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

2024-11-23

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共7篇)

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 篇1

具有本土特色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作为教学体系中三大要素之一的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一本好的对外汉语教材,首先应该具有系统的语言知识,即对汉语的语音、语法、汉字等知识进行正确的陈述与解说。同时,也必须具有与当地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方便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更易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①

一、云南大学留学生学习目的调查

笔者在云南大学留学生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已有6年,据学院统计,自2003年以来,本院外国留学生以每年大约10%的速度增长。汉语热这一现象不只存在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而是慢慢延伸到了像昆明这样具有独特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小城市。下面就是笔者针对为什么选择到云南昆明学习汉语这一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

第一类,以法国人SARA为代表:“在法国,一些政府部门设有专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中文网站,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介绍云南西双版纳的短片,立刻就被傣族那种绚丽多彩的服饰所吸引了。”SARA在法国学习服装设计,为了能到西双版纳进行采风,她来到云大留学生院进行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她学到了很多的日常用语,也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为她今后把东方服装元素融入西方服装之路打下了基础。

第二类,以韩国人金夏营为代表,金夏营来自韩南大学,作为韩南大学的交换学生来到云南大学。据他介绍,很多韩国的公司在昆明设有分公司或是与中国公司有业务来往,在韩国这样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懂中文能够增加被聘用的机会,同时待遇方面也会有相应地提高。

第三类,以日本人关岛金一为代表,他一生从事建筑设计,在世界各国留下了足迹。他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最为感兴趣的就是云南大理白族的文化和建筑艺术。他认为白族的古代建筑与日本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日本民居的早期雏形很有可能是云南的少数民族漂洋过海带到日本的。为了进一步证实他的推断,他努力学习汉语,现在已经成了半个“中国通”。凭借优秀的汉语技能,金一希望今后能到大理定居,查阅当地的历史文献,进一步对大理民居的建筑特色进行研究。

第四类,以美国人PETER为代表,从美国佛蒙特州来到昆明已经13个月了,他在没来中国的时候就对太极拳和少数民族文化十分痴迷。来到昆明以后,他发现这里的气候舒适,而且消费又比大城市便宜很多。他觉得小城市的自由自在让他非常惬意,所以准备长期定居在昆明。

这一概括了本院一百位留学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到云南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初衷如下:神秘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丰富的旅游资源,昆明气候四季如春、以及生活成本较低。

二、云南大学留学生院对外汉语教材使用现状与弊端

笔者所在留学生院正在使用的汉语教材是杨继洲主编的《汉语教程》,此书分为三册,每册分为上下两本,为初级至中级的留学生提供了可以使用三年的教学材料。这套书包括2800个词汇以及相应的初中级语法知识点。也就是说如果能全部掌握这六本书的话,学生应该可以达到新HSK4级相应的水平。这套书为留学生展示了一个以北京为背景城市的中国社会生活画面,并进行了准确、真实、得体地讲解。其内容涉及了从吃、住、行到旅游、看病等在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针对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内容如:节日节庆、民间传说、礼仪礼节、俗语成语进行了解释。②于是学生从课本里学到的旅游景点是颐和园、故宫、长城和香山;了解到的生活区域是北京机场、王府井、东直门和西直门;印象深刻的特色小吃是饺子、涮羊肉、冰糖葫芦和北京烤鸭。这些具有北京特色的地名、景区、和食物贯穿于整套书中,学生也好似生活在北京一样。教师在讲解词汇和语法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讲解哪儿是东直门?什么是涮羊肉?为什么北京人要去香山看红叶?虽然这套书的初衷是以北京生活为背景和话题,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的文化风俗习惯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所继承的宝贵遗产,学习他们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无可厚非。然而,从前面对留学生来云南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来看,这套教材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到云南来,是因为对昆明的生活和区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感兴趣,他们想了解的机场概况是长水机场而不是首都机场;他们学习的大学是云南大学而不是北京语言大学;他们常吃的美食是过桥米线而不是北京烤鸭;他们购物的中心是金马璧鸡坊而不是王府井;他们周末旅行的地方是西山而不是香山。由此可见,留学生们从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只学到了语言知识,而没有学到当地的民俗文化知识,所以他们学到的语言是不完整的残缺的。索绪尔曾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他的语言中有所反应,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③教材的严重滞后让学生脱离了本地的民俗文化而盲目地去学习语言,失去了人文因素作为语言的支撑,留学生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昆明和少数名族文化习俗,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就违背了他们选择来云南学习汉语的初衷。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目的,为他们提供以昆明生活圈为主题,云南民族文化为拓展内容的对外汉语规范教材。

三、具有地区特色的教材编写设想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好的教科书和有效的教学法,能够使没有经验的人成为一个好教师。”一本好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现行的教材当中,学生所能获取的只是汉语语言知识,而违背了一部分学生来云南学习汉语的初衷。以下,笔者就谈谈如何编写一本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又适宜于当地生活的对外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材不是以第一语言学习者为目标,而是以第二语言学习者为目的人群设定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多为成人,他们具有相当的知识理论水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大部分学生或者对云南自然资源感兴趣,或者对少数民族的现状感兴趣,又或者痴迷于云南当地的历史文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又是通过语言来传播的,真正了解了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与之对应的语言。云南居住着彝、白、哈尼、傣等25个少数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其文化影响着云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留学生了解云南的重要纽带。在编写教材时,要向留学生全面介绍和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体现在话语风格上。由于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留学生在学习文化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接受方式,用外国人可以理解的语言,用他们易懂的方式而不是中国化的表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也才能编纂成一本既实用又易教易学的对外汉语实用教材。

