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

2024-07-26

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共12篇)

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 篇1

一、智慧理念下学习资源建设的新需求

经历多年发展,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资源建设, 经历了从重视教育资源建设到重视学习资源的转变, 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源体系和丰富多样的资源内容。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 以及智慧教育理念的兴起, 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新契机, 形成了新一轮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热潮。先进的智慧校园和学习环境, 离不开与传统教育资源相区别的新型学习资源支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提出[1], 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因此, 在新一轮的智慧教育发展热潮中, 对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了更为高水平的要求。

二、国内外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

“十五”以来, 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已经经历了课件素材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等热点。目前, 诸如泛在学习、移动学习、非正式学习、智慧学习等学习新理念得到了提出, 国内外的学习资源建设也相应涌现出了许多新气象, 出现了诸如慕课、微课、移动课程等学习资源建设的新热点。

1.开放教育资源 (OER) 运动[2,3]

开放教育资源 (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运动从美国发起, 其所强调的开放共享理念在资源建设中带来了深远影响。2001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实施了开放教育资源计划, 将该院的所有课件资料上网, 让全球任何互联网用户都能够免费享用。紧随其后, 许多世界名校诸如哈佛、剑桥等也陆续加入到了免费开放课程资源的队伍中, 并逐渐在全球形成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目前, 参与该运动的有许多国际教育机构、学术组织和开放大学, 席卷了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的各层次, 并形成了开放课件、开放课程、开源平台、开源软件等多类型的开放式资源, 甚至引发了目前诸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 、可汗学院等全球闻名的资源开放项目。

现在, 全球知名的OER项目有: (1) 麻省理工开放课件 (MIT OpenCourseWare, http://ocw.mit.edu/) :有2000多门开放课程, 供全球网络用户自由学习和享用, 是开放资源运动中的鼻祖级开放式教育资源。 (2) 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http://www.khanacademy.org/) :大名鼎鼎、影响如日中天的可汗学院 (图1) , 是由萨尔曼 ? 可汗创建的。他利用自己录制的授课视频片断免费给用户开放使用, 内容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等科目, 视频片断数以千计。萨尔曼 ? 可汗声称, 要把这些开放的视频资源免费共享到底。 (3) 互联网档案馆 (The Internet Archive, https://archive.org/) :这是一个在线存档网站, 定期收录保存了全球网站上可以抓取的信息资源, 包括视频、文字、声音和网站等, 是开放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 (4) 开放教学课程联盟 (Open Courseware Consortium, http://www.oeconsortium.org/) :是由全球近300家大学协同合作的开放课程联盟, 共享了许多优秀的课程资源。 (5) CK-12 (http://www.ck12.org/) :它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领域, 提供了各类开放式的学习资源和技术工具, 可供师生免费获取高质量、可定制的学习内容, 同时还能适应多元化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模式。 (6) 创造性共同体 (Creative Commons, http://creativecommons.org/) :这是一家非盈利组织, 通过法律授权工具来鼓励对各种创意和知识的免费分享使用。通过借助其网站所提供的易用授予工具, 创意作品的拥有者, 可以为其它网络用户提供标准化的不同程度的公开授权使用许可证书。

2.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MOOCs) [4,5]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 是指可以自由注册、能广泛共享和获得学习结果的大型在线课程。与传统数字化课程相对, 它是巨无霸级的新型在线课程, 拥有免费开放、学员众多、多形式学历认证、在线分享等特点。慕课不仅提供了免费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还能够提供完整的高等教育学习体验, 自2012年以来, 慕课浪潮席卷全球, 受到举世关注。

目前, Coursera、edX、Udacity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大慕课平台, 中国许多高校也加入到了慕课建设的行列中。 (1) 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在2011年所创立, 目前有包括美国常青藤大学在内的30多家高等院校加入到其中, 共包括20个科目的200多门在线课程, 有些课程为学生颁发由任课教授签署的结业证书, 也有高校开始接受学生在Coursera上所获得的课程学分。 (2) Udacity:也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所创办的, 课程范围覆盖了从计算机科学到数学、商务等领域。课程平台结合学习者的学业水平, 来颁发各类层次的相关证书。更令人注目的是, Udacity还发起了一项针对优秀人才的就业推荐计划, 根据世界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学习者的成绩, 将学生的个人简介推荐给包括谷歌、Facebook等在内的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 (3) edX:这是一家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在2012年携手创建的非盈利性在线学习平台, 它的合作院校包括伯克利等。学员在完成了该平台的在线课程学习后, 能够获取相对应的学业证书。 (4) 中国大学MOOC:受教育部委托, 由网易云课堂携手“爱课程网”推出“中国大学MOOC”项目, 首批56门课程来自全国各知名高等学府。完成在线课程后, 学员可获得所颁发的课程结业证书。

3.精品开放课程[6,7]

精品开放课程, 是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升级项目”。教育部在2011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程, 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种类别的建设内容, 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其中,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 是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以高校师生为主体, 同时面向社会, 旨在推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 国内提供精品开放课程资源服务的网站有: (1)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www.jingpinke.com) :该网站是由教育部主导推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展示网络平台, 遵循“资源共建、成果共用、信息共通、效益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 (2) 爱课程网 (http://www.icourses.cn/) :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支持创建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汇聚展示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

4.微课与微课程资源[8,9]

在信息碎片化发展的背景下, 凭借“短、小、精、趣”的特征, 微课在教育领域中迅速兴起。微课最核心的构成要素, 是微型化的教学视频或课堂视频案例的片段。微课是在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在国外, 也有与微课相似的“微课程” (Microlecture) 概念, 并被称为“知识脉冲” (KnowledgeBurst) 。

微课制作设备简单, 几乎人人可以参与此类资源开发。尽管兴起时间尚短, 微课类学习资源已经迅速成为资源建设的热门话题。目前, 国内有影响力的微课资源项目: (1) 佛山教育局的“微课堂”:由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推出, 是全国最早的微课建设应用平台。 (2)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 (http://weike.enetedu.com/) :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创办, 于2013年8月举办了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 其对微课作品的评选标准包括作品规范、教学安排、教学效果、网络评价等。 (3) 中国微课网 (http://dasai.cnweike.cn) :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发起的“中国微课”大赛网站门户, 其微课资源的评选标准包括选题设计、教学内容、作品规范、教学效果、网络评价等。

5.移动学习资源 [10,11,12]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 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 移动学习开始受到学习者青睐,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也进入了爆发期。由于常规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是面向电脑载体进行开发的, 所以能够适用于各种移动电子终端的新型学习资源, 成为支撑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 得到了迅速发展。移动学习资源的在内容组织形式上, 一样具有短而精的特性, 从而满足碎片化和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根据国际知名调查机构IDC统计, 2013年全球35% 的劳动力都处在移动办公环境中, 这形成了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巨大需求。在欧洲“Forme-Learning to m-Learning”项目中, 学习者能够借助访问WAP网站将学习资源内容下载到移动设备上开展离线学习。美国普渡大学也推出了BoilerCast网站, 向学生提供可在移动设备上下载和使用的学习资源。此外, 借助电子书包, 移动学习资源在中小学也以“平板电脑 + 教室场景 + 教学平台 + 学习资源”的模式得到了运用。

三、面向智慧校园需求的学习资源建设策略

分析国内外各类新型学习资源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不难发现在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常规数字化资源的特性发生了极大变化, 主要包括:资源建设粒度发生变化, 从大到小、微型化资源受到重视;资源建设载体发生变化, 从基于传统电脑终端到基于各类移动智慧终端;资源作用理念发生变化, 从助教到助学、从重传统课堂应用到重泛在应用, 从支持正式学习到支持非正式学习乃至智慧学习。

智慧校园力图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智能的新型学习环境, 它不仅要为师生提供海量化的学习资源, 更需要提供资源的优质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以支持创新变革的智慧学习方式。智慧校园中的学习资源建设, 应该采取相应的建设策略, 以保证提供更高效智能的资源服务: (1) 注重微型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在信息碎片化时代, 资源“微型化”成为必然趋势。在适应资源微型化的趋势时, 还应该注意将微型资源理念与主题资源理念相结合, 围绕某一主题知识点将优质资源聚合。 (2) 注重学习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与开放联通:在智慧校园环境中, 网络资源的海量式需求使得传统由某个机构单独制作学习资源的方式难为继, 而应鼓励资源用户广泛参与开发更多的优质资源;同时, 信息时代“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源于与各种关系连接起意义建立。”[13]需要突破传统学习资源“信息孤岛”应用的局限, 实现资源之间、资源和人之间的有效联通。 (3) 注重提供学习资源的个加化定制服务:响应智慧校园的个性化需求, 可基于学习分析和大数据技术, 为智慧环境中的学习者及时智能地提供适合其个别需求的按需聚合的资源类型和内容。 (4) 注重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建设:传统资源建设思路多关注静态资源, 不适合智慧学习环境的新需求。有必要关注开发和聚集那些新的生成性学习资源, 即由师生或用户在互动过程所产生的具有生成性、动态性特征的鲜活学习资源。 (5) 注重构建智慧校园下的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应该基于云计算架构, 建立区域性的学习资源云服务模式, 充分整合现有学习资源, 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的高效管理共享服务。

