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2024-10-13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共8篇)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篇1

浅议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一、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及其特点的比较

经营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借以检查和证明被审单位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促进其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的管理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审查,以期评价其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以及管理机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相比,主要就有以下特点:

1.业务经营审计是更直接的经济效益审计。业务经营审计的对象是供产销活动过程及生产力诸要素的运动,是企业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劳动)消耗过程、资源的占用情况和产品的产出过程,也就是直接审查投入、产出情况。所以它是比管理审计更为直接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

2.业务经营审计的范围是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及其他业务经营活动。以工业企业来说,供产销活动是基本经济活动,是审查的重点。附属商业、门市部、运输服务和生活福利服务等经营活动是工业企业的附属,辅助、服务于生产的经济活动,必要是也应进行审查。

3.业务经营审计的重点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各要素的开发利用程度。这种利用程度的确定可以通过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加以量化。

在我国,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管理体系的作用下进行的。如果说业务经营活动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基础”,则管理活动就是经济活动的“上层建筑”。抓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经营活动正常、高效地进行,保证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和方案得以实施。通过管理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企业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进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和决策的方式、方法来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审计的审查重点是管理素质。管理审计着眼于提高企业整体功能,从根本上改进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审计要从系统整体的高度优化整体结构,首先要提高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为实施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改进方案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3.管理审计是审查、评价管理活动的审计。前已述及,管理审计本身不具有管理职能,它不是直接的管理活动,而是一种评价监督活动,它是审查评价管理活动的活动,而不是代替重复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篇2

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审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国企审计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成为提升国民经济的坚实力量。作为国有企业,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等重要领域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结构的部分调整,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和壮大,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物质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需要企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国家加强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地位的提升,审计机关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的要求,在国有企业的审计目标、审计管理、审计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战略规划。有关方面应站在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国企审计结构进行探究、思考和改革,为构建一套完整的审计结构提供法律基础和制度化保障。国家应从宏观调控角度规划国企审计改革体制目标,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职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二、国企审计创新的关键问题

(一)审计工作重心转移

我国对审计工作职责的明确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国企审计的工作重心由国家审计主体转向国家、企业、民间审计三者为一体的审计主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性和法制性特征使企业在展开审计工作时要以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不能盲目制订审计目标、展开审计工作。企业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将审计目标范围控制在企业自身经济活动之内,将工作内容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做到合法合规。国企内部经营体制的完善不仅与国企内部审计流程的完整性相关,还与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密不可分。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是构建国企经济效益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审计控制及审计管理职能的重要工作。

(二)内部审计技术方法面临更新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和内部制度的评价是我国国企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更多是手动输入会计信息,不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而现在企业更多的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财务会计信息处理中去,例如会计电算化、金蝶K3 软件和其他类型软件在国有企业中的普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科学化、完整化,确保企业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三)审计责任复杂化

审计责任复杂化是由于企业产权主体变得多元化,增加了国企内部的信息量。目前,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由单个团体或者企业向多个团体、组织方向发展,比如现在很多企业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组成,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内部审计是我国国企审计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经营管理的使命,还要作为企业投资者身份存在,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负责。一方面,董事长作为企业最大的股东,要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负责,还需要负责企业的审计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将审计责任的职权明确化,不仅可以为企业投资者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还可以将国企内部审计目标作为经营决策的重要考虑内容。

三、创新审计方法

(一)将自我转型作为创新重点

首先,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念,将“转变自我思维方式,实现自我转变”原则作为审计工作原则,力求国企审计需求与综合性人才需求相匹配,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自我,在自我转变中提升业务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工作方向可以看出,国家对审计工作内容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审计工作人员的技能考核也逐渐专业化和技术化。

其次,审计工作人员要转变审计观念。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是“微观审慎审计”模式,即注重企业个体的审计和调控,强调企业的个体风险。现在的审计思维模式要向“宏观审慎审计”模式转变,即注重国家、企业、个人的审计和调控,强调国家、企业、个体的整体风险。从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看出,企业审计更加注重审计方法的系统性、审计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审计风险的全面性。

最后,企业要在法律的角度下展开审计工作,处理好依法审计和观念模式转变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创新审计服务体系,从宏观角度对国企审计信息进行专业性归纳、分析、整合,为企业提供多视角的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

(二)积极探索创新需求导向

科学发展观在国企审计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其实质就是体现审计工作的求真务实,将科学发展观精神充分展现在国企审计工作中。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五类,其中,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人类总是要先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有时间、有机会实现自我升华。将马斯洛需求理论运用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就是一个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过程。首先,企业要找出财务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找出财务漏洞,避免漏洞不断扩大。其次,国家要不断完善审计层面的需求,帮助企业打破单一审计层面的限制,使审计工作不断扩展。最后,国企审计方法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创新方法,将科学发展观的“实事求是”精神在实际审计实施程序中进行全面融合。

