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2024-09-18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通用9篇)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1

《豆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吃法多样,然而对异乡游子来说,仅仅是这些吗?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

3、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 huó huò hú

喷pēn pèn

供ɡōnɡ ɡò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2、理解内容: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豆腐,具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地~2自然段):写几位在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介绍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叫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的一种特殊的滋味。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这是很自然的。”

积聚海外的游子把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眷恋之情寄托在平凡的日常事务中,借这些平凡的日常事务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一片深情。这个句子写出了海外游子思念祖国和家乡是的普遍举动,他们检务生情,睹物思人,特别思念祖国和家乡。

②“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体味到生活的多彩。”

豆腐作为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菜肴,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风味独特,他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味道香滑温清,而且容易勾起人们的思想之情,它丰富的品种和风味更让人们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乡土之情”指的是海外游子眷恋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怀。

3、你有这样的体会嘛?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7*豆腐

寄托 掺和

冻豆腐 油豆腐 豆腐干 豆浆

豆腐——豆腐干、千张、油豆腐、酱豆腐、腐乳、大豆、“娇豆腐”

勾起特殊滋味——乡土之情——多彩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2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 作者

如何写信封和信的内容? 信封的填写格式: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一般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 请看演示。邮编

这里写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 寄信人的地址

寄信人地址及邮编。欣赏歌曲:一封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 我现在北京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儿春波敬上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 你认识这个人吗?

——世界级钢琴大师傅聪 傅聪与母亲(半岁)

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傅雷是著名学者、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

七岁半开始学钢琴,19岁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傅聪在波兰(1954年)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

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8年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傅聪在演奏

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傅聪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约50张唱片。他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四十七年,获得“钢琴诗人”的美名。傅聪钢琴音乐会 英国《泰晤士报》: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美国《时代周刊》: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傅聪与父母在书房

傅聪是钢琴天才,更是中西文化共同培育出的旷世的钢琴诗人。《傅雷家书》也许能够使我们理解今日炉火纯青的傅聪其成长背后的音乐之外的许许多多......傅雷家书封面

《傅雷家书》 198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年间共出版了5个版本,累计销量高达到113万册。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新版《傅雷家书》,增补旧版中没有的书信,并恢复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而删节的书信原貌,新增8万多字。作者

傅雷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等。1961年的傅雷

1957年,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傅雷被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傅雷又遭受残酷迫害。

1966年9月3日凌晨,他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愤自尽,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傅聪护送父母的骨灰前往龙华革命公墓 由于父亲的“问题”,傅聪被迫于1958年底移居英国伦敦,当时这被称为 “叛国投敌”。

在遭受冤屈20多年后,傅雷夫妇1979年4月得以平反昭雪。傅聪也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此后,傅聪经常回国举办钢琴音乐会,先后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名誉教授。预习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

凭吊(diào)谀词(yú)扶掖(yè)

廓然无累(kuò)

重蹈覆辙(chóngdǎofùzhé)涕泗横流(tìsì)

气吞斗牛(dǒu)

枘凿(ruìzáo)预习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凭吊:对遗迹缅怀先人或往事。2谀词:奉承人的话。3扶掖:扶持,提携

4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5廓然无累 :心胸广阔没有什么牵挂.6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7涕泗横流:眼泪鼻涕纷纷落下 8气吞斗牛 :形容气势很盛

9自知之明:自己非常了解自己,并且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10舐犊之情:像老牛舔小牛那样深情。比喻疼爱子女的深情.11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深刻,永远难忘.听读课文,思考:

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处于什么精神状态时? 《傅雷家书》两则mp3朗读 《傅雷家书》两则flash朗读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处于什么精神状态时?

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什么精神状态时?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第一则 朗读: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有两个词语透露了傅聪当时的心情,傅雷就是针对他这种心情回这封信。这两个词语是: 精神消沉、苦闷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几句同时运用哪两种修辞方法?

由此看,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反问和排比。

慈爱、善于理解、舐shì犊情深。朗读,正音,释义: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高潮”和“低潮”各指什么? 高潮:消沉、苦闷、失败…… 低潮:欣喜、欢乐、成功……

“廓然”一词不懂,词典又没有,怎么办? kuò

廓,宽阔,空阔。然,……的样子。

廓然:心胸开阔豁达,不为烦恼所累。朗读: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克利斯朵夫”是谁?

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一生与音乐为伴,在生活中到处碰壁,始终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

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是想说明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举克利斯朵夫的例子而不举其他人的?

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傅雷的翻译的,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的,是父子二人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傅聪从小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勉(见下一封信)。作者举他的例子更容易被儿子接受。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两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比喻论证。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当做“心灵的灰烬”看,是怎样看? 灰烬是曾经燃烧的火,现在已经熄灭。

心灵的灰烬,就是已经平息的心灵之火,即对痛苦处之泰然的情绪,达观而平静的胸怀。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已经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面对儿子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他提出了哪些忠告? 1高潮不过分紧张,低潮不过分颓废,心理相当平衡。他还用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2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3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小结

用一句话概括这封信的内容

希望儿子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第二则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那么第二封家书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从以下语句可以看出: 1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2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3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4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5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封信是要他怎样? 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保持“对艺术的谦卑”。

老师评:在儿子成功时,给予更多的艺术指导,昭示更高的人生境界。做伟大的父亲。朗读,正音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jīn tìsì

“涕泗横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涕”是鼻涕吗?

