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天翼的猛烈攻势

2024-08-16

中国电信天翼的猛烈攻势(共3篇)

中国电信天翼的猛烈攻势 篇1

大夏天的,你非常非常想吃冰激淋;走到大街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家卖冰激淋的商店。执着的你走遍了大街,终于找到了一家卖冰激淋的商店,标价不是一般的贵。但是,这个时候的你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谁知道刚拿到手里,却发现冰激淋马上就要融化了。

这就是中国电信在去年下半年遇到的烦恼。去年6月,它以1100亿元的高价从中国联通手中收购了CDMA网络,终于圆了进军移动通信市场的梦,为此,中国电信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100亿元的收购价格如果折算成联通C网2007年市盈率的话,高达48倍!

然而,刚刚拿到梦寐以求的移动网络,中国电信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去年9月30日双方交割C网的时候,还有4173万用户。仅仅一个月之后中国电信就发现,如果严格地按照用户的付费情况来统计的话,真正的C网用户只有2840万户,一下子缩水了将近1/3!更可怕的是,C网移动用户数还在持续下降:10月下降了68万,11月又减少了43万,12月继续减少了6万。

今年1月,中国电信终于扭转乾坤,C网用户数净增102万,迎来了牛年的开门红。与此同时,占据了国内移动通信市场70%以上份额的中国移动虽然净增用户667万,却创下了近一年来的最低,其中很大的“功劳”就是因为中国电信从去年12月针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动的猛烈的“天翼”攻势。几乎就在一夜之间,金黄色的凤尾形状的“天翼”标志充斥了各个角落。电视里,影视明星邓超笑眯眯地拿着一部天翼手机向你热情地做着推销,与此同时,城市的广告牌、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飞机的座套上„„到处都是天翼的标志。据说为了此次“天翼”的市场推广,中国电信的投入高达数亿元。

这也是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上打响的第一枪,在中国移动长期雄霸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状况下,中国电信的强势介入,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吗?

电信行业重组之后,中国电信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同时又是最小的移动运营商,这种奇特又微妙的特点使得它对于移动通信市场既向往而又惴惴不安。但是,作为有着百年历史、中国最老牌的电信运营商,虽然并没有完全准备好,它又必须义无反顾地杀入这个最有前景的市场。

“我们必须在三年内达到1亿用户,将我们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6%提升到15%。”作为从中国联通“交流”过来的高管,中国电信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尚冰为自己效力的新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他能够如愿完成自己的目标吗?

[b][size=18px]移动市场的新打法[/size][/b] 依靠在固网和宽带上的竞争优势,中国电信力图改写移动市场的竞争规则。作者:冀勇庆 胡媛

2亿固定电话用户、4500万宽带用户、2900万移动电话用户,这就是重组完毕之后中国电信的家底,也使得中国电信在三家电信运营商当中处于一种有些奇特的位置:它是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用户数相当于排名第二的中国联通的两倍;与此同时,它又是中国最弱小的移动运营商,2900万的用户数仅仅相当于老大中国移动的一个零头,即使与老二中国联通的1.34亿比起来也相形见绌。

因此,第一次真正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中国电信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打法,在2009年春节致辞中,中国电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初是这样表述的:中国电信将深入推进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全面准确地落实差异化的移动发展策略,通过全业务融合,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有效益的规模发展,为百姓享受全面的信息新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size=16px][b]北方的破袭战[/b][/size] 也许再过几天,内蒙古的很多新婚夫妇就会接到颇有些无厘头的电话:“您好,首先祝您新婚快乐!您将来会有孕育后代的打算吧,您知道手机辐射可能会影响生育吗?”这其实是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个人客户部正在实施的“家庭健康计划”营销方案。

从一开始,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就将“天翼”的目标客户定位在了中高端人群,并将其细化到了“新婚夫妻及双方父母、准爸妈及双方父母、婴幼儿的父母及长辈、关注健康的商务人士等”上面,采取的策略仍然是打CDMA的绿色健康概念。

为了加强销售力量,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开始大量招聘做直销的客户经理。“我们是去年10月份从联通转过来的,当时我们这个组一共有不到40人,最近一直不断地招人,现在已经到了90多人了。”在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市,就连中国电信的客户经理小王也对自己公司的招聘速度感到吃惊。

