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独立思考

2024-10-24

创新独立思考(共12篇)

创新独立思考 篇1

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形成能力是一切知识传授的终极目的, 语文教育尤其如此, 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的前提。

多年来, 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是“师道尊严”式课堂。没有民主, 没有平行, 没有独立思考, 没有创新意识。一本参考书、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还降低了教学效率。其结果是”答案”统一了, 而智慧不见提高, “背”得到了普及, 而理解却没有得到普及, 知识“普及”了, 而能力却没有普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更何谈有创新意识?

当学生开始独立思考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不再依赖教师的全面指导和帮助, 而是积极主动地按照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知识进行接收和处理, 进而体现出“多端”“新颖”“精细”“灵活”成为个人价值的独创性, 人云亦云便无所谓创造。

独立思考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创造。爱因斯坦对独立思考体会至深。他回忆自己在瑞士阿劳中学读书时说:“这个学校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依赖外界权威的老师的纯朴热情, 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深深感到, 自我行为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那种依赖训练、外界的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比起来是多么的优越啊。”正是在阿劳中学这个给人以充分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自由天地里, 爱因斯坦想象出的一个“跟踪光速”的实验, 这一实验最终致使狭义相对论独立。由此可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教学变革。一些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可能将实验室升格为教学的主战场与主阵地;语文的课堂则要成为以学生为主体, 大胆开发五彩缤纷的语言“实验”课, 即创新是语文的生命。

一、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形成有创造性个性

独立思考习惯意味着具有独立性, 表现出不盲从、没有偏见与迷信, 对真理地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产生出来的兴趣和激情、矛盾和冲突、尝试和探索、动作和思维, 无不启发人的思维潜在的能力。我们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面前, 不会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格式, 而是能为他们提供各种适合其个性和当时情绪思考的原材料与动机。

通过独立思考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最终着眼于培养主体的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 形成能力与习惯的良性循环, 从而进入“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树立自信心, 否则, 那种不重视独立学习或重复别人的结论, 将成为知识的容器, 这样反而把自己弄的无头无绪, 人格中缺少独立思想, 就会丧失自我和自信心。人类文明绵延至今, 同样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 同样的艺术作品却不曾出现。雷同便是抄袭, 便遭人唾弃, 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主体, 沿袭他人便意味着自身人格与艺术生命力的丧失, 创新才会获得永久的艺术生命。鲁迅与吴敬梓同样感慨于科举制度的罪行, 但鲁迅并不沿袭吴敬梓, 他有着鲜明的个性。

二、独立思考能力适合社会发展变化新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人类知识增长的速度加快, 简直令人目瞪口呆。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更新加快, 这就要求每个人严格筛选信息, 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另外, 知识的总量不断增加, 势必给人们带来许多盲点, 这就使语文教学改革更为重要, 适应时代、势在必行。不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何以创新?奢谈科学手段, 奢谈多媒体教学, 是对语文教学的误会与误解, 语文不同于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 语文的“实验室”是生活, 是社会实践, 是课内外学习与生活的衔接与融洽。

作为语文教师, 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针对时期的要求, 带领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在这个瞬息万变、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中, 只有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才能够有竞争能力, 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中立足。尽管以计算机为主的科技发展迅速, 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们的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不思考, 相反计算机的发展还是需要人类的思考为前提的。因此, 我们要培养有独创意识的人才、确保步入社会的学生能走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前列。语文课堂教学要来一次观念上的“洗心革面”, 一方面, 我们要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另一方面, 我们要勇于创新, 不断丰富, 不断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 大力开发学生的潜意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追求一种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的教学境界, 做到这些, 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不再“误尽苍生”。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点是能力, 其中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

创新独立思考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而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

一、内容枯燥的弊端,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不相符合。这就需要我们研究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来为课程改革服务。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启发式教学被广泛提及,启发式教学即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以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它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又强调学生态度、情感和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本人从实际工作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一、启发性提问

针对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的现实,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与途径上,笔者着重从教师教学这一层面对如何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使之想问;教会思维方法,使之会问;采用灵活手段,使之乐问;讲究提问技巧,使之善问;培养质疑习惯,使之敢问;注重过程引导,使之勤问等六个方面,按照使学生想问——会问——乐问——善问——敢问——勤问的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心得。最后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从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开拓个性教学空间;注重教学方法,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把握问题设计的原则,达到严谨、计划、实效等四方面的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发挥思品学科应有的作用。

二、在情境中启发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团队精神一课时,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一根筷子和一捆筷子的对比。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创新独立思考 篇3

关键词:陶艺教学;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体质的不断推进,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创新机制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随着发展中一方面,招生中母体高校“光环效应”的逐渐减退,原有的学科专业不仅不再是吸引考生的优势,反而成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争生源、争就业市场的根源。另一方面,目前现有社会生源在不断减少。在这种大环境的压力下,独立学院开始寻求转变办学方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与此同时作为我国传统工艺门类的陶瓷艺术设计也在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以及市场对陶瓷艺术品的较大市场需求。因此许多设有艺术学院的大学都把陶艺教育设置为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在众多林立的高校陶艺教学中如何形成创新性和特色化模式是值得每个从事传统工艺教学的教师思考的。

1 传统陶艺设计的教育观

陶艺是一种文化,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现代陶艺是隶属于现代设计的一部分,是一种人工形态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和创新的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那么作为学习陶瓷艺术的学生的教育,其教育观是陶瓷艺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着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中国陶瓷艺术教育,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作坊式的传承方式,到上世纪后半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陶瓷艺术教育,直到市场经济下的陶瓷艺术教育,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先进的西方,日本当代陶瓷艺术教育观,对保守的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中国陶艺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由于一段时间的盲目的崇拜和跟风,中国陶艺教育工作者一直着重研究西方的当代陶瓷艺术教育观,一方面感受到西方陶艺教学的自由与自我,另一方面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缺失感也在不由而生。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推崇也不由自主的与大多数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精神时相冲突。在这样的情势下,大家逐渐意识到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观,必须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及其素养是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基础。于是一些设有陶瓷艺术教育专业的院校或以陶瓷艺术教育为特色的院校,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如“唯美”教育观、“强技”教育观、“继承”教育观、“文化与技能”教育观等各种陶瓷教育观念纷呈,说明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在不断兴起,各大高校都把陶艺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课程。但与此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陶瓷艺术教育缺乏核心理念,面对我国的现代陶艺的发展还是杂乱无章的和盲目的。中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那么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陶艺教育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重构陶瓷艺术教育观,发挥陶瓷艺术的教育力,推动高校教育与实践体系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真知,实现高校教育的“应用型”教育观是作为独立学院陶艺设计教学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2 独立学院陶艺教学的创新性