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出来,这里形容极其兴奋。涕,眼泪。泗,鼻涕。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傅雷理解的“坚强” 有哪两种含义? 1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2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胜不骄,败不馁 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朗读,正音,释义:

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yè

扶持,提携

朗读,正音,释义: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qì

心意相合 初生的婴儿

赤子之心,比喻纯洁的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1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2赤子所创造的世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纯洁美好的世界。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为什么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的生活也许境遇不佳、孤独、缺少世俗的知音;但人类纯洁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谁的诗句?什么意思? 李白《将进酒》。

表现黄河的浩大气势与奔腾不息。

原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谁的诗句?什么意思? 杜甫《登高》。

表现长江浩大的气势与无穷无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谈黄河、长江有什么意图?

激励儿子,黄河、长江这般伟大的文明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正音,释义: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Dǒu 斗,北斗,28宿之一。牛,28宿中的牛宿。

气吞斗牛:形容气势很盛。正音,释义: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旦,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表示早晨,黎明。复旦:指又一个黎明。出自《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破折号表示什么? 表示解释说明。

为什么用两个?与括号有什么不同? 括号内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 破折号内的解释说明是正文。正音,释义: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ruì

“方枘圆凿”的略语。

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枘,榫头。凿,榫眼。

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谈矛盾的话很有哲理,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图?

鼓励儿子不惧怕矛盾,勇敢面对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正音,释义:

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xī

羲皇,指伏羲。古人想像伏羲时代的人都无所事事,恬淡闲适。羲皇上人,意思是成了伏羲时代的人 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惟其如此”的“此”指什么而言?

指矛盾解决不完,艺术没有止境,人生也没有完美的一天!归纳 复习

总结课文,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封信,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总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傅雷的另一封家书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1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

儿子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父亲并不高高在上、横加训斥。而是充分理解,尽力安慰;以平等的口气提出忠告。2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

对音乐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这两封家书有什么异同?

1针对的思想情况不同(内容略)

2前者,像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3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二者共同的是对儿子的爱,是对儿子的人生指导:要坚强,无论怎样起伏跌宕、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颓废 借鉴 理智 侵蚀 凭吊 谀词 谦卑 扶掖 相契 垂手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惊心动魄 刻骨铭心 赤子之心 生机蓬勃 反复不已 方枘圆凿 扩展 迁移 扩大阅读

课本第241页有一篇“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把它读一读

一定能引起你心灵的震颤 与父母尺素谈心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 请你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结束语

父母永不让我们走出他们的惦念,我们做子女的更应该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把感恩的心这首歌献给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愿他们 永远幸福,永远健康!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素材图片中包含的信息。

2、学会利用ACDSee创建分类素材文件夹。

3、学会整理素材:重命名文件、批量重命名、素材的移动、整理排序、删除多余文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图片素材吧,这些素材包含了那些信息?能否表现你确定的主题呢?让我们来分析整理这些素材吧,为制作电子相册做好充分准备。

二、新授:

三、上机操作

(一)浏览、分析图片

1、浏览图片

启动ACDSee软件7素材图片

2、分析素材图片中包含的信息

(1)快速浏览素材文件夹中保存的反映家乡特色的各种图片,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

(2)根据下列提示语,向同学们说明这张图片包含着什么信息。

●图片用什么方式搜集来的?

●这张图片表达了什么信息?图片和标题应当是什么?同一信息还有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吗?

●这张图片能否较好的体现你制定的主题?

(二)整理素材图片

1、利用ACDSee创建分类素材文件夹

(1)根据主题的需要制定分类方案。

(2)创建文件夹。

2、分类整理素材

(1)根据图片内容给文件“重命名”。

●重命名文件

●批量重命名

(2)将所需的素材移动到分类文件夹。

(3)整理排序。

(4)删除多余文件。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分析素材图片中包含的信息。利用ACDSee创建分类素材文件夹。学习了重命名文件、批量重命名、素材的移动、整理排序、删除多余文件。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欢乐歌》、《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通过学欣赏《卜算子.咏梅》、《欢乐歌》,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欢乐歌》

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

2.介绍“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完整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 4.欣赏《卜算子.咏梅》

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

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 6.欣赏《欢乐歌》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水乡外婆桥》 教学目标: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外婆桥》,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师: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水乡(湾)多,(船)多,(歌)多。师: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外婆桥》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四.课堂总结:

师: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姑苏风光》 教材分析: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水乡外婆桥》:

1.全班齐唱《水乡外婆桥》,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水乡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学唱《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采集与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作业纸一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吴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优秀音乐作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写出你所听到的音乐作品名称。写出江南丝竹乐器的名称和分类。三.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师:你还知道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 四.本单元总结:

师: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与上一单元《北国豪情》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江南丝竹的婉转流畅,水乡歌谣的天真活泼,昆曲表演的清新优美,苏州评弹的生动细腻„„在去年《锦绣江南》的基础之上,再次领略了江南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5

教学目标

1.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

2.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3.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重难点

1.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一、解题

《孔乙己》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并亲自翻译、介绍到日本去。

本文写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

二、简介社会环境

问:文中有一句话表明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哪一句?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问:“唯一”说明孔乙己区别于酒店中的哪两种人?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

问:“长衫主顾”和“短衣帮”在喝酒的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短衣帮”靠柜台站着喝,“长衫主顾”“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问:“踱”、“慢慢”写出了长衫主顾怎样的特点? 表现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特征。

——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问:开头两段从容地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可以先把后面的故事有关的地点、人物交代清楚,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故事,可以展示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的不平等,人心的自私,预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可以用冰凉的气氛为前奏,使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显得哄然而起,行文更有波澜。

三、分析孔乙己的肖像

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站着喝酒”,在柜外,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是穷人;“穿长衫”则表明自己是读书人,不肯脱下长衫,不愿与“短衣帮”为伍,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孔乙己既不属于富人,又有别于穷苦百姓。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这就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奠定了基础。

问:第4段哪些语句描写了孔乙己的肖像?表明了什么? “身材很高大”,表明他体质好,有力气,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是不肯劳动的结果;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

“皱纹”、“花白胡子”点明他已经衰老,精神萎靡颓唐,正是风烛残年。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破”,表明他穷困不堪;“脏”,表明他四体不勤,懒得出奇。孔乙己总要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他死要面子,不肯脱下这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

问:“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说明了什么? 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

文中对孔乙己肖像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生活遭遇、社会教养、年龄特点乃至精神世界,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落后的封建社会下层读书人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分析故事情节 1.买酒受嘲笑

问:孔乙己到酒店买酒喝,哪一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付钱买酒的动作?这表明了什么?

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既对酒店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的读书人,又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这里写孔乙己买酒受嘲笑。问:短衣帮嘲笑孔乙己偷东西,说了哪几句话?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新伤疤”,“偷东西”,“吊着打”。“新伤疤”是由于“偷东西”被“吊着打”留下来的。短衣帮的嘲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问:对短衣帮嘲笑的几句话,孔乙己分别有怎样的反映?表明了什么?

①对于别人“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的取笑,孔乙己“不回答”。这表明他既有难言的痛苦,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乃至虚荣心,用不屑理睬的沉默回避他人的嘲笑。

②对于别人“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的嘲笑,孔乙己“睁大眼睛”否认。事实上并不清白却想要清白的名声,死要面子,竭力掩饰自己的劣迹。

③对于别人“亲眼见”偷书而“吊着打”的揭短,孔乙己只好“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反映出他内心的极度惶恐,无比羞愧。但是,他依旧“争辩”,真是又恼又羞,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窃书不能算偷”——他还满有理呢。如果孔乙己是一个惯偷,他就不会“涨红了脸”,说明他偷东西是为生活所迫。“窃书不能算偷”的争辩,表现了他这位“读书人”死要面子的维护自己尊严的心理。其实,“偷”、“窃”同义。他认为“窃书”比别的“偷盗”行为“高尚”,可见他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问:酒客嘲笑孔乙己虽识字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没有进学)”时,孔乙己有什么反映?

对“当真识字么”不屑置辩,表现了读书人的高傲;对“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没有进学)”而颓唐不安,反映了难以掩饰的痛苦。“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一个“笼”字,描绘出孔乙己在灵魂深处的伤疤被戳痛时一下子在脸上表露出来的神色。

以上写了“买酒受嘲笑”的两个片断。①嘲笑“偷东西”,额头上的伤疤,肉体上的伤疤,孔乙己“争辩”;②嘲笑“没进学”,心灵上的伤疤,孔乙己“颓唐”不安。

五、布置作业

(二)一、复习提问: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文中写了孔乙己买酒受嘲笑,受什么人嘲笑?他们嘲笑什么?孔乙己有怎样的反应?

二、继续分析故事情节

1.“买酒受嘲笑”两个片断之间的第5段是插叙,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孔乙己的身份、境况、脾气、品行,即孔乙己的身世。

问:孔乙己穷到“将要讨饭了”,为什么不学营生,像短衣帮那样干活吃饭? 这反映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毒害之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乙己是中毒极深的一个读书人,因此,即使穷到要讨饭,还是不会去营生的。他是至死也不会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的。

问:“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好,就是从不拖欠。”孔乙己这样的品行该怎样理解?

