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研究现状论文(共8篇)
智慧校园研究现状论文 篇1
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一般认为,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 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1.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
以浙江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 提出要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 并把建设中的紫金港校区西区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试点。这一规划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浙江大学的规划将智慧校园理解为高速的互联、透彻的感知、更科学的决策、更实时的控制、更便捷的服务、面向服务的运算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框架, 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智慧校园综合信息服务、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智慧应用系统等建设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设计方案。他们认为, “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旨在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 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可以定制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 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 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他们规划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框架包括统一门户服务、服务融合、数据融合和网络融合四个层面, 信息标准体系和安全维护体系作为整个框架的支撑体系。
通信运营商也对智慧校园建设表现了极大热情。如某通信运营公司这样表述智慧校园: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 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数宇资源的全面整合, 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最终使其达到增值服务的目的。他们规划的智慧校园包括校园信息化、校讯通、家校圈、翼机通、三网融合、无线覆盖等业务。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为例, 截至2010年10月12日, 已建成“智慧校园”59所, 校园“翼机通”客户数超过5万户。
2.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以院校为主导, 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
智慧校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与所有新概念刚出现时一样, 不同的提出者有着不同的诠释。智慧校园发展需要一个深层次的、既准确又兼顾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引领智慧校园推进的定义和策略。概念的提出与策略的规划不能依靠通信运营商来推动, 而应该以院校为主导, 通信运营商作为重要的技术力量支持和参与。
2.2 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的研究和制订。
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但相对于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因此, 研究和制订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对于院校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在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基础上, 积极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发展, 组织专家研究制订兼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规范。
2.3 智慧校园建设应实现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
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在院校建设中的作用, 必须整合各种数字资源。物联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已经成为共识, 但智慧校园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更是人与物、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实时感知。因此, 数据融合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 需要进一步重视资源与应用的开发, 实现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
3. 应关注智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 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 系统涉及的基础设备繁多、应用服务庞杂, 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三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技术, 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 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同时也是一个新生事物, 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 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平, 朱洪波, 黄刚, 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04)
[2]张飚.电信运营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 (03)
[3]李俊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研究与设计[J].梧州学院学报.2010 (03)
智慧校园研究现状论文 篇2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育云;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50-03
● 问题提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的统计数据(如右图所示),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非常迫切。
然而,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是课堂教学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还未能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为师生建立完整的教与学档案,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科学引领师生智慧发展等还缺应用典范;二是校园管理方面,全市各类应用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还未能互联互通,信息技术还未能对学校管理绩效和全市教育决策提供有效、科学的支撑;三是标准建设方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盲目建设、重复投入等问题;四是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学校的网络、终端设备、网络学习空间等建设尚不能满足学校开展应用的要求;五是部门协作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整合管理制度安排,各级教育部门的信息系统多头开发,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教育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效率低。此外,信息化部门和教科研部门在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理解和有效合作方面还急需改进。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是顺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变革的新需求,是解决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瓶颈问题、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方法和模式研究
下面从师生、资源、环境、保障四个方面研究探索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
1.师生培养
培养“智慧型”的师生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1)教师培养
①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主研修环境,拓展教师研修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时间和进度进行个性化的研修。
②利用网络平台记录、积累教师的精彩教学片段、经验感悟和教学案例等,利用录播系统进行微格教学研究,形成研究的问题和有价值的经验,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逐步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
③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提供良好的支撑,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和合作学习。
④采用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未来课堂、物理大视野、学生大剧场、动漫、生化、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科学探究、视听体验、动感操控、动画创作等基于云服务的数字化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创新学习工具,搭建学习支架,支撑教师开展新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读写、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特色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应用。
(2)学生培养
①鼓励学生在基于教育云的基础环境下,在方便的时间、方便的地点通过个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手持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以适当的接入方式进入教育云平台,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在不断的“体验”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②在多样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开展教、学、习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帮助不同学习爱好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延伸班级管理,建立网上学习社区,引导学生在线协作学习、分享经验、交流情感;创设更真实的情境、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让他们看到自己在成长等。
③构建基于云服务的教学环境,利用教育云平台提供的资源,设计具体的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活动,通过网络与学生展开各种交互活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出问题,提出所要完成的作业,提供有关的个案研究及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④建设名师工作室,利用网络将名师和学科专家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实际例子、个案研究,提供各种反馈信息,展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与当前内容有关的最新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的探索,使学生超越教室的界限,超越所接触的现成信息,进一步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增加获取知识的灵活性。
⑤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学生科学院,搭建音乐制作室、虚拟实景创作室、激光摄影实验室、生物培育实验室等,通过网上视频课程、虚拟仿真演示、网上成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震撼,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参与科学和技术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到科学技术如何转变为生产力,培养科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和实验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2.资源建设
从资源获取、资源处理、资源推送三个维度出发,进行资源的顶层设计,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1)资源获取
利用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数据处理和交换技术,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数据和资源,构建学习资源的云服务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服务。
与高校、商业机构合作,引进动态几何、物理和化学实验仿真、交互GIS等各种面向学科的先进教学工具和资源,指导教师将教学工具应用到常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面向学科的工具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2)资源处理
根据教学原理,对现有资源进行格式转换、自动切片等处理,形成细粒度、有代表性的资源素材,使教师可以根据需求对资源进行自由组合,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3)资源推送
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资源需求,建立资源推送的自适应体系,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特长、爱好等,利用数据挖掘、社会关系网络等技术,以个性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按需推送。
①基于资源的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使用资源的行为和特点进行数据统计和挖掘,使用户只需跟随系统得到进行数据挖掘的结果即可找到多数人认为满意的“高质量”资源,减少用户寻找“高质量”资源的时间与精力。
②基于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技术。社会关系网络(SNS)对于资源共建共享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因为人们在关注资源的同时,更关注自己所佩服的人、志同道合的人、所熟悉的人的应用行为。这种关系对于帮助用户进行资源价值判断、对于优质资源的传播将产生巨大的价值。通过引入社会关系网络思路与技术,可以有效地还原资源共享共用的“社会性”,用“关系”吸引用户、帮助用户、绑定用户,使用户可以通过“关系”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
3.环境建设
“智慧校园”环境由基础架构层和平台层组成,其中基础架构层是基础,由网络、硬件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组成,发挥的是连接和支撑作用;平台层是关键,由软件设施、数据和资源等组成,发挥的是应用支持作用。这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1)基础架构层
建设IPv6/v4双栈运行的教育城域网,融合多种虚拟化技术和多种客户机操作系统,提供对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物理设备的抽象以及未来对应用的虚拟化能力,优化资源分配与使用。提供对虚拟化资源、物理资源,包括对计算资源的自动配置、动态的分配、系统的备份、监控等的管理能力。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内容,承担各种教育系统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承载着所有业务系统的运行。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网络设施、数据存储设施、计算设施和交换设施。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以教育城域网改造和升级以及“校校通”为主要内容,数据存储、计算和交换设施建设以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数据资源层集中整合教育系统各种数据资源,统一建设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业务数据库、决策支持数据库等。
(2)平台层
①教育云平台:提供网上教学工具、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公共图书馆、网上科学院、科技创新实验室、名师工作室和学校特色教育资共享和应用的平台,实现网络化特色教学应用、网上教学评估及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按需推送等。
②数字化特色资源平台:提供各种数字化特色资源,包括优秀视频课例、名师工作室、专家讲坛、学科网站、示范校特色应用及物理、化学、机器人体验中心等,通过教育云平台向全市展示和分享。
4.保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步伐。
(2)组建专家团队,全方位推进
组建专家团队,从技术支撑和教学应用两方面加强对试点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加强专业指导,提高试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蹲点指导
组织专家到有代表性的学校蹲点指导“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力求尽快探索出建设与应用的有效途径。
(4)推广宣传
举办“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现场交流展示活动和学习考察活动;进行案例总结、宣传和推广;制作、汇编“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成果材料等。
● 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实践载体。如何通过“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建设,以点带面,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是根本目标。本文围绕这个根本目标,提出了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这些方法和模式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同聚,张嘉志.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模式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
[2]宋金州.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2(4).