2.1 品牌文化的教学创新

何为品牌文化: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为何在独立学院的陶艺教学中要引入品牌文化呢?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其完全的民办性,独立学院由于其独立性,其经费来源不是来自国家拨款而是由学院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在经费、学费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办大学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是类似的,既然具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必然建立企业的品牌文化来赢得稳定的市场,増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独立学院在生源争夺战中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色办学。作为分支学科的陶艺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同样可以走出品牌文化的教学模式,在众多的高校陶艺教学当中办出特色。特色①陶艺品牌的创立:以陶艺授课教师为中心,专业学生为制作主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自己的陶艺品牌,使学生通过市场实践的检验来提高陶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达到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特色②品牌文化的树立:品牌的力度要依托于品牌的文化内涵,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从而拥有竞争力。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陶艺教学将陶艺设计所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通过品牌推广当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等精神需求。

2.2 深入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方向已转变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色。那么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在陶艺教育中引入校企合作主要目的在于:①教学紧跟市场,提升品牌力度。因为院校本身与市场并不挂钩,科研成果经常不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陶艺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不符合艺术市场的需求。闭门造车带来的后果是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能够与企业合作,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与市场需求,提高陶艺品牌的竞争力。②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就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實践能够紧密结合,更好的学以致用。③提供项目经费,促进研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提供了部分项目经费,专业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机会中不断吸取经验,对陶艺设计的发展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实践获得一部分报酬,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能力更有自信。另一方面促进专业学科研究,不断更新设备与制作方法,开发新的品牌产品。

2.3 独立学院陶艺设计人才的输出方向

关于独立学院陶艺设计人才的输出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专业对口的企业公司,例如广东许多城市是以陶瓷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的地区,需要大量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范围涵盖日用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家居陶瓷装饰品设计等方面,需求量比较高。②陶艺教育的人才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机构或者是高校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因此对陶艺教育者的需求也是学习陶艺的学生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③动手能力强,自主创业。学习陶艺设计的学生大多专业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强,这部分同学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承接项目,或者是开设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培训机构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是笔者对于独立学院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陶艺教师正逢各大高校都在谋求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重要时期,是应当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课程上出特色,从而谋求专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勇,龚山平,金首红.谈独立学院的管理创新[J].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 王翼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国华.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9).

独立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篇4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1.理论、实践的脱节。大多数的独立学院的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 过度地依靠计算机软件操作和和一些简单的操作性实验课程上, 比如经济管理类的企业经营实战、会计专业的账簿处理等集中实训课程。这些课程相对于传统的理论课程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熟练工作技能操作, 但是对培养学生的深层次的隐性素质能力却乏善可陈, 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素质又恰恰是区别人才和人的最本质的要素和标准。

2.内容衔接有纰漏或重复。实践工作技能被划分为若干环节后, 被分布在不同的学期, 缺乏有机联系, 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每部分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承担, 每位教师对部分与整体的认识、把握及具体安排有所差别, 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常常造成部分内容的重复或丢失, 各部分知识之间无法达到最佳衔接, 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客观上造成教师人力与教学学时的浪费, 人为地破坏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学生不能有机、系统地接受知识。实践技能作为一个整体, 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其结果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后面应用时已经忘记, 前面学的技能总是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后面的学习中, 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同时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一种综合性的课程, 能够体现工作的真实场景, 将多种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在一起综合运用, 让学生从全局上进一步掌握所学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 寻求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方法和方式, 真正扛起应用型教学的大旗, 是独立学院, 特别是在以“大商科”为主旨的发展目标的背景下, 独立学院必须着手研究和解决的大事。

二、《项目化实践课》的基本设计思路

(一) 《项目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

1.

项目策划组织学生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 深入到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中, 以实业单位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规划为基础, 发现其需求并确定项目策划方向。在此过程中, 学生需要发现实业单位的实际市场需求, 并达成合作意向, 获得项目策划的授权。

2. 项目构思和设计阶段。

根据来自于市场的项目策划需求,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 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项目策划需求进行分析并进行项目设计。各组要在指定日期内设计和构思项目策划书, 并提交一份规范格式的项目报告书, 并组织和准备项目报告开题答辩。

3. 项目论证。

项目论证是对拟定实施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实用性, 经济上的合理性、赢利性, 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 为项目决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各组学员在教师的带领下, 提交各组规范格式的策划报告, 并选派代表进行项目报告开题答辩, 经过各方专家共同评选, 提出其中最具可行性方案提交给项目需求提供方。

4. 项目运营阶段。

根据企业和实际部门提出的具体需求, 首先成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校内外教师及专家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由该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项目的运营。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一定的经济指标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5. 项目实验成果汇报:

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时期, 对项目实际运营成果进行整理和综合, 并进行汇报总结。

(二) 项目化实验课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强化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职业角色意识。

项目化实验课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项目化教学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 在这个真实的工作情境中,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可以获得全面、感性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使知识内容与工作情境直接联系,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 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2. 培养沟通合作能力, 贯穿素质养成目标。

项目化教学即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每位学生富有责任心地参与项目中的部分任务, 并与其他合作者大量沟通交流, 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协调有序地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需要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吃苦耐劳、进取向上等素质培养目标贯穿其中。

3. 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 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任务情境为学生创造独立工作的机会, 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自行组织学习研讨, 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 项目化实验课的特征

项目化实验课在实施中有如下几点特征:

1. 全真项目背景环境。

项目化实验课最大的特色即在于项目化实验课的项目策划来自真实的社会经济市场, 项目的设计、包装、论证, 在校内、外教学力量的组织下完成, 项目的实施是被置于真实的市场背景中, 通过调查、研究将社会、企业、政府所需的典型产品或服务转化为项目, 进行项目的设计及论证, 提交需求方认可后, 对项目进行实体运作, 使学生投入到经济管理运行的实际环境中完成项目管理工作。

2.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项目化实验课转变了过往的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 缺少行为引导和能力训练的现状, 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自主掌控任务情境, 为学生创造独立工作的机会, 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自行组织学习研讨, 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 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

项目化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方式、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考核以形成性考试为主, 把不同项目、模块中的方案设计、动手操作、数据处理、项目报告书写、论文写作等内容, 按照不同分值比例汇总, 项目完成后依项给定成绩;再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 得出形成性考试的成绩。此外, 学生终结性成绩评定中还包括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上, 对项目化实验课完成的实际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依据进行评判, 让项目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 完成教学从市场—-学校—市场的路径的展开和运作。

三、《项目化实验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重点

1.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项目化实验课的项目策划来自于真实的社会经济市场, 能否获得市场上项目需求方的项目任务, 并进行项目运营, 并获得项目需求方的认可是项目化实验课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 建立一些能够进行深度合作, 能够大批量地接纳实习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项目化实验课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项目化实验课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需要选拔更多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能说会教、能教会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校内教师在巩固自身专业基础的同时, 应该要利用课余或假期积极参加企业管理的工作实践, 学校也要大力支持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研和实践, 提高业务水平。与其同时, 引进一些行业和企业中的一些管理、项目运营专家, 也是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途径。

3.设计灵活机动的教学管理体系。目前, 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较为呆板滞后, 主要体现在:“大课堂”的教学班设置;学期教学周不能很好地与企业运营的时期紧密切合;课程的学时安排和排课较为呆板和固化, 不能很好地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教师课时安排、课酬及奖励发放形式单一, 尤其缺乏对校外课下教师教学指导的评价和认定, 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及早建立符合项目化实验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成绩评价体系及日常教学管理保障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是摆在当前的首要任务。

4.实训课程的教材开发。由于项目化实验课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跨领域的特点, 目前市面上是很难找到能够满足实训课程教学要求的教材, 因此设计和开发一套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核心, 融合企业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的实训课程的教材开发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项目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团队必须要在借鉴传统实践教学经验的前提下, 组织优秀的师资力量, 开发一套有针对性的专用实训课教材。

参考文献

[1]池仁勇, 王飞绒, 余浩, 高辉, 张定华.项目管理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肖石明.项目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 2006, (1) .

