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

2024-09-25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精选8篇)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 篇1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学科也逐渐的发展和壮大起来。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大国其旅游经济的发展无不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虽说当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像欧美等国家一般的发达,但是这就好像是青年和壮年的比较一样,欧美国家现在的旅游经济是不断的在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旅游经济就好像是雨后的春笋般节节高,而那其他国家的旅游经济就好像晚年一般的缺乏活力。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旅游管理专业是属于工商管理系的一个二级学科,虽说不如其他学科学的广泛但却比其他的要更加的精湛。它主要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而旅游管理专业又可以分为两大主要的就业方面——导游与国际领队方向和酒店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与国际领队方向)它的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现代旅游 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素质,拥有过硬的旅游管理职业技能的应用外向型人才。其主干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概论、饭店管理、旅游策划、导游与领队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 理学、旅游英语、餐饮管理、汉语言文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

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客源国 概论、旅游公共关系学。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学生可获取英语 A 级证、导游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驾驶员证等资格证书。毕业 后能在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管理与策划、服务和国际领队等工作。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有现代酒店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备 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仪表仪态以及较强的现代饭店公关与营销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会话能力以及 酒店电脑操作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现代饭店管理、现代饭店房务管理、现代饭店餐饮管理、食品营养卫生、中西餐知识、饭店人力资 源管理、饭店市场营销学、饭店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饭店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社交礼仪、饭店英语等。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学生可获取英语 A 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助理酒店管理师证、导游资格证、驾驶员 证等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在在星级酒店的各个部门从事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市场开发基层管理工作;旅游企业从 事导游、领队、旅行社管理、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等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

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而其未来发展的前景是非常的广大。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

尽管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也被看好,但是在我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供需脱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教师、考研或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

而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正在逐步的调整政策和指导思想来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带动。指导思想方面:必须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各个

地方、各个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必须形成党政主干线上手抓旅游和各有关部门齐抓共促大旅游的格局。必须精心编制一部符合本省、区、市实际,符合当今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有前瞻性的、可操作性的、好的旅游发展规划。这是把高涨起来的积极性引导到真抓实干上、引导到旅游生产力大发展上、引导到旅游经济质量和旅游经济总量的提高上所必须的,在规划中要研究旅游资源在本区域、在全国、在世界范围内那些是特有的,把特有的资源开发出来就具有垄断的优势,形成垄断的效益。要紧密跟踪世界旅游经济潮流,包括目前的一系列创新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回归大自然等等,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不断创造出在这方面的精品,要努力减少以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规划是发展纲领,要符合实际、符合旅游经济内在规律,为建设旅游强省起到指导和基础作用。必须发扬创新意识,依托资源、研究特色、发挥优势,形成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叫得响、打得出的旅游精品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并且不断跟踪世界旅游潮流,对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优化更新,这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基础。必须加强区域联合和合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形成区域旅游板块,共同提高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必须抓好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建设,不断提高配套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旅游经济的总体素质。.必须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这是旅游业发展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一个总体方针。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包括产品建设、线路设计,实际上也同时是为国内旅游

发展服务,只有这样开发档次高、生命周期长的产品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国内旅游的需要。.必须加大促销投入,改进促销办法,尽快利用现代化的促销手段,有效地加强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促销。.必须进一步开拓行业管理的范围,完善行业管理的职能,提高行业管理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整个旅游产业与国际接轨。必须在全国建设一批旅游强省、旅游强市、旅游强县和优秀旅游城市,做为建设旅游强国的支撑。而政策方面同样也是丝毫不懈怠,各大高校也积极地进行着各自的方法来发展和壮大旅游管理专业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前进提供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带动我国经济的腾飞。在当前的世界竞争中,第一,第二产业已不是主流了,真正是主流的其实是第三产业,而旅游业这新兴的产业无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或许有人会说旅游管理专业并不是什么好的专业,我只能说那是你不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没有发展的眼光。想想在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真正能以不败之势发展的只有服务性的产业。或许旅游管理专业的工资不如其他管理类的高,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提供的是一个劳逸结合的工作,你在服务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享受。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专业,这也要求我们要学会和善于与人沟通,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新一届的管理类的学子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专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如此发展的社会。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血液,使我国的旅游业逐步走向国际化。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 篇2