智慧校园研究现状论文 篇3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 国外便开展智慧校园探索, 现已拥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学生办理了智能学生证, 学生证包含无线传感器, 可用来联网注册、上课考勤等。国内, 以浙江大学为代表, 对智慧校园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在2010年, 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蓝图, 随后初步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框架, 从此拉开我国智慧校园构建的序幕。目前, 智慧校园已被看作数字校园的拓展和提升的新技术框架, 除了浙江大学外, 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也均已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 高职大专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对智慧校园研究、建设进度缓慢, 且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
高职大专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缓慢, 很多学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级阶段, 据调查, 主要问题和不足体现在规划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平台建设落后、系统应用残缺等方面。
1.1 规划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有关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 将数字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信息化建设势头喜人, 但在数字校园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 将智慧校园纳入学校建设规划的学校则很少。这与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不够有关, 还与学校资金短缺、缺乏信息化专门人才等因素有关。
1.2 基础设施薄弱
据调查了解, 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存在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 因此, 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学校运行, 即使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 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投入也不会太多。造成学校未能购买高规格性能光纤、网线、路由器、网络服务器等设施设备, 数据中心建设也很落后, 云计算设施根本没有, 从而使得上网速度受限、数据安全性低、云计算技术无法使用。
1.3 平台建设落后
统一平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认证登录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 在智慧校园中位置很重要。但是有些学校建设较为落后, 既没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门户网站, 也没有平台登录认证入口, 更没有数据处理平台, 这些影响了学校的形象, 降低了信息数据传递的安全性, 不利于海量数据的提取、加工和使用。
1.4 系统应用残缺
校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教学、学工、科研等管理人员提供极大方便, 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是高校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职大专院校比较重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不少学校愿意拿出经费组团开发或者购买软件系统, 但是存在重复购买、系统之间不兼容的问题, 比如今年购买一款教务管理系统, 过几年因为平台更新不能使用等因素又重新换一款, 不仅浪费资金, 对熟悉和操作系统也非常不利;有些学校在不同公司购买系统, 未能考虑平台及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结果导致学生、教务、科研、招生等系统不能兼容和嵌入平台使用。
2 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议与对策
针对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拟提出以下对策:
2.1 科学规划布局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 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 完善组织机构,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提供建设资金。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要加强规划, 立足长远, 防止重复建设。
2.2 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要本着节省资金、经久耐用、安全保障的原则, 认真做好网络设施购买搭建、数据中心建设、云技术设施部署等工作。购买网络设施设备要采用招标的方式认真比选商家, 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 节省资金, 保证网络传输速率和安全性;加强数据中心建设,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 使用hadoop 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仓库技术 (简称hadoop ETL) 对数据库数据存储、抽取、转换、加载等, 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稳定性。
2.3 加强统一平台建设
重点做好学校门户网站、资源计划系统登录认证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建设工作。门户网站要科学布局、功能齐全、运行速率快, 如果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认证机制, 则应将三者结合, 将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嵌入到门户网站当中, 登录资源计划系统平台, 需经过用户注册、认证成功才能登陆, 成功登陆资源计划系统后, 即可享受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海量资源。数据处理平台是用来有效加工处理海量数据的, 数据处理平台可采用Hive-Hadoop集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结果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供系统和用户使用, 采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学校管理层决策。
2.4 部署校园资源计划系统 (CRP系统)
通过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部署运行, 能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存储、管理、调配, 比如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事务处理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进行排课、成绩输入、成绩查询等;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登记、查询、报废等;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以登记、查询、汇总课题的申报等……根据高职大专院校的实际情况, 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一般包括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3 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科学规划布局, 弄清其技术框架, 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实施智慧校园有关技术。以智慧校园构建为契机, 使高职大专院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促进学校创新跨越发展。
摘要: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重点大学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而高职大专院校开展智慧校园研究、建设得较少, 进展较慢。对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以促进高职大专院校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大专,智慧校园,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9) .
