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024-11-07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精选9篇)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1

浅析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三农”事业的繁荣,农民个人信用问题也日渐突出起来,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目前许多农民出现了信用危机。因此在农村,积极要求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维护信用交易安全的呼声不断增高,而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体系,即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适当地收集并公开个人的信用信息。与“三农”密切接触的就是农村信用社,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个人征信在农村发展的现状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

尽管近几年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是目前农村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涉农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征信体系建设涉及的诸多环节还不尽完善,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一)信用环境差

信用环境差主要体现在对失信行为的制裁不足,守信价值体现不充分上。近几年来,农村信用体系中对于个人失信行为的制裁上缺乏联动,制裁和惩罚的对象针对的往往是失信者拥有的单个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失信行为人本身。对失信行为制裁上的“合力”不足,使失信行为难以从根本上受到有效遏制,信用风险继续蔓延。

(二)收集、整理、核准评估、查询农村信用信息难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已经直接联网,总的来说农村地区已纳入到征信体系当中。但收集、整理、核准评估、查询信用信息难,由于目前农户的经营形式多,绝大多数的农户存在多种经营,半数的农户存在人口临时流动,因此导致农户信用信息原始资料调查采集困难,信用基础信息多变,真伪不易甄别。农户信用数据库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很大一部分隐藏于民间,收集整理工作量多、难度大。

二、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农村征信现状,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积极与人民银行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接,该系统可以帮助农信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信贷理效率,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可是农信社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出现以下种种问题。

(一)信息资料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现有的进入系统的信息包括农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件、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家庭财产、家庭债权债务以及借还款信息。个人征信系统要求将这些信息汇集到其身份证号下,但有些农民的姓名与其身份证号下的姓名不符,有些农民没有二代身份证,只有l5位身份证号码、甚至还出现身份证号重复的现象,还有些农民没有家庭财产、债务信息。所以,这都导致农户信息资料不完整。

(二)经营粗放,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经营不细,管理不严是各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山区,一些信用联社各项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工作质量。

(三)信贷员凭“人脉”不凭系统

在农村,大部分乡镇只设有农村信用社单一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渠道选择性单一,只能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发生异地贷款的可能性很少。况且,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是长期生活在信贷员身边的村民,他们彼此之间都熟悉,在进行贷款调查时,信贷员更加看重自己实地调查得到的信息。因此,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不想也不愿意通过联网来了解农户信用信息。

针对以上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农村征信主力军,农信社应当积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加强农信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对策

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征信力量,同时多元化农村征信建设的机构。以当前情况看,信用社仍然是农村征信体系的主力军,因此其应发挥自身扎根农村的优势,弥补不足。

首先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加快系统程序开发,科学组织基层农信社的财力和高层人力资源,尽快开发农村信用数据库软件程序,为加入全国网络做好准备。

其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引进高学历的新员工,加大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

再次加快建立农户信用记录档案,增加入库信息,不仅应包括农户基本识别信息和借还款信息,还要增加诸如农户的完税信息、守法信息、财务管理信息、产品质量状况、盈亏状况和个人违约情况等方面的记录,这样才方便提供查询服务。

最后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调查一笔贷款时,一定登录征信系统进行查询,然后发放贷款。既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率,又宣传了征信知识,使借款人增强诚信观念,积极保持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同时,对已存在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实行人性化管理,对非恶性意识形成不良信用记录进行修改,使农户更加珍爱自己的信用记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随着农村信用社征信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征信工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2

1 冷链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1.1 冷链体系设施设备配备不全

有的县市级缺少足够面积冷藏、冷冻库, 无冷藏运输车辆。乡村级保温包数量不够。

1.2 运输环节温度控制不严格

存在超过规定温度运输疫苗的现象, 给疫苗质量会带来一定影响。

1.3 乡村防疫人员保温包使用不当

保温包内无冰块等降温物质, 或是保温包盖关闭不严, 与外界温度基本一样, 起不到保温作用。个别存在行走时不管路途多远也不把疫苗瓶放在保温包内, 使保温包形同虚设。

1.4 保存疫苗不够重视

有些防疫人员对低温保存疫苗的认识不够, 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不能认真执行操作程序和要求, 不按要求使用或不适用保温包。

2 改进措施及建议

冷链体系建设是做好防疫的基础, 是保证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关键。为此, 要全面建立健全冷链系统,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 有效保证生物制品质量。

(1) 疫苗实行厂家直接送货。出库疫苗直接送到县级动物疫控中心, 减少省、市逐级下拨环节, 并直接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要求, 放入冷冻或冷藏库保存。县级要配备冷藏车、配备备用发电机。

