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

2024-06-18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共12篇)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 篇1

1 规划定位

智慧校园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智慧园区,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形态,尚无统一、权威的诠释。不同视角下智慧校园规划定位不一样,功能规划重点也完全不同,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校园规划定位主要有“智慧环境论”、“智慧学习论”两种观点。

“智慧环境论”认为智慧校园规划的重点主要是教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校园智慧环境的建设,较少涉及到教育信息化模型和架构、服务集成方法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也就是智慧校园硬件设施和其配套系统建设。其主要观点是智慧校园由不同类型校园建筑构成,这些建筑提供诸如学习空间、工作空间、生活空间、运动空间等若干空间环境,通过布置空间环境的智能设施及后台系统为校园活动主体提供便捷的感知手段和服务,活动主体对空间环境进行基于情境的智能感知,获取、传递、交换和贡献所需数据,享受空间智慧服务。因此,智慧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如何配置校园空间环境的设施和系统。其核心是运用“感-传-存-用”物联网等技术,为全校师生及家属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智慧空间环境,校园空间内的活动主体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化服务,并交互作用。

“智慧学习论”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功能是教育,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老师教学水平才是智慧校园重中之重,至于网络环境、安全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则不是智慧校园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完全可以借助于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来解决。其核心是数据交换、服务总线、基于云化思想软件集成方法论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改进等反馈机制的信息化研究。

本文认为智慧校园规划既要重视校园的各种智慧环境的建设,也要注重校园师生围绕教学、科研、生活各种活动诉求信息的智慧流动,因此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应该是“智慧环境论”+“智慧学习论”结合。在智慧校园建设前期应注重教学设施、网络设施、通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感知设施、机电感知设施、显示设施、智能终端等建设,为校园活动主体提供信息感知、安全感知、位置感知、环境感知、设备感知、社会感知、情境感知等感知服务以及实现校园活动主体与校园空间交互奠定基础。后期应注重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集成、互联、共享和协作,同时为学校与智慧城市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最终达到校园活动主体与校园空间环境构成的校园生态圈各要素自适应、自平衡,实现开放互动的泛在学习、融合创新的协同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绿色健康的校园生活、精确主动的个性服务,达成融合创新、智慧运行的宏观效果。

智慧校园建设实践都是以大学校园展开的,因此本文以下各节论述都基于大学智慧校园,至于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读者自行参考借鉴。

2 规划模型与规划总体架构

2.1规划模型

智慧校园的活动主体主要有学生、教职工、管理者、在校居民与社会公众等,活动主体涉及的活动主要有学习、生活、科研以及物业、建筑、环境、文化、健康、环保和公共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结合智慧城市理论,先给出如图1所示智慧校园的一个最简功能规划模型,以帮助明晰后面需求分析展开。

智慧校园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活动主体在各种校园活动的“智慧性”。所谓活动的智慧性是活动主体能够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活动,且活动与活动能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和正向作用,也就是要打造一个自适应、自平衡的校园生态圈。具体来说就是智慧校园应该使校园活动主体能够便捷地得到所需的高质量服务,并具有感知、记忆和思维判断。如同研究城市、智慧园区一样,必须理清校园活动主体有哪些、客体(环境)有哪些、活动有哪些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2.2 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规划模型,以一个普通新建高校校园为例,展开其规划模型分析。智慧校园围绕其活动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需求:面向学生需求、面向教职工需求、面向后勤管理者需求、面向校管理者需求、面向办学条件需求以及面向居民和社会公众等需求。

面向学生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学生从招录到校友管理全生命周期学习和管理等活动需求展开;面向教职工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教职工从招聘到离职退休全生命周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需求展开;面向后勤管理者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建筑、机电、安全、物业、人员、车辆等与之发生关联的活动展开;面向校管理者的需求捕获主要围绕教学主体、财务主体、科研主体、人事主体、后勤主体、招生就业主体等活动展开。面向办学条件的需求捕获可以从学校信息化主要路由管网、信息化网络、通信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电教中心、体育馆、食堂、会议室、档案馆、图书馆、医院等与之发生关联的活动需求展开。

需求分析是根据以上捕获的校园大量“原始需求”,以需求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辨别、归纳、整理、抽象,抓住主要核心需求,明确和规范地描述智慧校园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性需求)等需求定义。

需求分析是后期架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不做需求分析或做表象需求分析,智慧校园建设将是脱离实际的,也落不了地,或做了一堆不是真正用户想要的东西。

2.3 规划总体架构

需求分析中的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影响架构,架构必须适应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和约束性需求。根据上面规划定位、规划模型以及需求分析,本文给出一个如图2所示的智慧校园规划总体架构示意图。

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设计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与数据层、智慧应用层以及保障、安全、标准、运维四个支撑体系。

感知层通过布置建筑空间的各种基础设施,以不同的感知手段对空间进行基于情境的智能感知,享受空间服务、贡献和获取感知数据。感知主要有位置感知、环境感知、设备感知、社会感知、情境感知等。

网络层为感知层提供上传下达网络通道,网络可以是物联网、电信网(含通讯网)、广电网或者是三网合一,形式是无线或有线。校园信息网络一般采取三级拓扑架构,校园信息网络有内网(校园智能化专网、校园办公专网)、外网(教育和科研CERNET)。校园物联网主要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目前物联网热点组网技术,WSN的主要技术有ZigBee、Wi-Fi、BlueTooth等。校园通讯网络主要是为园区提供有线或无线的语音服务,基于IP的统一通讯(UC)是园区语音通讯未来趋势。

数据与平台层提供校园各种数据存储和各种支撑平台以及中间件、服务总线(ESB)。这一层体现在采取云计算技术,为各种应用和感知层提供laaS、PaaS和SaaS等应用服务支撑。

应用层主要有学习类、科研类、教务管理类、物业管理类、办学条件类、生活服务类、决策管理类和其他业务应用,还包括应用类容器——智慧校园门户、微门户以及基于这些应用类开发的各种移动APP等应用。

3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任务可以从其总体规划架构“四横四纵”来描述,“四横”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与数据层应用层四个层面,“四纵”是指贯穿智慧校园建设各个层面的四个支撑体系,包括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四个支撑体系也是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此不予以描述。

3.1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体现在校园智能化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上,建设内容大致有:校园综合管网、综合布线、机房装修、信息网络、语音通讯、有线电视、卫星通信、电子会议系统、信息发布、公共广播、公共安全设施(视频监控、消防监控与报警、入侵报警、电子巡查、访客对讲、停车管理、门禁等)、校园建筑物机电设施监控和管理(供配电、冷热源、给排水、空调与通风、电梯、室内外照明等)以及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驿站、自助终端等)。这些感知业务单元绝大多数带有存储和自控功能,可独立完成一定功能,校园不同类别建筑,其感知层有不同配置。

3.2 网络层

网络层建设主要包括园区管线路由规划、光纤网、移动宽带网络、有线电视、Wi-Fi以及WSN等网络建设,校园网络应对语音、信息、对讲、有线电视等进行通信管网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同时考虑拓展,以满足校区高速、可靠、泛在、安全等通信需求。校园信息网是网络层建设核心,其建设包括网络规划、网络物理和逻辑架构设计、核心层设计、汇聚层设计、接入层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等内容。

3.3 数据层

数据层建设包括数据中心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数据中心如采取云计算技术构建,其建设任务主要是完成laaS层和PaaS层任务。laaS层的任务包括机房、服务器、网络、机架配套设置和管理以及供电、散热、容灾等服务,PaaS层的任务主要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需环境配置以及日常维护。

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有校园基础数据建设(学生、教师、资产及办学条件等)、校园教学科研数据建设(教学、科研、图书、资源等)、校园感知数据(安全、设备、环境等)等信息资源建设。这些数据入库的方式可以是在线、交换、合成或人工录入。校园信息资源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规范要求,切不可另起炉灶。

3.4 平台层

平台层建设是将校园公共信息支撑平台和校园业务专用支撑平台等各种共性平台集中建设,以便节省资源和投资,提高智慧校园云计算中心功能及复用价值。这些共性平台可以按照项目实施情况予以分期实施。

校园公共信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物联网接入平台、GIS支撑平台、统一视频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各种消息、对象、交易等中间件等。

校园业务专用支撑平台包括一卡通、能耗管理、安全、物业、资产、图书馆、教学、财务、决策等管理平台。

3.5 应用层

应用层建设主要有学习类、科研类、教务管理类、物业管理类、办学条件类、生活服务类、决策管理类和其他业务应用建设,还包括各种应用容器和统一入口——智慧校园门户、移动门户建设以及基于这些应用类开发的各种移动APP建设。应用层建设除了遵行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规范外,还应坚持“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避免盲目建设。

4总结

随着IB和IT融合发展,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一定要打破园区智能化和园区信息化划分界限,校园信息化和智能化必须融合、统一和相互渗透,并且以传统建筑智能化厂家和信息化厂家为代表的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思想必须向以新IT思想为主要线索、以校园建筑群环境为承载对象、以全IT构成及运行为新IB技术架构转型,运用自顶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规划方法论,智慧校园才能少走弯路,真正建设好。

摘要:本文在论述智慧校园功能规划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表明了智慧校园建设是“智慧环境论”与“智慧学习论”结合的观点,提出了智慧校园功能规划模型及功能需求分析,给出了智慧校园规划总体架构和主要建设任务。

关键词: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校园生态圈

参考文献

[1]曹茂春.智慧园区总体规划和设计[J].智能建筑,2015(8):41-44

[2]曹茂春,洪劲飞.智慧园区建设探讨[J].智能建筑,2014(9):34-39

[3]曹茂春,齐雄.智慧城市的探讨与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0):94-100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 篇2

