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环境

2024-06-26

个性化学习环境(精选11篇)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1

0引言

当前,管理信息系统课 程成为我 国各大院 校经管类 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际教 学中,学生普遍 觉得该课 程学习难度较大;同时,教师无法 针对不同 专业、不同学生 进行个性化教学。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大数据为这一愿望实现提供了条件[2]。

本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及微课程平台研发和数据分析的经验,提出大数据环境中管理信息系统个性化学习架构。首先,将学生海量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存储;然后,利用Hadoop框架对存储数 据进行处 理 ,计算微课 程之间的 相似度矩 阵 ,运用Redis存储中间 结果和最终推荐结果;最后,向用户提供微课程学习列表。

大数据发展带动了微课程迅速发展。目前,微课程已逐步影响我国信息化教学实践。湖北、广东、上海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开展了微课程实践。微课程实践的积累,将促进微课程群的形成,微课程群的应用又会形成新的应用数据,从而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发现与预测的创新应用[3]。

在国内,诸多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相关研究或实践,大多关注其概念、资源设计和教学模式[4]。近年来,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呈现方式主要为教案或视频;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也有待扩充;在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还不够成熟[5]。

管理信息系统个性化学习是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制作成海量的微课程,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及行为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主要解决如何在海量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中发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来说,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能有效帮助用户发现所喜欢的微课程,进行精细化和个性化学习。

1个性化学习算法分析

1.1算法选择

微课程相似度有如下几种算法:

(1)基本计算

其中,Cij是微课程i和微课程j的相似度,分母|U(i) |是喜欢微课程i的用户数,而分子|U(i)∩U(j)|是同时喜欢微课程i和微课程j的用户数。

(2)余弦相似度(cosin_base)计算

该算法通过降低微课程j的权重,能减轻热门微课程和很多微课程相似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推荐的质量。

(3)余弦相似度a(cosin_alph)计算

该算法进一步降低了微课程j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指定a的取值。

(4)改进的余弦相似度(cosin_mod)计算。对于微课程平台来说,存在部分恶意下载用户,为了保证微课程之间相似度的可靠性,需要修正活跃用户对微课程相似度的贡献,即对同一微课程来说,已经下载了50次微课程的用户的贡献度要小于只下载了10次微课程的用户,调整后如式(4)所示。

对过于活跃的用户,为了避免相似度矩阵过于稠密, 在实际计算中,一般直接忽略其兴趣列表,不将其纳入相似度计算的数据集中。

(5)改进的余弦相似度的归一化

为进一步提高推荐准确度,在改进的余弦相似度计算式的基础上进行归一化,也可以提高推荐的覆盖率和多样性。在微课程平台中,选择该算法进行个性化学习。

完成微课程相似度计算后,通过式(6)计算用户u对微课程i的兴趣:

其中,U(u)是用户喜欢的微课程集合;S(i,k)是与微课程i最相似的k个微课程的集合;Cji是微课程j和微课程i的相似度,rui是用户u对微课程i的兴趣(对于微课程平台来说rui=1)。结合用户历史感兴趣的微课程,通过该算式,越相似的微课程,越有可能在用户的学习列表中获得比较靠前的排名。

1.2算法评价指标

(1)精度指标:召回率 (Recall Rate)/准确度 (Precision)。用户u推荐N个微课程记为N(u),用户u在测试集上喜欢的微课程集合为L(u),通过准确度/召回率评测算法的精度。召回率描述在最终学习列表中,用户数与微课程下载记录数的 比例;而准确度 描述在最 终学习列 表中,使用过微课程的用户数与微课程下载记录数的比例。 召回率定义如式(7)所示,准确度如式(8)所示。

(2)覆盖率指标(Coverage Rate)。覆盖率表示最终推荐列表中微课的比例。如果所有微课程都被推荐给至少一个用户,那么覆盖率就是100%。覆盖率反映推荐算法发掘长尾的能力,覆盖率越高,说明推荐算法越能够将长尾中的微课程推荐给用户。采用最简单的覆盖率定义如式(9)所示。

其中,|Uu∈UN (u)|表示对推荐给用户的微课程去重数。|I|指“微课程”平台中所有的微课程数。

(3)多样性指标(Diversity)。多样性用来描述推荐列表中两个微课程之间的不相似性。多样性和相似性是对应的,如式(10)所示,其中S(I,j)∈[0,1]定义微课程i和微课程j之间的相似度。

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整体多样性可以定义为所有用户学习列表多样性的平均值,如式(11)所示。

2体系架构

2.1数据获取与存储

对上述个性化学习算法在湖北经济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进行了实践,利用该校教研项目(2014015)“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库。目前,校内外用户数超过20 000户,日均数据增量1 000MB左右,数据分析需要获取数据并存储数据。微课程平台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一般采用用户下载行为作为用户的行为数据,一旦用户下载了一个微课程,则视该用 户对微课 程产生了 一个正向 喜欢。数据获取与存储的架构如图1所示。

微课程下载功能由微课程下载服务器提供,当用户发出微课程下载请求时,下载服务器在本地日志上记录一条用户下载记录。采集系统RLog对日志数据进行实时、高效采集;然后传递给实时计算系统RFilt,RFilt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数据过滤;最后将有效数据存入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5]进行固化。

HDFS对硬件要求比较低,能在一般服务器集群上运行,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能力。通过HDFS的“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机制[5],用户海量访问数据能够快速处理; 通过分布式文件存储机制,能够长久地存储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为用户行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2.2数据清洗与挖掘

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数据清洗与挖掘如图2所示。

存储数据后,采用MapReduce计算框架[8],可以快捷地对大型数据矩阵进行计算,从而为个性化学习系统提供计算支持。首先,进行数据清洗,过滤掉非法的用户和微课程;然后,进行数据重构,将用户和微课程的标识唯一化,同时生成用户下载数表和微课程被下载次数表;最后, 进行相似度矩阵 计算,计算结果 存储两份,一份存储 在Oracle数据库中,供系统评测和统计使用,另一份存储在Redis高速缓存服务器中,为各类应用提供查询。

2.3个性化学习流程

面向用户的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流程如图3所示。

(1)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微课程平台,点击进入任意微课程详情页面。

(2)客户端发送用户访问请求至后台程序。

(3)后台程序获取用户当前访问的微课程ID,并根据用户ID来获取用户历史记录。

(4)通过Redis获取该微课程的相似度矩阵。

(5)使用个性化学习算法,根据用户相似度矩阵、当前访问微课程ID、用户历史访问微课程ID,计算用户可能喜欢的微课程列表。

(6)对用户可能喜欢的微课程列表按照相似度排列。

(7)取前TopN个微课程,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客户端将相应的微课程显示在学习栏目中。

3算法验证

管理信息系统学 习平台目 前每天的 下载用户 数为10 000户左右,人均下载3~5个微课程,累计3个月的用户下载数据为370万条左右,微课程相 似度矩阵 规模为5 000*5 000。应用余弦相似度推荐算法,对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改进的余弦相似度的归一化推荐算法相对基本算法 在准确率、召回率等 指标上均 有所提升。通过降低热门微课程的权重,能有效提升准确率和召回率。通过降低活跃用户的权重,能有效提升微课程覆盖度和多样性,从而强化个性化学习系统发掘长尾的能力。 推荐算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向用户推荐的微课程个数,针对该因素影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效果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图4可知,随着微课程推荐数的增加,微课程的准确率、覆盖率明显上升,召回率则逐步下降,与实践情况相符,从而说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4结语

本文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采用Hadoop框架处理数据,计算微课程之间的相似度矩阵,将中间结果和最终推送结果存 储在Redis中 。根据计算 结果 ,分析了相 应算法,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机制和方法,为其它平台大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随着用户行为和微课程数据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下一步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拓展数据源,包括用户访问、 用户已安装的应用软件、微课程的描述信息等,采用复合权重相加的方式拟合微课程相似度矩阵,并考虑不同数据源的权重,提升个性化学习效果。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2

1. 设置“打开”对话框默认文件夹位置

Word的“打开”和“保存”对话框的默认文件夹都是“我的文档”,但那里或许并不是我们经常存放文件的地方。于是我们来修改一下,选择菜单“工具→选项”命令,在打开的“选项”对话框中选择“文件位置”选项卡,然后选中“文件类型”列表中的“文档”,再单击“修改”按钮,通过弹出的“修改位置”对话框,定位到自己存放文件的文件夹后单击“确定”即可。以后“打开”和“保存”对话框的默认文件夹位置,就是前面设定的文件夹了。

2. 设置使用“蓝底白字”

