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考

2024-09-13

创新思考(精选12篇)

创新思考 篇1

广播新闻评论主要是指评论者利用广播媒体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的一种评论类节目, 他们根据事件的性质, 通过评论员的口述评论阐发新闻立场。新闻评论与其他新闻类节目 (新闻消息、新闻专题) 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事件或现象发表的言论都是在对事实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取证之后而发表的。传达的意见和阐述的立场力求客观公正。

一、引言

新闻评论是新闻类节目的旗帜和灵魂, 它主要是针对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 或者思想界、文艺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潮进行评论的一类节目。广播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社会舆论、提升节目质量、阐发媒体立场等一系列重大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根据新近发生的典型事实, 邀请新闻评论员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互动中展开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评论。因此新闻评论员和相关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对于新闻评论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1]。为此,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办得有声有色就应当注意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而新闻工作者也要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强这种修养。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对于发表客观公正的真知灼见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新闻评论节目毕竟也属于大众传媒, 他的传播对象是普通大众, 这就决定了只有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方可算是有效的传播。因此, 新闻评论节目也应当兼顾观众和听众的接受程度。视情况而定评论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 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难以做好新闻评论工作的, 而满口艰深晦涩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也会使新闻评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评论的特性之一是新闻性, 广播新闻节目要在鱼龙混杂的新闻事件中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新闻事件展开分析评论。如何选取这些事件是新闻评论者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二、当前新闻评论中特点和问题

中国广播媒体的新闻评论节目自诞生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以往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犹如一个新的生命, 走过了步履蹒跚、伤痕累累的童年, 新闻评论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成熟之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新闻评论节目的健康成长。例如央视著名新闻类节目《焦点访谈》热播后, 各地方台纷纷模仿, 结果如邯郸学步, 《实话实说》走红后模仿者也一哄而起, 模仿、山寨几乎成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大顽疾[2]。就新闻评论主体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员们观点重复, 同一评论员也在不同节目中经常出现, 且经常表达同一个观点。以凤凰卫视何亮亮为例, 这是一位资深的新闻评论员, 他参与的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有《时事亮亮点》、《腾飞中国》、《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几档节目, 有的评论员还会在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连线环节中出现, 因此有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评论员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反复出现。而且, 评论类节目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往往都是针对社会热点, 而社会热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就那么几个。所有新闻节目都在评论, 造成个性化缺失, 观众不知道看哪个好, 谁说的对。凤凰卫视以关注大事件著称, 他们的目标是满足全球华人的信息需求, 但是华人中一个重大群体就是中国大陆的普通民众, 关乎这部分人的民生问题却很少在该电视新闻节目中见到。影响了节目传播效果。

2.评论员分工不明确影响评论权威性。例如央视新闻评论员杨禹在前一个节目刚刚评论完习近平访美, 紧接着又出现在财经类节目解读中国的财经政策, 一个是国际关系, 一个是财经政策, 跨度如此之大难免会给观众留下评论主体“样样都通, 样样不精”的形象, 从而对其观点也会产生一定的质疑, 最终影响评论的权威性。另外, 一些评论员在新闻节目中反复出现, 例如凤凰卫视何亮亮、央视白岩松、泉灵等, 他们作为主持类评论员经常对时事大加评论, 观众对此早已产生视觉疲劳。因此, 评论员队伍需要新面孔、新权威。并且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专业分工, 例如评论政治的只能对重大政治事件进行评论, 评论财经的专门评论财经, 评论军事的专门评论军事。

3.专家、学者在点评时语言缺乏“通俗性”。在新闻评论节目中, 有些特约评论员都是某个领域或者行业的资深专家学者, 他们一般从专业的角度对某一具体事件展开评论。因此他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 这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弊端。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是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 观众很难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刚要明白过来的时候评论却已经结束了[3]。实质上这种新闻传播总体上来说是无效的。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专家类评论员大量使用书面语, 评论把握不准节奏性和评论性, 评论没有照顾到大众接受的效果。一些来自于高校科研教学和各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长期的学院和书斋生活, 使他们早已习惯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罗列和堆砌, 观众听不懂, 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 新闻评论节目的评论员不宜专家化。

另外, 专家评论员对领域内的知识可以挖掘的很深, 但是在面对某种需要由点到面的思维扩散性话题时, 他们则显得捉襟见肘。而在这一点上特约评论员和主持类评论员则显得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这是由于这些专家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早就习惯了缜密的逻辑思维, 喜欢有理有据、刨根问底式的解说话题。但是对于直播类的新闻评论来说, 时间有限, 他们的长处很难发挥出来。但是诸如央视的杨禹、凤凰卫视的阮次山、何亮亮等这些特约评论员一般都在媒体混迹多年, 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对镜头的捕捉和自我形象的展现早已游刃有余。确切的说, 他们更懂得观众需要什么, 而且他们的即兴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早已出类拔萃。广播传媒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最终目的和使命就是满足大众的需求。若大众不能理解评论员的评论, 作为媒体人, 我们就可以说这种评论是无效的。

三、创新广播新闻评论的对策思考

1.拓展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题材。今天的中国不缺选题, 所以编辑选题时需要广开思路, 敢于触碰类似劳教、户籍改革、收入分配这样的敏感点。过去在中国做时政新闻有一种本能的畏意、退缩。其实在全世界任何一个主流新闻里, 时政新闻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新闻, 关键在于编辑、主持人和评论员如何把握度, 在这点上考验着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功力, 一旦获得突破, 将直接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

另外, 新闻评论节目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老百姓的参与, 广开言路, 大量收集新闻线索, 提高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质量, 尽量选择大众关心、感兴趣的大事、新鲜事为评论话题, 例如到街巷公园、田间地头征集群众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具体而言, 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可论性”, 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十分重要, 一般性的新闻事件不宜作为评论大谈特谈, 动态消息也没有必要动用大量的传播资源。因此增强新闻评论的互动性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较为普遍的和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对于一些平时少见的, 稀奇古怪的新闻事件最好安排在新闻消息类的节目中播出, 例如中国足球1:2不敌韩国之类的体育、娱乐、民生话题和新闻事件都尽量避免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因为这些话题只是作为一个信息点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某种特殊需求, 不需要深度解读, 对社会也没有重大的意义, 更不能广泛的引起传播受众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增强评论类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2.构造个性鲜明的评论员队伍。鲜明的个性对于新闻评论员来说十分重要, 评论员的个性主要是指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具特质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综合。这与评论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这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和养成的个人特点[4]。另外, 新闻媒体的定位和形象包装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种外力的影响对于新闻评论员的个性影响不大, 但是在技术层面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媒介传播而言, 新闻评论员的独特个性往往能起到吸引观众, 增强传播效果, 打造品牌节目的关键作用。

