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2024-07-29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通用10篇)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1

高校学生活动对学生成长作用机制研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学生活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应该充分认识高校学生活动在学生成长中的功能,明确学生工作思路,创建高校学生活动品牌,实现学生活动的全覆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国际竞争力.

作 者:田德生 周利峰 亓来华 尹小钢 作者单位:田德生(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湖北・武汉,430030)

周利峰,尹小钢(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亓来华(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640关键词:高校 学生 活动 成长 作用机制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2

然而,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校扩招、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出现了与传统观念不适应的困境。因此,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当今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1.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高校学生档案具有历史性, 其在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资料和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收集和整理学生档案可以很好地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历史进程, 具有宝贵的借鉴及指导意义。另外, 高校学生档案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档案的内容非常丰富, 新生入学后建立的各种表、卡、册及时、准确地记录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 有利于学校全面、准确地掌握真实情况。因此,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依据,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毕业生择就业的促进意义。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的就业聘用与自主择业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有利于用人单位较好地挑选、考察、录用、使用人才, 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 在拓宽高校学生步入社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3. 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毕业生自身权益的保障意义。

高校学生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利用有助于保障大学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毕业生就业以后有关落户、办理社会保险、转正定级、职称申报等问题都需要查阅档案, 毕业生继续升学、报考公务员也需要使用档案, 因此, 做好高校学生档案就业后的转递工作, 对于保障毕业生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群体档案意识淡薄, 档案工作边缘化现象严重。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 档案工作的范围正在从日常收集、保管和利用, 延伸到知识管理等方面。而长期以来, 部分高校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档案工作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业务经费和设备购置等难以保证。由于群体档案意识的淡薄, 档案工作被边缘化现象普遍, 大多数学生的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匮乏, 不了解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不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开展工作,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总体上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2.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体制有待改善。

目前出台的关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文件主要有教育部颁发并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2008年8月20日新颁发的《高校档案管理办法》, 但是其中针对学生档案的移交、归档、查阅、转递等环节的内容甚少, 造成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在工作细节处理上,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在形成校内文件予以规范时无章可循, 在与其他单位移交中矛盾重重。另外, 高校往往没有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没有必要的检查、监督、指导、考核环节, 管理体制明显不完善。

3. 管理方式传统落后, 效率有待提高。

在全国高校, 对于大学生档案的管理, 一般的做法是:大学生一入校便开始建立档案, 具体操作过程, 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查找学生的有关材料时, 只能通过人工在繁多的档案中去查找, 自然也就很不方便, 效率低也就自不待言。

4.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落后, 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多以兼职人员为主, 有些是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有些是属照顾性安排的聘余人员, 从业人员档案理论和业务能力匮乏, 而又缺少相应的培训, 为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另外,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长为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受到人员编制限制的情况下, 仅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管理方式势必影响工作效率。作为兼职人员的档案管理员, 其主要业务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和熟练掌握新的管理方式, 限制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 大力宣传档案知识, 强化群体档案意识。

为了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高校应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积极整合校内资源,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另外, 可采取新生入学教育课、档案管理选修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等多种形式, 加大档案知识宣传力度, 使学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2. 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工作流程。

国家教育部作为国家主管教育的机构, 应尽快出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根据《档案法》的精神和学生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 会同国家档案局、中央组织部及相关部门, 尽快出台诸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条例》之类的文件, 使学生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 制定《高校学生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及《高校学生档案整理细则》等配套规定。

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建立健全符合学生档案管理实际操作的规章制度, 规范工作流程, 建立学生档案的收集、查询、借阅、转递和档案库房的安全保密制度。对档案材料的移交、归档、查阅、转递建立登记簿, 同时, 采用定期检查、适时清理、严格校对、修损补缺、去假存真等措施, 确保学生档案的完整性、全面性、真实性, 使学生档案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3. 完善传统管理模式, 加快现代化管理进程。

