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教学

2024-09-17

略读课教学(共8篇)

略读课教学 篇1

略读课也精彩

——探讨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摘要: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我们应力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努力做到“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略读课文在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所占的分量逐步增大,精读课文相对减少,直视“略”而真略的误区,认真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力求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 略读课文教学 建议策略

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学力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略读课文,它相对独立但又与前面的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略读课文或是被处理成精读课文,或是一带而过(因为这类课文不列入考试的范围),更多情况下,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往往是后者居多。如:

1、略读教学=略读

众所周知,略读是阅读方式之一,是阅读个体为了获取相关信息而进行的一种语文阅读活动;略读教学是教学活动之一,整个过程是为了指导学生通过略读这一阅读方式快速地获得信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略读能力的过程。因此,略读教学应有其相应的组织、引导,不应等同于略读。

2、粗知大意=浅知

略读文章的学习目标预设中一般都有“粗知课文大意”这一块,即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便可,所谓的“理解词句”不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但往往因为其“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文的深意或真意在获取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浅尝辄止了。

于是,略读课文因为冠上了“略”字,真的等同于忽略的“略”了。

[探寻略读教学]

都说 “教是为了不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告诉我们的是语文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所谓的“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材的教学,在略读教学的实践土地上学会自由地行走。但,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如是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 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

一、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内容,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要关注的。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读懂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生学会略读,学会用课内所学方法去从事课外的阅读实践。因此,略读课文教学中,方法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因此,激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法要灵活

1、自读为主,指导为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对于提供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更要体现这一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进行阅读实践。

2、因文而异,因段而异教学中,所选方法应因文而异,找准着力点,抓住要求,忽其枝节,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练,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文如何读,从而为其完全独立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段而异,就要求教者在教学中永远把学生主体放在第一位,把他们的阅读水平放在第一位,视各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略读指导的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还较弱,教者就应指导细些,不能让学生无从着手,而要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明白略读一篇文章一般步骤是:扫读全文———细读要点———概括全文。

A、扫读全文。即尽量加快速度来读,但要边读边想。

B、细读要点。经过对全文的快速阅读,阅读者基本上已明确了文章的重点所在,从整体上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选择文中某些部分继续进行细读,以求读有所得。C、概括全文。略读虽然不如精读要求细致,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略读同样要求把所获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因此,读文后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全篇内容加以概括,理解整体思路,及时总结。

三、结构要简约

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结构宜简约,应解放学生,给学生大块时间来进行自主阅读。笔者认为,一节课可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教者应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想读,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二是自读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 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充分地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读,在读中思考,提出问题,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教师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总结读书方法。

四、设计要恰当

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几读:(1)读读拼拼,读通课文。(2)读读说说,感知大意。让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交流阅读收获。教师不时地通过评价梳理学生所获的信息,渗透整理与积累信息的方法,初步感知全文大意。(3)读读画画,理清脉络。也可以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4)读读议议,品析感悟。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适机点拨学生难理解的语句,引导交流从文中受到的启发。还可感悟写法上的特点。结合单元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对课文精彩片段的阅读欣赏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5)读读写写,拓展延伸。既可以补充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又可以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写一段自己的感想,还可以仿写。

总之,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我们应力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努力做到“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当然,这个“略”应介于精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之间,而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教师只有在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文制宜,准确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有效引导。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语文目标。

总而言之,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一种阅读行为;实践中不能以略读去阅读,不能以精读去教学。也许,略读教学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简约”,也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踏平坎坷的坦荡”——需要教师摆自己的位置,适时“隐退”,用更加开放的胸怀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化》

2、教育在线.“读书方法”大看台

略读课教学 篇2

1.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试着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通过阅读, 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 捕捉文本的潜在信息, 在反复的求证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3.捕捉生活信息, 真情表达, 体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围绕“快乐”展开, 积累描写“快乐”的词语, 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一) 粗解课题, 读好课题

1.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跟快乐有关。带着快乐的心情,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2. 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特别关注“给予”这个词, 再读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读通课文

1. 自由读文, 展示学情。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 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第一个要求:读的时候, 注意把字词读准, 把句子读通。碰到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 要反复读、反复练。第二个要求:你还可以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画出来, 等会儿请你写到黑板上。

(请学生板书)

