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2024-10-13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精选8篇)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1

论文

浅论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红星职专

于源源

2008年10月

浅论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面临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的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社会转型时期是人们思想变化最为剧烈、价值观念最为模糊与不稳定的时期,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而新的价值观体系由于新体制尚未完善而未能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社会化敏感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价值选择与价值取向极易受到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变化甚至价值迷失,尤其是主体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上的迷失。

主体价值迷失表现为自我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性和模糊性:

(1)把个人主义等同于自我实现;(2)强调“自我中心”,忽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集体价值的统一性、协调性;(3)将价值定位于“我”,使“我”与社会群体对立起来。据统计,91.6%的青少年学生把自我奋斗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信条。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自我奋斗意识强就是主体价值的迷失,但不容置疑,过于强化、膨胀的自我意识若缺乏正确、得当的导向,极易滑向“自我中心”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人生价值迷失表现为理想价值与功利价值间的矛盾冲突,社会理想、人生奉献被物欲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在调查中,90.8%的青少年学生把个人的现实需要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只有9.2%的学生把社会性理想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不少学生还说:“理想,理想,有利便想。”有的青少年甚至把寻求肉体感官刺激和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以金钱、财富来衡量人生的价值,流露出庸俗化、物欲化、功利化等令人忧虑的价值迷失倾向。

道德价值迷失表现为公与私、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社会转型期里,许多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被放弃甚至被彻底丢掉了,存在道德滑坡、良心泯灭、人格沦丧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现状。在调查中,83.6%的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存在着水平层次上的错位,即“经济发展了而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都下降了”。据调查,当代青少年学生在公与私、义与利关系问题上,先公后私、公私并重、先私后公的取向比例为32.3:61.3:6.4,以公私并重的价值取向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公与私、利与义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在难以兼顾而必须二者择其一的情况下,若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从

当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强化、人生价值功利化的倾向看,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先私后公、先己后人、先利后义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逆向道德价值取向。而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二、重要因素

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为何会出现迷失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通过接收各种信息而生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在青少年的众多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中频频出现的一个词语——网络。

网络的学名为Internet,译成中文为互联网,国际网络,因特网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脑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互联网的形成使计算机不但能处理信息,而且可以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其迅速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一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8年我们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网民“的称谓,当时中国的网民刚刚突破100万大关,仅仅时隔5年,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近6800万,足足比5年前提高了60倍。翻了近6番,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互联网用户已达5465万。

在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学生,他们以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的优势充分的与互联网接触。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做什么呢?查阅资料,看新闻、图片,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上网聊天、结交朋友,购物,消磨时间等。在互联网众多的功能中有多少是对青少年有益的呢?当我们走近网吧,却发现了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件。

云南省文山县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陈楠,2002年11月9日(星期六)早上,骑自行车出门,直至深夜未归,家人四处寻找,不见踪影。12日下午2点钟,在西华桥下发现一具小孩尸体,经其家人辨认,正是失踪4天的儿子。原来,9日那天陈楠与同学去网吧玩,欠上机费20元,老板便将其自行车扣押,陈楠心中恐惧,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2003年年底,在湖南湘潭读书的17岁女孩雪儿,因为相信网友要带她到深圳去过圣诞节的许诺上了南下的列车,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深圳后网友逼迫她去干违法的事情,雪儿发现后,偷偷打电话给父母,被网友发现后抓回去软禁

区起来。

中国常州网讯,一抢劫团伙成员年龄在16到20岁之间,团伙最小的成员熊某甚至初中还没毕业。熊某告诉记者,他在河南老家读到初二,就和老乡到常州来找打工的父亲,因为年纪小打不了工,就天天混迹网吧,结识了沈某等人。“我们都没工作,但上网要钱,就只好去抢别人的。”熊某还告诉记者,在他们玩的网络游戏中,游戏人物经常可以持强凌弱,等级高的人物可以随意“杀死”等级低的人物,来获取死亡人物身上的装备或钱财。经常上网导致他们受游戏的“启发”,对独行的路人进行抢劫,得来的财物都被他们用来上网、吃喝,全部挥霍一空。

据河南日报报道,因盗窃罪入狱3年的王大海为了证明自己足够聪明就实施盗窃行为。他说:其实我不缺钱花,我妈在厦门做生意,经常给我钱的。但我爸总是一副看不起我的样子,对我建的网页也嗤之以鼻。我就想,我得干点什么大事让他佩服我。后来我发现一些人经常在网上购物,之后留下他们的银行账号,有账号就会注册邮箱,而邮箱的密码是非常好攻破的。我攻破了这些人的邮箱密码,然后获得银行密码,就这样把他们账户上的钱偷走了。