1.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今天的主题是“智慧校园建设”,不得不从“智慧教育”的概念说起。我把智慧教育的原创观点归功于钱学森,因为他1997年提出了培养“大成智慧”的教育理念。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元勋,他发现一些国防大项目的领军人物不仅科技知识深厚,而且大多懂哲学、人文等,便很有感触,提出如何培养具有“大成智慧”人才的战略构想。曾有专家向钱学森请教大成智慧的英文译名,钱老提出两种译法,其中之一是“Wisdom in Cyberspace”(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这个说法跟我们现在说的以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十分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说作为智慧教育研究的出发点。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星球”的概念,引发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研究与应用,自然想到还应该有“智慧教育”,其英文名称是smart education。这个英汉对译存在一些争议,因为smart是机智灵活的意思,而wisdom才对应“智慧”。什么是智慧?我很喜欢华东师范大学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的界定,他在晚年用文言文写了一本《智慧说》,其中说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慧,道法也。

另外,知识管理专家认为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提升与情境关联性密不可分,并且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的核心技术是智慧计算(smart computing),被认为是计算技术史上的第四次浪潮(前三次为主机计算、个人计算、网络计算),可以概括为五大特征:境觉、分析、抉择、行动、溯因。其中境觉包括环境感知、情境感知、社会感知,对于智慧系统来说是最基本的、必需的功能。教育界人所熟知的多元智能,其英文名称是Multiple Intelligences,但近年出现了用Smart代替Intelligence的趋向,比如语言智能叫做word smart,数理逻辑智能叫做number smart,身体运动智能叫做body smart。我倡导的智慧教育把wisdom、intelligent、smart整合在一起,代表道、法、术三者在教育教学中融合。

有个美国网站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智慧学习,难道我们有过愚笨学习吗?此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就采用逆向思维方法,给愚笨教育“画像”,仔细一想,还真的发现很多愚笨教育现象,例如:凡是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以书本为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教育的本意是让人脱离愚昧,但为什么愚昧性却与许多教育过程形影相随,挥之不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我是2012年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的研究,提出智慧教育的初步定义(为了抛砖引玉吧):智慧教育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的环境,使得师生能够开展高效能的教与学方法,能为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使他们从不能变为可能,从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发展智慧校园的一个目标。我们从数字化教育转向智慧教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我做了一个关于智慧教育的图示,把智慧教育的英译改成Smarter Education,用了以一个比较级Smarter,是为了避免要么智慧、要么愚笨的二元对立,追求越来越灵巧、越来越有智慧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鞭策我们自己不断进取。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必须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教育环境,包括智慧终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再加上智慧的教学法,这样才能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我们现在积极推行智慧教育,有可能找到求解“钱学森之问”的钥匙。2005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去看望病中的钱学森,钱老还十分关心教育,他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句话被媒体命名为“钱学森之问”。所以,我们现在践行智慧教育,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发展,实在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智慧校园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数字校园变成智慧校园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目前,我们提炼出智慧校园环境的十大特征:

1、位置感知:感知学习者的物理位置;

2、情境感知:探测学习者在不同场景以及他与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

3、社会感知:感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互操作性:不同学习资源、服务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5、无缝连接:在任何设备以任何连接时,提供持续的服务会话;

6、适应性:根据个人学习偏好和需求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

7、泛在性:随时随处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8、全程记录:记录学习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议以及推送相应的服务;

9、自然交互:利用多种感官及肢体语言开展人机互动,如语音、姿势、表情识别;

10、深度参与:沉浸于技术丰富环境中开展多向互动,获得平常难以企及的体验。当然,一个具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不可能全部符合这十条,能达到三、五个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对智慧校园应该有新的认识,不能把它等同于数字校园,也不能硬把普通数字校园贴上智慧校园的标签。

从技术上看,智慧校园系统可以看作为一个三层架构: 第一层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其实质是把网络中服务器的功能虚拟化;第二层是雾计算(Fog computing),即把终端虚拟化,我们现在终端品种很多,如果为每个终端设计独立的信息格式,是没法交换的;第三层叫群计算(Swarm computing),与物联传感技术相关,在物理环境中安装很多联网的传感器,它们体积很小,数量众多,像昆虫群落一样。既然网络中的服务器功能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化了,终端功能通过雾计算技术虚拟化了,那么网络中的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可以虚拟化吗?能,这个技术就叫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华为公司已经实现了这项技术,并且产生了基于SDN的敏捷校园网解决方案iCampus,还提出的智慧校园的几个维度:科学的决策系统、实时地控制、泛在宽带的互联、便捷的服务、面向服务的计算、透彻地感知。

现在大家都在讲大数据的问题,我看到涂子沛写了一本《大数据》,封面上有句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用数据来说话。美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出了一本如何做教育数据分析的专题报告。我认为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归结为三点:精准决策、个性服务、优化结果。但数据类型很多,我们怎么进行有效管理又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开始研究智慧校园系统中的数字治理问题。

智慧校园包括很多功能板块,例如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教管、智慧家校通、智慧节能、智慧校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师生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怎么构建无缝学习的平台,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顺畅地沟通起来。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平板电脑,学生和老师如何开展课堂互动?我看到一个简易的方案:教师可以用笔记本上的摄像功能扫描学生的批量答题卡,用智能手机识别学生手持的二维码应答卡,用低成本技术来实现课堂互动。

3.智慧校园的应用发展

目前,数字化校园有三大热点: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s。

一是视频微课。或许大家知道萨尔曼•可汗的故事,为了给表妹辅导数学,他把知识点讲解录制成视频,放到视频分享网站上,已经积累了六千多条,覆盖中小学课程全部知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可汗学院”。现在国内有很多学校在做视频微课,发现对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很有帮助,老师看到自己录的视频,可以找出自己讲课的不足。当然,好的视频微课可以使很多学生受益,允许他们自定步调地学习。

二是翻转课堂。也有一个故事,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所名叫“林地高中”(WoodlandPark High School)的二位化学老师,开头利用视频录课给迟到学生补课,后来发展到课堂教学改革,课前让学生看教学录像,做针对性练习,课中快速做测评,重点解决难点重点疑点,效果很好,创造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进行教育信息化创新要实现三个突破:一要突破时空限制,我们不能只盯着课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要统筹考虑。二要突破思维限制,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流程。说到突破思维限制,数学中有个一笔画难题,让你用一笔画四段折线贯穿一个九点方阵,只有突破方框限制,画二段延长线才能做到。三是改变教师角色,要从单纯讲师变为导学者、助学者、评学者、促学者。

在国内也有很好的翻转课堂案例,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一中146个班级全部实现了课堂翻转。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最重要的差别在:传统教学流程是讲解、练习、评阅作业,翻转教学流程是自学、评测、研习。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学生的地位、学习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

三是MOOCs(大众在线公播课,国内将其简称为“慕课”)。斯坦福大学一位大牌教授开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结果吸引了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选学。从目前流行的 xMOOC(基于行为主义的MOOC)来看,教学法并无创新,主要创新体现在管理机制上,打破名校门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谁都可以免费听课,能坚持到最后想拿学分和证书的时才缴费。此类创新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下才能实现,因为数字化的资源和服务可以无限拷贝,但无需增加太大的边际成本,这就是信息化的优势。

当然MOOCs的课程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甚至有专家声称现在已转入“后MOOC”时期,形成了在线学习新生态。MOOCs是发源于高等教育的,能否用于基础教育呢?举个例子,浙江省创办了一个高中选课网,要求省内高中学校把好的校本课程改造成网络课程,上传到高中选课网上,让全省高中生上网自由选课拿学分。华东师大也搞了一个慕课联盟C20,邀请了20所高中名校加20所初中名校来开发优质慕课。

以上三个热点所用到教学技术手段依次是视频微课、在线练习、在线测评、在线社区,并没有多少“智慧技术”含量。我注意到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Knewton,据说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呢。

目前,实现智慧教育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我们把它当作教育技术革命的千年机遇(从活字印刷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我们团队是2010年开始牵头做国家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的技术标准,并且在国际标准组织中代表我国率先提出电子课本技术标准议案,并获得立项。

再说说“人人通”。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人人通的建设很有意义,也很有难度。我们一直在研究人人通中的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记录个人学习过程;汇集个人学习资源,开展个人知识建构,提供个人才艺展示等,需要很多工具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已经设立了网络学习空间标准工作组。

关于区域推进电子书包应用,从2012年开始,我们团队作为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应用项目咨询方,帮助设计推进方案,已经有65所学校、百余班级参加试验。我们通过到试点校观察,寻找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切入点,目前找到七个:

1、将课前预习情况带进课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2、丰富课堂呈现的教学资源

3、提供电子课本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通过课堂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加强学习过程的协作对话

6、创设信息对称空间,支持师生基于生成性信息的“对话”

7、推送个性化资源/任务,拓展课外学习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书本知识和做练习测试,而是要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例如支持项目学习、创客教育、泛在学习等。

接下来我讲讲智慧校园应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挑战。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把工程办公室设在华东师大,我们邀请了一大批很多国内专家,经过很多调研,制定了教师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能力评估指南、项目管理规范等。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因环境而已。环境差异的分界线体现在学生能否上网。在学生不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环境中,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请看这个案例: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完了,怎么用巧妙方法启发学生呢?她找了二段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一是姚明在NBA打篮球时灌篮的视频,只有24秒;二是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中流川枫的灌篮过程,足有2分钟,以此启发学生理解“真实的生活时间”和“电影/文学作品里的时间”(作文时间)的区别,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作文时间”,使文章生动有趣。这就是智慧教学法啊,虽然用到的技术很简单,但教学效果却很好。所以我提炼出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的四句“箴言”:科学研究发现真理,技术应用实现价值,创意设计提升价值,文化影响价值取向。如果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就越来越像教育信息化“公理”了。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 篇3

【内容摘要】

建设智慧校园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意义就在于:方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方便对师生进行管理;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所以建设符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智慧校园系统将是今后许多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37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这就是浙江大学描绘的“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在2015年的今天,智慧校园已经从大学校园走向了中职学校,许多国内领先的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智慧校园系统。