2. 结合学情, 扫清障碍。

谁来读一读这些难词? (指名读, 齐读。)

3. 结合学情, 选择朗读。

课文真的读通了吗?请你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通顺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零起点, 关注学情是尊重学生最直接的体现。哪些字词需要展开学习, 根据学情而定。老师请学生把自己认为的难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展开学会的过程。这样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 再读课文, 了解大意

1. 快速浏览, 了解人物。

读通了课文, 让我们赶快来看看里面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 同桌合作, 了解大意。

那么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轻声读课文, 争取把长长的故事读成短短的几句话。这个学习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老师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

集体交流:逐句地说, 连贯地说。

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只是课文表面的信息, 我们还得继续往下读, 捕捉课文里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信息。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 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对了解故事大概, 老师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实际, 让学生借助老师的帮助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样的设计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也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

(四) 略读课文, 捕捉信息

1. 快速浏览, 捕捉重要信息。

你认为课文中哪句话是最重要的,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 把你认为最重要的那句话画出来。

2. 认真默读, 捕捉潜在信息。

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请你拿起笔, 认真地默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又一个的理由来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3. 组内交流, 激发兴趣。

和同桌比一比, 看谁找到的理由多, 如果同桌比你多, 就请你给予同桌一份鼓励, 为他打上一颗五角星, 打在课题上。选一个你最有感受的理由和同桌说一说, 如果你比同桌说得好, 就请同桌给予你一份鼓励, 为你打上一颗五角星。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有许多处都能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让学生在独立捕捉信息的基础上展开同桌合作学习, 把他们捕捉到的信息一一进行交流, 丰富自己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集体交流, 自然提高了交流的质量。同时在同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拥有了“给予是快乐的”真实体验。】

4. 集体交流, 重点落实。 (随机)

A.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做圣诞礼物, 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B.男孩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当这样的哥哥意味着

……

让我们一起分享男孩的快乐! (指名读:“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C.保罗主动邀请男孩坐新车兜一圈, 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D.男孩将来也要送这样一辆新车给弟弟做圣诞礼物, 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小男孩说将来他要送弟弟一辆这样的车, 那么现在他给予了弟弟什么呢?

E.保罗把小弟弟抱进车里, 他们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小结:一个又一个的理由, 充分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让我们自信地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不再把略读课上成微型的精读课, 而是努力追求把略读课上成真正的略读课,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从捕捉文本的表面信息、重要信息、潜在信息入手, 让学生充分展开略读的过程, 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 回味生活, 表达真情

1. 回味生活, 捕捉信息。当然这还只是课文中的

一个个理由, 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再次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那么它就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请你用比较概括的语言, 就那么两三句话来说说这个事例, 证明“给予是快乐的”。

2. 真情表达, 升华主题。

听着大家的交流, 我也很想把自己写的小诗, 一首不完整的小诗, 与大家一起分享!

给予

有人说

给予是一句话

一句温暖人心的话

……

伸出你的手

送出的就是鲜花

伸出我的手

奉献的就是阳光

请你也照着老师的样子写一小节诗, 拿起笔把它写在课文前面。

小结:同学们,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让我们一起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把写挤进课堂”, 这句话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很多时候, 我们都会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时间, 让学生拿起笔进行真情表达。但我们很少自己拿起笔来抒发我们的真情。反复地诵读这个文本, 我被深深感动。于是我写下了这首小诗《给予》。我相信当学生和我一起写完整这首小诗时, 心里也会充满感动。在音乐声中, 师生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小诗, 真情弥漫课堂。】

略读课教学的“四精五重视” 篇3

一、四精

1.精讲

略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略读课文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的,而不是靠老师讲懂的。要摒弃满堂灌的方法,教师要少讲。如果一上课就讲一讲到底,那么,略读课就成了分析课,就违背了编排略读课的目的。何况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也不允许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教学中要做到少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能学懂的不讲,尽可能的挤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领会。只有在不讲不行时才讲,讲也要尽量精练不罗嗦不累赘。导课时,导语也要尽量简洁开门见山。