2004年,江苏无锡谢先生的儿子小宇以全校高考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可上了大学后,却因上网成瘾,整天旷课,大一时被留级,留级后继续上网导致成绩再次不合格而被学校勒令退学。退学后的儿子却流连在西安拒绝回家。父亲为让儿子“浪子回头”,不远千里从无锡四次来西安对其进行劝说,当父亲昨日带病再次来西安后,竟连儿子都找不到。伤心欲绝、走投无路的父亲谢先生向媒体求助。

2006年10月,现年20岁的王贺吃完午饭后找父亲要100元钱准备到外面去上网,遭到拒绝后王贺大为恼火。离开饭厅后,王贺回到卧室,用力踢茶几和影碟机。23岁的哥哥王健见状前去阻拦,并从后面将王贺拦腰抱住,欲将其拉出卧室,不想王贺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匕首一阵乱刺,王健的胸部和腹部各中1刀。王贺父亲见状,欲将匕首夺下,结果左臂又被匕首划伤,事后缝了10余针。王健因伤及心脏,气绝身亡。王贺见闯了大祸,从屋里跑出去后便没了影踪。

惨痛的教训让我们对互联网产生了怀疑。实际上网络只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之一,它本身并没有错误,相反它的出现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它的发展证明了

科技的发达。然而对于正处于价值观迷茫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既有利又有害,它是一把双刃剑。

青少年目前使用网络,在有利的一方面,主要是较快的方式获取了最新的信息;于此之外,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在网络上开辟了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青少年用户的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受到网络这一新鲜事物的刺激,比没有接触过网络的青少年更有创新精神,往往有助于学习,且不会出现“书呆子”现象。

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接触网络不少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变化,甚至扭曲。

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要因人而异,但大多数青少年网民都认为弊大于利。现象表明,通常在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通常受到的危害就更大一些。至于网吧,通常认为是有危害的地方,我们认为应该分开来考虑,具体的分析必须涉及到整个社会网络环境等因素。

三、反思与启示

现在网络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极可能是第一批进入社会就将面临一个完全网络社会的一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带给我们的是信息、跨地域交流,而我们要做的至少是学会真正全面的利用好网络。而现在,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上网方面有着一定的误区,使得网络带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网络病等危害、影响似乎大于了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因此如何真正全面利用好网络这一今后必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就成为我们现在值得也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且在我们身边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网络一族,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有着实际的意义。如何使网络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趋于完善,使网络在我们生活中更多地是发挥有利的功效,尽可能减少它给青少年成长等带来的不利因素,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思考的问题。我想,重要的环节在于引导,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利

用网络,避免他们误入歧途。假使真能达成我们的愿望,那么网络将更有利于新一代青少年的更快速、健康的成长。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2

在个体的发育成长过程中, 价值观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生活环境、自我需要等不断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小学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 但尚未形成价值观, 并且儿童期的价值判断也常常是部分的、片段的和直观的。到初中阶段, 初中生已经将外部的价值期待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或判断标准, 出现了价值观的萌芽。只有到了青少年后期即高中阶段, 个体的价值观才逐步确立。”青少年正处于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有其如下特征:其一, 因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其二, 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不稳定;其三, 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人生价值问题。在青少年时期, 人的自我意识日益成熟, 能独立思考、处理事务, 在观念与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有时会自以为是或一意孤行。同时他们会向往成功, 积极进取, 创造和挑战新生事物, 以满足心理需要。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也会进一步增强, 表现出社会交往更加主动, 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 重视伙伴关系, 相对忽视家庭成员关系, 希望得到社会认同等。随着生理的发展, 对性问题也就更加关注, 会出现性渴望、性冲动、性敏感等, 容易导致早恋和非道德性行为的发生。