1.1 课程设置不集中,专业目标不清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设课程约36门,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及网络,属三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但往往是联系不起来。时常会发生前一节课刚刚建立起的模糊概念,在下一节课时串联,联系起来一头雾水。学完一门课,理论考试成绩很好,但自问:就这点知识可以应用到社会中吗?心里就会十分忐忑。

1.2 理论学习任务重,社会实践认识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不协调现象,实践活动太少,造成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较难实现。学习形式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能否掌握书本知识的角度评判,而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不能较好的融合,这样培养具有较高信息专业素质学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1.3 学习方法单一,新技术适用性差

在当今信息社会下,对信息专业新的学习方法探索不多,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都是“被灌输式”和过分偏重照书师讲生授的传统的学习模式,而缺乏生动有吸引力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如案例的讨论学习等。

1.4 行业需求不显著,就业导向不明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社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岗位?社会需求是什么?社会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有搞软件开发的,所学专业为软件工程;搞网络的,所学计算机专业;搞财务的有财务、会计专业;搞管理的有工商(行政)管理专业。

我们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很多单位不了解,不认为对单位有什么帮助。而且大学刚毕业就安排做管理工作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临时改变自己求职专业的,而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又感到所学专业知识的匮乏。

2 造成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困惑的原因

2.1 专业特性因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门覆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横向新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这种“广而全”的课程体系必然使信息管理专业面临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学生对信息管理的专业性质、理论体系感到玄妙莫测,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计划,把握好理论体系,如何有效地确定学习目标,以及重点提高哪些素质或能力等。

2.2 对现代信息管理的认识不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处在一个尴尬的地步,企业管理与计算机相结合,本应该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专业,但是恰恰是这个专业的定位造成了学生所学知识面的广泛和不精的后果。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边缘性学科,就是学的很多、很广、很泛,在学校一般性地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可是在工作以后,就会发现哪一门课程也有用,但不如其他专业专攻的精。

目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计算机专业或一般的企业管理专业之中,主要是需要干活的(学计算机专业),并不认为自身管理存在问题,更谈不上需要信息管理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意识就更为模糊,简单的认为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另命名。单位录用后就是网管,要不就是IT企业,很少搞企业信息管理。

2.3 学习重点与学生的自身兴趣有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修管理学和计算机,它的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比学管理的多计算机,比学计算机的多管理。但是没有学计算机的专业好,管理学没有学管理的好,这就要看在大学里自己如何努力了,学这个专业必须学的更精彩才会有好的工作。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搞信息化建设是对口专业,考研是主流,主要看个人爱好、发展方向较为广泛。

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单向发展,就是说喜欢编程的走编程的路,想做网管的就走网管的路,喜欢企业管理的专攻市场营销、会计等管理专业,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就注重基础课和对应专业的学习。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更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就业定位有关,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际内涵。按个人兴趣单科的学习就不如直接转到单科专业去,那样学习效果更为有效率。

2.4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不融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新的学习方法和探索不够,理论学习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体现在:首先学习方法单一,以老师“讲授式”的传统学习模式为主,缺乏生动有吸引力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学习和讨论学习等。对优秀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的考试分数制,而忽视了实践活动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技术没有真正的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对多媒体的利用率不高,也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在专业学习中的优势。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能相得益彰,实践活动太少,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没有较好的融合起来,不能有效地互动、互证。造成信管专业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

3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3.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树立大专业概念

信息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的活动包括获取、整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等,管理的目的是让人们在需要时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信息系统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而建立的一套工作系统,它的组成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的人、管理信息的规程、管理信息的设备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随信息而产生的,自古就有,只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几十年来,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系统就是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的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树立大专业的理念,以管理学科为基础,以数据库和计算机知识为手段,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来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相结合,使计算机成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例如:民航、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机票、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最主要采用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人们将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信息管理在企业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会意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门专业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学的结合,更包含了对信息处理的新型技术与方法。

3.2 现代行业的发展分析,确定就业市场空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谁占有了信息就占有了先机。任何行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信息的竞争,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为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而设立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交叉的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相关课程、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现在一个普遍现象是管理专业不懂技术、计算机专业不懂管理。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为社会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要学好本专业,必然体现出我们竞争的优势。