(2) 冷库入苗前3d要进行预冷、检修, 确保达到疫苗保存温度、正常运行。

(3) 厂家送来的疫苗, 要现场检测送货车内温度, 达到要求控制温度, 方可卸车入库, 否则可拒绝接收。

(4) 基层畜牧兽医站应用的疫苗, 要由县动物预防控制中心用疫苗专用车送货到畜牧兽医站, 立即放到已预冷的冰柜或冷藏柜中保存备用。

(5) 村级防疫人员, 必须配备、使用冷藏保温包, 每户免疫接种结束后, 都要将疫苗放到保温箱内, 疫苗用后确保疫苗在使用环节上不出问题。

(6) 养殖大户实行县动物预防控制中心直接供应疫苗, 并用加有降温物质 (冰块等) 的保温包携带, 减少下发疫苗中间环节上可能影响疫苗效果的各种不利因素。

(7) 限时免疫接种用完。稀释后的疫苗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时限用完, 超时限的收回统一报废处理。

(8) 严格落实生物制品冷藏 (冷冻) 管理责任制, 提高认识, 强化责任意识, 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同时, 要建立疫苗保管、温度控制、冷库 (柜) 检修等制度和相关记录。实行规范化管理, 为科学分析、管理冷链系统奠定基础。

(9) 加强管理和检查。必须安排专职的冷链系统管理人员, 严格履行工作职责, 执行管理制度, 及时纠正存在的违反规定行为, 确保冷链系统正常运行。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3

摘要:为了让大学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让大学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服务和为市场服务,本文结合当下的实际简要的探讨了三元制建设解决分散式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双三元制建设;解决;分散式顶岗实习;问题

G712.4

1.文章更加深入的讨论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院的发展,提高学院的对人才的培养水平,本学院积极的探索,结合当下的实际,凝练了“三元互动,协同创新,求精求强,服务特区”的理念,结合当下的产业调整的现实状况和“三高一特”的产业体系,探索出了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双三元制建设”,“双三元制建设”很好的解决了分散式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真正的达到实习的目的,从而更好的提高人才的实力,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下边文章将深入的对双三元制建设解决分散式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这一课题进行讨论。

2.当前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1一些学生以自谋的形式进行顶岗实习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顶岗实习中学校、政府参与度较小,而学生为了谋求职业和生存,有的实习以打工的形式进行,且有的学生进行的实习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并不相符,以普通劳动的形式替代了顶岗实习,违背了学校和教育部门让学生出去实习的初衷,学生也并不能在实习中将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这个问题普遍的存在在一些高校的顶岗实习中。

2.2目前顶岗实习中缺乏实习目标的考核

当前顶岗实习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实习目标的考核,学生在实习完了之后难以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衡量,就不知道学生是否在实习中间得到了收获,以及在安排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都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来,这样就容易造成实习效果达不到要求做了无用功,所以顶岗实习中建立一个考核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

2.3顶岗实习中存在着形式化主义

有些同学实习过后实习的效果与学生的毕业相关不是特别的密切,即使学生不参加或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从事流水线实习学生照样可以毕业,有的学生在实习中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让顶岗实习形同虚设,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

2.4缺乏校内外老师的指导,学习未能系统地进行技能的实习训练。

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实习,还有就是顶岗实习有的是学生自找的,学生在企业中并没有给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所以有的学生在实习中处于较为盲目的状态,对于自己在实习中学习到的知识难以及时的消化和整理,虽然学习到了技能却不能很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不能系统地进行技能的实习训练,总之,这样都造成了顶岗实习的实习结果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想的效果。

3.简述“双三元”产学研的模式。

3.1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双三元”产学研的模式,“双三元”办学体机制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三明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体系下,并结合本省实际的改革模式制定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形成学校、企业、政府三元合作的模式,以及以行业指导、学校科研单位为主体、企业支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双三元”互动,充分的调动了政府、行业、学校及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有利的资源,一起培养、管理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办学体制,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成果,让人才可以更好的获得企业、市场的认同,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且可以更好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在办学体制建设方面,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学校积极配合,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源,集结了各个部分的优势力量,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项事宜,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体、企业支撑的理事会治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双三元”的产学研模式集中了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在人才的培养上共育、公管,且在对人才的管理上也更加的严密,在承担风险上三方面共同承担风险也有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且是一个双赢互利的机制,十分的适应工学结合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4.进行“双三元”的建设

虽然“双三元”可以解决很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促进办学,但是如何才能做好“双三元”的建设呢?所以下边本文将简要的讨论一下有关“双三元”的建设。

4.1政府要制定相关的制度

在进行“双三元”建设的时候政府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双三元”建设制度的进行,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规定好学校、企业、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责任和义务分明各个方面各司其职,更加有利于“双三元”制度的建设,且在建设中一旦出现问题也方便追究责任。还有就是“双三元”建设中资金的问题,资金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来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双三元”的建设,当然政府还要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落到了实处,真正的运用到了“双三元”制的建设中去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双三元”的建设。

