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

2024-10-16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共8篇)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 篇1

湖北经济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

(2010年11月19日)

为了扎实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我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建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我校已于2010年9月30日修订并公布了《湖北经济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实施办法》。为了认真贯彻文件精神,便于实际工作中的理解和操作,特作本说明。

一、入党启蒙教育阶段

1.入党启蒙教育——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从新生入校就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吸引他们积极靠近和要求加入党组织。

2.接受入党申请——要求入党的学生必须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入党申请书格式见附件一)。申请书一般由所在党支部的负责人受理,受理后报分党委(党总支)做好登记汇总管理工作。

3.同入党申请人谈话——党支部及时指派专人同申请人谈话,指出其争取入党的努力方向及入党的有关程序和要求等。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考察阶段

4.推荐入党积极分子——院系团组织按照党组织的时间部署,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后,自下而上向党组织推荐要求入党的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

5.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在团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由支部大会讨论确定。确定名单报分党委(党总支)做好登记汇总管理工作。

6、领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表——分党委(党总支)将入党积极分子名单报党委组织部备案,领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表。

7.指定培养考核人——党支部应指定两名正式党员(教师或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负责培养考察,并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情况每半年做出一次写实文字记载。

8.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① 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或参加有关活动,加强培养教育工作。②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合格的分党委(党总支)注意做好登记汇总。③向入党积极分子提要求,交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锻炼。

三、确定发展对象,制定发展计划阶段

9.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根据校团委推优程序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此工作在每学期的第四-六周完成。

10.上报发展对象——党支部要在团推优、听取培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大会,确定出发展对象,并将计划发展名单及有关材料上报分党委(党总支)。

11.制定发展计划——分党委(党总支)在综合、调整发展计划时,要搞好审查、考核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①审查党支部的意见及有关材料。②派人进一步考察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③待以上程序结束后制定出发展计划,并上报学校党委组织部,上报的发展计划可大于实际发展数额,一般可按照实际发展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比例上报。

12.超前考察确定发展计划——①组织部对各分党委(党总支)上报的发展对象进行考察或抽查。②在认真审定的基础上,确定发展计划,并报高校工委组织处。

四、履行入党手续阶段

13.审查发展对象——①党支部对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本人和直系亲属进行政审,并形成综合性的审查结论。(政审综合考察结论格式见附件二)②将近期发展对象名单及有关材料报分党委(党总支)审查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格式见附件三)③公示无异议后报组织部预审,报送材料应包括:预审报告、入党申请书及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自传(自传要求格式见附件四)、政审材料、参加集中培训的结业鉴定表、团组织“推优”材料。④对材料完备、政审、公示没有问题的,发给《入党志愿书》。

14.确定介绍人—— 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支部指定。

15.填写《入党志愿书》——党支部负责人应对发展对象进行忠诚老实教育,并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好《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填写说明见附件五)

16.审查《入党志愿书》填写情况——党支部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审查。确定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事宜。指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指导其做好在支部大会上发言的准备。

17.召开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党员大会——会议主持人报告出席党员数;入党申请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以及需要向组织说明的问题;介绍人介绍培养、考察情况和对其入党的意见;支委会报告审查情况和对其入党的意见;党员讨论、表决,并做出决议;申请人表态;支部书记总结。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根据会议纪录整理出会议决议并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

18.报上级党组织,安排考察谈话审批——党支部及时向分党委(党总支)上报审批对象的材料。分党委(党总支)指派专人与被发展人谈话,作进一步考察。在《入党志愿书》上如实填写谈话情况和能否入党的意见。

19.审批预备党员——①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分党委(党总支)应召开总支委员会,审议申请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入党手续是否完备,集体讨论并表决。表决结果以超过应到会委员的半数为有效;②审批预备党员,必须在三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六个月。③书记或组织委员将审批意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报组织部备案——①分党委(党总支)将材料上报党委组织部备案,加盖授权章。②分党委(党总支)负责保管有关材料。以备预备党员转正及毕业生转档时调用。

21.分党委(党总支)向报批支部通知审批结果——分党委(党总支)打印入党通知书(入党通知书格式见附件六),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党支部。

22.通知本人——党支部接到通知后,支部负责人要及时找预备党员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入党时间,预备期起止时间,预备期的作用及要求;②介绍党的生活制度、交纳党费以及党支部和党小组近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计划;③指出其入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谈话后,向党支部党员大会宣布党委通知,对未被批准的要说明理由,做好思想工作。

23.组织预备党员宣誓——①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由分党委(党总支)组织进行。程序如下:奏《国际歌》;致开会词;宣誓;新党员代表讲话;自由发言;党组织负责人讲话。②未宣誓的预备党员,一般不应办理转正手续。

五、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阶段

24.继续培养教育和考察—— ①由支部指派两名考察人对其进行预备期考察,并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②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③预备党员每季度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

25.到期提出转正申请——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申请。(转正申请见附件七)

26.预备党员转正前进行考察—— ①听取入党介绍人的意见;②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③了解预备期的考察讲评情况;④审阅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申请转正报告。

27.支委会提出转正意见——支委会对有关材料和情况进行审查,依据党员条件,提出能否转正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和表决。

28.召开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党员大会——①必须在预备期满后召开。②会议程序: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党员数;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预备

期间的思想工作和履行党员义务情况及需要向组织说明的问题;支委会介绍其预备期的表现,教育考察情况及意见;讨论、表决、作出决议。对具备党员条件的,应按期转为正式党员;不完全具备条件的,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延长预备期不能超过一年,也不能少于半年;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③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表态。

