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和合作

2024-10-02

独立和合作(共12篇)

独立和合作 篇1

公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也好, 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也好, 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变革与发展的教育制度创新的成果。但由于国家政策目标不同, 其发展途径也就不同, 他们都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们可以共生共荣, 共同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但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笔者试着就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中外联合办学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 进而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以便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能顺利有序地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第2条之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 (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 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的活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国家规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含中国教育机构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是依法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和我国办的学校不同点: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所谓的公办大学, 是指由国家举办的学校;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则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属民办性质。民办学校的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样享受国家承认的学历待遇。

在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道路上, 国家公立院校起步较早, 走在了前面。但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独立学院面临着来自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严峻挑战, 独立学院必须在逆境中开拓新思路, 进一步打通独立学院与国际学校的联合办学, 变滚动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以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对于独立学院而言,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机遇, 更是挑战。由于公立院校与独立学院在自身属性、办学性质和政策机制上的区别, 导致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不同

1.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式下, 国外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 如2002—2003学年英国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注册学习的外国学生已经超过7.5万人。每年平均增长20%左右, 其中65%的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学习数学、计算机, 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还被翻译成别国语言进行教学。这类课程的注册数在一年内也增加了19%, 目前绝大多数是工商管理课程。但是, 除工商管理课程外, 技术、数学和计算机以及社会科学类课程也已经开始被翻译用于别国的远程教学了。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1999年在190个国家拥有了3万名学生。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的教学卫星电视网也已经扩展到了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等世界许多地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在拉丁美洲的注册学生数已经超过了在西班牙本土的学生数, 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远程教育大学正在将它们的教育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亚洲远程教育大学也在使他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例如,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统大学正在努力将自己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提供者, 比如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也在远程教育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过去的20年中,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在英语课程开发、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多种媒体课程材料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某些海外教育院校和商业公司, 如加拿大奥兹网络公司等合作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进行开放与远程教育的主要是公立大学, 目前为止, 独立学院基本还没有这种模式。

2.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什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呢?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引进国外的名牌大学、名牌课程、名牌教授, 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如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就是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以及合作外方指定的原版教材, 并且引进合作伙伴院校的优秀师资, 严格地执行外方合作院校的教学大纲, 开创全新的国际教育模式, 使学生不出国门即可获国外文凭。北京中加工商学院则是通过与美国“八大”教育公司的合作, 在成人教育方面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仅引进了国外的优秀教学资源, 并且通过中外教育的“嫁接”, 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部门、专业和课程, 增强了教学本身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修复能力, 使之不断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模式主要也是公立学院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所使用的模式。

三、独立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比起公立学校来说有更多的局限性

1.审批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与监督尚待规范。由于缺乏教育部门认证, 国外院校对很多中国独立学院不了解, 这就给合作办学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与此同时, 独立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管理与监督也尚待规范。从政府层面上来看, 出现的问题是管理主体不完全明确、内部协调不够而且难度较大。从办学者层面上来看, 管理水平及办学效果的差距很大, 就目前来看, 办学层面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例如, 第一, 有的学校在招生、收费、颁发证书、经费使用等方面并未完全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第二, 一些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 未经批准就擅自与境外的机构非法开展办学活动;第三, 某些学校超越批准的办学层次和范围任意开班招生, 出现教学周期短、教学质量低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等情况, 使得在政策执行中监督检查出现不力的状况。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短、积淀少, 与公办学校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获得优质资源方面一般来说会比较困难。再加上起点比不上公办大学, 就很难寻找到国外知名高校合作。目前, 与独立学院合作的外方院校大多数是一些规模比较小、名气不是很大的院校。尽管这些年来一些独立学院一直在努力寻求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的机会, 但从总体上来看, 国际合作办学的层次还是无法提高, 导致办学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除此之外, 外方合作办学方的课程质量、教学管理经验以及学术声誉都很难得到判断与保证。还有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有些外方学校本身根本不具备合作办学资格, 而独立学院为了追求中外合作办学也把他们引了进来, 这不仅损害了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独立学院要想引进优质的国际合作院校还需要一个过程, 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着力打造自身特色, 逐渐赢得很多国外大学的认可;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也可以“借鸡生蛋”, 通过与国内重点大学合作, 实现优质校外资源共享;除此之外, 当地政府在引进优质国外资源的同时, 也可以向独立学院推介。

3.师资、经费不足制约发展规模。独立学院在国际合作办学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师资不足的问题, 而且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国际合作办学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授课老师不但要承担本学科课程的教学计划, 还要求用全英文教授本课程, 这对一般的老师来说难度较大。如果是外语专业毕业的老师, 又缺乏专业知识, 具备专业知识又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很少, 除非是海归, 但要引进海归, 对独立学院来说可能性还比较小, 以目前独立学院的状况来说, 还很难吸引到海归或是博士等人才。除了师资力量不足之外,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 费用问题也是当前国际合作院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优质的教育要付出优越的成本, 先进的课程、师资、理念的引入, 都需要坚实的资金投入。这对自给自足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独立学院也说是一大挑战。如果一旦生源不好, 独立学院的压力就非常大, 不少独立学院往往会因为经费问题, 而被迫搁置谈好的项目, 或者把成本转嫁到学生身上, 这就会使得学费很高, 而学费太高又会导致生源减少, 生源减少又会使中外合作办学或是优质中外合作办学流产, 中外合作办学流产也会导致生源减少, 总之, 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外, 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往往要运行两三年之后才谈得上收益, 这对独立学院而言, 压力是非常之大的。所以经费问题, 往往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公立大学和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不同

