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环境调查报告

2024-11-09

农村学校环境调查报告(精选9篇)

农村学校环境调查报告 篇1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接受教育、掌握生活及工作技能的主要场所,积极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现况,为制定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心理社会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在陕西省榆林和佳县地区的4所农村小学和4所农村中学选取小学三~六年级及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小学人数较少,全年级学生均参与调查,初一、初二每年级选取2个班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 081份,收回有效问卷1 035份,有效率95.7%,其中小学生353人,占34.1%,初中生682人,占65.9%。年龄为8~17岁,平均年龄为12.7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自我报告式问卷,问卷内容直接来自于城乡中小学生的定性访谈,即以亲密度、矛盾与冲突和消极感受3个指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进行评价。其中亲密度反映同学及师生间互助、互信、团结以及集体凝聚力状况,满分80分;矛盾与冲突反映同学及师生间人际冲突状况,满分60分;消极感受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使自身主观感受欠佳的非健康情绪,满分80分。问卷的设计参照有关文献及专家的多次论证,并通过预实验不断修改编制而成。在“亲密度”与“消极感受”中,本研究将得分在54分及以上者定为高分组(即有50%以上的题目得分在4分以上),54分以下者为低分组;对于“矛盾与冲突”,得分在42分及以上者为高分组,42分以下者为低分组。

1.2.2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的师生、同学间亲密度比较

同学间的某些互助、友爱行为以及对教师的信任行为,女生高于男生(P<0.05),如“遇到困难时,同学都会尽力互相帮助”、“不开心时,会有同学主动和我谈心”、“我喜欢和教师交流”;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行为,如“我不会把心里话告诉喜欢的老师”,男生高于女生(P<0.05)。同学间的互助、友爱行为和学生对教师不信任行为均表现为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见表1。

2.2 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的师生、同学间矛盾及冲突状况比较

性别比较发现,同学、师生间某些矛盾及冲突现象,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恰当惩罚的认同率,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

年级比较发现,同学间某些矛盾及冲突现象,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师生间矛盾及冲突现象中,仅“在班上有些同学和老师顶嘴”表现为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0.05)。见表2。

2.3 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在校消极感受状况比较

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我觉得我的学校很差”、“我觉得上学很没意思”、“在学校里,我看谁都不顺眼”的认同率均显著高于女生,仅“我觉得我不聪明”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P<0.05)。

学段间比较发现,初中生有10种消极感受出现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仅“在学校里,我看谁都不顺眼”出现的比例,小学生高于初中生(P<0.05)。见表3。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4 消极感受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消极感受”得分高的学生“亲密度”与“矛盾与冲突”得分也较高,也就是说,认为同学及师生间关系亲密、矛盾与冲突较少的学生,出现消极感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存在这种态度的学生;相反,认为同学及师生间关系疏远、矛盾与冲突频发的学生,出现消极感受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存在这种态度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相关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心理社会环境。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 HPS)的6项内容之一[2],并指出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应该轻松、友好、推动学习及合作,重视提供创造性机会,提倡开放式非暴力交流、民主平等,保护学生权力[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Child Friendly School)行动框架指出,对所有儿童入学具有全纳性的;提供健康、安全及保护的;尊重性别差异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才是健康的、爱生的[4]。此外,由世界卫生组织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发起的“集中资源保证学校卫生的有效性”(Focus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FRESH)倡议指出[5],积极向上的心理社会环境,要能预防各种形式的校园伤害,如体罚、性骚扰和欺凌弱小。

农村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及对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体现的较为明显。这一结果提示,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机会,不但能够促进彼此理解,减少矛盾及冲突和增进友谊,还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

其次,学生及师生间亲密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及年级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间互助、友爱、信赖教师的行为出现比例较多。这可能与男生情感发育、心理成熟较晚,人际敏感度较低有关。与相关研究结论类似[6]。

