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2024-10-08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精选12篇)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 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 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 发表意见, 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 又可活跃学生思维, 增大思维强度, 使学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 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 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 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 达到“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的目的。然而,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和徘徊:强调合作学习,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有没有滋生的土壤?如何看待和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的确,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是两种相对立的学习方式, 但它们并不矛盾。“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辩证地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学源于思, 思又引出学。从这一角度看,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应该是一个纵横交织的共同体, 它们互相依赖, 缺一不可。那我们如何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激励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

在“讲授新课”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 掌握算法。

例如, 在教学《打折销售》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听说国芳百盛袜子专柜一双袜子标价100000元”, 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一阵惊呼, 我又故弄玄虚, “人们都蜂拥而至, 想一睹为快, 看个究竟, 看看到底是多好的袜子。结果却抢购一空, 断货了, 为什么?”学生都述说着自己的理由, 接着我带领学生探索打折销售的相关知识。“心求通而末得, 口欲言而不能”, 由好奇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激发学生“渴望”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 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没有自主探究的交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递, 不会产生共鸣和惊奇。因此,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前奏,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欲望。用林语堂的话形容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交流最合适:“吃花生必须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 花生愈有味道。”

面对问题, 有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带着一丝激动, 急切想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无比自豪的讲出来, 让同学分享他的智慧成果, 让同学赞扬他的想法, 这时他多么渴望与人合作交流啊!有的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遇到了疑惑, 这时他们同样也渴望合作交流, 希望在交流中能开拓、补充、修改自己的想法, 争取早点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要有机结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并不是只需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离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如同无源之水, 会逐渐枯竭,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先独立思考, 而是直接合作, 在课堂上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 依赖他人的心理会加重, 学生以后在人生中将难以独挡一面。在教学中,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所以, 我们应当:

1. 寓独立思考于合作开始之前, 达到铺垫之效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在合作交流前, 教师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 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 都能够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 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这时再进行合作交流, 就能达到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2. 寓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于合作过程之中, 达到互补之效

心理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 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 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 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 要做到“动”“静”结合, “存异”与“求同”结合,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 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主地去探究, 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 教师还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可以深有体会地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独立思考, 让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就一定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 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没有自主探究的交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递, 不会产生共鸣和惊奇。

关键词: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

[2].〔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国〕珍妮特·沃斯著.顾瑞荣, 陈标, 许静.译《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新华书店.1997.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茅永华.《注重问题设计提升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杂志 (初中) ,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数学会主办, 2006年第1期.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2

一、要创新。

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把新大纲精神、新教改精神、新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再加强求异、质疑、合作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二、要求异。

所谓求异,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学生回答问题千篇 一律,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我想归纳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尤其是思维水平中下的学生,容易拘泥于简单的模仿,使得课堂上出现第一个学生的话具有定向作用的现象。

(二)教师在教学前以参考资料为依据定了“谱”,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谱”内展开固定式的思维。长此以往,当然会使学生思维呆板、僵化。要改变这种呆板、僵化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在训练学生求同思维的时候,更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应注重创设提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思考问题时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寻找出不同的答案,使思维过程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要质疑。所谓质疑,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求异思维,是读者对作者的见解作进一步的探索和评价。学生学习应是一种主动求知的过程。书上写的,教师教的,并非绝对无误。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

(二)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质疑。

(三)耐心解疑,同时也鼓励学生一起解疑。

少些形式合作,多些独立思考 篇3

我想,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反之,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课堂,犹如失去了双手或双腿的人,将会失去独立的生活能力,犹如失去双翅的鸟儿,只能徘徊于地面,永远找不到飞翔的快乐……也难怪学生一碰到问题总感到无所适从,东张西望,失去了合作伙伴,真不知如何去面对学习,进而产生了一种依赖的思想,从不想自己独立审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他们又将如何去自我学习?如何去创造?如何立足于社会?

学习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过程,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需要思考的权力。

我们不能剥夺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其一,教师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设想,教师权威下的课堂,学生怎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带着恐惧的心理怎能静下心来专心地思考?否则便是一种应付式的思考或克隆式的结果而巳。因此,教师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里敢想,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其二,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要思考就需要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其三,把握最佳独立思考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会想。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解多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少了,灌输式教学成分多了,学生的探索交流就少了,并不是说一碰问题教师一概不讲,就让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得把握好独立思考的价值定位和时机,当大多学生一下能思考出结果的,就没必要再花时间独立去思考了;当学生思考有困难时,教师就要适当地启发引导,使学生会想、乐想、创造性地想。

同时,教师也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该合作时就要合作。什么情况下需要合作?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的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要合作;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见解又不统一时要合作;当学生仅靠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时要合作;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时要靠合作去交流分享等等。

作为教师,就是要成就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少些“形式”合作,多些独立思考,正确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把学生真正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来,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到质朴真实有效的环境中来。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了。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4