1.公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两个层次, 一个是本科层次, 还有一个是研究生层次。公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主要以“2+2”或“3+1”甚至“1+3”的方式进行课程或学分互认。也就是让学生在国内读2年或3年, 然后出国读2年或1年, 学生拿到中外两所学校的毕业证或学位证。

2.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一个层次, 那就是本科层次。一般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主要2+2韩语, 2+2日语, 2+2泰语, 2+2缅语, 独立学院走国际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借国际化之路来提升综合实力, 所以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独立学院的青睐。与公办大学相比, 灵活性更强、自主权更大。例如云南省的独立学院,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1) 开展国际实习, 如学校同韩国、日本、泰国、缅甸等国家签订实习合同, 这些语种专业的学生在大四时到相应的国家实习。 (2) 派学生到国际上接受正规的语言培训, 如学校开设的到韩国学习的项目, 学费较低, 为学生提供较大便利。 (3) 派遣学生到泰国、缅甸考研和工作。

独立和合作 篇2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班的××,今天,非常荣幸站在国旗下,发表我的观点,我要讲话的主题是:“独立”与“合作”。

大家都很熟悉《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吧,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这首歌就很形象的告诉了我们:在需要“合作”的时候,就不能“独立”,当然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理解,在需要“独立”的时候,就应当独立起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就应当真正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我们进入学校的时候,老师就一再跟我们强调,在学习当中,我们首先应该学会“独立”:独立选择,独立思考,独立领悟,最后独立解决问题。这也正体现了“独立”的价值。独立是必须的,但是每当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遇到了让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放弃独立,学会合作,要与同学的合作、与老师的合作:讨论、倾听、解答,这是在解决问题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合作,可以共同解决疑问,共享学习成果,促进我们思维的发展。

不只在学习中,其实娱乐当中,在生活当中,也需要有“独立”与“合作”的表现。就拿上次校运会中的接力赛来说吧,在这个比赛项目中,我们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好成绩。比赛场上,50位同学要各自独立地完成好自己的赛程。在自己所拥有的这段赛程上,定要竭尽全力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在数千人面前好好表现自己。但大家又必须密切合作,递好棒,接好棒。这样一来,第一就非我们莫属了。之所以我们上次比赛与第一名擦肩而过,分析下原因,我想就是因为我们还缺少了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人与人的合作之间还缺少了一些默契。

总之,独立发展与合作进步制约着这个世界上的林林总总。如果你不相信的话,那么下面我再给大家说一些有说服力的东西吧。

陶行之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法国大作家雨果也曾说过:“我愿意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意有力者垂青。”这两句讲的都是独立的意义。另外,松下幸之助说道:“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量的潜能,当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同心协力加以开发时,就能为社会带来繁荣。”刘基也说过一句:“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这两句说的又是团结合作的意义所在。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大家都比较熟悉。有一天,上帝带着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却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这个寓言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所要表达的寓意正是“独立”与“合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地狱里面的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想着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吃到粥,不挨饿,《五月国旗下讲话:“独立”与“合作”》

所以忽略的合作的作用,以致自己与别人都挨饿。而天堂里面的人,他们知道互帮互助,这样就忍忍得意食物,人人都有粥喝,人人都不会挨饿了。我们所要学习的精神不就是这种精神吗?在我们学习当中,不正是需要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让独立与合作使我们的成绩更好一点吗?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接近了尾声,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独立”与“合作”之间的区别。我们不能在这两种处事方法中否定任何一种,因为不管是选择“独立”还是选择“合作”都会有好的一面。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候要能正确地选择恰当的处事方法来解决问题才能受益。不然的话,所做的都将只是徒劳,不但劳而无功,而且有时还会事与愿违。所以同学们,学会独立吧,学会合作吧,那么灿烂的明天必将属于我们。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倾听 独立 应用 合作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之间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数学老师之中,因为数学的成绩比较鲜明,很快就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时常会听到老师说“我们班的学生两极化太明显啦,好的学生很好,不用教就已经会个八九十了,稍微提点一下就行,差的学生很差,怎么教都教不会,不动脑子,学习态度又差,这样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这就值得我们老师深思了。大家不是都在一个课堂上学习的吗?那为什么后进生成绩总跟不上,甚至越来越差呢?

这就和学习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学习习惯是从小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一生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会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大家要说了:“听课谁不会啊?学生不都听着嘛?”非也!这里的倾听不仅是要听老师课上的讲解,还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听其他同学的看法、问题和困难点,从而审视自己是不是这个难点自己也没有搞懂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倾听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多多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课堂对孩子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倾听,认真去倾听。

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很多学生上课很认真听讲,做题速度也很快,但是只是机械化地听讲和做题,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中还不是问题,主要都是算数,但到了高年级以及将来初中、高中,不经过思考如何做题?这就需要教师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并且主动地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在铺垫完之后,让学生来寻找规律,并在课程讲解完之后让学生来总结这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又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教会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通常是孩子养成习惯的开始,而数学对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太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点。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数学”,不仅可以加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与他们的交流不多,也就会形成很多的不良习惯,比如,以自我为中心、骄纵蛮横等。合作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商量,再归纳总结。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多方面培养的,并加之长时间的实践来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努力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创造最佳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爱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地进步。

参考文献:

[1]高超.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孙立明.探析培养小学数学有效学习习惯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

[3]伍怀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23).