一方面要顾及“读书人”的面子,维持与酒店的联系;另一方面,他确有善良而诚实的一面,要不是受了封建教育的毒害,他是不会穷困潦倒一生的,至少不会“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这段插叙,概括地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世,揭示了孔乙己穷困没落的过程及性格形成的根源。在孔乙己生活的封建社会里,他读的书,自然只能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宣扬封建文化的书。孔乙己在科举道路上向上爬的过程中,屡考屡败,消磨了一生最旺盛的精力。他的这种生涯,必然使他养成一种好喝懒做的脾气,既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又不甘心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封建文化的毒害使他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性格、心理被扭曲。这被是他走向没落的根源。

2.向孩子们说话

孔乙己受尽了成人(短衣帮)的取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向孩子们说话。问:小说写了孔乙己向孩子们说话的哪几件事? ①教小伙计识字

问:怎样看待“教小伙计识字”这件事?其中哪一个动词用得最形象?

“敲”,表明他心地善良,同时也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学问,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但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又表明他的迂腐,竟把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看作宝贝。

②给小孩子吃豆(分豆)

问:小孩还要吃豆,孔乙己怎么办?哪一个动词用得最形象?

一个“罩”字,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还要吃他的豆时的慌张,反映他善良、诚恳以及迂腐的性格。

向孩子们说话的两件事,进一步说明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很深,进一步揭示他迂腐的性格。孔乙己即使向孩子们说话,遇到的也是无情的鄙弃。可见这个社会对不幸者是多么冷 酷;但也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前,他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这两段文字,写孔乙己和孩子,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以上几个生活片断,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3.研究第9段的作用

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它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从结构上看,它承上启下:前一句承上,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相呼应;后一分句暗示了孔乙己无人关心,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推向高潮。

4.被打折了腿

问:哪一件事,把孔乙己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课文第10段告诉我们:孔乙己被打折了腿。问:“忽然”与“也才觉得”有什么含义?

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没有人关心他的去向、生死,他的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问:“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句子中加点词语透露出丁举人是怎样一个人?

是一个有权有势、凶狠霸道的人。

问:“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句子中加点词语突出了丁举人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丁举人心狠手辣、非常残忍的特点。

问: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设计这样的情节,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就能仗势欺人,为所欲为,把只偷了他家一点东西又写了服辩的孔乙己打折了腿。)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只能受人嘲弄鞭打,最后孤寂地死去。)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

三、布置作业

(三)一、复习提问: 小说写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断?哪一件事将孔乙己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二、继续分析故事情节:

孔乙己“许是死了”,然而孔乙己又在凄凉的秋风中最后一次在酒店中出现了。第11段开头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悲凉的气氛;写“靠着火”,穿棉袄,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

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与文中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动作、语言方面有什么变化? 肖像。“盘着两腿”,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成了半截人,连“站着喝酒”也不可能了,只能盘着断腿。穿“破夹袄”,——长衫呢?难道我们不能设想:这件在孔乙己眼中视为读书人身份标志的长衫,是被丁举人以所谓“辱没斯文”的名义,从他身上剥下的吗?孔乙己失去了长衫,再也不能以读书人身份自居了。这里,以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对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的罪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动作。问:哪几个动词,准确地表明了孔乙己此时的处境?(他是怎样付钱的?又是怎样来到咸亨酒店的?)

“摸”,写出动作的迟钝,表示在衣袋里搜寻,说明已尽其所有,生活已到了末路。孔乙己的钱越来越少了,要想买一碗酒喝都困难了。

用手“走”,照应上文“打折了腿”,反映了孔乙己的遭遇的悲惨;(他的手用来“走”路了,还会有人找他用这手抄书吗?)也说明孔乙己好喝(酒)成性,即使腿断了,还要用手“走”来买酒喝。封建教育就是这样毒害了无数个读书人。

语言。在孔乙己处于生活末路的时候,掌柜和酒客们仍以取笑为乐。而孔乙己对于别人的取笑,“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由于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的摧残,已无法再“之乎者也”地摆架子,只是敷衍一句,以下更是低声恳求,“跌断,跌,跌……”(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心情的矛盾)分明是封建统治者残害了他,他却还要口口声声辩解说是“跌断”,这揭示了孔乙己痛苦、懊丧、酷爱面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

问:孔乙己的结局怎样?——分析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句中的“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这个被作为笑料的可有可无的人早被人遗忘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苦情况看,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必死无疑。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推 6 测,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死了”,这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结局。黑暗的封建社会早已吃掉了他的灵魂,最后又吃掉了他的肉体:孔乙己就这样被黑暗的封建社会吃掉了。

这是故事的结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三、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问:孔乙己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总的来说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①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的对象。②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只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③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④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向了死路。

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

问: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把封建社会的秩序宣扬成天经地义,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民众麻木不仁,剥削阶级损人利己的本质使人们都变得自私冷漠,这样,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问:以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问:“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两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各有什么效果?

