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2024-10-23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精选9篇)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篇1

浅谈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周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和欣赏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摆在很重要的位置。而阅读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确定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给学生辽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便指日可待。

【关键字】:阅读教学 课题 关键词 理解 图文 角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在侧重识字写字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怎样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课题,激发兴趣。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课文的的灵魂,具有指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和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任务。从哪里切入引导学生提问呢?课题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桥梁。

1、抓住课题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提问。

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糖果雨》。课题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语:“你认为课题中哪个词语最吸引你?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糖果,因为我喜欢吃糖果。”“糖果,我觉得好奇怪,怎么会有糖果雨呢?我很想知道糖果雨是什么样子的。”“糖果,我很想知道糖果雨是什么味道的?”孩子们的回答,立刻让课堂活跃起来,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再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太阳的颜色》,对于这篇有趣的童话,我也用了抓重点词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颜色,我眼中的太阳是红色的。”我进一步追问:“是这样的吗,太阳是红色的吗?同学们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抓住课题关键词,精彩问题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通过朗读感悟来提问,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题来体会课题的内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

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今天我很忙》。课文以“我”在家的活动为主线,描写了“我”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和家人其乐熔融的家庭生活。如何运用课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从语气中去感悟课题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向课题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今天我很忙,我是谁?”“今天我很忙,今天是哪一天?”“今天我很忙,是忙些什么呢?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很快的提出了问题,并且恰到好处。

3、把握课题关系,也就是把握课题中角色(或者隐藏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

如: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文文为残疾的奶奶收集阳光,虽未成功,却使奶奶分外高兴的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心中充满阳光的小女孩形象。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问的:“谁给奶奶送阳光?”学生马上回答:文文。接着,一连串的问题一涌而出:“我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奶奶收到了吗?奶奶的心情怎么样?阳光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引导,既理清了文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又让学生有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下面就要谈谈朗读了。余映潮先生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是目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朗读来教学。

二、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表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一年段的学生,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对句子结构也不熟悉,而且内部言语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以运用以下方式朗读:

1.以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朗读。

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朗读直至熟读成诵的方式。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低年段的学生适合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以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

如教学《捉迷藏》这一课,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内容:“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我是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孩子们来理解再去朗读。

老师:“谁在大树下见面了?”

孩子们马上回答:“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 老师:你们能读出来吗?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横线部分重读)

老师:“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哪里见面了?”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 老师:“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干什么?”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 同一个句子,三种不同的朗读效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也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学习了句式。

2、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加深整体感官和理解课文内容,譬如分角色朗读,有时老师也担任一角色参与学生共读,学生兴致更高。如《九色鹿》、《迷路的小鸭子》 等一些童话,在朗读教学中,不妨像电视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那样,把语言的音调作一些有趣的夸张,学生会兴趣盎然。通过交换角色朗读了解到九色鹿的善良和猎人的忘恩负义,体会小鸟的热情聪明。

3、图文并茂法。

低学段可运用“图文并茂”法,即看图说话,由图到文,指导朗读。比如朗读《荷叶圆圆》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伴随着朗读,老师要求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把自己当作小水滴,小蜻蜓,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和体会。

4.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

上边讲的三种朗读训练形式在课堂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更是为课文教学穿针引线,但是仅靠这几种形式,学生的朗读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堂上,同时要穿插适量的学生个别读,齐读和自由朗读。

三、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读”是对 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长期的训练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话能力。如在教学《糖果雨》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糖果雨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的词句。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再让大家自由想象:“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的糖果雨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有圆溜溜的、紫盈盈、酸酸甜甜的糖果雨,是葡萄味的。”“有橙子味的糖果雨。”“有西瓜味的糖果雨。”“有棉花糖味道,像白云一样的糖果雨。”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随后布置了一项作业:“你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孩子们的作业反馈都非常好。