29.填写支部大会决议——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出会议决议,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

30.将转正材料报分党委(党总支)审批——支部上报材料:《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材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党内外群众意见材料。

31.审批预备党员转正——① 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分党委(党总支)应在三个月内讨论审批;②召开总支委员会讨论,听取支部的汇报,审查支部上报的材料并做出决议;③ 在《入党志愿书》上签署审批意见

32.报组织部备案 ——分党委(党总支)将转正报告、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材料报组织部备案,盖授权章。

33.向报批支部通知审批结果——党委组织部备案后分党委(党总支)要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党支部。(转正通知书见附件八)

34.通知本人——①支部负责人要及时同新党员谈话,通知审批结果及党龄起始时间;②对延长预备期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要做好思想工作;③向支部全体党员宣布党委通知。

35.归档——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将其《入党志愿书》、入党和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转到档案馆,存入本人人事(学籍)档案。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 篇2

1 学生党支部工作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绩,随着学生规模的增长,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学生党支部的数量也在随之增长。学生党支部中,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政治热情高,他们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组织观念上,绝大部分学生党员党性原则比较强,能够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也比较突出,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大多数的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能够按照党的要求,尽职尽责、坚持制度、努力工作,联系广大同学,不断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形式和活动方式,努力将支委建成支部的核心,将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都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积极有效的。但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问题。据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归纳如下:

(1)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规模增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尽合理。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致使每个专业、每个年级、每个学生班级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改革开放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更是吸引了当代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入党的积极性非常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大多是按照自然年级设置的,这就必然造成了每个学生支部的党员数尤其是积极分子人数,数量巨大。对于数量如此多的积极分子如何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考察,对于学生党员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是学生党支部工作考虑的重要问题。有的学院一个学生支部覆盖好多班级,支部正常开展活动的时间都成为了比较大的问题。如此种种,都暴露出当前学生党支部设置的不尽合理。

(2)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理想信念不成熟、不坚定。当前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复杂化,表现出盲从、虚荣和功利化倾向。加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而招聘单位大都以政治面貌是否为中共党员作为招聘和录用的条件之一,致使很多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并具有功利性目的。此外,部分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党的发展历史,现阶段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了解,入党多数为家长要求,表现出理想信念不很成熟,入党有一定的盲从性。

(3)学生党支部工作不够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和程序不够细化,出现了一些“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党员发展条件就是党章中党员标准的具体化。《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但是,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条件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定性的条件多而定量的条件少,主观的指标比较多而客观的指标较少,有普遍适用的条件而没有针对不同行业职业等的专门条件。由此产生了党员发展原则性强而党章中关于发展条件的操作性不强的矛盾。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也主要在工作程序上进行规范,很少论及党员发展的条件,党员发展条件常常因人因事因时不同而变化。造成党员发展难以准确把握,甚至出现一些偏差,成为党建工作的一大困惑,同样也成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主要困惑。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同一院系的不同时期,党员发展条件都不尽相同。

支委学生党员缺乏对支部工作系统全面的了解,学生党员对发展党员的程序了解不深、不细,入党联系人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清,也缺乏相应的工作方法,致使培养考察工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现象。

(4)学生党建工作人员政治理论修养、党务工作知识和能力欠缺,工作精力分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一般为辅导员,他们大部分是本科或硕士毕业后到高校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不多。再加上他们比较年轻,平时工作繁琐,导致他们政治理论修养不高,党务知识和能力欠缺,大多凭经验或向其他同事学习来进行日常的党建工作,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学生党支部建设或指导和教育学生党员时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水平不够高。

(5)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党员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具有其特殊性,因为他不仅仅是学生中的一分子而且也是党组织中的成员,因此他们在平时除了学习外还应该积极承担党员的义务。而他们一般入党后往往忽略了党员的角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愿积极影响和引导同学的思想和认识,而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就不能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威信降低,这对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规范党支部工作,完善学生党员发展体系,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2.1 建立和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规范》,规范学生党支部工作

(1)细化入党条件。根据党章的原则性规定,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除了党章明确的条件要求之外,可以对学生党员的入党条件进一步细化。细化的原则一是突出价值认同;二是强调学业优先;三是要求同学公认。价值认同就是要强调学生对党的共同理想和信仰的认同感,能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强调学业优先,是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对学生特别的要求,可以考虑分不同的年级而有差别的要求,但应该有一个底线即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要求同学公认,就是要求学生党员要能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能够积极有效的影响他人,并付出行动,为集体和他人甘做奉献,这也是党群众路线要求的体现。

(2)明确入党程序和环节。程序正当和完备,是保证结果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入党的程序也是这样。建立和完善从入党积极分子—院系初步党课培训—重点培养对象—学校党校培养—发展对象—支部重点培养和考察—预备党员—入党后教育—正式党员以及到党员党性的修养和思想理论的提高的完整的入党程序和环节,并对每个程序环节应该侧重培训和考察的重点内容和时间要求做出方案。

(3)明确支部书记、支委和入党联系人的职责。发展和教育党员是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应按照党章和《基层工作条例》的要求,分别明确支部书记、支委和入党联系人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一定的问责制。督促和警醒他们忠于职守,以对党和个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

