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2024-10-22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共12篇)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1

1 课程作用

独立学院的出现有诸多因素, 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独立的三本层次院校。《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 既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工具基础, 又能培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2 主要问题

2.1 教材不合适

全国《高等数学》的教材种类非常多, 但针对独立学院的教材却很少。很多独立学院都采用校本部使用教材作为本学院的授课教材, 但实际效果说明完全照搬是行不通的。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 寻找适合自己的教材。甚至不同的独立学院之间所采用的教材也应该有所差别, 在此基础上, 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2 课程过于抽象[1]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内容过于抽象, 学生数学底子薄弱, 甚至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技能不太具备, 起点较低, 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二是教师主要通过做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和形式上多以理论推导为主, 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前进动力。

3 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内容改革, 有针对性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要有针对性。应当依循“适用为度”的原则, 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删减或删除传统教学过程中冗繁的证明推导过程。例如教授第一章极限时[2], 由于极限的思想在历史上是在求解某些问题的精确解的过程中产生的, 所以在极限的讲解过程中, 可以列举历史上圆面积求解的“割圆术”, 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等具体实例, 同时结合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演示这种无穷逼近的过程。使学生首先从直观上理解极限思想和极限的意义及表述形式, 然后给出极限的直观定义, 对精准的数学上的“∈-δ或∈-N”定义做简单介绍即可。再比如讲解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内容时, 只需结合几何图形对学生讲解微分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使学生了解中值定理所表达的意义即可, 而对于微中值定理在数学理论上的应用可以不做要求。所以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 教学上应遵循“适用”原则, 基础够用的前提下, 重应用轻理论。

3.2 更新形式, 调动兴趣

目前国内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多数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几乎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教师学生之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教学互动环节。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对基础较薄弱的三本院校学生而言显然是不适合的, 随之产生的后果就是任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 进而不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启发教学, 最终的影响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想象的积极性被逐渐扼杀。

首先, 必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并重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和启发学生,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自己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并深刻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本质和所要表达的意义, 进而使其从根本上热爱学习。其次, 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好习题课时间, 可以让学生在黑板做题, 并在讲台上对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结合加分奖励等形式。通过这些措施调动学生学习和做题的积极主动性, 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展现的机会, 也可使学习较落后的学生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该课程, 如此可有效改善、缩小成绩的两极分化程度。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 让学生讨论课堂中不懂的知识, “先富带后富, 共同富裕”。

3.3 开设数学应用课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在《数学教育不能从培养数学家的要求出发》中指出:任何数学教育都要讲究逻辑推理,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用数学去解决问题[3]。数学实验课正是以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能力为目标, 让学生借助于计算机软件, 求解、验证数学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可使学生知道如何应用在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各行各业中出现的问题, 提升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大的作用。所以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引入大学的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同时在实施的时候要注意到, 《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不能作为对全体学生的硬性要求。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 对知识点的理解尚不完全, 就无从谈起应用, 所以该类课程应该是对程度较好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的补充和提高, 使他们能了解更多的数学思想并掌握更多的数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因此, 《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建议以选修课或限选课的形式开设, 结课方式可采用开放式的考查方式, 如做实验、提交论文或提交实验报告等形式。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主动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思考、调查、建模、求解、验证、应用一系列过程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不应给学生施加压力, 减弱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语

就三本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 可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教学素养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深厚的数学基础,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另外, 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和实施过程中还应考虑多媒体教学的恰当使用、数学史的介绍等方面。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而言, 应多学习、广交流, 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索中逐渐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 如此才能使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陈武福, 张娜.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4) .

[2]王亮.函数极限的求法、技巧与应用例析[J].河南科技, 2013 (24) .

[3]曾爱国.讨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0 (2) .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2

独立学院法学课程改革初探

通过对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目前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根据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借鉴日本法学本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法学教育改革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即由过去为司法机关培养职业法律工作者调整成为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复合型社会管理人才,并以此作为课程调整的依据.

作 者:吴敏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5刊 名:企业导报英文刊名:GUIDE TO BUSINESS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独立学院 法学 课程改革 复合型人才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3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重叠

教育部在2000年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修改稿)》,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初中、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落实,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从近几年新入学的学生中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高中或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类似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很多同学已经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和office等一些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对Internet、Access数据库等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我们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家庭条件较好,大多数学生家里都已经配备了计算机,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早就告别了以前那种来上大学之前还没摸过电脑的时代。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还是从“零起点”开始学。

2.教学模式单一,采用“一刀切”的分层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深入发展,各高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教学环境的改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设备,而且,基本上高校都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层教育,学生入学后进行一次分层考试,然后把学生强行切成几块,分成ABC不同层次班进行学习;这种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并没有真正的区分出学生计算机力能的高低,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而且没有为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虽然应用了多媒体设备,但这种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统一规划,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不利于个性化教学;虽然比以前吃“大锅饭”的教学模式更合理,但同样存在为了应付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计算机教育的程度不一样,计算机应用能力也不一样这一问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不得不采取折衷的办法,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导致部分学习“吃不好”甚至“吃错”的局面。

3.教材建设跟不上教学和实践的要求

独立学院是社会的新生儿,还没有自己的教材,而现今使用的教材都是“二本”的教材,对大多课程的教材而言,内容太抽象,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太难;但是计算机基础的教材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内容太少,太过单一和老化而且太过理论化,已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要求,更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

4.缺乏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師一般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母体学校的教师;二是外面聘请的教师;三是独立学院自己的专职教师。母体学校的教师和外面聘请的教师,虽然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教学名师,但是他们所熟悉的是“一本”和“二本”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方法也是针对“一本”和“二本”的学生;而且这两类教师没有固定性,流动性很强,这就导致他们没时间也没心思去研究独立学院的学生和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方法。而独立学院自己的专职教师大多是毕业于“一本、二本”的年青教师,对独立学院也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教师在读书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独立学院,而且在讲课的时候也往往拿自己读书的时候来比较,把自己当初学习的时候的方法强加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身上。而且大家都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较为简单,所以该课程的教师往往是由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年青教师来担任,甚至把它当做年青教师练兵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有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也只掌握了他所研究的那一面,根本就满足不了知识更新速度快,而且涉及的知识非常广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在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要涉及到计算机,各专业的学习和应用也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要以比“二本”更高的要求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应实行更加创新的教学模式。