3.3 强化社会实践,开阔学习视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实践性强,信息量大,多学科融合的专业。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习体系,必须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习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中,案例学习是被公认的一种有效而生动的学习方法。案例学习法不拘泥于严格的理论定义和精确的推理,采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收集大量现实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师生、学生间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方案,从而强化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指导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条件时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走出去,通过“眼见为实”的方法来理解开设各门专业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结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为了适合社会对各类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出现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明确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是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及时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信息管理人才。

摘要: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形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一新的专业,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问题,同学们普遍存在对这个专业的困惑,本人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过程中对出现的学习方向、目标、内容、方法、就业去向等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学习目标,方法,就业导向

参考文献

[1]殷晓永,杨帆,唐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Computer Era,N o.112005.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篇3

一、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倡学生通过参与、自主探索研究,发现知识,获得知识;重在学生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引领者,教师须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课堂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是新课程的培育者,新课程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认识

当代学习社会有四大目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是“做事”,这“做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从至善的价值出发;全身心地投入;企求做出成绩。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学会生存的过程,更是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专业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

1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新课程指出,教学要植根于现实,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应富有时代感。长期以来,教师不可能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任何自主性的修改和构建,只能机械的传授,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自己指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评价。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2在实践与反思中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具体实施者,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探究自身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设计修正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教学优化,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要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如写课程反思日记、观摩教学随笔、案例研讨、课堂生成问题追踪、课题行动研究记录等。(2)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业务学习,我们要尽量保证自己参加业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点燃业务学习的热情。(3)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渴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和學习、实践、反思韵持续行为。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必要条件,鼓励教师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反思,最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3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交往与合作的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行四个层面的合作。(1)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以获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和管理者一起,对学校内部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等进行协商与研讨,以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与家长合作,教育是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及时宣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得家长的配合支持。

(3)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心理支持,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新想法,并汲取集体的力量,加深对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

(4)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善于构建与学生之间和谐互动的合作环境,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在与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教学相长的含义,让“与学生共同成长”、“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等理念成为每一个教师共同的信念。

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前景的认识 篇4

1.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需要大量的现代信息管理人才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有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世界的互联网网页有大概80亿,这80亿网页换算成数据量约为120个TB。在大量烦杂且无组织的信息之中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了目前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做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这一浪潮之中有着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需要大量善于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网络分类目录,进行信息采集的专业人才;需要大量善于运用各种分类办法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再构建的专业人才;需要能够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对提取于互联网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进行预测的专业

2.信息咨询行业的崛起需要大量的现代信息管理人才

根据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也在发生变化。而网络信息咨询与服务业被誉为21世纪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网络信息服务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行业。这个行业包含了网上购物、商业信息服务、广告媒体服务、技术信息咨询与服务等等。作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从事信息咨询行业是既对口又擅长,信息咨询行业的崛起,可以为了大量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职位,这也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一个机遇。

3.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超过单纯技术人员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分化开始细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超过单纯技术人员的需求。大量的企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要求从单纯的硬件维护和编程逐步演变为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以企业为例,企业更需要具备全面的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基础,同时能够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企业的进行规划,运营,分析的人才。例如,目前大量企业开始应用ERP软件,特别是ERP系统的财务模块。那么企业就特别希望可以招聘到既懂得财务知识,又懂得使用ERP软件的人才。又如现在的企业都会为自己建一个网站,那么一个网站的规划和设计,乃至以后的运营,对于建设人员来说,就不仅仅需要开发网站的技术,还需要信息构建能力,需要信息分类能力,需要沟通协调能力等等。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来说,这也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信息管理专业一向以重基础厚口径为要 求,所以信息管理人才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威胁:

1.信息管理专业并不被社会所认可

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个专业由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五个专业整合而成。从这个历史来说,我们就知道信息管理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专业,这也就造成了这个专业的不专。由于是新专业,导致了很多的学校盲目地改名,大量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改名为信息管理专业,这和信息管理专业设置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同时,大部分

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一,导致了毕业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能力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全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不认可,直至十一年后的今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本科生仍然难以找到真正对口的工作。这应该追究相关人士的责任。

2.相关的专业正在抢夺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势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边缘科学的专业,它集中了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信息管理人才的优势在于基础雄厚,具备多个学科的专业背景,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管理人才的劣势也在于处于交叉学科的边缘,对于任何一个学科都没有真正地深入。可以说,在目前的情势之下,相关的专业正在抢夺信息管理专业的交叉学科优势。例如,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信息检索,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尽管培养的方向不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会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冲击。如在相同的情况下,连图书馆都愿意招收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而不是单纯具备图书情报背景的人才,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专业知识较难掌握,而图书情报知识相对容易学习,也就是说,图书情报背景的人才容易被替代。这对于偏向传统信息管理的专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使得信息管理人才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图书情报的市场。

