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学习模式

2024-05-31

个性化学习模式(精选12篇)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 如何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以提升, 这是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都是阅读教学中很好的教学模式, 它们不仅能够单独发挥作用, 两者的结合也能够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别谈谈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一、语文阅读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这不仅是学生阅读方式的个性化、教师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也是阅读素材以及教师课堂引导的个性化。无论是采取的哪种模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都是为了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语文阅读教学以更多新鲜元素及活力, 这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这对于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是一篇十分个性化、富有趣味并且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 开课前我向学生们提问:“对于一件特定的事物, 大家觉得它的正确答案通常有几种”?很多学生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问的问题, 纷纷说道:“当然是一种了”?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们觉得有点诧异, 教师似乎在暗示对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应该不只有一种, 这个个性化的设问对于学生们大脑中形成的常识是一种很大的冲击, 学生都惊奇的用饱含探究神色的目光望向我, 仿佛在等我揭晓答案。就这样, 这个个性化情境的插入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中我展开了教学:“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状况”。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关注科学”的单元设计, 这其中很多教学素材都是十分个性化的, 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很多知识和学生固有的观念间是存在很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的, 这往往是很有价值的个性化教学素材, 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语文阅读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教学模式, 协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谊, 还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对于某些问题共同展开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间就某个阅读范本来共同展开探讨, 需要学生间能够彼此交流、交换意见, 这对于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是很有帮助的。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是一篇很经典也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文章, 就这个话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探讨。正式教学前我先就这个题目和学生们展开了交流, 让学生间以协作学习的形式回想一下记忆中自己的“童年的朋友”, 说到童年学生们自然饶有兴致。有的学生回忆起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隔壁邻居家的小伙伴, 回忆起小时候一起玩耍、打闹,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有的学生说道小时候家里经常搬家, 所以没有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自己童年最好的朋友就是那些喜爱的玩具。学生们纷纷回忆起自己的往事, 见同学们兴致很高,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让大家谈谈“童年的朋友”对于一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有一定深度, 然而, 某种程度上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 童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 童年生活甚至能够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人生, 正是因为如此, 我才会让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思考、有认识。对于这种十分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协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从别人的观点中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认识, 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 这是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与思考的有效途径。

三、个性化与协作学习的结合

对于初中阅读教学而言, 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看似难以融入的两种模式, 但是并不尽然, 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及突破口这两种模式是能够相互融合,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 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两者的结合对于阅读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推进。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 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结合, 首先我让学生独立的构建一下他们头脑中的“天上的街市”的样子。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本来就富有个性化色彩, 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 很多学生都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 就这样, 怀着各自对于“天上的街市”的设想我展开了课堂教学。在学习了作者笔下的“天上的街市”后学生们的观念明显有改观, 很多学生都被作者笔下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的美所深深感染, 借助这个契机, 我让学生间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这篇文章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展开探讨, 同学们各抒己见, 饶有兴致的谈论着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自然也会逐渐加深。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都是很有效的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这对于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谊, 还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对于某些问题共同展开探究, 这对于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是很有作用的。不仅如此, 二者间也能够很好的实现融合, 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交互应用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富活力。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2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载体和操作平台,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一,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活动指导教师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通过特定问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实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既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需求,也是感悟信息技术使用价值的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原则

个性化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满足学生个别需求的教学”。(摘自尹俊华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导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主要表现为: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开放、交互、多元”是现代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三、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环节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探究、成果展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个性化学习(如图1所示)。

四、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探究选题的自主性、探究进度的自主性,探究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课堂中是很难实现的,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中,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学习主题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风格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呈现个性化、交流形式的个性化为主要学习特征,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基本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五、信息技术平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各环节的作用

(一)主题生成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课题开展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从哪里来?哪些主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编织的是一条为学生与其所在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相互作用的纽带。”[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录像、录音、照相等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和“记录”自然、社会、学校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开展《校园节能小能手》活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抓拍一些浪费能源现象,将学生拍得的相片办一个展览。从孩子们拍得的《永不熄灭的电灯》、《哭泣的水龙头》、《垃圾筒里的作业本》、《如山的丢失物品》等相片,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强烈地激发了学生节约能源、爱护校园的意识。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主题,如“制作节能小标签”、“宣传节能小知识”、“作业的再利用”、“失物储畜角”等等。这些课题的产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实现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个性化。

(二)探究过程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小学高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时,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确定主题后的资料收集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主题,挖掘主题的重要源泉。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调查访问资料是学生获取资料的三大资源。其中Intel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文献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国内有很多优秀科普网站,如北京科普、中国科普、中国科普博览等,都提供了交通、环境、军事、历史、风土、文学、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知识。除了这些资源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范围的资料,既使学生信息更丰富、快捷,又大大节省了探究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资料查找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索时,应引导学生及时整理资料、去伪存真、分门别类,使学生在阅读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指导学生开展《月圆中秋节》课题探究时,可采用主题网站的自主探究形式,借助留言簿的形式,让学生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上传并交流。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发现主要可以分成:古诗中的中秋、歌曲中的中秋、中秋节的传说和由来、中秋节的习俗这几大类。在课堂现场交流中,引发了学生对资料由表及里的思考,如从“古诗中的中秋”想到“怎样朗诵诗词”,从“欣赏配乐诗朗诵《古朗月行》”到“小组合作,自己配乐,朗诵诗歌”。学生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判读、分类、提炼、整合,体验到了研究课题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信息目的获取,准确的筛选,信息的加工,信息由表及里地创新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提供了一个适合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令教学方式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自选课题探究,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方式,并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群组共享,也可以使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例如,在“塑料是不是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一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首先,学生自主决定加入正反方的辩题。再指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和生活调查搜集大量的资料:塑料的优、缺点,塑料的发展,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科技对塑料的改进,我家每天每月产生废弃塑料制品的总量,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在学生将搜集大量图、文资料后,发到网络共享资料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生自己的辩论立场筛选,再传回“正、反方论据库”中,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双方都根据论点掌握大量论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国际大中专生辩论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了解辩论时应遵守的相关规则,发现辩论时应用的相关技巧。最后,在班级、年段内开展一场场激烈地辩论赛。这种通过网络平台与现实调查的资料收集,观看录像辩论和现场辩论相结合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环保意识的薄弱才是造成现今环境破坏的根源。最后教师适时地出示国家制定的《限塑令》,为后继新课题的生成《限塑令的调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建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反思中升华,在互动中生成,在实践中研究,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把握学习进度,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协作,注重通过平等的对话、相互协作实现学习活动中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成果汇报环节――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评价多元性,成果展示多样性

1.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打破了评价者是教师的唯一性,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阶段评价和结题评价应当贯穿活动中。网络让评价关注了活动的过程,如利用“留言板”将“生生评价”落实到位;利用QQ即时通信工具将“师生评价”关注学生进步点滴,利用个人空间将“阶段评价表”、“结题评价表”等成长的脚步记录在册。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对其它参与者的表现及时点评、查询,以便及时修正活动中的言行,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成果制作的多样性

