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2024-10-02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共10篇)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1

一、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党建工作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才能带领人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级党政机关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对各级机关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期。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国的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大量涌现。这一切使得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和繁重。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机关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使命的完成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能否完成,是做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总要保障,这就凸显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重业务工作,轻党务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机关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者,有时工作的重心在于服务监管中心工作,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贴得不够紧,存在着“自我循环”、“自我空转”的现象,党建工作找不准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不能做到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二)缺乏硬性的量化指标,责任制难以落实。目前贯彻落实党建责任制方面仍较薄弱,机关党建责任制的实效性不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难发挥,责任制难以落实,达不到双促进、双发展的效果,机关党建工作难以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难以抓实,抓硬,定性多,定量少,难以对落实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评。此外,贯彻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还存在与贯彻落实中央长效机制文件内容脱离、联系单位实际不够紧密、考核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三)党建活动方式单一,工作效果不显著。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活动内容、方式陈旧,组织生活松懈,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致使少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一些基层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工作满足于一般号召,习惯于传达文件,读读报刊等老办法,毫无针对性,党员教育内容脱离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形式和方法呆板,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针对新形势的更高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有一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要强化中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转变那种“安排工作等文件、工作落实靠经验”的传统模式,从被动应付工作转到主动创新工作上来。要敢于创新,善于研究,及时了解各个时期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根据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党建工作内容,努力做到党组想什么,各级党组织就抓什么,党组抓什么,各级党组织就落实什么。把业务工作的难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找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二)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要大视野、全方位、新角度谋划机关党建工作,扣紧搞好“三个服务”来拓展工作思路:一是扣紧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各项重大决策在机关的贯彻落实服务来拓展思路;二是扣紧为各部门创一流业绩、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服务来拓展思路;三是扣紧为创建“五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效能型机关、廉洁型机关)服务来拓展思路。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着重抓好三支队伍(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机关人员队伍、党员队伍),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着力改善“三支队伍”的年龄结构。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选配到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来,强化党员发展工作,优化机关党员队伍。二是着力优化“三支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制订培训规划,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充实“三支队伍”的业务知识,开阔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工作水平。三是着力加强机关“三支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倡导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公道正派,胸怀大局的作风,增强政治、大局、服务、自律意识,挑战自我的精神。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2

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

首先, 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我国关税总水平大幅降低;在非关税措施方面, 将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与许可证, 提高进口配额增长率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量。因此, 在世界市场供求失衡、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 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我国进口宏观调控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 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 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将逐步向外资开放。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短期内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 仍将处于低附加值和低水平加工中心的地位, 仍将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 这必将诱发更多的国外反倾销调查。同时, 美国、欧盟、日本等世贸成员根据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承诺, 还在纷纷制定针对我国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和“非市场经济”的反倾销法案, 这使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更为复杂, 必将对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新的威胁。

第三, 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调查机关依法保护产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世贸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的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案件的调查和裁决中, 要求调查机关的每一项调查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WTO相关协议对调查机关的具体调查程序、信息披露程序、裁定与公告程序、透明度和非歧视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对我国调查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一) 充分认识和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在反倾销诉讼中, 充分认识和发挥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应该加快完善市场经济步伐, 实现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 争取早日成为公认的市场经济国家, 这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出口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面临国外反倾销的困扰, 尤其是世贸组织成员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使我国在反倾销时更加困难。在浓缩苹果汁反倾销一案中, 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美国商务部对我国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时, 由于美国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而选用印度作为替代国确定我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由于替代国的劳动力等成本远高于我国, 导致我国企业在初裁时被课以高额临时反倾销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不应仅仅消极地等待市场经济的到来, 而应着力双边交涉、多边论坛及反倾销实践的探索, 力争从局部打开缺口, 促使各国尽快调整对华反倾销政策。近年来, 经过我国政府长期不懈的交涉, 欧盟1998年修订了反倾销法, 对中国应诉企业在个案基础上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然而, 该修正案及其实施表明, 绝大多数的中国应诉企业并不能从此修正案中获益。迄今因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用本企业正常价格比较出口价格, 从而确定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率的案例十分有限。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努力。同时, 随着国际贸易争端和反倾销案件的不断增多, 我国反倾销法律法规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快与国际接轨、增强可操作性。只有这样, 政府的“支持和影响”作用才会突显出来。