有一部分Word用户反映长时间面对Word的“白底黑字”工作,感觉有些刺眼,其实我们可以改一改。选择菜单“工具→选项”命令,在打开的“选项”对话框中选择“常规”选项卡,然后勾选“蓝底白字”复选框,单击“确定”后,Word就变成了蓝色背景和白色字体。笔者觉得这种设置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眼睛疲劳。

3. 自定义菜单

有没有想过把平时常用的命令都放在一个自己新建的菜单里呢?如有这个打算,不妨看看下面的操作。

1) 创建自己的菜单

选择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然后在“类别”区列表底部选择“新菜单”,可以看到在“命令”区列表内出现了“新菜单”项。然后将“新菜单”命令从“命令”区拖拉到Word的菜单栏上,这里为“表格”菜单右侧。

这时可以看到Word的菜单栏中增加了一个名称为“新菜单”的菜单项。在“自定义”对话框不关闭的情况下,鼠标在该新菜单上右击一下,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命名”,然后在命名后面的框内输入“我的新菜单”作为新建菜单的名称。

接下来为“我的新菜单”添加自己常用的操作命令。比如希望把“插入”类命令中的“交叉引用”添加到新建菜单的列表中。先选择“类别”列表中的“插入”项,然后再从右边的“命令”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项,这里为“交叉引用”,将它拖拉到“我的新菜单”菜单项位置,这时该菜单被激活,显示下拉列表区,把“I”形光标定位于其中即可。

小提示:“自定义”对话框下方有个“保存于”下拉列表框,如果保持默认选择为“Normal”,则自定义设置对所有文档都有效;如果选择另一个选项,即当前文档的名称,则进行的自定义设置只对当前文档有效,自定义之前可以根据需要,先选择好相应的选项。

用同样的方法添加其它常用的命令即可,

2) 删除菜单

假如以后不想要自己新建的菜单了,进行如下操作:先打开“自定义”对话框,然后移 动鼠标指针到菜单栏上,将要删除的菜单项拉出工具栏即可。删除菜单中的某个命令方法也是这样。

4. 自定义工具栏

创建一个自己的工具栏,把自己常用的命令放到工具栏上来,这也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1) 创建自己的工具栏

先打开“自定义”对话框,然后选择“工具栏”选项卡,单击其中的“新建”按钮,在弹出的“新建”工具栏对话框中输入“我的工具栏”作为新建工具栏的名称,然后单击“确定”。

小提示:如果想自定义工具栏的设置适用于所有文档,则保持图5中的“工具栏可用于”框中的选项“Normal”;如果希望自定义工具栏的设置仅适用于当前文档,则单击“工具栏可用于”框的下拉箭头,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当前文档的名称”即可。

这时可以看到“工具栏”列表底部出现了“我的工具栏”项,并且屏幕上出现“我的工具栏”浮动面板,切换到“命令”选项卡把自己常用的命令用前面拖动的方法添加到“我的工具栏”面板上。

添加完成后,可以用鼠标拖动整个“我的工具栏”到Word的工具栏位置,这时“我的工具栏”会自动嵌入到Word工具栏的下方,以后操作起来就相当方便了。

2) 删除工具栏

假如以后不想要自己新建的工具栏了,可以把它删除。先打开“自定义”对话框,然后选择“工具栏”选项卡,选中“工具栏”列表底部要删除的“我的工具栏”项,然后单击“删除”按钮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即可。

5. 自定义键盘快捷键

如果觉得Word提供的键盘快捷键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那么可以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1) 添加或更改键盘快捷键

选择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单击底部的“键盘”按钮,显示“自定义键盘”对话框。

比如要更改“复制”操作命令的快捷键为“Alt+C”,则现在“类别”栏中选择“编辑”类别,然后在“命令”栏中选择命令“EditCopy”。将光标定位于“请按下新的快捷键”框中,再按下新的键盘快捷键“Alt+C”(每个键盘快捷键都必须以修饰键开始,如Ctrl,Alt和功能键),在“将更改保存在”框中,选择模板或当前文档作为快捷键的保存位置。

单击“指定”按钮,则指定了新的快捷键,或者更改了现有的快捷键。从“当前快捷键”框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某个操作命令指定的快捷键。依次单击两次“关闭”按钮设置完成。

为其它操作命令指定或更改快捷键的方法完全一样。

2) 删除键盘快捷键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3

【关键词】英语个性化学习 网络自主学习

一、英语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现代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理解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并赋予意义。建构主义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强化并完善了早期认知理论对学习过程的描述,成为认知理论的最新代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其次,学习者在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营建了一个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可见,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供体验式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理念。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具有如下特点:学习目标的制定具有开放性,学习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具有多元性,学习资源具有丰富性,学习场所具有灵活性,学习过程具有自控性。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种种优势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将所需文字、图形、活动画面等信息送到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一种现场教学的情景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实物直观的体验,从而把学习内容与现场情景联系起来,不仅可使授课生动形象,并可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扎实地掌握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训练与创新,而且在课下还能够对所学知识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加以补充和巩固。

其次,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英语学习资源及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和电子邮件与外国人进行口头或文字交流,提高正确使用英语的语感和技能,而且还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与任课教师交流,这样非常有助于一些在课堂学习中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三、网络环境下英语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网络技术支持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自由的支配学习时间,灵活地选择学习空间,选择适当而有效的协作方式,自主地获取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而且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大纲、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学目标等因素,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倡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媒体网络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新平台。教师应该分析选择适合在多媒体网络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充分开展小组式协作学习,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讲解、演示、讨论、测试、辅导交叉进行,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促使学生获取和保持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英语听力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所听的主题配以影片短剧或者英文歌曲,在学习完成之后再配以相应的测试练习,比如说将英文歌曲的歌词内容根据提示填写完整等等,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环节。

2.科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在设定好教学环节后,应科学地将其组织成紧凑高效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话动。例如:教师讲解课文时可以结合传统的教师逐句主讲的模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选派每组的同学总结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竞赛或游戏,这样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为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通过指定具体的相关学习网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与即将学习的课文主题有关的话题,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查找与该话题有关的简短材料,可自己加工处理和创新,.形式体裁均不限。一方面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提高了个人学习的信心和创新能力。

4.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在课堂之外的学习中,课外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因材施教。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其他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培养创新能力。例如: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些经典英文话剧,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为角色出谋献计。

英语教师还应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融入各种教学法,摸索出适合自己和本校学生学习程度的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培养出真正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4

● 电子书包的使用环境及个性化学习模式

1.电子书包的使用环境

电子书包使用环境的构建涉及移动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三个核心要素。[1]教室应用环境下还包括教室环境建设,即课堂交互显示设备(如电子白板等)、无线网络设备、课桌椅及其布局等。[2]

2.个性化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模式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以及各种学习能力和水平建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型。

●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为个性化学习带来了契机

从学习领域角度思考,电子书包的各种状态涵盖了个性化学习的结构化特性与个人知识空间特征。[3]

1.提供丰富且可共享的资源

电子书包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 而这些资源的特点是碎片化。该特点能够实现学生以下的学习活动:首先,学生能够在课前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学习资料。其次,能够重新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再次,学习能力及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电子书包中包含大量的教学及学习资源,并支持在线共享。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基于个人的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构建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4]因此,电子书包的资源共享功能使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成为可能。

2.支持师生互动和家校互通

教师组织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师生在交流沟通和相互启发中实现知识、 经验、成果的分享,并体验学习乐趣, 实现互相尊重。[5]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实时互动。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预习材料;课上,教师对答对问题的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进行实时表扬;课后,教师通过电子书包对学生下达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电子课本、完成预习作业、课中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和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课后完成家庭作业、查看作业批改结果及错题本等方式来实现个性化学习。

家长可通过电子书包了解孩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掌握其学习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评估。这使家长能够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使教师可以“以学定教”,正确地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使个性化学习顺利展开。

3.及时测评

电子书包可以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实时评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质量保证。

●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包含三个时间段(课前、课中、课后)和两种学习环境(校内、校外)(如下图)。

1.课前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预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6]课前是学生预习的主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课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大致的了解和预习, 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通过电子书包中的教学资源查找跟新课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对新课的理解。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查看之前的作业反馈。

2.课中

1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上传图片、音频、视频。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发布即时任务让其完成,完成出色的学生可以收到由教师发送的奖励。

2个性化学习还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上,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操作性课堂上,学生可以互相拍视频,记录自己的操作情况,然后上传给教师,教师则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给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该学生的操作情况。