现代传播学研究认为, 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大众媒介为他们提供了现实世界的图景和各种人生理想的模型。其在青少年社会化中具有导向作用, 有利于青少年开拓眼界、丰富阅历,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增强其政治判断能力, 推进其社会化的进程, 也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有效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但同时, 大众传媒也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具有负面影响, 它容易引起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误导, 容易形成对社会现象的错觉, 使得青少年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 自我意识凸现, 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价值取向日趋世俗化和现实化, 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他们对怎样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奉献与索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感到困惑, 表现出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与评价标准的普遍怀疑, 对追求崇高理想的主导价值观的逐渐淡化。代而起之的是偏重个人利益, 转向世俗化, “做一个现实的人”。其中许多青少年信仰淡漠, 精神空虚;部分青少年唯我独尊, 丧失理性。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令人忧虑!究其原因, 大众传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众传媒所宣扬的负面价值导向因素与青少年价值取向中消极的一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本质联系, 二者都倾向个人主义, 都注重经济利益和享乐的追求。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学理论的观点,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性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通过树立榜样, 为青少年提供示范性行为。好的榜样会重塑灵魂, 坏的榜样则会毁掉人生。榜样的力量可以迁移, 青少年可通过抽取媒体示范者行为的基本精神, 将之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其二, 强化行为。媒体对青少年的强化表现在他们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方面, 它可以使人们凭借观察学习、借助示范作用建立新行为。除了影响的深远性外, 还有广泛性, 即可以同时让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起到相同效应, 激发起他们学习榜样的热情。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 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这一点对于正处于社会化重要阶段的青少年来讲尤为重要。

任何一种新传媒的出现, 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丰富, 增加了新的资源。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不能全归于媒体本身, 而在于媒体被运用的方式。正如, 车祸频发的原因不在汽车本身, 而在于人们的驾驶技术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

大众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消极一面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是不可避免的, 它需要媒体做的就是尽量还原事实真相, 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所以, 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把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坚持正面教育, 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影视界要加强青少年影视片的创作生产, 积极扶持国产影视及动画片的创作和播出, 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青少年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系列影片, 从保持文化的主体性, 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去影响青少年。

教育部门要借助多种社会力量, 适应青少年发展的特点,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形成一个健全的传媒教育网络;网监部门要发挥高科技手段配合社会加强网络管理, 优化青少年教育环境。

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多与孩子沟通, 充分了解孩子所接触的传媒信息, 帮助他们辨别大众传媒信息的真伪;适当控制孩子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 引导他们多参加积极的社会活动。在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 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格调和鉴别力。同时, 学校应协助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加强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 增强他们对大众传媒的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

全社会都要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逐步普及, 其覆盖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多彩, 方式灵活多样, 必将对人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本文浅谈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电视选秀节目 青少年价值观 负面影响

一、电视电视选秀节目概述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手段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能够随时随地掌握重要信息,提供有关生活、衣食住行、娱乐等特色服务。“正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电视的这种依赖心理以及高节奏生活下人们需要缓解心理压力的这种情况,一种新的节目运用而生,并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综艺形式日趋流行。”电视选秀节目形式以老百姓的广泛参与为主,互动性强,并能为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正因为这种全民娱乐的方式,吸引了众多人的广泛参与,这种节目形式在电视荧屏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就是电视电视选秀节目。

二、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所谓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的“枯燥”,青少年更热衷于电视选秀节目所带来的轻松和娱乐。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内容是传媒提示或强调的即使是少数人或不公正的意见也会被受众当作“多数意见”来认识,其结果引起“沉默的螺旋”的启动。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产生连锁反应。本该在教室接受正常的思想和文化教育,讨论学习的相关问题,但却变成了对哪个选手哪个明星的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价值取向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

电视电视选秀节目强调全民参与、打造“平民偶像”,在成就了众多“草根”明星梦想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众多青少年。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过于单纯的认为这就是通向成名的捷径。电视选秀节目凭借着门槛低和平民化,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但是却无限放大了“一夜成名”的机率,如今的电视选秀节目被严重的商业化和虚假的进程修饰,充满着太多的利益和假象,炒作、绯闻、拉黑票……青少年原本脆弱多变的价值观在受到这些不良的影响之后逐渐的发生偏移。

电视选秀节目中,每位选手的妆容和造型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屏幕呈现给大家。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往往是盲目跟从的,他们渴望与众不同,也渴望受到别人的关注。节目中选手的衣着、妆容和造型同时也成了他们的参考,让他们敢在生活中大胆的秀一把。在生活中敢想不敢做的他们通过电视选秀节目把这些个性十足的东西发挥的淋漓尽致。青少年把“上镜装”当成了“生活装”,把他们喜欢偶像明星的一切行为当成了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的衣着前卫,有的行为夸张、怪异,还有的为追求个性在镜头前搞怪、出洋相。去年流行中性打扮:女性男性化,今年流行伪娘妆容:男性女性化。有些人站在大家面前分不清男女,青少年误把“怪异”当“个性”,误把“怪异”当“时尚”。青少年作为电视选秀节目的主要受众,从头到尾参与着节目,其影响的不仅仅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个性,甚至还会逐渐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审美观。