学生及师生间亲密度的年级差异明显。初中生比小学生更亲近同学,但也较疏远老师。可能与初中生对教师的依恋减少,同龄人之间观点、兴趣及爱好相近有关。众多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而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7,8]、自我发展[9]、情绪[10]及行为[10,11]等密切相关。Hughes等[12]认为,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环境,与他人进行富有成效的人际互动, 形成积极情绪。提示学校应完善师生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及业务素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日常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改善师生关系,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同学及师生间是否亲密,矛盾与冲突出现的多少,与其消极感受相关,与相关研究结论类似[13]。本研究发现,学生炫耀成绩及嘲笑行为发生的比例较高。炫耀成绩的行为可能会使炫耀者本身形成对他人的歧视态度,造成他人产生心理压力,也可能因此而影响同学关系。目前对学生炫耀成绩行为的研究尚不多见。众多研究均表明,嘲笑行为不但造成当前的心理伤害,还为其成年后心理健康埋下巨大隐患[14,15]。Eisenberg等[14]的队列研究表明,受嘲笑行为与其成年后身体评价、身体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Carlos等[15]认为,成年女性被嘲笑的经历与其身体外貌以及低自尊有关。

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仍占一定比例。其中学生受到教师语言暴力的比例最高,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外向型性格以及教师对男生管教更为严厉有关。同时,初中生高于小学生,恰与北京地区调查结果相反[16]。可能由于初中生学习任务较多,在校时间长,与教师发生矛盾的机会也增多,一些教师缺乏语言艺术,而且农村学生一般对教师语言具有较强包容性,因此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教师语言暴力在初中发生率较高。各种不恰当惩罚方式,均在30%左右,与高素红等[13]报道基本一致。

同学、师生间发生矛盾及冲突的比例,性别及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男生由于其性格的外向性而导致其与同学及教师间的矛盾及冲突较女生多。初中生由于在校时间长,彼此交流机会较多,但也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导致要么与他人关系亲密,要么极易矛盾及冲突,易走极端。

在学生消极感受中,以学习压力出现比例最高。可能由于陕西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学生为走出贫穷的家乡并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更高所致。其次,有41.8%的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即认为自己不聪明,高于其他农村地区结果(32.43%)[17]。

学生消极感受发生比例,初中生显著高于小学生。可能与初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有关。提示,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训,促进师生、同学间沟通、交流;其次,将自信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加强对初中生学习方法及考前心态的辅导和教育。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环境问题的思考 篇2

【关键词】德育 教育 重视 教学 社会 家庭 学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人要从小做起,小学生比如幼小树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荣发滋长”,从古至今人们从来没有忽视对品德的要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必将是德才兼备的标准。在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中,德育的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导方向。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影响并决定着孩子们这一生的性格与习惯的形成,而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也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从教育改革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各地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尤其在农村学校,成绩是巨大的。但也毋庸置疑,目前的德育教育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就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特殊环境现状作以下阐述,供同仁们探讨。

一、特殊的社会大环境

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在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的前提下,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滋生在农村的不良风气毒害着农村环境也波及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的娛乐场所,封建迷信活动、社会风气腐败等不少的不良行为都直接影响了儿童心理。

二、特殊的家庭大环境

(1)金钱的价值观影响下,社会所产生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也越发严重,大部分农村家长从小给孩子的教育就是努力读书才能赚钱。他们希望更多的就是孩子通过学习知识,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所成就,富耀门庭。孩子们从小看到的就是家长如何在外面拼命赚钱的同时,也得到家庭在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后,给他们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从小滋生出满脑袋的金钱观,造成不思上进,淡化人生,贪图享受等不良习惯,也容易走上歧途。

(2)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环境相对安静,同时各家居住比较分散,各家庭相互间交流较少,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变得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特性。加之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无法跟孩子沟通,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导致儿童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3)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对孩子的成绩过度关注,轻则时常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家庭成绩优良的孩子来对比,重则打骂,严重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自卑、气馁,觉得自己太笨,与家庭的关系也逐渐紧张,有的甚至厌学、逃学等,生活与人生的认识产生异差,对学校、家庭、社会产生逆反心理。

三、特殊的学校大环境

农村小学校的思想教育大多搞形式,缺乏监督力度,有些学校好作表面工作,喜欢生搬硬套,乐于大起大落,只满足于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加之老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素质和思想修养不高,不能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并传统。有的老师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动手就打,动口就骂,体罚、侮辱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不能率先垂范,不能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首先做到。再者,很多思德课老师左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班主任教师也缺乏政治修养。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简单,教师不能得心应手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从近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中切身体会到,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要充分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不断整合“三结合”教育,整合各方面资源,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不仅要承担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以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加强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德育观念,发挥主体教育作用,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让农村孩子们良好环境下情感受到熏陶,培养并塑造出健康的心理与美好的灵魂,关心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 1899 年),赵祥麟等译 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