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 篇2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 “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数字化图书室,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所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室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推动数字化实验室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室、学科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

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资源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借力微信企业号建设智慧校园 篇3

摘 要:微信日活跃用户数达6.5亿,已是国内大学生首选即时通讯平台,学校无法阻止学生玩微信,故而顺水推舟,借力微信企业号建设智慧校园,智连校内资源,打造高校内部治理的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办公、智慧家校四大校园场景,构建学校与行政主管部门、校友、企业、媒体、职工家属五大生态链。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学习;高校治理;微信;企业号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1-0048-04

一、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1]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二、建设背景

1.国家战略规划,助推智慧校园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形成校园的数字环境,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信息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战略性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内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师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教学、网上实验、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环境的组成和改善主要围绕着校园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三大要素展开,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目的。

2.腾讯相关数据显示,人类离不开微信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中国”论坛上腾讯集团副总裁江阳在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观点时透露了一个数据:目前,微信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5亿[3]。而就在前一天,习近平在大会发表主旨讲话中提到,中国的网民数量为6.7亿[3],这意味着,微信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接近中国网民总数。微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国外用户数也在稳步增长。

3.学生上课玩手机,支招阻止不可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是人们生活必须品,据亚太手机使用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达10亿[4],远超PC端,据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相关数据报到2020 年,全球 80%[5] 成年人会拥有智能手机。面对凶猛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学生是这个浪潮的推动者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支招阻止学生上课玩手机,有的把教学楼信号屏蔽;有的在教室前安装手机储存柜,上课前关机储存;有的老师发现后没收手机;有的老师专门调查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调查及解决对策”[6];有的老师想通了发表论文“寓教于乐,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如何将学生上课玩手机应用到教学中来”[7]。我想学生上课玩手机,支招阻止不可能,只有顺水推舟把我们的知识和服务通过智能手机来传播。

4.学校信息化升级,开发移动端应用

目前各个高校已逐步建立起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在线教学平台、在线办公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水电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程度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现阶段的任务主要做资源整合,统一平台入口,信息化应用向移动端延伸,满足学生、老师随时随地互动交流与信息传递。

5.智慧校园环境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

智慧校园环境育人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种会“互动说话”的智慧校园环境,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智慧校园环境中学习与生活,体验到科技带来的现代化气息,从而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全心钻研科研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三、总体框架

设计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四、功能模块

学校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是学校、学生、老师、家长,外部治理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是学校主管部门、学生就业创业企业、社会媒体、校友、职工家属等。

1.在内部治理打造智慧学习、智慧办公、智慧生活、智慧家校四大校园场景

(1)智慧学习场景主要围绕学生学习相关业务进行智慧融合,如表1所示。

(2)智慧生活场景主要围绕学生生活相关业务进行智慧融合,如表2所示。

(3)智慧办公场景主要围绕老师办公相关业务进行智慧融合,如表3所示。

(4)智慧家校场景主要围绕家长和学校相关业务进行智慧融合,如表4所示。

2.在外部治理构建学校与行政主管部门、校友、企业、媒体、职工家属五大生态链

(1)学校与行政主管部门生态链,主管部门管理员通过学校微信企业号查询学校历年数据平台、高级报表、专业评价、科研立项等信息和其他订阅信息。

(2)学校与校友生态链,校友是学校的活名片,学校关心校友可持续发展,提供终生教育课程学习,校友关心学校发展,订阅学校新闻和校友会动态。

(3)学校与企业生态链,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企业(用人企业、创业企业)工作岗位,学校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企业成长过程及录用人数,学校禁止输送人才到不良企业工作,企业订阅学校新闻和就业部分提交用人申请,学校组织双选会。

(4)学校与媒体生态链,学校宣传科与媒体记者建立新闻对接库,学校新闻可推送给媒体或有授权之后立即发布,媒体记者根据新闻素材库,站在各自的视角报到新闻。

(5)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生态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提交实训岗位,学校系主任进行协调报教学管理部门核准实施。

(6)学校与职工家属生态链,学校工会感恩职工家属的支持,生日当天送上祝福和礼物(微信红包)、六一儿童节电子购书卷等,家属关注学校新闻及相关订阅信息。

五、推广应用

1.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与执行是关键

学校管理到治理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从过去的管理理念转变为学校治理,治理就是要协调利益相关方达到一个平衡线,激发相关利益方的潜能发挥极致,从而和谐共生,提高效益。高校的治理者(行政服务、老师和学生)认同智慧校园治理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适用的章程(制度),必要的经费投入,强有力的执行力,在执行过程中总结与改进。

2.构建互动的智慧校园环境是基础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过去的高校的信息化面临升级,资源必须向移动端延伸,借用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等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构建智慧校园,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2]。

3.借力微信平台的企业号推广应用是前提

相比手机APP和手机网站,微信企业号入口更有优势,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都会安装微信,通过微信更快捷方便访问学校企业号,这个需求也正是腾讯公司目前主力所做的工作,努力创造一个优质的资源连接平台,尝试把更多的第三方教育产品服务以及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结合进来,通过微信连接起师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通过支付、地图等功能连接人与服务;通过腾讯新闻等媒体功能连接学校与世界,最终构建智慧校园。

4.激励老师开发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是重点

从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放眼2016~2020年[8],其中高等教育面临的六大挑战之一就是学习空间的重构,实现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激励老师开发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是重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承现手段和方便快捷的访问满足学校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六、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完善建设的过程,建议分模块逐步推进,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纳入学校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学校发展提出实际需求找专业的公司建设与实施,高校治理的相关利益者积极参与应用,实现智慧校园环境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主打借力微信企业号建设智慧校园,根据作者的经验,过去有QQ、博客、微博,现有微信,下一个全民参与应用的产品是什么,目前还无法猜测,因此在整合资源时建议同时建立手机网站和APP入口,从技术角度上说是不需要增加成本。

参考文献:

[1]星讯科技.星讯科技如何实现智慧校园[W].星讯科技,2014.5.22.

[2]智慧校园需顶层设计.艾威康推智慧核[W].新浪网,2014.3.18.

[3]李鹏.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已达6.5亿 还将“出口”马尔代夫[W].浙江在线,2015.12.17.

[4]eMarketer.亚太地区互联网访问率情况的调查报告[W].eMarketer,2015.9.28.

[5]本尼迪克·伊万斯(Benedict Evans).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整个世界[W].《华尔街日报》数字会议,2015.2.27.

[6]余丽萍.高职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调查及解决对策——以江西交通学院为例[J].今日湖北旬刊,2014(1).

[7]严启平.寓教于乐,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如何将学生上课玩手机应用到教学中来[J].科学咨询,2015(20).

[8]地平线项目顾问委员会.《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新媒体联盟, 2015.3.