4.2规定顶岗实习的形式要求,校内校外指导老师的制度。

在顶岗实习中存在一个问题是缺乏校内、校外教师的指导,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到的知识不够系统,所以在建设“双三元”的时候要建设校内外教师指导的制度,学校在学生进行实习的时候首先要派出教师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实习中该怎么做,怎么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如何从实习中学习知识,还有就是学生参加实习后校外教师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校外教师的指导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必须要规定顶岗实习的形式要求,规定好校内校外指导老师的制度,让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一些知识,更好的提高人才的能力,真正达到实习的要求。

4.3建立顶岗实习的考核目标,并且与学生的毕业相结合

顶岗实习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考核的目标,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不知道实习后的成效是否达标,以及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建立明确的考核目标,在建立考核标准的时候各个标准的设立一定要有针对性,保证各个方面都可以兼顾到,对实习的成果进行了检验,且把考核的结果与学生的毕业相结合,让学生知道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从而重视顶岗实习,让实习的目的落到实处。

4.4设立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课程标准,建立一种新型的校外实习顶岗模式。

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中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学习到了知识,让顶岗实习可以发挥到它真正的作用,更好的提高人才的能力,从而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人才,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5.结语

本學院紧密结合当下的实际,集结了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并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办学情况创新设立了“双三元”制建设,双三元制建设很好的解决了分散式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提高了人才的素质,为社会输出了更多的人才,且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不过学院以后还是要不断的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对顶岗实习不断的进行改进,以更好的符合教学、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华强. 以“双三元”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01)

[2] 黄俊官. 顶岗实习与高师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 才智. 2008(21)

[3] 蒋玉宝.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看校企联合办学的优越性[J]. 职业. 2008(30)

[4] 丁玲.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职业心理辅导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8)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4

-----许昌县环保局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纪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力度,取得可喜成绩。但是,在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中常见的存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常见的存在问题

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不高。少数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认识有些差距,没有很好的把惩防体系建设提升到相对的高度,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型,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认为惩防体系建设是纪检监察的事,没有完全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局党组和科室的整体工作进行谋划部署,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对惩防体系建设统领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高,没有围绕惩防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谋划部署工作,推动工作重点不够突出,落实任务关键抓不牢,工作成效不够明显。

(二)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防体系要求反腐败工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反腐败整体合力。但在过去的工作实际中,忽视了教育、制度和监督三者之间的联系,把三者孤立对待,没有将教育、制度、监督放在同一时间跨度、同一工作平面进行协调处理,教育只限于就事论事,制度只限于准与不准,监督只限于以上对下,出现“三不并重”现象。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相互分割,影响了反腐败整体功能的发挥,削弱了反腐败成效。

(三)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还有待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少,整体力量比较薄弱,习惯于联合其它业务部门进行检查,独立开展检查较少,不能完全把精力和时间将监察工作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全过程,监察干部胜任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监察工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信息报送和经验总结不够及时。密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举措较少,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善于总结经验、推广做法的力度还不够,工作的亮点和看点还不明显,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实践中真正叫得响、有推广价值的特色亮点工作不多。

(五)纪检监察干部统筹能力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重点工作、创新工作项目进展进度有些迟缓,监督检查需进一步加强;面对日益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纪检档案资料需要进一步规范。很多科室往往把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档案归并在一起,没有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资料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档案中分离建立档案,导致对两项工作进展情况混为一谈;在开展工作的会议记录、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图片资料收集、影视资料制作上不能很好的做到及时归档。

二、解决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是探索发展反腐倡廉路子的核心和龙头。解决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必须采取七项对策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认识。充分认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关系,按照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的工作要求,把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重点工作,抓好各阶段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摒弃观念,建立由教育、制度、监督组成的有机统一惩防体系。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必须以教育造势、以制度制势、以监督定势。因此,必须彻底扬弃过去的观念和作法,主动寻求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通过教育送“清醒剂”,通过制度建“防火墙”,通过监督打“预防针”三者合一、共同作用的效果。

1、创新模式,形成教育并重格局。在运用好已有教育手段的同时,坚持教与育并重,突出领导者这一关键,重点提高领导者素质。一是建立廉政教育科学评价体系,确定教育效果评价的要素、指标,重点放在对领导者的考评上。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使之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换代,突出教育的丰富性、适应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2、规范制度,形成制衡机制。廉政制度体现了权力内在制衡原则,具有强大的裁断力,能起到制止和控制的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化水平。要使制度尽可能地与形势发展相适应,将缺陷、漏洞等减小到最低程度,不断提高一体化、配套化水准。二是加大执行力度,发挥制度防止控制作用。制度不仅要规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更要对不这样干将会怎样作出明确答复,用严厉手段打击任何违背制度的行径,令行禁止、言出必践。

3、形成监督长效机制。理顺监督体制,形成监督与被监督良性运行的格局。

(三)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没有一支思想上强、作风上硬、业务上精的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是很难适应时代要求的。一是思想上要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自觉战胜“物欲”诱惑,抵制“私欲”膨胀,摒弃“利欲”攀比;在任何困难、问题和矛盾面前,能够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作风上要硬。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事业放到第一位,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投入工作。为政之德,贵在清廉。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多一些警醒,少一些麻痹,多一些约束,少一些放纵,带头树起纪检监察干部的新形象。三是业务上要精。纪检监察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一项涉及领域很广、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都不能小进则满,始终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样样工作争一流。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和培训工作,努力使纪检监察干部具备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