三、规避电视电视选秀节目负面影响的策略

电视选秀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为大家提供精彩丰富的节目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污染,如:炒作、绯闻、节目的低俗化等等,其活动本身必须受到社会的监督管理来加以控制。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限娱令”正式下发,要求各卫视频道在晚上7:30-10点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全国卫视电视选秀节目一年加起来总量不超过10档,类型不得重复,广电总局对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统一要求,指定整顿措施。“限娱令”不是阻止全民娱乐,而是鼓励创办积极健康的娱乐节目,在制度上确保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取向,更好的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高品位的收视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思想还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和理性的思考能力,从众性强,青少年的世界观正逐步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的思想即单纯又混乱,是非观念、法制观念都很淡薄,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容易错误的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甚至导致青少年的犯罪。所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建设重点在学校的教育,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面对社会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分辨是非真假。电视选秀节目带给青少年的不仅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还满足了青少年个性时尚的新鲜感,但是在商业利益的冲刺下,无疑将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直接或间接的带给了青少年,干扰了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致使一些青少年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磨练意志,才能融入社会,在社会立足。

参考文献:

[1] 王兰柱.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与收视[M].北京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绍刚.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心得感悟 篇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从五四运动的理想中把握时代的使命,从五四精神的传承中总结历史的昭示,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和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的发展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着前进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正是在这样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中,伟大五四精神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近一个世纪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的漫漫历程中,五四运动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今日之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五四运动的宝贵遗产中汲取智慧,让五四精神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从90年的历史昭示中得到启迪,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从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中寻找方向,激励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奏响更加激昂的青春乐章。这是我们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而我认为,青春就像一个摇篮,哺育着一个个小小的梦想。五四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五四并未远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先驱秉承的理想信念,依然是我们的力量和信心所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依然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5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5.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6.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7.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2.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青少年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究底是由青少年青春期特有的个性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青少年自身来说,中学阶段是他们社会化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他们也正处于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个性化需求强烈的阶段,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和影响,一旦错过最佳的教育疏导时机,他们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就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发展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是基本同步的。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资讯传媒日益发达和普及,电脑、电视、手机上网、各种时尚杂志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大量低俗媒体散发出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就如同一剂催熟剂,刺激着青少年的神经,催化了他们开放、早熟、现实、功利的思想观念。而青少年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也与其父母自身品行不正及社会风气恶化有着直接关联。

四、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 坚持在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丰富教育内容。在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 也应把其他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放在同一平台上, 在比较中老师主导价值观,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也可以加强青少年对本民族主导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2.在价值观教育方式上, 坚持教育方法的适合性、科学性和多样性。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对于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3.在价值观教育体系上, 坚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建立多维一体的结构系统。如何营造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引导青少年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教育资源的整合。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6

(XXXX团委)

内容摘要: 青少年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培育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是事关民族、国家未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命运的事业。在科学理解核心价值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全面准确把握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特点,探索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律,通过内化与外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背景利用科技媒体,科学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促进其自身健康成长的同时,不断满足社会人才的发展需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外在需要。

关键词:青少年 核心价值观 现状 培育规律

一.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核心价值观概念。

核心价值观(corevalues)就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虽然它们可能有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差异,但它们包含着人类文明共同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可以总结为基本的价值观或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

因为价值观本身比较抽象,而且包含复杂丰富的内容,在我国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类型和维度这两种途径对价值观进行分类,一是按类型,分为生命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人际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方法价值观、知识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恋爱价值观、体育价值观等等。二是按维度,有分为两个维度的:如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有分成三个维度的:个人目标、社会目标和个人和社会所偏好的行为方式;杨国枢将其分为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而杨中芳将价值观分为世界观、社会观、个人观。

2、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关于性别:虽然多数价值观研究者都把性别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来考量,但目前研究者尚未达成一致。有的认为当考虑到社会结构变量变化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时,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才显现出来。比如在女性处于有利的社会地位时会比男性更看重“自主”65的价值等。而有的研究认为女性更注重生活的意义、情感等价值观,男性则更注重竞争、物质主义、夺取等价值观。

