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考读后感

2024-05-16

创新思考读后感(精选8篇)

创新思考读后感 篇1

《创新思考》读后感

以创新精神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荀子有言: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思考归根结底是为实践服务的,而思维的正确则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随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惟有深入地参与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其形成的价值链条恰恰给予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打开了一道别有洞天之门,因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既定的探索方法和破解原则迫使每个人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凸出了思考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有的放矢,提升了创新思考的穿透效力和实效价值。大力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才,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应着重抓好两个方面能力的培育和锻炼。

一是培养“敏锐观察、科学判断”的科学决策能力。“敏锐观察”,就是当你在阅读或调研实践中,观察到某个新情况、新信息,必须立即捕捉,观察能力差,视而 无忧论文网不见、听而不闻,就会坐失良机。“科学判断”也是创新活动关键环节。当你敏锐捕捉到某个新发现、新问题时,可设想出许多新方案、新办法,并对这些方案、办法,进行评估、优选,而后决策。不仅要“判”,在多种方案中优选;更需要“断”,果断决策、挑战风险。

二是培养“厚积薄发、慧眼独具”的超前思维能力。尤其是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培养更显得突出和必要。它至少应具备三个前提: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功底扎实才能厚积薄发;二要有丰富的实践积聚,勤于观察、功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三要有超前思维,不受传统束缚,勇于开拓、创新。工程一部:黄微 〇一二年四月六日二

创新思考读后感 篇2

一、引言

新闻评论是新闻类节目的旗帜和灵魂, 它主要是针对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 或者思想界、文艺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潮进行评论的一类节目。广播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社会舆论、提升节目质量、阐发媒体立场等一系列重大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根据新近发生的典型事实, 邀请新闻评论员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互动中展开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评论。因此新闻评论员和相关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对于新闻评论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1]。为此,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办得有声有色就应当注意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而新闻工作者也要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强这种修养。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对于发表客观公正的真知灼见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新闻评论节目毕竟也属于大众传媒, 他的传播对象是普通大众, 这就决定了只有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方可算是有效的传播。因此, 新闻评论节目也应当兼顾观众和听众的接受程度。视情况而定评论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 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难以做好新闻评论工作的, 而满口艰深晦涩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也会使新闻评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评论的特性之一是新闻性, 广播新闻节目要在鱼龙混杂的新闻事件中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新闻事件展开分析评论。如何选取这些事件是新闻评论者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二、当前新闻评论中特点和问题

中国广播媒体的新闻评论节目自诞生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以往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犹如一个新的生命, 走过了步履蹒跚、伤痕累累的童年, 新闻评论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成熟之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新闻评论节目的健康成长。例如央视著名新闻类节目《焦点访谈》热播后, 各地方台纷纷模仿, 结果如邯郸学步, 《实话实说》走红后模仿者也一哄而起, 模仿、山寨几乎成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大顽疾[2]。就新闻评论主体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员们观点重复, 同一评论员也在不同节目中经常出现, 且经常表达同一个观点。以凤凰卫视何亮亮为例, 这是一位资深的新闻评论员, 他参与的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有《时事亮亮点》、《腾飞中国》、《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几档节目, 有的评论员还会在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连线环节中出现, 因此有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评论员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反复出现。而且, 评论类节目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往往都是针对社会热点, 而社会热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就那么几个。所有新闻节目都在评论, 造成个性化缺失, 观众不知道看哪个好, 谁说的对。凤凰卫视以关注大事件著称, 他们的目标是满足全球华人的信息需求, 但是华人中一个重大群体就是中国大陆的普通民众, 关乎这部分人的民生问题却很少在该电视新闻节目中见到。影响了节目传播效果。

2.评论员分工不明确影响评论权威性。例如央视新闻评论员杨禹在前一个节目刚刚评论完习近平访美, 紧接着又出现在财经类节目解读中国的财经政策, 一个是国际关系, 一个是财经政策, 跨度如此之大难免会给观众留下评论主体“样样都通, 样样不精”的形象, 从而对其观点也会产生一定的质疑, 最终影响评论的权威性。另外, 一些评论员在新闻节目中反复出现, 例如凤凰卫视何亮亮、央视白岩松、泉灵等, 他们作为主持类评论员经常对时事大加评论, 观众对此早已产生视觉疲劳。因此, 评论员队伍需要新面孔、新权威。并且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专业分工, 例如评论政治的只能对重大政治事件进行评论, 评论财经的专门评论财经, 评论军事的专门评论军事。

3.专家、学者在点评时语言缺乏“通俗性”。在新闻评论节目中, 有些特约评论员都是某个领域或者行业的资深专家学者, 他们一般从专业的角度对某一具体事件展开评论。因此他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 这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弊端。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是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 观众很难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刚要明白过来的时候评论却已经结束了[3]。实质上这种新闻传播总体上来说是无效的。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专家类评论员大量使用书面语, 评论把握不准节奏性和评论性, 评论没有照顾到大众接受的效果。一些来自于高校科研教学和各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长期的学院和书斋生活, 使他们早已习惯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罗列和堆砌, 观众听不懂, 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 新闻评论节目的评论员不宜专家化。

另外, 专家评论员对领域内的知识可以挖掘的很深, 但是在面对某种需要由点到面的思维扩散性话题时, 他们则显得捉襟见肘。而在这一点上特约评论员和主持类评论员则显得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这是由于这些专家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早就习惯了缜密的逻辑思维, 喜欢有理有据、刨根问底式的解说话题。但是对于直播类的新闻评论来说, 时间有限, 他们的长处很难发挥出来。但是诸如央视的杨禹、凤凰卫视的阮次山、何亮亮等这些特约评论员一般都在媒体混迹多年, 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对镜头的捕捉和自我形象的展现早已游刃有余。确切的说, 他们更懂得观众需要什么, 而且他们的即兴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早已出类拔萃。广播传媒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最终目的和使命就是满足大众的需求。若大众不能理解评论员的评论, 作为媒体人, 我们就可以说这种评论是无效的。

三、创新广播新闻评论的对策思考

1.拓展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题材。今天的中国不缺选题, 所以编辑选题时需要广开思路, 敢于触碰类似劳教、户籍改革、收入分配这样的敏感点。过去在中国做时政新闻有一种本能的畏意、退缩。其实在全世界任何一个主流新闻里, 时政新闻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新闻, 关键在于编辑、主持人和评论员如何把握度, 在这点上考验着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功力, 一旦获得突破, 将直接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