智慧校园及其建设探究 篇4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步至关重要,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正是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和教育界专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智慧校园建设关键技术、智慧校园设计与架构3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1 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影响和改变传统校园建构的必然结果。但数字化校园只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并进行简单管理平台的搭建,难以支撑和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移动物联日新月异和社会信息化大环境融合的要求。因此,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

1.1 数字校园

数字化校园来源于“信息化校园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该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有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措施。截至目前,已有67所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被批准,使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潮。数字校园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①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②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③具有支持教学的丰富资源;④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⑤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1]。数字校园是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1.2 智慧校园

2008年,美国IBM公司CEO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这一理念后来得到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人的高度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在“智慧地球”理念提出后,我国学者对该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智慧校园”理念。但是关于智慧校园的具体概念,由于每个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对“智慧校园”的具体特征描述也略有不同。黄荣怀教授[2]指出智慧校园是以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线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师生个性服务为中心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的生活环境;蒋东兴教授[3]认为智慧校园具有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6方面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新技术与数字校园的融合使校园信息更趋于社会开放化,校园环境更加个性友好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更加优质便捷化,从而带动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通过以上对于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分析,笔者认为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必经阶段,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智慧校园主要技术

智慧校园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科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与外界互联互通、可提供智能服务、以人为本的智能环境。以下探讨智慧校园的几项关键技术:

2.1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及网络计算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计算模式,同时其基于虚拟化环境和网络,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按需和易扩展等方式优化系统计算能力,达到多个终端并行的任务需求。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校园信息安全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云计算技术可帮助学习者根据具体需求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应用,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并帮助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掌握云计算技术的思想和应用模式,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将为学校教学带来新的变革。采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硬件资源,降低软件采购成本,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条件下加快院校网络建设及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校园网建设时,不用担心数据信息的丢失以及病毒入侵,而且云计算中的权限管理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此外,数据集中存储模式可有效地实现安全监测,即将信息资料存储于某个数据中心之中,然后对数据资料实施统一管理,并分配资源、均衡负载、部署软件,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应用成本[4]。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信息网络(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络等)为平台,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技术、虹膜、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在指定的通信协议下,将需要的物品联入互联网,实现物物相联、人物相联、人人相联的多元信息交流,最终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对物品所处位置进行GPS定位、对监视物体进行追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校园的可视化程度、管理效能及安全防卫水平。

物联网技术已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智能图书馆中为图书安装被动式射频标签,方便阅读和管理;智能后勤管理为草皮配备温度、湿度传感器,使灌溉更加合理;为路灯安装光学传感器使其更节能;人员可视化管理,实行校园一卡通,通过校园卡对师生进行日常管理;智能化保密措施,利用二维码检测技术或嵌入射频检测技术来确保重要文件、设备的安全[5]。

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校园内任何人、物或信息载体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6]。

2.3 大数据技术

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等更积极目的的资讯[7]。”因此,大数据拥有“3V”特性,即:数据量的规模性(Volume)、数据类型的多样性(Varie-ty)与数据处理的时效性(Velocity)。

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甚至思想动态,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工作状态记录下来进行科学地分析判断,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优化校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校园必须对大量非结构化形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对数据如何获取、复杂数据类型实现、数据处理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获取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其中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量获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原始类信息,将其经过深度加工、整理和分析,可提炼转化为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校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撑[8]。

2.4 泛在网络建设

泛在网络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装备而形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泛在网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9]。通过泛在网络的概念,可以推出泛在网络的4A化特点,即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人(Any one)、任何物(Any thing)的无障碍互通。智慧校园要求网络带宽广、覆盖面积大、数据容量大、协同工作好。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网络的建设如同地基,如果缺乏坚实的地基,智慧校园这栋大楼则不可能建成。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智慧校园设计与架构

智慧校园是建设一个智慧的生态圈,以高速泛在的网络、强大互融的数据库、精确统筹的云计算、互通协同的物联网为依托,满足师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环境水平,并促进学校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全面融合。国内很多高校已开始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如浙江大学在2010年的信息化“十二五”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基于物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智慧校园目标,可以使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学习,并能便捷地管理学校事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等;南京邮电大学利用物联网技术,与通讯公司合作建设智慧校园,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财务、学习、生活等连接在一个环境下。

3.1 智慧校园功能需求

智慧校园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完成。智慧校园设计由以下要素构成:智慧理念、智慧环境、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体验。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成为一个可以满足一站式个性化服务的综合统一管理环境。在该环境中,关于校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包括学校的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生活服务管理、教师科研管理等,而且所有信息高度集成、高度分析、高度共享,在任何时间、地点不管突发了什么事件,环境内的成员都可以得到及时通知。

3.2 智慧校园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在设计之初就应从全局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学习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整合调动已有资源,使智慧校园在建设之初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带动所在省市其它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2)开放性原则。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容性的大环境,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所有资源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希望第三方能借助智慧校园的平台分享知识和教育教学资源,因此也可将其作为远程教育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平台。

(3)系统安全性原则。智慧校园是个统一管理的大环境,因此环境系统安全是重中之重。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传输安全与管理安全。对每一个技术的应用都应做到准确无误,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放松。

3.3 智慧校园架构

智慧校园的架构要从总体大局出发,网络架构、智能感知架构、应用架构、安全架构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连接。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1)网络架构。网络架构可采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双接入网络覆盖架构,同时以移动网络作为补充,各网络间无缝融合。该网络结构灵活且扩展性好,能够提供固定或移动的网络应用环境,并支持安全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络硬件基础的搭建,地理范围应该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楼宇和教师、学生生活区,同时应具有可扩展性,能够随着校园的开发扩大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10]。

(2)智能感知架构。智能感知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感技术和视频识别技术及其它应用设备对全校所有人员、资源、设备等环境进行全面感知,从而更好地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个性特征,以帮助学习者学习与妥善保管设备,并观察资源的分享情况。

(3)应用架构。智慧校园的应用架构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应用层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决策服务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典型业务系统,以及传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社交网络系统等新型业务系统,各种应用系统高度融合,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实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服务[11]。

(4)安全架构。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是智慧校园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智慧校园中的安全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4个方面。物理安全包括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容灾备份、介质安全等;网络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检测、数据备份、追踪审计、安全防护等;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库安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等;内容安全主要包括数据挖掘、隐私保护、信息过滤等。

4 结语

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未能真正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只是在硬件上投入高额成本,对于教师的“软教育”却并不重视;一些学校购买的设备兼容性差,影响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还有些学校不愿与其它学校交流合作,造成了信息流通的闭塞。针对以上情况,应正确对待,积极解决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同时,高校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最终建设可以真正融入中国社会的特色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1999.

[2]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3]蒋东兴.让知识在校园中更智慧的分享[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31.

[4]李征.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5):48-50.

[5]杜晓静.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1(10):9-10.

[6]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7]大数据[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数据,2013-06-28.

[8]姚琪.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价值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3(8):91-93.

[9]靳东滨.泛在网与智慧城市[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3767d3143323968011c9284.Html.

[10]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智慧校园建设“五化”标准 篇5

各地各校已出台的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实施意见……,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标准中,我们挑选了最具价值的五条理念,方便智慧校园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设者知道正确的路向,不必让每个人都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摸着石头过河。

智慧校园的设计与建设要以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化、引领化、社会化的“五化”为目的,实施机制创新、队伍提升、标准规范、以评促建等策略,并通过智慧校园达标、智慧校园先进校、智慧校园示范校等综合评估政策,来确保智慧校园智慧性的实现。

1、现代化。我国2020年将基本实现的教育现代化,是从信息时代走向智慧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是“互联网+”的教育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现代化,而不是发达国家曾经实现过的工业时代的教育现代化。迄今尚未有任何国家实现走向智慧时代的新型教育现代化。智慧校园的标准制定,必须为引领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服务,要有颠覆性的创新理念、思想、内容、措施、方法和指标。

2、智能化。在2016年3月的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以4:1的比分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标志着世界的智能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境界,机器人已可向人们提供过去难以想象的高超服务。智慧校园的标准制定,一定要充分体现智能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资源建设、学习评价、教师评价、教育决策、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通过此实现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3、创新化。“化”是一种状态,而且是总体状态而不是局部状态,智慧校园既要为造就创新创造之人提供支持、支撑、服务,又要以创新为旗帜,通过它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学习管理、学习空间等方面的全面创新。

4、引领化。就总体而言,我国近200多年的教育在世界上以跟进为主,自主的原始创新的理论、方法、方式、模式极其稀缺,这与鸦片战争以后国家的衰弱是分不开的。斗转星移,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由弱变强,中国教育由跟进向并进再向引领发展的时代前进。在此新时代,智慧校园必然要对学校的诸多方面进行颠覆,如果没有全面超越和引领的勇气与自信,就无法建设好真正意义上的与智慧时代匹配的智慧校园。

多维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篇6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数字校园的硬件建设工作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整合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展开,数字校园的建设为未来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网建设实际,对多维智慧校园网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对极具实际操作性的“五维” 新理念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校园网;智能管理平台;大数据;数字校园;多维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52-03

多维智慧校园,就是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多个角度出发,以逻辑时空、物理时空和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交叉融合所形成的一个具有时代特性的管理与操作平台。当前,我校创建的多维度智慧校园是伴随着省级示范校建设而展开的极具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的特色建设项目。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安全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先进的建设理念,完善学校所属各单位、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数据资源,再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查询、决策等手段构建一个高度智能的教育服务空间。