1、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和基础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制定导学活动单的时候, 特别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求教师在导学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比如听老师或同学发言就要想一想,作出合理的判断,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为什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同意?不同意又是为什么?经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出个性化的见解。例如在设计《愚公移山》 这一课的活动单最后一个活动时,笔者把人们不同的两个观点列在活动单上:有人赞成愚公移山,有人认为愚公移山还不如搬家,对这两种意见发表你的看法。学生经过思考后踊跃发言,两种观点各不相让,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最后再请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独立思考后形成的个人见解与别的同学的观点交流碰撞,使他们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促使他们凡事重新定位自己,换位思考他人的认知策略和方法,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最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拓展 和延伸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把同学间不同的见解或观点进行优化整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共有的成果,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使得出的结论更臻于全面和完美。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通常采用交替发言的方式,既让学生共享探究成果,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生展示的过程、倾听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等,都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观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合作探究内容的有效性、价值性,教师在活动中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等,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最大化。例如在设计《鸟》专题活动单时,其中的活动四要求小组合作,对活动三中同学们提出的保护鸟的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各种建议和做法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一条可行性意见,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这样的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组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组内各个成员的表达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合作小组使每个学生的都有了认同感和归宿感,他们独立思考的成果得以通过合作小组与全班同学分享,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大大地消除了组内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享受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

3、既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 又要注重合作学习

教师在制作活动单的时候,既要考虑如何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注意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对一些容易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苦苦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得其解时,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既有价值,又有成效。以《口技》这篇文言文为例,笔者在设计导学活动单时候,首先就考虑了活动的梯度:活动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文学常识、基本词汇的预习熟练程度,实际活动的时候采取全班学生抢答的形式,而且教者有意给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二是读课文,并且翻译。具体活动的时候,请基础中等的同学朗读翻译,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并且做适当的记录, 等他读完并翻译好之后,别的同学再举手纠错,对特别难的地方,学生没有说正确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决,老师在小组间巡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同学到前面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这样既重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清醒认识的是,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好学生”的特权,更是给“学困生”参与展示的机会,因为如果过分注重小组的合作探究,“学困生”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抢夺,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能是小组意见的“应声虫”。打击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严重的对以后的合作学习会采取超然事外,厌恶回避,甚至从中作梗捣蛋,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对所有学生而言,找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最佳结合点非常重要。

4、用“活动单”促进学生在合 作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活动单”设计为抓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单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框架之下, 让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据鲜明个性和深度,体悟独特的感受,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情。学生通过活动单设计的活动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再通过小组合作使得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别的同学所学习的内容碰撞、交流、整合,最终达到教师所期待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根据活动单所设计的内容模式,学生合作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让自己主动、独立、自我完善的过程。“活动单”的设计在构成形式上强调小组的合作,培养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共同探究的学习品质,又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化的独特 思考。据 此 , 教师在进 行“活动单”设计的时候,既要有一定数量的让学生个体能自主完成的作业,又要适当设计一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真正体现“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如在设计苏教版莫怀戚的《散步》 这一课的“活动单”时,活动一是要求学生自己到图书馆、书店或者网上查找到彭学明的《娘》,并且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既合作,又独立,在独立中合作,在合作中体现独立性。活动二是任选一个角度,围绕“亲情和母亲”这一话题的谈谈感想,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感想,体现独立思考的活动单设计意图。活动三是要求小组合作对这两篇作品归纳共同点和不同点。在活动中老师适当从作者情感、 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点拨。通过对同题材文章的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体味出自己的感悟,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懂得了亲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永存于人们内心至真至善至美的第一情感, 即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而对父母的亲情也应该象这些作家一样随着岁月的累积而愈发浓烈。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小组合 作,在学生互相的交流中,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从而学会珍爱亲情,注重亲情的培养。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了感情的熏陶,提升了语文素质。学生感悟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运用精心设计的“活动单”引领学生先是合作,在小组合作的框架之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感悟,产生有个性的思考,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情。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5

1、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使学生的预习时间充足,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同时,教师对预习要进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指导与自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

“学会存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从而确定适合自己实际的具体学习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质疑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有了兴趣,就成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内在动力,就肯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个人的特长,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4、积极鼓励学生,引导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了解社会生活实际,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变教为导,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自愿的学习。学生懂的,教师不多讲,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少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机会去实践、思考。

6、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7、整合优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将活动教学与认识教学结合起来。首先使学生突破思想束缚与思维定势,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方法.以独立地解决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去探索,合理评价自己的解决策略,最优化地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6

[关键词]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冲突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5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是“突出生本教育,落实高效课堂”。教师要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合作探究”“语言表达”。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更重视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导致部分学生逐渐依赖小组,忽略了独立思考,到了考试时,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冲突,必须探索二者的有效平衡机制。

一、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合作学习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度,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实现兼容互补。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独立思考学习成果的反思、升华和完善。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群众史观”时,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源泉”,第二节课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民群众本身不能成为财富的源泉,这个源泉只能是实践。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要联合应用。