2.2 努力创造条件,将学生党支部建立在班上

当前学生党支部大多是按年级设置的,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之所以发挥的不够好,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党支部面对的工作对象数量大,无论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普通学生都很多;二是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制度,限制了大家了解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三是党员虽然分散在班级,但没有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核心,工作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将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则有效避免了以上种种弊端,使得党支部的工作更为有效。

党支部建立在班上的难点有二:一是低年级党员数量少,很难达到在班级设置党支部的标准;二是学生党支部的数量扩大,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难度,尤其是配备党支部书记的难度。对于第一点,我们可以按专业班,一二年级或一二三年级合并建立党支部,即相对减少了按年级设置的人数巨多的弊端,又有利于在支部的建设中培养支委的梯队,以利于之后的班级党支部建设。对于第二点,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辅导员、党员班主任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配备好党支部书记。

2.3 加强对学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学生党员的培养

学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学生党员在学生党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制定规范的培养考核制度,平时对这支队伍进行监督并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其业务能力和党性、理论修养水平。其次,要对其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工作水平。第三,要提高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培训。网络现已成为学生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来占领网络阵地。

总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党建工作者要严格按着《工作条例》的要求,积极思考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为高校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任务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耀元等.构建“三级党校”培训体系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新西部,2010(4):11-12.

[2]刘子金.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3):46-47.

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与创新 篇3

大学生党员发展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在目标、内容和过程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人才,是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林的客观需要,这正是对党员发展对象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大学生几乎都是共青团员,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方式。

大学生党员发展对于党的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的各级党组织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这项事关党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的工作,中组部等部门对此提出明确意见[3],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高度重视,还必须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上下工夫,求是创新。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规范的客观性

党员发展既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发展大学生入党,要积极慎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党员发展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在《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有一系列“规定”,高等学校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实践中还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特有的“规范”。这些“规定”和“规范”,成为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有效开展的保证。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性是《党章》和《细则》的要求,必须规范运作。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细则》根据《党章》的规定,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发展对象的审议和培训、接收预备党员程序和审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转正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江苏省委组织部和教育工委先后印发系列文件———《江苏省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都强调规范程序。这些规定构成了党员发展“过程规范”的主体和操作规范的框架。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性是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的客观要求。首先,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阶段性———一是学期的限制、二是学制的限制,导致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周期性和紧迫性。高校党组织必须制订“日程规范”使发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各个环节顺利按时完成,在大学生毕业前,向社会输送一批优秀的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第二,大学生群体的活跃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党组织必须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并把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分子培养和预备党员教育的“操作规范”。第三,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比性,强化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严肃性。大学生群体朝夕相处,对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充分了解。高校党支部、“联系人”在遴选发展对象时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可比”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保证把优秀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否则的话,把不够优秀的学生吸收入党组织,将是对党不负责任,而且有损党的形象;不仅对未被吸收入党的优秀分子是一个打击,而且对于广大积极分子来说,对他们的已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化为泡影。因此,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发展对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遴选规范。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既包含《党章》和《细则》规定的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操作过程的有关规定,又包括高校在实践中,针对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实际,制定的具体规定。高等学校建立和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使党员发展工作强调科学性,具有可操作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强调规范性,目的是保证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预备党员的教育的有效性,是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偏离“教育”和“质量”这个目标的任何规范将毫无意义,只能是形式主义。“工作规范”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时期可能有所不同,但应注意工作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可分为过程规范、操作规范和日程规范。

“过程规范”是对党员发展的过程的完备的规定,强调党员发展的程序。《细则》已明确规定了主体内容。当然,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或强化工作要求。如《细则》要求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而许多高校则进行了两次考察,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再如针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几乎都是团员的实际,把团组织“推优”(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列为团员学生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并强化了“推优”的规范操作。

“操作规范”指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应该进行的具体做法。操作规范在《细则》中给出了框架。有的环节,如“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较为详细;有的环节,则是原则性的。高校党组织应丰富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如淮海工学院的“确定发展对象”、“接受预备党员”的“双票票决制”,党员发展与党员转正的“公示制”,学生党员发展的“推优制”等。再如对于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包括安排党课、分配社会工作、进行社会实践和参加党内生活以及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等都应有一系列规定。

操作规范,有的是“把关”性的,如“双票票决制”、“推优制”、“公示制”和“政治审查制”等。有的则是“教育”性的,如积极分子的培养制度———还可分为更具体的操作规范:培养联系人制度、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制度、校系两级培训制度、“压担子”制度、参与党内生活制度、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制度等等。“教育”性的规范,其目的是强化积极分子培养,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变靠积极分子的自然成熟为靠培养成熟,即变被动的“选拔”为主动的“培养”。“把关”性的“规范”也具有教育意义,有的操作规范“把关”和“教育”并重,如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谈话制度等。endprint

“操作规范”与“过程规范”有紧密的联系,前者强调环节的有效性,后者强调过程的完整性。比如政治审查是“过程规范”中列入的必经程序,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政治审查的“操作规范”,往往将是流于形式地提供一个函调材料,而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和政治表现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深入考察。再如“推优制”,在过程规范中,强调团员大学生作为发展对象,推优是必备程序,而“推优”的具体规定,即具体做法的一份文件,就是一个操作规范,按规定认真操作,将保证推优的有效和准确。