智慧校园研究现状论文 篇4
1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补充与发展
数字校园建设时期, 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服务教学科研, 丰富教学资源, 业务系统建设与集成, 建立网站门户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强调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 但要应对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 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和存储空间建设, 从软件定义世界的角度上难以支撑学与教的变革, 特别是在数据的利用分析和学生生活空间需求扩展方面捉襟见肘。
智慧校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建立的共享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平台来提供数据和基本业务的支撑, 同时, 智慧校园有其自身特点:网络的无缝互通、打破学校壁垒网络学习、大数据挖掘分析、情景感知的个性化推送服务、社交化网络媒体交互, 等等。结合智慧校园的特征, 建立一种数字校园建设补充与发展的转型模式尤为重要。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高校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因此, 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 就是要支撑高校四项基本职能与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另外在智慧管理决策、智慧生活服务方面也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3 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需要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的管理业务和信息共享机制, 优化流程, 提升管理水平。在借鉴国内多所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应用型艺术高校的特点, 笔者设计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模型。该模型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基础设施层、共享数据中心层、应用系统与资源层、服务总线层和服务中心层, 共五个层次, 辅以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两个保障体系保障智慧校园的规范建设与运行维护。
4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典型应用规划
4.1 逐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 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增加校园网络出口带宽, 采用万兆出口设备, 分区域进行无线网络建设, 逐步实现学校无线全覆盖的目标。建设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 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为学校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校园网络服务, 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开展网络教学服务, 实现校园智慧化。
4.2 以服务教学工作为核心, 加强教育大数据建设
根据现有教务系统存在的体系结构不良、缺少移动端支持、对数据的利用不足等困境, 建设新型的教务系统, 逐步实现对教务门户的升级改造、掌上教务、个性化数据挖据、教师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等建设工作。
4.3 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 使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
建设10个平台:应用广泛的网络课程平台、开放资源推荐平台、MOOC实践学习平台、毕业论文防抄袭检测平台、基于微博、微校园 (APP) 的移动学习平台、课堂实录课程资源平台、数字教学参考文献平台、教学环境虚拟仿真软件平台、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学生电子学习档案平台。逐步通过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微课等多种方式丰富网络教学手段。
4.4 为教学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支持, 利用先进设备提升教学效果
引进MOOC、翻转课堂的相关应用, 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 同时采用逐步建设投影清晰度高的投影器材和液晶屏幕, 扩大网络通达教室数量, 通过服务器集群提供对教学用软件或应用系统的支撑服务, 通过智能一卡通系统管理教学场所, 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5 加快智慧校园、“互联网+”方面的应用
建设统一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为师生员工和学院领导提供便捷的数据呈现、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一些整合应用服务。通过部署可配置的PC门户和移动门户, 在全校范围内较为快速地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4.6 加强特色知识资源平台建设, 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分期进行具有特色的各类资源库建设。如:作品库、多媒体数据库、教学资源库等, 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4.7 智能一卡通建设,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空间
建立以卡为媒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覆盖身份识别、消费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程整合等领域, 形成高效稳定、功能全面、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慧一卡通”系统平台, 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4.8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建设绿色网络环境
对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审计, 优化网络结构, 通过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保护校内数据中心资源, 数据的统一备份和容灾处理, 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 为师生建设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分析网络行为, 个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4.9 应用系统集成建设, 实现校外管理流程的智能化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智慧化应用系统。并将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整合和处理, 消除信息孤岛, 打造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
4.1 0 智慧图书馆建设, 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
建设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及资料检索系统, 丰富网上图书借阅功能, 建设大容量的图书资料存储系统, 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 对馆藏资源和服务的深层次挖掘, 结合读者需求模型而建立起来专家级知识服务系统, 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不仅能促进学校管理, 同时也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也能为学校不同角色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演变的过程。各高校都正处在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期, 本文认为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补充与发展, 针对在智慧校园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用户需求与成熟的技术, 确立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 构建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 最终结合实践提出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典型应用规划。
关键词:智慧校园,体系架构,转型发展,应用规划
参考文献
[1]丁婧, 李艺.教育管理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初议[J].教育学刊, 2011 (4) .
[2]朱洪波, 张登银, 杨龙祥, 等.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规划[J].中国教育网络, 2011 (11) .
[3]黄宇星, 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 2012 (6) .
[4]蒋东兴, 付小龙, 袁芳, 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5 (z1) .
[5]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 2011 (z1) .
[6]宓詠, 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24) .
[7]胡钦太, 郑凯, 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 .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篇5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现有互联网技术为载体, 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 (RFID)、传感网技术、互联和集控管理的M2M技术和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 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1]。
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 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我国主要的3大运营商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物联网的服务由这些运营商来提供支持; 利用传感网络系统, 可以采集到相关信息,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运用RFID智能卡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获取到相应的数据和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能够通过特有无线通信方式互联。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 主要有一卡通服务、医学服务、智能运输服务等。我国目前 的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有3G、WLAN、LTE、GPR, 4G仍为试验阶段, 估计几年后可投入使用。
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 利用物联网技术, 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校园一体化的智能管理, 对构建校园生活、学习、工作、 娱乐一体化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2 智慧校园的应用