行业协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反倾销诉讼中, 行业协会能充分发挥协调功能, 及时搜集提供国际市场信息, 研究制定出口策略, 建立反倾销信息研究中心, 形成预警机制。反倾销诉讼发生时, 能及时支持、指导企业应诉, 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人力帮助。在美国第一轮反倾销调查之初, 美国苹果汁生产企业向美国商务部递交申请, 要求对中国输美苹果征收91.84%的反倾销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立即召集行业内企业商讨对策, 并审时度势地说服大家决定将出口美国的浓缩苹果汁价格上调60美元/吨。正是此举使美方不得不推迟立案时间, 并主动降低了反倾销税率。此后, 商会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律师小组, 为国内的应诉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经过商会和山东中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艰苦应诉, 最终取得了6家企业“零税率”的好成绩。通过浓缩果汁的反倾销应诉案,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可以说, 综观这次中国浓缩苹果汁反倾销应诉案, 如果没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国企业不可能取得如此令人满意的成绩。为打赢这场官司,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从一开始就积极发挥自己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组织企业准备应诉材料, 到帮助企业聘请国际律师, 以至为维护行业秩序每年制定的最低出口限价等等都不遗余力、脚踏实地地艰苦工作, 为企业应对反倾销案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积极参加反倾销应诉

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以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是, 现在国内企业打官司往往有三怕:一是“怕输”———中国的官司都赢不了, 别说国际官司了;第二是“怕难”———不懂国际贸易法规, 要请国际律师;第三是“怕痛”———要出钱。正是有了这“三怕”, 国内有些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诉讼时, 往往逃避, 最后只能吃亏。以一起轴承倾销案反倾销官司为例, 在这起胜诉案背后却有200家国内轴承企业因拒绝应诉, 而被美征收59.3%的高反倾销税, 继而痛失美国市场。面对国际贸易纠纷以及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 我国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和逃避思想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 惟一能够拯救我们自己的就是必须要勇于面对, 团结起来, 齐心协力地奋起应诉, 以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 只能是接受沉痛的惨败。

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消防;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当前,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加大、数量不断增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消防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新材料不断增多,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使用量也在不断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职工数量也在增加,相应的人员流动速度在加大,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的消防意识和消防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企业的干部职工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火灾不会在自己单位发生。这种重视生产,轻视消防的状况比较严重。这些都给企业消防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企业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消防安全的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人们普遍认为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管理,是消防职能部门的事,特别是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将原有的消防安全工作简化,甚至取消。(2)企业消防员的待遇提不上去,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在有些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个别的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的待遇较低,从而影响企业全体职工消防意识的加强和自防自救能力的提高。现在,虽然企业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消防知识缺乏,辨别火灾风险发生的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甚至盲目。在生产、施工中不能够认真采取防范措施,等到发生火灾时,由于自防自救能力较差而不能及时控制火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大损失。(3)企业消防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经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不管受教育者能否听懂,只是采取上大课的形式一味地灌输,所讲防火知识与接受培训者工作岗位、环境不相符,没有实际的操作练习,造成学习人员在学习过程被动应付,所学知识也不能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很差。(4)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经费不足。在有些企业中,由于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个别企业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纳入企业财政预算中,或者在实际支付中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了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设施不能及时置换和更新,影响了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改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1)树立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全體干部职工必须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消防安全事故对企业发展、对职工安全、对社会影响的危害。企业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认真实施作业,从根本上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消防工作人人有责,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局面。(2)强化消防教育培训,配备专兼职干部及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教育是指对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消防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地组织教育培训,以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企业要配备专兼职干部及消防管理人员,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在企业消防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3)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消防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事前预防胜于事后补救的百倍。然而,千疏难免一漏,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必须考虑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后怎么办。这就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在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以后,调动应急机构,启动急救援预案,把灾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与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完事故,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平时还要加强演练,不仅仅在每年“11·9”,最好能做到每月都有这样的演练,具有了这样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保证真正战斗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4)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完善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由于部分企业忽视消防安全,导致消防安全技术和保障投入过少,消防安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在开工建设之前,把消防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这样在建设硬件设施时才能做到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消防的硬件设施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硬件设施的质量,才能提高企业防御和抵抗消防安全事故的能力,为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总之,做好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是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的前提;强化消防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是根本;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基础;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费投入是保障。只有这几个方面完美结合,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才能扎实向前推进。