关于年龄和个人成长、生活经历: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体生活经历的深化丰富,价值观必定也受其影响而悄然调整,应该说价值观的形成正是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生活体验。比如有些研究发现年轻人有着更高的自我取向愿望,中年人更在意工具性价值观,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终极性价值观。魏秋玲认为在研究社会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关系时个体的价值观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历「66]。兰久富也认为个人的经历对个体价值观的影响非常巨大`67。

关于动机:动机是由目标和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虽然价值观决定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但相对应的,动机其实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很好的投射。

二是外在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价值观有巨大影响。社会生活是价值观的最主要来源,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终根据;生活方式是价值观形成的显著力量,文化则是价值观形成的直接的源泉。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多项跨文化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比如许惠英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美国、中国、日本、法国、韩国的青少年在文化、婚姻、职业、家庭、法律、外交、政治、经济、公民义务、社会公平、社会责任、公民权益等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有着显著差异„68] 家庭和学校的因素对个体价值观也有重要影响,这其中包括家庭风气和教育、父母的品行以及长辈的生活态度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因为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局限于自身所在的家庭圈子、朋友圈子、学校以及能够接触到的有限的社会经验。青少年的生活围绕着家庭和学校,特别是家庭,它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为独特的部分,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家庭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功能。有许多研究阐述了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影响,比如盖凯斯和塞弗认为父母价值观影响儿童价值观有三个主要部分:职业和社会阶层影响、对价值观的感知、父母行为和养育实践。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在生活中的渗入程度愈来愈高,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的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学习途径,而且有影响人们认知态度甚至行为引导上的功能,但是这种影响具有正反两个方面。从正的方面来看,大众传媒开拓了青少年的认知途径,大大扩展了他们的思维:视野和社会经验,但从反的方面看,其传播的消极文化对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起到了破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使得环境更加复杂且管理趋难。

(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现状特点

1、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呈现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变革期,其价值观呈现出了未定性的特点。青少年价值观的未定性特点,首先是代表着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个人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定型期,因为其受到自身生心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的限制,他们的价值观大都还没有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在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诸方面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因此,相对于成人的发展水平来说,青少年的价值观是尚未成熟、未有定型的。正因为这样,人们对青少年所奉行的价值观,既不能全盘否定、粗暴批评惩罚了事;而是应该采取科学引导的方法,使其逐渐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融合,逐渐地趋近于成熟稳定的状态。

2、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可塑性较强。同时,又因青少年价值观不成熟的特征,他们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大,这就意味着变动性和开放性。因为青少年价值观所具有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他们的价值观经常容易因受到现实激化而变动,他们往往不甘于受既定的价值理念束缚,而且容易吸纳各种新锐价值观念的出现,这也体现出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开放性特点。同时,这就意味着其发展变革的弹性空间比较大,因此,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走向优化、走向成熟,是大有希望的。

3、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具有突出的二元性及多元化特征。此外,青少年价值观还表现出了突出的二元性特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集体与个人取向上的二元性。在价值取向上,青少年常常表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者色彩,但他们的实际行为选择却往往又带有很强的务实性。现代社会的教育告诉他们应当追求崇高、追求理想,但在现实的压力下,青少年又常常不得不做出现实的选择,向现实低头,屈从于现实的生存需要和物质追求。在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时,他们常常觉得无所适从,思想上明白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但现实做出选择时总是惦记着个人利益,使得青少年常常感觉到矛盾。当然,这很大程度是当今青少年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成了青少年价值观一个显著的特点。

二.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青少年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 1.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指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单一稳定的社会格局被逐渐打破,经济、政治体制变革,直接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问题的层出不穷,竞争也更加激烈,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现实的磨练下不断加强,心态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热衷追求“高大上”的理想,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的诉求,比如户口问题、工作问题、婚姻问题、养老问题等等。他们慢慢习惯于接受上一代人的经验,以功利的视角看待这个现实的社会,具有较理性的人生态度和自己的目标设计。并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价值观激烈碰撞,也使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

