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通用8篇)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 篇1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
搞好在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 是施工过程控制和协调管理的重中之重, 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永恒的主题。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是指在保证满足工程质建筑工程管理量、安全、工期要求的前提下, 对施工过程所发生的费用,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手段, 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然而,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 不同单位之间的实际现状差别很大。
一、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1.对搞好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于有的单位领导, 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粗放经营, 缺乏做好施工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至今还有不少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仍流于形式。2006 年, 集团公司 236个在建项目, 能够按照集团要求实行规范运作的项目不到 20%, 多数的工程项目仍然以外包模式进行管理, 所谓的成本核算, 仅局限于控制管理费支出、降低设备租赁、物资采购成本和控制外包单价等基础工作。导致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很不理想,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2.责任不到位, 执行力层层打折扣在一些单位和项目部, 虽然也制订了制度, 出台了办法, 但缺乏系统安排, 没有具体措施和具体实施的责任人;责、权、利不明确, 未形成正常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有的只是口号式地布置工作, 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督促检查落空, 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一塌糊涂;有的甚至连起码的例行性工作安排都没有, 随意安排盲目干事的现象依然存在。
3.施工管理水平不高因施工管理手段陈旧, 现场管理混乱, 技术管理人员不足, 员工队伍技能跟不上, 缺乏科学有力的组织, 与业主、监理的关系不协调等多种原因, 造成工效低下、质量不佳、工期滞后、安全不稳、浪费严重等问题, 致使一些本来能赢利的项目变成了亏损项目;有的为了将滞后的工期赶回来, 不得不重复投入, 造成成本加大;在处理经济纠纷、安全质量事故、工程返工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 年耗费用相当于子公司汇总上报的利润。惊人的数字, 年复一年的黑洞, 既耗掉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又影响了企业的社会信誉, 造成恶性循环, 使来之不易的效益白白流失。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因素, 但主观努力不够是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推进不平衡、经济效益提高不快的主要障碍, 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点:一是少数领导特别是—些项目负责人, 思想认识不高、效益观念淡薄、重数量轻质量、片面追求完成任务和承揽任务的数量, 尤其是在承揽中签订中介协议或承诺草率, 给履约造成了麻烦。二是选派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成员把关考核不严, 少数单位用人风气不正, 个别项目部用了溜须拍马素质不高的人, 不真抓实管。在实际工作中理不直、气不壮, 嘴软手腕不硬, 甚至不讲原则、内外勾结, 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 使项目的利益受到损害。三是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薄弱, 监督保证作用不强, 组织管理不力, 软弱涣散, 项目管理不规范。有少数项目经理“老板作风”严重, 脱离群众、远离施工现场, 不讲规章制度, 不遵循组织原则和工作程序, 个人说了算, 加之上级没有及时有效地监督约束, 其后果是人祸大于天灾。四是置上级规定要求于不顾, 以资源不足、管理跟不上或业主要求为借口, 将工程违规分包, 亲属及关系包工队屡禁不绝, 层层转包、重包轻管、以包代管;通过超拨款、超计价、乱补偿、分包价超过中标价等办法谋取私利。五是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使项目成本核算和责任目标失去了严肃性。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缺乏阳光会议, 缺乏制衡机制;验工计价、采购拨款等工作少数人说了算;过程失控、混乱, 等到秋后算帐已无成果可言。六是少数领导作风不实, 发现和解决问
题不及时、不到位, 指导思想脱离求真务实的准则,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瞒不了躲不过的则避重就轻, 使问题日积月累, 按下葫芦浮起瓢, 小事情酿成大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种危急的现状,不能不引起企业各层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途径
1.充分认识搞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能承揽到丰厚利润工程的难度越来越大, 赢利空间越来越小, 施工企业这个弱势群体在无力左右外部环境的情况下, 要改变自己长期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就必须将工作重点转向内部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要竞争力。而推进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无疑是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在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 加强成本管理更显得重要, 只有强力推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逐步建立科学、完整、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加大执行力度, 尽快地将成本管理由强制执行变为自觉运行,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才能适应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建筑行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着重抓好以下事项的落实
(1)把住经营承揽关, 从源头上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搞好成本管理的首要工作, 就是要紧紧把住经营承揽关, 努力提高投标报价的含金量, 即把住企业效益的源头。在投标报价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明确招标范围和工程内容, 熟悉清单计价项目所包含的项目特征、计量规则、工程内容。二是详细踏勘现场, 吃透设计意图;准确把握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的报价。三是做好市场调查, 收集当地用工、材料、设备租赁及类似工程的价格, 合理编制报价。四是运用本企业成本定额对直接费用进行检算, 在成本价基础上再加上规费和经营承揽成本,视为最低报价。通过以上程序和手段从源头上把握住不承揽未干就亏损的工程项目。
(2)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 是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具体实践者和第一责任人, 对工程项目管理负有全面的责任,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各项目经理部, 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 确保项目成本管理有措施、有目标、有效果。
(3)搞好成本预测,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情况, 结合中标价, 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分析预测, 通过预测确定工、料、机及各项费用的实际控制单价标准, 制定出项目费用限额控制方案, 做到量效挂钩。
(4)实施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 就是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应尽的责任。要落实工程项目部各岗位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确保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项目经理要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负全责, 确保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预算人员要依据成本管理责任, 认真进行工程合同的评审和单价的平衡, 严格执行合同中的各项经济条款, 及时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施工管理人员要负起责任, 编制好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灵活运用“四新”技术, 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材料人员要科学调配材料供求计划, 货比三家, 阳光采购, 减少中间环节, 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成本;机械管理人员要围绕提高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 落实成本管理责任, 最大限度的降低机械使用费的支出;会计人员要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 建立健全各种原始台帐, 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查找项目费用节超原因,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监控和督察25铁道工程企业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是一