3良好的知识巩固离不开随堂练习。在电子书包平台的支持下,学生随堂练习的效率也有所增加,完成练习题后,教师不需要一一批阅,电子书包系统自带批阅程序,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电子书包平台查看所有学生的练习情况,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节奏,从而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同时,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拓展或巩固练习,从而使学习实现个性化。

3.课后

1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平台完成家庭作业,并将作业发送给教师。

2电子书包可以代替纸质作业本, 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反馈及教师的评语。

3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系统中自带的错题本功能查看之前的错题,做到查缺补漏,及时巩固知识。

4除了正常的课后复习、巩固知识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成绩波动幅度图表等。

●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中涉及的关键问题

1.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网络问题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无线网络的支持,若课堂教学中出现网速过慢、网络不稳定或无线网之间相互干扰等问题,就会中断教师的教学进程,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导致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无法顺利进行。

2.教师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既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汇聚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推荐符合其偏好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与内容以及教师之间的有意义互动。[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不熟悉电子书包的使用环境,不能熟练掌握电子书包的操作技能(如电子白板的操作),就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而导致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无法实现。

3.学生对电子书包的功能了解以及操作能力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对电子书包功能的了解及操作能力影响着学生自身发挥个性化学习的程度,对于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在该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会出现学习效率低及不能最大化地实现个性化学习等问题。

4.学生的自律问题

学生的自律性是高效率课堂的保证。对于自律性稍差的学生,在参与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时会出现以下情况:1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从而影响与教师间的互动。2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功能进行操作,不参与互动。

● 总结与展望

现代商业环境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篇5

关 键 词:商业环境 个性化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现如今我们只要走在大街上,就能看到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各种超级市场或专卖店,它们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分工的日趋专门化,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方位扩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增强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依赖,从而使购物行为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商业环境已成为人们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当然,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与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一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有了网络购物的消费习惯,但商业环境作为城市生活活动范围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依旧是不可替代的,于是拥有多元购物方式选择的消费者对商业环境或购物体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新销售媒介的发展、外资的进入、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变化、国内市场的同质化竞争,都加剧了企业的生存危机。那么,现代商业环境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找出新的、符合社会及消费者需求的解决办法。这不仅关乎商业环境经营企业的存亡,也会对我国整体商业环境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商业环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市场经济中,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所促成的营销策略发展和社会背景与城市状况的迅速变化,使得当今的商业环境已不同于昔日的百货商店、服务门市。现代商业环境在经营理念、规划布局、空间组合、品牌形象等方面均有了更大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商业体制结构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商店实行租赁承包,个体经营户数量迅速膨胀。在流通市场的产销—体化影响下,许多企业也自办商业、经销商品,出现了—些专卖店、专营柜台。市场逐渐呈现一派兴旺繁荣的景象,整个商业环境朝着综合性、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所分析的商业环境,主要指的是商业零售业体系中的几种主要业态形式,包括专卖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商业街等。

专卖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特有的一种经营方式,它经营的商品有很强的针对性,各种品牌聚集,种类多,规格齐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商品类型组成的专卖店,例如家电商场、男装专卖店、鞋城、珠宝商店等;另—种是以某种品牌商品为销售对象的专卖店,例如耐克专卖店、奥迪专卖店、麦当劳等。这些专卖店在商业活动中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给顾客有目的选择商品提供了方便。

超级市场是目前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连接最为紧密的经营方式之一。一般为开架售货,顾客直接在货柜前挑选商品,购物随心所欲,提高了效率,扩大了商业机能。目前我国的超级市场有国内的华联超市、苏果超市、津工超市等,国外的家乐福超市、麦得隆超市、沃尔玛超市等。这些大型超市都以商品种类多、价格低廉、购物方便等优势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同时在经营方式上不断更新。有的由大规模的商业经营转化成灵活方便的小便利店,深入小区,形成众多连锁店;有的扩大经营范围向超大规模发展,从经营日常用品、食品、百货、服装、家电等发展到集食品熟食加工、蔬菜等为一体的菜贸集市。在中国,超级市场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级市场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购物中心多由一家或几家大中型商场或商城和各类商业空间及配套设施组成,一般集中在一幢或几幢大的建筑中,采用以室内为主的复合建筑空间类型,具有多种功能要求,顾客可领略各个商业空间的个性艺术气氛,在其中享受群集、交往的乐趣,逛、购、娱、食均较为便利,现代化购物中心正朝着复合化、集约化、巨型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高度综合性的大规模商业空间。

商业街多位于市中心,规划部门经过全面筹划,将旅馆、饭店、停车场、大型商场、银行、影剧院、办公楼、娱乐中心、绿化广场等都集中起来,并从建筑整体规划入手,形成全新的、功能设施齐全的商业街区建筑群。商业街不仅仅是一个购物方便的处所,而且是集娱乐休闲、文化活动、城市景观为一体,用来满足各阶层人们游憩、饮食及获取信息等多种目的的地方。

第二节 现代商业环境的个性化发展

一、建国后我国现代商业环境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百货商店是应有尽有的零售商店形式,也是我国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模式。这时期的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都停留在满足人们基本温饱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我国计划经济下国营商业网点的单一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大型的百货商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蓬勃发展,商业设施的建设与环境改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商业设施。这些商业设施室内多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建造起多层的、能容纳大量陈列商品及活动客流的大型商业交易空间,同时还使用电梯、自动扶梯、采暖、通风、照明等现代技术设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创造一流的购物环境打下了基础。建筑外装饰上也开始与广告宣传相结合,并且配以广告招牌、霓虹灯光等辅助设施。这些商业环境的建成,对传统的以砖木结构为主的、空间小的、无完善设备的老式商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推动了我国商业环境的发展,对形成城市主要商业中心起到关键性作用。

nlc202309041037

二、多种因素暂缓了我国现代商业环境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商业环境被迫放慢了发展的步伐,许多企业甚至出现了生存的危机。

1. 同类行业过度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商业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增长水平。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业内竞争尤为明显,消费者常常有多种消费地点选择,再加上商场竞争无明显优势,消费者很难培养对某一商业环境的忠诚感。

2. 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不同的商业业态分别以各自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商贸类公司呈现出惊人的成长态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心仪商品,而部分网络商品采用直销方式进行销售,去除了中间商的环节,在价格上会具备明显的优势,这些都是对消费者产生极大的吸引。所以不断发展的网络经济,或许会成为商业环境发展的最大威胁。

3. 消费品市场缺乏新的生机

近几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本饱和,但整体来看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再因为我国大多数自主研发产品缺乏个性,制造商看准产品后蜂拥而动,导致了大众商品供过于求,除了少数品牌商品以外,大多数商品没有竞价能力。

4. 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发生巨大变化

人们已经意识到购买行为已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层面,它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释放一种心理压力、获得某种心理的补偿,同时也是试图与长期以来的自我概念保持一致。因为消费者已开始认为购买的商品或者所光顾的商业环境在外部反映了消费者自身的形象,体现了消费者的价值观、人生目标、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等。

5.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商业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将同行业领域的竞争推向白热化。

中国的现代商业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危机。

三、个性化成为现代商业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上述对我国现代商业环境现状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在缩小,生意愈来愈难做,在整个市场结构同质化的今天,商业环境经营者普遍感受到获利减少而带来的压力。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使企业逆流而上,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准确预测市场、突出个性差异等精细化策略无疑成为了企业出奇制胜的最有效手段。

有经济学家认为:“要创造一个对消费者来讲相关性非常强的商业环境,商家必须要通过差异化、个性化的方法来做。”

所谓个性化就是指商业环境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和特点,也是商业环境人性化的表现。个性鲜明的商业环境,不仅是自身经营理念走向成熟的表现,同时也会吸引那些“气味相投”的消费者,形成认同自己个性的消费群体。这就好比,当我们谈起某个人时,在头脑中都会对这个人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包括他的年龄、职业、身份、相貌等,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这个人的个性,爽朗、深沉、开朗、还是稳重等等。同样,当我们身处某商业环境中时,也会对这个商业环境留有印象、产生各种联想,包括它的视觉形象、经营理念、商品类型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这个商家传递给我们的个性特征,也就是他是时尚的、专业的、开放的还是传统的,他与其他竞争企业的差异在哪里,他具备哪些特点,等等。因为当我们把商业环境当作一个人时,他就具有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这种个性是同类商业环境之间的重要区别,是不可以模仿的。当我们提到上海新天地马上就会联想到传统和现代、古朴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商业与文化的交融;一提到宜家家居购物中心就会联想起明媚的阳光、精致的生活、时尚的简约……这就是商业环境的个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环境也跟人一样,会给消费者不同的个性感觉。