把建好管好纸质学生档案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 同时逐步辅以数字信息化管理, 推进高校学生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纸质档案管理是基于现实条件的必要选择, 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手段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已有高校对学生档案归档、转递、投递信息查询、档案信息管理等工作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相关部门和人员可通过网络了解档案信息和档案工作情况,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更好地服务了全校师生。

4.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因此, 应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稳定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队伍,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的系统培训, 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管理、心理、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素质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 做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既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建设, 又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是一项十分繁杂琐碎的工作, 但意义非凡。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重视程度低、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管理手段落后、从业人员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 一方面, 提高思想, 统一认识, 大力宣传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依据国家规范性文件,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 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本着以学生为本、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不断总结经验, 从细微处着手, 加强研究, 改进工作, 以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切实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洪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2) :126-128.

[2]姚莹, 于艳茹, 刘克斌.大学生档案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 2008, (12) :11.

[3]霍雄飞.就业服务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设, 2010, (2) :40-41.

[4]王春莉.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档案——高校档案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思考[J].档案, 2010, (1) :44-45.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成长档案 管理与使用

高校大学生成长档案是学生档案的一种,是反映和记录高校大学生的学生生活实践及成果,同时也反映学生成长轨迹与个性发展特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成长记录。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知识与人格快速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建立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档案,可以全方位的记录大学生的这一成长历程,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与综合素质养成、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及参加或组织集体活动及其所获成果的过程。

一、高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必要性

1.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学生良性互动的要求。高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与成长复杂化的需求,实现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大学生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高校以往的量化评价标准需要向新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转变,通过学生成就档案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定,对学生成长经历与成长过程中个人作品与成就的收集,让教师、同学及辅导员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使对学生的评价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2.是提升学生自我认知与管理能力的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生生活环境较之中学时期更为复杂也更为自由,经过目标高度统一的中学阶段,大学校园生活自由空间的突然增加让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无所是从,在以往以他律为主的环境里,必要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及自我约束能力不容易得到大展,到大学后往往出现个人目标的模糊及发展规划的缺失。通过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则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多了解自身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及需完善的特质,通过来自同学老师及班主任辅导员的评价与完善建议,促进学生弥补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根据自身特长完善个人的发展规划与人生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成长动力与支持。

3.是促进高校“育人”工作完善与创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普遍重视对学生的课程教育,即关注“教书”,而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情况则较少关注,“育人”工作不足。“教书”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而“育人”则不容易展示学生发展过程的全貌,它需要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密切联系来实现,是一种点滴的积累,需要以较长的周期来进行定性评价也需要更全面的信息来帮助解决其自身问题,指导学生不断成长。为此,需要创新性的通过学生成长档案来全面反映学生在思想工作及学生生活中的发展情况,找到其问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学生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是学生成长档案的基础信息,主要是学生的自然信息,一般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院系与所在专业班级、民族、籍贯、出生地、出生年月、家庭基本情况与家长的职业与联系方式、政治面貌及特长与爱好情况等。

2.学生的成长计划及其进展情况。大学生在成长档案中明确自己的成长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其自身不同条件,每个大学生都可以自主制定不同目标的成长计划,成长计划的时间范围可以是学年、学期或者整个大学期间。为此学校需要提供一个基本的成长框架作为参考,基本成长框架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入学目标及担任学生干部的计划,学习方面课程学分主修选修、考试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专业技能获得计划,课外生活方面参加兴趣爱好小组、学生社团、课外实习见习及特长培养计划,以及未来考研就业等人生出路方面的计划。这些计划可能内容广泛,无所不包,大学生需要在班主任辅导员指导帮助下设计制定出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完成指标,根据计划不断总结计划的进展情况,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在目的性和计划性上得到提升。

3.總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部分也是学生成长档案中不可缺少的。学生的成长档案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档案袋”,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关键信息,服务于学生成长记录与观察分析需要,避免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