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现代项目管理体系, 它以经济为主线, 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通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带动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三大控制。它最大的特点是重视了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 通过定期的考核、分析, 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使工程项目管理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6)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的分析与考核项目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做好项目成本及对有关费用进行定额分析, 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序推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要做好项目成本的考核, 保证责权利的紧密结合, 核定责任指标, 做到责权利对等, 并对不同的工作阶段进行检查考核, 促进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项目竣工验交结算后奖罚分明, 奖罚兑现, 要奖得合理, 罚得合规。
(7)以责任成本为主线, 理顺企业、项目部、操作层的利益关系责任成本管理, 既要使企业收益提高, 又要使项目管理者和操作层得到实惠。在项目实施中, 要坚持经济评估先行的原则, 以市场价格为主导, 客观公正, 科学合理地测算责任成本指标, 项目部要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和工序, 合理细化分解到责任主体。通过经济承包合同或责任书的形式, 明确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操作层的经济责任, 认真分析研究各项制度和措施, 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
三、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七个关系
1.成本管理与效益的关系要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工程任务, 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的双丰收, 不仅需要项目部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 各负其责地分工合作, 还需要各级领导紧密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处理好成本管理与其它工作的关系, 统筹兼顾, 竭力推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2.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施工企业要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 积极寻求规模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不断推动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坚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精细到位的“四精”方针, 把获取最佳效益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在做好、做优、做强的基础上, 再逐步做大, 加快发展。
3.安全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安全和质量, 是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效益, 只有在保证生产安全、质量优良的前提下, 才能得以实现。为此, 企业既不能为了追求效益, 而置安全生产、质量标准于不顾, 也不能以安全质量为借口而不计效益。
4.工期与效益的关系保工期就是保信誉、保市场、保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但要做到保工期, 必须科学谋划、超前组织, 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严格履行合同,具体讲就是要主动抓, 抓主动, 该投入的应及早投入, 赶前不拖后;不能因凑合应付而造成前松后紧。被动挨打、工期滞后, 信誉受损, 管理成本增大, 效益流失的教训是深刻的。
5.企业增效与员工增收的关系成本管理, 既要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又要使职工得到实惠。忽视前者, 成本管理就丧失了意义;忽视后者, 成本管理的开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动力。企业一定要认真恪守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原则, 不能顾此失彼, 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会影响成本管理的有效开展。
6.母子公司的关系集团公司要充分考虑子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在任务分配上给予子公司以科学合理的单价, 并尽可能地及时结算, 使子公司有钱可赚、有利可得。子公司也要充分体谅上级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上的难处。对于集团公司指挥部为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尤其是在实现节点阶段目标上,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配合, 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7.工与学矛盾及不断创新提高的关系施工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 都要熟练掌建筑工程管理握成本管理相关基础知识, 学会分析实际成本, 学会科学确定责任成本指标, 用责任成本来控制过程管理, 切实做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 篇2
一、在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1.在建工程立项后,根据审定的项目年度计划方案,正式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在审批立项的基础上.应组织审定项目预算,签订在建工程合同。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工程范围、合同价款、预付款比例、按工程进度结算办法、建设周期.竣工期限、保修、违约责任。设备采购.审计.资产管理、财务等职能部门应参与工程预算的审查和工程合同的签订。
2.在建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投资预算,按照预算书及项目进度要求编制"月度项目资金申请表",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报财务部门。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改变资金用途。
二、在建工程项目内控管理
1.对未立项的项目.或虽已立项.但未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项目,公司财务部有权拒绝对项目进行付款。对于超计划的在建项目.在公司领导未批准前.财务部将不予办理付款手续.确保每项经济业务都有相互制约的授权批准程序。
2.根据风险内控原则,确保办理业务的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贵任制。岗位分离后,重新定位岗位职责,以加强预付工程款管理和在建工程管理。
3.制定在建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的控制节点。如在建项目人员在申请支付工程项目尾款时.工程已具备正式转固条件,在申请付款时.必须同时提交《设备移交验收单》或《建筑工程结算验收书》办理正式转固.否则,财务部不予支付尾款。这就保障了固定资产转固进度.同时维护了在建项目公司的利益。
三、预付账款及发票入账管理
1,由于在建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一般是采取预付账款的方式付款,包括在建项目前期设计费用、设备订购、工程施工等各项目的预付款,加强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在建工程项目的预付账款抓起。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合同.协议要求付款,详细记录每个供货单位每一笔合同的付款情况。
2.公司应当建立在建工程进度价款支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在建工程价款支付的条件、会计核算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正确的支付工程款。如设备采购合同有预付定金付款.提货前付款、到供货厂家进行预验收合格后付款,质保金付款等.财务人员对每一笔付款都要严格审核付款方式.付款原则,按照合同协议规定.审核采购设备项目付款业务,避免造成财务管理失控。
3.工程施工完工后需要出具决算报告.结算报告出具需要一定时间,在决算报告出具之前对于施工单位付款一般是采用预付账款的.比较难控制.要严格审查施工合同.同时要求本单位工程人员出具工程施工进度报告.财务人员在付款时根据施工量以及月度投资资金计划进行付款,防止超额、超预算付款行为的发生。
4.按照合同规定.设备款预付到一定比例,要求供货方及时开具全额发票,工程项目相关业务人员根据公司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送达财务部.财务根据项目工作令计入在建工程项目.通过规范在建工程发票上账及时率.能够及时抵扣进项税额,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并为后期固定资产及时转固提供保障。
四、在建工程之环保等专用设备的节税管理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财务人员理顺环保、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管理流程.增强采购人员对于专用设备可享受税收优惠的认知和管理能力;及时督促设备采购部门办理环保.节能节水专用设备转固手续,以确保符合当年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申报条件;相关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专用设备统计表》,准备专用设备购入发票复印件.采购合同.转固证明等相关见证性资料;财务部提交相关见证性资料到税务局申请办理应纳税额抵免的税收优惠,提升公司环保.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水平。
五、实施预付工程款及在建项目对账控制程序,确保公司资产安全
资金管理是在建工程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在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实施对账控制机制.实施财务监督,确保公司资产安全。
1.建立合同台账管理。对预付工程款支付和核销按照合同.区分供方建立起辅助台账进行管理.财务人员每月核对合同付款台账和ERP系统内录入数据,确保预付工程款数据准确,并与采购业务人员进行核对。建立书面询证管理制度。对预付工程款金额较大的客户进行书面询证.并随时与预付工程款金额有疑义的供方单位进行对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建立三方对账制度。财务自己核对台账.财务与业务核对.财务与供方核对等多个层面实施预付工程款控制程序.可及时发现串户.发票逾期不入账、供方违约等异常问题.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公司资金安全.避免形成遗留问题。
2.建立在建工程月度对账制度。即每月末财务部门依据工程管理部门按项目统计的"项目投资形象进度统计表"与财务账面在建工程对账.做到账实相符。
六、在建工程的验收转固管理