一、深度校企合作奠定多维智慧校园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命题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只有确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保证双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和最大化受益,进而达到共享与双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网始建于2001年,是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移动辽阳分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和学校自主建设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2013年6月12日我校与中移动辽阳分公司签署了意义深远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搭建教育信息化新平台,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在校园无线网络覆盖、互联网运行、一卡通系统支持、产学研教学合作、通讯技术等方面解决了校园神经网络问题,从而加速推进了我校多维智慧校园的建设进程,强劲促进了校园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为省级示范校建设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二、多维智慧校园的建构

我校的校园网是由一条专用光缆连接南北校区两个校园网组建而成,并在南北校区各设一台万兆核心交换机、千兆主干、千兆网络信息点到桌面。以有线网络为基础,通过与中移动辽阳分公司共用AP,一个AP两个SSID(CMCC-JZXY、CMCC-EDU),共建设1440个AP实现Wlan无线信号校园全覆盖,并实现无感知登陆认证,校园网络覆盖率100%。

1.多种智能管理系统的建构

目前,校园网信息点约18000多个,计算机4836台,2间高清录播教室、4个现代化语音教室、43间公共机房、136个多媒体教室,这些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都由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负责,同时有公共机房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录播教室管理系统和校园视频资源云平台等多种智能管理系统来支撑校园网的有效运维,极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强劲保障了教育教学需求。尤其校园IT运维智能管理中心的高效运作,可以在网络监控中心发现网络技术故障无法运行的情况下,在取得相关部门授权后可迅速展开相关维修工作,在短时间内恢复网络正常工作状态。

2.远程教学评估系统的建构

智慧校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力的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考评和教学督导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操作途径。当前,学校建设成了389个监控点的标准化考场的音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了校园全覆盖远程教学评估系统,可经学校授权,在校园内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对校区内任意教学场景进行远程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检查,对每个评估或受检对象的音视频资料进行单独保存,形成个人教学材料,为教学质量考评和教学督导检查提供了查询和佐证。

3.智慧校园网络出口的建构

校园无线网络一般具有覆盖范围大、使用用户多、 数据通信量大等特点。从当前的无线网络的建构来看,无线网络管理更便捷,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经常移动接入点的区域,无线技术的多跳结构和配置灵活将非常有利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我校校园网用户通过锐捷NPE50专业出口引擎设备接入互联网,网络出口带宽为2.6G,由互联网、移动网和广电网等3家运营商提供出口线路,其中联通线路2.3G,移动线路100M,北方广电线路200M,为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为了缓解网络出口压力,保障顺畅的网络流速,我校引进了Power Cache 内容加速系统,该系统能将外网热点资源自动缓存在本地,供用户直接从内网下载浏览。内网用户访问已缓存的资源,速度可以达到10MB/S,节省出口带宽最高可达70%。

4.智慧校园网络安全的建构

建设一个接入便捷、高速、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需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是我校多维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应用是多维的,不是简单的把每个应用系统都要集成起来,而是根据应用环境和业务保密性的需要进行多维的发展。为此,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很有建树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建立了数据中心环境监测系统,对学校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火灾预防、漏水、供电进行实时监测。

第二,校园网用户通过IMC网络智能管理平台实现高度智能化网络管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统一账号自动漫游,实现实名认证访问,用户的认证、访问日志等安全记录随时可查。

第三,部署了服务器安全堡垒主机、网络出口应用防火墙、网络日志监控、行为审计、流量分析、网站防火墙等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

第四,通过锐捷的IT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保障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第五,校园门户网站和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已经通过辽宁省教育厅和辽阳市公安局2级等级保护备案。

三、智慧校园建设“五维”理念的应用与推广

1.逻辑时空应用中的“一维”: 点

本维度就是指面向用户个体信息系统的应用,本维度中的点指的是学生、教师、领导等多个个体,面指的是学校整体。以学生为角度的点包括:招生管理、就业管理、课表查询、成绩查询、教师管理、宿舍管理、食堂管理、机房管理等与学生相关的单体管理系统,虽说这些单体管理系统五花八门,各自为政,但是也很实用,曾在我校的信息化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现在我们的单独招生系统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平台一直在使用。究其缘由,单独招生系统及其平台是我校自己开发而成的,可以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进行随时修改,而且及时、快捷、方便并且免费。现在,我校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更为优厚的研发环境和条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这就是“一维”应用中,面向学生信息服务的单体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教师为角度的点包括:工资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督导管理、科研管理、公积金管理、个人所得税管理等系统,其中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也都是由我校教师自主开发,并且一直在应用,其中一些系统已经很好的融合到了其他系统中。我校在系统开发上遵循上级系统的开发标准,满足接口需求,便于操控与衔接。

以领导为角度的点包括:干部考核管理、干部档案管理、干部定级和任免管理等管理系统。这些管理系统在单独开发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为其日后的升级及融合提供有效衔接接口。

2.逻辑时空应用中的“二维”:线

本维度就是指面向业务流程的数据及应用整合,本维度中的线指的是指人、财、物管理线。我校在进行多维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以学校的各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为主线,实现数据、流程、操作的高效整合,将各业务部门相关联的内容实现无缝衔接,把点的管理(部门)串连为线(部门间)的管理,实现业务全面的智能化。主要有学生、教务、招生就业综合管理系统,高智能化办公OA管理系统,全方位实现“校园一卡通”,并开通了“掌上一卡通”,即通过智能手机在校园内实现食堂就餐、商店购物、浴池洗浴、图书借阅、机房管理、门禁管理等事宜。

3.逻辑时空应用中的“三维”:面

本维度就是指面向学校全局的数据整合,本维度中的面指的是跨部门的数据统计、查询、分析。站在学校整体层面,将我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领域提供涵盖整个校园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

为此,学校建立了模块化校园数据中心机房,搭建了校园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容灾备份,建成一个接入便捷、高速稳定的数据支撑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以计算资源全虚拟化的形式为校园网提供应用服务支撑,以虚拟服务器的形式作为不同应用的承载主体并提供资源灵活调度、服务动态热迁移、快照和备份任务计划式调度、中心平台统一管理和维护、网页式灵活运维以及自动更新统一调度和数据恢复等强大功能。利用华三的DRX动态扩展解决方案可以自动触发虚拟资源的扩展和回收,结合负载均衡设备构建可伸缩的资源池,解决了以往的静态服务器瓶颈问题。统一信息标准、信息门户、数据交换、系统集成与身份认证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单点登录与单点退出,实现了众多平台、系统间的用户信息共享,一站登录,全网畅通。

诚然,各种应用系统的建立,只是刚刚起步,后面还任重道远,应用系统的建立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跑车,车有了开车的人也一定要有,但如何让学生、老师、领导都成为开动信息化系统快车的人很重要。基于此,我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推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校长阎卫东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孙玉红为副组长,各系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其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率先在本部门内进行推进、试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化应用系统最终达到相对理想状态。第三,在业务关系密切的部门推进,循序渐进,最后推广到全校。

4.物理时空应用中的“四维”:空间

本维度就是指面向各个空间的虚拟校园无线拓展,本维度中的空间指的是校内、校外无阻隔。我校多维智慧校园除了提供传统的pc终端服务外,还通过与中移动辽阳分公司合作建立了空中智慧校园(即掌上校园系统),用户在校内可通过校园wlan、无线信号,在校外也可通过手机移动数据信号访问校园网资源,享受数字校园提供的智能服务,从地域和空间角度为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延伸。掌上校园系统的应用对校园网从物理空间上进行了拓展。

5.物理时空应用中的“五维:时间

本维度就是指面向过去、现在、未来的虚拟校园无限扩展,本维度中的时间指的是时间无阻隔。我校通过多维智慧校园的建设,把校园建设成为基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无限扩展的数字化校园。学生管理系统和校友录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后自动转入校友录管理系统,学号即为虚拟的手机号并且终生有效,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内资源的服务。未来我校继续与中移动辽阳分公司合作,建立学号与手机号终身绑定管理系统,学生毕业后更改手机号码只需发送一条短信便实现学号与新的手机号自动绑定,无论何时拨打学号都能找到需要找到的同学,诸如此类服务将持续展开。这就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基于时间流动的观念,动态地看待学校的发展建设,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增强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2]李爽.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智慧校园云平台建设策略 篇7

本文首先对校园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对智慧校园云平台的理解,最后将智慧校园云平台划分为基础资源层、虚拟资源层、管理服务层和安全防护层四层架构,讲述如何构建智慧校园云平台。

一、校园信息化现状

目前,全国校园传统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学校的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办公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教学管理等都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管理应用都使用独立的服务器、独立的安全标准、独立的管理标准、独立的数据库和独立的展现层,这样的信息化部署架构可能导致如下的风险和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