1.根据“木桶原理”对最差部分学生进行加强教学

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桶的容量不决定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决定于最短的木板。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要让那一部分最短的“木板”也足够长,这样整体学生的素质就上去了。我们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部分,就是学生所要完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所有的同学在第一个学期都必须完成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基础部分,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提高部分。在第一学期对刚入学的所有专业的全体新生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考试,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因为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不会相差很远,所以我们只找出少量的部分最差的学生组成几个强化班,对他们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考虑到排课的问题,增加的课时一般在晚上上课。对这些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加强教学,让这部分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跟上其他同学,最终和其他所有同学一样,学习完所有第一部分的内容。这样会有利于整体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提高。

2.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嵌入式分方向”教学模式

第二学期在根据第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测评情况的基础上,区分出哪些学生对哪方面知识撑握得更好,以及各专业的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不同兴趣,把各专业分成两个方向:A方向和B方向(没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仅仅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进行分方向学习,这样更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分专业分方向学习提高部分的基本内容和嵌入内容。

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和学习方向的不同,在统一部分内容前提下,由专职讲授计算机基础的教师,对第一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讨论,分析各专业的特点以及每个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根据每年学生的特点,动态地嵌入各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再由学生申请进入哪个方向学习。如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嵌入一些科学计算方面的内容,而文科学生可以加强一些常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了解和使用。再分细一点,如英语专业,我们可实行双语教学,因为计算机基础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但内容相对简单,也不抽象,较好理解。而且有好多术语用英语更好理解,除了少量的专业词汇,对英语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对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培养其数学软件的使用,这样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各个专业都有其自己特有的东西,只要找到结合点就一定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各专业以后教学中的作用。这正好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相吻合。

3.建设一批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和实用的教材

因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而且更新快,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批专职研究和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但要了解计算机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要研究计算机与各专业的接触点和交叉点,找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专业的应用方向,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就必须建立一批专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来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研究。还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大对现有教师力量的培训学习,大力引进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来充实这个队伍。在教材建设上,对于基础部分的教材进行统一定购,而提高部分的教材需根据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学校的学生特点进行编写,对各专业各方向学生进行“量身定做”。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文系200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XJG-06-89-2)。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4

经济数学是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它涉及面广, 内容多且知识抽象, 一直是独立学院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 如何认识经济数学在独立学院经管专业中的地位,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独立学院经济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数学在独立学院经管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数学是经管专业学习后继专业课的基础,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经济理论基础, 未来能在金融证券、保险、投资、统计等经济部门从事经济分析、系统设计等工作。经济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良好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二、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

焦虑, 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 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困难。

2.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手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概念→定理→例题”固定模式, 理论的介绍缺乏实际背景的铺垫。在经济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电化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还很少。

3. 缺乏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都选择与二本学院一样的教材, 且教材内容与经管专业课程脱节, 许多对经济研究有用的数学方法没有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 且参差不齐, 而在教学要求上一般借用本部二本学院的教学大纲, 这进一步加剧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为了赶教学进度, 教师对一些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难以展开, 影响了教学质量。

4. 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是自聘专职教师, 虽然工作认真负责, 但工作时间短, 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兼职教师来源混杂, 教学观念与方法容易与独立学院实际情况脱节。

5. 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的教师少, 大多数数学老师没有接触经管专业的专业课程, 并不了解其教学需要, 更谈不上数学课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协调和整合, 这样很难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6. 学生的学习风气不浓。

一些学生沉迷网络, 对学习花的精力太少, 特别对于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的经济数学, 更不愿意学习。

上述现象在我院经济专业相当明显。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经济人才, 必须对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三、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 转变教学观念。

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方面看,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 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 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适度和够用”为原则。掌握最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利用资料进行运算的能力, 让学生会运用所学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 强调应用性、实用性, 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创造性使用教材。

独立学院办学不长, 大纲的制定还不够完善, 针对性不强, 大纲基本是套用本部二本学院的, 不适合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经济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淡化理论, 加强应用”为目的, 降低抽象推理的难度, 删除一些定理的证明, 将现代数学技术和方法融合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依据, 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而现行的几乎是“纯”数学的经济数学教材。教师在教学与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数学概念, 如:导数、弹性、边际、矩阵、概率等, 多介绍应用举例, 多介绍它们最初被联系的背景, 让学生在学会应用数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勇气。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经济数学, 教师除了需要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外, 更需要的是熟悉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知识。而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数学老师毕业于传统大学的数学系, 没有接触过经管专业的专业课。因此, 经济数学老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起码应当了解经管专业的专业课需要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高校应有计划安排数学老师进修或培训, 以便相互交流和促进, 使得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技术能力结构不断完善。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深入、持久的动力之一。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培养。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数学史的介绍, 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的来源。对一些抽象的定义和概念, 多结合具体的实例, 如在讲解导数时, 应注意其实际意义, 使学生知道函数变化率在日常生活经常碰到, 如:产品成本变化率、国民经济增长率、人口出生率等。另一方面,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 针对本专业中前沿及热点问题专题讲解,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独立学院经济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等方面全面改革, 突出课程改革这个重点, 在以“学会, 够用”的基础上, 培养有较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云辉.高师院校独立学院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陈娟.经济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 2002, (3) .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5

因此,在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就如何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出本人的几点建议。

1教学模式的改革

1993年,美国伦塞勒工学院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室物理”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和实验融为一体,不再区分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配合网络教学平台,随堂安排实验活动并且与教学内容相配套。该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学生在高度合作和亲自动手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真正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性的主动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参考“工作室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学院的发展现状,对本学院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将部分实验题目引入理论教学的课堂,并且使所选择的实验题目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实现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下: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接着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解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例如“:介质中的磁场”这一节,在讲解铁磁质具有磁滞特性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智能磁滞回线组合仪,亲自动手测出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通过实验,学生在示波器上亲眼看到了铁磁质的磁滞回线,大大的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光学部分的“分振幅干涉”一节中,在讲解牛顿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操作“利用牛顿环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实验。这样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既符合独立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事实上,很难用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也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所有学生都喜好的。”所以,在大学物理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2.1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讲授,这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丰富的图片、直观的动画、多彩的视频,在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2增加课堂演示实验