(三)以审计效用为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将方法成功运用到国企审计工作中,并使审计方法得到认可。如果企业的审计部门没有对审计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综合,审计创新方法将失去原有的效果,即使企业拥有最好的审计方法也不能发挥作用。从经济学角度看,国企审计方法要以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审计控制等方面为创新点,结合企业的大环境背景,通过对审计主体进行一系列的审计流程设计而得出期望结果。根据目标的详细程度将国企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的划分原则是根据SMART原则。SMART原则由Specific(目标是具体的)、Measurable(目标是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目标是可以实现的)、Relevant(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Time-based(目标的实现有明确的截至期限)五部分组成。审计人员的认知、素质和能力都是影响审计目标制订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目标在制订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企业自身审计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避免出现审计目标偏离企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力求将审计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审计研究,2015,(1).

[2]陈希晖,夏明东.“免疫系统论”下的国有企业审计定位——基于国家审计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2).

[3]刘家义.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审计研究,2010,(5).

浅谈文明审计和审计文明 篇3

近几年,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行政执法和经济监督部门,备受社会公众瞩目,在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事业支持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已成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和迫切之需。在此,笔者就审计文明和文明审计的概念及内涵、开展文明审计和建设审计文明的关系以及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的途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文明审计和审计文明的概念及内涵

文明审计和审计文明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有哪些?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文明。

(一)文明的概念及内涵。在語义上,作为名词的“文明”,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的存在形态及其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又可以作为形容词,它意味着社会发展的较高形态、精神生活的较高境界、行为方式的较高修养、社会组织较为严密,等等。文明意味着先进、高雅,不文明则意味着落后、野蛮、蒙昧、粗野、粗俗。我们通常说要“讲文明”,就是提倡精神更加高尚,语言更加文雅,行为更有修养。

(二)审计文明的概念及内涵。显然,这里的文明是一个名词,笔者认为,审计文明是指审计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具有时代进步性的总体状态。先进的审计文明应当由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审计行为文明、审计精神文明四个方面组成。审计物质文明包括良好的审计工作、审计环境、审计条件等;审计制度文明,包括审计规范、政府审计机构组织方式等;审计行为文明,包括审计操作规范、科学、和谐等;审计精神文明,全体审计人员认可、遵循的带有职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职业习惯以及审计人员对审计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

(三)文明审计的概念及内涵。这里的文明则是一个形容词,在我们概括文明审计的概念之前,先看看李金华审计长在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谈到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时提出的六项要求:一是审计要依法按程序;二是遇事要先讲道理;三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四是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五是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六是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所以说,文明审计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讲文明”,从大局出发,规范地,和谐地,实事求是地审计。

如此看来,文明审计不仅仅是审计文明中审计行为文明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和审计精神文明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因为只有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和审计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文明审计。文明审计是审计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文明审计是建设审计文明的必然要求

审计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都对文明审计产生推动。即建设审计文明可以有效地推动文明审计的开展,也可以说,开展文明审计是建设审计文明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审计文明从其目标来看,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笔者认为,在审计机关,建设审计文明的目标就是实现审计物质文明、审计制度文明、审计行为文明和审计精神文明,充分发挥其审计职能,最大限度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要想实现以上“四个审计文明”,达到和谐的目标,就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

(二)建设审计文明从其形象来看,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经过几场“审计风暴”之后,社会越来越关注并支持审计,但一个沧州审计人员猝死酒店事件却引来众多非议。想将审计文明的形象树立在群众心目中,就要心系群众,热情服务。不文明审计行为不仅会损坏了审计人员的形象,而且严重损坏了建设审计文明的形象。所以,建设审计文明其形象本身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文明审计。只有做好文明审计的开展工作,才能维护好建设审计文明的形象。

(三)建设审计文明从其落实来看,必然要求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保障,如制定规范、完善的审计制度和相应的体制,还有与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及与这种制度、体制、机制相适应的规则和程序等,但这些法律制度都需要由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高的审计人员去执行才能贯彻落实。如果不开展文明审计,好的法律制度无法得到真正的、全面地贯彻落实,那么,建设审计文明也只是空谈。

三、建设审计文明是开展文明审计的最终落脚点

文明审计的开展促进审计文明。也可以说,建设审计文明是开展文明审计的最终落脚点。

(一)开展文明审计从其性质来看,必然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在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开展文明审计,这意味着审计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以文明为标志的发展阶段。开展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完善自我,实现自身跨越与进步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要求对审计监督权本身的再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是体制的更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所以说,开展文明审计可以体现审计事业进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促进了审计文明的建设。

(二)开展文明审计从其要求来看,必然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开展文明审计有丰富的内涵,审计人员在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较宽的知识结构、敏锐细致的判断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的基础上,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能够妥善处理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既要敢于坚持原则,又要注重和谐,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开展文明审计所提出的这种高要求,就促进了审计文明的建设。