消费者选择商业环境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主张、一种生活态度,展现一种自我的个性。他们总是对符合自己观念的商业环境情有独钟,往往喜欢那些与自身相似或与自己崇拜的、认可的人或事物相似的个性气质。因此,创建具有与目标消费群之相近个性的商业环境已经成为了许多商业经营者运用的最有效战略,它的个性跟目标消费群的个性越接近(或者跟随他们所崇尚或追求的个性越接近),消费者就越愿意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购物,忠诚度也就越高。更多的时候,只要掌握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就能左右他们的消费行为。商业环境的个性建立正是这一情感的主要体现,它能代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的想法、追求和精神;取得消费者共鸣,产生一种认同感,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也就拉近了商业环境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了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增进了商业环境的竞争力、忠诚度、美誉度。

现阶段中国商业环境存在的最大误区就是核心价值不清晰、缺乏个性,品牌气质趋于雷同。在生活多姿多彩的现如今,没有一个商家可以成为“万金油”,对所有的消费者都产生吸引力,一个商业环境的核心价值如果能触动一个细分消费群体就已很了不起了。此外,媒体、信息极速膨胀使消费者身处广告海洋的包围之中,一个商业环境的核心价值与竞争企业没有鲜明的差异,就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更谈不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接受。缺乏个性的商业环境其核心价值是没有销售力量的,也不能给经营带来增值,更不能创造销售奇迹。同时,差异化的核心价值也是避开正面竞争,低成本营销的有效策略。

可以说,我国现代商业环境个性化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耿黎辉、甘元霞 . 消费心理学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

[2] 冯丽云、孟繁荣、姬秀菊 . 消费者行为学 .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

[3] 王峰 . 环境视觉设计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6

基于现代教育理论, 借助计算机网络以及不断更新的网络学习理念, 实现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来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 已经不仅是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时代要求, 同时也是终身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运用计算机网络来辅助学习者的学习。网络学习环境以其良好的延展性, 灵活的机动性, 便于学习者学习等特点越来越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目前, 包含了海量学习信息的网络资源平台能够通过站点平台进行发布;或以论坛的形式吸引学习者浏览, 进行学习信息的交流;其中有一些远程教育培训网站, 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登陆进行学习, 得到在线服务和在线帮助。然而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 学习者也逐渐呈现个性化需求趋势。庞杂、冗余的海量信息不能让我们即时有效地查找学习资源。由上可见, 已有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的信息交流具有背向性, 教学平台以固定构架的网页为主, 缺少适应性和针对性。本文尝试使用Google Apps技术来克服已有学习环境及教学平台的缺点, 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1 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 (corporative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的提出

近年来, 我们亲身经历了社会软件、云计算、Web mashups和普适计算改变了我们现在所开发和使用的应用程序以及创建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成功适应并且使这些技术逐步融合到大的环境中 (即不能满足个性化要求的环境, 如虚席学习环境) , 我们便能提高技术辅助学习的质量。在此基础上, 一些教育工作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些基于Web2.0服务的一些辅助学习的应用。如:Wikipedia, blogging, upcoming.org和EVDB。然而通过应用、研究这些应用所得出的大量数据表明:这些辅助学习应用只有使数据交流能够更流畅、更密切地与用户进行互动, 才能达到有益收效。学习者经常处于各种的烦恼中:每天都要打开无数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学习资源网站, 查看每个网站的最新内容, 艰难地搜索需要的信息, 却同时需要接受汹涌而来的大量无关信息;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时, 必须进入他人的Blog或者twitter;曾经花费大量时间查找到的信息不慎丢失等等。这一系列的烦恼使得学习者对于信息的个性化、精确性、高效性的要求正在替代旧有的“海量”性要求。由此学习者迫切地希望以一个专门的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的平台用来作为各种信息资源的端口。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学习者的挑战在于能否找到和进行信息过滤, 以及能否达到甚至保持用户和用户以及用户和数据之间的联通来支持学习的目的。由此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应运而生。这种学习环境完全是按照个体关注的咨询类型、个人需求及偏好而形成的集合体。学习者获得的信息一定是精准的, 是以学习者需求为前提的, 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选择。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制定自己的个性化门户来创造属于个人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2 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基本概念

2.1 云计算

云计算指的是做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的应用程序, 支持这些应用程序的网络和硬件设备以及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这些服务长期以来被称为“软件即服务” (SaaS) 。数据中心的硬件及软件共同被称为“云”。“云”往往被开放給公众使用, 并且通过计算使用量的方式来收取费用。

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模式, 云计算和“软件即服务”的概念对于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双方都有很大的优势。服务提供商可以更简易的部署软件, 维护软件。例如, 服务提供者不需要自己购买并且维护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维护都由“云”的提供者来完成。而对于用户来说, 开发公共的“云”往往更加稳定, 并且能保证随时随地的使用服务。例如, Google的云服务是最稳定的云服务之一, 使用Google E-Mail的用户不用担心他们的E-Mail无法使用, 原因就是Google E-Mail服务是架设在Google的云服务之上的。更加重要的一点是, 架设在“云”之上的服务可以自动扩充容量和缩减容量, 并且能够按用量来计费。使用“云”的服务提供商不用担心系统负荷过大造成系统无法承载, 也不用担心系统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Amazon的AWS, Microsoft的Azure和Google的Google Apps是比较成功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云”服务。下一节将介绍Google Apps, 并且提出用Google Apps来开发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以及如何避免现有远程教学系统的局限性。

2.2 Google Apps

Google Apps是在Google的云计算底层结构之上架设的Web应用程序。使用Google App Engine开发的应用程序具有开发简单以及高容量和可承担的负载量大的特性。使用Google App Engine, Web服务提供者不用维护自己的服务器, 只需要把应用程序部署在Google的云计算环境之上就可以供用户使用。服务提供者可以像部署Web应用程序一样, 给自己的应用一个域名。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该域名来使用Web应用。服务提供者还可以控制自己的应用程序是否对所有人开放或者有一定的访问限制。

Google App Engine支持开发者使用多种开发语言来编写程序。使用Google App Engine提供的Java环境, 开发人员可以用标准的Java来开发程序, 例如Java虚拟机, Java servlets及Java编程语言或者任何能够在Java虚拟机上被解释的语言。例如Ruby。Google App Engine同时支持Python语言的运行环境, 并且包括了Python高效解释器及类库。Java和Python的运行环境保证了在Google云环境上运行的程序具有高效、安全的特征, 并且不与其他的程序耦合。

iGoogle是在Google App Engine支持下, 可以被用户自定义的个人Web页面。使用iGoogle的用户可以选择个人需要的插件来组成私人的个性化页面。每个iGoogle页面上的插件, 其底层都是运行在Google App Engine之上的, 并且每个插件都是一个Google App。

与标准的云计算模式相同, 服务提供者只需要付自己使用的费用。Google App Engine提供了免费的500 MB的容量和足够的CPU以及带宽用来支持多达每月500万次访问量的Web应用程序。在我们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免费的服务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我们的使用量。如果我们开发的远程教育系统投入使用, 使用该系统的学校只需要付超过免费容量部分的费用, 而不需重新部署程序或者购买任何硬件设备。

3 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技术基础

3.1 程序运行环境技术

服务器:Google App Engine;

运行平台:Web/Google云环境;

数据存储:XML及Google云数据存储。

3.2 程序开发技术

开发语言:Python/Java;

Web设计:HTML及JavaScript。

Python语言是Google App的传统开发语言, 其优势在于它的高级别脚本处理语言的快捷开发特性。然而由于Java做为Web系统逻辑层传统的开发语言, 有着广大的编程人员及类库的基础, Google App Engine实现了应用Java做为Google App的开发语言[28]。对于有Java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 使用Java来开发Google App是更好的选择。

由于程序运行在以Google云为底层基础的Web平台上, 所有的用户界面均由HTML、JavaScript等开发。

3.3 PLE的学习环境框架

目前, CPLE项目在西华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在筹备与规划阶段。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网络模型。这种模型也将体现出这种以教育为目的社会服务实现起来的复杂性。

此项目的第一目标在于构建起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平台, 此平台将为教育工作者所使用在专业领域来开发能够辅助学习的材料。目前最新的进展是用Google apps作为基础设施来运行PLE, 本人将运用Google提供的无偿使用的共同特征性平台:iGoogle, gadgets and Google App Engine。其核心技术是Ajax, 基于JavaScript的插件集合以及能够将公共网站的应用程序接口和个人应用相兼容的微格式。

iGoogle是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前台。也可是说是个人的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的门户网站。它以Google Apps为基础, 通过在Google Apps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环境, 来提供一个能提供各种挂件的接口。这种本地控制环境 (LCE) 允许教学机构在此环境上构建一系列的基于使用者所需要的插件工具, 这些插件包括:提供服务的机构提供的日常工具, 服务以及制定的信息频道。同时也允许使用者添加自己所偏爱的工具插件。