三、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管理及使用建议

1.做好学生的档案教育。学生成长档案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重视和热情投入,高校在学生成长档案的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成长档案的制定变成学生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反应,为此,在大学生入校之初,在入学教育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档案教育,使其了解并明确成长档案再帮助其认清自我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诸多价值与意义,鼓励学生建立个性化的成长档案,真实记录自己在大学的成长全过程。

2.注重学生成长档案的连续性。学生成长档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于连续性的要求较高,它侧重于学生成长全过程和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纵向比较,意在促进学生自身的知识学习、素质能力培养的连续发展。

3.注意学生成长档案的交流与分享。交流与分享与学生成长档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不只是资料的收集,有效的交流与分享可以给学生以较好的认同感,使之体会到成长的收获与快乐。为此,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分享与交流计划,在坚持学生成长档案私密性的前提下,提高其成长档案的开放与交流程度,在交流与分享过程上体现人性化的管理与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李长贵.浅议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兰台世界.2012.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网络的普及,学生在变---自我意识在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在增强,个人行为规范的意识在增强,个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增强。教师在变---教学理念变了,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变了,由主宰型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家长在变--希望并可能更多的加入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了解学生发展,与学校老师一道共同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社会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笔者以为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010年,笔者与学校几位教师合作,一起进行了《新课程体系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的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选择实验班级让学生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评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记录袋的形式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袋子(可以由班级集体购买统一式样的、便于分类存放不同类型材料的档案袋,也可以由学生自制具有特色的袋子)

二、记录袋的内容

成长档案袋是有目的地搜集记录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特定阶段内的学习,进步或达到的成就,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要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学生作品等组成,只要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都可以收集。收集的内容应充分体现學生地特长与个性差异,让學生有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与想象力地空间,老师决不能固定内容,为了使记录袋层次突出,可将内容分成若干栏目:如”了解我“(可以 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班级、家庭住址、兴趣爱好等简介,并贴上自己喜欢的照片)。”我的成长足迹”(可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的闪光点,成功点,进步点,不足处等)。“成长评价”(可记录各阶段教师、家长、同伴、小组对自己的评价及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课外活动“(可收集自己在各种课外活动中的作品、1

照片、感想、体会、总结等)。”总结“(可收集自己对各个阶段学习、生活、活动的总结)。”试卷、作业、作品“(可收集自己最满意的作文、试卷、作业、书画、制作、摄影作品等)

记录袋主要由学生自己建立,也可让家长、同伴、老师、校外辅导员参与。学生有对内容有选择、更换、撤销的权利。

三、记录袋的建立

1、建立初期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保存一个学生成长状况的各种文字和资料。学生每天都在发展,每天都会给我们惊喜,学生许多方面的发展,把它记录下来,保存起来,能促使学生多层面、多方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发挥好评价的发展功能。但学生开始对档案袋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怎样建记录袋?记录袋内放什么?怎么评价?学生头脑会一片空白。这时班主任就要多指导,教给学生方法,指给学生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

2、设置成长记录袋目录

如:(1)我的计划:汇集各学期制订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

(2)我的努力:汇集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评价,如老师的表扬卡,一次满意的测试卷,好人好事记载卡等。

(3)我的亮点:汇集最得意的作品或事情。

(4)我的设想:汇集富有创造力的各种设想。

(5)我的成绩:汇集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各类荣誉和报刊上发表的作品。

(6)老师的话: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

(7)家长的话:家长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

3、建立成长记录袋应遵循的原则

①、自主性原则: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自动地进行“档案袋”的评价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②、差异行原则: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实施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促使自己个性化发展。

③、激励性原则:学生通过档案袋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和不足,树立信心,较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进一步确定发展自我的目标。

④、递进性原则:档案袋评价是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最满意、最好的作品或成绩。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系统地有组织地收集,聚沙成塔、循序渐进。

