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2024-11-05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共12篇)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1

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探讨论文提纲

颜中元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随着周围世界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我们头脑里原来一些固有的认识日益受到冲击,教育活动中的单一性正被多元性所替代,知识的惟一正确答案受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观念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直面幼儿的教育及教学问题,重新思考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及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书育人的效果,什么才是幼儿真正有意义的学习。2,说明写作意图。

本主旨在研究现有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幼儿园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学的更高需求。

二、本论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1.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能满足不同的要求;

2.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些方法及特点;

3.改革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对幼儿教育及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幼儿园只有不断针对幼儿园现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才能不断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与探讨。

1.根据园区及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研究;2,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改进方案;

3.注重幼儿的能力培养与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论

1、对实践探索的反思

(一)园本课程开发应是一个不断实践、调整和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园本课程是多元主体合作探索的结晶

(三)课程评价是促进园本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动力。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2

1《提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内容的论述

1.1《提纲》中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论述

《提纲》在第一条中,马克思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他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把握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觉活动,是感性的、客观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本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产物,应该从人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我们周围的对象世界。第二条中,马克思字面上似乎是在讨论认识论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但深层次上,它阐明的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理论与实践、存在与思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说明实践是沟通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此岸与彼岸、自然和历史的桥梁和纽带。

科学的认识论和人生观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主义,这不仅对大学生认识论的知识提供了一把标尺,而且也是大学生满足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实现自身与整个社会高度统一的理论标准。它可以使大学生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从感性认识经过对事物的综合分析以及实践的考验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个人与社会、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界定,对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明白自身的贡献和社会的回报,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事物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密切联系。

1.2《提纲》中人与环境和教育论述

《提纲》中,马克思批判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论,批判了它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批判唯心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论,反对环境决定论、生物决定论。

《提纲》在第三条中,阐明了人的能动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不但有力地批判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错误思想,而且对建构当代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教育现、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纲》相关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1《提纲》中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网络教育为依托,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做进一步调查,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以及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学管理机制等现行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创新,对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教育模式的互动性和共享性、教学方式的娱乐性和开放性,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下转第47页)(上接第23页)育的认可度和自主接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实现育人目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科学的认识为基础,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一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知”,用正确的“知”来武装、指导“行”;二要丰富“行”的形式与内涵,在“行”中促进“知”的升华;三要坚持“知行统一”,打牢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积极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实践不知不觉地对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更清楚的直接认识,这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将思想转化到行为的过程,也是实现“知”到“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涵养水平,能够使自己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实现“行”到“知”的升华,也只有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提纲》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环境优化。荀子认为,在个人处于环境中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环境因素对个人良好品行的形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最终取决于人们自己。如果个人的内部环境很好,那么,在遇到恶劣的外部环境时,个体就会呈现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坚定态度。而且,个人内部环境优良还能对恶劣的外部环境祈祷一定的优化或者正面效应,人们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个人良好的内部环境作用是实现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和整个社会外部环境的重要渠道,通过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内部环境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大学生良好品行的核心。

第二,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大学是培养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殊单位,学校环境是正处于思想意识模糊、价值观念偏离、道德素质欠缺的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学校教育自身的目的性、计划性等特点,所以优化学校环境对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实现校园环境的优化,我们应该根据“洋葱理论”,先实现校园物质环境的优化,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最后是校园制度环境的建立。

第三,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优化。营造出一个富有时代性、民族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等,对大学生进行富有革命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教育,使受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以认可,通过大众传媒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以宣传,使大学生的基本道德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必要的礼仪等得以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重新解读,运用马克思在其中的科学认识论及实践观点和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理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践,重视环境的作用,注重创建教育情景,从而加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莫秀凤.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问题的理解[J].甘肃农业,2006(5).

[2]马憧.“科学认识论与人生观”专题复习与时政热点分析[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3).

[3]曾平.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凯里学院学报,2009(8).

[4]刘森森.试论荀子养成教育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2010(6).

[5]王和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方法的哲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6).

[6]张忠良,龙佳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8).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3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前阅读能力 绘本创编 提纲式设计

一、情景再现

(一)引起兴趣。

出示PPT1,

师:老师带来一只母鸡,名叫萝丝。瞧,这就是萝丝生活的农场,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农场里有很多高大的树,树上有红红的果子。

幼:农场里有一个小池塘。

幼:农场里还有很多房子,有小车。

幼:农场里有羊、小白兔,还有小松鼠、小蜜蜂。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农场的景色可真美呀!(出示PPT2)母鸡萝丝迈着轻快的步子,要去农场里散步了,可就在她的身后,一只狐狸紧盯着萝丝,他想干什么?

师:哦,狐狸和母鸡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幼儿看书。

师: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笑吗?

哪一页最好笑?

好笑在哪里?

——师幼一起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三)师述故事。

师:小朋友,母鸡萝丝散步时都经过哪些地方?