[3]朱建梅.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36) .

创新独立思考 篇5

妈妈也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从小就参加了许多夏令营,一个人跟着老师到处去玩。说实话,我真的感觉,那几天,很快乐!我做什么事情也不会被限制,不会被父母唠叨。这种感觉让我把对爸爸妈妈的思念暂时忘却了。而我自己的独立能力也在这不经意间被锻炼了出来

在选择学校时,我之所以选择了实外西区,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漂亮的校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我一直希望中学能在一所住校的学校学习和生活。这才真正的说明我已经是一个具备了生活独立能力的人。在很多人得知我要住校后,都问我:“妹妹,会不会想家啊?”“不会!”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有一个叔叔还专门为我打听到,每周三家长可以探望。我听了这些后,更加坚定了住校的念头,向他们证明,我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人!

可是,独立并不向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那样快乐。在学校的独立,不像夏令营那样短短的几天。刚住校时,由于学校的时间过于紧张,加上我还没有完全适应,我把什么都搞得一团糟。我甚至开始想念起了父母的唠叨。这时,想家的情绪也就冒了出来。我从周二开始就盼望着周三,希望妈妈能来看我。到了周三,我正在操场上散步,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飞快的冲了过去,投入了妈妈怀中,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这才发现,独立,并不简单。现在我已渐渐适应了独立生活,由此可见,什么事都需要一个适应期。现在,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生活上的独立。以后我们会做到经济上的独立。

勿以“独特思考”为“独立思考” 篇6

关键词:独立思考;独特思考;独立人格;新形式创造;独创性;私欲;良心;尊严

中图分类号: B82-066文献标识: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6-0001-06

对于外行人来说,中外理论界可能显得高深莫测、崇高无比,但对内行人来说,充斥于理论界的则是一些非常低级的行为,低级得连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的世界里都广泛存在,即:很多人都在努力地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气味,通过自己独特的气味来努力地争抢、占领和标识自己的地盘——当然,这里所谓的“独特的气味”是指独特的想法和主张。至于这些独特的想法和主张是不是代表一定的事实,人们并不关心,人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是否足够响亮、足够独特和足够有震撼力。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十分怪诞的现象:在西方,一方面人们高喊哲学死了,美学死了,艺术理论死了,但另外一方面新的哲学主张、新的美学主张、新的艺术理论主张则正如人们所说的“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而且,这“哲学死了,美学死了,艺术理论死了”的口号还不是单纯而空洞的口号本身,而是代表着普遍的事实。比如,就像如果人们把土、水泥、黄沙当作面粉而不断倾倒在盛面粉的仓库,并数十倍、数百倍、数万倍地倾倒,倾倒得越来越多、搅拌得越来越匀时,最终必然会很难能够找到面粉一样,人们为了追求独特而把非哲学、非美和非美学、非艺术和非艺术理论的东西不断塞进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世界的结果,人们还真的越来越弄不清哲学是什么东西,越来越不知道美和美学、艺术和艺术理论是什么东西了,从而真正的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还真的从人们的认识领域、观念世界中逐渐消失和死掉了。

本来一种理论是因为合乎事实、揭露了事实真相而获得存在权的,并被人们所认可和接纳,但现在不是,至少在人文学科领域不是这样。现在人文学科领域的所谓理论则完全是靠新颖、独特、别致来获得合法性地位的。以至于现在的硕士、博士性的学位论文不管是不是有关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独创性声明”,声明这篇论文是学生在其导师的引领下“独立创造的”!不知别人看到这样的“独创性声明”会有什么感受,我的感觉则是恐怖。为什么觉得恐怖呢?因为这些论文并非是科技领域、制造业领域、商品生产领域的论文。在科技领域、制造业领域、商品生产领域要生产一种全新的物品,这是需要独创的,是需要创造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的。但在人文学科领域、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所做的、能做的只是发现一些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和新的联系,然后以论文的形式做出报告,岂容人们做什么“独创”!在科学研究领域,一个人说他的著作是“独创”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独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事实——如一个人体生理研究者多给人类增加了一种器官,多搞出了一个脑袋?一切基础性的研究,只是为了发现什么,而不是为了制造事端、为了添乱,那么能“独创”什么呢?那么,是不是说这篇论文本身是独创的,前所未有的?可是,假如一篇论文不是以某种事实为“论”的对象,不是被事实支撑着,那么,只能说明这样的所谓“论文”只是一种想象、设想、猜想、设计的产物,而作为“想象、设想、猜想、设计”的产物,充其量也只能构成科幻故事的某个具体情节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是“论文”。看来,在科研领域的所谓“独创性”,只能是指对同一个对象做一番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描述或把同样的道理换一种说法!由于新的形式是可以创造的,新形式的创造性地位是被人们承认的,从而对于“独创性声明”我们也就只能在“新形式创造”的意义上予以勉强的接受。

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国,并非只有在教育领域才强调“独创”,实际上从官方到民间都认为想要用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想要使理论指导正确而有效,就得让理论紧跟上现实的变化,就得不断地发展理论、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的确,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设施及现代生活的舒适和便利,都是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的不断创新带给人类的,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电车、电脑、办公自动化装置等等一切无不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产物。可是,人类在很多方面、在具有本质意义的方面,依然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并没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一切没有变化的方面,人们所能做的就是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把握其具体本质,在这些领域怎么能创新、创新又有什么意义!拿人本身来说,现代生理学、解剖学、医学虽然对于人的纯生理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超过了以前的人类,但对人的身心一体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却远远不及中国传统医学。而在人的纯精神领域,现代人不仅毫无作为,而且还歪曲和否定了古代的贤哲们的一系列曲尽妙理的理论,使现代人变得对人本身更加盲目和无知。在这些领域,现代人所能做的就是破除现代主义迷信,努力接近、发现、研究和把握人的各种精神实质,正确地理解、阐释人,使现代人类的行为能够与其本性相一致,从而摆脱无穷无尽的迷惘、惶惑、焦虑、乖张和痛苦及改变相互之间冷漠、敌视和对立的状况。在这些领域,你怎么创新?胡编乱造的所谓“理论创新”对于这些领域有什么意义?所谓“创新”,就是在事物、现象之间建立有机而全新的联系,从而拼接出全新的事物、全新的产品,对于始终难以摆脱自己的本性的人类,你又如何在其本性之中构建新的联系、炮制新的理论?你能创造出新的人类吗?

