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共8篇)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1
皇甫学校核心价值观“三进”教程
张 发 贤 二〇一四年七月
皇甫学校核心价值观“三进”教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再次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皇甫学校作为华亭县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际工作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环节的总体要求。
中小学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注重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抓好课程德
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尊重人类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数学课要引领学生通过各领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在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英语课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特别要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
地方和学校课程要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生动直观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各科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各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安排,就近就便地在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
教育部门要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机构,建立具有各行业特色、具备一定条件、可供中小学上实践课的社会实践基地,统筹安排和指导中小学在社会资源中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协调解决学生安全和经费保障问题。
社会实践基地要有场地设施、安全保障、专业人员等基础条件和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安排。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对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指导。
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和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
环境保护教育可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海洋馆、空气质量监督机构、污水处理企业等,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环境保护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安全教育可到交通队、公安派出所、急救中心、消防队、地震台,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安全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
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可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结合德育课和相关的主题日,进行力所能及的慰问和服务活动。
健康教育可到专业运动队、体育科研院所、心理咨询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结合体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中涉及生产、销售、消费、税收、金融、保险、证券等相关内容可到相关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税务所、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进行现场教学。
各地中小学要挖掘当地资源,利用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农田、林区、牧场、湖泊、海洋、质量信得过企业、质检机构、港口、机场、航天企业和发射地,实地进行农村发展、城市建设、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质量、航海、航空、航天等教育。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氛围,要以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保障。
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可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开展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都应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和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要加强对学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有效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对进入校园网络的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管理。要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信息选择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所产生的问题和网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
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地抵制粗口歌、不健康口袋书、非法彩票等不良现象。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
中小学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机。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体现关爱、理解、引导、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并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应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挖掘早晨迎接学生、课间十分钟和课间操的引导、安排午餐、与学生交流、课后活动、放学扫除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应在每一学期的细节中体现育人。特别注重挖掘开学第一次讲
七、教育部门要为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各个环节提供保障
教育部门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着力解决中小学实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把对教师、校长、学校德育情况的评价作为教师、学校负责人、学校考核和评优的重要内容。要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对教师、校长、学校积极主动地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保证,给予奖励。要注重总结适合各种情况的经验,提供多种适合不同情况可以选择的模式。
要加强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德育工作专职行政人员、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设立课题,密切合作开展研究。要为从事德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把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环节,构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总结和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校外活动场所运转的各种模式,充分发挥已有校外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
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应对涉及中小学思想品德心理突发问题的机制。对中小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和中小学德育的难点问题进行动态调查研究,随时反映情况,积极应对。
314-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2
一、个人心智模式