小结:原来,母鸡萝丝走过院子——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垛——经过磨面房——钻过栅栏——走过蜂箱,最后回到了鸡舍,正好赶上了吃晚饭。

师:你觉得故事中的狐狸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四)师幼共述故事

师:狐狸和母鸡萝丝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师:哦,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下节课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吧。

二、训练说话

师:这一幕太可笑了,谁来把自己画的有趣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看谁说得最生动。

一幼儿上台说: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狐狸跟在她的后头,狐狸想抓住萝丝,就向前一扑,结果没有抓到萝丝,自己掉进了池塘里,喝了好几口水,萝丝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继续向前走。

师:大家觉得她讲得怎样?

幼儿:我觉得她讲得还可以,但是她没有将周围的小动物讲出来,不生动。

绘本创编时刻——

没有提纲:

师:母鸡萝丝以后还会遇上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幼儿——80%的幼儿还是思维局限于讲过的那几幅图。

初次尝试提纲:

师:母鸡萝丝以后还会经过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特点?她在那儿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幼儿——78%的幼儿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二次尝试提纲:

教师讲述《三只颜料桶》(早期教育)时,孩子们对于故事都很感兴趣。但是,在给的提纲少的情况下,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法就有局限性,逃脱不开书本的限制,85%以上的幼儿创编的故事还和书上大体相似。

三次尝试提纲:

还是《三只颜料桶》,提问幼儿:你喜欢哪些地方?你觉得颜料桶会和你一样也尝试一下吗?到了那里三只颜料桶看见了谁?他们的心情怎样?最后遇见了谁,他们又是怎么寻找乐趣的?

有了具体的“点”,幼儿的思维就很好地发散了。

三、应对策略

(一)随机灵动,有效教育。

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老师帮助孩子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唤起大家的生活、学习经验,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幼儿为主,参与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教师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要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三)立意要新颖,提纲要明确。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绘本创编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也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教师要从学习的态度,以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幼儿的每一次绘本创编作业,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的评估结果。幼儿的作文交上来后,教师要迅速浏览,做好记录,选几篇朗读,多给予幼儿鼓励,千万不要吝啬夸奖,只要达到要求就给一朵小红花,稍好的两朵小红花,甚至三朵小红花,让孩子有成就感。在评价绘本创编作业时,我们可采取集体评和个人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集体评,教师先把选好的典型绘本创编作业大声朗读,其他幼儿边听边记,这篇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该怎样写才好。读完后,集体评议,从文章的内容、中心、语言各个角度进行具体评价,全班幼儿都来评说,集体评议后,学生互评对方的文章。批阅绘本创编作文时,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在作文评论中,教师并不是不修改幼儿的作文,而是“多就少改”,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

总之,幼儿园绘本创编作文,应贴近幼儿实际,让幼儿根据生活的实际联系自己所要定的提纲来写。让幼儿懂得作文从观察中来,从生活中来。让幼儿多看、多画,把看到的有意思的事物画下来,懂得“多看思路广,多画笔生花”的道理。对幼儿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评估手段,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作品,平等地交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才会诱导幼儿多讲、乐讲、善“写”。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安全研究论文提纲 篇4

本文在分析和评述国内外已有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幼儿园的火灾特点,建立了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介绍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中,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模糊评价模型,并利用BuildingExodus方法,对幼儿园火灾事故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情况进行了模拟。最后通过对某一幼儿园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

(1)针对幼儿园火灾的特点,参考相关防火设计规范及广泛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建立了多层次的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量化。

(2)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使权重的赋值更加科学、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各因素对幼儿园火灾危险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3)针对幼儿园的特点,选用了BuildingExodus方法,对幼儿园火灾事故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情况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能得出幼儿园的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规定,为制定幼儿园火灾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4)将所研究的幼儿园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应用于某幼儿园的火灾风险评估中,获得了该幼儿园的`火灾危险等级。

(5)最后结合人员疏散模拟结果与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了幼儿园火灾风险控制的技术对策。

摘要5-6

ABSTRACT6-11

第一章 绪论11-20

1.1 研究背景11-13

1.1.1 我国火灾现状11-12

1.1.2 研究幼儿园火灾的意义和重要性12-13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3-18

1.2.1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现状13-17

1.2.2 国外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现状17-18

1.2.3 国内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现状18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8-19

