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产业

2024-08-13

中国电信产业(共11篇)

中国电信产业 篇1

近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中国电信将携手国内外软、硬件及内容厂商,共同搭建“情景式VR消费”开放平台,通过基于现实场景的VR应用体验形式,来推进国内VR产业链的快速整合。双方将发挥各自在线下渠道与线上资源方面的优势,打造一套成熟的VR体验式消费流程。中国电信通过庞大的用户群体、完善的线下店面渠道,依托于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优质的内容资源,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发掘潜在用户。

点评:这又是一次强势资源的联合。纵观VR市场,看似丰富的产业变现作用却是不负众望,期待中国电信的加入能够推进国内VR产业链的快速融合,开发完整的一体化应用体验。

中国电信产业 篇2

近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林促会健康养老专家委员会、惠之孝(北京)国际养老产业研究院、和君集团健康养老事业部联合新华网养老频道共同发布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国情,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预示着养老产业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

针对我国养老产业现状,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共分为人口篇、政策篇、产业篇、企业篇、资本篇、人才篇以及展望2017七个板块。

产业篇

经过2014年的大肆建设与2015年的逐步淘洗,到2016年,养老产业整体由躁动走向平静、由冲动走向理智,虽然新建项目依然不断增多,但产业主题由建设转为落地运营,并不断改革,在奔跑中调整姿态,产业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开始由规模化阶段向资本推动下的集聚阶段过渡。

图10 养老产业演化阶段

表3养老产业演化阶段对应的产业及企业特征分析

产业演化阶段

初创阶段

规模化阶段

集聚阶段

平衡和联盟阶段

产业集中度

低,并呈现逐步下降至最低点的趋势

较低,并由最低点逐渐升高

较高,并呈现持续升高趋势

高,并呈现升高至最高点后回落的趋势

产业特征

散小乱差,跑马圈地,一片乱象

大规模专业化的“领头”企业开始出现

企业间并购重组,行业重新洗牌

出现寡头企业的强强联盟,行业竞争趋于稳定

企业数量

多,并在阶段末期达到最大值

较多,并由最高点逐渐减少

较少,并呈现持续减少趋势

少,数量达到最小值

企业性质

多为医疗、房地产等传统企业转型而来

专业度持续提高,以占领更大市场为首要目标

业务多元,资本实力雄厚,不赚钱但是很值钱

业务类型覆盖多个产业,资源在业内共享协同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地纷纷制定了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规划,并从政府层面开始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划落地实施,并逐步强化自身兜底的功能特征,加强多种形式、多种层面与社会资本间的合作。

一、社会保障:社保改革开始,兜底功能凸显

在基础社保方面,2016年,截至目前共有12省公布了养老金上调方案,首先从提高收入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同时,养老金入市步伐加快,10月底人社部宣布计划在年内组织第一批省份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合同,此次规模基本会为3-5个省份,加上在2015年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前已签约的山东省与广东省,根据估算,首批资金至多有4000亿,投资对象以保障性为主,不超过30%的资金将会流向股市。在管理方面,也会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牵头组织评审委员会,优选出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正式启动投资运营工作。北京市开始实施老人分类保障措施,灵活调整养老保障服务。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费率偏高的问题,人社部表示将在今后适时调整降低养老保险等社保费率。按照国务院在2015年的安排,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以阶段性降低至19%,按照上述要求,全国共有21个省市符合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条件,其中上海可从21%降至20%。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和宁夏可以由20%降低到19%,各省目前已纷纷开始对这一部分养老保险进行调整。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省级单位出台了相关的高龄津贴等相关政策,加强对于特殊人群的补贴工作。

此外,另一广受关注的延退问题在2016年也有了新的进展。2016年,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的方案将在2017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拥有5年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有预测表示,延退将繁荣老年人就业等方面市场,同时延退可能会为老年人带来更加丰厚的退休金,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能力保障。

在养老服务业方面,公立养老体系加快其改革的步伐,部分开始凸显其兜底功能,或扩大覆盖范围。其中,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正式转变为只接受失独老人入住的养老机构,从此不再招收其他老人,首批符合要求的失独老人已经入住。同时,国家卫计委表示,要建立和完善帮扶联系人制度,提出“为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定一名街道领导干部和一名居委会干部作为帮扶联系人。联系人要明确联系方式,畅通联系渠道,联系对象遇到困难时可随时获得帮助。联系人要根据联系对象的需求,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经常联系慰问联系对象,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联系对象发生意外、重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要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逢重要传统节日,要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和关怀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要为特殊家庭建立基本信息档案,以掌握其生存状况及需求”。黑龙江、福建、陕西等省份出台对失独家庭进行帮扶的具体政策,辽宁省则将通过建立计生特殊家庭档案等方式。

表42016年各省关于失独家庭扶助政策汇总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政策编号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建立和完善本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的通知

2016.09.18 2017.01.01 N/A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的通知

2016.09.02 2016.09.02 冀卫办家庭函[2016]9号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6.06.14

2016.07.01 鲁卫家庭发[2016]1号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标准和规范的通知

2016.06.13 2016.06.13 冀卫办家庭[2016]6号

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省民政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失独家庭夫妇养老安置和殡葬救助工作的通知

2016.05.20 2016.05.20 黑卫家庭发[2016]103号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将有第三代的“失独”父母纳入省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范围的通知

2016.04.26 2016.04.26 闽卫家庭[2016]46号

在社保层面,2016年最被关注的政策是关于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工作,在6月人社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公布试点省份城市名单后,山东青岛首先开始试点工作。而北京市海淀区则已开始正式签约。目前,北京的长期护理险还主要针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在“十三五”期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受惠的养老企业也会从居家辐射到社区与机构养老。

二、政府参与:规范不断出台,多种方式加强社会资本合作

2016年,江苏省特别提出关于农村养老改革等方面政策,要求在“年底前确保五成以上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公立养老机构的兜底功能,将公立养老机构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

从2015年开始,政策出台不断向社区居家养老倾斜,这一趋势在2016年更加明显。在北京与苏州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后,陕西省、河北省、合肥市、乌鲁木齐市纷纷出台相应条例,并经过多次修改审议。此外,在2016年,社区居家养老开始引入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北京、江苏、山西等省份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支持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其中北京、太原、大连等城市更是将原有由社区或政府部门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公开向社会招募运营方,引入成熟社会力量进行运营服务工作。

此外,由北京率先出台的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养老设施并移交政策,这将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对于城市养老配套建设的控制能力,并通过选拔有运营能力与资质的企业进行运营的方式保证后续服务质量。

