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物》教学设计

2024-07-14

《礼 物》教学设计(共10篇)

《礼 物》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导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D,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D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了表中和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T、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礼 物》教学设计 篇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礼物》为主题, 以心理活动描写为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教材在“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中写道:“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 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自拟题目, 写一写:自己接受的特别的礼物, 接受礼物的过程和心情。自己设计和准备的礼物, 送给别人的过程和心情。”细读分析, 这里的关键词是“动人”“特别”“过程”“心情”, 三个要求是: (1) 写清自己接受 (送出) 了什么特别的礼物, 其特别表现在哪里。 (2) 写明接受 (送出) 礼物的过程。 (3) 写出接受 (送出) 礼物时的心情。在教参中指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过程要写清楚, 特别强调要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

心理活动的描写一直是学生习作中的难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事过境迁, 学生无法重新获得当时的感受, 下笔自然不容易。即使当初的心理感受还依稀可辨, 鉴于学生关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强, 一般难以细细描摹心理。加上一般情况下, 学生不会有相同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就无法集中指导心理活动描写。因而, 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就成为习作中难以落到实处的难题。

一节习作指导课40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习作训练点都要往里装, 要力求“一课一得”“一节一得”, 突出习作的主要训练点, 最好集中“火力”重点解决一个共性的问题。对于本节课, 我想重点解决心理活动的描写, 同时在设计中应有写作知识学习的侧重, 把思想情感引导与技法指导紧密结合, 以实现作文指导的方法价值、思想价值、情感价值。

【教学目标】

1.关注心理活动。

2.初步感悟心理描写最常用的一两种方法, 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当堂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试着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较为真实具体地描写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巧送礼物, 抒写心理活动, 感悟习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 今天见到你们心里非常高兴, 心里充满了期待。你们见到张老师, 心里是怎么想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其实这些想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把这些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 就叫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可以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 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文章生动又奇妙。

二、出示礼物, 初写内心活动, 激起学生想象和强烈的好奇心

师:今天初次见红牌楼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 我不能空手来呀!该送什么礼物给你们呢?我是左思右想, 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怕你们不喜欢, 怕你们不珍惜, 怕你们失望, 我心里是忐忑不安。后来我想:无论礼物贵贱, 都代表着我的一片心意,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于是, 我不再担心了。我仿佛看到你们一双双亮晶晶如饥似渴的眼睛望着我, 仿佛看到你们争先恐后、踊跃表达的样子, 仿佛看到你们用颤抖的手接过礼物时爱不释手、激动的神态。

师:睁大你的眼睛, 看看我这份与众 不同的特 殊礼物。 (出示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锦盒, 做出很神秘、很沉的样子, 小心翼翼地放在讲台醒目的位置。)

师: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想不想让这个礼物成为自己的?

(生:想!)

师:有多想? (课件出示:说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__, 真想__。)

(板书:猜测想好奇急切)

三、猜测礼物, 范文引路, 感悟习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师: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我很想、我真想”, 那太逊色了。想不想学几招啊?

师:在“礼物”这个主题单元里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请大家快速读读这句。 (课件出示: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 怕记者问什么, 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 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有什么脸见人, 大败而归!———《献你一束花》)

师: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有什么用?

(巧妙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连用四个怕字, 生动形象地直接写出了她失败而归时那沮丧和愧疚的心理活动, 让人一下子就触到其内心深处。)

师:这种修辞手法对描写心理活动这么好, 我们就试着拿过来模仿借鉴, 把刚才的好奇、急切写得更具体。你怎么借鉴呢?

师: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快速看看, 你最欣赏哪句, 她用了哪招。 (请一个组的四个学生轮读, 每读一句, 就点评强调方法。)

【课件出示:我太好奇了, 迫不及待想跑上去看个究竟。那礼物仿佛是磁石, 又仿佛是火焰, 仿佛是星星, 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燃起了我的希望。 (比喻、排比修辞手法) 我多想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或者是高科技的透视眼, 把答案看个水落石出。我多希望礼物是我的呀, 我暗暗祈祷, 愿幸运之神降临在我的头上。 (内心独白) 】

师:像这样用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在我们五年级的教材当中还有。 (出示课件, 学生读, 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1) “没妈的 孩子真可怜。”一听到邻里这样议论, 他心里就像 被针扎着 一样疼。———《礼物》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心理)

(2) 怎么?花, 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 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献你一束花》 (用反问写心理)

(3)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 心头一动。———《鸡毛信》 (用设问来写心理活动)

师:语文课本上不仅用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 还用内心独白来直接描写。 (出示课件)

