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的中国(共10篇)
改革后的中国 篇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转型
1、转型的四个阶段
在某种程度上,全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浪潮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转型的延续和发展。因此,要研究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先研究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迈向了市场经济,阶段性过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征。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一开始并不是朝着市场经济发展,通常采用“先试验后推广”和“不断调整目标”等做法。总体上讲经济转型是渐进的,但在某个阶段也有激进的性质。
中国从计划
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经济的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和国际化。其一,在经济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渐进式改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以放开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为核心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初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同时也使非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二,经济市场化的改革将国营企业推向了市场,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展开竞争。其三,经济民营化改革强调了产权的重要性,允许了经济更大程度上的经济自由,各种所有制的竞争,使非国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四,经济国际化的改革,使中国经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同时能够面对世界新经济的挑战,逐步向国际经济一体化过渡,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来。
2、当前全国经济转型概况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正飞速地迈向国际化。在国际化竞争和较量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将出现一种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相结合的经济转型模式。这种经济转型模式不仅是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当前,全国许多地区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构想,并且许多地区还制订了经济转型规划。其它地区虽然没有提出经济转型的问题,但是实质上也在做着经济转型的工作。整体上看,全国经济转型可分为北方的经济转型和南方的经济转型,并且南北双方的经济转型有着明显区别。北方的经济转型以东北三省为代表,南方的经济转型以粤、浙、闽等省为代表。北方是我国的能源基地,改革开放近二十多年来的能源开采利用,许多地区能源开采业进入了萎缩期,由于资源的逐渐枯竭,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的出现。东北以阜新市、辽源市、伊春市、大庆市为代表的四个国务院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减少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另外,北方是我国重型制造业基地,但是制造业整体水平落后。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北方工业需要有新的提升。因此,北方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发展替代产业、接续产业,其次是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制度创新。也就是说北方经济转型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技术进步为辅的经济转型。南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核心地带”,尽管如此,南方经济与世界发达经济还存在着生产技术、管理上的差距。因此,南方经济转型的核心是推进产业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世界竞争。
3、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
纵观当前全国的经济转型,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把科技放在了突出位置。因此,中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
4、当前全国经济转型的重点、任务和方向
目前全国许多地区的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因此,全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转型的方向是发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当前的世界经济是高科技主导下全球一体化经济,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因此,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高科技产业化是经济转型的必然方向。
5、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发展态势与经济转型
加入了WTO后,中国的一些优势行业如纺织、服装、鞋类、玩具、机电等由于不再受到最惠国、反倾销之类的威胁,因而得到迅猛发展。这些优势行业在迅速占领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在发展壮大中占领了世界生产技术的制高点。以服装为例,2005年中国服装在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设限的情况下,许多产品的外贸出口量和2004年相比仍实现了翻番。中国服装业在向世界市场的迈进中,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达到和超越了世界一流水平,令欧盟和美国的服装生产界感到震惊。因此,在部分地区的经济转型中,有的地区(如阜新市新邱区)把服装行业作为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外贸出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未来的全国经济转型中,我国的优势行业将是一些地区的最佳选择。
