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2024-09-18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共12篇)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1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摘要】 在信息技术冲击着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变化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使用技术促进学习和设计学习化环境的技能。因此,师资培训担负起这一新的任务和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力措施,也是体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教师角色的转换 师资培训 网络教学 学习化环境

一、学习化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会学习的今天,构建学习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讨论三类学习化环境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这三类学习化环境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关,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融合在一起。

1、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认知工具,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了媒体的功能,即不是用于传递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用于支持更为丰富的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实现更具个人意义的学习。

在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中,媒体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作为通讯工具,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作为资源,通过超媒体、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的信息探索探究活动;作为内容情境化的工具,使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支持意义建构;作为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现实模型,以发现事物模式和趋势;作为表达工具,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而更多地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用媒体来传递教学材料,如何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关键是如何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情景。例如运用Internet 和数据库软件Access收集数据,再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 lab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Word 制作电子简报,用PowerPoint向其他学生做演示。因此,将媒体集成到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化的环境,是对教师新的挑战。

2、各学科综合的学习化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趋势促进了学校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学校设置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综合的学习化环境主要有三个特征:

注重体验。将学科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体验中,通过接触实际现象,获得意识和经验,这些获得的经验也能为今后学习提供有意义建构的基础。

注重跨学科的关联

[1][2][3][4]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2

一、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场所。例如,学生在校园内的校规、校训、名言警句,教室里的课表等都使用英汉双语标识;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应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学生之间路上见面打招呼、问候语尽量用英语;利用每星期下午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英语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同时教师上课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英语语言学习的氛围。

二、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

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小学生能在40分钟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每节上课前让孩子们唱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让他们根据所听到的旋律加以联想,同时会配一些相应的动作,使英语和音乐融为一体,创造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到台前展示课下准备的一个英语小笑话或小故事,有时会针对所说的故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形成互动的轻松学习气氛,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本节课的高效做准备。

2.运用互联网把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去设计教学。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创设小学语境?这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句型时我会用课件呈现多种实物图片,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日三餐的合理饮食,教师扮演家长模拟表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再现有关对话的内容,图像结合,这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3.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要穿插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灵活化、情景化。更有利于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把握好重点,分散难点,使枯燥无味的语言从课堂中解脱出来。在教学中尽量设计出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游戏情景, 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3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小班化教学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环境,让受教育者能够比较充分的享受教育资源。为此本文从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了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小班化教师培训方式,以期能促进小班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小班化教学的质量。

一、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小班化的教学实验,经过证明小班化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班化教育在美国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1]我国近些年大部分地区也纷纷开展了小班化教学,2001年我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将“小班化教育”定义为: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2]

二、小班化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小班化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正面临着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

在大班化教学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类学习”,在这一价值追求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管理者、领导者,没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成为大班化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促进者,在“无差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让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对于在“应试教育”道路上奋斗多年的教师来说,适应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是首先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也是提高小班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挑战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坚持全纳性和个别化的原则。既要明确全体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以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又要设计出某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的较高标准,以体现小班化教育注重个性发展的优势,从而以实现班级授课和个别教学的完美结合。小班化教师应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师交流能力的挑战

据统计,小班化教学比起大班教学,学生人均占有发言时间要高3倍以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时间人均占有量要高5倍以上。教师在交流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既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又不失学生的敬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学生个性发展对教师的评价能力的挑战

小班化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评价方式能力的挑战。如在小组学习中过程评价是最典型的评价方式,通过此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小班化教师培训设计与研究

(一)小班化教师培训设计思想

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小班化教师培训是传统的教师培训的有力补充,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小班化教学方面的知识与资源,提高教师的小班化教学能力,从而很好的解决了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促进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二)培训设计

1.培训内容设计

主要包括理论、技能、实践三部分内容。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概念、相关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技能部分主要是班级环境的布置、桌椅摆放的方法、分组的策略、评价的方法等;实践部分主要介绍小班化教学案例及其分析,同时还包括一些课件、资源下载等内容。此外,设计培训内容时需还考虑到学科差异,部分内容应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设计。

2.培训环境设计(网络环境设计)