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蹲该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出发,才能达到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建构良性的课堂常规。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篇2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 培养小学低段课堂阅读能力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从原始阅读体验出发,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 使学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甚至扩展自己思维理解他人的思想, 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讨论成员的观点, 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主导阅读教学活动的局面应逐渐转向以学生为阅读理解的主动建构者的形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课堂阅读能力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能力需要靠长期的读书实践逐步培养, 并非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或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同知识的积累, 都是由简到难, 从低级逐渐转向高级的过程。因此, 阅读能力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 顺利完成有关课堂阅读的活动。课堂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和生活上所需的一种能力, 还是学习各种学科的良好基础。因此, 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应成为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 并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三)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也属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审美能力经过多种方式的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好事物。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能够将从书面上的信息符号转化为具有一定意义的感知、理解。因此, 语文教学除了使学生在阅读各种读物时吸取知识, 开发思维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阅读能力有关。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他们还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或者是在阅读后无法将自己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对于看过一遍的东西并没有记住重点,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合理的引导, 向其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 小学生缺乏广泛阅读兴趣, 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果教师只是靠课堂教学讲授的课文内容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最理想的状态是, 通过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合理引导, 学生们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 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丰富的课外书不仅能帮助学生储存许多课外知识, 还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有些学生甚至能够将在课外书上看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因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

一顿美餐能够让人垂涎三尺, 一篇好的文章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给阅读文章加上一段好的导语, 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关键, 因此,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创造阅读情境

教师可以为小学低段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优化学生的阅读心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对阅读起着调节作用, 能够有效形成阅读活动。阅读教学要注重心境和情境的统一, 因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总之,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心境都影响着学生能否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三) 加强阅读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 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处于小学低段的小学生看的书籍越丰富, 知识积累的也就越多, 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定期及时的指导总结, 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学生的阅读质量逐渐提高, 学生在阅读中涉猎的方面也就更为广泛。

四、总结

总之,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 还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的素质与能力。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先认识到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充分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后,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阅读能力。只有在研究清楚小学低段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之后, 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并探索、研究新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 提高课堂阅读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发展, 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龙贤东)

摘要: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 还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的素质与能力。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要先认识到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充分分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后, 提出相应的结局方案和措施, 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阅读能力。

从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谈起 篇3

关注语言,得意得言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的关键词、句,反复咀嚼词、句所表达的含义,就能够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学生内心鲜明的画面,让学生在品情悟意中,感受语言文字。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钟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内容新颖活泼,趣味性强。课堂上通过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教育学生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不依赖父母生活”。教学时,笔者从课文中的“苦头”一词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苦头,是怎样对待那些苦头的。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不着急下结论,话锋一转,说:“课文里的小狮子也遇到了苦头,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对待苦头的?”沿着这条教学主线,抓住重点词句巧妙点拨,以此引出狮子练习本领时的重点句子,抓住词语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直至内化,充分理解“苦头”一词,达到理解词语与朗读感悟文本的双重目的。

其实很多课文,都有他的词眼,如《蜜蜂引路》中的“向导”,《日月潭》的“风光秀丽”,《黄山奇石》的“奇形怪状”,《一分钟》的“后悔”,《称赞》中的“称赞”……

而《“红领巾”真好》一课中重点学习了第一节,落实“快乐”,先让学生找出表示快乐的词句,学生从“叽叽喳喳”去感悟,接着抓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树林里的小鸟真 ,一会儿 ,一会儿 。”“下课时,教室里谁最 ?是 。一会儿 ,一会儿 。”“下课时,校园里谁最 ?是 。一会儿 ,一会儿 。”从树林到教室到校园,语言训练到位,说话训练有梯度。

这样,紧扣关键词语、句子,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达到言意兼得。

创设情境,因学而教

针对低年级喜爱新奇事物、课堂注意力较分散的特点,在语文低段的关键词句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直观地去理解、感悟就更重要了。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从现在开始》一课,笔者一开始便戴上头饰以狮子大王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戴上喜欢的头饰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一个小动物,感受猫头鹰和袋鼠所下的命令是否合理,学生模拟小动物“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要跳着走路”,通过体验,学生不由自主地叫起苦来,把心里的不满、埋怨、担心都表现出来,这时学生理解“叫苦连天”可谓瓜熟蒂落,理解课文“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一主旨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在《乌鸦喝水》第三段重点段的教学中,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小石子“一个一个”“渐渐”放进瓶子里的意思和效果,设置“为什么乌鸦要用小石子”“他为什么不一口气放好几个小石子”两个问题让学生读出乌鸦的办法之妙,感受乌鸦的聪明智慧与耐心。其间,通过该实验让学生观察瓶子里的水位变化,理解“渐渐”一词,从而读出过程的缓慢,并让他们模仿课文用“渐渐”一词说话。这种抓重点词、句、段落细读,把理解与看图、实验等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不枯燥、有层次、有实效。最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绘声绘色地读,争取熟读成诵,达到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