2.精问

略读教学不要动不动就问,让教师的问题充斥课堂。把一节略读课变成“问答课”,忽略学生的读,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把教师认为的重难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限制学生自主学习。当然不是说不能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组织手段,合理的提问对学生理解课文,弄懂疑难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效果。略读课课堂提问主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少而精,要在众多的问题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起桥梁作用的问题才值得问。如,人教版第五册23课《雨》为了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我设计了二个问题。即全文按什么顺序写?雨中按什么顺序写?对具体的小问题让学生从读中领会。

3.精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项艺术。略读的板书更要突出简明扼要、少而概括、重点突出、一目了然。随意滥书最不可取,那样不仅会耗费本来就紧张的读书时间,还会误导学生。如,六年制第五册18课《可贵的沉默》一文只要用二十一个字就能点明文意的效果。

祝贺生日(举手)

可贵的沉默 回报父母

记住日期(沉默)

这样简明的板书学生会自然地形成比较,父母对自己是多少关爱,而自己对父母付出了多少呢?

4.精应变

学案的设计应“活”,略读课更应该如此,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把握,具体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应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变化及时更改自己的学案,发现学生已学会的就删去不讲,不然不仅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国不能囿于学案,让学生照着做。框住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活动,要尽量挖掘创造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大胆质疑,敢于质疑。

二、五重视

1.重视预习能力的培养

略读课文的预习十分重要,预习可以显著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尽量让他们课前自己学懂。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培养预习能力要做好三点:①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新、奇、特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弄个究竟,弄个明白。最有效的做法莫过于在读文前先读“导读”和“阅读提示”找出要解决的问题。②指导选择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工具书主要是各种字、词典。最直接方便的要算与教材配套的《词语手册》,因其摘录了要掌握的生字组成的词,又能结合课文解释。③培养合作式的预习。条件许可时,尽量让学生聚在一起预习,这样做能促进学生各抒已见、取长补短、互解疑难。还培养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2.重视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或词句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允许突发奇想,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只要有理就行。鼓励说出自己的体验。

3.重视动手、动笔

略读,不光是读应在读中培养学生动手做做、动笔画画、圈圈点点、演演练练的习惯。如:在不理解的地方画“……”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等等。逐步培养成习惯。这样做利于提问题时和今后复习中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4.重视品评、概括

名为略读,其实教学中也不能全略,要重视议论品评。特别是重点词句,要让学生议个够说个透,说出各自的理由及看法。对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争议鉴别学会用合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充分议论的基础上进行精简的概括,精简的概括对全面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形成文章的整体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年制第七册《加了一句话》可以这样概括:“‘美丽的春天到了,但盲妇人却什么也看不见’衬托不幸的老妇人更加不幸。从而激起人们的同情。”学生看了这样的概括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5.重视语言积累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的教学策1 篇4

----略读课不能忽略

摘要: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精读课为主,略读课往往是以为让学生自学,近

来略读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见它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略读作为一种阅读

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

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 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

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

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教学策略

来看,略读课都不容忽视。那么如何上好略读课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略读课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精读课为主,略读课往往是以为让学生自学,忽略了对略读课的教学。近来略读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见它的作用是不可

忽略的。那么,略读和精读有什么不同呢?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

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

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

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

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

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 的范畴。

略读课不容忽略的两大原因

一.从教材编排来看,略读课不容忽略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些学段已与精读课平分秋色了:三年级16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8篇,六年级25篇。这样大的篇幅,我们在教学中若是忽略了,那么这些略读课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二.从教学策略来看,略读课不容忽略

怎样让略读课变得有意义呢?我们教师就要掌握略读课的教学策略。《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学生才是略读课的主体。

如何上好略读课

具体如何上好略读课呢?下面就本人的一点浅显经验,简单谈谈我的个人 观点,大家共同研讨。

一.重视文前导语,明确阅读任务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每一篇略读课的前面都有一段阅读提示。如果抓住提 示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弄清文章的学习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

生来自读阅读提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明确阅读任务。

例如孙思秀老师在执教《花的勇气》这篇课文时,这样提示学生:“这是一

篇略读课文,需要借助略读提示来学习课文,请大家先把阅读提示读一遍。看看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再如徐娟在执教《妈妈的账单》时这样说道:“你们