以北京为首的城市在2016年对于社区居家养老进行了大量改革工作,其中发布北京养老服务标识,并将在全市养老企业统一推广使用,加强全市养老设施的品牌建设,在9月成立养老驿站管理集团,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连锁化运营,在城六区开展试点中医药社区养老服务,在八城区不同模式分别试点养老助餐服务等,而上海则加快布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同时发布“养老地图”方便老人使用身边的养老服务。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改革将由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普及到更多地区,各地将借鉴北京、上海改革经验,根据自身城市特点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制定相应改革措施。

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2016年,公建民营与医养结合成为其中热点。在9月决定开展第二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后,公建民营成为本次改革的重点内容,各地陆续开始对原有公办养老进行改革尝试。在2016年,浙江省与湖北省分别发布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措施。

在医养结合方面,自国务院在2015年底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后,先后2批共90个城市(区)成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共有18个省(市、区)发布相关政策。目前,各地区医养结合工作发展极不均衡,北京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已经达到98.8%,上海也将在2017年实现全覆盖,而部分省市在2016年才逐步开展此项工作。“十三五”期间,这一工作的推进速度将会飞速加快。

在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2015与2016年出台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逐步落实,优惠补贴政策、国开行贷款、PPP项目、专项债、省级养老产业基金目前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从资本方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共有养老PPP项目264个,其中1亿以下的项目66项,10亿以上项目43项。大多数养老项目尚处于识别或准备阶段,按照PPP项目建设周期预测,从2018年开始,将有一批养老PPP项目集中进入落地运营阶段,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中大型养老机构供给迅速提升。

三、国企发力:大举进入,改变竞争格局

2016年,大量国有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养老产业,其中特别是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地区,超过10家国有企业以不同方式进入养老产业各个领域,促进产业内改革与企业转型。大型国企进入带来大量资源与资金,同时能够更好应对养老产业投资额度大、周期长的问题,快速在产业内进行布局并扩张。

国企进入养老产业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收购与并购:2015年底,北控集团收购福建金太阳,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中金瑞华收购夕悦。此类以金融资本类企业为主,通过大量资本注入进入养老企业,同时辅助原有民营养老企业实现连锁化经营、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与快速扩张。

成立专业公司或提供专业服务:诚和敬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专业投资与运营养老产业的企业,首钢集团则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开展中央厨房服务为起点进入养老产业,中信国安下属的国安养老则在北京等地运营多家社区微机构及养老服务中心,金隅集团则在开发的物业中开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商集团则一方面开发老年食品等,另一方面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此类企业基本以运营与服务切入养老产业,特别是社区居家养老板块,目前以积累自身专业能力为主,可预见未来将会依靠自身扎实的运营服务能力与国企强大的资源资本背景进行产业布局。

与成熟养老品牌、企业合作:北控集团与万科合作怡园光熙长者公寓,首开集团与寸草春晖合作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海尔则与亲和源合作开发智慧养老项目。这类企业通过合作方式引入成熟的品牌、运营管理及服务能力,以合作开发新项目为主要业务,切入养老产业。

其他:同仁堂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辰集团则举办“第四届中国湖南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这些企业从自身原有优势业务出发,拓展养老相关服务内容,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切入养老产业。

此外,对于养老PPP项目,特别是资金规模较大,需要承接地方养老服务职责的部分,依然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投资者与建设者,成为部分国有企业进入养老产业的方式之一。

四、先行企业:持续运营与拓展,不断尝试改革

对于已经在养老产业耕耘多年的企业来说,2016年是持续保持并加以调整改革的一年。特别是养老地产与大型机构类企业,以及在养老产业开始多点布局的险资企业。

万科在全国各地运营多个养老品牌线,如幸福家、智汇坊、嘉园、怡园、橡树汇、榕悦、蕙心康复等,其中涵盖大型机构、长者照料、康复、社区嵌入、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种业态。2016年,万科除继续开设更多养老机构外,和北控集团合作怡园光熙长者公寓,开启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养老业务将正式逐步走向盈利时代。

除万科外,乐成、绿城、保利、远洋在2016年均有新项目投入运营,并与原有项目在运营模式等方面形成明显差异。

险资方面,泰康之家目前已确定9个城市的养老社区项目,2016年,随着申园投入运营,楚园、蜀园的落地,成为国内险资养老布局的领跑者。同时为了解决人才这一养老产业发展的掣肘,泰康与北京、上海等地20余所开设护理等专业的高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多层次培养养老人才。而太平养老则与湖南女子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险公司以合作的形式从培训端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才短板问题。新华保险在北京开始运营自己的第一个养老项目,成为又一家开展机构养老服务的险资企业。

此外,联想集团在9月低价出售自身养老业务板块安信颐和,联想集团2011年成立子公司进入养老产业,是中国养老产业元老级参与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全面推出养老产业的大型企业。

五、后进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创新的姿态进入养老产业

与以地产公司、保险公司为主的元老级参与者不同,2016年,养老产业的新进入者行业背景更加多元化,更多企业以自身原有业务为基础,延伸发育养老板块。

大型企业方面,除大举进入养老产业的部分国企外,华为与国寿签订“智慧养老联合创新实验室”合作协议,将在智慧养老创新方面进行合作,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有部分城市分公司参与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提供相应服务与支持。Airbnb则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并成立的华寿之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中心签订谅解备忘录,成为少数进入中国养老产业的国外独角兽企业之一。

新三板企业中,部分以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始转型进入养老产业,青鸟软通,光宝联合,山源科技,思锐股份为其中代表性企业,而以家政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木兰花也开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六、并购整合:资本并购与跨界打劫成为主旋律

中国电信产业 篇3

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英才》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产业中国年会近期在北京举行,该年会以“产业新变局”为主题,面向大数据、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开设高峰论坛,邀请了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聚焦变革时代产业升级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共同寻求产业升级之道。

大数据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在目前发生的科技变革中,信息技术处于绝对核心的位置,它与其他行业,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

畅销书《大数据图景》和《大数据潮流》的作者大卫·芬雷布(David Feinleib)在主题论坛“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变局”中表示,实际上大数据影响了人们生活中的所有方面,而在产业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大数据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包括像英特尔、戴尔等企业,大数据都在驱动一些新的变化,有很多的企业家参与到大数据之中。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每个企业都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战略,如果有,企业就在数据鸿沟的右面,如果没有可能就在数据鸿沟的左边,这样企业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差异。

在大数据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华夏幸福基业敏锐把握住科技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浪潮和上海经济与人口的溢出机遇,着力在环上海区域打造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抢先围绕新兴产业吸引投资、培育重量级企业,积极推动新兴电子设备产业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研发、移动医疗设备研发和服务等高新技術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今年8月份,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成功吸引了全球信息产业巨头——IBM的入驻,展现了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发展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也显示了华夏幸福基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重点关注和推进。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增长势头显著。尽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一类新药自主研发能力较差,市场上的主流药品多是国外研发。