以前,这些客户经理主要用于发展政府和企业大客户,而这次却派上了不同的用场:内蒙古电信已经发布了指导意见,要求属下各分公司要将50%以上的客户经理投入到这次的“家庭健康计划”当中。

如今,这些客户经理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市场收集工作,他们深入到婚姻登记处、居委会、准生证发放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孕婴专卖店、孕期孕前检查机构,暗中收集目标客户的信息。按照要求,他们必须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录入电信的“维系挽留系统”中,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基础信息。

接下来,一些目标客户也许会陆续接到电话:“您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宝宝以及自身的健康吧,您了解手机辐射会对胎儿脑组织造成损害吗?”“您每天都在照顾婴幼儿,您知道在孩子身边使用普通手机,就像在孩子身边放了一个电磁场,随时都会对孩子造成辐射,影响孩子正常发育与成长吗?”“您话务量这么大,有没有考虑到手机辐射会对您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呢?” 实际上,内蒙古电信已经给每位客户经理下发了《家庭健康计划营销脚本》,非常细致地告诉客户经理如何采取不同的言辞打动新婚夫妇、准父母、小孩父母和商务人士等不同类型的目标客户。如果电话里目标客户对客户经理的“提醒”感兴趣的话,客户经理就会带着辐射测试仪找上门来,通过现身说法让他们“投奔”电信。“我觉得我们这种营销方式有点像玫凯琳”。小王说。

当然,他们的目标也不小。以省会呼和浩特为例,通过实施“家庭健康计划”,中国电信计划在今年内发展6万名新用户。要知道,作为内陆欠发达城市的呼和浩特的总人口才只有200万。

针对天翼品牌,中国电信启动了189这个颇为吉利的号码段,并且把目标瞄准了中国移动的中高端客户。在北京,首批放号的189天翼号码并没有包括1890特殊号段,因为这个号段被留给了中国移动的1390用户——如果1390用户“反水”,只需要将自己手机号码的第二个数字从原来的“3”换成“8”就可以了。众所周知,拥有1390号码的用户都是最早使用手机的那一拨用户,也是名副其实的高端用户。通过这种方便用户转网的政策,中国电信希望能够撇下中国移动最厚的那一层“奶油”。

一场套餐和资费大战已经在北京爆发。3月5日开始,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针对后付费用户推出了“畅聊套餐超值送”活动,将最低一款套餐的月基本费从原来的89元降到了49元,此前已经申请了较高套餐的用户可以无条件转移到更低的套餐。此外,如果用户在6月30日前办理套餐业务,从办理之日到6月30日前上机上网不限量、不收费。而最高一款月基本费为189元的“天翼畅聊套餐”,其月基本通话费的主叫费率已经降到了0.11元/分钟,已经接近市话的费率水平,相当于每天能够打一个小时的电话。

这次降价目标直指在北京占据了70%以上市场份额的中国移动北京有限公司的全球通客户:49元的套餐直接针对北京移动最低档的58元套餐;89元套餐比起北京移动88元套餐的通话分钟数要多出106分钟;129元套餐则比北京移动的128元套餐多出242分钟。以此类推,每款套餐都要比北京移动的对应套餐优惠许多。

与此同时,北京电信也增加了对低端客户的争夺,针对预付费用户推出了“天翼大众套餐”,月基本费只有10元,本地主叫通话费为0.2元/分钟,被叫全部免费,这甚至比北京移动在去年10月推出的“神州行标准卡畅听无忧计划”还要优惠。

第一次电信重组之后,中国电信将北方10省的固网资源划给了网通,这也使得它在北京这样的北方大城市里没有多少固网用户,而且以前C网在北方的发展大多也不尽如人意,北京的C网用户连100万都不到。无论是从固网还是移动业务来看,中国电信在北方均处于绝对劣势。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电信才敢于在北方采取更为激进的营销策略,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