⑤、互动性原则:档案袋评价需要家长、老师、学生一起合作,采用个体和小组评价,家长、老师共同参与、互动,共同完成。

四、记录袋的应用

1、让学生不定期的翻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了解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步的喜悦,失意的痛苦,学习成绩的变化,课外生活的轨迹,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同伴、家长的鼓励、批评、建议。从而做到人生有目标,生活有追求,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2、班级定时进行全班学生成长记录袋展览、交流,让学生参观同伴的,对照自己的,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较好,哪方面做得不足,相互借鉴,发扬成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记录袋当做班级学生比学习、比爱心、比美德、比感恩的平台。

五、记录袋的管理

“成长记录袋”平时由学生保管,学生对自己记录袋中的材料可随时更换、充实。班级每学期组织”小组内分散式展示““、班级内集中式展示”、”家长会展示"等形式的交流展评。主要有展示學生地最佳成果、描述學生學习与发展地過程,以及對學生地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三個方面。

由于档案袋是在师生间、家校间流动的,学生之间可以自愿交流,产生互动效应,调动了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发展了学生自我鉴赏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了学生主人翁作用,达到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记录袋的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可采取个人自评、同伴互评、老师、家长点评等方式。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老师、家长参评为辅。以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作为重点加以评价,鼓励学生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主。让学生在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参照同学、老师、家长等给自己的评价,除了关注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外,还应关注非学业的自我评价,例如信息能力、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自我评价。通过课堂学习自我评价活动,将外部压力的评价转化为内部自我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

七、记录袋的意义

1、“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帮助学生整理记载着自己的成长轨迹的资料。学生从中可感受到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体验到老师、家长、同伴对自己的呵护、关怀、帮助、鼓励,使自己的成长有更坚实的根基,对美好的世界更加热爱,对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所以。“成长档案袋”是学生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2、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帮助教师、家长了解的学生的

3成长与进步,以寻求最佳教育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3、“成长记录袋”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是根据已知标准对学生成果的质性评价、证明。它立足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这些标准来观察、审视自己的成果,促使学生自身发展,张扬个性。

4、“成长记录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质性评价、阐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及自我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成长记录袋”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来看待,它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负责,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培养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成长记录袋的记录、评价、激励、鞭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我调控能力,组织纪律性,个人美德、社会公德、感恩意识等明显增强,学习态度更加认真,成绩提高幅度比对照班明显。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5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今天的论点是,严格的管理比宽松的环境更便于大学生成长成材,在阐述我方论点之前,我方先对今天以下几个名词进行开宗明义。管理,在辞海中的定义为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不难理解,管理是一种行为意义上的手段,管理的对象也是多样的,广泛的。同时,严格的管理在当下的定义是按人性化,科学化的对管理中的进程进行完成或引导,而并非苛责的,过度的严苛管理。而环境则指一种宽泛性的社会范围,包括了社会准则,行为。今天的主题一样贴向于大学生,我们的观点应该放在成长成才,成长成材指的则是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接下来,我方将以以下三点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点,从比较变量的角度上来看,严格的管理是贯穿社会发展的。每个国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要求着对社会公民的严格管理。而宽松的环境则更多指向社会自然环境的要素。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发展之中,学校在不断加强大学生校风校级以及个人学习能力的管理,为的是应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更好,更有效的把握住自身的发展,便于自己成长成才。宽松的环境给予的是一个社会氛围,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只能不断堕落,甚至缺失道德上的应有标准。而如果有严格的管理,才能直接有效的保证大学生无论在宽松的,或者严格的环境下都可以完善对自身的,对外在事物的严格管理,这样才能更加便于大学生成功。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宽松的环境,应该把握自身,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点,从手段的直接性上来看,管理是直接性的手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更加快速和有效的影响。新华社6月份社论指出《高校加强严格管理手段,规划大学生成材发展》,这篇社论已明显指出了,在当代社会发展下,严格管理更加直接便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并培养他们成材。反观环境,环境是除人以外的周围因素,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并不具有直接影响性。我们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环境会慢慢影响堆积人成材,但是严格的管理具有的直接作用性就可在大学期间为学生进行能力管理,使学生达到成长成才的目标。这不就正好论证了,严格的管理具有直接性,更加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点,从严格管理的持续性上来看,首先,严格管理不是非人性化的,是对目的达成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是言出必行,是对自身进程和行为的时间管理。今天的问题切中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严格的管理可以直接,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成材,并辅助大学生养成以后持久的,长远的管理习惯。而宽松的环境是一个相对变量,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那就无法成人成才,而严格的环境下,配之以严格的管理,更能铸就顶尖人才。严格的管理伴随大学生的一生,持久,有效,所以更能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在当下发展,我们不应该过度认为宽松的环境就能便于大学生成材,而我们的严格管理则是人性化的,持久的,直接性强的管理手段,能直接作用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即便于大学成长成才。最后,用一句古诗来勉励大家,业精于勤荒于嬉!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6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质性的评价方法,不但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在这理念的指导下,县教育局对新课改的年级作出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指导示。所谓“学生成长档案袋”也称作学生学习档案袋,主要是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家长或同学做出评价的有关资料,学生的作品与反思,及其他相关的证据与资料等,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我实际情况,特制订出本管理方案。