那么何谓“智慧校园”呢?智慧是聪明、智能,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校园是对学校教育、教学、事务能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最能体现智慧校园特点的三个核心特征是:一、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那么建设智慧校园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意义就在于:方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方便对师生进行管理;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所以建设符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智慧校园系统将是今后许多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智慧校园系统是不是就是一张“一卡通”呢?当然不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智慧校园的核心在于针对使用者当时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感知,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结合规则进行智能的、有选择的处理,最终反馈给使用者,让使用者显著缩短获得有用信息和使用反馈的时间。以中职学校中智慧校园建设走在最前端的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为例,学校中的“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实现电子钱包、图书借阅、智能门禁、云打印身份认证等功能,还能自动进行学生走班考勤,教师能高效地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走班管理;校门安装车载蓝牙识别系统,教师车辆入校,凭车载蓝牙,校门能自动开启;“桌面云系统”让每位教师都将拥有一个自己的账户,登录校园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找到“云端下自己的电脑”;开发建立虚拟专用网络,教师在家里就能与学校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RFID(无线射频识别)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射频技术对学校资产精确定位、实时盘点,扫描器一扫,一间教室的资产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移动图书馆汇集最新的电子书报、视频和公开课资源,师生在移动图书借阅机前一扫二维码,电子书就呈现在自己的手机上。如今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选课就到网上点点鼠标,对食堂的饭菜有意见上网留言即可。走进学生宿舍,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智慧服务:宿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空调,当冬天气温低于5℃、夏天气温超过28℃时,如果寝室内有人,空调就会自动启动,人走后空调会自动关闭。

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性、人性化设计的大系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很多中职学校都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建设,智慧校园必然是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后更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智慧校园将利用强大的宽带网络接入、3G、4G、蓝牙、红外技术等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并通过具备“云数据”运算的服务器来实现快速反应、主动应对。但每所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虽然智慧校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雄厚的资金能够一次性投入建设完成智慧校园,那么如何分步骤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并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建设好实用、符合本校特色的智慧校园呢?笔者结合本校正在建设的智慧校园,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探讨和思考。

笔者所任教的柳州市交通学校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国示校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步开始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但由于种种因素无法一次性投入完成建设,许多软硬件还不符合数字化校园的要求,更没有达到智慧校园的条件,那么是否建设就停滞不前呢?我校采用的是采取逐步推进、分轻重缓急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的方法。

一、改造校园网络

学校向柳州市教育局申请专项资金投入改造学校网络环境,使学校网络具备高速、完备的互联网环境,全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校园照明、热水、物料供应、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门禁系统、校园广播、LED显示屏与校园网融合的物联网。

二、建设智慧管理系统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OA系统,使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利用,同时利用校园网将OA系统和学校成绩、财务、后期管理系统连接起来,起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各个管理系统实现从课程安排到学生成绩查询、毕业证办理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改革。

三、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实训基地和各个工位,让工位上的电子白板、投影仪、故障查询机、检测仪、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都能为任课教师和学生融合使用,实训基地工位上有录播系统,做到问题不出工位即可以解决,理论知识工位即可学习,教师授课灵活机动,所有学生都可以观察到问题和故障处理的全过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微课库、网络课程建设

通過国示校建设重点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来全面推开全校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且与微课库进行结合建设新型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和教师通过无线网络及时的在实训基地里和各个工位上和调用各种教学课件、动画、微课来实现直观、快捷的教学和学习,并进行教学评价和课后作业以及自主学习。

五、后勤智能化系统

学校将在下一步建设一套包括智能门禁考勤系统、智能校园广播系统、水电耗材管理系统、后勤物流维修智能系统在内的综合保障系统,让学生和老师真正能够舒适生活,愉快教学和学习。

随着智慧校园的研发与部署,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只有整合了校园内各个信息化系统在一起才能完整的称之为智慧校园,这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引用参考文献:

智慧园区总体规划与建设 篇4

智慧园区规划一般包括:规划总体目标、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总体构架、规划主体内容等。不同园区类型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其思路应围绕园区现状、园区定位、服务需求和发展需求展开其相应功能的规划与建设,做到规划与建设理念一致、业务架构与功能架构协调,实现园区各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智慧园区内的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规划应与整个智慧城市的相关业务平台或者数据中心建立接口,不提倡自成体系,但可填充园区内的特色应用。

本文不赘述规划目标、依据、原则等内容,而是从园区分类出发,给出一个供参考园区的总体架构和规划主体内容。

2 智慧园区分类

智慧园区按照园区集聚产业的功能可分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软件园区、教育园区、物流园区、文化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综合园区等。

按照园区建设主导者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园区、企业主导园区、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导园区。政府主导园区一般是城市的某个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有委办局或者委办局派出机构。企业主导园区一般是企业投资建设、为企业服务,无行政管理功能。

按照园区规模可以分为大型园区、中型园区和小型园区;大型园区一般是综合性园区,建筑物类型丰富,业态众多,管理复杂,目前园区管理向城市化转变,已从单纯发展经济向承接更多城市功能转移,其规划必须以智慧城市的视角看待。小型园区建筑物类型单纯,业态单一,管理简单,一般可归类到智能建筑研究的范畴。

3 智慧区规划

3.1 智慧区总体架构

一个大型综合园区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智慧园区总体架构分三层:

最底层为智慧设施层,为园区规划的标配设施,大致可以分三类:智能化设施、信息化设施和园区公用网络设施。

中间层为智慧平台层,该层通过各种适配器、网关和接口采集各类基础设施上传的核心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抽取、融合、挖掘与顶层各应用交换数据,该层一般可以表现为园区综合管理中心、园区信息中心、园区应急指挥中心、园区云计算中心和园区政务中心五个中心。五个中心通过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园区信息化运营平台、园区应急指挥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云服务平台五个运营平台,为上下层提供支撑。

顶层为智慧应用层,主要提供各类智慧应用功能集。

3.2 智慧园区规划主要内容

智慧园区规划主要围绕园区需求主体(政府、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和园区居民)提供园区管理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等公共服务。不同类别的园区,其需求不同,其提供的服务也不一样。比如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园区,一般应含有以上三种服务需求,小型园区可能只含有以上服务的一种或两种需求。

3.2.1 园区管理服务

园区管理服务主要是园区政务服务和园区综合管理。

政府主导的大型综合园区和智慧城市的城市管理内容大致一样,主要聚集园区管委会、园区各委办局或其派出机构的电子政务功能。园区管委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园区管理、公共服务、商务促进等。园区各委办局提供招商、规划、税务、工商、住建、交通、城管、计生、环保、教育、安全等审批服务。各委办局都有自己的专用信息系统,其信息化规划应遵行“平台上移,服务下移”原则。

目前规划主要聚焦到园区基础信息库(五库)、公共信息平台和园区门户建设以及园区协同办公、园区一站式审批、网上办事大厅(园区门户)等应用的规划。

一个政府主导的大型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如图2所示。

非政府主导的中小型园区的管理一般没有政府服务功能,其规划内容应聚焦到园区综合管理与服务等传统功能。

园区综合管理主要聚焦在园区公共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资产管理、能耗管理、园区公用机电设施管理、建筑物内机电设施管理、园区消息发布及物业管理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智能建筑规划的内容,因此一般可以按照传统智能建筑的思路予以规划。

3.2.2 产业服务

产业服务主要集中在以创新发展和产业链协同为目标的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等几大方面。规划应围绕着建设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功能清晰、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完善,集创新、生产、流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推进园区信息化和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创新,构建现代化智慧园区体系,全面提升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不同类型园区,产业园区有各自规划特点。常见园区规划的重点见表1。

园区企业生产系统规划由于专业性较强,一般由企业自主规划,园区规划要予以配合。

产业服务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园区管理者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信息沟通渠道和平台以及服务企业共性应用。如园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产业合作服务平台、科技与人才服务平台、园区办公、园区基于IaaS/PaaS/SaaS各层云服务等应用等。这些规划都是目前园区规划可以重点关注的地方。

园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规划如图3所示。

3.2.3 民生服务

园区有小区、社区,就应提供相应的居民服务规划。民生服务规划主要围绕智慧小区、智慧社区等展开,还可以扩展到园区商业、园区教育、园区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

智慧社区(小区)主要是为园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社区服务。促进民政、公安、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业务系统和服务资源向社区(小区)延伸,逐步实现服务下移,不断简化、优化居民办事流程,让群众更加方便地获得政府和社区提供的各项低成本服务。

一个智慧社区规划如图4所示。

4 智慧园区建设

不同功能园区有不同特点,其建设应围绕园区主体需求完成其建设任务。不同功能园区虽然有不同个性要求,但是它们同时还具有一些共性要求。本文不对每类园区个性建设展开论述,而是对大型园区共性的建设内容进行探讨。

一个智慧园区典型建设内容可以总结为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建设、园区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设计等。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聚焦于园区信息接入设施、园区信息交换设施、园区信息发布设施、园区公共安全设施、园区公用机电设施、建筑物内机电设施、公用网络(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建设。

园区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机房建设和云计算中心(云服务平台)建设。

园区应用体系建设包括园区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资源与环境、社会与民生等类应用建设。

园区管理与服务类专项应用有园区门户、园区协同办公、园区政务服务、园区物业管理、园区能耗监测、园区应急指挥、园区SCADA监控系统、园区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园区交通监测系统、园区一卡通系统、园区城管、园区移动APP开发等。

产业与经济类专项应用有企业生产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园区科技成果展示和中介交易服务系统、园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

资源与环境类专项应用有园区环境监测、园区污水处理、园区水资源管理、园区土地管理等。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篇5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提高教育现代技术水平、规模培养信息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校园网现状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12年8月,目前已建成覆盖学校教学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校园网基于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技术,呈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电信100M光纤接入Internet和泰安教育城域网。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服务器3台,各类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10台,接入信息点50多个。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校还逐步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提供了WEB、FTP、OA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学生实习实训上,将计划建成多个电脑仿真实训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

