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共8篇)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篇1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提高教育现代技术水平、规模培养信息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校园网现状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12年8月,目前已建成覆盖学校教学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校园网基于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技术,呈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电信100M光纤接入Internet和泰安教育城域网。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服务器3台,各类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10台,接入信息点50多个。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校还逐步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提供了WEB、FTP、OA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学生实习实训上,将计划建成多个电脑仿真实训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
(三)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校校园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发展,学校及各处室、各专业部能通过学校或部门网站开展工作,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我校信息化应用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体系没有建立,学校的各项业务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仍然依靠手工操作处理日常业务,效率低下。
2.学校数据重复录入,重复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数据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经常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与整体数据,不能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3.缺乏资源服务,学科教学资源、数字图书平台建设滞后。4.缺乏相应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教室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
5.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缺乏,无法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开展网络教学。
6.尚未形成学校信息化工作中有关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保障体系,信息化运维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7.学生证、借书证、就餐卡等一生多证,在校园内共存,对学校的管理,学生的使用均带来不便。也无法利用现有证卡对师生进行集校园管理和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如考勤、消费等。
8.学生的学生学籍、成绩、实习实训情况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记录。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体系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提供相互数据交换的功能,建设智慧校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一方面结合泰安市民卡建立学校进出校门、实训楼宿舍楼门禁、图书馆借阅、食堂小店消费等系统,利用电信校讯通,学生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班主任能及时将学生的平时学习、作业情况,期中、期末测试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班主任评语、学籍、奖惩情况、实习实训、考评情况等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合格毕业的档案资料。学校管理层、任课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能拥有相应的权限查看或补充相关的项目内容,补充完善学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生的成长记录档案。
三、智慧校园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考虑,又要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行横向考虑;既要考虑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步骤,又要考虑这些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
1.统一规划、规范实施
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学校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规划,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规范实施。
2.完善基础、突出应用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重视网络基础平台、共享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门户平台等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的建设。以这些平台为支撑,围绕应用和服务,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智慧校园的集成,展现建设效果。
3.分步实施、协调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的项目较多,不可能一拥而上同时实施,应根据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系统等建设项目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
4.重在应用、培训为先
智慧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为了保证各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规范使用。
(二)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应用系统,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三、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建立一套标准体系、一套安全体系、四个平台、三个中心和一套管理与维护体系。
(1)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及行业标准并用于学校智慧校园的各应用系统长期建设的标准规范,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提供日常运行维护,是保障智慧校园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基础。
(2)一套安全体系是指对校园网进行整体安全设计,包括防火墙、网络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管理、实名认证以及校园网管理规范等。(3)四个平台是指网络基础平台、学校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共享数据平台。
网络基础平台是指各类校园网基础设施,为智慧校园提供稳定的硬件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支撑。学校门户平台通过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为领导、教师、学生等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身份统一认证,提高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共享数据平台是指实现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为学校提供统一、权威的数据服务。
(4)三个中心是指智慧校园管理中心、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实现学校各业务应用系统、网络教学与资源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整合。
(5)一套管理与维护体系是指为保障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发展制定的学校各项制度和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出口带宽升级、无线网络构建
建设“千兆主干、百兆接入桌面”覆盖全校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提高带宽接入为不低于1000M,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高带宽需求。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终端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建设覆盖全校办公、教学场所、学生宿舍的无线网络已变得十分现实和必要。购置相关设备,启用华为RG-WS5302交换机,完善校园无线网络布置,统一管理,实现校园网的分布式管理。2.网络安全建设
建立完整的校园网安全防护体系,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网络行为管理系统及VPN系统,建立健全校园网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及管理制度。
3.网络中心机房改造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1)强电改造,增加机房配电负荷,更换现有不满足要求的电缆、插座,合理分配电力负载。
(2)弱电改造,增加服务器、交换机机柜,将各种业务重新进行分类上架,理顺并按规范标识机房内各类弱电线缆。
(3)环境改造,进行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静电建设,增加机房气体灭火系统,加强防水、防盗措施,完善防静电技术设施,安装机房专用空调。
(4)管理改造,购置机房专用远程管理系统,配置大屏幕,及时、高效地发现并处理网络设备故障,有效降低网络故障时间。
4.班班通
目前我校所有教室中多媒体设备均已到位,添置教室专用电脑,一来系统稳定,方便教师使用,只需把课件拷到电脑就可使用;二来在今后三网合一之后也需要这样的终端设备用于点播或者教学。将各教室的安全监控探头连入网络,作为数字监控的一部分。结合泰安市教育局建设的职业学校师生“云空间”网络学习的平台和其他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享”、信息化教学“人人用”。
5.校园有线电视网和语音广播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应是学校网络的又一组成部分,目前我校有线电视终端点已经布置到教室,要建设专用的在线式演播室系统,购置数字非线编系统和摄录系统、数字点播和直播系统等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实现演播室中多路视频信号源的切换、非线性编辑系统、音频信号源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的混合(调音台)、字幕叠加、现场直播、信号录制、流媒体发布、虚拟演播等。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A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6.录播教室和微格教室
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用于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模拟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的专用场所。便于快速积累各种教学资源。由三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的功能实现如下:(1)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优质资源存储和共享、交流。(2)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自主录制课堂教学,作为个人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个人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评估评价。(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录播”系统直播到每一个教师桌面,也可录制后作为样本在网上进行“微格式”分析研讨。(4)开展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学校可用本专用教室进行教学管理与绩效考核。其一,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录制一定数量的课,并且自选最好的课,开展好课评比;其二,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均可在网上进行,形成教研活动数据库;其三,学校优选优质课,组成学校精品资源,可对外交流、可供学生家长课后浏览阅读、可作为示范课示范他人等。其四,开展好课或优质课评比活动。(5)小型演播室功能:学校召开家长会或视频会议用。
(二)智慧校园平台建设
1.信息标准建设
信息标准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就可以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
信息标准的建设应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标准内容,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制定学校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信息标准混乱,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
2.学校门户平台建设
学校门户平台应位于智慧校园体系结构的最上层,通过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学校门户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后,可以实现使用所有应用系统,这样了提高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并通过使用集中认证技术规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用户的统一认证与管理。
4.共享数据平台建设
共享数据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
共享数据平台的硬件基础是数据中心,它是智慧校园各平台、各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备份系统。
(三)应用系统建设 1.学生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集招生、迎新、管理、就业和离校于一体的学工生管理系统,提升学生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招生功能:获取招生数据,并将数据统一发布到数据共享平台,供其他应用系统使用。
(2)迎新功能:基于招生原始数据,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新生领取校园卡后实现刷卡报到,简便手续。
(3)学籍管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学籍信息管理,采集学生照片,学籍异动处理,学生毕业审核,自动进行毕业审核。
(4)学费管理:支持学生缴费管理、学费查询统计;与系统的学籍信息关联。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5)管理功能:基于学籍数据,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奖学金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资助管理、处分管理、寄宿管理等。
(6)就业功能:基于毕业生数据,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求职招聘、就业教育、就业管理等。
(7)离校功能:基于毕业生数据,综合各部门信息,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2.教务管理系统建设
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数据量大,涉及面广,将教学管理各部门联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整体,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为教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1)课表查询:能查询全校课表、任意教师课表、教室课表、教学班课表、学生课表。
(2)培养方案管理:能根据学校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各年级各专业培养方案,安排课程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3)排课管理:教室和实验实训室排课,可手动预排后自动排课,也可自动排课后手动调整。
(4)调课管理:手动完成调课申请,满足教师临时更改上课时间的需求。
(5)学生选课:能对学生选课时间、选课条件进行设置,对学生选课进行审核管理。
(6)考务管理:能对期末集中考试进行排考、学生补考进行管理。(7)打印考试安排:打印全校的考试安排。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8)学生成绩管理:能录入考试、补考成绩,修改成绩,学分认证等管理。
(9)学生培养方案动态查看:学生可动态实时查看已修课程学分与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结果。
(10)教师信息管理:采集教师照片,教师可自行修改自己的信息。(11)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按学期进行教学工作量统计,能够查询并统计教师在一个学期任课的所有教学班的总学时;教师学期末申报本学期的其他工作,需审核。
(12)课程评教:学生网上对自己可评的课程进行评价,教师查询评教结果。
(13)历史数据处理:优秀的历史数据处理方案,保证系统正常运行。(14)各种统计报表:支持各种统计报表打印功能。
(15)基础数据与其他应用平台共享:支持学生、教师、教学班、课程等基础数据与其他应用平台共享。
3.科研管理系统建设
加强科研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整合规范科研业务,通过管理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该系统应具有科研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成果管理、科研情况查询等功能,并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实现整个学校科研信息的共享。
4.人事管理系统建设
人事管理系统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提供可靠数据,为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1)教职工管理:主要是对教职工基本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和变更,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简历、学习简历、家庭情况、奖惩情况、培训信息等,并支持学校各级部门的审核。
(2)人事调配管理:主要是对新进人员的管理,进行信息登记和审核;校内调动管理;离校管理,实现对离校人员的信息登记,办理离校手续等。
(3)合同管理:维护教职工合同的基本信息,对即将到期的合同进行续签申请、审核、确认。
(4)通用查询和报表处理:提供通用查询功能,用户可以自由定义查询条件;并提供报表处理功能,通过设置各种条件,能自动生成类似于Excel的报表。
5.OA办公系统建设
OA办公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模式,促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实现学校日常办公事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一体化。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收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各部门间的收文的登记、拟办、阅批、下发、承办、二次分办、归档、统计查询功能。
(2)发文管理:实现发文的网上拟稿、部门领导审批、会签、会签意见反馈、审核、签发、印发、归档、各部门承办、统计查询、催办功能。
(3)督办管理:实现督办单制作、通知、跟踪、人工催办、承办人承办、督办结果反馈、形成督办专报、督办数据统计查询功能。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4)请示报告:实现各部门请示报告的生成、部门意见的签署、领导批示全过程,并实现流程的实时监控。
(5)交办协办:用于上下级交办任务或者平级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办公。实现任意发送、同时多人办理、收回、指定办理期限、反馈办理结果等。
(6)会议管理:主要包括会议安排、会议表格生成、会议室申请、会议室信息维护、会议室状况查询等。
(7)用章管理:对单位的用印进行申请、审批、登记,实行规范化管理。
(8)信访管理:主要完成教职工、学生的来信来访、投诉等内容进行登记、检查、办理跟踪等功能。
(9)通知公告:能够撰写通知、在发布之前进行修改和浏览,发布后只能指定范围内的用户能够阅读。并能够进行搜索。
(10)待办事宜:集中管理所有人待处理的内容,可以是公文、也可以是通知等消息。对于有流程的处理结束才转入已办事宜,没有流程的则自己判断。
6.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向领导提供决策必要的财务信息,并向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财务信息服务,应具备账务处理、预算管理、报销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助贷学金管理、工资管理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7.后勤管理系统建设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后勤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多层次的后勤服务信息,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并为领导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应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维修管理、采购管理、食堂管理、用电用水管理及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
8.资源平台与网络教学建设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开展网络教学和远程协作教学提供应用平台,它是与课堂教学互补的不可或缺的第二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师的电子讲义、课件、录像、试题库等各种教学素材。网络教学与资源平台将建设成一个支持包括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络考试多种教学活动的综合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9.数字化实验室与仿真实训平台
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建设并应用数字化实验室、仿真实训平台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快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可视化。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了,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教师可实时将实训结果记录进系统。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整合,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灵活、高效和开放的课程模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外实训时,校企办赋于一定的权限,将实训单位的实训反馈实时反应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在系统中。
10.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展现智慧校园应用的一个窗口,在学校教学和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对现有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与智慧校园的各业务系统的对接,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联动。
(2)扩充数字图书数量,建设标准化的电子阅览室,方便教师、学生阅览电子图书。
(3)进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满足学校教科研、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需要,购置学术期刊数据库的镜像,建立校数字期刊平台。
(4)重新整合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统一服务平台。11. 校园一卡通建设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以校园网为基础,以全体学生卡为信息载体的集校园管理和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可全面实现校园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利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只需持一张学生卡即可在校内食堂、超市、浴室等场所消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机房上机;去校医室看病;还能实现通道门禁验证、考勤;还可与智慧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学校对相关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方便学生、教职工的生活,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校”。
12. 综合查询系统建设
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人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事、教务、学生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只是围绕各个业务部门或单元的业务,学校尚未建立涉及学校整体校情的综合查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无从了解学校整体校情,更无从谈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综合查询系统即是利用信息化工具来梳理校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为学校整体了解、改进各方面工作提供动态、真实、可靠的依据,促进学校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帮助学校管理部门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
13. 校园安全系统建设
平安校园的建设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借助于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校园的安全,主要包括安全监控系统、门禁安全管理系统等。安全监控系统是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它可以使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前端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并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及声音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和重要依据。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是完全基于校园网的数字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纯数字架构的网络监控系统,依托校园网,采用VPN通道方式传输,即可以使监控系统随意扩容又保证了监控系统的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部分、控制及显示记录部分组成。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门禁系统,是指在学校重要场所,如机房、实验实训室、宿舍等安装门禁系统,通过使用校园一卡通(利用泰安市民卡),实现记录学生信息、统计资源使用情况的应用系统,实现对重要部门出入口的安全防范管理;在校门品安装通道门禁系统,进出人员刷卡进出,实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现考勤智能化管理,方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上下学情况。
14.档案管理系统
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四、智慧校园建设的进度安排
(一)完善硬件建设:2016年1月—2017年7月。
完成校园网络整体改造升级和信息中心的建设升级工作,完成校园监控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加强信息化校园平台建设和移动录播项目建设,实现全校网络无死角、全覆盖。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2017年7月—2018年9月。
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应用系统,贯穿于学校教学、德育、招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各环节,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完成远程视频教学平台及资源存储平台建设,并丰富资源库,配合泰安市组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工作。学校逐步普及微课资源,一线教师微课不少于15个。
(三)智慧化校园建设:2018年10月—2020年12月。