独立和合作 篇4

一、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激励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

在“讲授新课”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 掌握算法。

例如, 在教学《打折销售》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听说国芳百盛袜子专柜一双袜子标价100000元”, 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一阵惊呼, 我又故弄玄虚, “人们都蜂拥而至, 想一睹为快, 看个究竟, 看看到底是多好的袜子。结果却抢购一空, 断货了, 为什么?”学生都述说着自己的理由, 接着我带领学生探索打折销售的相关知识。“心求通而末得, 口欲言而不能”, 由好奇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创设的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激发学生“渴望”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 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没有自主探究的交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递, 不会产生共鸣和惊奇。因此,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前奏,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欲望。用林语堂的话形容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交流最合适:“吃花生必须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 花生愈有味道。”

面对问题, 有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带着一丝激动, 急切想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无比自豪的讲出来, 让同学分享他的智慧成果, 让同学赞扬他的想法, 这时他多么渴望与人合作交流啊!有的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遇到了疑惑, 这时他们同样也渴望合作交流, 希望在交流中能开拓、补充、修改自己的想法, 争取早点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要有机结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并不是只需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离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如同无源之水, 会逐渐枯竭,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先独立思考, 而是直接合作, 在课堂上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 依赖他人的心理会加重, 学生以后在人生中将难以独挡一面。在教学中,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所以, 我们应当:

1. 寓独立思考于合作开始之前, 达到铺垫之效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在合作交流前, 教师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 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 都能够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 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这时再进行合作交流, 就能达到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2. 寓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于合作过程之中, 达到互补之效

心理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在“静”中完成的, 思维的极限也是在“静”中挖掘出来的。无疑, 这里的“静”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 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 要做到“动”“静”结合, “存异”与“求同”结合,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 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主地去探究, 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 教师还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可以深有体会地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独立思考, 让它们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就一定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 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没有自主探究的交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递, 不会产生共鸣和惊奇。

关键词: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

[2].〔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国〕珍妮特·沃斯著.顾瑞荣, 陈标, 许静.译《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新华书店.1997.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独立和合作 篇5

文山中学高一物理组

姜建伟

我国《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强调的正是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合作学习得到了大力倡导,而广大一线教师也开始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教室的布局,课堂的氛围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方式,有很多优点,恰到好处地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然而,独立思考更是学习的法宝,“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更需要独立思考。

新课标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态度。它既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要求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面对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也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使课堂成为展现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教师要认同学生之间的差别,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养成学习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的习惯。从这点出发,小组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提出

自我校“推行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以来,身为课改一线教师,就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结合高一物理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常出现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首先,积极的角色互赖,要求每个参与合作的学生都要承担互补和关联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在互动中促进、帮助,最终获得成功。而深入课堂仔细考察,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冥思苦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才会获得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独立探索的机会。许多小组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所包揽,他们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学困生的代言者,而 1 那些困难学生因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得言听计从,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事实上,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了“听众”角色,他们既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往,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课堂讨论成为很多懒惰的学生的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学会的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这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也会不断地、人为地“制造”出新的学困生。其次,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一些时间,反之则少给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往往不充足,使学生显得匆忙、零乱,来不及形成完整的观点,甚至合作刚刚开始,就被教师打断而进行其它内容,这样,学生既没有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又没有实现观点上的认同与整合,更没有做到结论上的再思考和再升华。这种“形同虚设”的合作学习,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三,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气氛,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聚到一起讨论,这种“蜻蜓点水”、“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无规律可发现,无方法可创新,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固有的生命力。

第四,许多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论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论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不讲原则的、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第五,这种学习方式不好管理,容易失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使珍贵的课堂时常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第六,由于学习目标是以小组共同达成某一目标为目的,这可能会导致小组成员忽视合作学习的过程,而只重视小组的合作成果。

第七,有交流过程却不能反映交流成果。结论未加整合,小组汇报陈述的仍为发言人个人的看法,并且常是好学生展示的舞台。

第八,争执吵闹不断,偏离合作主题,不能有效沟通辩论,效率低下,耗费时间。针对以上弊端,细细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独立思考从合作学习中剥离出来,甚至对立起来,使合作学习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教师要真正屏蔽以上现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尝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独立思考的质量,从而为合作学习提供充足的凭借,使两者在对立中实现互补,达到平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策略

1、合作学习前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合作学习前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指示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 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3、合作学习中明确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在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我校一般情况预习导学案成为学生家庭作业,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独立完成的习惯,关键是留足学生独立思维的时间。即使在课堂合作时,我通常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首先我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不准借助教辅资料,且需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见解,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这样学生既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听取了同学的想法,互为补充。这样,小组合作时就可集中精力质疑释疑,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拓展演练,提高合作质量。

4、合作学习时正确处理好小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我们高一物理组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结合实际指导小组长如何协调组内关系,同时我课下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班里制定发言轮流制,学困生发言加分制,在组内鼓励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的答案,使他们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自己动手;第四,我们在行间指导时,重点指导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同时对于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还没有经过认 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作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