用笔思维,经验联结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内化语言。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圈圈画画的习惯,写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等,打下扎实的根基,从小培养思维的习惯。如教学《雷雨》课文第一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笔者首先让学生知道这一句写什么(乌云),再让学生找出写“乌云”的词语:满天的、黑沉沉地、压,并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紧接着出示幻灯“乌云压下来”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乌云黑、来势猛、范围广的特点。这样学生在低年段就慢慢地学会标注,并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又如教学《画风》一课重点让学生感受风这一环节中,笔者让学生去寻找风,首先配乐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四幅图片(蒲公英满天飞,露珠滚动、书页翻动、风筝飞扬),让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小组自由合作,模仿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接着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再次带入风中的奇妙世界,后让同学们大胆想象,来写一篇自己的《风》。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

低学段要做到准确的词句表达,就要抓住阅读的金钥匙——关键词、句,找准、教足、做足语言训练点。学生只有在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写一写这样的运用语言的过程去发展语言,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篇4

新课程改革事业的推进使我国小学语文低段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个人素质和个人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推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小学低段学生的全面进步。在我国小学语文低段阅读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总结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对优化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不但如此,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自己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体现。

二、提高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使用新兴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因为学习素质不同而产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提出不同的进步方向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设置更高的阅读要求,对其传授方法、培养习惯;对于阅读水准一般的学生主要从稳固基础和传授要点做起,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阅读小学语文材料;而对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则要注意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让这部分学生充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尽快跟上大部队的学习步伐。

2.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地位

在进行小学语文低段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和创新。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台上自己讲述阅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阅读的要点。但在现阶段的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阅读教学材料,用激昂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学生被教师所带动,才会自然投入阅读活动当中。转变教学观念要从实际做起,教师自身情绪的带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收集课外阅读材料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收集课外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面。例如,在《少年闰土》的阅读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收集关于闰土的其他阅读材料来丰富学生对于闰土的认知,更好地体会阅读材料中表达出的对闰土的情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浅谈低段年级的阅读教学经典论文 篇5

一. 重视第一课时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同学学好一篇课文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模式比较合适低段年级:认读(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生字、新词)――朗读(把句子读连贯,学习自然段)――熟读(读出表情,找准关键词,中心句,朗读指导).要是教师认真上好了语文每片课文的第一课时,就能很快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意识.依照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假如抓好认读能力,让同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初步认读理解正字、新词 ,将为同学读好语文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对每个自然段的学习,又使同学知道课文“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强化了同学的语文意识,在课堂上会主动求知,课后会积极寻找课外读物,遇到生字、新词会主动查找字典、词典,当同学有了这种意识,就不愁学不好语文了.

二.读能培养同学的感悟性

保守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偏高自身规律,不够顾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丢掉读书感悟的根本;教者讲解多,自读感悟少;机械记忆多,感悟内化少,使阅读教学陷入“泛讲、滥练、死记、硬背”的怪圈.因此,要走出阅读教学困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要培养同学的感悟性,就必需强调一个“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是阅读的重要规范,是阅读教学中同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语言实践;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只有通过读:轻读、朗读、默读、品读,才干感悟语言情景,感悟语言技巧,感悟语言内涵.小学语文中不乏语义丰富而又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的内涵仅靠教师讲解,同学只能得到理性的理解,却难以得到感性领悟,就非得通过多读,在轻读、默读的想象中使同学感悟.例如阅读《铁棒磨成针》一文,可容同学一边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考虑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一定会胜利的道理.笼统的词语,通过“读”就能使同学感知词义,感悟语言内容.当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同学的感悟目标与感悟形式,必需随机变化,不时变卦,不能拘泥,使同学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三.鼓励同学质疑,引导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鼓励同学质疑,引导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更义不容辞.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沛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同学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考虑问题解答疑难.阅读教学主要“以同学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同学预习,并针对提出要求边读边写,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困惑,有异议和自身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同学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激励同学自主探索的学习.同学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可能有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大惊小怪,应当在肯定同学能独立考虑的同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在引导同学朗读《称象》一文时,教师提出了“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方法”的发散性问题.这样极易激发同学的求异思维,自然会有许多同学争着发言,但难免有的发言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唐错误.此时,教师应不急于否定,而是积极鼓励引导,让同学尽情发言,开启同学智慧的大门.在许多同学不着边沿的发言中突然冒出一个同学,他说:“我有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只要把岸上围观的人都叫到船上,然后一个个地称,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这比称石头要方便多了!”这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小朋友的发明能力确实不如成人,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却远远胜于成人,这是不辩的事实.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同学的`理解,才干真正做到对同学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对同学有困难或理解不正确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这样才干维护和引导同学的创新思维.