最近,北京公主坟的万发大厦新开了一家中国电信的营业厅。一开始,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光顾,最近上门办业务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办理189的窗口有的时候也需要排队了。[size=16px][b]南方的阵地战[/b][/size] 如果说在缺乏固网资源的北方,中国电信采用的是奇袭战术的话,那么在南方21省中国电信则打起了一板一眼的阵地战,因为这里是它的大本营,它那超过2亿的固定电话用户和4500万宽带用户的绝大部分都在南方。除此之外,中国电信还在自己的“地盘”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南方沿海省市加紧布局Wi-Fi技术的“无线城市”;目前也只有在南方一些省市,邓超广告中所说的通话+手机上网+无线宽带的全功能体验才有可能实现。

在南方,中国电信并没有刻意强调天翼手机的好处——它既没有大张旗鼓地谈CDMA的绿色环保,也没有刻意强调移动套餐的价格优势,而是将移动业务融入到了固网和宽带之中,进行捆绑销售。

作为占据了全国电信业务量1/5的省份,广东历来是电信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电信的重点经营之地。走进广州天河北路的中国电信营业厅,大厅中央的位置摆放着一个展示架,在架子最上层最接近顾客习惯视线的位置摆放着两张大的宣传单,一张是“装宽带送手机”,另一张是“我的e家”,虽然宣传单里都提到了天翼,但是大多是与固网和宽带业务捆绑在一起的。例如,用户在原来的188元e8套餐上再加1元钱,就可以升级到189元e9共享版套餐,除了仍然享受原来2M宽带不限时上网+免月租固话之外,还可以拿到一部天翼手机,享受260分钟的免费通话+10小时的手机上网,全省接听免费,本地主叫资费仅为0.11元/分钟。在展示架的下面4层还摆放着8本小手册是介绍各种非捆绑业务,其中主打天翼的才不过两本。实际上,广东电信似乎并不太鼓励单独销售天翼移动业务,这与北京电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此之前,并入了联通CDMA业务的中国电信专门成立了主攻移动市场的个人客户事业部,它与政企客户事业部和家庭客户事业部并列为面向客户的三大事业部。但是,在广东电信,与个人用户接触最为紧密的电信营业厅却仍然交给了家庭客户事业部来管理。

“我们广州电信有二三十家自营营业厅,加上合作厅一共有七八十家,全都归口家庭客户事业部,我们部门如果想要到营业厅去做推广和演示,还需要跟他们协调。”广州电信个人客户事业部的一位经理透露,“而且,无论是政企还是家庭客户事业部,如果是他们首先发展的移动客户,都算是他们的业绩。”这样的政策客观上也鼓励了广东电信的各个销售部门都去发展固网和移动的捆绑业务。“今年我们广州公司定的指标是要净增60万移动客户,如果算上流失的,至少要放100万个号,我估计其中很大一部分天翼号码的销售都会来自捆绑。”

除了家庭客户事业部在营业厅等渠道猛推捆绑业务之外,以直销为主的政企客户事业部也开始发力。今年1月,位于湖北大冶的浩然化工有限公司的100多名员工都拿到了一部天翼手机。之前,当中国电信的客户经理发现这家固网客户有意将员工手机号码统一管理,并愿意为员工补贴部分手机话费之后,上门促成了这笔订单。前不久,中国电信的一位副总裁还专程前往广州拜访了广州军区的领导,力图将广州军区所有人员的手机号码全部换成天翼的号码,这也让广州移动的客户经理出了一身冷汗。

作为中国电信的合作伙伴,高通公司副总裁王翔认为,中国电信在固网和宽带接入领域的优势让它具有了非常优质的客户资源,这些都是它潜在的移动客户;尤其是在政府和企业领域,中国电信拥有积累多年的客户关系,非常有利于直销模式的推广。

捆绑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市场?至少看起来很美。目前,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政企客户超过700万,辐射的移动用户超过5000万;“我的e家”客户超过2000万,辐射移动客户超过4000万。除此之外,还有超过2亿的固定电话用户(其中包括5000万小灵通用户)、4500万的宽带用户„„中国电信个人客户事业部总经理张明天表示,有55%新入网的移动客户是通过捆绑业务发展过来的。

