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项目

2024-06-02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通用8篇)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 篇1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的基本涵义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278 添加日期:2011-3-7 12:36:

412009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之后,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无锡已成为中国物联网的发源地,感知中国的中心。学院意识到未来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和研究人才,高校是普及传感网最前沿信息技术的园地,因此为了打造工信部的653示范基地,学院规划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感知校园”系统与平台。

2009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浪潮,着力打造智慧校园、“感知校园”示范基地。2009年9月开始启动“感知校园”工程建设。2010年7月,“感知校园”工程已被正式列为无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相对于人际间交流的互联网,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的网络。

“感知校园”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无锡在中国传感网产业的核心地位,借助电信网络、业务、服务优势,采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育、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信息化的新校园的运行效率,以及扩展数字化校园的智能感知能力,并作为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地。

“感知校园”系统与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RFID、视频监控、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整合和处理,运用于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人才培养和校园生活等多个领域,把学院打造成智能化、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感知校园”感知终端即在“感知校园”系统内实现考勤、门禁、消费、信息接收和互动等功能的专用工具,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同时也是日常通讯工具,可由师生自主选择使用。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建设的基本意义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300 添加日期:2011-3-7 12:37:

31为了推动无锡传感网产业在起步阶段的顺利发展,有必要选择若干示范工程进行重点建设。展望物联网产业前沿,立足无锡实际,依托教育行业,分析现实因素,我们认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教育行业呼应物联网应用,打造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高校稳定与和谐发展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使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传统的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常常顾此失彼,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

园,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师生活动的所有实时动态信息,各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状况,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人才培养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有效解决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减少人力投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使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

其次,是集物联网新技术的研发、试点、应用展示、人才培养、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示范推广。选择高校作为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相对其它行业,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应用,更在于高校具有其它行业不可替代的人才、技术、教学设备资源优势,体现在基于四位一体的强大综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物联网新技术的校企合作研发、新技术的试验场地、应用技术的展示推广、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中、高端人才的实训基地的有机整合,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期,校园建设物联网示范工程更具意义。

再次,是基于学院优势,实现“双创”目标,提升无锡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建设物联网应用校园工程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学院位于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创新理念超前,高新企业众多,物联网人才集聚;二是学院是一所新办高校,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条件,建立了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三是可以获得新区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同时,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团队,有大型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能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软硬件保障。四是具有雄厚的产业依托。无锡高新区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开发上,以太科园为核心,依托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为载体,三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感知中国”中心的轮廓已浮出水面。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建设计划与功能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271 添加日期:2011-3-7 12:38:09

一、阶段目标

一期工程:以学生管理系统、校园安保系统建设为核心,启动校园数字平台建设,实现部分数据共享、信息交互,为后继拓展功能留有接口。目前,学院已初步完成一期工程的各项工作。

二期工程:以电子教务和管理支撑平台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数字管理功能模块,电子教务如课程表查询、成绩查询、学分查询、电子选课、活动报名、学科评选等功能,管理支撑平台如掌上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机房管理等功能,以及校园门户WEB、WAP网站建设,拓展与家长、校友等的信息交互。

三期工程:将根据传感网技术的发展进程,推进校园信息化各在用系统的融合应用,基本实现感知校园预期目标。

二、功能特点

1、改变以往单纯的手机通话应用,将RFID的技术与手机通信技术密切融合,完成身份识别、考勤消费等功能。

2、将短信系统与学校的日常活动密切结合,利用手机上的短信通知和互动功能,实现通知群发、信息反馈、活动安排公告。

3、通过开发后的手机版WEB页面,在手机上接收推送信息,学校可以将课程安排、活动通知、考试成绩等信息通过手机WEB页面供学生查询。

4、将手机作为迎新报到的终端工具,为新生营造一个可感知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 篇2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同步至关重要,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正是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和教育界专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智慧校园建设关键技术、智慧校园设计与架构3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1 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影响和改变传统校园建构的必然结果。但数字化校园只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并进行简单管理平台的搭建,难以支撑和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移动物联日新月异和社会信息化大环境融合的要求。因此,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

1.1 数字校园

数字化校园来源于“信息化校园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该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有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措施。截至目前,已有67所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被批准,使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潮。数字校园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①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②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③具有支持教学的丰富资源;④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⑤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1]。数字校园是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1.2 智慧校园

2008年,美国IBM公司CEO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这一理念后来得到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人的高度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在“智慧地球”理念提出后,我国学者对该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智慧校园”理念。但是关于智慧校园的具体概念,由于每个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对“智慧校园”的具体特征描述也略有不同。黄荣怀教授[2]指出智慧校园是以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线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师生个性服务为中心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的生活环境;蒋东兴教授[3]认为智慧校园具有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6方面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新技术与数字校园的融合使校园信息更趋于社会开放化,校园环境更加个性友好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更加优质便捷化,从而带动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通过以上对于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分析,笔者认为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必经阶段,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智慧校园主要技术