创新,只是科技业和制造业的事儿,即便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所能做的也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而发现新的事物、现象和联系,而不能创新什么。在人文学科领域则更是如此,只能是发现各种内在的联系和潜隐着的各种本质。即便是艺术创作,人所能做的也只是“独抒性灵”,而不是什么创新。艺术领域的所谓“新”,只不过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上的独特而已,这样的独特只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独特个性的成功表现而已,而不是通过苦心孤诣的什么“创新精神”而强行制作出来的。

所谓“独立思考”,当且仅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而这里的“独立”,并非来自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而是来自人的尊严意识从生命意识、功利意识中的分离和对生命意识、功利意识的绝对超越,最终从生命意识和功利意识中彻底独立出来而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人格”,则是经一个人意识到、确认过的自己作为人的精神蕴涵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自己是人,而不是动物”的身份。这里人们可以意识和确认的人之为人的“精神蕴涵”,就是指以爱和良心为标志的神圣人性。只有当人们从自己爱与欲、神圣人性和动物性的二元天性中认识到只有神圣人性或只有爱、良心才是自己的本质,才是自己得以与低贱、卑微的动物区别开来而拥有高贵和神圣地位的精神资源,并因此而始终听从良心的命令和召唤、赞同并愿意践行“不自由毋宁死”、“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主张时,才算具备了人的身份,获得了“独立人格”。

只有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们进行思考时,无论他在思考什么,都是“独立思考”。由于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们“无论他在思考什么,都是独立思考”,所以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因此,“独立思考”者可以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任何一个人;由于“独立思考”只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所以“独立思考”不一定要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在更多的情况下所谓“独立思考”只是“代表事实而言说”的代名词。而“独立思考”者之所以代事实而言,并非是为了沽名钓誉,仅只是听从良心的召唤、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方式。因为,违背事实的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对私欲的屈从。真正的独立思考者不会去言说自己无知的事——这是他的良知和尊严所不允许的,而如果迁就于私欲,那是对于自己人格和尊严的自我践踏、是对于自己真正的精神生命的自我戕害,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奇耻大辱。

在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斯文扫地道德沦丧的当今社会,有几个知识分子是拥有真正的“独立人格”的?只能说极少。因此,现代社会的所谓“独立思考”也好,“理论创新”也罢,其实差不多都是“新形式创造”,只是在玩花样翻新的游戏。譬如,在本来就非常荒唐可笑的“美学理论”中套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如果套进“模糊数学”的一些原理、概念,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模糊美学”;如果套进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生态美学”。当然,也可以把那荒唐可笑的“美学原理”披挂在肮脏、恶心、暴力和性等现象、事实、事件上而“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肮脏美学”、“暴力美学”和“性美学”来。形式很新颖吧?但“理论”还是那一套,没有任何变化,照样是荒唐可笑的。不仅仅美学这样,所有的人文科学都是如此。比如,现在的世界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著作多得不胜枚举,而心理学流派本来就已经很多了,但新的流派却在拼命争着吵着嚷着探出自己不名誉的脑袋。可是,心理学的基础观念依然是奥古斯丁错误地制定出来的“知、情、意三位一体”结构。没有人关心一下这“情”作为一种包含了“生理状态”的东西,有没有与“知”和“意”共同的性质、可不可以与它们并列在一起?更没有人思考一下,每个人都是由爱与欲、利他与利己两种相互对立的原动力驱使着,但“知、情、意”为什么却从来就是单一的?在根本上会不会存在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知”、两种“情”、两种“意”?

如此这般,当今世界上所谓的“理论创新”,其实只不过是“新形式创造”,人们自以为是的“独立思考”,其实只是“独特思考”或“独自思考”——只是在思考着如何炮制一种令人震惊、非常独特的东西。把独特而怪诞的东西当作一种独立思考的标志方面,在网络世界里极其普遍。看看哲学人生网,看看中国网络哲学协会网,看看中国思维网,新奇、怪诞、独特的主张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绝大多数都是漏洞百出、不值一哂。但你休想让任何一个人通过你强大的说理而放弃他那些不值一提的主张。因此,除了极其邪恶的主张,你只能见怪不怪。我曾两次与什么“交换哲学”交锋过,一次是在哲学人生论坛,另一次是在中国网络哲学协会论坛。这种主张认为“除了交换,一切扯淡”,认为无论整个自然界还是整个人类社会,一切都是交换,交换是世界的本质。于是我正言告诉这种主张者:你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人类的很多东西是不能交换的,一经交换,这些东西对于交换者就不复存在了。如贞洁、操守、爱情、友谊、亲情、人格、尊严、忠诚、诚信等等都是不能交换的,但人家认为这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而且还可以举例说明这一切一直在进行着交换。于是,我说:如果因为诸如此类的交换的实际存在而可以认为“交换哲学”就是真理的话,那么,“交换哲学就是娼妓哲学、汉奸哲学”,是专为娼妓和汉奸的无耻交换行为辩解的。于是,人家就不再跟你理论了,而是开始发疯般的谩骂和撒泼了——两次交锋,两次都是不欢而散。而“交换哲学”现在依然作为哲学人生论坛的招牌,还在那里悬挂着,广告词依然是“除了交换,尽属扯淡”。

如此明显荒谬而错误的东西,人家为什么不放弃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人家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认为什么贞操、爱情、友谊、亲情、人格、尊严、忠诚、诚信等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东西,是来自于错误的观念,实际上既不存在,也无价值;二是人家觉得“交换哲学”是尽自己一生所创,来之不易,且十分独特,且能概括一些表面现象;三是认为这是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标志,意味着自己不再是芸芸大众中的一员,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的智者,凭此可以炳彪千古、后世留名;四是标举交换,在人家看来是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望被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的官方看中而使自己平步青云。——此位仁兄还当真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荐过自己的“交换哲学”。

诸如此类,网络上的表面现象总是讨论激烈,但绝大多数的人们之间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各抒己见,很难趋同,永远都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原因就在于大家都误把独特思考当成了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除了是一种属人的真正思考以外,也是对于人权和尊严的表达。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则是以道统、以某个人的思想来压制绝大多数人的思考的历史,这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就在思想上也都始终处于被奴役、被欺压、被控制的状态,以致“不善独立思考”,于是就成为令中国人羞愧而不能抹去的印记。时至今日,好不容易进入了言论比较自由的网络时代,人们怎么可能不疯狂地过过“独立思考”的瘾呢!怎么可能不伸张一下自己的个性呢!可惜的是,误把为私欲鼓动起来的“独自思考”、“独特思考”或标新立异当成了独立思考。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有的人的“独特思考”是出于对自己个性的强调和申诉,并误把对自己个性的强调和申诉当成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标志。