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比较难操作的实验,或者危险性高的实验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例如,在讲解尖端放电的时候,由于实验上需要给带电体加上千伏的高压,学生操作不当的话会非常危险,这样的实验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同样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做了大量的物理演示实验,如磁悬浮实验,陀螺仪的空间定向性,金属探测器,共振演示仪,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实验等。

2.3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一些在课堂上比较难做到的实验,可以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来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测量,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振动的合成”一节的时候,对于相互垂直的不同频率的两个振动相合成的理解是很难的,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来演示不同频率合成时的情形,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2.4学生参与互动

对于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比如在讲“角动量守恒”这一节时,验证角动量守恒,可以找学生亲自参与演示茹可夫斯基凳的实验,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组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

如:组织《大学物理》知识竞赛;开展物理问题有奖征答;创办《物理天地》专栏等等。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一些当前物理研究热点课题,或者可以让学生自拟课题,学生通过网上资料查询,完成课程论文。这样做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锻炼。

在开展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中,作者在本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中组织了“《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竞赛”,首届竞赛中,共54人报名,60分以上的共15人。竞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期末考试的及格率。第二次竞赛中,共108人报名,60分以上的共45人,报名人数较第一次明显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同时,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有相应的提高。

作者还在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中,组织了论文评选活动,论文的主题是物理在工程建设上的应用。有很多同学通过网上查寻,请教专家等多种不同途径,最终很好的完成了论文。通过此次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与文献

[1]王鑫,刘全慧.工作室课堂与大学物理教育[J].大学物理,,2.

[2]潮兴兵,刘坚强,魏健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目的、方法及要点[J].大学物理,2010,2.

[3]任广斌,王善德.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兴趣[J].科技信息,2010,5.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6-01

从现阶段我国国情及世界环境出发,中国被称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行业发展形态越来越良好,对于相关机械类专业的人才需求越发增多,但是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人才数量,而是对相关的人才质量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许多以机械类专业的独立学院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当中。独立学院对于专业类人才培养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不言而喻,针对以机械类专业为重的独立学院如何进行相关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对于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势在必行。

1.独立学院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面过度依赖母体高校

由于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它一般介于本科与专科之间,主要依靠与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其自身的教学价值。正是因此,在教学方面独立学院往往过度依赖于母体高校,对于母体高校的教学方法照搬照抄,丝毫不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基础差异,毫无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接受度较低,无法达到其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极差。

1.2独立学院自身教学资源缺乏

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往往缺乏其自身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实践类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机械类专业的独立学院而言,缺乏其基础设施的实践课堂使学生无法在接受课本知识之后进行相对应的实践练习。虽然部分情况下可以依托于母体高校的部分设施,但是自身仍缺乏有效的硬件设施,还是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很难达到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3创新性培养欠缺

由于独立学院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局限,学院往往只倾向于对相对应的理论知识教学,而缺少相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对于创新类活动的资金投入极为匮乏,严重缺少相关创新性思维的素质培养。甚至当部分学生自身拥有一定创新型思维并试图开展相关活动时,独立学院由于自身不足很难给予相对应的资金支持,使得此类计划往往未能成行。

2.独立学院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措施

2.1结合理论与实践,增加实践课时量

独立学院应在对专业型课程进行设置时,不仅满足其相对应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要针对教学薄弱处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并且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下,要加强学生对于实际机械类知识的动手操作能力,优先考虑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实践、实验等操作环节,使其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其充分发挥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优点。例如,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诸如AutoCAD、Pro/E、UG的软件,使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模拟实践,在保证对于教学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2加大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拓展实践基地

实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操作增强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对其日后的工作具有很大帮助。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其动手操作能力就应很强,所以这就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较多的实验室学习经验。例如土木专业或机械专业类的学生,对于上机实践操作的经验要求极高,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使其在日后进入社会时有较强的竞争力。当然在加大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扩拓展实践基地的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积极联络周边的许多实习机会,使学生较早地投入实践工作,保证了学生有效实习实践的同时,增加了校企之间的交流机会,充分利用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3结合数控工艺员考证,提高数控加工实践能力

现如今,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单一的学历文凭管理趋向于对于各个方面并重的管理模式,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的个人能力而非单纯注意学历水平。这就给当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有提供了很大的机会,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想体现其自身的职业能力在诸多就职者中脱颖而出,第一选择就是努力考取各种证件,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需要积极推行“三证”教育,提醒独立学院的学生不仅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要从自身的专业等各方面出发,拿到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或其他技能类的证书。对于机械专业类人才而言,就应该结合数控工艺员考证提高自身数控加工的实践能力,在短时间内切实完成自身职业技能的培养,尽快投入实际操作。

2.4 实现人才分流,保证优劣兼顾

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注意自身与其他院校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应该注意本校各个学生之间参差不齐的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但同时对差异较大的学生也应该尽快实现人才分流,水平明显较高的同学应该提早进行高水平的教育,切实增强优秀人才的各方面能力,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优劣兼顾。

3.总结

综上所述,独立学校作为整个教育行业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在考虑其自身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同时,真正意识到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避免各种好高骛远的方式方法,从基础出发,切实考虑到独立学校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及学院自身的实际状况。针对独立学校的自身特点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形成一套属于独立学校的固定教学体系,保证其独特的教学特色,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参考文献:

[1]任杨杨.浅析独立学院机械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247-248.