英格兰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的,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 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从这一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方式, 决定了我们如何看世界、如何对待世界,它是根深蒂固于人的思想之中的, 并且影响我们的实际行动。
曾经发生在我们学校这样一个关于绩效工资的事件:
2008年底,沈阳市直属职业学校统一进行补发工资。由于之前两年, 市里只给学校绩效工资的政策,资金由学校自筹,能否发放到教职工手中, 要依靠学校自己的经营力量。在这种状况下,各所学校千差万别,有的学校两年来一份绩效没有发放,有的学校千方百计发放绩效。在发放绩效的学校中,其绩效方案也千差万别。本来,这些都无可厚非,各校只要按照政策,是应该有自主权的。各校内的矛盾也仅限于校内,相互之间影响并不大。
但是,市里在对这次补发工资的过程中,曾打算对于发放绩效的学校, 发放的金额要在补发工资中扣除掉,没有发放过绩效的学校,全额补发。 看起来,似乎校内矛盾不会很大。但是由于重组后的观念、行为、思想还没有来得及充分融合,在面对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时候,大家的反应极为强烈。
当校领导们挖空心思制定工资补发方案时,为了减少大多数人的损失,避免更多矛盾的激化,领导们用了一句“模糊处理”。而这四个字,却激起了大多数老师的愤怒。用他们惯有的“心智模式”去理解这四个字,在他们没有认真了解、理解政策的情况下,误认为领导要侵占教师的利益。
可见,心智模式让我们的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难以突破,难以改变,在固有的模式下,很难理解、了解和正确认识事物及认识他人。
二、团队心智模式
教职工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潜移默化地进行不同程度的生活、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同一个部门或者同一个年龄段、或者在工作兴趣、业余爱好等方面有产生共鸣的教职工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团体。 这些小团体中的成员,可能逐渐形成对某些事件相似的描述、解释和归因, 同时彼此交流加深和加速了知识信息的分享,这就是团队心智模式的形成,它是在群体互动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对于学校而言,当它的核心价值观具备足够的凝聚、导向、纠正等功能的时候,也会形成其独特的团队心智模式。但是,团队规模越大,其形成共有心智模式的难度越大,可能性越小。
团队心智模式在提高教职工间的沟通质量,避免或减少破坏性冲突的发生,缩短对所接受任务的理解时间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团队成员间对信息理解达成一致或相对接近,降低了沟通过程中的难以对接局面的发生,促进了有效沟通的进行。
学校里有各种不同领域的团队,每个团队,都因其形成了特有的团队心智模式,而在攻坚克难、默默奉献中,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挑战。 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物流管理专业课题组的成员,为了课题攻关,深夜还齐聚校内,无论严寒酷暑仍奔波调研; 学校办公室的全体成员, 将自己作为学校发动机的一部分,工作无论难以,齐心协力、加班加点。这种良好态势的形成,对学校工作的强大推动作用,皆出于团队成员已经形成了公有的心智模式。
三、如何形成新的团队心智模式
不同而且相互封闭的心智模式会使学校部门间充斥着明争暗斗、互相防卫、斤斤计较的潜在竞争,它将消耗学校职工大量的精力,时刻影响教职工的工作意愿,破坏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审视和调整,以改善教师个体心中对于环境的固有认知,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我们可以采取尝试体验、团队学习、宣讲故事、头脑风暴、课题研究等方式改善和调试团队心智模式。
1. 尝试体验。比如,在学校建设和实施变革的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让教职工理解这一改变的必要性,并对其目标的实现达成共识。对于快速改变团队心智模式,体验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教师们参与学校建设的具体任务,参与改革决策过程,这些有益于沟通与交流的学习, 对于改变人的认识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2. 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指的是,在已经确定的团队成员间,借助开放式的讨论,通过反思、对话,让人们在没有自我防卫的情况下,探讨心智模式,认清心智模式对人们的影响,找出认知障碍并及时清除,从而提高团队的沟通效率以及共同思考、共同创造的能力,让团队发挥出超乎个人才华组合的伟大智慧,创造出更适应团队的新心智模式。
3. 宣传故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用故事改善人们固有的观念,加深彼此间了解,打破彼此间隔阂,形成理解、认同的局面,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里,首先要做到的是挖掘学校中的人与事。可以选择学校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与事,也可以选择平凡中的不平凡,将感染几个人的人与事,通过恰当的方式与途径展示给学校教师群体,使整个团队在设身处地、相互比较、震撼心灵过程中,实现认同,从而形成积极的团队心智模式。
4.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模式是参与式培训的特点。这类培训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研讨为主要方式,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专家的指引,使每个参与者不断思考问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这种模式地引领下,参与培训的团队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团队心智模式,当这种培训频率越多,其形成稳定团队心智模式的速度就越快。
5.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促进团队成员思想观念的更新。参与课题研究,随之而来的改善团队心智模式的活动也增多。为了研究课题,团队成员可以组织参观考察,可以开展团队学习, 可以参与培训等等。这些源于课题研究的活动,既拓宽了团队成员的视野,促进了团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团队心智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稳固。
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从其综合因素考量,其难度大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更大于高等教育的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分析,从根源上思考,或许能有效推动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内涵的快速提升。作者认为,价值观培育的策略针对点就是人的“思想”,即心智模式。打破心智模式,融合心智模式,改变心智模式,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
摘要: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单纯的实践行为,而是通过对教师个体观念的理性分析,选择有效的途径破解阻碍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问题。因此,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问题是对个体价值观的控制。其中,突破组织成员的认知障碍,是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发展 篇3
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价值观比较权威的理解是: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具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好坏、利弊、得失、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神圣与世俗等的观念,是人们特有的关于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的约束性规范。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学校用于指导学校一切工作的最高价值标准和原则,是学校每位成员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是经过长期的或阶段性的办学过程的积淀,是升华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是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精神体现,是表明学校如何生存、发展的主张。人们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学校行为的“基因”。其精神凝聚和意识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和塑造师生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目标迈进。当学校核心价值观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接受后,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随之被内化,学校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将会大大增强,从而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核心价值观无形的弹性管理比相对刚性的制度管理更能发挥其积极的导向、凝聚作用,促使学校员工向同一目标努力奋进,进而实现学校的战略规划。