参 考 文 献

[1]李涛.《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4

及今后工作的意见

——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

(2010年5月24日)

港澳流动渔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支城市边缘人群。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和生活、发展与稳定,特别是今后的出路,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关心、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为他们谋利益,既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更是港澳流动渔民工作部门当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一、当前面临形势

随着国际海洋渔业和国内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全国渔船的严格管理这一形势,港澳流动渔船的生产与管理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一)资源衰退,油价高企,流动渔船整体效益下降

全球海洋渔业资源都出现过度捕捞的情况,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而我国近海渔场是全球资源衰退的重灾区。一方面,全国沿海工业迅猛发展排出的污水污染了近海渔场,严重破坏了渔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超强的渔业捕捞能力给近海渔业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非法捕捞行为加剧了对渔业 资源的破坏。由于新石油危机的出现,渔船用油成本剧涨,增加了渔民的负担,渔业整体效益下降。

(二)渔民受利益驱动,非法海洋捕捞行为屡禁不止 由于资源衰退、油价高企及海上监管乏力等原因,前几年大型底拖网流动渔船进入禁渔区非法作业的情况比往年有所增加,并且经常由于拖到流刺网渔船网具而引起纠纷。据流动渔民反映,部分港澳流动渔船不再使用电鱼方式进行捕捞。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港澳流动渔民发展生产比较困难。近年来南海近海渔业资源未见很好恢复,油价高企,生产成本上升,效益急剧下降,使港澳流动渔船普遍亏损,不少渔船处于停航、半停航状况。港澳流动渔民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日益严重。

二是港澳流动渔民转产转业、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困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我市大部分港澳流动渔船为马力大、造价高的拖网渔船作业,技术落后,生产能耗严重。调整优化生产结构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客观上使港澳流动渔民转产转业困难重重。部分渔民有认识、有想法,但是涉及到资金、海域的使用。在本地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基本滩涂海域都被人承包,想要使用有困难。要求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例 如:出台有关文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三是管理政策、法规滞后。港澳流动渔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的管理政策规定有的已经不相适应,新的管理规定又未能及时出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调研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

四是对目前的管理不够完善,如流动渔民办证问题。建议边防各级部门建立窗口管理服务。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节约了渔民的办证时间,增加生产时间以及便于他们顺利的办好证,增加他们对渔会的信任和满意度。

五是部分港澳流动渔民生产习惯落后,局限于近海作业,对新的生产领域开拓不够。

上述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港澳流动渔民渔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今后工作意见及建议

今后三年,是我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再造一个惠州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一国两制”方针,团结和带领广大港澳流动渔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新局面,促进惠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惠州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继续抓好宣传教育,提高港澳流动渔民综合素质 要积极对港澳流动渔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爱 祖国、爱港澳、爱协会的热情,支持爱国爱港澳人士工作。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港澳流动渔民学法守法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调动港澳流动渔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积极宣传港澳流动渔民的好人好事,宣传新时期港澳流动渔民的作用,树立港澳流动渔民的良好形象。