[2]史永芳.独立学院机械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4,(25):168-168.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7

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特点, 《文艺理论》课应如何加大改革的力度,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的能力, 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

由于招生对象与范围的不同, 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学生群体的变化带来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学习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变化。

《文艺理论》课抽象难懂, 所学内容学生不易消化吸收。因此, 独立学院的《文艺理论》课教学必须照顾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 以满足独立学院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文艺理论》课教学应以实用性为原则,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于通识, 而并不在于精深;学生的专业素养侧重于实用, 而不在于前沿;学生的技术方法侧重于适用, 而不侧重于理论。在进行《文艺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走出“学术性、研究型”的精英教育模式,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潜力, 激发兴趣, 达到独立学院《文艺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就要有一碗水。因此,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探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具体问题以及理论和方法, 并且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地进行业务学习和研讨, 有针对性地参加主题讲座, 进一步提高业务学习质量和科研水平。

针对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 在做好《文艺理论》课理论知识研究与储备的基础上, 更要深入思考如何将《文艺理论》这样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适用性、实用性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如何发挥《文艺理论》课在独立学院学生的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及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建立一套符合独立学院教学特点的《文艺理论》课教学新体系。在这一过程中, 要以应用性为重点, 围绕这一方针改革传统《文艺理论》课的教学思路。教师应当多参与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 以切身体会来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

三、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加强直观教学, 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也是引导者、组织者,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讲课尽量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 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艺理论》课理论性内容居多, 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与抵触情绪, 影响课程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强授课的趣味性, 结合授课内容增加相关的典型作品、影音资料等,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进度适当地增加课堂讨论, 采用学生自己讨论与师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入文艺理论的思维空间。

四、开拓创新, 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文艺理论》课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僵化、教学内容的晦涩庞杂、教学理念的不切实际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敬而远之。《文艺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表明, 本来就是从文艺实践中来的文艺理论倘若不回到文艺实践中去, 永远是枯燥乏味的, 不是鲜活的, 只有与文艺实践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文艺理论》课的实践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文艺理论去分析指导作家的创作实践, 进而指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艺创作实践和能力。

2.运用文艺理论去分析指导鉴赏实践, 进而指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艺鉴赏实践和能力。

3.运用文艺理论去分析指导文艺批评实践, 进而指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艺批评实践和能力。

因此, 当前《文艺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从脱离实际的教条规范、高高在上的形而上思考和僵化死板的理论术语中走出, 让理论教学回到文艺的现实、生活的现实、特别是学生人文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现实中来。

建立在独立学院注重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结合《文艺理论》课的实践性, 将文艺理论知识与不同专业的实践应用相联系, 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实践教学。

如, 针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 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 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专门人才。因此, 在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可开展随堂新闻讨论, 利用课程的前半段让学生讲述时政新闻, 并运用文艺理论的方法展开讨论, 而后利用后半堂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当堂讨论新闻的评论稿。

又如,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 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熟练掌握影视基本理论及先进的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网络技术, 能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和宣传文化部门、网络营运公司、高等学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策划,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 影视创作与制作, 艺术摄影, 音响设计与音响导演, 文艺作品撰稿, 新闻、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复合型特性, 在《文艺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应运用文艺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的文艺小品写作、广播电视短节目创作、网络文学写作等, 并引导学生运用文艺理论知识对自己完成的小作品进行随堂的点评。

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 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是独立学院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学中蕴涵着不同层面的人文关怀精神, 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作者以一群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诠释了以主人公孙少平为主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平凡的人文精神。而学生在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虽然能被作品中的人和事所感动, 但多数不能从作品中提炼和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 造成多数学生虽然读书甚广, 但在社会生活与活动中仍表现为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 在《文艺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应正确引导学生从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中提炼出不同层面的人文精神, 在提高学生文学理论修养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此外, 当前部分学生盲目地崇外, 具体表现为哈韩、哈日, 而漠视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应针对这一现象在文学赏析与评论中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学与文化差异, 通过具体作品让学生体味民族文学与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与观念,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学乃至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六、结语

独立学院的《文艺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具体文本的鉴赏、批评能力, 从而引导学生开拓审美想象空间, 在文本鉴赏中融入生活感悟、审美理想和人文关怀。最终使文艺理论课教学的目的落实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艺创作、文艺鉴赏、文艺批评三大实践能力上来, 让学生既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 又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德才, 邹丽阳.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质量提高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2]魏家川.文艺学学科定位和文学理论教改[J].福建论坛, 2002, (1) .

[3]程正民, 程诚.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8

1.1 教学特点

(1) 仪器分析是制药、生物、环境、食品等专业的基础课, 包含的分析方法多, 如色谱、极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等。这些方法名称近似, 但原理完全不同, 而且各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知识点散, 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或抓不住重点。

(2) 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而讲授仪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只能纸上谈兵,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抽象, 难以理解和掌握。加之独立院校学生的知识功底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使得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3) 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型仪器价格昂贵, 维护和使用的成本高。因此, 即使条件好的独立院校也只能选择购买一些性能较低的仪器满足实验教学。对于一些新型分析仪器, 学校根本无力购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教学现状

(1) 教材部分内容的更新落后于仪器的更新速度。

例如现在的分析仪器基本上都有专门的数据处理系统, 但许多教材还是用相当多的篇幅来介绍手工处理数据的技巧。

(2) 学时少, 内容多。

据调查, 这门课程一般开课一学期, 理论和实验通常不超过60学时。因此, 只能对色谱分析、电分析和光分析进行初步介绍, 而对一些新型分析仪器和技能触及很少。

(3) 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

传统的板书方式, 老师讲得辛苦, 学生听得疲劳, 而且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 实验教学时, 往往是十几个学生“看”一台仪器。

这是由仪器少、学生多和仪器贵、怕学生损坏的两对矛盾引起的。为了防止学生误操作把仪器弄坏, 老师通常先将仪器的参数设好, 学生接触到的是进入正常运行状态的仪器。这样走马观花的实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的锻炼。

仪器分析理论教学抽象、枯燥, 实验课内容单一, 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急需改革。

2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针对课程特点, 调整授课方式, 突出逻辑性和科学性

针对该课程内容多、知识点散的特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如对每一章都从基本原理, 仪器结构, 分析方法和方法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有一条主线。而在讲每一大类分析方法时, 如色谱分析法中的气相和液相, 抓住共性重点阐述。利用对比, 归纳不同点。通过比较、总结的方法, 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学习轻松多了, 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结合专业特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突出“适用、够用、会用”原则

多数独立院校都在努力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 在开展教学前, 教师可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 节选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技术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这样, 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 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3 积极创造条件, 改进教学手段, 突出学生为本

为了增加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将理论课搬进实验室,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结合板书和多媒体课件, 将抽象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具体化, 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切实弄清仪器的结构。如在讲授原子吸收光谱的仪器时, 我们就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这种新颖的方式使学生感到大型精密仪器不再是神秘的, 仪器分析理论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4 规范基本操作, 加强实验教学, 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独立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 因此小到电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 大到精密仪器的操作, 都是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首先讲解操作要领, 并做演示。在实验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 及时指出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 也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可以尝试将仿真软件系统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 一方面能解决仪器少、价格贵与学生多、怕损坏的矛盾, 另一方面, 还可以将一些难以讲解明白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 轻松提高教学效果。