二、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现实冲突

部分教师对新课改存在误解,认为每堂课都不能缺少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认为小组合作能打造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而把让学生独立思考看成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不论教学内容难易都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然而经过课堂反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为对于难点部分,积极发言的总是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只是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的“听众”。

曾有过这样的比喻,自然界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这也彰显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时是“十根筷子紧紧抱成团”,到了独立考试时,却是“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少或消除两者的冲突,寻找一个有效的平衡点。

三、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在课堂中的有效平衡

(一)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整理知识体系。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当问题的难度不大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思路进行;对于思维发散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

(二)根据教材内容,寻求结合点

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个人与小组形成良好的关系。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联手”

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要让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联手”,就要让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再展开讨论。这样才可能出现智慧火花的碰撞,才可能出现观点的正面交锋。在网络上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许多专家建议教师应事先确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都能激发自己的潜力,同时体会到被别人认可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两者并不矛盾,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尽管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要充分肯定两者各自的优点和价值。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必须兼顾两种学习方式,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7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第2条之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 (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 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的活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国家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含中国教育机构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是依法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和我国办的学校不同点: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所谓的公办大学, 是指由国家举办的学校;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则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属民办性质。民办学校的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样享受国家承认的学历待遇。

在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道路上, 国家公立院校起步较早, 走在了前面。但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独立学院面临着来自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严峻挑战, 独立学院必须在逆境中开拓新思路, 进一步打通独立学院与国际学校的联合办学, 变滚动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以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对于独立学院而言,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机遇, 更是挑战。由于公立院校与独立学院在自身属性、办学性质和政策机制上的区别, 导致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不同

1.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式下, 国外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 如2002—2003学年英国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注册学习的外国学生已经超过7.5万人。每年平均增长20%左右, 其中65%的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学习数学、计算机, 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还被翻译成别国语言进行教学。这类课程的注册数在一年内也增加了19%, 目前绝大多数是工商管理课程。但是, 除工商管理课程外, 技术、数学和计算机以及社会科学类课程也已经开始被翻译用于别国的远程教学了。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1999年在190个国家拥有了3万名学生。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的教学卫星电视网也已经扩展到了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等世界许多地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在拉丁美洲的注册学生数已经超过了在西班牙本土的学生数, 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远程教育大学正在将它们的教育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亚洲远程教育大学也在使他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例如,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统大学正在努力将自己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提供者, 比如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也在远程教育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过去的20年中,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在英语课程开发、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多种媒体课程材料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某些海外教育院校和商业公司, 如加拿大奥兹网络公司等合作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进行开放与远程教育的主要是公立大学, 目前为止, 独立学院基本还没有这种模式。

2.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什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呢?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引进国外的名牌大学、名牌课程、名牌教授, 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如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就是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以及合作外方指定的原版教材, 并且引进合作伙伴院校的优秀师资, 严格地执行外方合作院校的教学大纲, 开创全新的国际教育模式, 使学生不出国门即可获国外文凭。北京中加工商学院则是通过与美国“八大”教育公司的合作, 在成人教育方面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仅引进了国外的优秀教学资源, 并且通过中外教育的“嫁接”, 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部门、专业和课程, 增强了教学本身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修复能力, 使之不断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模式主要也是公立学院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所使用的模式。

三、独立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比起公立学校来说有更多的局限性

1.审批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与监督尚待规范。由于缺乏教育部门认证, 国外院校对很多中国独立学院不了解, 这就给合作办学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与此同时, 独立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管理与监督也尚待规范。从政府层面上来看, 出现的问题是管理主体不完全明确、内部协调不够而且难度较大。从办学者层面上来看, 管理水平及办学效果的差距很大, 就目前来看, 办学层面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例如, 第一, 有的学校在招生、收费、颁发证书、经费使用等方面并未完全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第二, 一些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 未经批准就擅自与境外的机构非法开展办学活动;第三, 某些学校超越批准的办学层次和范围任意开班招生, 出现教学周期短、教学质量低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等情况, 使得在政策执行中监督检查出现不力的状况。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短、积淀少, 与公办学校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获得优质资源方面一般来说会比较困难。再加上起点比不上公办大学, 就很难寻找到国外知名高校合作。目前, 与独立学院合作的外方院校大多数是一些规模比较小、名气不是很大的院校。尽管这些年来一些独立学院一直在努力寻求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的机会, 但从总体上来看, 国际合作办学的层次还是无法提高, 导致办学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除此之外, 外方合作办学方的课程质量、教学管理经验以及学术声誉都很难得到判断与保证。还有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有些外方学校本身根本不具备合作办学资格, 而独立学院为了追求中外合作办学也把他们引了进来, 这不仅损害了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独立学院要想引进优质的国际合作院校还需要一个过程, 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着力打造自身特色, 逐渐赢得很多国外大学的认可;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也可以“借鸡生蛋”, 通过与国内重点大学合作, 实现优质校外资源共享;除此之外, 当地政府在引进优质国外资源的同时, 也可以向独立学院推介。