想读好这篇文章吗?先读‘阅读提示’,看看要先弄懂几个问题。”如果每一位老

师在执教略读课时都能提醒学生去读阅

读提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每次学略读课文,他都会想着

借助于阅读提示。这样不仅能体现阅读提示的价值,更有利于我们的略读课教学。

二.抓主感悟点,精选教学内容

略读课的教学不能像精读那样面面俱到,在学生一边自学的同时,老师给

予相应的点拨指导。

例如,乔深远老师在执教《金色的鱼钩》这篇略读课文时,问了学生这样

一个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老班长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

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找出了课文中描写老

班长的语句,并且说出了是从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老师的一句话,就帮学生理清了思路。

再如,郑秀珍老师在执教《麦哨》一课时,问道:“看看课文为我们呈现了

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这样一问,学生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一边读文,一边思考问题。

三.巧设练笔处,实现读写结合

写作是外向的表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发展学生心理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学习略读课文“光说不练”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要“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读写迁移规律,顺应学生写作的心理,指导他们 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从读到写、读写结合、以读激写、以写促读,促进学生语 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徐娟老师在执教《妈妈的账单》时就这样设计:这是一份()的账单。让学生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读思结合的基础上填上自己的感悟。再如,孙思秀 老师在执教《花的勇气》一课时,这样安排:在读写卡上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勇气。我认为勇气是、、、、、、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继 续理解勇气。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时,教师将写话融入其中,让学生展开 想象,把自己的感受写丰满,写生动。这一写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勇气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与理解,朗读更加有滋有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事实证明,略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教材,好工具。由此,巧妙地上好略读课,可 以多快好省、事半功倍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重视自主性,简化教学环节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还有一些是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还觉余兴未了。许多老师上着上着就上成了精读课。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差异。以上状况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那么如何走出这个教学的误区呢?我们就要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为开放,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课堂力求透露人文关怀的色彩,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五.关注个性体验,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 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那么怎样使学生感受的兴趣呢?一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还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感。

略读课不能略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并能用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甚至是阅读学习课外的文章。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在难较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人教版试验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已经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这里的课外拓展、延伸,可以放在课上,也可以放在课后。这要视文章的篇幅长短和难易程度而言。

略读课教学的大船已经扬帆起航,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上,一同前行,一

略读课教学 篇5

在行动上,联系《卡罗纳》的教学,我认为教略而学不略应该是这样的:

一、参考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但是要求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师需要做的工夫很多。我认为,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产生兴趣,使他们不用老师要求,自己想尽办法、抓紧时间去读课文,去了解课文。

这点周素娟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妈!”多么深情的一首歌,多么动情的演唱!我想当时在阎维文歌声中,谁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谁都被母亲的温情所感动吧。这吐字清晰的歌曲选用得很好,很好得唤起了他们的情感经验,使他们走入关于母亲的情境中。这个读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他们的同龄人卡罗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生日时献上的长达八页的信”,他们都是能够感同身受的。就是这样一个在孩子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可是半年后,母亲生病去世了”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啊,他们当然会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卡罗纳,对于这样一个主人公,学生对他是另有一份感情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卡罗纳和他妈妈,走入文本这点周老师做得很好,在选歌、选例子上都花了很多心思。

但是这个创设的情境还没有结束。“用自己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不是就走出了创设的情境?至少是破坏了这个情感氛围!如果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可怜的孩子吧!”是不是更符合情境呢?

二、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因此,正如王燕骅老师所说,略读课堂教学结构要讲究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这点周素娟老师也做得很好。课文的教学紧紧抓住略读提示,即,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从大家的言行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在交流讨论了大家的行为以后,小结,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对卡罗纳的爱,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这就是读懂课文,并感动后,自然流露的真情。

略读课文以“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我认为周素娟老师的提示引路的时机如果再调整一下会更好,教学过程也会更流畅。

这是我的想法:在创设情境部分,我们已经花了很多的心思让学生走入文本,走近卡罗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可怜的孩子吧”,就可以很自然的让学生先去感受卡罗纳失去母亲的感伤、悲痛。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母亲的关爱,也体会到了卡罗纳对母亲的爱,这是为卡罗纳的悲痛服务的,正因为卡罗纳对母亲的爱这么深,他的悲痛、失去母亲后的可怜才越发明显。所以,让学生先找找卡罗纳失去母亲后可怜的语句,学生的脑海里,卡罗纳这个落寞的小男生会越来越清晰,他的懂事、敏感、体贴……这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知的卡罗纳可不一样。这是文本的形象,是具体的,有表情,有动作,有血有肉的。这才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感兴趣的,真正想知道的。在感受到了卡罗纳的可怜后,我觉得人们对这样一位遭遇不幸的男生所做的事,才会真正的走入学生的视野,学生体会起来也会真的有感情。这个时候,知道了遭遇不幸的卡罗纳之后,略读提示中“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引路正是时候。而老师的行动正是大家中的一位。这样课堂是不是会更紧凑?