2.5 完善考核体系, 推进考试改革, 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 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独立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选择科学合理、丰富多样的考试模式, 才能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已采用了专题论文撰写和实验专项考核等方式, 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改革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我校的仪器分析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9

1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1 文化基础薄弱, 偏科现象严重

根据历年的高考分数线来看, 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的录取分数少则相差几十分, 多则将近一百分, 和本科一批的录取分数更是相差甚远。例如2013年高考, 北京理科本科三批、本科二批、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75分, 505分, 550分, 相差值为30分、75分;高考大省河南省理科本科三批、本科二批、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分别为359分, 443分, 505分, 相差值为84分、146分。从这个数据比较就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除此之外, 独立学院学生中不乏有因为严重偏科而高考失利的, 有的男生英语仅仅考了20几分, 女生更多的是因为数学拖了后腿。

1.2 活动参与度高, 心理承受能力差

独立学院学生对于课堂授课的内容兴趣不大, 但是对于课外活动参与度极高。比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校园十佳学生评选,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学生报名的积极性特别高, 当然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对于班干部、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的竞选和参与也特别踊跃, 并且能够很好地带领班级学生和社团做出本职工作;成绩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会积极参加一些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竞赛, 能够取得很好的名次。但是, 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觑,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比较富裕的家庭, 从小娇生惯养, 心高气傲。由于进校的时候, 比着其他高中同学成绩就要差一些, 独立学院又因为自己的特殊性, 在硬件以及师资方面, 和211以及985院校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就导致学生内心会存在一定的落差感, 久而久之, 仅有的自信心可能也消失了, 剩下的就是自暴自弃,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3 思维活跃度高, 自律能力差

和一般院校的学生相比, 他们虽然对课堂授课的方式不太喜欢, 但是在课堂上提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独立学院学生思维会特别活跃, 可谓是想法奇特, 观点独到, 敢想敢说。但是, 学生的自律能力差, 比如:到课率不高, 早上一二节迟到现象很严重;带早餐进教室, 大摇大摆坐到第一排吃早餐, “左手一个饼, 右手一杯粥, 饼一口, 粥一口”;对教材不够重视, 甚至上课不带教材, 提着两个拳头就来了;自我约束力差, 上课的时候随意进出教室;课堂纪律不好, 说话睡觉现象比比皆是。

2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阵地, 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教育部05方案的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进行改革, 首当其冲的是课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 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但是, 更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觉得自己是出力不讨好, 有的还被学生戏称为“五毛党”, 当然学生更多的是开玩笑, 说老师在向他们宣传共产党。作为独立学院的老师, 在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的时候, 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一些, 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

2.1 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课建设投入不足, 自由度过大

在当前招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更多的独立学院逐渐在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这就意味着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虽然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课, 但是学生往往认为这些课程自己都懂, 太小儿科, 可有可无。学校一般会把思想政治课提到很高的高度, 但是实际上因为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没有思想政治专业, 思想政治课所在的学院或者教学部是没有自己的学生, 那么学校在划拨经费的时候, 就会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

另外, 独立学院自由度过大。独立学院和公办院校在资金来源方面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公办院校的资金一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 而独立学院全部是自负盈亏。独立学院往往是依托集团或者企业,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 学校会在教育部允许的范围内, 缩减开支, 实现利益最大化, 比如:能取消的课就取消, 不能取消的课就压缩课时量。所以, 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量的现象。

2.2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师资力量弱, 教学任务繁重, 流动性大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没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无法保证。从重庆市独立学院来看, 首先, 师资力量弱。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性别比例失调, 女教师比例过大;年龄段分布不合理, 30岁以下年轻老师占绝大多数, 50岁以上资历较老的教师比例过小, 30-50岁之间出现一个很大的断层;学历分布呈现“两头小, 中间大”的特殊形式, 90%以上都是硕士学历, 本科和博士极少。其次, 教学任务繁重。独立学院一般是以教学为主, 科研平台较低, 教师更大的任务在与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承担全校大一大二的公共政治课, 每周课时量在14-18小节, 任务繁重。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更多的机会, 让教师出去学习和交流, 发展空间不大。最后, 流动性大。独立学院没有编制, 缺乏国家的支持, 各项福利政策与公办院校相差甚远。再加上独立院校建校时间较短, 各项配套设施很不健全, 教师缺乏归属感, 队伍稳定性差。

2.3 独立学院学生政治敏感度高, 但对政治课兴趣不大

当今世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下, 西方国家运用网络向我国青少年传播他们宣扬的民主、自由, 使得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 他们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网络, 个性比较张扬, 他们想追求更大范围的民主, 政治敏感度和民主参与度越来越高。但是, 学生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却不大, 在课堂上又表现出政治冷漠。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况下, 学生虽然拥有爱国情怀, 但是他们极其不愿意被填鸭式的进行政治灌输;很多学生上政治课的动机又比较现实, 仅仅是为了不挂科, 坐到教室最后一排, 塞着耳机, 玩手机, 全然不理会讲台上的老师;还有的学生为了评奖学金, 和老师搞好关系, 能够获得九十分的高分;还有的同学是为了入党。当然, 四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 教材之间难免会出现重复和交叉, 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无味。

3 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 任课教师占主导地位, 但是也离不开学校和学生的支持和努力。为了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

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招生以及就业, 合理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一般是由校领导主管, 由教务处、各个学院分管领导、督导组组成, 对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这种监督体系起到了督促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不足, 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与, 独立学院只注重对思想政治教师上课情况的监督, 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 上课迟到, 早上带早餐进教室, 上课随意出入教室。这些不利于教师授课的行为, 通过学校监督也是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的。

3.2 主动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是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让大学生了解并且认同我国现阶段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这是不可动摇的, 而且是一元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人们之间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 个体意识增强, 追求所谓的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报道和言论, 特别是一些西方媒体大肆鼓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就难免会有困惑和迷茫, 对社会主义以及未来共产主义丧失了信心。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必须主动提升自我,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 外出培训、学习、交流, 有机会还要继续深造, 使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有所提升。这样, 才能针对学生的困惑和迷茫, 更好地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教师要拥有较强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在课堂上一定要“敢于讲”, 帮助同学们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3.3 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是主要手段