传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往往以研究课题报告、倡仪书、手抄报等形式体现。而随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各自特长,如制作PPT讲稿、照片资料、调查录像、音响合成、电子小报等更多样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进一步推进了教育信息技术进程,促使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积极引导了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活动空间,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四结合通讯,.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3

PDCA的工作思路贯穿始终

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各部门对个性化培训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按照需求调查、方案制定、资源整合、系统建设、计划编制、项目实施、培训评价和工作总结等多个环节开展工作(如图1所示)。

需求调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公司直属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整合形成个性化培训计划。

方案制定:通过制定个性化培训项目工作方案,明确整个项目工作流程,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事项。

资源整合:基于科学系统的资源利用,将个性化培训计划与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常规业务培训计划整合。考虑资源现状、学员需求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形成集中面授、在线直播(大讲堂)、网络自学、在岗培训等多种教学模式。

系统建设:以个性化选学培训项目为载体,通过座谈、访谈等措施与课程研发部、网络教育培训部等进行深入沟通和协作,加快配套资源体系的开发建设。

计划编制:在基于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优化,编制个性化选学培训计划,明确分层分类的实施主体和学习管理要求。

项目实施:组织网络自学、大讲堂、集中授课的具体实施,发文通知,跟踪反馈,按月度做好实施情况总结统计,确保培训过程有序开展。

培训评价:全面梳理并分析培训考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基于网络平台系统设计并分类实施一、二级评估,同时增加对课程、师资的评价反馈,持续完善提升。

工作总结:进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反馈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持续对课程、师资、网络平台进行完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实施模式

确保培训实效

目前公司个性化选学培训已经涵盖了公司系统各类人员,包括县区级单位(县区局(分公司))的部门、乡镇供电所、班组。2013年累计有10156人参加选课,选课总人次达5万多。2014年有32362人参加选课,选课总人次达11.4万。

◆ 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公司直属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对“症”实施,提高了培训效率。将培训需求与现有课程匹配整合,发现课程缺口,明确后续课程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方向,使个性化选学的课程库内容与员工培训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了个性化培训的针对性。其次,对多种培训形式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网络自学、视频大讲堂、集中面授等不同的培训形式,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培训效率的有效提升和培训成本的合理控制。

◆ 流程化跟踪与推进过程管理

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把控多个关键环节和里程碑事件,确保培训实施的有序推进和工作流程的高效执行。图2所示为项目里程碑事项图。

在2013年基础上,2014年个性化选学培训新增实操技能课程481门、管理和技术课程17门,新增实操技能培训套餐34类,在线直播新增通用管理大讲堂2期(2013年已开展8期),推荐凤凰网、腾讯网公开课等外部公开课。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总体平均值为96.88分,在线直播大讲堂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7.02%,各期讲师的满意度得分均在85分以上,个性化集中面授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7.14分。

◆ 信息化驱动需求调查与效果评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个性化选学培训的系统功能需求,在公司已有的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定制,实现了按需选课、需求分析、学习包同步、学员考核管理、管理员账户等多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完善,推动了网络学院的应用。针对集中面授和网络自学,组织学员统一进行在线评价,将结果反馈至直属各单位,同时也能了解课程满意度情况。针对在线直播大讲堂培训,要求参培学员完成在线学习后,登陆学习系统完成一、二级评估,包括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班满意度和师资满意度等。

“四位一体”的有益实践推动培训模式创新

◆ 实施按需选课,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员工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制定员工个性化培训计划。实行按需选课,让员工在完成公司的培训要求之外,还能够按照个人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选修课程。

◆ 加快课程开发,锤炼多层次精品课程

在公司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制定新课程开发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积极研发涵盖不同人员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课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滚动修编和完善,逐步锤炼出一批精品课程。

◆ 拓展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激励体系

对各类培训方式制定对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如视频教学采用在线一二级考核评估;网络自学组织学习分享会,根据学员自学情况进行评分;集中面授统一进行培训考核评估。通过多渠道进行培训考核评价,完善公司培训评价激励体系。

◆ 完善系统功能,打造综合化学习平台

推动网络学院的建设应用,构建系统的各项功能,如支持在线选课、网络自学、即时在线考核等,逐步打造一个集个性化选课、在线学习管理、在线考核评价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下一步工作展望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4

● 电子书包的使用环境及个性化学习模式

1.电子书包的使用环境

电子书包使用环境的构建涉及移动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三个核心要素。[1]教室应用环境下还包括教室环境建设,即课堂交互显示设备(如电子白板等)、无线网络设备、课桌椅及其布局等。[2]

2.个性化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模式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以及各种学习能力和水平建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型。

●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为个性化学习带来了契机

从学习领域角度思考,电子书包的各种状态涵盖了个性化学习的结构化特性与个人知识空间特征。[3]

1.提供丰富且可共享的资源

电子书包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 而这些资源的特点是碎片化。该特点能够实现学生以下的学习活动:首先,学生能够在课前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学习资料。其次,能够重新学习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再次,学习能力及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电子书包中包含大量的教学及学习资源,并支持在线共享。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基于个人的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构建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4]因此,电子书包的资源共享功能使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成为可能。

2.支持师生互动和家校互通

教师组织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师生在交流沟通和相互启发中实现知识、 经验、成果的分享,并体验学习乐趣, 实现互相尊重。[5]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实时互动。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预习材料;课上,教师对答对问题的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进行实时表扬;课后,教师通过电子书包对学生下达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电子课本、完成预习作业、课中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和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课后完成家庭作业、查看作业批改结果及错题本等方式来实现个性化学习。

家长可通过电子书包了解孩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掌握其学习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评估。这使家长能够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使教师可以“以学定教”,正确地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使个性化学习顺利展开。

3.及时测评

电子书包可以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实时评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质量保证。

●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包含三个时间段(课前、课中、课后)和两种学习环境(校内、校外)(如下图)。

1.课前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预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6]课前是学生预习的主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课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大致的了解和预习, 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通过电子书包中的教学资源查找跟新课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对新课的理解。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查看之前的作业反馈。

2.课中

1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上传图片、音频、视频。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发布即时任务让其完成,完成出色的学生可以收到由教师发送的奖励。

2个性化学习还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上,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操作性课堂上,学生可以互相拍视频,记录自己的操作情况,然后上传给教师,教师则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给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该学生的操作情况。

3良好的知识巩固离不开随堂练习。在电子书包平台的支持下,学生随堂练习的效率也有所增加,完成练习题后,教师不需要一一批阅,电子书包系统自带批阅程序,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电子书包平台查看所有学生的练习情况,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节奏,从而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同时,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拓展或巩固练习,从而使学习实现个性化。

3.课后

1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平台完成家庭作业,并将作业发送给教师。

2电子书包可以代替纸质作业本, 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反馈及教师的评语。

3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系统中自带的错题本功能查看之前的错题,做到查缺补漏,及时巩固知识。

4除了正常的课后复习、巩固知识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成绩波动幅度图表等。

●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中涉及的关键问题

1.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网络问题

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无线网络的支持,若课堂教学中出现网速过慢、网络不稳定或无线网之间相互干扰等问题,就会中断教师的教学进程,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导致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无法顺利进行。