但是,虽然个性的张扬与独立思考的进行都以每个人的精神独立为前提,但追求个性张扬和保持独立思考两者之间的原因并非是完全相同的。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一个人的尊严又来自于人们对于自己与生俱来地拥有的神圣人性的自觉,来自于关于“我与他人拥有同样的神圣人性,我与他人是平等的,我如果在精神上依附于他人、矮他人一等,就是辱没自己、否定自己、贬抑自己、伤害自己”的认识,而任何一个人违背事实的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私利的考虑,而无知是对于自己悟性的埋没和贬抑,出于私利而发表违背事实的言论则是对于自己神圣人性的背叛和践踏,会使人堕入纯粹的低贱;而个性本身就是指每个人自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尊重和解放个性的要求来自于人们对于身心欢畅的要求,而人类的有些个性如果得不到自身人格或良知的制约,就会对他人的生活、财产、甚至生命造成危害。因此,只有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们才能为自己的个性彻底地赋予合理性和合法性,获得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而得已解放和张扬的个性才能成为一个人精神上独立的标志。

这也就是说,单凭独特的思考本身任何人都不能为人的个性赋予合理性和合法性,每个人个性的合理性、合法性地位的获得必须通过独立人格的建立来实现,只有每个人自己都完成了下面这样一些工作,他的个性才会是合理和合法的,这些工作是:一是始终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自己的神圣人性——人格或良知允许的范围以内。因为,一旦放纵了欲望而僭越了神圣人性允许的范围,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将立即消失,难以复得,个性就失去合理性与合法性。——被纵放的情欲所撕咬和损害的是他人的利益,但毁掉的却是一个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不在人格和尊严规约之下的个性,很容易成为私欲的代表和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的根源。二是得始终努力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得“帮理不帮亲”。一个人如果不能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那么,他之言说,只能出于这样三个原因之一:第一,他代表自己的私欲说话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他的利益共同体说话;第二,他只是在用他的口不假思索地传达别人的话;第三,他只是在胡言乱语。如果一个人不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而“他代表自己的私欲说话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他的利益共同体说话”,说明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已经把自己交付给了情欲——而任何人在情欲方面则完完全全是他人和世界的依附物,从而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地位;如果一个人“只是在用他的口不假思索地传达别人的话”,那么,他只是他人的附属品,至少在他如此说话时,他根本不具备任何独立性意义;如果“他只是在胡言乱语”,那么,他只是一个妄人,一个病人,他的言论与“合理性”、“合法性”无关。

合理、合法的个性必须以独立人格的获得为前提,可是,我们这个世界恰恰缺乏的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个性与精神独立性无关,从而不可能是一个人精神上独立的标志,而不能标志独立精神的个性也有只能成为私欲的代表了。因此,作为个性标记的独特思考,在根本上也就是代表私欲的独自思考了。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那些独特思考者的胡言乱语当受到批评时他们为什么暴跳如雷,为什么像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人们的私利受到侵犯时,没有多少人不站起来拼命捍卫的。那么,一种思考或思想又是如何成为私利的呢?第一,很多人的思考本身就是从私欲出发的,如在中国比比皆是的为职称、为名声、为官位所进行的思考,大多都是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从而他们的思考所得也就必然地被认为是一个人私利的一部分;第二,在实用主义的功利意识影响下,人们把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当成了财富、当成了私利,因此,既然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于是一切通过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产生的思想,也就必然地被当成是一个人私利的一部分。所谓“物以稀为贵”,那些通过独特思考而获得了独特思想的人们,自然会把自己独特的思考所得当成自己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私利。那么,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与一切危及其“珍贵私利”的批评挺身而斗呢!

可是,无论是“独自思考”还是“独特思考”,作为从私利出发的思考,都不是独立思考。如果独立思考就是独自思考的话,那么,没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不善独立思考。因为,为了私利,不仅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在独自思考,而且如前所说,像狐狸那样具有一定的计划、盘算能力的动物也在独自思考。而且完全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最善独自思考,比如为什么中国人之间难以团结和合作?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人最善独自思考,每个人的算盘打得都特别精特别细,每时每刻所关心的都不是共同的合作会带来多大的受益,而是怕因为少算一着而吃了蝇头小亏,为此提心吊胆、尽心竭力。

在当代中国,作为独自思考的独特思考之所以会有压倒之势和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还与两种错误的思想有关。“两种错误的思想”是:

第一,由于受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大多都普遍认为在不能进行实证的人文学科领域里并不存在真理,每个学者可以做任意的主张,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比如1999年9月在甘肃河西地区召开全国美学学术讨论会期间,一些青年学者围坐在一起闲聊,有人对我说:“从你的文章和发言来看,仿佛你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存在真理似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我回答说:“是呀!难道你们不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存在真理?”他很惊讶地说:“当然不相信!”其他的人有的说:“嗨,在人文学科领域里不存在真理,这已经是常识!”有的甚至很不屑地说:“切!是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内存在真理!”同时大家的那种轻蔑、嘲笑的眼神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些生活、工作在偏僻闭塞的边缘地区的所谓学者,真够落后,真够老土!”对这一切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笑着问他们:“你们不也是在努力撰写文章、出版著作吗?你们中的很多人不是天天在讲台上理直气壮地讲解自己的理论吗?如果你们不相信在人文科学有真理存在,那么你们所发表的、讲解的又是些什么东西呢?难道是在讲谬论?”他们解释说:“既然不存在真理,那么也就无所谓‘谬论’了,无论什么样的观点和主张,只要能自圆其说便行。”——这些青年学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有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大的,他们后来都成了引领中国学术风潮的排头兵,他们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是博导,都在给博士生们讲解着既不是真理也不是谬论的东西。

——中国的很多学者们既然所发表的观点、主张不代表真理,还能代表什么呢?只能代表私欲。他们努力地写文章、撰书稿,目的只有一个,只是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学术界、教育界的优越地位,就是为了利益;他们让自己的观点、主张显示出合理性、合法性的方式,如果不是尽力涂抹上某些了不起的教条的色彩,就是在形式上努力显示出某些独特性或所谓“独创性”来。前面说过,独特如果不代表独立,便是代表私欲,从而他们的著书立说都是为获得利益、满足私欲而寻找理由和借口而已。

第二,即便中国人在其他方面“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但还有一个认识则是普遍统一的,即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而既然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独立思考便无从谈起。原因有二:其一,只要人们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人们所有的思考都只能围绕着自己的生命进行,而在利益是维护生命的材料的意义上,围绕着生命的思考自然是围绕着利益或私欲的思考,从而只能是独自思考——充其量也只能是独特思考;其二,由于奴役别人、占有别人的工作和劳动始终是强权势力聚敛财富、增加经济实力的最佳手段之一,从而为了使他人成为自己会说话的工具,每个人难免要受到威逼利诱的影响,而既然“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只要事关生命和财产,人们就会随时随地改变自己原来的思考方式和具体主张,会按照强势者的要求进行思考和发言——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段严酷的专制统治时期、大行文字狱的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几个人的思考不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