《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评论队伍, 敬一丹、水均益、崔永元、白岩松, 这在当时都是新面孔。但是他们独特的个人气质和对事件的解读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些新闻评论员也都凭借自己的个性巩固了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在媒体中的地位。敬一丹的亲和知性, 白岩松的沉稳犀利, 水均益的内敛文雅, 崔永元的风趣幽默都成为他们吸引观众的标签, 这些标签背后的产品则是他们在新闻评论中的高深造诣。这样的评论员队伍既能贴近现实, 又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事件的来龙去脉, 重大影响讲的清晰透彻, 喜闻乐见。

这些新闻评论员依旧活跃在荧屏上, 但是自从他们进入公众视野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 央视很少再有这样的评论员队伍和成员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专家评论员。虽然他们能针对某一事件发表专业性的、权威性的观点, 但是人员、风格的不稳定和语言上的艰深晦涩, 大不如主持类新闻评论员得到观众赞赏多, 甚至连相关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也大不如从前。为此, 建立一支有个性有魅力的评论员队伍势在必行。在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中始终保持新闻评论员队伍的活力和稳定, 才能保证新老正常交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当注重鲜明的个性, 而鲜明的个性往往又与深邃的思想息息相关, 为此, 相关领导应当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充当伯乐角色,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建立一支个性鲜明的新闻评论员队伍。

3.新闻评论员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评论员、现场嘉宾。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是影响节目制作效果的重要部分。在当前一些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角色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主持人充当评论员、喧宾夺主的现象时有发生[5]。在谈话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中评论主体是评论员, 他们应当具有独立的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时间, 这个时间和节奏则应当由主持人把握, 主持人应当引导、帮助评论员完成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评析、现状判断、未来预测。对此, 主持人应当最大程度地提供便利和制造机会抛砖引玉, 引出评论员的思想火花。最后再归纳概括他们的观点, 将它们直观地呈现给观众。为此, 评论员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 主持人也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任何一方的越位都会打乱整个谈话和评论的节奏, 从而出现尴尬场面。

现在很多新闻评论节目, 特约评论员参与节目的方式都是电话连线、网络视频连线。从日常操作来看, 省事。但是, 从节目呈现来说却不好看。主持人与评论员之间缺少话语交流, 感觉就像在读自己写的评论稿件, 画面呆板。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建立本台评论员队伍的重要性。

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影响着节目整体的质量, 评论员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某些言论也代表了一部分老百姓的看法, 同时评论员的立场也影响传播受众的立场和方向, 他们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是“意见领袖”。因此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分工明确、风格多样的评论员队伍对于对于满足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受众的需求至关重要, 也是推进新闻评论节目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之笔。

注释

1[1]赵琳琳.从两会报道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看央视与凤凰卫视新闻评论的差异化报道[J].音乐生活.2011 (09)

2[2]骆新.谈电视新闻评论员如何选择话题与阐发观点[J].电视研究.2010 (08)

3[3]曹怡平.创造媒体价值的最佳方式凤凰造星术[J].新电视.2007 (Z1)

4[4]马津津.电视新闻评论需要记者型主持人[J].当代电视.1999 (11)

5[5]陆晓艳.试析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的语言技巧[J].当代电视.2010 (01)

创新思考 篇2

新学期寄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攀登理性之巅,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只有奋斗拼搏,学好一门知识,不是只学懂,学会,还要学精、会做。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适用人才!

新学期计划

在这新学期来临之际,我们也从过节的快乐中走出,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因此制定这个学习计划。

1..应该先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拥有好的心态,就会拥有好的成绩!

2.在语文上,想些办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不能只想课内不管课外了。数学,不能只明白课本上的习题应怎么做,课外再花一些时间来钻研和多做一些练习。上课仔细听讲,弄懂每一个问题,作业及时完成,追求质量和速度。早晚多听读外语,多积累一些单词,提高英语各方面的水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新学期,新打算,也为新的目标努力

名人名言:

1.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作者:华罗庚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3.作者:法布尔

咏春诗:

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咏柳[唐]贺知章

应怜屐齿印苍苔,碧玉妆成一树高,小扣柴扉久不开。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色满园关不住,不知细叶谁裁出,一枝红杏出墙来。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联:

1.春到千家同致富;2.社会和谐歌德政;

福临万户共迎祥。国家安定颂尧天。

3.一年四季风光好;4.社会和谐百业兴旺;

阅读 思考 实践 创新 篇3

关键词:教师读书;理论水平;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3-01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展翅飞翔的翅膀。然而,在现实教学生涯中,有些教师整天跟课本、教参、教辅书等打交道,书“读”了不少,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读书笔记”也作了不少,但那好像只是摘抄,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虽然比不记要好,但很难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禁要问: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要真正通过读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让读书发挥最大效益,需经历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一是阅读。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且处于时代前沿的优秀教育读物,如新课程理念书、教育名家论著以及优秀的教育报刊等。不能只读课本、教参及教辅书。其次是讲究阅读的方法,做到通读、泛读、细读、研读相结合。通过通读了解文章内容的梗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体会文章主旨;对于已经熟知或一些并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泛读,即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即可;对于重要的段落、重要的内容要细读,以求理解,对于关键的字与词,还要咬文嚼字;对于不易理解但又是重点或关键性的内容,还要研读,即弄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含义是什么等。阅读时还可对重点的字、词、句和段进行必要的标记,这不但有利于理解,还便于日后重温主要内容。