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羊中人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经历代代羊中人的努力,羊中传承和积淀了关于以上几个问题的核心理念,即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它成为历代羊中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成为激励羊中人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在教育实践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观:教育不仅是教师生存的需要,更是实现理想的追求。
认同:所谓对职业的认同是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态度。在7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代又一代的教师都在继承和发扬着羊中的优良传统,没有把工作仅仅看作是自己维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把教育当作体现自己人生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事业,并愿意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追求:“做教师就要做个好教师,办学校就要办所好学校”,这是历代羊中人的共同追求。羊中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这构成了全体羊中人的共同愿景,描绘出了羊中历史一幅幅灿烂的图画:从建校初的初中发展成为完中,从无锡县羊尖中学发展到无锡市羊尖中学,后来羊中人又抓住机遇使学校上升为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和国家级普通性示范高中。历史见证了羊中人代代相传、不懈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
质量观:不只是分数和成绩,更要关注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羊尖中学围绕这一办学目标,把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育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就要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学会学习”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会健体”作为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真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把眼光仅仅落在部分“优等生”的身上,更要关注各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不窄化质量内涵,不将质量与分数画等号,真正有效地落实“全体性和全面性”这一素质教育的要义。
正确的质量观,其最终的落脚点应该看学校培养出了什么樣的学生,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它的过程,只有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学校领导要引领全体教师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建构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办学过程中,羊中人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内涵强校、科研兴校、特色靓校”这一办学思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校的内涵建设,关注学校的综合发展。树立“学生‘合格+特长’,教师‘师德+师能’,学校‘质量+特色’”的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以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赢得百姓的肯定和支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学校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富有建设性的一员,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向。
人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也不例外。教育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为学生开拓更广宽的时空平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同一年龄、坐在同一教室里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也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就要做到区别对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为他们设计适合各自特点的成长路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施因材施教。在整体性教育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的特长有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并使其成为帮助学生成长成功的抓手。同时,针对学生的弱点和缺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不让学生的弱项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甚至给学生留下终身的遣憾。
所谓学生,就是在学习中的人,在成长中的人。即使成人也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设计让学生尝试的机会,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犯错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因为怕犯错而失去了大胆探究的勇气。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并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
教学观:课堂的核心是“学”,而不是“教”。
“以学定教”。课堂的中心任务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要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依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心理需求,教学过程应该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中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要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为目标,要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
“主体互动”。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参与、探究、质疑、训练的时间。教师要尽可能少讲,学生要尽可能多学、多思、多练,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能力为重”。课堂教学中有两个指向,即“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掌握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发展能力”则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综合能力,促进终身发展,奠基幸福人生”,这是教学的目标所在。
课程观:统帅全局,引领发展。
对于课程建设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品牌特色创建中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教师乃至不少学校领导心目中都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课程自主权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太有限了,或者说国家或地方对中小学课程统得太多。实际上,课程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培养目标,也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影响着学校的品牌特色。包括课程改革,如果不涉及到课程的层面,那么这样的课改往往是不彻底的。纵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名校,都是在校本课程统领下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创出了品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校要有自己的校本课程。