我觉得略读课,还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在读中让他们自己读懂课文,教给他们多种读的方法,可以扫读,跳读……而教师的语言不需要太多,但要精辟,在关键处给于点拨和提升。

正如叶圣陶说过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的应用学到的本领,在教师的点拨下为自己课外独立的阅读做好准备。

这是我的认识。行动与认识之间总是有落差,在教学中我会努力让认识指导行动。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篇6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区别性质

1、作用方面。精读是示范,略读是练习。略读好比是精读教学后的练兵场,在精读教学中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掌握。在略读教学中教师提示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数学课上的例题,那么略读课文就是巩固练习题。

2、地位方面。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3、效果方面。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精读教学中获得的方法在略读教学中得以应用,学生的收获、进步要在略读课堂上得以展示。

三、直视:略读教学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有的老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教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63.4%的老师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误区二:置之度外,过度放手

有的老师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做为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学生阅读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不重视略读教学,认为略读课文无需进行考试,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痕迹;二是教师对“略读”的“略”的误解,认为略读就是忽略地读,初读即可。

误区三:教法单调,缺乏个性

有的教师表示对略读教材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文章的特点,一般只立足于教材,很少有拓展和延伸。目前大部分公开课仍然只重视精读课文的研究,老师们不知如何有创意地处理略读教材。

四、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取向

(1)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我们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对于课文精彩片断,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更大量的应采用默读。略读课文对学生阅读方法上的培养与训练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方法的迁移运用放在首位。一是教师在学生读文伊始布置读阅读书任务时,要引导学生概括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习的读写方法,或前几个单元组中学习到的有关方法,并提示他们在本课的学习中积极运用,以促进学生把单元中的专题学法转化为技能;二是要求学生速读,集中精力感知,争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要求再次速读甚至跳读,找出相应的内容或语段,以训练学生略读与浏览的能力

(2)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

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五、认识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1)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2)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3)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4)教学作用还应该多重

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5)略读课文教学中,方法指导不可或缺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会略读,学会用课内所学方法去从事课外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书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只把要点弄清,不必把每段每句都搞清楚。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来确定。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重在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但是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应该相机渗透一些相关的学法。

六、加强略读方法的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训练:

①速读式阅读。速度式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②寻找式阅读。寻找式阅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③浏览式阅读。只求了解大体内容而不顾细枝末节,不阅读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浏览式阅读法的程序:①看目录或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②浏览正文,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中的某些部分。③整理收获。读后概括中心思想、文章要点,以形成总的印象。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④摘录批注式阅读。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七、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1、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这是略读课最一般、最基本的模式,可称之为“母式”,其他模式大都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子式”。其教学步骤大致是:

(1)自读自悟阶段

这阶段要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①因为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阅读提示”,侧重于提示内容理解的重点、阅读方式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丰富话题内容。又由于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从中领悟到了相关的阅读方法。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与步骤,凭借“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充分地自主学习:在通读中扫清阅读障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②让学生把阅读中的收获、把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批注,即对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精彩片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这一阶段,三年级可以放在课内完成,四年级以上可以放在课外完成,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2)交流探讨阶段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段进行。

①小组内交流。这阶段重在交流自读自悟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文章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整体感知,不管他们的收获或发现是不是被认可,都会使他们由于心理上的满足而产生更强烈的探求欲望。

②教师引导下的班内交流。先是各小组交流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梳理归纳,从而确定学习的重点(这一般来说就是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把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要人人参与,切实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最后就是班内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这期间,教师要相机进行点拨指导,依据学生的理解,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扩展积累阶段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略读课文作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更不能局限于课文。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就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其内容可以是:

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

②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深化学生的认识。

③可以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

④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含金量,让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这样可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