5、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正确把握时机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合作讨论问题的最佳时机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具体说来,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都可以安排合作讨论。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特别是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再进行合作,更有利于中差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合作质量。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学案,结合自主预习情况把难度略高于全班水平的问题作为课堂合作点,同时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拓展演练时的主观评论题往往是讨论点。

6、合作学习中教师合理调控合作讨论过程,指导讨论方法。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参与,强调个性,强调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然而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因此实施小组合作时,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而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明察秋毫”,不漏下任何一个“信号”,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躲”在团体之中偷闲。强调学生的主体绝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主导,绝不排斥教师的有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才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教师的过分参与和过分放手都会让合作学习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答疑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有时甚至会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所以,既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组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加强反馈的针对性。四是 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指导,学生学会了表达、倾听、评价、争辩、质疑的方法,学会了重点与关键。三:结束语

少些形式合作,多些独立思考 篇6

我想,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反之,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课堂,犹如失去了双手或双腿的人,将会失去独立的生活能力,犹如失去双翅的鸟儿,只能徘徊于地面,永远找不到飞翔的快乐……也难怪学生一碰到问题总感到无所适从,东张西望,失去了合作伙伴,真不知如何去面对学习,进而产生了一种依赖的思想,从不想自己独立审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他们又将如何去自我学习?如何去创造?如何立足于社会?

学习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过程,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需要思考的权力。

我们不能剥夺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其一,教师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设想,教师权威下的课堂,学生怎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带着恐惧的心理怎能静下心来专心地思考?否则便是一种应付式的思考或克隆式的结果而巳。因此,教师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里敢想,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其二,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要思考就需要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其三,把握最佳独立思考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会想。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解多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少了,灌输式教学成分多了,学生的探索交流就少了,并不是说一碰问题教师一概不讲,就让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得把握好独立思考的价值定位和时机,当大多学生一下能思考出结果的,就没必要再花时间独立去思考了;当学生思考有困难时,教师就要适当地启发引导,使学生会想、乐想、创造性地想。

同时,教师也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该合作时就要合作。什么情况下需要合作?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的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要合作;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见解又不统一时要合作;当学生仅靠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时要合作;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时要靠合作去交流分享等等。

作为教师,就是要成就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少些“形式”合作,多些独立思考,正确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把学生真正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来,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到质朴真实有效的环境中来。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了。

独立和合作 篇7

1、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和基础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制定导学活动单的时候, 特别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求教师在导学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比如听老师或同学发言就要想一想,作出合理的判断,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为什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同意?不同意又是为什么?经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出个性化的见解。例如在设计《愚公移山》 这一课的活动单最后一个活动时,笔者把人们不同的两个观点列在活动单上:有人赞成愚公移山,有人认为愚公移山还不如搬家,对这两种意见发表你的看法。学生经过思考后踊跃发言,两种观点各不相让,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最后再请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独立思考后形成的个人见解与别的同学的观点交流碰撞,使他们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促使他们凡事重新定位自己,换位思考他人的认知策略和方法,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最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拓展 和延伸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把同学间不同的见解或观点进行优化整合,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共有的成果,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使得出的结论更臻于全面和完美。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通常采用交替发言的方式,既让学生共享探究成果,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生展示的过程、倾听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等,都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观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合作探究内容的有效性、价值性,教师在活动中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等,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最大化。例如在设计《鸟》专题活动单时,其中的活动四要求小组合作,对活动三中同学们提出的保护鸟的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各种建议和做法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一条可行性意见,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这样的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组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组内各个成员的表达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合作小组使每个学生的都有了认同感和归宿感,他们独立思考的成果得以通过合作小组与全班同学分享,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大大地消除了组内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享受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

3、既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 又要注重合作学习

教师在制作活动单的时候,既要考虑如何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注意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对一些容易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苦苦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得其解时,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的放矢,既有价值,又有成效。以《口技》这篇文言文为例,笔者在设计导学活动单时候,首先就考虑了活动的梯度:活动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文学常识、基本词汇的预习熟练程度,实际活动的时候采取全班学生抢答的形式,而且教者有意给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二是读课文,并且翻译。具体活动的时候,请基础中等的同学朗读翻译,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并且做适当的记录, 等他读完并翻译好之后,别的同学再举手纠错,对特别难的地方,学生没有说正确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决,老师在小组间巡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同学到前面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这样既重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清醒认识的是,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好学生”的特权,更是给“学困生”参与展示的机会,因为如果过分注重小组的合作探究,“学困生”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抢夺,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能是小组意见的“应声虫”。打击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严重的对以后的合作学习会采取超然事外,厌恶回避,甚至从中作梗捣蛋,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对所有学生而言,找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最佳结合点非常重要。