智慧校园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将校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视频监控技术, 对现有的硬件资源加以适当改进和优化, 使得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一体化服务成为可能[2]。智慧校园将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与更高效的管理服务。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 宁波大红鹰学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宁波大红鹰学院“智慧校园”的现状是以物联网为基础, 以各种校园服务系统作为载体而进行智能化的校园管理、校园办公、校园生活和校园教育,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实现基于网络服务的各项应用, 使得所有在校人员均能便捷、准确地获取到校园中人、财、物等信息, 同时能通过各项数据监测分析, 为更好地进行优化服务和性能改造提供有力支持[3], 对于学校更深层面的“智慧校园”建设有更大的推进作 用, 使得教育、教学、办公更快捷方便。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 主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校园一卡通是将个人信息一体化与多种校园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智能办公主要体现在校园中教师的日常事务处理和教学办公; 智能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方便与全面的服务: 包括在线教学、远程授课、在线测试、在线模拟以 及网上图书馆等应用。当然以上服务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就是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广泛覆盖, 这使得很多的活动得以进行。智慧校园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网上服务的平台, 从而使得所有应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提高了传统校园的效率, 使得传统校园的功能得以扩展, 最终将教育全面信息化实现,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
2.1 校园一卡通管理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 无论是教师、学生, 还是工作人员, 每人都配备一张独一无二的校园卡, 该校园卡就是“一卡通”, 一卡通集食堂消费卡、超市购物卡、餐厅消费卡、热开 水卡、浴卡、门禁签到卡于一身[4], 其原理是远距离RFID技术的感应功能, 此卡在校园范围内能自动感应, 并根据特有的无线传感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此卡还能作为学生日常签到、 外出的凭证, 根据该功能教师可以对到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凭借一卡通还能进行识别上网, 即通过机房管理系统身份认证、享受上机服务和结算相应的上机费用。校园一卡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移动智能卡”, 所谓移动, 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 即可进行相关的操作, 其功能之强大是其他的移动设备所望尘莫及的。
2.2 智能办公管理
每一名在校的教师都有其特点的办公环境, 学校配备专业的办公设备, 并为每名教师的办公电脑、其他需要密码保护的仪器上都贴有特定的二维码和电子标签, 利用无线通信网可以连接到指定办公环境, 在不同的位置均可获得感应, 这样会大大降低盗窃、泄密等非法丢失, 使得办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件、机密信息得到更好保护。
2.3 智能图书馆
图书馆为馆藏图书进行二维码感应处理, 所有书籍都有不同的二维码, 这样使得借还书更方便, 二维条形码采用“中图法” 进行分类 , 在查找书籍、检索书目中都有较好体现。 图书馆提供自由检索图书的服务, 并提供各种书籍在线分类检索和各种借还书服务, 学生教师能够在运营系统支持下进行在线登录后, 选择自主借还书操作, 而且可以查看在线电子图书, 并能够查看到纸质图书借还情况, 进行预订操作[5]。这些服务统称为个人自主图书馆服务 , 它使得图书馆管理更方便, 除此之外, 还可进行书籍共享、在线交流、书籍推荐操作等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线图书馆提供各种在线的测试, 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提供相对比较热门的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线模拟系统、大学英语四六级在线测试系统、一级、 二级建筑师理论考试在线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在线模拟系统等等, 为学生更快更方便了解考试要点提供全面的服务。
2.4 智能在线学习平台
校园网的在线学习平台中, 学生可以选择利用手机连接上WLAN, 即可进行在线视频教学; 学生还可选择使用电脑进行现场在线学习、在线课堂教师授课、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等。利用在线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 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可变通, 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5]。网上授课有利有弊, 为避免出现学生上课“逃课”的情况, 将会对校园内存在的网络课程进行权限的设置及管理。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进行测验和提交考卷, 系统会在部分客观题答题后给出评分, 并针对相关考点进行知识分析。在指定场合内, 学生进行在线答题, 系统将会自动配备监视录像, 无需监考人员进行监控, 可有效避免违规违纪的不良考风发生, 而且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能够做到零违规违纪行为, 为教学考风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5 学生信息智能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允许学生查看个人课表、查询个人信息及班级、专业信息、 课程信息等, 并设置自由的个性化服务, 学生还能够利用“在线咨询”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 有疑难时可以在该系统下的学生课程管理模块进行中“在线答疑”, 此时仅需本地连接或者指定免费无线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学生在个人管理中能够添加个人所需的学习好友, 与其共勉, 并能够任意选择学校提供的公选课, 在期末时, 需进行对教师的评教活动, 公平公正体现教师的上课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功能使得学校的教学井然有序。在该平台上, 教师会实时发布作业与考试动态, 学生可以进行在线的作业提交, 教师可进行作业的批改; 此举使得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提高教学的效率。
3 智慧校园的发展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园内, 共有移动、电信、联通3大网点, 对于不同的学生上网会有不同的设置与规划, 这样使得在管理上更为简便与自由。无线无论在寝室楼还是在教学楼, 还有室外、图书馆等地方都全面覆盖[6]。在寝室里 , 学生可以使用无线上网和有线上网两种上网方式, 无线上网主要针对CMCC -EDU、ChinaNet、NBDU -CMC、NBDU -CTC、CMCC等, 学生教师可以在公寓中选择任意一种上网方式进行拨号上网, 有线网络主要是电信的闪讯、移动宽带和网通宽带这几种方式。在其他地方亦有多种上网方式提供学生、 教师使用。
对于未来这些基本的条件不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 所以这些资源均可沿袭, 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仍有可以继续完善之处。宁波是一个海港城市, 天气变化多端, 因此做好天气实时监控措施很重要。而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智慧校园” 建设方面就可以针对这方面开展一些新的举措 , 比如建立校园天气站, 在校园内能够利用地图以及以往的环境分析, 能够自动分析出校园内的实时天气, 而且可以获取到宁波大红鹰学院附近1公里之内的天气。该服务主要是结合谷歌地图的开源框架体系进行开发, 并且必须基于在线的网络运营支持。校园天气站还可以以无线广播的形式为主要载体进行广播, 此时仅需一台收音机, 无论是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收到天气的信息, 校园广播播报的方式让实时获取天气情况成为可能。物联网的全球定位功能就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在校园内, 需亟待解决订餐问题, 对于每一名课满的师 生, 食堂就餐具有很大的困扰, 经常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在排队上, 因此, 此处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开发一个智能点餐系统, 就餐人员能够在指定时间内预订餐点, 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就餐时间, 在就餐时间内, 工作人员将会自动放置好所有的食物, 就餐人员即可在该段时间内进行就餐, 此项服务也对“智慧校园”的另一全新体现, 智能化的管理将节约更多的时间, 提高服务的品质。学校食堂将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政策, 即错开高峰期, 将工作人员、就餐者合理规划, 制定出最节省时间和效率以及成本的方案。智能点餐系统会对校园内的人员进行分析, 将最合理的情况反映出来, 根据系统的提示, 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有效的推动了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 并且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高校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并且在该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 如教学资源数据、学生信息数据等, 为高校管理与服务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1 智慧校园概述
智慧校园主要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校园教学的有效结合, 创建一个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型、协作型为一体的教学、管理、科研体系, 从而为校园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与数字校园进行对比发现, 智慧校园在管理、教学、科研、环境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如表1所示。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下的智慧校园, 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 以智慧校园为管理工具。在进行校园管理的过程中, 智慧校园能够为其提供智慧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科研、教学、日常事务的智慧管理;
(2) 对智慧校园资产和环境开展智慧管理和运维。智慧运维是确保智慧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完善了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智慧校园管理。同时智慧管理是慧管运维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如果在智慧校园中无法更好的实现智慧运维, 将无法体现慧校园之“智慧”, 从而说明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智慧管理和运维两者缺一不可。
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原则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应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教与学为中心的原则, 并在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 优先应用和服务提供, 以更好的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 要对高校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给予综合的考虑, 并尽可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慧校园服务理念与管理和技术呈现出互动性的关系, 其中的服务理念属于顶层设计, 要对学生、教师及各部门员工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评估, 并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目标, 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基本动力, 以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中, 智慧信息通道主要是指智慧校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传输所需要的信道。通常情况下, 用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此时就需要与之配备各种类型的终端。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技术与管理是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 是服务平台建设的结果之一, 是保证智慧校园平稳运行的关键。