3.具备计算机背景的师资相对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信息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图书馆学专业,这导致了信息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传通信息管理出身,所谓的传统信息管理就是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而我们知道,现代信息管理必须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背景,那么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将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利于不败之地。而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具备计算机背景的老师实在是比较缺少,这导致了部分老师只能连续带着学生几门不同的课程。这其实是

非常不合理的安排,因为我们知道术业有专攻,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是全才,全才只存在于传说之中。而有点无奈地安排一位老师上多门课程,不仅不利于老师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劣势。

4.生源质量一直处于不高的水平

对物流管理的专业认识及学习计划 篇5

物流1101韩心然11245007

成为北京交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一个多月了,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的过程,也慢慢对这个专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1,、物流、物流业、物流管理的含义

(1)物流:就是物质的流通,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因此,物流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生产水平的提高,开始兴起了物流业。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是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信息业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果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2、物流业的主要构成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主体行业,包括公路物流、铁路物流、港口物流和航空物流。

仓储业:从规模上看,我国储运业远小于交通运输业,我过储运业有五大行业,即军队储运业、物资储运业、粮食

储运业、商业储运业及乡镇储运业。

包装业:纸包装业是包装工业的“老大”,其后依次是塑料包装业、包装印刷业、金属包装业、机械制造业、玻璃

包装业、竹木包装业和其他包装业。

货代业:即货物代理,我国这一行业刚刚诞生,尚未达到一定规模。是是货主和运输业之外的第三者从事托运和货

运委托人的行业。

快递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2010年我国快递业日业务量突破1000万件,进入世界前三位。邮政物流业:是以配送为主体的行业,从事大量商流活动,是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行业。

3、物流的领域

(1)从制造业的角度划分:供应物流、工厂内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2)从物流活动主题划分:微观物流(企业物流)、中观物流(地区、部门物流)、宏观物流(国民经济物流)。

(3)从物流活动范围划分: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4、物流的作用

(1)物流的价值在功能特性上可概括为:

时间价值:缩短时间差、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以创造时间价值。

场所价值:丛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从低价值生产场所流入高

价值需求场所以创造价值。

(2)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物流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能对其他产业有促进作用

(3)对企业的作用

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

为企业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体现了企业的服务价值

5、物流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1)内容: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装卸、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

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2)范围: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物流战略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物流作业管理。

6、企业物流、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起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而物流企业则是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运作系统,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前者本质是一种活动,后者实际上则是一种企业。另外,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理解上也容易产生混淆。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或发货人)与需方(或收货人)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简单来说,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并不是和物流企业同等的概念。

7、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1)物流园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建

在城市等周边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成。

(2)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储存吞吐能力强。

(3)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任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配送功

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8、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2009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逐步走向复苏的,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然而,在物流已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的今天,可见我国物流发展尚未成熟,相比于美国、日本等也具有成熟的物流供应链的大国,我国还需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现代化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个国家只有物流供应链发展成熟,降低经费,才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研究如何优化更是一个重要任务。

9、物流管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1)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法学的研究方法于一体,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学科有其他管理类学科、经济学、数学(含运筹学)、系统科学、工学、法学等

(3)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领域有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作管理、物理系统科学、物流技术、物流经济、物流综合。

个人计划及目标设定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共182.5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要求学生的素质和知识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根据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制定了如下计划:

大一:刚刚步入大学,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状态,第一要务就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课外自习时间,将课上的知识做到巩固和补充,做好预习和复习。适应与高中不同的授课方式,每节课大容量的新知识要吸收消化。大一都是一些公共基础课,因此我也要在这一年打好基础,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每天坚持看英语,争取在大一考过英语四级。课外的兴趣也要保证,大一的课程安排相对较少,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社团等活动,通过这些锻炼自己的能力,多读课外书,扩大眼界。