(三)开展文明审计从其效果来看,必然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开展文明审计,因其要求较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也会相应的提高,即精神更加高尚,语言更加文雅,行为更有修养;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开展文明审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对于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来说,开展文明审计,能够提升群众对审计的认可度,改善审计环境。所有的这些,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审计文明的建设。

四、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的有效途径

既然,开展文明审计,建设审计文明已成为审计机关工作的当务之急和迫切之需。但审计机关如何树立文明审计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笔者认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和质量意识,如开展审计礼仪培训,进行文明审计宣传,逐步在审计机关形成“树过硬作风,建审计文明,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同时,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机关作风建设和文明审计宣传教育融入活动中,提升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良好的教育机制能净化人的心灵,健全的责任约束机制能规范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从态度、语言、举止、着装及履行审计职责各环节对审计执法行为进行规范。除了制定文明审计公约之外,还要大力实施审计公示制、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回访制、审计跟踪检查制、审计失职追究制等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建立文明审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杜绝审计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审计鉴证业务和审计报告相关习题 篇4

1、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鉴证对象的有()

A. 预测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B. 财务报表

C. 企业的运营情况

D. 企业的内部控制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1)当鉴证对象为财务业绩或状况时(如历史或预测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见证对象信息是财务报表;

(2)当鉴证对象为非财务业绩或状况是(如企业的运营情况),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反应效率或效果的关键指标

(3)鉴证对象为物理特征时(如设备的生产能力),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有关鉴证对象物理特征的说明文件

(4)当鉴证对象是某种系统和过程时(如企业的内部控制或信息技术系统),鉴证对象信息可能是关于其有效性的认定.2、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后,发现鉴证对象不适当可能造成工作范围受到限制,应当视工作范围受到限制的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报告。

A. 保留或否定意见的报告

B. 保留意见的报告

C. 否定意见的报告

D. 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

【答案】D

【解析】(1)不适当的鉴证对象可能会误导预期使用者。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后发现鉴证对象不适当,当视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报告

(2)不适当的鉴证对象还可能造成工作范围受到限制。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后发现鉴证对象不适当,当视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

二、法律责任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精心策划和掩盖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尽管完全按照审计准则执业,有时也不能发现某项重大舞弊行为,但是注册会计师仍然存在过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B.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如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无论何种原因均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只要注册会计师未查出被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则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D.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属于重大过失

【答案】ABCD

【答案解析】

A、由于审计中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对于被审计单位精心策划

和掩盖的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完全按照审计准则执业也可能没有发现,此时注册会计师没有过失,也不需承担法律责任。

B、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

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所制作、出具的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C、由于审计测试技术和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不能苛求注册会计师

发现和披露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

D、属于注册会计师的欺诈行为。

三、审计准则相关习题

资料

根据审计项目计划.2011年4月2日.某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几名同志组成审计组.对该市重点国有企业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鉴于经贸审计处审计人员A刚刚从甲公司财务部调入审计局。熟悉情况。审计局领导决定由A担任该项目主审.由经贸审计处的处长担任审计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在审计实施阶段,负责应收账款审计的审计人员B为提高审计效率.让甲公司财务部编制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由甲公司签字盖章后作为应收账款的审计证据。他本人集中精力设计并实施对应收账款的函证。其中一个函证事项是2010年12月3日甲公司记录的一笔应收乙公司货款64万元.甲公司同时确认了主营业务收入64万元。乙公司回函表明.乙公司于12月10日收到甲公司委托代销货物64万元,但至今尚未售出。审计人员B根据乙公司回函确认了该项应收账款。进入审计终结阶段后,审计人员A安排审计组成员C收集审计组各成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C仅就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是否准确适当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然后交给A起草审计报告。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你认为由审计人员A担任主审的做法:

A.正确

B.错误,违背了我国《质量控制准则》

C.错误,违背了我国《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D.错误,违背了我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答案】D

【解析】审计人员A刚刚从甲公司财务部调入审计局,违背了新国家审计准则中明确了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的要求。

2.你认为审计人员B在未经审核情况下便将甲公司编制并签字盖章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作为审计证据的做法:

A.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B.增大了审计风险

C.符合《审计证据准则》

D.不符合《国家审计准则》

【答案】BD

【解析】审计人员B在未经审核情况下便将甲公司编制并签字盖章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作为审计证据的做法增大了审计风险;不符合《审计证据准则》;不符合《国家审计准则》。

四、审计报告

1、A注册会计师作为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审计以下单位2009年度财务报表时分别遇到以下情况:

(1)甲公司拥有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00万元,持股比例30%。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K公司签署投资转让协议,拟以350万元的价格转让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已收到价款300万元,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甲公司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正在转让之中为由,不再计提减值准备。