(二)完善港澳流动渔民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港澳流动渔民管理工作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流动渔民管理工作是政策性强、关系复杂、生产发展问题多的一项工作,通过调研,摸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问题,为省修订《关于共同防范和打击假冒及利用粤港澳流动渔船走私的合作备忘录》和《港澳流动渔民管理规定》、为省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完善和规范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内部管理制度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健康发展。加强对港澳流动渔船安全生产、南沙渔业和涉外渔业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港澳流动渔船船东互保和渔船保险工作,解决港澳流动渔民后顾之忧,保障港澳流动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推动港澳流动渔民转产转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继续加强对流动渔民渔业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南海三省渔 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港澳流动渔民渔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转产转业、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发展远洋渔业、养殖业、休闲渔业等的总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引导和帮助港澳流动渔民转产转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港澳流动渔民的生产效益,稳定港澳流动渔民队伍,为港澳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四)不断改善服务,努力为港澳流动渔民群体谋利益 一是把关心和帮助困难渔民作为想问题的出发点。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竭,可获鱼量的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流动渔民中有的处于半生产状态,有的贷款过重而负债累累,有的弃船等候支援,有的干脆卖船卖房破产,即使弃船上岸,渔民们由于文化低和港澳经济不景气也难以找到工作,致使这一群体逐步出现了返贫现象。如何为他们解决这些困难,谋求利益,选择和寻找出路?从去年开始,为了开发海滩和港湾养殖,我们带领渔民对各海岛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主动与当地政府磋商和协调,并陪同他们到外地参观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同时,为改变当前渔民网箱养殖的传统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我们将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聘请技术人员,研究和制作了升降式浮沉网箱和防污染网箱,并进行了初试,待成功后再向渔民推介。

二是把关心和帮助困难渔民作为办实事的着眼点。首 先,我们将继续加强办事窗口建设,为流动渔民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港澳流动渔民办事指南,对流动渔民业务由统一的办事窗口办理,实现统一接办、受理咨询、来信来访和投诉等事项。二是实行领导“挂牌值班制”和正副科长“轮流坐班制”,明确窗口接办人员的责任。并按规定时间将受理的资料转主办部门办理,在承诺时限内回复办事结果。基层渔协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全天候地处理渔民遇到的应急问题。三是各县(区)流渔协会将进一步方便渔民,减轻他们的负担,对渔民入户、入会和资料变更等手续,都由渔民提出申请后,派专人帮助整个过程的承办,不收任何费用,以最短最快的时间办结。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现场,定期参加渔民例会,到渔民中进行调研,听取基层和渔民意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并且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到本省和广西、海南等地渔港,了解和掌握渔民的生产动向,主动协调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为渔民创造一个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把关心和帮助困难渔民作为做决策的落脚点。为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进一步把维护广大港澳流动渔民的利益作为制定决策的前提条件,所有涉及到解困的政策都以帮扶为基调和标准。对流动渔民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沉船、火烧船和渔船严重损坏,我们都会及时给予经济上的补助。此外,我们还主动与边防部门协作,积极为他们办 理雇用境内渔工,为劳动力提供了一些就业的机会。针对近年来接连发生的流动渔船走私问题,我们还及时强化了办证手续,果断地注销了走私船只,并深入到渔民当中开展遵纪守法教育,阻止了走私的蔓延。

(五)做好港澳流动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流动渔民的安全生产培训。对渔民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及涉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流动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二是做好流动渔船前往南沙海域生产工作,对南沙海域生产渔船实行动态管理,24小时船位卫星监控管理和每天生产情况报告制度,确保渔船安全生产,严防发生涉外事件。

三是做好流动渔船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四是积极推动渔船和渔民互保工作,提高流动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做好港澳流动渔民的来信和来访工作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5

一、社会动态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财、物大流动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动态化特征日趋显著,其中人口动态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人口大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支配下的必然结果,并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加剧。但是,人口大流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现。有些人为了能过上与别人一样的好日子,并不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而是动起了歪脑筋,采用犯罪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贪欲。随之而出的杀人越货、“两抢一盗”、坑蒙拐骗、流窜作案等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公安机关,如何有效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真正实现“管得了、控得住”,积极预防、控制和打击外来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

二、社会市场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受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主要依靠自发、无偿方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下,受经济利益驱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产生有偿服务、付出就要有回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也是近几年来制约许多地区群防群治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达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和冲击尤为突出。因此,积极探索包括市场化在内的多元化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有效增强群防群治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社会信息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正快步迈入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日益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的集约化、高速化和共享化。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犯罪手段日益专业化、智能化、高科技化,当前的公安基础日显薄弱,尤其是公安警务信息工作越来越不适应日益演化的犯罪手段。警务信息化尤其是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公安工作的主流是打、防、控一体化,它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核心在其中发挥引擎作用,来支撑和贯通打、防、控的各个环节,这个核心就是情报信息。信息基础化,就是要把获取信息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情报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为侦查破案提供研判平台。否则,情报信息主导打防控工作一体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作用发挥也必然会大打折扣,加快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步伐已成为加强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社会法治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6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将于今年 4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的修改幅度很大,给民行检察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直接关系着我们民行检察的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质量等。