生活适用性是指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应满足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也应涵盖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满足学生的交际要求。作为一本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划分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是必须的。初级课本为汉语入门学习者所使用,语音作为汉语的基础与重点当然不能忽视,所以前部分内容必然以拼音、声调知识为主。这部分可以不涉及汉字内容,只以拼音代替,反复练习,课文可以从学生初来乍到遇到的问题入手,插入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场景设置以云南省昆明市为大环境,小环境主要以昆明市几所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及周边街道为主。此部分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第一,昆明长水机场的周边环境介绍,怎样照管好行李?如何找到交通工具去往目的地。第二,昆明各大高校的地理位置,如何问路找到学校办公室?怎样办理入学手续等事项。第三,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例如:云南大学附近哪儿可以买电话卡?哪儿有银行?哪里有健身房?第四,当你在昆明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第五,介绍昆明当地的美食,如过桥米线、烧饵块、滇味特色菜等。哪儿可以吃到美味的西餐?以及昆明外国人的聚集地――文化巷。第六,介绍昆明多变且与众不同的天气――四季如春,三里不同天,下雨便是冬。让学生对这座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前半部分内容从拼音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既让学生顺利度过语音关,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正在生活和学习的城市。后半部分开始,教材除了要关注汉字词汇的结构、语法句法知识外,文化方面可以加入云南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知识,如大理的白族,楚雄的彝族,西双版纳的傣族,和古老的丽江纳西族。当然介绍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会介绍与之相关的著名节日与文化――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和纳西族的古乐等。中级汉语课本应着眼于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从昆明附近的石林、九乡、西山和金殿,到西北部的大理和丽江,再到西南部的西双版纳、景洪地区,这些多彩的旅游景区不但体现着大自然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蕴含着少数民族各异的婚丧嫁娶、生产农耕、服饰烹饪等风俗习惯。高级汉语则应该着重介绍昆明当地历史文化,如知名作曲家聂耳,茶马古道的由来,历史悠久的讲武堂,和著名的西南联大等。同时,也要包括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经济发展和生活禁忌等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文化与时代的碰撞。

一本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并与当地饮食、交通、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结合,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体现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曦.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几个细节问题.【J】.语言教学研究.2010.(12)

(2)张如梅.对外汉语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设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1.(7)

(3)费尔迪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刘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沈慧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文化原则.【J】.语言研究.2013

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 篇2

人们在编写教材时都希望做到“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其意思就是话题要涉及多方面内容, 但是话题内容到底有多少种类别?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这个仍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李杨在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进行评价时, 把此教材的话题概括为“教育、婚姻、家庭、经济、法律、道德、文化、交通、保健、环境等”10个方面;周小兵、赵新认为题材广泛应包括“社会生活、人生家庭、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民族风情、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汲传波将课文话题分为中国社会、文化, 中外差异, 个人信息, 关于本国, 语言和世界性话题6种。《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将话题分为个人信息、情感与态度、社会与交往、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等22类。

一、本文对课文话题研究的依据

话题的选择是课文编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文话题的选择不但决定着常用词语的选择取向, 而且影响着语法结构、功能项目及文化项目的融入等。话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包括个人的、社会的、世界的等等。无论选取哪种话题都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 并要考虑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因素。

口语教材的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从留学生关注的话题入手, 来研究五部教材对话题的选编。

汲传波从留学生演讲话题着手, 探讨对外汉语教材的话题选择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顺序为:中国社会文化48.51%>个人信息14.85%=世界性话题14.85%>语言9.9%>本国8.91%>中外差异2.97%。

二、课文话题的统计与分析

本文依据汲传波的研究成果, 按照六个大话题, 对五部中级口语教材的每篇课文话题展开分类和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 五部教材总体上的话题顺序是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这与汲传波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的调查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 三部教材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话题在课文总话题量中的比重最高, 本国话题五部教材关注的都非常少。关于世界性话题, 五部教材认同比较一致, 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而且相比汲传波的研究成果来看, 这类话题的排序更靠前。五部教材课文没有一篇以本国作为谈论重点的, 只在个别课文段落有所涉及。调查结果中有些话题的分布与汲传波的研究结果也有不同之处, 主要是中外差异这一类话题, 排序在第五位, 而汲传波的调查结果排在第六位。

我们再来比较五部教材话题顺序:

《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阶梯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中级汉语口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发展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中外差异>语言=本国

《汉语口语速成》: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中外差异=个人信息=语言=本国

通过五部教材话题排序比较, 我们发现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话题都是中国社会、文化, 在五部教材中的比例均超过46%, 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外国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生活用语, 进行一般的交际活动, 应付生活已无问题。这时他们所需求的是更广泛的交际, 因此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和中国的文化、教育、家庭关系等都吸引着他们, 杨石泉认为, 中级汉语教材的语料宜选用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世界性话题, 其中, 《汉语口语速成》所占比率最高, 达到39.39%, 世界性话题是, 是留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有话可说的话题, 不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和个体因素等张不开口, 到了中级阶段, 学生的语言水平可以胜任谈论一定深度的世界性话题, 因此我们认为中级阶段安排一定量的世界性话题是可取的。个人信息类话题在除了《汉语口语速成》的四部教材里, 均受到一定的重视, 我们认为关于自己、朋友、亲人等等的话题是留学生最熟悉的, 因此成为教材课文话题选择的重要方面也是自然的。《汉语口语速成》没有以个人信息为中心话题的课文, 这可能与教材的编排有关, 首先这是一部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教材, 以培养口语交际技能为主, 中级篇的课文包括人生百态和实话实说两部分, 课文多为讨论性的比较深刻的内容, 因此关注的焦点为中国社会文化和世界性话题。