(1) 缅伯高对鹅自言自语说:“鹅老爷, 鹅大人, 你千万保重, 我的身家性命全在你身上啊!”———《千里送鹅毛》 (内心独白)

(2) 海娃睡不着, 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 要是今晚跑不掉, 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 海娃, 你怎么搞的, 连一封鸡毛信都送不出去啊!……”———《鸡毛信》 (内心独白)

师: (小结) 用内心独白来直接心理描写, 常有“我想”“自言自语”……

师:你看, 这些用内心独白和修辞手法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 文章生动又奇妙。

师:同学们赶快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我太__ )

(预设)

生1:我太想知道这份礼物是什么了, 巴不得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变成一只蚊子进去看看;巴不得有一面魔镜能照出里面是什么;巴不得变成隐身人进去看看。

生2:是书?是玩具?是文具?我想不出来, 急得抓耳挠腮,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急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急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生3:我太好奇了, 好奇得瞪大了眼, 张开了嘴;好奇得想变成隐身人进去看看;好奇得仿佛看见礼物在向我招手。

师小结:你瞧, 我们刚才的这些精彩语句脱胎于课文中的句子, 又不完全一样。它们像双胞胎, 又像模仿秀。我们就要这样向教材学, 活学活用。

三、揭示礼物, 运用学到的方法迁移, 再写猜测和见到礼物时的心理活动

师:想不想做幸运者最先来看到? (注意把握机会不急于往下做, 而是让学生交流此时的心情。)

师: (手中高高扬起装有全班学生名字的透明盒子) 大家的名字都在这里, 都有机会。可只有两位幸运者, 此时此刻你怎么想?

(心里一紧, 暗暗祈祷。)

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你们德高望重的班主任来抽出两位幸运者。抽出两个写有同学名字的卡片, 做幸运礼物开奖人。 (注意要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到极点)

师:你被抽中了, 现在心情怎样?发表一下幸运感言。

(心花怒放, 人都飘起来了。)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 最后盒子被打开了。 (出示“心里描写三句半”)

心理描写锦囊妙计

要想作文写得好, 心理描写不可少, 我来为你支个招, 听好喽!

心理描写有诀窍, 内心独白常用到, 巧用修辞真是妙, 记住哦!

师:哈哈, 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老师送给你的礼物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当你看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情怎样?老师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给你?

(板书:打开想惊异醒悟)

师:看来大家都想说, 并且相信每个同学的想法都不一样, 大家赶快动笔写吧。

【课件出示:1.哎, 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说了些什么?动作、表情怎样?可能会想些什么?) 2.哇, 礼物终于打开了。】

(生在作业单上写)

第二部分:点评、深化, 再唤激情, 回味无穷

(现场抽取三个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段投影, 重点针对真情实感、内心独白、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进行点评。)

师:一份礼物, 一份感动。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时刻不忘。

师:此时此刻, 在这张微不足道的作业单上, 也留下了你们进步的足迹。这也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所以, 情感的深浅不在于礼物的贵贱,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但练笔没有结束。请大家翻开课本, 看看“笔下生花”的要求。 (课件出示教材在“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中的要求, 让学生圈画关键词。) 希望大家下来将今天这节课写的完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与你们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 也可以与我交流。我相信, 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彼此的情意会更加浓厚。

师:最后, 老师有个不情之请, 大家能将你们写过的这张纸同样当 作礼物送 给我 , 好吗?相信, 这份珍贵的礼物将会带给我一生的回忆!

附:学生练写作业单

(作业单见下)

词语超市, 任你选用:

1.心里高兴的:愉悦愉快畅快快慰欣喜 快活喜洋洋喜滋滋 兴冲冲乐 融融乐陶陶乐呵呵乐悠悠甜滋滋 兴高采烈兴 致勃勃兴趣盎然欢呼雀跃 手舞足蹈欢天喜地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心花怒放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不自胜 喜形于色大喜过望眉飞色舞乐不可支乐以忘忧 心旷神怡欣喜若狂满面春风自得其乐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2.心里舍不得、向往的: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刻骨铭心 心驰神往

3.心里忧愁的:忧虑焦虑忧伤郁闷顾虑 重重满腹疑虑坐立不安惴惴不安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心烦意乱愁眉不展愁眉苦脸

满面愁容心乱如麻心神不定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自主识字,能正确读写“白桦树、旋律、喧哗、咆哮、珍贵、双颊、曙光、陶醉、沉浸、期待”等词语;理解词语“呜咽”。

(2)欣赏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朗读感悟短文的內容。

(3)背诵课文第6、7、8节。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达格妮心情的语句,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懂得心理描写的烘托作用。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礼物之珍贵,了解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诚信乃做人之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根据提示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了解文章的叙事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和插叙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

一、激情导入,蕴课堂精彩魅力

板书课题,读完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在导语中把十年后的“礼物”打个问号,让学生像“警察”一样去寻找礼物送出的原因,更快地走进文本,熟悉文本内容,体会课文的主题。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让我们先回到十年前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铸学生文化底蕴

1、带着疑问读课文,思考:“礼物”是什么呢?谁送给谁的礼物呢?