网络环境是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以及参训教师之间的纽带,是培训内容的载体,也是开展培训的平台。将培训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由不同的主题构成,每个主题又需要参训教师完成一系列活动,最后还以作业的形式来帮助小班化教师的提高。

3.培训方法(活动)设计

(1)专家风采模块:通过视频聊天软件,培训者团队邀请来自各地的小班化教学专家、资深教育专家、小班化教学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定期进行讲座。参训教师可以学习他们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同时可以专家进行互动,提些问题、发表看法等。

(2)教师日志模块:教师日志是促进反思型教师形成的最好的方式,教师通过日志,找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且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达到知识的共享。

(3)资源中心模块:此模块主要是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及培训相关资料。有课件资源、案例资源、论文资源、软件资源四个子模块。教师可查找相关的学科年级的教学课件与教学案例,节省重新制作课件的时间,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借鉴。

(4)教师档案袋:记录了教师每天访问培训网站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包括所选的课程、浏览的网页、上传的资源、发表的日志、对他人的留言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档案袋可以方便的帮助教师记录学习的过程,研究者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使教师的学习行为量化,对教师的网络培训结果做出评价。

四、结束语

在小班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对小班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小班化教学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小班化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支持,是校本培训的有力的补充,有利于推动小班化教师能力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加快小班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余洁.透视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浪潮[J].外国教育研究,2002(04).

[2]俭主编.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探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4

学习心得

尹兴应

2014年9月14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上海市环保局为沪滇环保对口帮扶合作工作举办的环境保护与监管培训班。通过上海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总队、监测中心以及环科院领导、业务精英的授课交流,我在环保行政诉讼、新环保法、环境执法于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污染减排、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信访、低碳经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化工企业风险与防范等方面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现将我学习到的上海市环保先进经验概括如下:

1、环保问题是全社会、各部门、地方政府齐抓共管的问题,要针对能源、产业、交通、市政建设、农业、生活等六大领域齐抓共管,建立协管委员会,对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将五年规划、年度计划有效衔接起来。

2、加强执法监管,对各项目要在环评审批、三同时实施、运行监管各环节不懈怠,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推进制度改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应不断完善。

3、规范环境行政行为,从源头减少环境行政争议的发生,具体要从规范环评审批、信息公开、规范证据的收集及证据固定、规范行政处罚程序等。

4、改变观念,将理念由“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向“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上来。

5、新环保法已将环境保护列为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外的第五国策,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要形成“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新理念。

6、强化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强化源头管理,突出结构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优化养殖模式,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健全减排能力体系建设。

7、推行节能环保各类奖惩政策,如脱硫脱硝电价、阶级奖励、报建审批绿色通道等。

8、有效开展考核和问责制。

9、机智处理环境应急事件,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10、建立健全环境标准体系,科学处理环境信访。

11、加强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开展“一企一档”整编工作。

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 篇5

一.公司总经理与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认证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对新员工进行教育,其内容包括: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生产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意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解释,有针对性的讲解历年事故案例。

三.对常发生小事故的驾驶员飞历年有事故记载的驾驶员、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员实行重点教育。

四.对调换车型的驾驶员要对其进行车辆技术性能、安全驾驶操作要领飞特殊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程教育。

五.根据安全生产情况的需要可随时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技能学习。

六.传达上级安全生产指示、指令,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教训,强调布置安全生产特殊事项。

七.根据生产经营任务变化、季节变换、以及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出现时,要适时地进行针对性教育。

驾驶员安全培训和学习制度 篇6

一、公司全面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和因公用车的调度使用,并及时做好派车登记,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每月组织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传达交通管理部门的精神内容;督促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安全行车,杜绝事故发生。

三、按照车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公司所有车辆的年检和驾驶员的年审工作。

四、严格遵守公司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车辆维修应认真检查核实,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五、严禁擅自出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将车辆交与他人驾驶。

