种植的40亩白茶投产,当年产白茶60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近2000元,销售总额突破百万元。我市5000亩白茶基地预计全部投产后产值在600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增收4000万元,促进了茶农增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茶研究会。建德市在2010年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标志着茶叶产业特别是白茶产业和茶文化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茶文化研究会深入产茶重点乡镇——乾潭、三都、大洋等乡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对白茶基地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为我市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详尽的研究依据。今年,由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严

州茶苑》7月份正式首刊,这是系《建德茶文化》后的又一本茶叶文化专刊。

二是举办节庆活动。建德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千岛银珍开茶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资深茶人前来品味白茶纯正轻柔的品质,同时也邀请了凤凰网等国家级、省市级20余家媒体报道茶叶产业和茶文化,有效扩大了我市白茶产业对外影响力,提高白茶知名度,拓宽了销售渠道,为更好做大做强白茶产业,促进建德茶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实施产业提升。茶叶产业为建德市主导特色产业之一,自2004年开始一直积极实施茶叶产业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加上企业实施的省、市的补助项目,近八年来累计投入资金在16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白茶基地、良种茶园基地、良种繁育基地、茶园改造、茶园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我市农技推广中心在白茶的生产过程中,推广机械化作业为主的设施茶业集成技术,包括蓄水微喷、太阳能植保、茶园机械耕作、机剪机采等实用新型装备设施,有效促进白茶的繁育、栽培和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种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白茶良种繁育、春茶产销技术等茶叶科技培训班和设施茶业集成技术培训班,受训人数每年在300-500人左右,有的年份培训多达800-1000人。2010年全年举办茶叶培训班9期,受训人数600余人。今年上半年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10余期,受训人数达500余人,培训突出白茶良

种繁育、白茶深加工以及白茶设施集成应用等方面,更好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是提升茶叶品质。(1)选高山基地。着重选择白茶基地为深山或者高岭土质疏松、矿物质丰富的山地作为白茶繁育、生产基地。基地一般离工业园区、城镇居民集中地较远,如罗村白茶基地,到乾潭镇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且基地附近没有任何工业、农业污染。(2)择优质品种。选择优质的白茶品种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如新安1号。新安1号白茶品种抗旱、抗寒等抗逆品质,口感鲜、爽且具有丰产性。还积极从外地引进优质品质——黄金芽,已在我市多地试种。(3)施有机肥料。白茶园培育和管理上,主要以施用茶叶专用肥和有机肥为主,并注重饼肥、绿肥、有机肥结合,以保证成品白茶良好的色泽和口感。(4)按标准生产。在白茶生产上,按照《杭州白茶》农业地方标准精心制作,侧重严格采摘标准与规范加工,进一步强化白茶产品质量意识,并改进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提高和改善白茶的口感,拓宽白茶深加工产业。

上一篇:建中镇九条措施全力抗旱救灾下一篇:非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