此外,因为价值追求多元化趋势越来越突出,很大层面上导致了青少年的信仰危机。他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信仰或者人生信条,容易坠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泥潭。当下的青少年缺乏集体意识,一切以个人为重,他们不信任合作,只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导致心灵空虚和情感冷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日渐丰富,金钱可以买到大多数人们需要的东西。于是青少年中间比优秀、比学业的风气,在部分群体中逐渐变成了比谁的名牌多、谁的拳头硬、谁的父母官大、谁家更有财。比如“我爸是李刚”、“我有钱我任性”、“有钱就是大爷”、“一切向钱看,离钱玩不转”等思想深入腐蚀这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当前青少年价值观领域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亟需我们引起重视和反思。在这样一个价值混乱迷失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仿如春风雨露,提供了滋养心灵之土的甘霖,沁人心脾,恰能解这危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 24 字箴言应当深入人心,为青少年接纳、认同,如精神航标一样,指引青少年成长发展。

(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外在需要

1.青少年是社会发展进步继往开来、充满希望的生力军。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难得的黄金时段,是充满朝气、活力洋溢、富有、希望、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阶段。或许他们暂时还年轻,但是邓小平同志早有远见:“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 21 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同样的,今日的青少年,经过十年、二十年的锤炼,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生力军。因此,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希望和活力,是社会建设进步的再生力量。

此外,青少年是社会进步承前启后的桥梁。他们最本质特征在于:既是人类历史的继承者,又是社会发展的传递着;既是当前社会的建设者,又是未来社会的开拓者。青少年是联系老一辈和子孙后代的纽带,既担负着从老一辈身上继承人类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并发挥主动性尽可能地努力创造增添新财富的伟大时代使命,又承担着把这些物质精神财富传递给后世子孙而造福千秋万代的历史重任。正是因为这样,才亟需更加重视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培养和教育。

梁启超先生早有远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个职责既荣耀又艰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其努力奋斗。作为国家培养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青少年是倍受党和国家重视、期待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形态各异的国内思潮,青少年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向心力和价值判断力,才能勇于承担起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因此,青少年这个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前行进步、未来人民的福祉紧密相关。

三.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规律

如何使价值观培育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顺利进行、保证成效,这就涉及到培育需遵循的规律这一问题。也就是研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选择路径,培育才是科学、有效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忽视继承,也不能不思创新,必须体现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必须考虑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等等。因此,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在总体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借鉴过去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发挥说理灌输、实践育人、榜样示范等传统方法的重要作用,也要考虑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情况,寻找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将大众传媒、网络的力量充分动员起来,探索多维路径,凝聚多方合力。具体来讲,应当遵循下列规律;

(一)培育过程中要遵循内化与外化相结合的规律。

首先,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涉及面广,系于各方,从上文确立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和青少年自身来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可能单纯依靠其中某一要素或者仅靠某一路径就能顺利达成目标。如果幻想仅凭借其中某一方的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是异想天开的,是忽视了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科学的做法应当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和青少年自身的主体作用,多管齐下,多方联动,通力合作,扬长避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

再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规律来讲,培育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做到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接纳。认同不能靠强制性手段来实现,必须通过理论普及、精神引领、道德教化等途径让青少年从内心信服,自觉信赖,最终实现认同、接纳的目标。此外,实践是人的思想认识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有什么样的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和境界。实践锻炼人的能力,也丰富人的思想,同时实践也必然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取向。而事实上,实践也是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青少年要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觉悟、升华认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二)价值观引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规律。

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总是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直至成为自觉。因此,唯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理性指导,才能产生不竭的精神力量,推动个人的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观念和认同,更是一种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它决定着行为方式,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当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个体价值观,再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后,青少年就能够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之间进行理性选择,从而更好地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点是能让青少年“动起来”而非“坐下来”,“动起来”包括思想动起来和行为动起来,不仅要设计多种思路让青少年从主动思考中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要组织相关的活动让青少年从积极实践中获得科学的认知,以此来激发青少年在实践行动中的自觉性和规范性。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价值规范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而非静止不变的过程,价值规范的形成和稳定需要较长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应全程规划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规范教育做多于想,这就要求我们制定一套连动的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的教育方案;价值规范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应结合时代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资源,适时更新教育内容,使价值观教育体现在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使他们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三)根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成长特点,培育过程中要遵循与时俱进规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考虑新时代下的新情况,适应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与青少年心理特点包括认知特点相契合。这是科学培育、有效培育所必须要遵循的一个规律。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面对日益丰富和活跃的信息,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作用,发挥其具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努力开辟网络培育新阵地,探索新路子。比如,努力创建一批健康、正面的红色网站,定期发布学习信息,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培育文化和氛围;积极引导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充分发挥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社交媒体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有益作用,形成“人人学习、人人践行”、“你追我赶”、“争优秀、促进步”的良好培育局面。