课程的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学校两个不同层面的共同工作,决策在学校领导或中层,开发则要依靠全体教师。以羊尖中学为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了航模、心理健康、营养与烹饪、摄影等校本课程,并经过几年的积累编写了《用心育人》《成长足迹》《让美在瞬间定格》《飞跃蓝天》等多本校本教材,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鼓励教研组和备课组加强校本研究,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羊尖中学正在完善学校的综合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德育课程—德育课程化。寓德育于课程,通过初一至初三三个年级德育课程的分层设置和实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现系统性、针对性,达到分层实施、循序渐进的目标。
生活课程—社会即教育,生活即课程。让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怀。锻炼学生独立生活,与他人合作、共享大自然恩赐的意识和能力。
艺体课程—艺术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通过艺体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带给学生心灵的熏陶和自我调节意识的觉醒。培养学生的健身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科技课程—科技是“变革历史的有力杠杆”。通过科技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和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关注祖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
每年根据学校师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选择意向确定开设部分课程。
三、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理念是教师共同体所达成的共识,是学校教师整体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管理者的意向与目标。引导是一种引领与倡导,即通过正面的友情提示,引导教师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体现的是对教师生命体的充分信任與尊重。理念是基础,引导是手段。理念是核心要素,引导是执行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理念做基础的引导是盲然的,没有引导的理念是空洞的。只有在正确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才能达成核心价值观。
目标是理念的具体化,制定正确可行的办学目标,才能让全体教师明确方向,增强向心力,最终达成目标。目标的制定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多数教师所认可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教师心中产生希望。教师心中有希望,工作才有干劲,再苦再累也无怨。
学校核心价值观首先是要内化为师生的共同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外现于师生的行动。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笔者认为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条重要路径。必须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放在最重要和最领先的地位,使核心价值观能够浸染、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以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核心价值的有效保障,以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动态载体,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展现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果没有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渗透,就会失去灵魂。相反,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依托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才能得以实现,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所学校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每一位教师需要在学校这个组织中找到自己认同的,并属于这个组织中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和理想,亦即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这样,教师才能使自己在这个学校中获得认同和肯定。学校只有引导全体教师构建基于个体基础上的共同理想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为每一位教师点亮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才能凝聚全校教师之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核心价值观,凝聚学校正能量 篇4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
在初三年级周小峰班、初二年级王旭班、初一年级薛斐班三个班级的教室门侧上方,鲜艳的“党员示范班”的牌子很是醒目。学校从党员学习教育开始,通过党课培训、党小组讨论、撰写践行心得等,让党员教师在师德修养、道德情操、文明执教等方面严于律己;注重开展师德技能培训,激励党员教师带头学习,上“党员示范课”,带“党员示范班”,与非党员教师建立“成长共同体”,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今年教师节期间,学校专题召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建设大会”,会上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宣誓,全体老师现场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
掀起校园寻美热潮
从去年9月开始,三仓镇中学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两个“最美”活动:每周校园寻美和每季寻找心中最美老师。每周校园寻美旨在激发每个教师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校园内一周最美的师生、最靓的风景,以学校主人的视角寻美、赏美、求美、学美。在每周一的教职工大会上进行“校园寻美”演讲,目前活动已坚持到第29期。每季开展的“寻找心中最美的老师”活动则是通过学生投票初选出“学生心目中的最美老师”,然后根据票数选出“学校最美老师”,颁发证书,进行宣传,正所谓:老师美不美,学生说了算。
为提升班组文化建设品位,学校以“优秀备课组”、“优秀班主任合作组”创建为载体,实行期初自主申报、期中自我评价,期末学校考核认定,涌现出一批批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盐城最美老师”王爱莲参加“德耀东台”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梅秋香老师当选第二季度“东台好人”,学校先后有三名教师的优秀事迹被宣传报道。
开展学生争星活动
红色教育是三仓镇中学的特色,为在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红色”传人,学校积极开展学生争星行动,广泛开展“比三做”、“创十星”、“争当美德少年”活动。
学校打造了“三座墙”、“十星廊”公布摘星具体要求。在学校大门西侧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红色广场上新增五块“群星璀璨”大型展示灯箱,班级黑板报专门开辟“星星照我心”栏目,不断造浓“争星”氛围。每学期初学校给学生发放美德手册,让学生结合自己能够摘到的“星”,在家长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争报项目,制订争星计划。
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题征文比赛,各年级从征文比赛获奖作品中选择佳作作为演讲稿,推荐演讲选手举行演讲比赛。举行“学八礼四仪,争做文明少年”知识竞赛,让“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人人知晓、达到认知认同,培育践行。每学期结束前,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分别授予“美德之星”、“三做先进个人”、“美德少年”等称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5
闫佳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
一、教学过程:
1、这世上是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呢?当然不是,那有哪些类型的人呢?有好人,有坏人;有说话算话的人,有说话不算话的人;有爱国家的人,有背叛国家的人;有认真工作的人,有对工作不认真的人;有对别人友好的人,有对充满敌意的人。
2、那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核心价值观记心间 3、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 法制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4、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做到: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二、爱国。
1、我们对待国家应该怎样?板书:爱国
2、爱自己的国家是必须的,我们总不可能不爱生我养我的国家而去爱别的国家吧?