六、负责对驾驶员行驶公里、出车费用的核准、报批,加强对车辆油料的管理和标准核算,每月对车辆用油情况进行单车核算,建好各类台帐。

七、每月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检查考核,严把检查考核关,确保车况良好。

八、扎实抓好对车辆停放的督查工作,对因公派出车辆要按规定及时查询,掌握动态。

九、对违章、违规的驾驶员要做好登记,并及时将信息上报。

驾驶员安全责任

一、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二、精心爱护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要勤检查、勤紧定、勤润滑,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维修,避免机械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遵守公司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自觉遵章守纪,服从安排和调度。不得私自出车;完成任务后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时报告派车负责人登记,严禁将车开回家过夜。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驾驶技能,做好节约用油。

五、文明驾车,礼貌待客,不开“英雄车”、“赌气车”,严禁酒后驾车,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六、严禁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将车辆交于他人驾驶。

七、驾驶人员自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八、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驾驶员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法规,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安全意识,按时参加各类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行车规则。

二、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传达上级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安全行车的经验和分析典型事故的教训,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安全教育例会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每月对驾驶员的安全情况进行一次讲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四、要定期利用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育,认真吸取他人的教训,警示驾驶员要文明行车,严守规则,确保安全。

五、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公司每年要组织驾驶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常识测试,对多次测试不合格的驾驶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

六、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缺席,要严格考勤。

七、对各类培训教育要做好台帐记录,以便备查。

车辆检查制度

一、坚持做好出车前检查和完成任务后的车辆保养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维修。

二、要定期组织对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不符安全要求的车辆要及时提出整改维修意见,并报公司核准实施,消除隐患。

三、驾驶员要对所驾车辆做到胸中有数,认真检查保养,发现机件损坏、失灵要及时报告抢修,否则因检查不到位而造成事故,要追究责任。

四、安全责任人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检查、监督,严格履行职责。

五、对每次车辆安全检查要造册作好登记,并对隐患整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抓好落实。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7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师资,重构与再造

2009年, 伴随着金融危机, 美国传媒业不断传来“报还在、纸消亡”的消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等都变成了彻底的电子报纸, 读者靠浏览器阅读、电子邮箱等获取、交流信息。中国的传媒业也传来进一步改革的消息, 2009年10月21日, 上海文广集团宣布制播分离、整体转企改制的试点决定。中国广电传媒领域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大幕也将拉开。北京报业继《市场报》停刊、《中华新闻报》倒闭之后, 《竞报》和《劳动午报》正式淡出了北京综合类日报市场, 另谋生路。来自传媒业的这些信息, 涵盖了从机制到技术的全局性变动、变化和变革, 提醒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正面临着时代的考验。而在这考验中, 新闻传播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重中之重。

一、目前新闻传播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分析

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 全国开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校 (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外语大学、体育大学、民族大学等) 急剧增加。据统计, 1994年以前, 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1999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 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2004年共增加335个专业点, 平均每年增加近70个。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3月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新闻学专业209个, 广告学专业232个,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46个, 编辑学专业50个, 传播学专业24个, 即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 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因此, 新闻传播师资队伍也呈现出动态状况, 一直没有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确切信息。这里, 只能就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1.就师资数量来说, 基本上能够达到每个专业专任教师至少3个人的底线。

2.就师资结构来说, 学校之间的力量对比差异悬殊。从年龄结构看, 除十几所具有博士点的学校在老、中、青的搭配上整齐、合理外, 其他大部分学校都存在中间塌腰的情况, 40—55岁的教师严重匮乏, 27—35岁之间的青年教师占2/3的比例。从学历结构看, 从2005年至今有很大的提高, 一般省属大学的硕士学位比例高达80%以上, 这也和年龄结构有关, 青年教师没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很难走上专任教师的岗位。从职称结构看也不尽合理, 教授、副教授有限, 讲师、助教扎堆。从学缘结构看, 应因地而异、因校而异, 经济欠发达地域的学校要想改善学缘结构的难度很大。