另外, 新闻评论节目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老百姓的参与, 广开言路, 大量收集新闻线索, 提高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质量, 尽量选择大众关心、感兴趣的大事、新鲜事为评论话题, 例如到街巷公园、田间地头征集群众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具体而言, 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可论性”, 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十分重要, 一般性的新闻事件不宜作为评论大谈特谈, 动态消息也没有必要动用大量的传播资源。因此增强新闻评论的互动性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较为普遍的和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对于一些平时少见的, 稀奇古怪的新闻事件最好安排在新闻消息类的节目中播出, 例如中国足球1:2不敌韩国之类的体育、娱乐、民生话题和新闻事件都尽量避免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因为这些话题只是作为一个信息点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某种特殊需求, 不需要深度解读, 对社会也没有重大的意义, 更不能广泛的引起传播受众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增强评论类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2.构造个性鲜明的评论员队伍。鲜明的个性对于新闻评论员来说十分重要, 评论员的个性主要是指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具特质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综合。这与评论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这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和养成的个人特点[4]。另外, 新闻媒体的定位和形象包装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种外力的影响对于新闻评论员的个性影响不大, 但是在技术层面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媒介传播而言, 新闻评论员的独特个性往往能起到吸引观众, 增强传播效果, 打造品牌节目的关键作用。

《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评论队伍, 敬一丹、水均益、崔永元、白岩松, 这在当时都是新面孔。但是他们独特的个人气质和对事件的解读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些新闻评论员也都凭借自己的个性巩固了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在媒体中的地位。敬一丹的亲和知性, 白岩松的沉稳犀利, 水均益的内敛文雅, 崔永元的风趣幽默都成为他们吸引观众的标签, 这些标签背后的产品则是他们在新闻评论中的高深造诣。这样的评论员队伍既能贴近现实, 又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事件的来龙去脉, 重大影响讲的清晰透彻, 喜闻乐见。

这些新闻评论员依旧活跃在荧屏上, 但是自从他们进入公众视野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 央视很少再有这样的评论员队伍和成员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专家评论员。虽然他们能针对某一事件发表专业性的、权威性的观点, 但是人员、风格的不稳定和语言上的艰深晦涩, 大不如主持类新闻评论员得到观众赞赏多, 甚至连相关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也大不如从前。为此, 建立一支有个性有魅力的评论员队伍势在必行。在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中始终保持新闻评论员队伍的活力和稳定, 才能保证新老正常交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当注重鲜明的个性, 而鲜明的个性往往又与深邃的思想息息相关, 为此, 相关领导应当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充当伯乐角色,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建立一支个性鲜明的新闻评论员队伍。

3.新闻评论员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评论员、现场嘉宾。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是影响节目制作效果的重要部分。在当前一些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角色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主持人充当评论员、喧宾夺主的现象时有发生[5]。在谈话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中评论主体是评论员, 他们应当具有独立的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时间, 这个时间和节奏则应当由主持人把握, 主持人应当引导、帮助评论员完成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评析、现状判断、未来预测。对此, 主持人应当最大程度地提供便利和制造机会抛砖引玉, 引出评论员的思想火花。最后再归纳概括他们的观点, 将它们直观地呈现给观众。为此, 评论员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 主持人也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任何一方的越位都会打乱整个谈话和评论的节奏, 从而出现尴尬场面。

现在很多新闻评论节目, 特约评论员参与节目的方式都是电话连线、网络视频连线。从日常操作来看, 省事。但是, 从节目呈现来说却不好看。主持人与评论员之间缺少话语交流, 感觉就像在读自己写的评论稿件, 画面呆板。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建立本台评论员队伍的重要性。

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影响着节目整体的质量, 评论员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某些言论也代表了一部分老百姓的看法, 同时评论员的立场也影响传播受众的立场和方向, 他们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是“意见领袖”。因此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分工明确、风格多样的评论员队伍对于对于满足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受众的需求至关重要, 也是推进新闻评论节目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之笔。

注释

1[1]赵琳琳.从两会报道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看央视与凤凰卫视新闻评论的差异化报道[J].音乐生活.2011 (09)

2[2]骆新.谈电视新闻评论员如何选择话题与阐发观点[J].电视研究.2010 (08)

3[3]曹怡平.创造媒体价值的最佳方式凤凰造星术[J].新电视.2007 (Z1)

4[4]马津津.电视新闻评论需要记者型主持人[J].当代电视.1999 (11)

关于创新的思考 篇3

为什么高科技行业具有这样的高回报呢?所有的原因都来自于创新。大部分投资者都能够从一个复杂到电厂建设或者简单到购买政府债券中获得稳定的持续的现金回报,因为这些回报模式以及行业已经存在了若干年,大量的历史资料、文献以及充裕的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项目可以进行类比和筛选。然而对于科技项目而言,每一种科学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早期美国军用技术的民用化、生物医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诞生、互联网的应用、无线通讯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于现成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创新无处不在。在今天,现实永远是超乎想象的。

今天,有太多人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就迅速发出了无数份商业计划,寻求投资。其中有大量的项目都是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的雷同竞争者。这样的心态不太可能创造高回报的项目。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他/她需要进行复杂的筛选才能进行微乎其微的消费,那么基本上80%的产品都是没有价值的。而最早的消费习惯(也可能是偶然)使得消费者保持了对于品牌的持续性的注意力,而这种品牌效应才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最终追求的目标,就像盛大的游戏、诺基亚的手机、腾讯的QQ以及Skype的VolP电话。由于广泛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成型,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通讯网络上面架构新的服务需要更多的是对于如何超越现实的思考。能够拥有一个庞大的忠实的用户群是让每个企业家都倍感幸福的事情,那么除了一个完美的产品,更多的是如何能够在产品之上铺垫丰富的诱人的服务,吸引消费者能够不断地自愿而且荣幸的购买这些服务。