另外, iGoogle同时还提供了一些对于构架个性化学习环境起到便利作用的一些特征工具。如:开放的社交环境 (open social) , 画布视图 (canvas view) , 插件共享 (widget sharing) 以及自动化创建主题标签 (automatic topicbased tab creation) 等等。开放的社交环境:即是定义一个通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来访问一个社会网络的用户和资源。画布视图:一种强大的可视化网页插件, 能够有效地应用到浏览器接口。插件共享:可视使用所有网络上所开发的插件及其数据。自动化创建主题标签:即用户可以要求iGoogle提供一个主题 (如:“英语学习”) , 然后它就会自动把此标签的插件添加到iGoogle上, 并且提供此关键词下的所有资料。

为了不断增加的后台服务, 自我开发的插件成为了插件平台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插件允许用XML, JavaScript, open APIs以及REST范式来开发。这些开发语言的开放性使得这些插件不仅仅可以在iGoogle上应用, 也可以在更大的平台范围内使用。

谷歌应用引擎是云计算的新一代平台的服务器端应用。这种引擎是把多种使用的交互作用以及数据进行分析和提取得到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应用用执行算法来构建新的服务, 这种算法包括:查找相同元素 (用户的或者资源的) , 推荐资源, 查找组, 自定义搜索引擎等等。

Google Apps并不提供插件制作工具。因此, 我们计划将eXe (e-learning XHML editor) 结合到框架中去。eXe是基于IMS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教学管理系统) 和SCORM (the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 标准下的创作工具。其作为基于C/S模式存在的独立应用程序。我们计划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分离。将一个内容管理器加入到服务器端, 在机构所提供的和自己所内在需要的服务的平台中来发布学习资源。而客户端则是做为一种插件置于iGoogle中。

3.4 实施于PLE的服务

这种能够为学习者所用的iGoogle包括了一系列的插件所提供的满足用户内在需求的服务, 如:Gmail, Google Calendar, Google Docs, Google Talk, Sticky Notes, Delicious, Flicker, YouTube and blogs.由于此项目并未申报, 所以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插件目前仍不能为此项目的管理者所用。教学服务一旦整合成功, 那么信息组 (如:课程注册, 学术人员, 行政人员结构) 就可以在学校服务器端进行备份, 以便教学人员相互沟通, 达到联通的效果。

在今后的几年, 我们计划基于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的门户来实现一些列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数字认证 (运用LDAP服务器) 、学习资源库、新插件的开发、创建社交网络、人物检索、点对点信息流、直接搜索引擎以及支持系列学习的电子档案。

4 系统设计

4.1 基于Google Apps的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原则

模块化:每个远程教学的子功能都被设计成一个单独的Google App模块或者一个单独的iGoogle插件。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添加使用这些插件或者移除它们。

整合性:我们设计的远程教学系统能与Google的其他开放的云计算服务相整合, 最大程度上整合资源。

易用性:我们设计的远程教学系统应提供易用友好的界面, 使学生及教师从传统的远程教学平台转移到我们的远程教学平台上后仍然能熟练使用系统。

高效性:由于Google Apps是根据用量和负载来计算费用。在实际的应用中, 程序的效率以及数据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系统的费用。

4.2 基于Google APP的远程教学系统的模块设计

我们设计的基于Google Apps的远程教学系统分为管理系统、教师系统及学生系统3个子系统。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管理系统里的各种信息。教师和学生系统共同具有以下5个模块:

(1) 教学视频模块。教师上传或相关教学视频, 学生可以在系统内直接播放视频。

(2) 教学资源模块。教师或学生上传教学资源, 如PPT课件, 其他教师和学生可以下载。

(3) 课程模块。教师管理课程内容, 如作业及分数。学生上交作业及查询分数。

(4) 互动讨论模块。教师和学生通过即时消息及email讨论课程相关内容, 学生和学生之间使用互动模块来协作完成作业。

(5) 日程管理模块。类似课程表, 与Google日历结合, 提供日程提醒。

在这些子系统和模块基础上, 所有的模块均实现iGoogle插件。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添加到页面上。所有的数据都是用Google的云数据存储。所有的模块使用特定的云数据存储接口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5 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一种协作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的门户, 这种网络构架既能够支持大的网络门户网站提供的服务, 又能满足个性化自我需求的服务, 而且并不需要购买其他昂贵的专业软件。

另外, 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开发能够实现自我调控需求。这种基于教学目的的服务的实现和测试是本项目的核心要求。这种方法需要一种平台, 在此基础上, 能够允许我们构建一种框架来更进一步深入此主题。Google Apps提供了能够符合我们目标的一种灵活的革新性的基础框架。自定义插件能够应用外部Google Apps构架。当然, 此插件也同时可以应用到任何首页及普通的页面, 甚至支持现场数据转播的current VLE。但, 当我们组建了这一框架的时候, 我们发现Google Apps的iGoogle并非最终版本 (比如, 它并不支持canvas view) 。然而, Google最终将更新这种版本。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7

关键词: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

引言

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但如何快速准确地检索、定位自己所需的资源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关注学习者个体的特征与偏好,匹配学习者具体的学习情境,将合适的学习资源推送给学习者。以往的推荐系统不能结合用户情境信息因素,不能够个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推荐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满足学习者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是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用户本身的特点兴趣、学习的目标以及对学习资源的反馈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个性化资源推荐现状分析

国外首次实现推荐功能的是1992年构建的邮件过滤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协同过滤算法完成的,用于解决公司的资讯过载问题。1997年,人们正式提出推荐系统的概念,但此时的推荐系统还只用于电子商务领域。此后推荐系统的研究迅速展开,逐步扩展到决策支持系统方面,随着大众需求的提高,用户希望出现个性化的推荐,个性化推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在教育领域内,由于近年来网上学习资源的增多导致了信息过载等问题,使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研究成果包括基于用户行为兴趣偏爱的推荐和基于情境的个性化推荐等。

(一)基于情境的资源推荐

结合情境的推荐能够更加个性化地服务于大众。将情境感知结合到人体健康、医疗等应用软件,使用户获取的信息更加符合实际情境。在教育领域内,Yau[1]研究了移动学习环境下地理位置、网络状况以及学习时间等因素对个性化移动学习的影响,为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资源推送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境特点推送给用户不同的资源信息,这对于推送的个性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学习者个人人关兴趣的推荐

为实现对用户推荐信息的个性化,学者们往往会考虑用户的兴趣偏好以及其他一些细节上的属性信息从而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推荐。2012年,孙歆[2]等结合协同过滤算法以学习过程中用户学习行为和在线学习资源的特点为基础,设计了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在线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模型。2015年,查英华[3]等人从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征方面考虑,建立了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二元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易于迁移和扩展,实现了个性化的推送。以上学者从用户的个人行为偏爱等角度去提升资源推送的个性化,使用户获取到基于兴趣属性的学习资源。

(三)考虑学习者特点的推荐

牟智佳[4]等以学习者模型为分析对象,以个性化推荐系统为技术支持,设计了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框架。以上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个性化资源推荐在基于情境信息、学习者用户行为兴趣爱好和学习者特点等方面的推荐研究。研究者解决了基于个性化推荐的不同内容的研究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和思想。但关于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的具体细节介绍还不够全面,例如: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用户反馈等内容,更没有关于学习情境、学习者行为兴趣、学习者特点、学习目标和用户反馈相结合的个性化推荐。

二、移动学习的优势和个性化推荐的需求

(一)移动学习的优点

移动学习的优点:学习场景的可变换性、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和学习内容的多样化。移动学习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学习场景的可变换性,即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场景、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进行学习;人们进行移动学习时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时间控制度是相对自由的,碎片化的学习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习内容的多样化,网上的学习资源的种类繁多、呈现形式趋向于多样化,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去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

(二)移动学习个性化资源推荐的需求

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室学习不同,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有着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学习者对于系统推荐的学习资源也有了新的实际需求。

1.学习资源推荐的内容

吸引用户阅读兴趣的内容具有多样化、有针对性和实时性强等特点。被推荐的学习资源内容的多样化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对推荐的学习资源有新鲜感。在实际学习中,一部分用户是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针对用户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进行个性化推荐,能提高用户对推荐资源的学习使用率。内容的实时性表现在推荐系统依据用户的反馈评价筛选出最新的学习资源。