1.公司应根据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作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依据。依照会计制度和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对在建工程进行核算.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设备及土建工程督促业务部门办理转固手续。已完工形成固定资产并办理竣工决算的建设项目.经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环保部门逐项核对验收合格后.工程管理部门及时办理转固手续,财务部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及时转入固定资产。
2.针对在建工程转固流程进行细化.建立量化节点;对不需要安装的办公设备,如单体空调.电脑、打印机等,采取当月采购.当月入发票并转固的方式。
3.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管理,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后.按照决算调整原估价值和已提折旧。
4.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建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业务管理流程.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后是不允许转回的。财务部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逐项检查,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判断减值事项,要根据管理层审批后的文件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使企业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减值,保证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的准确性。
七、结束语
对负责在建工程的财务人员要经常进行财务.工程管理知识的培训.要经常深入工程项目一线,了解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设备安装进度,对在建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真正达到发挥财务管理的效果。
搞好小学学校教学管理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小学学校;学校管理;管理理念;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83-01
管理是一门哲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传统的学校管理更多依靠的是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的管理更多是靠科学的管理,靠的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从这个层面来看,就需要现代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进步的思想,必须营造民主、人本、效率等富含现代管理意蕴的思想氛围,对学校进行现代的、科学的、人文的管理。教育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发展轨迹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是从以“经验主义”为主向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为主,再向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整合”为主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为小学的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更新理论,转变思想,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科学、有效地对学校进行管理。
一、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办学思路,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1、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主动性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征求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实施中随时关注,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改进,最终确保制度的充实和完善。明确提出学校中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并及时给予落实。通过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方式,规范教师言行,建立健全一整套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调动教师主动性,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人人愿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公平公正进行教育绩效考核管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而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公平公正进行考核才是检验工作是否全面完成,质量好坏的重要方法。为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在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考核管理:一是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考核细则。考核办法采取自上而下,然后又自下而上的方法进行,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考核办法的制定,确保做到公平、公正。二是严格按考核细则落实教育教学考核。考核时,不采取“一锤定音”的办法,而是从综合情况去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工作成绩考核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中注重教师平时的教学,确保考核更客观。三是严格实行考核结果公示制度,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提高考核透明度。对学校教师进行的各项考核,一旦结果出来都必须及时公布或公示,让教师增强自我认知,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强化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考核结果也接受教师监督,在考核中出现误差的,只要教师提出来,经核实确实有误,及时更正并公开。
3、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计划和办学规划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学校是大或是小,都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工作面广大,工作任务重,事无世细,学校管理都要管,都得管,都必须管。作为学校管理者不然事事亲自操办,必须要有整体意识,要纲举目张,化繁为简,积极推动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学校管理者,必须要结合实际,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认清学校的发展形势,找准学校的优势与薄弱点,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每学期,还要根据学校中期发展规划,拟定学期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将中期目标转化成一个一个短期目标,每学期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计划的落实上。
二、做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强化理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坚持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
积极做好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中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一是组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等,以良好的校风带教风,以良好的教风带学风,形成良好的风气。
2、积极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一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好1-2节优质示范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平台。
3、强化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一是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时间,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二是无论是学校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都要深入到课堂中听课,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教育能手到学校讲课,让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三、强化沟通协调能力,提升管理能力,确保学校管理者有过硬自身素质
1、过硬的业务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除了要加强管理能力外,还要坚持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深入课堂中间,多听课,坚持自己上一门课,上好一门课,做好教师的表率,尊重教师,充分调动老师积极性。
2、全面的沟通协调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要学会沟通的技巧,要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学校与上级部门的关系,还要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确保学校、社会、家长、学校内部都扭成一股绳,有力一齐使,向一个方向使,发挥教育教学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搞好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篇4
摘 要:本文从提高对中小学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入手,分别从人员观念更新、心理素质培养、后勤主要原则、管理主要措施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后勤管理;观念;素质;原则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为后,实为先,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一直以来,却不被领导所重视。其实,只要认真细致、努力创新地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就能使学校的所有工作有良好运转的局面。那么,如何进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呢?