第4段、第6段两段结句都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力地渲染了哄笑的气氛,清晰地表现出人们麻木的嘴脸,强烈地透露出悲凉的意味,同时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文势跌宕有致。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四次,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孔乙己长久没有来,掌柜只是在中秋结帐时才想起孔乙己来,想起孔乙己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第二次,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已经惨不忍睹,可是掌柜见了孔乙己,开口便是讨帐,“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次反复更显得掌柜冷酷无情。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四次反复,又让人想见孔乙己再没有钱路了。偷到丁举人家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终于悲惨地死去。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四、研究写作特点: 1.精巧含蓄的布局

问: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好处很多。①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切亲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②增加悲凉的意味,连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③小伙计毕竟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等人那般冷酷,用他的眼光写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④小伙计读过一点书,但不多,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就觉得半懂不懂,这样孔乙己的语言描写详略的处理可以恰到好处。

问:为什么用“我”回忆二十年前往事的口吻来写,而不用当时的口吻来写? 用“我”回忆20多年前往事的口吻来写,可以用20多年后的眼光看待当初的社会生活,可以用成人的语言来描叙故事。例如开头一句“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就不是阅历不广的十二岁的少年所能说出来的。

问:从“孔乙己一到店”(4)到“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8),写的是孔乙己无数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还是一次喝酒的情形?为什么这样写?

写的是孔乙己无数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用的是泛叙。泛叙可以综合经常的情形,使故事集中而凝练。

问:如果在“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之后,再用一段文字,写掌柜和喝酒的人的对话,侧面描写孔乙己的死,这样写与课文的写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如果这样写,就意味着人们还关心孔乙己的生死,而且势必写得太实,不给人想象的空间;课文的写法更能显得人们的冷漠。

2.对比的写法:

①“短衣帮”与“长衫主顾”喝酒方式的对比。(作用略)②丁举人与孔乙己不同命运的对比。(作用略)

③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与“短衣帮”麻木的嘲笑的对比。(深刻地批判了一般群众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五、布置作业

4.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5.理解句子含义:

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练笔

①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以后(原文续写)

提示:孔乙己会起来反抗,与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斗争吗?

提示:在那黑暗冷酷的社会里,会有人向孔乙己献爱心,帮助孔乙己过上好日子吗? ——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要与原作一致。②咸亨酒店的笑声(议论文)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介绍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默写课文。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五、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六、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明确:(1)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 4 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1)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3)全班齐读、背诵。

七、把握写作特点,体味语言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八、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课后习题

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7

课堂小人斗

老师离开不久,教室里的同学便乱成一窝蜂。有:说话的、下位的、传纸团的……总之老师一走同学们就像战场上的胜利者。同学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在这种情况下班长使出拿手绝招,把“放肆”的同学的名字记下来。被记的同学不但不听话反而变本加厉地吵闹。几个班干部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但都不管用。

我的同桌与他后面的女同学不知是什么事大打出手。我的同桌外号叫“骡子”,可能是因为他力气大;他后面的女同学外号叫 “小胖”,可能是因为她有点胖。激烈斗争开始了。首先,“小胖”使出“排山倒海”把“骡子”打到了一边。“骡子”忍住了没有打她。“小胖”又打了她几下。兔子急了也咬人,最后,“骡子”忍不住了也使出自编的绝招“降胖十八掌”,也把小胖打到了一边。本来,我想劝一劝但看到此情景后,便不敢劝了,生怕拉进这场战争。最后两个人都火了。使出最后的绝招。结果两败俱伤。我想这下这场战争可以结束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俩武动完了动口。双方各自说对方的坏话。

突然,不知谁说了一声老师来了,“战争”之火熄灭了。我突然发现有个人把书拿倒了,居然装得一本正经。我忍不住笑了。老师来了后。教室出奇的静,似乎能听到同学们的呼吸声。

我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安分自律。(袁成昆)

老师不在的自习课

俗话说得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老师不在,课堂就是我们的天下。这些话简直就是为我们班的同学们“量身定做”的。怎么,不相信呀?那就听一听我下面的介绍吧!

今天下午第一节是科学课,上课铃刚一响,同学们立刻“鸡窜狗跳”慌慌张张的坐在座位上,端端正正地看起了科学书,等待着科学老师来上课,可是,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老师还是没来,突然,科学课代表满头大汗的从门外跑进来,大喊道:“老师有事情出去了,这节科学课让我们老老实实地看书、写作业,这个小张,那个小李,都给我闭上嘴,你们听见了没有,你、你、你还有你,不要吵!”可是同学们哪里能听得进去呀,都是从左耳朵进去后,又秃噜秃噜地从右耳朵里出来。你听听,我们班的同学们,顿时异口同声地说,“秃驴”

又不来喽,(因为我们的科学老师是秃顶,所以一些淘气的同学给科学老师起了一个外号,叫做“秃驴”;而且被一些同学给气的经常不来上课。)教室里吵得几乎连一粒尘土都容不下了……

同学们都坐不住了,有的玩起了模仿秀,学人家明星的模样,卖弄起自己的嗓子,像华仔一样发出浓厚的鼻音;像杨坤一样伸出兰花指……更多的是在交头接耳,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小小的教室成了一个热闹的大集市。有的讲笑话,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有的在聊电脑:你在家里玩得什么游戏啊?你的QQ号几个太阳了?还有的在谈论校园里发生的大事、小事……无论班干部们怎么管,同学们都依旧我行我素。