教学方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很多思想政治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很不适合高校思想政治课, 对他们进行章节式的系统说教,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烦。针对独立学院学生, 老师更多的是需要给学生进行“表演”, 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所感悟。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到四门课程, 不需要按照章节一点点来讲, 可以分为几个专题。在授课的过程中, 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主题辩论赛、观看影像资料, 还可以利用一两次课的时间, 针对最近的国际国内局势或者新闻, 进行无主题自由发言和讨论, 学生的参与度会很高, 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在发言和讨论的过程中, 正确的价值观就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考试形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是闭卷考试, 题型有选择、填空、简答、论述, 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条条框框, 意义不大。从考试方式来看, 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50%, 卷面成绩占5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30%的考勤, 15%的课堂参与, 5%的作业。卷面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一至两道能够把当前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原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分析题,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非应试的考试方式会更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并且认可, 同时也会转变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不再认为仅仅是老师在向他们灌输某种思想, 而是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10

光电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发展迅猛, 结合其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全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光电信息专业, 培养光电专业技术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 其光电信息专业近十年来一直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 对专业的课堂教学措施、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整体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思考并付诸实践, 获得了若干经验。光电信息作为光、机、电、算、材的交叉学科, 专业课程较多, 涉及知识面较广, 有其自身的课堂教学特点:既要讲授光电专业知识, 又要补充数理基础理论;既要围绕光电专业核心, 又要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既要立足教材传授专业理论, 又要结合实际指导实践教学;既要重视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又要加强科研,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带入课堂。因而课堂教学要求较高。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由于和教师的教学信息不对称, 对比较庞杂的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急切需要教师说明本专业学习内容和方法。此外, 与其他学科相比, 光学类的实验设备更为精密昂贵, 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投资较大;计算机仿真软件量少价高, 购买不易;教学中所需要用到的实体器件也不易获得或展示。因此, 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存在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 光电信息专业课堂教学目前存在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创造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环境;二是如何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硬件条件。

二、课堂教学措施的改进和完善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合独立院校光电信息专业的教学经验, 我们考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加以改进和完善。

1. 重视绪论课, 做到开宗明义。

作为专业课程的第一章, 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总体介绍。在绪论课上, 教师要简洁生动的向学生说明该课程学习的总体思路以及逻辑框架, 力求将一门课、一本书变成一张纸、一幅图。为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一开始就应全面客观的介绍该专业课程的构成、内容、重难点、重要性以及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 指明该课程对于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使学生了解该课程对今后从业或深造的帮助。因此, 绪论课教学要做到开宗明义, 开门见山, 提起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信心, 使其对后面的学习产生积极主动性。

2. 改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增强课堂生动性。

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课堂教学, 已成为主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幻灯片、动态图像或视频等方式, 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 例如借助多媒体幻灯片能清晰的说明教学内容, 突显教学重点, 节省板书时间, 保障教学进度等。

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有些课件对独立院校学生的层次和水平考虑不足, 内容过于精炼, 缺少步骤和细节, 学生难以理解, 例如“应用光学”课程中的像差理论, 概念和图形描述不足以让学生理解各种像差的成因, 必须结合之前章节的基础理论, 在课件中必须加以补充说明;某些课件照抄课本内容, 教师没有自我消化、总结、再组织, 导致课件照本宣科, 干涩无味, 缺乏吸引力;有的教师过分注重教学进度, 没有注意课堂实际效果, 导致缺乏和学生的教学互动, 变成填鸭式教学, 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奴隶。例如:在课件中可以融入交互动画, 分步显示模拟过程, 如在《光纤通信》课件中加入可以分步控制的网络传输过程动画, 《应用光学》课件中加入光线传递及成像的交互动画等;设计教学互动环节, 如问答、讨论和课堂练习, 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学习过的内容;将黑板板书和幻灯片相结合, 画图和推导过程应让学生动手实践。只有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 才能够将光电信息专业课堂教学进行得更加生动,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 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加强学生感性认识。

光电信息专业课程较多涉及光电工程领域, 许多的设备和器件若只阐述其工作原理, 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可将课程涉及到的器件和设备实物引入课堂———当然, 由于光学器件较为精密, 价格昂贵, 不易获取。因此无法获取实物时, 可在课件中引用准确适当的实物图片, 产品说明, 乃至产品加工和装配的视频, 如:长飞光纤预制棒和拉丝的制备流程, 光学镜头的制造和装配流程等, 让学生尽可能的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 同时学习理解产品的重要指标参数, 为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性的设计或研究工作, 能使学生体验到科研工作的全部过程, 增强其对学习和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定位, 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光电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例如, 课程设计:提出若干设计课题, 学生自选后结合所学理论知识, 查阅相关设计资料, 最后使用专业设计软件实现模拟和优化, 设计过程要考虑实际的生产指标和用户需求;光电专业软件实训:集中培训学生使用成像光学、照明光学以及光纤通信等专业设计软件的能力, 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生产实习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亲手完成光电产品的制造和装配, 同时有机会参观多种现代光电企业, 了解各个领域光电产品的制造过程和生产环境, 激发学生对未来专业工作的兴趣。

4. 采取学导式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

教学中我们发现, 许多专业课程的讲授主要依靠教师讲解概念, 分析原理, 推导公式, 得出结论;学生则是记笔记、背公式、照葫芦画瓢按例题做作业。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 而对于教学经验不甚丰富的年轻教师而言, 往往不能达到良好效果。结合独立学院年轻教师较多的特点, 可以尝试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采取更具有活力的学导式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十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 即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进行自学、自练, 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生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发展各自的智能,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 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 (1) 提示。导入新课, 将本次课的目的与任务设计成探讨问题提出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疑问和任务去主动探究需要学习的内容。 (2) 自学。课前预练, 课上自学自练,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课本, 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图书馆资源寻求合理答案。 (3) 解疑。由学生自提问题, 通过练习与相互讨论或教师辅导进行答疑, 课堂上形成探讨式的教学氛围。 (4) 精讲。教师重点讲解、示范, 解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5) 演练。课堂上反复练习, 课后利用参考书和电子图书资源落实知识点。 (6) 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提出下一次课进行预习的要求。较之被动接受的模式, 学导式教学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激发了学习兴趣, 也逐步培养了其学习的独立性。