师板书: 乐曲

(音乐大师)爱德华——(小姑娘)达格妮

(课件出示)格里格简介: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他把挪威的民间歌曲和舞曲融汇于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推崇。

2.说它是十年后的礼物,依据是什么呢?

(板书:八岁——十八岁)

3.讨论交流,逐层出示填空:

(1)十年后, 送给 一份礼物。

(2)十年后的礼物是 ,达格妮是在(什么情况下) 收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的。

(3)这份礼物源于 ,达格妮收到礼物以后 。

4.围绕课题,说说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本课的主要教学重点是根据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者在设计时应紧紧地围绕这一重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唤学生飞扬文思

(一)自主学习,寻找珍贵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什么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在文中找一找,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再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读中悟情,感受珍贵

1.交流出示:

(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2)这是怎么回事呀?音乐大师爱德华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

(3)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2.指导朗读1——3节,在朗读中读懂乐曲的美妙,读出达格妮惊讶、疑惑的心情,感受礼物的珍贵。

3.哦!达格妮终于明白了,让我们跟随她的思绪回到十年前。

(三)合作交流,理解珍贵

1.课件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看图:城里人与小姑娘相遇的情景。

2.指名读4、5自然节。

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小达格尼的承诺是什么?

这次相遇给他们各自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姑娘仿佛明白了:“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

3.想象交流,小姑娘期待礼物的情景

出示:当她 的时候,她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前后桌合作交流一下,体会小姑娘怀疑、失望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4.这两节是回忆,这种回忆在写作上被称为插叙,初步了解插叙的表达作用。

插叙是故事情节铺开的必要补充,但课文的交代比较简单,我们借助插叙读懂了礼物的来历。

(四)诵读联想,珍惜礼物

1.指导朗读,说话训练

课件出示:

(1)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2)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3)音乐会结束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呀!我爱你——”

爱德华送给少女的礼物是什么?板书:诚实守信。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本课的一条主线是达格妮的心理活动,说说读了这篇短文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诚实守信、热爱生活)啊,诚信是为人之本,即使对小娃娃也得遵守,格里格做到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到。

2.拓展延伸:展示搜集的诚信格言和古人诚信的小故事。(曾子杀猪、范式守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

1.抓住主线,理清思路

教学中,抓住文中表达达格妮心情的句子来组织教学。品读感受达格尼初收礼物时的惊讶之情,期待礼物过程中的愉快、怀疑、失望之情,以及听完乐曲后激动的心情。以礼物为线,以心情为珠,运用彩线穿珍珠的方法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思路清晰。

2.读中悟情,以读代讲

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比较到位,以读代讲,读出情感,理解了课文内容,贯彻了“有效阅读”这一目标。结合实际请学生谈诚信,教育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礼物》教学设计 篇4

1.了解各类树叶叶脉的走向。

2.能够通过搓、揉、按、压的方式并运用轻彩泥工具雕刻制作树叶。

3.培养幼儿热爱艺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准备:树叶挂图、范例、各类树叶图片、轻彩泥(包括工具)、干树枝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搓、揉、按、压的方式并运用轻彩泥工具雕刻制作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以故事《冬天到了》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故事:冬爷爷来了,他把树妈妈的树叶宝宝都带走了,树妈妈不舍得孩子们离开她。于是秋娃娃决定带着七彩画笔来帮助树妈妈留住树叶宝宝,让树妈妈再一次变漂亮。它飞呀飞呀,看见枫树妈妈,它拿出了红花笔,围着枫树妈妈转呀转呀,枫叶变红了,枫树妈妈换上了红衣裳(出示红枫叶)。他看见了银杏树妈妈,就拿出黄画笔,围着银杏树妈妈转呀转,银杏树叶变黄了,银杏树妈妈换上了黄衣裳(出示银杏叶)。绿衣服送给松树妈妈(出示松树叶)。秋娃娃飞呀飞呀,大树妈妈都换上了新衣裳。

师:秋娃娃给大树妈妈的礼物是什么?你们愿不愿意帮助秋娃娃,给大树妈妈重新穿上彩色的衣裳呢?