(2)乙公司于2008年5月为L公司1年期银行借款1 000万元提供担保,因L公司不能及时偿还,银行于2009年11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009年12月31日,乙公司在咨询律师后,根据L公司的财务状况,计提了500万元的预计负债。对上述预计负债,乙公司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截至审计工作完成日,法院未对该项诉讼作出判决。

(3)丙公司于2009年11月20日发现,2007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200万元。丙公司在编制2009年度财务报表时,对此项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追溯重述了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

(4)丁公司于2009年末更换了大股东,并成立了新的董事会,继任法定代表人以刚上任不了解以前年度情况为由,拒绝签署2009年度已审财务报表和提供管理层声明书。原法定代表人以不再继续履行职责为由,也拒绝签署2009年度已审计财务报表和提供的管理层声明书。

要求:假定上述情况对各被审计单位2009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都是重要的,且各被审计单位均拒绝接受A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审计处理建议(如有)。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请分别针对上述4种情况,判断A注册会计师应对2009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1)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由于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让交易尚未完成,甲公司应计提而未计提减值准备,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标准无保留意见)。如果该或有事项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构成了影响,此时是应该考虑增加强调事项段的,如果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构成影响是可以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的。

(3)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丙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了追溯重述,并在财务部表附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

(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于管理层对已审计财务报表未予认定,且拒绝签署管理层声明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2、资料:楼兰是昆仑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她审计了天山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和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2002年2月24日,她结束了外勤工作,并于一个星期后拟定了审计报告的草稿如下: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及该年度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我们的审计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

序。

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意见为信赖上述会计报表提供了合理的保证。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楼兰(盖章)

2001年12月31日

此外,楼兰的工资底稿还揭示了如下信息:

(1)2001年天山公司将营业收入的会计政策由分期收款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天山公司认为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它的经营成果。在比较财务报表中,天山公司追溯调整了上一年度的报表数据,并在报表附注中对该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和影响作了披露。楼兰赞同天山公司的变更理由,并对它的调整和披露表示满意。

(2)楼兰没有办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但她执行了替代的审计程序。楼兰认为这些替代的审计程序能够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天山公司是一起诉讼中的被告,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判决的结果难以估计。如果判决结果有利于原告,天山公司就有可能被判支付一笔大额的赔款。为了筹集此赔款,天山公司会出售一些经营用固定资产。该或有事项的性质和可能的影响已在报表附注中作了充分披露。

(4)天山公司在2000年4月1日借入了一笔金额高达1000万元的长期借款,该笔借款合同禁止天山公司在未来5年内发放股利。天山公司拒绝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该限制性规定做出披露。

要求:请说明楼兰工作底稿中哪些事项需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哪些不需要?说明楼兰工作底稿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待改进并请你替她重编审计报告。

【答案解析】楼兰工作底稿中的第一到第三个事项不需要列入审计报告中。第四个事项需要在工作底稿中予以说明。

(1)会计政策一般不应变更,但如果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则应变更,同时对该变更的性质和影响做出说明。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应在比较财务报表中追溯调整前几个年度的会计数据。如果被审计单位作到了以上几点,便不必在审计报告中反映。

(2)如果不能够执行某项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执行替代程序,但不可以降低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如果作到了这一点,注册会计师依然可以发表审计意见。

(3)对极可能发生且金额可以估计的或有损失应暂估入账。

如果难以预料或有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应该在报表附注中对或有损失的性质和结果做出披露。

(4)对未来股利发放的限制性规定会影响到天山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的决策,天山公司应该对这一限制性规定做出披露。天山公司拒绝做出披露,楼兰应该在审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楼兰的审计报告中缺少:

(1)标题“审计报告”和收件人“天山公司全体股东”(审计业务的委托人)。

(2)缺少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说明。

(3)“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意见为信赖上述会计报表提供了合理的保证。”一句可以省略。

(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应该是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的,而会计报告应该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5)在审计报告中说明对于发放股利的限制性规定作为强调事项。

(6)审计报告中还应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并加盖公章。

(7)审计报告的日期应该是外勤工作结束日,即2002年2月24日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篇5

一、履行单位职责中主要经济工作目标或职能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到一个单位之后,应弄清楚上级主管

部门和本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经济责任有哪些?应落实量化到具体的目标上,例如节能减排要求gdp达到多少?环境污染要求空气指数达到多少,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关注和收集的重点。重点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为本部门(单位)系统的事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的问题,看是否完成财政征收任务、如规费征收,上缴利税、预外调控资金、社会保险费、偿债和招商引资、专款拨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任务。查有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荣誉和奖励问题,有无拖欠上缴、影响地方财政平衡,揭示有无应征不征、应缴不缴、应还不还、造成财政收入流失问题,防止一些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通过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扩大缴存基数,为职工乱发津贴补贴,逃避税收,进而扩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职工收入分配差距。有无拖欠工资、造成本单位职工聚众闹事、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重点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资金(基金)使用、预算外收支、关联单位经济往来的真实性、合法性。查所在单位和报账制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示会计信息失真,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乱收费和其他违反财经法规问题。