一、一——六年级的学生自觉的上交一个档案袋,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建档工作。

二、班主任和相关科任老师要根据“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三、“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具体内容:

1、学生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家庭情况简介。学生的身体成长过程:身高、体重、视力。

2、学生在各级各类各类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艺术节、运动会、兴趣小组、发表文章和各种竞赛等。

3、每学期对自己参加的个性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进行评价及总结或谈些自己的看法。

4、期初制订的计划及期末学科课程学生和活动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对照表。

5、学生进步的足迹:老师和同学的跟踪记载。

6、每月放入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如:一幅画、一篇日记、一幅字、一个小制作、一份作业等。

7、家校联系情况或家长留言。

8、其他内容。

四、建档时间

每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必须将本班的新生(插入学生)建好成长档案袋。每学期结束前,以校为单位,统一存放到德育处或教育处。

五、结果使用

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策略研究 篇7

一、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现实意义

1. 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能够给学生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对其成长励志起到促进和鞭策作用, 使得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知识的力量、奉献的价值以及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学生会意识到自身作为档案内容的主体, 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都将计入档案, 高校学生档案的建立将会影响甚至决定自己未来的前途命运, 自然会清楚地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和增强档案意识, 努力地从各方面约束、提升、塑造自己, 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激励的目的。

2. 为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提供参考。

学生档案作为个人档案的基础, 是其人事档案的一部分。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在内容上更能够体现学生历练成长的真实性、及时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是用人单位纳才、对人才考量、定级、调资、升迁、任免等的重要依据, 同时, 对拓展学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等功能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 可以充分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表现, 学校及时施以互动的沟通交流,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校方对人才的尊重与人文关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通过与学生的真诚相处, 达到相互信任、相互依存、校园和谐的良好师生氛围。

二、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笔者调研走访了几个学生管理工作比较出色的高校, 发现他们在学生建档方面做出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一是千篇一律的点和面的记录。目前的高校学生档案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归档材料主要有:高中档案、新生录取名单、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党团组织档案、奖惩记录和学籍档案、就业协议书、接收函等。这些内容仅仅体现了学生在校期间几个主要方面的终端结论性材料, 是点和面的记录, 缺乏学生在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细节的记录, 不能反映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质、潜能、思想品德、修养、诚信度等情况。二是档案管理缺乏制度规范。学生成长档案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欠缺, 或因个别管理者档案意识薄弱, 各院系学生档案的管理措施仅仅局限在本单位, 只是为了加强和提高本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 其学生成长过程的材料记载也仅是存放在单位的学工办;或个别单位没有把这些宝贵的学生信息资源提升到建档、归档这一高度加以重视, 并进行专门的信息资料的存储, 使学生成长过程原始记载随着管理者的调动与变迁而流失。