3、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呢?大家讨论一下,问一下你的同桌。
4、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心中有国家---中国的好。哪个能说好在哪里?(扶贫建设、免费读书、住校吃牛奶鸡蛋„„„)
5、长大了可以怎么爱国呢?(如果有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国家来欺负我们国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发生了大灾难:比如地震、洪水„„„)保家卫国
三、敬业
1、知道什么是敬业吗?
2、目前我们还没有工作,我们应该做什么?(学习)
3、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读好书 遵守纪律 做个好学生
4、那这些你觉得怎么才能做得好呢?上课、自习、在家、作业、预习、复习、卫生、风纪评比„„.四、诚信
1、你知道什么是诚信吗?是“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2、那我们因应怎么做呢?
3、如果我叫你答应给某个人带一瓶牛奶,你路上口干了,怎么办?
4、你说了今天要还我的钱,又还不了了,应该怎么办?
五、友善
1、什么是友善呢?
2、比如,遇到一个客人狠他一眼,比如遇到一个陌生人瞪他一眼,比如对同学老是打骂,比如对家人不关心,比如对老师不尊重„„.3、当然,对于敌人、仇人、坏人可以友善吗?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敌人、仇人、坏人吗?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六、总结:
那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大家说!
1、师总结:我们要做这样的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请大家背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和谐) 篇6
教学目标:
1、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宣传社会正能量。号召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3、让学生懂得和谐社会即应该是家庭幸福、家人和睦,尊老爱幼,人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身心的和谐。体会和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和谐社会即应该是家庭幸福、家人和睦,尊老爱幼,人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身心的和谐。
教学难点 : 体会和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身心和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我说你说 观察课本第13页的图片:号召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1、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2、集体交流。
3、汇报。
4、教师讲解: 小朋友们,和谐社会应该家庭幸福、家人和睦,尊老爱幼,人与人和谐相处。其实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找一找。和谐不仅在社会、家庭和自然界中,在我们的校园也能看到处处有和谐,让我们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吧。出示图片,学生小组找一找。感受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世间的和谐相处。
三、行知乐园
1、美好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使社会安定,人民更加富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形成全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有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才有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才有祖国的日益富强。让学生记住:这些变化的取得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相信以后,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四、集体讨论 生活在和谐社会多么美好,想一想,建设和谐社会,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讨论。
五、成长足迹
1、畅想未来。
2、未来的祖国一定会更好,你心目中的美好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7
一、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1. 价值灌输方法。
所谓“价值灌输”就是指将基本的有关“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或行为准则通过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具备基础的价值观念[1]。美国学者詹姆斯·谢弗在对价值观所作的定义中强调:价值观是我们籍以判断事物‘好与坏’、‘有价值与无价值’、‘可取与不可取’的标准[2]。这种方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设想:成年人有直接教育儿童价值观的责任, 并能通过教育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提出核心的价值观念并提供学生直接学习这些价值观念的时间和机会。这种方法的步骤主要有问题解决、合作学习、基于经验的设计、完成主题明确的任务、对如何使自己所学价值观与实践结合的讨论以及更多的价值观讲授等。
2. 价值澄清方法。
“价值澄清”的思想主要源于美国学者拉思斯、西蒙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咨询者、父母等在实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决不能企图向青少年直接劝导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这样做将会妨碍青少年正在发展的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因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育者根据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时机和需要, 借助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儿童和青少年在轻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价值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该理论也十分重视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情感、行动、选择能力、评价过程等因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3]。
3. 道德推理方法。
该方法主要借鉴了美国伦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要求教育者在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一种假定的或实际的、其价值处于“是”与“非”的两难情境,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对这个“道德两难”问题阐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它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描述如下:首先, 呈现一个价值或道德两难问题, 如医学上的“安乐死”之争;其次, 陈述对一个假设的见解;再次, 检验推理;最后, 反思个人的见解。道德推理法的精髓不在于最终是否能够达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而在于用开放的方法求得学生思考各自的见解。
4. 价值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理论承认“价值两难”不可避免, 承认社会政治环境中的决策包含价值判断, 承认价值决定的结果值得认真考虑, 它强调要使学生在价值观学习的过程中能对价值观中存在的种种矛盾进行分析。其具体内容包括:调查两难故事的事实真相;提出适当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向;考虑不同决策可能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让学生判断哪一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最好[4]。