2.教师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在个性化学习中,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既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汇聚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推荐符合其偏好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与内容以及教师之间的有意义互动。[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不熟悉电子书包的使用环境,不能熟练掌握电子书包的操作技能(如电子白板的操作),就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而导致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无法实现。

3.学生对电子书包的功能了解以及操作能力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对电子书包功能的了解及操作能力影响着学生自身发挥个性化学习的程度,对于操作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在该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会出现学习效率低及不能最大化地实现个性化学习等问题。

4.学生的自律问题

学生的自律性是高效率课堂的保证。对于自律性稍差的学生,在参与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时会出现以下情况:1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从而影响与教师间的互动。2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功能进行操作,不参与互动。

● 总结与展望

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5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至关重要。古今中外,凡是在写作方面有巨大成就的人,都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如我国唐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到,“劝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意思就是说,不要总是将思维停留在以往的美好时光中,应该将目光投向美好的将来,才能够有新的动力,才能产生对生活的无限向往。言语之中充满着对新思维的强调。初中语文老师作为中学生写作的启蒙人,应自身具有求异思维,才能够将这种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作文创作离不开老师的大胆想象,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创作,创作的文章才能够得到认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打破常规作文教学框框,将学生们从模式化、形式化及应试化的思维中引导出来,让他们拥有大胆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如,针对初中学习生活的现状,给学生们布置一道作文题目:“幸福的初中生活”。学生们听到这个题目时,会很惊奇,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初中生活枯燥无味,怎么能谈得上幸福呢?这时,老师应将其中的含义解读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初中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还是有很多情趣在里边的,如将语言学好,当生活中遇到美景或难忘的事情时,就可以挥笔写下,这难道不是幸福吗?还有,我们的求学历程,其实也是奋斗历程,奋斗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这个角度看,难道奋斗不是幸福吗?诸如很多类似的发散思维的举例,便会让学生茅塞顿开,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了语言领悟能力,也就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透彻的作文讲评

初中生正处在智力发育和性格塑成阶段,在教学中,如果对他们给予肯定,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增。作文也一样,当学生完成作文时,老师应详细评改,全面分析,给予肯定,将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作文评改时,老师也得把握一定分寸,不能太过。在作文讲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老师在布置完作文题目之后,应将题目的内涵及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讲清,并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自己解决。这将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文章写完之后,在讲评中,老师应先对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圈点出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课堂上读给班上其他学生听。然后再针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再次,在文章讲评时,还可以单个进行,如对不同学生的文章点评时,老师可以单独指导他们,和他们进行写作沟通,并将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那些想法可取,那些想法不可取。另外,在沟通中,老师还要注意学生对文章的自评,只有通过自己评价,才能在老师的点评中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才能正真做到彻底理解,进而达到文章点评效果。最后,就是对文章本身进行点评。如,文章整体布局是否合理,上下段落过渡是否自然,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得体等,这些都是写作中的基础部分,不容忽视。通过对文章讲评,学生会从中受到启发,从中领会到写作的内涵,从而用心写作。

三、对好的题目详细分析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6

1.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潜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

3.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通过用信息技术“做”科学,学生进行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综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带领学生走入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或者课题直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展示学案,提出学习目标

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索之前,利用学案展示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探究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3.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

生物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一般会涉及多个知识点,通常采取分段进行的教学方式。学生结合学案的导学提纲,首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学生自己找出认知上的重点、难点,然后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达成学习目标,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准备。

4.教师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协助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最重要,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点拨,点拨要适时到位,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到目标。

5.师生共同进行解决、评价、拓展

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在本环节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在同组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演练。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学生全体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环境中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设可以运用所学方法的有关情景,引导学生向有关方面拓展延伸,从而迁移并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本模式的主要特点

1.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界面,为学生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利用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可以把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现实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更新、建构、创造新知识。

4.利用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个要求相适应的好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5.学案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利用网络来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7

关键词:Google Apps,目标驱动,个性化学习模式

0 引言

借助现代网络, 应用现代教育理论, 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以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时代要求, 也是实现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在国内, 越来越多的高校致力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2]。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信息;以论坛形式提供学习交流环境;通过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在线学习等。虽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主要原因有:①教学平台以固定构架网站为主, 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 信息庞杂、冗余, 学生无法实时有效地获得学习资源;②当前教育网络仍然停留在单一数字化教学的层次上, 并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效能, 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路线缺乏针对性[3]。

近年来, 云计算、普适计算、社会软件等新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使用方式。在国外, 已经有部分机构在尝试着把这些技术融合到个性化学习环境中, 以便进一步提高技术辅助学习的质量[4,5]。研究表明, 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必须以流畅的信息和密切的互动作为基础,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发展方向以及成长路线,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6]。

本文借用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Google Apps, 探索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模式:通过使用Google Apps技术构建开放式个性化学习环境, 来克服现有网络学习技术所存在的缺点, 并在此学习环境上建立一种以目标为核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Target-Based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tern, 简称TBPLP) , 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模式的应用研究, 证明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教学。

1 设计思想

TBPLP是一种以目标为核心, 围绕目标的实现、评价来进行的针对个性特征、适合个人成长的新型学习模式, 该模式过程清晰、目标明确, 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发展的思想。TB-PLP的设计思想是:整个知识体系根据学生各自特征进行有机分解, 形成各个知识模板, 学生在学习时, 从分解后的知识体系“开始”点出发, 选择若干个知识和技能目标, 每当完成一个目标, 都会涉及到若干个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先后次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 结合目标的难易程度、时间安排、学习进度等自己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进行学习。在TBPLP中, 每个目标、知识点以及入口点都有详细明确的说明:对于目标和知识点, 提供建议的学习方式、掌握标准、难易程度、评价方式、学时分配以及日历安排等;对于入口点, 给出学习步骤、学习方式、所需资源以及具体时间等。TBPLP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TBPLP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 在该模式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 结合学习路线, 有选择地、灵活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如果要实现目标3, 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都统一安排到一条学习路径上 (例如图2 (b) 所示) , 会导致大部分学生由于个体知识体系的差异, 难以掌握某些知识点和技能, 从而无法继续学习下去;而在TBPLP模式下, 要达到目标3可有3条路径选择:①学习知识点4→知识点8→知识点16;②学习知识点3→知识点7→知识点16;③学习知识点3→知识点7→知识点14→知识点15, 如图2 (a) 所示。由此可见, TB-PLP具备个性化的特点, 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步调不一致、教师难以分层次指导的问题, 更好地发挥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的优势。相对传统的学习模式, TBPLP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培养, 促进素质教育。

TBPLP强调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提供者和指导者, 其主要职责包括:①针对知识点设计、编写和开发各类学习资源;②出题、制定评价指标;③搜索、编辑和归纳整理各种优质资源并分类, 加以标志;④定时观察学生当前的状态和学习位置, 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分析, 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 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路线和学习方式;⑤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推荐合适的资源或给予帮助。由此可见, TBPLP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打破了以往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关系,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可以按需要, 随时、随地的进行个性化学习, 教师仅在后台扮演辅导和指引的角色, 进一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和终生教育特色。