就在这时候,不知道是谁突然叫道:“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紧急收场。”有的同学急忙用书盖住了脸;有的则在慌乱之中把笔拿倒了;有的则在书和本子上乱写乱画一通,可是过了三分钟、五分钟,老师也没来。直到听到了一阵“造假者”的偷笑声后,大家才知道中了计。接着吵闹声又如同夕阳时海水涨潮般涨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整个教室又像开锅似的,又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拿着尺子当剑对打起来了,口还念念有词道:“大刀向叛徒头上砍去。”有的同学则学日本人骂人“死啦死啦地”、“八嘎牙路”、“杀得给给,”紧接着,是一阵乒乒乓乓的打闹声。

没了老师的约束,同学们如同一只只飞出了笼子的小鸟,有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堂不守纪律的自习课,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欢快,爽呀!(刘力源)

那是三年级期末复习的时候,小山似的复习内容压得我们太累了。学校广场喇叭里突然传来“学校老师召开会议”的通知。我们语文老师急急忙忙地走了,我们确定语文老师走远之后,全班立刻沸腾起来:有的同学为了老师走了大叫起来,有的在班里射飞机,有的把牛皮筋放在桌子上吃了起来,有的在猜丁壳……大约玩了二十分钟,我们班一个上厕所的同学进了教室,用力敲了敲门,吓得我们全班都立刻安静下来。可是大家又定睛一看,不是老师,就又恢复了热闹的时候。不过有些同学可忍不了,都想揍他,只见他说了一句sorry,我们大家的火气才渐渐消消下来。

又过了十几分钟,老师真来了。不知是谁拉了警报,全班都安静下来了,装出专心学习的样子。可是,离老师最近的那个同学,竟然把书拿反了。更想不到的是老师进来时竟然没看到。

啊,老师不在的时候真是太爽了。(李政委)

每个同学都会和小伙伴有一个故事,你可能会把他藏在心里。今天我就向你讲述一件小故事吧!

“铃铃铃”清脆的铃声响了起来。每当这时老师总会出现在教室门口,而今天却是个例外,这时班长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自习,并注明让我们安静点。同学们却像没看见一样依然我行我素。见大家这么”活跃”,我也和同桌玩了起来。我说一句,她说一句,一会儿聊聊家人,一会儿谈谈同学,说到共同处还会哈哈大笑。一阵打闹吸引了我,原来一个男同学不小心惹到了一位女同学,女同学发怒了,用一招“九阴白骨爪”轻轻松松地制服啦。后来他坐在位子上老实起来,但我看他的样子可以用“欲哭无泪”来形容了。

这边刚平静下来,那边又热闹了起来。

有的同学在学习,也有的在玩,那里几个同学玩得正欢,班干部一过去就开始学习了。

几个班干部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使出“杀手锏”---记名。顿时好几个同学安静了下来,但还有几个同学“顽固不化”被班长无情的拉入“黑名单”。我想对同学和自己说一句“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让家长的心血付诸东流。(朱晓彤)

俗话说:“山上无老虎,猴子当大王。”这话一点都不假。你看,“老虎”走了,“猴子们”来劲了。

那天,有一节自习课,老师刚布置完作业出了门,本来鸦雀无声的课堂,立刻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互相谈论着,课代表和班长在那又喊又叫,可同学们没有一个人听。我见前面的同学背倚着墙坐在那里,嘴里还在唱着什么。我问:“你在干什么?”“你耳朵有毛病吗?你没有听到我在唱《雨蝶》吗?”“原来,是在唱歌。这首歌很好听。要不,我来说歌名,你来唱歌怎么样?”“好啊!”于是,我说歌名,她唱歌。我把歌名说的越来越快,她渐渐跟不上了,我在心里偷偷地笑:看我不累死你。过了一会她似乎知道了我在整她。他气得把我“训”了一通。

课堂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事,这只是一条河上的小落叶,根本不足挂齿,可是,就算是小事也会有对有错,也应记住。

想知道我更多的,在课堂上的趣事、愁事、好事、坏事、大事、小事〃〃〃〃〃〃那就来找我吧!(杜辛贞)最好笑的事情

你们知道发生在我身上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吗?人人都有这种事情。你肯定说:“小时候吗,总有些好笑的事情的!”你肯定想知道。那我就告诉你吧!肯定有意思。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特别狂傲自大。别人不能骂我,就是话语对我太过分也不行。这件事发生在教室里的,一天我突然没带笔。我就问我班的一个同学借笔说:“拿支笔给我。”他说:“什么笔?”我说:“拿支中性笔给我。”他又说:“我没有呀!”我立刻说:“别开玩笑了,快给我吧。”他说:“你借东西就是用这种口气借吗?”我说:“你只管拿笔就行了,要没有就说没有我再向别人借。再说了,我怎样借东西关你什么狗屁呀!”他说:“我没有,但你以这种口气借东西的话我相信谁也不可能借给你。”我说:“关你屁事啊!你就没有。”我又向别人借的。

铃铃铃.....上课了。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突然我的笔断了。我又向刚才没借给我笔的那位同学借说:“拿支笔使。” “不给,就算给别人也不可能给你。”我立刻生气地说:“你等着。”之后我把他骂了一通。他和老师说了。老师批评了我说:“小小年级不好好学习还调皮捣蛋。”之后到了放学。我在教室揍了他一顿。之后他再也没有和老师说过,打了他使我非常后悔。