二、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1. 通过学校课程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校通过开设专门的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课程和各个学科的课程来进行, 主要包括文学、社会科学、历史课程等。社会科学课程标准包括让学生学习美国各州以及整个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要求, 它要求学生学习那些在美国发展史上发挥重要作用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社会组织。因此, 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对这些人或组织的道德行为及其价值观的模仿和鼓励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上。文学课程是美国学校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和道德推理的重要课程领域, 通过使儿童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故事, 让这些具有普遍借鉴性的故事及其人物事迹, 给儿童提供在现实中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历史课程是美国学校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另一重要课程领域。在美国, 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中学讲授系统历史课, 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 重在“明理”;大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 侧重对历史事实的理论升华, 重在“求道”。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述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 充满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念。美国道德教育协会前主席托马斯·克里纳指出:“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 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 我们就正在浪费一个大好的时机。”[5]
2. 通过学校环境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环境育人, 尤其是学校环境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因而, 美国各地中小学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都把学校环境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6]。通过学校环境建设以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这里的学校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学校里的建筑和教学设施等, 如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教学楼、实验室等。在美国学校的各个建筑物上都要悬挂美国国旗、国徽等,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公民意识。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举办各种学术活动, 倡导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价值, 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第二类就是广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自强精神。第三类就是在全校开展校庆、国庆及入学、毕业典礼等活动, 以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精神。
3. 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者认为,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运用他们所学到的核心价值观的机会。而课外活动就是学生运用他们所学到的核心价值观的好途径和好机会。因此, 美国学校在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将课外活动作为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德洛什认为:“学校的课外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和践行自律和自爱、合作与团队精神、尊重与责任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等道德价值。在许多情况下, 课外活动计划有助于学生实践和运用共识性价值, 以及发展良好品格特质。”[7]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采用的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典礼、仪式、学校服务 (如学校日常杂务、自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学生等) 、学校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 (如到社区医院、图书馆、疗养院、托儿所等机构提供无偿服务) 等。
4. 学校与家庭、社区协作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
美国学校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协作。美国品格教育联盟早就提出, 学校应积极深入到学生家长中开展工作, 以使所有的家长都了解并支持学校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及学校所建议的教授价值观的策略, 学校还应当争取政府、媒体、青年组织、商界等社会各界的帮助。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有效地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托马斯·克里纳认为:“新式价值观教育要取得长久成功, 必须依赖学校之外的力量:学校和社区应当共同努力, 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 他积极主张:“学校、家长和社区应共同协作。”[5]在美国,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协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各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具体的标准。如威斯康辛州公共教育部1987年发起的“家庭教育年”运动, 密苏里州初等和中等教育部实施的“家长为师计划”。有些学校让家长到学校参与价值观教育计划的实施;有些学校系统地向家长展示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课程, 并告知家长如何在家里贯彻这些价值;有些学校干脆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移植到家庭中, 将有关教育材料发给家长;有些学校和社区一起制定价值观教育计划, 确定教育主题, 社区的有关组织和机构 (如公民组织、教会组织、地区媒体、青年团体) 参与该计划的实施。
三、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 要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以提高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美国学校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先后出现了价值灌输、价值澄清、道德推理和价值分析等四种方法。由于它们各有优势和缺点, 加上它们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因此, 美国各个学校在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强调这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价值灌输侧重于向教育客体传递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 但是, 它往往容易忽视受教育者价值分析与价值判断能力的发展;而价值澄清、道德推理和价值分析等方法则有利于受教育者理性判断能力的发展和个人主体性的张扬, 但它们往往容易使教育客体走入相对主义的“藩篱”。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矛盾丛生、社会价值冲突凸显。在此情况下, 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 就成为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 我们要积极借鉴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经验, 在开展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优势, 同时积极避免其不利的方面, 以切实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 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以增强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性
在美国, 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现其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显性课程主要有公民学、历史、文学、政治学和哲学等课程, 学校通过讲授这些课程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他们做一个合格的美国“好公民”。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 主要包括校风、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等, 由于这些教育资源比较隐蔽, 受教育者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美国学校充分利用了隐性教育资源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因而,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 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般比较注重发挥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而很少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因此, 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既充分发挥显性课程的正面引导作用, 又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有效渗透作用。