智慧校园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科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与外界互联互通、可提供智能服务、以人为本的智能环境。以下探讨智慧校园的几项关键技术:

2.1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及网络计算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计算模式,同时其基于虚拟化环境和网络,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按需和易扩展等方式优化系统计算能力,达到多个终端并行的任务需求。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校园信息安全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云计算技术可帮助学习者根据具体需求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应用,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并帮助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掌握云计算技术的思想和应用模式,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将为学校教学带来新的变革。采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硬件资源,降低软件采购成本,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条件下加快院校网络建设及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校园网建设时,不用担心数据信息的丢失以及病毒入侵,而且云计算中的权限管理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此外,数据集中存储模式可有效地实现安全监测,即将信息资料存储于某个数据中心之中,然后对数据资料实施统一管理,并分配资源、均衡负载、部署软件,同时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应用成本[4]。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以信息网络(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络等)为平台,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技术、虹膜、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在指定的通信协议下,将需要的物品联入互联网,实现物物相联、人物相联、人人相联的多元信息交流,最终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对物品所处位置进行GPS定位、对监视物体进行追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校园的可视化程度、管理效能及安全防卫水平。

物联网技术已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智能图书馆中为图书安装被动式射频标签,方便阅读和管理;智能后勤管理为草皮配备温度、湿度传感器,使灌溉更加合理;为路灯安装光学传感器使其更节能;人员可视化管理,实行校园一卡通,通过校园卡对师生进行日常管理;智能化保密措施,利用二维码检测技术或嵌入射频检测技术来确保重要文件、设备的安全[5]。

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校园内任何人、物或信息载体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6]。

2.3 大数据技术

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等更积极目的的资讯[7]。”因此,大数据拥有“3V”特性,即:数据量的规模性(Volume)、数据类型的多样性(Varie-ty)与数据处理的时效性(Velocity)。

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甚至思想动态,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工作状态记录下来进行科学地分析判断,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优化校园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校园必须对大量非结构化形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对数据如何获取、复杂数据类型实现、数据处理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获取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其中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大量获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原始类信息,将其经过深度加工、整理和分析,可提炼转化为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校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撑[8]。

2.4 泛在网络建设

泛在网络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装备而形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泛在网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9]。通过泛在网络的概念,可以推出泛在网络的4A化特点,即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人(Any one)、任何物(Any thing)的无障碍互通。智慧校园要求网络带宽广、覆盖面积大、数据容量大、协同工作好。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网络的建设如同地基,如果缺乏坚实的地基,智慧校园这栋大楼则不可能建成。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智慧校园设计与架构

智慧校园是建设一个智慧的生态圈,以高速泛在的网络、强大互融的数据库、精确统筹的云计算、互通协同的物联网为依托,满足师生在教育、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环境水平,并促进学校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全面融合。国内很多高校已开始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如浙江大学在2010年的信息化“十二五”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基于物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智慧校园目标,可以使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学习,并能便捷地管理学校事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等;南京邮电大学利用物联网技术,与通讯公司合作建设智慧校园,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财务、学习、生活等连接在一个环境下。

3.1 智慧校园功能需求

智慧校园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完成。智慧校园设计由以下要素构成:智慧理念、智慧环境、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体验。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成为一个可以满足一站式个性化服务的综合统一管理环境。在该环境中,关于校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包括学校的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生活服务管理、教师科研管理等,而且所有信息高度集成、高度分析、高度共享,在任何时间、地点不管突发了什么事件,环境内的成员都可以得到及时通知。

3.2 智慧校园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在设计之初就应从全局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学习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整合调动已有资源,使智慧校园在建设之初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带动所在省市其它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2)开放性原则。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容性的大环境,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所有资源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希望第三方能借助智慧校园的平台分享知识和教育教学资源,因此也可将其作为远程教育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平台。

(3)系统安全性原则。智慧校园是个统一管理的大环境,因此环境系统安全是重中之重。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传输安全与管理安全。对每一个技术的应用都应做到准确无误,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丝毫放松。

3.3 智慧校园架构

智慧校园的架构要从总体大局出发,网络架构、智能感知架构、应用架构、安全架构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连接。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1)网络架构。网络架构可采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双接入网络覆盖架构,同时以移动网络作为补充,各网络间无缝融合。该网络结构灵活且扩展性好,能够提供固定或移动的网络应用环境,并支持安全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络硬件基础的搭建,地理范围应该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楼宇和教师、学生生活区,同时应具有可扩展性,能够随着校园的开发扩大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网络利用率[10]。

(2)智能感知架构。智能感知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感技术和视频识别技术及其它应用设备对全校所有人员、资源、设备等环境进行全面感知,从而更好地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个性特征,以帮助学习者学习与妥善保管设备,并观察资源的分享情况。