“日程规范”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日程安排。学生党员发展的日程安排应该与学期、与教学过程的日程安排协调,保证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由于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表现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积极分子的考察,甚至联系人与其谈话都应在确定的时间。由于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大,应定期、批量审议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比如“日程规范”要求:每年9月份,培养人应根据积极分子上学年的学习情况和评优评奖情况,及时谈话,分析原因,给予指导和鼓励;再比如某月某日应提交发展计划、某月某日上报发展对象审查材料、某月某日应开展“推优”工作等。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讲究规范,使党员发展工作做实做好,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同时有效地开展了对广大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党员发展的过程决不是一条“生产流水线”,机械运作。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要注意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是高等学校实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既是高校党组织纳新的过程,又是对广大共青团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艰巨的任务。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分析新形势,面对新问题,提出新举措,采取新方法,一句话进行新思维,讲究工作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既要注意制度创新,在保持工作规范的相对稳定性的同时,研究工作规范的科学性,适时丰富工作规范;更要注重党员发展工作具体环节的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应主要围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和预备党员的教育过程。

思想教育工作讲究创新至关重要。特别应注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与文化活动之中,把德育与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给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不是无原则的创新。要在严格执行《党章》和《细则》规定的前提下创新。简化工作程序不是创新;甚至,刻意把工作环节复杂化也并不一定是创新。例如,《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提出的“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中的预备党员转正“一答辩制度”[4],就是典型的工作创新。但是,为了创新,在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上,也增加发展对象答辩程序,就可能是画蛇添足或无原则的创新:且不论少则十几名、多则几十名发展对象都要答辩,支部会要开几时;如果还有答辩的必要的话,那么前期培养和考察的工作、推优工作、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征求和政治审查是如何进行的呢?培养联系人和支委会做了什么?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是在认真执行工作规范基础上的创新,工作程序的严肃性,保证工作过程的科学性,工作内容的创新旨在提高工作成效。规范与创新必须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胡全仑.论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统一性[J].教书育人,2012(1):74.

[2]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中办发[2005]14号:中共中央中组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发展党员工作规范 篇4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相关规范。

一、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和考察

1、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入党积极分子也称党外积极分子。是指那些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表现突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拥护和努力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提出入党申请和有强烈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非党同志。

2、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标准。入党申请人一般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条件成熟,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标准是:(1)对党忠诚,在重大问题上能做到立场坚定,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工作安排,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2)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送参加党组织组织开展的实践锻炼,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每季度递交一次质量高的思想汇报。(3)爱岗敬业,工作积极要求上进,工作业绩优良。(4)为人正派,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3、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由党小组推荐,经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决定,不能由上级党组织或党支部某个负责人指定。可通过党小组推荐或团组织“推优”确定。党支部(党总支)要把入党申请人的材料以及支委会(总支委员会)讨论意见上报党(工)委备案。

4、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负责培养。指导本人和督促相关人员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一次,考察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思想觉悟、工作表现、组织纪律观念、群众观念等。考察意见要形成文字材料。

5、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党(工)委要经常性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组织生活会、党课,列席接收新党员的支部大会等,以会代训,了解他们对党的认识和思想觉悟等方面的情况。区委组织部一般每年3-4月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6、形成规范合理的年龄层次和组成结构。同时兼顾社会各阶层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适当向一线岗位(社区、非公企业)中的青年人员,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倾斜。

三、预备党员的接收

1、发展对象的基本标准。一般情况下,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条件基本成熟的,可确定为计划发展对象。基本标准是:(1)政治坚定可靠。坚持党性原则,坚决维护党的形象,服从党组织决定,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身言行。(2)工作勤奋创新。爱岗敬业,善于总结创新,工作业绩在本单位本岗位比较突出,能发挥较好的模范作用。(3)

恪守服务宗旨。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主动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扎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所在单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4)为人正气正派。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带头严守党的纪律、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良之风作斗争。

2、发展对象的确定。采取“培养联系人—党小组—支部大会(支委会)”层层上报的形式,推荐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要对其进行评议,并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支委会集体研究确定。

对确定为党外后备干部的有关人员,党(工)委要重点关注,及时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协调。

3、发展对象的审查。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要在调查、考核的基础上,对发展对象做出全面评价的政审综合材料,包括本人简历、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及政治历史情况、本人政治历史情况、本人现实表现情况等。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

4、接收前的准备工作。基层党组织要为发展对象确定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加强对发展对象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并结合实际组织集中性培训。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5、预备党员的公示工作。发展对象拟吸收为预备党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确定入党介绍人之后,填写《入党志愿书》之前,期限一般为7-10天。公示内容为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培训情况、申请入党时间、入党介绍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

对象的时间及现实表现。可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载体,采取张榜公告的形式,做到位置醒目突出。公示程序可参考拟定内容、进行公示、收集群众意见、调查核实情况、研究处理、公开调查处理结果等环节开展。

6、接收预备党员。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前,支委会要做好汇总群众意见、与发展对象谈话、听取介绍人意见。确认入党条件等先期工作。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党支部大会,要确保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实到会人数占应到会人数的一般以上,且发展对象和入党介绍人到场。一般会议程序应包括:(1)发展对象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2)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3)支委会向大会报告对发展对象审查情况及党内外群众对发展对象意见;(4)与会党员同志发表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讨论(发展对象不必回避);(5)发展对象对支部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态度;(6)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的半数,即可做出同意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的决议。