3. 积极引导青少年投入社会实践, 感受社会教化
美国学校非常注重社会服务活动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各个学校通常会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和机关、企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我国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因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决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 它根本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4]。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8]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我国各级学校虽然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活动, 如到本社区的敬老院、孤儿院进行慰问和帮扶活动。但由于各个学校并没有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机制或制度作保障, 从而使得其社会实践活动收效甚微, 甚至有些活动仅仅是流于形式。为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学生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或制度, 逐步形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4. 构建学校与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化教育网络
在美国, 学校与家庭、社区紧密协作并成功地实施了其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我国, 由于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大力借助社区、家庭等校外教育力量, 努力构建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综合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只有三方面教育主体共同参与, 形成强大合力, 才能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前, 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 建立学校与家庭日常化的联系、沟通机制。学校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参与思想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以期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第二, 建立学校与社区的日常协调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优势, 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各项社会服务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服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葛春.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实施及对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 2009 (1) .
[2]James Shaver&William Strang.Confronting with Moral Decisions:the Foundation of Teachers’Theoretical Basis.Belmont:Woodsworth Press, 1976.
[3]辛志勇.西方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2002 (4) .
[4]田玉敏.美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启示.中国青年研究, 2008 (11) .
[5][美]托马斯·克里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刘冰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6]范树成.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外国教育研究, 2008 (7) .
[7]EdwardF.Deroche, MarryM.Williams.Education Hearts and Minds: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ducation.Corwin Press, Inc., 1998.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8
作为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广州德育示范学校,东风东路小学立足信息化、数字化生态校园基础,遵循儿童的道德成长规律,创新打造“知晓”工程、“渗透”工程和“信息”工程,用常态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一、动感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知晓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逐渐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亟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学校尊重儿童的认知成长规律,开展了“24字人人知晓工程”,用动感的宣传,让孩子们从“知晓”开始,认识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漫画诠释。学校成立“东风东路小学红领巾漫画社”,鼓励孩子们用漫画这一艺术形式,画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漫画社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创意,或设计卡通形象,或创作故事图例,用细腻的线条生动鲜活地描绘自己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形象的卡通漫画传达其内涵。漫画社还创作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漫画,分别装饰在四个校区的墙壁上。师生每天走进校园,便能看到漫画,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
用歌唱表达。歌唱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艺术表达形式,配以优美、活泼的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被孩子们记住,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音乐课上,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学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歌曲朗朗上口,旋律优美,深受孩子们喜爱。暑假时,学校还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孩子们走进白云山山顶公园、云台花园、流花公园、中华广场、环市东友谊商场等,用“快闪”这一时尚形式,唱响经典歌曲。如富有浓郁广府风情的《落雨大》《鸡公仔》等粤语歌曲,孩子们最喜爱的《爸爸去哪儿》,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在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孩子们还为现场观众佩戴红领巾,希冀通过歌曲传唱,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起不同年代的人们追求理想的情怀。孩子们用歌声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深深感染了观众。
如今,在东风东路小学,人人都知晓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孩子们徜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廊,比一比,谁朗诵的最好;主题队会上,孩子们认真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学时,孩子们更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孩子们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好少年。
二、全面融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生活
作为一种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贯穿学校教育全域。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整合家长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推进“课内与课外渗透工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东风东路小学的日常校园生活,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多彩课堂