3.师资、经费不足制约发展规模。独立学院在国际合作办学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师资不足的问题, 而且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国际合作办学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授课老师不但要承担本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 还要求用全英文教授本课程, 这对一般的老师来说难度较大。如果是外语专业毕业的老师, 又缺乏专业知识, 具备专业知识又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很少, 除非是海归, 但要引进海归, 对独立学院来说可能性还比较小, 以目前独立学院的状况来说, 还很难吸引到海归或是博士等人才。除了师资力量不足之外,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 费用问题也是当前国际合作院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优质的教育要付出优越的成本, 先进的课程、师资、理念的引入, 都需要坚实的资金投入。这对自给自足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独立学院也说是一大挑战。如果一旦生源不好, 独立学院的压力就非常大, 不少独立学院往往会因为经费问题, 而被迫搁置谈好的项目, 或者把成本转嫁到学生身上, 这就会使得学费很高, 而学费太高又会导致生源减少, 生源减少又会使中外合作办学或是优质中外合作办学流产, 中外合作办学流产也会导致生源减少, 总之, 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外, 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往往要运行两三年之后才谈得上收益, 这对独立学院而言, 压力是非常之大的。所以经费问题, 往往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不同

1.公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两个层次, 一个是本科层次, 还有一个是研究生层次。公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主要以“2+2”或“3+1”甚至“1+3”的方式进行课程或学分互认。也就是让学生在国内读2年或3年, 然后出国读2年或1年, 学生拿到中外两所学校的毕业证或学位证。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8

(一) 让学生自觉预习, 识字读书。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骤, 是养成读书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预习中可视时间的长短而作浏览式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

浏览式的阅读对课文内容、体裁、写作思路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 而研究性的阅读就要识字读书, 用心读书, 概括段意, 学会圈、点、勾、画, 写出批注, 品味重点语言。背诵摘录等步骤,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里强调一点, 识字读书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字认熟了, 书才能读懂了,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 相互之间的交流, 文章中所要弄清楚的内容才能弄清楚。如果识字读书这一步没搞扎实, 那么, 对课文就理解不好, 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是徒劳的。

(二) 比较式教学, 认识规律。

教材是以文体组织单元的, 在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中, 集中体现了哪些主要的写作方法呢?各课在确定主题、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感情色彩等方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整个单元又为我们的构思写作提供了什么借鉴呢?这些都是具有概括性的规律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师不能样样都讲, 面面俱到, 主要是用比较的方法讲规律性的知识, 看看哪些是共同性的, 哪些是个性的, 哪些需要重锤敲击, 哪些只需粗知, 教给学生点金术.自学课文不能放任自流, 而主要是让学生用学过的规律性知识去学习, 使其有用武之地, 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九年级 (下) 第二单元《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就应该让学生比较阅读, 重点读前两篇, 掌握方法, 然后再读后两篇。这样, 让学生找到规律性的知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列表归纳, 分析概括。

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有时一课就列一表, 教《孔乙己》一文就给孔乙己列一张履历表, 然后依据履历表给他作个小传。然后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最后走出酒店之后的境况。教《范进中举》一文为了分析胡屠户的形象列表如下:

上表体现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不难总结胡屠户的形象。这样, 使学生从中学到带规律性的知识, 实现能力迁移。

(四) 一天一得, 受益无穷。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天, 无论是学文、史、地等文科知识, 还是学习数、理, 化等理科知识, 或是阅读其他书籍, 都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和认识, 让他们准备一个大本子, 把这些零散的东西随时整理记录下来, 或写感受, 或剪贴报刊, 或抄录精彩时文, 或制作卡片, 还可以给其插图、装帧, 或集结, 命名等。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模仿到创作。斯宾赛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边谈到的这些办法, 无疑是由模仿向创作运用迁移转化的重要手段, 它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变依赖性为自主性,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 课外阅读, 学以致用。

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 可以把老师精心的阅读指导和学生广泛的阅读结合起来, 这种“内外统一”的阅读教学, 和那种课内课外完全脱节的阅读教学完全不同。如:对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片断或其他诗文, 老师绘声绘色地进行朗读, 学生听了常常会神情激动, 印象深刻。或者辅之以写札记、短评, 收获会更大。将选好的材料教给学生读, 他们会跃跃欲试。再如, 上课一分钟叫几名学生讲一句话新闻, 每周一让学生自己编制上周广播要闻, 每月末举行一次读一本好书收获会。所有这些无疑就是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当然, 老师的要求高了。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9