三、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有效途径

1. 建立健全与学生成长档案相关的管理机制。

由学校牵头, 会同教务、组织、人事、学工、团委等部门形成一个系统、科学、合理、连续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课堂内外有机融合、过程考核与综合评价有机融合的新型学生考评体系。学校档案部门负责学生成长档案的归档范围的业务指导和档案的定期收集、整理、分类、立卷、查阅利用等管理工作。

2. 明确归档学生成长档案的范围和内容。

在建档的过程中, 一是应增加反映学生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两个主要环节的内容, 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参加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论文、答辩过程等材料收集齐全。二是注重包括学术活动的态度、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表现出的团队精神、撰写科研报告的文字表述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等材料的收集。三是对参加各种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的表现、成绩, 训练中表现的刻苦程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天赋、才能以及心理健康情况, 作为归纳内容之一。

3. 做好学生成长档案的收集存档工作。

学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学生本人严格按照归档范围的要求, 进行档案材料的积累、收集、整理、汇总, 确保学生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档案管理工作的万无一失。在档案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以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形式归档, 以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存档、维护和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周腊九等.用档案文化凝神励志[J].中国档案, 2012.2

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篇8

一、高校学生骨干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成长现状

(一)高校骨干参与学生组织的特点

是否担当学生骨干是每一个大学生会去思考的问题。担任学生骨干可以锻炼个人能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但这是以牺牲一些学习时间为代价,相应会增加一定的学习压力,因此如何取舍做出选择是大学生会经常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组织有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活动范围,接触的人群自然也不一样。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参与不同的学生组织,如校级、院级、班级和社团,根据调查,极少出现一个组织学生参与有扎堆现象,相对来说都比较平均。校级学生组织骨干是与整个学校的同学打交道,平台更广阔,资源也更丰富,更能锻炼自己;院系干部在很多场合代表着院系,有一定的院系荣誉感,因此会结合专业特色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班级干部能够切实为班集体同学服务,能够促进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社团则更多的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实很多致趣相投的朋友,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贡献力量。从参与学生组织的目的来分析,绝大多数人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有很大一部分人怀着一颗服务他人的心参与学生组织,也有少数人目标比较现实和功利,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将来毕业求职简历增色。

当前,各类学生组织骨干出现一些新情况:学生骨干大多数都是低年级的学生,而且存在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骨干所占的比重在减少,一部分学生骨干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渐退出学生组织,比如:对于自己的工作逐渐熟悉之后,没有了新鲜感,积极性降了;也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之后,时间紧张,学生组织不便给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工作,高年级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就业、考研、情感压力逐渐增大,选择了自愿退出学生组织。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骨干中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占了一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党员在学生中起到了一定模范带头作用。

(二)高校学生骨干参加各类学生组织的成长效果

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一点收获;每做一个活动,就会汲取一点营养。参与学生组织,担当学生骨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我。在组织中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积极做好自己的事,可以在工作中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正;在与别人的沟通和配合中,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去学习和借鉴以充实自己,还可以跟别人搞好关系,增进友谊;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挑战,都会让自己学到一些东西,积累一些经验,增强了自信,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能加强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担当学生骨干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不断的调整时间的分配,把握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同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态度不同,也有不同的收获。大部分人属于学习工作兼顾型,他们能够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能够让两者互不影响,也有小部分人让工作促进了学习,可见他们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然而,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担当学生骨干导致自己学习退步,他们不能正确分配好时间,工作与学习产生了冲突,并且并没有处理好这种冲突。当然,担当学生骨干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说丰富了情感生活,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增加了砝码等等。

二、促进高校学生骨干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成长的对策

学生骨干辛勤组织活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同学,丰富了校园文化,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在同学中有良好的口碑,但是他们做到的与同学期待的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学生组织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官僚主义作风、功利主义较强、奉献精神不够、对自己的任务不太感兴趣导致的动力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骨干让工作影响到了学习。完善学生骨干的工作机制,改正工作中的不足,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骨干的潜力,需要学生骨干自身的不懈努力,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也需要学校、老师和辅导员孜孜不倦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学生骨干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在保证自己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多为身边的同学考虑,要有融入学生群众的意识,不能打官腔,不能推卸责任,更多的做实事,看待同学要公平和公正,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尽自己所能更好地为同学们创造更加便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个人素质和大局意识方面,学生骨干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培养和提高;而在学习成绩、工作方法等方面,学生骨干应该保持并继续提高,从各方面做一个让同学们满意的学生骨干。