4、用“活动单”促进学生在合 作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活动单”设计为抓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单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框架之下, 让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据鲜明个性和深度,体悟独特的感受,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情。学生通过活动单设计的活动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再通过小组合作使得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别的同学所学习的内容碰撞、交流、整合,最终达到教师所期待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根据活动单所设计的内容模式,学生合作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让自己主动、独立、自我完善的过程。“活动单”的设计在构成形式上强调小组的合作,培养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共同探究的学习品质,又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化的独特 思考。据 此 , 教师在进 行“活动单”设计的时候,既要有一定数量的让学生个体能自主完成的作业,又要适当设计一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真正体现“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如在设计苏教版莫怀戚的《散步》 这一课的“活动单”时,活动一是要求学生自己到图书馆、书店或者网上查找到彭学明的《娘》,并且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既合作,又独立,在独立中合作,在合作中体现独立性。活动二是任选一个角度,围绕“亲情和母亲”这一话题的谈谈感想,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感想,体现独立思考的活动单设计意图。活动三是要求小组合作对这两篇作品归纳共同点和不同点。在活动中老师适当从作者情感、 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点拨。通过对同题材文章的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体味出自己的感悟,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懂得了亲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永存于人们内心至真至善至美的第一情感, 即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而对父母的亲情也应该象这些作家一样随着岁月的累积而愈发浓烈。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小组合 作,在学生互相的交流中,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从而学会珍爱亲情,注重亲情的培养。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了感情的熏陶,提升了语文素质。学生感悟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运用精心设计的“活动单”引领学生先是合作,在小组合作的框架之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感悟,产生有个性的思考,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情。

独立和合作 篇8

一、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1. 校企互动式模式

这种形式主要由企业向合作院校提供实训基地、设备材料、技术支持等,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方在合作过程中全方位参与, 一体化管理。通过互聘制度, 企业指派优秀的专业人员参与院校的教学管理, 这不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也为企业的品牌价值及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 是一种常见的校企合作形式, 它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双方共同参加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 一起组织管理教学与人才选拔, 使学生入学就有工作, 毕业后直接就业, 招生与招工同步, 教学与实践同步, 实习与就业同步, 实现校企互利。

3. 校企合作特色班

举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 是独立学院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准确把握和毕业生就业流向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的是让学生在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中, 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对独立学院而言, 校企合作特色班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尝试, 它改变了只有课堂教育的单一形式, 把课堂带到企业,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 企业也获得了必要的人才资源与经济效益。

二、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 校企职责划分不明确

据相关研究表明, 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双方在权益和责任等方面的权限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因此, 为了新时期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 应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或是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 对合作中权益和责任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约定和划分, 以巩固校企合作的基础, 维持两者的合作关系。

2. 校企合作各方观念存在差异, 合作缺乏积极性

在国外, 合作的双方目标明确,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而在我国, 合作双方的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责任和利益上。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而没有把人才培养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中, 责任意识淡薄, 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上没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因此, 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制订和实施培养方案, 并指派优秀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和技术指导。校方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 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 把市场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3. 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尚未成熟

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不能够满足高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多数企业认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单纯的人才选择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 这种短期的、不规范的、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低层次合作缺乏保障和基础, 很难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 要利用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师和人力资源优势, 和企业共同创立集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经济实体, 通过市场经济杠杆作用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长效型运行模式。

摘要: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径, 是在市场激励机制下参与竞争、提高竞争力、走向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过程。校企合作办学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帮助, 对独立学院的成长和持续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对缓解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及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该合作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以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沈言.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4.

[2]宋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积极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4.

[3]黄素梅.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独立和合作 篇9

合作精神, 通过相互理解, 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为完成共同事业而形成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一种优良品质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 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在现代大学制度下, 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教育和培养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独立院校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教育与培养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更是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

2 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现状

当前, 尽管独立院校在探索独立学院现代大学制度与素质教育上, 加强了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就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而言, 则相对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烈

目前,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缺乏必要的互助, 做事习惯于个人独自行动, 不愿与周围的师生沟通。在院系的集体生活中, 认为所谓的个性就是不参与团队和集体, 事事搞特殊化。部分学生与同学关系过于冷漠, 不愿意与教师接近, 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尝尝自己默默承受。

2.2 在群体竞争中重竞争, 轻合作

社会的快速发展, 竞争的意识在学生中得到强化, 相当一部份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对竞争的理解中只把目光定格在个人努力、拼搏上, 而忽视了合作的一面, 或者不喜欢合作, 因而当公众利益或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 只考虑个人利益。

2.3 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独立学院的校园生活内容丰富, 旨在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喜欢参加学校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少, 常常是费了很大力气举办了活动, 参与者却甚少。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大学生对群体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2.4 合作的心理素质水平较低

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组织纪律观念不强, 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明显缺乏一种面对与人合作困难的勇气和必要的忍耐力, 在合作中不善与人交际和沟通, 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喜欢批评他人, 情绪波动大, 并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 对家人的依赖性大。

3 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缺失原因

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原因如下。

3.1 应试教育及功利思想的影响

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一直成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 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的成绩, 合作精神的培养也相对淡出了。这种环境下, 学生容易产生扭曲意识, 从而缺乏合作精神与能力。

3.2 竞争观念的影响

竞争和合作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普遍现象,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机会的选择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如学生对待竞选学生干部、课外科技文化项目申报和研究等方面, 也往往过于强调和倚重竞争, 轻视合作的重要性。[2]因此社会环境、竞争压力的影响对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3.3 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且家庭条件富裕, 从而使其成长环境相对封闭, 缺少合作的对象和机会。同甘共苦、合共容共赢的意识也淡化了。

4 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4.1 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 发挥学生组织的影响力