一、艺术类专业设置应与就业市场挂钩, 对学生的教育要与市场接轨

自从国家把学校的规模与专业设置的变更权更多地赋予学校之后, 它的确增强了学校的活力, 使学校能根据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及时灵活的反馈。但学校对人才的供求信息掌握也不是充分的, 作为非盈利单位的学校, 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 人才培养与供给相对于市场需求在时间上是滞后的, 在周期上是非同步的。因此, 招生和就业需要配套, 如果不配套将形成招生人数增加, 就业市场饱和的严重现象。同时应着重从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并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 做到营销对路。大学生就业难, 反映出了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 只有与社会接轨, 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学校应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一位刚走上讲台的大学毕业生说:“开始上课时有些吃力, 感觉所学的知识不够用, 掌握的教学技能不全, 学校还应该多教授一些对发展专业有利的技能, 比如掌握书法技能,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掌握各种版面设计技能, 培养相应的教学技能、组织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拓宽思路,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 增设社会需求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鼓励学生多学一些第二专业、第三专业, 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只有这样, 才能够做到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增长, 才能够与就业市场相辅相成。

三、加快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要根据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要求, 不断加大投入, 调整、充实机构, 强化服务意识, 健全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加快无形市场的建设, 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1. 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工作, 继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各地方、各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用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统筹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靠发展去解决毕业生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 克服和消除体制性障碍,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广泛吸纳毕业生, 不定期组织毕业生市场调查工作, 及时了解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 及时调整专业课与社会需求量的比例, 了解就业市场定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建立健全一批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2.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主, 各级地方用人单位为辅的小型人才招聘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充分调动、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优化就业结构。努力搞好“市场引导、学院搭台、各系唱戏”的毕业生就业模式, 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四、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1.转变就业的地域局限观念。

通过调查发现, 就业难并不能真实地概括出当前的就业现状。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 真正的“难”, 是难在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国家急需的而又艰苦的地区 (包括广大农村) , 没有人去。大中城市发达地区人才蜂拥而至, 相对过剩或大材小用。所以, 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法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 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以北京为例, 首都的艺术类毕业生基本上都想留京, 北京的文化团体虽然多, 但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来自祖国各地的艺术人才的就业需求。而与此同时, 其他地方还非常需要各类艺术人才, 尤其是我国的边远地区、西北部地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说:“如果把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 我们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能达到100%, 甚至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之所以大学生择业出现明显的地域性, 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地区、城乡差异十分明显的国家,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者工资福利状况差别也十分显著, 加之我国劳动人事、户籍、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度还不完善, 劳动力的流动还比较困难,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毕业生就业范围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来促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

2. 转变就业方式和思维,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说:“我们毕业的学生, 真正从事艺术工作的其实占少部分, 大部分毕业以后都从事其他的一些专业, 比如学美术的出去以后做设计。”就业方式多元化的同时, 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主流。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 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重要举措。国家规定, 凡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 (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 外, 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 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将为其提供所有的人事代理。这对我们大学生创业是个很好的契机。如果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要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 那么, 由就业到创业则将成为这种制度变革的一次新的革命。实现由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的过程, 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更需要有效的改革措施。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

作为内部审计灵魂的独立性, 是相对的, 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有如下规定:为了使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自主地客观地进行审计工作, 他们应该与所需审计的内容保持独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可以顺利成功的实施, 它需要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其独立性, 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严密性与客观性。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 随着一些企业制度与企业结构不断建立与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独立性。

1 内部审计

1.1 定义

国际上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 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 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 是否有效经济地使用了资源, 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2001年1月,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 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6月,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 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2 特征

(1) 向内服务性。内部审计是在各个部门或者各个单位内部进行的审计工作, 是为了提高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水平。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的领导管理之下展开工作, 通常只对上一级领导负责。

(2) 独立性。内部审计实施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与所审计内容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以此来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但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是单位原有职工, 所以其独立性某种程度上受到较大制约。在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 有可能国家利益的维护会受到其影响。

(3) 审查范围广泛。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其审计范围必须面面俱到。比如对企业内部财务的审计, 对其内部经济效益的审计, 事前事后的双向审计, 建设性的审计以及预防性的审计。一切审查活动都应在本单位的领导管理之下进行, 对上一级领导负责。

(4) 审计程序简单。内部审计实施程序简单易行, 第一步为规划, 第二步实施, 第三步终结, 第四步后续审计。规划工作简单化是因为规划可以根据日常工作展开, 工作量大大减少, 从而降低时间成本。实施阶段简化程序是因为上报领导以后, 领导下达指示, 审计人员只需要执行, 所以实施内部审计就简单许多。审计部门提出审计决定, 通常由相关部门根据审计决定进行整改完善, 易于终结。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如若对审计计划与审计决定不满意还可向内部审计人员说明, 并进行讨论研究方案。

(5) 内部审计实施及时。内部审计是由本单位或本部门实施的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也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内部员工。设计工作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进行审计, 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以预防或阻止某些问题的发生。

2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状

2.1 企业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为对其认识不够深刻, 对于新理念的理解不够彻底, 其二为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与支持尚且不够, 同时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内部审计的功能与职责尚未得到充分正确的理解, 甚至将纪检工作与其混为一谈, 这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同时多个职能的部门产生合署办公的不良现象。与此以往势必降低其权威性, 并限制其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2.2 法律方面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 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实施条例,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及一系列法律文书, 规章制度。其中《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面构成。