2.学习资源推荐的情境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用户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随情境而改变。个性化的推送方式考虑到每一位学习者的实际地理情境和时间情境,从而筛选出最适合当前情境的学习资源。结合了情境信息而推送的学习资源更加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在不同的环境里,声音和明暗程度等对学习者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推送的学习资源应从优先适合这些环境的资源中去筛选。

3.资源推荐的形式

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荐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身可以是多形式的,例如:文本、图片、视频等格式。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理解的水平不同,所以,依据用户的偏向性选择资源的推荐形式更能提高用户对推荐资源的学习兴趣。

三、移动学习中的个性化推荐模型

(一)当下当下常见的个性化资源推荐算法

1. 协同过滤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形成学习者用户模型,然后利用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学习者用户或学习资源之间的相似度。常用的相似度量方法有:余弦相似度和皮尔森相关系数等。找出与该用户或学习资源相似度高的新用户或学习资源,形成“邻居”,然后对这些“邻居”进行评分高反馈好的资源推送。该算法的缺点是冷启动问题和稀疏问题。

2.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该推荐算法主要是利用用户选择对象的内容特征,匹配用户兴趣偏好,其特征提取是对推荐对象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5]。其优点是它不需要其它用户的数据,没有冷启动问题和稀疏问题,并且简单直观,不需要领域知识。缺点是基于内容的用户资料是需要有用户的历史数据来支撑计算的,对多媒体的特征提取还不成熟以及无法适用多语言描述的推荐对象。

3.关联规则的推荐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是先由管理员定制出相关的规则条目,然后依据定制的规则度量项目间的相互关联性,最后将关联密切的项目推送给用户[6]。优点是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具有通用性。缺点是新录入系统的学习资源由于缺乏支持度而不会被推送,且随着规则的数量增多,系统将会越来越难以管理。

4.基于社会化标签的个性化推荐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个性化推荐原理是通过对用户以往浏览的各类资源所拥有的标签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推算出用户所喜欢的目标标签,然后把持有相关目标标签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习用户,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用户在标注资源时所使用的标签既反映了用户自身的兴趣,又反映了资源的特点。缺点是难于精准地对学习资源进行标签划分。

(二)个性化推荐模型应用的算法

本模型采用的是基于社会化标签的思想,将推荐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标签,分别为情境因素、用户特点因素、用户兴趣因素、用户目标因素和反馈因素。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比作N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向量,向量的维度可以为n维,每一维度代表学习资源的一个标签特征,在本模型中将n=5,即情境、用户特征、用户兴趣、用户目标和反馈5个标签特征,每一个标签拥有自己的子标签,它们的数值代表该特征标签影响推荐效果的大小权重。每一个学习资源相对应的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社会化标签集合。依据各因素的权重综合计算出学习资源的推送优先级(如图1)。

(三)个性化推荐模型

在该模型中,系统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情境模块、学习者特点模块、学习者兴趣模块、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模块和反馈更新模块以及个性化推送内容模块的属性权值筛选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送(如图2)。

1.学习情境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学习者的地理位置信息情境和学习时间情境。地理位置信息情境按照外界干扰因素程度来划分,考虑到声音嘈杂度、光线亮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干扰程度。学习时间情境分为早上、白天、晚上,分类出适合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学习资源属性。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计算出适合用户的学习属性。

2.学习者特点模块

该模块用于建立存储风格迥异的学习者模型,从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学习内容4个属性来建立学习者的个人模型,将新的学习者与之前学习者模型进行相似性比较,然后选择重叠性高的学习者模型资源进行优先推送。

3.学习者兴趣模块

该模块用于搜集学习者用户的兴趣,通过存储学习者的浏览记录和学习资源的标签,搜集记录学习者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内容,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个性化资源推荐模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

4.学习目标模块

该模块用于存储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信息的收集途径为用户的标签选择。

5.反馈更新模块

该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反馈和评价信息,使系统实时地对用户的兴趣习惯等进行更新。

6.个性化推送内容模块

在该模块中,系统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情境模块、学习者管理模块、学习者兴趣模块、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模块和反馈更新模块的属性权值筛选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推送流程分为数据收集、信息筛选、个性化推送和反馈四个阶段。

首先,进行数据收集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收集学习者用户的个人资料,旨在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划分到学习情境模块、学习者特点模块、学习者兴趣模块和学习者目标模块。通过新用户的注册信息,或通过第三方软件账号的登录来获权知道新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是信息筛选阶段。该阶段是系统根据数据收集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倾向筛选网络资源的过程,综合经过反馈模块更新后的学习者特点模块、学习者兴趣模块、学习者目标模块和学习者情境模块得到的信息来完成筛选过程。在众多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然后通过GPS定位、手机的型号特点和网络类型等获知情境信息。其次,是个性化推送阶段。该阶段是个性化推荐系统向每一位学习者用户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的阶段。经过信息筛选阶段,个性化推荐系统向每一位学习者推送符合学习者个人需求的学习资源,然后把学习资源发送到学习者用户的应用界面上。最后,反馈更新阶段。该阶段是根据用户的行为轨迹变化和用户的评价来收集每一位用户的最新进展信息,并将其反馈到最开始的收集资源阶段。

(四)个性化推荐模型的优点

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荐模型是基于学习情境、学习者特点、学习者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和反馈更新5个维度来考虑的个性化资源推荐模型。依据用户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而推出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综合考虑了学习者的情境信息、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学习者特点和用户的个人反馈等维度,更加综合全面地给学习者推荐用户喜欢的学习资源。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对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送模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境下的个性化资源推送模型。在教育学习方面,个性化资源推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快地选择自己有效的信息资源,但关于该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的相关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如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如何推荐真正适合用户的资源信息和基础学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Jane Yin-Kim Yau,Mike Joy.A Context-Aware Personalised M-learning Application Based on M-learning Prefer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sation,2011,(01):1-14.

[2]孙歆,王永固,邱飞岳.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在线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08):78-82.

[3]查英华,朱其慎.基于个性化推荐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究——以高职学生为例[J].职教论坛,2015,(23):57-60.

[4]牟智佳,武法提.电子书包中基于学习者模型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1):69-76.

[5]王小军,王运,郝.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3):20-23.

个性化学习环境 篇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习作分成三个学段,分别对习作教学的目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第二学段即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有: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1]。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习作表达欲不够、语言积累匮乏、缺乏个性和真情。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起步时便对作文感兴趣,个性写作得以发挥,笔者结合学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课堂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所搭建的一对一数字化平台,探索数字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二、现状分析

习作本是个性化的表达,习作教学也理当是迎合个性化的需求,但传统的习作指导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笔者结合实验班之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习作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习作指导课堂趋于统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其次,学生习作水平参差,统一的指导难以各取所需;最后,传统的习作交流平台单一,难以增添学生习作的自豪感。

三、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实现习作个性化学习的关联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2]。与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以同样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相同信息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该模式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能通过几个方面提供的灵活性来控制自己的学习[3]。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实现习作个性化学习的关联点:

(一)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等,这些为实现习作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硬件保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

“互联网+”时代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络以及数据库等。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4]。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课前资料搜集、学情调查统计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促成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一对一数字化对习作教学辅助在很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来促进习作的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笔者以人教版三四年级单元习作为例进行探究分析,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一)课前微课翻转,增强主体参与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移动性,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可以制作或者在网上搜集优质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为习作课堂做好准备,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表现和展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5]。课前的微课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主动构建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体。数字化的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照片》为例,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本次习作照片(如下图)记录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南站的真实历史事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历史,教师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并且制作了微课,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这张照片的历史资料,为习作做好准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引发学生对照片中历史的探索欲。在课前任务单(如下表)的驱使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依据习作要求,笔者将习作指导的环节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进行整合,实现习作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作业100分”网站具备的作业数据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用词表达的水平,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课堂的指导。课前微课自主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二)课中巧设情境,点燃表达热情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提出写作教学的第一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是凌驾于一切作文教学策略之上的策略[6]。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把所有学习语文的人变成作家,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7]。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可以巧妙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激活内心的体验,产生写作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状态。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黑白照》看图作文为例,笔者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镜头式推进,以情贯穿,用《战争,请离孩子远点》黑白照片集音乐视频激情导入,震撼的画面和音乐,迅速将学生引进战火中,感受到受苦受难的孩子悲惨的命运。接着将视频画面定格到本次习作的照片,启发学生观察照片中可怜的孩子,学生的表达欲呼之即出。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记叙与父母之间的一件事,笔者也通过录制微课音乐视频,搜集班级学生与家长的一些日常照片,配上一些激情的文字,学生触景生情,表达之情即刻被点燃。