7、上级党组织专人谈话。党章规定:“上级党组织在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党委直接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能进一步保证审批意见准确。谈话内容应包括(1)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2)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3)发展对象思想觉悟和政治上的成熟程度;(4)发展对象的政治品质和工作态度;(5)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6)对自身缺点和不足的认识情况;(7)政治历史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8、上级党组织审批。预备党员必须由党(工)委审批,要召开相关的党(工)委会,进行集体讨论表决。党委审批预备党员会议程序包括:(1)党(工)委书记说明会议议题;(2)由党(工)委组织委员介绍发展对象的情况及考察谈话意见;(3)党委成员讨论;(4)全体委员举手表决;(5)党委作出审批决定。原则上在3个月内进行审批,因特殊情况延长的,不得超过6个月。

四、预备党员的管理和转正

1、预备期时限:党章规定发展党员要实行1年预备期。

2、预备党员的管理。党支部接收的预备党员,经上级党委批准后,才能予以承认。预备党员的培养联系人一般由入党介绍人担任。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除没有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其他正常的组织生活同正式党员一样。

3、预备党员的考察。在党(工)委审批后,从党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每3个月进行一次。考察要认真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小组汇报,并充分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考察内容包括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考察、鉴定结果由培养联系人、党小组长和支部书记分别填入《预备党员考察表》。预备党员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

4、预备党员的转正。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前一周时间左右,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把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和主要优缺点向党支部比较系统、全面的书面汇报。对预备期满的,本人未及时提出转正申请的支部应及时提醒本人提出转正申请。

5、预备党员转正的公示工作。预备党员拟吸收为正式党员要进行公示工作。公示时间、公示期限、公示的形式和程序可参

考发展对象公示的相关要求。公示内容除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公示要求的相关内容外,还应加上列为预备党员时间。

6、转正大会注意事项。预备党员转正须经党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主要程序包括(1)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现实表现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2)党小组介绍预备党员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和小组意见;(3)支委会介绍审查情况,提出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4)全体党员讨论;(5)支部大会表决;

(6)通过支部大会决议;(7)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表态;(8)填写支部大会决议。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中的有关栏目,并由支部书记签名盖章,报送党(工)委审批。

7、上级党组织审批。党(工)委收到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后,应及时指派专人到相关支部进行考察谈话。预备党员必须由党(工)委审批,必须召开党委会,进行集体研讨表决,原则上在三个月内完成审批。批准转为正式党员的,注明转正日期;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应写明具体意见。

发展党员工作材料规范要点 篇5

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如下要点,仅供参考。

一、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前后连贯、字迹清楚、工整规范

二、具体要求:

1.《入党申请书》。必须由本人书写,与《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个人自传等笔迹一致。时间落款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前。

2.《自传》。时间在写申请之后。记叙从上学起至今经历,要求准确连续。

3.《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以参加培训时间为准;本人成份填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等,退伍军人从事农业的,填农民。本人简历,从上学填起;家庭主要成员职业和政治情况,填父母妻儿子女的;主要社会关系填家庭主要成员的。呈报单位意见,填支部的意见,一般填写“情况属实,同意呈报”,盖支部公章。

4.综合政审材料。标题:关于某同志入党政审材料。基本要求是实事求事,准确无误。时间、地点、调查人身份。先把自己的简历和基本表现、政治历史情况概述,其次先详细书写发展对象的主要家庭成员的职业、年龄、工作单位和政治历史情况,再详写其主要社会关系的职业、年龄、工作单位和政治历史情况。结尾综述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情况,以及对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基本意见。加盖骑缝章。

5.支部座谈材料。又称党内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支部书记先作开场白,表明座谈来意。再逐个与会党员评价发展对象和表态发言。落款某支部,时间。与会表态人员均要签字盖手印。确立入党介绍人,入党志愿书上也要一致。6.群众座谈材料。与党内记录相似,但必须是党外群众,3至6人。

7.支部决议。标题:关于某同志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支部决议。先介绍支部座谈会的情况,对发展对象的综合评价,应参会与实际参会人数、支持与反对人数。落款某支部,时间。支部决议与入党志愿书上的支部决议一致。

8.发展对象登记表。其中奖惩情况要如实填写,呈报单位意见,填支部意见。

9.发展对象公示登记表。定为发展对象一般在学习培训之后;定为积极分子在学习培训之前;公示时间为支部大会通过7日内;公示及调查结论如实填定,一般填写“经公示,无不良举报”。

10.投票表决结果:详见表。与会人员签名并加盖手印。与会人员应与上述材料中的参会人员人数一致,名字一致。

11.发展党员审查呈报表。此表上交县委组织部装订存档。基本内容与前述表格相似。其中支部委员会意见,一般填写“该同志入党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程序规范,同意吸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 篇6

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委,县直属机关工委:

发展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为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形成严把党员“入口”的正常机制,切实保证新

党员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为我县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现就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制定发展党员规划和计划

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坚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只有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指导,才能切实改变那种“年初不知道、年终看报表”的被动局面,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科学性。在指导思想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遵循“均衡发展、适度增长”、“适当控制数量”的原则;在科学管理上,要正确处理发展党员的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达到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的辩证统一,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

1、按需设置党员岗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由各基层党组织从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本地、本系统、本单位一定时期内各工作岗位上所需党员的数量,以及在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应具有的条件要求,即设置党员岗位。然后根据党员需求与党员队伍现状之间的差距,制定出较为切合实际的发展党员三年或五年规划,用于指导今后的发展党员工作。