3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设计分析
3.1 智慧校园建设需求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
3.1.1 数据标准化共享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 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学、服务、管理等内容, 不仅数据量大, 而且种类繁多, 并且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从而使部分数据无法实现有效的融合。因此,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要对智慧校园的应用标准和数据标准给予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完善各应用系统间的接口标准, 以更好的达到数据共建共享。
3.1.2 统一管理与维护
在开展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中, 大部分的业务系统都是委派给高校各主管部门进行的, 这样就会出现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 导致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 为了有效的提高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效率, 就需要完善统一规范管理与维护工作。
3.1.3 一站式服务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高校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服务化模式转变, 以便在后期的教学与管理方面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3.1.4 实时性
高校信息化过程中, 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信息, 此时可以借助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搜集、整理、统计与分析, 并从中查找有效信息, 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3.1.5 安全性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 因此做好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智慧校园的安全防护工作不仅可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而且还能保障智慧校园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构架包括网络通信层、智能感知层、应用层、大数据层四层, 以更好的实现数据的有效维护与共享, 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周到的信息资源服务。
3.2.1 网络通信层
其一般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实现各种数据的有效传输, 并实现不同通信平台下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交互, 为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网络基础服务。
3.2.2 智能感知层
其可以借助各种传感技术来实现对各种原始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 具体信息包括师生的活动状态、师生生活、教学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学习互动状态, 从而为后期的海量数据管理提供服务保证。
3.2.3 大数据层
借助数据管理工具能够确保大数据的有效存储、分析、管理, 其中大数据层是实现智慧校园各部分、各种信息有效连接的枢纽, 同时也是智慧校园的核心。
3.2.4 应用层
其能够实现科研、教学、办公、学生管理、生活服务等各种服务功能, 其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
3.3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的构成要素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涵盖了虚拟校园和现实校园两个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是一种新型的智慧型校园形态。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智慧环境、智慧服务理念、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文化和体验等。智慧校园服务理念通常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含义:
(1) 在提高管理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学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并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学校规划的“顶层设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使智慧校园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 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提供服务;
(2)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所有服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在征求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智慧校园包括了智能感知 (如温湿度感应、节能监控等) 、泛在学习与工作 (如数据资源获取、信息传输与处理等) 、无缝网络 (如互联网和内联网接入、物联网等) 、便捷生活 (如校内外互通、便捷消费等) , 这些都可以通过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来实现。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一般会借助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优势, 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为学校的后期建设提供参考。
3.4 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在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相关数据信息只有不断的进行流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其价值, 并且只有数据信息具备一定的价值, 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各大高校的IT部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将最终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学校的管理和决策部门, 从而为学校的后续决策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而借鉴, 并逐渐形成一个具备内需拉动特点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往往具有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 同时还包含了应用支撑和基础设施两部分内容, 其不仅是校园发展过程中所有数据的汇聚中心, 而且也是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分。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智慧服务与运维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包括的管理与服务内容有智慧校园相关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履历表 (使用、维护、购买、报废、询价等) 、服务与应用健康监控、基础网络可视化管理、运行设备自动配置、业务 (事件、故障、问题) 处理、数据中心环境监控、知识中心 (故障处理经验、业务处理流程与规范、智慧环境操作模拟、用户培训资料) 、用户信息与权限管理、故障与问题预测 (如故障高发预警、流量高峰预警、病毒预警等) 、计算容量规划与预测等。
4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具体应用
4.1 智能提示平台
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平台, 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智能提示平台, 当学生的考勤、学习成绩等数据产生较大范围的波动时, 该平台就会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给学生本人、辅导员和班主任等, 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及时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智能提示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 如学生的各种出勤情况、校外实训、实习实训等, 并及时提醒学生, 以便学生作出相应的调整;
(2) 项目费用智能提醒。智能提示平台能够对项目负责人费用的使用和报销情况进行实时提醒, 并告知何时完成报账所需手续, 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3) 毕业项目提示。在学生即将毕业时, 智能提示平台可以实时向学生提供将要办理的事项, 如毕业设计的制作等;
(4) 毕业生就业情况提醒。智能提示平台可以对近几年各个专业的就业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 然后制作成报表的形式以供师生参考,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专业设置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4.2 学校管理支持平台
4.2.1 招生计划数据支持
其能够为用户提供近几年学校各个院系在不同地区的招生数、不同专业的招生数、不同系部的招生数, 并自动生成报表, 以供学生和学校参考。
4.2.2 人才政策数据支持
通过对学校师资队伍情况进行分析, 并自动生成报表, 从而为学校人事部门及管理者对人才的调整进行借鉴。
4.2.3 财务状况数据支持
通过对近几年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并自动生成报表, 为后续财务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支撑。
4.2.4 学科建设数据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学校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并自动生成报表, 从而为各个学科的设置提供借鉴。
4.2.5 人才培养模式数据支持
借助学校管理支持平台, 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并根据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来对不同教学模式及环境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最优的教学模式。
4.3 后勤管理系统
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 后勤管理系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辅助部分, 其可以有效的满足校园物业、校园安全等管理功能。通常情况下, 校园监控系统可以借助图像识别、安射频识别、GPS、遥感等技术来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通常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相关数据信息技术传输到数据库中心, 从而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分析。一旦出现意外现象,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将相关数据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 从而准确的定位事故位置, 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5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充分利用其所具备的分析处理系统, 来进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 可以更好的推动智慧校园的转型, 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周到的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5, 8 (08) :192-193.