独立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心理机制的引导来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合作精神: (1) 从众心理。学校领导应善于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成长, 在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 可以使个别不愿意从众的同学在舆论的压力下从众;而且善于觉察学生内部产生的不良倾向、错误舆论并迅速制止, 以防其形成消极的校园亚文化, 避免出现成员之间随波逐流的现象。 (2) 认同心理。群体的认同感会相互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团中的领导应通过细致工作, 使成员产生认同, 以利用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3) 服从心理。采用服从的心理机制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4) 模仿心理。通过组织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学生去自觉的效仿和相互合作。

4.2 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社会角色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作为主体“学生”, 要正确对待校园集体内的分工主体角色要担任主要责任, 勇于担当、负责;作为“配角”、“群众演员”要胸怀大局, 不因此而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 与“主角”密切配合。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把分内工作做好;同时既要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又要善于主动合作。竞合理论, 作为当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理论, 最主要是强调在“双赢”的基础上的进行竞争、合作。因此, 正确理解社会发展中的竞争与合作, 以合作为基调, 才能从得到良性的竞争与个体发展。因此,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格特点, 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摆正自己的位置, 寻求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

4.3 加强教育改革, 发挥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作用

进行课程教育优化, 适当设置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课程, 给予相应的学分, 使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合作精神的有关理论, 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学成”要求, 这有利于发挥教育活动与目标的普及性、针对性、系统性等良好的主渠道作用, 从而实现对整体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互动中, 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 相互配合, 相互合作。

4.4 培养、优化学生的情商

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 不仅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成长, 更应优化学生情商的成长。这就要求学生在自我的情绪调控、情感培养、增强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它是促进合作行为发生的前提。物质条件优越、性格独立、价值观不清晰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人格特点, 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是学生间进行有效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 应采取适当措施, 如在新生入学期间开设公共关系、情商的培养等公共课, 向学生传授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相关知识, 教育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要坦诚待人, 心胸豁达, 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

摘要: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独立院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也是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现状和缺失的原因, 提出了如何利用学校主阵地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元卿.论合作意识与青年人才的成长[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06:29.

独立和合作 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独立学院,大学英语

1 研究背景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 虽教学改革不断, 课堂互动机会增多, 但互动主体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 甚至只是个别学生和教师, 生生互动非常少, 且互动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 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在一种个体的、封闭的、彼此不沟通的状态下进行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1]本研究试图探索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调查理工类独立学院学生合作意识、能力及英语学习态度、行为状况, 并进一步探索合作学习方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可行性和必要性。所以本调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态度和行为情况。2) 学生目前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情况。3)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4) 合作学习考核评价方式调查。

3 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收集数据。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34 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14 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分别是通信专业66人和光电专业68人。

笔者参考了一些资料自行设计了3级量表形式的问卷, 共16题, 部分题目采用开放式问答方式。内容主要从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及行为;合作意识及能力;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提问。在开学初, 让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前十分钟完成问卷, 学生在无记名的情况下, 完全自由放松完成, 数据应该相对真实可靠。

访谈主要是参照四级成绩从两个班选择了三类学生 (成绩较好, 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差的学生) 进行了个别访谈, 每个班6人共12 人。访谈主要以了解学生以往英语课堂情况,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以及接收度。访谈方式是对调查问卷的补充。访谈在开学第4周进行, 访谈时间大概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态度和行为情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有23%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其他同学都是持无所谓或否定的态度;只有30%的学生表示在英语课上能积极思考, 经常发言, 主动获取知识, 其他学生都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听众”, 被动接受知识, 甚至有些人在英语课上根本听不去,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除了上课之外, 88%的学生每周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少于60 分钟。由此可看出, 目前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英语学习投入时间少。在课堂上也只是被动听讲, 不太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习惯于传统的学习观念和上课方式。

4.2 学生目前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情况

调查发现只有25%学生喜欢与同学讨论学习上的问题, 但当有同学询问他们问题时, 75%的同学愿意花较长时间向对方解释, 这也间接说明这大学英语课上可以选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只有39%的同学表示大多数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 让同伴理解。同时也发现有53%的同学不能仔细认真倾听同学在课堂或小组讨论中的发言。结果反映出目前学生主动合作意识缺乏, 合作能力较差, 学习遇到问题不愿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合作不仅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方法, 更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意义重大。

4.3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

从问卷结果看, 6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合作学习方式有所了解。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 (王坦, 2003) 但只有12%的学生反映以往的英语课堂上老师会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 大部分同学所了解的合作学习方式仅限于小组讨论, 同伴对话等。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示自己合作学习的同伴就是同桌或前后位的4 位同学, 很少超过4 人。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动, 一般最常用的是4人组。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 即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1]

对于是否愿意参加英语课堂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态度, 90%以上的同学表示愿意参与。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大学英语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校学生中还是可行的。在访谈中也只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是否会浪费自己太多时间表示担忧。实际上斯莱文教授曾指出合作学习对所有的学生同样有益, 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 那就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 恰恰是那些经常为别人做详细解释的学生。[4]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成绩好的同学要向成绩差的同学解释或解答成绩差的同学的疑问, 实际上是大家提供了向彼此解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的一个机会, 通过彼此解释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不断重组和精加工从而达到保持长期记忆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有益的, 而不是在浪费时间。