3.就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来说, 存在着严重的一条腿走路的问题。就像复旦大学著名的童兵教授所说:“过去对新闻系学生的要求是讲政治讲作风, 然后是掌握采、写、编、评四套功夫, 大致可以应付新闻传媒的实际操作。现在新闻机构对人力资源的起码要求是复合型人才, 既懂新闻采编业务, 又懂经营管理业务;既有较好的文化功底, 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完成微观层面的操作, 如采写一篇新闻稿, 编辑一版专版, 又能从宏观上参与决策、策划, 提出与实施一个较大领域或较长阶段的报道计划。……对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这些要求, 首先需要他们的教师先行具备。可环视现在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 有不少是欠缺这些广泛的知识和实际运作能力的。”[1]虽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 但现行新闻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对很多从事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师来说, 做科研、评职称都需要读学位、写论文、完成课题, 很少有从事实践的机会, 学校的评价系统也缺乏这方面的制度设计。就连那些从传媒业一线转行到高校的教师, 也同样要面对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 面对发论文、做课题的职业要求, 原有在传媒业实践过的底子不再有补充的机会。曾有学者提出, 可以适当借鉴一些西方的做法, 新闻学院和传媒一线经验丰富的人员签订一个一年的聘用协议, 在媒体工作的同时到大学授课。只能说这样的想法很好, 但找不到可行性。因为, 传媒一线经验丰富的人都在传媒改革中担当重任, 分不开身, 再加上高校和媒体各有各的人事制度、考核标准, 无法平衡。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师资队伍面临的挑战

有人引用狄更斯的话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 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 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是的, 处于高等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一直面临着改革的社会需求, 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总的说来, 我们在前一个历史浪潮中还没有站稳, 但马上就得迎接下一个历史浪潮的冲刷了。

(一) 新闻传播师资队伍要打破传统的束缚高校办学的文化理念

受群体本位、自发自在的传统文化模式的束缚, 高校一直存在着以下弊端: (1)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学生的专业定位过于僵硬; (2) 教学管理体制僵化, 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过于狭小; (3) 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4) 教学手段过于落后,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僵化; (5)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欠缺; (6) 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一, 缺乏个性和特色。因此, 理念的更新和体制的改革是个系统的文化改革工程。师资队伍的理念更新是根本性的问题, 否则, 高校的教育改革很难真正深入下去[2]。

(二) 新闻传播师资队伍要打破学界业界两张皮的现象

现在的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存在着“实务型师资严重匮乏”的问题, 师资队伍自身的实践操作几乎是空白。教评论的教师没写过评论, 教节目策划的教师没策划过一个报道是很普遍的事情。在学术研究上, 学界业界两张皮, 缺乏必要的双向沟通。静观每年新闻传播学术界和新闻传播业界的会议就会发现:一是双方面的会议很少能够互通有无;二是即使大家都在一个会上碰头, 学界与业界探讨的问题也是各说各的理, 学界对业界的把握大多数是表面现象。因此, 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对话显然是薄弱环节。当然, 学界应该成为业界的先导, 要比业界有更前瞻的目光, 更理性的见地, 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仅局限于自己的圈子里自娱自乐的话, 新闻传播学科的治学方法是要受到质疑的。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只有与媒体同行, 与问题同在, 才会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师资队伍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的核心是互联网, 以及以光纤技术、数据通信为基础的博客、播客、微博客、电子杂志、网络视频、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它们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融合, 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对传媒业来说, Web2.0时代的关键词是微内容、点对点和解构。人们以草根及平等的价值取向实现自我内容的发布, 使多对多的传播成为可能。对新闻传播师资队伍来说, 再一次面临新的机遇。 (媒介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推动媒介向前发展的十足动力。轮转印刷机的发明加速了便士报的形成;电报电话的发明导致了新闻通讯社的诞生;广播电视的发明构建了与报纸抗衡的三足鼎立传播生态。) 那么, 新的机遇表现在哪里呢?

(一) 构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即要培养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人才, 懂得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播艺术的人才。建立这样的理念首先要从师资队伍入手, 然后才是学生学习的层面。

(二) 构建明确的交融课程体系

即要打破原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的本科专业界限, 提高各专业之间的交融性, 让教师的个体能量在整体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三) 构建明确的内容生产模拟平台

新技术环境下的传媒格局, 其特征是将信息价值进行细分, 将共享作为核心价值, 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的一次性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的理念。打通介质的壁垒, 关键是内容生产。以内容的差异化、独特化进行精确的传递和大量的分享。新闻传播教育师资队伍要再次进行对媒介内容生产的深入研究, 才能培养出能够把握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特点, 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对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新要求, 熟练掌握多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一专多能的新闻工作后备军。