普华永道高级合伙人约翰·史维奥克拉表示,生物医药行业要走集群道路。因为生物医药需要科学界的合作,需要财政的支持,需要工业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文化的支持,也需要其他的支持系统,包括市场,是多方合力的结果。

据了解,由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的百肽谷生物医药孵化港,通过与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先进企业和机构合作,与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等高端生物医药项目对接,整合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构筑完整的生物医药研发生态,从而实现以孵化平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整体产业升级。

百肽谷生物医药孵化港副总经理安峰表示,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重要的向生物医药倾斜的政策。在这个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以及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人才回流速度非常快。政府的态度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讲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运产生了很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文化与科技结合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新突破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愈发紧密,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对新技术潮流进行有效地对接和集成。

中国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国伟表示,新型文化产业园未来将是很好的投资方向。中国虽然有100多个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园,但从电影制作人的应用来说是远远不合格的,软硬件都需要改进。所以一个科技上跟全球同步,甚至可以超越现在最高技术的创意文化产业园永远是缺少的,这样的园区即便做500个,每一个也是有生命力的。

而由华夏幸福基业打造的大厂影视产业基地,未来将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特殊性,分不同层次,打造产业综合发展体系,打造内容和科技交融的“2.0园区”。通过“产业基地”+“孵化器”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于一体的促进共生机制。

“产业中国会”彰显产业精英凝聚力

此外,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英才》杂志联合发起的,以“关注中国产业人,实践产业中国路”为使命的产业精英组织“产业中国会”也在本届年会上正式成立,成为本届年会的另一个亮点。作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实践者,双方希望“产业中国会”能够最大可能汇聚产业人之力量,搭建高端价值分享平台,为中国产业升级创造新价值、提供新动力。

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轷震宇表示,华夏幸福基业致力于成为全球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的引领者,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围绕更好的推动产业升级进行创新,对原有的“转移、整合、孵化”的产业促进思路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整合“人才、资本、技术、平台、政策以及服务”等六大要素,建立“产业港、孵化港、科技港、商务港和产业基地”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载体体系,加速产业的聚合和升级,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

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研究 篇4

(一) 当前中国电信产业失信行为的表现

1. 企业信用缺失。

(1) 企业之间竞争不规范。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擅自改变资费标准, 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用户或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散布涨价或者降价信息, 扰乱市场秩序;订立价格联盟, 损害其他经营者或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2) 企业之间信用无保障。互联互通中, 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 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的约定, 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 人为设障, 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 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1]。 (3) 企业自觉履约率低。近年来, 电信运营企业在当地通信管理局或行业协会的倡导下, 行业自律公约或自律协约签了不少, 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个别企业言行不一, 背弃协约条款规定, 有的甚至擅自撕毁协议, 在经营中仍我行我素, 继续违规, 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2. 个人信用缺失。

电信企业的欺诈行为使用户、投资人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样, 电信公司也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 如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及网上商业诈骗等, 蒙受巨额损失。 (1) 用户的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行为普遍存在, 致使一些恶意欠费者在不同运营公司消费而得不到追究。特别是取消入网费以后, 恶意欠费的欺诈行为更加难以防范, 已经使电信运营企业呆账比例增加、企业利润不实、资产流失严重。 (2) 欺诈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少数电信用户或盗用他人电子密码通过电信网络侵害合法用户的利益, 或伪造身份证注册和上网或盗打公用电话, 或伪造电信卡使用业务, 手段多样化。

3. 政府信用缺失。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关键, 起示范作用。电信改革已经走过十年的艰辛历程, 围绕提高电信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电信服务两大主题, 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重组改革, 但市场绩效并没有取得基于有效竞争的良性结果。政府在市场进入、互联互通、电信资费、普遍服务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令广大消费者失望:垄断定价、限制竞争、服务低质量、“不联不通”, 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二) 电信产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1. 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 失信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

建立健全合理的失信惩戒机制, 是规范信用交易的有效途径, 是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保障。中国电信产业存在大量失信行为, 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失信违规成本小。在立法方面, 《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 《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 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诚守信用的立法明显滞后[2]。

2. 电信产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 它通过对失信行为的社会联防和适当惩戒, 有效保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综合抓好信用道德文化、信用法律环境、市场培育和中介服务、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技术支撑体系等多个环节, 全面考虑制度安排、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许多方面,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市场行为主体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完全契约, 是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主要根源。

3. 市场信用意识淡薄,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

由于当前电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 产权制度不明晰, 国家代替企业成为社会信用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成为自主经营主体, 而由于产权边界不清, 企业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就很难使市场经济主体自觉讲信用, 一大批企业会“搭便车”, 坐收失信之利, 却不用付出任何 (失信) 成本。因此出现了电信市场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2]。

二、构建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必要性

(一) 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加快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是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 电信产业乃至其他领域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 关键在于长期以来缺少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部件———失信惩戒机制, 这使得市场中信用主体的失信行为几乎不受成本约束, 造成信用市场中的虚假信息普遍存在。

(二) 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不是仅靠道德的软约束就可以形成的, 还需要社会制度的硬约束。中国自20世纪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与之伴随的就是原有的社会规范基本丧失殆尽, 社会各经济主体利益边界模糊, 市场范围扩大的速度远远快于社会约束与制度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发展, 使得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和承担责任条件的市场主体大量存在, 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3]。

三、构建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理

(一) 失信惩戒的内涵

失信惩戒就是对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和办法, 对失信行为能够及时、适当地进行惩戒, 造成对失信行为人的经济、道德或者其他约束, 使其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 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 并对其未来的预期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 这是失信惩戒机制的内在含义。

(二) 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失信惩戒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基于信用记录, 通过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信用产品对失信行为进行的市场性惩戒, 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的司法性和行政监管性惩戒以及对失信行为人的社会性和行业性惩戒。其运行机理在于以信用记录的形式对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予以准确的记录、保存和标识, 并将其置于全社会的监督控制之下, 通过市场、行政监管、法律、行业自律及社会道德等综合惩戒机制给予失信者及时适当的惩戒, 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 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 使失信者一处失信, 处处受制约。

(三) 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运作机理

1. 通过生产、销售、购买、使用信用产品形成的市场性惩戒机制, 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 给予优惠和便利;

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 拒绝进行交易, 让其遭受种种不便。

2. 通过综合利用市场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机制, 记录和

公示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和组织, 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 使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 让失信者一处失信, 处处受制约, 并形成对失信行为的威慑力量。

3. 通过行政性监管性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经济赔偿

或行政处罚, 使之在财产、人身自由、资格准入等方面付出代价, 同时, 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形成监管合力, 减少重复建设。