此外,培育路径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培育对象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迅速成长发展期,该阶段具有求知欲强、学习吸收快的特点。他们观察力、概括力不断增强,还具有记忆好、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快、富于想象的特点。据此,在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可以强化知识性的传递,促进培育对象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和认可。同时,还要注意培育的形式,使青少年易于接受,乐于理解,不致引起反感。但是,该阶段还有思想不成熟、认知不深刻、自我矛盾突出的特点,因此也要注重培育过程的持久深入,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里真正落地生根,避免培育工作表面化,确保培育效果长久稳固。

四、结语

本文在全面总结了当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经验,弥补不足,立足新的体系,尝试构建了一套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两级路径嵌套体系。分别从党和政府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学校教育与引导、家庭教育与家风影响、社会教育与示范、青少年自我教育与自我修养五个基本路径来进行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富于现实操作意义的具体规律。

参考文献: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7

一、流行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

1. 流行文化的概念

当代的流行文化主要是指, 现如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行为和思维上的习惯及模式, 又或是人们的心理特征状态。这里的流行文化的产生, 是需要一定的社会发展背景所形成, 由社会中一部分比例的人数参与, 通过各行各业的人来普及传播, 以另一种形态来呈现出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以娱乐目的为主题, 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传播主体, 以舆论、传媒、信息科技为承载, 以流行的文化风尚为主导, 包含了社会的各类文化, 它的涉及范围广影响层面深。并非是学术概念上的定义。

2. 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

(1) 流行文化的多样性。当代流行文化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在电视节目、微博、网络直播、娱乐节目和游戏等。它的存在形态涉及方面非常广泛, 传播速度也难以想象, 存在着一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 (2) 流行文化的平庸世俗性。随着流行文化更广泛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由于被人们广泛的认可和理解可以看出这些流行文化的通俗易懂, 更加适用于大部分人群的生活品味和导向。在一定的情况下反映出了当代人的生活状况和环境,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平庸世俗性。 (3) 流行文化的娱乐、商业性。信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 我们接触最广泛的就是信息技术, 网络的应用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人们可以根据网络随时随地就能接触到社会发生和出现的事件, 并加以传播和言论。相信很多娱乐节目都被人们所熟知, 比如《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中国达人秀》《非诚勿扰》等。在网络游戏中, 《英雄联盟》《逆战》《炫舞时代》《穿越火线》都被各类玩家深受喜爱。这无疑都体现出流行文化所具有的娱乐性, 然而在这些娱乐的背后, 又无形中的给商家创造了可观的赢利和创造价值, 带动了相关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商业色彩。

二、流行文化的发展对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的利与弊

1. 有利方面。在社会文化传播发展迅速的今天, 人们的思想也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流行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的传统生活方式, 实现了开阔创新的发展观和人生观, 同时流行文化的传播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增强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社交能力, 能充分的展现出青少年的自主和自由的权利, 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就最热的荧屏综艺《中国好声音》来讲, 这样的一个平台不但吸引了极多爱好音乐人的眼球, 更让通过这样平台的人展现了自我的价值和风采, 或者更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在此项娱乐节目中走出来的成名人数不在少数, 就如邓紫棋、吉克隽逸来说这都是经典的案例。对于青少年来说, 这就是生活中的动力, 完全可以促进青少年对待自身爱好的发展和重视, 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能让更多青少年的视野得到更多的开放空间和思维创新。选择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是值得开发和探索的, 更能变向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不利方面。在流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会连并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 虽然青少年喜欢并愿意去接受这种抽象和虚拟的教育方式, 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见解、性格和价值观的差异, 很容易让更多的青少年的人生观走向偏差甚至步入极端。在色情、金钱、暴力等的刺激和吸引下, 许许多多的青少年的身心遭到严重破坏, 有些青少年过分的崇尚金钱, 盲目的拜金;有些深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 甚至很多为了寻求新鲜刺激已经走上吸毒、抢劫犯罪的道路。

