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02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共13篇)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读教育专著《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读《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读完《爱的教育》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小说主人公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集体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 还有许多的人:如 ,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如何去关爱他人。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阅读时间:9月12日—10月15日

个人自选于宝鸡书城

专著名称:《爱的教育》

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初版于1886年

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工作做在细处

首先, 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加强学生的出勤率、到课率。笔者接手一个纪律比较松散、学风相对较差的班级后, 首先对长期不来校的学生通过多方面联系, 重新聚集在班级。接着抓紧时间找学生谈心, 了解其旷课的真实原因。同时, 积极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 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较差的在学生中有影响的“刺头”学生不歧视、不挖苦, 投入真情, 真诚地与他们谈心, 指出缺点, 对其所表现出的进步倾向给予鼓励, 让其现身说法带动一部分学生上进。

其次, 切实开展好班级工作和课外业余活动。笔者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学习, 为专业学习深化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干部策划举行各种文艺联欢晚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安排, 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班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 班级整体印象也变好了, 受到了领导、同行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最后, 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考核长期制度。班级长期有效管理得益于健全的班级管理考核制度, 因此考核制度应注重学生对荣誉的关注性, 而不能以惩罚为目的。班级考核管理制度以学习及日常行为规范为考核范围, 以加分为导向, 由学生干部参与考核, 班主任和部分学生监督考核的规范性、公平性。实施以来, 充分调动了学生干部的积极参与性, 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荣誉的竞争, 班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注重因势利导, 工作看在远处

首先, 树立好模范作用, 科学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经常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 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表扬学生时要实实在在, 批评学生时要小切口慢慢劝解, 切忌一味地批评、指责。此外, 还要放手让他们去干, 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学生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 逐步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遇到学生的态度不端正, 旷课、逃课时, 笔者经常深入班级找学生谈心, 让他感觉到有老师在时刻监督他, 但不可过分干涉他的自由空间。在必要的时候, 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一些不太守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

其次, 因势利导, 不轻易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教育学生。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要多鼓励。哪怕只是一次积极的打扫卫生, 都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信心, 形成良好的习惯。消极的制裁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 有时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感, 所以要积极鼓励。比如, 班级的某位同学上学期是走读生, 这学期主动要求转为住校生, 学习和行为习惯与上学期相比大为改变。笔者抓住时机, 在全班表扬了他, 给许多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明确良好习惯标准, 工作落到实处

1. 生活习惯

一是勤俭朴素, 爱惜粮食, 节约水电, 不乱花钱。二是讲究卫生, 勤洗头、洗澡, 饭前、便后要洗手。

2. 文明礼仪习惯

一是尊敬父母。在日常教育中, 经常引导学生要从尊敬父母开始, 以认真学习和遵守校纪校规作为尊敬父母的回报。二是尊敬师长, 见到长辈、教师主动打招呼, 背后不直呼教师名字, 与教师谈话主动立正站好, 不顶撞辱骂教师。三是团结同学, 互相谦让, 妨碍到别人时要主动说对不起, 不用污言秽语, 不给同学起绰号, 不拉帮结派, 不打架、不骂人。四是不吸烟喝酒, 不沉迷网络游戏, 不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

3. 安全习惯

一是进行各种活动时, 服从计划, 听从教师安排, 不擅自行动。二是妥善保管好物品, 严防丢失。未经他人同意, 不拿、用别人的东西。不偷窃、敲诈别的学生, 不向其他学生索要钱物。三是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带电用电器, 不私装电器, 不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四是不准携带管制刀具等器械进入校园, 不打架滋事, 更不能与校外人员勾结泄私愤报复。五是不攀爬教学楼内栏杆、学校校门围墙及其他建筑物。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巴甫洛夫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 还要长期坚持, 不能间断,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才能使良好习惯在惯性中逐步养成。看到学生健康成长, 看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尽管付出了笔者大量的心血, 但内心的喜悦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看到了不少成功的点点滴滴, 我愿与学生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隋新云.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初探[J].内江科技, 2009 (2)

[2]杨小兰.浅谈德育课教学中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J].西部科教论坛, 2009 (8)

实践养成教育的尝试和体会 篇3

就拿我带的1211班的学生来说吧,这个班在进入高二时组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好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比如,老师们公认的智商较高的邓×,纪律观念不强,总是一副我行我素无所谓的模样;自告奋勇当体育委员的符×,带头违纪且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教育;身为学生会干部的冉×只能管束别的同学,却管不了自己,经常上课睡觉、讲话;还有很多学生如赵×、颜×等喜欢课间串班、大声喧哗;女生赵××还给了我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打群架!对于这样的一个班级,学校寄予的希望却很大。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强化养成教育是我唯一的办法。一年多以来,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来教育培养这个班的孩子们:

一、充分了解学生及他们的生活环境,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教育——谓之“知彼”

首先,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习惯和爱好、了解家长的文化层次及家庭经济状况;向相关老师了解他们在高一时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然后细心观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瞅准机会大加表扬,让他们在高兴得意之余羞于违纪。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感化教育——谓之施“软”

“羞于违纪”,说明孩子们有基本的是非善恶之辨,有一定的自尊,但不等于“自觉守纪”,这就要老师再找机会捕捉他们的不良行为,并技巧性的借题发挥,诱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鼓励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约束自己,改正不良行为。上个学期的一天早晨,在我班教室附近的楼梯上我捡到用塑料袋装得好好的两个包子,这让我想到,在我们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才吃了两口就扔在地上的面包,学生食堂常有学生打的饭只吃了一半就倒掉的现象。现在很多孩子都不认为浪费粮食可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既浪费了粮食又影响了环境卫生。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呢?我想到了湖南卫视的“心得乐”节目,于是,我下载了部分反映苦孩子生活的视频,在班风点评的时候放映给他们看,我观察到,有好多学生边看边掉泪,视频看完了,还在擦眼睛,这时,我会抓住时机,联系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状况,讲珍惜生活、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必须珍惜生活,努力学习。

三、制定细致的班级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分明——谓之施“硬”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只依靠“情”和“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纠正的,还必须要有确实可行的班级纪律来约束、规范孩子们的行为。比如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备塑料袋装自己的垃圾并及时倒入垃圾站,教室里和走廊上绝对不允许丢垃圾,如果偶然见到有垃圾必须自觉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垃圾袋。就这一规定,随意丢垃圾成习惯的孩子们很长时间才适应。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适时提醒,对屡屡触犯者还要严加惩戒,逼着他们尽快适应进而自觉遵守。

四、不厌其烦的教授文化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谓之“言传”

我经常进行短时间的“专题讲座”,教授什么是良好的学习品质,怎样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以成功的学生为例,教孩子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总结提升等,真可谓“面面俱到”。但即使是这样,也还有学生没有计划、不预习,或者自以为是不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就在他们的作业中和试卷上去挑他们的毛病,用他们不理想的考试成绩来分析这样的结果出现的必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贺×就是一个典型,起初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按自己的思路学习,上课完全不听讲,课后再去找老师问上课时老师强调过的知识,学习习惯相当差。我多次和他谈话,都不见效果,和家长联系后得知,他在初中时就这样,真是“恶习难改”。高三第二次质检,他的成绩从年级第10名下滑到第28名,我立即抓住时机,引导他逐科分析,让他自己得出结论:成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所致,从而主动的去改正,现在终于有所好转。

五、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吸引并教育学生——谓之“身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只有学高德高才能让学生信你服你,进而按你的要求去做。为此,我要求自己做到:

第一,讲好课。学生只要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接受你说的话,愿意听你讲的课。而要想学生喜欢你,首先得让他们信服你,最好的方法就是讲好课。我上课追求内容连贯,逻辑性强,注重分析引导,把那些难懂的知识浅显化,遇到有疑问的题,不搪塞,而是和学生共同探讨;

第二,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我就自然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我常把自己学到的新观点、新知识与学生分享,从高考命题立意新动向,到“钓鱼岛真相”,《从大历史的角度看香港衰落之必然》,到放映视频李世默的演讲《中国的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等,我们一同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第三,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我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鼓励他们主动找我交流,然后,我们平等的交流、探讨,积极想办法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渐渐地,大多数孩子遇到生活上的或学习上的困难时都喜欢找我谈。

第四,严于律己。要求学生有好的习惯,自己首先在各方面做好垂范:要求学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披头散发,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每天早到;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就先做到言而有信、以诚待人……。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孩子的进步。可告诉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从点滴培养学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针对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行为工作表现,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篇6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成教育之窥见 篇7

强化认识是前提。从教育学的角度理解, 强化认识则是一定的思想观念通过外部环境的作用如自我学习、宣传灌输等在接受者头脑中有个清晰的认识并打上深深烙印的过程。强化认识的过程, 既要靠教育, 教育人们自觉去做;也要有要求, 要求人们不该做什么, 而且要求人们必须做什么。强化认识便是强化对养成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内容、要求、意义的认识, 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道德行为条件反射, 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

内化意愿是关键。养成教育要取得实效, 关键在内化。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 这是认识上的改变。养成教育的关键就是要使外部的行为习惯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心的自觉意愿, 使养成教育中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意愿, 把被动接受的“要我为”内化为自觉进取的“我要为”。