其次,在学生骨干初期,辅导员的关键作用应该被充分的发挥出来。辅导员首先应该在学生骨干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默契;应该多与学生骨干沟通,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准各自发展方向;对于那些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关系的同学,应该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辅导员还应该多支持学生骨干组织工作,帮助他们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做他们的后盾。老师也要多支持学生工作,应该帮助学生骨干在学习成绩上有所提高,让他们在同学中间更有信心。

再次,同学与学生骨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同学应该积极参与学生骨干组织的活动,响应学生骨干的号召,帮助学生骨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为难学生骨干,要多给学生骨干一些鼓励和中肯的建议,让他们更有激情去完成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最后,学生骨干的成长需要学校的资金支持,学校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培训,比如说开展一些有关领导力、协作能力的培训课程等,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骨干进行工作指导,形成完善的学生骨干激励机制,创优争先,对出色的学生骨干进行适当的奖励,鞭策后进。

学生骨干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面对挑战,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学生组织中如鱼得水,学生骨干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面对困难和问题,同学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始终牢记这是一个团体,多配合和支持学生骨干的工作;学校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挖掘自己的潜力,老师和辅导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争做良师益,为学生骨干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篇9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 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 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 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 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 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 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 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更好地促进学习,掌握知识;经常走访寝室,了解学生对生活(食堂伙食、住宿条件)等方 面的情况,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第三、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代教育观认为,高高在上的家长式教育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坚持学生观点,还要注意在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同时,主动和学生接近,及时发现学生中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苗头,通过平等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的人格风范来影响、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提醒学生不看什么、不听什么、不做什么。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要热忱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引导教育学生,从学生中吸取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1.统一领导、形成合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机制建设。高校党委应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规划及协调功能。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党委宣传部为龙头,以党政干部为主导,广大党员为主体,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党政工团和学校多方面齐抓共管,相互沟通、协调,全员关心,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宣传思想工作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责权利相统一。三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校、院(系)、班三级共同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增强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2.建立并完善合理适度的规章制度。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与学校之间、个体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运用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使学生以某种行为规范去完成学业,这是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是保证学生管理有章可循的基本条件。当前,须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3.树立人本思想,加强服务理念。学生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以生为本”的理念首先直接地反映在以服务的思想管理学生,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在现实的学生工作中,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了管理,管住学生成了学生工作的原则,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常常由于各种原因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关系定位,在高校学生工作思维中依然占据很大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理念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坚持服务理念,需要积极向“市场化”管理转变,为学生提供教学、活动、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4.充分发挥各种载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新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的载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站在时代前列,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文化传播的理念,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要按照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建好校园官方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其次要建好思政教育专题网站,构筑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第三要办好校报,校报是校党委和广大师生的喉舌,是对内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传达学校党委的意志与反映师生的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镜头对准师生,把版面留给师生,多报道师生员工鲜活生动的闪光思想和感人事迹。只有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及各种媒体在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形成以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橱窗等模式的立体式宣传格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经验 篇10

一、90后学生的特点

1.个性较强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对于城市来源的学生来讲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农村生源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由于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使他们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这种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造成了他们说一不二、任性的性格。当在家庭中或者在大学之前的生活这种性格并不会显得特别突出,因为学生相互之间学习比较繁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加之很多学生住校的时间很短对于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因而进入大学后产生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的问题。

2. 压力大、心理脆弱

90后由于大多处处于“温室”中长大,受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友的多重保护,尤其是独生子女或者农村家庭中唯一的男孩,真是有求必应。这使得他们没有经历挫折,心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较大的困难将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闭、抑郁症和自卑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杀等极端现象。