⑤可以从文章扩展开去,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故事等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等。

⑥可以就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2、其他模式

在基本式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可将以上变通方法归纳为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

(1)整合贯通式

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

(2)质疑解疑式

教学步骤与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是让学生提出不懂或者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筛选出或整合为一两个、两三个问题,作为全班共同学习、探究的目标。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

(3)比较阅读式

现行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组元,同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往往拥有共同的主题,文章的不同大多表现为选材和写法的差异。教师精心选择比较视点,让学生就选材或写法的异同展开探究。由于略读课文的桥梁地位,也可选择主题相同的课外文章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

(4)重点突破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5)以测促读式

我们可以采用以测促读的方式,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货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

(6)语言积累式

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引导学生抓住精彩句段,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章用词遣句的妙处。

(7)情感书写式

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8)头脑风暴法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

(9)课外文本插入法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有效性例谈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有效性,教学措施

人教版初中六册教材中共有90篇精读课文, 还有79篇带“﹡”号的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占了总篇目的46.7%。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教学却长期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 广大初中教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 目前的略读课教学出现了三种倾向:将略读等同于精读课;任学生随意读;删去不教。

要提高初中语文略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 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

认清略读课的性质, 是略读课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略读课, 才能把握住略读课教学的关键点, 才能借此达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

1. 正确区分略读课与略读

略读就是简略地阅读, 是一种快速地、提纲挈领地把握读物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阅读方式。从形式上看, 它可以快速地浏览, 一目十行地扫读, 间歇性地跳读;从要求上看, 只要能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即可。

略读课, 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型, 是以略读课文为载体, 采用“自读”的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独立阅读、把握课文内容的一种课程形态。它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 不只是粗知文章大意, 获取所需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包括略读在内的种种阅读方法, 形成阅读能力, 受到情感熏陶、人文浸染。

把略读作为课程形态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 而且在阅读目标和阅读容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向, 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必将发生变化, 并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

2. 正确区分略读课与精读课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施茂枝教授指出:“如同所有二类课文, 略读课文的性质也是半独立阅读。”“指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阅读课文,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个性所在。因课时减半而在教学内容上做些调整, 不等于略读课文教学。”可见, 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本质区别, 绝不在于教学要求的高低和教学内容的多少, 而在于精读课是学习知识和方法, 略读课是运用知识和方法, 即精读课的学习是示范, 是基础, 是交给学生一把学习语文的钥匙;而略读课则是由学生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并能举一反三, 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如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 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为目的, 整合了5篇说明文, 其中有精读文章, 亦有略读文章。《生物入侵者》这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第四篇, 由于之前已经学了《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精读课文, 精细地学习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生物入侵者》略读课上, 则要引导学生着重把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了解《生物入侵者》一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还可以用某种说明方法写一写植物杀手“薇甘菊”入侵过程的特点。

精读课教学, 必须“细嚼慢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 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 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 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

二、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 是略读课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才可能使略读课的教学收到实效。略读课所用课时少, 阅读要求低, 不能面面俱到, 在教学时要有所取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尽力做到一课一得即可。围绕这“一得”设计主要问题, 以此来带动整课的学习。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杨修之死》、《香菱学诗》、《隆中对》等略读课文, 要学深学透, 难度很大, 而且课时也不允许, 只要能完成一个目标即可。否则, 学生不仅无法喜欢这些名著, 而且会产生畏惧心理。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依据单元学习目标, 课文阅读提示, 课后研讨练习、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只有明确了略读课教学的目标, 才会有的放矢, 实现有效。

三、大胆放手, 促生自读

略读课文在选材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这些学生有兴趣又有能力阅读的文章, 教师绝不能大包大揽, 略读课的教学应完全立足于学生的自读自悟, 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形成。

如八 (下)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一篇文艺作品《大雁归来》。

设计一:

1. 整体感知,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哪些习性?

2. 再读课文, 品味爱鸟之情。

3. 领悟主旨:你觉得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设计二:

1.请生读题目, 读出自己的感觉。

2.自学质疑, 小组探讨。

3.提炼未决的问题, 发现有趣点:文中多处用了“我们”, 为什么在“大雁、农场、沼泽”前加“我们”呢?如果在大雁前面加“我们”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可是在“农场、沼泽”前加“我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4. 建议:再看课文, 文中还可以读出其他有关大雁的冠名吗?