(三)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校校园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发展,学校及各处室、各专业部能通过学校或部门网站开展工作,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我校信息化应用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体系没有建立,学校的各项业务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仍然依靠手工操作处理日常业务,效率低下。

2.学校数据重复录入,重复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数据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经常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与整体数据,不能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3.缺乏资源服务,学科教学资源、数字图书平台建设滞后。4.缺乏相应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教室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

5.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缺乏,无法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开展网络教学。

6.尚未形成学校信息化工作中有关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保障体系,信息化运维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7.学生证、借书证、就餐卡等一生多证,在校园内共存,对学校的管理,学生的使用均带来不便。也无法利用现有证卡对师生进行集校园管理和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如考勤、消费等。

8.学生的学生学籍、成绩、实习实训情况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记录。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体系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提供相互数据交换的功能,建设智慧校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一方面结合泰安市民卡建立学校进出校门、实训楼宿舍楼门禁、图书馆借阅、食堂小店消费等系统,利用电信校讯通,学生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班主任能及时将学生的平时学习、作业情况,期中、期末测试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班主任评语、学籍、奖惩情况、实习实训、考评情况等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合格毕业的档案资料。学校管理层、任课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能拥有相应的权限查看或补充相关的项目内容,补充完善学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生的成长记录档案。

三、智慧校园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考虑,又要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行横向考虑;既要考虑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步骤,又要考虑这些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

1.统一规划、规范实施

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应从学校的需求出发,根据学校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规划,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规范实施。

2.完善基础、突出应用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重视网络基础平台、共享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门户平台等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的建设。以这些平台为支撑,围绕应用和服务,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智慧校园的集成,展现建设效果。

3.分步实施、协调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的项目较多,不可能一拥而上同时实施,应根据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应用系统等建设项目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

4.重在应用、培训为先

智慧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为了保证各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规范使用。

(二)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应用系统,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三、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建立一套标准体系、一套安全体系、四个平台、三个中心和一套管理与维护体系。

(1)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及行业标准并用于学校智慧校园的各应用系统长期建设的标准规范,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提供日常运行维护,是保障智慧校园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基础。

(2)一套安全体系是指对校园网进行整体安全设计,包括防火墙、网络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管理、实名认证以及校园网管理规范等。(3)四个平台是指网络基础平台、学校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共享数据平台。

网络基础平台是指各类校园网基础设施,为智慧校园提供稳定的硬件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支撑。学校门户平台通过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为领导、教师、学生等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身份统一认证,提高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共享数据平台是指实现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为学校提供统一、权威的数据服务。

(4)三个中心是指智慧校园管理中心、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实现学校各业务应用系统、网络教学与资源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整合。

(5)一套管理与维护体系是指为保障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发展制定的学校各项制度和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出口带宽升级、无线网络构建

建设“千兆主干、百兆接入桌面”覆盖全校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提高带宽接入为不低于1000M,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高带宽需求。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终端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建设覆盖全校办公、教学场所、学生宿舍的无线网络已变得十分现实和必要。购置相关设备,启用华为RG-WS5302交换机,完善校园无线网络布置,统一管理,实现校园网的分布式管理。2.网络安全建设

建立完整的校园网安全防护体系,部署网络防病毒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网络行为管理系统及VPN系统,建立健全校园网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及管理制度。

3.网络中心机房改造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1)强电改造,增加机房配电负荷,更换现有不满足要求的电缆、插座,合理分配电力负载。

(2)弱电改造,增加服务器、交换机机柜,将各种业务重新进行分类上架,理顺并按规范标识机房内各类弱电线缆。

(3)环境改造,进行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静电建设,增加机房气体灭火系统,加强防水、防盗措施,完善防静电技术设施,安装机房专用空调。

(4)管理改造,购置机房专用远程管理系统,配置大屏幕,及时、高效地发现并处理网络设备故障,有效降低网络故障时间。

4.班班通

目前我校所有教室中多媒体设备均已到位,添置教室专用电脑,一来系统稳定,方便教师使用,只需把课件拷到电脑就可使用;二来在今后三网合一之后也需要这样的终端设备用于点播或者教学。将各教室的安全监控探头连入网络,作为数字监控的一部分。结合泰安市教育局建设的职业学校师生“云空间”网络学习的平台和其他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享”、信息化教学“人人用”。

5.校园有线电视网和语音广播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应是学校网络的又一组成部分,目前我校有线电视终端点已经布置到教室,要建设专用的在线式演播室系统,购置数字非线编系统和摄录系统、数字点播和直播系统等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实现演播室中多路视频信号源的切换、非线性编辑系统、音频信号源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的混合(调音台)、字幕叠加、现场直播、信号录制、流媒体发布、虚拟演播等。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双向电视教学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教室计算机除普通计算机常规功能外,还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AOD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评估智能广播等多项功能。

6.录播教室和微格教室

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用于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模拟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的专用场所。便于快速积累各种教学资源。由三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的功能实现如下:(1)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优质资源存储和共享、交流。(2)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自主录制课堂教学,作为个人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个人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评估评价。(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录播”系统直播到每一个教师桌面,也可录制后作为样本在网上进行“微格式”分析研讨。(4)开展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学校可用本专用教室进行教学管理与绩效考核。其一,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录制一定数量的课,并且自选最好的课,开展好课评比;其二,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均可在网上进行,形成教研活动数据库;其三,学校优选优质课,组成学校精品资源,可对外交流、可供学生家长课后浏览阅读、可作为示范课示范他人等。其四,开展好课或优质课评比活动。(5)小型演播室功能:学校召开家长会或视频会议用。

(二)智慧校园平台建设

1.信息标准建设

信息标准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就可以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

信息标准的建设应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标准内容,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制定学校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信息标准混乱,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

2.学校门户平台建设

学校门户平台应位于智慧校园体系结构的最上层,通过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学校门户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后,可以实现使用所有应用系统,这样了提高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并通过使用集中认证技术规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用户的统一认证与管理。

4.共享数据平台建设

共享数据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

共享数据平台的硬件基础是数据中心,它是智慧校园各平台、各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备份系统。

(三)应用系统建设 1.学生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集招生、迎新、管理、就业和离校于一体的学工生管理系统,提升学生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招生功能:获取招生数据,并将数据统一发布到数据共享平台,供其他应用系统使用。

(2)迎新功能:基于招生原始数据,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新生领取校园卡后实现刷卡报到,简便手续。

(3)学籍管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学籍信息管理,采集学生照片,学籍异动处理,学生毕业审核,自动进行毕业审核。

(4)学费管理:支持学生缴费管理、学费查询统计;与系统的学籍信息关联。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5)管理功能:基于学籍数据,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奖学金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资助管理、处分管理、寄宿管理等。

(6)就业功能:基于毕业生数据,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求职招聘、就业教育、就业管理等。

(7)离校功能:基于毕业生数据,综合各部门信息,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2.教务管理系统建设

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数据量大,涉及面广,将教学管理各部门联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整体,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为教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1)课表查询:能查询全校课表、任意教师课表、教室课表、教学班课表、学生课表。

(2)培养方案管理:能根据学校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各年级各专业培养方案,安排课程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

(3)排课管理:教室和实验实训室排课,可手动预排后自动排课,也可自动排课后手动调整。

(4)调课管理:手动完成调课申请,满足教师临时更改上课时间的需求。

(5)学生选课:能对学生选课时间、选课条件进行设置,对学生选课进行审核管理。

(6)考务管理:能对期末集中考试进行排考、学生补考进行管理。(7)打印考试安排:打印全校的考试安排。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8)学生成绩管理:能录入考试、补考成绩,修改成绩,学分认证等管理。

(9)学生培养方案动态查看:学生可动态实时查看已修课程学分与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结果。

(10)教师信息管理:采集教师照片,教师可自行修改自己的信息。(11)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按学期进行教学工作量统计,能够查询并统计教师在一个学期任课的所有教学班的总学时;教师学期末申报本学期的其他工作,需审核。

(12)课程评教:学生网上对自己可评的课程进行评价,教师查询评教结果。

(13)历史数据处理:优秀的历史数据处理方案,保证系统正常运行。(14)各种统计报表:支持各种统计报表打印功能。

(15)基础数据与其他应用平台共享:支持学生、教师、教学班、课程等基础数据与其他应用平台共享。

3.科研管理系统建设

加强科研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整合规范科研业务,通过管理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该系统应具有科研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成果管理、科研情况查询等功能,并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实现整个学校科研信息的共享。

4.人事管理系统建设

人事管理系统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提供可靠数据,为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1)教职工管理:主要是对教职工基本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和变更,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简历、学习简历、家庭情况、奖惩情况、培训信息等,并支持学校各级部门的审核。

(2)人事调配管理:主要是对新进人员的管理,进行信息登记和审核;校内调动管理;离校管理,实现对离校人员的信息登记,办理离校手续等。

(3)合同管理:维护教职工合同的基本信息,对即将到期的合同进行续签申请、审核、确认。

(4)通用查询和报表处理:提供通用查询功能,用户可以自由定义查询条件;并提供报表处理功能,通过设置各种条件,能自动生成类似于Excel的报表。

5.OA办公系统建设

OA办公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模式,促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实现学校日常办公事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一体化。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收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各部门间的收文的登记、拟办、阅批、下发、承办、二次分办、归档、统计查询功能。

(2)发文管理:实现发文的网上拟稿、部门领导审批、会签、会签意见反馈、审核、签发、印发、归档、各部门承办、统计查询、催办功能。

(3)督办管理:实现督办单制作、通知、跟踪、人工催办、承办人承办、督办结果反馈、形成督办专报、督办数据统计查询功能。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4)请示报告:实现各部门请示报告的生成、部门意见的签署、领导批示全过程,并实现流程的实时监控。

(5)交办协办:用于上下级交办任务或者平级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办公。实现任意发送、同时多人办理、收回、指定办理期限、反馈办理结果等。