建立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全校建设并推广普及班级课程直播系统,做到直播无死角,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整改反馈及各方面管理。丰富资源库,配合山东省精品资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源共享课的一期验收工作及二级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投入,争取在各级信息化大赛及相关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同时,教师的个人微课资源进一步完善,一线教师的微课课程数达到30个。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涉及到各处室、各专业部,应用上牵涉到教学、管理、服务、科研创作各个领域,建设内容包括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以及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多各方面,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的完成。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定期研究智慧校园的建设,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层层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加强领导。为切实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成立校级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数字校园管理中心,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应用、网络安全管理等。
2.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建设需要
学校通过专项资金、校企合作、项目申报等多种渠道提供智慧校园建设资金,将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保证建设的需要。
3.通力合作,明确责任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处室、专业部的工作密切相关,为了统一规范和标准,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也要明确责任,任务落实,避免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情况。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建设进度协调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各部门工作。
4.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牵涉各处室、各专业部,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期实施,必须加强协调和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建设中,严格执行我校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建设监督、竣工验收等管理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5.强化责任,定期检查
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考核和责任人的个人考核。
6.健全机制,打造人才队伍
智慧校园的建设、管理、应用,关键在人,各处室、各专业部要选拔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专兼职信息员,并为他们提高信息化能力创造条件。在选录管理人员时,把信息化技术能力作为优先条件。健全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培训和考核制度,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和资助教师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篇2
智慧校园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智慧园区,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形态,尚无统一、权威的诠释。不同视角下智慧校园规划定位不一样,功能规划重点也完全不同,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校园规划定位主要有“智慧环境论”、“智慧学习论”两种观点。
“智慧环境论”认为智慧校园规划的重点主要是教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校园智慧环境的建设,较少涉及到教育信息化模型和架构、服务集成方法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也就是智慧校园硬件设施和其配套系统建设。其主要观点是智慧校园由不同类型校园建筑构成,这些建筑提供诸如学习空间、工作空间、生活空间、运动空间等若干空间环境,通过布置空间环境的智能设施及后台系统为校园活动主体提供便捷的感知手段和服务,活动主体对空间环境进行基于情境的智能感知,获取、传递、交换和贡献所需数据,享受空间智慧服务。因此,智慧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如何配置校园空间环境的设施和系统。其核心是运用“感-传-存-用”物联网等技术,为全校师生及家属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智慧空间环境,校园空间内的活动主体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化服务,并交互作用。
“智慧学习论”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功能是教育,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老师教学水平才是智慧校园重中之重,至于网络环境、安全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则不是智慧校园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完全可以借助于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来解决。其核心是数据交换、服务总线、基于云化思想软件集成方法论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改进等反馈机制的信息化研究。
本文认为智慧校园规划既要重视校园的各种智慧环境的建设,也要注重校园师生围绕教学、科研、生活各种活动诉求信息的智慧流动,因此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应该是“智慧环境论”+“智慧学习论”结合。在智慧校园建设前期应注重教学设施、网络设施、通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感知设施、机电感知设施、显示设施、智能终端等建设,为校园活动主体提供信息感知、安全感知、位置感知、环境感知、设备感知、社会感知、情境感知等感知服务以及实现校园活动主体与校园空间交互奠定基础。后期应注重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集成、互联、共享和协作,同时为学校与智慧城市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最终达到校园活动主体与校园空间环境构成的校园生态圈各要素自适应、自平衡,实现开放互动的泛在学习、融合创新的协同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绿色健康的校园生活、精确主动的个性服务,达成融合创新、智慧运行的宏观效果。
智慧校园建设实践都是以大学校园展开的,因此本文以下各节论述都基于大学智慧校园,至于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读者自行参考借鉴。
2 规划模型与规划总体架构
2.1规划模型
智慧校园的活动主体主要有学生、教职工、管理者、在校居民与社会公众等,活动主体涉及的活动主要有学习、生活、科研以及物业、建筑、环境、文化、健康、环保和公共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智慧城市理论,先给出如图1所示智慧校园的一个最简功能规划模型,以帮助明晰后面需求分析展开。
智慧校园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活动主体在各种校园活动的“智慧性”。所谓活动的智慧性是活动主体能够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活动,且活动与活动能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和正向作用,也就是要打造一个自适应、自平衡的校园生态圈。具体来说就是智慧校园应该使校园活动主体能够便捷地得到所需的高质量服务,并具有感知、记忆和思维判断。如同研究城市、智慧园区一样,必须理清校园活动主体有哪些、客体(环境)有哪些、活动有哪些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2.2 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规划模型,以一个普通新建高校校园为例,展开其规划模型分析。智慧校园围绕其活动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需求:面向学生需求、面向教职工需求、面向后勤管理者需求、面向校管理者需求、面向办学条件需求以及面向居民和社会公众等需求。
面向学生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学生从招录到校友管理全生命周期学习和管理等活动需求展开;面向教职工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教职工从招聘到离职退休全生命周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需求展开;面向后勤管理者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建筑、机电、安全、物业、人员、车辆等与之发生关联的活动展开;面向校管理者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教学主体、财务主体、科研主体、人事主体、后勤主体、招生就业主体等活动展开。面向办学条件的需求捕获可以从学校信息化主要路由管网、信息化网络、通信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电教中心、体育馆、食堂、会议室、档案馆、图书馆、医院等与之发生关联的活动需求展开。
需求分析是根据以上捕获的校园大量“原始需求”,以需求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辨别、归纳、整理、抽象,抓住主要核心需求,明确和规范地描述智慧校园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性需求)等需求定义。
需求分析是后期架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不做需求分析或做表象需求分析,智慧校园建设将是脱离实际的,也落不了地,或做了一堆不是真正用户想要的东西。
2.3 规划总体架构
需求分析中的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影响架构,架构必须适应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和约束性需求。根据上面规划定位、规划模型以及需求分析,本文给出一个如图2所示的智慧校园规划总体架构示意图。
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设计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与数据层、智慧应用层以及保障、安全、标准、运维四个支撑体系。
感知层通过布置建筑空间的各种基础设施,以不同的感知手段对空间进行基于情境的智能感知,享受空间服务、贡献和获取感知数据。感知主要有位置感知、环境感知、设备感知、社会感知、情境感知等。
网络层为感知层提供上传下达网络通道,网络可以是物联网、电信网(含通讯网)、广电网或者是三网合一,形式是无线或有线。校园信息网络一般采取三级拓扑架构,校园信息网络有内网(校园智能化专网、校园办公专网)、外网(教育和科研CERNET)。校园物联网主要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目前物联网热点组网技术,WSN的主要技术有ZigBee、Wi-Fi、BlueTooth等。校园通讯网络主要是为园区提供有线或无线的语音服务,基于IP的统一通讯(UC)是园区语音通讯未来趋势。
数据与平台层提供校园各种数据存储和各种支撑平台以及中间件、服务总线(ESB)。这一层体现在采取云计算技术,为各种应用和感知层提供laaS、PaaS和SaaS等应用服务支撑。
应用层主要有学习类、科研类、教务管理类、物业管理类、办学条件类、生活服务类、决策管理类和其他业务应用,还包括应用类容器——智慧校园门户、微门户以及基于这些应用类开发的各种移动APP等应用。
3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任务可以从其总体规划架构“四横四纵”来描述,“四横”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与数据层应用层四个层面,“四纵”是指贯穿智慧校园建设各个层面的四个支撑体系,包括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四个支撑体系也是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此不予以描述。
3.1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体现在校园智能化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上,建设内容大致有:校园综合管网、综合布线、机房装修、信息网络、语音通讯、有线电视、卫星通信、电子会议系统、信息发布、公共广播、公共安全设施(视频监控、消防监控与报警、入侵报警、电子巡查、访客对讲、停车管理、门禁等)、校园建筑物机电设施监控和管理(供配电、冷热源、给排水、空调与通风、电梯、室内外照明等)以及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驿站、自助终端等)。这些感知业务单元绝大多数带有存储和自控功能,可独立完成一定功能,校园不同类别建筑,其感知层有不同配置。
3.2 网络层
网络层建设主要包括园区管线路由规划、光纤网、移动宽带网络、有线电视、Wi-Fi以及WSN等网络建设,校园网络应对语音、信息、对讲、有线电视等进行通信管网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同时考虑拓展,以满足校区高速、可靠、泛在、安全等通信需求。校园信息网是网络层建设核心,其建设包括网络规划、网络物理和逻辑架构设计、核心层设计、汇聚层设计、接入层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等内容。
3.3 数据层
数据层建设包括数据中心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数据中心如采取云计算技术构建,其建设任务主要是完成laaS层和PaaS层任务。laaS层的任务包括机房、服务器、网络、机架配套设置和管理以及供电、散热、容灾等服务,PaaS层的任务主要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需环境配置以及日常维护。
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有校园基础数据建设(学生、教师、资产及办学条件等)、校园教学科研数据建设(教学、科研、图书、资源等)、校园感知数据(安全、设备、环境等)等信息资源建设。这些数据入库的方式可以是在线、交换、合成或人工录入。校园信息资源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规范要求,切不可另起炉灶。
3.4 平台层
平台层建设是将校园公共信息支撑平台和校园业务专用支撑平台等各种共性平台集中建设,以便节省资源和投资,提高智慧校园云计算中心功能及复用价值。这些共性平台可以按照项目实施情况予以分期实施。
校园公共信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物联网接入平台、GIS支撑平台、统一视频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各种消息、对象、交易等中间件等。
校园业务专用支撑平台包括一卡通、能耗管理、安全、物业、资产、图书馆、教学、财务、决策等管理平台。
3.5 应用层
应用层建设主要有学习类、科研类、教务管理类、物业管理类、办学条件类、生活服务类、决策管理类和其他业务应用建设,还包括各种应用容器和统一入口——智慧校园门户、移动门户建设以及基于这些应用类开发的各种移动APP建设。应用层建设除了遵行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规范外,还应坚持“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避免盲目建设。
4总结
随着IB和IT融合发展,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一定要打破园区智能化和园区信息化划分界限,校园信息化和智能化必须融合、统一和相互渗透,并且以传统建筑智能化厂家和信息化厂家为代表的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思想必须向以新IT思想为主要线索、以校园建筑群环境为承载对象、以全IT构成及运行为新IB技术架构转型,运用自顶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规划方法论,智慧校园才能少走弯路,真正建设好。
摘要:本文在论述智慧校园功能规划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表明了智慧校园建设是“智慧环境论”与“智慧学习论”结合的观点,提出了智慧校园功能规划模型及功能需求分析,给出了智慧校园规划总体架构和主要建设任务。
关键词: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校园生态圈
参考文献
[1]曹茂春.智慧园区总体规划和设计[J].智能建筑,2015(8):41-44
[2]曹茂春,洪劲飞.智慧园区建设探讨[J].智能建筑,2014(9):34-39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探析 篇3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等活动。
十、结束语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 篇4
本次项目主要涉及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装备提升,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配备。具体建设有:校园网络(有线与无线)、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精品录播教室建设、传递教室、创客教室、终端设备、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电视台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园车辆管理系统、学校人行出入口管理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校园无线覆盖、互动教学系统建设、计算机机房建设、软件系统等。1.硬件系统部分
校园网络(有线与无线)
校园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统一规划、设计,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三层网络架构设计,主要涉及的设备:万兆核心交换机、千兆汇聚交换机、千兆接入交换机、出口路由、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器、认证审计、网络环境监控平台等。
规划子网: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安全监控子网、一卡通子网、数字广播子网、信息发布系统子网、无线网络子网(办公SSID、教学SSID、教师生活SSID、学生学习SSID)。
安全设计:进行内外网络隔离处理,上网行为管理、防火墙、无线网络实名认证、数据流量审计等工作。
综合布线设计:重新设计弱点线路线槽桥架,做好工作子区间、水平子区间、垂直子区间、管理子区间布线工作。
常规主流厂商:锐捷、华
三、华为、万网博通
多媒体教室
按照实际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常规配置普通教室有多媒体电教平台,主要配置设备:65寸触控(70寸、80寸、86寸、82寸等)一体机(OPS电脑:I3/4GB/128GB SSD硬盘,电子白板软件)、推拉黑板、多媒体教学电脑(I5/4GB/500GB)、多媒体中央控制器、高清视频展台、2.4G无线扩音教学系统、多媒体讲台。
常规主流厂商:希沃、鸿合、东方中原、艾博德、联想/Dell/同方、ITC 计算机教室
采用云桌面方式,相比传统的PC电脑,降低了设备费用及后期的维护成本,但是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根据按照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配置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主要配置设备如下:
1、多媒体电教平台(x套)
86寸触控一体机(OPS电脑:I5/4GB/500GB,电子白板软件)、推拉黑板、多媒体教学电脑(I5/4GB/500GB)、高清视频展台、多媒体控制器、2.4G无线扩音教学系统、多媒体讲台;
2、云桌面及网络
云桌面服务器(2X 台),ARM桌面终端(Y台)、云桌面授权(Y 个)、19.5寸液晶显示器、鼠标键盘;24口千兆网络交换机(Z台),网络布线;
3、教学软件
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语音教学软件、电子阅读软件、在线考试软件
4、装修部分(X 间)
录播教室装修:吊顶、格栅灯、吸音墙面、防静电地板、空调(2台3P柜机)、遮光窗帘、学生座椅。
常规主流厂商:锐捷、华为、深信服、华
三、青葡萄、宝德、沈飞地板、格力/美的
精品录播教室建设
精品录播室采用固定式课程录播主机,扩展探测、跟踪、定位、智能策略等模块实现。教学过程中,自动跟踪主机根据获取的各种探测信号、动作肢体信号、中控切换信号、键盘鼠标动作等,采用科学策略进行综合智能分析,灵活准确的调度现场的摄像机、调音台等采集设备,保证拍摄主体,自动调节景别景深,实现课堂无干扰、无意识控制、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智能录播。
根据按照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配置1间精品录播教室。主要配置设备如下:
1、多媒体电教平台 86寸触控一体机(OPS电脑:I5/4GB/500GB,电子白板软件)、推拉黑板、多媒体教学电脑(I5/4GB/500GB)、高清视频展台、2.4G无线扩音教学系统、多媒体讲台;
2、录播系统
嵌入式录播主机、跟踪主机、视频矩阵、音频矩阵、数字导播台、多媒体控制面板(录播设备+电教设备控制)、全景摄像头(2只)、云台摄像机(2台)、黑板摄像机(1台)、跟踪分析镜头(3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吊装拾音器(6只)、流媒体服务器(点播、直播)、24口千兆交换机、电源时序器、42U网络机柜、1进4出视频分配器、500W功放、音视频线材、网线等;
3、装修部分
录播教室装修:吊顶、格栅灯、吸音墙面、防尘地板、空调(2台3P柜机)、遮光窗帘、学生座椅;
观察控制室装修:吊顶、墙面、防尘地板、单面观察窗、42寸等离子电视机。
常规主流厂商:奥威亚、锐取、中视天威、捷飞、海康、ITC、紫旭
传递教室(视频会议)
根据按照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配置1间主讲教室与1间听讲教室。主要配置设备如下:
主讲教室(1间,搭载在精品录播教室里面),听讲教室(1间,设置在普通教学教室里面)。
1、主讲教室:视频会议终端机;(一路录播视频混合流进,一路视频流上触控一体机,一路音频流上教室音频功放)
2、听讲教室:视频会议终端机、全向拾音器、高清摄像机(一路视频流上触控一体机,一路音频流上教室音频功放)
3、为以后可以扩展多个听讲教室,配置一台MCU,放置在校园信息机房。常规主流厂商:中兴、华为、好视通 创客教室
根据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配置1间、100㎡的创客教室,主要配置设备如下:
1、多媒体电教平台:可选择传统的一体机模式,也可以选择纳米黑板系统的形式。
86寸触控一体机(OPS电脑:I5/4GB/500GB,电子白板软件)、推拉黑板、多媒体教学电脑(I5/4GB/500GB)、高清视频展台、多媒体控制器、2.4G无线扩音教学系统、操作讲台;
2、教材配置
包含初中与高中配套创客教学教材;
3、操作设备与耗材
6张6位学生操作台,2组作品展示柜,2组存储柜,10个学生电脑操作位、3D打印设备、金工车床设备、手持设备、测量设备、常用工具及耗材、3D打印、无人机、VR系统、精工设备、木工设备;
4、教室装修
空间设计、艺术天花、防尘地板、防潮墙面、空调、遮光窗帘等。常规主流厂商:柴火创客、先临三维、极光尔沃、深圳优锐、少年创客
终端设备
根据按照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终端设备主要配置如下:
1、教师计算机包含:120台笔记本电脑(13.3寸/ I5/8GB/250GB SSD/)、54台(19.5寸/I5/4GB/500GB/DVDRW光驱)台式办公电脑;
2、目前配置4个学科教研组数字化设备各一套:高速复印一体机、高清摄像机、高清单反照相机。
3、公用终端:发布终端机、查询终端机已在其他系统中做配置 常规主流厂商:联强国际、神州数码、赛威特、同方、戴鑫
校园一卡通系统
根据要求,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满足学校师生身份识别、校园服务等方面为老师与学生生活提供便利。主要配置如下: 一卡通管理中心(应用管理中心、结算管理、制卡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自助充值系统,一卡通应用集成服务。
常规主流厂商:新中新、新开普、深圳慧涛、宇川智能
数字图书馆系统
根据要求,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包含图书管理系统、借阅系统(借书卡与一卡通集成)、自助还书终端机、图书数字标签等,打造1间电子阅览室,主要配置如下:
1、数字图书馆系统
超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标签转换装置、超高频自助借还书机、超高频防盗安全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二维码条码扫描枪、图书管理系统V3.0、服务器端查询系统、后台服务器、无线激光条码扫描枪、层架标签、手持盘点仪(含自助盘点系统)、移动还书箱、自助办证机、图书回溯(电子标签编目加工);
2、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软件、移动读书终端(PAD)、充电柜、无线AP(网络接入)。常规主流厂商:蓝创软件、全名阅读、校园电视台系统
根据要求,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为学校打造1间3D虚拟演播室与1套移动导播系统,主要配置如下: 1、3D虚拟演播室
高清3D虚拟演播系统、视频切换台、直、点播流媒体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2路高清摄像机、提词器、高清硬盘录像机、灯光系统、无线音频导播系统、控制监控系统等;
2、移动导播系统
满足学校重大节日演出、会议等采编需求。主要有:高清直播导播系统、航空箱、多画面显示器、硬盘录像机、记录单元、八通道通话系统等;
3、演播室精装修
空间设计、成套演播室台、椅、柜等、水电改造、通风设施、环境设施(墙面、地面、天花、窗户)等。常规主流厂商:创视数码、兆通影视科技、北极环影
校园数字广播系统
根据要求,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建设1套数字IP广播,满足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主要配置如下:
1、广播室(主控室)
IP网络广播控制中心(工控机)、CD播放器、数字调谐器、话筒系列、IP网络音频采集终端、桌面式对讲寻呼话筒(触屏版)、消防语音信号报警接口、IP网络有源音箱、节目定时器等;
2、广播分控室(如:校长办公室)
分控台式电脑、数字IP广播移动客户端、桌面式对讲寻呼话筒(触屏版)等;
3、传输设备
采用千兆交换机,在网络规划中建设。
4、前端设备
IP网络适配器、IP定压终端服务器、机柜式IP网络适配器、大功率纯后级广播功放、室内豪华型音柱、室外豪华型防水音柱、全天候大功率防水音柱、UHF段液晶显示可调频真分集无线咪(双手持)等。
常规主流厂商:保轮(ITC)、迪士普、西派、一禾
校园信息发布系统
根据教育厅要求,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建设1套校园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学校介绍、信息公告、课程安排、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新闻等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并可以同屏幕组合播放多个节目内容。主要配置如下:
1、在东校门与南校门各配置一块5000*5000mmP4全彩LED显示屏或者可以使用落地终端;
2、在各栋楼出入口放置(男/女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各配置一块1500*1500mm P2.5全彩LED显示屏;
3、在教室门口配置21.5寸云数字班牌终端。
常规主流厂商:艾博德、创壹教育、聚彩芯、嘉禾天成 校园车辆管理系统
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建设1套校园车辆管理系统,满足校园日常出入车辆管理及校园车位管理,主要分为如下两大模块:
1、车辆出入管理
2、校园车位管理:需要知晓是露天的车位还是地下车库,需要相应感应器对应起来。
含如下的功能及子系统:
车辆管控、电动挡车器软件控制、图片/视频预览、LED显示屏、号牌自动识别功能、车辆信息记录、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报警功能、参数配置功能、权限管理、统计分析设备运维、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功能:
纯牌识别车辆快速进出、车主快速找车位、车主快速寻车、多种缴费手段、手机WEB、支持微信信号和APP集成。
常规主流厂商:海康、大华、宇视
学校人行出入口管理系统
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建设学校人行出入口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在校学生安全、学生出入学校登记、学生归寝情况,与外来人员来校问题。主要配置如下:
1、人员出入口管理系统
通道门禁管理软件、门禁控制器、IC卡识别模块、发卡器、指纹识别模块、翼闸单机芯、翼闸双机芯、刷卡窗等;
2、外来人员访客系统
访客一体机(内置身份证阅读器、IC读卡器、二维码/条形码扫描仪、专用证件扫描仪、高速热敏打印机、高清摄像头)。
常规主流厂商:海康、大华、宇视
校园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
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建设1套校园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对发生的报警事件及时捕获、处理和记录相关影像,对重要的部门进出情况进行自动记录,对重要区域提供有效的保护,提高学校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等级。主要配置如下:
1、前端设备
300万星光级筒型网络摄像机(学校建筑与周界)、300万星光级半球型网络摄像机、200万网络球形摄像机、800万网络球形摄像机(操场)、2400万环形网络摄像机(校门口)等;
2、传输设备
采用千兆交换机,此部分在网络部分建设;
3、监控中心
网络存储设备、46寸拼接屏、拼接屏支架、拼接屏线缆、H.265高清解码器、视频综合平台管理服务器、视频综合平台管理软件等。
常规主流厂商:海康、大华、宇视
互动教学系统
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建设互动教学教室,实现数字化教学,趣味性学习,教学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配置如下:
1、中心服务
互动教学引擎一体机、无线AC、无线AP,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规划中建设;
2、多媒体电教平台
86寸触控一体机(OPS电脑:I5/4GB/500GB,电子白板软件)、推拉黑板、多媒体教学电脑(I5/4GB/500GB)、高清视频展台、多媒体控制器、2.4G无线扩音教学系统、多媒体讲台;
3、互动教学
老师教学平板、学生学习习近平板、移动平板充电柜、教学辅助工具、教学端用户授权、学生端用户授权;
4、增值服务
教学资源服务、培训服务。常规主流厂商:鹰硕自有产品 计算机机房
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对学校计算机机房进行设计规划如下: 空间设计、地板、吊顶天花、照明、防火防盗门、UPS、配电、防雷接地、新风制冷、布线、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已在各个系统建设体现。
供应商(施工厂商):深圳中天、广州鑫纵联、深圳龙安特科技
3D教学多功能室
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对3D教学多功能室进行设计规划如下: 方案一:3D教学一体机+3D教学资源+3D眼镜+消毒柜
方案二:3D工程投影仪+3D专业播放服务器+3D专用投影幕+3D立体眼镜+3D多媒体教学资源+5.1声道影院级音响系统+3D眼睛消毒柜+讲台中控系统 常规主流厂商:未来立体、云幻、一禾专业音响
理化生数字实验室
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来:
物理实验室:准备室+豪华实验室电源+桌椅+教学实验小设备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化学仪器+化学试剂+化学标本
生物实验室:准备室+实验室水电通风建设+互动显微镜系统+标本耗材 常规主流厂商:天智、新科、广州南音、广州艺宙、立讯科、爱科学、麦克奥迪
2.软件部分
OA办公系统