显而易见,一切以生命为最宝贵的事物的人们都是不能独立思考的。

创新独立思考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创新

目前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即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日常事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一、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置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通常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 而真正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人员较少。他们虽然在多年来的教务管理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但创新和探索意识不强, 缺乏专业化的教务管理能力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2、教务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 很多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教务管理流程体系不健全。随着独立学院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各项规章制度在不断的完善, 教务管理也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

3、在管理信息化方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独立学院开始实行学分制、选课制、且校区面积扩大、资源共享等新情况不断的出现, 建立无纸化的教务办公网络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就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 如何克服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 优化独立学院教务管理, 就成了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就此课题作些探讨。

二、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教务管理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 涉及到整个学院运行, 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体系是相当必要的。根据目前独立学院的特点, 本文对应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构建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创新体系。

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而言, 仅靠专业知识与公办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将毫无优势, 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多样化, 同时加大实践环节力度和增加素质拓展教育。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就业市场的特点制定多样化的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方落实教学任务。

2、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

对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独立学院来说, 着手制定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 使教育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显得犹为重要。以往的二级学院执行的是和本部一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 找不到相应可循的规章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 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修订原有的教学文件,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3、教学管理机构规范化

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助于一个部门工作高效开展。独立学院开创之初, 教务工作主要是配合母体学校, 其大部分工作已由母体学校教务部门承担, 从事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的人员仅为1-2人, 不存在机构的设置问题。随着独立学院的壮大和教务管理工作的相对独立化, 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任务不断加重, 管理人员不断增多, 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 以便高效快速完成各项教务管理工作。

4、教务管理信息网络化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 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数字化生活意味着自动化、高效、便捷、理性, 这也是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教务管理包括了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排课、选课、教材选用、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 引进教务管理网络才能有效地联结教务管理各个环节, 做到信息的互通有无, 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同时将教务管理信息与学生、教师有机联系起来, 使教务管理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教务管理网络化是独立学院实现高效管理的必然趋势。

5、教务管理人员高素质化

在现代化办公中, 不仅要有先进的软件、技术和设备作支撑, 更关键是要有好的操作者。在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中也要有高素质的教务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等都影响着教务管理的效率。因此, 独立学院应重视考核、选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人组成稳定的教务管理队伍, 同时应加大对现有教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 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提高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务管理的水平, 更进一步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许素兰:《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第7期。

[2]喻夜兰等:《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特点及增效措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9期。

创新独立思考 篇8

关键词:创新,考试评价制度,思考

实践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 是高等教育寻求办学模式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通过利用普通高校优秀教育资源, 吸收社会力量办学, 有效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在解决教育经费短缺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上起了重要作用。与母体高校“学科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独立学院受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限制, 必须突破传统的以学术知识为取向的教学模式, 构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使考试评价制度更好地发挥导向功能, 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指引方向, 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独立学院考试评价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考试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能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 又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改善教学工作、评定教学质量的信息。目前尽管许多高校在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但在考试评价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目的不够明确, 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缺陷。

教师为考而教, 学生为考而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后没有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忽视了考试的真正效用。首先, 考试方法单一。考试方式以闭卷、理论、笔试的形式居多, 大多局限于考知识, 且记忆性的知识居多, 造成学生对一些课程靠考试前的突击来应试。大多数院校都是采取笔试和小论文的形式, 表现在闭卷考试多, 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 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 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少;统一考试要求多, 因材施教少;记忆知识多, 创新能力要求少。其次, 评价结构不完整。终结性评价多, 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少;相对绝对评价多, 个体内差异评价少;他人评价多, 自我评价少;定量评价多, 定性评价少。

2. 缺乏对试卷检查和考试成绩的全面分析。

试卷检查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是考试评价的一种方式。现在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展必修课程的试卷检查以及卷面及格率的分析。如何评价试卷、检查试卷, 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事前认真设计方案, 使试卷检查达到真正的效果。试卷检查评价表的设计应体现重点项目, 尤其重视试题的内容覆盖面, 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 误统分、送分现象的统计以及随意提高总成绩等现象。不少独立学院对考试后的试卷检查分析工作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考试后的成绩分析报告与试题分析报告没有认真分析, 因此考试所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以至于同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继续出现。

3. 忽视了补考管理环节的实质意义, 降低补考、缓考的标准。

补考是对期中、期末考试课程不及格的学生, 给予一次再学习、再考核的机会, 是一个提高的过程。而在当前的独立学院, 补考就是安排考试, 没有给学生再次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参加补考的学生大多存在基础薄弱、对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 以至学生在补考复习中茫然而没有目的, 最终在补考中出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比如因事先没有系统地复习而担心考试不及格出现的怯考、缺考现象, 以及补考成绩依旧不理想, 甚至因补考中多门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等心理问题, 都值得关注。

二、独立学院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策略探讨

1. 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所占比例。

目前, 高校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而期末成绩则占70%的考试评价制度。平时成绩比重偏小, 而期末成绩比重偏大, 这种考试成绩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学生上课出勤率低, 不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由于一门课程的总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的好坏, 所以不少学生对平时学习缺乏动力, 上课出勤率低。有的学生即便到了课堂也是睡觉、玩手机, 忽视平时课堂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只重视期末考试前那几天的突击复习, 这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 (1) 适度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缩小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国外不少高校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要求, 一般都维持在40%~60%, 有的甚至占到70%~80%, 而期末考试只占20%~30%, 这样就促使学生把学习的重点完全放在平时学习及学习的具体过程之中。国内也有不少知名高校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的管理办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学生把全部重点放在期末考试复习上的做法。扩大平时成绩比重, 缩小期末考试成绩比重, 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回归到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上来。 (2) 制定平时成绩管理办法, 明确评分指标体系。学生的平时成绩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的, 由于没有硬性评分指标体系,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观随意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平时成绩管理办法, 出台管理政策, 并且加强对任课教师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检查监督力量。平时成绩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学生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情况、课堂测验成绩、课堂讨论、小论文、课堂笔记等。不同学科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 灵活多样地设立平时成绩的指标体系, 较为全面和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

2. 开展试卷检查, 重视试卷分析与评价。

加强考试后的试卷检查工作, 是对考试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需要。通过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对试卷的成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某门课程的难度、效度、信度等有关情况, 再加上专家抽查卷面情况, 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试题的分布情况, 如考试问题之所在、开展教学不足的分析等, 以便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课程组, 指导和改进教学。试卷分析是考试阅卷完成后对学生试卷进行综合分析的环节, 是课程考核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卷分析与评价, 是对试卷中储存信息的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这信息不仅对检查和改进考试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发现教学工作“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映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也有重要价值。通过试卷分析, 教师既可以找出自身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或个别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纠正和改进, 以便更有效地因材施教, 完成教学目标。考试结束后教研室主任应组织任课教师认真进行试卷分析, 同时对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每一分数段分布以及卷面中出现有代表性的问题, 结合平时教学情况, 对命题质量、教学质量作出分析,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以学生为本, 重视补考考试管理。

考试不只是为了考试, 要挖掘考试内涵, 发现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发挥考试管理的凝聚和辐射作用, 其中凝聚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 辐射出的却是学生各式各样的现象与问题。补考是考试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管理的意义不只限于考试。学校要以学生为本, 积极深入调研, 对期末考试中学生不及格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在补考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时代尤其要利用好网络工具, 将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试卷分析、教学的重点内容等公布在学院等教学网站中, 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学有所依, 真正发现问题, 寻找差距, 从而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课程学习, 顺利通过补考。对于补考结果进行认真调研分析, 对于补考中出现一些问题而至于学生成绩不及格, 要积极引导。关注补考中缺考的学生, 建立对学生缺考原因的调查的反馈机制, 对于无故缺考的学生要建立不诚信档案, 对其进行教育, 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对于其他原因造成缺考的, 尤其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的学生, 要及时反馈学院, 采取措施, 紧密关注。

参考文献

[1]冀满祥.明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 :321-324.