校园传统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应用都是按照其峰值业务量进行资源的配置,这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服务器性能很高,有资源剩余,但不能将多余的资源给其他应用系统使用,造成浪费;另一种情况是当应用高峰时,可能一台服务器资源不足,也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取更多的硬件资源支持,造成应用的瘫痪。

(二)硬件维护成本高

校园的信息化促进了业务的信息化,校园的业务部门会不断地提出新增应用系统的需求,再加上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的设备数量将会迎来迅速的膨胀,占地空间、电力供应、散热制冷和维护成本都将急剧上升,大幅度增加了硬件的维护成本。

(三)资源信息难共享

校园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之间是烟囱孤岛式架构,各业务部门,如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应用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应用系统间缺乏协同工作能力,每个应用系统都很难站在自己的信息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

二、智慧校园云平台的理解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从数字化校园发展而来,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探索。智慧校园基于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互联与集成,采用深度的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提供全面的、有效的、智能化的支撑。智慧校园提供了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服务、智慧的管理。

1. 智慧的环境

以物联网的理论为基础,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能化环境。

2. 智慧的服务

提供面向师生的个性化的智慧服务,学校师生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服务。

3. 智慧的管理

采用智慧化的业务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为学校各种决策提供最基础的业务和数据支撑,实现智慧的管理。

(二)智慧校园云平台的价值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业务应用系统对信息数据的完整性、运行的可靠性、网络系统的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业务应用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传统烟囱式的架构改造势在必行。目前,云平台技术已经延伸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其有利于整合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硬件维护成本,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和科研水平的发展。因此,云平台技术将在学校的IT政策和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整合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硬件维护成本

智慧校园云平台将校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智慧校园云平台将分散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其重复利用率,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各种硬件及软件资源虚拟化成一个或多个资源池,并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对这些虚拟资源进行智能的、自动化的管理和分配,彻底消除教育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分散、动态采集,集中安全管理,共享应用。

2. 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智慧校园云平台促进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动态及时地互联互通,基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为学校提供涵盖整个校园相关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学生、教师、家长、公众、管理者提供数据及应用底层的服务。

(三)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原则

智慧校园云平台建设原则必须保证其前瞻性、可用性、开放性和安全性。

1. 前瞻性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标准也不够完善,为保证将来硬件和软件的良好兼容性,与第三方厂商设备保持良好的对接,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必须保证前瞻性,遵循已有的云计算相关标准,以保证良好的兼容性,以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2. 可用性

智慧校园云平台为校园业务应用提供重要的IT基础设施,承担着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稳定运行的重任。所以,云平台的建设必须从基础资源池(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平台、云安全等多个层面充分考虑业务的高可用,一旦出现故障,业务应用能够迅速进行切换与迁移,达到用户的无感知,业务的连续性。

3. 开放性

智慧校园云平台需要提供开放的API接口,能够通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联动,未来的扩展可以基于这些接口进行二次定制开放,也可方便地融合第三方应用系统。

4. 安全性

云平台的安全性分为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在技术方面包括环境、系统、虚拟机、存储和网络的安全防护;在管理方面,应对云平台、云服务、云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安全事件、运行维护和监测、度量和评价进行管理。

三、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建设

智慧校园云平台将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任意的组合搭配,由此智慧校园业务应用可按需求智能地分配到相应的资源。

(一)云平台架构

智慧校园云平台架构分为基础资源层、虚拟资源层、管理服务层和安全防护层。

智慧校园云平台可以采用自建模式和租赁模式,自建模式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但是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租赁模式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但是依赖第三方机构,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上都受到限制。

(二)基础资源层

智慧校园云平台基础资源层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硬件设备有服务器、存储、备份一体机、存储控制系统、SAN交换机、路由器、交换机、负载均衡、VPN网关、防火墙等,根据应用规模,硬件性能及规模可在不影响应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弹性扩充。软件设备有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中间件、数据库系统、云计算管理平台、入侵防御检测系统、身份认证系统、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所有软硬件设备构建了智慧校园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及安全保障。

(三)虚拟资源层

智慧校园云平台虚拟资源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虚拟资源池对内对外提供服务。虚拟化技术为底层资源的访问提供了简单、统一的接口,使用户不必关心底层系统的复杂性。首先,通过运行在服务器上的虚拟化内核软件,屏蔽底层异构硬件之间的差异性,消除上层客户操作系统对硬件设备及底层驱动的依赖,同时增强虚拟化运行环境中的硬件兼容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扩展性、性能优化等功能。

虚拟化资源层包括虚拟计算资源、虚拟存储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

1. 虚拟计算资源

云平台各个系统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主要通过服务器来完成。服务器虚拟化将一台物理服务器划分成多台虚拟服务器,彼此之间的数据是隔离的,对计算资源的使用也是可控的。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在应用和操作上几乎没有区别,用户可以在虚拟服务器上灵活地安装任何软件。

目前主要的虚拟化工具有ESXi、Hyper-V、XEN和KVM。前两者是私有技术云平台,而后两者是开源的虚拟化云平台,经二次开发可以满足大部分实际的业务需求。

2. 虚拟存储资源

存储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存储虚拟化将存储系统的内部功能从应用、主机或者网络资源中抽象、隐藏或者隔离,其目的是进行与应用和网络无关的存储或数据管理。存储虚拟化通过数据块存储地址的虚拟化,实现对存储内容的快速寻址,通过合理的组织将其构建为能被统一访问的物理资源池,将其虚拟化为逻辑资源,并为上层应用使用。

目前,主要的数据共享存储系统是IP SAN或FC SAN。前者的成本较低,适合要求较低的场景,需要的数据规模也比较小。后者成本较高,适合要求较高的场景,主要针对大规模的数据。

3. 虚拟网络资源

网络是云平台的基础,云平台可搭建智慧校园内外网。针对内外网之间的物理隔离,网络可采用双链路聚合的方式,即可提高安全性,又可扩充带宽。网络虚拟化包括对外部网络环境的虚拟化和对云平台内部(服务器到接入设备、服务器到存储设备、接入设备到核心设备)的网络虚拟化两种。网络虚拟化技术是面向云计算的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核心,通过与传统网络虚拟化技术的配合,实现虚拟防火墙、虚拟IDS、虚拟负载均衡器、虚拟SSL VPN网络。

(四)管理服务层

智慧校园云平台管理服务层通过虚拟化管理软件形成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计算、网络和存储等硬件资源的软件虚拟化管理。通过虚拟化技术和基于策略的自动化管理技术,实现对物理资源、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主要包括设备管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接口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

1.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指接入和管理物理设备,包括设备发现、设备监控、设备配置、设备部署、设备告警、数据上报等。云平台定期(如按照秒、分钟、小时等)向服务器或应用程序发送探测信号(如HTTP请求、TCP请求、PING请求等),针对包括网线断开、网卡损坏造成的网络通信故障;断电、cpu故障、内存故障或其他配件原因造成的服务器故障;存储离线、磁盘损坏或磁盘空间不足造成的存储故障;操作系统死机、软件进程中断等造成的程序故障,云平台给予告警提示和数据上报。

2.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包括动态分配资源、动态管理耗能、管理调度策略、资源池高可用性和备份恢复等功能。可实现对资源(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申请、更改和取消。同时可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包括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剩余情况等。

计算资源管理:通过管理工具对不同计算资源的开放接口进行连接和统一配置,实现对所有计算资源的集中部署与控制。

存储资源管理:采用IP SAN(以太网光纤通道)和FC SAN(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局域网络)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存储资源的部署。

网络资源管理:通过三层交换机与外部进行节点流量转发和集群间流量转发,通过大容量防火墙和负载均衡设备供内部业务系统共享使用资源。

3.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指基础资源池服务能力,如动态伸缩、负载均衡等。智慧校园云平台使用各种虚拟化系统管理插件、系统管理插件和物理机部署插件,将物理机与虚拟机整合成一个共享的计算架构,进行资源的预约和按需分配。在真实与虚拟间进行比较,对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自动发现可能发生的隐患问题,使智慧校园云平台能够根据当前的负载和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序地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

4. 接口管理

接口管理基于API对外开放标准的计算接口、存储接口和网络接口,以便数据、业务或应用的集成,设备自动化部署、调度和分配。

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告警和性能监控等,应对智慧校园云平台的整个生命周期、安全事件、运行维护和监测、度量和评价进行管理。