(3)应用架构。智慧校园的应用架构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应用层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决策服务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典型业务系统,以及传感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社交网络系统等新型业务系统,各种应用系统高度融合,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实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服务[11]。

(4)安全架构。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是智慧校园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智慧校园中的安全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4个方面。物理安全包括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容灾备份、介质安全等;网络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检测、数据备份、追踪审计、安全防护等;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库安全、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等;内容安全主要包括数据挖掘、隐私保护、信息过滤等。

4 结语

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未能真正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只是在硬件上投入高额成本,对于教师的“软教育”却并不重视;一些学校购买的设备兼容性差,影响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还有些学校不愿与其它学校交流合作,造成了信息流通的闭塞。针对以上情况,应正确对待,积极解决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同时,高校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最终建设可以真正融入中国社会的特色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1999.

[2]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3]蒋东兴.让知识在校园中更智慧的分享[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31.

[4]李征.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5):48-50.

[5]杜晓静.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1(10):9-10.

[6]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7]大数据[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数据,2013-06-28.

[8]姚琪.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价值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3(8):91-93.

[9]靳东滨.泛在网与智慧城市[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3767d3143323968011c9284.Html.

[10]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建设智慧校园共谋职教发展 篇3

从我院近几年打造智慧校园的实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第一,高度重视,全面做好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我院校园信息化建设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广泛参与。2009年,我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示范性数字化校园建设单位。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通过巧借外力、三方共建,我们先后架构行业主流高标准应用软件28套,一卡通软件系统17套。逐步实现了“环境、管理、教学、产学研、学习、生活”六个信息化和一机(手机)式服务,为提高学院的工作效率、管理效能、决策水平、信息利用率,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第二,建好队伍,着力打造自身的开发建设能力。2013年,我们成立了校园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开发等专业领域的骨干组成。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我们就成功运用校内技术力量,在自主开发和对原购置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校园信息化门户系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一站式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涵盖教学、管理、服务、应用、查询、数据分析等内容的13类66项子系统。整个信息化校园形成信息畅通、资源共享、随时更新、直观准确的无形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为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三,强化应用,不断提升综合性信息服务水平。校园信息化关键在“建”,根本在“用”。只有开发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管理的系统和平台,才能保证师生愿意使用,提高现代技术的使用率,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

(责编 陈 颖)

数字校园与智慧军校建设 篇4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校园在军队院校中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而随着物联网的接入,云计算、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进,将使智慧校园建设逐步进入军队院校,而这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必须要根据军队院校自身的特点,解决好所面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军队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军队院校 “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军队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教学、科研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建设、应用数字校园,尤其是新一代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有着其特殊的要求。

一、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

与地方高等院校一样,军队院校的智慧校园除了具有传统数字校园所具有的管理、服务和软件集成方面的功能外,还需要基于强大的信息整平台,实现多种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互动化、自动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精细化管理

在智慧校园中,各类业务管理流程全面贯通,各个环节得到精密控制,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下达、组织、监控、评估各类工作任务,达到精准管理;各类业务数据准确明晰,可实现快速决策;依据人员数字信息档案,对各类人员业务能力实施精确考核。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最终实现院校内部各类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2.人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综合应用服务整合、即时通讯、物联网、信息推送等技术,为各级各类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具有个性定制、主动推送、智能感知、自动提醒等特点。3.智能化决策

智慧校园对业务、事件、信息等各类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结合数理编译分析模型库、决策支持模型,并以数字、图表、文字等多种方式展现数据分析结果,提供自动智能提醒服务。为各级领导总体把握院校或部门业务状况、发展态势和波动规律提供观测分析资料,为各级管理人员在办公中的信息查询和统计提供更多支持,为各类人员提供综合查询分析服务。

二、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特殊性

军队是一个国家的专政工具,有着其特殊性。同样,军队院校与地方高校相比,也存在着其特殊性,因此,在建设军队院校的智慧校园时,必须顾及其特殊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校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与做法,而必须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1.使用人员的多样性

与普通高校相比,军队院校由于其培训规模、培训层次、培训方式的不同,有着其特殊的方式。比如,大部分的军队院校承担的在职培训或轮训,学历教育不再是军队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而且随着社会保障力度的加大,军队院校中各级、各类人员的层次更加复杂,如何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权限使其能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已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2.应用系统来源广泛

由于军队院校采用垂直管理,且军队有着特殊的组织管理体制,而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无论是军队的主级主管部门还是军队院校本身,都在相当长的一时期内建设有一定数量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包括有由级主管部门配发或由院校自主开发、采购的应用系统,而且在军队院校现有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中当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些系统由于其来源广泛、应用普及,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必须照顾到这些原有系统。3.信息的保密要求较高