4. 通过行业性惩戒机制的建立, 加强行业自律, 对政府委

托下对失信行为人进行行业资格准入的限制, 甚至责令退出行业, 使之在行业内难以立足。通过自律、互律和他律的约束机制, 提高行业信用水平。

5. 失信惩戒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信用水平和创造信用

环境, 因此要及时接受被失信惩戒机制处罚者的投诉和申辩, 纠正记录错误和帮助失信者修复信用, 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信用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 推进电信产业信用体系建设, 为失信惩戒创造前提条件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前提条件, 因此, 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尽早建立起政府推动、以信用服务业为主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能够如实反映市场交易者信用状况和应对措施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 加快信用立法, 为失信惩戒提供法律保障

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保障。要尽快推进《电信法》的出台, 同时制定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 明确在市场经济中, 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 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 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内容, 失信惩戒的实施主体及其责任。

(三) 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为失信惩戒创造基础条件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 防止因授信不当以及因客户违约而发生信用风险, 是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目标。鉴于电信企业在信用管理上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防范信用风险的机制, 所以应该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推动企业尽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引导企业把现代信用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四) 推动行业协会建设, 为失信惩戒提供客观环境

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间体是行业性惩戒的实施者, 在失信惩戒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协会按规定承担行业性失信惩戒功能, 制定行业规章制度, 记录、披露所属企业信用行为, 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自我约束, 改善业内的信用状况。政府应当在法规建设、业务环境和人员安排等方面支持信用行业协会, 使协会得到培育发展, 同时又要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行业协会能够诚信守法、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赵兴源, 吴烨.信用缺失已成为电信业做大做强的“瓶颈”[EB/OL].http://market.c114.net/220/a153773.html.

[2]谭永智, 李淑玲.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中国电信产业 篇5

CDMA终端销售增长过半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在会上总结了2010年CDMA终端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2010年各类CDMA终端研发、供应和生产厂商达到270家,各类在售CDMA终端超过800款,比2009年增加了50%以上;国内市场各类CDMA终端销量超过4500万部,比2009年增长近50%。截至2010年年底,EV-DO制式的天翼3G手机入网机型达到304款,在售机型平均价格比年初下降54%,销量逐月攀升,3G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同时,各类社会渠道积极性显著提高。

王晓初还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CDMA手机终端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次年会评选了2010年度在CDMA终端设计创新、业务支持、终端供应、市场销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厂商和渠道,其中获得“2010年度最畅销中档EV-DO手机”奖项的华为、宇龙、中兴、海信、和信五家厂商获得了中国电信的1000万元巨额奖金。

3G智能手机规模化发展

2011年,中国电信和整个CDMA终端产业链将面临信息化快速发展、3G大规模普及、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

中国电信的战略是大力推动3G智能手机的规模化发展。王晓初指出,2011年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融合业务优势,促进天翼移动业务用户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其中3G用户将成为今年用户发展的核心,3G手机需求量中3G智能手机占比也将超过一半。

他为今年CDMA产业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大力发展天翼3G手机,尤其是天翼3G智能手机。3G智能手机的规模化发展将成为今年的重中之重。王晓初呼吁CDMA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高终端性价比,降低消费者使用门槛和围绕用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从售前、售中、售后等阶段为客户提供完美整合体验。

中国电信产业 篇6

一、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品接轨的意义

物联网是现有网络的拓展应用和延伸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 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 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的传输互联, 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 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2010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定义, 即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四大特征的新兴产业, 其中, 物联网就成为中国政府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同时强调, 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在宏观环境上给电信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物联网是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的延伸和拓展, 有助于加速形成产业链和形成规模聚合效应。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的接轨, 可以为电信产业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 传统通信用户的争夺已经白热化, 开拓新市场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物联网开辟了全新的市场, 蕴藏了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 可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客户资源, 带来新的业务领域。相对于传统增值业务局限于娱乐资讯, 物联网面对的是更广泛的行业应用, 渗透到企业生产链条中,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是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 其终端数量的极大提高, 必将拉动总体通信业务收入的上升。

二、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接轨的主导力量

产业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内容。从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科技进步在电信系统的各个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其核心网、承载网、移动网、传送网和接入网的核心技术的升级与进步, 这些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步带来的决定性的生产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主流。作为经济危机后兴起的物联网, 其应用空间和发展空间巨大, 在产业规模、投资、技术产品等方面处于增长的趋势, 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物联网和互联网共同的地方就在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构成了新的生产力, 物联网产业和电信产业的接轨成为科技进步在生产力标志意义下的主要实体, 也成为电信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 科学发展成为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接轨的主导, 电信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与物联网进行接轨, 其必然性是由科学发展的内容决定的, 这两种产业运转模式的一致性也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

三、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经济增长的接轨体制

一种产业的增长在相关意义上可以导致另一种产业的增长。电信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度比较高。两种产业的经济增长的接轨主要体现在共性方面。电信产业经济的增长是具有一定的阶段和限度的。经济的阶段性和限度性是经济增长的量变属性。要实现与物联网的顺利接轨, 就必须注意增长的阶段性, 主要表现在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以便创造必要的物质产品基础。其次, 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电信产业发展的主导部门, 这个部门就是核心产品研发部门, 只有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才能顺利地与物联网产业接轨, 同时, 在阶段性发展状况上与物联网保持一致甚至超前发展。再次, 要发展电信产品的规模经济以产生规模效应, 保持电信产品在移动物联网市场的垄断地位, 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本的积累, 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后的发展思路

物联网产业带有许多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导致了发展的随机性, 甚至连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 要实现接轨, 就要利用电信产业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稳定性, 解决与物联网接轨的不稳定性, 使得新的稳定经济增长点出现后, 再扩大增长的范围, 逐步构建和谐的稳定发展环境, 以此为基础, 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 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战略性操作方案。

电信产业与物联网接轨便形成移动物联网, 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态势、业务网络规模的持续增长性、新的业务、新的技术的应用、服务、网络的优化、业务的支撑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要使之出现质的改变和飞跃, 就必须统筹规划网络, 提升网络的整体能力;整合网络资源, 提高利用率;加强技术创新, 适时引进新技术;加快网络建设, 开展宽带降价提速, 适应宽带业务发展;建立有效的指标调控体系, 调整产业结构。目前, 初步的结构已经基本形成, 新的业务和领域正在建构中。经过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和谐的、累计的经济增长过程后, 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将会为电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五、电信产业与物联网产业接轨后推出的新产品

目前, 模拟的有线电视系统一般传送50余套射频调制的电视信号, 在完成数字化双向改造后, 为了给高清数字信号和更多的频道传输腾出频点, 也为了强迫用户接受数字化产品, 有线电视台会大量关停模拟信号。