(四)把创新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动力。大胆探索本地 “特色、特点、做法”的惩防体系模式,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显现亮点、提升水平、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重点工作有推进、常规工作有创新、亮点工作有特色、难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查缺补漏,做好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和提升,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提高绩效,进一步明确职责,抓好牵头、协办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履职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比学习,创一流队伍,在提高能力上争先;比服务,创一流作风,在保障发展上争先;比特色,创一流品牌,在开拓创新上争先;比实干,创一流业绩,在强化效能上争先;比操守,创一流形象,在清廉守纪上争先。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五严守五禁止”,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管理,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奠定坚实基础。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5

薪酬管理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创设,能够为规范医院薪酬管理行为,提升医院薪酬管理效率提供有效支持。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创设过程中,发现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以医院薪酬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析其薪酬管理体系创设面临的问题,通过反思进一步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医院薪酬管理体系的优化及完善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在医院内部,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其细节管理工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革。以其中的薪酬管理工作为例,由于容易受到员工自身状况及医院自身资源的影响,使得薪酬管理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科室内部岗位薪酬分配模糊、薪酬分配参考标准单一化等。由此可见,为了优化及完善医院的薪酬管理体系,文章围绕“医院的薪酬管理体系创设与问题反思”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影响医院薪酬管理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常,医院薪酬是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津贴、补贴、福利、月/绩效薪酬、奖金、工龄工资以及补助的总和]。而在医院薪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一)医院内部员工层面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部分医院内部员工基于工作期间,存在难以重视患者实际需求的情况,而对自身的业绩、经济效益获取过于重视,进而易出现开药及收费缺乏合理性等问题。显然,受到医院内部员工这些情况的影响,会使医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受到影响。所以,在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创设过程中,需纳入医院内部员工在岗期间的具体情况,包括:个人资历、工作经验、潜力、岗位性质等,将员工工作状态对薪酬产生的影响充分考量。

(二)医院资源层面的影响

医院内部的管理资源容易受到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双重作用影响,进一步给医院员工的薪酬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经济因素与员工自身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通常能够在员工的职位、岗位性质方面表现出来;非经济因素则主要和医院存在密切关联性。总之,医院的管理资源会影响医院薪酬管理的效果,需合理分配医院管理资源,并注重其管理资源和医院薪酬管理之间的协调性及统一性的提升。

二、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创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由于影响医院薪酬管理的因素较多,所以需创设医院薪酬管理体系,规范医院薪酬管理制度及行为。但在当前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创设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这些问题包括:

(一)薪酬水平与市场价值不匹配

数据调查显示:医院的层次存在差异,其发展也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的医院所处区域的经济水平也有所差异。基于国内层面分析,不同地区医院的薪酬水平明显存在差异。虽然国内公立医院的工资制度、标准均比较稳定,但医院职员的收入很难把市场价值反映出来,在薪酬水平与市场价值不符的情况下,则会导致薪酬分配方案不具合理性及科学性。

(二)医院各部门薪酬分配不够合理

基于现状角度而言,国内大部分医院将成本核算当作基础,然后设置激励绩效工资,并将科室效益作为一个主体。这样,医院各科室基于工作开展期间,其目的在于效益的获取,进而忽视了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并且,不同的科室,在岗位设置上有所差异,经济效益也有所差异,这样容易使科室与部门间存在薪酬差距不一致的状况。

(三)科室内部岗位薪酬分配不够合理

一般,医院绩效考核由科室独自完成,其参考指标通常为各部门的经济指标。但是,因为医院在合理、统一的个人绩效考核方法方面存在缺失,将部门收支平衡分配方式作为依据,或以工作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这些方法均不能对科室的奖金进行量化。在科室内部岗位薪酬分配缺乏合理性的情况下,难以激励员工对待日常医护工作的积极性,进而难以提高医院日常工作效率及质量。

(四)薪酬分配指标标准单一化

医院在薪酬分配过程中,主要参考经济指标,即医院职工的薪酬通常和医疗服务收入水平相关。从目前来看,一些医院显著存在“大处方、多检查、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显然,在薪酬分配指标标准单一化的情况下,会加大医院薪酬管理的难度,进而抑制医院的长远、稳步发展。

三、优化及完善医院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关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创设面临的问题较多,需通过反思,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总结起来,具体对策如下:

(一)加强医院内部薪酬管理工作改革

加强医院内部薪酬管理工作改革,需从多方面做好工作:一方面,建立公正且科学的医疗绩效考核机制并加以完善,对相关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完善;同时,对绩效行为加以规范,通过量化分析,使考核指标的实用性及科学性提升。并且,需保证评估指标及环节的公平、公正、透明。另一方面,医院以直接的形式得到医疗效益,并让医务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保持稳定,进一步对医疗收益统一分配,并对薪酬结构进行优化。此外,构建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根据职员的职位职责及性质,同时考量工作效率及专业素养等指标,进一步对职员的薪酬分配加以明确。

(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规范医院薪酬管理体系

政府方面,需将自身的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对医院薪酬管理体系加以規范。一方面,对医院产权归属清晰界定。即由政府对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合理分割,促进“管办分离”的实现。然后,以管理学的分离原则为基础,对于医院产权需明确定给具体的法人,并且管理者在其中需要拥有相对应的责任与权利。而对于卫生主管部门,则有必要健全行业规章制度,让医院的行为能够得到制度的规范及约束。对于医院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比如职员的任命、解雇、薪酬分配等,则由医院自行明确。另一方面,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使基金整体规划得到有效实现。提升整体规划水平,对全市三类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加以建立,让城乡医疗保险政策的协调性得到有效强化;采取差异化报销补偿机制,对不同类型患者采取有效引导措施,使分级诊疗得到有效实现;并构建多种形式的医保支付模式,例如:按均次费用支付以及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等。

(三)建立规范标准的医疗人力资源市场体制

因目前医院薪酬制度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建立规范标准的医疗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极為重要,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医疗人力资源的双向选择及自由流动获得有效保证。以统一化市场机制的实施为依据,对医院各科室各岗位的职员薪酬加以明确,并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除此之外,由于薪资水平与人力资源价值之间需维持平衡关系,所以医院需对岗位薪资水平加以明确,然后需参考实时且真实可信的市场薪酬信息,以此保证医院岗位薪资水平的客观性及标准。

(四)加强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的建立

医院的行为技术性较强,这是医疗岗位的主要特征,因此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很难获得合理科学的量化。针对此状况,国家医疗服务行业有必要放宽民营资本的进入门槛,针对公立医院系统设置偏高的费用标准,可采取设置民营医院的方式加以限制。通过多样化医院产权所有权以及加强医院之间公平、公正的竞争,促进医院服务市场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保证医院职员的薪资可以反映其人才价值,使薪酬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得到有效预防控制。总之,需加强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的建立,通过竞争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同时体现医院职员价值,使个人价值与薪酬体系保持平衡性。

四、结语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6

十九大的成功召开,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入“新时代”,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给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而言,只有加强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优化“新时代”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结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相应的人员控制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别快,导致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不断增加,这就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两部分:编制人员和合同人员,其中编制人员的数量较多,并且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聘的,这就导致没有专门的人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再加上我国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待遇较低,不能满足人员的实际需求,极容易引发内部控制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二)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

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没有贯彻和执行。其中内部控制体系流程过于形式最为突出,这就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随意性比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者没有重视对其的建立和管理,从而导致没有建立专门性和针对性的流程管理制度,进而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体系在工作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缺乏监督机制,只能根据财务体系进行相关工作的实施。与其同时,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明确的财务工作制度和标准,导致一些财务报销和标准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新要求,由于长期受传统工作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披露的信息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信息披露格式没有规范性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必须结合其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借鉴国外先进内部控制体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每项工作都能实现有章可循的目标,有效杜绝因制度问题引发的各种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到实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内部控制作用的积极发挥,最大限度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对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才结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寻找和引进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其次,优化现有内部控制人才招聘制度,吸引更多的内部控制体系专业人才的加入,从而优化现有内部控制人才体系结构,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

(三)构建内部控制审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另外,构建背部控制审计制度,还有利于促进审计机构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效率,防止各种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

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并进行加强管理。首先,在内部控制信息质量上,必须加强质量保准的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促进信息质量水平的提升。其次,还需要将内部可控制体系有效融合到信息披露工作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促进信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比如利用指纹登录或者UKEY登录、使用高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等。总而言之,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利于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非公开信息的发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其本质而言,它是一把手的工作,需要一把手加以重视,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果和作用。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必须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根据内部控制的实际结果设置事业单位分解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建设和实施当做对高程管理者的考核标准,同时,还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岗位,进行专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控制工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内部控制长效?C制。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 “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普遍存在。原来可以预防的疫病, 由于防控不力导致发病或蔓延, 发病后又滥用抗生素, 造成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给防治疫病增加了难度。

(2) 基层防疫体系不健全, 影响疫病防治。动物的引进没有严格的报检制度, 无法实施引进动物的隔离观察、消毒防疫等措施[1]。基层兽医防疫组织力量不足, 区域性疫病防不胜防, 一些常见传染病如猪瘟、猪肺疫等时有发生, 得不到根治。

(3) 兽医工作基础薄弱, 疫病缺乏有效防治。主要表现在基层站体制不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断层严重, 村级防疫员素质不高, 报酬低, 人员不稳定。