一、提高对中小学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后勤工作具有育人功能
后勤人员除了在其工作中,可以利用同学生的接触,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耐心细致地工作和优质的服务去感染学生。同时,后勤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优美环境,也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熏陶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服务育人功能。
2.后勤工作是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
德育工作需要一定的投入。举个例子,试想如果教室或宿舍的灯坏了,窗玻璃、桌椅坏了,屡次报修不见动静,一拖再拖,学生就会感到很失望,甚至恼火,就会感到学校没有人关心他们,那么我们又怎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关心学校、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呢 ? 后勤工作人员只有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否则就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强学校后勤工作,也是充分调动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后勤部门按照有关教育法规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证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才能增强他们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信心和干劲。
二、更新观念,让后勤工作人员具有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长期以来,在一些中小学校,后勤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同志认为做后勤工作低人一等,这种观念显然是极其错误的。如果以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指导学校工作,在人员的任用选拔、工作业绩的考核评比、职称评定、奖金、福利等方面就会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其结果必然严重挫伤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摒弃那些轻视后勤工作和后勤人员的陈旧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与教学人员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他们,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与发展。
后勤工作人员不能麻痹大意,得过且过,抱有侥幸思想。先就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来说,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有防范意识,有预见预测能力,要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少次事故都有沉痛的教训。譬如,针对学生喜欢在楼梯道、走廊间打闹嬉戏,上下楼梯时拥挤追逐。学校应预先制定好防踩踏事故预案。针对食堂卫生安全,要制定防食物中毒事故预案。针对流行性疾病,要制定防急性流行性传染病预案等等。
三、后勤工作人员的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后勤管理者要办事公道,作风正派。所谓公道,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最高准则,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待人处事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所谓正派,就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举止行为,端庄正派。
2.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为后勤管理者必须思想解放、头脑灵活,要善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社会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要敢于出点子、当参谋,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以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因此,开拓精神就成为学校后勤管理者必备的又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后勤管理干部要做好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墨守成规是行不通的。
3.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优质的服务态度、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学校后勤工作摊子大,任务重,困难多,而服务对象往往又是要求高,体谅少。后勤人员虽然整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还是 “ 众口难调 ”。因此,后勤人员应当具备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正确对待名与利、苦与乐、荣誉与地位,才能把后勤工作做好。
四、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主要原则
1.局部服从整体
从事后勤工作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学校后勤管理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个学校工作是全局,后勤工作是部分,我们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人所处的位臵不同、担当的角色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这就要求主管后勤工作的主管领导要善于摆正位臵,在遇到大事时,要善于请示和汇报,尤其是要向一把手做好报告。
2.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后勤工作的宗旨就是为教育和教学服务的。学校后勤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宗旨来进行。为此,后勤工作人员不但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还要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后勤工作的规律,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部署,要以优质周到的服务去促进教学、科研的开展,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3.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确定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后勤工作的过程管理也不可轻视。从服务的角度来看,要使师生员工满意,就必须不断地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督促他们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也必须不断地检查和督促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设施和设备的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出现,因此,必须经常不断地对它们进行检查和维修,以便发现和排除隐患。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更要做到日清月结,否则就会一塌糊涂。后勤管理贵在平时,重在过程。4.优化资源配臵
无论是钱,还是物,对于学校来说,都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要优化配臵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坚持该原则,就要合理有效的使用人、财、物、时间等资源;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5.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中,后勤人员若能主动热情地为师生提供超前、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然会大大促进和推动学校其它工作的开展。因此,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运用科学而艺术的工作策略,变简单的行政命令为指导激励,使后勤人的积极性充分迸发出来。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管理者只有重视人、关心人,在评先、表模、职称评定等方面满足后勤人员的正当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文章做好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后勤管理才会到位,后勤工作的服务功能也才会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最大的人群是学生,人本意识能否在学生身上落实,也是决定学校管理成败的重要环节。
五、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主要措施
1.要建好一套制度
从建章立制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一是健全以行政会议或办公会议为主的议事制度。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科学、民主、有效地处理后勤工作中的重要、重大事务,增进班子内部的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照章办事的工作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学会并习惯于用工作规定、规程来约束自己,绝不能我行我素;还要严格执行制度,对违反制度者,必须进行相应的制裁。三是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后勤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所有的职工都对自己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益。
2.要选好一支队伍
后勤在学校中 “ 摊大、人多、事杂 ”。如果领导不力,或者形不成合力,就容易造成内耗、干部职工人心涣散,势必使工作陷入混乱和失控的被动局面。因此,领导班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勤队伍的建设的成败。要不拘一格选拔管理人才,把善于管理、秉公办事、清正廉洁、富有实干精神的干部选入班子,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要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后勤队伍。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努力精简人员,打破人员任用的终身制。
3.要善于管好钱和物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资金,那将是无法运转的。尤其是农村普通中学,收费是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家对学校的收费也是管理得相当严格的,因而,对正当该收的费用,必须理直气壮地收取。除了按规定程序减免部分贫困生的费用以外,必须确保其他的所有费用都收齐入库。
仅靠学生上缴的费用也是难以保证学校的正常开支的,为此,必须广开财源。勤工俭学收入是学校资金的重要补充,要认真做好。
4.学校后勤工作还必须注重勤俭
勤俭是一种传统、勤俭能办许多事情。当前,教育新机制刚刚开始运作。学校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不齐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了学校有效正常运转还必须注重勤与俭。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 篇5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工程总承包项目,就必须做好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本文拟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介绍电力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
一、电力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意义
1、是电力设计企业总承包业务发展的需要