那就是调皮的我,想想那时我真傻。同学之间就应该好好团结,才能友好的交流。现在被我打的那个人已经转学了。我非常后悔打了他。我现在立志要改掉那些不良习气。(李冯)

记得在六年级时,那一次本该上语文课,但学校里开会,所以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上自习,并让我们认真完成作业。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

老师刚走,班里马上热血沸腾起来。我马上从书包里拿出足球踢了起来。大家你踢一下,我踢一下,闹得班里鸡犬不宁。还有的同学拿着一个气球,把它吹得超大,再用笔尖扎破……那时我们总会安静几秒,因为我们以为老师来了那。还有的人在说笑话。我听明白了一个:红富士苹果上市了,吃一口保治风湿骨病,吃两口包治百病,吃三口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连心脏也不跳了。

这一句话让我们全班人都笑得肚子痛了。真是能让人笑破肚皮呀!(韩月亮)

“叮叮叮……” “同学们,下一节老师要去开会,你们自己能管好自己吗?”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像吃了开心果似的,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却不敢表现在脸上。于是齐声说道“能”。老师这才放心地离去了。又是一阵“叮叮叮……”,这是提醒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大约过了5分钟后,我们见老师还没来,班里就立刻炸开了锅,有说话的、下位的,只有极少看书的。说实话,我也闲的无聊,于是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我先从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在上面用显眼的黑色彩笔写上了几个极大的字:大家好,我叫ET,是一个外星人,我所居住的星球在离地球500万光年的超新星,我们星球的科技非常发达,我是来这里推销药品的,它的名字叫“伸腿瞪眼丸”,效果是:一包送你上西天,两包叫你起死回生,我们还有三无医药许可证,快来买呀!

接着,我又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乌龟,又写了几个字:这是我的座骑。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用胶纸把它粘了起来,又贴在了我同位的背上。霎时间,他就成了全班关注的焦点,竟还有人来向他购买“仙药”,他可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有个好心同学帮他揭下了他这一“第二身份证”,他一看,顿时火冒三丈,朝我抡起了拳头,我一下子闪过,并以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

这时,老师来了,我们立刻装成了原来的样子。(张岚昌)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许许多多老师不知道的事情。下面,我就稍微地给你们透漏一点吧!

上个周三本来上语文,但老师要去开会,就让课代表布置一点作业做着,说完老师就走了。老师一走教室可成了我们的天下了,教室里像麻雀一样炸开了锅。有的三五个一组玩起了扑克牌,有的串位,有的围坐在一起抄歌,还有几个不太安分的丫头围在一起吃盐包辣椒边谈论着班里的“八卦新闻”。玩在兴头上的我们忽然听见有同学喊了一声“老师来了”。玩扑克牌的忙把扑克牌塞进桌凳里,串位的忙回到座位上,抄歌词的也不抄了,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老师脸色铁青,一进

屋就叫班长:“你说,刚才在教室理谁说话了”?班长犹豫不决,看看我们,又看看老师,最后好像痛下了决心,点出了几个同学。老师说:“就这几个?”班长点了点头。“出去站着去”。说完老师又把课代表叫起来,“课代表布置了什么作业?”课代表说了,“谁写完了”?有几个举手的,“写作业去吧”!

虚惊一场!还有好多呢!

回想起这一幕幕自由洒脱的情景,其乐融融。但反思一下,真的不应该呀: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时间,好好学习才对啊!(袁娜)

【习作3写作指导】

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8

姓名

成绩

lìn xiàng rú

lián pō

zhào guó

qī fù

shàng qīng

bì rang

jù pà

()()()()()()()lǎo mài

hūn yōng

wǔ rǔ

kuān róng

dà dù

fǎ lán xī

shā shì bǐ yà()()()()()()()tán qiān qiū

xǐ shù

chuān dài

zhī zhī

tān tā

fèi xū

zhèn hàn

()()()()()(()hā ěr wēi

nuò màn dǐ

nán ān pǔ dùn

gē ēn xī

bó wù

lǒng zhào

mǎ lì hào()()()()()(()cè xián

pōu kāi

qǐng kè jiān

ào kè lè

dà fù

zhì xù

jī xiè

()()()()()(()zhào huò

wèi rán

diào qiǎn

chuān suō

jiàn qiáo

kǒng bù

lǚ xíng

()()()()()(()qiáo yī

diān bǒ

bù jīn

hán zhàn

qī liáng

ǎi xiǎo

zhòu wén

()()()()()(()ān wèi

biě

jiǎo wàn

cèng pò

wà zi

jué wàng

lèng zhù

()()()()()(()jù jīng huì shén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cùn bù bù rang()()(()

ruò yǒu suǒ wù

shēn míng dà yì

cū cāo

liǎn jiá

huāng wú rén yān()()()(()āo xiàn

quán shì

shēng sǐ yōu guān

miào yǔ lián zhū))))))))()()()()bēi cǎn shì jiè

bā líshèng mǔ yuàn

tiān jīng dì yì

shān rán lèi xià

()()()()

廉()()()()兼()()()()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 第7课《豆腐》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 篇9

教学分析

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设计特色:

自主体悟 想象创新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件 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师:看老师写个名字(板书:陆游)你对他了解多少? 生1: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作九千三百首之多.生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生3: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他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人?