(6)会议管理:主要包括会议安排、会议表格生成、会议室申请、会议室信息维护、会议室状况查询等。

(7)用章管理:对单位的用印进行申请、审批、登记,实行规范化管理。

(8)信访管理:主要完成教职工、学生的来信来访、投诉等内容进行登记、检查、办理跟踪等功能。

(9)通知公告:能够撰写通知、在发布之前进行修改和浏览,发布后只能指定范围内的用户能够阅读。并能够进行搜索。

(10)待办事宜:集中管理所有人待处理的内容,可以是公文、也可以是通知等消息。对于有流程的处理结束才转入已办事宜,没有流程的则自己判断。

6.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向领导提供决策必要的财务信息,并向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财务信息服务,应具备账务处理、预算管理、报销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助贷学金管理、工资管理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7.后勤管理系统建设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后勤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多层次的后勤服务信息,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并为领导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应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维修管理、采购管理、食堂管理、用电用水管理及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

8.资源平台与网络教学建设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开展网络教学和远程协作教学提供应用平台,它是与课堂教学互补的不可或缺的第二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师的电子讲义、课件、录像、试题库等各种教学素材。网络教学与资源平台将建设成一个支持包括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络考试多种教学活动的综合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9.数字化实验室与仿真实训平台

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建设并应用数字化实验室、仿真实训平台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快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可视化。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了,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教师可实时将实训结果记录进系统。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整合,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灵活、高效和开放的课程模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外实训时,校企办赋于一定的权限,将实训单位的实训反馈实时反应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在系统中。

10.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展现智慧校园应用的一个窗口,在学校教学和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对现有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与智慧校园的各业务系统的对接,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联动。

(2)扩充数字图书数量,建设标准化的电子阅览室,方便教师、学生阅览电子图书。

(3)进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满足学校教科研、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需要,购置学术期刊数据库的镜像,建立校数字期刊平台。

(4)重新整合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统一服务平台。11. 校园一卡通建设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以校园网为基础,以全体学生卡为信息载体的集校园管理和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可全面实现校园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利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只需持一张学生卡即可在校内食堂、超市、浴室等场所消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机房上机;去校医室看病;还能实现通道门禁验证、考勤;还可与智慧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学校对相关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方便学生、教职工的生活,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校”。

12. 综合查询系统建设

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人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事、教务、学生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都只是围绕各个业务部门或单元的业务,学校尚未建立涉及学校整体校情的综合查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无从了解学校整体校情,更无从谈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综合查询系统即是利用信息化工具来梳理校情数据、积累信息资源、规范信息管理、加强教学的质量监控,为学校整体了解、改进各方面工作提供动态、真实、可靠的依据,促进学校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帮助学校管理部门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

13. 校园安全系统建设

平安校园的建设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借助于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校园的安全,主要包括安全监控系统、门禁安全管理系统等。安全监控系统是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它可以使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前端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并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及声音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和重要依据。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是完全基于校园网的数字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纯数字架构的网络监控系统,依托校园网,采用VPN通道方式传输,即可以使监控系统随意扩容又保证了监控系统的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部分、控制及显示记录部分组成。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门禁系统,是指在学校重要场所,如机房、实验实训室、宿舍等安装门禁系统,通过使用校园一卡通(利用泰安市民卡),实现记录学生信息、统计资源使用情况的应用系统,实现对重要部门出入口的安全防范管理;在校门品安装通道门禁系统,进出人员刷卡进出,实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现考勤智能化管理,方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上下学情况。

14.档案管理系统

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四、智慧校园建设的进度安排

(一)完善硬件建设:2016年1月—2017年7月。

完成校园网络整体改造升级和信息中心的建设升级工作,完成校园监控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加强信息化校园平台建设和移动录播项目建设,实现全校网络无死角、全覆盖。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2017年7月—2018年9月。

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应用系统,贯穿于学校教学、德育、招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各环节,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完成远程视频教学平台及资源存储平台建设,并丰富资源库,配合泰安市组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工作。学校逐步普及微课资源,一线教师微课不少于15个。

(三)智慧化校园建设:2018年10月—2020年12月。

建立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全校建设并推广普及班级课程直播系统,做到直播无死角,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整改反馈及各方面管理。丰富资源库,配合山东省精品资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源共享课的一期验收工作及二级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投入,争取在各级信息化大赛及相关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同时,教师的个人微课资源进一步完善,一线教师的微课课程数达到30个。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涉及到各处室、各专业部,应用上牵涉到教学、管理、服务、科研创作各个领域,建设内容包括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以及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多各方面,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的完成。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定期研究智慧校园的建设,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层层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加强领导。为切实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成立校级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数字校园管理中心,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负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应用、网络安全管理等。

2.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建设需要

学校通过专项资金、校企合作、项目申报等多种渠道提供智慧校园建设资金,将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保证建设的需要。

3.通力合作,明确责任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处室、专业部的工作密切相关,为了统一规范和标准,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时也要明确责任,任务落实,避免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情况。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建设进度协调

正 己 正 人 和 睦 和 谐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各部门工作。

4.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牵涉各处室、各专业部,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期实施,必须加强协调和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建设中,严格执行我校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建设监督、竣工验收等管理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5.强化责任,定期检查

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考核和责任人的个人考核。

6.健全机制,打造人才队伍

智慧校园的建设、管理、应用,关键在人,各处室、各专业部要选拔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专兼职信息员,并为他们提高信息化能力创造条件。在选录管理人员时,把信息化技术能力作为优先条件。健全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培训和考核制度,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和资助教师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 篇6

信息资源规划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至关重要。其中第一要务是做好智慧城市中的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资源建设。只有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其信息资源规划指导下,切实做好综合利用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主动感知资源、经济、活动、公共场所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大力促进城市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服务智能化、城市应急快速化和城市监测实时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这是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上,各个城市都要重点抓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整合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之道,不能只靠各自主管部门。比如,发展智能电网,不只是电力一家的事;与之类似,智慧医疗、数字社区等,也都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离不开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承载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手段,上承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下牵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围绕智慧城市多组织机构的协同工作模式,映射到与之匹配的信息流转模式,引导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合理发展;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迫切现实需求,建议以跨领域、跨组织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知识共创的发展环境,支撑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应用的发展。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都遇到诸多新的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改革之间,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匹配、不平衡情况,发展中的智慧城市理念就是针对复杂的现实环境,以城市为基本管理单位,将我国应对新形势下问题的智慧,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努力,以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抓手,与创新协调发展理念相融合,形成目标协同的创新环境,以保障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与整合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创新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建设中的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策略,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科学发展战略和保障机制的信息管理体制、机制与模式。

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要点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要指导建立一个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一般而言可按如下分层结构加以描述,即“包括元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三大类”。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关系、创新业务协同模式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关系,将智慧城市投入产出分析的重点落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之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上;并将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作为评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成果和考察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要素之一。

其次,在编制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中必须勇于创新,向上承接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向下牵引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要实现有序管理就必须正确理解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正确理解城市管理创新协同工作模式,围绕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新模式下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对城市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便捷模式,这是关联创新工作模式与信息资源有序管理的关键。

第三,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紧密围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要以投入产出绩效为主牵引,高度重视将信息资源规划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现实城市管理运行环境有序关联,科学设定智慧城市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模型,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围绕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相关发展规划,形成对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需求,深度挖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发展与创新管理中对基础信息包括人口、经济、法人和地理信息等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的关联需求。

第四,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搭建好信息共享与基础信息校核平台,确保信息的同一性。其中特别要注意每一类以事件为主关联的信息资源主题应用都需要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与基础地理信息等,进行校核比对,构成城市的基础信息资源支撑,将分布在不同机构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切分、聚合并服务化,并按照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按需服务的能力,形成智慧城市的数据模型体系框架。

信息资源规划具有“建设性”意义

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所决定,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核心指导思想在于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组织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优化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协同机制。“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标准规范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及信息服务平台上,通过统一的应用支撑基础平台建立各种业务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包括数字城管、应急管理、环保监测等各类综合应用。依据不同市情、深入研究各个城市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信息化需求特征,才能有效评估城市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效益,形成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意义,在于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设计,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映射到信息化建设需求中,逐步形成适合国情的信息化规划设计体系。

编辑 叶立强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篇7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现有互联网技术为载体, 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 (RFID)、传感网技术、互联和集控管理的M2M技术和通过射频识别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 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1]。

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 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我国主要的3大运营商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物联网的服务由这些运营商来提供支持; 利用传感网络系统, 可以采集到相关信息,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运用RFID智能卡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获取到相应的数据和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能够通过特有无线通信方式互联。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 主要有一卡通服务、医学服务、智能运输服务等。我国目前 的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有3G、WLAN、LTE、GPR, 4G仍为试验阶段, 估计几年后可投入使用。

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 利用物联网技术, 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校园一体化的智能管理, 对构建校园生活、学习、工作、 娱乐一体化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2 智慧校园的应用

智慧校园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将校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视频监控技术, 对现有的硬件资源加以适当改进和优化, 使得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一体化服务成为可能[2]。智慧校园将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与更高效的管理服务。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 宁波大红鹰学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宁波大红鹰学院“智慧校园”的现状是以物联网为基础, 以各种校园服务系统作为载体而进行智能化的校园管理、校园办公、校园生活和校园教育,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实现基于网络服务的各项应用, 使得所有在校人员均能便捷、准确地获取到校园中人、财、物等信息, 同时能通过各项数据监测分析, 为更好地进行优化服务和性能改造提供有力支持[3], 对于学校更深层面的“智慧校园”建设有更大的推进作 用, 使得教育、教学、办公更快捷方便。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 主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校园一卡通是将个人信息一体化与多种校园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智能办公主要体现在校园中教师的日常事务处理和教学办公; 智能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方便与全面的服务: 包括在线教学、远程授课、在线测试、在线模拟以 及网上图书馆等应用。当然以上服务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就是无线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广泛覆盖, 这使得很多的活动得以进行。智慧校园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网上服务的平台, 从而使得所有应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提高了传统校园的效率, 使得传统校园的功能得以扩展, 最终将教育全面信息化实现,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