[2]张文彬.浅谈高校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J].教育决策与管理, 2007, (1) :20-21.

[3]胡敏慧.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22.

[4]陈京苗.关于如何加强高校考试管理、提高考试信度与效度的思考[M].高校论坛, 2011, (1) :7-8.

创新独立思考 篇9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创新, 是指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的束缚, 具有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和主动精神, 在复杂、迷茫、艰苦的情形中有所发明、有所突破。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大学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展开, 把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类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 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表明,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层面的综合体, 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 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中的核心成分, 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是素质教育的深化。

(二)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覆盖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 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 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 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地发挥作用。因而,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能力, 没有这种能力, 学生就难以把握所学知识的精髓, 得到的只能是书本上的知识, 而不能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

(三)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人类的学习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 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使得一个人的职业变得越来越频繁。大学生从学校得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适应这种变化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获得。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 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根据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要求,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 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时期, 独立学院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师资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松散作风, 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 科技创新能力也比较弱。部分同学对科技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 也积极的投身到实践中去, 但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缺乏先进性, 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一) 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意识是科技创新产生的前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长期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第一课堂, 我们所教授的大部分课程都是理论基础, 开办的实验也大多是理论验证实验, 学生不能在第一课堂上产生浓厚的科技兴趣。传统的学习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少对知识进行新的探索, 缺少将科技创新与自身学科紧密结合, 很多同学只是将学习与考试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现状严重阻障了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缺乏科技创新引导。

目前, 在科技创新中, 学生缺乏老师的引导, 更重要的是缺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如何培养专业兴趣, 如何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对新问题如何进行思考等问题的引导, 都是在目前高校中严重缺乏的。这种现状导致学生难以进入科技创新的世界, 导致学生在科技创新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或走不少的弯路。

(三) 缺乏科技创新技能。

科技创新技能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关键。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不能及时得到科技创新引导,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有效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因而造成了科技创新技能的相对薄弱。科技创新技能包括独立进行学习的技能, 独立进行研究的技能, 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四) 缺乏科技创新互助。

在科技创新中, 团结互助是学生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互助也是科技创新形成新观点, 新突破的基础。在科技创新实践中, 有一部分很优秀的学生, 他们学习兴趣浓厚, 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技能, 但彼此间的合作与互助相对缺乏。在遇到难题时, 他们较少主动寻求帮助和共同讨论研究, 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独立学院的生源有其特殊性, 是在高考第三批录取的, 俗称“三本生”。在录取分数上, 他们与第一、二批录取的分数相差悬殊。由于降分录取, 其文化基础与“一本生”、“二本生”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又有自己的优势, 多数学生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勇于创造, 可塑性大。他们中间多才多艺者较多, 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强, 喜欢表现自我, 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 往往在各类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当然, 他们的弱点也比较明显。文化基础较差, 自信心不足,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 责任意识不强, 表现出比较自我和主观, 逆反心理较为普遍。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 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 心态浮躁。总之,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独立学院的学生形成了自身的显著特点。针对这样的生源特点, 如果照搬照套传统的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势必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效果。因此, 在办学过程中, 要从实际出发, 努力探索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 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 使教学过程变成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的过程, 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唯有如此,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

(二) 尊重学生个性, 激发自主精神。学校应该创造一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氛围, 发现和挖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潜能, 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精神。在承认个性的存在及其差异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 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或从事创造性活动, 切实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方向, 激发他们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内在动力。

(三) 健全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制度, 如奖励制度和学术规范制度等。健全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勇于创新;奖励是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在各种重大科技创新或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可以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评优评奖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或政策倾斜。

(四) 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一是要安排专项经费, 出台资助政策, 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专任教师积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三是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向大学生开放一些必要的实验室, 添置必要的设备, 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支持。四是要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基地, 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实践的平台, 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层次。

(五)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完善自己。大学生科技学术文化的建设孕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与学校文化氛围相互依托。要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创新力的立体式文化, 如开展科技文化节, 举办多种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创新技能大赛、青年志愿者服务、宿舍文化节等活动, 培养学生肯动脑、勤动手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通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推动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交融、渗透, 学风和科研之风相得益彰。

(六) 开展多层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各年级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经验和优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 分层次和分阶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一的学生刚踏进大学校门, 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 所以应从思想上引导,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进入大二, 已学习了一些基本理论并接触专业基础课,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大三、大四等高年级的学生, 要求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干作用, 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一些实际成果。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组织大学生定期在企业及有关单位的见习、实习中接受严格的磨炼, 切实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德静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 2007, 1

[2].王晓龙.浅析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圈, 2007, 13

[3].刘国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J].河南教育, 2007, 9

[4].谢俊荣.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4

创新独立思考 篇10

首先, 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基本手段,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 财政、金融的方针政策就会相应发生变化, 所以《财政与金融》课程内容与国家经济形势紧密相连,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财政与金融》作为各类财经类院校财经会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 在教会学生财政领域、金融领域基本知识的同时, 可锻炼其对于经济形势变化的敏锐性, 学会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使用的条件及效果, 并与自身专业及实践联系起来, 从而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宏观经济管理专门人才打下坚固的基础。

其次, 就独立学院而言, 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还在不断调整与完善的过程中, 相较于国内本科教学在专业建设及课程研究方面已取得的成熟经验来说, 独立学院在教学的诸多方面尚需探讨、研究。且独立学院学生是由本科三批中录取的, 他们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社会能力较强, 重视社会实践, 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普遍头脑灵活, 善于走出校园, 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 社会适应性较强,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一本二本的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来培养他们。所以, 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形成课程特色, 必须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探索适合其学习和接受的《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

从总体上看, 国内外研究《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创新的成果还不是很多, 尚没有对于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先例, 所以现在开展这项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创新的具体思路