2 技术支持

应用TBPLP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 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教育服务平台, 把多种优质资源、智能机制、推理机制和各种与学习、评价、考核相关的应用进行无缝连接, 才能发挥TBPLP的优势。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应包括:①提供可支持的教育服务网络中间件:用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海量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②语义支撑技术:包括资源元数据对象、对象分类体系、对象属性描述以及对象关联等语义的支持, 可以使用RDF或OWL本体等作为描述工具来实现与语义相关的功能, 例如实现个性化过滤和推送学习资源、与现有系统之间的互操作等;③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对信息库中海量信息的挖掘, 同时对挖掘后的有用信息进行各类分析、统计和推理, 应用处理结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实施智能测评和个性化评价, 并智能调整学生将来的学习路线、预测未来的学习情况, 动态修正现有目标或推理策略, 以达到对学生更准确的指导。

基于对上述关键技术的分析, 本文应用云计算作为TBPLP的技术核心。云计算是当今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它具有资源整合、设备优化、信息安全等优点[7], 十分适合应用TBPLP。Google Apps是比较成功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云服务[8], 借助Google Apps技术应用TBPLP, 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根据TBPLP的思想, 构建Google Apps个性化学习平台应包括以下四个架构:

(1) 云服务自主学习框架。应用云服务构建的自主学习框架相对传统网络学习框架具有更稳定和更方便的优点, Google提供的云服务是最稳定的云服务之一[9], 利用Google云服务技术构建的自主学习框架, 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网络系统负荷过大无法承载或系统闲置资源浪费等多种局限性问题。

(2) Google Apps个性化学习环境。Google Apps是在Google云计算底层结构之上架设的Web应用程序[10]。服务器在云中心应用该技术, 学校不需要购买和维护自己的服务器, 只需要把应用程序部署在Google的云计算环境之上便可供学生使用, 从而有效地解决高校网络学习平台开发成本高的问题。

(3) Google协作式学习前台。该前台作为个性化学习环境的门户网站, 以Google Apps为基础平台, 在此平台上提供各种挂件接口。Google协作式学习前台允许学校在此环境构建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插件工具, 同时允许学生添加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插件工具。

(4) Open Social (开放式社交环境) 。通过Open Social来访问社会网络用户和公共资源, 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该环境里进行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在线交流等, 教师能够针对学生设计和完善学习路线,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选择资源和制定学习方式。

3 TBPLP应用

以Web/Google云环境为运行平台;Google App Engine为服务器;Google云和XML存储为数据存储方式, 采用Java/Python语言, 利用Google apps作为基础来构建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个性化学习平台。该平台包括教师系统、学生系统以及管理系统3个子系统。其中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包括5个模块:①资源模块:该模块可以让教师或学生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和练习资源, 并提供给其他教师和学生下载;②视频模块:在该模块中, 教师可以上传每门课程的教学视频, 学生可以在线播放视频;③课程模块:该模块可以让教师管理课程内容, 包括制定课程标准、安排单元任务等, 学生可以按照完成任务和上交作业, 并能查询分数等;④互动讨论模块:该模块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留言板、论坛、微博、消息板、E-mail等讨论学习的相关内容, 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使用互动模块来协作完成作业;⑤日程管理模块:该模块具有课程表功能, 与Google日历相结合, 提供日程提醒、学习进度跟踪等功能。管理系统主要对系统里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堂管理以及后台管理4个子模块, Google App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在Google App个性化学习平台上应用TBPLP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教师首先登录学习平台, 进入教师系统, 通过课程模块为某门课程设计学习进阶图, 对于进阶图的制定, 可采用多层迭代方式进行逐步细化和完善;学生登录进入学生系统, 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某门课程进行学习, 系统会给出教师之前制定的完整的学习进阶图, 并给出建议来引导学生先从简单的目标作为入口点。

步骤2:当学生选择某一目标作为入口点后, 系统会激活该目标所涉及的全部学习路线, 并暂时屏蔽其他学习路线, 同时给出建议路线引导学生沿该路线进行学习, 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路线学习;每当学生到达一个知识点时, 系统会列出该知识点详细的目标、内容、学习状态以及评价标准等, 让学生清楚明晰,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管理模块和日程管理模块对学生的当前学习进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步骤3:学生进入某个知识点学习的同时, 系统可先对该学生进行测试, 检查和评价其当前能力水平。这一步骤主要有两个作用:①获取该学生的当前知识和能力水平, 有利于为其推送合适的学习路线和资源;②如果系统通过测试发现该学生已经掌握了该知识点, 则可以跳过它而进入后续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步骤4:系统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过往学习历史, 自动为其过滤、筛选和推荐更为合适的课件、习题等资源 (例如为水平较高的学生推荐较难的题目) , 同时推荐相应的学习工具和应用系统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当然,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挑选, 或请教师帮忙为其挑选。学生通过资源模块、视频模块以及互动讨论模块开展各种交互式问答、留言消息、BBS讨论区、聊天室、虚拟课堂等同步或异步交流, 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步骤5:系统实施知识点评价, 其目的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完成知识点要求的水平, 评价会产生两种结果:①如果学生没达标, 系统会把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继续学习, 然后系统再进行评价, 直到达标为止;②如果学生达标, 则标识并记录该学生已完成某知识点的学习, 让其选择下一个知识点入口,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相关建议和提示,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一步步接近并到达最终目标。评价是以学生的自我选择作为最终决策依据, 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专长, 达到最好效果。这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步骤6:如果学生已达到目标, 则可继续选择其他目标或退出;否则转到步骤4继续进入下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

TBPLP着重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兴趣, 体现因人而异的培养思想。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升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自身认知、学习和监控评价的环境下所选择或形成的学习路线和学习方式, 必然与自身特点相吻合, 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必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11]。

4 实验

本实验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2011级新生为例, 由于新生没有对现有学习方式形成习惯和依赖, 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实验内容包括学生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对TBPLP实施的评价和平台使用情况。本实验试图回答3个核心问题:①学生使用TBPLP平台的获益如何?②TBPLP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③学生用Google App技术支持的平台搜集所需英语资源比传统的网络资源搜集方式对比如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6份, 回收有效问卷230份, 调查结果分表1所示。

表1显示, 86% (15%+71%) 的学生表示使用TB-PLP平台自主学习英语使他们获益匪浅;85% (12%+73%) 的学生认为很大程度上TBPLP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90% (19%+71%) 的学生认为使用TBPLP平台搜集所需资源比传统的网络资源搜集方式更为准确和快捷。调查还显示, 58%的学生认为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时听力提高最大, 35%认为英语口语提高最大, 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和词汇提高最大。除了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外, 有52%的学生认为通过TBPLP的学习, 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调查分析还反映了另外一种情况:TBPLP的应用效果受学生中学教育水平、高校网络硬件水平以及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5 结语

TBPLP模式更多的是体现其导向性和人性化特点, 尤其适用于学生的课外学习、专业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活动。该模式具有过程清晰、目标明确、自主选择以及注重个性化发展的优点, 对彰显学生个性、提高个性化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配合Google Apps技术平台, TB-PLP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放、准确、简单、清晰、自主的以人为本的知识教育服务体系, 其成果可推广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中。

本文提出的模式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去继续研究, 例如:如何实现大范围、分布式环境下的优质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如何更好地对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推送和个性化过滤;如何采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整合信息库中的海量信息, 并进行分析、统计和推理以便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等, 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DON E.Descy.Igoogle, ugoogle, we all google[J].Techtrends March/April 2008, 52 (2) :6-7.