1.4 本章小结19-20

第二章 幼儿园火灾的主要特征和原因20-24

2.1 幼儿园火灾的主要特征和模式20-21

2.2 幼儿园火灾的主要原因21-22

2.3 幼儿园火灾的主要危险源22-23

2.4 本章小结23-24

第三章 模糊评价的理论基础24-35

3.1 引言24

3.2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数学模型24-29

3.2.1 因素集24-25

3.2.2 评价集25

3.2.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25-26

3.2.4 单因素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26-28

3.2.5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28-29

3.3 层次分析法29-34

3.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9-30

3.3.2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30-34

3.4 本章小结34-35

第四章 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5-45

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5-36

4.2 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的思路36

4.3 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6-38

4.4 评价指标体系各因素的权重计算38-44

4.5 本章小结44-45

第五章 幼儿园火灾风险评估实例分析45-56

5.1 幼儿园概况45

5.2 评价指标描述45-49

5.2.1 建筑自身防火能力45-47

5.2.2 建筑自身防火能力47-48

5.2.3 安全疏散能力48

5.2.4 管理因素48-49

5.3 火灾风险评估49-55

5.3.1 模糊信息采集49-51

5.3.2 幼儿园的火灾风险评估51-54

5.3.3 评价结果及效果分析54-55

5.4 本章小结55-56

第六章 幼儿园人员疏散模拟56-78

6.1 人员疏散计算模型56-58

6.2 BuildingEXODUS概述58-60

6.3 BuildingExodus疏散模型60-62

6.4 疏散模型应用研究62-77

6.4.1 幼儿园概况62

6.4.2 人员疏散模拟的参数设置62-71

6.4.3 人员疏散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71-77

6.4.4 人员疏散模拟结论77

6.5 本章小结77-78

第七章 幼儿园火灾预防对策78-85

7.1 引言78-83

7.5 本章小结83-85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85-88

8.1 论文主要结论85-86

8.2 本论文的创新点86

8.3 展望86-88

参考文献88-91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5

2、部分班主任或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够。教育教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根本没有解决,得过且过。有些教师根本没有认真考虑我该如何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基础从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对自己没有解决好的学生问题或教学中存在问题根本没有通过反思、交流或学习来找到正确解决好问题的途径。

3、总复习中没有精心的安排与准备。如个人准备的资料几乎没有,作业批改马虎,少改或不改现象存在。甚至有的同志可能都有我将课上了就完成了任务的思想。

4、教育教学水平原地踏步,工作进取心不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部分同志工作根本谈不上学习、反思、实践、钻研与提高。上一节课与上好一节课,做一件事与做好一件事,知道与做到,值得我们反思。

5、长期以来后进生工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导致教育教学工作被动。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

6、上班时间观念不强,办公室经常缺人,办公时间得不到保证,导致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效率低。

7、对重点中等生,中下等生部分教师没有做到齐心协力,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

8、教师或班主任与学生间距离较大。如平时班主任(教师)到班级巡视不够,怎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帮助的问题;做操与升旗班主任没有站到学生中间,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课堂上存在的学生问题课后不做工作;教师课后对学生有些言行视而不见;对后进生根本没有认真思考我该如何转变他们。教育工作应从点滴做起。

9、班主任工作不力。班级出现的任何问题,班主任都必须要全力主动的解决,这是班主任的职责。包括一切隐性的问题,班主任也应该努力使问题能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10、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有些同志工作不尽力,存在问题解决不力,或内部不团结,氛围不和谐,我心酸!心痛!请牢记: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认识的深度不够。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与博爱,就选择了责任!

幼儿教育座谈会发言提纲 篇6

花的事业是灿烂的,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而根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幼儿教育就是人生根的事业,是为共和国教育打桩的事业。南通基础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多年来幼儿教育为此作出的贡献。(1988年的真实故事:75位诺尔奖得主汇聚巴黎。“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有记者问。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幼儿园。” 台下一片哗然。“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国外有研究认为,对学前教育每投入1美元,日后能够获得7.16美元的收益

幼儿教育不仅仅对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还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减少社会差异,消除贫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明确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把幼教事业切实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的幼儿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未来南通市教育中长期计划中必须体现的主旨,能更好的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执政理念。

二、近年来南通市幼儿教育取得的成绩: 1、3-6岁入园率不断提高。在各方力量的协同努力下,原来入园率低的县区情况得到改善,(可能因为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的原因)

2、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上半年65所省优质园通过验收,下半年80所,加上原来的30所,优质园规模170多所。在创建区域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方投资数量前所未有。

3、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幼儿园开展的省市级课题工作开展顺利,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工作逐步深化。

4、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扎实,常态下的各类幼儿园平稳有序。

5、部分民办园被政府回购,非法园取缔工作态度坚决,稳步推进,幼教从业者信心指数得到提升。

6、县率先出台《幼儿园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

农村园和城镇民办园实行定额补贴的办法,每生每年400元,并制定了响相应的考核办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园体制多元化,带来的政府责任缺失的问题。

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和对幼教事业“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理解有偏差,认为对非义务教育政府可以不投入而推向市场不管,盲目采用企业改制的做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努力地干预,但难以制止。目前南通园在数量上表现为民营园为主,公办园为辅的办园格局,公办园也多数属于财政不完全拨款方式,依靠收费仅仅生存而已,求发展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民营园以个人和董事会为主体,幼儿教师的编制、工资、医疗等缺乏应有的基本保障。(某些县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执行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生活都难以为继)

2、政府投入不足,发展速度迟缓。各地财政没有具体的投入比例,有的也是杯水车薪,严重影响了事业规模的扩大和事业质量的提升。

3、队伍建设问题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岗幼儿园教师中有3000人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具备职称的超过3千。每年能进入教师编制的人微乎其微。南通大学培养的本科生严重外流,我们南通高师则招不到学生。幼儿教师质量大幅度下滑、区域结构严重失衡,进而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4、民办园管理任务艰巨。教育行政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遇到很大的难度。有的县市教育局内部职能部门协调不够,致使管理力量微弱。5、0—6岁早教一体化工作没有纳入工作视野

四、工作建议

1、政府主导,明确责任主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推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