学校鼓励各学科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语文科组落实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落实新课标重视阅读理解的要求。不仅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用真、善、美的人文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语文课堂成为播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品德科组更是发挥德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年级还利用班会课,指导孩子们学习广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诚信教育》读本,以及走进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阳光路上的金小羊》。各年级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低年级“讲一讲”,中年级“演一演”,高年级“辩一辩”,通过读故事,唱儿歌,明道理,用美德渗透心田,让孩子们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东风东路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为此,学校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了多彩的“诚信”进课堂活动。如邀请来自50多个行业的83位优秀家长代表,走进课堂、走进“诚信大讲堂”,用生动的社会经历和案例,和孩子们一起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孩子们受益匪浅,用真挚而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如“诚信就是不讲假话”“诚信就是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诚信就是守信用”……“诚信”已如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校园生活
“东风东新闻眼”,引领孩子关注时事。学校在四个校区门口,设立了“东风东新闻眼”,张贴《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头版新闻,让孩子们了解天下大事和国家、社会最新动态,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培育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特色主题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学校注重挖掘重大节日和仪式的教育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2009年10月,学校隆重举行了“溢彩华章60年,我向国旗敬队礼”经典诵读暨一年级入队仪式。在中国领土版图面前,孩子们开展“爱我中华经典诵读”,并在庄严的国旗、队旗下宣誓。直观形象的版图,生动优美的爱国诗篇,庄严的仪式氛围,让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2014年少先队建队日,由团广东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主办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核心价值观记心中”——广东省纪念少先队建队65周年主题队日活动,在学校隆重举行。“红领巾动漫社团”30多名成员现场创作,用动漫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位少先队员代表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用鲜活的事例,生动阐述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表达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丰富的活动形式受到了与会领导和来宾的赞扬,广东省委副书记马兴瑞予以高度评价,指出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概念,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诠释和传递,是一种形象、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
nlc202309041216
生动多彩的课堂和校园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学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评价方式,创设“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示范班”和“东风东路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少年”评选活动,定期评选诚信之星、爱国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友善之星,引领孩子们发现身边的榜样。通过孩子们身边的榜样示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可闻、可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引领校园生活。
三、积极创新:用数字技术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为信息化强校,学校采取“自主研发和共享应用并轨”策略,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化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环境,构建云端精神家园平台。用“现代多元信息工程”,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制作专题学习网,分享学习成果。学校开通“东风东路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网”,呈现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成果。如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宣传长廊、各校区实景宣传、各学科优秀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设计、各中队社会主义价值主题活动照片,以及学生创作的动漫作品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与家长、社区共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感悟。
创设新型智慧课堂,实现教学互动。突飞猛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偶然走向必然。从2013年开始,学校率先推广普及平板电脑和一体机,至2014年9月,全体一年级新生配备了平板电脑和课室配备一体机。学校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运用平板电脑和一体机,创设新型智慧课堂实现教学互动。例如,《祖国在我心中之56个民族》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与老师互动学习,将56个民族的情况介绍和特点,透过资料拍照、功能选择、练习推送、数据统计等功能展示,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设计网络康乐棋,促进虚拟践行。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多样化、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学校用网络游戏的形式,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容。学校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设计了网络康乐棋。学生依靠骰子的结果或进或退,通过不同的奖惩内容,虚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我是诚信小公民”康乐棋,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诚信”小故事,在骰子进退中坚守“诚信”,既学到了“诚信”,又放松了心情。这一游戏形式寓教于乐,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立体生动,趣味性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更获得了各方的好评和媒体的关注。
走进生活全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东风东路小学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健康、阳光、乐学”的品质,更收获了丰硕的成长果实。老师们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广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最美教师等光荣称号;学生们更是屡获佳绩,从东风东校园,走出了多名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道德小模范、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广东省优秀学生、广州市十佳少先队员。学校光荣地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代东风东人始终敬业勤勉,心系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体而细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聚焦于“小”、扎实推进,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8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7-29
学校核心06-12
孙建婷核心价值观的教案07-0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09-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班会教案10-02
创新是学校管理的核心10-23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08-11
品牌核心价值观08-27
培养核心价值观07-19
军人核心价值观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