[2]刘敏斯, 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 2015, 11 (09) :57-58.
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研究 篇7
但是, 在早期的数字校园建设阶段, 学校各部门往往都根据需要已经开发并使用了相关的业务系统, 累积了大量重要的历史业务数据, 但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导致数据分散、冗余或重复存储等问题。其次, 由于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没有使用统一的信息标准, 致使业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十分困难, 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形成, 智慧校园的应用集成也无法实现。本文旨在根据我校数据中心的建设经验, 研究出一套适合智慧校园建设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实现不影响原有业务系统的情况下达到信息共享、应用集成, 消除“信息孤岛”, 提高智慧校园信息利用率并为今后的应用系统建设搭建好基础数据平台。
1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体系结构
数据中心平台采用顶层设计思路, 以智慧校园信息标准建设成果为依据, 从数据源、数据目标到数据服务整个体系进行规划, 由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服务等三部分组成。数据中心平台体系结构如图1。
2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2.1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是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核心, 是整个系统信息传输的总线, 提供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分发和集线器式的集成服务。负责将各部门业务系统中获取的数据传输并保存到数据中心;以及, 根据预定规则和数据订阅请求, 将指定数据发送给相应部门。实现校内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包含如下建设内容:
2.1.1数据源支持
数据中心平台实现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整合, 支持广泛的数据源。包括:
(1) 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例如Oracle、DB2、Sybase SQL Anywhere、MS SQLServer, Informix, 并能够对不同的版本进行支持。
(2) 非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例如My SQL、Postgre SQL、Derby、HSQL DB, 并能够对不同的版本进行支持。
(3) ODBC数据源, 例如Access、DBF、Excel, 并能够对不同的版本进行支持。
(4) 消息类型数据源如:JMS Queue、JMS Topic的数据集成。
(5) 格式化的txt及XML的文件数据集成。
(6) Web Service的数据集成。
(7) 其他特殊类型数据格式如:LOB字段 (BLOB、CLOB) 的数据集成。
2.1.2数据交换配置
数据交换平台根据配置参数执行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配置功能应包括:
(1) 交换机配置, 数据交换工具采用实现数据之间点对点的数据交换, 同时应用事务可以进行交换机组的定义, 来进行数据交换的反压处理。平台中对交换机信息进行注册, 包括交换机的IP地址、数据库名称等信息。
(2) 业务库 (中介库) 配置, 实现业务库 (中介库) 的配置, 业务库的监控可反馈数据库的链接概况, 为数据交换提供支撑。
(3) 数据源定义, 业务系统数据库配置功能主要是对于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进行配置, 包括业务系统、业务系统的数据库、IP地址、端口号、数据库SID、用户名、密码等。
(4) 字段信息对照, 业务系统共享数据字典配置是根据数据共享调研的结果, 对各业务系统需要共享的数据进行维护, 包括共享数据所在的表及字段。
(5) 执行设置, 设置数据交换的启动周期, 实现交换的无人值守。
(6) 配置结果检测, 信息配置完成后, 系统提供自检功能。通过模拟数据检测数据交换各节点连接是否畅通, 输入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以及交换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的信息交换分支等。保证数据交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准确与稳定。
(7) 数据抽取与数据订阅, 数据抽取是通过配置源数据表与目标数据表的选择, 数据项的对应, 数据清洗的设定、抽取条件等因素达到数据抽取与订阅的目的。
2.1.3数据转换和清洗
源业务系统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库数据标准, 以及目标业务系统所需求的数据内容, 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数据的转换、清洗和装载, 完成不同数据标准的相互影射与转换, 实现共享数据跨应用交互。建设内容包括:
(1) 数据内容转换, 建立具有一定执行顺序的数据处理逻辑规则, 完成对数据值格式、内容的转换与变更, 并将结果输出给目标数据表。
(2) 数据记录并流, 首先解析传入的标准结构数据, 根据解析出的部分数据触发数据提取模块返回另一个标准结构数据, 然后根据配置的关联条件两个标准结构数据进行合并输出。
(3) 数据记录串流, 建立具有一定执行顺序的数据处理逻辑规则, 完成对数据记录的一系列转换与操作, 并将结果输出给目标数据表。
(4) 数据清洗, 根据配置结果, 将不满足条件的数据记录过滤掉。
2.1.4数据交换监控
数据集成交换监控包括数据抽取与数据订阅的审核、数据交换的情况、数据交换日志、数据交换定时轮询的设置等功能。
数据集成监控的内容包括:
(1) 数据集成资源展示, 展示已配置到数据中心平台的各种数据源的各类信息, 包括数据源的数据 (库) 类型、接口类型、数据业务类型、数据规模、数据更新频度等信息, 及是否同步数据还是人工导入数据, 哪个校区数据等。
(2) 数据集成项目展示, 展示各种已配置数据集成项目的信息, 包括数据源信息、数据业务类型、应用系统名称、数据交换频度等;
(3) 数据集成相关统计信息展示, 包括集成数据总量、连接数据源数、集成表总数、数据模型总数、异构数据类型数、集成任务总数等;
(4) 提供全面的运行监视, 可以查看任务当天集成情况, 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运行的情况
提供项目异常信息的警告机制, 可通过邮件、短信进行报警。提供异常信息的查看和统计, 并可以自动下钻到异常的源头。交换机资源监控包括监控从主机信息、虚拟机信息、线程信息、线程统计等多方面来反应资源信息, 以便可以调控客户机的资源利用, 及时发现数据交换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通过有效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发现数据交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而有效的提前防范, 保障数据交换稳定。
2.2数据中心库
数据中心库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库建设和辅助数据库建设:
(1) 基础数据库建设将严格遵循我校智慧校园数据信息标准建设成果, 实现全校信息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 为相关领导和部门的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2) 根据学校数据应用的需要建设各辅助数据库。
数据中心库内容应包含基础管理数据、行政管理数据、学校管理数据和扩展数据。具体的, 应包括学校基础数据、学生数据、教职工数据、办学条件数据、学校概况信息、学生管理信息、教学管理信息、教职工管理信息、科研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资产管理信息等。数据中心库建设还包括建设数据中心库管理工具, 包括数据快照、数据维护、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2.3数据服务
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向全校师生和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包括:
(1) 集成到数据中心库中的学校基础业务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服务。
(2) 数据导出服务, 数据中心库中的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导出到Excel文件中。
(3) 数据发布服务, 对于已集成到数据中心库的数据, 需要这些数据的应用系统将不再需要与源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平台应能生成这些数据引用的Webservice, 并包含数据更新频率参数。
2.4数据质量管理
在学校构建主数据库的基础上, 进行数据质量管理, 包括以下部分:
(1) 数据质量检测规则定义:对于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检测的数据项 (IP地址、身份证号码、籍贯等) 设定质量检测正规则, 用于数据质量自动检测的规则。
(2) 数据质量检测:系统可以根据数据质量检测规则与数据质量检测项目自动进行数据质量检测, 并给出数据质量报告, 包括未通过项, 未通过率等, 同时反馈给数据权威源进行数据更正;
(3) 数据修正及审核:数据权威源根据数据质量反馈进行数据质量修正并提交;系统可以根据提交的数据再进行自动或人工审核, 审核过的数据进入到主数据库。
3保障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其它重要因素
保障我们能够成功建成满足智慧校园要求的数据中心平台的其它重要因素有:
(1) 重视高层领导在项目中的作用, 不但要求学校领导参与到项目中来, 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参与到项目中来。把数据中心项目办成“一把手”工程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2) 重视硬件基础平台规划, 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软件及硬件的两方面建设, 即物理上的数据中心及逻辑上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及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
(3) 做好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梯队建设工作, 需要培养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合理人才队伍, 从而为学校下一阶段的智慧校园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4) 规范信息化管理规程, 信息化管理规程是指学校在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应遵守的管理规范, 使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进入统一管理的新局面。
4结语
数据中心平台是学校唯一的可信数据源, 是学校各类应用唯一、可靠的数据来源并为整个学校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保障, 为智慧校园的进一步建设奠定基础。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为列, 研究了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的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以及实施过程和保障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其它重要因素, 结果表明该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内容是有效的。
摘要: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目前各高校已经开始建设以“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为目标的智慧校园, 数据中心平台为智慧校园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本文将讨论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内容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应用集成,数据交换
参考文献
[1]王磊, 李林林, 周学理.浅析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 2006.6:144-146.
[2]孟凡立, 孙荣, 徐明.高校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12:62-66.
[3]罗雅过, 赵宁社.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9:217-221.
[4]张锦珠.数据中心平台的一种设计与实现[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12:46-49.