建立以勘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为核心业务的现代化的国际工程公司是许多电力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我院就将“做大做强总承包产业,推动我院向以勘测设计为主导、以工程总承包业务为主体的工程公司转型”作为今年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工程总承包档案是电力设计企业的重要资源,是电力设计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对于总承包企业权益的保障,对于总承包业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工程总承包档案作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和市场竞争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促进电力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就要做好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实现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为总承包业务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2、是做好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需要
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是工程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设计、采购、施工、监理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活动的真实记录,项目文件材料收集得是否完整、准确,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对日后生产管理、工程维护和改建、扩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一直重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求建设单位保管好自己的工程档案,还要求建设单位根据规定向国家档案保管机构移交工程档案。2006年6月14日,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要求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对于电力建设工程来说,当工程竣工后,通常要通过两次工程档案的验收,一次是国家组织的项目档案验收。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竣工验收。一次是电力行业组织的达标投产验收。工程档案管理是达标投产验收六个考核内容之一,工程档案管理验收不合格,工程就不能达标。因此,建设单位越来越重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工程总承包企业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也能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力设计
企业要做好工程总承包项目,让业主满意,就必须重视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
二、电力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现状
近年来,各电力设计企业围绕着建立国际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不断开拓工程总承包市场,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却普遍严重滞后,影响了总承包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1、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档案管理缺位
建设单位和总承包方对国家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政策和要求不甚了解,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认识基本上是空白,工程合同中对档案管理的规定很少,甚至没有;总承包方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到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一些建设单位也没有对工程档案的移交提出要求。建设单位和总承包方往往只抓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忽视工程档案管理,一些工程快到竣工验收时,才知道还有工程档案要验收。甚至,有些工程的竣工验收根本就没有把工程档案验收列入其中。
2、对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认识不足,管理工作无序
电力设计企业虽然对勘测设计档案的管理经验丰富,但对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和档案的形成规律、归档范围、案卷整理要求等问题心中无底。档案部门虽然想把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企业没有将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纳入到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中,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介入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工程项目部的组成中没有包括专职资料管理员(或档案管理员),对文件材料和档案的管理难以到位,往往等到工程项目快完工时,才手忙脚乱抓档案的管理,从而造成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滞后, 导致文件材料流失严重,文件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难以保证,文件材料积压未归档、未整理现象严重,一些建设单位对移交的工程档案也不满意。
3、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标准、制度缺失、滞后
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是电力设计行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长期以来没有系统的标准可遵循,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各电力设计企业从工程总承包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一些企业进行了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个电力设计行业来说,缺少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制度一直困扰着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阻碍工程总承包档案信息的交流和共享。2007年4月1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制定的《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将电力企业档案的分类方法与电力勘测设计档案的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明确了总承包档案的归档范围,填补了电力设计行业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标准的空白,为我们开展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各电力设计企业应根据该《办法》,并结合本企业档案管理和总承包业务的特点,尽快制定本企业的工程总承包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制度和档案管理办法。
4、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人才短缺
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环节多,产生的文件材料种类繁多、内容繁杂、数量浩大,如果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难将档案收集、管理好。目前,这种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情况的档案管理人才极为短缺,可以说“一将难求”。在电力设计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熟悉勘测设计档案的管理,但不了解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档案的形成和特点,项目部兼职资料员熟悉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情况,但档案专业知识相对贫乏,档案意识薄弱。项目部临时聘用的资料员,对两方面的知识都不懂,更难以胜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档案移交工作。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人才的短缺,已经影响到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总承包工程的顺利完成。
随着电力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向非电力工程领域的拓展,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严重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执行现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水平。
三、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内容
在总承包工程项目建设中,总承包方项目部承担着向不同主体移交工程档案的任务。由于不同主体所接收的档案的范围不完全一样,对所接收档案采用的分类标准和整理要求也可能不同,因此,总承包方应区分不同接收主体对总承包档案进行管理。根据接收主体的不同,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向建设单位移交的档案的管理
总承包方项目部向建设单位移交完成的工程项目,就包括移交建设单位需要的总承包范围内的工程档案。因此,向建设单位移交工程档案是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总承包方要根据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和审核、验收工作,保证移交的档案齐全、完整。对电力建设总承包工程来说,移交给建设单位的工程档案,通常都采用《火电企业分类表(6-9大类)》(修订本)进行分类编号,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进行组卷、整理。达标投产的工程,移交的工程档案还应满足《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6版)》的要求。
2、向本企业档案部门归档的档案的管理
项目部除了向建设单位移交工程档案外,还应向本企业的档案部门归档工程总承包档案。因此,向本企业档案部门归档工程总承包档案也是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总承包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档案管理要求,并结合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特点,制定工程总承包档案的立卷归档办法,保证工程总承包档案及时归档。电力设计企业可以采用行业标准《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来管理向本企业档案部门归档的档案。我院根据《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和我院的《项目管理文件编码规则》,制定了我院的《工程总承包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基本上可以满足我院的总承包工程档案的管理。
3、向有关国家档案保管机关移交的档案的管理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等国家法规、规章的规定,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实践中,许多建设单位对国家的档案法律法规不了解,对需要移交的档案的范围和要求不熟悉,通常委托承包商来完成移交档案的任务。在建设单位的委托下,向有关国家档案保管机关移交建设项目档案,便成为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一项内容。在向有关国家档案保管机关移交项目档案的行为中,建设单位是档案移交主体,具有移交档案的职责,承包商并不是档案移交主体,它只能根据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协议,协助建设单位完成承包范围内档案的移交。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要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等国家标准和档案接收机关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协助和配合建设单位进行移交。