5. 重视阶段性总结和检查工作,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 也要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性检查和总结。以往的课堂教学一般以作业作为考察标准, 但少部分学生不够自觉, 抄袭作业, 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应考虑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增加检查手段, 扩大检查范围。例如, 应让学生将多媒体课件与教材和参考书相结合, 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出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单独总结出学习笔记, 并由教师定期检查;布置给学生阶段性自学任务, 完成专题小论文, 促使学生去使用网络和图书馆电子数据库资源, 培养其主动查阅文献的习惯;检查论文内容的同时, 还应要求学生熟悉科技文献撰写格式, 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阶段性课题学习完成后, 可以组织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公开宣讲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研究创意, 树立其实事求是的客观科学态度。

三、教师教学习惯的培养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毕业, 面临着从科研型工作到教学型工作的转变和调整, 因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方面需要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 同时需要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 才能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 首先须注重教师师法的培养。

光电专业教师应热爱、忠诚于本职工作, 善于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特点, 熟悉相关内容, 要让学生有一桶水, 自己应有一缸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 融会贯通。

2. 要注意到学生在知识起点上与教师的落差, 教学时尽量弥补其数理方面的欠缺。

目前独立学院不少学生数理基础较薄弱, 教师在进行原理推导时学生理解困难,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考虑到为其补充数理知识, 以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为宗旨。

3. 备课时注意教材的选择。

光电信息专业教材比较丰富, 但由于授课对象不同, 其重点和难度也有所区别。教材选择上应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水平和培养需求, 重视工程实践, 减轻理论推导;教案的撰写不能照本宣科, 也不可天马行空;课堂教学既要鼓励发散思维, 又要明确思路和重点;讲解方式要深入浅出, 便于理解的同时把握核心教学内容。

4. 重视授课基本功的自我培养。

讲授光电信息专业课程时, 教师要把握教学节奏, 既要遵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 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随时微调教学方案;光电专业概念较多, 容易混淆, 教师讲解时用词必须准确得当;在课件制作和板书时, 要符合专业规范, 不能随意潦草, 为学生做出良好表率。

5. 要以诚恳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并公开。

既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不足, 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实现教学相长。

6. 教师应做到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并重。

在科学技术迅速更新的今天, 高校教师只有不断从科研工作中更新自我的知识体系, 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不断接触到专业前沿动态, 得到新的见解和认识, 获得启发和创意。

四、整体教学环境的建设

实现独立学院光电信息专业的教学改革, 不仅需要专业教师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措施, 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也需要校方投入资金和精力, 对整体教学环境进行建设和完善。

1. 积极改善实验和科研环境, 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以及专业设计软件供教学科研使用。

光电信息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硬件和软件双方面条件的支持, 其实验设备昂贵, 设计软件稀缺且依赖进口, 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需要资金上的支持和投入。

2. 应鼓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 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和讲义。

以独立学院光电信息专业为例, 理论教材较多而实践教材较少, 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需要独立学院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建设相应的实践实训类教材, 而校方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3. 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学生科研基金, 对学生发表论文、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和鼓励。

对于学生的科研获奖成果, 应加大表彰以及奖励力度, 创造积极的科研氛围。

4. 组织和调动各层次教师, 建设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和青年教师的创意, 共同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如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学部“卓越教学研究中心”, 即是针对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教学领域, 分专题进行独立学院特色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并付诸于教学实践的教育科学研究组织。

综上所述, 要进行独立学院光电信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明确独立学院光电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 课堂教学需求, 找出当前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之后要切实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这其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措施的改善, 也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个人业务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形成有创意、有活力、有个性化培养特色的教学方法, 同时还需要学校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建设具有活力的科研和教学环境。在多方面的配合努力下, 独立学院光电信息专业教学课堂才能够实现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 满足社会需求的最终目标。

摘要:随着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光电信息专业逐步成为各大高校信息类重点建设专业。针对独立学院光电信息专业的教学特点, 本文结合了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光电信息专业近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该专业在课堂教学措施改善、教师教学习惯培养以及整体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光电信息,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菊, 王爱琴.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生动性[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11) .

[2]邢英杰, 孙晶.关于加强理工类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4, (4) .

[3]项福库, 何丽.教师使用课件教学存在的误区、成因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3) .

[4]曾涛.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互动性探析[J].科技信息, 2010, (5) .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一项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随着经济体系变革地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的转变过程中,各类独立学院的发展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大众创新”的大环境,独立学院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其自身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尤其是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才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独立学院目前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正影响其办出自己的特色,也阻碍着其自身的发展。

(一)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不符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重在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走培养综合素质的特色之路。但目前,独立学院沿用的基本是二本或母體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多比较重视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的教育,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多数是人文类、知识类课程,而实践类选修课严重不足,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等相对较弱,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

(二)课程教材缺乏特色

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课程教材,多是沿袭二本学院的教材,理论性较强,缺乏应有的特色。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充分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应该为他们量体裁衣地设置课程、教科书、参考书等。教材的编排要打破从“绪论”、“概念”、“论述”等入手的传统套路,首先要从“案例”入手,并可借鉴国外经验,采用一本教材与随时更新的教学辅导书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让独立学院的学生能接受到最新鲜、最前沿的知识。要让“三本”的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在章节的编排上也要注意先易后难,要“低起点、有坡度、上水平”,鼓励优秀的校本教材应用到课堂上。

二、独立学院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独立学院的创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履行职责,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设置。课程目标是学生学完某一课程后在理论水平或实践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指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体现,是培养目标在特定的学科门类中的具体化、操作化的体现,所以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

(二)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及时完善

由于高校的课程设置和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之间并不是百分百的相一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步的地方,所以独立学院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具有更大的适应空间;但是由于大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性,独立学院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还需多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选择,这会更有利于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同时也使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三、独立学院课程体系设置的特色探索

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订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走特色之路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一)树立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

以母体学校相应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参考,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大胆突破母体学校教学计划的框框,把人才培养明确定位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上,坚持分类培养,培养重点放在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社会适应沟通能力上。逐步建立社会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二)根据需求设置专业,择优发展专业竞争力