三、课文话题存在的问题

1. 课文个别话题陈旧, 缺乏时代气息

如《阶梯汉语》2话题三《当灾难来到身边》谈到的是2003年的“非典”, 对于2008年在中国生活的留学生, 这个话题可能比较陌生。《中级汉语口语》1第六课《哪儿卖电话卡》谈论的是用硬币打电话, 去邮局买电话卡等相关信息, 这样的话题现在看来有些过时陈旧了, 即使学过了, 留学生也很难遇到此类生活片断, 因此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有的教材话题单一, 部分话题重复现象严重

刘珣、汲传波等多位研究者在说到教材的课文时都提出应该话题多样, 内容丰富。但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有的教材选用的话题单一, 六类大话题当中, 《汉语口语速成》只选用了其中的三种, 《发展汉语》只选用了其中的四种, 《阶梯汉语》有关中外差异类话题课文只有一篇。而关于本国的话题,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这样的课文内容设置, 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多种表达能力的形成,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课文话题外的内容时, 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

话题种类的单一, 必然有些话题的重复使用率会增加。如“教育”这一话题, 在《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上, 就有4篇相关课文 (第四课《孩子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和《我也不明白》、第9课《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和《怎样给孩子减轻压力》, 《汉语口语速成》有五篇课文与此话题相关 (第二课《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与子女之间如何相处》和《理解孩子》、第三课《让孩子吃苦》和《专家与家长的对话》) , 这些课文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 安排过于紧密, 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但大体属于同一范畴, 能够谈论的内容是有限的。

3. 五部教材没有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有的教材反映中外差异的话题比例较小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中外差异类的话题在五部教材中所占比例偏低, 在《阶梯汉语》中所占的比例是0.75%, 《中级汉语口语》没有选用这个种类的话题。根据孙清忠的调查, 共有45%的留学生认为教材应该增加这两种类型话题的内容, 但是本文所研究的五部教材, 不是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分国别教材, 所以关于本国的话题究竟是关于哪个国家, 中外差异究竟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的差异, 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究竟如何对这两类的话题进行选取, 操作起来的确有很大的困难。

四、课文话题的选编建议

话题内容向来是编写者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教材的思想性、趣味性都由此体现, 如果课文话题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那么其他方面做得再好, 恐怕也很难弥补这个不足,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我们必须选择能够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1. 在选择课文话题时, 应当进行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

在课文话题的选择上, 应当以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为基础, 而不能只按编者的个人兴趣或主观臆断决定取舍, 这样才能找出符合学习者的共同兴趣和交际需要的内容。对于已有的这方面调查结果, 编写教材课文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本章提到的汲传波对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调查, 还有如赵新、李英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56.8%的学生希望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9.5%的学生要求课文主要介绍中国社会文化, 6.8%的学生反映对中国社会文化不感兴趣, 还有16.9%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 只要能学到知识就行等。

2. 注重课文话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教材话题应该重视当代现实生活, 选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过时的内容应该及时修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课文的话题也要不断的更新。注意淘汰过时的内容, 把一些与正在发展或即将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有关的知识收入到课本中来, 编写口语教材时, 应该有“超前”意识, 如此才能延长口语教材的寿命。因此, 我们可以多选用一些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 例如他们困扰或者关心的问题、平时喜欢聊的话题, 留学生关心的当代中国热点话题, 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的影响等话题, 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也能照顾到他们的情感体验, 产生共鸣。庞继贤等做的有关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贴近, 在课堂上就会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3. 课文话题要新颖有趣

趣味性是教材编写的一条重要原则。趣味性原则就是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 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任何事情, 如果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就不会尽心去做, 一篇课文, 如果它的话题陈旧、无趣, 与学生的志趣不吻合, 学生参与的激情就会大大减弱。诚然, 一群来自不同国家, 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 坐在一个完全脱离了中国人实际的场所中, 学习汉语, 这对不少人来说, 是一个十分艰巨而枯燥的事情。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注重对学习者兴趣点的调查, 在了解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 安排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提高整部教材的趣味性。根据刘颂浩对留学生兴趣点的调查研究, 课文话题可以增加中国社会文化、留学日常生活、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4. 注重课文话题的多样性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 也是多方面的, 即使是有相同相近学习目标的学习者, 他们对同一本教材, 同一篇课文的感受和看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因此, 我们选择话题要广泛, 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相同的内容不能过多的重复, 不仅要关注中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还要关注外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不仅要包括外国学生在中国的饮食起居, 还要包括能引起学生留学中国所遇到的文化冲突, 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的要求。

课文的话题应广泛涉及伦理道德、男女平等、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国际局势等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世界性话题, 使学生一接触就发生浓厚的兴趣。课文话题的选择应该多考虑人们的文化同感, 只有全人类共同的理想, 共同关注的问题, 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 才能在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人文性, 从而使汉语走向国际社会。