让人欣喜的是, 目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它在逐渐淡化专业系别建制, 从2005年开始, 对学科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 形成了10个教研室, 以此为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组织单元, 建造起各个教研室相互配合为本科各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配套支持的组织框架。正因此, 各高校新闻传播师资队伍普遍面临着重构、能力再造的任务。它要求以往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闻传播学科教师必须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 建立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 从新思考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在这一前提下, 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雅斯贝尔斯曾说:“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 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如果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的活动被取消, 那么单凭组织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学的生命的, 而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3]。

参考文献

[1]童兵.新闻改革新思路和新闻教育新突破[J].中国传媒报告, 2003, (4) .

[2]衣俊卿.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境遇和改革思路[N].中国改革报, 2002-05-17.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8

[关键词] 公民环境权;民事权利;交易;保障

【中图分类号】 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54-1

一、公民环境权的概念及特征

环境权是指特定的主体对环境资源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对国家来说,环境权就是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权,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利用各种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的权力。对于公民个人来说,环境权就是享有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包括环境资源的利用权、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和环境侵害的请求权。环境权可以大致分为国家环境权和公民环境权两类。

环境权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国家环境权,但是这种环境权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对公民的权益保障已经远不能满足。公民环境权作为私权形式上的环境保护权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公民自身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利。

二、环境权私权化发展趋势

环境法的性质是社会法,而社会法的本质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调整私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强调在符合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保护私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环境权作为一种社会权,既涉及私权,又涉及公权,具有公、私双重属性。提出环境权利私权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障环境权利主体的利益不受侵害。而环境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不同的是:一般侵权行为中,行为人的行为均直接作用于受害人,而在环境侵害行为中,行为人的行为往往首先作用于环境这个载体,然后由环境作用于受害人,是一个间接的过程。

三、公民环境权私权化需要建立的制度保障

(一)环境权私权化中民事权利构建。传统的民事权利体系主要由财产权和人格权构成,环境权的民事权利体系就由环境财产权和环境人格权构成。首先,环境财产权需要理清的思路是环境财产权的界定和环境财产权的流转,这部分权利可以通过金钱价值来衡量。另一方面,环境人格权主要是指环境民事法律主体拥有和享受环境所带来的美感和舒适感的一种精神性权利,难以用金钱衡量。

(二)环境权私权化中民事责任构建。环境权作为私权化的民事权利后,确认了环境权的民事权利,相应的环境民事责任也应该与之配套。首先是归责原则方面,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应当实行危险责任原则。其次是构成要件方面,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该包括侵权行为、损害危险、侵权行为与损害危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是责任承担方面。环境问题的解决应以预防优先,预防可能发生的环境侵权行为。

(三)环境权私权化中民事诉讼构建。私权化下的环境权的相应民事诉讼较之普通的民事诉讼应当有所特殊,其特殊性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凸显:第一,放宽原告的诉讼资格。第二,扩大诉讼对象的范围。第三,调整诉讼费用承担的方式。第四,改变诉讼时效的制度。由于环境侵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潜伏性、反复性,因此应该尽可能的延长环境诉讼的诉讼时效。

四、公民环境权交易制度构想

(一)环境权交易的概念。在公法层面,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控制排污主体的排污和实现效益,引入了排放交易制度,即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授予排污单位以一定数量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允许对排放权视同商品进行买卖,调剂余缺,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私法层面的公民环境权,可以借鉴公法中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建环境权交易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公民对自身享有环境权利进行金钱或其他方式的等值估价,使这种权利具有现实的载体,通过这部分估价来和受到潜在环境侵害的实施者进行交易,从而保证自身的权益。

(二)环境权交易的目的。环境权交易的前提是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但由于其具有复杂性特点,并且环境污染损害的主体多元化,通常难以定位明确的赔偿主体,从而加大了公民维权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性。引入环境权交易制度,可以使环境权利侵害的结果和预期结果具有实际的载体,通过相关制度法规真正让环境权侵害的补救和赔偿得以具体落实。建立了体系的环境权交易制度,一方面,能够解决实际中的环境权侵权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自然资源和经济效益合理配置。