5. 介绍利奥波德与《沙乡年鉴》, 学生从“大雁”的冠名到领悟作者的情感到思考“土地共同体”的问题, 最终真正理解“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作者的平等、自由、和谐的环保观念。

按设计一上课, 学生反应平平。可按设计二上课, 学生则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畅所欲言, 体验求知的快乐。何故?

同是整体感知环节, 设计一由教师提问: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雁的哪些习性?由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 以冷冰冰的“习性”浇灭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设计二则以学生自读质疑、小组交流,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 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切实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 自读自悟, 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 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 因而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而主动地将“知”向“行”转化, 迸射出闪亮的思维的火花。可见, 在略读课上, 教师绝不能大包大揽, 要大胆放手, 给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

四、重视自主阅读中的教师指导

1. 精略交互

略读课的教学, 还要注意以略读为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阅读提示”, 以及学生特别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精读与探究, 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 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如八上《信客》, 请学生介绍信客这个职业。再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通过这两个问题, 学生可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可仅仅如此, 略读课就成了粗读课, 失去了其有效性。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年轻信客是如何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 (这条路越来越凶险, 我已经撑持不了。) 进而分成三个小问题: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以前是怎样撑持的?为什么撑持不了了?当学生思考了这几个问题, 便会对信客这一职业的苦、信客的信有深刻的体会。

2. 巧裁教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标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 该舍则舍, 择其精华实施教学, 使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在教学时应先选择几个精彩点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 以少胜多, 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如《亲爱的爸爸妈妈》, 文章很长, 文本的内容又如此丰富, 如果一一细读, 可能两节课都不够。教师必须在众多材料中裁剪出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内容, 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效地指向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略读课教学的作用。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永远不要有战争”, 重点可选取以下三项内容。

(1) 孩子们那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 (2) 前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3) 文章结束所引用的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通过品读这三处内容, 学生会真正理解“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倍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幸福。

3. 延续略读

略读课学习并不终止于一节略读课。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指导课后自读实践, 才能完成学习迁移, 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而略读课的教学, 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 以一点带一片, 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 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

如学习了《泥人张》、《好嘴杨八》, 学习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请生阅读另外四个故事, 结合四篇小说中的人物, 了解《俗世奇人》中塑造的人物群像的特征, 发现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课后再拓展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通过课内略读, 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进行科学、有效的可持续性略读实践,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 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扩展自己的视野”的阅读目的, 切实提高略读课教学的实效, 为日后走向社会进行大量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略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略读课教学有效, 就要正确认识略读课的性质, 明确略读课的教学目标, 大胆放手, 促生自读, 在自主阅读中加以指导。只要认识得当, 教学得法, 措施有力, 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教学小。

参考文献

[1]陈柳.试论初中语文略读课的现状、定位与教学策略.2009.

略读课教学 篇8

【关键词】教略学丰;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第五册开始,在保持精读、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类型—略读课文,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课文的数量,相对减少精读课文。统计显示,第五至十二册教材中,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分别为98、111篇,基本是平分秋色。可见,略读课文在整套教材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任由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专门与朱自清先生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新课型。《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如是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一、简化教学线条,充分利用“阅读提示”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两个方面: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针对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在学完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二、略去详细讲解,丰富自读自悟

都说“教是为了不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告诉我们的是语文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所谓的“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材的教学,在略读教学的实践土地上学会自由地行走。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去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简练教学引导,重视语言积累

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元地理解文本,为他们提供更开放式的阅读理解,鼓励他们大量贮存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

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就在《珍珠鸟》这课教学的开头,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顺势推舟,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我发现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会尝试将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四、课内联系课外,注重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不等于课文学习。所谓内外兼修,就是指略读课的教学既要重视课内文本的学习,又要延伸到课外,着手于文本,放眼于课外,内引外联,适度拓展,真正让略读课教学成为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和纽带。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略读课文承担着较精读课文更广泛的任务。只要我们放弃过多的预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潜心入文,自由感受,做到教略学丰,“略”而不薄,简中有丰,我们就能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驰骋千里何足奇”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按揭贷款方案下一篇:冬天的坦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