5. 课文话题可呈螺旋式编排

交际法主张的螺旋式安排, 也叫圆周式安排。即将话题和句型结构根据交际需要并适当照顾难易度分成几个圈, 每圈都将主要话题和句型结构出现一遍, 而圈与圈之间又逐步加深难易程度, 呈螺旋式上升或同心圆扩大之势。刘珣先生认为, 螺旋式安排应是今后教材编写的主要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接触较多的话题, 便于及早地运用和交际, 又能使同一话题和结构多次出现, 反复巩固和加深, 符合认知规律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因此, 在教材话题的编排上, 不能无规律可循, 不能关于同一话题的课文连着有几篇, 不能有一册完全没有世界性话题, 有一册又专门有好几篇课文谈论世界性话题, 这样的课文编排, 话题的重现率自然也就难以保证了。话题的编排中, 我们要考虑到整体的纵横关系和难易程度, 整部教材的课文话题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在不同阶段循环再现, 展开的深度依据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 使其话题内容呈螺旋式编排,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程中得到必要的反复。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杨.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2)

[3]周小兵, 赵新.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状与新型教材的编写[J].汉语学习, 1999年 (1)

[4]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5]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 篇3

一、云南大学留学生学习目的调查

笔者在云南大学留学生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已有6年,据学院统计,自2003年以来,本院外国留学生以每年大约10%的速度增长。汉语热这一现象不只存在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而是慢慢延伸到了像昆明这样具有独特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小城市。下面就是笔者针对为什么选择到云南昆明学习汉语这一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

第一类,以法国人SARA为代表:“在法国,一些政府部门设有专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中文网站,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介绍云南西双版纳的短片,立刻就被傣族那种绚丽多彩的服饰所吸引了。”SARA在法国学习服装设计,为了能到西双版纳进行采风,她来到云大留学生院进行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她学到了很多的日常用语,也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为她今后把东方服装元素融入西方服装之路打下了基础。

第二类,以韩国人金夏营为代表,金夏营来自韩南大学,作为韩南大学的交换学生来到云南大学。据他介绍,很多韩国的公司在昆明设有分公司或是与中国公司有业务来往,在韩国这样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懂中文能够增加被聘用的机会,同时待遇方面也会有相应地提高。

第三类,以日本人关岛金一为代表,他一生从事建筑设计,在世界各国留下了足迹。他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最为感兴趣的就是云南大理白族的文化和建筑艺术。他认为白族的古代建筑与日本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日本民居的早期雏形很有可能是云南的少数民族漂洋过海带到日本的。为了进一步证实他的推断,他努力学习汉语,现在已经成了半个“中国通”。凭借优秀的汉语技能,金一希望今后能到大理定居,查阅当地的历史文献,进一步对大理民居的建筑特色进行研究。

第四类,以美国人PETER为代表,从美国佛蒙特州来到昆明已经13个月了,他在没来中国的时候就对太极拳和少数民族文化十分痴迷。 来到昆明以后,他发现这里的气候舒适,而且消费又比大城市便宜很多。他觉得小城市的自由自在让他非常惬意,所以准备长期定居在昆明。

这一概括了本院一百位留学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到云南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初衷如下:神秘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丰富的旅游资源,昆明气候四季如春、以及生活成本较低。

二、云南大学留学生院对外汉语教材使用现状与弊端

笔者所在留学生院正在使用的汉语教材是杨继洲主编的《汉语教程》,此书分为三册,每册分为上下两本,为初级至中级的留学生提供了可以使用三年的教学材料。这套书包括2800个词汇以及相应的初中级语法知识点。也就是说如果能全部掌握这六本书的话,学生应该可以达到新HSK4级相应的水平。这套书为留学生展示了一个以北京为背景城市的中国社会生活画面,并进行了准确、真实、得体地讲解。其内容涉及了从吃、住、行到旅游、看病等在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针对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内容如:节日节庆、民间传说、礼仪礼节、俗语成语进行了解释。②于是学生从课本里学到的旅游景点是颐和园、故宫、长城和香山;了解到的生活区域是北京机场、王府井、东直门和西直门;印象深刻的特色小吃是饺子、涮羊肉、冰糖葫芦和北京烤鸭。这些具有北京特色的地名、景区、和食物贯穿于整套书中,学生也好似生活在北京一样。教师在讲解词汇和语法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讲解哪儿是东直门?什么是涮羊肉?为什么北京人要去香山看红叶?虽然这套书的初衷是以北京生活为背景和话题,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的文化风俗习惯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所继承的宝贵遗产,学习他们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无可厚非。然而,从前面对留学生来云南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来看,这套教材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到云南来,是因为对昆明的生活和区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感兴趣,他们想了解的机场概况是长水机场而不是首都机场;他们学习的大学是云南大学而不是北京语言大学;他们常吃的美食是过桥米线而不是北京烤鸭;他们购物的中心是金马璧鸡坊而不是王府井;他们周末旅行的地方是西山而不是香山。由此可见,留学生们从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只学到了语言知识,而没有学到当地的民俗文化知识,所以他们学到的语言是不完整的残缺的。索绪尔曾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他的语言中有所反应,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③教材的严重滞后让学生脱离了本地的民俗文化而盲目地去学习语言,失去了人文因素作为语言的支撑,留学生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昆明和少数名族文化习俗,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就违背了他们选择来云南学习汉语的初衷。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目的,为他们提供以昆明生活圈为主题,云南民族文化为拓展内容的对外汉语规范教材。