起伏多年的苹果公司也因为iPod和iTunes重新回归成为一家创新科技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曾经生产微波炉的三星电子经过几年的大量研发投资,现在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心中时尚的代名词;亚马逊的A9搜索引擎、Google的Hello,Picasa图片分享服务和Keyh01e三维地图、Maxthon,Netscape 8.0和Firefox浏览器、MSN 7.0的Winks动画、Plaxo的联系人管理簿以及Linked-In虚拟社交环境等等都是现在最炫最酷的应用……然而这一切都基于模式和产品的创新。能够持续的吸引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已经是一个创造丰富服务环境的良好开端,但更难的是在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产品上搭建能够持续产生丰厚服务收入的业务而又不在自己羽翼尚未丰满之前就被业界的巨无霸扼杀。

大部分这些创新在最朦胧的早期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自娱自乐,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用户的网上效率和娱乐性。从早期雅虎的分类目录到今天Google的搜索,对于信息的获取已经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容易的满足,然而更为轻松的有意思的获得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行动的决策(比如购买),并在决策之后能够继续轻松而愉快的进入执行(比如支付)在目前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对于任何行业的创新,不外乎对于产品/过程的创新和对于模式的创新,就像第一台电视机、当年在法国出现的第一家百货商店和第一辆出租汽车,或者像出现在写字楼里面的第一台分众传媒广告屏幕抑或是互联网时代新锐WR Hembrecht投资银行拍卖式的openlPO过程。所有的行业都在不断创新中进行细胞分裂般的细分再细分,而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很有可能在相当一段时期占据该行业的创新领导地位以及最大的市场规模,于是又会刺激人们进行更多的创新,直到某个特别的时点的某个特别的事件将创新的焦点再重新聚集到另外一个细分市场中。整个经济社会就在这样的不断细分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而创新的背后动机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对于超额利润的追求,相反只是对于一个简单事物的反复思考、对于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于富人财富的职业化管理,而甚至投资过程本身对于这些永远站在后台微笑着拥有财富的富人们而言也都只是一种满足“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的追求而已。

力帆的创新思考 篇4

力帆控股集团董事长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尹明善

尊敬的毅夫教授、海闻教授、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

北大的学习会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为今天毕业的同学感到高兴,我热烈的祝贺你们!

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是有众多的创新型的企业,力帆自信是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关于创新,我们还有一些思考。所以,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力帆的创新思考。我希望从一个企业来看我们的国家,从一滴水来看整个世界。

力帆是一个靠创新发展的企业。1992年创立的时候,只有20万元资金,9个人,经过14年的发展,销售收入从1992年的730万元增加到到去年的73.2亿元,增长了1000倍;就业人员从1992年的9个增加到去年9底的9069个,也增长了1000倍;给国家纳税从1992年的24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亿8100万,增长了1100多倍,按每年平均70%的速度发展,靠的是什么?

力帆的发展,靠的是创新。下海之前,我是重庆出版社的一名编辑,读过不少经济学的书,我自己的结论是,一个企业,要赚大钱,只有三条路:垄断、投机、创新。可能有人说,办个报纸,不也能赚钱吗?但不能赚大钱。所以,十多年前,在我们企业的墙上,我就高高的挂上了我们的座右铭,那就是:“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民营企业不能垄断,也不能靠投机,俗话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既没有胆量搞合法的投机,比如说炒股,更不敢搞非法的投机,比如走私。幸运的是,还有一条路,就是创新。所以我说,“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就是这个指导思想,让我们企业发展起来了。

企业创新的历程

下面我简单的向老师和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企业创新的历程。

首先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我们提出来一个口号,叫做:“创造新产品,创造新市场”。同学们,对于一个老的市场,是一个零和的游戏,你增我就少,你死我才活,竞争给人感觉残酷,伤感;可是新的市场没有什么竞争者,在那儿你会感到很宽松,很自在,如果你能创造新产品,就能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所以,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中国、甚至世界没有的新机器: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造出了当时中国没有的这样一个小不点,叫做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1995年一年,就卖了8万台,每台赚200块钱,一年就赚了1600万;1995年我们又创造出了电启动的发动机,在力帆之前,中国造的摩托车的发动机全都是脚启动的,由于我们创造了电启动产品的神奇性,1995年四个月的时间,就卖了6万台,每台赚250块钱,6万台赚了1500万,1995年我们两个产品赚了3100万。同学们,1995年的时候,力帆还是一个500人的小企业,两个新产品,资金利润率一年600%多,这就是创造新产品的神奇。1999年,我们创造了一种中国甚至世界没有的100毫升立式摩托车发动机。一年卖了50万台,每一台赚200块钱,就赚了整整一个亿。我们还创造出来了技术含量很高的两百毫升双缸微型的水冷发动机。由于它技术含量高,这个摩托车现在在欧盟地区十分畅销,每一台大概可以获得两百欧元的纯利润。但是当前的中国摩托车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在国内卖,每一辆的利润只是二十元到三十元人民币。我们造出来了中国最大的600

毫升的四缸的摩托车发动机,我们也自主开发了力帆的轿车,力帆520。由于它是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所以发改委破格的在去年底给了我们轿车的牌照。由于我们不懈的努力,到上个月底,力帆已经拥有了国内外授权专利3210项,重庆市的第一名,摩托车和汽车行业的第一名,我们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在全国排29名。

下面讲一讲品牌的创新。同学们,当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产品都是供大于求,所以我说:“万般产品无俏货,中国摩托用秤称。”十四块钱一斤,二十八块一公斤,跟卖铁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做“力帆不创名牌,摩托一堆废铁。”如果说要赚大钱,要有好的效益,就要创造品牌。我们用怎样的手段来创造名牌,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呢?我在2000年想到了一个主意,花了5800万,买下了寰岛足球俱乐部。同学们,根据我的研究,球迷和非球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种!你看,这些天来,球迷们为球(世界杯)疯狂,为球失眠,中国的球迷据说有三亿多。力帆没有买足球俱乐部之前,全中国知道力帆的我想不会超过两千万人,但是我们一夜之间就让三亿多的球迷知道了我们。我把这个知名度提升的现象总结为:“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 当时我们的摩托车出口越南,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知名度,我就把越南的头号球星黎玄德,越南人亲切地称他为“阿德”,引到了我们力帆俱乐部。就像中国的所有媒体都报道了姚明和美国的火箭队,好像火箭队是中国的球队一样。在当年的越南,他们一天到晚都报道他们的“阿德”和力帆队,所以,力帆在越南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在阿德的身上不过花了50万元左右,可是在越南获得了五千万甚至更多的广告效益。当然,提高了知名度,还要有美誉度。所以到今天为止,力帆捐赠了大概六十来所力帆光彩小学。我们做了很多光彩的投资,做了慈善的捐赠。让我们的品牌有了更好的美誉度。