[2]林玉华主编,中小学教育科研100问,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

[3]孙学策著:《我说德育》,开明出版社, 1997年版。

作者简介: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篇3

农村包围城市一直都是中国的现状,而且现在农民也不断的涌入城市中去,他们的一些习惯也许会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农村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特别是党中央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时仰天或者俯瞰河水,又叹息“昔日风景如画、安静宁和的地球如今变成伤痕累累、乌云笼罩的人间地狱”。当然,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能无所作为,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年轻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并尽自己能力所及保护环境,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建设农村环境也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农村环境没有搞好城市环境也就会跟着遇到问题,从而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农村环境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身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常识,而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群体优势,努力做好表率,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尽力所及,增砖添瓦。在这暑假期间,我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查,现在农村河水污染化比较严重,由于城镇企业一般都是沿河而建。部分原因是村民们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农村人们为了建筑新的房子,而砍伐过量的树木导致土地沙漠化以及在汛期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灾难。农药和化肥的过渡滥用影响土地自动调节能力。企业大量的未处理尾气以及垃圾的燃烧后的气从而导致大气污染。还有一些,有些村庄里的小路淌着污水;沼气池都因没有合理地规划占到了路边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散发出大量的臭气。

带来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有:国家对农村环境工作滞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冷点、弱点、盲点。在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略下,农村工作发展相当缓慢。因而,农村环境问题还不是大多数人眼

中的主要问题。政府政策、市场作用决定人才方向的选择,从农村吸收了高质量的人才,农村失去了高素质建设人才,对于农村的是极为不利的。投入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很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每当遇到自然灾难的时候,也就只能等待政府的救济,根本就谈不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农村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为了搞好经济建设而建起的小企业,这些乡村企业由于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往往是自我利益优先。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环境保护教育需要这种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就是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分离,并且严重注重理论学习而基本放弃社会实践。而环境保护不是仅有理论知识就行的,它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行动。社会对农村环境态度冷淡 社会各界对农村现状认识不足,不了解农村问题。有关部门丧失职能 当地环保部门对这两家企业未履行任何环评手续,对他们长期的违法排污行为,视而不见。

从大体上看我国农村环境的治理面临的问题有:

一、国家政策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贯彻。

二、教育程度低,新型技术使用极少。

三、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承受能力过低。

四、各方面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尤其是农村人口。

五、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地区分散,环保工作进行艰难。

六、社会公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要认真学习国家在农村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一个国家的农村政策对其农村的发展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直接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直到目前,我国已经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方面要解决农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要切实实行中央的思想精神,更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从治理已经污染的入手,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要及时进行治理。治理手段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革现行教育制度。职能部门要做好表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污染。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做好准备。同时,在科技产品使用量大的今天,只有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才能使科技对农村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发挥更大的贡献。在教育中更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激起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热情。政府部门、学校单位、干部官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做好带头表率,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不能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和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持,任何计划都无法实现,任何口号都没有意义。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只有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发展才能良性循环;只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才有意义。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达到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双优。提高环境法律地位要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减少废物优先为行为准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达到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农业生产体系。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破坏、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国际形势促成我国加强农村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建设。我国战略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发展,我国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加强农村建设,把农村环境问题处理好的压力很大,那就让我们将压力化为动力,努力,努力在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报效祖国的决心;身为农家子弟,我们更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我们热切期望国家、社会、学校等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和更加关心农村环境,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模版] 篇4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地点:XXXXXX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二、存在问题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三.建议意见

1.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

 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 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2.饮用水安全,向来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针对本村的水危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 完善村内的供水体系,将其正规化,政府应该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负责农村的饮用水供应,放弃传统的由村自行负责,出了问题无人问津,村干部相互推诿,最终损害村民利益的现状。

 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的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污水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的监管职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处的地方,空气污染虽然尚不是很严重,但也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有一下几点建议:  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还自己的职责。企业做到改进技术,减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 村民也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放弃自己传统的秸秆焚烧相关,政府也要鼓励相关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积极进入当地,开拓市场,实现当地的秸秆利用回收。

四.总结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次升华,也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历练,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同春芬.《农村社会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规划(2009—2020).2009 4.王思斌.《社会政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7-1 5.书名: 农村环境保护

学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篇5

学校是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地方,理想的校园应是一个幽静、整洁、美丽、舒适的书香庭院。学校的环境问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我就学校校园环境的状况做了简单的调查。