电信运营商适时推出了IPTV机顶盒业务。IPTV以实时直播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 强化时移、回看等新型互动功能等卖点, 利用“装宽带送电视”的策略, 不仅切合了用户需求, 价格低廉, 还避免了和广电网络公司的正面竞争, 创造了和谐共存的局面。IPTV除了实现传统电视节目的直播之外, 基于双向网络的互动性体验更是要强化的卖点, 充分体现电信业务的互动性强和计费受理的方便性, 对于直播节目来说, IPTV可以给用户提供暂停、后退和快进功能, 利用一定容量的存储系统对各套电视节目进行实时播出中的录制, 在用户暂停或者后退时, 平滑从直播流切换到点播流, 此时用户可以方便地像操作影碟机一样暂停、后退和快进, 等快进追上实时直播时, 再平滑切换到直播流。

这个过程需要利用网络存储将电视节目实时进行录制, 然后把录制后的电视节目按照节目单进行切割, 从而实现回看和点播。在对电视进行时移和回看时, 一是足够量的存储所必需的, 要对一套2M码流的标清电视信号4小时时移, 就需要至少28G的存储容量。二是平台对机顶盒的兼容性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 机顶盒的价格和质量是阻挡用户选择业务的主要门槛, 只有把机顶盒通用化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为预存使用费赠送机顶盒提供可能性。三是丰富的电视节目源。广电总局在相关文件中强调, 目前IPTV试点省份采用二级播控平台模式, 一级播控由央视和上海文广掌握, 二级播控平台由一级播控机构和各省广电部门合作负责, 电信部门作为信号传输和用户服务机构。集成播控平台建成后, 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 负责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企业与广电部门协商确定用户端和计费管理, 电信企业也可提供节目和电子节目指南条目, 经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审查后, 可统一纳入节目源指南。

从上海和江苏的运营情况来看, 某电信运营商的IPTV系统已经实现了50-70套节目的时移和回看, 维护节目单和按节目切割视频的工作由广电部门完成。除了部分收视率不高的卫视和本地节目外, 多数频道的暂停、后退、回看、点播功能很受用户欢迎。

结束语

产业链视域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篇7

一、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一) 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 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为目标的产业。具体的文化产业包括涵盖十分广泛的内容, 例如文学出版、影音广播、新闻娱乐、摄影舞蹈、戏剧音乐等, 都是文化产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逐渐呈一体化趋势。在东西方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 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向中国输出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方式, 向中国传达其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然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与欧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就决定了东方价值观念与西方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而文化产业又依托在经济产业而存在,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此大背景下, 中国应该充分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与经济产业相结合, 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 以此来抵御来自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此外, 文化产业也是满足国内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形式。

(二) 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一个民族灵魂。中国在发展五千年, 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坎坷。在近代, 自1840年, 先后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极大的屈辱, 极大的伤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然而, 在面对如此多坎坷之时, 始终有一批仁人志士能够抛洒热血, 带领我国人民克服困难, 走向辉煌。文化, 作为引领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 能够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 中国大力开展文化产业, 不仅能够提升综合国力, 更能够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 更好的抵御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侵略。

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文化继承不足, 文化产品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 是长期形成的。因此,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中, 必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 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这就导致许多国民, 自小学时代起, 就开始重点学习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 繁重的课业占据着学生的时间, 这就直接导致了为数众多的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十分薄弱。例如, 《孔子》这部影片, 主要是讲述我国古代圣人孔子的一生, 以及其行为准则。然而, 这部影片自问世以来, 好评甚少。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中国, 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此外, 我国影视行业对于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十分缺乏, 相对于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而言, 中国的许多影视导演, 只能不断的翻拍经典, 例如金庸的《笑傲江湖》、《神雕侠侣》, 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被许多导演无数次的翻拍, 且质量较差。此种现状, 直接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态较差, 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二) 来自国外文化产品的冲击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融合, 西方的许多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国内市场中重要的消费产品。例如, 韩剧、日剧、美剧等影视产品, 已经成为我国人民追逐的对象。如韩国《来自星星的你》, 这部电视剧的题材十分陈旧, 如同其他为数众多的韩剧一样, 无任何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然而, 在剧中, 俊男美女让人耳目一新, 进而引起中国大量妇女的追逐热捧,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 韩国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 已经产生十分严重的冲击。第二, 中国普通国民的文化层次与品位, 已经到了一个低点。与此同时, 中国文化产业呈百花齐放的状态, 然而, 所谓的百花齐放, 其实是充斥着无数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主题缺乏、价值观念缺乏、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问题。仍以我国影视为例, 最近播出的《匆匆那年》、《一个人的武林》等, 这些电影的剧情十分老套, 且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十分模糊淡漠。由此看来, 我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三、合理化建议

(一)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

我国文化产业兴起的时间尚短, 因此, 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 我国的文化产业结构十分不规范, 文化产业仍然以传统文化为主, 创新的比重较低。因此, 面对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规范的情况,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 应该充分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第一, 减少传统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 充分提高新时代创新产品的比重。第二, 在文化产业结构中, 增加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新兴产业的数量, 并将之不断的完善和规范, 使其成为文化产业中十分规范的产业链条。

(二)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要想进一步对东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完善, 就必须充分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只有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 才能够保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继承。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背景下, 只有具备本民族特色的健康文化, 才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目前中国的文化产品种类单一, 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多, 然而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 这就导致许多文化产品被粗制滥造, 很难占据文化产业市场。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大力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鼓励文化产业集约化, 进而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此外, 要求我国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者, 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 将创新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理念。以影视行业为例, 要求影视导演充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 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推陈出新, 创作出真正的好的作品。以美国《阿凡达》为例, 美国建国200多年, 其文化产业之所以高度发达, 就是由于美国的影视导演十分注重时代元素的使用, 而《阿凡达》极大的体现了美国发达的科学技术、高度的文化创新。我国应该将传统文化进行改良, 将时代元素加入传统文化之中, 进而糅合成时代的文化作品。

(三) 改革文化产品外贸体制, 积极引进西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终都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因此, 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所面临的是世界市场。而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许多文化产品也走出中国, 通过产品贸易的方式走向国际。在调整我国文化产业的过程中, 我国应该不断改革和完善文化产品的外贸体制, 积极鼓励国家、个人、集体参与国际文化贸易交流, 鼓励版权贸易和电影的出口。与此同时, 我国应该积极学习欧美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汲取其中的优秀元素。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等, 都是十分值得中国影视业学习的内容。

四、结语

从全球角度来看, 我国的文化产业长期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着我国的市场, 对我国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之下, 我国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 应该积极鼓励国民继承传统文化, 倡导文化工作者进行文化产品创新, 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紧密结合, 进而创造出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 我国必须充分重视文化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在激烈的文化产业竞争中, 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而在世界文化激荡的大背景之下, 各国通过文化产业来输出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并获取经济利益。因此, 中国的文化产业, 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章主要研究产业链视域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发展现状, 并分析相关问题, 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利益,产业链,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赵咏.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与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战略[D].山东大学, 2014.