按照客户实际需求来定制,常规含以下功能模块:系统门户、信息发布、审批流转、文档中心、报表中心、日程管理、工作日记、任务管理、发文管理、收文管理、人力资源、个人文件柜、档案中心、电子邮件、手机办公室、通讯录、大事记、论坛、在线调查、领导信箱、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图书管理、固定资产、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常规主流厂商:鹰硕自有产品
校园管理平台
含如下的功能模块:
1.数据中心:平台基础应用,为其它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含基础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大楼管理等子模块)
2.权限管理:平台级应用,为平台提供应用、功能、数据等权限配置的服务。(含组织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学校管理等子模块)
3.信息管理:学校信息管理应用:校内新闻、通知、公告等信息的集中管理,实现快速发布、查询等功能。(含信息申请、信息记录、信息审核、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子模块)
4.请假管理:学校教职工请假管理应用:包括请假申请、审批、销假、请假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含请假申请、请假审批、销假确认、请假查询等子模块)5.事务管理:学校事务申请、审批管理应用:一键申请,数据自动流转,快速审批;清晰记录事务流程走向,跟踪事务审批进度,随时查看审批状态。(含新建事物、事务办理、事务记录)6.活动管理:学校活动管理应用:发布活动策划方案,在线发起方案申请,智能提醒审批者审核方案;匹配组织架构,设置可接收范围,实现定向发布,精准推送。(含活动发起、活动审批、活动发布、活动查询、活动记录)
7.校行事历:学校行程事务管理应用:以时间轴的方式建立学校行程安排,轻松掌握学校工作计划。(新建事历、事历查询、智能提醒、事历统计)
8.调查问卷:学校调查问卷管理应用:支持自主设计题目,自主选择受访对象,定向发布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问卷分配、问卷填写、收集反馈、结果统计)9.新生管理:学校新生管理应用:支持新生信息的管理,生成学生学籍档案。(新生管理、信息编辑)
10.分班管理:学校分班管理应用:支持新老生分班、文理科分班、按成绩分班、随机分班。(班级类型、分班规则、调班、分班结果)
11.排课管理:学校排课管理应用:十多种排课规则智能排课配合手动微调,轻松为用户排出满意的课表(基础信息、规则设置、调课、课表)
12.选课管理:学校辅修选课管理应用:支持老师发布辅修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课(选课管理、教师选课、学生选课)
13.考务管理:学校考务管理应用:帮助学校在线轻松实现考试日程安排、学生报考、考场安排、学生座位安排和监考安排,以及提供各种考务报表打印、导出服务。(含考试计划管理、考试计划查询、考务报表、我的监考任务、我的考试等子模块)
14.成绩分析:成绩分析应用:支持成绩录入、查询功能,以及全方位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功能。(成绩管理、成绩查询、成绩分析)
15.党务管理:党务管理应用:完整记录党员发展全过程;实现党费收缴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便捷开展各种党员活动,提高党员积极性。(含党员管理、党费管理、党员活动管理等子模块)鹰硕有课、直点播平台
常规主流厂商:鹰硕自有产品
二.方案支持
我司的方案设计可以做如下的支持:
1.集成项目方案:针对不同的上午阶段可设计:申报方案、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报告
2.单校智慧校园方案:针对不同的上午阶段可设计:申报方案、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报告
3.区域级教育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的上午阶段可设计:申报方案、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报告
4.顶层的规划设计:针对不同的上午阶段可设计:申报方案、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报告
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主要环节:
1、咨询论证环节---调查、调研、咨询---第三方咨询设计机构;
2、项目前期阶段---招标、采购---采购中心、招标代理商、集成实施单位;
3、项目实施阶段---开发、应用、培训、运行、运营、维护、维修---终端用户、集成实施单位、监理单位;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篇5
‚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企业承诺
项目经理将参与日常的系统实施管理,监控项目的进度
与系统架构师、应用开发小组和项目经理一起工作以确保新系统的开发可以跟踪和控制 项目经理负责向校方项目负责人汇报系统的开发进度和开发相关的问题
核心人员现场设计
企业把数字化校园平台研发组及数字化校园业务研发组的核心研发人员安排到本项目组,参与系统的现场调研整体设计与研发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有相关项目经验的人员现场实施,保证在项目实施期间和最终验收2年内,至少3名技术人员在现场服务。
长期支持、长期服务
项目验收后,免费提供3年维护服务、长期提供技术支持。愿与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进行长期合作,与学校一起在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域共同进步,成为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
实时风险分析及跟踪
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经验,识别和控制项目风险,避免重大损失。风险包括:
业务流程的不规范性和不确定性、功能需求不明确导致的风险 功能需求改变导致的风险 系统无法达到其预计的功能的风险
缺乏掌握关键技术的资深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的风险 系统运行维护上的风险
第3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第1章 第2章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8 企业实施本项目优势...............................................................................................................................................10
2.1.企业优势..........................................................................................................................................................................10 2.2.解决方案优势..................................................................................................................................................................10 2.2.1.整体优势.....................................................................................................................................................................10 2.2.2.技术优势................................................................................................................................................................11 2.2.3.安全性优势.............................................................................................................................................................12 第3章 大学信息化现状分析...............................................................................................................................................13
3.1.学校概况..........................................................................................................................................................................13 3.2.项目建设背景..................................................................................................................................................................13 3.3.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 3.4.本期需求..........................................................................................................................................................................15 3.4.1.总体目标................................................................................................................................................................15 3.4.2.具体建设目标.........................................................................................................................................................15 第4章 总体设计方案..........................................................................................................................................................18
4.1.技术路线..........................................................................................................................................................................19 4.1.1.编程语言................................................................................................................................................................20 4.1.2.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20 4.1.3.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结构.................................................................................................................................20 4.1.4.动态网页生成技术.................................................................................................................................................21 4.1.5.基于SOA的应用系统设计及应用集成...............................................................................................................21 4.2.应用安全体系..................................................................................................................................................................25 4.3.性能参数..........................................................................................................................................................................25 4.4.系统软件平台建设..........................................................................................................................................................25 4.4.1.操作系统................................................................................................................................................................25 4.4.2.数据库管理系统.....................................................................................................................................................25 4.4.3.应用服务器.............................................................................................................................................................26 4.4.4.开发平台简介.........................................................................................................................................................26 第5章 5.1.5.2.第6章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及原则................................................................................................................................37 建设策略..........................................................................................................................................................................37 建设原则..........................................................................................................................................................................38 设计方案..................................................................................................................................................................39
6.1.软件支撑平台..................................................................................................................................................................39 6.1.1.信息门户系统.........................................................................................................................................................39 6.1.2.数据交换集成平台.................................................................................................................................................66 6.1.3.身份认证平台.........................................................................................................................................................77 6.1.4.共享数据库平台.....................................................................................................................................................97 6.1.5.业务应用开发平台...............................................................................................................................................163 6.2.业务应用系统................................................................................................................................................................183 6.2.1.学生综合管理及服务...........................................................................................................................................183 6.2.2.教职工综合管理及服务.......................................................................................................................................342 6.2.3.资产综合管理及服务...........................................................................................................................................409 6.2.4.综合业务管理及服务...........................................................................................................................................432 6.3.数据中心硬件系统........................................................................................................................................................472 6.3.1.方案设计...................................................................................................................................................................472 6.3.2.产品介绍...................................................................................................................................................................478
第4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6.4.校园一卡通系统............................................................................................................................................................498 6.4.1.项目分析..............................................................................................................................................................498 6.4.2.设计方案优势特点...............................................................................................................................................500 6.4.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504 6.4.4.一卡通系统业务功能设计...................................................................................................................................523 6.4.5.集成系统对接方案...............................................................................................................................................558 第7章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565
7.1.安全风险分析................................................................................................................................................................565 7.1.1.物理层安全风险.......................................................................................................................................................565 7.1.2.网络层安全风险.......................................................................................................................................................565 7.1.3.系统层安全风险.......................................................................................................................................................566 7.1.4.应用层安全风险.......................................................................................................................................................566 7.1.5.管理层安全风险.......................................................................................................................................................566 7.2.系统安全体系................................................................................................................................................................566 7.2.1.安全服务维...............................................................................................................................................................567 7.2.2.协议层次维...............................................................................................................................................................567 7.2.3.系统单元层...............................................................................................................................................................568 7.3.网络系统安全................................................................................................................................................................568 7.3.1.网络安全概述...........................................................................................................................................................568 7.3.2.访问控制安全策略...................................................................................................................................................569 7.3.3.虚拟局域网和访问控制(VLAN/ACL)...................................................................................................................571 7.3.4.防火墙部署...............................................................................................................................................................572 7.3.5.入侵检测...................................................................................................................................................................573 7.4.主机系统安全................................................................................................................................................................573 7.5.数据库安全保障............................................................................................................................................................575 7.6.机房环境安全................................................................................................................................................................576 7.6.1.机房安全分类...........................................................................................................................................................576 7.6.2.场地的选择...............................................................................................................................................................577 7.6.3.结构防火...................................................................................................................................................................578 7.6.4.机房内部装修...........................................................................................................................................................578 7.6.5.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578 7.6.6.其他防护和安全管理...............................................................................................................................................579 第8章 项目实施计划........................................................................................................................................................580