[2]AHERN T, EL-HINDI A E.Improving the instructional congruency of a computermediated sm-all group discussion:A case study in design and delivery[J].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2000, 32 (32) :385-401.

[3]G GROSSECK, C HOLOTESCU.Can we use Twitter for educational activities[C]//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 Scientific Conference, eLearning and Software for Education, Bucharest, Romania, 2008.

[4]BRUNS A, HUMPHREYS S.Wikis in teaching and assessment:the M/Cyclopedia project[C]//Proceedings of the 200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kis (San Diego, California, October 16-18, 2005) .WikiSym 05.ACM, New York, NY, 2005:25-32.

[5]M GUMINSKA, J MADEJSKI.Scaleable model of e-learning platform[J].Journal of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ing.Issuel, 2007 (21) .

[6]J C SANDVIG.Active server pages[J].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2004:16-23.

[7]LD PAULSON.Building rich web applications with ajax[J].Computer, 2005, 38 (10) :14-17.

[8]郭辉, 余丽娜.基于ASP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6) .

[9]M ARMBRUST, A FOX R, GRIFFITH A, et al.Above the Clouds: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ical Report No.UCB/EECS-2009-28[J].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February 2009.

[10]张伟.发展个性化学习模式, 建设人性化网络教育[J].消费导刊, 2009 (4) :167-168.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8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即“慕课”) 中的学习资源是在线开放并异步呈现的, 几乎不设置用户注册门槛, 学习时没有任何限制, 因此大量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动机的学习者纷纷加入MOOC之中[1]。MOOC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趋势,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如何使中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呢?笔者认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帮助中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方略。数学作为自然、技术科学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MOOC的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 MOOC和数学个性化学习

1.1 MOOC的含义

目前, 关于MOOC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维基百科上对MOOC的定义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堂。MOOC是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虽然其课堂参与类似于学院和大学课堂, 但MOOC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会对在校学生提出学分要求。尽管如此, 为了相关认证, 它可能通过提供证书来证明[2]。

1.2 数学个性化学习

所谓个性化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尊重的氛围中, 中学生根据对自己个性的现有认识, 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活动;通过上述活动而获得的经验, 又反作用于中学生, 使其实现对自己的个性的再发展和再认识。这样, 中学生就会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投入下一轮的根据自己的个性而制定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的实质应是一个过程, 是中学生沿着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亲身经历中寻求理解和整合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 是不断的体会磨砺研究数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是不断的发展自己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能结构的过程。数学个性化学习, 即是用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通过个性化的多元道路, 共同奔赴数学学习之“终极追求”的过程[3]。

1.3 MOOC环境下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内涵

个性化学习这个理念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算是它的源头。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当前MOOC热潮的到来, 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获得丰富的资源。同时, 中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 自由选择学习所在地等, 能够得到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来达到学习个性化的状态。可以说, MOOC的到来为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2 构建MOOC环境下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

在MOOC环境下的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研究中, 目前, 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MOOC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模式, 在文献[4]提出的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础之上, 本文建构了如图1所示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1) 前期分析。通过分析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经历、背景和参与活动等, 并决定符合该中学生的数学个性化的参与活动、学习经历等。

(2) 课程注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或兴趣选择相应的数学课程内容, 这些内容并不像传统的数学网络课程, 单单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PPT课程。教师一般会提前以邮件或是布告的形式告诉学习者学习信息, 整个学习过程也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单一模式, MOOC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 通过评价、讨论把学习者和教师真正连接起来。

(3) 视频学习。视频是MOOC信息传递的核心形式, 一般长度不超过20分钟。设计者把数学课程内容和练习题目无缝地衔接起来, 学习者观看完一段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 然后再继续观看。对于学习者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

(4) 完成作业。该环节充分要求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小知识点练习和视频是无缝衔接, 学习者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直接进行练习强化, 然后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完后会有相应的单元家庭作业。

(5) 在线交流与协作。在线交流是MOOC的又一个核心环节, MOOC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每次给学习者一个主题, 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线讨论、学习, 因此, 在线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至关重要[5]。另外, 因为注册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 因此, 协作学习也需要基于在线交流的方式来开展。

(6) 个性化学习结果分析与评价。学习结果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个性化评价同样也是MOOC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题。一是, 学习者数量众多, 二是, 学习者来自于世界各地,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学习方式, 对这些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价将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MOOC通过对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创新, 提出了用计算机评价客观题测试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 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评解决主观题的评价问题。

(7) 参加测试。一方面, 学习者可以根据视频中的作业进行一项简单的自我测试;另一方面, 整个课程结束后, 如果学习者达到参加结业考试的标准, 则可以参加该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多是应用型的灵活题型, 学习者通过考试后学校会给学习者提供一份电子认证书[6]。

(8) 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根据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结果分析与评价的结果, 完善数学个性化学习, 进而实现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

3 结论

MOOC如火如荼的开展给我国高等教育乃至义务教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更为科学的再构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而解决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这个难题。本文在MOOC环境下提出了关于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模式, 力争为解决中学数学MOOC建设的这些基础性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最终实现中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最大满足。

摘要:本文分析MOOC和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关系, 帮助中学生建立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 构建了基于该理念的学习模式, 并对该模式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模式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培养中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关键词:MOOC,个性化学习,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乐, 郑蕉, 彭军.MOOC环境下双语教学的信息传递模型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10:182-184, 196.

[2]Wiki.MOOC[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C.

[3]刘世忠.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史龙珍, 韩小飞.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 2014, 6:185-187.