一、学校环境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校环境特别是中小学校也跟整个大环境一样,存在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学校选址不当:有些城市学校的选址没有考虑学校的环境问题,一是离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钢铁厂、化工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等太近,甚至穿插其中。这些企业大多数排污不达标,导致粉尘污染、化学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类学校主要有老的厂矿企业学校和城市周边学校,如我们盐城市区的电厂学校、市三中、二职中、北闸小学等等都是如此。二是学校处在闹市区和交通拥挤区。过大的交通流量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噪音等,还有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直接危及师生生命安全。这类学校主要有老城区里的学校,如盐城市区的盐城中学、市一中、市一小、解放路学校等。

二、对策:适当撤并学校、分流师生、控制招生规模

学校校园污染:一是有些学校只注重学校建筑物建设,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装修材料没有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导致苯类、甲醛等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建好建筑物后忽视了地面绿化、硬化处理,形成大量“裸地”以致天气干燥时校园里灰尘满天飞,这是我跟爸爸回农村老家常见到的场面。二是教室空气状况令人担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而城市中小学校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原有学校无法按标准生数安排学生就读,以致每班五、六十人甚至七十多人。这样一来即使学校所处大气状况较好的话,教室里的.“微环境”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冬季寒冷季节,教室常常关闭门窗,空气不流畅,每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足以使人产生胸闷、头晕、心烦等不适症状,轻则影响学习效率,重则产生疾病。这在发展中的中小城市情况十分普遍,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三是教室光线污染。教室的采光有两种偏差:一是光线太强烈,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课桌上。学生看书写字时瞳孔不断缩小,长此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视力,甚至产生眼疾。二是光线偏暗。学生的视神经高度紧张,经常处于扩瞳状态,促发近视眼疾。教师在使用电化教具时以及过强的灯光也会影响学生视力。

对策:农村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城市要严格控制班级生数。同学们首先要经常打开教室窗户保持空气流通,确保教室空气清新;患病者要及时医治防止传染。其次要保持室内清洁,不乱抛垃圾,扫地要洒水;尽可能使用无尘粉笔和吸尘黑板擦。强光的教室可以安装滤光设施,光线暗的教室可以人工补光等。

三、总结

当前农村金融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环境,调查与思考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 威海市通过鼓励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实施“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和小额贷款上柜台工程, 开展住房贷款、箱式担保贷款等新业务, 较好地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一、突出表现

(一) 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缺口日益扩大。

威海市依山傍海, 共有50个镇、2619个村, 农村人口132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53%。高效特色种养业和个体工商业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资金需求量较大。据统计, 目前全市共有涉农中小企业约5200家,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约1100家, 全市涉农中小企业、各类组织贷款需求量近24亿元, 农户、个体户贷款需求量在3-5亿元。截止到2008年5月底仅发放农业贷款15.5亿元, 融资缺口达11.5亿元左右, 且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涉农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资金缺口将会不断扩大。

(二) 票据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务在农村难以开展。

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只有设在县城区域的营业部办理银行汇票业务, 乡镇客户办理该业务须乡镇网点的工作人员到营业部办理, 给客户带来极大不便。随着外出和外来到乡镇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增多, 他们所持的银行卡只能到县城驻地金融机构办理, 更谈不上农户能得到投资顾问、项目理财和网上银行等服务。

(三) 贷款条件要求较高, 涉农贷款办理困难。

目前, 银行对农业、工业和商业企业贷款条件推行同一标准, 实行严格的评级授信制和足额抵押制。大多涉农企业的规模小、资质弱, 达不到信用等级要求, 再加上农村房产大多数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 企业和农户在申请贷款时, 往往因缺乏信用评级或资产抵押不足而被拒之门外, 面临着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

二、主要原因

(一) 银行服务网点骤减, 农村金融市场日渐萎缩。

当前国有银行企业化、商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其经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而农业市场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贷款风险高、利润低的原因, 逐渐远离金融机构的视线, 成为无人问津的“鸡肋”。各银行经营重心纷纷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服务重点向优势客户转移。

(二) 农村资金大量向城市倒流, 可用资金减少。

虽然邮政储蓄银行已正式挂牌, 但试点网点仅限于几个储蓄业务开展较好的营业点, 大多数网点只存不贷, 其吸收的大量资金全部被调离农村, 减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可用资金数量。这与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明显相悖的。据统计, 截至2008年5月末威海市农村邮政储蓄额达69.26亿元, 同比增长12.79%, 资金外流形势日趋严峻。