2.1 校园一卡通管理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 无论是教师、学生, 还是工作人员, 每人都配备一张独一无二的校园卡, 该校园卡就是“一卡通”, 一卡通集食堂消费卡、超市购物卡、餐厅消费卡、热开 水卡、浴卡、门禁签到卡于一身[4], 其原理是远距离RFID技术的感应功能, 此卡在校园范围内能自动感应, 并根据特有的无线传感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此卡还能作为学生日常签到、 外出的凭证, 根据该功能教师可以对到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凭借一卡通还能进行识别上网, 即通过机房管理系统身份认证、享受上机服务和结算相应的上机费用。校园一卡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 “移动智能卡”, 所谓移动, 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 即可进行相关的操作, 其功能之强大是其他的移动设备所望尘莫及的。

2.2 智能办公管理

每一名在校的教师都有其特点的办公环境, 学校配备专业的办公设备, 并为每名教师的办公电脑、其他需要密码保护的仪器上都贴有特定的二维码和电子标签, 利用无线通信网可以连接到指定办公环境, 在不同的位置均可获得感应, 这样会大大降低盗窃、泄密等非法丢失, 使得办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件、机密信息得到更好保护。

2.3 智能图书馆

图书馆为馆藏图书进行二维码感应处理, 所有书籍都有不同的二维码, 这样使得借还书更方便, 二维条形码采用“中图法” 进行分类 , 在查找书籍、检索书目中都有较好体现。 图书馆提供自由检索图书的服务, 并提供各种书籍在线分类检索和各种借还书服务, 学生教师能够在运营系统支持下进行在线登录后, 选择自主借还书操作, 而且可以查看在线电子图书, 并能够查看到纸质图书借还情况, 进行预订操作[5]。这些服务统称为个人自主图书馆服务 , 它使得图书馆管理更方便, 除此之外, 还可进行书籍共享、在线交流、书籍推荐操作等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线图书馆提供各种在线的测试, 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提供相对比较热门的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线模拟系统、大学英语四六级在线测试系统、一级、 二级建筑师理论考试在线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在线模拟系统等等, 为学生更快更方便了解考试要点提供全面的服务。

2.4 智能在线学习平台

校园网的在线学习平台中, 学生可以选择利用手机连接上WLAN, 即可进行在线视频教学; 学生还可选择使用电脑进行现场在线学习、在线课堂教师授课、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等。利用在线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 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可变通, 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5]。网上授课有利有弊, 为避免出现学生上课“逃课”的情况, 将会对校园内存在的网络课程进行权限的设置及管理。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进行测验和提交考卷, 系统会在部分客观题答题后给出评分, 并针对相关考点进行知识分析。在指定场合内, 学生进行在线答题, 系统将会自动配备监视录像, 无需监考人员进行监控, 可有效避免违规违纪的不良考风发生, 而且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能够做到零违规违纪行为, 为教学考风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5 学生信息智能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允许学生查看个人课表、查询个人信息及班级、专业信息、 课程信息等, 并设置自由的个性化服务, 学生还能够利用“在线咨询”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 有疑难时可以在该系统下的学生课程管理模块进行中“在线答疑”, 此时仅需本地连接或者指定免费无线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学生在个人管理中能够添加个人所需的学习好友, 与其共勉, 并能够任意选择学校提供的公选课, 在期末时, 需进行对教师的评教活动, 公平公正体现教师的上课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功能使得学校的教学井然有序。在该平台上, 教师会实时发布作业与考试动态, 学生可以进行在线的作业提交, 教师可进行作业的批改; 此举使得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提高教学的效率。

3 智慧校园的发展

在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园内, 共有移动、电信、联通3大网点, 对于不同的学生上网会有不同的设置与规划, 这样使得在管理上更为简便与自由。无线无论在寝室楼还是在教学楼, 还有室外、图书馆等地方都全面覆盖[6]。在寝室里 , 学生可以使用无线上网和有线上网两种上网方式, 无线上网主要针对CMCC -EDU、ChinaNet、NBDU -CMC、NBDU -CTC、CMCC等, 学生教师可以在公寓中选择任意一种上网方式进行拨号上网, 有线网络主要是电信的闪讯、移动宽带和网通宽带这几种方式。在其他地方亦有多种上网方式提供学生、 教师使用。

对于未来这些基本的条件不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 所以这些资源均可沿袭, 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仍有可以继续完善之处。宁波是一个海港城市, 天气变化多端, 因此做好天气实时监控措施很重要。而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智慧校园” 建设方面就可以针对这方面开展一些新的举措 , 比如建立校园天气站, 在校园内能够利用地图以及以往的环境分析, 能够自动分析出校园内的实时天气, 而且可以获取到宁波大红鹰学院附近1公里之内的天气。该服务主要是结合谷歌地图的开源框架体系进行开发, 并且必须基于在线的网络运营支持。校园天气站还可以以无线广播的形式为主要载体进行广播, 此时仅需一台收音机, 无论是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收到天气的信息, 校园广播播报的方式让实时获取天气情况成为可能。物联网的全球定位功能就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在校园内, 需亟待解决订餐问题, 对于每一名课满的师 生, 食堂就餐具有很大的困扰, 经常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在排队上, 因此, 此处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开发一个智能点餐系统, 就餐人员能够在指定时间内预订餐点, 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就餐时间, 在就餐时间内, 工作人员将会自动放置好所有的食物, 就餐人员即可在该段时间内进行就餐, 此项服务也对“智慧校园”的另一全新体现, 智能化的管理将节约更多的时间, 提高服务的品质。学校食堂将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政策, 即错开高峰期, 将工作人员、就餐者合理规划, 制定出最节省时间和效率以及成本的方案。智能点餐系统会对校园内的人员进行分析, 将最合理的情况反映出来, 根据系统的提示, 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 篇8

1.1 部门间数据通信不畅形成“信息孤岛”

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 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的需要, 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 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 系统间彼此独立, 各自为政, 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共享, 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 数据无法实时更新, 同一个类别的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 但是在另一个系统里却没有变化, 源数据获取困难, 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依赖于电话、Exce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

1.2 积累数据质量差难以挖掘分析

对同一个数据, 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 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 数据质量低下, 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据, 例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研经费情况等。

1.3 多重身份多重登陆界面

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 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息, 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 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 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同时, 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面, 且界面风格各异, 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 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 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4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学校各个单元信息化的意识有别, 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 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一, 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 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

1.5 业务系统架构不同维护困难

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 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 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技术升级存在风险, 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综上所述, 可以将学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意识有差异, 部分部门没有信息化系统, 缺乏高效的业务处理手段;

(2) 部门间信息隔断, 不能互联互通, 数据无法共享。如:各部门掌握的学籍信息不一致;

(3) 工作单元分散于各部门, 缺乏集中处理的机制。如:领导了解各部门工作时, 需要进入多个系统;

(4) 大量业务数据沉积, 不能有效梳理、整合与分析, 无法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2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根据以上建设存在问题, 我们采用问题导向模式, 将智慧校园建设总体建设目标定义为:致力于建成一个以信息化为载体, 覆盖全面、应用深入, 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校园服务体系, 集成已经建设的管理系统, 打通各部门的数据通信壁垒, 使信息互联互通, 实现教学、管理、办公、学习、生活一站式服务。

2.1 智能的环境

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基础, 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

2.2 综合的服务

提供面向师生的综合信息服务, 使得全校师生能快速、准确的获取所感兴趣的服务。

2.3 优化的管理

将学校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 作为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2.4 科学的决策

提供可定制的、智能化的综合数据分析应用, 为学校各种决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 实现科学决策。

2.5 资源的共享

通过数字化校园中各个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 从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2.6 创新的模式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探索出一条结合目前主流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具有明显学校特色的, 以服务为本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同时为所在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3 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3.1 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3.1.1 建设任务

立意于解决学校业务部门 (教务部门、财务部门) 繁琐、重复、效率低下的手工作业模式,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使用, 把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案固化到软件系统上, 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代替人工作业 (如:教务管理系统化的排课) , 解放教师繁琐、重复的工作, 提高管理规范性。

3.1.2 建设的成效

各个业务部门采用了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系统办公, 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繁琐、重复、效率低下的手工作业模式, 提供了工作效率。

3.1.3 产生的新问题

在各部门规划建设应用系统时, 缺乏统一规划的战略思想, 各个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采用了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 数据标准、数据存储等各不相同, 导致了部门间数据通信不及时、不通畅, 无法实时通信, 在数据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3.2 数据集成阶段

3.2.1 建设任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的产生, 立意解决第一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集成阶段主要任务是, 建立一个数据共享中心, 汇集学校各种类型的数据, 在数据共享中心与各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 构建数据通信通道, 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2.2 建设的成效

通过数据集成后, 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实时通信, 同一数据在各部门可以保持一致, 减少了重复管理数据的臃肿工作, 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链, 为各个部门使用数据提供了便利。

3.2.3 产生的新问题

在各部门间数据通信畅通的同时, 数据质量成为了制约工作效率的问题点, 如:学生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错误时, 在信息化系统中业务流程很难顺畅的办理, 通过身份证号码无法查询学生或无法通过终端设备读取学生信息等。从某种程度上讲, 数据质量问题制约了学校信息化长久发展的步伐。

3.3 数据治理阶段

3.3.1 建设任务

由于第二阶段产生的数据质量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以问题为导向, 应运而生了数据治理阶段。数据治理立意于对数据来源、处理和使用进行集中和规范的管理, 形成可重复利用的高质量的有效数据。

3.3.2 建设的成效

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 学校的各类型的信息, 形成了相对完整、正确的数据, 有效的促进了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

3.3.3 产生的新问题

高质量数据的积累, 需要完善的制度与运营团队, 但紧紧提高了部分工作效率, 解决了部分问题, 投入与产出不均衡, 如何利用高质量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使用, 成为了新的问题。