下面我简单讲讲力帆的营销创新。据说,毛泽东对他的同事们讲:你们说什么叫政治?大家众说纷纭。毛泽东说:不要说得这么复杂,政治就是两句话: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毛泽东还说,军事也没有那么复杂,军事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朋友们,对毛泽东的论述有很多误区,大家都认为毛泽东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其实毛泽东在战略上是可以以弱胜强的,但在战术上,从来都是以多胜少。比方说,当他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发现某个地方有十个白军,他一定要调集三十甚至四十个人一鼓作气把它拿下;淮海战役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只有六十万,国民党的军队是八十万,六十万绝对不会和八十万的军队正面冲突。比方说,他在碾庄发现了黄百韬有十万人,马上就会调集三十万、四十万的人,一鼓作气吃掉他。或者是用游击、运动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实际上总结起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力帆的摩托车在当时是多么弱小啊,我们只有二十万元资金,当时中国的摩托车老大嘉陵有二十亿资金,是我们的一万倍。我们和他们正面冲撞,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我们就放弃一级市场,把网络沉到二三级市场,今天的汽车也是这样,我们不进北京城,不到上海,不到广州,就在县城、地级市发展,把我们壮大了之后,我相信,通过我们“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寻找我们赖以生存的青纱帐,甘蔗林,然后通过游击战、运动战,最后打阵地战,总有一天,北京也再会出现一个“傅作义”先生,像当年迎接解放军进城一样,把力帆轿车接到北京城来。

下面讲一下力帆营销上的创新。为了提高知名度,我们还在2001年12月31号组织了力帆摩托车在越南首都河内飞越红河,我们给了越南中央电视台三十万美金作为广告费,它就把越南顶级的歌星、影星请来现场表演,吸引了十万观众,最后才是力帆摩托车闪亮登场,飞越红河。由于“阿德”的引进,由于摩托车的飞跃红河,力帆在越南的知名度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每年直到去年都能赚几千万人民币,最多的时候甚至赚过一个多亿。为了打开南亚的市场,我们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组织了力帆摩托车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爬越喜马拉雅山。在高寒缺氧积雪的情况下,力帆摩托车爬到了六千多米的高度,在南亚声名

大振,当年的出口增加了五倍。

下面我讲一讲力帆在公共关系上的创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人讲,企业应该不找政府找市场,这个观念不对。因为我们中国是家文化,西方是个体文化、个人文化。为什么是家文化呢?我们中国人把国家叫做国“家”,而不叫做国体或其他的,为什么后面加一个“家”字,那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国家是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所以,我们把中国的能干的人都称为什么家,比如说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我们没有叫他们思想者,科学者,文学者,中国人把事情做好了,就叫做“做到家”了。可见,“家”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一个无处不在的褒义词。所以,中国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中,我们希望官员是我们很好的父母官,我们期望他们爱民如子,一个民营企业无论做得多么大,我们总结了两句话,“对政府要见官小一级,对银行要见行穷一等”,因为我们一靠政府二靠银行。

下面讲怎么融洽和同行的关系,那就是和气生财。力帆从来不带头杀价,我们尽可能的通过新产品新市场,甩开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在我们的同行当中,还可以赢得相当多人的尊重。谁说同行是冤家,不是冤家不碰头,非要杀得鲜血流?

下面讲讲力帆的用人创新。民营企业差不多都从家族企业开始,在创业的过程中,慢慢又积累了很多“开国元勋”,企业做大了之后,这帮亲人、包括家族成员和“开国元勋”,用与不用,是一个困扰民营企业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贤亲并举,用亲人是为了稳定,用贤人是为了发展。根据我个人的研究,用人之道,有上中下三策:任人唯亲是下策,任人唯贤是中策,贤亲并举是上策。至于用人唯亲是下策,无需争辩。有人问我,老尹,为什么用人唯贤还是中策呢?朋友们,凡是贤人,难免有几分高傲,一群贤人在一起,要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团队,要付出很长的磨合时间,要付出很大的磨合成本。四川有句土话,叫做“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所以要把他们打造一个团队,相对比较困难。用人之道的上策,是贤亲并举。因为亲人和你有多年的理解,谅解和默契。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他都能够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克林顿上台要用克林顿的班子,布什上台要用布什的班子,经过我的思考,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成就大事的团队,无一不是贤亲并举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愤青”,我老是责备为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今年年近六十九的日子,我才明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正确的用人之道。我们也要重用贤者,我看中了一个人,死心塌地要把他留下来,那就要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下面跟大家汇报,力帆集团如何善待员工。力帆集团实行了铁饭碗的政策,那就是决不因为经营好坏而裁员,我们全员参保。为什么?中国人心中的最痛,就是失业,铁饭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的东西,遗憾的是,许多当权的官员,很多发了财的老板,还板着脸对那些弱势群体讲,我们要打破铁饭碗,让我们的员工感到,企业不可亲,社会不可爱。我们中国人多年没有社会保障。所以俗话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没有寄予什么期望。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所以力帆要把自己的企业变成员工们防老所养下的儿子,变成员工们为了饥荒时候存下的谷粮。当我们境遇好的时候,我们开仓存粮;当我们境遇差的时候,我们就开仓放粮。所以我把一个企业总结为“老板厚道,员工地道,和谐企业,生财有道”。其实一个老板,不必要太大的能耐。如果同学们今后当了老板,我请大家记住,你最要紧的是要厚道,然后你的员工就地道了。

力帆还实行了“科举制”。民营企业选拔人才难,甚至有些时候比国有企业还难。去年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周年,我看到了很多纪念的文章。我在思考,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它的进步作用。比如说王安石、狄仁杰这样的宰相,不都是出于科举制吗?像唐宋八大家,不都是科举制考出来的吗?科举制可以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还有助于稳定社