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评价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三个等次。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不超过1%,审计调整数额较小不影响使用“真实”评价用语的;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调整幅度不超过5%,并且不影响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不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审计调整幅度在5%以上,或违规行为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无法使用“基本真实”评价用语的。合法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的评价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三个等次。合规的标准为未发现违纪违规行为或者虽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但相对资金总量数额较小,一般在5%以内,情节较轻微的,可评价为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财纪法规的规定;基本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5%—10%之间,但情节较轻的,可以评价为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有一定的违规行为;不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在10%以上,违规性质严重、数额较大,或虽违纪金额量不大,但存在“私存私放”、隐瞒截留财政收入、或违反审计法规定,拒绝、拖延提供或无视承诺,提供不真实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进行职业判断。阻碍审计行为,拒不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效益性评价,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90%以上;较好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80%以上;一般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上;较差的标准为效益审计结果达到评价标准指标的60%以下。

三、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益(效果)情况。

应重点审计四个方面:

1、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建立;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弄虚作假等问题。

2、决策程序的规范性。主要审查三个方面①决策机制是否有效。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决策程序是否规范。主要审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如工程项目是否切实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或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的程序执行。③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对重大决策事项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经过集体

讨论,有无采取“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此外,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3、决策效果的真实性。主要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有无谎报决策效果,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决策的效果,看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

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4、决策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审查重大决策事项的相关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如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可行性报告、对外签订的协议(合同)、集体讨论形成的会议纪要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按项目及时立档归卷。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一般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及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对重大经济决策规范性评价分为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三个等次。规范的标准为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健全,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提供的决策方案至少两个,决策时主要负责人能够尊重多数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基本规范的标准为建立了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决策的内容没有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但个别环节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不规范的标准为缺少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或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论证不充分或缺失,或决策的内容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

对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效果较差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实现决策目标;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决策被全面执行,能够基本有效监管人、财、物的使用,并基本实现决策目标,但有轻微损失浪费;效果较差的标准为决策没有被执行,不能有效监管人、财、物,造成明显损失浪费,不能实现决策目标。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情况。

通过对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和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是否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建全了部门规章制度,重点审查本部门(单位)业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全、有效,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是否能维护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查所在单位资产变动情况,揭示单位制定的经济管理政策的效果及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是否能有效地防止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有利于改善机关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机关工作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有无因内控制度不严,有章不循,管理松散等造成损失浪费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采取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单位是否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例如会计出纳是否分设,现金是否做到日清月结,是否成立了理财小组,是否对条据开支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把关,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这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用数字不能反映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对内控管理制度情况一般从健全性、有效性两个方面作出评价。衡量标准,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健全性评价分为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等次。健全的标准为所有的控制点齐全,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均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健全的标准为控制点基本齐全,基本达到控制目标,各项制度基本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不健全的标准为关键控制点有疏漏,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等次。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有关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能够胜任控制的职能,实现控制目标,没有出现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基本有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有关人员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距或不能全面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出现重大控制漏洞,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无效的标准为内控制度健全,但没有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控制人员,出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没有实现控制目标。

五、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主要审计八个方面内容:

1、是否遵守“一把手”不直分管财务基建制度规定;

2、配备车辆和住房分配是否符合规定;

3、是否报销应由个人支付费用;

4、是否占用公款公物;

5、是否利用职权为他人经济担保;

6、是否直系亲属在其管理范围内经商;

7、是否多拿工资资金等个人所得;

7、通讯工具和通讯费是否符合规定。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要突出“六看”:第一是看,单位财务是否公开。财务的真正公开,说明了领导干部,有接受监督的主观态度,自律的决心,清廉的信心,可以说它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试金石”。检查单位财务是否公开,是否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定期公开,是否增加了财务的透明度;单位职工对民主理财政策及公开情况是否清楚;有无其他违反财务收支的行为。主要负责人是否遵守不直接分管财务制度规定,对本单位财务管理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领导和监督;是否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人员是否到位,理财小组是否严格履行了相关职责,有无虚设机构或形同虚设,有无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理财小组无法充分履行职责;支出的各种票据是否经理财小组进行了集体把关。第二是看,购买活动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环节是否分置。支出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控制度所要求的审批、付款、经办三个不相容职务的严格分置、行为的严格分离。应通过分析性测试,审查三者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制约与监督关系,就是要查证领导干部有无三种职务行为一身兼现象,如果是这样,支出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第三是看,财务支出和单位职能是否关联。单位的工作职能、工作目标和单位购买性支出、赞助性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列支和单位的职责职能无关的招待费用,购买单位不需要的服务,支付非救助性质的赞助等等,查证有无通过移花接木、投桃报李的方式,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第四是看,办公和家庭通用物品的更新和替换是否正常。通讯、交通、电脑等物品都具有家庭和办公通用的特点,这类物品更新替换是否正常?是否必须?替换的物品如何处置等等,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被审计人是否有利用公有物品人为更新替换手段,将公物转为私有。第五是看,固定资产购置(购建)决策程序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程序是否合规,应纳入政府采购的是否通过政府采购,必须招投标的是否经过招投标,购置决策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公开操作、阳光作业。第六是看,“该收不收、该罚不罚”背后是否有“猫腻”。有行政执收、执罚权的单位,存在该收不收、该罚不罚的现象,姑且不论是否存在行政违法,很可能存在执收、执罚的当事人或负责人和相对方有幕后交易。当然,这似乎超出了审计范围,也不是审计手段所能查证的,但就经济责任而言,发现此类现象,可用描述的方法披露,用“不评价”来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廉洁情况。如果上述审计程序全部都做到了,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据已提供的资料,作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廉洁的肯定或否定评价。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篇6