3.4 数据分析挖掘阶段

3.4.1 建设任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挖掘阶段, 立意于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 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从海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信息, 知识发现时识别出存在于数据中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乃至最终可以理解的模式,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3.4.2 建设的成效

通过对学校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可智能为管理层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量化决策依据。

3.5 智能化应用服务阶段

3.5.1 建设任务

大量高阶应用系统的出现, 才意味着真正踏入了智慧校园的时代。高值数据层是实现高阶应用系统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还需要其它的基础。如:无线网络的密集覆盖、基于NFC技术的精确身份识别、各类感知网络的覆盖…这些系统在带来直接应用价值的同时, 也带来了丰富和重要的基础数据。

3.5.2 建设的成效

通过高阶应用系统的使用, 减少人工作业与分析, 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管理、办公智能化。

3.5.3 产生的思考

教育在变革, 科学技术在发展, 与时俱进是长足发展的必然, 因此,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过程。

4 阶段建设任务

结合上述的建设思路:业务系统建设、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 根据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大型分布式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挖掘平台、统一信息标准平台等信息化系统, 实现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最终形成智慧校园。

4.1 集成学校现行应用系统

建立数据中心, 汇集学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 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建立数据通信流程, 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流转, 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管理所有的子系统 (现行的子系统和未来可能上线的系统) , 统一建立用户, 统一授权, 安全管理用户体系;采用Web接口方式, 通过统一数据门户集成现有业务系统中常用的应用服务, 最终实现在统一信息门户上体验单点登录的一站式服务如图1。

4.1.1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基于共享数据格式交换的业务集成形式, 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约定好某种数据表示格式 (例如:文本或二进制、ANSI编码或Unicode编码、XML、数据库表等) , 通过某种约定好的通讯方式 (例如:文件共享交换、FTP文件交换、数据库的表交换、基于socket的TCP/IP通信协议、消息队列等) , 执行的方式是程序自动或人工执行的, 通常表现为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操作, 异步方式进行。

4.1.2 认证集成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把不同应用系统的权限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的集成形式, 有统一认证平台提供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用户注册, 提供权限管理系统对用户权限统一管理, 提供认证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认证。

4.1.3 业务集成

业务集成是集成的高级形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分别以各自的数据集成的方式或者应用集成的方式连接到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集成的平台上, 这个平台起着消息总线 (Messaging Bus) 或消息集线器 (Messaging Hub) 的作用, 对输入进来的消息按业务系统的集成需求自动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 (Message MAPPing) 、消息路由 (Message Routing) 和流程处理 (Orchestration) , 最后选择合适的接口方式输出到目标系统。提供接口。

4.2 集成业务系统数据治理阶段

4.2.1 建设内容

如表1所示。

4.2.2 实现目标

(1) 建成主数据管理系统, 对校数据进行治理提高数据质量。

主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基础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了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 保证同一基础数据, 必须来源于一个权威的发布业务应用系统, 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只能作为消费者使用发布的数据, 从而保证基础数据的唯一性, 使数据集成交换更加顺畅, 提高数据交换的质量。

主数据管理平台减少了端对端集成, 降低了业务应用系统集成的成本;保证了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的主数据是统一的并且是唯一描述的;保证了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的主数据是及时更新的;满足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能够方便地共享和订阅数据;满足各个异构业务应用系统的个性化数据订阅。如表2所示。

(2) 建成元数据管理系统, 对数据进行治理提高数据质量。

元数据管理平台为学校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元数据视图, 提高数据质量、统一数据口径, 以便能够系统性地管理学校数据中心系统中来自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海量数据, 梳理业务元数据之间的关系, 完善对数据的解释、定义, 形成一致、统一的数据定义, 并可以对这些数据来源、运作情况、变迁等进行跟踪分析。如表3所示。

(3) 建成数据质量分析与监管平台, 对数据进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对成功接入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质量的管控, 把还存在不少的错误数据进行矫正, 提高数据质量。

4.3 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关联数据挖掘

4.3.1 建设内容

将高校业务分为10个主题进行挖掘分析, 10个主题内容包括学生基础分析、科研基础分析、教学基础分析、教工、学生人数基础分析、一卡通消费分析、资产基础分析、图书馆基础分析、交叉预测分析、宿舍基础分析、学生预警分析如表4。

4.3.2 实现目标

队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交叉关联性挖掘分析, 通过主题建模的形式, 展示出学校学生、教学、科研资产、住宿等基本情况, 可在设计电脑端和移动端呈现, 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服务。

智慧校园的的发展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过程, 与时俱进是长足发展的必然。因此, 以用促进, 通过对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挖掘后, 在未来, 利用高值数据实现高阶应用系统, 可为教育带来更为直接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智慧校园的大规模推进, 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智慧教育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

关键词:智慧校园,主数据,元数据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12) .

[2]宗平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4) .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与建设应用 篇9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1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城市的建设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智慧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是通信设施建设, 通信设施也是体现城市智慧化的主要方面。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有宽带、无线网等, 这些通信基础设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城市规划中, 通信基础规划是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城市的发展, 需要从国土管理的角度去进行城市整体的规划和建设, 把通信基础建设作为建设的重点。

1.2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让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第一个原则:规划要具有系统性, 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城市的规划, 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 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智慧城市规划的建设要能够使城市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优势, 例如在产业经济、市政管理、资源环境等。第二个原则:在建设智慧型城市的过程中, 在集中优质资源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 还要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节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要求

2.1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 在传统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和发展。信息网络承载能力、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以及信息的传输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要实现这些方面的进步,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 城市的宽带建设。对传统的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 最主要的是提高传输能力, 在进行城市宽带建设时, 要确保足够的容量, 宽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强。在进行光纤的安装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装, 保证网络的正常。另外, 在对一些老用户的网络要及时进行改造, 让城市的网络用户都能使用到最新型的网络。

(2) 智慧公共服务。对城市的公共服务系统以及各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 保证其能够高效运行, 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也要加强, 使城市中各个系统的运行更加规范, 有效促进资源的共享, 推动城市各种系统的高效运行, 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3) 无线建设。无线网的应用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例如Wi Fi无线互联网, WLAN热点、3G、4G网络等。这网络的应用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 加强无线网络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4) 三网融合建设。三网融合是指把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进行综合改造, 实现功能互补以及资源的共享。三网融合的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以及文化的规范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5) 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增强处理能力、储存能力, 扩大应用范围, 提高稳定性。

(6) 智慧安居服务。为保证智慧安居服务能够发挥良好的效益, 需要在正式开展服务之前进行调研工作, 把小区作为试点, 把服务的结果作为依据, 并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 结合区域的需求, 来规划智慧安居服务, 例如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等。在智慧安居服务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 在相应的区域建立相应的服务, 例如在居住区建立智慧社区系统、社区远程监控系统;在商业区建立智慧商务办公系统, 让人们融入智能化的生活, 适应智能化的发展。

2.2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建设的对象就是宽带和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的建设对通讯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主要是通信机房的数量和容量方面要达到要求, 无线城市的建设也需要足够的移动通信基站的支持, 对通信机房进行合理规划也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结束语

现代城市的建设的都在向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行通信规划建设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按照智慧通信的规划要求进行, 做好城市的通信建设, 为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建凯.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J].中国新通信, 2014 (2) :111-111.

[2]陈如波, 傅晓东.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修订[J].规划师, 2013, 29 (6) :62-65.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篇10

1.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

以浙江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 提出要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 并把建设中的紫金港校区西区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试点。这一规划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浙江大学的规划将智慧校园理解为高速的互联、透彻的感知、更科学的决策、更实时的控制、更便捷的服务、面向服务的运算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框架, 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智慧校园综合信息服务、标准规范和体制机制、智慧应用系统等建设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设计方案。他们认为, “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旨在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 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可以定制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 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 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他们规划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框架包括统一门户服务、服务融合、数据融合和网络融合四个层面, 信息标准体系和安全维护体系作为整个框架的支撑体系。

通信运营商也对智慧校园建设表现了极大热情。如某通信运营公司这样表述智慧校园: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 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数宇资源的全面整合, 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最终使其达到增值服务的目的。他们规划的智慧校园包括校园信息化、校讯通、家校圈、翼机通、三网融合、无线覆盖等业务。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为例, 截至2010年10月12日, 已建成“智慧校园”59所, 校园“翼机通”客户数超过5万户。

2. 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以院校为主导, 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

智慧校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与所有新概念刚出现时一样, 不同的提出者有着不同的诠释。智慧校园发展需要一个深层次的、既准确又兼顾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引领智慧校园推进的定义和策略。概念的提出与策略的规划不能依靠通信运营商来推动, 而应该以院校为主导, 通信运营商作为重要的技术力量支持和参与。

2.2 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的研究和制订。

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但相对于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因此, 研究和制订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对于院校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在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基础上, 积极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发展, 组织专家研究制订兼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规范。

2.3 智慧校园建设应实现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

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在院校建设中的作用, 必须整合各种数字资源。物联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已经成为共识, 但智慧校园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更是人与物、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实时感知。因此, 数据融合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 需要进一步重视资源与应用的开发, 实现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

3. 应关注智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 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 系统涉及的基础设备繁多、应用服务庞杂, 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三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技术, 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 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同时也是一个新生事物, 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 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平, 朱洪波, 黄刚, 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04)

[2]张飚.电信运营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 (03)

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建设 篇11

关键词: 智慧校园    物联网    系统架构

随着移动网、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2010年以来,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在原有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与应用[1]。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迈向智慧校园建设阶段。同时,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发生巨大变革。

智慧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处在信息化和智能型建设阶段时提出的,以适应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化管理目标的需求。所谓智慧校园,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校园信息化应用的交互方式,并提高校园信息化应用交互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促进人与校园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从而实现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管理和服务智能化,以提升学校总体运行效益。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抽象的智慧校园建设概念模型转化为当前学校信息。