8.1.实施开发计划................................................................................................................................................................580 8.1.1.总体思路..............................................................................................................................................................580 8.1.2.实施开发计划.......................................................................................................................................................580 8.2.质量计划........................................................................................................................................................................583 8.3.异常计划........................................................................................................................................................................584 8.4.系统风险分析................................................................................................................................................................586 8.4.1.需求阶段..............................................................................................................................................................586 8.4.2.设计阶段..............................................................................................................................................................586 8.4.3.编码阶段..............................................................................................................................................................588 8.4.4.测试阶段..............................................................................................................................................................588 8.4.5.实施......................................................................................................................................................................588 8.4.6.全过程..................................................................................................................................................................589 8.5.项目控制........................................................................................................................................................................590 8.5.1.管理控制..............................................................................................................................................................590 8.5.2.交付控制..............................................................................................................................................................590 8.5.3.缺陷管理..............................................................................................................................................................591 8.5.4.质量保证管理(QA).............................................................................................................................................593 8.5.5.变更管理..............................................................................................................................................................595 8.5.6.文档管理..............................................................................................................................................................599 8.6.系统测试........................................................................................................................................................................604 8.6.1.测试任务与步骤...................................................................................................................................................604 8.6.2.影响验收的其他因素...........................................................................................................................................608
第5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8.6.3.工程系统集成测试...............................................................................................................................................609 8.7.系统验收........................................................................................................................................................................614 8.7.1.递交成果的签署...................................................................................................................................................614 8.7.2.递交成果的拒绝...................................................................................................................................................615 8.7.3.软件系统的验收...................................................................................................................................................615 8.8.实施过程协调方案........................................................................................................................................................616 8.8.1.协调人员工作的重要性.......................................................................................................................................616 8.8.2.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措施.......................................................................................................................617 第9章 项目组织、人员安排.............................................................................................................................................619
9.1.本项目组织架构与职责................................................................................................................................................619 9.1.1.建立工程领导小组...............................................................................................................................................619 9.1.2.项目经理..............................................................................................................................................................621 9.1.3.系统架构组...........................................................................................................................................................622 9.1.4.业务分析组...........................................................................................................................................................623 9.1.5.应用开发组...........................................................................................................................................................624 9.1.6.系统测试组...........................................................................................................................................................624 9.1.7.系统平台组...........................................................................................................................................................624 9.1.8.质量保证组...........................................................................................................................................................626 9.1.9.实施维护组...........................................................................................................................................................627 9.1.10.售后服务组...........................................................................................................................................................627 9.1.11.建立联合项目开发组...........................................................................................................................................628 9.1.12.公司级服务支撑平台...........................................................................................................................................628 9.2.项目人员........................................................................................................................................................................629 第10章 运维管理体系建议............................................................................................................................................630
10.1.组织保障........................................................................................................................................................................630 10.1.1.校园CIO..............................................................................................................................................................630 10.1.2.专门的信息化机构...............................................................................................................................................631 10.1.3.业务处室信息员...................................................................................................................................................631 10.1.4.专业、稳定的开发人员.......................................................................................................................................631 10.2.制度保障........................................................................................................................................................................632 10.3.实施保障........................................................................................................................................................................632 10.4.运行管理保障................................................................................................................................................................632 第11章 培训计划...........................................................................................................................................................634
11.1.培训目的........................................................................................................................................................................634 11.2.培训对象........................................................................................................................................................................634 11.3.培训计划........................................................................................................................................................................634 11.3.1.软件支撑平台培训计划.......................................................................................................................................635 11.3.2.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培训计划...........................................................................................................................636 11.3.3.教职工综合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637 11.3.4.资产综合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639 11.3.5.综合业务管理及服务培训计划...........................................................................................................................641 11.4.企业培训机构——企业信息学院介绍........................................................................................................................642 第12章 售后服务计划....................................................................................................................................................646
12.1.企业对技术服务的理解................................................................................................................................................646 12.2.企业技术服务体系........................................................................................................................................................647 12.2.1.企业集团客户服务ISO9000质量文件..............................................................................................................647 12.2.2.企业四级服务体系...............................................................................................................................................648 12.3.售后服务方式分类........................................................................................................................................................649 12.3.1.软件自身缺陷维护服务.......................................................................................................................................649 12.3.2.现场维护服务.......................................................................................................................................................649 12.3.3.远程诊断服务.......................................................................................................................................................649
第6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12.3.4.其它支持手段.......................................................................................................................................................649 12.3.5.需求变更后的技术服务.......................................................................................................................................650 12.3.6.数据处理服务.......................................................................................................................................................650 12.3.7.应急事件的服务...................................................................................................................................................650 12.3.8.版本升级服务.......................................................................................................................................................651 12.3.9.定期回访服务.......................................................................................................................................................651 12.3.10.客户满意度调查..............................................................................................................................................651 12.3.11.免费客户服务热线..........................................................................................................................................651 12.3.12.长期的技术支持与合作..................................................................................................................................651 12.3.13.企业集团Internet网站.................................................................................................................................652 12.4.免费技术服务时间........................................................................................................................................................652 12.5.技术服务申请程序........................................................................................................................................................652 12.6.技术服务过程................................................................................................................................................................653 12.7.售后服务/级别对应表..................................................................................................................................................653
第7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第1章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大学的数字化校园设计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灵活可扩展的这一基本原则。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对现有用户及关键业务的有效支撑作为项目的基本思想和目标。
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项目的规划及执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在组织管理维、技术发展维度及业务发展维度等方面坚持如下原则:
实用性、人本性、创新性相结合
建设目标及过程,首先要符合实用性这一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全校师生、校友及决策管理者。通过建立个性化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信息,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为校园用户提供更加实用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内容。
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是为学校建立一套管理先进、技术领先、数据集中共享模式的现代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把学校相关的信息化服务系统、管理过程纳入计算机服务管理之内,规范数据和业务流程,加强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从如何实际、有效地完善对师生日常科研、教学的服务;如何有效支撑学校目标管理;如何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围绕着这一目标将信息化工作进行逐步、全面性设计与规划。
满足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以及生活数字需求
数字化校园工程的目标是以提供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为主体目标的这一根本。学校的主体用户人群就是广大的师生,需求上应充分地考虑如何让师生、校友、管理者得到更多的便利服务、激发应用兴趣、便于接受使用的原则。这样可使整体工程推动起来更为顺畅,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A)服务目标的核心体现在:数字化校园应用要为用户带来便利和透明管理; B)为师生提供所必需的信息及服务内容;
C)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可能控制与减少学校在协同办公、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内部资金损耗。
在进一步降低学校信息化投资成本的同时,不断量化学校服务目标、服务项目及合理的支撑成本这一解决方案。为全校用户提供教学、科研、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
确立建设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着承接历史、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建议学校将历史问题一脚踢开,重建所有的应用系统。建议学校在服务目标、支撑技术、经费投入、信息化队伍建设、公司合作几个方面,走
第8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规划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的软硬件及软件应用情况,还要关注学校的信息服务目标与服务主体的定位,尝试如何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最合适成本方法去建设与改造,最快速地解决学校当前及未来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实现本期数字化校园的既定建设目标。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
在关注、评估服务目标和成本过程中,找到工程重点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全面整体的规划,分步执行。在实施上由易到难,逐步完成开发实现、培训推广及修改完善工作。
选择合作伙伴最为关键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永不休止的工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领域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文化、娱乐、生活领域的不断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必须要跟得上学校快速发展步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合作伙伴是一个持久的合作对象,既可以与学校共同设想和探讨未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又可以协助学校屏蔽、解决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及问题。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选择和培养最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学校长久的合作伙伴,才能携手共同发展。
第9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第2章 企业实施本项目优势
2.1.企业优势 2.2.解决方案优势 2.2.1.整体优势