三、面对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利与弊应该实施的对策

1. 身心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人生价值观要从小抓起, 想要让更多的人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就应该做到教育普及, 专门为青少年制定完善的身心健康知识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老师家长都应做到青少年的学习榜样, 人人都以身作则, 为自己的行为和道德素养负责, 才能让青少年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通过法律手段建立维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2.法律是维护青少年自身利益最好的有力保障, 相关政府单位应该为青少年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免在负面流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造成对青少年产生的破坏, 对于内些传播负面言论和信息的平台加以整治和规范。3.寻求创新手段培养青少年。之所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受到负面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教育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而很多负面的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非常新颖的, 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关注青少年价值观的取向和转变, 积极的和青少年进行沟通和教育, 可以寻找更多创新的手段让青少年去更容易的接受良性知识的传播。

结束语

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虽然对每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利弊, 但是, 只要人们和社会都能够重视到这个问题, 能够正确的科学的加以引导, 并可以根据此项问题深入研究, 制定相关对策, 就可以解决这些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保证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 才能促使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天.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4 (5) :112.

[2]王佳琨.时尚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 2014 (4) :91.

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篇8

【关键词】社会变迁;青少年;价值观;发展与影响;自我教育

一、通过自主教育机制,影响单亲家庭青少年正确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心理依赖程度越高,承受力越低。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使部分青少年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呵护,心理上必然失衡。这时,学校、社会、企业群团及相关组织人员等必须加强对其施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素质的培养,训练他们心理自主能力。在教育训练中使其明白:家庭不完整固然不幸,如果沉迷其中,才是更大不幸。人生终将依靠自身自立于社会,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只不过要更早些接受这个现实。使单亲家庭青少年能够坦然面对并接受不幸的现实,提早尝试自立、自强、自爱、自尊,接受来自社会学校工厂企业等团体正面的鼓励和支持,从而形成人生正确而阳光的价值取向,及早形成稳定合情入理的价值观。

二、通过乐观主义教育机制,培养单亲家庭或孤独青少年开放性心理品质,进而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成熟稳定

由于父母缺失,家庭不健全,青少年过早承受人生的巨大压力。有些青少年在一种畸形“自我保护”意识驱动下,他们封闭心理,有些人不合群,外表冷漠,内心恐惧,郁郁寡欢。很容易走向极端。对于这样的青少年则需要师长领导,社会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开设相应职能机构单设专职人员,忌用机械说教手段,而应选择适当时机场合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其明白:没有人歧视他们、不是出于怜悯而施舍爱心,要真诚为他们分忧解难,从而使他们自然融入到社会集体人群当中,适时排解内心苦闷,有效调控情绪,能敞开心扉,向他们传授心理保健知识,包括向他们的监护人,领导,师长,亲朋好友提醒传授,尽可能为他们营造温馨的氛围,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

三、通过挫折教育机制,培养单亲家庭学生抗压心理品质,克服心理脆弱,发展形成价值观

从事某种活动遭遇障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会产生心理挫折,社会变迁期的青少年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更可能会比普通人和成年人差,因为他们会认为,昔日对自己呵护有加的父母,也都可以说没就没,说缺失就缺失,这社会还有什么可以期待?有些青少年因此会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隘,遇难退缩,稍有不如意,就产生挫折感,难以接受生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建立相应机制,对其进行有效化解,尽力让他们明白:万事并不可能都如意,人生的道路只要你向上前行,就会充满坎坷和挫折,只有下坡的路,才会轻松无求,一帆风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跑马,易放难收”;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通过志向教育机制,帮助青少年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

在商品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克服自卑心理,逐步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他们遭受社会变迁及家庭变迁的刺激影响,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无所适从。自卑,迷惘,激进,亢奋种种不健康心理油然而生。向整个社会呼吁,大家都来重视我们的青少年,认同并关心爱护,只要社会各界与教育工作者们一道建立健全科学机制,我们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就能够得到圆满的实践印证。我们的青少年就能够健康成长,成材,成为社会上能够担当有责任和使命感的主人。

众所周知,世界观实则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世界观还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尚未成熟和稳定,所以研究和掌握影响青少年获取正能量,暨有利于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又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及时致力于研究社会变迁进程中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影响机制十分必要且重要。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直观理解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以青少年发展需要为指向的目标体系,强调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价值观教育活动构建基础。更加善于运用实践锻炼、生活体验与自我教育等教育方法来实现。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竞争重点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这种竞争更是对当代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度全面审视与考量。因为,青少年从来是我们家庭,家族,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未来真正的主人。所以全面致力于研究总结社会变迁之家庭变故中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影响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宣《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3.21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2010.5.5

[3]张国儒.《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漫谈》金陵外国语学校德育处,2013.3.1

上一篇:北航自荐信改下一篇:梁丰初级中学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