二是思考。思考是人脑一种比较深刻、比较周到的思维活动。在读书过程中,思考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思考是理解的基础,没有思考的读书,只是阅读数量的累加,读书是不会收到应有效果的。第二,思考能对摄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新知识与大脑原有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思考还能将人脑不需要的无关信息予以屏蔽。没有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吸收,人也不会有自己的思想。第三,思考的神奇作用,还在于思考能对摄入大脑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判断与提炼,并与大脑原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理论等,这便是创造性学习。从学习的本质来看,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学习,更不会有创造。因此,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让思考参与其中。让思考与阅读相结合,与理解相结合,与分析相结合,与归纳总结相结合,与记忆相结合,与标记相结合,做到“不动脑筋不读书”。

三是实践。要提高读书的实效,必须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将书本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意义。读书不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也失去了读书的真正意义。理论指导实践,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其原因在于理论知识较抽象,遇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不知如何联系在一起。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一是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便于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二是要善于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相对照,在比较中找差距、明方向、寻改进、促提高。三是反复实践,反复理解。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再通过理解加深认识,认识提高了,知识应用的自觉性也会相应提高。

四是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使你对理论认识得更加深刻,或者产生属于你自己的独特体会与见解,从而找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方法与途径,进而产生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等,这便是创新!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阅读、思考、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躬行实践,创新则蕴含其中,读书也就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电视公益广告创新思考 篇4

1.1公益广告的含义

电视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电视公益广告属于非商业性的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体的现实性、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的社会性可以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为公益广告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平时公民的日常生活。它通过各种广告手段将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告诉老百姓,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1.2公益广告的重要性

1.2.1树立企业品牌效应

企业和团体通过公益广告来表达其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品牌效应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电视是现代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拥有广大的受众群,它承担着传播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弘扬社会风气的重要责任。高品质公益广告既有利于使媒体的影响力增强,又有利于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公益广告的传播,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

1.2.2促进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公益广告作为具有社会性的宣传方式,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对公益广告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公益广告能够加快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例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希望工程助学行动”让观众了解到贫困儿童的状况,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感,也使许多失学儿童得到了帮助。

2公益广告的创新与思考

2.1贴近群众,弘扬正能量

公益广告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民大众的权益,所以公益广告要以贴近群众生活作为定位的标准。一方面,公益广告通过生动、优美的画面,积极宣传正面的人物形象,人们更容易接受,并且认识到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使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另一方面,公益广告也可以让群众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增强群众的危机意识,使群众在遇到危险之前能未雨绸缪,在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乱,寻找积极正确的解决办法,度过难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公益广告的信任度加强,也提高了公益广告的美誉度。

2.2增强创新性,突出个性

每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人文情怀不同,所以公益广告在创作时,要凸显中国特色。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低俗的文化蜂涌而至,使人们的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国家要通过严厉的手段来抵制这些低俗趣味文化的传播,对那些传播者给予严重的处罚。另外,还要加大对有积极作用的宣传片和广告的投放力度,如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的“保持水土,珍爱家园”的公益广告,画面形象生动,有中国特色,引人深思。

2.3要表达明确,直奔主题

广告的时间是短暂而宝贵的,所以公益广告要在这规定的时间内,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将中心思想表达清楚,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冲击,洗涤人们的心灵。例如:“希望工程”中的小女孩,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她清澈的眼睛足够让人震撼;还有“洗脚篇”中的小男孩的行动,也让人们感动落泪,并且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

2.4组织一批优秀的创作团队

公益广告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优秀的制作人员作为支撑。公益广告从选题到制作再到后期的播放,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公益广告作为一项非盈利性的广告,有时会因资金短缺,导致广告的质量下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团队人员要热爱公益事业,认识到公益事业对自己和国家带来的重要影响,这样公益广告才能长足的发展下去,优秀的创作团队也能够充实和完善自己,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

2.5要借鉴商业广告的优点

在电视这个传播媒介中,广告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广告中,商业广告的比重要比公益广告的比重大很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广告的投放越来越多,并且使用最先进的拍摄仪器和设备,使拍出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公益广告就要学习商业广告中拍摄技巧、画面设计、人物形象等一系列有优势的地方,促使从事公益广告的团队水平能够不断进步。

3结语

目前,群众的素养还有待提升,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加大对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总之,公益广告的传播既有利于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观,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人们的文化素养却没有随之提升,市场中物质化和利益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把发展电视公益广告事业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对电视公益广告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解析,提出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电视,公益广告,创新

参考文献

[1]罗婷婷.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细分市场分析及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喻茜.电视公益广告创新思考[J].新闻前哨,2012,(4):44-46.

思考创新成功的火花 篇5

生活需要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跟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截然不别,后者浑浑噩噩;前者有追求,有理想。

在众多信仰当中,思考创新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有效的。这种生活信仰,能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人生的起点。

一位资深教授邹衡在告诫青年们时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入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不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思考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从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创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工作惟有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青年人,应该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职业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邹衡教授在回忆他的大学时代学校提倡创新思考的习惯时,说当他第一次参加学术讨论会,看到老师们针对马克思主认体系的问题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对于看惯了千篇 一律、一下一致的邹衡来说,这无疑点燃了他脑海中久被禁锢的思想火花。他深深地记得,不止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时候,你们把我讲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最多也只能得‘良’,我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思想。”这种学术上的包容不仅开拓了他的思维,影响到他的学生时代,而且对他今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一个启迪、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报纸版面创新的思考 篇6

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报纸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在版面编排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些报纸的版面抛弃繁文缛节,一切为简洁、方便、醒目让路,大胆采用大照片、大标题、粗线条、模块式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版面形成鲜明对比。在版面创新潮流中涌现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版式有:

《北京青年报》。该报用102线和一个字宽的底纹将整个版面全封闭框起来,采用大照片、粗黑标题。每个标题都用色块铺底,有的整块文字稿件也用色块铺底,版面色彩浓烈,视觉冲击力极强。

《南方周末》。该报刻意留白,很少用栏线,文章之间用两个字以上空白隔离,标题大,留白也超常,头版多用超大彩色照片。

《深圳晚报》、黑龙江的《生活报》。这一南一北的两张报纸,风格极其相似。都是通栏报头,彩色大照片占据了五分之四的版面,少许文字点缀,多是本期报纸的索引,重要位置配上几个经典广告。