三、具有地区特色的教材编写设想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好的教科书和有效的教学法,能够使没有经验的人成为一个好教师。”一本好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现行的教材当中,学生所能获取的只是汉语语言知识,而违背了一部分学生来云南学习汉语的初衷。以下,笔者就谈谈如何编写一本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又适宜于当地生活的对外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材不是以第一语言学习者为目标,而是以第二语言学习者为目的人群设定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多为成人,他们具有相当的知识理论水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大部分学生或者对云南自然资源感兴趣,或者对少数民族的现状感兴趣,又或者痴迷于云南当地的历史文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又是通过语言来传播的,真正了解了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与之对应的语言。云南居住着彝、白、哈尼、傣等25个少数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其文化影响着云南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留学生了解云南的重要纽带。在编写教材时,要向留学生全面介绍和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体现在话语风格上。由于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留学生在学习文化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接受方式,用外国人可以理解的语言,用他们易懂的方式而不是中国化的表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也才能编纂成一本既实用又易教易学的对外汉语实用教材。endprint

生活适用性是指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应满足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也应涵盖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满足学生的交际要求。作为一本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划分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是必须的。初级课本为汉语入门学习者所使用,语音作为汉语的基础与重点当然不能忽视,所以前部分内容必然以拼音、声调知识为主。这部分可以不涉及汉字内容,只以拼音代替,反复练习,课文可以从学生初来乍到遇到的问题入手,插入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场景设置以云南省昆明市为大环境,小环境主要以昆明市几所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及周边街道为主。此部分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第一,昆明长水机场的周边环境介绍,怎样照管好行李?如何找到交通工具去往目的地。第二,昆明各大高校的地理位置,如何问路找到学校办公室?怎样办理入学手续等事项。第三,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例如:云南大学附近哪儿可以买电话卡?哪儿有银行?哪里有健身房?第四,当你在昆明遇到困难时,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第五,介绍昆明当地的美食,如过桥米线、烧饵块、滇味特色菜等。哪儿可以吃到美味的西餐?以及昆明外国人的聚集地——文化巷。第六,介绍昆明多变且与众不同的天气——四季如春,三里不同天,下雨便是冬。让学生对这座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前半部分内容从拼音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既让学生顺利度过语音关,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正在生活和学习的城市。后半部分开始,教材除了要关注汉字词汇的结构、语法句法知识外,文化方面可以加入云南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知识,如大理的白族,楚雄的彝族,西双版纳的傣族,和古老的丽江纳西族。当然介绍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会介绍与之相关的著名节日与文化——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和纳西族的古乐等。中级汉语课本应着眼于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从昆明附近的石林、九乡、西山和金殿,到西北部的大理和丽江,再到西南部的西双版纳、景洪地区,这些多彩的旅游景区不但体现着大自然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蕴含着少数民族各异的婚丧嫁娶、生产农耕、服饰烹饪等风俗习惯。高级汉语则应该着重介绍昆明当地历史文化,如知名作曲家聂耳,茶马古道的由来,历史悠久的讲武堂,和著名的西南联大等。同时,也要包括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经济发展和生活禁忌等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文化与时代的碰撞。

一本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并与当地饮食、交通、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结合,既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体现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曦.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几个细节问题.【J】.语言教学研究.2010.(12)

(2)张如梅.对外汉语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设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1.(7)

(3)费尔迪南·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刘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师语言 篇4

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书面语言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口头语言,它最初只是以文字形式对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言产生以后虽然也有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反过来影响口头语言,但是书面语言毕竟不能脱离口头语言。况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掌握书面语言。有些民族至今还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就更谈不上掌握书面语言;即使有很发达的书面语言的民族,有的还有大量的文盲,文盲不等于没有语言,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有的只学习口头语言,不学习书面语言,或者以学习口头语言为主,把学习书面语言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讨论语言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因为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所以可以说语言都是以声音表示意义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说,不存在没有声音的意义,也不存在不包含意义的声音,不包含意义的声音对语言毫无价值。在语言形成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声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并没有客观必然性,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在共同的劳动、生活和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旦约定俗成,就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任何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所谓相对稳的形式,就是在语言发展的一定的阶段上,一定的意义要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声音八代表—定的意义,声音和意义之间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无论是词还是句子,都是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的结合,都是音义结合体。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音和义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语音,意义就无从表达,离开了意义,语音就无以依附。音和义又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意义只能用与其相对应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决不能任意用别的语音形式宋代替。所以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里所说的音和义的—一对应,指的是一定的“音”总有一定的“义”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并不是说一个“音”只能和一个“义”相对应。实际上,“音”和“义”之间往往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个“音”往往表示多个“义”,一个“义”往往可以用多个“音”表示。例如“同音词”和“多义词”都是“一对多”。当然,这些也都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任意的。“音”和“义”的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反映厂语言蛇概括性特征和节约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词和句子虽然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是词只能表示概念(词义),而句子所表示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上面例子中的“wǒ,hē,chá”这三个词所表示的部是具体的概念,而“wǒ hē chá。”这个句子所表示的是这三个慨念之间的关系,所以词和句子所表示的意义属于不同层面上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词所表示的意义叫做“同义”,把同以上的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意义叫做“语义”。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的组织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广义的音父结合也包括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形式结构,指的是词与词的结合形式和词与词结合后的语音形式。

词与词的结合形式就是一个词组或句子由哪些词组成,什么词在前,什么词在后。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因此词与词的结合也包括词与词的语音形式的结合。但是词与词结合后的语音形式并不是词与词的语音形式的简单加合。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语言的语音形式除了词的语音形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句调和句子中的逻辑重音。