四.优化阅读教学,使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节课同学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为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同学进入教学情景,布置必要的课前教学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看实物图、形象的学具等,使同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投入地学好一堂课作铺垫.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同学学习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外,还要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培养同学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在尊重同学的个体差别的同时,鼓励同学选择合适自身的学习方式,鼓励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学会认知,学会质疑…….让同学唱主角,由同学自身去读,去讨论,去总结,体验新授知识,将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能动的参与过程.让同学体会到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沛发挥同学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研修计划 篇6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识字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去深入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和这方面经验多的老教师讨教,我将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实施以下做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让学生做字卡,在学中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识字,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学生很乐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有时让学生做“摆长龙”游戏,复习巩固生字。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识字袋”。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3.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4.在阅读中识字。

每一周我都精心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阅读课上讲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老师通过读书知道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过两、三周进行一次评比,选出“故事大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故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字。

7.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间、收银台、产品介绍”,街道上的广告牌……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低段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探微 篇7

一、注重反复, 让词语教学“丰厚起来”

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字词学习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低段学生年纪小, 阅历有限, 记忆以形象识记为主, 缺乏理性思考, 因此记得快也忘得快。如果在学习上通过“反复”识记, 会帮助他们记得牢, 促进积累。在教学中, 我经常会在上课伊始采取听写、集中认读等方式温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课中随文练习, 例如换词比较、说近义词, 找反义词, 归纳同类词等;课后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比如, 布置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抄写课文中的成语或四字短语, 摘抄人物动作的词语等。每个学期我会举行一两次“词语沙龙大比拼实践活动”, 创设游戏的方式, 帮助学生有趣地温习巩固词语学习。比如, 教学了几个单元之后, 把学过的词语进行分类, 设计“看意思填成语”、“词语走迷宫”、“成语接龙”、“分类词语我能行”、“摘苹果组词”等比赛活动, 组织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回顾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不断“反复呈现、强化识记”, 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词语的学习, 让词语教学丰厚起来, 为学生进行阅读、表达、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使词语学习要有“质”的变化先有“量”的积淀——足够的词语“量”储存才能引发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的可能。

二、创设情境, 让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在词语教学中, 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再现其形, 展示其色, 释放其味, 倾听其声,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品味, 吸纳积累, 实践应用, 使词语教学更加鲜活且精彩。我校李玉婷老师教学《父亲和鸟》一课, 理解句子“父亲突然站定, 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 用鼻子闻了又闻。”“‘雾蒙蒙‘什么意思?”学生可能见过“雾”, 但未必能知晓“雾蒙蒙”的意思, 一时不知怎么说, 老师出示两幅大雾缭绕的森林晨景, 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轻呼:“啊, 好美!”老师再次问:“谁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森林雾景?”“我喜欢森林里白茫茫的晨雾。”“森林里的雾犹如白纱笼罩着绿树。”“那飘动的晨雾就像是飘飞的轻纱。”“我知道有雾的早晨开车要注意安全。” (有学生笑了起来) 老师微微一笑:“同学们说得真好!有雾的晨景很美, 但有雾的时候开车的确要注意安全。”得到肯定, 孩子们的兴致被激发起来, 趁机引导学生探究:联系课文内容, 谁知道父亲在望什么?为什么要“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盯着大雾笼罩的树林, 学生轻声交流起来。过了一会儿, 有学生举手:“父亲是在找鸟。”似乎被点醒, 又有学生说:“因为树林里有雾, 所以父亲才会‘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 父亲要仔细、认真地看, 才能找到鸟。”另一学生似有所顿悟:“大雾笼罩的树林晨景很美, 可是父亲却一心在寻找鸟, 说明父亲心里就装着鸟。”从对一个词语的视觉直观理解到思维的开启, 这词语教学不但有画面的直观美感, 还有思维智慧之花的绽放。