(三)提供资料辅助,满足差异需求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8]。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差异化学生的需求,习作前,笔者会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1. 提供关键性习作资源。

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重难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播放的快慢和频率可以自主控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进行自学。使平时反应慢、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例如,在设计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学写导游词》一课时,重点是掌握导游词的格式,在微课的选择方面,就以此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观看,突破重难点。

2. 提供选择性习作资源。

根据中年级习作特点和本班学生的习作学情,教师以习作中学生潜在的重难点为微课制作点,进行各个击破。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是结合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的品质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描写来突出,教师就可以制作不同的描写技巧微课,读写结合,抽出例文中的具体描写,制作相关的课件,放在学生的个人资料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者写作需要的内容观看学习,掌握人物描写的技法,攻破习作的重难点。

3. 辅以在线E-learning资源。

例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学写导游词》要求写中国的文化遗产风景区导游词,但未必所有的学生都亲身去过,在选材方面也难以取舍,一对一的课堂在线E-learning就可以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满足不同学生资源搜索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互联网搜索相关景区的资料,从而突破习作的难点,而在选材取舍方面又可以有师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导游词。

4. 提供再现性习作资源。

学生智慧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生成,这在口语交际或者综合性学习活动性习作中最适用。三年级下册习作四《我学会了……》,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本领,以照片的形式发给老师,教师根据真实素材录制微课,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编制的微课视频时,学生的生活体验瞬间被激化,在微课中,一边出示照片,一边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精心准备的取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材料,再现的内容直接生成了本次的习作。

5. 提供参考性习作资源。

在学生的习作个人资料袋中,笔者会给学生整理一些适合该作文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可用的语言,让学生对写作表达更有自信,也会提供一些范文参考,这对于表达存在困难的学生具有参考价值,教师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四)借助平台分享,增强习作自信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富有个性情感的劳动,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积极的情感、和谐的氛围,可以刺激学生神经中枢,促进大脑细胞的活动,形成学生个体对知识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状态[9]。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为习作的交流与展评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让师生更好地分享习作的成果与欢乐。

1. 实现良好师生互动。

传统的习作展评和交流大部分都是老师点评,推荐读优秀的习作,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为习作的展评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对一数字化的网络交互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点评。

2. 方便同学点评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7]。当学生可以实现电脑打字写作时,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群里发表,通过浏览,师生共同点赞评价学生的作品,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互评互赏的集体活动中,学会作文评析的方法,促进写作能力。

3. 数字平台,增强自豪。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很多学生功课不好,其原因在于他们开始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孩子们写的东西被大家阅读并肯定,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的自信也会增强。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介绍自己》习作展评环节,就可以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浏览班级作文集并且点赞选出各种奖项,如:最像本人奖、最佳形象奖、最佳才艺奖……诸多的“头衔”也是一种肯定。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可以丰富习作展示形式,实现个性化交流。

五、结束语

笔者在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推进小学中年级习作的个性化学习尝试中,意在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课堂、满足分层差异化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之语言表达也更趋于彰显个性。然而由于笔者的理论实践能力尚浅,学生的电脑使用不够娴熟,学校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也不够完善,值得探究的地方还有更多,以期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实用的个性化作文实施策略。

摘要:鉴于学生在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本文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搜索、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以人教版三四年级单元习作为例,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通过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使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课堂教学初具雏形。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习作教学,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文7.2版

[3]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4,(4):8-23

[4]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152-156.

[5]陈琦,刘儒徳.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马金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大众科技.2010,(3)153-154.

网络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探索 篇9

一、网络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个性化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它不是一种学习方式或方法, 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教学活动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 即教学在于最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第二, 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意愿与需要;第三, 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 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 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由此可见, 个性化教学强调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 通过教学的手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主动获取知识, 实现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同发展。概言之, 个性化教学既是教师的因材施教, 也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信息沟通的交际能力。由于学生在语言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结合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文探讨的“网络环境”是指用于辅助英语教学的网络资源和相关网络系统, 主要包括三大类: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和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络的交互式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环境。网络及其特有的优势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资源匮乏、单一、不能共享等弊端, 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空间限制, 使英语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首先, 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库, 能为教师和各个层次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络上的英语学习网站繁多, 如英语国家文化背景、英语新闻、影视欣赏、实用英语等, 教师可根据其教学目的及学生英语基础来选择不同的英语资源用于教学, 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特点从网络英语资源库中搜索适合的内容。另外, 网络英语资源具有更新快、时事化的特点, 为英语教学提供最新最地道的语言素材, 突出反映了英语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其次, 基于校园网络和基于因特网的教学环境为传统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校园网络及因特网的教学环境使英语教学信息资源得以共享,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及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平台功能和相关软件技术, 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如教师通过试题管理系统从试题库中选编试题, 并安排学生进行网络在线测试等。丰富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及其相关软件为英语语言操练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如学生可利用英语听说模仿系统进行听力和口语的练习, 使学习过程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此外, 网络提供的学习环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 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学习材料, 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度、不断进行调整,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网络的运用也为教师开展任务型教学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 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和互动交流, 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语言学习任务。网络教学环境及其相关系统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做出更公正的评价。

三、网络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实施的途径

网络环境下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课堂组织、课外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1.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为个性化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除了参照传统的课本教学目标, 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包括年龄特点、兴趣偏好、内在动机等) , 从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库中选取符合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内容, 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 并制定相应的网络英语教学目标。网络英语教学目标可进行灵活设定, 如采取等级目标设定, 即将教学目标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等级划分, 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等级目标, 进而完成相应的英语学习内容, 顺利达到既定目标。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将充分体现教学的个性化, 教师不再完全拘泥于教材和大纲, 而将个性化的网络英语教学目标与统一的课本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强调英语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2. 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网络技术是实现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必要的硬件保障, 为英语语言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校园网络的交互式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是开展英语个性化教学的最佳场所。教师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 从网络英语资源库中选取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并提供指导, 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库中的英语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探究式的学习, 完成主动的意义构建, 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成为学生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舞台, 是他们彰显个性的重要渠道。同时,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如个人报告、对话练习、角色扮演、访谈活动、分组讨论等, 这些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不仅利于学生的互助学习, 也能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个性化教学参考。

3. 组织个性化的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课外活动强化实践环节, 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网络环境为个性化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为理想的条件。一方面,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组织各类英语实践活动, 如通过校园网定期播放英语节目、举办网络英语角、英语口语类视频评比大赛、英语讲座等内容, 在学生中营造出良好的校内英语语言学习和交流环境,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习伙伴进行实时或异时的英语学习交流, 参与各类英语实践活动或比赛, 并将英语实践成果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进行展示和相互交流,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英语实力。这些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 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激发出他们英语学习的更大热情。

4.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实施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安排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教学平台, 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学生年龄、专业特点、个性差异及兴趣爱好等从网络英语素材库中选取素材, 设计和编辑相关教学材料, 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 并发布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除常规课堂教学外, 教师英语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与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的互动交流和组织相关的英语课外活动中。教师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可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后, 教师可为学生量身设计不同的英语学习内容和活动, 并通过网络向学生布置任务和提供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符合自身英语学习特点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和实践。在组织相关的英语课外活动中, 教师可根据英语活动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5.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评价

建立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英语教学评价系统是实施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从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及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 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七种:个性分析、契约评价、自我评价、卷宗评价、同伴互评、亲师互评及成果展示。根据以上个性化教学评价方法,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英语教学评价系统的构成可分为相对应的七个模块内容。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来选择评价模块,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整体把握学生发展的过程,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速度等。如:教师或学生收集英语学习成果 (如英语表演、朗诵、演讲视频等作品) , 利用网络的共享功能, 将这些成果上传到指定服务器或系统版块, 然后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使学生在评价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实践中。

参考文献

[1]Altman, H.B. (1972) .Individualized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Ex uno plura.In H.B.Altman (Ed.) , Individualiz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perspectives for teachers (p.1-14) .Rowley, MA:Newbury House.