2、加大投入,明确保障经费的比例。

政府还必须坚持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和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教师。事实证明,公办幼儿园在示范、科研和平抑保育费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要有明确比例的幼儿教育经费,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给予明确。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7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写作教学都深受重视,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写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写作是一个人求学生涯中写作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其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形成的逻辑起点,对其日后写作本领的养成和创造思维的开发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因而我们应该把目光特别投入到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上来。小学语文写作不仅是小学生最惧怕和头疼的事情,而且是让小学语文教师头疼的事情。那么,该如何解决小学生畏惧写作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如何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更为有效地实现写作教学目标?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写作提纲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写作过程的研究开拓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外对写作的研究逐渐集中到对写作过程的关注上来。在大量的研究结果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Hayes和Flower的研究,他们运用口语报告法对被试的写作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写作心理模型。他们认为,写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写作前的构思与计划,根据写作任务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信息,并制定文章的写作计划,设定写作目标。这一阶段对于能否完成一篇好文章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转换,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要表达的思想转换成与计划相一致的用文字符号表达的正文。回顾,对已经完成的正文进行检查和修订、加工和润色,使正文有所改善。这三个阶段的写作过程不是按既定的顺序直线进行的,而是三方面的活动相互作用、交替或循环发生的。后一个阶段的发生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而前一个阶段也可以与后面的阶段共同作用于整个写作过程。其后,在深入研究发掘写作过程内质的基础上,他们对自己原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补充:写作过程已不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单一流程,而是由写作环境、作者的长时记忆和写作过程三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写作者对写作过程各阶段的活动具有自我“监控”的作用。对写作过程的深入研究,为我们从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来指导写作教学提供了依据,使写作教学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同时也为我们改进原有的写作教学模式开启了新的思路。

2.1 写作前构思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要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写作过程的三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构思与计划作为写作过程的第一阶段是首要的、基本的、最为关键的。只有决定好了要写什么,怎么来写,才能使后两个阶段顺利的开展下去,即把构思转换成书面写作,并且对已成形的书面写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基于这一点,国外开展了大量的有关写作前构思的研究。Hopman和Glynn(1989)对写作前目标设定的研究发现,要求设定目标的被试所写的文章更长、更好。Cha(2006)的研究表明,写作前计划的质量与写作成绩的分数有较高的正相关。Natalie(2007)对三年级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的研究表明,写作前指导的内容和时间与写作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国内对写作问题的研究虽然也已开始起步,但对写作前构思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2.2 写作提纲策略的研究揭示了写作提纲在写作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

写作前构思的方法和策略较多,包括聚类、自由随写、列清单以及列提纲等多种形式。Carey、Flower和Hayes(1987)等考察了构思活动中所形成的写作提纲的质量与后来实际所写出的文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写作提纲的数量与成文质量、提纲质量与成文质量、构思时考虑读者与读者对成文的接受性、对文章中心的构思与成文中心的明确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说明写作前的构思极为重要,而且写作计划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戴健林、莫雷(2002)则就提纲策略对写作成绩的影响作了研究,探讨了书面、心理、半书面三种不同形式的提纲对写作成绩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写作者在构思阶段运用自己拟定的不同形式的提纲对写作成绩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半书面提纲效果最好,且与书面提纲有显著差异。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写作提纲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它为文章写作的总体构思提供了较高水平的加工模式。列提纲表现出对写作过程的辅助作用,能帮助写作者组织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以一定的逻辑呈现材料,方便写作者理清写作顺序和思路。Kellogg(1988)还认为提纲使写作者将注意力贯注于单纯的观念转译从而减轻了认知负荷。

然而,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自己制定出完整并结构良好的写作提纲恐怕还是有些困难的。许多研究者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Voss(1983)等人的研究发现,有关写作主题的知识对于观念的产生和组织都有极大影响,专家明显优于新手。Taylor(1985)则认为,造成学生写作说明文困难的原因是没有注意文章的结构,不懂得如何把毫无组织的说明性材料整合到文章里。另外,Bereiter和Scadamalia(1987)的研究还发现,年幼的写作者很少有构思活动,他们只会拿起笔来就写,以后随着写作能力的发展,构思活动才开始逐渐出现,但是他们的构思主要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性的。因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将高质量的、写作目标明确的写作提纲呈现给他们,让他们以提纲为模型展开写作。

3. 写作提纲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将高质量的、写作目标明确的写作提纲运用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开展写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成绩的提高,这在小学低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目标就是掌握最基础的写作套路,了解“什么是写作”。但由于教师提供的提纲都是一样的,学生的作文内容可能会单一,甚至雷同。事实上,写作应该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因而,从长远角度来看,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培养他们依据作文题目要求,独立编制写作提纲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写作思路,明确写作目的,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授之以渔”,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成绩的真正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奇,林洪新.四则混合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心理学报,2005,37,(6):784-790.