句调是句子的主要标志。带有句调的言语现象哪怕只用了一个词,也是一个句子;不带句调的言语现象无论由多少词组成也不是句子。

逻辑重音用于区别句子的意义,突出句子的信息焦点。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由同样的词组成的句子,如果逻辑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往往不同。例如“wǒ hē chá。”这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逻辑重音,逻辑重音不同,句子的信息焦点也不同。如果逻辑重音在wǒ,回答的问题是“谁喝茶?如果逻辑重音在hē,回答的问题是“你喝不喝茶?”如果逻辑重音在chá,回答的问题是“你喝什么?”又如在“我去上海。”这个句子中,如果逻辑重音在“我”,回答的问题是“谁去上海”;如果逻辑重音在“去”,回答的问题是“你去不去上海?”;如果逻辑重音在“上海”,回答的问题是“你去哪儿?”。可见,逻辑重音所在,也就是句子的信息焦点所在。

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 篇5

对外汉语教师必备修为十六字:

夯实基础;规范措词;解义扼要;烂熟于心。

夯实基础:提高自身基础汉语水平,了解及拓展各类知识面; 规范措词:克服长期养成的不规范习惯用语以及发音;

解义扼要:可以以最短和直白词句来清晰解释语法及单词;

烂熟于心: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授课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授课方针十六字:

摒弃教条;循循善诱;以练代教;因材施教。

摒弃教条:放弃生搬硬套教条规矩,以灵活适时的方法教授对外汉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以正确方法使用汉语;

以练代教:多说多练,以练习带动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

因材施教:以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汉语背景制定授课计划。

本文由上海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收集整理。

以汉字教学为例论对外汉语教材 篇6

语言教材是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水平, 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集中体现。1998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有了快速地发展, 其得益于我国国力的增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数据显示, 从1998年起来华留学生数一直保持在5万以上。

据统计近十年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不下五百种, 其中有影响的汉字教材不超过十种。这并不意味着汉字教材在对外汉语教材体系中并不重要。国家权威部门对对外汉字的教学数量有明确的要求, 例如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修订本)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共收汉字2905个, 其中, 甲级字800个, 乙级字804个, 丙级字590个, 丁级字670个, 丙级和丁级字附录41个。这是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标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共收汉字2503个, 其中, 一年级汉字表收汉字1491个, 包括一级字795个和二级字696个, 二年级汉字表收汉字545个, 三、四年级汉字表收汉字467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 (长期进修) 》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共收汉字2605个, 其中初等阶段1414个中等阶段700个高等阶段491个。

就国际经验来看, 第二语言学习教材更注重其实用性和融入, 例如美国的5C标准 (Communication, Cultures,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 、加拿大的四项要求 (Communicating, Acquiring Information, Experiencing Creative Works, Understanding Culture and Society) 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原则 (Develop communication skills, Access to societies and cultures beyond their own) , 学好汉字不仅有助于留学生掌握沟通技能, 同时更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融入中国。

二、汉字的特点和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状况

(1) 汉字的特点

张斌先生在《新编现代汉语》[1]中这样总结汉字的特点:

1、书写形式上看,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体。

从字体的构造看,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 而笔画在构字时不是一个笔画接一个笔画呈线性展开的, 而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里按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展开。可见对初学汉字的人来说, 汉字更像一幅平面图。

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汉字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字的构造原来是有一定理据的, 因此有的字从它的字形联想到字义。字 (部件) 和字 (部件) 构成新的字时, 一些字义受到限制或者延展, 例如附图1中的“子”字和附图2中的“鹿”字。

3、从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来看, 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

汉字和音节的这种对应关系, 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的单音节性, 使得汉字和汉字之间有很强的适应性, 这就保证了汉字长期稳定的发展。

4、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看, 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5、从汉字的自身来看, 汉字的字量多, 字形结构复杂。

6、从汉字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看,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除了以上特点, “汉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作为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产物, 记录和传载了种种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 汉字在其形义之间、音义之间, 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附图1:

附图2:

(2) 目前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情况

王碧霞等 (1994) 通过对基础阶段6个班的留学生126人次进行的汉字学习心理调查, 认为留学生识记汉字主要采取以下联想策略:形象联想、结构联想和母语的联想;留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分为模糊期、过渡期和适应期三个时期。

程朝辉 (1997) 通过对执教班级的美国学生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习得汉字的调查, 认为美国人在习得汉字时经历了与中国人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 即浑沌阶段、清晰阶段、模糊阶段。汉字的部件结构知识和一定量的阅读、书写练习, 能大大帮助学习者习得汉字。

石定果、万业馨 (1998) 通过对中高级水平的35名学习者对汉字的看法和了解、学习汉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汉字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调查, 发现: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生普遍觉得汉字不难, 但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对汉字真正感兴趣;而非汉字文化圈国家学生普遍觉得汉字难, 却差不多都对汉字感兴趣, 汉字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欲望。学习汉字中的主要困难在读的方面体现为“见字不知音”, 在写的方面体现为笔顺问题和形似字之间的细微差别。

孙琳 (1998) 通过调查50名初级阶段的成年葡萄牙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 认为80%的学生把汉字作为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的途径, 并把它看成一种乐趣。大部分学生以汉字形象为视觉刺激或视听觉并用的方式来记忆汉字, 只有少数学生以听说形式理解记忆。

尤浩杰 (2001) 通过分析留学生书写汉字的材料, 得出以下结论: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对高频汉字的加工经历笔画和整字两个层次, 对低频汉字的加工则经历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 且他们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序列加工而非平行加工;汉字的独体、包围、横向、纵向四种结构类型中, 横向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种结构类型。独体字以外汉字的18种拓扑结构类型中, 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2结构、横向结构中的右2部件纵结构和纵向结构中的上2部件横结构, 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三、目前对外汉字教材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 目前对外汉字教材已经取得的成就