(五)安全防护层

智慧校园云平台安全防护层要保证环境、系统、虚拟机、存储和网络的安全。

1. 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整个智慧校园云平台安全的基石。智慧校园云平台的环境安全主要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事故以及人为破坏,需要采用防盗窃、防破坏、防雷、防火、防静电、防尘、防电磁干扰、防线路非法接入等相关安全措施。需要建立人员的日常行为准则,将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个人;需要建立日常巡检制度,随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记录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需要建立应急措施,一旦发现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2. 系统安全

智慧校园云平台的系统安全主要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漏洞病毒问题等,需要采用关闭无关服务、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服务器、数据库)、入侵防御、恶意代码控制、漏洞管理、补丁管理、病毒防护、运维安全管理等安全措施。

3. 虚拟机安全

智慧校园云平台虚拟机虽然不易受病毒和其他问题的影响,但也并非坚不可摧,需要像保护物理机那样保护虚拟机,以防恶意操作或无意破坏。云平台虚拟机安全需采取基准级别安全控制、资源分配、数据流控制等安全措施。

4. 存储安全

智慧校园云平台既存有大量的内部和外部数据,另外还包括用户的各类隐私信息,虽然采用诸如数据标记等技术可以防犯非法访问混合数据,但通过应用程序的漏洞仍可以实现非法访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存储区域划分的方式来实现数据隔离,对系统、虚拟机、物理机和软件进行备份,以较好地解决数据存储安全问题。

5. 网络安全

智慧校园云平台的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架构安全(子网、防火墙和操作系统锁定等物理组件的安全)、网络访问控制(对网络上传输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并对传输信道的两端进行身份认证)、网络入侵防御、网络安全审计、网络设备防护、边界完整性检查,需要采用防火墙、安全隔离网闸、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防病毒、网关、强身份认证等安全措施。防火墙能够实现故障转移技术,满足智慧校园云平台的要求。针对防火墙允许的一些攻击行为,防火墙是无能为力的,必须配备入侵防御,对入侵事件进行实时跟踪、报警、阻断和记录。

总之,云平台技术已经延伸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它将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任意的组合搭配,把每个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若干个虚拟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系统软件运行,从而解除应用系统与硬件服务器绑定,以达到对硬件资源动态分配、按需使用、统一管理、动态迁移、负载均衡等目的。云计算是一个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标准也不够完善,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前瞻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建设智慧校园必须从基础做起,建立底层的Iaa S。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为将来智慧校园的应用建设和数据整合,以及对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芦蓓荣,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J].远程教育杂志,2012(1):62-67.

建设智慧校园支撑师生个性发展 篇8

赴新加坡学习与交流

数字校园建设子项目验收会

在学校人文、自主的文化精神指导下, 北京师大二附中秉承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项目团队运作模式, 实践研究的工作方式, 开展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在理论探索上, 先后提出了构建数字校园五大中心 (即数据资源中心、课程中心、指导中心、发展中心、服务中心) 的业务规划, 及系统建设的五层模式, 形成了服务于学校特色、支持师生发展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并基于建设实践, 提出了项目的建设与推进三大策略, 即“体验、服务、支持与共享”的建设策略;开发典型应用, 实现“骨干人员参与带动全体师生应用”的建设策略;以应用整合与文化融合为导向的个性化集成建设策略;先后发表实践研究论文近10篇, 专用手册两本。

在软硬件环境建设上, 先后建成了支持下一代互联网访问的网络基础设施、校园一卡通系统与校园无线网络, 在校内已基本形成泛在的数字网络环境;独立研发或集成了软件资源 (或平台) 百余项, 通过子项目团队运作机制, 已在校内形成了数字校园应用基本面。2012年9月起, 学校创办了数字化学习特色班, 开启了数字课堂互动教学实验, 目前已研究形成了支持数字教学实验的相关保障机制, 开展数字课堂实验的班级也扩展到高中三个年级共9个班。现学校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并正在探索面向学生个性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研发团队

教学团队探讨问题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篇9

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是指既是为每位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还适合中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共同学习环境。它有如下五个特点。

1. 网络环境泛在化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特征是网络化。信息只有流通才有价值, 不流通的信息毫无意义。只有在流通的过程中信息才会增值和更新。网络环境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基础。通过几年的努力, 我们学校的校园已处在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有线+无线网络和聚合海量数据的云平台环境之中。100兆宽带接入, 蓝牙网络、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网络, 充斥着整个校园, 已实现校园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的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教室100%连网, 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每班一台, 生机比为25:1 (离达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

2. 办公环境自动化

为了方便学校老师办公与教学, 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学校一直致力于将办公活动纳入到现代化的轨道中, 尽量简化教师烦琐的工作环节, 努力消除教师机械和重复的工作。2012年, 学校师机比就达到了1:1 (人手一台商务电脑) , 同时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通过几年的培训和实践, 教师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特别是2014年-2015年, 教师、学生、家长个人空间的开通, 校本资源的建设纳入规范化治理, 学校基本上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

3. 教学环境多媒体化

教学的信息化离不开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应用, 只有让教师和学生置身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 才有可能让师生去开展智慧学习。黄石市西塞山区政府这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实现了“班班通”工程。给学校配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教学设备已全部到位。同时, 我们学校每班还配备了一台Pad教师助手, 建设了各种功能的智慧教室、精品录播教室、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远程网络区域教研系统、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等, 为智慧学习的开展提供保障。

4. 学习环境微课化

定制的教和学, 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资源, 特别是微课资源。教学资源微课化使网络教育适应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从2012年底开始, 学校着手翻转课堂的研究, 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走进教室, 教师制作了大量微课资源让学生信手拈来, 电脑、网络、云平台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学习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微课资源初成体系。

5. 生活环境生态化

校园既是学习的地方, 也是生活的地方。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如学生上下学的即时信息 (手机+家校云) , 学生每天运动量的即时信息 (智能手环+微信平台) , 学生阅读量的即时信息 (互联网+电子阅览) ,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即时信息 (互联网+作业盒子) , 学生上课情况的即时信息 (互联网+课堂评价) 等, 已经开始无缝地进入学生的生活, 成为学生、家长、教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也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智慧学习

软硬件的建设, 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教育信息化应该重在“用”, 会用、能用、喜欢用, 要积极让学习者把注意力、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智慧学习任务中, 把智能化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习行为可以随时随地实现, 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要求, 使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理念与方法得以充分发挥和施展, 这是我们的追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应该是追求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点应该放在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定制的教与学才能完美, 才能体现其智慧之所在。下面是我们学校探索的五种学习方式和三种混合学习模式。

1. 五种学习方式

(1) 自定步调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 不受教师的教学计划约束, 不受年级学习计划的约束, 学生自行学习, 自由度高。

(2) 网上研讨。学生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建立各种网络学习共同体, 进行网络提交、学习、提问、答疑、讨论等。

(3) 移动学习。学生手持移动设备, 进行网络学习, 完成网络作业。

(4) 零存整取学习。学生不再按部就班式地学习, 通过网络进行有选择地自由学习, 完成必修课程, 达到规定的学分, 予以毕业或者参加高一年级的学习。

(5) 协作学习。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协作, 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这样的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互动、小组学习, 以及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学生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 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 建立学习共同体,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

五种学习方式激活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 使课堂有了更多的师生互动, 支持个性化学习, 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速度来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2. 三种教学模式

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任务驱动、翻转学习、开放资源、合作学习、深度互动、个性学习、个性指导、及时检测、及时记录、及时反馈、及时评价、智能批阅、智能分析、过程监控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改变着我们的课堂。

(1) 课前网络学习+课中深度学习

(2) 课中网络学习+课中深度学习

(3)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智慧治理

为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学校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保持学校活力, 促进校园和谐, 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在学校治理中, 有如下四个策略和四个案例。

1. 四种治理策略

(1) 制度通识化。通过标识、二维码等, 将有关条例、制度内容变得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文件对学生、家长、老师进行通识化培训和引导, 让文字变成行为, 让行为变成习惯, 让习惯变成文明。

(2) 数据公开化。汇集所有的后台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聚集、汇总、分析, 为学生、教师的发展提供管理决策。

(3) 考核常态化。聚集日常管理的有关数据, 为学校的发展实施常态化考核、评价。

(4) 实施远程化。利用网络和移动终端实施全方位的、随时的远程监督和指导。

2. 四个治理案例

(1) 实名社区。利用学籍号、身份证号码等进行实名制注册的网络空间。重点内容为班级建设 (定制个性化的班级空间, 展现班级风貌及文化) 、教学管理 (在线布置作业及多元化的应用更便捷) 、家校沟通 (发送免费的通知、短信等, 让沟通无障碍) 、教学资源 (丰富的学科资源及校本资源, 为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学工作提供支撑) 。