执法犯法将为何 屡查屡犯终被究--湖北十堰市经济责任审计查处

某基层法院违纪违规案件纪实

【时间:2008年0

2月27日】

湖北省十堰市审计机关在对某县法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院近3年虽3次接受省市县不同层次的审计,但违纪违规问题仍很突出,该院无视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涉及金额446.56万元。审计情况上报后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必须严肃处理,并在随后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那么该院私设“小金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审计慧眼 初显成效

磨刀不误砍柴工。进点前,审计组为了打好有准备之仗,认真开展了审前调查。通过调查,审计组了解到该法院近3年已3次接受过审计,账面上很“干净”,似乎已没什么可审的了。那么到底该从哪【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字号:大 中小】

里入手,审些什么呢?审计组多次召开碰头会研究修订审计方案,他们决定从微观入手,瞄准该院权力运行的业务领域,把审计重点放在查看该院领导如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查阅该院业务档案看收费是否合法;查看基建合同及预决算是否合规,清算资产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查看该院审计问题整改是否到位等。

审计人员从业务、财务“双管”齐下,一查管理流程上的疏漏,二查财务账目上的疑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细心的审计人员在该院2004年12月份的会计凭证中发现了一笔记录:该院向基建户借款10万元。审计人员随即要求该院提供基建账,但经办人却说基建无账,审计人员抓住问题穷追不舍,经办人支支吾吾就是不说资金去向,以支出票据被销毁为由,企图蒙混过关,这更加坚定了审计人员的判断。在一番斗志斗勇后,缺口打开了,原来,当时该院为了办理基建前期手续向建筑公司老板借了60万元,然后凑了59万多的票据抵账。

审计组通过认真核实,很快查出了一个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储蓄存折,反映2004年12月7日开户收入一笔30万元,支出三笔29.78万元,余额2234元。审计人员将存折发生收支时间、金额与票据发生时间、金额逐笔核对发现根本不符。存折反映的支出时间都是2004年,而59万多的票据支出系2005年7月以后的,并且支出票据中无转入经费户10万元的票据。审计人员当即判断该院未提供真实基建账目。审计人员放弃了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在该院职工中走访座谈,查阅

党组会议纪要,发现了该院曾出售了部分房产获取收入,但财务法定账册并无反映的情况。掌握了这个重要线索,为了防止变故,审计人员迅速抓住时机紧追资金去向,通过耐心细致的法规宣传及思想工作,经办人终于交出了七八个票据夹子和两本记录不全的日记账,还有三个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储蓄存折,共计136.44万元,其来源主要是出售房屋收入72万元,向建筑商借款60万元,挪用诉讼费4.44万元。主要用于土地补偿费38万元,基建前期费用22.37万元,局域网23.6万元,附属工程11.25万元,白条支付工程款40.14万元。基建存折余额0.46万元,余现金6218.65元。就这样,一个136.44万元的“小金库”终于水落石出了。

细查深究梅开二度

审计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基建“小金库”中挪用诉讼费4.44万元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该院会不会在诉讼费中还存在违规问题呢?带着疑问,审计人员马不停蹄,开始了业务档案查阅工作。在审阅该院业务案卷时,他们发现了疑点,即该院部分业务案卷里所附收费票据是已经停用的老式诉讼费结算票据。通过核实2005年以来的票据、案卷,发现该院使用老式诉讼费结算票据涉及金额达50多万元。与此同时,在查阅该院2004年审计取证资料时又发现,该院曾于2004接受审计时被查出坐收坐支诉讼费50.39万元直接用于机关