这些版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积极调动各种编排手段,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如传统版面上所禁止的横通、竖通、碰题、线框重叠等等,大胆采用超大标题、超大照片、以及黑和留白,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势,令读者感到新鲜与刺激。其创新精神应予充分肯定。

当前,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下,报纸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创新永无止境。而不断创新的前提是对问题和缺陷的认识和反思。我们在为报纸版面推陈出新而喝彩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

版面创新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并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一切应以方便读者快速有效、轻松愉悦阅读为准绳。而传统版面所包含的价值内涵是一代又一代报人对报纸版面的规律性的总结,已为广大读者所接纳和认同。

版面的首要功能是评价新闻。报纸要让读者明白所表达的思想,就要通过内容的长短、位置的轻重、标题的大小、线框的粗细以及稿件的组合等编辑手段来强化重要稿件,弱化相对次要的稿件。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可以说把版面评价新闻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有读者说,人民日报的每个字都是政治。其实何止如此,人民日报的版式更是政治!什么稿件放什么位置,标题用什么字号、什么字体,甚至横排还是竖排,稿件包不包框,修饰线是粗还是细等等,无一不有“说法”。

版面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创造美感,让读者感到愉悦。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端庄内敛,不张不扬。新民晚报堪称这方面的典范:整体布局均匀,过大的稿件通过“甩文”分解分散;标题轻灵秀脱,大多用黑体、粗圆、宋体、楷体,最重也不过大黑;稿件交叉咬合,给人浑然一体之美感。当然,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口味。但不管个人的分歧有多大,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美的版面一定符合美的基本规律,即讲究和谐平衡。就像一个人,浓眉大眼是美,眉清目秀也是美,但歪鼻子斜嘴巴肯定不美。

因此,版面创新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1.版面形式要为新闻内容服务。

版面的设计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解释;不是为了引起轰动,而是为了让读者感到亲切;不是只看业内的反映,更要注重读者的反映。报纸的最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恰当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如通过标题的大小、位置的先后、线框的粗细等版面语言,帮助读者判断和领会新闻的价值。同一稿件,标题横排要比竖排有冲击力,显得突出;同样的字号,黑体显得凝重,楷体显得活泼,宋体显得轻灵。这些版面语言让读者一眼就看出编辑在强调什么、突出什么,知道编辑的思想甚至情感。

因此,版面上标题长短、字体轻重、线条粗细、图片大小的处理,要根据内容需要来确定,不能提倡大标题、大图片、粗线条,就一律题大无度、字黑无边、线粗无比、图大无限。虽然“大题小文”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有效手段,短时间内能起作用,但效果十分有限,题文不符最终是留不住读者的。而且超大标题、超大图片、过多留白,会挤掉版面的文字容量,对报纸的信息传播功能反而是种弱化。所以决不能以与内容不相称的版面形式进行新闻“炒作”,更不能以虚张声势的形式欺骗甚至误导读者。

2.版面设计要富有美感。

读者阅读报纸,既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不协调的细节都可能引起读者的不愉快,甚至可能妨碍读者对新闻的准确接受。相反,美的版面,能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使读者在赏心悦目中一目了然地浏览全版。那么什么样的版面才美呢?

简洁明快为美。版面作为新闻的载体,不仅要重点突出,而且应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这样才能吸引读者阅读,方便读者阅读,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到尽可能多的东西。简洁的版面能让读者明明白白地看出版面上哪几篇稿件应当先看、细看,满足他们高效率顺利获得信息的需要。

组合和谐为美。现代版面并不忌断版和碰题,但不能随意断,半版或正中断开就很不协调。按“黄金分割”律画出的横、竖栏框,视觉效果为最佳。大标题、大照片也要有度,恰如其分为好。色彩也要讲究柔和,忌杂乱与刺激,一般以彩照的主色调为全版用色的基调,渐次搭配,而不宜用大红大绿的强色差。要达到和谐的形式美,还应掌握和运用好平衡、对比、虚实、节奏等公认的美学规律。

图片出彩为美。新闻照片好比在平面的版面上开设的窗户,能显示出立体感和纵深感。一幅好的新闻照片能给版面增添无穷魅力。在被称作“读图时代”的今天,新闻照片应突出其新闻眼,最好能标出精彩的新闻标题;画面以现场抓拍为最佳效果,有动态的人物表情更能体现美感;照片排列要错落有致,安排得体,才会给读者愉悦感。

富有个性为美。个性亦即风格。在众多的报纸面孔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便是报纸独特个性使然。没有个性的版面是不成功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不易让人记住。个性鲜明的版面,往往能在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被广大读者认可和记住。

企业营销创新的思考 篇7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对接让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 我国企业所具有的诸多劣势被表现出来, 尤其是营销观念的落后导致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时难以在营销手段方面采取有效策略。另外, 一些企业的体制问题也是导致企业竞争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我国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做出创新和变革。由于对企业的营销工作作出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市场占有率, 所以企业创新营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 企业创新营销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创新营销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与途径。在企业发展中, 营销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具有密切的关系, 创新营销不仅是创新技术得以实现的保障和途径, 同时也是企业自身标新立异、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在创新营销的基础上, 企业能够为技术的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而反过来, 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够增强企业的生产力以及综合实力, 对于企业营销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企业创新营销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并为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 企业创新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在营销实践中, 大多数企业肯定着营销单位在企业职能部门中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 同时也认为企业创新营销是确保企业营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发展对利益最大化目的的追求决定了创新营销是企业中最为基本的活动内容。德鲁克曾对企业职能做出这样的论述:“企业具有两项职能, 也仅有两项职能, 即创新与营销。”其中企业的创新包含了服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以及技术的创新, 无论是创新活动还是营销活动都可以为企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从企业营销观念、营销手段、营销模式以及营销思想来看, 都对创新具有需求。另外, 由于创造客户是企业发展与生存中的本质目的, 所以作为能够创造客户的营销活动来说, 营销的创新同时也是为企业不断扩大客户量的要求, 所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决定了企业创新营销的必要性。