(五)当今世界经济转型的潮流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的突起,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资源和市场追逐的结果,经济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使然,在这场竞争中世界经济将转向以商务电子化为代表的新经济。新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将发展成为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龙头经济。有的学者甚至把这种新经济称为第三次产业革命。
(六)经济转型与传统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是一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历史,又是一部新兴产业崛起的历史。世界各地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尽管有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但是除了一些资源型产业因资源枯竭而退出历史舞台外,传统产业并不会因经济转型而成为终结者,相反传统产业会在经济转型中得到更大程度地改造和提升。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市场和管理支撑,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在经过漫长而痛苦的孕育发展期后新兴产业才可能成为某个区域的支柱产业。因而,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才是经济转型的最快和最佳选择。在经济转型中,让高新技术和商务电子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来带动人才流、技
术流、资金流的流动,从而推进市场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促成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是推进经济转型的有效方法。
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领域内的两个不同概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内在需求,是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是经济转型的目标。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时时刻刻都处在转型之中。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性决定了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克服自身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个自身不断修正克服矛盾的过程便是经济转型。也正是由于经济转型,经济才会在曲折中发生前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转型作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社会基层是推进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但是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调整生产关系、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引领科技进步的作用。政府作用发挥的优劣,决定了经济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经济转型进展的快慢,决定了经济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后的中国 篇2
关键词:《政府采购协议》,预算管理,影响
政府采购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国家管理自身之处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1761年美国的《联邦政府采购法》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形成。
一、WTO框架下的《政府采购协议》的相关规定
WTO《政府采购协议》于1996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由于其属于“复边贸易协议”, 所以该协议金对签字方有效, 效力不涉及其他成员方。总结起来, 《政府采购协议》有以下规定:
1. 目标和原则
《政府采购协议》的基本目标是:
(1) 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多边框架, 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 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现行的环境。
(2) 通过政府采购中竞争的扩大, 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 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政府采购协议》对缔约方政府采购强调了以下原则:
(1) 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待遇原则。
(2) 公开性原则。
(3) 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
2. 适用范围
《政府采购协议》的适用范围包括:
(1) 采购主体:是“由直接或基本上受政府控制的实体或其他由政府指定的实体”, 不仅包括政府机构本身, 而且包括其他实体。
(2) 采购对象:适用于缔约方一定金额的货物、工程 (基本建设工程特许合同除外) 和服务的采购。
3. 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比较灵活。主要有三种方式:
(1) 公开招标采购, 是指通过公告程序, 邀请所有感情趣的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招标的采购程序。
(2) 选择性招标采购, 是指各采购实体在与采购制度的有效实施相一致的情况下, 通过公告程序, 最大限度地邀请国内外合格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3) 限制性招标采购, 即《政府采购协议》第15条规定的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选择性招标后, 有下列情形发生时可不通过公告程序采取的采购方式: (1) 没有供应商参加投标或者无合格标; (2) 对于艺术作品或者因保护专利和版权、技术原因等, 供应商独此一家, 无其他替代选择; (3) 出现了无法预见的极为紧急的情况; (4) 如更换供应商将不能满足要求而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替换零备件; (5) 因研究开发需要或者特定合同需要而续购的产品和服务: (6) 追加的工程采购必须由原供应商办理且金额未超过原主体合同金额的50%; (7) 在商品市场上采购的产品; (8) 只有短时间内出现的对政府机构及其下属机构极为有利的向非经常供应商的采购; (9) 与设计比赛获胜者签定的采购合同。
(4) 谈判式采购, 是指一缔约方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 在授予合同程序同投标人进行谈判。这些条件包括: (1) 采购方在发出招标邀请时已表达这种意图; (2) 通过评估, 没有一个投标明显优于其他投标; (3) 谈判应主要用来坚定各个投标的优劣; (4) 在谈判中采购人在不同的供应商中实行差别待遇。