“我们并不是很着急,也没有急三火四地上街去拉天翼客户,我们只要把在政企和家庭方面的优势发挥起来,今年的目标就有可能完成。”广州电信的那位经理意味深长地说道。

捆绑业务能够帮助中国电信在南方市场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移动业务,也有利于中国电信实现差异化竞争;但是,它并不一定能够提升中国电信的利润率和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某著名咨询公司在2006~2007年间对宽带普及率很高的西欧八国的电信市场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价格是消费者选择捆绑式服务的首要原因。“我们调查的基本结论就是运营商的捆绑方案做得越多,每个客户贡献的利润反而越少。”该咨询公司主管合伙人认为,“但是,有的时候你为了锁定客户,就必须差异化,捆绑又是必须的。”

中国的魅力攻势 篇2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明显改变了她在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地区的形象,使她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积极活跃,而富有建设性,甚至于很多国家现在更喜欢中国,而非美国了。”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担任访问学者的约舒亚·科兰齐克(Joshua KurlantzicK)如是说。

科兰齐克在他的本月出版的新书《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Charm Offensive--How China’s Soft Power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中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软实力如何在亚洲及整个世界发展的思路,提示美国政府,必须正视中国影响力提升的现实。

中国外交成熟了

“软实力”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其范畴之广,既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尤其是通俗文化)的感召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科兰齐克在书中阐述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外交风格的明显变化,换言之,他不研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不研究中国的GDP如何增长,而专门关注中国如何与国际邻邦打交道。

用科兰齐克本人的话说,中国外交这十几年来变得“更加成熟了”(sophisticated)。“最明显的表现是,中国积极接触发展中国家。她主动融入当地经济、贸易的做法很值得肯定”。

曾经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经济学家》报道东南亚和中国事务的科兰齐克有丰富的亚洲经历,最近刚刚又完成了一次亚洲之旅。从自己的亲身体会出发,科兰齐克回顾说,就在十几年前,中国老一代的外交人员处事极为谨慎,或者迫于某种政策限制,甚至不愿多和媒体打交道。

“但是,新一代的中国外交官们逐渐学会了在媒体面前谈笑自如,态度更加开放,在公众中形象更加友善,”科兰齐克说。

除了面对媒体的态度,中国的外交工作重点也在悄然转变。科兰齐克注意到,15-20年前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和美、日这样的大国打交道,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并不是十分紧密。但近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石油之旅”、“资源外交”等让中国积极地与发展中国家打成一片,甚至融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中国意识到,除了美日,她同样需要其它的国际盟友,逐渐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新外交改变东南亚的政治地图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实施以来,在亚洲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回应。”科兰滋克认为,这一政策在亚洲的实践整体而言是成功的。

科兰齐克在书中阐释,十几年前,很多亚洲国家还十分担心中国的威胁,尤其是怕中国的经济发展会伤害到自己的经济竞争力。然而,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给这些国家吃了“定心丸”。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情愿做出让步,以十分便宜、甚至是零关税的价格购买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赢得了众多邻国的信任。这是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

除了畅通的经贸往来,中国同样注重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和东南亚国家交流。中国成功地唤起了东南亚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其中一个例子是泰国。二三十年前,泰同人学习汉语还是非法行为。现在,中国密切与泰国交往,整个氛围都改变了。泰国的政客纷纷以渲染自己的华裔祖先、传统为傲。

“自从奉行了软实力外交,中国取得的直接成就是减少了亚洲国家的戒心。现在,说中国威胁的声音小了,想和中国结成伙伴关系的多了。”科兰齐克说。

科兰齐克提醒说,软实力外交,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但也会给中国带来挑战。中国软实力挑战美日?