(三) 企业创新营销能够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创新营销不仅能够增加企业之间的沟通, 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对话, 当前许多学者都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的创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探索, 这证明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营销创新之间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企业创新营销, 可以有效的丰富企业文化, 并在与其它企业沟通以及与顾客对话的过程中宣传这些企业文化, 从而为企业形象的提升发挥推动作用。

(四) 企业创新营销能够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营销能力以及营销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即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哈默以及帕拉哈德提出,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中包含企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企业协调各方面资源的技能以及知识。具体而言,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三个特征:竞争对手存在难度较大的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以企业内在发展的视角对市场力和企业做出分析。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能够在市场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的普遍重视, 然而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面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有一点值得企业界以及理论界作出讨论, 即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而营销作为企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创新营销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着必要性。

二、营销创新的实现途径

(一) 科技的推动。科技的发展是企业创新营销的重要前提,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改变, 这为企业营销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并且科技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创新营销提供技术支持, 从而让企业某种创新营销具有可行性或者提高企业某种创新营销的效率。在企业营销实践中, 许多优秀企业对科技开发十分重视, 许多先进技术也是出自于社会企业下设置的研发部门。这种情况证明了, 更多的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市场领先往往由技术是否领先所决定, 所以为了确保企业创新营销的活力以及能力, 企业有必要设置市场研发部门, 并构建具有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素质的市场研发队伍。

(二) 需求的牵引。一般而言, 以工业品为生产内容的企业所开展的创新营销活动主要是以供应商或者企业内部部门的需求来引导, 而以消费品为生产内容的企业所进行的创新营销活动则以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者以及顾客的需求来引导,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以顾客的需求为引导来进行企业创新营销策划, 能够强化企业创新营销策划的针对性, 并且以顾客需求为引导进行企业创新营销策划也是因为当前企业中的营销方法以及营销手段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所以这种创新营销行为能够实现营销视野的扩宽, 这也是许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重视用户走访、收集用户意见的主要原因。

(三) 理论的指导。企业在创新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企业营销决策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实现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要求企业在创新营销中重视人的需求;科特勒顾客价值理论要求企业在创新营销中重视顾客的总成本与总价值;波特竞争理论要求企业在创新营销中对消费者以及企业本身、供应商、竞争者等作出分析。而当前在企业营销中心被重视的双赢理论则要求企业对竞争状况作出改变, 通过与经销商、顾客、供应商乃至竞争对手的合作来实现企业营销效果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的营销理论也将不断出现, 而作为企业营销决策工作者, 应当对企业理论更新的动向进行关注, 并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来为企业的创新营销提供指导。

(四) 实践的积累。企业的营销经验是企业开展创新营销的宝贵财富。由于顾客需求是企业创新营销的指南针, 所以强化企业对市场需求感知的敏锐性十分重要, 然而许多顾客对自身的需求并没有明确意识到或者不能做出明确表达, 这就影响了企业感知市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 营销人员的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等将对企业的创新营销发挥出决定性作用。企业基层营销人员与市场进行直接接触, 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 所以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办法,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企业基层营销人员在企业创新营销中具有着最有价值的表决权和发言权,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 即便是不能在创新营销过程中由企业基层营销人员来制定营销策略, 也必须要重视企业基层营销人员意见和建议的收集。

参考文献

[1].许建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转型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2].王昕, 王志伟.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3].吴万宏.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11

[4].陈威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观念的现状及选择[J].机械管理开发, 2005

高校预算管理创新思考 篇8

一、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促进预算编制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预算编制方法的局限性, 高校编制的部门预算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经济资源全貌, 不能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是预算管理创新的基础。只有改进与完善预算编制的方法, 提高预算理性, 才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合理使用资金和提高资金效益方面的作用, 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 改变传统预算编制依据, 促进财务预算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率

各类资源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校教育资源能否做到优化配置关键在于预算的合理安排。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一方面先要将高校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部门, 并按轻重缓急排出预算安排的优先次序, 然后根据学校年度事业计划参照职能部门的支出需求确定预算安排的具体项目;另一方面坚持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配合下, 对已确定的项目核实已有的物质基础, 从而确定预算资金量的安排, 同时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使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在预算安排初期得到有效配置, 缓解高校发展的经费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 增强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

(二) 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

当前在许多高校, 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 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等职能部门要么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不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 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指标;要么从本部门的自身利益出发盲目上项目争资金, 由于信息不对称, 财务部门也很难对部门上报项目材料一一核实。编制的预算因为缺少执行人的有效参与而缺乏细致可靠的依据, 加之预算编制本身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 实际情况变化很快, 从而导致预算缺乏科学性、可行性。改变仅由财务部门编制预算的现状, 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

(三) 建立部门预算信息库, 将预算编制过程与预期的预算执行结果结合起来, 提高预算透明度

预算编制的过程也是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 不仅信息收集需要成本, 而且对于编制预算来说, 真实有用的信息收集难度更大。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办学获得各种资源的途径明显增多, 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诸多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 随着高校内部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化, 拥有更多的实用信息的预算执行部门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 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不对称。要改善预算环境, 提高预算透明度, 必须将预算编制过程与预期的预算执行结果结合起来, 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财务软件, 将预算编制、管理与核算融为一体, 建立部门预算信息库, 同时对跨年度的项目制定和实施滚动的多年期预算支出框架, 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连续性。

(四) 改变预算功能, 以目标导向型预算替代投入式预算, 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重点在于让有限的资源向使用效益好的方向流动。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及国家整体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下, 我国高校财务预算无论是过去的“基数+增长”法, 还是目前倡导的零基预算, 都是以投入为主要形式的预算。投入式预算虽然具有编制简单、易于控制支出等优点, 但由于其以投入为导向, 忽视对原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缺少对教育投入结果考评的指标, 从而导致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不理想, 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改变现行的以控制经费为主要目的的预算功能, 以目标导向型预算替代投入式预算, 即以职能部门为依托, 确立若干责任中心, 并以责任中心为单位进行的绩效预算。其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 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以资金流动促进效益流动, 有利于强化高校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 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校内各种资源, 提高办学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强化财务与资产管理, 促进预算控制创新