(2) 作业盒子。它致力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对接各类学习、辅导资源的综合平台。作业盒子连接老师与学生, 记录、生成学生的学习知识图谱。它的优点是多终端适配, 数据同步, 便于师生完成教与学的互动。

(3) 班级评价。准确记录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 对学生的发言、纪律、合作、学习状态、作业、卫生等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和评比, 落实班级文化建设, 不断激励学生发展。

(4) 素质评价。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 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 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 我们设置有“表扬”和“批评”两大模块, 评价五大维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 给予相应分值的表扬或批评。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智慧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它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 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贮, 使之有序化, 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 最终帮助用户解决校园治理的一系列问题。智慧校园应用服务系统如下图。

智慧校园的建设

从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出台, 到湖北省作为试点省, 我们学校也制定了《马家嘴小学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 在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上做到“三个坚持”和“三个突出”。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 规划先行”, 突出以“网络化、集成化、个性化、智能化”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是坚持“分步实施, 边建边改”, 突出以“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独立性与服务性相结合”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三是坚持“机制优先, 保障有力”, 突出“组建机构, 落实人力资源保障;科学规划, 落实制度保障;筹措经费, 落实财力保障;加强宣传, 落实软环境保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智慧校园的展望

我们对智慧校园的未来充满期待。智慧教育时代, 教学、学习、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智慧校园也同样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我们未来教育信息化努力的方向。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提高现有业务的效率, 当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以后, 它还会改变现有的业务流程, 创造出新的业务形态和新的教育服务形态, 也就是形成流程变革, 这就是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如果过去十年的教育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已有的模式、方法和流程, 未来十年的智慧校园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来颠覆现有的流程、模式和方法, 创造出新的秩序、文化、范式、模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的追求, 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信息技术不仅是能解决教育某一问题的工具, 它还会推动教育系统性的变革。

智慧校园建设中数据整合 篇10

智慧校园建设是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智慧校园的建设使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 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 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在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智慧校园的建设水平不仅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把以前各系部和行政部门建设的各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使用平台, 但由于各网络平台存在建设周期长、数据库种类不同的问题这就对信息数据的统一化、标注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给平台数据格式的不同, 其各平台相互之间信息的共享就难以实现。例如新生报到时填报的信息教务部门录入后, 如果其他部门想直接使用, 但由于数数据格式的不同就难以使用, 不得不从新录入, 这样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大大的浪费。另外如果仅仅把各平台单纯的在学校主页上加一个链接, 因为各平台并没有进行相互的整合就需要使用一个平台登录一次。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由此形成了信息孤岛, 学校的信息不能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难以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数据整合, 已是智慧校园建设需要立刻解决的瓶颈问题, 此节点没有很好的解决, 智慧校园也就难以谈及。

数据整合基本架构

目前高校内部各机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整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分布于各部门、各平台类型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清洗和发布, 使原来仅仅只能在各平台使用的数据可以为全校使用。为实现全校数据的统一使用, 在目前情况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把原有的各数据库推倒重来, 全部采用统一标准全新建设;二、通过技术手段把原有的数据库里的数据转换为可以跨平台使用。第一种方法耗费的资金量大, 数据重新录入工作量也是巨大的显然不可取。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在原有各数据平台继续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整合。

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各高校内部应用的数据平台多是使用Web Service的系统, 在这种系统结构中各数据库相互之间的耦合性非常松散。每个数据库就相当于一个模块, 每个模块可以单独设计不影响其他数据库的设计和运行。Web Service为每一个数据库提供一个网络接口, 客户通过应用软件链接数据库网络接口查询、调用每个数据库的数据, 实现数据资源的分布式处理和数据交换。基本工作原理拓扑图如下:

使用Web Service进行数据交换有以下好处:由于Web Service的技术特性, 在数据进行交换时对各数据库的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都没有要求, 这就使原有的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简单易行, 而且以后增加新的数据平台也很容易加入进来不需要专门有针对性的开发。

数据整合平台服务器

平台服务器主要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目的。其首先有一个基本的中心数据库, 存储整合后的数据为整个平台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运用数据转化引擎从各部门数据库中导入数据实现数据的同步, 并监控数据整合过程中异常情况并恢复数据;对来自客户端的数据请求进行应答。

1中心数据库

首先对现存的数据库类型进行分析, 建立适合所有数据库的存储模型。该数据库必须具有适合所有数据库统一标准的的基础数据, 使得无论是各数据库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还是外部网络终端的访问都可以获得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同时中心数据库还要对各数据库产生的新数据进行导入, 并通过数据同步机制对数据进行整合使之达到数据的一致性。

2数据的导入与同步

数据的导入方法是多样性的, 通过访问授权的方式对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后勤部门等系统的数据进行联机读取;除了采取联机的方式获取数据外还可以采取FTP方式进行上传, 这样就方便许多没有数据库系统的业务部门以EXCEL、手工录入等方式上传数据, 保证的全校数据无遗漏。

数据同步就是各数据库实时保持与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3数据的清洗

经过以上步骤数据到达了中心数据库, 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虽然经过了数据转换仍然存在数据残缺、数据错误和数据重复等诸多错误,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这时就需要对数据转换前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清洗, 以保证存入中心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正确、完整。

结论

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 篇11

【内容摘要】

建设智慧校园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意义就在于:方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方便对师生进行管理;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所以建设符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智慧校园系统将是今后许多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37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这就是浙江大学描绘的“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在2015年的今天,智慧校园已经从大学校园走向了中职学校,许多国内领先的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智慧校园系统。

那么何谓“智慧校园”呢?智慧是聪明、智能,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校园是对学校教育、教学、事务能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最能体现智慧校园特点的三个核心特征是:一、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那么建设智慧校园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意义就在于:方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方便对师生进行管理;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所以建设符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智慧校园系统将是今后许多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智慧校园系统是不是就是一张“一卡通”呢?当然不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智慧校园的核心在于针对使用者当时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感知,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结合规则进行智能的、有选择的处理,最终反馈给使用者,让使用者显著缩短获得有用信息和使用反馈的时间。以中职学校中智慧校园建设走在最前端的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为例,学校中的“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实现电子钱包、图书借阅、智能门禁、云打印身份认证等功能,还能自动进行学生走班考勤,教师能高效地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走班管理;校门安装车载蓝牙识别系统,教师车辆入校,凭车载蓝牙,校门能自动开启;“桌面云系统”让每位教师都将拥有一个自己的账户,登录校园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找到“云端下自己的电脑”;开发建立虚拟专用网络,教师在家里就能与学校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RFID(无线射频识别)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射频技术对学校资产精确定位、实时盘点,扫描器一扫,一间教室的资产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移动图书馆汇集最新的电子书报、视频和公开课资源,师生在移动图书借阅机前一扫二维码,电子书就呈现在自己的手机上。如今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选课就到网上点点鼠标,对食堂的饭菜有意见上网留言即可。走进学生宿舍,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智慧服务:宿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空调,当冬天气温低于5℃、夏天气温超过28℃时,如果寝室内有人,空调就会自动启动,人走后空调会自动关闭。

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性、人性化设计的大系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很多中职学校都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建设,智慧校园必然是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后更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智慧校园将利用强大的宽带网络接入、3G、4G、蓝牙、红外技术等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并通过具备“云数据”运算的服务器来实现快速反应、主动应对。但每所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虽然智慧校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雄厚的资金能够一次性投入建设完成智慧校园,那么如何分步骤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并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建设好实用、符合本校特色的智慧校园呢?笔者结合本校正在建设的智慧校园,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探讨和思考。

笔者所任教的柳州市交通学校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国示校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步开始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但由于种种因素无法一次性投入完成建设,许多软硬件还不符合数字化校园的要求,更没有达到智慧校园的条件,那么是否建设就停滞不前呢?我校采用的是采取逐步推进、分轻重缓急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的方法。

一、改造校园网络

学校向柳州市教育局申请专项资金投入改造学校网络环境,使学校网络具备高速、完备的互联网环境,全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校园照明、热水、物料供应、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门禁系统、校园广播、LED显示屏与校园网融合的物联网。

二、建设智慧管理系统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OA系统,使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利用,同时利用校园网将OA系统和学校成绩、财务、后期管理系统连接起来,起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各个管理系统实现从课程安排到学生成绩查询、毕业证办理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改革。