大二:大二进入了一个平稳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的阶段,这一年会有很多选修课供我选择,我会在保证专业课的基础上,多修一些有利发展自己多方面能力和知识的课,拓展专业视野,增强自己的功底和实力。同时,这一年也将是各种竞赛和活动最丰富的一年,我希望能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自己,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争取完善自己,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大三:大三是最为稳重和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将要决定是否考研,考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六级。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为考研做准备,多去图书馆,关注时事动态,如有机会实习,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在社会实习中获得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一些经验。从不同角度理解物流管理这个学科,为以后制定目标。

大四:在交大的最后一年,珍惜最后的时间,修好未完成的学分,为这四年做好整理,将四年学到的东西进行整合,多走出校外了解社会形势。还要为毕业设计腾出足够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好。过度的一年里,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都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和心理的调整。大学四年不留遗憾。

目标:争取通过四年的学习,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对本专业知识技能有较好的掌握,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锻炼好身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知识能力都达到一定要求,能在社会上立足,做个合格的交大学子!

物流管理专业导论

结业报告

对专业的认识 篇6

对专业的认识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又称煤炭化学工业、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是指煤炭的开采使用洁净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利用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产品的全过程。其中尤以煤的气化、液化、焦化和煤焦油加工、电石乙炔化工、碳素产品和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制取为主要过程,并称为煤化工

本专业主要面向选煤厂、焦化厂、煤炭气化厂、甲醇乙烯生产及其他煤炭深加工企业,掌握本专业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适应煤炭深加工生产、实践操作及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分析化学、煤化学、煤炭气夜化技术、选煤概论、炼焦工艺、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化工原理、煤化工工艺学、化工制图、电石生产工艺学等。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煤炭综合利用行业,为企业培养从事煤质分析、工业分析、洗选、炼焦、煤气化、煤液化、煤化工安全及环保等工艺操作与技术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种大、中、小型选煤厂,焦化厂及其它有关煤炭深加工企业,从事选煤、炼焦、化产回收、煤炭气化等工艺操作工作及选煤厂,焦化厂业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对教师专业化认识的几个不等式 篇7

教学技能纯熟≠教师专业化

人们常常对比较专业的教师简洁地说他们“会教”,有相当部分人理解“会教”就是教学技能的纯熟,把会教理解为教师教学技能的炉火纯青。很多人对教学技能的纯熟“情有独钟”,是因为它跟教学效果有着比较直接的因果关系,他们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的确,教学技能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它远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具基础性的内容。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没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指导,没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基础,单纯地追求教学技能的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最基础性的任务是教师对教育工作、自身角色、正确教育价值观和基本教育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如果只是简单强调教学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师或许会完成“教书”的职责,但不可能完成“育人”的使命。所以说,教师要运用教育艺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善于把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学科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并结合教学情景需要加以科学呈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成熟的专业教师≠教师专业化

“成熟的专业教师”是一个试图表述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概念,带有较强的随意性色彩,属于非普识性概念;而教师专业化描述的是一种职业发展状态,即教师为胜任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达到或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如同医生、律师等职业群体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样,它是一个普识性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可、也不用互相类比的。从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涵来看:第一,教师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清楚本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第二,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充分理解并努力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师要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掌握教育学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还应有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的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能针对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并在“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第四,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发展过程是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态度专业化目标系统逐步实现、提高、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综合工程。

教师做研究≠教师专业化

有一些地方在推进教师专业化时,主要的做法就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有不少地方和学校直接用教师发表了多少文章、参与了多少课题作为教师专业水平的衡量标准。有的教师为评职称买论文或者发些有数量没质量的论文来凑数。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可以成为教师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方式。教师做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教师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它鼓励教师借“行动—研究—行动”的方式,解决教育场境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和教学技能,获得教师专业的成长和提升,最终走向专业化。但教师专业化不是要把中小学教师都变成教育研究的专家,也不是让他们都要在教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我们需要“专业化的教师”,而不是“会教书的专家”。我们经常提“专家型教师”,重点是在“教师”,而不是“专家”。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教学团队 实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是培养人才质量体系中的首要要素。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职业院校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现结合笔者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及成效,谈一些浅显的认识,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指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教师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即通过目标激励、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团队的每个成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以期加速专业发展、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与成效

多年来,笔者学校始终把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增强学校师资队伍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并纳入到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多项举措,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聚合力、添动力、挖潜力、激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发挥愿景目标的带动力