重预算轻效益以及重购置轻管理是当前高校在预算和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既有计划经济等历史原因带来的客观影响, 也有高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水平不高或重视程度不够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强化财务与资产管理, 有利于促进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控制的创新。

(一) 强化财务核算管理,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规避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

我国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随着学校对外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 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全面、完整的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财务信息不能满足经济活动各主体的利益要求。同时, 随着学校还贷高峰的到来, 巨额本息的支付使高校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由于在收付实现制下, 债务容易被“隐藏”, 对防范财务风险不利。因此, 为了满足高校自身管理和其他相关单位的要求, 规避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 在高校财务核算中,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对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和对绩效评价相关的重大项目的核算以及银行贷款本息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 正确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 充分揭示高校当期的负债状况, 强化负债管理, 增强防范债务风险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 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和稳定发展。

(二) 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职能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和分配资金时较少考虑预算绩效, 很少考虑资金使用后应该实现的结果, 缺乏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由于上述原因使得预算编制不科学, 执行不严谨, 造成高校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使用效益不高并存的状况。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 构建责权利相一致的责任体系, 将使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关注和重视资金投向是否正确, 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同时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和相关奖惩制度有助于预算责任追究机制的形成, 能鼓励职能部门创新与节约, 充分调动职能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预算目标的基础, 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 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强化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紧密统一, 促进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与增值能力

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各高校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额也在逐年递增, 高校资产的存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然而,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仍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痕迹。经验管理模式突出, 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机制不科学, 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重复和盲目购置以及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严重, 使得高校资产综合利用率低, 普遍存在闲置浪费现象。强化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 强化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紧密统一, 运用内部经济核算等手段, 对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成本——效益核算, 提倡校内资产有偿使用, 克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倾向。通过预算创新, 运用财务杠杆作用促进教育资源发挥更大功效, 克服长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遗留至今的资源空耗型管理积弊, 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增量, 消除部门不经济的行为, 促进资产整合和共享公用。从而进一步确立资源增值与资源节约并重的学校资产及各类资源的管理运行体制,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及增值能力。

三、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提升预算管理手段, 促进高校财务预算执行结果考核的创新

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提升预算管理手段,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新时期财务管理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资源, 合理使用资金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而高校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转变观念, 开拓思路, 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但是当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却与财务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相当多的高校未设总会计师, 有的高校财务负责人因轮岗制不断由非专业人员担任, 财会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后续教育流于形式, 管理素质不高。注重财会队伍建设, 尤其是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在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要走管理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必须要有一批能从事预算、参与管理、实施控制监督的有经营头脑的理财专家。

(二) 定期披露预算执行信息, 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迎来了信息化时代, 高校也由会计核算电算化逐渐过渡到财务信息化。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核算系统解决了部分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经费使用者在授权范围内可以了解相关财务信息,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信息透明度。然而此处的财务信息尚属于简单的未进行深加工的信息, 对预算管理意义不大。为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 并使之贯穿于预算资金分配、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 就有必要将会计核算反映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 计算生成各项财务指标, 并通过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职能部门预算执行信息, 对照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相关考核指标作出预算绩效评价, 同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写创新作文必须善于思考 篇9

那么, 什么是作文创新呢?所谓作文创新, 就是有别人之所未感, 即独到的见解, 再用别人之所未言, 即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它包括构思的创新、立意的创新、结构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选材的创新等等。而学生要实现这些创新, 最为关键的就是善于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句充满哲理光辉的名言, 很好地阐明了思与学的关系。写作也是这样, 尽管学生都明白“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背过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溜”的道理, 但是不能忽略一个条件, 这就是“读”“背”都必须通过思考才起作用, 不然, 读得再多背得再多也全是人家的东西。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一、养成质疑的习惯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很显然, 这“问”即疑问。郑板桥笔下的瘦竹, 可谓别具风骨, 那是他不断揣摩、酝酿、凝练、生化、典型化的结果。当然, 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大多的经验来自于书本, 这就更应该质疑、思考。我在教学中常常这样训练学生:拿到一篇文章, 不要急于去看正文, 而是根据题目去猜, 猜文体、猜线索、猜内容、猜写法、猜结构……带着诸多的猜想去读, 一一对号, 一个个问题就出来了, 也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作文也是, 拿到一个题目, 学生要反复揣摩: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出题人想让我写什么?可以写什么?哪个角度最好?比如以亲情为话题的, 如果不加思考, 学生很容易写出下雨天父母送伞、生病送医院等情节, 作文一下子就落了俗套。再如, 读“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学生就要仔细揣摩一下:“孤烟”为什么是直的?“落日”为何非用一个“圆”字, 换成别的不行吗?学生看到某一副对联的上联, 最好不要去看下联, 而是自己试着去对;听歌曲不仅欣赏旋律, 还要赏析歌词。如《常回家看看》中, 上段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下段中对哪句才更好?这里既要考虑到生活琐事, 又要考虑到主题、句式押韵等问题, 因此, 作者的“帮爸爸捶锤后背揉揉肩”就再恰当不过了。

人身在他乡或独居一室, 常会有一种孤独感, 其实这时候的思维最活跃。看都市里人流如潮或乡下里如水的月光, 人们都会产生许多的联想。例如, 张伯玉游蓬莱, 看到袅袅香火, 海面平阔如镜, 就想, 人们都想什么呢?用香火祭拜八仙还是戚继光?抑或为自己祈福?于是, 就写了《蓬莱阁》一诗。

由此可见, 作文要出新, 质疑是必备的条件。

二、善思, 捕捉瞬间的灵感

陆游有句话:“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许多作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而这种经验的产生, 是由于作家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对生活有所认识和体验, 而这些素材、认识和体验, 往往反复冥想却未形成思路, 当受到某种偶然事物或现象的触发, 那些潜在于心的东西便会骤然间联系起来, 发生质的飞跃, 升华为全新的文学或艺术构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邓拓在他的《燕山夜话》中有这样的描述:“很显然, 创作的灵感无非是一切作者思维活动的高潮的产物, 它是人体这个物质结构中最高级最精密的物质构造——大脑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所产生的……”许多人将此看得十分神秘, 其实大可不必。灵感不是诗人作家的专利。任何人都会有一定的生活文化积累, 只要留心, 善于思考, 就有可能产生灵感的火花。