一、理论关怀

这些年来, 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对外汉字教材研究, 例如张惠芬提出了编写专门汉字教材的注意问题;张静贤提出了独立的汉字教材在字量、字种、编写原则和方法、教材结构等方面的设想;翟讯探讨了综合课教材中汉字内容的安排方式等等。

二、独立汉字教材的出现

目前, 我国的对外汉字教材总体上可以分为依附式和独立两大类。依附是式就是指汉字教学内容依附于综合课本, 汉字教学内容只是综合课 (精读课) 的附庸。独立式是指在“按照汉字规律教授汉字”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独立的汉字教材。目前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对外汉字教材包括:

(1) 《汉字速成课本》 (柳燕梅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

(2) 《汉字》 (陈枫、方鹏主编, 三秦出版社, 2002) ;

(3) 《初级汉语课本 (汉字读写练习) 》 (鲁健骥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

(4) 《汉语强化教程 (汉字与阅读课本) 》 (张惠芬、陈贤纯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汉字突破》 (周健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6) 《系统学汉字 (中级本) 》 (李大遂编著,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5) ;

(7) 《阶梯汉语 (初级汉字) 》 (易洪川主编,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6) 。

三、教学法的总结

1、设置了专门的汉字练习册。

专门的汉字练习册中编排了大量的汉字知识和汉字练习, 这些汉字知识和汉字练习对于学生熟练识写汉字有着积极的作用。

2、对生字做了控制。

“随文识字法”造成教授生字的数量和难度上的无控制, 生字特别是形体较复杂的生字过多必然导致很多学生对汉字学习失去信心。对教授生字作控制有助于解决学生初期汉字识写的困难, 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3、在初期集中教授部分汉字及其部件, 增加了对构字率较高的非字部件的教授和练习。

学生掌握了这些非字部件, 帮助进一步提升识写汉字的能力。

(2) 目前对外汉字教材存在的问题

刘建梅 (2003) 认为汉字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以形体为主, 忽视意义的教学;重形体不重声音;汉字教学方法单一;整套教材的汉字教学安排缺乏系统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量从量上说偏少;大纲在收字问题上存在不足。

易嵘 (2007) 在比较了七本汉字教材后认为目前汉字教材存在以下问题:汉字教学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对形声字表音偏旁教学的重视不够;按不同国别编写的汉字教材还十分有限;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速度缓慢等。

四、可能的解决策略

1、提升汉字教学的地位, 考虑将汉文化与汉字教学课程进行合并开发

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 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没有设置单独的汉字课的现象, 应该考虑在课时上对汉字教学有独立的安排,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增设独立的汉字课, 并与汉文化课程进行合并开发。

例如讲象形字“鹿”字时 (见附图2) , 我们就可以将为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的演变制成图片, 让学生依次看, 并猜测是现代汉字中的哪个字。这样既直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麒麟”等字。

对于形声字而言, 形旁的提示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义, 还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形似偏旁。如“礻”和“衤”形体相似, 留学生常常不能区别。“礻”是“示”的左偏旁变形, “示”字为古代类似于神案的事物, 古人迷信神灵, 因此以“示”为意符的字大都与鬼神、祭祀、祸福有关, 如“祈、社、神、祝”等;而“衤”是“衣”的左偏旁变形, “衤”旁的字都与衣物有关, 如“裤、袖、衫”等。在补充汉字识字量的过程中, 可以有意识地补充典型的文化语料。这样既帮助留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民俗, 也可以扩充汉字。

2、不同的汉字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汉字学习阶段, 留学生 (特别是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 对汉字选用的是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针对这些认知策略的差异, 教师的教法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留意7画及以上字和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2结构 (例如“边”等) 、横向结构中的右2部件纵结构 (例如“得”等) 和纵向结构中的上2部件横结构 (例如“热”等) 字的教授。

3、汉字教材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彩图帮助理解

汉字的学习往往由读图开始, 同时部分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特征, 通过对有图画特征的象形字、指事字的理解象会意字和形声字演进 (例如附图1) 。

参考文献

[1]刘建梅: (200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D) ,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苏瑞琴: (2008) 对外汉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J)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第28卷第三期

对外汉语教材包装设计的思考 篇7

封面决定受众对教材的第一印象

封面设计是书籍包装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直接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封面的视觉图像与读者完成情感的交互体验。对外汉语教材的包装设计既有一般教材的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因为要克服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应以外国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呈现汉语和文化。因此不但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要符合该人群的心理习惯,而且在封面的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到其的差异性审美需要。

本文针对这一特殊受众群体,在使用统计软件SPSS的基础上进行调查,探索对外汉语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母语非汉语学习者最关注的封面设计因素等问题。

基于调查问卷的对外汉语教材封面分析

调查问卷共分两大部分:个人信息和教材封面调查。共收回可供研究的有效问卷60份,其中女性31人,男性29人。年龄集中在三十岁以下年龄段(占总人数的85%),其中18到25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7%)。这与外语学习者年纪较轻,多为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另外,调查参与者来自30个国家。

调查正式开始前,将五本教材从A到E标注,依次进行各个角度的展示后,再把书籍封面正对所有调查者,一字排开,使参与调查者能同时看到这五本教材,作直观对比后,再根据调查表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教材封面,并从颜色、字体、图片等各因素中选择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某本教材的原因。调查共进行三轮,分别针对汉语教材、HSK辅导教材和文化教材等三类的封面。