[5]毛会彬.打造“个性化学习”的五个步骤[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 (2) :23.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9

随着因特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1]。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方式都可参与学习。对于终身教育来说, 传统课堂之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 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 甚至工作场所也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需要借助身边的一切可联网的设备, 如计算机、PDA、智能手机等, 随时随地连入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Mobile Learning”研究项目提出了移动学习概念, 迅速受到关注, 成为大学生关注的话题。移动学习 (Mobile Learning) 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 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Alexzander Dye) 。

利用现代信息工具, 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值得教育技术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移动学习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视域[2]。在此背景下,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的专业设计, 有助于个性特征的筛选、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获得的评价, 从而促进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策略的深入探讨, 同时有助于通过研究个性化学习模式及其支持系统的特点, 为大学生移动学习理论提供有效落实的实践和建设性意见和策略。

二、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1. 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个性化学习理论为指导, 立足于大学生的移动学习, 构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满足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研究内容

(1) 基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已取得成果分析。

(2) 大学生移动学习状态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3)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是文献研究阶段、问卷调研阶段和模式构建阶段。在不同研究阶段, 针对不同研究内容, 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阶段

在本阶段, 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开展相关的文献研究, 对基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进行了现状分析。文献研究发现, 我国已形成一定的移动学习模式, 如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基于WAP浏览链接的学习模式、基于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式等, 对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和技术支持等也做了深入研究, 但缺乏对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模式的研究, 特别是在个性化学习板块, 没有提出详细的、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并且研究往往止于理论层面, 研究中总结和提出来的策略缺乏有力的数据说明和实践支持。

2. 问卷调研阶段

本阶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挖掘出关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现状与需求方面的数据。调查分析发现, 大学生普遍拥有移动设备, 且乐意使用其进行学习, 但是由于学习时间比较零散或是其他原因, 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查找资料或是下载资源, 无法长时间在线学习, 从而进一步导致学习效果不显著, 无法充分发挥基于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同时,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发展需求, 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二是最大化符合个性化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

3. 模式构建阶段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 主要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及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过程两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是通过对大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其所存在的学习问题, 并为其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让大学生有效地学习。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与众不同的, 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 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了解和解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 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适应学习上的要求[3]。

通过个性化学习及移动学习的特点分析, 建立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雏形 (如图1) 。

在构建了初步模式后, 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以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将学习模式应用到学生学习中, 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 分别是: (1) 初步应用, 检验模式的合理性; (2) 细化环节, 提高模式的操作性; (3) 探讨策略, 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1) 第一轮行动研究———检验模式的合理性

本轮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基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协调合理, 同时分析基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在学习者应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者利用“掌中英语”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工具, 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听说学习、词汇学习、课文自主学习、测试评价、实现在线交流和答疑。

观察学习者的个人中心,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观察学习学习者在网站论坛的动态。为详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效果, 我们抽取了部分学习者进行访谈, 问题主要涉及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具体过程、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效果及学习的自我评价。

通过本轮的行动研究发现, 所提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建构的模式各个要素关系合理, 教学效果有效。但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

第一, 由于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个性化学习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 有些学习者面对丰富而繁多的学习资源, 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

第二, 用于移动学习的时间零散, 不能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测试评价。

针对发现的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移动设备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进度, 为学习者提供周期性学习任务及学习内容的措施, 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

二是通过移动设备,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提供学习测试评价的建议。

针对改进措施, 建立了改进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如图2) 。

(2) 第二轮行动研究———提高模式的可操作性

修正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 实施相关改进措施, 进一步细化基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各个环节, 从而提高该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通过本轮的行动研究发现, 所提出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建构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学习者根据学习的建议, 能够有针对地选择学习资源及学习评价测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移动学习的效果, 但是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面对繁多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 但也存在困惑, 到底选择哪一些具体的学习资源才能够避免盲目性, 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呢?

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采取个性化推荐学习资源的策略, 为不同学习者提供用户评价高及学习热度比较高的资源。

针对以上改进措施,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如图3) 。

(3) 第三轮行动研究———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修正前两轮行动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 本轮行动研究重点是为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移动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推荐信息, 观察是否促进学习者高效学习, 强化学习效果。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 实现对原来所提出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修改和完善。

上述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强调以大学生为主体, 结合了移动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从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及学习工具入手, 为学习者提出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有效模式, 提供高效率、好效果的移动学习方法。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经过理论探究分析、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的探究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过程, 构建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如图4所示。以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自主学习为重点, 通过开展三轮行动研究, 完善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 巧妙地融合了移动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从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及学习工具入手, 为学习者提出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有效模式, 重视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评价和学习引导。

参考文献

[1]胡通海.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D].徐州师范大学, 2010.

[2]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9) :37-39.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10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发现问题,引导学习者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 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学习者们是在同一种模式下被动的接受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者的个体差别和发展需求不易体现,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E-learning自2000年正式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推进了教育范式的转变,也为大规模的教育与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相融合提供了可能[1]。结合了传统课堂教与学和E-learning优势的融合式学习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融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不仅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也支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恰当设计融合式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融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2]。要体现学习活动的价值,需要深入理解学习活动各环节要素与教学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本文以活动理论为依据,在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了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包括教学前期分析以及不同学习环境下的教与学实践方案的设计,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化的学习内容来修改与完善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与学效果。

二、活动理论与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

(一)活动理论

活动是由意图启动,并且有工具作为媒介,实现活动内化与外化的转化。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而人类活动又可看成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由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6个要素组成,其中主体、客体、共同体是核心要素,工具、规则、分工是中介元素[3]。活动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知识的过程。活动系统的6个构成要素并不是彼此独立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持续不断地进行互动的,活动系统是围绕主体展开的,体现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要求主体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协调,以此促进其有意义的思考,获得更多的知识建构。

(二)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特征[4]。融合式学习模式结合了传统教与学和E-learning两种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对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通过对学习者初始状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风格和能力等特征方面差异的获取,把教师驱动学习变为学习者驱动学习,其不拘泥于特定环境的教学形式,成为解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承认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出发,使教师和学习者根据教与学的需要,有效地实现教与学方法、策略、资源和评价等融合,充分体现教师和学习者的主导与主体地位,在尊重学习者个体感受和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实施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三)基于活动理论的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5]。学习即为一种活动,活动理论是一种以活动为中心理念,通过人参与社会活动而获得心理或行为发展的理论。它关注的不是知识状态,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及他们在活动中使用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境化的关系,活动的目的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和结果[6]。每个人都有各自学习和接受事物的方式,所以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体验都不相同,这就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即活动、操作、实践、探索和经历。融合式学习模式通过增加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以学习者驱动学习的方式完成个性化学习体验。因此,本文强调在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中引入活动理论,更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探寻活动问题和潜能,在多重协作与交流中增强学习者的智能,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图1所示为基于活动理论的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活动结构图。

学习主体主导着学习活动的发展方向,并在一定目的驱动下,通过多种工具的介入,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和学习共同体中,指向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等学习客体,根据制定好的规则和个人特征进行任务分工,使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在动态与复杂的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

三、汇编语言课程的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

我们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中,基于活动理论的思想,设计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融合式学习模式,包含学习者特征与学习内容分析、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部分个性化的课程活动设计等,让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编程技巧、知识总结与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为了体现学习者在融合式学习中的主体性,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本文以学习者特征分析为重点,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进行了测试分析。

1.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 选择的是 当前使用 最广泛的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7],该模型从信息加工、信息感知、信息输入、信息理解四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八个维度 , 即活跃与沉思、感觉与直觉、视觉与语觉、序列与整体,为了更加准确的区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每一个方面都增加了介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型(如表1所示)。学习风格调查问卷依托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及课程特点,确定了24道题目,每道题目都有a、b两个选项,每个方面都对应6道题目。其中a代表活跃、感觉、视觉和序列,用前者风格表示;b代表沉思、直觉、语觉和整体,用后者风格表示。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推断规则如下:

(1)计算每一方面a与b的总数,记为ma和nb,其中m、n为常数。

(2)若m>n,则结果为(m-n)a;若m<n,则结果为(n-m)b;若m=n,则结果为零。计算结果代表学习者在某一方面的学习风格。其中字母代表学习风格的类型,数字代表学习风格的程度,且数字越大,程度越强烈。

(3)每一方面的取值只可能为6a,4a,2a,0,2b,4b,6b中的一种,并且将这7个值划分为三部分,如图2所示。

以信息加工方面为例,若某学习者取得了5a和1b,根据推断规则可知结果为4a,那么该学习者在信息加工方面为活跃型。依此规则获取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类型。

学习风格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发现学习者的差异性,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进一步明确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实现教与学各要素个性化的融合与应用。学习风格直接渗透于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使学习过程和结果接受个性的影响,让学习者的个性得以张扬,同时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建构提供了价值导向[5]。

2. 学习偏好

学习偏好作为学习者行为的表现指标,既彰显了学习者的个性,又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的行为特色。本文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几方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学习偏好在价值上具有两极性,即积极和消极。学习偏好调查问卷中每一方面都对应3道题,每道题目都有a、b两个选项,a代表积极的学习偏好,b代表消极的学习偏好,其推断规则与学习风格相似。积极的学习偏好有助于学习者取得优异的学业成就,而消极的学习偏好则容易影响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发展,对学习者造成负面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具有消极学习偏好的学习者,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习者积极的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分析,了解学习者特有的学习优势与类型,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水平和特点,分析课程学习内容,制定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细化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组织形式。

(二)基于活动理论的融合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开展

在汇编语言课程的融合式学习模式中,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活动设计遵循活动理论的思想,体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活动设置中,学会分工与合作,按知识的层次性完成学习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依据活动理论的组成要素和个性化学习的特征与理念,本文建构了如图3所示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并将其应用在汇编语言的融合式学习模式中。表2所示为汇编语言课程学习活动设计表。

1. 个性化融合式课程活动的设计

在课程组织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依据前端分析将汇编语言课程按教学任务划分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定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既有所有学习者必须共同掌握的基本内容,又有根据学习者个性需要的补充内容和拓展内容;既有适合个人完成的学习任务,又有适合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于此打造一个良好的、基于网络化学习的融合式学习平台。利用融合式学习平台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环境联通起来进行活动设计,将教学总学时分成理论面授学时、实验学时和网络学习学时三部分,对不同空间环境下的资源与交流工具、评价的形式与标准和活动内容等进行具体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探究学习形式为主的个体学习活动为基础,以与学习共同体的分工协作形式为主的合作学习活动为支撑,根据活动设计层次的不同,将自主预习、新知讲授、分析讨论、自主实验、分组协作、复习反思、作业展示和评价交流等活动有效的连结起来,其中,前一活动为后一活动打基础,后一活动对前一活动进行评价,给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使得整个融合式学习模式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引导学习者在连续的学习状态中使用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体验,实现整个学习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有效运转与融合,最终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2. 个性化融合式课程活动的开展

课堂学习活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保证必要的课堂时间安排前提下,对每个专题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通过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任务以及面向真实世界和真实问题的任务为导向,让学习者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并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指引与情感支持;同时为强化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师为学习者创设自主实验空间,让学习者更多自由支配学习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去做,使学习者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寻求教师帮助等方式完成实验的学习与创新。

E-learning学习活动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本门课程中,学生主要利用E-learning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偏好选择观看课堂实录、教学PPT及相关补充资料或拓展资源,主动的去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提升的相关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利用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如讨论区、电子邮件等学习工具,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并对自己以及学习小组的协作伙伴进行评价等。

综上所述,活动理论指导下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开展,一方面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课前预习与课后提升和实验操作训练,另一方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面授教学与指导,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习内容为核心任务,从任务的确定、实施到完成,既发挥了传统课堂教与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又获得了最高效率、最低投入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三)评价反馈

活动理论强调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展示与养成。因此,结合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评价策略,是融合式学习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不仅检测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和学习者学的积极性。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评价和E-learning表现评价,其中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出勤情况、回答与提出问题情况、自主实验过程情况、协作交流参与度情况和学习成果展示情况等;E-learning表现评价包括登录与在线情况、课前预习与课后提升过程完成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和作业质量情况等。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时刻反思形成性评价信息,做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并将指导性建议反馈给学习者。总结性评价由基于E-learning的在线测试成绩、实验大作业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

(四)实施效果

汇编语言课程的融合式学习模式在活动理论指导下,立足于学习者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围绕传统课堂、计算机实验室和E-learning平台的教学实施,旨在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对教学实施情况作了调查与分析,其中81% 的学习者表示该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有助于汇编语言课程的学习,能够满足学习需求;72.9% 的被调查者表示本模式有助于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个性化融合式学习模式有效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实现了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交流学习的相辅相融,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活动链,更好地促进了学习者个性化特征与学习环境的平衡发展,使学习者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创建个性化教学模式 篇11

(1)教師辅导式,即将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计算机交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进度,自主学习,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安排不同层次的辅导,这也是体现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往往要与其他方式相结合。

(2)演示式,同时配上投影仪,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模式。用全讲授模式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抽象、枯燥、泛味,学生难记、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而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还应穿插实物观察、操作演示及相互讨论,制作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对计算机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譬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组成”时,我们可以将一些主要元件的实物如CPU、内存、鼠标、键盘、声霸卡、网卡、驱动器等等拆下来展示、让学生们互相传阅,甚至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一边拆机、一边讲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构成并加深他们对这些元件的实际印象;在学习“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较有趣的病毒发作时的现象(如雨点病毒、火炬病毒、小球病毒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

然后,教师在演示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深入细致地分析其基本原理,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发问,引导学生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主动探究式,即自主学习方式,课前先让学生依据教学目的,有重点有目的地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好本节课的练习任务,上课时再按照自学的内容按要求上机操作实践,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基本步骤大致包括“阅读──猜想──验证──总结”。哈佛大学师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为老师,不要一味地灌输,要尽量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够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双通道沟通。在这种方式中,可以组成2至4人协作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精神。在最后的总结归纳过程中,老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让其中一名同学先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4)综合式:A、演示+辅导方式,B、探究+辅导方式,C、探究+演示方式。

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吃不饱”,老师刚一讲完,或者说还不等老师讲,他们就懂了或者是早就已经懂了。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但是,对于电脑这个较为新兴的事物,没有新知识的刺激,只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从充满兴趣,到不感兴趣,到讨厌上课。

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显然,“强按牛头吃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方法一,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程度高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练习方式,从低级做到高级或者是直接选取难度较高的等级。这样,不但可以使优生在课堂上始终有事可做,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还使得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辅导程度较差的学生。方法二,为了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堂课,我都会要求几名程度较高的同学(一个大组至少一名),给他们分配具体的任务—协助老师辅导该组同学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有了具体的任务,加上他们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本节课他们就会好好上,自然而然就实现了让他们“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辅导的过程中,他们通过看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还会学到更多更完整更系统的知识,遇到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叫老师过去解决。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为了能够当上老师的助手,提早完成了下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家里就把上机内容作好用优盘拷贝到学校给老师看。另外还能够让老师空出一部分时间,重点辅导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个性化学习模式 篇12