一、民诉法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将抗诉条件进行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规定

。原民事诉讼法对再审事由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因此,只有细化再审事由并将再审事由和抗诉条件统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边界才能清晰,检察院抗诉的案件范围和法院受理的标准才能确定。此次再审事由的修改,将再审事由由原来的 5 项改为 13 项及一款特别规定,这种思路是应当肯定的,也使之成为民诉法修改的又一大亮点。再审事由的变化不仅仅表现为量的增加,还表现为在判断上更容易了。由此可见,再审事由的具体化、明确化,不仅强化了其可操作性,同时也恰当地平衡了当事人再审诉权的保障需求、限制再审诉权滥用需求之间的张弛关系,再审程序的合理构建由此成为可能。

(二)将再审事由和抗诉条件进行了统一。原民诉法对再审事由和检察机关抗诉条件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如规定“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再审,但不允许检察机关抗诉;最高人民法院还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限制检察机关行使抗诉权,如 1999年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调解书提出抗诉不予受理的解释等。再审事由和抗诉条件的不一致不仅导致和加剧了检法两家之间的冲突,而且造成当事人申请再审权难以实现,产生了“申诉难”的问题。这次民诉法修改将再审事由和抗诉条件进行了统一,应当是一大进步。

(三)将再审期限和再审审级进行了明确规定。民诉法从三个方面规定或完善了再审程序的期间制度。一是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民诉法第184条规定:“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这一规定较之旧法更显进步。二是规定了法院对再审申请的审查期间。在原来立法中,对于人民法院应该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对再审申请审查完毕并给当事人一个能否进入再审程序的答复,并没有加以规定。这对当事人再审诉权的保障是极为不利的,有许多再审申请的案件就这样被一拖再拖、不了了之的。这次修法将法院审查的期间规定为“收到再审申请书 之日起三个月”。三是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再审做出了裁定启动再审程序的时间规定。民诉法第 188 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相比,法院对检察院的抗诉再审做出的裁定的规定有两点不同,一是时间缩短了,为三十日,而非三个月;二是内容只能是同意再审,而不得驳回再审抗诉。这一规定对保障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抗诉权,维护检察权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一)一些细节尚不明确。尽管这次民诉法的修改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再审制度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强化了其可操作性,然而毋庸讳言,本次修法的成就距离再审制度的理想状态还较远,再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领域还较多,如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体现?出席再审法庭的程序如何规定及控制?人民检察院的调查权、调卷权如何规定?诸如此类的问题急需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特别是期待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办案规则进行修改,指导民行检察实践。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确保民诉法的正确实施。如前所述,本次修法的成就距离再审制度的理想状态还较远,需要完善的地方还较多。最高人民检察应当及时修改《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协商,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检察机关办案中的调(借)卷宗权。尽管最高人民法院早在 2002 年就解决了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查阅、复制卷宗材料问题,对检察机关的该项权利,却终始没有明文规定,直接导致实践中部分法院不予配合,检察抗诉权行使受到限制的问题。第二,检察机关的调查权。《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民事、行政案件,应当就原审案卷进行审查。非确有必要时,不应进行调查。”检察机关行使调查权的态度非常慎重。笔者以为,民诉法规定的许多抗诉事由,如“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等,必须由检察机关调查确认后才能做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关于调查权的规定不能太保守。第三,检察机关出席再审法庭的地位、任务等。本次民诉法修改仍然没有对出席

再审法庭做出详细规定,两高应当协商,在规定检察官出席再审法庭现有三项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规定检察官对所调查情况的举证、质证权。第四,对某些抗诉事由作出明确解释。如民诉法规定“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抗诉,何为“新证据”等等。对于许多再审申请事由中包含的概念,如何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关系到规定这些条款的成败。