2、认真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各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建立定期报表制度等形式,积累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所需要的数据,在每年十二月份按有关要求提出下一的发展党员计划,并逐级上报。县委组织部对各基层党委(工委)上报的发展党员计划在综合平衡、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县发展党员计划。各基层党组织应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3、突出发展重点。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发展党员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企业生产一线,以及党的力量薄弱又长期没有发展党员的地方和单位。乡(镇)党委要重点抓好村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原则上每年发展农民党员要占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确保村党支部每3年至少要发展1名以上党员,要注意在农村致富能人中发展新党员,切实解决好无党员村民小组的问题;县经贸委、林业局党委要重点抓好所属企业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原则上每年发展企业生产一线党员要占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县公安局党委要重点抓好基层分局(所、队)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县直属机关工委要重点抓好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4、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今后,发展新党员,在文化程度上,农村党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高中以上的要占50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在年龄上,全县35岁以下的要求达到70以上;女党员要求达到23--25。

5、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党员条件,不允许因其它原因把那些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只要是不符合党员条件,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能发展。

二、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程序和手续

发展党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手续,大体上要经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履行发展手续、预备党员教育转正四个阶段。

(一)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1、入党申请人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

2、党小组或团组织向党支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

3、党支部召开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下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填写好入党积极分子备案报告表,在5天内报上级党委(工委)审查备案(设有党总支先报总支委员会审查同意,下同);

4、基层党委组织委员对党支部上报的入党积极分子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如无不同意见,备案登记后向党支部下发《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由党支部按表内规定的项目负责填写和保管;

5、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公布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并指定培养联系人。

(二)培养教育和考察

1、党支部制定培养教育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措施。

2、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必须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和其他有关情况,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

3、培养联系人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考察一次,并将考察情况记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

4、党支部对已培养教育和考察一年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征求党小组、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发展对象,并在5天内将发展对象在培养教育和考察期间形成的有关材料上报基层党委(工委)审查备案。

5、基

层党委组织委员对党支部上报的发展对象名单和有关材料经审查同意后,向党支部下发《发展党员公示情况登记表》、《入党志愿书》。

6、党支部按《江西省发展党员公示制办法(试行)》规定要求对发展对象进行公示。

7、基层党委(工委)对发展对象进行5--7天短期集中培训。

(三)履行发展手续

1、党支部确定入党介绍人。一

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

2、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指导发展对象按要求填写《入党志愿书》的有关栏目内容。

3、入党介绍人分别填写《入党介绍人的意见》。

4、党支部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并形成综合性政审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人的自然情况、简历、直系亲属及联系密切的社会关系、本人政治历史情况及现实表现情况。

5、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审查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等有关材料。

6、党支部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大会,按时填写《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并在5天内将发展对象的入党材料上报基层党委(工委)审批。

7、基层党委(工委)组织委员接到党支部送审的入党材料后,先进行初审,并在10天内报县委组织员办进行预审。

8、县委组织员办对基层党委(工委)上报的入党材料在15天内完成预审,安排与发展对象谈话的人员和时间。

9、县委组织员办会同基层党委(工委)派出人员与发展对象谈话并将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填入《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

10、县委组织员办研究审定发展对象,并向基层党委(工委)下发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审核意见通知。

11、基层党委(工委)召开党委会审批新党员,并向党支部下发《新党员审批通知书》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同时,向县委组织员办报告审批结果。

(四)预备党员教育转正

1、党支部派人与新党员谈话,并指导预备党员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2、基层党委(工委)或党支部组织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3、预备党员每季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

4、党支部每季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一次,并将情况填入《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5、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应向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6、党支部在征求党小组、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委会提出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的意见。

7、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可采取举手、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按时填写对预备党员的转正决议,并在7天内上报基层党委(工委)审批。

8、基层党委(工委)召开党委会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进行审批,并向党支部下发审批预备党员通知,同时向县委组织员办报告审批结果。

9、基层党委(工委)将批准转正的党员入党材料存入本人人事档案;无人事档案的,建立党员档案,由基层党委(工委)保存。

三、规范形成发展党员档案材料

发展党员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要符合规定要求,做到真实、规范。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和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内容必须由申请人亲笔撰写或填写(个别文化较低,填写确有困难的由党支部指定党员按申请人的口述内容填写,除本人签名盖章外,代笔的党员也要签名盖章,并注明申请人不能亲笔填写的原因),入党介绍人意见,谈话人意见应分别由介绍人、谈话人填写并签字。政审材料要符合规定要求。《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是党员档案的重要材料,要严格按要求、规定认真填写,切忌马虎草率,做到“一全二清三准”。“全”就是所有栏目要填齐全,不能遗漏。“清”,就是书写要工整清楚,不得潦草涂改,一律用毛笔或钢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填写。“准”就是填写年龄、文化、简历、奖惩及党组织意见要准确、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凡填写不规范的要重填;错填、虚填的要改正;隐瞒和伪造的要严肃处理。

四、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党员“入口”质量。

1、定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各基层党委(工委)每年至少研究二次以上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发展党员计划安排,制定工作措施,解决存在问题、总结典型经验。

2、建立入党材料管理制度。党支部要指定专人收集保管申请入党人的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政审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等有关材料。基层党委(工委)要按规定要求做好党员入党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无人事档案的党员入党材料要用专门的党员档案柜长期保存。

3、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各基层党委(工委)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要求每名入党积极分子人手要有一本《党章》和《入党培训教材》,要对发展对象进行5--7天的集中培训,组织发展对象学习《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试。没有经过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县委组织员办会同基层党委(工委)派人与发展对象谈话时要对发展对象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达不到要求的暂缓审批。