3 影响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3.1 机构设置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完全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间或有也是隶属于某个单位或部门, 甚至合署办公。这就导致审计部门或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并不能完全地贯彻其独立性, 相应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敢直接揭露, 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审计部门的归属性达不到统一, 其监督地位就会被大大削弱, 这为审计工作的实施造成严重的阻碍。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不合理的设置, 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受到较大挑战。

3.2 法律法规不完善

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 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并未作出明确有效, 可行性高的相关规定, 大多数只是一些简单的、原则性的、传统的条例, 内容笼统不便实施, 可操作性较低。这为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 同时使得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受到国家审计以及民间审计的冲击, 不利于企业长期保持审计部门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3 单位不够重视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只需要对上一级领导负责, 完全听命与领导。但是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并未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的功能只是简单地查账, 检查经济活动中的问题。领导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不高, 同时地位低下, 独立性也受到牵连。内部审计专业人员薪酬待遇低, 且没有实际操作权利, 严重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实施。一旦内部审计不能保障其完全的独立性, 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的产生便毫无悬念, 同时也将增大企业经济活动滞后的风险。

4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策略

4.1 树立正确的审计意识

对于内部审计查错纠弊的片面认识应该得到纠正, 同时一定要明确其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区别, 提高其专业性与权威性。而且企业应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或人员, 坚持事实求是的审计态度, 在审计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以国家利益为重, 公正客观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4.2 完善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是否为其审计工作设置独立的部门也关系到审计的独立性, 它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实施审计工作时监管经济活动的权威性。因此,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平行于其他部门的独立的机构, 而不是隶属于其他部门或单位, 或者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

4.3 健全审计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

健全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有利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我国既有的原则性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还应该指定相关的审计条款与操作指导, 进一步完善我国尚不完整地规章制度来加强其独立性。

4.4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 同时也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企业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权利以及薪酬待遇, 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创新, 来增强环境的和谐性与人员的稳定性, 以此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5 结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 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审计意识, 掌握充分的审计理论, 同时还需要学习经验丰富的审计工作者来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使其审查监督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目前的内部审计尚且存在极大困难亟待解决, 以上给出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燕君.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J].经济师, 201l (4) :182-183, 186.

[2]刘福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08 (35) :230.

[3]马新勇.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7) :36.

[4]石峰.审计实务[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课堂使用手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0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大学生喜爱的对象。手机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它不但功能全面,而且可以迅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然而,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走路、吃饭、上课都看着手机,尤其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对大学生的理想、学习态度、性格、心理等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本文以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为出发点,深入探讨课堂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

(一)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较为普遍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课堂上的学习基本是靠学生的自觉性,教师不会过多地进行干预,没有太多地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大学生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就会使用手机聊天、听歌、浏览网页等,影响课堂秩序。

(二)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

除个别学生有手机依赖症外,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因为要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一些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是因为听不懂课堂内容,觉得太难学,听不进;一些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今后就业没有什么帮助,课堂使用手机让自己放松下;一些学生认为教师授课内容太枯燥,不生动形象;一些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来回答学生会的问题,等等。

(三)课堂使用手机存在偏科现象

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跟科目有一定的联系,多数学生会在选修课和公共课上使用手机,少部分学生在专业课上使用手机。大学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占的学分比较高,对今后的就业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课堂使用手机存在愧疚心理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面对课堂使用手机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他们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了学习进度和效果,错过了吸收知识的美好时光。个别学生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偷偷地使用手机。

二、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教师课堂授课

课堂使用手机一般是用来娱乐而并非用来学习,对教师课堂授课产生了影响。课堂上,有时手机铃声响起,部分学生玩手机,就会影响教师授课的激情,降低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对课堂玩手机的学生进行教育,就会打断授课思路,占用认真听课学生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如果个别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不理睬的态度,那么教育效果就不明显。课堂使用手机也会影响师生关系。从心理上看,手机的使用削弱了现实中的师生联系,缺少互动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得到的反馈少,学生也更依赖于手机所传播的信息。因为缺乏师生互动,师生之间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势必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

(二)降低学习兴趣

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学生被某门课程深深吸引住的时候,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习,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但是,如果一些大学生的兴趣在手机上,上课的时候拿出手机来聊天、玩游戏等,教师的授课内容没有吸收进去,对手机的兴趣比对学习的兴趣还要大,就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分散课堂注意力

课堂使用手机大大分散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手机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即使手机没有信息,一些学生总忍不住拿出手机查看一下。课堂上,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能兼顾其他事情,才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但是课堂上频频使用手机,势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减少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学生很难专心听课。

(四)影响身心健康

1.影响身体健康。课堂上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出现疲劳、干涩,甚至出现迎风流泪、视力下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对颈椎也有影响;长期使用手机,会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情绪沮丧等。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课后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沉迷于虚拟世界,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差。

2.影响心理健康。课堂上使用手机,逐渐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如果本来学生性格是内向的话,那么会变得更加内向,把自己困在一个小世界里面,漠视他人,较少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交际能力会不断下降,对养成良好性格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手机上的信息参差不齐,个别学生难以抵抗暴力、黄色等不健康的内容,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三、独立学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