1.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1.1计算机网络系统

根据功能需要可以将网络划分为校园网及智能网。校园网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智能网采用“核心+接入”两层结构。“核心+汇聚”主干采用10G链路,接入上联汇聚采用1G链路,桌面采用100/1000M接入。无线局域网采用瘦AP结构,通过无线控制器实现集中部署[2]。数据中心设置基于云计算体系架构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实现统一计算、统计存储和统一交换,采用虚拟软件建立虚拟环境,支持虚拟服务器和虚拟客户端运行。为今后校园内云终端的应用提供接入服务。

1.2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对学生宿舍内水、电、中央空调等能源消耗进行自动化计量及管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用户仪表计量技术,集计量、数据采集、处理及能耗分析于一体,能反映实时的设备能源消耗信息,提升宿舍管理的工作效率。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还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将学生在线缴费功能纳入其中,方便学生,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类费用的功能需求。

1.3公共信息系统

公共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音、视频多媒体处理,实现远程多点分布式播放和集中管理控制的多媒体播放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同显示终端(包括投影机、LED显示屏、LCD液晶显示器)同时播放同一路或多路不同的多媒体节目,可定制播放内容和播放时间,远程或定时开关机,终端即插即用、免调试、免维护。

1.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温州肯恩大学一期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种机电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与控制,合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节约能源,节省人力,并为现代化智能建筑物提供舒适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包括冷热源系统、通风(送/排风系统)、空调(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给排水、电梯系統[3]。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DDC采集校园内各大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上的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信号实施集中控制,该方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筑物内的设备设施,提高校园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5有线电视系统

电视文化是大众化的休闲文化,有线电视系统利用光纤或同轴电缆进行宽频的图像传输,使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电视这一消闲娱乐资源。有线电视系统的节目源是由城市有线电视网信号提供的,同时可以设置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甚至设置自办节目,以扩大系统的信息含量,并体现信息的多样性。系统按照IPTV的模式建立电视播放系统,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1.6综合布线系统

高校教学、科研及办公的通讯要求越来越高,信息传输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信息正确、高速地在各种通讯设备之间进行传递,必须建立安全的信息高速,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数据、图像及语音信息高速传输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数据、图像、语音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传输。由于校园范围较大,综合布线系统呈现三级星形拓扑结构,校园内按照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分为多个区域。主建筑群配线架CD1置于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副建筑群配线架CD2置于教学楼的计算机网络机房,建筑物配线架BD置于各单体建筑首层的通信接入间。计算机网络中心采用电子配线架系统,实现综合管线运行安全的监控管理。

1.7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拟采用基于校园网的全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将多媒体视听设备及其他可遥控设备有机连接起来,构成现代化多媒体视听教学环境,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各项功能,满足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需要。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基于云计算建立的虚拟环境中运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手持移动终端、触摸式LCD屏及投影机等多媒体控制显示终端,实现课件及素材的调取和展现。将过去以一体化讲台支撑的单点控制、单点显示的教师授课形式,提升为以虚拟客户端应用支撑的多点控制、多点显示的交互式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多屏显示、触摸屏的灵活组合,将分组讨论、“教”“学”互动的模式引入课堂,形成全新的“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4]。

1.8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发言、扩音、图像采集、多媒体显示、视频传输、同声传译及录播、桌面显示等功能,同时中央控制系统扩展了声音控制、灯光控制、视频控制、电源控制等功能,满足不同功能的应用需求。

1.9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的功能需涵盖学校日常管理中的服务、安全、内部管理,等等诸多方面,主要有考勤管理功能、消费管理功能、资料借阅管理功能、停车场管理功能、门禁管理功能、发卡管理,等等。使用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包括人员身份、消费、资料借阅等方面的有序管理,保障内部人员的安全,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2.结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目标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概念性规划的设计目标[5]。智慧校园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的经验积累、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进行确定。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建设要将学校系统中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者)、设备设施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包括学校内、外部环境)等,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结合起来,集成学校具有适应能力的校园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武威,黄宇星.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应用系统架构探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3(4).

[2]黄宇星,李齐.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东南学术(自然科学版),2012(11).

[3]刘丽娜.能源管理系统在广州西塔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1(09).

[4]宗平,朱洪渡,黄刚.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5]王钢,陈红兵,李德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浅谈[J].安防科技,2007(01).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 篇12

智慧校园是以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为基础,围绕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开展的研究。它将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优质资源管理等信息通过校园网络、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可视化的管理。随着对智慧校园的深入研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正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高校管理和教育机制的优化,推动智慧校园不断进步和发展,帮助高校学生真正享受到智慧校园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2 搭建安全稳定高效的基础平台

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与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实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个人查询、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等功能,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基于云管理平台。构建全院统一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如图1所示。高校信息门户用于整合高校已有信息站点、信息服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内外网信息分离。统一门户提供个性化页面服务,整合论坛、个性化收藏夹、公共信息服务等功能,满足高校各类实际应用。统一身份认证是高校门户的安全认证体系,用户只需通过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门户中所有的应用子系统。

3 搭建开放、自主、移动的学习中心

基于智慧校园的优质资源建设以学习平台建设为基础、以资源为支撑、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优质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集成网络教学、智慧教学、移动教学、师生交流互动、答疑和管理等功能,包括以课程为主线,高度整合校内、校外的所有资源;以课程为中心,展开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平台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与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以支撑学校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3.1 建立优质资源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出发,集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岗位技能标准与相关教学资源于一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系统构建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及社会有关人员提供共享资源。

设计基于智慧校园的优质资源建设架构,可构造每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培训资源、职业信息资源、素材资源和学术资源,利用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资源上传、整合等,生成用户可视化资源界面,实现三个层次的建设功能:资源层、功能层、服务层。建设内容含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用户界面、各专业教学资源库等。资源平台建设架构如表1所示。

3.2 优质资源管理平台

构建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培训资源、职业信息资源、素材资源和学术资源基础子库,并对每一子库进行细化,按高校资源建设的要求进行分类,建立高校资源架构模型,实现资源架构基本信息的维护与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分类存储。同时,此模型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进行更改,以适应社会对资源管理要求的发展和变化。具体设计要求思想如下:

1)在资源的存储设计中,要求系统支持分布式的资源存储,可以设定一个或多个存储系统。一个存储系统可以供一个或多个专业使用。存储方案包含的如下的元素:存储服务器的地址、上传的用户名、端口、资源存放的实际物理地址。每一组存储方案代表一个分布式的存储地点。资源的下载则支持多种协议,包括FTP、HTTP、MMS、RTSP等。

2)在资源类型的管理方面,要求后缀名绑定存储类型,能够实现资源类型与后缀名绑定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3)业务流程。基于智慧校园的优质资源平台业务流程由三类人员维护和使用,分别是管理员,审核员和用户,业务流程如图2。

4)整体统计。提供对于系统每个存储空间使用情况的统计,包括以上传资源数、资源总大小等。同时对每个专业库上传资源的数量与大小提供统计图。

5)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管理个人上传资源,维护资源基本信息,删除过期资源;通过链接方式融入资源库体系中。

6)资源的权限处理主要资源的浏览、上传和下载等。资源上传管理设计要求支持单个文件和批量上传。提供专门的资源抓取工具帮助完成资源的收集。当进行大批量、大容量文件上传的时候,要求平台采用“异步”资源入库模式,在资源上传的等待期,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其他的操作。同时,要求支持断点继传的功能。

3.3 智慧学习中心

通过智慧学习中心高校可以在线创建课程、设置课程的学分考核机制、设置课程展示模板等,以及学生在线听课、在线阅读、在线提问、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互动讨论、学分审核、获得学分等。

1)优质共享课程开放自主学习

以优质的资源为基础,如图3所示,引入慕课、微课等先进理念,以项目和知识点为重点,开发优质的共享课程。实现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课程直接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将课程在教师设定的时间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还设计学习闯关模式发放方式,教师在编辑课程时对视频,作业,测试等设置了任务点,学生只有在完成这些任务点之后才能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体课堂进行,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中心平台上传教学所需的资料,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在线与同学们进行讨论答疑等活动,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使学生可以跨时间,跨地域灵活自主的进行

学习。纯网络教学也突破了传统课堂人数的限制,使教学资源达到最大的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教学的瓶颈,突破了地域,师资的限制,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在线教学中加入学习流程管理,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设置各项学习指标的权重,统计学习成绩,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合格后可以顺利拿到所通过课程相应的学分。

2)智能灵活的学习管理中心

学习中心基于知识单元的学习流程管理,高度整合校内、校外的所有资源;以课程为主线,以课程为中心,展开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学生在登录后便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在线做作业,提交作业,进行后续的课程学习等。老师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安排课程考试等。

1作业管理。学习中心可实现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并且学生可以对任意作业进行收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集中到一起当作之后学习的要点。老师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做作业,提交作业。

2考试管理。教师可通过题库进行选题或者在线编辑试题,然后设置各类题型的数量和分值创建试卷,发起测验,学生就可以接收到该试卷进行测验。同时,系统能根据题的使用频率和学生回答的正确率进行自适应的调整难度系数,力求难度系数符合真实情况,提高参考价值。

3学习讨论。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在线提问功能。师生可以就课程学习进行讨论,答疑,增强师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通过系统消息或手机、邮件等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可以对答疑库中的问题进行管理,如建立精品答疑库,将问题分类,便于系统自动为学生精准地推送问题,提高疑问的解决效率。

4互动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互动课堂的功能与学生进行在线的实时视频直播,讨论互动与答疑。学生可以方便地跟教师、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让学习成果事半功倍。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调整授课方式与内容,使互动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5学习统计。为了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统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完成的作业、参加的考试与考试得分、提出的问题、参加过的讨论、读过的书、看过的视频等数据汇总,并可以按汇总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排名。

4 展望

上一篇:兴趣是写字教学的老师下一篇:《红楼梦的法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