4、发展党员审批制度。审批前各基层党委(工委)必须派出人员到发展对象所在单位查阅有关材料、记录,找有关人员了解,与发展对象谈话。每个发展对象必须经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基层党委(工委)审批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必须在支部讨论通过后三个月内进行。

5、定期检查制度。基层党委(工委)每半年要对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新党员的质量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县委组织部制定基层党委(工委)发展党员工作考评办法,半年检查一次,每年考评一次。

6、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反《党章》和《细则》的规定发展党员的行为,对有关的责任者视情节轻重、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不适合从事发展党员工作的,要调离工作岗位。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说明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党员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类型。如何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积极做好在高职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职院校党组织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性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所要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二、深刻认识、正确理解在高职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生党建工作是党总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来,铁工党总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在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学生党员上下工夫,切实改进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把高职生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志为党的事业奉献智慧和才华的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布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客观要求。

做好在高职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把优秀分子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政治进步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他们既要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才会为社会所欢迎。及时把符合条件的青年学生发展到党组织中,不断加强教育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能满足学生追求进步、立志报国的愿望,又能增加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凝聚稳定广大青年学生群体,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不断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三、根据高职生中的特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三年制和五年制并存,三年制高职生在校时间短,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签订应聘协议后,大部分学生到单位实习。五年制高职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入校时年龄不满18岁。因此,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培养教育工作。

早摸底,早播种,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教育。三年制新生符合申请入党的年龄条件,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上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安排党的基本知识讲座,安排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介绍个人成长经历和经验体会,开设党建专题教育讲座,通过多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性质、任务、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新生班主任通过仔细认真查阅新生档案,了解新生获得荣誉奖励,担任过社会工作的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现实表现和家庭主要成员的政治面貌等情况。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摸清学生思想底细。在新生入学教育、团学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中进一步细心观察,努力发现思想比较成熟、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热心集体工作、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对象,做到对所辖学生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及时向党支部推荐。针对个别素质比较好、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一入校就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支部应适时引导,加强培养,定期与其谈心,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从而更加坚定其共产主义信念。针对有入党愿望,但入党动机复杂,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的学生,支部要积极引导,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帮助教育,端正其入党动机,早选苗、早培养,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党总支、党支部要通过上党课、征文、演讲等形式,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引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形成积极要求进步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世界观。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启发入党意识的宣传,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积极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取向,增强对党的了解和向往。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早选苗、早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党校培训,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学雷锋小组,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并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测验、竞赛,强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吸收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过党日、参加讨论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参加新党员宣誓活动,使入党积极分子经受党内生活的锻炼。还可以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收听收看党员先进事迹的录音及录像,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生动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人生观、党的优良传统和怎样争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党,明确入党目的,端正入党动机。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各种实习和课余时间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组织他们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组织学习中国革命近、现代史,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的热情,增加自身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他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要注意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他们在思想、学习、社会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发挥他们以身作则、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团结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带头作用,发挥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及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积极开展党建活动进公寓。

四、完善制度,保证质量,及时把优秀高职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三年制高职二、三年级,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建立年级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由教工党支部成员兼任。三年制高职一年级、五年制高职三年级建立年级学生党小组。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学生党员为主来开展的工作思路。学生党支部要严格党组织生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党组织生活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教育和管理的实效。

完善团组织推荐制度。学生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后,由系部团总支负责推优。在推优时间上,坚持定期推荐与不定期推荐相结合,对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可随时推荐。严格推优工作程序,坚持公开、透明,认真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推荐对象必须获得全班三分之二以上同学的认可,并及时征求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意见,把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签署的书面意见作为重要参考,及时把那些操行优秀、成绩优良、模范作用突出、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分子及时推荐上来。

建立院系两级教育培训体系,在统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师资培训、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党课初级班由各系部党总支组织,充分调动各系党总支的积极性,而院级党校则集中精力,统一组织办好党课高级班。凡未参加党校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能发展为党员。

坚持联系人培养制度。积极分子确定后,党支部对每个积极分子及时确定1~2名联系人,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工作统一要求,规范培养程序。学生党支部多数为预备党员,鉴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任务繁重,安排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可跨支部担任培养人和入党介绍人。培养人要根据培养对象的情况,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具体措施,定期向支部汇报培养对象的情况,每半年分析排队一次,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培养,促使其尽快成熟。

坚持考察纪实制度。培养人对培养对象进行考察纪实,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找培养对象谈话,听取他们的汇报。同时,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考察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现实表现,及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对年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不能求全责备,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对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党组织要给予及时帮助,使他们明确方向,改正不足,促进入党积极分子早日成熟。

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正确处理好培养与发展、政治素质与学业成绩、质量与数量“三个关系”。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时必须有入党申请书、党校结业证、推优入党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党外群众评议意见、政审材料,要有内容齐全的入党志愿书等。党组织要综合考察,坚持积极分子入党前公示制度,坚持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周树清,段汝和,班志刚.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6):49~51.

[2]旷永青.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53~56.

[3]王劲松.论构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帮扶共建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63(11):139~141.