科兰齐克的书尚未发表,已在美国学术罔中颇受关注。学者们纷纷感叹:当各项民凋显示美国的软实力逐渐下降的时候,中国的软实力却逐渐蔓延,而绝少被关注。或许是因为它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同步发生,以至于逃过了华盛顿的眼睛。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与其全球战略布局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整体战略思路就是要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谊。相反,美国目前的外交重点仍然放在中东。自9·11事件发生后,伊拉克战争和全球反恐让美国在地球村的“人缘”大打折扣。但是,科兰齐克并不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已经发展到挑战美国的地步。他说,“从某种意义上,我承认中国的确是填补了有些因美国忽视而产生的亚洲的真空。但中国的这一影响力在拉美和非洲就没有那么明显。这两个地区受美国的影响很多,中国仍然是一个实力较弱的参与者。”

科兰齐克认为,现阶段直接感到中国软实力压力的应该是日本。作为亚洲的一个强国,日本昔日在本地区的盟友现在正一个个转向中国。日本正努力用贸易外交试图扳回局面,但是他不确定日本的这一策略是否能奏效。在很多人眼中,日本已然是一个衰退中的强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在如日中天时没有建立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友谊,如今面对中国的崛起,更是力不从心了。

从长远看,科兰齐克承认,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的确有走向“挑战美国”的可能。尤其是未来在资源争夺中,中美可能会出现对峙。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科兰齐克向美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美国能够更加积极地接触亚洲,在某些方面向中国学习,试着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责任编辑:覃福贵)

中国电信天翼的猛烈攻势 篇3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中南亚中国美国

“丝绸之路”指的是历史上中国通过中亚、南亚以及中东与西方的一种贸易纽带。近10多年来,“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中国及南亚国家的巨大市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丰富资源相得益彰,沿路各国为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联网,铺设跨境油气管线,呈现出一幅亚洲地缘经济的新图景。

但是,从2011年开始美国试图打造一条由其主导的“新丝绸之路”,2011年7月,希拉里赴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在金奈发表演讲,提出了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演讲中她呼吁印度与美国一道努力,打造一条以阿富汗为核心,贯通中亚到南亚的交通贸易枢纽,[1]却将中国排除在外,其目的不得不引人深思。

一、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的目的

1、解决阿富汗重建问题

2011年9月29日,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在题为“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内容是什么?方向指向哪?”的演讲中对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进行阐释。霍马茨说“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盟国已经开始了阿富汗的过渡进程,这将最终导致安全责任完全移交给阿富汗人,改进南亚和中亚之间特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间连接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迫切”,而“新丝绸之路”设想的基础是:“如果阿富汗能够稳固扎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生活,它才能更好地吸引到新的投资、受益于其资源潜能、为其人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希望”。[2]阿富汗的经济孤立曾导致塔利班的迅速崛起,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把阿富汗的经济融入到地区经济中,防止在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再度沦为极端分子掌控。

2、借助印度,同时挑动龙象争斗

美国选择在印度提出“新丝绸之路”倡议,有其良苦用心,在南亚和中亚国家中,印度是最有实力,同时也是和美国战略关系最紧密的国家。巴基斯坦虽然是美国的非北约盟国,但是美巴之间互相猜疑,在去年美国越境击毙本拉登以及11月北约直升机袭击巴境内哨所后美巴关系更是受到重创。而印度自身一直希望打通从印度通往阿富汗和中亚的陆上通道,同时也希望借助美国增加在中南亚的影响力,削弱巴基斯坦的影响,因此美印互有所需。另外,希拉里在出席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先是鼓励印度继续在东面发挥作用,然后谈及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以及印度在世界中日益增长的领导作用,呼吁印度开辟通往中亚的“新丝绸之路”,[3]其实是拉拢印度一起在中国的东西两个方向“遏制”中国,同时挑动龙象争斗。

3、力图掌握2014年撤军后对地区事务的主导权,从西面遏制中国

继2011年7月提出“新丝绸之路”倡议后,美国为此倡议的实施积极奔走。2011年9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阿富汗及德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共同主持了一个包括近30个国家参加的讨论“新丝绸之路”计划的会议。10月下旬希拉里访问阿富汗的周边邻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推销“新丝绸之路”倡议。[4]在此后召开的几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希拉里继续力推“新丝绸之路”计划。