军队的特殊地位,使军队院校的各类信息具有更高的保密要求,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进行数据整合与应用时,必须符合国家和军队的数据保密要求。同时在进行应用开发,尤其是物联网、移动载体的接入时,必须切合部队的实际,以满足保密为前提来实施。

三、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

正是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整体设计,充分认证,并借鉴、吸收普通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与自身特点有机结合,形成满足需求、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军队院校智慧校园模型。1.照顾到多样化使用的要求

在进行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各层次、各类人员的应用需求。由于军队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与普通高校相比,其行政效率更加突出,如何发挥其优势,同时考虑到不同身份属性人员的权限问题是智慧校园设计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满足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的需要。与普通高校相同,智慧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这是任何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要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根本要求进行人性化设计,并照顾到操作人员的使用水平与应用习惯,确保各类信息交互的友好。

其次要满足首长及机关掌握学校各类信息的需要。首长和机关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如何将各类信息有效地进行统计、分析与整合,并及时地通过校园网络发送给首长和机关工作人员是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第三要保护好原有的投次与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对军队院校原有各类信息系统或数字校园的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原有的各类系统,包括上级配发系统、自购自研系统的应用与数据共享,确保各类数字资源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地保障原有投资。2.便捷的信息导入、导出

由于军队院校原有信息系统来源的多样性,同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军队院校信息化的发展,上级部门在不同时期还将发布或推广使用各类信息系统或管理系统,因此,军队院校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把各种系统的接入作为重要内容来考虑。

一是要解决好原有信息系统的数据导入。由于原有的信息系统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上级配发,其数据格式与数据标准是统一的,而且不同的系统都会有自己的数据格式与标准,因此,军队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要具有灵活的数据导入定制工作,通过自动订阅、手工导入等多种方式,解决好原有系统或新配发系统的数据导入问题。二是要解决好数据的定制导出。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果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无法满足各种上报数据的生成,那也就失去了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军队院校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上级机关对院校数据的要求,必须要有灵活的数据订阅与发布工具,通过授权用户的简单操作,即可按照上级的要求,生成各种报表,并且具备向其他各类网络版、单机版管理系统的数据追加与维护的功能。

三是要解决好统一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军队院校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部分,整齐划

一、令行禁止是无论何时都必须做到的,因此,在进行个性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军队的纪律与条令、条例的要求。

3.处理好应用与保密之间的关键

与传统的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最大的特点在于硬件平台的虚拟化,应用软件的集成化与数据存储的集中化。这些必须兼顾到国家和军队的保密要求。

一是在硬件平台建设上区分不同的密级与不同的对象,严格按照保密要求,采用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或物理隔离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

二是在网络终端接入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保密要求。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军队院校网络的接入方式的选择余地较小,无线网络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因此,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必要的建设,满足智慧校园运行对网络普及的要求。比如采用云终端接入的方式,也即集中存贮、分布式部署的方式,解决好网络终端的接入问题。三是物联网的接入要考虑到军队院校的特殊性。物联网的接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数字校园的主要方面。而物联网有许多新技术依托于移动信息平台,如何将这些移动信息平台安全地接入到军队院校的智慧校园中来,为院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及时信息是在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通过单向传输技术或加密传输技术,与物联网的专网进行有效对接似乎是目前军队院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物联网接入的有效途径。

军队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已经实施多年,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而随着新一代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实施,军队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军队院校必须要充分认清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解决好各种矛盾,这样才能使军队院校真正成为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参考文献:

[1]陈林云:浅论基于gis智慧校园的构建,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年第11期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 篇5

2017年4月

目 录

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3

二、智慧校园建设思路...........................................................4

三、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7

四、智慧校园建设方案...........................................................8

1.智慧校园总体架构.........................................8 2.智慧校园建设内容........................................10

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区域、城乡、学校之间设施设备配备很不均衡,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的设备渐趋老化,与硬件建设相适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软件建设的差距依然严重,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存在。城乡、区域和校际失衡状态在某些方面有扩大趋势。

2.资源建设需要加强

优质教育资源研发工作难以满足需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程度低,与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和各学科内容的省级综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还有较大差距。

3.应用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

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整体上还没有有机融合,教育信息化对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没有凸显。

总体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是如何促进创新能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突破与发展,这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智慧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内容、教育活动、教育信息等进行的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来最优化地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成长环境。

智慧校园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好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智慧校园的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课堂,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带来深刻的变革。

1、教师信息化应用 教师:通过简单易用的功能模块,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制作内容、布置作业和评测反馈,使教学更丰富生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信息化应用

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工具和多终端支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活劢,进行交流协作,使学习更主劢,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家长信息化应用

家长:通过课前对于教学计划的了解及课后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估,家长可以准确、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从而对孩子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监督与辅助。