[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周宏.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篇10

在哲学范畴内,“个性即个人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这种个性观与人的主体性紧密相连。”[1]个性抒写就是个性表达。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明确提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2]个性化教育问题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发展等人文主义内涵,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立意、写作、评改”的束缚,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不压抑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个性,积极引导,保护发展等要求,为引导学生作文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颖的尝试,网络信息技术下搜集资料的便捷、高效,利用博客(Blog,QQ空间等)写作的随意性、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的多元化的评价平台等,都为个性化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利用网络加强阅读欣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注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性的发挥,“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个性对于主体性的彰显”[3],因此,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及多读文学名篇精品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前人思想的精华,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从优秀的文学经典名著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汲取创作和创新的源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阅读训练首先要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编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对于古今中外、评时论事的文章,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精读,不仅讲解文章“立意、结构、思想”的独特之处,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个性、作家艺术个性的把握;其次是对相关篇目的延伸阅读,即泛读,开阔学生视野,背诵、摘抄名言佳句,积累写作素材,为形成自己的作文个性起到启蒙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注重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名言警句、名篇名段等,但往往受时间、阅读量、摘抄速度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这种积累费时费力,也并不一定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命题、当堂完成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当设置写作范围,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认真思考,根据日常经验进行升华提炼。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阅读和搜集资料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将阅读的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做摘抄整理,网络复制粘贴的快捷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上传至班级博客群共享里面,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确定下学期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开出书单,除了长篇小说在假期前布置给学生阅读外,将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优秀中学生作文选等整理成电子文档,放置于班级博客群共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又可以节省大量查阅、搜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的阅读系统化。同时,根据作文教学需要,对于需要进行阅读的书目和作品,教师在学期中也可以随时补充班级博客群内容,以使资料更加完善。

通过网络为学生开具书单,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步。教师除了在假期前、学期中定期把一些文章推荐给学生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等媒介为学生讲解所选择的作品在选题、立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所在,特别是对优秀中学生作文,要选取3-5篇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指出该篇文章的个性特色是什么,学生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找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进一步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的发挥。比如在讲解欣赏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对比分析胡适的《我的母亲》,同样是赞美母爱,冰心的作品细腻柔婉、语言优美动人,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个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而作为理论家的胡适在回忆母亲的作品中,则感情深沉内敛,语言平实质朴。在具体教学实例的选取中,可以比较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时代作家同游秦淮河并写作同题散文,可以带领学生在领略名家美文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个性。面对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美景,朱自清因对时事、国事满怀忧思,表达的是一种既留恋又无心享受的矛盾心理,文笔朴实质朴,感情真挚热烈;而俞平伯先生则善于在写景与抒情之中抒发对宇宙万物的哲学玄思,置身于六朝金粉、美景如画的秦淮河上,他虽然被秦淮河的夜色所陶醉,但所感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因此行文表现得冷静、理智,给人一种空灵而朦胧的感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应从什么方向确立自己的个性,避免陷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窠臼中去,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

二、通过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形成创造性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未经加工的艺术品。因此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必须立足生活,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停”[4]。从个性出发的写作,强调的就是写作回归生活、关注自我,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正有个性的文章。

(一)在作文教学情景引入中让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丰富的日常经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倡导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带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万象,了解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之美,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感受动植物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在网络环境下,要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基于经验和时间不能一一感受的生活在情景引入中呈现出来,通过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将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生活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名篇佳作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与作品美感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为个性化作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以其多样化、及时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由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二)通过QQ群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想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写作危机之后,把写作看成是“自我放纵”,日本的“日常作文运动”则强调学生在作文中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由发表意见。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千文一面”、个性缺失等问题,除了过去作文命题中存在的机械化,对立意、结构、布局等要求的“八股文化”等问题外,主要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环境,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阻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网络环境下班级QQ群、博客群的建立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师预设写作范围,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社会现象将作文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约定时间在QQ群上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热点问题与热点现象思考的热情、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评判对错,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适当的引导,创设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受到启发的环境,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多向度思维的形成及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开掘学生作文个性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作文日益从传统命题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展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采用的多是话题作文形式,通过设置多元化思维方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作文范围更加贴近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经历、体验、见闻等个人化经验,或展开叙述,或抒发感情,或虚构某个故事,或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就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个性。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视角,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诸如听音乐作文,学生可以根据歌曲,描绘画面作文,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播放关于母爱、感恩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回忆生活中爱的点滴表现,在写作时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文;通过网络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形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创新性思维,发扬独特的个性。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管对时事评论是否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予以肯定。俄罗斯在作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学生思想要有个性、观点鲜明,“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引导课型的作文训练中就更要给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的空间,创设多种写作途径。

(二)利用博客作文,让学生的才情与个性进一步彰显

与传统限定时间的课堂作文相比,网络环境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博客(Blog,QQ空间)写作,写作环境相对自由,博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是最具个性化的情感领域,又是作文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摘抄名言警句,转载美文名篇,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可以通过小练笔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博客的管理与写作中,让学生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他们在作文中写真实、讲真话的作文品格,而“真实、真情、真话”是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首要环节。

另外,学生利用博客写作,作文完成可以随时上传,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到。相比课堂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博客的文章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要素,不管是写作、修改还是上传,因为面对的受众增加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认同与肯定的欲望被激活,加之网络表达方式的自由,学生的才情与写作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诱导学生个性

相对于传统作文单一的评改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有了个人作文博客,就会不断关注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或老师关注的情况,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其他人对其作文的评价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多次加工和修改,养成作文修改意识。在有同学作出评价和访问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开展起来,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就能学习到别人作文的优点,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提高。相应地作文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学生知道了什么样的作文选题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想象丰富……通过参与作文评价,学生提升了自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自我的鉴赏水平。

另外,通过在校园网建立“优秀作文展示”栏目,定期推送优秀学生作文在校园网发表,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优秀文稿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写作教学的既有成果。

近年来,网络以其及时性、便捷性影响着中学作文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通过QQ群自由的辩论、促进了思想碰撞与交流,丰富了学生多元化思维,而博客的写作模式促使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张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果。因此进行有意识的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国培计划”河南省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严仲连:主体性是个性存在的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

[2]教育部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董菊初: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特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 篇11

1.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强调设计师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到设计作品中, 在作品中合理利用人性化元素。随着近年来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 现代设计中个性化元素应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因素非常多, 这无疑对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元素的应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具体来说,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因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首先, 受到风格化的制约。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需要加入自己对自然的认知, 风格化是指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特性, 这对设计作品个性化的体现非常关键。其次, 个性化设计对环境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工作对环境使用功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要求在设计工作中通过多种风格个性化设计来提高环境的使用功能。最后, 科学与艺术整合的影响。环境艺术应该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主要强调具体环境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艺术作品设计中应该融合设计师对周围环境的想法, 并对这种想法进行艺术润色。

2. 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个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求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同时还要对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体现出动感美、协调美等特点, 同时还不能忽略部分在整体中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体现出个性化的元素。具体来说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来体现其个性化内涵。

2.1 提高环境空间的使用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在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的内容更多, 个性化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环境质量, 还要在设计中体现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个性化设计中融入环保意识, 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环境和作品之间的协调性, 还要尽最大可能满足业主的需求。因为业主的工作性质不同、个人习惯不同, 因此环境空间使用功能也会存在明显的区别, 即使空间相同, 也会因为设计风格不同而在使用功能上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 我们应该利用独特的设计风格来提高空间的使用功能, 并从最大程度上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

2.2 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化

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要求真实反映出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的见解, 有时个性化设计表现为抽象的认知过程中, 有时需要在特定环境中对自然界客观规律进行掌握。设计师应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不能过分重视浪漫主义的表现。对于设计师来说, 能够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一个, 就赢充分了解各种艺术方法, 在体现设计风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并注意在设计中加入一些文化设计元素, 使人们充分了解自然、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情及风俗。此外, 因为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需要设计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发展。

2.3 科学统一科学与艺术

个性化设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外界环境和人们生活环境之间的协调,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是一种讲究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包含很多内容, 具体到每件艺术品的摆设都要经过设计师仔细的考虑。因此, 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 应该将业主的想法充分融入其中, 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展开艺术处理。此外, 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 还应该充分尊重自然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对拥有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没有节制的破坏, 这种行为必然会使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世界的毁灭。

结语

综上所述,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推崇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在社会注意建设工作中,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种形势下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并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体现出个性化的元素, 不断丰富人们的视野, 最终保证人与社会、自然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应该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的设计原则, 利用有价值的设计理念来吸取空间艺术精华, 设计出体现个性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但是, 设计师在个性化设计过程中不能因为过分凸显个性而忽略了作品与环境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基于此, 本文首先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影响因素, 然后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刘斌.试论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个性化[J].中国市场, 2013, (48) :75-76.

[2]刘昱初.中国传统吉祥图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5, (2) :188-193.

上一篇:原发性胬肉下一篇:持有成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