[4]张志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1):47~49.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思路新探索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工作 创新

一、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常规思路

在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考察,这主要指学生们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入学初提交入党申请书,经过一个时期的考察,被确定为积极分子;二是预备党员的接收工作,这主要指团支部先进行团员推优,通过投票表决选出发展对象的候选人,然后再根据党员发展的标准综合考虑候选人的素质,确定发展对象,接着对发展对象及其家属进行政审,做外调,最后开支部会议,并进行谈话问答环节,接收预备党员。三是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和转正工作,这主要指预备党员在接下来的一年考察期里,自觉遵守党的章程,自觉交纳党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够出现违反学校纪律、考试挂科等其他不良现象出现,提交转正申请和思想汇报后,通过开支部大会决定转正的相关事宜。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工作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对预备党员的接收工作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合格的结果,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则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三个环节都很重要,都对保证党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相比之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应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整个工作中必须把握好的“入口关”。其原因是:

1.这项工作是基础,只有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到位,才能保证我们发展的党员基本是合格的,不培养、教育、考察或不能保证培养、教育、考察质量,合格就无从谈起,更别说发展了。

2.这项工作起点低,面广量大,难度也大。学生提出入党申请,只说明他对党组织有了比较粗浅的认识,要想使他对党组织和党的基础人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使他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则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工作难度比较大。

3.这项工作内容多,周期相对较长。工作内容包括要采取多种得力措施,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靠拢党组织,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教育,如上党课、听报告、参观、学习、讨论、谈心,吸收他们参加接收新党员大会和新党员宣誓仪式等等;党支部要定期分析入党申请人的情况,定期或不清地的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并制定专人培养;对重点培养对象要经常谈话,要求他们写思想汇报;吸收他们参加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等等。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以后一般至少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成熟了才能考虑发展问题。

因此,把发展对象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上,这既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基础。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在实践的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入党问题是党务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吸收高质量的优秀大学生入党,既可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和创新活力,又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大学生入党标准不明确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要吸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党组织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等政治性的标准与要求,但对于高校而言,关于入党的标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标准不成体系,没有明确的标准,入党的条件灵活性就比较大,每个学校关于大学生入党的标准则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将学习好作为入党的首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排名、英语、计算机等级通过情况、奖学金获得情况等等,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参加学生工作较少,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学习,从何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因素;有的则将学生干部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只要是参加活动多,与辅导员关系好的就走捷径入党,而真正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的同学却没有入成党。

(二) 大学生党员质量有待提高

很多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后,自己思想上有所松懈,不仅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学习成绩出现下滑趋势,思想道德素质下降,而学生党支部对党员缺乏监督,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大多是专职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工作繁杂,只有每年牵涉到党员发展的一系列工作时才会花一小部分的时间关注党员发展,而且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发展新党员上,很难做到对已发展党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另外,少数党员的党员意识薄弱,自律性较差,高校的党建部门对这些学生的检查、惩罚制度不到位,导致学生党员质量下降,从根本上违背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初衷和入党目的。

(三) 大学生党员教育缺乏实效性

大学生党员教育主要通过支部活动进行的,但很多党支部都会出现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本身没有教育意义、缺乏创新性的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支部的党员教育方式太过陈旧,只通过平常的座谈会、单项灌输的教育模式,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党员很少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少能通过自身的知识来为社会谋福利;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持续性和针对性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只注重发展党员前的教育,忽视了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党后教育,导致党员素质下降;另外,对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关注不够,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就松懈起来,消极怠慢,不能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nlc202309011909

三、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思路

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所以,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有利于为我国的党员队伍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其次,积极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可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和创新活力。再次,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龙头工作,做好党建工作,可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都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 做好入党前的宣传、引导工作,严把“入口关”

明确入党标准,引导入党动机,把握入党条件。各高校应以各省教育厅制定的大学生入党相关细则为核心,制定出适合本校遵守的入党标准,在制定前,可广泛争取师生意见、在线投票合理的入党准则,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依靠关系争取入党的不良现象,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持入党的神圣性;另外,应认真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因为入党动机直接关系着入党后的现实表现和在党组织中起的作用,除了入党动机,还应该考察入党申请人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工作能力、社会表现状况等等。这些考察都非常重要,缺一个都不行,尤其是政治上的表现,学习工作好,群众基础牢,并不一定政治素质就高,政治是根本,是方向、政治上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能在重大的政治斗争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否愿意坚持党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在政治上考察过关了,才能肩负起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二) 做好入党中的教育、培养工作,提高“发展关”

首先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支部书记的政治辅导作用,将纵向教育与横向教育相結合,即将以支部为基础的支部书记和以年级

为基础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相结合,应通过三者的共同作用时刻将党员的相关思想灌输给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或通过谈话制度、或通过党日活动、或通过政治理论考试形式、或通过党的实践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建立起推进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队伍见者,建立健全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教育效果。再次,严格按照我国对党员的要求与任务,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吸纳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参加我国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工作,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扎实的专业素质,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献才献策。

(三)做好入党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引进“考评关”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明确党员管理的评价目标、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每学期都固定在学期末对每位党员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可以从思想政治表现、日常行为规范、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群众路线践行情况、个人学风五大方面,各占20%,从而对学生党员进行量化考评,然后对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作出惩罚或奖励机制。二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无故不参加党支部活动和院校政治活动或缺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不交纳党费、或无故推迟交纳党费三次以上的,考试作弊或弄虚作假者,参加非法组织、非法团体、非法集会、宣传反动言论的,打架、斗殴、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等等,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实行群众评议制度,高校每年举行两次群众评议,或通过调查问卷,或通过群众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生活、模范作用等方面作出调查,根据结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并依据评出的等级分别作出惩罚和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刚.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08).

[2]杨树培.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考评机制[J].党建研究,2010(03).

[3]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4).

[4]曹文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

[5]吴荷平等.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06).

[6]朱勤文等.当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上一篇:库房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悲与喜优秀记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