会。读书人如果不允许他升迁,他可能会造反。如果觉得升迁有望,他就会埋头读书,今年考不上,他不怪人家,只怪自己学不好,于是又回到家去头悬梁锥刺股。因此中国古人讲,人生的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人生四大乐事之首啊。所以,力帆搞了科举制。我们的办法是,在上一年曾经获得过力帆分公司的表彰以上的人员有考试的资格,经过报名,评审,最后有七百八十余名员工获得了考试资格。其中我们在越南的工厂也有几十位。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我们也把考卷密封起来,专人送到了河内。同一时候,国内国外,同时开考。我们请专家们阅卷,初选了二十名分数最高的学生,然后二十名学生就由老板和老总来进行口试。科举制最大的缺点就是考试内容不实用,所以我们让我们笔试和口试的题尽量和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相结合。经过我们的考试,选出了八位进士,一名探花,一名榜眼,一名状元。我们的进士月薪加一千,探花加两千,榜眼加三千,状元加五千,我们这次考上的状元,原来工资只有一千八百块钱,这次平步青云,一下就变成了六千八百块钱。每一个人至少提升一级,而且还要披红挂彩,打马游街。有人跟我说,董事长,我们要去租马吗?我说不要。我们力帆不是有轿车吗?也有开天窗的。就让我们前三甲从天窗里面站出来,披红,然后力帆军乐团为他们开道,几千员工夹道欢迎。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我们要让力帆的一万员工明白,力帆要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无论你的学历多么低,现在的位置多么低,只要你考上了,你也可以平步青云。这样让我们的员工热爱企业,关注企业。自从科举制度开始之后,在企业之后出现了很好的学习气氛。

关于企业创新的思考

前面谈实的,下面我就谈虚的了,力帆关于创新的一些思考。姚老师讲了,北大人可能什么都不会,但是人人都会思考。我不知道我的这个思考能不能入这个殿堂。第一,我认为创新不是创高。许多人有一个误解,一提到创新,就是什么IT技术,不是这么回事。只要新,不一定要高。举个例子,集装箱。集装箱是什么呢?就是把运输的工具给一个标准的尺寸,然后把这个尺寸和汽车,火车,轮船,仓库,码头联系起来。没有什么高技术。可是集装箱的发明,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生产力,让我们今日今时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创新并不神秘。

第二,创新不是要创前无古人之新。创新不是自力更生,创新不是从头开始。我说,吟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力帆摩托车飞越红河几年之前,柯受良也曾驾着汽车飞跃黄河的壶口。于是我们引进,吸收,再创新。你不能不承认力帆也是一种创新。所以不要把创新看得那么神秘。

另外,我们不要轻视程序或者形式的创新。力帆曾经提出过摩托车时装化的口号。从前摩托车在人们心目中,就是省油、耐用。当代的人,难道仅仅是看重省油、耐用吗?就像我们穿衣服。我们为什么穿衣服?两个目的,第一御寒,第二遮羞。你看今天会场上的朋友们,如果仅仅是为了御寒或者遮羞,我们大概花仅仅百分之五的钱就够了,另外百分之九十五拿来做什么?是为了精神的消费。所以,摩托车的时装化也是一个摩托车驾驶者精神消费的需要。摩托车的边盖是起一个不漏油、密封的作用的,我们把一个摩托车发动机的边盖重新设计,打扮得很漂亮,成本增加了十五块钱,销售增加了五十块钱,每一台多了三十五元的毛利,多乎哉,不多也。但是同学们,这个发动机每年销售以十万计,那就多乎哉,多多也了。所以,市场经济中如果不懂得形式,不懂得包装,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批判形式主义过了头。下面我们再说化妆品。化妆品的成本的构成,专家们告诉我们,一、四、五。百分之十的原材料,百分之四十的包装,然后百分之五十的广告宣传。如果你在商店买一瓶化妆品三十多块钱的话,成本大概二十块钱,原材料区区两块钱。你可不可以跟售货员讲,我拿三块钱,不要你的包装,我自己拿个瓶子来掏走行吗?这就是市场经济。再例如四色定理,可能同学们知道,四色定理是数学史上

几百年解不开的难题。它的表述是,任何一个地图上,无论有多少个单元,只要用四种颜色来涂抹,保证两个相邻单元之间,不会有同样的颜色。这样一个命题,被数学家证明了几百年证不出来。最后被美国一个计算机的专家,设计了一套计算机的程序,从前它的内容只是有一种预期,但是通过这种程序的运转,终于揭开了几百年没有解开的问题。这就是程序形式创新的需要。

下面我说,更要重视模式的创新。福特发明了流水生产线。这是一种技术创新吗?不是!一点新技术都没有。只不过是原来一个人装到底变成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来分装,把每一个工序的技术难度大大的降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种生产模式的创新。又比如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不是当铺,不是银行,但是它可以保证资金的融通。这是一种金融模式的创新。2005年,全国最红的应该是超级女生了。据说,决赛那一天,湖南卫视捞了七千万广告收入。超级女生选拔出来的选手,我看,也没有什么闭月羞花之貌吧,她们唱的歌,好像也不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吧。为什么那么火爆?它是利用了当代的人们渴望自主参与的一个思潮。以往评什么金鸡奖,老是评委说了算,大家不服气,为什么他说了算?对不起,这一次我来评。这就是为什么超级女生那么火。超级女生也是把美国的一个电视栏目“美国偶像”拷贝过来,也就是我前面讲的,它是一种引进,消化,再创新。比较一下,技术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如此的高深,可是不赚钱。我们发邮件不要钱,上网不要钱,门户网站差点垮了。后来有人发明了一个商业模式:短信。虽然每一条只收一毛钱,一下子让那些门户网站和移动联通大赚其钱。今年春节这天,据统计,全国发了四百五十亿条短信。这一天让短信运营商捞了四十五亿元。这说明模式的创新何等的重要。

同学们,我们要特别的重视制度的创新。我认为中国一个了不起的制度创新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9-61年灾荒年的时候,老尹已经二十多岁,有一天我去用早餐,把早餐券给了炊事员,炊事员给了我多少?三十二颗胡豆,又叫蚕豆。老尹身高一米八四,区区三十多颗胡豆,怎么能够填饱我的肚子?从那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前夕,中国人为吃不饱发愁。我们搞了很多组织形式,比如说什么互助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还是吃不饱。在科学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还是吃不饱。当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羞愧。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中国人如此的勤劳,可是居然解决不了一个吃不饱的问题。后来就是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下子让中国人解决了吃不饱的十年之患。同学们,这就是制度创新的魅力。