基于云的党校智慧校园架构研究 篇8
1.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概念源自“智慧地球”, 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从特征、内容等不同角度对智慧校园进行了解读, 主要有三种观点:
1.1.1 环境观
认为智慧校园是第四代数字校园, 是基于新型网络技术, 拓展学校时空维度, 面向服务、有效支持教学、丰富校园文化的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学环境;[1]
1.1.2 服务观
认为智慧校园以数字校园为基础, 追求资源与应用的高度整合, 智慧校园的内涵和最终目的是服务, 智慧校园要更多地体现服务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
1.1.3 系统观
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未来形态, 是数字校园智慧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3]
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规划蓝图。
浙江大学在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创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4]
南京邮电大学提出从三个层面构建“智慧校园”:一是构建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 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向外界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感知的接口。[5]
1.2 党校智慧校园概念界定
党校智慧校园尚属新生事物, 对党校智慧校园概念的界定, 需要在深入研究高校智慧校园, 详细比较高校、党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党校教育和高校教育的一些异同点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的比较结果说明高校教育和党校干部教育在目的、形式、条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党校教育的对象多是工作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 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较高校学习者大为下降, 而分析与实践能力较强。为党校学习者提供便捷流畅的虚拟学习交流信息平台、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智能服务、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应是党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重点。
从党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的历程看, 自2000年以来, 各级党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集中起来有以下几点:
1.2.1 资金投入不足
各级党校的资金来源于同级财政, 财政拨款有限而校园建设需求巨大, 从中央党校至省、市、县级党校, 愈向下则资金投入愈少, 校园信息化建设难度愈大。
1.2.2 技术力量薄弱
数字校园的进展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规划、设计到管理、维护, 都必须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参与其中, 而党校相关人才则较为缺乏, 信息化建设完全依托市场, 在需求分析、建设规划、运行维护等方面往往与预期不符, 出现建设易应用难的情况。
1.2.3 数据资源增长缓慢
党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 因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采集困难、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导致教学资源增长缓慢。
要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建设, 上述问题不容忽视。从单一党校而言, 克服此种功能上的缺失非常困难。然而, 与高校的相对独立性不同, 各级党校的教学、管理重合度非常高, 内在联系紧密。《党校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种内在联系使连通党校系统网络, 建设党校云, 进而建设涵盖全部党校的虚拟智慧校园成为可能。基于此, 可以认为党校智慧校园应是下一代数字校园, 是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党校云”为中心, 具备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科研等功能, 连通全国各级党校的虚拟学习系统。
1.3 党校智慧校园的特征
1.3.1 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智慧校园
现实校园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和智慧服务, 虚拟校园是现实校园的联合和扩展, 以各级党校为节点的虚拟智慧校园为在校和非在校党员干部提供学习空间。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相融合,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贯通, 这是党校干部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党校校园的虚拟化, 意味着党校干部教育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等服务成为可能。
1.3.2 方便快捷的感知和接入网络
融合的网络将学习者与教师、设备、信息服务连接起来, 使之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平台, 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PC客户端、手机APP与同学、老师交流研究。无处不在的标准网络接口, 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相同的学习环境, 而无须关心设备、环境的差异性, 可以轻松地开展自主学习。
1.3.3 个性化的开放学习环境
学习者接入学习空间, 根据自己的个体特征 (学习偏好、认知特征、学习风格等)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智慧学习方式, [6]是八爪鱼式的多向选择学习。学习者在教师、同学、图书馆、讨论组等多点间形成动态知识流, 根据需要攫取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由学习者发起完成, 掌控学习的方向和进度, 不同学习者各取所需, 教师则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监督者。以云计算为中心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学员个性特征记录分析、知识资源筛选提供支持。
1.3.4 海量资源与数据共享
数据与分享是智慧学习的核心, 教学资源的创造、管理、传播和使用, 学习者个性信息、教学环境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支持了智慧校园的智慧服务。要实现智慧校园“智慧”的不断增长, 就需要实现各类信息的科学管理和便捷分享。按照单元化、标签化的方法将信息分门别类, 存储到智慧校园的数据区, 再通过分享、创新、记录、整合、存储的循环过程, 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内, 从而形成为集体智慧不断累积知识的循环, 最终提高党校知识资源累积度。[7]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实现知识与学习者个性特征匹配, 智慧学习成为可能。
1.3.5 全面融合的智慧服务
智慧校园的最终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服务, 全面融合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了用户授权、信息推送、数据交换、数据检索、资源共享等各种服务, 以统一信息门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8]各级党校统一使用各项服务。全面融合的服务, 避免各级党校的重复建设, 大大提高了资源与技术服务的利用率, 也使一般用户可以轻松使用服务。
2 党校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党校智慧校园是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学习系统, 物理结构上是多个党校智慧校园连接形成的分布式校园网络。从现有的党校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从分散的党校校园网到分布式虚拟智慧校园, 需要融合全新的智慧教育理念和服务理念, 全面整合管理业务, 优化流程, 提升管理水平, 积极制定完善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安全、管理制度。[9]在借鉴国内部分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上, 笔者设计了党校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模型。
党校智慧校园是以党校云为中心, 分布式数据存储的虚拟系统, [10]各级党校是虚拟校园的网络节点, 通过互联网、VPN等实现各个节点的数据交换, 同时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统一使用服务, 其物理架构见图1。
各级党校作为系统的网络节点, 本身需完成智慧校园的基础建设, 包括无处不在的感知系统、全面融合的异构网络、用于本地服务的云中心和数据存储服务器。同时, 作为云的节点, 各级党校云中心依本身条件, 承担部分远程服务和数据备份工作。完成节点建设的党校智慧校园, 其系统架构见图2。
该模型自下至上依次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应用。信息标准与元数据规范体系规定数据、接口和服务的标准, 管理、维护与安全监控体系是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系统评估、安全监控等制度和程序的集合, 有效保障智慧校园的规范建设与安全运行。
2.1 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校园系统的基础, 借助RFID、摄像头、传感器、GPS等传感设备及其应用系统, 形成对党校校园的全面感知。通过对人员、设备、资源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递, 感知层为智慧校园提供海量数据, 特别是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 为系统分析预测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依据。感知层同时也是智慧管理的末端, 实时响应的应用系统使门禁、洗浴、图书借阅等日常学习、生活活动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2.2 网络层
智慧校园的网络层是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网、校园网等各种异构网络的全面融合, 主要功能是实现各类网络的互联互通, 如异构网络之间、校园网内部、党校之间、虚拟校园与用户之间等。网络层的互联互通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各类系统服务和应用提供了高速、泛在的网络条件, 使泛在学习得以实现。
2.3 数据层
数据层是党校智慧校园的核心, 存储来自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的各类数据信息, 是环境信息、知识资源、用户行为日志等数据的全面集成, 是校园智能化管理、学员个性化分析、辅助决策、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的基础。通过对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智能分析, 环境信息、用户个性化需求、知识资源等数据和分析结果分别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 供系统和用户使用。对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 揭示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行为习惯, 从而为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引导智慧学习提供了条件。党校智慧校园的数据层在物理上是分散的, 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这为整个党校系统内的资源分享消除了障碍。
2.4 服务层
基于云的智慧校园以服务的方式实现各种功能需求, 高级用户可以通过对服务编程, 定制具有特性的应用系统。对普通用户而言, 服务功能以统一、友好的入口界面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展现, 用户只需要访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就可以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查询、交互, 享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果用户需要使用特定服务, 如视频会议、讨论组、电子图书等, 通过安装客户端 (APP) , 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此外, 通过订阅、关注等方式, 用户可以享受系统提供的消息推送服务, 实时得到新闻时事、热点分析、知识解读等推送数据。信息化服务方式同时提高了校园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5 应用层
应用层是对服务层提供服务的功能集合, 包括面向用户的移动学习APP、公文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应用与服务的低耦合, 使应用的实现更加灵活, 可以针对具体党校进行个性化设计, 也使得整个系统的维护与升级更加容易。
2.6 信息标准与元数据规范体系