4、管理者信息化应用

管理者:通过与业的课程及系统统计分析报告,管理者可以准确地掌握教学数据信息,从而为教学改革和评测提供数据依据,制定相应管理机制,使管理更高效。

三、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几部分建设,建设目标为:

(1)搭建资源共建、共享的教学平台

基于学生终端和教师终端,提供互动教与学的基础,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师生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等教学实践每一环节所创造生成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有效收集、管理、使用、提炼和积累,逐步建成教育资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

(2)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支持教学各环节的师生互动,结合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式变为双向、多向交互,教学设计由内容设计变为过程设计,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协作者,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全面支持学生各学习环节的个性化学习和互动学习,结合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在互动课堂的基础上,将学习模式转变为利用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创新学习、协同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四、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1.智慧校园总体架构

智慧校园主要由提供教学支撑服务的教学平台、提供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的教师客户端以及提供学生数字化学习应用的学生客户端三部分组成,基于教学平台,家长也可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管理者可依据获取的数据进行教学评估。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如下:

平台在J2EE框架下,实现了应用服务层功能、业务应用层功能以及信息资源层功能,并且对系统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维护管理与支持系统,使系统平台不仅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而且具有比较完善的维护管理及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

(1)应用支撑层提供网络、安全、计算等基础设施以及统一身份认证、用户管理、用户授权等应用支撑,是整个教学平台的基础支撑。

(2)信息资源层主要完成各种数据资源的存储和备份管理,主要数据资源主要包括题库资源、学生数据、教师数据、学习数据、考核数据、行为与结果分析数据等。

(3)业务应用层则是提供资源、备课、互动课堂、考试评价、综合评价等业务应用。

(4)应用服务层是对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等系统角色所能运用的具体功能,由于对不同角色应用功能不仅相同,所呈现的功能与角色的权限分配密切关联,所有应用均由管理员进行配置。2.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2.1 基础设施建设

IT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包括网络、个人终端、直播录播教室建设、班班通等相关设施。通过IT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班班通’工程,使各学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网络学习与办公环境。

2.2 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与辅助教学的平台。

教学资源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素材,包括图形图象、视音频、多媒体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等。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本着开放性、共享型、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开发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引进和整合国内外行业相关教学资源,具有一定原创性比例和信息海量存储容量、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2.3 教学平台建设

教育平台提供备课系统、授课系统、作业系统、测试反馈系统、班级论坛系统、互动答疑系统、教学统计系统、班级管理系统等教学应用系统,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应用。根据用户角色和使用场景分别调用应用的不同功能。1)备课系统

依据教师组织教学的需求,支持与资源、作业、测试、讨论及学案五个应用系统形成有效衔接,整合各应用系统功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提供支持。2)授课系统

该系统实现互动课堂,与教师、学生终端配合使用可实现授课、作业、随堂测验的信息化。授课系统提升课堂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所有的学习行为可记录,用于后期进行分析。3)作业系统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布置作业, 学生提交的作业,客观题系统会自动批阅并进行统计、即时分析;主观题由教师批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语有针对地学习。4)测试反馈系统

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学生提交后可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快速统计,即时评估教学效果,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5)学案教学系统

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案评阅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导。6)教学统计系统

对用户在平台中的应用进行统计,并依据权限和用户统计需求推送给不同的用户。支持对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的统计,和对教师工作的统计。

7)班级管理系统

对平台上的教师和学生用户的班级属性进行管理,形成和现实学校班级相对应的‚虚拟班级‛,形成师生互动的基础。2.4 互动课堂解决方案 2.4.1学生终端:

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

学生端软件主要包括我的作业本、我的课堂、课堂互动、随堂测试、我的教材几部分,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具体的功能如下:

1)课前预习

学生端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课程预习功能。学生可以查看各科教师推送的预习课程并完成练习题。同时,系统可以显示学生的答题情况,并配有试题解析,帮助学生自学。预习过程中学生可针对该预习课程中不懂的问题进行在线提问,所有问题将自动汇总到教师空间。

2)课堂上课

学生端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答题功能,课堂上学生通过学生终端集体答题。采用学生终端替代传统举手的答题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

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显示在电子白板上,教师可根据答题的对/错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讲解。答题结束后学生的答题情况将自动保存到分析统计系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一目了然。

3)课后复习

学生端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模块。学生可查看教师的讲课课件来进行课后温习。(讲课课件于当日下午自动发送至学生空间)

同时学生端系统会将学生做过的习题汇总到‚习题‛模块中就;同时,做错的习题会自动加入错题本,用于学生课后复习。2.4.2教师终端:

教师终端是为教师的关键教学业务需要开发的教师工作平台,为教师提供系统的课程资源服务,满足教师的资源管理与整合、备课、授课等多媒体教学需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客户端系统。

教师端软件包括我的课堂、备课室、作业、检测、教研、我的教材几部分,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几个阶段。具体功能如下:

1)课前备课 教师终端系统为教师提供了方便灵活的课程设计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课前教师从素材库和习题库中选择各种教学资源(课件、练习题等)按照顺序制作预习课程和讲课课程。

预习课程用于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系统会根据设定的上课时间提前自动发送到学生空间);讲课课程用于教师课堂授课使用。

系统为教师提供了试题库功能。教师可自己编写试题,也可从试题库中选择练习题,用于学生在线测试或家庭作业。同时,方便的共享机制,便于老师将自己的习题分享出去,形成公共试题库。

系统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功能。教师可将个人教学资料(文本、视频、语音、图片等格式)上传至教学平台,进行网络存储。方便的共享机制,便于老师将自己的素材与其他教师分享,形成公共素材库。

2)课堂授课

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及在线提问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教师通过教师终端在电子白板上打开讲课课程,调出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终端集体答题,教师可根据答题的对/错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讲解。答题结束后学生的答题情况将自动保存到分析统计系统。

讲课过程中教师可方便的使用抢答、分组等灵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结束后,学生可及时反馈课堂的学习效果。

3)课后分析统计功能

智慧校园建设项目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不再只存在人们的想象中,我国以逐渐迈向大数据时代。人们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发现了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也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目前我国智慧化校园正在不断地探索及建设,不管是校园网络还是多媒体教学,大数据挖掘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多种的技术及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及生活、教师教学及学校网络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挖掘技术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提出了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创建数字校园的要求,建设智慧校园时发展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智慧,运用全新的云计算、智能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能力,创新学校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为精细化校园管理。本文就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分析其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校园建设中数据整合 篇7

智慧校园建设是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智慧校园的建设使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 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 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在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智慧校园的建设水平不仅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把以前各系部和行政部门建设的各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使用平台, 但由于各网络平台存在建设周期长、数据库种类不同的问题这就对信息数据的统一化、标注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给平台数据格式的不同, 其各平台相互之间信息的共享就难以实现。例如新生报到时填报的信息教务部门录入后, 如果其他部门想直接使用, 但由于数数据格式的不同就难以使用, 不得不从新录入, 这样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大大的浪费。另外如果仅仅把各平台单纯的在学校主页上加一个链接, 因为各平台并没有进行相互的整合就需要使用一个平台登录一次。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由此形成了信息孤岛, 学校的信息不能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难以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数据整合, 已是智慧校园建设需要立刻解决的瓶颈问题, 此节点没有很好的解决, 智慧校园也就难以谈及。

数据整合基本架构

目前高校内部各机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整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分布于各部门、各平台类型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清洗和发布, 使原来仅仅只能在各平台使用的数据可以为全校使用。为实现全校数据的统一使用, 在目前情况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把原有的各数据库推倒重来, 全部采用统一标准全新建设;二、通过技术手段把原有的数据库里的数据转换为可以跨平台使用。第一种方法耗费的资金量大, 数据重新录入工作量也是巨大的显然不可取。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在原有各数据平台继续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整合。

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各高校内部应用的数据平台多是使用Web Service的系统, 在这种系统结构中各数据库相互之间的耦合性非常松散。每个数据库就相当于一个模块, 每个模块可以单独设计不影响其他数据库的设计和运行。Web Service为每一个数据库提供一个网络接口, 客户通过应用软件链接数据库网络接口查询、调用每个数据库的数据, 实现数据资源的分布式处理和数据交换。基本工作原理拓扑图如下:

使用Web Service进行数据交换有以下好处:由于Web Service的技术特性, 在数据进行交换时对各数据库的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都没有要求, 这就使原有的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简单易行, 而且以后增加新的数据平台也很容易加入进来不需要专门有针对性的开发。

数据整合平台服务器

平台服务器主要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目的。其首先有一个基本的中心数据库, 存储整合后的数据为整个平台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运用数据转化引擎从各部门数据库中导入数据实现数据的同步, 并监控数据整合过程中异常情况并恢复数据;对来自客户端的数据请求进行应答。

1中心数据库

首先对现存的数据库类型进行分析, 建立适合所有数据库的存储模型。该数据库必须具有适合所有数据库统一标准的的基础数据, 使得无论是各数据库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还是外部网络终端的访问都可以获得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同时中心数据库还要对各数据库产生的新数据进行导入, 并通过数据同步机制对数据进行整合使之达到数据的一致性。

2数据的导入与同步

数据的导入方法是多样性的, 通过访问授权的方式对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后勤部门等系统的数据进行联机读取;除了采取联机的方式获取数据外还可以采取FTP方式进行上传, 这样就方便许多没有数据库系统的业务部门以EXCEL、手工录入等方式上传数据, 保证的全校数据无遗漏。

数据同步就是各数据库实时保持与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3数据的清洗

经过以上步骤数据到达了中心数据库, 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虽然经过了数据转换仍然存在数据残缺、数据错误和数据重复等诸多错误,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这时就需要对数据转换前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清洗, 以保证存入中心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正确、完整。