在进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潜在驱动因素调查中发现, 学生认为最能促使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下四个因素: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自觉性、监督学习情况、增加锻炼机会。选择人数比例分别占81%, 79%, 76%, 71%。大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信心不大。有46%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方式不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实际上斯莱文教授在1990 年就通过研究调查发现, 合作学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4]因此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角度来说,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4.4 合作学习考核评价方式

调查发现, 只有33%的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考核模式 (卷面成绩80%+平时成绩20%) 满意。这也大部分学生平时都不认真上课学习, 部分学生经常性缺课, 只在期末考试前一周或几天“临时抱佛脚”突击式的复习就考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开放性问题中有不少同学提到个人英语能力不是一张试卷就能反映出来, 应提高平时分比例。其实合作学习评价观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本身及其小组合作的表现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依据。[5]

但在访谈中, 当问到把每次合作学习的小组得分作为平时成绩且占期末考核的50%时, 2名成绩好的学生都表示担忧, 觉得不公平, 因为小组的每个成员分数是以小组活动的最后评分为各自的分数, 即组内每个成员的分数是一样的。他们都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不利的, 不能拉开跟班级其他同学的差距, 学生的这番话让笔者深感意外。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观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常模参照评价, 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和认可的做法, 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5]

因此, 在大学英语的考核过程中, 应该要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过程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业成绩固然重要, 但学习过程更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所以教师应该把它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看每个小组的得分, 还要看合作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仅要对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奖励, 还要对组内积极参与、进步较快的同学给予评价鼓励。

5 结语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式。通过上面的调查表明在我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可以而且有必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觉性, 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行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然, 教学中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景和所有的教学对象, 也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和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所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玉静, 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69-7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110.

[3]Slavin R E.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 1994 (1) .

[4]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M].MA:Allyn&Bacon, 1990:226.

独立和合作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一、独立学院的现状

所谓独立学院,指的是高等院校在运营自身现有的学院的条件下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开设的本科阶段学习的教育机构。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年初,我国共有独立学院近600家,随着近年来国家的政策、资金向高等教育倾斜,独立学院获得了飞速发展。与公办的全日制本科大学不同,独立学院能够更加灵活地接触社会,就读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更宽广的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渠道。在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显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二、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当时的市场需求所决定,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做项目的能力。教育方可以同时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环境来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进行指导,培养出一批应用型人才。

(一)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迎合企业与市场的需求,能够大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同时可以根据市场以及企业的风向调整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现代的教学有借鉴意义。同时能够利用企业对录用的学生的评价来当作今后招生的资本,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进一步招揽优质生源,提升学校发展的前景。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在我国经常有一种针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培养的不良说法叫“高分低能”,主要就是说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并不能迅速的胜任应聘岗位的职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或者摸索”,这就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大多注重理论脱离实践所导致的结果。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好结合有利于学生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迅速实现岗位转换,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及时上手,提高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由于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以从学校中优先吸取优质的毕业生源,节省了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因此,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全面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发展,因此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所使用。

三、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方面,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有一定冲突

在没有国家财政性经费支持的条件下,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采用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从管理型组织走向经营性组织,甚至于采用类似与企业管理的市场机制来改革大学的典章制度,以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办学效益。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和限制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体现着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学院是高校与社会力量(企业)联合举办的学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投资主渠道是通过社会市场而筹集的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的投入又往往具有投资回报性质,投资方以追求利益为主,市场需求较大,一些投资人为缩短投资周期就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在办学过程中只情调能位置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即可,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搁置一旁;在专业设置上,绝大多数是以短线专业为主,过分注重实用性,强调市场现实需求,追求“短平快”,急于收回成本,获得利润。

然而教育本身是一种公益事业,即便有收益也是怨气的事,这样使得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给日后的发展留下隐患。我们不可否认,追求“短平快”的产业化运作有利于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不仅对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正常发展不利,而且特别容易到时人才需求和就业结构出现失衡现象,也不利于教育结构的优化。在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现实发展中,较高的学费标准和没有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已使得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性原则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背景的“非富即贵”,也有悖于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甚至会对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负面影响。

(二)运行发展方面,发展的高速性与办学的风险性存在矛盾

相对于公立高校运行而言,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这种办学形式尚处在一种非稳定状态之中,其发展一方面受制于举办者的办学理念和投资方的实际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市场的反应及政府政策的导向。一些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不重视建设和管理,办学缺乏规范,甚至为了国家政策,违反招生、违章宣传,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发现,在办学投入方面,一些学院只注重硬件投入,而忽视师资队伍、学术氛围等软件建设。此外,我们国家缺少读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法律支撑,社会对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认识不够。因此,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的发展面临众多的风险。

四、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改进建议

西方各国在发展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国庆所选择的模式有各有其特点,有两点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意识无论政府怎样干预和控制,教学和科研领域绝对是“禁区”,是办学自主权的“底线”,不可突破;而是面对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各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在办学自主权的争取上一直没有停止。为此,我国的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可结合西方在此方面的经验,并基于我国自身现实思考相应的发展私立并找到目前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目前,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无论在办学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着与母校分割不清的局面,特别是无形资产。如母校的品牌 、质量信誉等资源,尤其难以在产权上加以界定和分割。现今学院的规模普遍较小,矛盾冲突尚不尖锐,一旦办学规模扩大,资产累积到一定程度,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有可能产生财产所有权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与利益的纷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明确地界定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产权及相关问题。具体操作上科技将国有的无形资产和有形的资产作价投入,体现为一定的股份比例,根据股份取得一定的汇报,并根据合作时间,确定最终的实际股本值。