(三) 灾害补偿机制滞后, 银行不敢放贷。

农业是弱势产业, 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 受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影响有时可以带来灭顶之灾, 导致信贷资金难以收回, 由于缺少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银行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2007年3月, 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风暴潮袭击威海。据调查, 全市农村信用社受灾客户贷款5.2亿元, 客户潜在经济损失4.5亿元, 贷款预计损失2.6亿元, 农信社投放的农贷有50%无法按期收回, 形成了很大风险, 增加了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四) 责任追究力度加大, 信贷员害怕放贷。

各农信社为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普遍加大了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力度, 对责任贷款不良率超过2%的客户经理给予待岗清收的处罚。待岗清收期间, 只发给630元基本生活费, 导致信贷人员“惧贷”的心理严重, 与其放款收不回追究责任, 不如不放款“一身轻”, 严重影响了信贷员放贷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 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支农方向。及时采取措施, 纠正当前部分农村信用社“弃农进城”倾向,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强调其支农作用, 明确其支农发展方向, 并硬化其投入农户贷款和农业企业贷款的比例, 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引导农信社辩证看待对信贷风险, 建立奖罚并举的管理制度, 增强信贷人员提高信贷的积极性。

(二) 对农业贷款实行贴息或免税政策, 降低农业贷款成本, 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利用每年的预算支农资金, 对金融机构新发放的各项农业贷款进行贴息, 作为农业信贷投入的风险和价格补偿, 或者对银行直接投入农村经济领域贷款的利息收入实行免税政策, 逐步引导信贷资金向农村经济领域配置。

(三) 积极筹建农村经济贷款担保机构。建议省市县三级按地方财政收入的1%-2%出资组建农村经济贷款担保机构, 从根本上缓解农民贷款难题, 提高农信社信贷资金的安全系数, 实现“三农”、信用社、担保公司三方受益, 地方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四) 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建立灾害补偿机制。建议上级尽快开发出适合农村种养殖特点的保险品种, 为特色种养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并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导, 成立行业自救组织, 按税前利润20%提取灾害风险基金, 实名造册存入个人风险账户, 专门用于灾害自救。

(五) 打破农村金融服务单一服务的局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飐, 开发农村市场, 打破农村贷款市场由信用社独家支撑的局面。同时,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的实际, 设立相对灵活的利率政策, 允许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服务成本来制定合理的利率, 保证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六) 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 三农融资和个人住房信贷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 但由于农村土地性质为集体土地, 房产转让和抵押受限很大。因此, 建议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逐步改变农村土地性质, 增强其流动性, 做活农村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吴明理、姜春:《从威海看农村融资问题》, 《金融时报》2007年5月14日

农村学校环境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农村学校师资情况;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0-01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师资的合理流动,而师资的合理流动与均衡发展,同样也是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师资的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导致了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人员少,教育力量薄弱,并最终制约了我国教育均衡的实现。如何能够更好的控制农村学校师资外流的现象,提高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目前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导致农村学校师资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学校待遇不高,城市与农村的教师待遇相差太大,那么强化农村学校的师资经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以及环境原本就比较差,教师在心理以及身体上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如果待遇再跟不上,那么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流失。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与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师待遇政策来缓解城乡教师待遇差距大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待遇,才能够稳定教师情绪,减少人才流动。

二、完善校园管理,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农村的学院环境与城市相比,必然是存在很大差距,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教师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稳定教师队伍,农村学校也需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工作空间,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给教师一定的晋升机会,用事业留住人才,实现他们的抱负,营销人文环境,通过情感留住人才。并且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选拔更为优秀,更急具有责任心的人才,根据教师的特点和成绩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激励政策,这些都是能够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多元化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渠道

既然农村学校中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那么找到能够有效、快速补充人才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补充渠道,能够很多程度的缓解学校师资不足的现状,同时还能够为学校不断注入新活力,保障教师队伍的先进性。那么多元化的补充渠道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是比较灵活多变的,例如:能够继续采用扩大“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规模,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招生计划、培养经费和工作岗位的落实,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我国部分学者也提出通过国家的财政部门,在农村地区构建“国家教师岗位”通过我国中央财政来设置专项资金,设置数量合理的教师岗位。另外,教师的薪金的发放单位是我国财政部;从教师编制方面拉看,农村学校的编制被占用了,要通过县一级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使用聘用制度,时间基本可以定位五年;按照教师自身的学历、任职的具体时间以及职称等方面,加上他们的基本工资,再适当地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且鼓励骨干教师长期留在农村进行工作;将聘任教师岗位要求的具体条件进行确认,然后在社会中进行公开、公平的招聘。