二、展开部分

(一)出示教师范例和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老师帮秋娃娃送大树妈妈的.礼物,是什么呀?(各色树叶)请小朋友观察老师都用到了什么材料为大树妈妈做新衣裳?

1.鼓励幼儿想象创造:如果你是秋娃娃你想送什么样的叶子给树妈妈?

师:今天我们就要送一件漂亮的衣裳给树妈妈,老师在为树妈妈做衣服是用到了轻彩泥,有红色、黄色、绿色;分别做了枫叶、银杏叶和松针,小朋友来看看这些树叶分别像什么?如果你是秋娃娃你想把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树叶送给树妈妈呢?

(二)重点讲解不同树叶的做法及其叶脉的走向和作用。

2.制作要求:

(1)引导幼儿可以尝试着给做好的树叶画好叶脉。

(2)制作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如遇困难可举手向老师或小朋友请教。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制作叶子的形状等。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颜色进行装饰。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作品欣赏

幼儿排一列小火车跟随老师逐一欣赏幼儿作品,看一看,说一说哪棵大树的衣裳颜色最漂亮,树叶最漂亮。你喜欢哪一棵树妈妈?为什么?

2.延伸:

《新年礼物》教学设计 篇5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见证了一对地震中的了不起的父与子的爱,他们的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父与子的爱的文章,也许,这对父与子的爱,不会像阿曼达与父亲的爱那样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但它却会像涓涓细流一样,轻轻流过我们的心田,那划过的痕迹依然会令我们回味无穷。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2、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的同学注意评价、纠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子写规范、些漂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先给你的同桌讲一讲。

第二课时:

五、品词悟情,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指名复述课文

(设计理念: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整体的回顾。)

师:提到礼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麦克的礼物是一件怎样的礼物呢?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说出麦克的礼物是一件特别的礼物,进而追问麦克的礼物有什么特别?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

预设一:

学生可能回答麦克觉得父亲非常辛劳,他爱他的父亲,所以要送父亲这样的礼物

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向学生提问:你从哪儿能体会出麦克对父亲的爱?

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或句子加以深刻体会和感悟。

预设一: 学生可能回答:麦克的父亲很爱他,为了感谢父亲,麦克要送父亲一件特别的礼物

对于学生的这一回答教师可劲儿提问学生: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或句子加以深刻体会和感悟。

六、深层感悟

1、师:为了感谢父亲,麦克要给父亲一个惊喜,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听着楼下父亲沉重的鼾声,他思忖着: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他是多么爱我呀!送件什么东西给父亲作为新年礼物呢?麦克已经积攒了一点儿钱,够买一条花色领带。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

(引导学生抓住沉重的鼾声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体会麦克家境的贫寒,体会父亲为了家人的生活整天的奔波劳碌以及他对家人深深地爱。)

啊,对了,我明天可以早点儿起来,在四点钟以前就溜进牲口 棚,挤完牛奶。等到父亲去干活的时候,一切干得井井有条。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感情朗读来理解人物形象,来体会父子深情。

2、抓住三处细节深层感悟文本

师:麦克两次觉得时间过得漫长: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三点差一刻了,他激动地坐起来,套上衣服,摸索着溜下楼梯,悄悄地打开吱吱嘎嘎作响的木门。

引导学生抓住二十次 一点半,两点三点差一刻了来体会麦克为了送这件礼物生怕错过时间的心情。让学生换位想象一下,此时麦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兴奋、激动、急切)

师:你觉得麦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2)他竖起耳朵听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挪动着十分钟、十五分钟

抓住挪动体会麦克急切的盼望看到父亲收到礼物后的反应。

(3)体麦克,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声的笑,你想让我吃一惊,是吗?

师:为什么父亲会带着呜咽声的笑?

因为儿子所做的事令父亲非常感动。父亲是如此的高兴,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是紧紧抱住儿子。尽管屋里很黑,他们彼此瞧不见对方的脸,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那是爱的暖流在涌动。此时的父亲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动,让我们帮父亲说出他想说的话吧

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通过这一说话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父子情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拓展升华

麦克的礼物如此的不平凡,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你收获了什么?将你的感悟写下来。

板书设计:

新年礼物

礼物

儿子父亲

《礼物》教学设计4 篇6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和掌握的生字、词语。

3、能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收到过许许多多的礼物,我想在这些礼物当中肯定有让你最喜欢或是最难忘的,那么谁想来说一说你收到过亲人的令你喜欢和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呢?(学生发言)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令你们记忆犹新的礼物,这些礼物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从中老师能够深切感受到亲人对你们的关爱,那么课文中的小同学同样也收到了不少亲人送给他的礼物,那么大家想知道使这位小同学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小诗歌《礼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礼物》。(注意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

2、播放课文录音,注意听听刚才自己圈出的字应该怎么读。

3、各自练读,同伴间互相读。

4、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三、认读生字

1、出示这些生字。(生字卡片:博大、春雨绵绵、滋润)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

3、各自在组内认读生字,同位互查。

4、再请一位小老师到前面来进行检查。

四、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填写表格。

时间

亲人礼物

懂得了什么

去年

春天

2、学习第一小节。

a、指名朗读。

b、同学互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

c、指导朗读。

d、自己试读。

e、指名朗读。

3、学习第二、三小节。

a、小组合作一起研究后面2个小节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好?

b、请一个组长起来汇报。

c、这个小组一起来试读,全班评议。

d、其他小组再读。

五、拓展练习

请你仿照诗歌再编一段。

作业设置: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诗歌再编一段,写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博大、春雨绵绵、滋润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4、全班齐读词语,指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5、讨论:

说说你仿照诗歌续编的段落,大家评议。

(二)认识新生字,记忆新生字。

1、出示投影:

2、你认识这些生字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3、指学生领读生字的发音。

4、对这些新生字你记忆的好方法是什么?先自己考虑,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

5、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7、在小组内进一步交流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8、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名让学生回答。(两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3、出示这两种结构的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两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7、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博”的写法。

(老师范写)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10、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并且在组内评选“书写最棒”和“书写进步最大”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个生字,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把这些生字写的十分规范,同学们在不断的进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把生字写的更美观。

四、作业设计

送给外婆的礼物 篇7

2008年6月, 我们开阳县作为贵州省的示范县, 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作为一名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我最先知道了这一政策, 并深知这是政府的一个惠民政策。刚开始时, 因为工作太忙, 外婆住在农村, 又不属于我工作的乡镇, 我并没有专门想过她的事。直到有一天妹妹提醒说:“咱外公、外婆还没有参保呢?我才想起应尽快让他们参保, 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

当时我外公、外婆都已超过了60岁。按照县里的政策, 需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 缴费标准是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我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89.3元, 2008年每月应缴24.6元, 15年的参保费是4427.14元, 参保后就可每月领取98元的养老金, 一年可领到1176元, 去世后还能领取500元的丧葬补助费。

我将这一政策告诉了母亲, 让她通知外公、外婆参保。但因为外公、外婆两人共需补缴近8900元钱, 特别是近几年外公经常生病, 家里并没有什么积蓄。虽然外公、外婆有7个儿女, 可5个舅舅不是远在他乡, 就是自己生活负担重, 也拿不出多少钱。外公、外婆都是好强之人, 平时我和妈妈去看望他们, 给东西他们收下, 给钱却坚决不要。思前想后, 我和老公商量决定:由我们出钱, 为外公、外婆缴费参加新农保, 作为礼物送给外公、外婆。

在我为外公、外婆缴费参保的第二个月, 他们从乡劳动保障所拿到了我送的“礼物”———养老金领取存折。外公、外婆对此非常高兴, 只是对我给他们缴费略有微词。我对外公、外婆说:“这是政府送给您二老的晚年礼物。我为您二老参保缴费的钱, 你们3年多就会领完, 以后就全是政府给的钱, 百年后还有500元的丧葬补助费。您说这是不是政府送给您们的礼物。”经我这么一说, 外公、外婆明白了, 这是国家富强了, 政府给农村老年人的一份大礼, 于是也就接受了我的这份心意。

从此以后, 我每次打电话给外公、外婆, 他们都说:“现在政策好, 种地有补贴, 孩子读书不要钱, 老了还有养老金。老话说养儿防老, 我看还是养老政策好!”