一、我校药理学硕士点现状

药理学是以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为基础,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的桥梁学科。因此, 药理学研究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 本科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存在以下问题。

1. 师生间专业背景差异, 生源构成比例失调。

我校药理学硕士点设有临床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定量药理学和天然药物药理学共四个专业, 其中80%的导师为临床医学专业背景, 药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导师仅占20%。我校药理学硕士点主要招收临床医学和药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近五年我校药理学硕士点招收的研究生中临床医学毕业生仅占3%左右, 药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占95%左右 (其中药学专业为71.4%, 制药工程专业为14.2%, 药剂学专业为7.9%, 临床药理学专业为1.5%) , 护理学专业背景的约占2%。尤其是近4年我校药理学硕士点招收的研究生, 本科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约占98%, 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成为我校药理学硕士点的主要生源。

2. 学生药学技能良好, 医学专业知识薄弱。

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 在本科阶段对药学相关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他们的主干学科是药学、化学以及生物学, 主要课程有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学分子生物学, 涉及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甚少。因此, 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药学技能良好, 而医学知识相对薄弱, 如何弥补他们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3. 公共英语基础较好, 医学专业英语薄弱。

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本科毕业生大多数都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公共英语水平较好。但由于我校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缺乏系统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其专业英语能力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 如何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是研究生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4. 科研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理论知识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 而具备创新思维则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本科教学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模式, 没有接触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科研创新思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另外, 学生动手、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较差。如何在短短的3年内把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科研综合能力的有竞争性的人才, 是我们全体导师的共同目标。

二、采取“导师个性化引导, 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模式

针对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药理学硕士点探索出“导师个性化引导, 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模式对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进行培养。

1. 优化教学内容, 夯实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 研究生课程教育主要存在课程体系僵化、内容老化、教学特点日益淡化的现象, 研究生课程教学成为本科生教学的简单延续[3]。近年来, 我们优化了教学课程, 在导师的个性化引导下, 学生完成自主性学习。

首先, 我们根据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等情况为研究生制定符合其实际需要的培养方案。为了更好的满足研究生对实验技术知识和药理学理论知识的需求, 我们增加了课程的种类, 更新了课程的内容。近年来, 我们先后开设了动物实验方法学、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定量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等课程[4]。各方向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

其次,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模式, 比如说在讲述心血管药理时, 导师会系统的讲述心血管的构造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并且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设想、畅所欲言。然后导师将讲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 其中穿插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的介绍;课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此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并以综述或报告讨论会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又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最后, 针对我校药理学研究生的专业背景主要是药学相关专业, 主要采取三种形式来补充医学专业知识。一、从研一开始, 我们要求学生自学医学相关课程, 或以跟班听课的形式进行自主性学习。二、要求研究生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对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 使他们能较好的掌握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 进而有利于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三、为了弥补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 我们让7名研究生参与编写了教材《护理药理学》和《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学》、专著《老年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中的部分章节。研究生在参与教材编写的同时, 既发挥了自身专业特长, 又加强了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今后进行药理学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传统的英语教学拘泥于课本, 重视语法教学, 忽视了学生运用语言交际功能, 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无法用英语来提高和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科研[3]。为此, 我们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 让研究生从研一开始每周翻译一篇与自身课题相关的SCI论文原著, 并将翻译的论文进行中文和英语口语的汇报, 然后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交流。 (2) 教师在讲授专业英语这门课时以SCI论文原著取代传统的教材, 所有的同学就老师所选取得段落进行探讨。对于个别词汇的特殊用法,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使他们能更好的掌握专业词汇的运用,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整合能力。此种模式让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促进专业英语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使他们有能力阅读和翻译专业领域内的英文科研文献, 获取有用的科研信息, 了解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 也为以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3. 参加学术交流, 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高低已成为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指标[5]。学术交流活动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发研究生投入科学研究活动。研究生参与各种科研和学术活动有利于自身发挥和提高创造力,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6,7]。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可使我们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 也是研究生自我锻炼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在安徽省药理学术年会上, 我校共有26名研究生参加并提交论文近20篇。通过大会交流, 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拓展, 科研信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 参加实验教学, 培养综合能力。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把培养研究生具有初步开展科研的能力和相当于高年助教的教学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美国的大学也十分重视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的培养[8,9]。在我校药理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中要求研究生独立承担4~6个学时的本科药理学理论课和20~30学时实验课教学实践。实际工作中, 我校药理教研室主要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能力为重点, 导师主要从指导学生备课、书写教案、制备PPT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等几方面来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能力。

首先, 我们要求研究生在授课前认真准备, 掌握实验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 正确书写教案, 同时深入课堂听课, 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研究生上课前要进行统一试讲, 试讲通过方能进行实验课教学。

其次, 我们要求研究生制备PPT, 运用多媒体授课, 以PPT为大纲, 加上适量的板书和手势, 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试讲时导师组会对影响PPT放映效果的因素, 如字体大小、颜色等给出建议, 并鼓励研究生在PPT中适当插入图片或者动画, 将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最后, 我们要求研究生全面掌握实验教学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通过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学习以后, 研究生基本能掌握相关动物实验的操作, 但是我们要以一名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研究生, 每次上课前都要进行预实验, 确保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对于个别极难的操作, 导师则亲自为研究生示范, 督促研究生多动手练习, 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每次研究生上课时导师都跟班听课, 从中发现研究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以便他们能及时改正和提高。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3年“导师个性化引导, 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模式的实施, 已毕业的2届本科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的医学知识得到了加强, 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论文一次性通过了盲审, 都已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发表论文近30篇 (其中5篇为SCI收录) ;获得安徽省药理学术年会青年论文交流评比“一等奖”4人、“二等奖”1人, 壁报论文评比“二等奖”2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2人;申请专利1人。毕业生中2人在皖南医学院任教, 21人在医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3人在医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及产品销售工作。

此种培养模式在培养我校专业背景为药学相关专业的药理学研究生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为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师晨霞, 黎燕峰, 许彦芳, 等.培养药理学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4) :46-47.

[2]赵馨.基础阶段研究生培养的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157 (12) :236-237.

[3]沈玉洁.研究生学位课程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3) :441-443.

[4]张俊秀, 杨解人.采用“导师个性化引导, 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培养药理学究生[J].安徽医药, 2012, 16 (2) :275-277.

[5]李巧玲, 李继宏.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发展研究[J].时代教育, 2013, 11 (028) :42.

[6]柯红岩, 李帅.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12, (6) :78-80.

[7]陈吉轩, 陈思东, 姚振江, 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5) :486-488.

[8]林骏, 杨翠兰, 罗深秋.加强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8) :802-804.

上一篇:社会价值下一篇: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