[2]张颖.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D].山东大学, 2012.

[3]黄贲.中国文化产业链升级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 篇8

招募

“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支持并指导, 全国知名香企联合发起成立的联盟, 目的是促进中国香文化产业向整体化、高品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全国香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大繁荣, 以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强国的目标。

如果你在国内经营与香有关的任何企业 (文化、生产、营销等) , 只要你符合以下条件, 均可加入:

1、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致力于推广香文化;

2、本企业在工商局有正式登记, 营业执照2年以上;

3、坚持经营天然香品, 器具年代正确;

4、培训内容符合“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颁布的标准;

经过香文化研究所考核及考察后, 批准加入联盟, 并颁发企业会员证书及铜牌。

中国电信产业 篇9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它甚至对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伴随互联网的发展, 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家政府层面, 去年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也相继成立, 这些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建立也表明, 网络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是需要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高度关注的技术领域。

运营商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网络资源的运营者, 在强化安全方面自然也是当仁不让。7月16日,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京发布“天翼安全”系列产品, 宣布与腾讯合作推出系列安全产品, 携手共建安全生态圈。

三大方向全面夯实安全防护体系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忠岳对此表示:“通过多年努力, 中国电信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贯穿网络平台和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 并将从3个主要方面入手, 为互联网的健康、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 这3方面安全工作分别是:面向企业和公众用户推出安全产品;开放网络安全能力, 联合推出安全服务;加强产业合作, 共同推动安全产业的发展。

1.推出了面向企业和公众用户的安全产品。逐步建成了网络异常流量监测, DNS防护等覆盖全网的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防护能力, 陆续推出了网站安全、应急响应等多个面向政企客户的安全业务, 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安全产品的研发投入, 面向企业用户和亿万公众用户, 有计划分步骤地提供基于云、管、端一体化防护能力的系列安全产品。安全产品以天翼安全品牌统领, 让用户切实感受到天翼网络服务的安全可信赖。

2.开放网络安全能力, 联合推出安全服务。近年来中国电信凭借自建的互联网安全支撑平台, 依托国家级信息安全资源和完备的安全攻防仿真实验体系, 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网络攻防能力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在十八大等重大安全保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整合现有安全资源的基础上, 中国电信将面向更广泛的合作伙伴, 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提供基于承载网络、IDC和云的安全能力和服务, 共同打造安全、绿色的网络生态环境。

3.加强产业合作, 推动安全产业的发展, 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长期以来在助力国家网络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信将着眼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局, 与安全设备厂商、安全服务提供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通过平台打造、能力开放、合作共赢, 共同助力安全产业的发展, 积极助力安全战略的落地。

向企业和公共客户推自有安全产品

而此次发布会上, 中国电信也正式发布了3款自有安全产品。

1.ddos防护产品“云堤”。该产品利用中国电信丰富的骨干网带宽资源、运营商级的清洗能力、顶级的安全团队和完善的维护体制, 为政府和企业客户业务提供“管家式”安全防护。“云堤”具有t级超高处理能力、秒级生效的防护响应时间、便捷丰富的客户自助服务内容, 以及近源清洗、攻击溯源能力等业内独特优势。

2.安全办公产品。该产品基于互联网及移动安全技术, 为党政军、企业以及金融客户提供云、管、端全方位安全融合型办公及移动管理服务。该产品在企业综合办公、移动设备及应用管理等功能基础上, 实现了企业应用与用户个人数据隔离, 强化了安全密码键盘、防截屏、应用启动安全检测等安全运行环境, 同时运营商所特有的虚拟专用拨号网安全数据通道、基于硬件的安全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 在更高的层级为客户的移动办公安全保驾护航。

3.支付安全产品“天翼u盾”。该产品专注于解决金融行业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 是在中国电信的手机uim卡中加载数字证书及密钥的安全产品, 具备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征。天翼u盾产品的数字证书保存在手机uim卡硬件中, 不可读取和复制, 签名具有法律效力。所有受“天翼u盾”保护的交易只能在装有证书的uim卡设备中完成, 黑客即使截获了支付密码也不能完成交易, 为支付安全提供“芯”级防护。

联手腾讯开发安全APP产品中心

同时在本次发布会上, 中国电信还与腾讯强强联合, 开发出了安全APP产品“安全中心”。该产品是一款面向公众用户的手机安全工具, 主要针对个人隐私、手机财产、防吸费、防骚扰、防盗等手机安全问题进行重点防护。据悉, 这款手机安全产品突破了以往手机安全APP被动安全防护的思路, 依托中国电信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和腾讯公司强大的手机安全技术资源, 为亿万手机用户提供独特的功能与服务。

该产品依托中国电信强大的网络优势及特色功能, 将实现多项独特的产品功能:对手机安全威胁的“网络预警功能”, 能够在用户面临潜在的不安全上网风险时及时发出预警;将中国电信的Wi-Fi热点进行安全的管理, 实现“电信Wi-Fi一键安全登录”, 让用户安心便捷上网;实时准确查询套餐流量、话费功能;全新特色业务“一卡双号”, 让用户无需更换原有电话号码, 增加使用虚拟小号, 有效避免骚扰。

印度电信产业综述 篇10

电信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印度电信产业2011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1年12月,印度共有9.27亿电话用户,即将突破10亿大关,其中手机用户8.94亿。印度的电信网络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电信网络。因特网和宽带的普及率也在提高,现在共有2099万因特网用户,1330万为宽带用户。而且运营商已经开始建设无线宽带网络,很快将在全国普及,印度电信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印度电信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印度的手机用户居世界第二;全国的电话普及率是76.86%;城市的电话普及率达到167.46%,而农村的电话普及率为37.52%,并且在稳步提高;宽带用户上升至1330万。

固话和手机

手机的增长非常显著,从2007年开始,手机用户每年以42.7%的速度增长。手机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80.19%增加到2011年12月的96.47%,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固话。

相反,固话的市场份额却在持续下降,从2007年的19.81%到2011年12月的3.53%。手机时尚、轻便、性价比高,广受欢迎,所以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手机已经是寻常百姓的寻常物品了。

个人业务和公共业务

印度政府开放市场的努力收效明显,表现在个人业务市场份额的增加。现在个人业务在电信服务扩张中起着重要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到2011年12月,个人用户在电话用户总量中的比重已达86.09%,而1999年3月,这一数字仅为5.35%。