(一)从众心理的影响

科技在迅速发展,手机更新换代正在加快,款式和功能不断变化。一些同学看到周围同学拥有2-4部手机的时候,为了增强安全感,也要为自己购置手机,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一些学生好奇心强,追逐手机新品牌、新款式;一些学生喜欢攀比,看到周围同学使用了新款手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自己也想更换手机。当一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都使用了微信、微博,大家在微信微博中进行交流沟通,为了确保不被边缘化,剩下的同学往往也会使用微信微博。

(二)自我约束能力低

进入大学阶段之前,每名学生都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在紧锣密鼓的状态下学习,由教师来带领他们规划学习进度、设置学习目标、完成课程的学习。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认为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可以享乐了,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改变,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自觉进行练习和思考,而不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知识。大学生摆脱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可以自由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理念,没有对未来进行规划,学习目标模糊,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于是,他们为了打发时间,转向了娱乐,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手机上。

(三)教师的课堂管理相对宽松

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大学生跟高中生不一样,要求不用过于严格,课堂氛围可以相对宽松,只要不发出声音来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课,教师对于课堂使用手机没有过多的约束,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没有挂科就行。

(四)心理因素导致沉迷手机

大学生性格差异较大:有的非常害羞,有的不善言辞,性格孤僻,有的容易生气等。他们还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课堂上使用手机,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缓解压力,就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内心很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爱,但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他们无所适从,开始寻找自己的世界,为了避免现实交往中的伤害,就沉浸于手机交流中。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他们的情绪起伏还较大,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远离了父母的约束,一些大学生自由地享受着大学时光,他们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和方法,学习兴趣不浓,沉浸在手机里无法自拔。而且,他们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们会产生自负或自卑的心理,无法正确处理事情。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圆了许多家庭的梦想,但是由于大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新的环境,内心的孤单无法排遣,就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找到自信心。学院可以举办奋发进取、勤奋好学为主题的讲座或班会,也可以举办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文化节活动、歌唱比赛、演讲活动、运动会等,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分散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培养他们爱校的情感。此外,还可以举办特色活动,比如:“无手机课堂”宣讲活动、“放下手机的课堂”海报评比等,让“无手机课堂”思想观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并落实到大学生的行动中来。

(二)规范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

如何让独立学院学生具备自觉意识,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除引导教育外,可以考虑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学校为实现教学秩序的有序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行为。

在具体的规范上,可以采取倡议和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第一,班级召开“手机远离课堂”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课堂上认真听课,关闭手机,学生会在教室、宿舍等人流量大的海报栏进行宣传,并向同学们发放倡议书,进一步净化课堂风气。第二,避免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任课教师要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和制止,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进行管理,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学生不服从任课教师教育和管理,在课堂上因为使用手机与任课教师发生口角或肢体冲突的,给予相应处分。第三,创建无手机课堂。班级可以制作一个大的手机存放袋,里面还有一个个小的存放袋,小袋子里面都写有名字。上课之前,学生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放入写有名字的小袋子里,课间允许使用手机。第四,为了尽量杜绝手机作弊现象,明确规定禁止将手机带进考场,加大惩罚力度。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1.端正学习动机。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不断考验着大学生的自制力,学习动机激励着大学生进行学习。端正学习动机既是保证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基础,又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需要。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前就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保持旺盛的精力,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克服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行为。

2.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问题,就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大学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刻苦学习的观念,增强自制力,把自我管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纠正课堂使用手机行为,逐渐培养学习成就感。

3.明确学习目标。独立学院学生做到有所追求,不断激发内在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动力越足,课堂使用手机问题会越来越少,大学生就能做好学习计划,明确奋斗方向,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

4.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需要,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的浓淡说明了学生是否想学,学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精心上好每节课,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5.优化学习方法。独立学院学生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找到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加激发出学习兴趣,使潜能得到发挥。而错误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因此,优化学习方法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

矫正课堂使用手机行为,不但要促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要把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思想意识。应通过心理辅导,改变大学生原来的观念和意识,从而改变课堂使用手机行为。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逐渐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慢慢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做到自我接纳,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避免课堂使用手机行为。

(五)强化大学生学习意志力

意志力在独立学院学生成长成才阶段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强弱决定了大学生学业的成败,意志力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划性有着紧密联系。意志力不是天生就具备,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培养大学生意志力的过程中,实践教育是重点,因为在执行意志力时,难免会犯做了决定后,迟迟都没有行动的错误;或原计划明明已经出错,不知道做出调整,还继续执行错误决定。大学生要用意志力来克服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从而专心听课,认真参与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宗宇.手机对高校课堂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

[2]李莹,沈阳,金鑫.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沈阳某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0(11)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6RSA04)