三)修改后的民诉法对执行监督没有规定。众所周知,整个执行过程,国家机关对执行法院的直接监督大大缺失,事实上只有上级法院可以对其监督,而这种监督是远远不能为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充分救济的,只有独立于法院系统之外的监督才能提供有效的 救济执行法官懈怠执行、违法执行是执行难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与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机制缺失有很大关系。所以说检察机关对执行的监督是众望所归。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以 往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不能对人民法院的执行裁定等进行直接监督,这就导致检察机关只能通过提供司法建议的方式“参与”执行。我们认为,为了克服执行难中法官滥用职权、错误执行的问题,必须赋予检察机关对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利,不能再让法院的执行监督继续存在空白,否则执行难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建议在第二十章的一般规定中,增加一条作为二百二十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同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异议的案件,可以查阅有关案卷,派员出席听证,对执行异议的案件中的违法行为提出司法建议,认为人民法院执行异议的处理裁定错误的,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的程序提请抗诉。

三、修改后的民诉法的实施将对民行检察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传统的民行检察案件质量评价标准面临新的挑战。以往的民行案件质量评价标准把再审案件结果改变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民行抗诉重在“纠错”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由于原裁判确有错误,抗诉的最终目的是将其纠正,表现为对原裁判的改判或调解,如果再审判决维持了原判决,则说明案件质量不高。但是民诉法把再审事由或抗诉条件进行了修改,所列举的十三项事由和一款特别规定中有十项是较为明确、易于判断的事由,有的甚至是程序性事由,也就是说如果违反了列举规定,如“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合法”、“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等,法院必须再审,检察机关必须抗诉,而不用考量该违法对再审判决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纠错”的内容作扩张解释,也就是说抗诉的功能与目的不仅要纠正确有错误的实质性裁判内容,而且要 纠正被民诉法明文列举的程序性违法,只要是纠正了该程序性违法,即使原审裁判实质内容没有改变,也应视为达到了“纠错”目的,属于正确的抗诉。

(二)民行检察申诉案源面临新的考验。办案是民行检察的本质属性,是实现民行检察价值的标准。没有案源,民行检察的监督职能就无从体现。办案工作面临的考验主要体现在:当事人申请法院再审和申请检察院抗诉是解决申诉案件的两种主渠道。由于民诉法细化了再审事由、明确再审审级与时限等,再审的门槛降低,当事人申请法院再审的信心会有所增加,检察机关的抗诉案源从总体上看会相对会减少。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7

一、招生宣传面临的形势

(一)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我国加入WTO以后, 高等教育市场开始演变为适应全球经济发展、面向国际的开放式、多样式教育。越来越多的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登陆我国, 试图将高等教育转化为教育产品来抢占我国的优秀生源。国外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早, 一些有名的高校具有较高的师资水平, 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教学和科研设施, 同时还有独具特色的高校文化和精神, 这些丰厚的教育资本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这也就使得高校的招生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二)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20世纪末期,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 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由1999年的159.68万发展到2007年的万。九年时间, 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三倍多, 由此引发的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 在此情况下, 高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宣传政策, 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 保障高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高校招生宣传的对策

(一) 建立一支过硬的招生宣传队伍。

招生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招生宣传的效果。因为参与招生宣传的老师要直接面对考生和家长, 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和喉舌。考生和家长有可能会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但招生宣传人员回答不出、回答不当或者回答不实, 不仅误导考生, 还会损害高校的形象。因此, 建立一支过硬的招生宣传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招生宣传人员必须具有以下基本素质:首先, 招生宣传人员必须是个“本校通”。包括全面了解和掌握本校的基本情况, 如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科特色、学习生活条件、往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去向等等;其次, 招生宣传人员要有服务考生的意识。有时考生的问题很琐碎, 涉及到今后进入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负责招生宣传的老师要有耐心, 做到有问必答, 答必清晰;再次, 招生宣传人员还要熟悉招生业务。要掌握国家的各项招生政策、招生纪律, 特别是报考和录取办法及程序。。一般来说, 高校招生宣传队伍除了招生办公室的人员为专职外, 其他人员都是从各个学院和机关抽调的非专职人员, 要想完全掌握这些招生方面的知识是很困难的, 因此, 对选派的招生宣传人员, 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二) 招生宣传要注意的基本原。