以提纲教学联通初中语文的读与写 篇8

一、强调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必然要求概括提纲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并且《课程标准》对阅读速度和数量都有一定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具备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笔者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重视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不满足于指导学生读懂文章的字、词、句、段,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在课前预习作业中,分段、概括段意是最基本的自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各自的概括,同时通过启发点拨,有选择地精讲,既解决重点、难点,又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构起知识的框架。注重以多变的纲要形式使教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伴随着阅读推进,文章的提纲逐渐形成,可以说提纲就是阅读的“思维导图”。

(二)重视分析文章提纲,理解创作意图

在阅读教学总结环节时,通常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围绕文章题目,特别是整理出的提纲谈谈材料安排、作者创作设计,对文章题目、构思、立意、选材等作出评价。从文章题目入手,学习如何拟题;从文章详略安排学习组织材料;深入理解文章写作意图,学习如何确定文章中心。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三峡》(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一文学完后,笔者整理出文章的提纲:

《三峡》(郦道元)

结合提纲,进一步理解几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展现三峡风光的?安排几个内容?为什么安排这几个内容?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

通过总结研讨,笔者才更能体会什么叫“抓住事物特征来表现事物”的含义。作者正是扣住三峡最重要的特点雄伟险峻,因此大处起笔先写地貌,这是相对不变的特征;然后分别展现四季中的不同特征。而作为峡谷,“险峻”最鲜明的就在夏季,所以夏季的三峡首先映入眼帘;之后的安排完全出于行文“一张一弛”的需要,展现了丰富多姿的效果。

二、强调快速写作的作文教学必然要求拟写提纲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同样,《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相关要求如下: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课标》还明确提出:初中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贯彻《课标》要求,笔者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强调拟写提纲的习惯,做到胸有成竹

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写作速度慢,边想边写,写写停停,无法实现快速作文,每次上交都是拖拖拉拉。立意与选材不突出,内容单调陈旧、缺乏新意,甚至离题、偏题,前后矛盾,难以达到新颖、独特、生动形象的写作要求。此外,层次不分,重复啰嗦,前后脱节,甚至一段到底的现象也不少见。

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意识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速,尤其需要加强结构技能、快速思维方面的训练。因此,笔者在作文训练中强调学生养成行文前编写习作提纲,尝试按照提纲写、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在初期,教师指导学生编写详细的写作提纲,并按照提纲进行作文和作文修改,使学生认识提纲对疏通写作思路的作用,提纲对作文指导和修改的作用,提纲对提高写作速度的作用。在学生熟练掌握提纲的编写方法以后,教师指导学生编写词语性提纲,既提高编写速度,又锻炼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作文讲评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作文拟题、材料安排、中心与提纲是否相符,并提出建议。让学生在写提纲、改提纲、写作文、改作文的循环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二)明确提纲拟写的规范,做到有迹可循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经过整合,笔者等教师规定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将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熟练后,可省略。)

3.内容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2)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略”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关键词。

(3)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内容安排的顺序。笼统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纵向发展式(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或过程进行,二是横向发展式(空间、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分成几部分。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来就容易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笔者提倡使用“关键词”列提纲,同时注重思维的纵向推进,列多层次的提纲。同样以《三峡》为例,提纲的主要格式如下:

让学生在动笔之前明了自己所写的主要对象、对象主要特征以及手法的使用,这样注重构思的提纲拟写能训练学生多方组织材料、精心剪裁的能力。

三、以提纲联通读写,将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阅读教学以“提纲教学”为核心,遵循阅读规律,写作教学以“提纲写作”为核心,符合写作教学要求。阅读是提纲提炼,写作是提纲还原,通过提纲能够很好地联系语文的“读”与“写”。

另一方面,基于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的现状,基于语文教材以文选式教材为主的现状,老师应当合理利用教材,从阅读篇目中精选例文、用好例文,用阅读学习文本循序渐进地辅助作文的训练。

每次有目标的作文训练,必须找一到两篇典型的课文作为例子,这个例文的选择需要结合目标,结合教学实践,然后按照阅读教学的主线去安排作文教学。作为例子的课文是写作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精读的课文一定要为写作服务,学生以此为例也有更大的针对性。

打个比方,以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类似于从某一文本出发总结引发出若干写作经验,即文本→若干知识点(用理科术语表述即:题目→多个知识点),此处所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应该是从写作目标出发,寻求典型例文以达到对目标形象的认识,即知识点→文本(知识点→例题),例题的典型性恰恰是理科教材所具备的科学化特征。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各类提纲的例文选择以文言文为主。原因在于一是文言文言简意赅,有些文章谋篇布局极为规范,一目了然,二是在学生几乎能记诵全篇文章的基础上,更加体会到文言文文章的结构谋篇的艺术性,增强文言文阅读的价值。

例如:要求写《**其人》一篇作文,学生开始拟写的提纲中有这样一例,属于比较典型的粗放型提纲。

某某其人

一、开头点出要写人物的姓名、大体性格

二、开门见山举例子(详)

三、有余力再举一个例子(略)

四、结尾,点明中心。

笔者以大家熟悉的《赵普》一文提纲为例,进行对照。

赵普(《宋史》)

一、读《论语》 勤奋 动作描写

二、奏荐 刚毅、执着、责任 动作、神态、细节描写

讨论认识到:写人的文章需要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形象(主要指丰富的性格)。提纲大致如下:

事情的选择——性格的丰富——描写设计

事例1—性格1—描写设计(言行神、细节)

事例2—性格2—描写设计(言行神、细节)

事例3—性格3—描写设计(言行神、细节)

通过学习对照,这位同学修改原先的提纲:

某某其人

一、开头写外貌特征(要强调并不出众)

二、写她乐于助人的事例(详)