另外,90后的学生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社会的竞争,如很多幼儿园在入园的时候要进行筛选,而有些重点高中下的小学更是实行末位淘汰制。这种压力已经超出了一个适龄孩子的承受能力。加之家长对于子女赋予了太高的期望,使得孩子始终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环境之内,不能与社会接触。这也使得青年学生的心理不能得到淬炼,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生理与心理的不协调。

3.孤独

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90后注定成为了孤独的一带,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进而产生代沟。究其原因,有人是因为对交往缺乏兴趣;有人是因为不善交往,有人自视清高,有人惟恐在交往时遭到别人的拒绝和耻笑而不敢交往。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不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是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生在生活环境转换后不能够快速适应就回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一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圣贤书”。有利的是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但不利的是由于长时间在一个环境之内生活和学习,当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的时候由于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围的群体(老师、同学、管理人员等)也完全陌生。加上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心理上严重依赖父母,进入学校后不能够快速调节自己的心理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这样就会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人等隔离开来,陷入孤独与寂寞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新生综合症。

2.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老师是属于“滴灌式”的,每节课授课时间短,内容相对较少。而进入学校后,老师由于学时有限而内容多、信息量大,因此在一节课中需要讲授大量的内容,使得有些学生不适合。另外,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教师的单向输出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由“被动吸收”向“主动汲取”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但很多学生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来适应这种改变,造成学习上的不适应,以至课程不及格。

3.不能够对于空余时间进行科学规划

新生入学后,课程相对于高中和初中阶段,课程的门数较少,安排的课程学时也不像初中、高中安排的那么紧凑,给学生留出了很多的空余时间。有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也不可能时时跟在学生的身边进行督促,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将空余时间变为自己放纵的时间,经常去上网、睡觉。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4.贫困生问题

贫困生问题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新生入学、学生日常管理中避免不了的问题。中职院校、高校中贫困生都占到一定的比例,因此贫困生在学生管理工作者

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贫困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收入来源不稳定,使得他们在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和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其他同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使得他们经济拮据,而且使得他们在内心之中产生自卑感,总觉得比比别的同学低一头。如果长时间这种状态将出现抑郁、自闭,造成与同学的交流较少,同学关系疏远,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于出现自杀等极端情况。

5.网络依赖性强

90后出生的学生都有长短不一的网龄,网络的普及日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这一时期出生的人通过网络联系、沟通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这种交际方式也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而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固化,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效用发挥。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网络有害信息不断孳生和传播。网络上一些虚假和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探析

1.学生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过去学生管理只是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但却忘记了学生管理首要目的是育人即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管理的理念首要就是“以人为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自身,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来进行管理。因此学生管理者不仅仅要管理学生,更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职业态度、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协同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即做事先学会做人。这样就使得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得到贯彻和实施,实现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因此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多种渠道学生沟通渠道

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应建立多种沟通渠道,才能够适应学生工作的发展。有些同学愿意来老师的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些同学顾及办公室人员来往较多,不愿直接来办公室交谈,这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工具来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样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逐渐形成的既包括浓厚的人文气息也包

含这所学校的精神氛围。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华所在,他在某一时期相对固定,但却也继承和发展。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可以不知不觉得到熏陶,使自己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能巩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成果,提高育人质量,又能促进教育现代化。学生思想活跃,具有积极追求上进和汲取知识的渴求,因此应该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如用格调高雅的精神产品像话剧、歌剧等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活动中学生自己也学会了判断是非,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些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双赢。

4.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学生管理者要倾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学生,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但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占到在校生的很大比例,他们自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爱”,在这种家庭的爱心环绕之下,造成了学生唯我独尊的性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而学生工作管理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扭转学生的性格缺陷,塑造他们健全、健康的人格。这就需要在对学生付出爱心的同时要辅之以科学、规范的管理评价制度,将爱寓于严格的教育和管理之中,这为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学生在这种动态的管理中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为自己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上一篇:数据库8实验报告下一篇:美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