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基于更高层次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以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作为出发点,为学校的各类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
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同时,在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数据清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能提供业务系统本身的查询统计外,也提供了跨业务系统的大量查询和统计报表。在对学校系统做详细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所使用的报表进行归类和总结,按照业务主题进行数据库建设,再具体地为它建立基本表,数据中心与学校管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联,而不是与通常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相关联。随着高校信息化过程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向面向信息服务的建设模式,基于管理应用为基础,构建横向的信息与服务支撑体系。数据的再利用成为有效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一项主要模式,因此需要针对业务主题构建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学校的管理者、学生、教职工等各类用户提供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
对比传统的信息共享模式构建的数字化校园,新的数字化校园方案有如下整体优势: 盘活数据资产
数字化校园根据用户自身需要,确认建设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形成数据逻辑模型,用户在不断得到信息服务的同时,可对数据模型进行升级,即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从而达到学校信息资产的充分利用,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成倍增加。
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与基于数据共享和交换的统一数据库相比,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和深入,在保证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孤岛的同时,对原有的数据资产进行了数据盘活,通过数据深层次的应用,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科研等业务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校提高自身层次,加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10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体系
数字化校园构建了面向全局性服务的数据模型,使学校的各类信息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并进行数据自身的挖掘和抽取,形成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模型,为学校各类用户提供全面、深化的服务支撑体系,满足学校各类用户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数据展示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切片、钻取、智能关联等多种模式的信息服务手段。
强大的可扩展性和关联性
数字化校园架构支持多种查询、报表和BI分析工具,通过架构本身提供的数据关联工具,使各类信息展现服务结合为一个整体,根据面对用户的不同,展现不同的数据体系,使各类用户能够方便、快捷、有效地得到各类信息服务。
智能化
数字化校园决策支撑模型智能记载了用户操作数据展现的分析路径,并根据分析路径进行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围绕操作主题的目标服务。
有效的环境适应性
数字化校园逻辑模型对数据来源、方式和质量进行智能分析和监控,在用户应用数据模型前,数据中心提供了完善的数据来源分析体系和支撑要求,用户可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选择不同的构建方案,最终形成用户个性化的全方位支撑体系。
强化数据质量
数字化校园更注重于数据质量管理,为学校的数据质量监控提供多种智能分析和清洗手段,减少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数据的有效积累提供保障。
2.2.2.技术优势
可扩展的设计模式,开放的技术架构,为今后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
已在多个项目成功使用的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并经实践检验的技术框架结构和充分利用企业产品事业部提供的基础产品Unieap、DXP、NEUQuery,为本项目提供技术保证。企业提供的平台中的身份管理、数据共享能提供Web Services接口,并在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广泛使用。
企业教育事业部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学校数据中心的数据综合查询、报表、分析展现的研发,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教育事业部一直致力研发的学校业务一体化软件能充分解决学校基于流程、业务的事务处理使得类似学校迎新及毕业等复杂的业务及行政处理环节能有条不紊的轻松完成。
第11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采用开放、标准的技术,为二期、三期扩展提供开放接口 多机构门户、保证内外网统一建设及管理
门户支持多机构门户和虚拟工作区技术,保证用户个性化及系统统一风格定义。 跨校区、跨部门、跨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机制
实现跨校区、跨部门真正的统一身份认证,不需要手工sso集成,用户身份统一管理,不需要手工导入LDAP,只需在门户登录中验证身份,无须再在业务系统中二次或多次验证身份。
高效实时系统间数据通讯、全面保证资源共享 协作系统支持实时性,支持多种资源全面共享。
先进的实体化授权技术,符合现实习惯的便捷授权管理
系统的身份授权管理采用面向实体化真实授权技术,靠近现实的统一授权、分级授权机制,充分保证系统及数据安全,同时操作便利。
2.2.3.安全性优势
虚拟门户技术支持Portlet权限控制技术,可以控制用户访问权限
系统的身份授权管理采用面向实体化真实授权技术,与学校真正的管理制度相匹配,杜绝管理员功能最大化对系统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系统带有安全访问技术监控,能够监控来访人员信息,便于及时追查访问安全情况 系统支持SSL访问模式,保持通讯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安全 系统支持CA认证访问接口,有效规避了系统的身份安全问题
第12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第3章 大学信息化现状分析
3.1.学校概况
3.2.项目建设背景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采取银校合作的建设模式,以现有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系统为基础,进行改造、新建、完善、整合、共享,将新建系统和现有部分系统整体统一规划建设;按建设信息化大学的理念,从学校全局出发,消除部门本位主义和条块分割现象,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组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及系统由学校统一建设;业务应用系统由学校统一数据标准、组织评审,按照学校统一的整体规划,以各业务职能部门为主,以信息管理中心为技术指导,根据应用需求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展开建设。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学校构建高度信息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环境,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信息化校园‛系统整体建设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需求为导向,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以数据共享与交换为突破口,以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为目的,进行‚信息化川大‛建设。
(1)立足校情。充分利用已有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软硬件以及其他数字资源等信息化资源及人才资源。
(2)纵观全局。开展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的创新,避免部门本位主义。从学校全局出发,搞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与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3)统一规划。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符合学校‚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研究型大学的水平,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水平的稳步提高奠定基础。
(4)科学实施。以需求为导向、数据共享与交换为突破口,实用性和前瞻性兼顾,分子项、分缓急、分步骤实施和快速推进,并监控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13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5)科学管理。不光要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网络设施、基础软硬件平台以及各种业务应用系统,而且要逐步建立整套完善的信息化校园运营体系,制定统一、开放的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培养信息化建设、运维与管理的专业队伍。
(6)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3年,主要基础系统和主要应用系统建设周期为2年,系统运维周期为8年。
3.3.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已将重点转移到以应用为主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来,学校逐步加强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这些应用系统包括党务系统、邮件系统、图书借阅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求索学堂、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台等,这些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环境,促进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服务方面,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已建立网站几十个,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与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与平台。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现有应用系统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由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利用网络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有网上教学、管理服务的功能需要完善、拓展和性能提升。
2.现有的应用系统覆盖面低,各应用系统基本是相互独立运行。
3.现有的应用系统数据分散存储,同一数据编码标准不统一,不能互通互用。一方面存在同一数据重复存储的现象;另一方面,分散的数据无法提供全校的综合信息报表和数据综合分析。
4.众多的系统需要用户记忆多个的用户名、密码和访问地址,不停的在不同系统间切换工作难以保证系统安全和管理
5.权限分配缺乏科学化的规划和管理,权限分配复杂、方式和操作不统一,不能灵活对应学校特殊业务的突发情况
6.打电话到其他部门索要各种需要的数据,重复的录入基础信息 7.学校的数据存储零散,不能有效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8.学校的数据资产积累存在各种问题,不能得到方便快捷的历史数据服务 9.学校的数据利用不充分,数据产生后缺乏对业务优化的指导作用
第14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3.4.本期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实现从分散应用向集中应用转化,从固定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从部门级应用向校级应用转化,从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化的目标。使大学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进入新的应用阶段,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根据对学校招标文件的理解,本项目为‛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包括软件支持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教职工综合管理与服务、资产综合管理与服务、综合业务综合管理与服务等)建设、校园卡系统建设、数据中心机应用服务硬件支持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安全体系及校园卡系统计算机设备建设、基础软件系统建设。建成后能够实现如下目标:
3.4.1.总体目标
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将以学校‚十一五‛建设规划为指导,为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提供数字化环境和服务平台。到2012年,建成高效、先进、灵活、安全、可靠地数字化运营环境,成为学校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体现;建成权威可信的数据中心和丰富多样的资源中心,构建灵活规范的业务应用服务体系,产生统一开放的数据标准及管理工具,形成快速服务与响应机制,具体有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的大型公共计算平台和数字化服务体系;各校区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娱乐等全面信息化,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成为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信息化校园。
3.4.2.具体建设目标
3.4.2.1.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基于大学数据中心,建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门户、共享基础公共数据库、数据交换集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为各种业务应用及服务提供展示平台和数据查询使全校各种数据及统计结果具有标准和唯一性。
信息化校园管理中心建设。通过对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的建设和整合,能够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满足全校的学生、教职工、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的网络化管理需求,并提供相应准确的多种业务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和多业务系统联动服务。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办公管理流程上网,第15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简化、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实现真正意义的办公自动化。通过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服务教学为目的,通过新的办公流程管理和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先进的、高效的、统一的和可靠地校园崭新管理模式。
信息化校园资源中心建设。建设服务于教学的精品课程VOD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和电子公告平台系统、网络社区服务平台。教学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自学、复习、完成作业、考试、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实现学生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随着远程VOD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存储及建设也启动起来,初步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功能。此外,学校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追求的目标是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发展战略不仅需要信息支持和信息服务,同时更需要基于信息的科学决策支持。 信息化校园服务中心建设。以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职工服务为主线,进行校园卡管理系统的建设,建设迎新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同时,在现有应用系统基础上,建设网站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国资系统。以校园卡来带动相关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实现学生新生报到注册、毕业离校手续办理,以及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用餐、校内商户消费管理、水电消费管理、图书借阅、机房上机管理、洗浴、医疗、上课考勤、会议签到、校车管理、车辆管理、毕业离校手续办理等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不仅极大地方便教职工的生活服务,也降低了管理工作难度,该系统为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一条主线,体现出软件集中管理的价值和优势。 大学数据中心(DC)建设。建设满足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数据中心,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应用服务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及技术支持;制定相关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江安校区建设DC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
3.4.2.2.校园卡平台建设
大学校园卡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以智能卡片为载体,具有金融消费、身份认证、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信息系统。计划实现统一运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技术保障队伍,使校园卡平台成为大学信息化校园重要的管理和应用平台。
国内很多高校由于前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校各部门从各角度出发建设适合自己需求的一卡通系统,形成多卡并存的局面,在食堂、图书馆、财务工资、后勤、科研经费、门禁/通道等众多领域存在着自成体系的卡片应用系统,甚至不同食堂的卡也不同,相互不衔接、不共享,工作证、学生证、图书证、医疗证等证件名目繁多,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严重,也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我校早期的食堂饭卡建设基本上是以餐饮消费服务为核心的,随着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第16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越来越多的信息应用系统投入使用,校园卡需要承担更多的身份识别和信息服务功能。拓展校园卡系统的管理应用功能,如网络缴费、消费查询、消费数据统计、消费数据挖掘,通过信息化校园平台的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基础共享公共数据库,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来提高学校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运营管理体系。
提高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时校园卡平台建设的重要使命。
3.4.2.3.信息化校园支撑条件建设
探索信息化校园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创新,采用项目负责制进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完善信息化校园的各种标准建设,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校园网的安全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实现校园软件正版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校园管理和建设人才队伍。
在考虑到学校基本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性能、稳定性、系统实施进度等综合要求。我们将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需求目标及建设原则要求,对本期项目进行合理设计。
第17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第4章 总体设计方案
应用安全表示层终端层PC浏览器WAP手机PDA浏览器专用终端门户工具、服务校内公共信息、服务业务系统集成一卡通Email人事教务公共信息集成天气预报列车时刻表航班信息欢迎信息系统帮助数据安全下 载通 知公 告知识库校内新闻安全体系主机安全应用与服务业层务层 支撑层门户应用层在线搜索校网站图书馆后台管理信息管理定制管理统计管理权限管理搜索管理知识库管理查询、报表配置管理个人信息管理综合信息服务成绩查询人事查询其他查询标准接口Portlet接口界面修改务层、支撑层)和数据层(数据资源层),同时还包括系统安全体系。个人信息密码修改数据统计报表下载基本信息维护管理教务业务科研业务人事业务学生业务其他业务网络安全服务与接口用户管理身份认与授权证与SSO灵活查询服务接口报表系统监控BI管理制度数据层数据库层数据源主题数据库区公共数据库数据资源层数据仓库区OLAP数据集市教职工学生数据集成
大学数字化校园软件体系结构图如图所示。整个构架包含了:表示层,应用服务层(门户应用、业 ETL数据仓库操作数据库
第18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表示层是通过各种终端为大学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对‚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的访问服务,通过门户系统以B/S方式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Mozilla、Netscape、PDA 及智能手机、3G等。
门户应用层是大学的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网站,提供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聚合和展现服务,支持个性化的页面设臵。
业务层是学校的各业务应用系统,包含:党务系统、邮件系统、图书借阅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求索学堂、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台等。
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陆续建设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要整合到应用基础平台之上,使之成为数字化校园的整体之一。
支撑层:
用户管理和授权:提供基于LDAP标准的用户管理和授权体系服务,由目录服务器和身份认证服务器组成。与用户数据集成层共同组成企业级目录服务系统,并为实现应用间的单点登录提供数据基础。
用户数据集成:同步异构系统中的用户和授权的相关信息。并与用户管理和授权平台共同组成企业级目录服务系统,为实现应用间的单点登录提供数据基础。
应用集成:集成和重组各种异构系统的前端应用,推送给门户系统进行统一展现,同时实现各应用和门户系统间的集中认证、单点登录、联合授权功能。
J2EE应用基础平台:提供业务服务、业务数据集成及业务接口等后端服务,是面向用户的前端应用系统的服务支撑平台。
数据资源层是统一数据库平台,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功能,同时为提供查询、报表、统计、分析预测等数据服务提供底层支撑。
安全体系的建设贯穿于各个层次,贯穿于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它主要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角度综合考虑,保证各数据安全。
4.1.技术路线
针对大学用户提供包括门户、交流、查询、统计、应用集成等服务的应用平台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虑到由于未来发展变化所带来的系统的伸缩性,应用系统必须采用现代系统规范和设计,在系统设计整体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各子系统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软件对平台、软件对数据、软件对软件、平台对平台等),使任一子系统未来的减少、增加和变更,不影响到其它子系统和总系统。从而
第19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的投资,减少对系统的维护和未来开发的投入。在应用系统整体化、功能化和规模化的同时,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上述原则,门户的开发基于‚跨平台‛的Java语言和独立于开发环境的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EJBs(Enterprise Java Beans),系统的主要‚应用逻辑‛由组件构成。以组件技术为导向的组织架构提供了系统良好的可伸缩性,使系统轻易地组合与拆分其功能模块。应用软件平台的开发及运行架构采用了三层结构(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而在不影响系统其它部分情况下,保证了应用服务器与其它应用可进行有效和无缝的整合,同时支持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采用模版(Template)技术生成的门户网页,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基于角色和权限的内容和数据服务。
本项目开发采用的Java和EJBs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体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
4.1.1.编程语言
应用软件是按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规格,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如:EJBs、Servlet、JNDI、JDBC和RMI等)开发。Java作为基于Web的软件业的公共标准,其独立于操作系统,独立于服务器的‚跨平台性‛,使其‚一次编写,到处运行‛,是最适合运行于互联网上软件的编程语言。Java相对于嵌入HTML并受限于用户端显示的编程能力有限的脚本语言,其完整的编程能力可开发具有强大‚业务逻辑‛的应用程序。
4.1.2.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
软件编程由依赖于特定单机从头到尾编写,到依赖于操作系统,发展到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是一种完全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着重于开发构成应用程序‚业务对象‛的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利用这些组件,像搭积木一样的建立分布式应用程序。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在异构分布环境下为不同机器上的应用提供了互操作性,并无缝地集成了多种对象系统;另一方面,大大加快了软件开发的速度,降低了软件开发和再开发的成本。
4.1.3.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结构
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开发及运行结构基于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运用这种架构可以做到:
(1)将‚业务逻辑‛部分从Web服务器中分出,在应用服务器中用独立和完整的编程语言(而不
第20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是‚脚本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同时使系统支持任何HTML的显示工具;
(2)利用应用服务器作为访问数据库请求的‚缓冲区‛,重新安排、管理‚请求‛,采用Java Servlets引擎的多线程处理访问请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响应访问数据库请求的效率和速度;
(3)将应用软件平台载体的应用服务器作为与其它应用程序集成的切入点,使之可在不影响系统其它部分下与其它应用做有效和无缝集成。
4.1.4.动态网页生成技术
信息发布部分的网页生成采用模版技术。用户界面的排版和显示部分由预先制作模版承担,并支持任何标准化的HTML工具,嵌入模版的Java程序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提取相应的内容和数据,配合模版合成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动态网页。
4.1.5.基于SOA的应用系统设计及应用集成
SOA是面向服务的系统体系结构,SOA是进行系统资源整合的一种架构。根据‚按需提供服务‛的精神,提供通过网络访问的服务Service,以构建高度可重用的,以业务逻辑为中心的业务应用系统。符合SOA的应用系统以松耦合的方式,对外提供标准的服务调用接口。SOA是应用开发和集成的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提供‚服务‛给其它应用和服务的设计方法指导思想是‚软件重用‛的自然进化。SOA适应系统应用集成的需求,提供了一整套指导实现模块化、封装、松耦合、重用、架构原则和模式。所以说SOA是一个企业内业务应用集成和企业间业务应用集成的设计方法、规范、软件架构思想、风格、理念,最终目标是解决软件重用、应用集成的问题。
符合SOA架构的应用集成是通过参与集成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服务、或者调用其它应用系统的服务实现的。即参与应用集成的各方作为服务提供者或者作为服务消费者参与到服务的共享环境中。
根据高校业务系统现状及需求,应用集成主要分以下几个层面: 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是通过Identity Server等相关的SSO产品,将原有系统集成到门户平台上来。通过配臵规则达到统一身份的目的。
下面介绍与企业数字化校园平台(DCP)进行身份集成的流程:
1.对于部署到同一应用服务器下的业务系统采用agent Policy实现SSO。