1.确立目标。目标, 就是一个人或集体想要到达的境地或标准。有了明确的目标, 便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有了动力, 便能战胜前进路上各种艰难险阻。正如西谚所说, “如果你知道你要到哪儿去, 那通常你哪儿都能去了”。其实,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你能发掘它, 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 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因此, 我们教师非常有必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一个合情合理、力所能及的道德行为及发展目标, 并以此来内化好自己的行为习惯。

2.教师行为。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 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 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教师先天就应承担双份职责:教书和育人。然而, 在一切教育活动中, 学生永远都不会只是被动地接受所“给予”的东西, 他们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和体验, 主动从教师身上去“索取”东西。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绝不能只是进行“言传”, 更重要的是要做出表率, 进行“身教”。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自然在养成教育中, 我们教师不应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者, 不应是高高挂起的旁观者, 更不能是错误言行的传播者, 而应是以自己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以身立教的积极参与者和示范者。

外化行为是目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实现思想、情感、行为的外化。养成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外化, 就是要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 是在强化和内化的基础上, 把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行为, 并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1.落实担当。“德育的本质在于实践, 没有实践环节的德育就不是真正的德育。”养成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践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担当中体验习惯, 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担当的实践活动, 首先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在校内和家庭, 给孩子一个

岗位, 让他担当一定的责任。比如在班级中实施“职责轮岗”, 不断给学生角色转换的机会, 不断变换大小集体环境, 使学生在不同角色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在社会上, 不断为学生创造养成良好行为的平台。比如在不少城市, 纠正错别字成了学生实践活动关注的内容。其次可以通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推进。如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与环境保护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生中提倡三个层次的“负责”:对自己负责, 搞好个人卫生;对集体负责, 保护班级、学校环境卫生;对社会负责, 维护整个社会的环境卫生。

2.制定机制。即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养成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的教育, 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奖优罚劣, 在实现养成教育的同时实现学生自身的需要, 增加其满意度, 才能最终使他们履行职责、外化行为的积极性持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着养成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来说, 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建立物质奖励激励机制。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正激励。依据学生的特殊身份, 物质激励主要宜为奖励笔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其次是负激励, 如批评、劳动等。

用智慧教育学生,加强养成教育 篇8

对于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要避免生硬枯燥的说教,因为你说的大道理再多,而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看世界高度不同,尽管教师的说教他们口头上承认了,但心里不一定能理解。还记得前年,我带儿子去吉林玩,走在街上,儿子就是让我抱,一将他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他就哭,没办法只好再把他抱起来。就在我蹲下的一瞬间,我发现儿子为什么哭了,因为我们看见的是大都市的繁华,而孩子看见的是可怕的两只脚在动,孩子看世界和大人的高度不同。所以,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养成教育融入具体的事情中,一篇好的课文,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个故事,让他们谈自己的看法,说出他们的观点。我在用我的智慧让一切不良因素远离他们。

1.冷处理法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学习、活动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小小的摩擦,前不久,我班李迅和历奥两个同学之间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同学劝都劝不开。这时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来到教室,看到这两个同学还扭打在一起。我把他们拉到教室门口,静静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第四节课是科学课,我先让其他学生到教室上课。这时,看着他俩不服不愤的样子,我想现在处理一定效果不好,得先让他们平静一下,我对他们说:“先上课去,下午到我办公办公室来。”下午他俩真的来了,看样子气有点消了,可是火候还不够。我对他们说:你们能来我很高兴,不过老师有点忙,你们先等一会。我开始批作业,写教案,就是不理他俩,过了一会他俩有点难受了,因为不知道我要怎么处理他们,开始小声嘀咕。我没理他们,又过了一会,他俩实在挺不住了主动走过来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你这么忙,我们还不懂事,因一点小事和同学打仗,违反了小学生守则。我们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小学生守则,不再犯错误。”我的心理战术胜利了,我要的效果达到了,我笑着说:“好了,老师今天很高兴,第一你们能准时来见我;第二,你们自我反省,老师相信你们不会再犯错了,你们回去吧!”两个孩子开心地拉着手跑了。

2.故事法帮学生改掉不良行为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就像一颗小树苗,必须砍掉多余的枝杈,才会笔直茁壮地成长,教师如果不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他就会想小树一样长不大,或偏离主干是向一个枝杈生长,这些不良习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谈心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班主任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