学校组织各专业教学部,根据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要素以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升的需要,细化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团。如根据教学团队的工作内容可分为“技能竞赛指导”型教学团队、“教研教改”型教学团队、“科研”型教学团队等类型。根据各类型教学团队的工作内容,制定目标项目规划,并明确团队成员的目标工作任务,明确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愿景目标。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为教师搭建专业能力、潜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从而达到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效果。

在愿景目标的带动下,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团队成员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教学团队建设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个人发展等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培育特色,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依托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教学团队的创造力

(1)实施“学做耦合,理实融通”的教学模式,注重加强产学合作。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效益型办学模式。我们采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是教师与企业生产“师傅”相结合。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操作技能的指导“师傅”,既上工艺理论课又上实习课;既是讲师,又是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中锤炼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

二是教学课题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把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按产品质量要求完成的课题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测。

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实训活动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了理论和实践的超前和滞后。

四是育人与创收相结合。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实训由“消耗型”向“自养型、创收型”模式的转变,做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师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产学合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实施实训室建设任务项目化,教学设备研制自主化,注重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早在2004年,学校就将数控专业实训室、电气专业实训室,作为校本研究项目进行推进建设。项目建设实行教学团队负责制,要求专业教学团队完成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定、教学设备研制到实训项目开发的所有任务。

数控专业、电气专业分别成立了由1名技术组长、5名骨干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设备研制”项目专业教学团队。2004-2006年该项目教学团队教师指导一批优秀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成功研制出配有KND-1TB数控系统的CLK6130A型数控车床11台,配有KND-10M数控系统XKL7136型数控铣床1台,LJS-A型多功能电工实验台和多功能机床控制柜各1台。均通过有关专家组的测试,并投入教学使用,性能稳定、精度高、可靠性好。不仅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还为学校节约资金60余万元。专业教师在研制开发这些项目设备的过程中,极大地锻炼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综合能力,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对接企业开展技术化服务,注重高新技能的推广与科研成果的转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始终坚持贴近企业,面向市场,注重高新技能的推广与科研成果的转化。

2009年10月通过与廊坊市百冠包装设备制造总公司、廊坊亨达包装机械厂等企业的合作,教学团队师生成功地进行了灌装设备的3D设计,为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2010年6月团队师生利用灌装压盖机的装配设计经验帮助青岛啤酒(廊坊)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灌装设备的维修,获得企业好评。2011年2月团队师生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利用3D设计软件帮助威意特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完成全自动磁条压入机、全自动轴承压入机、自动升料架、搅拌机等10套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改造,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012年4月教学团队师生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承担标准件图库的开发与制作。2012年10月与科技部国家信息化制造业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完成了《solidworks工程实例教程》《CAXA制造工程师工程应用教程》两门网络视频课程的制作。2013年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展合作,主编、参编共完成国家级职业规划教材8部。这些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有效地激发了教师队伍能干事、干成事的活力与动力。

3.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彰显教学团队的影响力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注重与全国技能大赛相结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激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的活力。2009年5月机械工程系成立了“技能竞赛项目”教学指导团队,负责指导训练学生参加科技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六部委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两项赛事。团队教师通过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交流磋商,开展头脑风暴,仔细解读竞赛规则,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竞赛训练指导方案,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智慧。

2009、2010、2011年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由科技部、教育部、团中央、常州市政府共同支持指导,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主办的第二、三、四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与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19所大专院校的近百万大学生激烈角逐,勇夺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河北省赛区夺得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在全国创造了两个唯一:一是全国619所参赛院校中晋级总决赛唯一的技工院校;二是全国唯一有3支代表队同时入围全国总决赛的技工学校。

2010年在国家六部委主办的国家级一类竞赛、有“数控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笔者学院参赛学生荣获数控铣工项目技能竞赛河北赛区第一名,并代表河北省勇夺全国总决赛冠军,创河北省参加此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彰显了笔者学校教学团队的水平。

4.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为专业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为了巩固各项目专业教学团队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团队教师参加竞赛指导、教研教改、“产学研”等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制定并出台了《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学科带头人评选及奖励办法》等系列激励制度。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团队教师倾斜。

如规定学校认定的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一至二项科研成果,才能获得入选资格。学校内部可以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及享受特殊津贴待遇等方面向取得优秀团队成绩的教师、学科带头人倾斜。制定能体现工作绩效的显性指标,让教师在各种评价及待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这些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对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专业项目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起到了激励作用。

上一篇:清晨清新励志的问候语下一篇:“集团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