同学们,下面我向大家推荐从卖硬件到卖服务的模式。我认为,落后的市场经济是卖硬件,送服务;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卖服务,送硬件。因为硬件的价格总是江河日下。想当初的手机,卖三十万元一台,还不能发短信,现在不过三四千元,说不定哪一天就区区三四十元。所以,守着卖硬件,难以生存,而卖服务是满足人们心理的爱好,没有什么标准,服务的收费总是节节高升。据说,IBM公司当年卖硬件送服务,曾经一年亏了几十亿美元。后来,它改为卖服务送硬件,硬件不要钱,2004年赚了一百三十亿美金。我在想,咱们搞摩托车现在不也是卖硬件吗?你看农民买一辆摩托车三千块四千块,我们可不可以跟他们讲,你别掏这么多钱,你跟我们签个协议,每个人我收你们两百元的服务费,你自己加油,你喜欢坐女士车就坐女士车,隔两天回来换男式车,我都给你换。你说我便宜一点行不行?可以。已经开了两年以上的旧摩托,还可以再便宜一点。你说我全部要坐新的摩托行不行?可以。价格升一点。我相信,这种卖服务送硬件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传统的制造业起死回生。凡是创新,谁也不能担保成功。所以我们力帆要提出奖励成功,宽容失败。我们主张,异想天开才能茅塞顿开,胆大妄为才能大有作为。当然这个胆大妄为都是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同学们,我认为中国古往今来最胆大妄为的是谁?毛泽东。你看他怎么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翻译成今天的话:成吉思汗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只会射天上的雀雀。我今天不想在这里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但是毛泽东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真的是值得我们的莘莘学子好好思考。

按摩椅创新思考 篇5

先来看看按摩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利益:古代中医按摩被称为“推拿”,在著名的中医经典文献《皇帝内经》中,就记载了12种推拿手法以及不同作用,根据我国的中医经典理论,按摩能调解阴阳平衡,疏通气血经络,而且还能够活血化瘀、强身壮骨、调整脏腑、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

总结一下:

按摩能解决人的问题是:

1. 缓解疲劳―调解阴阳平衡,疏通气血经络,而且还能够活血化瘀、强身壮骨、调整脏腑、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人处于保健阶段。

2. 对某一方面的疾病做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如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如果要上升至治疗疾病的领域,必须要求遵循一定的按摩路线(也就是循经按摩),准确的靶穴位,及专业的按摩手法,人处于临近疾病或已经有病阶段。

抛开消费者为了彰显身份地位、送礼等因素来购买按摩椅的动机不谈,因为这些并没有准确地反映消费者购买按摩椅的本质,消费者购买按摩椅的心理动机可以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体验过专业的人工按摩,享受过按摩后带给人的那种轻松。但由于工作等因素,不能经常去享受人工按摩,因此买一台按摩机回家来享受。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消费者的期望是:按摩椅要达到或接近人工按摩的手法和水平,如果消费者买来按摩椅发现达不到人工按摩的手法与水平,则按摩椅的使用率会降低。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上海八佰伴的稻田的导购员一再介绍他的椅子按摩手法接近人工按摩的一个原因。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其它的放松方式,则对按摩椅的期望要求则会降低,且使用频率就会升高。这可能就是老年人对按摩椅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购买按摩椅是做为治疗某一疾病的一个辅助手段。如颈椎病、腰椎病,消费者在医院看到通过按摩可以治疗这一类病,因此,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动机,购买了按摩产品,

但消费者购买后很快就发现,由于这类产品按摩手法较为单一,且没有遵循相关的治疗路线与手法,达不到消费者理想的治疗功能。消费者买回家后的使用率就会逐渐降低。而医院的按摩理疗科生意却依然火爆。

二、目前按摩椅功能现状

主要的功能分析如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按摩椅所锁定的功能都是在以放松、减轻疲劳为目的上发展,也就是沿着纵轴发展。而对于理疗功能的突出,辅助治疗疾病方面也就是横轴方面,则相对显得薄弱。

三、产品创新方向

创新的方向必须回归按摩的本质,也就是按摩真正给人们带来的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产品是否能刺激起消费者的需求。以下是汇总的一些产品的功能。

以上的9点宣传,过于宽泛,无法让消费者相信,能让消费者相信的还是第一点,即能够解除疲劳,对于改善睡眠、减肥等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仅仅是炒作了一个概念而已。但对于放松、减轻疲劳这样的概念在中国目前不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加上放松、减轻疲劳的方式有很多种方式,这就出现了消费者购买后不经常使用的原因,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按摩椅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原因。(老年人放松、减轻疲劳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因此,要想真正地激起消费者的需求,还是要从刚性需求上入手,也就是从按摩的第二点功效入手,即按摩能够辅助治疗相关疾病。如按摩能够缓解辅助缓解高血压、改善睡眠等,这样消费者才能产生购买的兴趣与欲望,也才能够加大按摩椅使用的频率。

因此,未来产品创新方向如下:

一方面增强产品的按摩手法接近于人工按摩,另一方面可从按摩的辅助治疗疾病的功能入手,如:开发出辅助降血压的按摩椅,通过按摩来辅助降压是有临床依据来支撑的,开发的关键点是解决关键穴位的按摩问题及按摩的路线问题。)、辅助改善睡眠的按摩椅、辅助改善某一症状的按摩椅。在这里强调一点的是,必须就某一点功能进行深度挖掘,不能说什么都能治,辅助调理血压就是调理血压,不能说既能调理血压又能调理其它功能,否则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即什么都治,却什么都不能治。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讲解 篇6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基础教育面临最大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就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渴望与同行商榷。[关键词] 创新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基础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对于素质教育,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和实施,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对于创新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还比较陌生。我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就创新的含义、目的、以以及实施创新教育具备的条件,谈谈个人的理解和认识。错误之处,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也叫创造教育,他是教师根据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形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也不同于应试教育,它是在面向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主体性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过程。他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创新的目的 创新教育的目的包括对学生个人和对国家民族利益两个方面。1.对学生来讲,通过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常新精神,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具有创造新理论、新事物、新方法、新经验的能力,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讲,实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大军,提高民族创造力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实施现代化宏伟目标,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高校预算管理创新思考 篇7