1、实事求是原则。

这是招生宣传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原则, 它要求宣传人员必须坚持诚信, 实事求是。高校的招生宣传对考生填报志愿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招生宣传要如实介绍学校基本情况, 突出办学亮点。高校若宣传失实, 则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 严重损害高校的声誉。因此, 高校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发布的招生信息都必须准确、真实、全面;

2、指导服务原则。

增强服务意识, 以考生为本, 为考生服务。宣传的目的是为考生提供可以参考的高校信息, 最后志愿的填报仍由考生自己决策。因此, 招生宣传人员在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揽不包, 树立服务意识和以考生为本的思想;

3、长效性原则。

招生宣传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清晰的过程, 招生宣传也是如此。长期在某地区持续加强宣传会使该高校在当地考生和家长心中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烙印。并且, 从经济角度来说, 宣传的时效性同招生效果成正比, 同投入费用却成反比, 也就是说, 宣传时间越长, 费用投入则越少;

4、针对性原则。

所谓的针对性原则就是在招生宣传时, 高校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考生的情况做出分析, 准确定位, 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生源, 有目的有计划地争取这部分生源。以某校为例, 该校是我国东部某十所骨干大学之一, 历年本科一批次录取均在重点线上, 本科二批次均超过该省普本线30分左右, 同时还有本科三批次和专科的招生任务, 且招生计划均为普通高校计划, 没有对口考生计划, 所以招生宣传的重点应在县级以上中学, 对职业中学则不做过多投入。另外, 在经济发达地区, 一方面在加强本科招生宣传的同时, 也对本三独立学院投入强大的力量进行招生宣传, 而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 则把宣传的重点放在普通本科上。

5、注重宣传的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也就是指招生宣传的黄金时间。若招生宣传过早, 则考生和家长把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备考中, 基本无暇关注高校的宣传信息;若招生宣传过晚, 则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已过, 即使招生宣传做得再到位, 也无法使考生再修正高考志愿了。所以, 招生宣传的最佳时间在高考前两三个月到高考志愿填报截止, 尤其是考生集中填报志愿的这几天。一句话, 招生宣传时效性就是选择最佳的时间进行招生宣传。

(三) 拓宽招生宣传的渠道, 开展全方位宣传攻势。

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渠道, 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1、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传。

现代传播媒介是指通过电讯器械和电讯技术向公众传播信息的传播媒介, 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录像、光盘和声讯服务台等, 它们具有传播快捷、覆盖面大、时间集中特点。

2、组织专人接待招生录取前后的来电、来信和来访, 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信息, 当好参谋。

3、参加各省、市咨询会。

考生填报升学志愿是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对考生进行宣传, 保证生源数量和质量, 争取优秀生源的极好机会。考生和家长对参加咨询会都十分踊跃, 所以, 高校要抓住这一宣传时机, 扩大影响。

4、利用网络进行宣传。

网络具有快捷、迅速、交互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考生和家长通过网络可对高校进行较全面了解, 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所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网络的招生宣传作用。国家教育部每年都在“阳光高考招生平台”上设立专门的咨询论坛, 在高考填报志愿集中的时间段对考生和家长开放咨询窗口, 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5、注重在校生的宣传效果。

在校生的口碑非常重要。它们往往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 把高校办学的优劣情况很快地传达到他的亲属和身边的人, 甚至下一代人当中。这些人又会把有关高校声誉的信息再波及到周边的人和地区。因此, 在校生对高校的评价可以直接影响高校三四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招生宣传。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8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中央有新要求、发展有新需求、人民有新期待。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的改革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准确把握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等等。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确定把“尽职尽责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今后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这些新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积极探索、模范实践,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

准确把握湖南省发展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湖南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最根本的是促进“三量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既要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满足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要统筹处理好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准确把握应对困难挑战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土资源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不够坚决,在占补平衡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利用仍然比较粗放低效,闲置浪费现象还相当严重;国土资源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源头管控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土地矿产开发利用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思考,寻找破解难题的良策,持之以恒地努力加以解决。