【作者简介】李 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

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篇12

一、预计制造费用分配差异中期的处理

西方会计实务中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般年初时预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实际数还未结出前就分配给各批产品, 年初预定的制造费用分配率可供全年使用。这样可以使分配给各批产品的制造费用正常化, 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就是正常成本。预计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分配率=本期制造费用估计额/本期直接人工成本估计额。

每月制造费用按照预定发生额计入“计划制造费用”, 预定额和实际发生额之间的差异, 应借记或贷记“制造费用差异”账户。当实际制造费用超过计划制造费用时, 就少分配计划制造费用, 少计部分应计入“制造费用差异”账户的借方;当实际制造费用少于计划制造费用时, 就多分配计划制造费用, 多分配部分应计入“制造费用差异”账户的贷方。对于制造费用差异, 西方国家和我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体现出编制中期报告上不同的基本思想。

(一) 西方的两种处理方法

1. 列入收益表法

例1某企业本期制造费用账户实际发生额为100 000元 (借方) , 计划分配为90 000元 (贷方) , 则该账户存在差额10 000元 (贷方) , 中期末转入制造费用差异账户 (借方) 。根据“全部由销货成本承担”法, 对上述10 000元差额从制造费用差异账户 (贷方) 转入销货成本 (借方) 。因此, 列入收益表法是将每一个期间视为独立的会计期间, 分别核算当期的销售成本和利润, 这反映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若中期末时, 将上述差额10 000元予以递延至年末再进行处理, 则反映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2. 列入资产负债表

仍以例1中数据为例。中期末制造费用差异账户期末余额10 000元可计入存货项目, 或作为递延借项;若存在贷方余额, 则可计入递延贷项。无论上述余额计入何种项目, 这种处理方法将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 反映出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二) 我国侧重于采用独立观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 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应遵循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原则, 应当将中期视同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 不仅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 也包括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相一致。我们可以看出, 新会计准则体现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承例1, 中期末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差异10 000元, 在新会计准则未实施之前, 10 000元的会计处理办法是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若10 000元为贷方余额, 则计入“预提费用”。无论中期末制造费用差异账户期末余额计入待摊费用还是预提费用, 其均视中期为年度会计期间的一部分, 反映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但是, 新会计准则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科目均已取消, 显然, 原方法不再适用, 即使适用, 也违背了新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独立观的思想。目前, 新会计准则对于制造费用差异的处理还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试想, 对制造费用差异的处理可参照新会计准则将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方法;亦可参照上述西方对此处理方法, 即将其计入销售成本, 或存货, 或递延项目。但不管如何处理, 最基本的一点是不应该违背新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二、固定资产核算中一体观和独立观的反映

(一)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

2000年之前,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可以待摊, 亦可以预提。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待摊和预提, 其目的是防止人为操控企业损益, 规定对于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一律费用化, 即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其他部门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为何前者企业生产车间 (部门)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制造费用”, 而后者计入“管理费用”?笔者认为这来源于“费用”概念的变革。前者是一种对象化的费用, 本质上反映一体观的基本思想;后者是一种期间化的费用, 本质上反映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从对象化到期间化的转变, 实际上是从一体观向独立观基本思想的转变。

(二) 扩改建固定资产增值的入账

(1)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些部件, 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 应将其计入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同时注销被替换部件的折余价值 (账面价值) 。上述处理要求将被替换部件和替换部件独立出来, 分别予以考虑和处理, 冲销原固定资产的部分价值和形成新固定资产的价值。这种将固定资产的原件和替换件独立出来的处理方法将会计期间视为一个独立的期间, 采用的会计政策、确认和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一致, 体现了“独立观”的基本思想。

(2) 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在建工程完工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仅限于“可收回金额”;但新会计准则已取消此限制, 将在建工程的完工成本全部转入固定资产价值。例如, 按照2000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在建工程借方发生12万元, 完工后从贷方转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 但此在建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仅为11万元, 差额1万元可转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要求, 应将上述12万元全部做法避免了企业中期利用可收回金额调整中期损益的可能。企业年末时, 应根据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上述处理方法说明, 可收回金额应在年末反映, 不能用于中期, 反映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三、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借鉴西方的制造费用分配差异中期末处理办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制造费用分配差异中期末处理办法从以前的一体观转变为独立观, 但在具体处理上未给出明确说明, 会计工作者在此可能有一定的自由度。笔者对此建议按照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去向, 将制造费用差异作相应处理;或者项目, 或其他项目。从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和扩改建固定资产增值的入账两种情况来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变革中的基本思想, 不仅从一体观转换为独立观, 还可以从独立观变革为一体观。这实际上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 也结合了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

摘要: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两种基本思想是一体观和独立观。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 (简称“新会计准则”) 在制造费用分配差异和固定资产大修理、扩改建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反映了两种基本思想。新会计准则中体现出将一体观变革为独立观的趋向, 但仍保留了一体观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一体观,独立观,制造费用差异,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1]吕延荣, 朱学义.中外计划制造费用分配中的中期报告之比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 (5) :34-35.

上一篇:五轴联动下一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