经费,挪用的50.39万元是否整改?一直没有反馈意见。职业的敏感告诉审计人员应该跟踪核实。随即他们又从追票据入手,对领购登记的2000份结算票据逐笔进行了核实。狐狸的尾巴再次被揪住了。原来,从2004年至2006年8月,该院用往年的诉讼费结算票据,向案件当事人收取案件诉讼费103.32万元、其他收入7.03万元,共计110.35万元。该院将这笔收入主要用于单位年终干警兑现、退案件当事人预收诉讼费、办公及设备购置、基建借支等,而这些收支却均无任何账目记录,收支原始票据及库存现金都交由该院报账员保管,是典型的包包帐。到此,该院又一个“小金库”被查实。

执着追踪再传捷报

在连续追查出2个“小金库”后,审计人员并未就此罢休,他们保持沉着冷静,以清醒的头脑迅速投入审计的最后一个阶段:清算该院资产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在清理中审计人员发现该院账面上债务余额有400多万元,大多是陈年老账,有的甚至挂了十几年未清理,其中职工集资款189万元已挂账7年以上。这里边会有什么问题吗?为了摸清该院一些隐形的未挂账的债务,切实保证摸清该院家底的目的,审计人员又一次进行了明查暗访。在调查中得知2006年春节前后该院以盖干警住宅楼名义集资了100多万元,之后就没有了下文。这一线索立刻引起了审计组的重视,审计组马上找到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刚

开始,他们百般搪塞,遮遮掩掩,通过审计人员宣传政策,列举事实,他们终于一点一点的说出了实情:该院2006年1月6日至3月21日通过向本院干警集资共收取集资款159.77万元,向民间个人借款40万元,共计筹措干警住宅楼资金199.77万元,而这笔资金却未纳入法定账册核算,也没有专户储存用于新建住宅楼,而是全部挪用于2006年1至3月的各项开支以及以前在账内无法核销的支出199.77万元。至此,又追出了私存私放的集资款“小金库”199.77万元。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篇7

(一) 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本质原因,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仅仅具备会计知识, 没有系统学习审计相关知识。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 还需要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和科技知识, 为今后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会计知识解决审计工作, 知识结构比较陈旧, 相对单一, 整体上应对复杂审计局面的能力比较弱, 导致审计的风险系数增加。专业的审计人员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按照规范开展审计工作, 在工作中不能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质量和风险。

(二) 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低

为了保证国家的健康发展, 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管, 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 这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管理的难度。由于工作任务量大, 人手少的缘故, 审计部门的管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导致很多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审计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例如, 很多审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忽视了约谈这个环节, 只是简单通过检查账簿的方式来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纪律, 还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降低了审计的质量, 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 缺乏强有力的管理

加强审计工作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需要重视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 只有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 才能避免出现审计质量问题, 审计质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目前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 大部分的审计工作并没有按照责任管理制度进行, 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没有从实际出发来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在提高风险系数的同时也无法保证审计的质量。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一) 重视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主要是提高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规范, 对自身工作树立正确的认识。要想真正提高审计质量, 需要从审计人员抓起, 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风险意识。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三点:一是审计人员应该重视日常工作的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规范指导开展工作, 不能因为个人因素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将风险意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二是树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观念, 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 对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 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是基本的要求;三是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 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基本的审计知识, 还需要结合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来促进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审计人员也要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的学习,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二) 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1.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增强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不仅需要高效的组织体系, 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 对于审计工作有明确的奖惩说明, 一方面能够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是规范行为, 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二是建立评估体系, 评估的主要对象是审计的内容以及方式, 审计部门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 审计的方式是否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

2. 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要始终贯穿整个工作。

首先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有详细的认识和了解, 合理调配资源, 实现审计队伍的专业性和知识性, 审计人员之间要学会取长补短, 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其次是项目的选择, 制定审计计划之前应该仔细调查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确定审计的项目、内容以及目标, 便于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工作计划中应该明确指出工作的重点, 这样才能调配资源, 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工作重点的要求进行, 审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 加强审计人员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分享工作想法和建议, 以便制定出更好的审计办法, 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具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是报告的质量, 审计工作结束后需要以书面的形式阐述审计的具体情况, 报告是审计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关键。审计人员要反复核对报告中的问题、数据是否属实、调查依据是否全面、采取措施是否得当以及报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

(三) 加强内部的管理

加强内部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机制, 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控制程序、评估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处理质量等进行正确的指导, 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是开展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制定的标准来检测自身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一旦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调整。要落实质量控制制度的实施,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质量。评估体系是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奖励制度来限制审计人员的行为,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审计单位还要加强法制化建设, 重视审计过程中法律和法规的应用, 适当时候还可以实行跟踪检查的方式, 直接到被审计单位开展调查工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相互影响,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大大降低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并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手段, 还是工作人员思维观念的转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需要高标准、高质量以及高效率得完成审计工作, 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 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创新审计办法, 全面控制和规避风险。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审计人员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将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观念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议审计质量控制与审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6) .

[2]段海蓉.浅谈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J].经济师, 2010 (8) .

[3]王昌令.跟踪审计质量控制与及风险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34) .