三、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实训基地和各个工位,让工位上的电子白板、投影仪、故障查询机、检测仪、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都能为任课教师和学生融合使用,实训基地工位上有录播系统,做到问题不出工位即可以解决,理论知识工位即可学习,教师授课灵活机动,所有学生都可以观察到问题和故障处理的全过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微课库、网络课程建设

通過国示校建设重点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来全面推开全校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且与微课库进行结合建设新型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和教师通过无线网络及时的在实训基地里和各个工位上和调用各种教学课件、动画、微课来实现直观、快捷的教学和学习,并进行教学评价和课后作业以及自主学习。

五、后勤智能化系统

学校将在下一步建设一套包括智能门禁考勤系统、智能校园广播系统、水电耗材管理系统、后勤物流维修智能系统在内的综合保障系统,让学生和老师真正能够舒适生活,愉快教学和学习。

随着智慧校园的研发与部署,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只有整合了校园内各个信息化系统在一起才能完整的称之为智慧校园,这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引用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篇12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现有互联网技术为载体, 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 (RFID)、传感网技术、互联和集控管理的M2M技术和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 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1]。

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 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我国主要的3大运营商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物联网的服务由这些运营商来提供支持; 利用传感网络系统, 可以采集到相关信息,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运用RFID智能卡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获取到相应的数据和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能够通过特有无线通信方式互联。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 主要有一卡通服务、医学服务、智能运输服务等。我国目前 的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有3G、WLAN、LTE、GPR, 4G仍为试验阶段, 估计几年后可投入使用。

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 利用物联网技术, 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校园一体化的智能管理, 对构建校园生活、学习、工作、 娱乐一体化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2 智慧校园的应用

智慧校园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将校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视频监控技术, 对现有的硬件资源加以适当改进和优化, 使得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一体化服务成为可能[2]。智慧校园将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与更高效的管理服务。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 宁波大红鹰学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宁波大红鹰学院“智慧校园”的现状是以物联网为基础, 以各种校园服务系统作为载体而进行智能化的校园管理、校园办公、校园生活和校园教育,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实现基于网络服务的各项应用, 使得所有在校人员均能便捷、准确地获取到校园中人、财、物等信息, 同时能通过各项数据监测分析, 为更好地进行优化服务和性能改造提供有力支持[3], 对于学校更深层面的“智慧校园”建设有更大的推进作 用, 使得教育、教学、办公更快捷方便。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 主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校园一卡通是将个人信息一体化与多种校园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智能办公主要体现在校园中教师的日常事务处理和教学办公; 智能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方便与全面的服务: 包括在线教学、远程授课、在线测试、在线模拟以 及网上图书馆等应用。当然以上服务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就是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广泛覆盖, 这使得很多的活动得以进行。智慧校园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网上服务的平台, 从而使得所有应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提高了传统校园的效率, 使得传统校园的功能得以扩展, 最终将教育全面信息化实现,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

2.1 校园一卡通管理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 无论是教师、学生, 还是工作人员, 每人都配备一张独一无二的校园卡, 该校园卡就是“一卡通”, 一卡通集食堂消费卡、超市购物卡、餐厅消费卡、热开 水卡、浴卡、门禁签到卡于一身[4], 其原理是远距离RFID技术的感应功能, 此卡在校园范围内能自动感应, 并根据特有的无线传感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此卡还能作为学生日常签到、 外出的凭证, 根据该功能教师可以对到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凭借一卡通还能进行识别上网, 即通过机房管理系统身份认证、享受上机服务和结算相应的上机费用。校园一卡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移动智能卡”, 所谓移动, 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 即可进行相关的操作, 其功能之强大是其他的移动设备所望尘莫及的。

2.2 智能办公管理

每一名在校的教师都有其特点的办公环境, 学校配备专业的办公设备, 并为每名教师的办公电脑、其他需要密码保护的仪器上都贴有特定的二维码和电子标签, 利用无线通信网可以连接到指定办公环境, 在不同的位置均可获得感应, 这样会大大降低盗窃、泄密等非法丢失, 使得办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件、机密信息得到更好保护。

2.3 智能图书馆

图书馆为馆藏图书进行二维码感应处理, 所有书籍都有不同的二维码, 这样使得借还书更方便, 二维条形码采用“中图法” 进行分类 , 在查找书籍、检索书目中都有较好体现。 图书馆提供自由检索图书的服务, 并提供各种书籍在线分类检索和各种借还书服务, 学生教师能够在运营系统支持下进行在线登录后, 选择自主借还书操作, 而且可以查看在线电子图书, 并能够查看到纸质图书借还情况, 进行预订操作[5]。这些服务统称为个人自主图书馆服务 , 它使得图书馆管理更方便, 除此之外, 还可进行书籍共享、在线交流、书籍推荐操作等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线图书馆提供各种在线的测试, 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提供相对比较热门的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线模拟系统、大学英语四六级在线测试系统、一级、 二级建筑师理论考试在线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在线模拟系统等等, 为学生更快更方便了解考试要点提供全面的服务。

2.4 智能在线学习平台

校园网的在线学习平台中, 学生可以选择利用手机连接上WLAN, 即可进行在线视频教学; 学生还可选择使用电脑进行现场在线学习、在线课堂教师授课、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等。利用在线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 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可变通, 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5]。网上授课有利有弊, 为避免出现学生上课“逃课”的情况, 将会对校园内存在的网络课程进行权限的设置及管理。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进行测验和提交考卷, 系统会在部分客观题答题后给出评分, 并针对相关考点进行知识分析。在指定场合内, 学生进行在线答题, 系统将会自动配备监视录像, 无需监考人员进行监控, 可有效避免违规违纪的不良考风发生, 而且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能够做到零违规违纪行为, 为教学考风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5 学生信息智能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允许学生查看个人课表、查询个人信息及班级、专业信息、 课程信息等, 并设置自由的个性化服务, 学生还能够利用“在线咨询”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 有疑难时可以在该系统下的学生课程管理模块进行中“在线答疑”, 此时仅需本地连接或者指定免费无线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学生在个人管理中能够添加个人所需的学习好友, 与其共勉, 并能够任意选择学校提供的公选课, 在期末时, 需进行对教师的评教活动, 公平公正体现教师的上课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功能使得学校的教学井然有序。在该平台上, 教师会实时发布作业与考试动态, 学生可以进行在线的作业提交, 教师可进行作业的批改; 此举使得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提高教学的效率。

3 智慧校园的发展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园内, 共有移动、电信、联通3大网点, 对于不同的学生上网会有不同的设置与规划, 这样使得在管理上更为简便与自由。无线无论在寝室楼还是在教学楼, 还有室外、图书馆等地方都全面覆盖[6]。在寝室里 , 学生可以使用无线上网和有线上网两种上网方式, 无线上网主要针对CMCC -EDU、ChinaNet、NBDU -CMC、NBDU -CTC、CMCC等, 学生教师可以在公寓中选择任意一种上网方式进行拨号上网, 有线网络主要是电信的闪讯、移动宽带和网通宽带这几种方式。在其他地方亦有多种上网方式提供学生、 教师使用。

对于未来这些基本的条件不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 所以这些资源均可沿袭, 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仍有可以继续完善之处。宁波是一个海港城市, 天气变化多端, 因此做好天气实时监控措施很重要。而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智慧校园” 建设方面就可以针对这方面开展一些新的举措 , 比如建立校园天气站, 在校园内能够利用地图以及以往的环境分析, 能够自动分析出校园内的实时天气, 而且可以获取到宁波大红鹰学院附近1公里之内的天气。该服务主要是结合谷歌地图的开源框架体系进行开发, 并且必须基于在线的网络运营支持。校园天气站还可以以无线广播的形式为主要载体进行广播, 此时仅需一台收音机, 无论是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收到天气的信息, 校园广播播报的方式让实时获取天气情况成为可能。物联网的全球定位功能就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在校园内, 需亟待解决订餐问题, 对于每一名课满的师 生, 食堂就餐具有很大的困扰, 经常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在排队上, 因此, 此处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开发一个智能点餐系统, 就餐人员能够在指定时间内预订餐点, 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就餐时间, 在就餐时间内, 工作人员将会自动放置好所有的食物, 就餐人员即可在该段时间内进行就餐, 此项服务也对“智慧校园”的另一全新体现, 智能化的管理将节约更多的时间, 提高服务的品质。学校食堂将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政策, 即错开高峰期, 将工作人员、就餐者合理规划, 制定出最节省时间和效率以及成本的方案。智能点餐系统会对校园内的人员进行分析, 将最合理的情况反映出来, 根据系统的提示, 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上一篇:餐具设计的符号学解读下一篇:变电站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