三、联系生活, 让词语教学“有情有趣”

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词语教学中, 我们要在课堂中导入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开启词语的感性世界, 激活已有的表象, 创造新的形象, 拓展词语的外延, 让学生用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 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相碰撞, 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心灵中成为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从而在学生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我校李玉婷老师教学《父亲和鸟》指导学生理解“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 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一句时, 抓住“焐”这个词, 先让学生观察“焐”字的偏旁结构, 启发“火”字旁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很热”、“很温暖”、“暖融融的”、“很舒服”。此时, “焐”字在学生的心里是有温度的。趁火打铁, 老师点拨:那么小鸟们是怎样“焐”的?学生们又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兴致盎然地描述起来:“它们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焐。”“它们三五成群挤在一块焐。”“它们是搂抱在一起焐的。”语言表达在想象力中绽放精彩。老师借力推力:在你们感到冷的时候, 谁会“焐”着你们?是怎样“焐”的呢?“是奶奶焐着我。”“是妈妈焐着我。”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妈妈展开翅膀焐着我。”老师惊喜地走过去, 一边展开臂膀拥抱着学生, 一边说:“妈妈是这样展开翅膀‘焐’着你吧!今天真冷, 请同学们也相互‘焐’一‘焐’吧。”在欢笑声中, 学生理解“焐”的意思, 感悟“焐”的温度, 体会“焐”蕴含的真情, 还训练了表达, 启发了想象。一“焐”, “焐”活了课堂, “焐”开了学生的思维, “焐”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融入语境, 让词语教学“有法可依”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地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词语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 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用了哪些词语, 还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运用, 又是怎样进行表达的, 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积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比如, 我教学观摩课《窗前的气球》, 学习生字词, 理解词语意思, 其中“传染病”是专业术语, 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传染病”的字典解释意思, 也可以列举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一些传染病的病症向学生解释说明, 但那都是老师的“灌输”教学行为, 学生未必都理解透彻或印象深刻。我对学生说:“传染病是什么病呢?老师想请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文, 认真思考, 看谁能最快地找到‘什么是传染病’的解释。”孩子是争强好胜的, 低头潜心读书, 才读完第一自然段就发现了相关语句:“他得的是传染病, 医院规定, 谁也不准来看他, 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来你一言我一语:“从‘谁也不准来看他’我知道要是来看科里亚, 也可能得传染病。”“从‘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我知道科里亚要是随便外出会把病源也带出去传染给更多的人。”“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给别人的呢?”老师追问, “我知道是通过触摸。”“通过唾沫。”“通过空气。”……学生们在兴致勃勃的抢说中增长了生活知识。老师适时给予肯定并总结:“今天, 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弄懂了‘传染病’的意思,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五、找拓展点, 让词语教学“富有活力”

语文新课标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融合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众多能力, 是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的体现,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阅读教学中, 课文有些词句言而未尽,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抓住这个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补白”, “想象”、“续写”、“仿写”, 促使词语教学凸显张力, 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比如, 我教学《窗前的气球》, 当学生读到:“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 几个同学站在四周, 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老师:“叽叽喳喳”是一个拟声词, 一般用来形容小鸟等动物的叫声, 句子是描写“同学们指手画脚”, 为什么用“叽叽喳喳地”来形容?

生:从“好像”一词中我知道, 这是科里亚想到的, 不是真的听到了同学们说什么。

生:我也从“好像”一词中体会到科里亚一个人住院非常寂寞, 心里非常渴望见到同学们, 希望有小伙伴去看看他, 跟他说说话。

老师:你们真会读书, 请联系上下文, 抓住重点词语, 读懂句子的意思。可是, 来探望科里亚的同学的确围着气球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同时出示插图) , 他们在“叽叽喳喳”什么呀?

生:科里亚, 你要好好养病, 我们会经常来探望你的。

生:科里亚, 别担心, 你一定会很快就出院的。

生:科里亚, 你落下的功课, 等你出院了我帮你补。

生:科里亚, 你一个人住院一定感到无聊吧, 需要我们给你送去你最喜欢的“动漫”书吗?