班里有个孩子叫王振国,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头脑很聪明,可就是调皮捣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一天小国偷了同桌的钱,还振振有词地说:“他钱包里就一元钱,这么少算什么偷。”偷钱还狡辩,我真的很生气,刚要狠狠批评他,可是一想他还是个孩子,没有大人的生活阅历,不能拿我们的经验看孩子,给他冠上一个小偷的帽子,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于是,我静下心来,对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表兄弟俩,家里很穷,有一天看见一家商店里没人,就一起偷了东西,表哥回到家,妈妈看见了儿子拿回这么好的东西很高兴,还夸了儿子,还帮着儿子把东西藏起来。表弟回到家,妈妈见了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并告诉儿子:人穷不能在短,还领儿子还了赃物,向那家赔礼道歉。后来表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政法大学,成为优秀的法官,表哥却成为一个惯偷,坐进了监狱。”小国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摸摸他的头对他笑着点点头,小国也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小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后来随父母转到长春去上学,前几天他让爷爷转告我,他现在学习很好,还被评为校园之星,他不会忘记我对他的教育,因为是我帮他扶正了人生的航线。

3.用现实改变学生的不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 篇9

4月7日,我有幸来到xx第一实验学校、参加了“少年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联盟暨xx两国校长第xx届论坛”。承蒙教育局吕局长和xx二小陈校长的厚爱与支持,我及我的两名主任珍惜此次机会、认真得投入学习!

会上,我有幸成为了典型发言的五分之一,做了题为《用七彩音符谱写尚美之歌——北全福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设掠影》的报告,这无疑对于我及北小均是一次大有意义的“洗礼”,不仅学习了专家及同行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更是让北小接受了他们的“检阅与审视”。会后来自上海的特级校长——俞慧斌校长也给我送上了语重心长的话语,很受用!我认真思考工作中的得与失!

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我校来说,其工作的建设与推进有着深远意义。5年多来我们积极实践,不断走进洪楼二小、山师附小等名校,找差距、寻思路,讨心得、践行动。应该说也收获了很多。但聆听过上海的人大附中及其他四个发言单位的`报告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实践:他们的学校没有一个少于xx名学生的,而且有城市、有农村,其生源负责程度不亚于我们。但他们扎实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力度与成果却个个卓越,这不仅给了我更多的动力源泉与思考空间。我定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一直鞭策着我。用北小特有的“美育”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美少年是我们的重任。我期待着北小美育的再度提升!

养成教育心得体1 篇10

李家庄小学----郭月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抓好养成教育 篇11

关键词:养成教育;序列化;坚持不懈;以身作则;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91-01

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呢?笔者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阶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会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一、将培养目标序列化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可将培养目标分为低、中、高三个序列:1.在低年级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如:在一年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读书写字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爱惜学习用品等习惯。2.在中年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节、礼仪为重点,让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懂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是社会中的 一员。从衣着装饰、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与人共处等诸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进行具体实践,向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的素养努力。3.在高年级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科学的审美、远大的理想、高 尚的情操为重点。教育是全方位的,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通过学习或外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坚持不懈狠抓训练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目前,对学生的教育迁就多,要求少,说教多,训练少。结果使学生是“天桥的把式”,能说不能干。有的学生在班队会活动上慷慨激昂地大赞劳动光荣,可在家里连扫把都不提。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要坚持不懈狠抓训练,严把五道关:一是训练关。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练习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学生不愿意,我们就得咬着牙让学生坚持下去。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当然,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我们也要做到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要从制定规矩入手,将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在教室里,重点突出上课、下课、课间操、放学等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从点点滴滴入手,反反复复地抓,扎扎实实地练。二是检查关。只要求没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值勤学生干部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大队部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等,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量化考核细则执行,决不迁就,要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列入班级考核。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同学们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三是反馈关。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职工会议或班主任会议上,及时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检查。四是表扬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对于老师来说实属轻而易举,而对学生来说却如同吃了甜甜的糖果,及时有效地激励会使学生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学校要坚持平时表扬与重大节日表彰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平时发现的好人好事、好行为习惯及时予以表扬。五是成长评定关。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良好习惯须靠内因。要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 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很多时候,学生做不到,往往是老师没有做到。如有的班主任要求学生写好字,而自己的批语却龙飞凤舞;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捡起一片废纸,而自己却不屑一顾;要求学生别吃零食,及时整理课桌,可自己的办公桌上书本、作业本摊成一堆,瓜子皮、食品袋随处可见。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难道以上的现象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要为学生创建整洁、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教室内窗明几静,规范整洁,楼上楼下井井有条,校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让学生面对整洁、美丽的校园,不忍心乱扔、乱画、不舍得损坏损伤,使校园真正成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性情的理想育人场所,为学生养成教育创造积极的外部因素,也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好铺垫。