(二)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兼顾逐利性与公益性

在处理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关系时,必须把握两个原则:意识任何汇报的取得都必须建立在不妨碍学院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而是不能牟取暴利,改变教育的公益性质。

(三)合理定位、明确目标,赢得社会认可

作为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要从培养人才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中找出到底哪一种类型、哪一个层次、那一部分人才是最适合由自己来培养的。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只有找准办学、学科及培养目标等整体发展定位,抓住发展重点和特色,以特色吸引学生才是发展之路,根据自身实力确定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空间,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建设重点和办学特色,方能有一席之地。

五、总结

从现有的实践基础来看,要想充分发展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校方积极作出变革,对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程度的改变来适应市场与企业的需求;同时要求企业充分开放其内部资源,为校企合作的模式提供相关的资源以及实践保证;对于学生,要严格要求自身,才能在这种模式中获利,才能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谋划出一条新兴的道路;对于政府,要支持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为项目的开展扫清一切的障碍,尽可能为这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改梅,白尚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10-11.

[2]竺世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石夏冰.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

独立和合作 篇12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独立学院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体现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上。[1]独立学院需要紧密结合新常态下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构建具有地方高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解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 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要。近些年,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如何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满足社会之需的应用型人才等问题上, 进行了积极地研究、探索及实践。

1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创纪录将达到749万人, 创下历史新高, 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用工荒和就业难成因不同却同时出现, 凸显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矛盾, 是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前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需要大批的适应现代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对接, 无法得到企业的青睐。同时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 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疲于奔命, 忙于职业基本技能培训。而多数高校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企业的参与和引导,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环节脱节, 产、学、研合作不能完全到位。要创立独立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资源整合, 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 解决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 让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接轨, 最终达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接轨。[2]

2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及实践

近几年来,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专业始终坚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 根据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与企业、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 总结了以下三种校企合作的模式。

2.1 与企业共建专业, 定向培养

通过校企共建专业, 在校企之间重点建设工程实践课程, 在校企之间架起桥梁, 形成学校课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企业实习的三段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作为桥梁, 解决校企合作教育的衔接问题,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从而满足企业需求。三段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课程安排、教学过程、学生成长等方面, 实现了逐步走向实践、走向工程、走向企业、走向社会的无缝链接式培养。该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伙伴, 构建合理的、可实施的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 建设实施平台。

该院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拥有众多的大型IT企业资源和成熟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 既有大量的人才需求, 又有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所需的工程项目、工程师、实习企业等广阔空间, 校企双方在校企协同机制、合作教育理念、模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2.2 企业课程嵌入, 学生自主选择就业方向

企业将具备行业前瞻性的模块化课程、实践型师资、真实IT项目、动态教学服务、阳光就业服务等优质资源引入学院, 依托学院教学实施与管理的优势, 进一步提升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在学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加入企业课程, 重构教学计划。通过将企业课程植入教学计划, 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岗位接轨, 并与企业一起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自主根据就业意向, 选择课程学习。该院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课程根据专业方向分别开设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方向) 等, 以适应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为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增加工程训练课程, 由企业授课, 使学生熟练知识开发与应用、适应企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企业可以帮助学生就业。

该院目前与上海海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对在校学生免费开通了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Android、Linux、Web前端设计等课程的网络授课账号, 实现线上线下免费听课。由企业提供教学课件, 企业工程师教学,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订单培养, 落实就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用人需求, 将企业需求课程植入课堂, 企业负责岗位培训, 实现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当中。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 除了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外, 还有企业文化, 让学生能提前感受到企业的一种氛围。在培训过程中, 对企业有不断认知的过程, 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毕业通过考核后进入公司就能很快地融入公司的氛围中。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角色转换的过程。北京中迅集团与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派专人与学院合作,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训计划并实施。目前该公司已吸收该院计算机专业10名学生就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很好地落实独立学院“促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办学思想, 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能有效地保证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 可较好地解决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培养途径与质量要求, 能够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受益。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将企业课堂植入校园、订单培养等模式, 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及实践, 构建了合理的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建设实施平台, 为社会不断培养满足发展需要的、源源不断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人才。

3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果

(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校企共同育人, 学生在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 接触的是企业真实项目, 缩短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也提高了。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供给与需求、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下, 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通过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 构建并实施了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该院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良好, 近几年每年就业率100%, 签约率达90%以上。

(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和河北省软件设计大赛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这都得益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增长了知识, 了解了社会, 感受了工作氛围, 体验到工作的内涵, 提高了岗位适应能力。[3]

(3) 促进教学改革与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界限,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接触社会、行业、生产一线的机会, 既丰富了理论知识, 提高了实践能力、业务水平, 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综合素质。

(4) 充实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 每年有计划地 (或结合学生实习) 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师资培训,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 学院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校实践指导或就业指导, 成为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真正实现“走出去, 请进来”。

目前,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体系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等。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研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管理模式, 根据学院优势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努力探索和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55-57.

[2]张进.关于高等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 2006 (12) :125-128.

上一篇:焚烧原因下一篇:频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