其实,早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就推出了“大中亚”战略。200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与高加索研究所”所长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文章提出了“大中亚”计划的设想:将中亚国家与阿富汗联系起来考虑,以阿富汗为中心,将中亚与南亚看作为一个地缘板块。实际上就是要通過经济、交通和能源等合作,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中亚五国和阿富汗为主要成员、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参与的新的地区组合,而把中俄两国排除在外。[5]希拉里的“新丝绸之路”倡议不过是“大中亚”战略的翻版,目的同样是对付上合组织,力图掌握2014年撤军后对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另外,在霍马茨对“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解读中,从不明确提及中国在美国版“新丝绸之路”中的角色,只是谈及了中国“曾在该地区扮演了一个历史角色”。[6]而中国的能源和贸易除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马六甲海峡外,也越来越依赖古丝绸之路的复兴。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中国的东面积极排兵布阵对中国进行海上围堵,如果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得逞,中国在西面的中亚和南亚也将面临严峻的形势。“新丝绸之路”倡议其实和“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样,都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部署,也是美国打造“太平洋世纪”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手主要就是中国。

二、中国的应对

中国借助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召开的契机,努力化解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攻势。

1、上合组织接纳阿富汗为观察员国,中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阿富汗是亚洲的地理中心,地缘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从历史上看,大国围绕阿富汗问题展开的争夺和博弈,都曾对中国的西部安全构成极大压力。中国可以更多地借助上合组织来参与阿富汗的重建与过渡,此次上合组织北京峰会通过决议,同意接收阿富汗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为中国发挥影响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同时,中国与阿富汗发表了《中阿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7]中国将通过加强与阿富汗在经贸、承包工程、资源能源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来参与阿富汗的重建。

2、稳定中印关系,深化中巴合作

中国和印度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既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一个良好的中印关系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印度,所以印度虽支持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但有独立外交传统的印度不会沦为美国的战略棋子。印度正积极谋求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地位,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华期间表示“我们正为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作出努力,我们已经明确表达了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意愿和渴望”。[8]

除此之外,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到巴基斯坦的真心支持,一是因为如果没有巴基斯坦的参与,就不会有阿富汗的持久稳定与和平,没有阿富汗的和平也就不会有中亚和南亚间的大连通;二是因为“新丝绸之路”计划需要打通印度经巴基斯坦到阿富汗及中亚国家的通道。美国也一直对巴施加压力,希望将巴阿过境贸易协议扩展到印度,但是受制于印巴间的一系列历史问题,除非印巴关系正常化,否则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还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而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哥们”,深化中巴在南亚和中亚地区事务上的合作将有利于中国面对美国版“新丝绸之路”的攻势。

3、深化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区域合作,维护中亚的和平与稳定

上合组织是少有的几个没有美国参与并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之一,面对美国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深化上合组织内的政治、安全、经济以及文化合作对中国的发展尤其重要。中国明确表明反对中亚政治变动,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曾表示:“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涉及到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利益。我们对维护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绝对不允许中亚地区发生像西亚、北非那样的动乱”。[9]其实就是要防止美国挖上合组织的墙脚,在中亚地区搞颜色革命。

2012年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文件,为上合组织进一步深化区域内合作奠定了基础,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表示要“把上海合作组织建设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各成员国要努力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互联互通工程,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新的内涵”,为此,中方还决定向其他成员国再提供100亿美元贷款。[10]

三、结论

美国还将继续推动它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但是当前中南亚形势复杂,阿富汗局势前景难料,所以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很难按其设想的那样展开。但是面临美国的这种攻势,中国应该修好内功,加强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区域整合,继续加强与中亚、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努力推动反应当今亚洲地缘经济现实的新“丝绸之路”。(作者单位:四川大學南亚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参见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金奈的演讲,美国国务院网站,2011年7月20日。

[2]参见美国助理国务卿霍马茨“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演讲,见美国国务院网站,2011年9月29日。

[3]同[1]

[4]牟宗琮王恬:“希拉里力推“新丝绸之路”计划修补美巴关系裂痕”,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3日?。

[5]易小非:“聚焦胡锦涛中亚行五国中亚博弈面临变局”,中国经济网,2007年8月15日。

[6]张振江:“美国倡导‘新丝绸之路’,中国该做什么?”,羊城晚报,2011年10月13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2年6月8日。

[8]周晶璐:“印巴仍为加入上合组织努力”,东方早报,2012年6月7日。

[9]外交部:中亚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绝不允许发生动乱,东方早报,2012年6月8日。

上一篇: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我为春色点赞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