四、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档案资料管理与总承包项目进程同步
实行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总承包方要严格坚持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与总承包项目进程同步,项目启动时即应开始进行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审查工作,工程竣工验收时,完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和验收工作,做到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档案的验收与项目的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同步进行。
2、档案移交最好采取单项工程分步移交的方式
为了做到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与总承包项目进程同步,保证文件材料能够及时归档,工程档案移交最好采取单项工程分步移交的方式,也就是某一个单项工程完成后,及时对该单项工程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否则由于时间紧、档案数量大,集中归档很难保证整理、审核的质量,造成工程档案的完整率和合格率下降,保证不了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3、建立规范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为了使各立卷归档单位和部门都能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地归档文件材料,总承包企业应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规范项目部和各分包商的立卷归档行为。要特别注重建立立卷归档程序和归档审核验收制度,建立多级审核验收制,做到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对审核验收不合格的文件要退回重做,对不按时归档、归档不齐全、整理不规范的,应辅助相应的惩罚制度,比如不签字,不予结算等。此外,应考虑将向不同主体移交的档案的分类和管理尽量统一起来,避免重复劳动。
4、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项目管理特点,明确项目部、分包商等的职责。
项目部职责:1)收集、整理自己形成的文件资料;2)对各分包商文件资料的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接受各分包商移交的档案。3)向建设单位移交档案,对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负责。4)将总承包范围内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并向本企业档案部门归档,对归档的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负责。5)根据合同要求,协助建设单位向有关国家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档案。
各分包商职责:1)负责收集、整理分包范围内的文件材料,并向总承包方项目部移交,对所承包范围内的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负责。2)按总承包商要求,协助建设单位向有关国家档案保管机构移交分包范围内档案。
总承包企业档案部门职责:1)接收项目部移交的档案。2)对项目部文件材料的管理进行监督、指导。3)对移交的档案进行整编和提供利用。
5、在合同中规定工程档案移交的职责、范围和要求
总承包企业应在与建设单位、分包商签订的工程合同中明确订立有关工程档案管理条款,明确有关方对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的责任,归档的份数,归档的时间等,要特别注意原件归档的份数,建设单位和国家档案管理部门都对原件归档有要求。
6、加强与建设单位和有关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与建设单位和有关国家档案管理部门
沟通和联系,了解它们对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争取得到它们的支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有关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管理的指导,避免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走弯路,为工程档案验收和移交打下基础。
7、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是做好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关键,应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熟悉有关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 了解项目管理的特点,掌握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的方法,应特别加强对项目部、各分包商兼职资料员(档案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8、做好现场监督和指导
档案管理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及时深入到工地现场对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实现对工程档案管理的控制,满足工程总承包档案管理的需要。
9、建立一套现代化的项目文件管理软件,提高项目文件管理的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之我见 篇6
1 改革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主要由三种管理要素构成的, 分别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组成。改革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建筑企业的这三种管理要素。
管理观念的改革,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及管理观念与传统以往的体制不同,以往是企业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追求产值为目标,以行政指令管理为特点,而现在是利润观念,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以科学决策管理、追求创新求发展为特点。经营观念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经营观念转变过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要求,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符合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具体包括: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与作业职能分离,用工制度弹性性;总公司可以跨地区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定承包合同。总公司下设的专业化劳务公司不能流动,只能从总承包人手中分包施工作业任务;总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贴进市场的要求,权利要适当下放到项目部,以此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等。
管理技术的改革,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和量化的管理技术。例如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以便于工程管理, 保证工期进度;利用数据统计技术对工程的资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程度进行分作,以节约控制成本;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知晓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哪有收获,哪有差距,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确定奖赏,为以后的工作起借鉴和指导作用等。
2 提高人员素质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现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但是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刻不容缓的。建筑企业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备都要以专业化为标准,必须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管理部门人员才能有能力依据项目总体目标对所承揽的工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以便使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质量得到保证。
基于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低的现状,建筑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人员素质培训部,专门对一线的操作工作进行技能和安全工作培训,并且在基层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标准进行奖罚,促使基层操作工人自觉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3 分级管理,优势互补
对施工生产,总公司、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应分级分类管理,分别抓自己该抓的事,管自己该管的项目、形成优势互补局面。工程公司全面抓在建、项目管理要“实”,真抓实干;集团分公司要“准”,看人用人准,发现问题准,解决问题精确制导,弹无虚发;总公司要“高”。总公司、集团分公司两级要明确监督管理的重点项目,不要出现该管的项目不管,不该管的项目干预过多的现象。
从施工管理责任的划分上,应突出工程公司的主要责任。工程公司应对所有在建项目负责,主要职责应包括: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体系,确保责任明晰,政令畅通,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慎重选择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等关键岗位的人员,确保相关人员的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具体组织落实项目施工和成本方面的预控措施;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生产要素到位,真正形成生产能力;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效益进行有效监控并真正负责,对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找出症结,果断解决,及时消除危机等专项施工能力,对技术干部分类、强化管理,包括管理人才、技术骨干、专业人员的培养,及其相应人才的配套,考核奖惩办法的建立健全等。
分解目标,分解责任,建立并落实终端责任制,建立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负责过程管理,落实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要求,全面实现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目标;协调外部关系,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4 施工管理有序,安全质量受控
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生产要素匹配适用,责任制落实到位,形成重点突破,各环优化的态势,施工管理就有序。受控,就是进度受控、质量受控、安全受控、成本受控、实作受控;结构安全、原材料合格,工艺先进,操作熟练,监管到位,工序质量优良;易发事故点控管严密,手段先进方法可靠;分类成本低于总成本,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责任成本有挖潜空间;岗位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决照着规范做。
5 技术入手,经济决策
必须确立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灵魂地位,技术管理决定项目的质量与进度,也决定项目效益。其中,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设计,加强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工程数量要足额进蓝图;二是树立“方案决定成本”意识,认真对待施工技术方案预控,把降低成本作为一条主线贯彻于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的全过程,通过优化方案减少投入,降低成本,不走弯路。这是保证项目效益最重要的两条途径。