4. 质疑程序
《政府采购协议》第20条规定, 当一供应商对某项采购违反《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形提出质疑时, 每一缔约方应鼓励该供应商通过与采购实体进行磋商来解决质疑;有关供应商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项质疑之日起10天内开始质疑程序, 并通知采购实体。
二、WTO《政府采购协议》对于我国现行制度的冲击
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属于比较新的课题, 立法程序起步比较晚, 很多有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与WTO《政府采购协议》的要求仍有差距,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政府采购的履行着的主体资格方面
当前的情况是, 各地采购普遍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采购委员会负责政府采购, 同时在财政部门设立采购中心。这两个机构既有审查主体资格的权利, 又可以在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已经签署协定的情况下, 承担监督和见证的责任。这就意味着这两个机构的性质与职能是界定不清晰的, 一方面是政府采购的组织者, 一方面又是管理者。
2. 在预算的管理方面
各地的经验是由财政部门组建采购中心进行日常操作, 然而这又涉及到采购中心本身的财政性质问题。
3. 政府采购的数量限制方面
根据WTO《政府采购协议》, 中央政府十三万特别提款权以上的采购队成员方开放,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下属机构未做明确规定。
4. 政府采购的种类形式方面
我国的招标投标法规定了两种招标方式: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但WTO《政府采购协议》规定的招标方式有四种, 分别是: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限制性招标采购和谈判式招标采购。
5. 在异议程序方面
我国的立法存在缺位问题, 部分地方立法只规定了如果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纠纷可以向政府投诉, 但对投诉的具体操作过程、机构、期限等没有做详细的规定。
6. 在政府采购的法律保障方面
由于基本的全国性法律的缺失, 我国统一的政府采购体系尚未形成。这造成了各地的实际政府采购操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政府采购只能依靠一些规范性文件和领导的支持运作。
三、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构想
1.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目标原则
实现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财政支出, 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总的原则是:
(1) 保证效益原则。政府采购应该达到节省开支的效果,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讲求效益, 就要求政府鼓励竞争, 通过竞争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2) 维护社会大众利益原则。第一, 财政支出的方向确定上要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依据, 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第二, 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采取有利于增进社会和社会效益的方式。
(3) 公平和公正原则。政府采购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化, 严格禁止实行歧视性政策和地区保护主义。
(4) 保证良性竞争原则。政府要营造适合竞争的外部环境, 接受社会的普遍监督, 任何单位个人可以就采购计划、采购过程和采购结构中的问题提出检举和控告。
(5)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不断完善需要相应的完备而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而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要做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转变。
2. 我国未来政府采购完善重要注意的问题
(1) 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必须清晰
主体的范围界定上, 政府采购应当限于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各类机关和部门。对于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言, 应当区分不同性质对待。提供政府组织供给的纯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的采购应当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2) 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模式。按照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 我国的政府采购模式应当采取以集中为主, 适当分散的方式。
(3) 采购机构的设置
(1) 对中央来说, 在财政部下应当设立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修改和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法规、政策;下达中央的采购计划;编制每年的采购预算;分析每年采购的统计情况;协调各类机关之间的关系等。
(2)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设置政府采购中心, 政府采购中心为接受财政部门指导的非营利性法人, 其职责是组织政府的大型商品和服务的采购事务;统一管理各个部门的应当集中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的采购事务;对于分散购买的采购活动进行指导监督。
(4) 各项配套措施的改革。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与政府采购制度配套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国家金库制度的有关管理文件中应当明确允许财政部门直接办理款项划拨的方式, 制定出一种单一的国库管理的操作办法。
(5) 明确政府采购可以采取的方式。在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两大类方式中, 应当选择以竞争性招标采购方式为主, 其他采购方式配套使用。