本人毕业实习时曾遇到过一个很有才气的学生, 读初一的时候, 就有好多诗作见诸报刊杂志。她善于动脑思考, 善于想象和联想, 所以常有灵感光顾。早晨, 她同父亲一起在水库边散步, 就想到大海以及大海边深深浅浅的脚印, 又联想到人生匆匆的脚步……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就诞生了。再如上地理课, 她看到那个圆圆的地球仪, 就联想到环保, 就把地球想成了一粒放大了的米, 那么多贪婪的嘴巴粘在上面, 它会很快被吞掉……灵感, 恰似黎明的曙光, 照亮你整个思维的通道, 它用闪光的手, 揭开你冥思苦想的夜幕, 照亮你头脑中形象的山、感情的水;它用奇妙的手, 打开你知识积累的闸门, 那些看似并无关联的材料, 被激情唤醒, 涌向你的创作思路。

三、多思, 培养自己多向运思的能力

写作文既可以正向运思, 也可以逆向运思, 还可以侧向运思。这就像足球运运动员射门一样, 你可以正面突破, 来一个势大力沉的凌空抽射, 也可以背对球门, 来一个倒挂金钩;还可以“曲线救国”, 来一个“香蕉球”。这样, 从不同角度射门, 破门的机会就增多了。写作文, 如能多向运思, 作文的立意会更新颖、深刻, 写出来的文章便会更精彩、生动、感人。苏轼《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讲不同的角度看景物有不同的形态,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结果, 同一题材或题目从不同角度去构思立意, 就会翻出新意来。如学了《工之侨献琴》后教师让写一篇读后感, 大部分同学提出了“反对弄虚作假, 提高鉴别能力”的观点, 而我引导学生换个角度, 从工之侨的角度, 可以得出“造假也能成功”的结论, 以此来讽刺社会弊端;从朝廷的角度, 可得出“爱假者可悲”的观点, 让社会重视真才实学。学《出师表》和《隆中对》, 让学生评价诸葛亮, 大部分同学只看到了他的足智多谋, 却没看到他用人不当、盲目忠君等问题, 这就是运思单一、头脑简单的结果。

那么,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多向运思的能力呢?除了老师, 学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多角度观察、对比联想, 不满足一种答案。如以“窗”为话题写作文, 学生既可以想象窗里的故事, 也可以赋予它比喻义——“心灵之窗”, 还可以由窗子的打开, 想到国门的打开等等, 总之, 多方面大胆的思考, 才会有创新。

创新网络德育途径的思考 篇10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公开了杨春芳校长的电子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时反映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在校情况,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案例:喝冷水事件

2009年11月,杨校长的邮箱里收到署名为“盈盈妈妈”的家长来信。

敬爱的杨校长:

我是你校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家长,想向您反映一个情况。在反映之前,恳请您不要批评李老师。我孩子的班级有饮水机,但由于孩子较小,比较顽皮,常常喝冷水,前天,我的孩子又闹肚子了。之前,我对李老师发过信息,可能是李老师比较忙,没有对孩子说,因而孩子一直还是喝冷水。杨校长,能麻烦您提醒一下李老师吗?谢谢!

盈盈妈妈

杨校长接到邮件后,第一时间与李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虽然老师也多次进行了教育,但总是有两三个喜欢喝冷水的学生偷偷地把饮水机的电源关掉。李老师表示,今后一定会加强管理,发挥小助手的监督管理作用,注意养成教育,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三天后,杨校长又接到了“盈盈妈妈”的邮件,对校长和老师表示了感谢。由此,德育处还在全校开展了“爱我身体,健康饮水”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朋友的高度评价。

运用QQ平台,建立家校热线

随着网络的普及,QQ聊天成为很多学生乃至家长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那么,何不将QQ平台建成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的热线呢?于是,我们提倡教师运用QQ平台,建立“学生QQ群”、“学生家长QQ群”,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QQ好友”,充分发挥QQ平台的便捷性,创新德育工作途径。

◇案例:学生、家长QQ群,促进资源共享

下面的这封短信就是二年级家长给周老师的QQ留言。

周老师:您好!

同是母亲,首先在此祝福您母亲节快乐!祝群里所有妈妈们节日快乐!

“五一”前您在QQ群里推荐过《家庭教育十戒》的文章,里面第九条似乎是父母的通病——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最近孩子的一些细节表现常会让我有自愧的感觉,很多时候我都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挥,在认识到这点后,我突然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缺点”,会由衷地感慨:孩子,你真棒!

想说:孩子的进步和老师是分不开的,每天看着您那么晚还在QQ群里交流,那么细致地关注着每一位您的“孩子”,真替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为有您这样的好班主任!

倪晨阳妈妈于5月11日

老师们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聊天,与直接的当面谈心相比,更容易促成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学生不见了教师严厉的面孔,不见了说教时的“横眉冷对”,可任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放心大胆甚至“放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坦露心声。教师面对这流露的真情,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容易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更加富有智慧地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面对生活,挑战未来。

创设“心灵港湾”,开通网上心理咨询

我校高度重视针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灵港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些学生不敢或不好意思去向老师咨询。为此,我们在校园网的“德育工作”专栏下开设了“心灵港湾”子栏目,由经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汤晓英老师担任版主,每周至少为师生提供一篇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学生有不好当面咨询的心理问题,也可以在网上的“心灵港湾”进行匿名咨询。

汤老师成功地运用“心灵港湾”这个平台,为多名家长和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巧解心结。2009年下半年,汤老师就借助“心灵港湾”,用讲故事的方式,成功地帮助了一个网名叫雯雯的学生,解决了她的“早恋”烦恼。下面,是汤老师和雯雯在“心灵港湾”上的交流片段。

◇案例:心灵港湾,巧解心结 

雯雯:汤老师,我是六年级的一名学生,自认为是个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活泼向上的孩子。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上课时精神经常不集中,也变得不爱举手、不想发言了,作业也老出错。

汤老师:雯雯,你们家里发生什么事吗?还是有同学欺负你了?能跟汤老师说一说吗?