6 预防风险,化解危机
危机是企业的一种常态,特别是安全质量事故对企业的杀伤力巨大,往往转瞬之间企业风光不再。因此,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的机制,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
7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7.1 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7.2 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8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以及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软件,这不仅可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部分。现在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 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在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必须管理好工程项目, 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文章就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略作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毕星主.项目管理精要[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措施之我见 篇7
1 目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由于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发, 市政工程建设投资与建设管理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1.1 缺乏质量意识
大多数的工作单位往往为了应付, 为了赶工期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强制性标准。往往都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坏了可以再修, 差不多就行, 主观上根本就不重视。并且为了自己的偷懒找借口偷工减料, 黑吃黑, 现象时有发生。
1.2 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管理
因为大多数的建筑企业, 内部工程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 这就直接或间接的削弱了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的好坏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决定于项目部, 他们有的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随随便便的施工, 从而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1.3 监管公司履职不到位
2 关于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质量意识
市政设施是一个城市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件, 一旦出现了问题, 那么危及到的不只是企业的利益甚至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所以, 施工企业要积极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应当树立工程质量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我的们的企业, 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做表率, 提高人们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关注。
2.2 实施质量体系管理制度
应当建立起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保证制度。对于市政工程质量, 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争取把所采取的制度都落实到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如果出现质量问题, 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这样既有效地防范制度的不被重视, 又使人们更加了解了质量的重要性。
2.3 强化单位的监理职能
对于我国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 虽然解决了单位的质量自控的问题, 但是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各个企业应当建立各自的监理部门,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及安全, 加强体制的管理, 协调好关系, 并且培养大部分综合素质高的监理队伍, 现在的经济这么发达, 现代化设备也很齐全, 利用设备可以有效的进行工程监管。
3 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造成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 贯穿施工整个过程, 例如:安全要求、施工工艺、环境和天气影响、工程设备损耗等等, 这些都是影响其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 掌握好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措施, 对于整个市政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1 工程同步建设质量不高
不论是在人行道还是车道上的同步建设设施, 各种管线检查井和路面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 导致路面的平整度不高。特别是一些管钱的基础设施不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道路设计标准来进行处理, 最终使得地基基础质量存在隐患, 导致路面的沉陷。
3.2 部分市政项目隐蔽工程和附属工程质量不高
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 致使地面出现裂痕和破损;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 路面成型之后就出现脱皮起砂现象, 有的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引起人员伤亡, 由于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够重视, 随意的建设实施, 根本就不负责任, 为了偷懒, 偷工减料。
3.3 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设施保护措施不力
一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二是企业并未做出认真地分析和详细的调查就开始施工;三是给予的资料与实际情况根本就不相符, 使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保护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4 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有安全隐患
一些工程现场特别是一些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小型现场, 施工的用电很不规范, 许多还在用木质的电箱, 甚至还有的根本无电闸有保险箱的现象,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很多, 大大小小, 不尽其数, 但是都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4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4.1 安全生产要重点控制管涵沟槽的施工
对一些高也线路一煤气管线的路段, 施工单位一定会同相关企业制定出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 以及应对措施, 保证基坑和沟槽施工的安全。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实施, 由于技术质量要求很高, 施工单位要以高空作业安全及吊、安全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装机设施安全为内控重点。
4.2 完善安全质保体系及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
人才就是企业的第一任务, 是第一生产力。工期的质量以及安全都是基于所有参建企业安保体系的, 在质保体系中, 是最基础的因素, 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该工程的所有设计达到的项目, 都要建立起健全和完善的质保体系, 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操作能力强的从业队伍。
4.3 加强工程检测力度
市政工程原材料、半成品的检测和技术的制定是市政工程质量健全监督的重要实施手段。因此, 不只是要严格按照工程数量几批次来自检, 监理企业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其他的部门。工程监理的重点就是落实旁站监理。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之上, 现场采样, 进行认真分析和详细的调查, 能够认真判断, 要具有可信度, 对关键工序、重要的部位要进行严格的工序验收, 从而保证市政工程的工序质量。
结语
总之,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同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是质量和安全要求高, 市政公用设施使用频率高, 人流、车流集中, 其质量和安全是否安全可靠, 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综合效益;二是工期要求紧, 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处在急需改善和加强的状况, 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关键地方, 要求开工建设的市政工程项目往往是急于投入使用的, 故要求尽早完工;三是所涉及的专业种类多, 涉及到道路、排水、桥梁、照明电器、绿化及供水、供电、电信等工程且资金来源渠道不一, 需要跨行业、跨部门协调;四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杆管线交叉矛盾复杂, 交通干扰等影响因素多。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封闭式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 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封闭式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无论是从提高工程项目三大目标控制水平, 还是从公正区分项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减少纠纷, 及保证合同履行角度考虑, 成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市政工程建设监理机构, 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完善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朝晖、李涛.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建筑科技信息, 2009 (7) .
[2]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
建筑施工安全工程管理之我见 篇8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 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因此, 做为建筑企业, 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一、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 、
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 可以说, 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因此, 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 从而, 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 、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 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