结论

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篇8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智慧校园  智慧教育  大数据

一、智慧校园的缘起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的“智慧”,缘于“智慧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由IBM于2008年最早提出,并于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IBM论坛和中国策略发布会”再度推出。关于智慧的含义,首先,它是信息技术视野下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变革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造系统与自然的交互方式,其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其次,要具有系统性思维,这样才能最大化系统的智慧行为,产生最好的效果,最大的效率,而且这种系统性智慧行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能够自我变革并具有洞见能力。再次,涵盖了“智慧”的传统含义,但又不是简单的引用其含义,具有信息时代特有的数字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外延。智慧地球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产生了巨大反响,渗透到信息化相关的各个领域,催生了许多新的概念,智慧校园就是其中之一。

二、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现状

1.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国内部分学校已建成智慧校园,部分学校处于规划立项或建设阶段。由于对智慧校园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建设内容比较庞杂、牵涉到的相关部门较多,规划建设周期均比较长;同时,各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涵盖网络环境、物联网感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

如某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列入2010年“十二五”信息化三大重点工程,并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节能监管体系、智能交通、平安校园等,当前已建成部分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如: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校园卡、个性化服务门户(可定制的、一站式信息化应用服务)等[1],校内事务均可以通过网络办理。

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于2010年启动“智能教育”工程,实施“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2],其智慧校园系统的构建是在现有校园网和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应用RFID等传感技术组建校园物联网,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组建校园移动学习网,实现对校园内的人、财、物(教学大楼、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等)和信息(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信息、学校公共管理信息、活动信息等)进行识别、传输、存储、处理和控制,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3]。

因此,现阶段的智慧校园建设,总体上看都侧重于校园环境建设,有比较超前的意识和崭新的思维,但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内容上需要系统化完善,在应用上需要深入。

2.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通过使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对校园网、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进行学术关注度比较,可以看到多年来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变化,如图1,横轴代表时间(年),纵轴代表文献收录量(因该工具检索有字数限制,图1经过整理)。由图1可以看到2009年以来,校园网的相关研究快速下降,而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相关研究一直高于智慧校园,二者的研究均呈上升趋势;教育信息化研究一直呈上升趋势,但研究关注度稍落后于校园网。

从内容上看,当前智慧校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智慧校园的概念界定和体现特征、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架构、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

(1)智慧校园的概念界定和特征

祝智庭构建了“智慧教育的理解图式”,认为智慧校园同智慧教室、智慧终端一样,是根据不同尺度范围对智慧教育划分的学习空间,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为智慧教育服务的[4]。黄荣怀等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5]。宗平等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共享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6]。

(2)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架构

朱洪波从建设内容的三个层次,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整体框架,即网络融合、数据融合、服务融合与门户服务[7]。郭惠丽等针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校园物联网建设的三种构建方式:以RFID为媒介、以传感器为媒介、以二维条码为媒介的构建思路,给出了构建图[8]。

(3)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

黄荣怀等人认为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包括: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9]。陈卫东等人认为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的实现技术包括物联网、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等硬件层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和谐交互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无缝数据管理技术等软件层面的技术[10]。

三、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可以看出,校园信息化建设处于新的阶段、新的形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数据标准的制定及数据的统一与融合,建设的系统与协作等。虽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无所不在,但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尚未发生[11]。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理论层面指导和对理论的关注,设计很大程度上以技术和管理为中心,偏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正确方向。2.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认识不清晰,差别较大,导致对智慧校园的设计与构建在某种程度上有简单化、理想化的倾向,其应用还没有完全摆脱数字校园的思维。3.同教育教学及科研结合还不密切,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交互平台,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没有对这种信息化成果作为新的管理模型的意识。

智慧校园的相关研究则表现出以下问题:1.教育信息化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和研究层面,都很受重视,其技术属性和教育教学属性同样重要,但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建设人员和使用人员如何更好地协同等。2.对智慧校园的研究多着眼于其技术属性,较多的强调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作用和意义,远远高于其教育教学属性,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还有很多上升空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还不够深入。3.智慧校园刚起步,智慧校园的概念还未广泛普及。“智慧校园”完全取代“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不会一蹴而就,其概念还需要推广,相关研究需要更多争鸣,以取得各方广泛共识。

四、智慧校园建设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

智慧校园建设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智慧校园能否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和保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前提是具有理论的指导和分析。智慧校园的理论研究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没有能指导智慧校园设计和建设的理论,二是智慧校园建设能否催生新的理论。智慧校园还是较新的事物,为可能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机遇,在比较分析诸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校园自身的设计和建设理论。