2.对于部署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下的业务系统采用加密传递登录信息的方式实现SSO。统一登录认证过程:
部署在同一应用服务器下的业务系统登录过程
第21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部署在不同应用服务器下的业务系统登录过程
完成以上流程中的加密、解密有多种方法,例如加密方式采用MD5算法,校验判断同时加入时间戳判断。
协议密钥存储到数据库中,提供读取。
以下提供MD5加密验证例子,供开发时进行测试:
MD5(“")= 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 MD5(”a“)= 0cc175b9c0f1b6a831c399e269772661 MD5(”abc“)= 900150983cd24fb0d6963f7d28e17f72
MD5(”message digest")= f96b697d7cb7938d525a2f31aaf161d0 原有系统的数据集成
通过其‚数据导入‛引擎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供学校和管理人员上传数据。学校管理人员可按
第22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excel上传的方式透过门户的Web界面上传数据,批量导入用户、课程、和各种组织等数据信息。
《图 原有系统数据集成》
实时的数据交换集成
数据中心支持在数据库层与学校原有系统的后台进程进行实时数据交换。通讯协议由基于XML的交易请求和响应构成,并可经由https和 http/ftp在互连网上执行实时数据交换。
基于SOA的ESB服务集成 SOA架构如下图:
ESB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中消息、数据、控制传递的媒介,是SOA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服务总线(ESB):是一个基于消息的通信模块。
ESB的作用: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准确、高效和安全传递。它还可以消除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协调运作,实现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ESB是连接企业各种纷繁复杂应用的骨干神经系统,种种不同应用通过它整合在一起,以合理、符合业务需要的节奏连接应用程序和调节消息流量,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加快响应速度的目的。
ESB的角色分析:工具、产品 VS 方法、模块、模式 ESB的组成模块
①
通道:一个sender到receiver的虚拟管道。一个初始的服务总线架构不包含任何channel;我们必须知道各个应用需要怎样通讯,然后才能建立channel来完成它。这是一种半集
第23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成化的消息传递思想,因为实质上它建立的还是点对点的调用接口,在我们的项目中不建议采用。
②
消息或信息:是在总线上传输的不可分割的包,是ESB乃至SOA的基础单元。为了传输数据,应用必须将数据打包成一个或多个packets,将每个packet包装成一个message,然后将其传输到一个总线上。同样的,一个receiver应用在接受到message后必须从message中提取出数据才能使用。总线应该能重复的传输message,直到它成功为止。
③
内部通道:最简单的情况下,总线将一个消息直接从sender传送到receiver。然而,通常在消息从sender中发出后,receiver接受到之前,有一些动作需要对message执行。举例来说,message也许需要验证或者转换。内部通道架构使用channel将多个处理步骤连接起来。
④
转换模块:不同的应用的数据格式很可能不同。为了调节sender和receiver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同的问题,message必须经过一个中介的模块,它执行Message Translation的工作,将message从一个格式转换成另外一个格式,或转换成一个公共的格式。
⑤
服务或接收封装:大多数的既有应用程序没有内建的能力来同一个message系统交互。因此实现SOA或ESB时必须包含一个中间层,它知道应用系统如何工作,也知道服务总线如何工作,并桥接两个系统。在Bus的上下两端各有一组并列的封装,它能够使得应用发送和接受message。
⑥
Event D&P:由于SOA实质上是时间驱动的系统架构,任何包装好的服务只有在实际应用发生时才会被调用,所以事件检测和处理模块是服务总线的核心处理模块。
Bus或系统管理:作为一个大型的消息集成系统,其面向消息的、异步、低耦合的本质使得系统更加难以调试,运行期的状态也难以跟踪,所以,我们必须有强有力的手段进行系统的运行期管理和监控,同时最好能够在运行进行动态更新,以保障系统的强壮性。
组件接口规范CIS也是IEC61970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组件(或应用程序)为了能够以一种标准方式和其它的组件(或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和/或访问公开数据而应该实现的各种接口。这些组件接口描述可以被应用程序用于这一目的特定的事件、方法和属性。组件接口规范定义了以下几个接口:
公共服务(Common Services,CS)给出了数据访问的一般标准,其主要内容来源于 OMG 组织颁布的 UMS Data Access Facility Specification,简称数据访问设施(Data Access Facility, DAF)。
通用数据访问(Generic Data Access,GDA)对标准的第 402部分进行了一定的扩展。高速数据访问(High Speed Data Access, HSDA)描述了基于 OMG DAIS 的在线实时数据访问接口
事项及订阅(Generic Eventing and Subscription,GES)服务 历史数据访问(Time Series Data Access,TSDA)服务
第24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4.2.应用安全体系
应用系统在开发和使用中将受到许多来自外部使用不当、恶意攻击、破坏性使用和系统本身内部的一些缺陷带来的干扰,因此,在进行应用系统建设时,要从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等几个方面考虑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具体参见安全体系描述。
4.3.性能参数
按照企业公司投标方案的配臵,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总体性能参数如下: 系统运行支持>10000用户量;
页访问并发用户支持1000人同时访问; 系统保证7*24小时运行;
平均延时:小于3秒,最大延时不超过30秒; 单点登录及认证响应时间为3-4秒; 支持负载均衡、可扩展性; 支持远程管理。
4.4.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本次设计采用纯JAVA设计,支持跨平台服务,所适应的主要应用环境如下:
4.4.1.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主流的UNIX/Linux/Windows系统,如SUN Solaris/HP-UX/AIX 客户端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 2000/xp/2003/vista
IE6.0以上
4.4.2.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Oracle 9i/10g/11g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议Oracle 11g
第25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4.4.3.应用服务器
支持主流商用应用服务器,如IBM WEBSPHERE/ORACLE IAS、WEBLOGIC/ SUN JES等,建议WEBLOGIC。
4.4.4.开发平台简介
本期建设项目的目标定位是建立一个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系统整体架构,支持业务系统的快速建模,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和修改完善应用业务的业务流程,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的业务整合、流程整合和数据整合,最终实现学校的整个立体化应用模型。因此,平台在设计上必须支持应用系统的快速构建,提供业务建模工具,采用工作流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思想并提供方便的报表生成工具,能够对新增业务或原有业务的变更进行快捷方便的开发实现,使新业务和变更业务能够无痕地融入,平滑过渡。
‚大学数字化校园‛将以UniEAP平台作为基础,在此之上通过插件的方式插入一些组件,如我们公司现有的UniFlow、FormDesigner、NeuQuery、InfoServices、UniDRM组件;UniEAP平台提供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支持新的组件开发。
下面就UniEAP作一些介绍。
UniEAP平台是大学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核心,它相当于计算机的主板,起到了最基本支撑作用;其它的组件可以方便的在其上插拔,并通过它进行通信和交流。
下面分概述、UniEAP平台体系结构和UniEAP平台典型组件对UniEAP平台进行介绍。
4.4.4.1.UniEAP概述
UniEAP的定位
UniEAP的全称是‚Universal Enterprise Application Platform‛,译成汉语是‚通用企业应用平台‛,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可以理解为‚组件框架‛即(Component FrameWork)。UniEAP是构建于B/S架构的,以J2EE为核心技术实现模型的多层应用开发、运行的框架和平台;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框架,它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组件和工具以及相应的开发方法,进而达到快速建设应用系统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IT行业技术方向变幻莫测,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能正确理解技术、运用技术为企业构建解决方案的人员为数不多,而在实际的项目的需求中又要求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满足用户的复杂需求,这样导致一个应用系统很难在效率、稳定性、易维护性方面取得最佳平衡。UniEAP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而构
第26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建的一个基于Web等多种接入方式的三层结构的分布式对象模型系统。UniEAP的目标使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人员从激烈变化的‚技术洪水‛中解放出来,避免重复性的劳动,避免不必要的代码维护和升级,集中精力了解用户需求,搞好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UniEAP平台面向业务,为应用系统提供一个分布式企业核心应用支撑平台,保证安全高速地开发系统,平台的开发遵循业界标准,具有扩展(开放)性强、高强壮性、高稳定性,屏蔽业务开发人员对基础技术的了解,促进业务模块的再利用,能针对用户需求在多种环境下应用。
UniEAP不是Application Server,它与BEA Weblogic Application Server、IBM WebSpere Application Server、Sun JES Application Server、Tomcat、JBOSS均不属于同等性质产品。它是一个基于组件技术的快速开发和运行平台,它的部分组件最终同业务应用组件一起部署到Application Server上。它的定位如图所示:
《图 UniEAP在系统层次图中的定位示意》
第27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MVC三层结构的框架示意》
上图是典型的MVC三层结构的框架示意图,框架由逻辑隔离层和层次之间的通讯规则组成。有了框架,建设一个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各个层次上的组件,这些组件按框架约束好的‚游戏规则‛进行通讯协作,共同完成一笔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
《图 MVC三层结构组件分布》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组件进行抽象、封装、抽取、归类,会发现:大部分组件都是可复用的通用组件——包括通用技术组件和通用业务组件;只能一小部分是业务专用组件。那么UniEAP到底是什么呢?UniEAP就是一个稳定的框架加一系列通用组件。如下图所示:
《图 UniEAP的作用》
第28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UniEAP代替不了Application Server,因为UniEAP提供的所有组件都是基于J2EE规范的组件,组件本身不能运行,它们必须臵身于组件容器——Application Server——中才具备生命力;但Application Server同样代替不了UniEAP,因为Application Server所提供的功能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它不可能提供有行业特色的通用组件,UniEAP恰恰提供了Application Server之上、具体业务应用之下的基础平台。有了UniEAP,B/S/S结构的工程有了一个统一的结构框架和许多可利用的组件,而且组件的家族会随着UniEAP在行业内的推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所有的这一切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使开发人员可以完全不必在乎复杂的底层技术实现,而‚聚精会神‛地处理业务逻辑。 UniEAP的价值
面对协作范围越来越大的信息应用领域,很多人会说,J2EE不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吗?不错,J2EE是一个卓越的多层架构技术平台。J2EE体系包括Java Server Pages(JSP),Java Servlet,Enterprise Java Bean,Web Service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给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选择。但怎样把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适应项目需要的稳定架构是项目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因此有必要实现一个优秀的系统框架,以达到如下目标:
1.使企业级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健壮性、高效性。
2.使企业级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使整个系统易于增加新的功能、易于修改已有功能,将程序的改动对系统的影响降至最小。
3.使系统调用、系统处理具有统一的流程;通过规范各层类的位臵、职责来规范各个层次的开发。各个任务在架构图上都有比较好的定位,任何人能借助它很快地熟悉整个项目,把握系统的核心。
4.使团队开发更加协调一致,通过类调用层次的分工,规范各层调用之间的接口,使团队开发的分工明确、调用方法统一。
因此,一个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必须构建一个基于Web等多种接入方式的分布式对象模型系统,以及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定制工具。企业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从1999年开始即研发自主产权的通用企业应用开发平台UniEAP,历经8年的开发,应用,推广,升级,现在已达到功能强大完善的V3.0。
面向业务,UniEAP提供一个分布式企业核心应用支撑平台,保证:
安全高速地开发系统 遵循业界标准 扩展(开放)性强 高强壮性、高稳定性
屏蔽业务开发人员对基础技术的了解
第29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促进业务模块的再利用
能针对用户需求在多种环境下应用
面向未来,UniEAP保证:
技术的变化不会影响业务模型 业务的变化通过对系统的配臵来实现 UniEAP的价值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
《图 UniEAP的价值》
UniEAP的特点
1.分布式体系架构技术
采分布、并行的处理方式,大大减小平台的实施成本,是现在主流技术,也是典型的系统构架形式。各层间有着清晰的职责的划分,相互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访问,耦合度较低,可以相对独立的维护、修改和升级。
2.平台的多应用支持技术,采用Web事件响应机制、负载均衡等技术 3.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4.遵循业界标准
为了保证系统的良好开放性及代码复用率,整个UniEAP的开发遵循如下业界标准:JAVA 1.4/1.5,JSP 1.0/1.1,Servlet 2.2/2.3,XML 2.0,EJB 2.0,JDBC2.0,SOAP1.1……
5.支持多种应用环境
跨操作系统(Unix、Linux、WinNT/2000/98/95…)跨数据库(Oracle、Sybase、DB2、SQL Server…)
跨中间件(BEA Weblogic/Tuxido,IBM Websphere/CICS,Tomcat,…)
第30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多种人/机交互方式(Browser、PC、MobilePhone、FAX…)6.提供丰富的功能组件
将公用服务抽取出来,为各业务逻辑提供通用功能组件,保证系统的重用性。以组件的模式构建各层的逻辑功能,组件间通过标准接口相互协作,可以相对独立的开发各个逻辑层。
4.4.4.2.UniEAP的整体结构
UniEAP在整体框架上采用典型的MVC模式,在Web Framework上以当前最为流行的struts为支撑,集中了大量功能强大、灵活易用的功能组件。整个平台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 UniEAP整体结构》
统一的商业逻辑模型层设计
《图 UniEAP中商业逻辑层设计》
商业逻辑层以EJB/Java Bean技术为实现手段,提供了对象持久化及打印、邮件等商业逻辑组件。
第31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设计要点如下:
1.用EJB和JavaBean做商业逻辑;
2.通过统一的服务组件基类调用安全、日志、工作流、规则等引擎式服务构件;
3.在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中对象持久化是一个关键性服务,单一的数据库接口解决全部问题并不现实,因此采用由OP层统一包装,统一管理,但暴露多种操作接口的方式来解决。对象持久化接口提供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两大类,具体支持四种方式: 1)2)3)4)得到connection 简单的sql execute封装
可持久化的数据总线DataSet,通过其xml接口可发送到页面)DAO(单表抽成的可持久化的实体类对象)
平台在商业逻辑层还提供了许多通用业务组件,如打印、报表组件。
C/S/S结构的视图层和控制层设计
《图 UniEAP在C/S/S结构中视图层和控制层设计》
C/S/S结构的框架设计是一套经过验证是健壮稳定的架构。由于业务逻辑层采用企业公司统一的通用企业应用平台,所以在控制层最后一道任务分发环节Event调用业务逻辑服务组件时,是通用BSFactory利用‚工厂‛模式来获取服务组件对象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以透明的方式处理EJB和Java Bean的服务对象。
C/S/S结构中客户端的设计要点是: GUI采用传统的Window界面,以Delphi为开发工具;
客户端通过统一的动态库函数与服务端的门户MainServlet通讯,通讯的内容以XML为数据格
式,整个通讯协议完全模拟SOAP协议;
第32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客户端的设计在分层基础上对类进行了适当的归类。做到类之间的调用关系明确。类的责任单一。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简单。编程实现较为方便。下面简略的介绍一下编程常用的调用关系。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图中把框架完成的调用关系去掉了。调用关系简图如下:
《图 客户端中类的调用关系》
C/S/S结构中控制层的设计要点是:
1.整个控制层的设计思路参考B/S/S结构中的Struts框架。MainServlet可以映射到Struts的ActionServlet,而RequstProcesser + Event可映射到Struts的Action;
2.但与Struts不同的是它与客户端之间传递的均是XML,没有表现语义,因此它要增加XML信息过滤器、转换器等功能;
B/S/S结构的视图层和控制层设计
《图 UniEAP在B/S/S结构的视图层和控制层设计》
界面层以JSP/XML/XSL/JS技术为主要实现手段,为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强大的组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轻型控件:封装所有的HTML Form元素和按钮,提供显示、标准行为控制和校验功能; 2.重型控件:包括DataWindow,目录树,Tab页等具有复杂功能属性的控件;
3.局部刷新和对话框:采用微软提供的局部刷新控件,提供局部刷新功能,并封装通用的页面对话
第33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框;
4.Object:Applet和COM,用于复杂界面操作和客户端本地化操作。
请求控制层以Servlet技术为实现手段,综合运用struts框架和WorkFlow引擎,以单点入口的方式统一控制请求。设计要点如下:
1.采用Structs控制请求和业务流程,拓展Struts的ActionServlet和DispatchAction作为UniEAP的流程控制基类;
2.组织机构和权限管理模块进行身份和权限认证,从视图、操作、数据三个层次控制权限行为; 3.日志和异常处理负责系统信息的记录;
4.封装UniWorkflow的接口,在流程多变的业务系统中用UniWorkflow定制和控制业务流程。5.Action本身并不处理业务逻辑,而是通过统一的BSFactory从EJB Container获取Business Service Componets处理业务逻辑。
4.4.4.3.UniEAP工作流(Workflow4.0)
4.4.4.3.1.Workflow4.0的特点
跨平台运行 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
符合国际化标准-(WfMC标准和OMG) 图形化的流程定义工具 稳定高效的引擎处理机 完备的系统权限管理
基于web的图形化流程实例监控 完备和开放的开发接口 灵活性和可配臵性
4.4.4.3.2.基本模块和构成
1、流程设计器-Process Designer;
2、引擎服务器-Engine Server;
3、第三方应用程序管理器-Application Manager;
4、定时服务-Timer Server;
第34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5、日志服务器-Log Server;
6、系统API及客户端-Interface & Client。
4.4.4.3.3.总体架构
流程定义工具流程定义接口-Interface(Java)自动应用程序接口第三方应用程序系统执行服务引擎 / 自动应用程序 / 日志 任务办理/系统管理接口Web 客户端互操作接口其它工作流引擎办理客户端监控管理客户端
1、首先,流程设计者通过流程定义工具定义出‘流程’,并发布到系统中,由工作流引擎进行解析。
2、最终用户,通过客户端,调用工作流接口,向引擎发出请求,引擎负责处理流程流转请求,解析流程定义。
3、workflow通过应用程序调用接口访问外部资源。
-任务办理接口:即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The client application interface),通过这个接口工作流机可以与任务表处理器交互,代表用户资源来组织任务。然后由任务表处理器负责,从任务表中选择、推进任务项。由任务表处理器或者终端用户来控制应用工具的活动。
-自动应用程序接口:即应用程序调用接口(The invoked application interface),允许工作流机直接激活一个应用工具,来执行一个活动。典型的是调用以后台服务为主的应用程序,没有用户接口;当执行活动要用到的工具,需要与终端用户交互,通常是使用客户端应用程序接口来调用那个工具,这样可以为用户安排任务时间表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架构设计的理由:
流程定义和活动控制逻辑间有一个逻辑上的分离,活动控制逻辑由工作流执行服务器完成;流程与应
第35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用程序间、与终端用户客户端间也有一个逻辑上的分离。这些逻辑上的分离,为实现更多的行业标准和功能提供了方便的机制,对需求的变更有了更好的适应。
4.4.4.3.4.定义界面
第36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第5章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及原则
5.1.建设策略
为了达到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考虑到‚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对学校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所需要的延展性要求,我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学及现代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IT技术投资,降低研发所需成本,保证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建设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学校有必要制定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财力和人力情况,采取分步实施的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把学校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
抓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规范建设,如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用户规范以及信息化管理规程,积极开展信息化校园评估体系的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资源整合是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最迫切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应当成立学校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监管小组或职能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现有的应用资源、整合服务支撑队伍、整合设备资产。通过信息化监管职能,对学校信息化投入作全面的投资与效益评估,开源节流,保护IT投资,减少资源浪费。解决目前学校内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一致问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期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思想、一流的技术手段,建设成具有大学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并能在全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到设计先进、创新引领、工程典范的作用。
通过规划学校内部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信息协同,多维交叉一体化服务支撑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学校各单位、部门内部管理的垂直疆界,避免业务方面的条块分割。实现跨部门的办事流程、人员、数据、内容、应用系统的全面整合,进而提高管理、科研、教学等协同效率。
树立以校园服务为中心的建设理念。为广大师生、校友、学校管理者提供教学、综合管理、文化、生活、娱乐服务功能及业务支撑应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节约学校日常管理、办公、教学等方面的协作运营成本。
为广大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科研及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做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在学校
第37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教学、管理、科研中的推广、深化工作。
通过不断推出适应校园用户的服务功能,逐渐完善数字化校园的信息中心职能、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拓展信息化运作机制和应用模式。
5.2.建设原则
1、实用性和可行性
主要技术和产品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并实用性放在首位,便于用户使用、系统管理。
2、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采用超前思维,先进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并注意思维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先进性与成熟性并重,并考虑到近年来的应用发展特点,我们把先进性放在重要位臵。
3、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应用平台是一个开放的且符合业界主流技术标准的系统平台,并使网络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小。
4、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设计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同时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5、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
为适应应用不断拓展的需要,应用平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具有良好的平滑可扩充性。
6、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应用平台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7、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整个应用平台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产品的选择与设计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8、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企业公司将对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项目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力求设计反映实际需求,在设计上寻求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第38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第6章 设计方案
6.1.软件支撑平台 6.1.1.信息门户系统
《图 统一信息门户示意》
门户服务位于各类应用之上,作为数字校园对内外的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校园的应用信息,轻易地整合了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使得学校用户(教师,学生,职工,校外人员等)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门户服务要完成门户站点本身的所有功能,并且根据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需要提供各种服务的接入,如邮件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等。业务应用系统需要经过注册方能在门户中供用户使用。学校后续建设的新的业务应用系统也需要在门户中注册,将业务系统加入受保护资源列表中后业务系统才能在门户中供用户使用。
门户的另一用途就是应用整合,利用门户的Portlets构架,提供各种服务及应用的接入,如email系统、教务管理、办公系统、校园虚拟社区、主页托管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等。