(1) 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情绪 (如急躁、懒散、粗心等) 。
(2) 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大致有5个方面。
a、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不能适应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
b、体能不能适应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
c、年龄不能适应作业岗位要求的因素。
d、有不适合作业岗位要求的疾病。
e、疲劳和酒醉或感觉朦胧。
(3) 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和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2、物 (设备) 的不安全状态, 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建筑行业来说, “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
(1) 、物不安全状态的内容。
a、物本身存在的缺陷。
b、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
c、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d、作业环境场所的缺陷。
e、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
f、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g、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的缺陷。
(2)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a、防护等装置缺陷。
b、设备、设施等缺陷。
c、个人防护用品缺陷。
d、生产场地环境的缺陷。
3、不良的生产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 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 即不安全环境, 如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导致作业现场视物不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 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 事故发生率较之杂乱的现场肯定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 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 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 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当然, 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 人人讲安全, 重视安全, 逐渐形成安全氛围, 更深层次地讲, 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 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 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 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由此看来, 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 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 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二、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 、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 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 并要定期培训, 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 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二) 、加大科技投入, 做好科研合作。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 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 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 淘汰落后工艺, 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 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 从而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 、加强风险评估, 做好重点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 作出评估, 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 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四) 、编制安全措施, 执行科学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 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遇有特殊作业 (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 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五) 、搞好“五定”, 认真落实。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 即定整改责任人, 定整改措施, 定整改完成时间, 定整改完成人, 定整改验收人。
三、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因此, 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 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 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 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 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 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 有四个转变, 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全员参与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下,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组织, 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 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 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 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 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 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 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 、安全目标管理模式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 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 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 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 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 逐级向下分解, 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 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 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 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目标要具体,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 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 伤害严重指标, 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 目标不宜太多, 以免力量过于分散, 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 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 以便考核和衡量。
四、结论
总之,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应坚持事先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相结合, 以事先控制为主, 加强对安全宣传、安全教育、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经费投入等的管理。重视事中控制, 重视监督控制, 辅以事后控制, 及时处理查处的事件, 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全面、全程、全员参与的原则,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程, 结合项目、企业和地方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的放矢的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防范于未然。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载体, 必须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直接关乎生命与健康, 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更是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必备条件。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出发, 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容易引起安全隐患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 从措施及模式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从而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建筑安全工程管理, 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模式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2]焦红, 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仕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广东科技2006, (9) .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搞好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推荐阅读:
铁道安全管理工程建设07-08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09-22
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05-29
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06-10
在建工程抵押管理办法07-11
在建工程核算管理制度10-15
在建工程管理规定一10-16
铁道运输管理毕业论文10-23
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09-14
在建工程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