财务审计和税务审计 篇8

关键词:环境管理;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一、环境管理审计中运用的主要审计程序

(一)调查了解

在环境管理控制审计中,审计人员为了确认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风险,考虑这一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的影响,应当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关注环境管理控制与具体环境管理事项相关的政策和程序,把对环境管理控制的了解同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风险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初步测评

审计人员在对环境管理控制进行了解之后,应对环境管理控制的健全和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以确定环境管理控制在防止环境事故、发现和纠正环境管理重大错误中的可信性。

初步评价环境管理控制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主要环境管理活动的内容来进行,即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经营管理特点,对相关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分类,针对各类环境管理活动分别评估相关的控制状况,以此来对环境管理控制进行整体评价。

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风险进行初步测评时,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控制的两个方面进行,即环境管理控制的健全性与合理性。审计人员对健全性的评价主要分析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是否建立了强有力的关键控制点,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对合理性评价时,要分析环境管理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或不必要的控制,是否区别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划分了控制职能,人员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等。

(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对环境管理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控制测试关注三点:第一,该项控制是否切实应用;第二,该项控制是否在被审计期间一贯地应用;第三,该项控制是由谁来应用。如果某项控制测试在被审计期间是由被授权的人员适当且一贯应用的,那该项控制政策或措施就得到了有效的运行。相反,如果未能适当和一贯地应用或由未被授权人来应用,则说明控制执行失效。

控制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业务测试两种方式:第一,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环境管理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的测试,也是审计人员针对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环境管理活动处理程序进行测试,检查其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第二,活动测试,即审计人员选择若干典型的环境管理活动,根据环境管理的处理过程检查处理程序中所规定的控制点是否得到执行,以判断控制措施遵循情况。

二、环境管理审计中运用的主要审计方法

(一)一般审计方法

无论哪种审计,审计目的、程序、要求大体是一致的。因此,许多审计方法是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审计,在此,我们把一般的审计方法在环境管理审计中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1.检查记录或文件

在环境管理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其环境管理相关文件,获取环境管理信息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当检查相关的文件或记录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部门组织文件、会议记录、环境事故紧急预防措施、环境事项处理记录、具体环境管理活动相关记录、环境管理审批文件、环境专家报告、环境事项公开信息文件、内部审计报告、环境事项相关往来函件等,通过检查这些文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事项进行验证。

2.检查有形资产

对有形资产的检查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污染处理设施、排废装置、环境监测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音控制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等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对这些环境管理相关设备的性能、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与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有关的设备是被审计单位进行环境管理的关键,是判断环境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指标,在检查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相关资产时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于环境专家对相关资产的性能进行评价,以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可信性。

3.观察

通过观察环境管理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正在进行的环境管理工作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的运作,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做出初步的判断。审计人员在运用观察程序获取相关证据时,应当注意事件发生的时点,因为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相关人员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4.重新执行

针对环境管理活动,审计人员以人工的方式,重新独立地执行相关的环境管理程序,比如,被审计单位生产过程中出现废水、废气、废渣时,审计人员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对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程序,逐步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考察每一步的处理环节,并最终对排放物进行测试,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记录进行比较,判别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

5.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财务审计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可以利用分析程序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进行判断。在环境管理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研究不同时期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相关记录、排污处理记录、污染治理记录等数据,分析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的变化,对数据出现波动的地方给子特别的关注,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状况对数据出现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波动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二)特殊审计方法

环境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在进行取证和搜集资料时除了采用一般的审计方法外,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环境管理审计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取证和分析方法以满足环境管理审计的需要。

1.调查表法

对环境管理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可以采用调查表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简便易行,调杳范围明确,可以通过列表形象、直观地反映企业在环境管理控制方而的情况。审计人员可按照调杳表中所列问题,逐一对环境管理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据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参与式”审计法

“参与式”审计法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保持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及潜在影响,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当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在环境管理审计中采用该方法需要注意:第一,审计时即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及相关审计程序,争取工作中得到他们的支持与理解;第二,鼓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审计过程;第三,对审计初步认定的事项和拟做出的结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寻求其合作。“参与式”审计法可以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管理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

3.环境分析法

环境分析对一些基本化学物质的污染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各种排放物。在环境管理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之前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企业的排放物进行不连续采样,在现场或实验室测定分析样。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对前后期数据的比较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的变化,分析原因,在审计时做出恰当的评价。

为保证前述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有效应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项目组成员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安排实施可胜任的审计程序;第二,确保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之前正确理解即将采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第三,审计人员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状况的了解考虑采纳不同的审计方法;第四,项目组负责人应通过亲临外勤现场、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复核工作底稿等方式,了解各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子以解决;第五,对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建立适当的咨询程序,以使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得到恰当应用,顺利完成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钰泓.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2006.

[2]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4).

上一篇:初中生作文: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下一篇:财经记者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