2.在数字校园基础上提升,实现超越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普适计算等几个阶段[12],单纯的数字校园已无法满足当前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式发展的期望。胡钦太等人认为,数字校园相关应用系统是为了方便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建设的,并没有很好地体现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理念,在使用上往往以用户的不便来换取管理的便利。信息化应用与最终用户的紧密度和亲和度仍存在很大距离。因此,学校信息化迫切需要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13]。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相比,应有以下提升:(1)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数字化带来了数据化,但是数字化无法取代数据化,数字化是把模拟数据变成计算机可读的数据,和数据化有本质上的不同。如谷歌的数字图书馆,初期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变成了网络上的数字文本,用户需要自己寻找需要的字词或片段,当谷歌使用光学字符识别软件之后,文本的数字化图像转化成了数据化文本,用户不但可以方便地进行关键词搜索,还能使用分析软件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14]。智慧校园需要将一切数据化而不仅仅是数字化,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预测。(2)实现网络融合、数据融合。其目的是实现智慧感知和智慧管理,其途径是建设无缝覆盖的大数据感知与传输基础网络和统一智慧数据平台。这个网络应该具备将所有设备连到一起,能进行任何类型及大小数据传输的功能,未来的数字校园基础网络应该是实现了光纤到户的有线网络和无缝覆盖的无线网络的结合,统一的智慧数据平台不但可以避免数据孤岛和数据分散,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大数据挖掘和可视化。(3)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一方面,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意识到数据作为基础资源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教育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高从来源广泛的数据中发现价值的能力[15]。

3.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加强建设与应用的协同,为智慧教育提供支撑

智慧教育的概念早已有之,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赋予智慧教育新的内涵。杨现民认为,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和教育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智慧教育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16]。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智慧教育的前提是智慧学习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其重要支撑,在此意义上,智慧校园的建设,适应了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顺应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提供智慧感知环境的基础上,智慧校园应更多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并与之深度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工具或者环境,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和目标。而学校的组织结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这就要求建设人员同使用人员加强协同,充分了解应用需求,缩小建设与应用的差距,共同促使智慧校园的建设效果达到使用人员的要求。

4.借鉴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开放型、引领型智慧校园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其目的是从城市建设实际问题着手,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17]。智慧城市的概念是IBM在其白皮书中提出来的。其核心含义是:能够实时了解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并能适当即时地部署资源以做出响应;远程访问“一站式”政府服务,可在线或通过手机支付帐单、学习、购物、预订和进行交易;更好地进行监控,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开展调查;通过收集并分析数据和智能信息来更好地规划业务基础架构和公共服务,从而创造更有竞争力的商业环境吸引投资者;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常规事务的整合以及与其他私营机构的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更少的交通拥堵,更少的污染和更完善的社会服务[18]。智慧城市的核心含义是服务与协作,其目标包含了“学习”这一主题,实际上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城市的一个组成,智慧校园本身就应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具有自身特色,但不应独立于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基于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智慧城市应当是开放的,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佛山市禅城区智慧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服务就包含了“市民在线学习”。

5.以用户为中心,内涵式发展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信息化认识的深入要求智慧校园必须内涵式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园管理的转型,是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智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即学生和老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教育目的和现代化教育理念即相关理论的指引下,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以教与学为中心,优先应用和服务提供,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方案,以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当中,构建稳定、灵活、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累累,其经验表明,信息化建设是逐步深入的。只有不断推进,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只有不断深入,才能进行内涵式发展,才能对教育教学起到真正的促进与融合的作用。

智慧校园对数字校园的提升和超越,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是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促进与提升,对教育科研、管理、政策的实施和改进,对校园环境的智能化改造。要更好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预期效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总结问题,提出对策。

参考文献

[1] 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EB/OL].http://zuits.zju.edu.cn/xxhjs/redir.php?catalog_id=187343.2014-7-1.

[2] 佛山教育信息港.智能教育[EB/OL].http://base.tt.eecn.cn/fsjbh/index.jsp.2014-7-1.

[3] 蒋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4] 祝智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5]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6] 宗平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7] 朱洪波.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规划[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

[8] 郭惠丽.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移动服务构建[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9).

[9] 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

[10] 陈卫东.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11] 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

[12]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13] 胡钦太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14] ViktorMayer-Sch?nberger,Kenneth Cukier.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and Think[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5] 于长虹,王运武.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16] 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17]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EB/OL].http://www.gov.cn/gzdt/2013-01/31/content_2323562.htm.2014-7-1.

[18] IBM.智慧地球赢在中国白皮书[EB/OL].http://www-935.ibm.com/services/cn/bcs/iibv/strategy/smarter_planet.html.2014-7-1.

[作者:于长虹(1982-),男,河南漯河人,洛阳师范学院网络与电化教育中心讲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王运武(1981-),男,山东聊城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马武(1964-),男,河南汝州人,洛阳师范学院网络与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上一篇:入出台湾地区申请书下一篇:幼儿园教职工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