(本文系作者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9

当前,银行业面临着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交织、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关联、营销冲动与风险管理博弈等一系列新情况,同时相伴而生了一系列新问题。银行业案件防控压力愈发增大,具体表现为:

社会风险向银行渗透速度不断加剧。一是非法集资案件高发且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人数持续处于高位,且呈现名目繁多、伪造“外衣”、熟人文化、区域扩散等一些新形式、新特点。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利用P2P、众筹、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以高息为诱惑,披着合法的外衣,逃避监管,大肆进行集资活动,达到历史峰值。二是民间借贷暗流涌动,涉及企业众多或相互关联,且多处于同一地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家贷款不还就能殃及多家客户逾期,这些外部风险向银行信贷、负债和理财等业务领域传导的趋势日趋明显并有加快之势。

办公室工作面临形势 篇10

关键词 新形势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问题及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和推进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国企改革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支持,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做好党建工作是推动国企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好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开展党建工作是国企不断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当前党的政治导向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国有企业的发展要顺着党的指导路线走下去。在国有企业内部中做好党建工作对提升国企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国有企业当前正处在不断深化的改革期,要想改革路径平坦走下去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又要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当前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党建组织机构欠缺领导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组织机构的核心领导能力。党建工作组织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重要的推动者。在这样的地位的引领下,推进国企党建工作离不开组织机构发挥核心的领导力。但是,从目前国企开展党建工作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的党建工作还没有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重要领导机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发挥领导作用能力对落实国有企业建设和改革中的各项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领导集体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党组织在国企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责任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二)国企党建工作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机构设置欠缺、不健全是目前国企党建工作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目前开展的国企党建工作中,很多地区的党建组织不注重设置和完善党建工作机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在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对设置党建工作机构缺乏专业的认识,党建机构的设置没有完全根据国企内部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另一方面,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对设置党建工作机构的要求也有所变化。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设置的党建机构也容易出现不适应国企发展的情况。

(三)国企内部党建工作服务群众能力薄弱、欠缺科学的执政水平

目前在国企党组织工作中,不少党组织工作人员在思想意识和工作观念上脱离群众,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开展党建工作不仅是要在理论上领导群众,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群众。党建工作就是要求党员集体落实国企改革的各项政策,践行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理念,辅助国企的改革和发展能够在党要求的路线上不断前行。但是,当前国有企业不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开展党建工作脱离了群众。群众是党工作的依靠力量,没有了这个依靠力量,党建工作无法顺利推行。

科学执政能力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党建组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国企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党组织执政能力水平欠佳的情况,不少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工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差。这样的领导班子集体,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欠缺是必然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党建工作中服务群众的能力薄弱、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水平低是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开展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国企干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健全国企中党员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是国企顺利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健全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需要内部和外部双重的推动作用。从内部发展的角度来讲,国企党组织内部领导人员要重视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吸收新的领导思想,创新国企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重视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不断学习新经验。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切实做好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

创新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除了内部领导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之外,还需要从外部角度促进国企的党建工作。国企内部的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推进领导机制和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发展。

(二)完善国企内部党员管理制度,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完善国企党员管理制度,抓好党员队伍的建设,这一点是从提升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讲的。做好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需要不断为国企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培养和筛选年轻党员,企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是一样的。针对目前党员队伍中不少党员能力低、文化水平差、执政能力差的情况,党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新进党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此外,做好党员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党员能力和素质的培训,要在党组织内部加强党员的学习理念,建立一支“学习型”党员工作队伍,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做好党建工作的发展道路和责任的研究工作。

(三)注重实效,做到党组织生活多样化

进一步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的组织活动,将党的先进思想渗入企业文化中去。在活动时间上应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尽可能利用工余时间、下班时间和零散时间;在活动形式上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单一的灌输格局,减少开会的时间,多交流,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互动结合起来。

(四)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密切联系群众

针对当前国企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人员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差的问题,我们要从思想上端正这些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一方面要在平时的党员工作会议和学习活动中对党员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将党员工作和企业内部的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提升党员服务企业群众,联合群众的工作能力。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党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上一篇:qc报告下一篇:朝中措,朝中措史浩,朝中措的意思,朝中措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