(一) 教学内容的创新

1、根据独立学院培养本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应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 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 从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的《财政与金融》教材可分为适用于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和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 本科院校的教材 (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现代财政与金融教程》) 理论非常丰富完善, 但是比较缺乏实践环节的训练;而高职高专适用的教材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财政与金融》) 在实践环节设计和内容编排上很有特色, 不过理论介绍相对薄弱, 相对于三本的学生来说, 这些都不是最合适的, 最好是能够寻找到皆有两者特色的教材, 必要时可以组织优秀教师自行编写一本。

2、在讲授具体课程时, 应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对内容做出详略安排, 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并为之服务。比如会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有志于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那么财政部分关于税收的内容就是一个重点, 除了应介绍常规性的基础知识以外, 还应当对此进行补充和加深, 将理论、习题、真题以及实践结合起来;再如金融部分可以开辟一个理财专题, 督促学生将课本知识、专业以及社会热点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

3、要做到以上两点, 还必须合理安排学时, 和目前的教学大纲比较, 改变全部是理论课时的的安排, 将一部分理论课改为实践课, 实行理论课和实践课交叉, 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

1、强化案例教学。《财政与金融》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 若单一的介绍理论知识, 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走神, 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有必要在理论知识介绍的同时穿插各种案例。不但是要多实行案例教学, 而且还要有选择性的引入案例, 最好是日常化又能切合知识点的案例, 这样, 学生能够提高参与度, 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加深理解。如探讨财政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这一现象时, 指出当前市场失灵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对于这一点, 学生都能够感同身受, 所以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看法, 以及一些解决方案。通过案例教学, 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经济事件中自己分析原因, 提炼经验和总结对策。

2、引入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小组, 深入实际,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学习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 让学生更熟悉财政金融领域的一些实际操作:如BOT的实际操作运行、养老保险的缴纳及享受、国债的发行和认购、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股票交易所的交易过程等。实践出真知, 通过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国家的财政和金融领域运行状况, 理解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意图。

3、尝试情景模拟教学。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创设课堂学习情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 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 在金融市场的证券流通市场教学过程中, 在简要介绍证券交易所基本证券交易程序, 结合给出上市公司的年报等资料和K线图资料后,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 各司其职, 开展模拟证券交易, 使学生如置身于交易所现场, 感受到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各个环节和所应注意的事项, 既历练了技能, 又增强了综合素质, 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增加学习的兴趣。比仅仅上课时老师枯燥的介绍要生动得多。若软硬件设施许可, 还可以在网上的模拟汇市中, 做一次实际的炒汇, 熟悉流程, 同时如果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大家相互帮助, 一起解决, 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教学, 让学生提高参与的兴趣, 启发思维, 激发独创性。

(三) 教学手段的创新

国外研究曾表明, 学习成果中有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所以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生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除了课堂多媒体教学, 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方便师生间在课后的交流, 如课件共享、答疑等。这样, 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并巩固教学效果。

(四) 考核方法的创新

第一, 可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教师不能只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要仅仅在追逐最后一张成绩表。平时考核可采取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章节的内容结合财政和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给学生布置思考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并围绕讨论写出小论文,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 不再通过死记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试。

第二, 开展知识竞赛。如每年3月我国的两会, 反映了国家的预算、决算, 还有财政政策的重点实施领域, 可开展一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比赛, 就其中一个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探讨国家提出相应对策的背景, 原因并预测效果、比赛成果可以PPT的形式表示出来。

第三, 对期末考试的形式作出调整。期末考试除开笔试, 还可以采取口试的形式, 但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出题, 做出题签, 学生逐一进行口试, 这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同时还可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创新, 应能较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更好地使学生具备各项素质和能力, 契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的需求。

摘要:为提高学生对国家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理解, 同时训练其应用能力, 应针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财政与金融》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具体创新可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法四个方面着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 应能使独立学院的会计类学生受益匪浅。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政与金融,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晓婵, 张永丹, 王庄严.独立学院金融本科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09) :68-69.

[2]陈代娣, 樊华, 桂庆军.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06) :81-82.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篇11

一、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必须教给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的学习方法。

1.在字词的音、形、义方面去帮助。低年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这给独立思考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如苏教版小语第:册《识字8》中,学生对“晴”和“情”;“清”和“蜻”等字的区别上不够清楚。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来思考,这两组词它们的读音都是一样的,仅从字音上区别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字形上对它们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的部首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再用这些字进行组词,运用到说话当中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对它们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对这些性近字的区分就比较容易了。

2.在课文题目中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课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文眼,抓住课题进行分析思考,就能提出好问题。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对题目的质疑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如苏教版小语第:册第9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和第10课《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从课题中引导学生质疑“挖井的人是谁?为什么不能忘记他?”和“得红圈圈最多的是谁?为什么他能得到最多的红圈圈呢?”这时学生就会围绕这样的问题去展开讨论,独立思考,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思考。关键词往往是全文的核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在学习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句子,鼓励学生认真动脑,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苏教版小语第:册《春笋》一文中,了解“春笋是怎样钻出地面”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冲破”“掀翻”和“冒”来体会春笋顽强的生命力。在了解“春笋的成长过程”时,继续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注意停顿,语气要渐强。读出春笋不断向上的精神。同时借助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春笋成长的艰辛与顽强。

4.从文章中重点句段上提出问题。重点句或重点段对表现文章中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突破文章的难点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苏教版小语第二册第6课《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第九自然段小黑兔不服气地问了这样一句话“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是呀,对兔妈妈的做法,小黑兔j}常不理解,非常生气,所以小黑兔当时的心情是很不服气的。那么,“兔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了得最后一名的小白兔呢?”通过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最后自然段,体会兔妈妈最后一句话“因为小白兔敢和高手比呀”的意思。知道了“只有和高手比赛,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而跟弱者比赛,永远都不会进步”的道理。

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1.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指导。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数是看图识字、看图学文。这在小语教材中有其特殊的意义。看图是通过图画形象地了解客观事物,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文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客观事物,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两个过程中,又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时就应侧重从字、词、句的理解逐步过渡到与图文之间的联系上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2.对知识层次不一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从教材和教学要求来看,目前的教学,教学目标是相对统一的。但从因材施教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还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对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上等的学生应对他们进行一些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深层次的学习指导;而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应有意识地适当降低要求,允许他们只完成学习目标的一部分,只在字词等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指导,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他人的帮助,也能逐步达到要求,进而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中,疑是思之始,疑必有问,问必先思。训练伊始,大部分学生都还只停留在对某个词不理解、或某个句子不懂等低层次的思维方式上。因此,我们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学生思维的角度不同,层次深浅不一,提出问题的思考价值也有大有小。要让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以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释疑,缘疑而人又缘疑而出,通过求疑,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让学生学会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美式独立思考 篇12

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举手, 不投的放下手。”比尔这一招厉害, 在众目睽 (kuí) 睽之下, 要大男人们把已经举起的手再放下, 确实不容易。这样一来, 虽然仍有人放下手, 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许多。

比尔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总统女士’, 这回可是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沸腾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 人们要看这个女孩还能说什么?女孩露出了一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 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

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 一片惊叹……

上一篇:应急方式下一篇:电子政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