2009年7月, 我外公因病情恶化不幸离开了人世。办完外公的丧事后, 我向他所在的乡劳动保障所提出了领取丧葬补助费的申请。2009年8月, 县社保部门就将外公没有领完的参保缴费款和丧葬补助费一并退给了我外婆。

《礼 物》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美丽中国 城市礼物 公共服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62-02

一 “城市礼物”旅游文化纪念品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城市建设的雷同性和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称为世界性难题,吴良镛先生多次大力疾呼掀起中国的“城市文化复兴运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再一次呼应了发展特色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而“城市礼物”旅游文化纪念品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的物质化表征,已经成为传播城市特色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消费能力的有效措施与手段。

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针对的是地方某个具体城市礼物品牌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往往深度不够且缺乏体系,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城市礼物的公共服务属性,缺少从公共服务设计视角的深度研究,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人将“城市礼物”的概念综合界定为:由所在城市(或城市群)旅游主管部门牵头打造的,以宣传城市精神、推广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传播地域人文风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纪念品专属品牌的统称,享受商标及著作权法保护;它是一个城市(或城市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表征,将本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建筑艺术、民俗风貌、生活习俗等城市文化要素通过物质化形式综合性体现出来,具有品牌性、系统性、纪念性、科技性、人文性、艺术性、创意性、实用性和时尚性等诸多特点,适合作为国际交流、政务交往、商务沟通、民间情感传递和个人消费鉴藏的桥梁和纽带。

城市礼物的产品构成体系可以划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体现为基于城市精神、城市标志及象征物的衍生品;中观层面体现为基于城市历史、民族民俗、自然生态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商品:微观层面体现为具体包括书画制品及衍生品、都市工业及创意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旅游景区纪念品等。近些年,伴随城市间旅游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少地区的旅游商品出现了文化内涵缺失、制造工艺粗糙、创新意识匮乏和服务功能欠缺等突出问题。而且,人们对于城市礼物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观赏和购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城市礼物进行系统性研究,制定健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使之更好的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服务。

二 “城市礼物”与公共服务设计

自“服务设计”被首次提出以来(Michael 1991),表明设计已经从单纯地设计、销售“物质化产品”,逐步转向提供综合的“产品与服务系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特殊需求(UNEP 2002)。公共服务设计的实践应用已经在很多国家生根开花,在欧美等国公共服务设计已通过提高公众参与热情、创新公众参与模式、运用新型媒体技术等途径(Pestoff 2012),实现了不同学科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以解决公共部门和社会事务问题(Elizabeth.etc 2008)。国内学者也意识到这点:王同旭等(2012)认为公共服务设计从社会全局出发,在公共生活和公共服务领域具有改良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许平(2010)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趋势,使得设计策略和方法能够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公共事务领域,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良策;厉无畏(2013)更是明确提出,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更需要借助创意设计来服务于产业建设和文化建设。

“城市礼物”作为城市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品牌代表,同样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属性。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公共服务设计的目的正是在于通过设计思维来重塑一种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即实现从“为公众生产制造”到“与公众共同创造”的过程,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以及社会大众层面的普惠共享,这一点在城市礼物研究与应用中同样适用。

三 美丽中国视野下“城市礼物”的公共服务设计研究

本文以公共服务设计为核心研究理念,围绕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实现“美好创意”,再到创造“美好礼物”,以及提供“完美服务”,最终实现“美好生活”为核心的“五美一体”的研究路径(见表二),为探索城市礼物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1从“美丽中国”到“美丽城市”:中国礼物和城市礼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

“美丽中国”的建设依托于美丽城市目标的实现,城市形象又是美丽中国国家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者重要的物质载体是“中国礼物”,而后者则通过“城市礼物”来呈现。城市礼物是体现城市形象和精神的最好载体,更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因此强化对城市礼物的设计、开发、生产、交易、传播的系统研究,提升城市礼物的设计水准和文化内涵,对于构建特质城市形象,助力中国礼物品牌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国家品牌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美好创意:从城市文化到城市礼物的转化与再生机制

城市文化是基础,创意设计是关键,城市礼物是实现平台,可围绕“文化资源的转化与活化”和“创意设计的增值与再生”两条思路,来完成从城市文化到城市礼物的创意实现。前者的重点是文化资源的转化与改造,通过构建城市文化要素资源库,重点研究城市文化向城市礼物的转化与融合,既要研究在社会生产角度下本地传统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礼物的结合问题,也要探讨传统和当代艺术品的衍生开发,通过其既有文化体系实现活化与更新;后者强调的是创意设计的增值与再生,凝练既有城市物质形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通过创意设计产品来实现其增值与再生,使其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标志性产品。

nlc202309010233

3美好礼物:有关城市礼物的品牌建设与设计开发

(1)无形服务接触点:城市礼物的品牌建设

“城市礼物”是其所代表城市的物质载体和文化表征,更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无形资产。从目前来看,对于城市礼物品牌的设计与开发目前有三种类型的思路:其一,从全球视野来看,无论是纽约的“我爱纽约I love New York”、还是巴黎的“时尚都市”,亦或新西兰的“100%纯净新西兰”,它们大多是依托城市营销口号的品牌名称进行相关城市礼物的设计与开发,这一点在国内也有相同的品牌,诸如“晋善晋美·山西礼物”、“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城市礼品”、“老家河南·旅游创意产品”等;其二,是在原有城市营销口号的品牌基础上,为其开创了一个从属品牌,例如贵阳将“爽爽的贵阳”作为起城市品牌和形象,并将其城市礼物命名为“物爽贵阳”,以突出其购物属性;其三,余下的大部分城市文化旅游纪念品品牌则大多以“城市名称(城市群)+礼物”的方式名称,诸如北京礼物、新疆礼物、武汉礼物、南宁礼物、深圳礼物等案例。