1、让墙壁“说话”。校园环境的布置,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布置文化角、学习园地、个性空间、好习惯评比栏,张贴名言警句和书画作品等,营造个性化发展空间。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性情,还可以时刻提醒着学生约束自己,规范行为。

2、让图书“说话”。充分发挥图书室、班级小书架等作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图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阅读,漫步中华五千年,驰骋在知识的海洋中,与伟人交谈,与智者沟通,既拓展视野,又增长见识,既长知识,又陶冶性情,为人生铺垫好底色。

养成教育三部曲 篇12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强调了为师者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的确,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示范, 更离不开教师的严格指导与要求。从教近十年, 最深的感受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要正。古语说得好,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一部曲:书写习惯的养成

写字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已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提高写字质量呢?关键在于写字习惯的培养。

1.要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书法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 还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 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 体会劳动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源。”在班内一名教师有意把学生学期初的第一张作业保管起来, 学期末再发下去, 学期初、末作业的差距让学生惊讶。在这一前一后的对比中,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他们练字的热情与日俱增。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 教师充分利用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让鲜明正确的执笔姿势留于学生脑中, 同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养成良好书写姿势的重要意义;在学生日常书写时, 时刻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 即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让学生熟记于心, 并让家长监督;经常给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 展示给大家看, 利用拍照鼓励全体学生, 不断强化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

3.培养学生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训练, 引导学生做到“静心、专心、细心”。良好的写字注意力, 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另外, 还得训练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 分析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4.培养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好习惯。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多种活动, 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5.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处理好书写与练字的关系, 在平时的书写中不断提醒和督促学生运用书法知识, 并注意示范,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这样就能养成一种良好习惯, 即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 只要一提笔, 就能一笔一画地写, 认认真真地写, 间架合适、行款整齐。

6.培养学生写字整洁的习惯。时刻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可观,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注意衣着和手指的清洁。

学生有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提高他们写字水平和文化品位,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 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部曲: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精力旺盛, 求知欲强,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阅读习惯, 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 让人终身受益。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 培养阅读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推荐那些内容健康、言辞优美、图文并茂、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类读物, 中高年级学生喜欢的故事性强的童话、神话、寓言、英雄人物故事等;创设生动的情景和丰富的形式;有效利用各类评价, 例如, 讲故事比赛、朗诵会、读书小状元评选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 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和动力。要想使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 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二是要考虑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学生喜欢的;三是要求家长配合, 共同完成。其次要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动笔的重要性。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 在书中勾画、圈点, 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深入理解;通过在文中批注或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丰富学生的思想。再次要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从本质上讲, 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边读边思考, 能让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读得自觉, 读得深入, 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大。最后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读书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遇困难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部曲:作息习惯的养成

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最不同的是作息时间的紧凑性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就是老师和学生行动的指挥棒, 这个棒运转得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作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有的教师和学生把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而放在了课外的活动、休息时间上, 往往会事倍功半。与之不同的是能够合理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时间的人, 就会事半功倍。可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作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宁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也不从课外2个小时磨时光”。学生一旦养成了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 就等于由学会变成了会学, 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 篇13

一年级二班

李迎春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中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

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现将一月中细节教育的点滴,汇报如后。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值日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五项”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评出文明小标兵并且进行存档,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收到的成果

(一)卫生方面

卫生打扫及保持。值日学生能够坚持早到校,彻底打扫干净室内外卫生。教室、卫生区不留任何卫生死角,不存任何垃圾物。门窗玻璃要全天保持清洁无任何尘土,室内外地面无废纸、饮料盒、塑料袋、卫生纸等垃圾物。值日生要将将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凳子一律放在课桌下。

(二)行为习惯方面

1、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学生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饮料、面包、鲜奶、糖块、辣椒条、菜饼等不卫生食品,也不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

2、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全体同学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创建“平安校园”。严禁攀爬篮球架、杆子、柱子、树枝、窗台、楼栏杆等,严禁在楼梯、走廊、教室、操场、厕所等地追逐打闹。

3、严格到校、休息时间。

(三)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四)文明习惯

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体贴父母;礼貌待客;爱护课桌凳,不乱刻乱画。

4、严格训练,及时反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强化训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

(2)在学校生活中训练。要求学生在校生活中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

(3)及时反馈,矫正强化。良好行为养成,我班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产生强化作用,对不良行为我班及时指出,要求及时整改、矫正。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通过“规范月”的强化训练,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在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规范月”活动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班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上一篇:主动品格培养下一篇:张林静信息——找差距 补短板 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