……

老师:你们可真是科里亚的好朋友!可是你们光说, 科里亚也听不到呀, 赶快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都写下来吧。

(学生动笔写)

老师:科里亚得的是传染病, 谁也不能见他, 我们怎样做才能把写的心里话交给科里亚呢?

生:放到信封里寄出去。

生:写在纸条上, 粘贴在气球上升上去会更快。

生:用手机给科里亚发送信息或发送微信, 那才更快呢。

生:我想大家一起设计制作一张“卡片”, 全班同学都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在这张“卡片”上, 然后寄给科里亚, 代表全班同学的心意, 这才有意义呢?

生:还是让班长把大家写给科里亚的纸条收集起来, 直接送到医院, 让医生帮我们转交吧。

……

教有法但无定法。低年段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起步, 只有抓好抓实词语教学,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积累词语, 强化语感, 才能训练思维, 丰富阅读文化内涵, 陶冶情操。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 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因此, 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让词语教学变得灵动、富有生命力, 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收获智慧、情感, 让生命在课堂中徜徉!

参考文献

[1]叶月兰.词语的内化策略[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 (12) .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1) .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 篇8

摘要: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既关系到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又关系到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对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2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重视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并且在小学第一学段课程标准里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但是,从实际的教学中来看,低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将从阅读出现的问题、阅读出现的问题的原因、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做些简要分析。

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出现的问题

1.缺乏阅读自觉性

低段的小学生认识水平和识字量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不能实现自主阅读,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不少学生比较偏好看颜色、形象丰富的图画类书籍,而不喜欢阅读文字类的书籍。要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讲授的课文内容是不够的。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一种主动阅读的自觉性。

2.缺乏有利的指导

处于低段的小学生, 在语文课堂阅读过程中能力有限, 他们还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或者是在阅读后无法将自己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对于看过一遍的东西并没有记住重点,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合理的引导, 向其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缺乏主动性

学生回答问题的固定模式,因此,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要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小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科技时代干扰因素太多

现在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激增、文化多元的高科技时代,电视、电脑、手机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多样的形式,让家长和学生都沉浸其中。相比之下,阅读文字类的书籍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在低段,更多的学生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看电视,不喜欢坐下来安静地阅读,这种现象在学生离校回家后更为明显。

5.家长的影响

部分家长不重视阅读,认为只要认真学习好教材就可以了。加之受到功利性教育因素的影响,家长们宁愿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或者是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舞蹈、学音乐、学表演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出现问题的原因

1.低段小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的自觉性较低,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低段的老师不得不多花时间在字、词、句的训练上,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更谈不上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2.虽然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但低段老师受考试的影响,花大量时间在对字、词、句的训练上,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大部分老师仅仅停留在口头提醒而已,并没有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书目,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3.学生放学回家后,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管,基本上就是看电视或者是玩电脑、手机,很少能做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

4.现在的电视节目非常丰富,电脑和手机游戏更是为学生所喜爱,这三个屏幕都大大地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少学生更深迷于其中,连学校的基本学习任务都不能完成。更不用说再抽出时间来阅读。

5.重视学生学习的家长,也受到考试功利性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家长们情愿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英语上,或者是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舞蹈、学音乐、学表演等。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严重挤压,孩子们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更谈不上坐下来安静地阅读。

三、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

1.阅读内容与教材同步

低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一定要遵这一特点,进行选文,不能人为拔高。只有当我们的阅读选文与教材课文相互补充时,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主题产生更为深刻地理解。

2.阅读内容要贴近低段学龄儿童生活

阅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可以成为阅读的“教材”,阅读也可以成为生

活的“教材”。因而在进行选文时,应该以诗歌、童话、故事为主,或者选择一些短小的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内容要适宜于诵读

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

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而,在进行阅读选文时,尽量选择一些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受语言的优美。特别是我国的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值得让学生去朗读背诵的,并且我们发现低段的学生对背古诗的兴趣是非常高的,因而我们在进行选文的时候,尽量把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古诗选入,让学生进行阅读。

4.阅读内容应富含优秀传统文化

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了低段的学生要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这就为我们