(2)有形服务接触点:城市礼物的设计开发

有关城市礼物的设计开发,首先要强化“两个结合”的发展思路,既要强调“城市文化品牌”与“城市礼物品牌”的完美结合,又要强调“城市特色文化元素和传统工艺技艺”+“创意设计、现代科技与时代元素”+“观众消费需求和个性化服务定位”等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礼物成为城市文化品牌的标志性产品和文化软实力代表;其次,城市礼物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的各类特色文化资源,从文化挖掘、产品创新、包装升级,以及用户体验等多维视角,对城市礼物的文化特色、功能定位,风格特征、和设计附加值等进行系统剖析。第三,城市礼物的设计与开发不仅仅只是满足一般游客的购物需求,更应该强化其作为城市形象推广和城市精神传播的功用,最终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4完美服务:城市礼物的服务销售与创意传播平台。

(1)前台交易平台:从体验设计视角,积极探索城市礼物实体专营店的整体形象设计,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纪念品的销售与运营模式,也可以借鉴苹果、宜家等专卖店的成功营销模式。一方面,要从城市礼物专卖店的视觉VI形象、店面装饰、空间展示、导视系统、和户外宣传展示项目进行系统设计;另一方面,可将城市礼物专卖店根据功能和用途划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品牌旗舰店,一般设立在城市中心步行街或旅游集散中心,承担品牌宣传、形象传播、产品销售和用户体验等综合服务功能;第二类是体验店,较之前一种跟侧重于产品介绍和用户体验;第三种是品牌专营店,可散布于城市各主要旅游景点、商贸区、文化区等地。

(2)后台支撑体系:城市礼物的品牌创建与发展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品牌化产品来打造,更重要是通过创建此类平台来打造一个互动平台,充分带动本城市的演艺娱乐、传统手工艺、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在城市礼物基础上更进一步,打造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通过引入准入和竞争机制,探索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企联姻、群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通过健全政策与资金保障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授权机制、建立公共服务效益与评估体系、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实现。

(3)新媒体传播平台:需要健全并完善城市礼物品牌在各类新媒体的整合营销和创意传播渠道。第一类,是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沟通与反馈平台,需要根据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区、职业、阅读时间等要素进行大数据分析,综合规划出每日信息推送的时间点、内容类别,并对与粉丝的互动模式、每日频率和线上线下活动类型等做出详尽的分析;第二类,在既有的网页宣传式产品展示、销售模式基础上,继续健全并完善以网络数字化展示为代表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以及“智慧城市”背景下依托智能终端所建立的移动传播渠道,通过增加3D展示、虚拟环游、交互体验等环节,以及对各类代表性纪念品背后的文化、历史、技艺、民俗等资料的系统介绍,来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礼物的认可度和好感度;第三类,还需要特别注重将城市礼物与城市品牌营销活动的整合传播,借助各类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意表演、文化节庆、展览展示等创意传播平台的影响力,将城市礼物融入其中,通过组合拳的营销模式获得多赢的传播效果。

5美好生活: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的传播与共建。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创意、创造美好礼物、提供完美服务,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美好生活,城市礼物设计与传播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文化精神的传播,也是对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尤其是在我国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方向指引,以城市礼物为物质依托,通过传播城市精神、推广城市形象,努力引导人民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积极的精神需求,向着实现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的目标前行。

《礼物》教学设计之二 篇9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最美好的礼物》教学设计 篇10

合作路小学 毕玎10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2.过程与方法:(1)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的道理。(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3)研读课文,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内心,感受快乐的真谛。(4)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领悟‚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的真切感受。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调查,感情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礼物,你认为最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礼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最美好的礼物》。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都有过接受或送给别人礼物的经历,让学生说一说最美好的礼物,让学生对美好的礼物有一个最初的认识,为理解文章题目、文章内容打下一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易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学习本课生字词。出示:兜:注意‚白‛与‚儿‛之间不封口。羡:上下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左右结构。逛:形声字,半包围结构。橱:木+厨=橱,形声字。3.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

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5.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既锻炼了自读能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一件怎么样的事?主要人物是谁?