电话普及率发展趋势

电话普及率是一个国家电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印度电话普及率急速增长。

2007年3月印度电话普及率为18.22%,2011年3月增长到70.89%,2011年12月达到76.86%。可以看到,这一数字呈连续增长态势。

农村电话普及率从2007年3月的5.89%,增长到2011年3月的33.83%,到2011年12月底达到37.52%。

城市电话普及率从2007年3月的48.10%,增长到2011年3月的156.94%,到2011年12月底达到167.46%。

农村电话普及率的快速增长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电话普及率持续增长。利用电信通用服务基金(以下简称USOF),政府正在采取各项措施扩大偏远农村地区的移动网络建设。由于城市已经饱和,个人业务供应商也在农村寻找商机。农村电话普及率的增长态势当归功于上述所有因素。

监管框架完善

为了完成1999年颁布的《新电信政策》的目标,印度电信管理局(以下简称TRAI)一直竭尽所能鼓励电信业的竞争,以便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在2010~2011年度,TRAI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对《电信设备制造政策》、《绿色电信》、《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指导意见。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TRAI采取措施检查计量系统的准确性和收费系统的可靠性。服务提供商必须每年向TRAI提交检查报告,并对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修改措施。除此之外,TRAI也举办消费者教育活动。

TRAI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一是每季度监督《基础和多功能手机服务》情况,二是每月检查交互连接点的拥堵情况。

TRAI希望通过上述措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之外,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提高投资效率,最终达到整个电信业的有序发展。

颁布电信新政

2011年,政府针对“国家光纤网络(NOFN)”建设颁布了两项主要政策,并提出制定《国家电信政策》的建议。

通过国家光纤网络(NOFN)计划,将宽带接入扩展到农村地区。2011年11月,政府批准建设“国家光纤网络”,旨在为25万个农村地区接通宽带,预计耗资200亿卢比。该项目计划将现有光纤网络延伸至农村地区。网络建好后,电信服务供应商可以向所有居民提供各种无差别服务。这个网络就像一个高速通道,用于向农村地区传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最高网速可达2Mbps,可以满足个人和政府的各种需求,如远程教育、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农村地区的百姓、学生、企业、通过电子政府系统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都将从中受益。网络还可以链接到各种公共机构,如基础医疗中心(PHCs)、学校等。项目将带动私人企业投资,进行多种电信服务的生产和相关电信设备的制造。该项目由公共服务基金(USOF)提供资金,特殊目的机构(SPV)管理。按照1956年的《印度公司法案》,SPV将成立公司。公司完全国有,政府和相关中央公共单位共同持股。

《国家电信政策(NTP)(草案)》于2011年10月10日公布,向股东们征询意见。《国家电信政策2011》的宗旨是随时随地为印度人民提供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的综合电信服务,具体目标如下:

向全印度人民,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价格合理的语音通话和高速宽带服务;

通过提高网速,改善宽带上网体验;

将印度发展成为电子产品包括电信设备的全球制造中心,为国家创造收入;

简化颁发执照的工作程序,使其更加合理;频段分配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保证频段的有效、充分使用;

按照市场化原则,由供需状况确定频段价格;

在全国实现带号转移;

实现全国免费漫游;

充分利用手机终端,为印度人民提供网上教育、医疗、就业、农业、娱乐、银行和保险服务、技能升级、假期培训等各种服务。

鼓励本土制造商生产出有价格优势的手机;

在城乡迅速普及高速可靠的宽带网络,有助于分散管理、扩大民主,使每个人都享受到医疗和教育等基础服务,由此带来的设备需求将大大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进口,提高国家安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如频段,将为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终端消费者、电信服务商、附加值产品供应商、政府和制造企业都将从新政策中受益。

中国茶产业出路浅析 篇11

一、中国茶产业的优势

中国的茶产业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包括以下几点:

1、区域资源优势。

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广阔, 茶园遍及21个省区, 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各地不同的土壤结构以及多样的气候条件是中国茶叶多样化生产最重要的自然优势。

2、具有产品优势。

中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茶类齐全, 有红茶、绿茶、青茶 (乌龙茶) 、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多样化的茶叶品种是中国茶叶竞争国际市场的资本。其中, 最主要的是生产和出口绿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绿茶供应国, 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5%以上。而且中国绿茶因独特的加工工艺, 加上本身的色、香、味、形的特色形成了许多名优产品, 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茶香百里醉”的洞庭碧螺春。同时, 中国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生产和出口乌龙茶、花茶、普洱茶以及白茶等特种茶叶的国家, 这些特种茶, 在国际市场上有绝对的份额, 同时中国拥有培育茶树优良品种的基因宝库。

3、成本优势。

茶叶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茶叶生产的劳动力极其丰富, 这为生产高档优质的茶叶产品所要求的手工操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中国从事茶叶生产的劳动力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 但是茶叶的采摘、烘制技术非常熟练, 而且工资水平很低, 这就减少了茶叶生产的投入成本, 使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中获得极大的主动权。

4、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叶是从中国走向世界, 被世界认知和接受的。作为茶叶的故乡, 是中国逐渐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的。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 世界各国人民因中国茶文化的吸引而选择中国茶叶;中国上千年的茶叶出口史, 使海外对中国茶叶比较熟悉, 为中国茶叶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可以看出, 中国茶叶生产、销售、出口具有很好的自然和社会文化条件。然而, 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优势却还出现窘境呢?

二、茶产业问题所在

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胜, 仅仅有低价的产品, 打价格战, 是不可能将自己推向世界, 得到世界永久的认可而获得长久利润的。质量、品牌的打造、精心设计的包装、广告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质量是将产品推向世界的基础, 没有高质量的产品, 走向世界是无从谈起的;品牌就像船帆, 是招牌、是前进的动力, 给人以明确的方向;而广告对于我国茶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时代,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不再适用。除此之外, 产品的包装也是企业应该给予关注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国由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障碍。

1、茶质低。

随着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由于我国茶农在生产过程中, 信息闭塞, 并未注意市场的需求变换, 又因科技投入比较低, 只是施以化肥或喷打农药的方法来提高茶叶的产量, 造成茶质并未提高, 进而导致我国茶叶不达标而出现出口困难的局面。我国的农残标准低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标准, 这也给我国茶叶的出口造成很大的障碍。

2、规模小。

分散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 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低;中国茶业生产销售企业的规模小, 专业化程度低。中国茶叶年产值约为70亿元, 茶场却有6万家左右, 大部分茶场年产值只不过几百万元, 不少茶场生产设备落后, 工艺粗糙, 管理水平低下, 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这种小而散的局面, 造成新技术推广难、信息沟通难, 影响最大的是茶叶出口, 由于小企业间的无序竞争, 同时也使得出口市场出现混乱。由于国内这些小企业竞争激烈, 互相残杀, 这样就导致缺乏资本和实力引进新技术或是改革创新。