(三)环境权交易的核心价值。通过对公民享有的环境权的交易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公民可以在环境侵权的情况下获得等值经济或其他方式的补偿;另一方面,有了这种等价的损害交易制度和法律法规,能够使侵权行为的后果得以具体表现,在对比获利和损失的比重后,侵权者会选择减少损失的方式来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可以遏制侵权者的侵权行为发生。环境权交易表面上是通过经济价值来保护了公民的环境权,但其真正的核心是通关对环境侵权的所谓定价来真正从源头控制污染,要让公民的环境权切实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余俊.环境权的文化之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4]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92,(10).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9

户部寨乡二中 刘双利

这次《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的应用》培训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是各位教师的上课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起来这五天的培训,真的受益匪浅。

我对这次培训机会从心里来讲是十分珍惜的。当前的教育改革从上到下提的十分响亮,但是我总觉得好像是有种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觉,国家提倡教育改革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到底有什么改变了,校园面貌新了点,教师呢?好像是最大的收获就是记住了几个新的教育名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等等,课堂上依然不能做到让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还是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统治我们农村课堂。自从多媒体设备引入学校以来,多多少少改变了课堂环境,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对教育改革很是困惑,正当此时我们电教馆的领导组织了这次培训,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因此我是十分重视的。在这次培训中应该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也有了许多的收获。那么我就先谈谈这次培训我的收获有哪些:首先这次培训定位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的应用,培训的内容很是具体,不像以前有些的培训大而空,只知道喊口号,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这次培训就是解决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到底应该怎么来上课,这是我一个最大的收获。多媒体教室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了,本来觉得有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很高,成绩应该提高很快,后来实践证明,利用了多媒体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却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很是困惑,后来干脆不再用了,省得白白的浪费资源不是,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弄懂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工具,只不过比传统的教学设备先进,说到底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只寄托在工具的先进性上面,关键是使用这种工具的人——老师,你对这种工具了解多少,他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又在哪里。只有对你要运用的这种教学工具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轻松的选择出最合适的工具,让这种工具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所以我会在以后我的工作中进行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设备。

其实多媒体设备较之于传统的教学设备还是具备有很多先进的特性的,他里面毕竟包含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既然如此就要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好好研究了,这也是这六天的时间里我们培训的重点所在。也是我的进一步的收获。我们的老师对教学设计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每一节课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最简单的,上课之前总得想一想我该讲什么,怎么讲(现在叫学生学什么,怎么让学生学会这节课的内容)这就是教学设计,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想,里面已经包含了很多东西了: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我想达到的目标都在这里面了。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此基础上去考虑一下我要使用什么样的媒体,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能很顺利的达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准备使用的媒体确定下来之后再思考这种媒体所需要的资源我有没有,有的话,深入思考用多少?怎么用?如果没有的话,从哪儿能找到。找到又怎么能为我所用?所以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大量时间来支持的。但是为了我们的学生的未来,我们花费这些时间是值得的。也是乐意 的心甘情愿的。从学生对多媒体的反应态度上我们也可以有所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们一听说要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就表现出来异常兴奋,这里面虽然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把在多媒体上课当成看热闹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毕竟是先进的东西,比传统的教学设备要有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原来的普通教室里每堂课都是看着眼前的那块黑板,久而久之也会厌倦的,他们会产生黑板还是那块黑板,老师还是那些老师,书是书本是本,我们的学校啥时能变个样?人都是这个样子,对于新鲜的事物就愿意接受,何况是学生正处于年少时期,如果某节课换了新老师,或者教室里多些听课的人,他们的反应就很是激动,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很认真听课。何况多媒体教室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未知的东西他们并不能想象出来,所以就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就有了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的兴趣,我们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我们就要好好利用好,让他们得到他们所期待的东西。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课要是用多媒体设备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话,还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下多媒体设备。毕竟教育要面向未来。