(一)帮助同学

(二)帮助路人

突出性格乐于助人,与上文不出众形成对比

三、写她非常朴素

(一)写一些其他人的浪费

(二)多用修辞手法突出他节俭

两者对比,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略)

四、简述她的爱好,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印象深刻

五、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再举一例:写《童年_____事》,一位同学原先的提纲如下:

童年乐事

1.简单介绍外婆家

2.去莲花池边采莲

3.我与狗斗智

4.总结

对照,学习整理的《幼时记趣》一文提纲如下:

《幼时记趣》(沈复)

1.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2.观蚊如鹤

(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少见奇景、怡然自得 想象

3.神游山林 陶醉于大自然的壮阔 想象、排比

4.鞭打蛤蟆 惊吓、惩恶扬善的成就感 夸张、动作描写

层次1选事件 ——— 层次2事情的性质———层次3描写设计(围绕性质)

再次修改的提纲如下:

童年乡下二三事

事件 性质 描写设计

1.外婆家环境—令人心生厌恶—声音、气味

2.莲池边采莲—令人心旷神怡—视、嗅、触

3.我与狗斗智—令人心惊胆战—动、神、心

4.总结

实际上,作文的书写过程耗时并不多,学生难以下笔的困难在于审题、拟题、选材、写法等一系列步骤的构思过程中。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要提高学生作文构思的能力和速度,就应该重视提纲的训练。提纲训练能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作文结构更趋严谨,行文更讲究逻辑性。通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文不对题、重点不准、详略不分等毛病,也促进了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珍萍,唐守国.导读提纲教学法初[J].探泰安师专学报,2000,(02).

[2]王琴玉.全面贯彻作文教学原则突出提纲训练——“提纲作文教学法”第一阶段实验报告[EB/OL].http://www.jydoc.com/article/23283.http,2005-06-21.

[3]邓文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速——“提纲作文教学法”课题实验结题评估综述[J].海南教育,2002,(10).

[4]邓伟孝.列提纲写作文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7).

[5]叶林林.语言提纲式阅读教学尝试[J].江西教育,2009,(23).

入场教育提纲 篇9

一、对队伍教育的要求

1、要讲清在施工中应遵守的各项管理规定;

2、要坚持班前教育。对施工安全、消防、治安、交通、机械、用电、卫生管理等工作进行讲评;

3、教育面要达到100%,并做好记录,对新入场的队伍和人员必须先进行有关安全知识教育、考核;

4、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是在市建委注册备案;

二、施工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2、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三不: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

3、本岗位使用的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构造、性能、作用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4、本岗位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和紧急自救、互救知识;

5、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的使用与保管;

6、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7、遵守劳动纪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的环境);

三、消防管理

1、施工现场禁止吸烟,重要位置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施工现场搭设的“临时吸烟室”,室内放置水桶(桶内装水),可以在临时吸烟室” 1

内吸烟,烟头要投进专用桶内;

2、施工现场禁止用易燃材料搭设棚子和遮盖材料;

3、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要有管理和防范措施;

4、在宿舍内不许卧床吸烟;

5、不许动用消防器材作为它用;

6、动用明火或电气焊作业,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

7、严禁使用“电热毯”取暖和“热得快”烧水;

四、治安管理

1、办理合法的有效证件;

2、不参与打架斗殴,严禁嫖娼、赌博;

3、不擅自进入办公区、附近居民区;

4、不带与本工程无关人员到工地或生活区停留、住宿;

5、夜间施工禁止大声喧哗,吹口哨,不扰民,避免与居民发生冲突;

6、不乱拿他人财物,严禁偷拿公物和施工材料、机械设备;

五、交通管理

1、车辆进入现场要慢行,不要开快车;夜间车辆进、出现场不准鸣笛;不扰民。

2、严禁酒后开车和疲劳驾驶;

3、机动车司机、非机动车和行人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4、人行横穿马路要遵守信号灯,不准将材料或物品堆放在有碍交通的地方;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机械管理

1、机械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2、要执行机械操作安全规程,每台机械要设专人负责;

3、要经常对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机械清洁、润滑、紧固、防腐;

4、要加强交接班制度,防止机械设备人为的损坏,影响施工生产;

七、用电管理

1、电工必须持证上岗,非电工人员不准操作;

2、加强现场值班制度,不准擅自脱离岗位;

3、办公室及宿舍内不准随意乱拉电源电线;使用电热器具要经消防保卫部门批准;

八、文明施工(卫生管理)

1、管理人员食堂和民工食堂要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要有“健康证”。

2、主、副食要分开,存放要符合要求,不吃变质饭、菜和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3、确保施工现场、办公室、开水供应;

4、施工现场内不许乱扔杂物;

5、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内禁止随地大小便;

6、进入厕所要注意清洁卫生;

教育学复习提纲 篇10

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2、培养目标的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或偏低;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3、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

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3、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4、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简述高等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

1、确定和表述所考课程的教学目标

2、编审试题

3、通过随机抽样编制试题

4、实施考试,取得信息

5、阅卷评分

6、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高等学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度的依据:

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它是一国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有时空意义的概念又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制度的依据在于: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的发展水平。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发展速度要适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4、发展终生教育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教育关系