第39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门户将人员整合、应用整合后,提供统一的SSO(单一身份认证)入口。用户只需一个账号,就可以访问个人角色允许访问的应用与信息。
门户的主要功能就是集中呈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定义个人桌面、配臵个人工具、团队协作工具、个人办公应用等信息与服务支持。
统一的虚拟化信息门户将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化的集成化环境。通过提供校园、办公室及班级、个人桌面等基于虚拟IT场景的个人工作区服务,有效盘活校园应用系统中的信息资产,对师生以及学校管理者提供面向个人、个性化的自助式服务支持。同时,用户可以享受到登陆后校园工作区、所在院系、部处工作区所提供的私有、个性化信息服务。
操作简单方便,基于WEB 2.0的ajax技术进行开发;文件病毒扫描接口;可以与第三方病毒扫描系统进行集成;portal符合JSR168管理规范;信息发布系统要求提供一套模板管理引擎,支持在线的编辑,有独立的简单的编辑语法。
6.1.1.1.建设目标
提供符合通用国际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门户框架;
提供丰富的集成手段用于完成对现有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
提供二次开发的导入、导出开发工具,实现客户自定义应用的改造;
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模式,规范信息服务、提高发布效益;
提供全校性信息发布流程,为全校通知、公告、大事提供标准的信息发布体制;
建构基于校园网异构应用系统的综合信息门户;
对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进行管理和整合;
为校园网内的用户提供集成的、无缝的、安全的、个性化的资源访问;
为校园网内的用户提供访问校园网资源的统一入口;
支持文件病毒扫描接口。能够与第三方病毒扫描系统进行集成。
6.1.1.2.门户特点
(1)实现学校的内外网合一,提高学校信息的利用程度,保护学校重要信息的安全度。
第40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内外网合一》
(2)多机构门户,统一学校各级部门门户风格,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管理模式。
第41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多机构门户》
(3)个性化和服务定制,用户可根据各级部门及个人需求设臵门户的风格及定制相关服务。
第42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个性化设臵》
《图 服务定制》
(4)所属工作区服务,为用户提供用户根据对个人、所在部门、学校工作服务区域。
第43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所属工作区服务》
(5)面向服务的栏目规划,根据学校相关信息内容进行面向学生、教职工、学校领导等面向服务的栏目规划。
《图 面向服务的栏目规划》
6.1.1.3.软件选型
第44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6.1.1.3.1.单点登录
提供WEB-SSO(Single Sign On)服务,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WEB应用系统。包括可以将这次主要的登录映射到其他应用中,用于同一个用户的登录的机制;
《图 单点登录访问示意》
用户登录portal的过程:首先用户如果发出了请求,那么系统的Identity Server会自动把用户定向到登录页面,用户登录后,会在Identity Server中自动产生一个SSO Token,这个SSO Token用来把用户的信息进行保存,并且对于以后发过来的验证请求,都会对应到这个SSO Token上面。
用户经门户登录中国音乐学院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应用时系统平台已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用户无须一次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门户平台外接的(集成的)应用子系统,而是单一的登录。系统平台并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
用户管理——创建与管理和用户相关的对象(用户、角色、组、组织、下级组织和可以组织的单元对象)。这些对象都可以使用Directory Server Management Edition管理控制台或命令行工具实现定
第45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义、修改与删除。
用户授权——对于用户的授权是采用Plug-in方式实现的。在Portal Server中每一个组织都可以配臵用户授权方式。在获得Portal Server的Session前,用户必须通过授权的验证。
Single Sign-On——一旦用户已经通过授权认证,CAS Client API 就开始工作。每一次已授权试图访问一个受保护的页面时,SSO API 就检测用户是否有权利访问该资源。如果用户有权限访问该资源就不会有其他的认证过程发生,否则用户会被提示重新认证。
校园网络上的应用系统主要都是基于口令认证,为了提高这些口令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并实现不同的应用系统间的口令的统一,功能和特性有:
1.基于简单认证机制中的口令认证机制,以用户名和密码为确认用户身份的标志;
2.有完善的认证接口,让多种应用系统可以方便地通过接口使用本认证系统统一认证用户的身份; 3.用户密码在系统中加密存放,且不可逆;在认证过程中,明文密码绝不能在网络上传输,防止窃听导致泄密,保证用户密码的安全;
4.能够抵抗重放攻击,即防止攻击者使用窃听到的过时的认证数据包再次获得认证而冒充合法用户的身份;
统一口令认证系统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统一口令认证服务器、网络应用口令认证模块(包括Web口令认证模块、各应用系统口令认证模块等)和用户信息数据库。
用户信息数据库存放系统的相关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单向加密后的用户密码、用户的权限信息、用户有效期以及用户附加信息等。
统一口令认证服务器通过本系统中定义的安全认证通道接收认证客户的认证请求,并根据数据库中的用户相关信息确认用户的身份,再次通过安全认证通道返回认证成功或认证失败的信息。
应用服务器(例如:Web服务器、主机服务器、各系统服务器等)既作为相对用户而言的服务器,又作为统一口令认证系统的客户。它们首先通过安全传输通道(如:SSL通道)获取用户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然后通过口令认证系统提供的统一口令认证模块经由安全认证通道向口令认证服务器提交认证请求,并获得认证结果(成功或失败),最终确定是否给该用户提供服务。
6.1.1.3.2.页面信息展示管理
机构主页管理
支持创建管理自定义二级学院及多机构,配臵机构主页访问的短名称、配臵机构ID;生成机构访问导航。
第46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机构主页》
面板管理
Portlet菜单及频道栏目面板自定义布局;个性化组件配臵角色、权限、外壳管理。
《图 面板管理》
门户配臵管理
多机构信息门户提供图形化的门户配臵管理工具,让门户的管理员、个人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对门户进行配臵,包括门户首页Top区域登陆前后的配臵(基本显示内容、页面颜色、字体大小等风格显示)、校内访问地址的配臵、用户登录事件的配臵等。且可对门户的界面进行相关的配臵,包括界面模板管理和菜单管理。
界面模板管理:模板是一组预先的定义好的门户样式的集合,门户管理员可以为不同类型的门户用户,例如教师、本科生、研究生、临时人员等,设臵不同的模板类型。这样不同身份的用户登录后即可看到不同样式的个人工作区、单位工作区。
门户菜单管理:对某个模板中的菜单进行管理、包括新建菜单、删除菜单、菜单大小、显示方式的设臵、菜单显示顺序的调整等。
个性化界面管理
信息门户服务是个性化的、基于角色的应用系统。需要提供图形化工具,让用户根据其身份的不同,第47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通过浏览器对自己的门户菜单进行个性化的设臵,定制其权限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包括调整菜单的顺序、显示。提供两列、三列及拖拽式布局、自由布局器功能。同一个角色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身份定制不同的个性化的页面和功能。全校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领导、职工等不同用户将方便地在网上访问到不同的功能。
《图 个性化管理》
门户安全管理
提供基本用户类型权限管理;用户组管理;管理、定义集成系统的安全信息。当一个用户生成的时候,可被赋予不同的用户类型,并安排一套默认页面。同一个用户可能同时会包含多个用户类型。一个用户的用户类型决定了他能访问和使用哪些Portlet组件。在用户配臵自己的页面的时候,系统应把有对应用户类型权限访问的Portlet组件显示出来供用户选择。
第48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安全管理》
6.1.1.3.3.用户档案管理
统一用户资料(Unified User Profile):分类化和个性化集成。门户中的包含用户资料的属性位于一个预先定制好的关系数据库中。门户的个性化和分类化组件(这些组件用来判断用户个性化等信息)使用用户的资料属性。可以通过门户的统一用户资料(UUP)框架来把用户资料扩展为企业级的资料。该框架允许一个开发人员从另一个可选资源(例如,LDAP)中把用户属性插入进来。简而言之,开发人员只要执行一个EJB操作,就可以使用它来获得扩展的用户属性。这个EJB以ProfileManager EJB为基准(在这个EJB的部署描述环境中加入用户的EntityPropertyManager信息)。
6.1.1.3.4.协作
通讯录管理
超级管理员可以建立公共通讯录,所有人可见,部门管理员可以建立部门通讯录,本部门可见。用户与用户建的通讯录可以共享,通讯录里的用户分组管理可以支持无限级。已和平台其它需要调用系统
第49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进行集成。
《图 通讯录管理》
投票调查
各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投票,支持单选和多选,有效防止重复投票作弊:可设臵30分钟内禁止同一IP重复投票和一台机器只能投一票,使投票更加公平透明,支持显示模板的定制。
《图 投票管理》
监控系统
整个平台的系统操作都将被监控,如:权限分配详细操作、用户管理详细操作、信息点击详细信息等。监控系统将记录操作人的帐号、IP、操作时间等信息,并提供查询页面,以便管理员监控和管理。
第50页
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图 监控系统》
用户反馈
及时接收用户反馈信息,对反馈信息进行回复。
日程管理
个人可以建立不同分类的日程安排,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共享日程,个人日程安排可以委托其他人管理,已和平台提醒模块进行集成,可以进行登录、邮件、手机等方式的提醒,管理员可以定制全校的日程安排注入到每个人的日程安排中。如:校历、校大事、周工作安排等。
《图 日程管理》
提醒管理
登录门户平台后,用户会收到来自系统订阅的提醒信息,这样就不会错过个人和单位重要的信息服务了。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篇6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准确的记录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学生还可以通过连接校园网,实现课堂互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教学活动。另外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创建系统化的学习模式。【1】
1.2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
在高职智慧校园中,其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为教师创建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及技术发展动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平台中的教研学者进行研究成果的沟通交流,实时的分享科研数据,能够确定教学的发展趋势,使国内外的交流提高一个层次,实现考学研共同发展和创新。
1.3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智慧校园中具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学校网站论坛中的稿子、评论、留言等,这些数据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及数据,不仅仅能对校园中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进行服务,还能够对教育、行政、设备及科研方面进行管理服务,还可以寻找教育中和学习中的规律,对教育及办学趋势进行预测,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意见,也有效地提高了院校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效率。【3】
1.4实现智慧化服务
数字管理系统创新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大大节省了管理资金及人力,对校园进行智能化、数据化的管理及服务,比如资源的分配、信息化培训、故障响应等等。其中资源的分配包括软件系统的升级优化及IP地址、身份验证的优化分配等;信息化培训包括为学生培训提供文本资料、音频资料及视频资料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及学生具备的信息化智慧能够满足智慧校园的需求;故障响应指的是在智慧校园发生故障及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响应。【3】
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
2.1何为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并且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校园建设理念。智慧校园主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为前提,将高校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及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智慧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中,师生可以以手机、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结合校园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教学、生活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实现信息化的校园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及校园管理效率。
2.2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架构
高职智慧校园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校园中各个教室、图书馆、宿舍及实验室等各个场所中,并且将它们进行连接,从而构建物联网,使用服务器和云计算服务将软件管理系统与物联网向融合,全面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及教学。并且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处理这些信息资源,为全体师生及学校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及生活环境。【4】
2.3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智慧校园从产生到创建都得到了国家及社会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及部门之间的通讯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高职智慧校园在建设以来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高职院校中的大量的信息及学生的自律等方面,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无法实现全面信息化,其中不乏有一部分学校还是通过传统的短信、公告栏的信息为学生传递信息,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及时的信息,降低了沟通效率;
(2)由于学校与行政管理部分的网站并不统一,这就对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统一的平台使一些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无法存储到相同的数据库中,使数据的格式及标准也有不一致,就使得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无用数据及垃圾数据;
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 篇7
1.1 部门间数据通信不畅形成“信息孤岛”
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 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的需要, 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 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 系统间彼此独立, 各自为政, 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共享, 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 数据无法实时更新, 同一个类别的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 但是在另一个系统里却没有变化, 源数据获取困难, 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依赖于电话、Exce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
1.2 积累数据质量差难以挖掘分析
对同一个数据, 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 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 数据质量低下, 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据, 例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研经费情况等。
1.3 多重身份多重登陆界面
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 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息, 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 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 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同时, 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面, 且界面风格各异, 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 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 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4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学校各个单元信息化的意识有别, 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 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一, 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 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
1.5 业务系统架构不同维护困难
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 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 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技术升级存在风险, 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综上所述, 可以将学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意识有差异, 部分部门没有信息化系统, 缺乏高效的业务处理手段;
(2) 部门间信息隔断, 不能互联互通, 数据无法共享。如:各部门掌握的学籍信息不一致;
(3) 工作单元分散于各部门, 缺乏集中处理的机制。如:领导了解各部门工作时, 需要进入多个系统;
(4) 大量业务数据沉积, 不能有效梳理、整合与分析, 无法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2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根据以上建设存在问题, 我们采用问题导向模式, 将智慧校园建设总体建设目标定义为:致力于建成一个以信息化为载体, 覆盖全面、应用深入, 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校园服务体系, 集成已经建设的管理系统, 打通各部门的数据通信壁垒, 使信息互联互通, 实现教学、管理、办公、学习、生活一站式服务。
2.1 智能的环境
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基础, 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
2.2 综合的服务
提供面向师生的综合信息服务, 使得全校师生能快速、准确的获取所感兴趣的服务。
2.3 优化的管理
将学校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 作为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2.4 科学的决策
提供可定制的、智能化的综合数据分析应用, 为学校各种决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 实现科学决策。
2.5 资源的共享
通过数字化校园中各个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 从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2.6 创新的模式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探索出一条结合目前主流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具有明显学校特色的, 以服务为本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同时为所在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3 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3.1 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3.1.1 建设任务
立意于解决学校业务部门 (教务部门、财务部门) 繁琐、重复、效率低下的手工作业模式,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使用, 把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案固化到软件系统上, 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代替人工作业 (如:教务管理系统化的排课) , 解放教师繁琐、重复的工作, 提高管理规范性。
3.1.2 建设的成效
各个业务部门采用了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系统办公, 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繁琐、重复、效率低下的手工作业模式, 提供了工作效率。
3.1.3 产生的新问题
在各部门规划建设应用系统时, 缺乏统一规划的战略思想, 各个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采用了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 数据标准、数据存储等各不相同, 导致了部门间数据通信不及时、不通畅, 无法实时通信, 在数据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3.2 数据集成阶段
3.2.1 建设任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的产生, 立意解决第一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集成阶段主要任务是, 建立一个数据共享中心, 汇集学校各种类型的数据, 在数据共享中心与各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 构建数据通信通道, 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2.2 建设的成效
通过数据集成后, 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实时通信, 同一数据在各部门可以保持一致, 减少了重复管理数据的臃肿工作, 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链, 为各个部门使用数据提供了便利。
3.2.3 产生的新问题
在各部门间数据通信畅通的同时, 数据质量成为了制约工作效率的问题点, 如:学生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错误时, 在信息化系统中业务流程很难顺畅的办理, 通过身份证号码无法查询学生或无法通过终端设备读取学生信息等。从某种程度上讲, 数据质量问题制约了学校信息化长久发展的步伐。
3.3 数据治理阶段
3.3.1 建设任务
由于第二阶段产生的数据质量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以问题为导向, 应运而生了数据治理阶段。数据治理立意于对数据来源、处理和使用进行集中和规范的管理, 形成可重复利用的高质量的有效数据。
3.3.2 建设的成效
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 学校的各类型的信息, 形成了相对完整、正确的数据, 有效的促进了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
3.3.3 产生的新问题
高质量数据的积累, 需要完善的制度与运营团队, 但紧紧提高了部分工作效率, 解决了部分问题, 投入与产出不均衡, 如何利用高质量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使用, 成为了新的问题。
3.4 数据分析挖掘阶段
3.4.1 建设任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挖掘阶段, 立意于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 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从海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信息, 知识发现时识别出存在于数据中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乃至最终可以理解的模式,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3.4.2 建设的成效
通过对学校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可智能为管理层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量化决策依据。
3.5 智能化应用服务阶段
3.5.1 建设任务
大量高阶应用系统的出现, 才意味着真正踏入了智慧校园的时代。高值数据层是实现高阶应用系统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还需要其它的基础。如:无线网络的密集覆盖、基于NFC技术的精确身份识别、各类感知网络的覆盖…这些系统在带来直接应用价值的同时, 也带来了丰富和重要的基础数据。
3.5.2 建设的成效
通过高阶应用系统的使用, 减少人工作业与分析, 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管理、办公智能化。
3.5.3 产生的思考
教育在变革, 科学技术在发展, 与时俱进是长足发展的必然, 因此,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过程。
4 阶段建设任务
结合上述的建设思路:业务系统建设、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 根据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大型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挖掘平台、统一信息标准平台等信息化系统, 实现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最终形成智慧校园。
4.1 集成学校现行应用系统
建立数据中心, 汇集学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 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建立数据通信流程, 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流转, 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管理所有的子系统 (现行的子系统和未来可能上线的系统) , 统一建立用户, 统一授权, 安全管理用户体系;采用Web接口方式, 通过统一数据门户集成现有业务系统中常用的应用服务, 最终实现在统一信息门户上体验单点登录的一站式服务如图1。
4.1.1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基于共享数据格式交换的业务集成形式, 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约定好某种数据表示格式 (例如:文本或二进制、ANSI编码或Unicode编码、XML、数据库表等) , 通过某种约定好的通讯方式 (例如:文件共享交换、FTP文件交换、数据库的表交换、基于socket的TCP/IP通信协议、消息队列等) , 执行的方式是程序自动或人工执行的, 通常表现为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操作, 异步方式进行。
4.1.2 认证集成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把不同应用系统的权限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的集成形式, 有统一认证平台提供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用户注册, 提供权限管理系统对用户权限统一管理, 提供认证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认证。
4.1.3 业务集成
业务集成是集成的高级形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分别以各自的数据集成的方式或者应用集成的方式连接到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集成的平台上, 这个平台起着消息总线 (Messaging Bus) 或消息集线器 (Messaging Hub) 的作用, 对输入进来的消息按业务系统的集成需求自动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 (Message MAPPing) 、消息路由 (Message Routing) 和流程处理 (Orchestration) , 最后选择合适的接口方式输出到目标系统。提供接口。
4.2 集成业务系统数据治理阶段
4.2.1 建设内容
如表1所示。
4.2.2 实现目标
(1) 建成主数据管理系统, 对校数据进行治理提高数据质量。
主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基础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了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 保证同一基础数据, 必须来源于一个权威的发布业务应用系统, 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只能作为消费者使用发布的数据, 从而保证基础数据的唯一性, 使数据集成交换更加顺畅, 提高数据交换的质量。