四、政府规范城乡教师流动,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

学校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市场情况为导向,也就是要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是如此,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人才资源的配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才流动的积极作用在于它能够把帮助人们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农村师资力量建设的时候,是允许一定的资源流动的,但是这个流动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合理地进行配置,提升教师群体的质量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所以,就教师在城乡之间进行流动而言,要实现双向流动,而不是单向流动。此外,此种双向流动应该进行制度化管理,让农村教师群体可以在城镇学校进行深造与学习,让多个农村教师通过此次机会来积累经验,对先进教学理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对于城镇中学来讲,因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所以经过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共同发展。要构建城镇教师转向农村进行帮教以及支教的相关制度,鼓励城镇的教师对农村学校进行支援。

农村师资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减少其流动性,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前提。做好农村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文章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学校的师资建设流动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我国的教育事业进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方 芳.陈牛则.刘丹.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动机调查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2(04)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篇8

一、基本情况

x乡x村位于x乡东南部,与x镇隔江相望。20xx年行政村调整后由前方和桥头江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域总面积为x平方公里,人口x人,耕地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园地面积x亩,水域面积x亩,以种植业、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x元。

1、农村生活污水调查情况。全村已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户数x户,基本通过污水过滤、自然沉淀、人工湿地等形式处理,未开展治理户数x户。村内建有中心管网x米,连接管网x米,污水处理池x立方米。通过整合村民污水排放口,将每家每户的排污管道引入集中排放管道,流向集中污水处理池,做到排放管道不外露,集中处理。村内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处理,按照分类减量化处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聘用保洁员x名。垃圾处理模式:本村填埋、本村焚烧。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填埋场x个,建筑垃圾填埋场x个,垃圾堆放点x个,垃圾清运车x辆。保洁经费x万元,其中保洁员工资x元/年、设施维护费x元/年、垃圾清运费x元/年。

2、农业面污染调查情况。一是畜禽养殖情况。抽样调查了x个农户,存栏肉用猪x头,平均每户x头;存栏母猪共x头,平均每户x头;所调查的x个农户总共建有沼气池x立方米,贮液池x立方米,贮粪池x立方米,粪污流向基本用于农地施肥,每年平均每户病死畜禽x头,病死畜禽采取深埋,减少污染。二是化肥使用情况。抽样调查了x户农户,耕地总面积x,亩,林地总面积x亩。耕地年施用化肥共x公斤,平均每亩x公斤,其中x户使用氮肥共x公斤,有x户使用磷肥共x公斤,有x户使用钾肥共x公斤,x户使用复合肥共x公斤;林地年使用化肥共x公斤,有x户使用氮肥,共x公斤,有x户使用复合肥,共x公斤。x个农户中有x个农户使用农家肥,共x公斤。

三是农药使用情况。

抽样调查了x个农户,常年施用农药x次,平均每户x次,年用量x市斤。有x个农户的农药废弃包装丢弃,有x个农户的农药废弃包装物进行回收。四是农作物桔杆处理情况。抽样调查了x个农户,共x亩,有x个农户就地还田,有x个农户采取田间焚烧,有x个农户采取回收利用。五是农膜使用情况。抽样调查了x个农户,有x个农户使用农膜共x公斤,原地弃留x公斤,回收利用x公斤。

3、河道水域调查情况。村内有士元溪河道长x公里,有大垅水库、田塘、湖塘、木兰塘等水域面积为x亩,河道保洁经费x万元/年,其中x万元为上级补助,x万元为自筹资金。其中x个水塘水质浑浊、黑臭,基本需要截污处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作用。一是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实施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三是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规划没有通盘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2、农业污染,使水资源质量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也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水产养殖过程中密度大且不合理的饵料、渔药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特别是村庄前后的塘堰大多已经被污染,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在今后的发展时期内,农村水源污染将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环境污染问题。