雯雯:汤老师,我们班一个男生,说要和我交朋友。还会送一些小礼物给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又没办法。汤老师,我觉得这个男孩确实很优秀。这是不是早恋啊?

汤老师:哦,原来是这样。雯雯,我不认为是早恋,男女同学产生好感很正常,但不能因为这种好感影响学习。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你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那位男孩听啊。

… …

雯雯:汤老师,您的办法真灵,这几天,那个男孩真的不打扰我了,还说:一定要取得更好的成绩。真的谢谢您,汤老师!

通过网络上和现实中两个“心灵港湾”的相互补充,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开发网络资源,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还有很多,如利用“家校路路通”、“校园网的德育专栏”等。我们在创新网络德育途径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从而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

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篇11

无数次的教改始终强调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性要求,然而人才的创新始终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教育的创新自始至终都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相挂钩。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路之所以那么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太深。因此本文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两方面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成因分析

实践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阻碍成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观念相对老化,人的思想往往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思想教学观念的老化其实是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最严重原因。尽管很多次教改中都指明了小学语文的改革创新之路,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的文化理念的注入也在不断推广、深入,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机械性的教学模式、观念还在持续,教学一味往指标看齐,教师就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模糊化,受应试教育的摆布力度加深。这样一来不仅很多教师慢慢为了生存,踏上了因循守旧的老路,而且很多家庭也因为这样不明确的理念渐渐演变成现在这样攀比型的家庭,学生的创造潜力也随之逐渐被抹杀。

其次,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也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教改不停高唱创新改革,但是至今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出现的现状还是和以前一样,教师在讲桌前不停唱着独角戏,学生还是依旧是教师的忠实听众,整个教学课堂完全没有一点生机。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至今还在沿用,深究其因还是因为教育者没有秉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语文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阅读等时间,久而久之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也就这样被扼杀了。其实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试想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最后,运用不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也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原因之一。在语文教学创新性实践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育者没有从教育的根本去改变教学策略和手段,而是一味去模仿,长期积累就使得教学策略和手段比较繁杂,以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本无法深入到学习中去,那么何来说创新呢?现在的小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学应该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目标、策略等都需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教学。

二、如何搬走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绊腳石

关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准在每次的改革中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但是要想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从根本上与我国的发展相接轨,那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保证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学生自身的发展进步同步,还要求学生的整体素养也要同时跟上时代步伐。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首先,语文教学工作者作为学生的风向标,必须明确创新该努力的方向。无论什么时候,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得始终坚持在原本工具性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人文性,始终坚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坚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语文本身的文学素养去熏陶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与此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而不是一味灌输授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经验和体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需注意的是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中间的差异性,这些还得需要语文教学工作者自己去探究实践。其次,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勇于创新。所谓的更新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其次才要敢于创新。意识加信心就是创新的万能钥匙。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能得出不一样的心境,如果大家都不去挖掘,一味按部就班何来创新。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发现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改变教学策略,熟悉教材,熟知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要传授学生文学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具有认知科学态度的良好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充分掌握好教学的思想方法,然后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就会自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加以合理运用,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界。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路本身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这不仅要求学生要跟得上前进的步伐,教师也是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整合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断去创新教学方法、目标、策略等教学手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始终坚持相信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整体素质可以更好地和社会接轨。用教师的创新精神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广阔天地。

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篇12

一、党建工作要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港口党建工做要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提高。多年来, 集团公司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港口生产经营、改革与发展开展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果,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应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制度、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立足继承、着眼创新、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制度, 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在继承中创新, 在开拓中前进。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长期以来, 各级党组织结合港口生产建设实际在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 只有把这些经过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保贵经验挖掘好、总结好, 充分利用好, 才有可能达到继承与创新的深度。其次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于好的, 行之有效的制度、形式和方法要坚持, 要发扬光大。对不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做法要进行改革, 扬长避短, 去粗取精, 使党建工作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继承和创新才会有广度。第三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通过总结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结合新形势、新任务, 积极开拓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党建工作才能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提高。

二、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 在夯实基础上创新

党建工作要始终围绕生产经营和发展这个中心, 把党建工作贯穿于港口生产、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 研究新情况, 树立新观念、建立新制度、推出新举措, 夯实基础, 使党建工作常抓常新。

(一) 在解放思想上要有新观念

秦皇岛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 在发展的历程中, 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面对国企改革的深入发展, 水运市场的激烈竞争, 困难、机遇与挑战同在, 如何克服困难, 适应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观念, 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以思想领先带动港口领先发展。

(二) 在制度建设上要有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没有的要建立、不适应的要调整、不健全的要完善”的思路, 建立适合港口特点的规章制度, 使党建工作有的放矢, 有章可循。集团公司在党委工作方面建立了《党委工作条例》、《领导班子工作规则》、等;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制定了《干部管理规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办法》等;在廉政建设方面, 有《关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重大问题决策失误责任追究规定》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 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一岗双责”等制度;在企业民主管理方面, 有企务公开制度等。

(三) 在活动载体上要有新举措

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多年来, 各级党组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的“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示范岗”、“党员工程”、“党员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区”、“创先争优”等活动, 不仅丰富了党员生活, 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努力奋斗, 促进港口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党建工作要把握关键点, 增强创新的实效性

新形势、新任务, 要求解决港口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握关键点, 增强创新的实效性。

(一) 以学习为先导, 多年来, 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 大

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 组织他们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业务理论、经营管理知识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上下功夫, 在推动本岗位工作上下功夫, 为促进港口发展, 增强企业竞争力, 奠定了思想基础。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 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成为港口改革、生产建设的带头人。

(二)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围绕中心谋划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建工作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来进行, 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港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 党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 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 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政策, 使他们加深对改革重大意义的理解, 消除疑虑, 化解矛盾, 做好疏导工作, 引导他们支持和投身改革, 增强对改革的承受能力, 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以创新为动力,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上一篇:政治课探究式学习方法下一篇:阿拉山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