信息标准确定了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等过程的标准和程序, 元数据是数据交换中的最小数据单元, 元数据规范确定数据交换和数据应用的数据结构, 使得不同系统、不同网络、不同党校间实现无障碍数据交换。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元数据规范, 为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奠定了基础。
2.7 管理维护和安全监控体系
管理包括对系统、设备的操作使用规章和对人员的规定, 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 在平稳维护系统运行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安全监控是一套对智慧校园的物理设备、数字资源、人员等内容的安全权限严格规定的分层体系, 又可以分为以设备、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物理安全, 以安全防护、系统漏洞、网络通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安全, 以数字签名、数据保密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安全和以数据挖掘、信息过滤为主要内容的内容安全。
3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
3.1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建设, 逐渐完善。[11]党校智慧校园是一个分散的系统, 作为主体的中央党校和各省级党校, 在基础建设、系统应用等方面较各市县级党校超前。因此,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应依据“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分批加入、逐步完善”的原则, 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阶段, 重点是统一规划、制定各种信息标准和规范, 搭建党校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 为其他党校作为节点加入做准备;
第二阶段是智慧校园的系统扩充阶段, 已经完成基础建设的党校, 依据已制定的标准接入系统, 作为智慧校园的节点, 提供资源和使用服务;
第三阶段为智慧校园核心服务和应用系统的扩展阶段, 主要完善和丰富系统服务, 开发定制各种应用程序, 各级党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定制;
第四阶段为深化综合信息服务和全面智慧化阶段, 是智慧教育理念与智慧校园系统全面结合, 以智慧管理、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生活为目标, 从环境到思维、行动、文化的智慧化阶段。
3.2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
3.2.1 加快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必须立足于充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基础之上, 深入了解党校干部教育的需求与特点, 深刻掌握智慧校园建设相关的信息技术, 加之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论证, 才能保证党校智慧校园的成功建设。目前对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很少, 笔者以“智慧校园”、“党校”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 搜索结果只有寥寥数篇 (冀翠萍, 2012、郭英楼, 2013) 。相关研究的稀少对党校信息化发展、智慧校园建设难以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自然只能盲人摸象, 人云亦云了。
但如前文所述, 智慧校园建设对党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党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党校干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也是党校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方向。加快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促进党校信息化发展, 应当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
3.2.2 开展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协同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 是党校教学、管理、后勤等工作的一次重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 从顶层设计, 自上而下实行统一规划、协同建设, 是消除党校与党校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壁垒, 推进业务功能的良好方法, 有助于资源的快速流转与分享, 协同工作的有效完成。统一规划、协同建设, 也能更好地发挥党校的集合优势, 克服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化的背景下, 立足于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理念上的党校智慧校园建设, 不是任何一两家党校能独立完成的。开展顶层设计, 统一数据和接口标准, 实现各级党校互联互通是建设全国党校虚拟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3.2.3 以干部教育需求为导向进行智慧校园设计
党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干部教育质量, 研究党校干部教育现象, 掌握党校干部教育规律, 满足干部教育需求, 这是党校工作的中心, 党校信息化建设自然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因此, 党校智慧校园的设计, 首先要从党校干部教育的规律出发, 基于系统化、智慧化、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深入分析党校干部教育需求, 并将之转化为智慧校园的服务内容。其次, 要遵循智慧性设计方法, 以用户为中心、以教学为目标, 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和模块化设计方法, 将用户需求形成物理的和虚拟的逻辑结构, 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基础上, 构建智慧服务模型, 实现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应用、智慧学习等智慧内容。[12]
3.2.4 转变理念将“智慧”融入校园
智慧教育理念带来的是学习和教育方式的全新改变, 学习环境智能化、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方式多样化、资源与服务一体化是智慧教育的主要特征。智慧的核心要件是思维, 而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智慧校园将智慧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营造虚拟现实的环境, 使学习者能够自由快捷地开展学习体验, 达到知识传承和增长智慧的目的。要发挥智慧校园的作用, 身处其中的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就需要转变思路, 适应知识传承变化, 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实现“智慧”学习。首先, 必须对现有知识、教学资源重新分类, 将知识元素化、标签化、结构化, 使学习者可以自主、便捷、准确地进行知识检索和构建;其次, 必须转变现有教学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从以知识传承为主向增长智慧的方向转变, 以讨论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取代灌输式教学。
3.2.5 加强领导发挥“合力”推动作用
在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中, 影响建设效果的往往不是技术, 而是“协调与合作”。王运武从管理学视角列出了数字校园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服务机制8种作用机制, 认为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实现有赖于这8种机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智慧校园建设同样依赖于各种机制的相互作用, 建立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约束影响智慧校园发展的因素, 在建设中发挥正向作用且方向一致, 是智慧校园建设伊始就需要统筹规划的事。
3.2.5. 1 加强领导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涵盖各级党校, 涉及各个部门, 校园结构和模式的转变对党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都会造成冲击, 甚至因经济利益、地位权力、人员优化等敏感问题形成利益博弈, 产生矛盾, 影响智慧校园建设进程。因此, 需要成立一个统一权威的领导机构, 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领导和协调。
3.2.5. 2 完善制度
规章制度是智慧校园建设中各项机制的体现, 既是保障也是约束。以制度统摄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 消弭因此带来的矛盾, 使各项机制协调一致发挥正向作用, 需要从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出发, 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党校智慧校园的制度建设包括目标规划、组织机构、经费投入、队伍建设、信息标准、维护管理等。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将制度落实到实处, 是制度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制度, 在于科学管理、转变思想、领导有力。
3.2.5. 3 统筹规划
设计不完善、功能缺失、顾此失彼是数字校园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对数字校园认识不足、发展目标不明确、需求分析不透彻等。一般认为, 系统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需要占到整个项目总进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因此,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 明确发展目标, 结合各级党校各个部门自身特点, 透彻分析系统需求, 统筹规划设计是保证建设成功的必要前提。
3.2.5. 4 科学评估
构建党校智慧校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智慧校园的设计建设过程中, 通过系统、科学、全面的采样、筛选、分析, 确定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匹配程度和完成进度, 从而为改进和优化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依据。
摘要:通过比较高校教育与党校干部教育的异同, 提出党校智慧校园是分布式智慧学习系统的概念, 指出党校智慧校园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党校智慧校园的总体设计和系统框架, 并对相关的结构做出分析与说明。最后, 提出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策略, 认为党校智慧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一蹴而就, 必须发挥多种机制的合力作用, 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进而对党校干部教育的理念、教育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干部教育,智慧校园,信息化,云计算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张进宝, 胡永斌, 等.智慧校园_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4) .
[2]宓詠, 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24) .
[3]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2) .
[4]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 2010 (11) .
[5]宗平, 朱洪波, 黄刚, 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 .
[6]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11) .
[7]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 2014 (1) .
[8]蒋家傅, 钟勇, 王玉龙, 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 .
[9]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9) .
[10]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 2011 (S1) .
[11]黄宇星, 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 2012 (6) .
【智慧校园研究现状论文】推荐阅读:
智慧校园论文10-23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05-22
智慧校园下的校园管理论文11-18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1-15
智慧校园智慧特征分析09-20
智慧校园构建06-02
智慧校园服务11-15
智慧校园支撑平台07-24
大学智慧校园总结06-07
快乐智慧校园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