在选文时就提供了一个方向,可以选择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来进行主题阅读。在我们传统中的教育中,非常重视文字文章对人的涵养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在经典的诗文中得到精神的滋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众松.个性化阅读及影响因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6)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评价 篇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低段,教学的任务以识字为主,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 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夯实基础,从整体入手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而识字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夯实基础,从整体入手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是要考察学生汉字学得是否扎实,掌握的是否牢固,教师的教学是否得法。这是对识字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它属于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是对学生的识字水平多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属于定量评价范畴。通过这种评价,既可以了解某一阶段内学生的识字水平,也可以改善教师自己的教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日常教学,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进行评价

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认写分开,即要求会认读1600个左右生字,其中800个会写。比如一年级,第一册要求会认读400个生字,其中100个会写。第二册要求会认读550个生字,其中250个会写。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是针对教材中所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形音义结合是检测识字能力的最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汉字形音义有

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算真正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特别是一些写法独特的字,评价时更应注意。

如:①“母”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顺是什么

②“里”共几笔,第五笔是什么,笔顺是什么

注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也是检测学生识字能力的好方法。在 检测这类题目时,可利用荧屏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去写、去做,也可以口答,比较简便易行。它可以即时巩固已学生字,并随时掌握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识字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

2、学用结合,在具体环境中评价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是记得快也忘得快。特别是单纯的识记某个字,(如教材中要求只会认读的汉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模糊了。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学习“照顾”一词时,我让学生在自悟的基础上再试着用它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了像“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我长大了要照顾爸爸妈妈”等句子,既认读了词语又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把这个词再放入其它句子中,学生也轻易就会认读,掌握得非常牢固。

改换汉字出现的语言环境不仅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更是

检测评价学生识字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出一些富于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如:“请你当小医生”(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我会选”(选词填空)等。这类型试题有趣又符合儿童思维特点,让枯燥无味的识字学习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3、以阅读促进识字,在习作中巩固识字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让学生可以提前读写。而认写分开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学生学习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背诵古诗,阅读一些简短有趣的故事,并通过阅读比赛,古诗背诵等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低年级,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还可以很好的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让读写真正的结合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韵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习作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既要 符合儿童的求知欲望,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了解事物,能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比如: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摘抄好词好句并写感受等。

二、鼓励探索,从兴趣和习惯入手进行评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孩子步入小学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新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他们会由衷的产生一种新鲜感,产生一种不可遏制的学习渴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要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使学生把识字活动看成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对学生识字能力进行评价时,也应该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识字就会由乐趣转化为习惯,进而让主动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和自觉行动。

在对学生进行检测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盎然的练习、提问,如“摘苹果”。把要检测的汉字都写在红纸剪成的苹果上,谁认读的生字多谁得到的苹果就多,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哪个孩子不想多得到几个苹果呢?还比如猜谜语、创设情境教学、游戏识字等。

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的认识一部分汉字。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他们也会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如制做“课外识字本”,把在生活劳动中认识的字,在学校的标语布告栏中认识的字,看电视和广告以及超市购物认识的字都记录下来,定期与同学交流,做小老师。教师只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就会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识字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更要以学生为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低年级识字教学评价真正产生其应有的作用。

1、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

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自己的识字能力,既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同伴评价,也可以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这一评价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每次新课前或是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评价的内容,让学生一眼便明白本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达标要求。新课学完或者复习结束后,利用3—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省时省力,效果明显。如学习完第二册识字三之后,我就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表格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1、会认读13个生字(☆)

2、会听写六个新学字(☆)

3、能熟读成诵(☆)(每项都会就得一颗星)

2、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对于低年级的家长而言,由于孩子刚入学不久,在学校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能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都很关注。对于学生在学校的识字情况,教师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励他们进一步发展。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只有教师的评价是不够的,并不能满足家长想了解孩子学习能力的愿望。让家长参与评价,把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他们能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孩子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每次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我都会给家长留两份作业。

一、完成 单元评价表。

二、出一份单元测试卷。

单元评价表的设计很简单,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评价表: 识字

本单元共38个生字

1、会认读20—25个★()

2、会认读26—30个★★()

3、会认读31—38个★★★()写字

本单元要求写的字有30个

1、会听写15—20个生字★()2.会听写21—25个生字★★()3.会听写26个以上★★★()

朗读、背诵

1.会背诵《柳树醒了》★()

2.会背诵《柳树醒了》、《古诗两首》★★()3.都会背★★★()评价

1、一共得了()颗星

2、孩子评价:

3、家长评价:

上一篇:行政办公室六七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春游三年级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