主数据管理平台减少了端对端集成, 降低了业务应用系统集成的成本;保证了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的主数据是统一的并且是唯一描述的;保证了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的主数据是及时更新的;满足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能够方便地共享和订阅数据;满足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的个性化数据订阅。如表2所示。
(2) 建成元数据管理系统, 对数据进行治理提高数据质量。
元数据管理平台为学校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元数据视图, 提高数据质量、统一数据口径, 以便能够系统性地管理学校数据中心系统中来自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海量数据, 梳理业务元数据之间的关系, 完善对数据的解释、定义, 形成一致、统一的数据定义, 并可以对这些数据来源、运作情况、变迁等进行跟踪分析。如表3所示。
(3) 建成数据质量分析与监管平台, 对数据进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对成功接入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质量的管控, 把还存在不少的错误数据进行矫正, 提高数据质量。
4.3 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关联数据挖掘
4.3.1 建设内容
将高校业务分为10个主题进行挖掘分析, 10个主题内容包括学生基础分析、科研基础分析、教学基础分析、教工、学生人数基础分析、一卡通消费分析、资产基础分析、图书馆基础分析、交叉预测分析、宿舍基础分析、学生预警分析如表4。
4.3.2 实现目标
队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交叉关联性挖掘分析, 通过主题建模的形式, 展示出学校学生、教学、科研资产、住宿等基本情况, 可在设计电脑端和移动端呈现, 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服务。
智慧校园的的发展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过程, 与时俱进是长足发展的必然。因此, 以用促进, 通过对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后, 在未来, 利用高值数据实现高阶应用系统, 可为教育带来更为直接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智慧校园的大规模推进, 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智慧教育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
关键词:智慧校园,主数据,元数据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12) .
[2]宗平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4) .
中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60-04
一、建设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011年11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 。我校作为首批立项的52所建设学校之一,目前信息化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建设成果已经显现。2013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基础
1.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基本到位,初步建成全校各类应用服务器和实现各类应用程序数据互通的网络存储系统。
2.管理应用系统
校园网上运行的管理和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学生管理、OA办公、行政管理、图书借阅和一卡通等系统,但缺乏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中心,不能以便捷的用户服务界面提供给师生,需要反复登录各个子系统,公共数据得不到全校共享。
3.管理队伍状况
校园信息化管理队伍主要有管理人员6名,其中本科学历占85%,2人拥有网络管理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人持有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制作员等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基本确保学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4.教师信息化水平
学校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三、“智慧校园”顶层设计
“智慧校园”信息化总体建设目标:基于现有数字化校园基础,以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充分融合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等四大应用场合,建设一个舒适生活、便捷教学、领先科研、安心校园的智能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智慧西南”。
我校建设中的“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包含基础环境、应用支撑、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等四大平台。
“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基于四大平台,提供包含服务中心、学习中心、管理中心和资源中心等应用。
1.服务中心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满足不同角色“一站式”服务要求。
学生服务平台:针对学生个体,以入学服务、学生能力、就业辅导、生活服务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视角进行各类信息和服务的汇聚和展现,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主要设置分类:首页、个人信息、学习中心、生活中心、实训中心、资源中心、实习就业等。
教师服务平台:针对全校教职工,以教学、科研及办公事务的配套服务为核心,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教师综合服务平台扩展了面向教职工信息服务的范围,延长了服务周期,从而提高办公效率,促进相关职能部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教职工用户的满意度。主要设置分类:首页、个人信息、办公系统、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生活中心和管理中心等。
家长服务平台:包含校园信息服务(班主任、校园公告、通知、新闻)、在校缴费信息(一卡通消费、学校收费)、在校学习状况(课表、考试安排、成绩、考证信息)和在校综合评价(奖学金、评优、处分、勤工助学)等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主要设置分类:首页、校园信息服务、在校缴费信息、在校学习状况、在校综合评价等。
2.管理中心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建设以“学生综合管理”、“教师综合管理”、“教务综合管理”、“学校综合管理”构成的综合管理平台。
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从学生入学、就读、实习、就业等全过程进行目标管理,形成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家校互动等主要模块,包含招生管理、注册管理、宿舍管理、资助管理、实习管理、就业管理、离校管理、保险理赔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评优奖惩管理、学生信用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信息服务。
教师综合管理系统:以教学、科研及学校事务的配套服务为核心,划分入职阶段、在职阶段、退休离校阶段,形成业务档案、科研管理、进修培训等模块,包含教职工信息管理、外聘教职工管理、人事调配管理、合同管理、考勤管理、考核管理、职称管理、进修培训管理、离退休管理、教科研管理、绩效管理、网上评教等子系统。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形成培养方案、课程管理、质量监控等模块,包含学籍管理、专业管理、课务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评教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试题库及考试系统、考证管理、实验实训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专业体系资源库等综合业务子系统。
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形成个人办公、协同业务、行政管理等模块,包含行政管理、流程办公、校园OA、校企合作、合作交流、校产管理、报修管理等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深化数据挖掘,开发校情分析决策系统;整合现有的图书管理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其它信息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于全校师生的综合管理系统。
3.学习中心
以“学习空间”建设为核心,构建面向学生、教师、社会,以“精品课程”、“校本网络课程”、“互动教学”、“移动学习”、“虚拟实训”等构成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互动。
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互动教学三大系统建立在共享教学资源基础之上,方便教师按照专业建设随时重构课程资源,形成师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虚拟实训系统提供完整的教学与实训过程服务,将知识点学习、虚拟设备认识、虚拟系统实训、学习评价记录等项目有机融合,结合实体设备实训,达到“教学服务”、“评量服务”、“诊断服务”、“补救教学服务”等目的。
4.资源中心
建设资源丰富的有学校特色的,以“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库”、“通用资源库”、“专业资源库”构成的综合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在实体图书馆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实现的更为便捷、快速的随身图书馆,更加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
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提供资源服务。建设“学生作品集”等特色资源库,展示学校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建设专业资源库,按资源的力度和范围,建设专业级、课程级、素材级等三级资源。
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四、智慧校园建设实践项目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依据核心特征,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实践应用。
endprint
1.一站式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内涵,享受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系统主动推送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及时的获取信息。可通过多种访问方式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包括PC、手机、智能终端等,适应WP、IOS和安卓等平台,利用云桌面和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的目标。
2.智慧物联感知平台
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实训室、教室、图书馆等实体设备并连接它们,建成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和虚拟服务,将“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整合,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管理工作和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远程集中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能效管理和校园监控,实现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要求,建立全方位监控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多方评价模式,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管理“大数据”中提取信息,帮助学校领导及时全面的掌握全校教师教学业务状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全方位评估:学校在抓教学规范管理的同时,重点建设课程授课计划、学习过程管理、课程试卷管理、课程题库管理、教学质量分析、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常规检查、多方(学校、企业、社会)评价管理等模块。力图解决现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所存在的单一问题,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
全过程监控:学习过程管理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含考勤、纪律、作业、测验等多个方面,构成了课程的平时成绩。教师在课后进行及时的信息录入,及时评价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
多元化评价:通过各模块的多维度管理,特别是引入企业和社会的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展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四大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实现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方便调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1.理顺思路,明确规划,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研究学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分析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研究国内外及兄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案;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从以上各方面反复入手,把学校的需求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理清学校的建设思路,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框架和发展规划。通过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及时发现和优化方案,在建设中优化,在优化中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实际上软件占的地位更为重要。
2.知己知彼,前期介入,建设学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是学校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再在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中发现需要定制开发的功能模块,做到知己知彼。在前期明细项目设计时,要走进企业,采取学校、企业协作建设的模式,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反复研讨,从技术可实现的角度明确功能目标,力求前期深度介入。
3.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建设服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同步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企业研讨、专家指导、方案研究等途径,提高信息化建设认知情况。通过岗位能力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员综合素质。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开发培训、教学辅助动漫作品制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等多个师资培训项目,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应用素养。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学校的特色项目,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建成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3]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 122-125.
[4]陈奕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头[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4-96.
(编辑:王晓明)
endprint
1.一站式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内涵,享受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系统主动推送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及时的获取信息。可通过多种访问方式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包括PC、手机、智能终端等,适应WP、IOS和安卓等平台,利用云桌面和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的目标。
2.智慧物联感知平台
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实训室、教室、图书馆等实体设备并连接它们,建成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和虚拟服务,将“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整合,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管理工作和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远程集中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能效管理和校园监控,实现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要求,建立全方位监控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多方评价模式,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管理“大数据”中提取信息,帮助学校领导及时全面的掌握全校教师教学业务状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全方位评估:学校在抓教学规范管理的同时,重点建设课程授课计划、学习过程管理、课程试卷管理、课程题库管理、教学质量分析、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常规检查、多方(学校、企业、社会)评价管理等模块。力图解决现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所存在的单一问题,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
全过程监控:学习过程管理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含考勤、纪律、作业、测验等多个方面,构成了课程的平时成绩。教师在课后进行及时的信息录入,及时评价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
多元化评价:通过各模块的多维度管理,特别是引入企业和社会的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展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四大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实现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方便调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1.理顺思路,明确规划,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研究学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分析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研究国内外及兄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案;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从以上各方面反复入手,把学校的需求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理清学校的建设思路,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框架和发展规划。通过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及时发现和优化方案,在建设中优化,在优化中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实际上软件占的地位更为重要。
2.知己知彼,前期介入,建设学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是学校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再在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中发现需要定制开发的功能模块,做到知己知彼。在前期明细项目设计时,要走进企业,采取学校、企业协作建设的模式,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反复研讨,从技术可实现的角度明确功能目标,力求前期深度介入。
3.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建设服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同步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企业研讨、专家指导、方案研究等途径,提高信息化建设认知情况。通过岗位能力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员综合素质。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开发培训、教学辅助动漫作品制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等多个师资培训项目,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应用素养。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学校的特色项目,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建成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3]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 122-125.
[4]陈奕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头[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4-96.
(编辑:王晓明)
endprint
1.一站式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内涵,享受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系统主动推送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及时的获取信息。可通过多种访问方式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包括PC、手机、智能终端等,适应WP、IOS和安卓等平台,利用云桌面和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的目标。
2.智慧物联感知平台
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实训室、教室、图书馆等实体设备并连接它们,建成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和虚拟服务,将“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整合,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管理工作和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远程集中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能效管理和校园监控,实现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要求,建立全方位监控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多方评价模式,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管理“大数据”中提取信息,帮助学校领导及时全面的掌握全校教师教学业务状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全方位评估:学校在抓教学规范管理的同时,重点建设课程授课计划、学习过程管理、课程试卷管理、课程题库管理、教学质量分析、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常规检查、多方(学校、企业、社会)评价管理等模块。力图解决现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所存在的单一问题,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
全过程监控:学习过程管理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含考勤、纪律、作业、测验等多个方面,构成了课程的平时成绩。教师在课后进行及时的信息录入,及时评价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
多元化评价:通过各模块的多维度管理,特别是引入企业和社会的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展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四大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实现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方便调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1.理顺思路,明确规划,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研究学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分析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研究国内外及兄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案;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从以上各方面反复入手,把学校的需求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理清学校的建设思路,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框架和发展规划。通过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及时发现和优化方案,在建设中优化,在优化中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实际上软件占的地位更为重要。
2.知己知彼,前期介入,建设学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是学校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再在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中发现需要定制开发的功能模块,做到知己知彼。在前期明细项目设计时,要走进企业,采取学校、企业协作建设的模式,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反复研讨,从技术可实现的角度明确功能目标,力求前期深度介入。
3.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建设服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同步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企业研讨、专家指导、方案研究等途径,提高信息化建设认知情况。通过岗位能力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员综合素质。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开发培训、教学辅助动漫作品制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等多个师资培训项目,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应用素养。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学校的特色项目,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建成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3]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 122-125.
[4]陈奕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头[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4-96.
(编辑:王晓明)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06-02
智慧校园建设汇07-28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06-18
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07-26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10-13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07-14
智慧校园智慧特征分析09-20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1-15
智慧校园构建06-02
智慧校园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