(媒体播放诗人晚年画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陆游?

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临终前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板书:示儿)这也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情

1.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要求从题目开始,一行一行往下读,同时思师:这次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问:你怎么读懂的?(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

你很会学以致用,看注释的确是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看屏幕上的全诗,一起疏通诗意)

2.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3.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6.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三、设置情境,深情读诗

1.弥留之际的陆游,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时常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2)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3)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4)胡尘:胡人骑马时扬起的灰尘,比喻金兵占领的领土

2.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能看到陆游眼前浮现的那画面吗?(播放影象资料)

生1: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

师:哪里让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读读;还有吗?

生2:我的眼前是那些居无定所的百姓,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而我们的大人也没有吃的好给。冷不防,胡人的鞭子狠狠地落在了妇女的身上,随即穿来凄凉的哭声„„

生3: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

师:真是血淋淋的场面啊。你是从哪句诗浮现这样的画面?读读

师: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来解救。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盼,盼了几年啊?

生A:一年

生B:两年,十年?

师:整整六十五年啊,同学们,六十五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受多少折磨啊!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苦痛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血泪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陆游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想到这些百姓,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悲伤

师:看到百姓受到这样的折磨,陆游还仅仅是悲伤吗?

生:悲痛

师:是啊,陆游这时的心情那是悲痛啊。读到这,我们看到了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光是为自己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哀,还有为这些百姓而悲痛,谁来读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由原来的遗憾转化为悲痛,表情、音量上有很大进步。

师过渡: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当他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片段时,他的“悲”,又该怎么去理解呢?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师:这时的陆游是悲哀吗?是悲痛吗?是什么了?

生:高兴

师引导:同学们,陆游因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谁的身上?

生:王师的身上。

师:那么你再读读这诗,你所看到的王师在做什么?想到这个的陆游心情还是高兴吗?

(学生连忙摇头)小手再次举高

生:这时的陆游很悲愤

师:你从那看出来陆游一想到王师,一想到南宋的权贵们会悲愤?

生:因为当时的大臣们,朝廷权贵们在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停息过;

师:还有吗?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他们一直在饮酒作乐,喝得嘴熏熏的,连自己的都城都要分不清了

师:你又是从哪看出来?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教师适当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

师:是啊,就知道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这你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真让人感到愤怒,连百姓们的苦他们都不顾„„

师:那你来质问他们一番,[请生读]

谁也想来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指名读

师:面对这些成天花天酒地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苟且偷生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忘了国耻家恨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3.师:这分愤怒,也在这句诗中啊,你能读好这种悲愤吗?(读好前两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1名读

评价:同学们,你们听到了陆游的愤怒了吗?

再指1名读,评价:好一个悲,好一个愤啊,读出了陆游的心声!

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师: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2.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3.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4.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悲愤,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5.师过渡: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的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揣摩表情,沉重读诗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再或许更长的时间。不管多少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一名学生读

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

再指一名读

评价: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份急切!我们一起来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又一年,非只一年,蹉跎一年,更须几年?华夏几回叹!(课件播放)齐读

师:看着全诗,如果让你把全诗浓缩成一个字的话,你会选择哪个?读了古诗,你的眼里你的心中也冰冷的沉重地停留着一个字,那又会是什么?(悲)(课件着重)悲从何来?(不见九州同)师:在诗人弥留之际,”不见九州同”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对朝廷不思收复失地也充满愤恨,充满了失望,可诗人心中还心存一丝希望,他在希望——(生读:王师„„)1210年初,这位85岁高龄的爱国老人,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限忧国忧民的悲愤与世长辞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顽强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发直抒胸臆的吟唱,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六、整合点诊断: 1.展示一幅陆游晚年的苍老肖像,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基调—悲凉.借学生汇报的资料,把一个才华横溢、热情豪迈、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爱国诗人留在学生脑中,然后出示陆游晚年的苍老肖像,与刚才的感觉冲击,震撼学生的心灵,把一份悲凉沉积在学生心中。2.课件着重“悲”,并选取《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 补充材料,唤起学生内心的体验,理解诗人的——悲愤.我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并借用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对诗中一个“悲”字进行了拓展。这几首诗同属一个背景,一首描写望眼欲穿的沦陷百姓,一首则描写花天酒地的南宋权贵。两首诗的内容做《示儿》的情感铺垫,再合适不过。有了这样的诗境,去体察诗人的心情,对于那一个“悲”字,学生所能体会到的“悲哀”“遗憾”之余,还能体会到的是诗人的“悲痛”、“悲愤”,这一“悲”字,显得愈发的丰满。3.延伸,结合历史,告慰陆游,升华诗人的——爱国之情。

上一篇:松江博物馆观后感下一篇:营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