首先,我们考察的是汉语教材。图1为所调查的5本汉语教材,最受欢迎的教材是E。

经过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发现,最受欢迎的教材E受到了45%的受访者的欢迎。而受欢迎的原因,70%的调查者是喜欢封面的颜色和图片,选择这两个因素的人数几乎均等。

另外,男性和女性对最受欢迎的教材封面的选择较为一致,选择教材E的男女人数几乎相等。但是表1显示,虽然颜色和图片仍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但相对男性,女性更专注于封面的图片,而男性则更关注书籍的大小。

数据还显示,年龄因素对于汉语教材封面的喜好选择不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与参与调查的整体人群比较一致。且不同年龄段所关注的教材封面的各个因素也与整体人群一致,首选颜色和图片。

调查者最不喜欢的汉语教材封面是D(36.7%),所考虑的因素排前两位的依然是颜色(40%)和图片(26.7%)。教材D采用的是色调较暗的深红色,而且封面没有具体意义的图片,整体给人以沉闷厚重的感觉。而最受欢迎的教材E,以浅蓝和白色为底色,有中国标志性建筑物鸟巢图案,四个大字的书名颇具传统印章的美感。封面区域间分割清晰,各部分都有一定的信息量,封面整体给人以清新爽利的感觉。

虽然颜色和图片是最影响直观感受的两大原因,但如表2所示,女性较男性仍更多关注图片,而男性较女性则更关注书籍的大小。从年龄段考察,30岁以上调查参与者更关注图片,而30岁以下的更关注颜色。颜色是最直观的感受,年轻人习惯以直观冲击力作为评判标准,而年长些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第二眼看到的图片所带来的信息。

第二轮考察的是HSK辅导教材。数据显示,在图2所示的五本书中,60%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教材A,图片和颜色仍是他们最主要的判断因素,分别为35%和32%。最不喜欢的是教材B,占总人数的42%,因为该HSK辅导教材是活页形式,受访者更偏向于整本装订的习题集,比较利于保存。可见,对外汉语教材的装订形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调查参与者对HSK教材封面的喜好基本一致,有区别的是3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相比颜色,更注重图片,而30岁以下的则更关注颜色。男性比女性更专注书籍的大小和厚度,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图片和字体。这两项结果均与上一轮针对汉语教材的调查完全吻合。教材的大小因素在本轮测试中得到凸显。受访者倾向于889×1194(mm)尺寸的大度开本,而不喜欢787×1092(mm)尺寸的正度开本。另外,在HSK辅导教材的调查中,大小和字体一跃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这是由于封面上特意强调的“HSK”是为外国人所熟悉的文字符号,相对于汉语,字母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纯汉语教材中,封面突出的文字多为汉字,因而不会比颜色和图片得到更多的关注。

最后进行的是文化教材的测试,因为文化教材在封面设计时会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所选用的五本教材也是各具特色。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是教材E,获得了42%的支持。影响他们决定的原因,图片(53%)大大超过了颜色(16%),而在前两轮调查中图片和颜色这两大因素常常平分秋色,这充分说明了文化教材中图片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图片承担着大量的信息,对受众极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文化教材E是一本有关中国,有关文化的书,采用的是长城这一中华文化象征的图片,读者通过图片能一目了然,这加之一旁扼要的书名“中国概况”,气势磅礴的四个大字与长城互为呼应,封面主题鲜明,构图美观。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对封面喜好及其因素的分析结果,与前两轮再次一致。是为一种结论有效性的科学印证,在此不再赘述。

对外汉语教材封面设计的建议

基于以上三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间的关联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无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是汉语、HSK辅导还是文化教材,颜色和图片都应作为封面设计中最着重考虑的两个因素,颜色先以强烈的色彩冲击读者的感官,然后是图片信息的提取,最后才是文字部分的解读。而首先关注到的因素才是读者们最重视的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受众比较偏爱的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封面。蓝色是三原色之一,这种冷色调给人以宁静、沉稳、深远的感觉。以蓝色为封面背景色的蓝皮书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比较正式的书籍,如英国政府官方文件的蓝皮书,各种综合研究报告或标准程序手册等。蓝色的封面似乎可提升该书的权威性,增加受众对书籍的莫名信任感。

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出现了越来越多为不同国别、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教材,教材内容个性化,封面设计也随之个性化。但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龄段,所关注的基本都是颜色和图片,只是30岁以上的人更关注图片。图片在文化类的对外汉语教材尤其重要,要选择既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事物,又能将图片与文字有机融合。需特别指出的是,不少参与者都表现出对幼儿化封面图片的排斥,他们认为汉语水平上的初级,并不代表认知水平上的初级,即使是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也不应配以幼儿化的图片,针对成人的对外汉语教材以一种比较稳重的形式设计封面图片更为恰当。

虽然大多数学习者第一眼关注到的不都是教材封面上文字部分,但封面文字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封面上的主要文字是书名,说明着书籍的性质和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封面的图片是为诠释文字而存在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外汉语教材封面的文字不宜过多,受众最喜欢的三本书,它们的书名都是同类书中最短的。书名以不超过四个字为佳,四字符合汉字的韵律习惯,又有一定的长度能承载足够的信息内容。同时,封面上除书名外,说明性的文字也不宜过多,以免显得布局杂乱,且过多的汉字也会给汉语学习者以过大的压力,在未看书前就已经产生了学习的畏难情绪,觉得连封面上都有这么多不认识的汉字,那么书里面的内容一定也很难,从而打消进一步了解或者购买的想法。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大学)

上一篇:证明自己作文下一篇:观看龙舟比赛的观后感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