3、茶产品附加值低。

小规模的生产, 使得企业缺乏资金, 科技投入有限, 茶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 品种单一, 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而在日本的茶产业中, 深加工产品占到约1/3。

4、包装差。

外销茶基本上以散装为主, 仅仅是充当了国外品牌的原料, 难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形象。

5、缺乏品牌营销战略。

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名优茶多达数百种, 但其实上是有名茶而无名牌。例如, 我国茶叶市场有许多品种, 如龙井、乌龙、毛峰等, 但却没能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 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现在的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品牌的竞争, 这也导致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除少数特种茶外, 基本上是中低档, 尤其是低档茶叶。低价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唯一利器, 中国货“质次价高”形象没有根本扭转。茶叶也多以产地和茶商为名, 缺少像立顿红茶一样的全球知名品牌。

三、对策与建议

相信让我们这个拥有千年茶文化的产茶大国变为茶叶强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想看到的。然而, 做到这些并不是凭借一个人、一个企业就能改变的, 笔者认为企业应首先从自己做起。

1、产品升级, 提高附加值。

中国出口主要以绿茶为主, 然而出口的绿茶更多的是以农产品为主, 而不是工业产品。对于国内的名优茶, 比如西湖龙井、铁观音等高端部分, 还是强调采用传统工艺为主。对于中低端的茶叶, 如果要走向世界, 就必须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从农产品转化成为工业产品。再有, 我国茶叶生产的技术落后, 需要努力迎合国际茶质标准。

提高产品附加值, 可以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我们可以像福建省安溪县学习, 他们以久负盛名的茶产业吸引了约19家台商, 投资1.5亿元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和茶叶机器制造。这样的创新引进不仅提升了安溪茶叶品质, 解除出口受限, 增加出口,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知识, 增加茶产品附加值, 改变以往只靠作为原材料的出口现状, 增加出口利润。

2、注重包装策略。

据调查, 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方式转变。中国产品不重视包装由来已久,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价廉物美自居。因此, 包装简易粗糙也就在所难免。而现在有许多外商将我国茶叶大量收购之后, 重新包装推向市场, 价格便是我们的数倍。就差一步工序, 我们就成为了赚取利润最少的环节。有句古话, “好马配好鞍”, 由一个好鞍会让我们很快联想到一匹好马, 因此, 设计一个好的包装对于增加产品的形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也很必要。除了包装要在外形上给人以高品质的感觉外, 还要站到顾客的角度, 考虑包装能否给顾客带来方便。

提高了产品质量, 企业应该注重精美包装及个性化的产品, 为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品牌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注重广告策略。

在新时代, 有关各种产品的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比比皆是, 但是却很少见到中国自己茶叶的广告。要想让中国茶叶走向世界, 需先让对方接受我国的茶产品, 这是我国茶企业应该关注的。在如今地球村的时代, 中国的好茶在西方人眼中仍是神秘之物, 中国在将茶介绍给世界的同时, 也要把茶文化推向世界, 让中国茶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同时, 要让对方知道中国茶的好处。如中国白茶走俏美国的原因, 是因为有美国科研人员论证说白茶中的成分有益健康。

4、注重品牌策略, 打造品牌。

首先, 应注重文化的渗透, 改变“有品名无品牌”的现状。打造品牌还是存在众多困难的, 一个品牌的建立除了上述三点要求外, 其他因素对品牌的建立也有着重要影响。比如文化渗透, 这是品牌打造过程中, 让消费者接受中国茶的一个大的障碍。产品被出售的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 出售的是文化、是信仰、是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认同。立顿出售的难道仅仅是红茶么?为什么立顿一个品牌的销量会如此之大?和立顿同样质量的红茶为什么未必会有立顿同样的销量?因为立顿红茶和可口可乐一样都已经被消费者认同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或者说是一种时尚, 而碳酸汽水和红茶的畅销只不过是这种被成功推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其次, 应进行品牌整合, 突出品牌个性。立顿根据要求收购原料, 在统一配方下, 保证口感和质量, 但更多的是依靠品牌和分销网络。而在我国, 无论是龙井、铁观音还是其他品种, 都具有产地区域化特征, 这就直接造成中国茶叶消费的区域化, 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 不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进而难以成就茶叶的大品牌。

笔者认为, 茶叶产品由于其不同的文化、产地与历史典故, 统一在一个品牌之下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能有一个企业将各个地区的名优茶统一起来, 保证各个地区茶品特点的同时创建一个共同的高品质品牌, 像斯沃琪公司旗下拥有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等多个子品牌的格局, 这样就可以跳出地域概念, 实现做大做强。如果实力不够, 还可以通过企业的小范围联合, 实现技术共享, 经验相互借鉴, 既可以增加资本实力, 又有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和投资的增加。一步步扩大企业的实力进行品牌打造, 跳出自己的地域观, 把眼光放的长远, 联合的力量会大于孤军奋战的业绩的, 从而实现联合优势。

5、注重创新。

要成为茶叶强国, 国内茶企业必须自强不息, 着眼于茶叶科技的前沿, 加大投入, 保证茶叶品质首屈一指, 并使其标准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就是特色经济。茶企业应该加强市场研究, 开发独具特色的茶类, 以此获得市场的认可。湖南省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国外市场反馈的信息, 认准有机茶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于是, 该公司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帮助茶农降低农残, 生产健康、无污染的有机茶。该公司已连续三年保持出口欧盟市场全国第一。目前, 公司还在德国、乌克兰等国开设了有机茶专卖店。另外, 还要通过研究国外市场以及消费者心理, 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 有计划、分步骤地开拓市场;注重茶的包装, 走高档、高附加值的路线。希望有更多的茶企业, 能够推陈出新, 创造既适合自己, 又迎合世界的新茶品。只有做到人无我有, 才能保证自己的高利润, 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四、展望

作为消费者, 需要的是对一个品牌的信任, 对品质的追求, 使用的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等, 然而现在中国市场上缺少的就是这么一张王牌。但是, 我们相信这张王牌不会是立顿或者其他的国外品牌。我们期待当我们在超市或者便利店或者网上闲逛时, 抬头就能看到碧螺春、龙井、毛峰、铁观音、普洱等中国茶, 使中国茶走向每个中国的老百姓。同样, 我们相信中国的茶最终将不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 更是世界众多国家的一种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贺旭辉, 闫逢柱.如何提高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基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和肯尼亚的比较分析.经济前沿, 2006.2.

[2]李清泽, 杜维春, 李建兵.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国茶叶经济管理, 2009.2.

[3]沈佐民.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 2007.5.

上一篇:企业绩效改进六策下一篇:公众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