(课文讲述了一个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儿,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儿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比接受真的更令人快乐‛。这篇课文以保罗和小男孩为主要人物。)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故事的?

(根据地点的变化来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保罗的轿车,经过了哪几个地方:办公室前、途中、小男孩家门前、街道上。)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思路复述课文故事。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到了高年级仍然是重点,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训练。)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礼物,你认为最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礼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最美好的礼物》。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都有过接受或送给别人礼物的经历,让学生说一说最美好的礼物,让学生对美好的礼物有一个最初的认识,为理解文章题目、文章内容打下一个基础。)(课件1)出示课题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有关爱的故事:在一年()节的前一天,得到哥哥礼物的保罗遇到了(),在短暂的相处中,保罗()次猜错了()的想法,这个年少的哥哥,用他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 ‛

二、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师:保罗是怎样从小男孩儿那里体会到‚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的?(课件3)

在解决这个大问题之前,我们先考虑第一个小问题:(课件4)在这个故事中,保罗几次猜错了小男孩?(两次),在猜错的同时,小男孩儿的言行一次又一次震撼着保罗的心灵,文中的小男孩到底用怎样的言行打动了保罗的心呢?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8自然段,找出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描写小男孩行为和保罗心理活动的句子,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之后,学生对于课文叙述的事情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直扑文章重点句段。)

全班汇报交流:

(一)保罗第一次猜错:(课件5)(板书)师:羡慕什么意思?(喜爱并且希望自己也有。)

师:你有过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两眼放光,非常羡慕的时候吗?再读句子,体会男孩的羡慕。

得知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的,小男孩儿说:‚啊!我希望……‛如果你是保罗你觉得小男孩儿会接着说什么呢?让学生把小男孩儿的话补充完整。(课件6)

保罗猜想的是:小男孩也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而小男孩儿接着说,‚我希望也能当一个那样的哥哥。‛ 1.师:保罗和小男孩的想法仅仅就错在了一个字上,这两句话意思不同,只是因为有两个字不一样?你发现了吗?(‚当‛和‚有‛)

‚我希望也能当一个那样的哥哥。‛ ‚我希望也能有一个那样的哥哥。‛ 师:‚有‛意味着什么?而‚当‛呢?(前者是给予,是奉献,后者意味着索取。)(板书)

师:这么小的孩子,心理想的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而是时时想着能给予别人一些什么,多么令人敬佩啊!面对这个不同寻常的小男孩,保罗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让他坐上自己的新车去兜风。旅途中,小男孩儿又是怎样再一次震撼了保罗呢?(课件7)

1.快速默读课文9-16自然段,找出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描写小男孩行为和保罗心理活动的句子,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从小男孩儿的行动和语言来感受小男孩儿对弟弟的关爱。培养学生有理有据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和能力。)

(二)保罗第二次猜错:(板书)(课件8)

‚到了小男孩儿的住处,小男孩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他扶着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脚的弟弟从屋里走出来。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面那层台阶上,然后紧靠着他坐下。‛

‚他指着那部车子说,说:‘看到了吗?弟弟?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分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这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原来给你讲的橱窗里的那些圣诞礼物了。’‛

(通过品味小男孩对弟弟的说的话,体会到小男孩儿对弟弟许下的承诺,读出对未来的企盼,进一步感悟对弟弟的爱。)

师:小男孩的这段话仅仅是送一辆新车给弟弟吗?还可能送给弟弟什么?(课件9)

师:要送给弟弟鼓起生活的勇气,要送给弟弟一生的幸福。因为只有这样,小男孩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谁再来读读小男孩儿的话?(指名朗读)(板书)

三、感悟主题,升华认识。

1.师:眼前的一切感动了保罗,激起了他无私助人的愿望:他走下车,抱起了腿有残疾的弟弟,带着小男孩儿兄弟俩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期之旅。(课件10)

2.师:这次旅行是令人难忘的,是美好的,因为他们都收到了最美好的礼物。课题中‚最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呢?

3.生: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课件11)(板书)

(设计意图:体会‚给予比接受真的更令人快乐‛的内涵。对‚最美好的礼物‛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犹如滋养学生精神世界的雨露。)

四、拓展延伸。

(课件12)点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知识面,深刻体会给予的快乐.)

五、作业

(课件13)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六、板书

最美好的礼物

保罗第一次猜错 小男孩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上一篇:中考英语作文预测:压力下一篇:佛悟人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