鼓励大家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的问题,没有新的丰富的资源慢慢的我们的学生对多媒体就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兴趣,这是很可怕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真正主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比我们少。我有好些学生的QQ级别都是很高的,他们大多都拥有一个太阳以上的级别。这说明他们的在线时间比较长,他们的空间里收录的文章真的丰富多彩,可见他们的思想并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不要以为学生考试的时候就考那么几分,是不是就是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啊,有,而且很多。不过他们头脑里的资源虽然很是丰富,但是并不是全部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来获取更多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资源,并且把这些资源提供给我们的学生。我们获取资源的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给我们建立了很多资源库,例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学科网,各省市也有自己的教育网站,像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等。还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建到了很多基层学校,还对部分老师进行使用管理培训。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我相信我国教育现状会有比较大的改观的。

新课改培训的学习体会和总结 篇10

汶川中学 毛倩(8月30—10月1日)新课改培训体会和总结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当堂达标教学”是我们借鉴一些现代教学现象的教学改革的新举措,作为一线教师,必然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通过新课程培训,我学习到了一种“以生为本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适合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既锻炼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又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目标指示下,能够在有限上课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并通过达标练习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获得了成就感,更增加了他们自学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几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感触颇深。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陈旧观念,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而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我认为教师应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学习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经验与误区;

2、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专业意识:既要抓紧时间提高本学科专业知识,又要丰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如心理学、课程论、探究教学方法论等知识,特别是树立终身学习习惯;

4、过程意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知识的有效形成过程,而不是结论,还知识原有生命力,关注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和评价;

5、研究意识:熟练掌握探究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6、困难意识:课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初期教师都普遍欢迎,踌躇满志,一旦实施,将会面临巨大困难与困惑,教师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7、开放意识:教学中要不断引入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注重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以开放教学培养开放学生;

8、社会意识:此次课程改革采用模块教学,弱化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社会意义,所以教学中,要树立社会意识,挖掘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教学。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11

人事处安排就审计、经费收支管理、非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以及纪律教育月学习情况等方面开展了中层干部培训。未能参加上述培训。按要求,本人自学了科研课题项目审计、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收支管理、非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财务知识等内容。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如何读懂一份财务报表

一份数字堆积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诸多问。只有读得懂财务报表,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企业以前、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状况,能够准确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并决定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预测经营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何种财务上的影响。

财务报表对非财务专业人很神秘,但是,台湾知名歌星万沙浪先生,曾以一曲《风从哪里来》风靡海内外,若将这首歌的歌词稍微更动,把“风”字改成“钱”字,就变成说明财务报表的好口诀:“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谁能告诉我,钱从哪里来?”前两句歌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它的目的是陈述组织资金的来源及用途。后两句歌词是指其他三份财务报表,目的都在于解释企业财务资源或股东权益的变动。

企业现金流关呼企业生存,利润关呼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财务报表体现出来,看懂财务报表是企业领袖的必备素养,每个企业至少有四张财务报表,依序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四大报表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讨论它们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且看本书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提升读者功力: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它描述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关系。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建立在以下的恒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恒等式关系要求企业同时掌握资金的来源(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与资金的用途(如何把资金分配在各种资产上)。资产负债表是了解企业财务结构最重要的利器。

2、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它解释某特定期间内,组织的现金如何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发生变化。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利润表在衡量企业绩效时面临的盲点,以另一个角度检视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是评估企业能否持续存活及竞争的最核心工具。

3.损益表

又称为利润表,是用来解释企业的利润是如何产生,记载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和非经营性的损益,从中可以看出企业产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损益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判断企业价值,并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趋。

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Stockholders’Equity):它解释某一特定期间内,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如何因经营的盈亏(净利或净损)、现金股利的发放等经济活动而发生变化。它是说明管理阶层是否公平对待股东的最重要信息。

每个中层都要练就一身高强的管理武功,而财务报表可以协助经理人锻炼出“五大神功”。这五大神功分别是:

1.坚持正派武功的不变心法:——财务报表的核心价值是实践“课责性”。

2.活用财务报表分析的两个方法:财务报表是利用“呈现事实”及“解释变化”这两种方法,不断地拆解会计数字来找出管理的问题。、确实掌握企业的三种活动:财务报表最大的威力,是系统地呈现企业有关经营(operating)、投资(investing)与筹资(financing)这三种活动,并说明这些活动间的互动关系。