(4) 投入有限, 后劲不足。村级防疫条件较差, 无经济来源, 加之疫病监测、扑杀补助、强制免疫、疫苗反应、应急物资储备等防治专项经费不足, 导致疫病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5) 乡村领导重视不够, 防疫难度增加。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弱在乡 (镇) 、空在村级[2]。有不少乡村领导对动物防疫不够重视, 防疫工作得不到支持, 使防疫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力度, 增强群众动物防疫意识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增强其防患意识。业务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法律法规宣传, 真正使法律宣传深入社会、深入人心, 做到家喻户晓。农村动物饲养方式粗放, 动物防疫的面广、量大, 必须提高群众的防患意识, 使其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性, 才能有效地提高防疫质量, 防止疫病流传, 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改变农民“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 使广大群众了解搞好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以顺利开展好动物防疫工作。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具有执法服务员和宣传员的双重身份, 必需发挥其作用, 才能真正把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2.2 加强检疫监督, 完善防疫体系

动物检疫监督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检促防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措施。畜禽的引进实施严格的报检制, 异地调入畜禽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观察和防疫措施, 杜绝疫病输入[3]。规范畜禽屠宰场点, 减少环境污染。检疫员做到免疫注射档案不全的动物不予检疫, 未经防疫注射的动物不得进入交易市场, 无佩戴免疫耳标的动物不能进入屠宰场, 以检促防, 完善动物防疫体系。转变传统养殖模式, 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设施, 新建一批规模适度、符合防疫要求的养殖小区。加大执法力度, 堵绝经营病死畜禽。动物防疫不留死角, 既要防疫密度, 又要防疫质量, 疫病防控才能见成效。

2.3 加强乡站建设, 稳定基层防疫队伍

2.3.1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在于基层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具体落实。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职能部门, 改革后可理顺关系, 垂直管理,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归县畜牧局业务部门直接管理, 这将有效发挥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的职能作用。乡镇站工作的重点是动物防疫、检疫、市场监督、品种改良、技术推广, 使县、乡、村3级动物防疫网络有机结合[4]。乡镇畜牧兽医站业务技术人员实施辖区内畜牧业生产技术、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 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防疫、检疫, 负责本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2.3.2 健全基层防疫队伍。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发挥职能作用, 关键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踏实工作。政府通过考试择优聘用大中专毕业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充实到基层乡镇站, 改变1人站、2人站的现状, 使基层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学习, 使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对取得大中专学历的兽医人员, 要鼓励其继续学习, 获得更高学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为适应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新要求,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 增强专业人员掌握先进设备、使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2.3.3 提高防疫员整体素质。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实施动物防疫的主要力量, 合理设置对疫病防治的质量和进度尤为重要。按行政村划分, 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必须保证有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较大的行政村和畜牧业较大的行政村可设2名村级防疫员;较小的行政村和畜牧业欠发达的行政村可2个村划分一片, 设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对于村级防疫员要制订计划,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 并能通过相关的资格认证, 做到防疫、疫病监测、疫病诊治为一体, 不仅有利于基层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 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在养殖户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2.4 切实加大投入, 确保疫病防控取得实效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做好控制重大疫病所需经费、疫苗、药品、物资、设备、技术的准备, 以便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 减少和消除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保障畜牧业生产、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确保基层畜牧兽医站经费的条件下,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助。加大投入, 规范村级防疫室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室, 配备小型冰箱、冷藏箱、铝制煮沸消毒锅、瓷盘、刀剪镊、注射器、针头等器械设备, 以有效保证疫苗质量、动物免疫密度, 从而提高免疫质量。

2.5 发挥政府职能, 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主导产业。该县县政府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签定畜牧业发展的目标责任书, 明确动物防疫任务, 将动物防疫任务完成作为发展畜牧业工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在乡镇政府的领导支持下, 才能更好地完成动物防疫工作。乡镇领导组织安排动物防疫会议, 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要求乡村干部大力支持, 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实施防疫工作, 防疫期间村干部及时通知家家留人, 配合防疫注射, 做到动物防疫不留死角, 按期完成, 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取得实效。

摘要:分析青海省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生产实践, 提出对策, 以为乡村动物的防疫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存在问题,对策,青海省

参考文献

[1]姚小彬, 朱凌云, 杨若飞.科学规范做好乡镇动物防疫工作[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 (1) :101.

[2]胡向东, 方小龙.高温高湿季节及灾后动物防疫和畜禽饲养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311-312.

[3]马玉梅, 谭春辉.化隆县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2) :33.