2、心理关系

3、道德关系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独立性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3、学习的探索增强

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2、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5、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的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级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

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处理好的诸种关系

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

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3、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的民主基础之上

现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代高等学校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项基本职能,这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始终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 离社会实际。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的都 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 三者的关系。

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 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 会活动。

教学过程 是学生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

展智力的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结合实际,谈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存在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学计划 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高校教师的聘用制度是根据教学和科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研任务的需要,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我国高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校校教师职务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助教。聘任的方式通常采取契约的方式,它维能自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其实行的是体现了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定关系及彼此的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权利与义务。存在问题入解决途径: 冶。

1、宏观上:教师部门所有的局面还没有打破,高等教育目的 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高校人才流动的障碍。社会人才市场体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系还不够完善,教师的合理流动还缺乏机制高等学校的学制 即指各类层次高等学校的上的保障。主管部门对高校实施直接的指标系统,它是一国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控制,高校聘任教师自主权过小。

成部分。

2、微观上:因人设岗的现象比较普遍。工资教学大纲 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与职称挂钩,带来负面效果。任职资格评定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高导文件。

校竞争上岗的局面还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的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是指高等学校直接为现象依然普遍。

社会服务

改革的根本在于打破教师待遇与职称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挂钩的传统作法,实行按聘任职务发放工资、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津贴和奖金。对于下岗的教师进行分流,鼓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励校内或向校外流动。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仲裁机构,使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教育技术 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与教育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教学改革的关系。

合完整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少数毕业生由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的学习的所有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其制方面都有关系。

度的推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动作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过程中对高层次人力资源要求以市场方式来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的地位和开设顺序配置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的教育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教学改革必需围绕这个原则来进行。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性的一切努力。

发点。

2、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的原则。

3、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组织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与社会用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人部门的联系,为毕业生牵线搭桥。最先进的科学思想,教学的思想性指教师应

掌握马克思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本原则要求教师在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差观。

异是指学生个体间心理特征及发展水平的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同。如个人的智力、气质、兴趣、性格的差(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异,思考问题的广度、浓度、灵活性、敏捷(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不同。因材施(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发移默化的作用 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进行教学。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结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谈谈你对高等学校以下几方面: 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1、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也就是教师在教育实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特长。必须推选更加灵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确认,教师的活的学分制,允许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或推职业作为社会重要的专业得到确认,教师专迟毕业。

2、在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和业发展的意义得到了确认的过程。其标准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随意迁就学生。

3、要包括:(1)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这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的根本体现与核性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他们心,是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使教师在专业的智力结构。思想、知识技能和道德人格上符合教育专业

4、充分利用选修课程。指导拔尖的学生在深人员的要求。(2)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职能发度和广度上做文章,有条件的还可接授些科挥的客观环境。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5、不歧视学习上暂时有是要在确立一整套专门的制度之后,才会真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关正获得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性表现在:有键,以利于他们能迅速改变学习上被动状态。规定的学历要求,必要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特定的职业道德,相应的制度保证等言面。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民获得教是从头获取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它的全面推行,标唯一标准。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志着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由此可见,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加识去理解实际问题,以便形成专门具才必备快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的技能和技巧,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教适当的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获取一定的师专业化提供了保障。直接知识,运用和检验书本知识,两者是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要求教师具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要充分认识时间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 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 的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中,在讲清基本理

论的同时,也要注意讲清它的实践基础以及它们在实际中有何作用、如何运用。

2、要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和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拔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动性除了以积极、能动的学习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自主地、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以实现。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授课、课外)

2、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

3、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高等学校职能的形式和发展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如何处理好高等学校各职能之间关系的认识。一般来说,大学职能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8世纪以前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2、19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使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

现代高等学校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项基本职能,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使命,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自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

结合自已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合理定位

大众高等常以普通教育的普及极为发达和比较开放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为前提,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这一阶段的大学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包括未来的国家的管理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振兴经济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大学不再是研究不同程度高深学问的机构,而是成为满足逐渐扩大的国民需求不可缺少的设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必然趋势。我国的高教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

1、发展速度要适度。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作好人才需求预测,结构性合理。(我校的专业能及时调整)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资源优化,提高效益。(我校的联合办学方式)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工作,如公立大学里创建民办机制的学院。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11

关键词:认识论 感性的人的活动 实践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17-01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条是这样写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

这条内容阐述了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在这个认识论的问题当中,我们尚且不去讨论内容的真理与否,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于作为主体的一方——感性的人的地位的肯定,“只是从……,而不是……”的语法表明了马克思在此的思想中心是——主体人。但是,“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三者可以说是并列形式的短语,前两个表示的是一种动的状态,而第三个则指明了这个状态的载体。于是我们与其说马克思思想的中心是人,不如说马克思看重的是主体人的感性活动。因此,人,在马克思那里,由于其感性的活动,由于他的实践,才可以称之为主体。马克思在这里高扬的重心不是主体人类,而是主体人类所具有的感性活动。

我们诧异马克思在这里没有将重心归结为一个可以直观的物,而是归结为一种活动。从这里,我们看得出,马克思作为人类思想家的睿智和天才洞见。同时,从其前一句话“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看出马克思对于直观解释的否定。