3、农村废弃物处理滞后,卫生状况堪忧。养殖业发展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有害病毒病菌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之一,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垃圾处置场,在广大农村更没有任何环境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农村的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堆积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4、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和参与行动,农民应成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但是,许多农民对于生态文明村建设仅仅是希望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新农村建设点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规范操作。创建工作必须做到规划先行。一是科学制定科学规划。要按试点、全面建设、重点提高三步实施,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二是确定项目目标。结合村情,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创建项目标任务。重点内容是: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治理“脏、乱、差”,改善基础设施,通硬化路、自来水等,民居统一改造,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气化炉等生态节能技术等;三是明确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使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项目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深刻认识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定期召开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和试点项目资金整合专题会,对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进行统筹安排,将部门职能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任务有机结合,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平台,把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交通、水利、教育、民居及民生保障等项目优先安排到项目村。同时,采取“五个一点”即:县财政补助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乡村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多方筹措创建资金。

3、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生态文明村创建,必须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才有源头活水。每个村应根据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培育并强化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广“猪—沼—果—鱼”、“猪—沼—茶”等多种生态经济模式。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加大投入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民俗旅游村的档次和水平。争取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致富项目,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发展思路、一项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推进广大农民的持续增收,尽快实现小康目标,全面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

4、加强示范和引导。一是认真筛选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二是加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组织干部群众实地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文明进农家”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制定操作性强的《乡规民约》、《村卫生管理制度》等制度,营造“讲究卫生、维护生态光荣,不讲卫生、破坏生态可耻”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生态文明意识及致富本领,自觉做美化、绿化环境的维护者,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2)

生态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相同和不同生命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近年来,沙尘暴、雾霾、臭氧空洞、两极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面貌也日新月异。当然有好的一方面,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发展中必须引入的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且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所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代表性。

正好借此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本人对农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了解了一下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下面就从垃圾处理、污水及废气排放三个方面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

第一,垃圾污染。很多农村现在越来越脏,以前农村的生活垃圾是完全自然循环,而现在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高,农村垃圾越来越多,并且很多农村都没有很好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垃圾随处乱倒。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道路虽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硬化,但道路上没有设置垃圾桶,这就造成了农村的道路上以及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路边也成了垃圾堆。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存在问题仍然很大。

第二,污水污染。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所以大多数生活污水都会排进附近的河道和渠里,这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同时还有一些非法的小型工厂由于不能在城市建而把目标转向城市,这也导致了农村的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放出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既造成了水污染又造成了土壤污染。据我们当地村民表示,我们附近有一处制药厂,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村民玉米地,导致大片玉米苗死亡,给村民造成了经济损失。

第三,废气污染。农村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集中处理的地方,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垃圾进行露天焚烧,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次,虽然政府已经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但还有少数人违反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各种工厂从城市迁向农村,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各种废气的不合理排放也对当地的空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比如,我们本地槐芽镇附近有一处淀粉厂,据村民反映,以前淀粉厂都是白天排污,导致方圆几里内的空气里伴有一种恶臭,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来当地群众向政府反映后,政府规定此厂只能在晚上排污,虽然白天有了改善,但治标不治本,隐患仍然没有消除,在晚上和阴雨天,空气中便会弥漫着一股恶臭,影响着附近周围人们的健康生活。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帮助我们身边的人提高环保意识,每个人动起手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同时,政府也要颁布相应的规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强有力的手段来保护环境,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更加绿,更加美好。

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篇9

为了解我乡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影响的情况,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现状,以及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在全乡共发放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情况调查表 100份,要

求各校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如实填写汇总后收交中心校全乡汇总。根据调查情况统计,全乡共收到调查表67份,其中对学校这边经营环境评价很好的33份占调查总数的49%,评价较好的34份,占调查总数的 51%,评价差的0 份.对学校周边交通环境评价评价很好的 24份占调查总数的36 %,评价较好的35份,占调查总数的52%,评价差的8份,占调查总数的12%。

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评价评价很好的26份占调查总数的39%,评价较好的37份,占调查总数的55%,评价差的4份,占调查总数的6%。

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环境评价评价很好的27份占调查总数的40%,评价较好的 36份,占调查总数的54%,评价差的4份,占调查总数的6%。

对学校周边教学环境评价评价很好的24份占调查总数的36%,评价较好的37份,占调查总数的55%,评价差的6份,占调查总数的9%。

调查显示,全乡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情况良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个别学校也存在不足。羊场小学、清源小学周边交通环境有待治理,清源小学由于操场未硬化、无围墙、导致周边治安环境及教学环境急需治理、我乡中心校无力解决,只能提请乡政府解决。

2012年5月28日

羊场乡中心校

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情况

上一篇:散步一等奖课堂实录下一篇:关于银行贷款委托书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