双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篇8

关键词:旅游法制;旅游产业;立法现状;法律规制现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对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和旅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推动发展、规范发展。

一、探讨健全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转变。在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和旅游市场不断繁荣的表象下,许多问题也渐渐出现并且日益严重。基于推动我国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旅游行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等目的,国家于2013年10月1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管理、监督旅游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我国旅游法制体系建设仍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因此有必要进行探讨。

二、我国旅游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

旅游法采取了综合立法的模式,实现了在旅游行业领域立法位阶的提升,并针对“零负团费”、“强制购物”、“一日游”等人民群众关注度比较高、反映问题比较多的一些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规范。在平衡各方的利益基础上,旅游法加强了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遵循了旅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旅游立法的先进经验,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然而,《旅游法》及其相关法律体系,在立法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

(一)旅游基本法存在问题。《旅游法》无法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例如第三章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组织本地的旅游形象推广工作。”政府不应当对“旅游形象宣传”这一市场自发行为实行过多的管束,应该以引导为主。还有旅游法中的一些行政处罚相对较轻,如第九章第九十五条“旅游社违反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这里违法的成本相对于违法行为来说就比较低廉了。

(二)现有旅游相关立法的层次较低。虽然目前已出台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规定》来规范和管理旅游业相关领域的行为,但是大多只是条例、通知、暂行规定之类,甚至有的还只是政策性文件,显而易见是不具有普遍和强有力的约束力的。

(三)部分旅游行政法律制度内容已经过时且缺乏稳定性。我国在保障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许多旅游法规以及规章,具有明显的暂时性和应急性,不能适应旅游业和旅游部门的实际需求。这些旅游法律制度刚制定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旅游业实际情况的,但是当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起来后,这些法律制度无疑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桎梏。

(四)旅游法律法规中某些内容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制定旅游法律制度,是为了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旅游活动和对旅游产业加强约束管理,所以旅游法律要具备技术上的操作性,不然就会变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我国很多旅游法律制度的规定都比较宏观,不注重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一味依靠具体实施细则的颁布,这一切无疑会影响到行政部门执法的公正公平和执法的效率。

三、完善我国旅游法制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旅游立法的理论性研究。旅游立法活动是一个协调的统一整体,要有一个坚固详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支持。我国旅游法出台的时间毕竟较短,以旅游基本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还有待修改和完善,所以必须加强旅游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本法,用上位法来支持旅游法律的制定和实行。旅游基本法应该不是管理法,而应该是行业法。要始终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用司法、媒体、舆论全方面监督政府的相关行政行为,并定期把行政部门关于旅游工作项目的执行进度及实际效果向社会公布。《旅游法》中的许多行政处罚都存在相对较轻的情况,应适当加重违法的行政处罚力度,加重违法成本,树立法律权威。

(二)明确旅游法律制度中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首先,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理念,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旅游法律制度。其次,在旅游法律制度的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旅游行业的发展原则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建立起一个统一、具体的旅游法律规范体系。最后,还应当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中国旅游产业是世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国际相关旅游法律和惯例,有利于中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出台旅游专项法律制度。旅游专项法律制度能够对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约束,但是现有的旅游专项法律制度还不够全面,一些旅游产业的方面仍然存在法律空白。应制定如《饭店法》《旅游运输法》《旅行社法》等旅游经营类专项法律,明确旅游车船公司、旅行社、饭店的注册、评级等程序,促进旅游投资多元化发展,细化服务标准。

(四)协调好从中央到地方上的旅游立法。目前,我国没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统一的旅游立法体系,不论是立法的数量还是质量,中央制定的旅游法律法规已经大大落后于地方,这一情况说明了我国上层的旅游法律制定落后于旅游产业的实际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旅游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地方上的旅游法律制度的大量涌现,诚然对于规范当地的旅游产业市场是有极大作用的,但是由于各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立法的内容上如果不协调一致,就会造成了旅游行政法律方面适用的困难。只有不断完善旅游基本法,让其发挥在旅游法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指导协调好众多的地方旅游法律制度,才能消除中央与地方旅游立法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避免产生冲突。

(五)注重旅游行政法律制度的具体可操作性。在讨论制定旅游法律的时候,要尽量注重细节与实际,出台之后有发现过于宏观和宽泛以致于影响实施的规定的,应当及时制定实施细则来作出解释,使旅游法律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现阶段的旅游法律制度中,出现了十分多的不合理的不确定性用语,这些不确定性用语,不但会给旅游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创造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便利,最重要的是还会使旅游审批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耽误旅游主体进入市场的良好时机。要减少不确定用语在旅游法律法规中出现的频率,有利于增强我国旅游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杨丰璟.我国旅游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

[2]王玉松.旅游法:促进和保障我国旅游发展的“宪法”[J].旅游学刊.2012(11)

[3]熊文钊,吴旸.《旅游法(草案)》几个热点问题[J].旅游学刊.2012(12)

[4]渠涛.对《旅游法(草案)》的评价与建议[J].旅游学刊.2012(12)

双体系建设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篇9

为切实推进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编制了齐全的管理体系将双体系建设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双体系建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双体系考核奖惩管理。3 考核依据

3.1 总经理签署《安全承诺》,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3.2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

3.3 每名员工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总经理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4 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时《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具体内容随之改变。