马克思对认识主体的感性的活动、实践的肯定,也就表明了对非感性的人的活动、非实践的否定。非感性的活动,在马克思表示的意思即是“直观”。我们或许会质疑“直观”一词本身包含有感性的成分。在这里,马克思的“直观”表示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类思维活动的直观。这样的“直观”,与非人类的生物视野中,别无二致。也就是说,人类若采取直观的理解形式,那么人类就自甘堕落为非人类。“客体”的用语在这里是与其后“主体的方面”相对。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表示了我们认识事物的中心不是通过感性活动的人类,而是直接从所认识的对象、客体去理解。从对象本身去解释对象。这样的方法,亦是说明了客体的形式即是直观的形式。因此,连接“客体的”与“直观的”两个词汇之间是表示选择性的逻辑词汇“或者”,而非全部意义的词汇“且”。

在这里,我们要质问,从对象本身去解释对象,难道这样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更具有真实性么?马克思对此的解释只用了“直观”一词。但是,这样的说明已经不能够说服我们。对于他者的认识,我们站在主体人类的感性活动的立场,难道更接近于他者本身么?对他者的主体的感性活动认识难道比他者本身对自我的认识更具有真实性么?

在这里,马克思没有再给予我们解释。我们知道的是他对此问题的否定回答。但是,在《提纲》的第二条马克思就立即做出了解释:“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②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即表示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即是说在感性的人的活动中检验人类思维的客观真理性。也就是说,对于他者的认识,我们的立脚点是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从作为感性的人的活动去理解,而对于他者本身解释的客观真实性,我们依旧采取人的感性的活动去检验。从感性的人的活动出发,从实践去理解事物,同时在感性的人的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对于事物理解的客观性和真理性。这便是马克思的认识论观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为何《提纲》被后人喻为天才型的人类预见。

在讨论了认识事物方法的问题后,我们从第一条还可以读出,马克思对于认识对象的定义:“对对象、现实、感性”。我们关注马克思对于认识方法的理解,却时常忽略马克思对于认识对象的定义。对象、现实和感性,马克思将主体的感性活动的另一方定义为这三者,似乎毫无头绪。但是,从第一短句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对于外在认识事物是站在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立场上,深刻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所在。而并非人类对于外在认识事物的全部囊括。这是要明确的。也即是说,马克思对于感性的人的活动、对于实践的对象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是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批判。

《提纲》的第一条,马克思表明了新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的博学、睿智和对于科学真理的热爱和追求。对于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他推翻了之前自己所高声赞扬的费尔巴哈的见解,直接点透旧唯物主义的软肋,同时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亮明自己的观点。有破有立,有理有据。“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③

注释:

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篇12

导学提纲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而知识是无限的, 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导学提纲无疑是培养学生“渔”能力的有效途径, 每一节新课前导学提纲都会布置一些预习性的任务.比如说, 仔细阅读课本、归纳本课主要内容、小试牛刀、疑惑等.通过布白、提问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思考, 给学生以启迪.每自行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都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使用导学提纲, 很多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明确了自己所要达到的技能层次, 这样第二天课堂上就会显得很轻松.对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就在导学提纲上记录下来, 第二天可以向自己的同学或老师请教, 也可带到课堂上进行集体的讨论.带着问题上课堂, 这样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第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 学生产生疑问、探索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牢固.学生们都亲热的称导学提纲为他们学习上的“无声的老师”.当然, “惰性”也是学生一种天生的习性, 所以老师每天也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个大致的检查, 防止少数学生滥竽充数.通过使用导学提纲, 我们的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 养成了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这是终身受益的.

导学提纲注重任务性学习.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 以应用为动力, 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 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节课时, 导学提纲上的“资料收集”部分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和阅读文章, 列出日常生活中保护和破坏环境的若干行为.比如, 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或乱丢废电池等.在课堂安排上我们又在导学提纲上设计了表格, 让学生分组讨论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保护环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我们既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做起.

导学提纲注重“交流———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师生们共同参与教学, 通过师生双边共同活动, 创设和谐、愉快的情境, 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探索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说传统中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已行不通了, 老师要将原先简单的知识灌输, 变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说, 每堂课开始的时候, 我会问学生通过昨天的预习, 你对本课知识还有疑惑吗?学生们就会举手向我提问.如甲生提的问题, 乙生可能会回答, 那就让乙生来分析表现一下, 这样既锻炼了乙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给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影响, 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另外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的本身是重点, 大部分可能是难点, 也有可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样老师就可以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 因势利导, 启发点拨, 相互讨论.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问老师, 我就会说既然你们没有问题问我, 那我就问你们一些问题, 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所没有注意到的重难点, 让学生们去讨论解决.

导学提纲作业的设计更注重人文内涵, 更具合作性及趣味性.我在设计作业时, 也转变了陈旧的观念, 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 而是细思量, 巧设计, 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 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 更加贴进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如在学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课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让学生们设计几条有关环保的标语;二是让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一件环保作品, 如用废弃塑料瓶做花篮, 用多余的纸片或碎布做贴画等.这样既配合了本单元的学习, 又展示了学生的自我, 更是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生之间的合作.这种一举多得的作业, 很受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上一篇: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下一篇:基础心理学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