一、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促进预算编制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预算编制方法的局限性, 高校编制的部门预算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经济资源全貌, 不能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是预算管理创新的基础。只有改进与完善预算编制的方法, 提高预算理性, 才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合理使用资金和提高资金效益方面的作用, 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 改变传统预算编制依据, 促进财务预算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率

各类资源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校教育资源能否做到优化配置关键在于预算的合理安排。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一方面先要将高校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部门, 并按轻重缓急排出预算安排的优先次序, 然后根据学校年度事业计划参照职能部门的支出需求确定预算安排的具体项目;另一方面坚持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配合下, 对已确定的项目核实已有的物质基础, 从而确定预算资金量的安排, 同时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使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在预算安排初期得到有效配置, 缓解高校发展的经费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 增强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

(二) 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

当前在许多高校, 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 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等职能部门要么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不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 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指标;要么从本部门的自身利益出发盲目上项目争资金, 由于信息不对称, 财务部门也很难对部门上报项目材料一一核实。编制的预算因为缺少执行人的有效参与而缺乏细致可靠的依据, 加之预算编制本身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 实际情况变化很快, 从而导致预算缺乏科学性、可行性。改变仅由财务部门编制预算的现状, 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

(三) 建立部门预算信息库, 将预算编制过程与预期的预算执行结果结合起来, 提高预算透明度

预算编制的过程也是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 不仅信息收集需要成本, 而且对于编制预算来说, 真实有用的信息收集难度更大。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办学获得各种资源的途径明显增多, 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诸多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 随着高校内部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化, 拥有更多的实用信息的预算执行部门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 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不对称。要改善预算环境, 提高预算透明度, 必须将预算编制过程与预期的预算执行结果结合起来, 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财务软件, 将预算编制、管理与核算融为一体, 建立部门预算信息库, 同时对跨年度的项目制定和实施滚动的多年期预算支出框架, 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连续性。

(四) 改变预算功能, 以目标导向型预算替代投入式预算, 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重点在于让有限的资源向使用效益好的方向流动。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及国家整体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下, 我国高校财务预算无论是过去的“基数+增长”法, 还是目前倡导的零基预算, 都是以投入为主要形式的预算。投入式预算虽然具有编制简单、易于控制支出等优点, 但由于其以投入为导向, 忽视对原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缺少对教育投入结果考评的指标, 从而导致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不理想, 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改变现行的以控制经费为主要目的的预算功能, 以目标导向型预算替代投入式预算, 即以职能部门为依托, 确立若干责任中心, 并以责任中心为单位进行的绩效预算。其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 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以资金流动促进效益流动, 有利于强化高校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 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校内各种资源, 提高办学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强化财务与资产管理, 促进预算控制创新

重预算轻效益以及重购置轻管理是当前高校在预算和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既有计划经济等历史原因带来的客观影响, 也有高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水平不高或重视程度不够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强化财务与资产管理, 有利于促进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控制的创新。

(一) 强化财务核算管理,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规避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

我国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随着学校对外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 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全面、完整的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财务信息不能满足经济活动各主体的利益要求。同时, 随着学校还贷高峰的到来, 巨额本息的支付使高校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由于在收付实现制下, 债务容易被“隐藏”, 对防范财务风险不利。因此, 为了满足高校自身管理和其他相关单位的要求, 规避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 在高校财务核算中,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对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和对绩效评价相关的重大项目的核算以及银行贷款本息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 正确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 充分揭示高校当期的负债状况, 强化负债管理, 增强防范债务风险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 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和稳定发展。

(二) 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职能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和分配资金时较少考虑预算绩效, 很少考虑资金使用后应该实现的结果, 缺乏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由于上述原因使得预算编制不科学, 执行不严谨, 造成高校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使用效益不高并存的状况。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 构建责权利相一致的责任体系, 将使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关注和重视资金投向是否正确, 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同时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和相关奖惩制度有助于预算责任追究机制的形成, 能鼓励职能部门创新与节约, 充分调动职能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预算目标的基础, 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 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强化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紧密统一, 促进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与增值能力

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各高校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额也在逐年递增, 高校资产的存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然而,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仍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痕迹。经验管理模式突出, 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机制不科学, 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重复和盲目购置以及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严重, 使得高校资产综合利用率低, 普遍存在闲置浪费现象。强化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 强化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紧密统一, 运用内部经济核算等手段, 对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成本——效益核算, 提倡校内资产有偿使用, 克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倾向。通过预算创新, 运用财务杠杆作用促进教育资源发挥更大功效, 克服长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遗留至今的资源空耗型管理积弊, 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增量, 消除部门不经济的行为, 促进资产整合和共享公用。从而进一步确立资源增值与资源节约并重的学校资产及各类资源的管理运行体制,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及增值能力。

三、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提升预算管理手段, 促进高校财务预算执行结果考核的创新

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提升预算管理手段,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新时期财务管理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资源, 合理使用资金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而高校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转变观念, 开拓思路, 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但是当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却与财务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相当多的高校未设总会计师, 有的高校财务负责人因轮岗制不断由非专业人员担任, 财会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后续教育流于形式, 管理素质不高。注重财会队伍建设, 尤其是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在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要走管理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必须要有一批能从事预算、参与管理、实施控制监督的有经营头脑的理财专家。

(二) 定期披露预算执行信息, 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迎来了信息化时代, 高校也由会计核算电算化逐渐过渡到财务信息化。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核算系统解决了部分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经费使用者在授权范围内可以了解相关财务信息,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信息透明度。然而此处的财务信息尚属于简单的未进行深加工的信息, 对预算管理意义不大。为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 并使之贯穿于预算资金分配、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 就有必要将会计核算反映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 计算生成各项财务指标, 并通过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职能部门预算执行信息, 对照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相关考核指标作出预算绩效评价, 同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系统思考 创新研究 篇8

所谓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近几年我校利用系统思维方式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年级文化,以特有的文化集聚师生力量

2011年9月,因为校安工程的实施,学校原地改扩建,全校师生实行异地过渡,如何在地处偏僻、设施简陋、条件艰苦的地方保持高三的进取力不减,这是当时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学校文化样态和历年高三备考得失,我们适时提出了“一二三四五”高三教师文化和高三学生文化,具体内容是:

高三师生的奋斗目标,不是以具体的升学率、以考多少分、考什么大学为目标,而是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奋斗目标,这个“最好”,不是与他人比,而是与自己比,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今天比昨天努力一点、进步一点就是完成了今天的目标。1.01365=37.8,0.99365=0.03,这组数据很好地说明了“日进一厘则丰盈,日损一厘则消弭”的道理,每天目标的达成最终会汇聚成伟大理想的实现。

高三的“一二三四五”年级文化,从2011年起一直沿用至今,每一次召开高三研讨会,我们都会认真回顾和解读这一年级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这也成了集聚高三师生力量、激励师生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源泉。

二、创生工作理念,以科学的理念指导行动方向

在每年暑假召开的高三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我们都要认真总结上一届高三的得失,规划本届高三的工作思路。其中,高三工作理念的凝练和规划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指导高三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如在2015年暑期高三研讨会上,对2015届高三一年的备考工作,笔者以三个拼音“he、pin、huo”进行了概括总结。“he”表达两个字:“和”与“合”。“和”是指高三师生团队的和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和谐相处,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合”是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力量汇集,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在2014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上,高三教师、家长、学生方阵从操场的不同方向跑步入场,最后拼出来的图案就是一个大大的“合”字,体现了合力共赢的决心。“pin”表达“拚”和“拼”这两个字,“拚”是指一年中高三师生全力以赴、拚尽全力,而“拼”意指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扬长补短,从而拼接出了学生考场上的成功。“huo”表达两个字:“活”和“火”,“活”是指高三生活不是只有读书这一种形态,而是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状态,开展恰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诚毅讲堂系列活动、元旦迎新活动、十八岁成人仪式、心理团体辅导、专家专题讲座等活动来保持师生的活力,而“火”是指教师应做一个燃情的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渴求上进、渴望成功的热情,持续保持旺盛的激情与斗志。“he、pin、huo”这三个汉语拼音高度概括了2015届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原因,对2016届高三的工作理念,除了继续发扬这三个汉语拼音所包含的寓意外,笔者根据2016届师生的特点和期望,又增加了一个“xin”,“xin”包含三个字:“新”、“信”、“心”。本届高三是学校2013年整体回迁以后招进来的首届毕业生,我们期待他们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提出了“新”这个字,寓意“新”的跨越式的目标。因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希望全体高三师生不畏困难,要有足够的“自信”,要相信自己能行,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用心”去付诸行动。通过半年的努力,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我们欣喜地发现2016届高三取得里程碑意义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科学的工作理念,为高三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使得高三年级在一年的备考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合理规划,忙而有序,忙而有效。

三、浓厚研究氛围,以创新的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都说要向研究要效率,但究竟应“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才是真正有效的?除了通常所说的研究考纲、课程标准、近几年的高考考卷、加强集体备课外,还能研究什么?笔者认为,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研究知识本身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研究教师个体,组建合适的教师团队

每年暑假,学校都要对新一届的高三教师团队进行调整,什么样的教师适合留任高三、什么样的教师能够胜任跟上高三,这就需要在对这届学生两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教师个体,将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既要考虑高三的团队实力,又要考虑学校整体的发展,既要考虑骨干教师、资深教师在高三所起的作用,又要考虑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因害怕失败而将高三作为某些人的专利,从而影响了其他人的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让人人都有机会带教高三成为学校用人的准则。这几年,我们在充分研究师生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启用新人和多年不上高三的教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提高了升学率又锻炼了队伍,使学校呈现出人人都能带教高三的局面,盘活了整支队伍。

2.研究学生,提高施教与个别辅导的针对性

每年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前的专题研讨会上,每个班主任都会以PPT的形式对本班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来反应真实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endprint

从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初的第一次分析会开始,到3月份的一模考试、5月份的二模考试,每次考后都会有这样的诊断分析会,班主任做详尽分析和介绍,任课教师和班级支持小组成员坐在下面听,不时地进行讨论,这种研讨的方式借鉴了医院里专家会诊的形式,五门学科的教师共同分析研究一个学生,继而制定下一步工作策略,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3.研究学科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专题研讨会上,班主任还会对班级各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图表,简洁明了地展示班级各科历次考试班级均分与年级均分之间的差距,以及变化发展情况,让任课教师不光知道本学科的发展情况,也知晓这个班其它学科的发展情况,以便形成教育的合力。

4.利用大数据统计,做到对年级、班级、学生个人学科知识的精准把握

高三语数外每周一次的测试,都利用网上阅卷系统进行批阅,这一方面可以模拟高考阅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网上阅卷系统,能够即刻统计出整张考卷成绩、年级答题情况、各班答题情况,以利于教师知晓自己所教班级与年级的差距,做到下一步教学有的放矢,同时个人的答题情况也一目了然,让学生知道自己与班级、年级之间各道题的答题差距,从而进行及时的有重点的纠错。

网上阅卷的好处更主要的是通过连续的网上阅卷,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可以自动生成学生个人的错题集,便于发现每个学生学科知识点的缺漏,进而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查缺补漏,避免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组建支持小组,以团队的智慧助推工作落实

《团队的智慧》的作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对“团队”作了如下界定: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高三年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会关注度高,考虑到这份沉甸甸的重担不能只压在高三老师肩上,必须要发挥团队的智慧优势,集聚学校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为此,我们每年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成立高三工作支持小组,支持小组的成员全部由中层及以上干部组成,校长室成员也悉数安排在内,这一方面可以形成高三教师强大的精神支柱以及学科专业支持,另一方面也倡导干部深入高三一线,了解高三、关心高三,做教师的表率。支持小组分学科支持小组和班级支持小组,有具体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定期召开支持小组会议,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支持小组成员既要完成年级组布置的任务,又要根据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要求,深入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找学生进行座谈或个别思想交流,利用学生发展曲线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恰当方式解决问题,遇到学生有学科困难的,有时还要进行学科指导,以分解任课教师的负担。通过几年的实践,支持小组工作深得教师的理解与欢迎,团队的智慧获得最大化的发挥。

(殷群,常州市第三中学,213003)

上一篇:卓越员工之个人推荐书下一篇:幼儿园的大班毕业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