4、深刻了解四份财务报表透露的经营及竞争讯息:任何企业活动都可以汇整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与“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四份财务报表。

5、加强领导者必备的五项管理修炼:根据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斯隆领导模型”(Sloan Leadership Model),领袖必须具有形成愿景(visioning)、分析现况(analyzing)、协调利益(relating)、尝试创新(inventing)及激励赋能(enabling)五项核心能力。

二、基本财务知识 1现金结算

国家对于现金结算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准坐支现金(已收抵付)、必须要钱账分离。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允许现金支付范围仅限于: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和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及福利费、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各种奖金、支付给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费用、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货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以及现金支付限额(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除此之外,不可以进行现金结算。

2银行存款

对于银行存款我们,分为支票结算和汇款:对于支票结算,应明确日期(不能收远期或过期支票)、金额、不能涂改,另外收到支票≠收到账款。在收支票时需要核对印鉴,即是否齐全、完整、清晰,抬头是否正确,日期、金额、抬头是否顶格。对于汇款,单位可以撤销当天汇款,银行盖章≠款项已经汇出。如果填错汇款资料,无论是有意或无意,该汇款均无效。

3.发票及增值税

发票通常分为销售商品发票(即增值税发票,其中普通发票不可抵扣,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运费发票、服务业发票、其他业务收入发票以及财政收据,以上均可以作为合法报销凭证

发票开具时不得涂改,项目填写齐全,要加盖发票专用章,不得开具虚假发票。

4.所得税 我们国家的所得税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中企业所得税是税前利润(调整后的利润总额)× 所得税税率(25%)。

个人所得税指个人一切所得都应按规定交税,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等11项内容。其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指综合费用扣除3500元,递增交纳,体现了多得多贡献的原则。对于偶然所得(如彩票等),起征点1万元,只有超过1万元才按20%的比例交纳。

三、财务问题关乎单位的发展大计

事实上,会计数字只是结果,管理活动才是组织创造价值的原因。关乎投资、筹资与经营,这三种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成功的经营活动可能代表企业目前业务仍有广阔的投资空间,也会使得股东或银行乐于继续提供融资。因此,用治国安邦形容不为过。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创业家”,他创业成功的关键是“用对的人”。关于自己何以成功,刘邦作了个精辟无比的分析:“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策略规划活动(以张良为代表):企业的策略规划,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是投资活动(investing activities)。投资活动决定企业未来能否成功,正确的投资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不正确的投资不仅会造成短命王朝,甚至会使“股王”沦落为“毛股”。所谓的投资活动,不只是指把钱用在哪里的决策,也包括把错误投资收回来的决策(divest)。、后勤支持活动(以萧何为代表):后勤支持活动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上是筹资活动(financing activities),也就是资金流。现代企业的“粮道”就是资金流。资金充足流畅,经营或投资活动就能可攻可守,员工及股东才能人心安定。、市场占有活动(以韩信为代表):市场占有活动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上是经营活动(operating activities)。经营活动决定企业短期的成功,它的重点是营收及获利的持续增长,以及能由顾客顺利地收取现金。

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 篇12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作为第二十期中青班的学员,与全体学员一起,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这次“公共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天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与自己

“以德服人、行成于思”的格言,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通过聆听那些学术大师的生动授课和名家前沿的理论成果,却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一、升华了思维理念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博导教授和国内名家大师,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比如刘园博导的《宏观经济分析》,孙立平博导的《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科学发展》,尚水利博导的《高绩效团队塑造》,涂光晋教授的《政府危机传播管理》,刘书林博导的《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等课程都使我大受裨益,给我以脑力上的激荡,思维理念得以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拓宽了知识领域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协调利益关系、公共关系管理、危机管理、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心理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演讲与口才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三、提升了能力境界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公共管理与领导力提升,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宏观经济分析》、《协调利益关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系,构建和谐社会》、《高绩效团队塑造》、《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科学发展与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压力管理与阳光心态》、《领导用人的情商与影响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创新》、《领导者语言艺术—演讲与患者》等十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传承了清华精神

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震撼,给人以行动力量,给人以前进勇气,给人以成功信心。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继续完成在党校的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实现“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加快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中学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总结下一篇:冰花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