在专业设置上,要遵循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紧扣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个人发展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社会需求等方面,选择开设当前社会较“热”门的专业的专业,既是学校良好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毕业生择业率、成功率的保障。而对于一些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趋于饱和的专业应不再设置,避免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的加剧。

(三)优化课程设置,增强课程核心竞争力

通过走访、调研、专家座谈及问卷等多种形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框架。课程设置上,针对过去存在的课程内容重复,不注重实用性、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改革,根据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结构,普及课程平台,坚持归类整合,坚持课程平台与骨干课程相统一,提高课程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是一个不断尝试、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为使整个体系科学合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立足社会需求,整体运畴,使之既科学合理、与整个社会及学院自身的长远发展相一致,又在创新中寻求个性特色,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及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军等.基于行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模式——试解读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P113-P114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考 篇12

关键词: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教学改革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以数学和电路分析等基础课程为前期基础, 又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基础课,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对于以新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来说,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其教学目标, 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授“信号与系统”这门课, 一直是独立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鉴于“信号与系统”课程自身特点, 为切实提高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的教学实际, 从教材和教学内容选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法结合、打造网络开放式教学平台、重视和加强习题课环境、强化实践教学等多种思路和策略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使独立学院师生能更好的面对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一、选取合适教材和教学内容, 把好教学第一关

信号与系统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推导繁琐, 数学公式遍布整个课程,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讲述的基本概念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然而该课程有较强的实用性, 是电子信息类学科必须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数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目前国内有多种不同版本的《信号与系统》经典教材, 比如郑君里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号与系统》教材就是非常好的教材, 但是该教材注重数学理论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教材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学生的程度等情况进行考虑[1], 对于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并不太适合。面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教材的选取完全可以采用“必需”、“够用”和“针对性”的原则。“必需”就是为专业课程学习所要打好的必需的基础;“够用”就是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突出专业基础”;“针对性”主要是对于个别基础较好有考研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内容扩充和知识点补充为主。目前, 已有部分独立学院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编制了适用于本校教学的“信号与系统”教材, 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独立学院来说, 各任课教师可以以他们为参考定制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教学蓝本。

一直以来, 信号与系统的课时数都非常有限, 面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众多知识点来说, 在有限的课时数内不可能做到全部知识点的讲授。在选择好教材之后, 对于传授的课程知识点亦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 做到精益求精, 切实满足独立学院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信号与系统的教学难点在于概念性较强, 数学公式推导复杂, 知识点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传统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采用黑板笔输讲授,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看教师板书和听教师的讲解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个优点在于强化了教师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 有利于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理解。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众多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花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板书上,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较为单一化, 对抽象的概念感到模糊不能及时理解等,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一堂课程传授更多的知识信息, 解决了在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下需要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解决对课程中一些内容抽象、过程复杂、学生不易理解、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章节的教学难点问题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非万能, 亦有较多的不足, 在教学中我们要防止出现授课仅是在放幻灯片, 仅仅是“课本搬家”, 要时刻注意学生课题上的信息反馈、领会学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调整授课的速度, 及时避免出现多媒体教学如同放电影一样使得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

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 我们只有将其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点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进行演示, 一目了然的视觉形式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推导、习题的讲解等则必须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板书, 师生共同完全数学推导过程, 学生参与了每一个步骤的演算, 加强理解的同时, 也强化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丰富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互联网络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 通过打造开放式的网络教学互动平台,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服务, 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号与系统课时数少, 教学任务重的矛盾, 必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综合能力, 作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各教学环节主要由课程教案、课程录像、实验演示、习题解答、答疑解惑等模块组成, 限于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其功能性并不全面, 日后将在现有的教学平台基础上添加虚拟实验室、实验仿真等系统子模块, 最大程度的满足教学需要。

四、重视和加强习题课环节, 以习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 “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每一章节都有众多的数学推导和各种物理概念的定理分析等, 在理解了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章节习题才能对其进行巩固和加强理解以及运用。作者在教学实际中一贯重视习题课环节的教育, 通过布置大量的习题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性质的运用, 还能有机的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以及电路分析等前期课程的相关知识都结合起来, 即复习了前期课程, 又为后续课程打好了基础;即弱化了数学推导又不失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 对习题课也应做到因材施教和精选提炼,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要求练习足够的必做基本题, 对于基础好的有考研准备的同学要求练习一定量的综合习题, 切实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信号与系统实验是该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必要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还有众多三本院校还是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教学, 对于课本上众多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不能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调试, 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教师教的吃力, 学生学的糊涂的情况, 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信号与系统的教学改革来说, 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力度非常必要。

实验教学方法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开发创造性思维, 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实验的能力[2]。传统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是教师制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学生在有限时间通过实验箱完成相关实验的验证, 然后完成实验报告。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 教师处于主体位置, 学生过于依赖教师,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更谈不上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因此, 这些过于单一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1、倡导实验室开放式运作

一般来说, 学生实验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须的实验项目, 但是部分基础知识稍微薄弱的学生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即便完成, 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也并不全面, 往往需要不断的实验, 不断的分析调试才能完全消化所学基础知识。因此, 我们可以推行实验室开放制度来解决这些矛盾,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师资和设施等资源。实验室开放包括仪器设备、时间和实验项目的开放,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有好的想法能到实验室来验证, 想进行某方面的研究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3]。

2、加强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设置若干个综合设计实验或学生自拟实验项目, 学生进入开放式实验室, 要求学生通过Matlab、Visual C++等语言对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建立数学模型, 编写Matlab程序对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和求解, 得出相应图像图形, 带动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到抽象概念、重点原理的理解上, 减少烦琐推导运算, 最终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更深入地掌握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

六、结束语

针对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实际, 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见解和看法, 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些教学尝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必将带来另外的一些新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号与系统”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迅速, 分析方法不断更新, 技术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可以说“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肖迪.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信号与系统》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 2007, NO.27.

[2]赵丽娜, 徐占林, 陆国志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五个四”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8 (1) :128—129.

[3]齐永钦.创新教育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3) :9-13.

[4]王土央, 高原.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12月, 第12期, 第38卷.

上一篇:控轧控冷下一篇: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