3.5 企化管控部负责执行公司级安全考核与奖惩,重大安全责任事项的考核报总经理审批。

3.6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绩效考核,安全员负责监督。4 实施细则 4.1 一般规定

4.1.1 公司年终总结时,由各部门按照考核情况推荐,安全员按照奖惩细则审核,提出奖励建议,报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

4.1.2 对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管理有特殊贡献者,由部门推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

4.1.3 发生安全事故后,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定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对责任部门、责任人、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4.1.4 所罚款项由被罚部门或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到财务部门缴纳,不得摊入生产成本。

4.1.5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的进行奖惩,并接受全员监督。

4.1.6 企化管控部负责编制、修订本制度,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 奖励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其功绩大小,分别给予精神表扬和或物质奖励。

4.2.1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在安全生产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年终总结被评为优秀的部门和个人,各奖励500元和800元。

4.2.2 对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管理及“双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部门和个人,每半年至少汇总一次,经集团相关职能部门评估后,根据综合评审等级给予50-500元奖励。

4.2.3 由于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抢险救灾,避免重大火灾、爆炸、人身伤亡、装置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它显著成绩者,奖励50元。

4.2.4 为保证安全生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有关部门审查,确有较大价值,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后,经实践考核有效者,奖励50元到500元。

4.2.5 对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尘、毒和噪音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对环境保护贡献较大的技术改进项目的主要成员,奖励50元。

4.2.6 在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临危不惧,奋勇抢救,保护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事故扩大,措施得力,成绩突出者,奖励200元到1000元。

4.2.7 及时制止违章和误操作并转危为安者,奖励200元到500元。

4.2.8 举报事故经确认属实者,奖励50元。4.3 处罚

安全生产处罚分为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公司扣罚安全生产责任者的奖金收入。

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等。

刑事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按照国家法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1 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处罚

4.3.1.1 发生死亡或重伤事故,处以2000元和500元的罚款,对责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部门经理予以责令检讨,责任人予以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

4.3.1.2 发生轻伤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责任人予以责令检讨,并分别处以200元和50元的罚款。

4.3.1.3 对于较大、重大未遂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4.3.2 违章违纪处罚

4.3.2.1 对在生产作业中,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并处以20元的罚款。

4.3.2.2 在生产作业中,未按本岗位操作规程操作,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并处以50元的罚款。

4.3.2.3 对随意向下水道排放有毒有害液体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分别处以500元和200元的罚款。

4.3.2.4 对生产区内机动车辆超速行驶,违章驾驶或违章乘车者,未造成事故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处以20元的罚款。

4.3.2.5 对车间内安全通道不畅通的责任部门,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50元的罚款。

4.3.2.6 对不按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并处以200元和50元的罚款。

4.3.2.7 除上述情况外,对其它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可参照奖惩细则酌情处罚。4.3.3 存在事故隐患的处罚

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部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酌情给予处罚。4.3.3.1 各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生产场地的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指示信号装置要齐全、有效、可靠,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部门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处分。

4.3.3.2 对各种安全装置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的,给予警告处分。

4.3.3.3 经检查认定为事故隐患,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对在限期内能消除而不消除的;本部门不能消除,但应制订临时安全措施而不制订的;本部门不能消除,但应提出上报而未提出上报的部门,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处以500元的罚款。4.3.4 加重处罚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加重处罚,具体加重程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处罚方式包括对当事人罚款、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

4.3.4.1 违章指挥,造成因工死亡、重伤、轻伤、急性中毒及重大未遂事故的。

4.3.4.2 发生事故后仍不采取有效措施,不认真吸取教训,致使事故重复发生的。

4.3.4.3 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时间不报的。4.3.4.4 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不按期排除隐患或未采取有效措施而发生事故的。

4.3.4.5 对工作不负责任,因故发泄私愤,有意扰乱操作,造成经济损失和违反劳动纪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

4.3.4.6 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

4.3.4.7 对忽视劳动条件,削减或取消安全设备、设施而造成事故的。

4.3.4.8 对设备长久失修,备用设备起不到备用作用,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

4.3.4.9 对违章设计、制造、安装或不按设计方案施工造成事故的。

4.3.4.10凡阻止、干扰、刁难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正常工作或无理取闹、拒绝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的。4.3.5 减免处罚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酌情减免处罚,具体减免程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4.3.5.1 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伤亡事故的。4.3.5.2 发生工伤事故属于本部门以外其它原因的。

4.3.5.3 对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治理措施,但限于技术水平,在限期内未达到规定的。

4.3.5.4 发生事故后,能迅速改正错误,表现较好,能积极组织(配合)调查,认真进行事故分析,并能配合制订防范措施的。4.3.6 其他处罚

4.3.6.1发生事故时,对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6.2 发生事故需赔偿经济损失的,其赔偿金额由公司研究决定,赔偿款应从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罚款后的剩余部分,不应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直至逐月扣完。5 附则

上一篇:走过冬天作文下一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