(6) 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的完善。要建立起包括直接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完备的监督体系, 在公开招标的结果发布以后, 供应商如果感觉招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 可以有多种救济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7) 加强政府采购的人员素质的培养, 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队伍。
(8) 加强招标工作的制度建设, 科学的设计招标管理办法和程序。实践中, 要求财政部门加大对招标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 使得招标中介真正发挥公平公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伯纳曼·霍克曼 迈克尔·考斯泰基著 刘 平 洪晓东 许明德等译《: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改革后的中国 篇3
拼搏实干: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有学者研究张果喜的发家史时,把他归为“无心插柳”型。确实,张果喜创业时为的只是生存,根本没有成为富翁的想法,那时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张果喜是江西余江县人。1970年左右,年仅十几岁、初中还没读完的张果喜,进入余江县邓家埠农具修造社木工车间当学徒,具体工作是用大锯锯木材。两三年后,聪明勤奋的张果喜成了一个“好木工”,并被任命为木工车间的车间主任。
1973年,农具修造社负债累累,已经无法维持,要将张果喜的木工车间强行割离出去,让他们自谋生路。危难时刻,张果喜初显他的过人胆识,他喊出了“要吃饭的,跟我走”的豪言壮语。21名职工跟上了张果喜,张果喜任厂长的木器厂成立了。
没有厂房,没有一分钱资金,张果喜面对的是21名没米下锅的职工和他们的近百名家属。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给了张果喜拼搏精神和过人的胆识。他说服父亲卖掉了家中多年的祖屋,得到1400元钱,一部分用于发职工工资,一部分用做发展本钱。
随即,张果喜带上3名伙伴和200元钱,4人每人分50元,缝在内衣里,去闯大上海,目的是为木器厂找业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敢从偏僻的江西余江跑到上海联系业务,再次说明了张果喜的非凡胆识。
这次上海之行运气不错,张果喜在当时的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的陈列样品室里,看到一种樟木雕花套箱,用于出口,每套竟值200元。张果喜随即决定要把这种工艺带回余江,让自己的木器厂生产这种樟木箱。张果喜等4人分工,每人分学几道工序,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会了这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技巧。
生产樟木雕花套箱需要上等的樟木,要到外地采购。一次,大雨如注,运送樟木的拖拉机陷入淤泥,张果喜带着员工冒雨干了一夜,将两吨多重的樟木搬上了拖拉机。为了省运费,外地来的樟木有时可以沿江漂流到余江,寒冬腊月,张果喜也会首先脱掉衣服,跳到刺骨的冰水中捞木头。
半年艰辛过后,张果喜终于生产出了第一套樟木箱。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把这套樟木箱送到了广州外贸交易会上,外商订了20套,为厂里带来了1万多元的利润。
1979年秋,张果喜二赴上海,奠定了他成为富豪的基础。他发现了一种新产品——雕花佛龛,主要出口日本。佛龛是高档工艺品,是日本家庭必备的“三大件”之一,结构复杂,工艺要求极高,也因此利润极高,是“把木头变成黄金的生意”。张果喜回余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把佛龛做了出来。从此果喜木雕厂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1984年,张果喜对外公布的个人资产就已达到3000万美元,成了改革开放后国内的第一个亿万富翁。
在此之前,张果喜曾遇到过溺水、触电、车祸、火灾……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他说,事业的第一个阶段是靠苦力赚钱。是的,正是靠着拼搏实干卖苦力的精神,他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干事业,不干则已,干则必成。”张果喜用这句话诠释着自己的成功。
专一念旧:智慧由定而升,心能专念不散方有大智慧
张果喜的专一,首先体现在对于事业、主业的专一。如今的果喜集团虽已是涉及多个领域的多元化集团,但他始终将生产佛龛作为集团的主业。企业做得再大,张果喜也坚持将果喜集团的总部基地设在江西偏僻的农业县余江,而且其后新上的许多项目也放在余江,这是他专一的另一个实例。
造佛龛的张果喜认为,佛不是神,佛是一种智慧。而智慧是由定而升的,只有热爱事业,用心去做一件事,才会得到好的结果。
在果喜集团一个绿树掩映、精致幽美的厂区中,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牌楼,上面镌刻着当初跟随张果喜创业的21名员工的名字。这21人有的已经去世,有的早已离开张果喜另谋发展,有的由于能力低仍在车间当保管员,但张果喜仍然深深地记得这些人,亲自设计了这座牌楼。他的念旧让果喜集团的历史充满了温情。
审时度势:随时而变,谋定后动
20世纪90年代初,张果喜投资5亿多元,开始了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发展规模,提高整体素质,再塑企业形象”为内容的“二次创业”。在上百个项目中,经过反复论证、筛选,按照短期、中长期项目发展规划,张果喜亲自选定了化工发泡材料、轿车零配件、服装机械、酒店旅游、微型电机、酒类等几大类项目。
由于专一和念旧,由于不忘余江的养育之恩,张果喜把化工发泡厂这个好项目也放在了余江。但这次他错了,发泡材料主要用于电器包装,而余江离众多电器企业路途太远。发泡材料是体积大、重量轻的产品,运输成本极大,原本可赚的钱都浪费在了路上,结果一年下来,发泡厂亏了数百万元。错了就改,张果喜迅速将6条生产线全部撤出余江,分别到深圳、东莞、上海、厦门独立设厂,就近推销,就近运输。发泡厂迅速扭亏为盈。定和变,在张果喜身上有着完美的结合。
“海南开发热”兴起时,张果喜决定投资2亿元在三亚兴建一座大酒店。但酒店建到一半时,却碰上了1996的“宏观调控”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海南热突然降温。当时别的工程,有的是完全撤资,有的是硬着头皮继续。张果喜认为,海南的旅游市场要经过几年的调整期,然后还会大热。如果完全撤资,那就会失掉以后的发展机会;如果按计划继续投资,也会给企业带来高额亏损。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以退为进”,不撤资不继续,静等市场复苏。果然,几年后市场复苏,张果喜重新坐镇海南,抓住机遇,建成了一流的四星级酒店,并在持续不断的旅游热潮中大赚特赚。
1997年金融危机时,日本经济严重衰退,佛龛市场异常萧条,许多同类生产厂、经销商倒闭。张果喜却异常冷静,经过分析后他认为“只要有日本人存在,就需要佛龛产品,其他企业的退出是我们的机会”。在低迷的市场下,他不但没有压缩生产规模,反而投入4000万元新建了两个佛龛厂。结果,两年后,走出危机的日本给了张果喜回报,他从日本人身上大赚了一笔。
“二次创业”的几大类项目都获得了成功,张果喜被称为商业天才。通过“二次创业”,果喜集团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化,特别是无刷无槽永磁直流电机项目,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被纳入了国家高新科技重大建设专项行列。
张果喜在拥有专一念旧品质的同时,更可贵的是他有创新、随时而变的魄力和谋定后动的冷静。
心态平和:富贵难得平常心,荣誉越多越本分
“钱就像一池塘的水,满满的不外流就会发臭,路人经过这个池塘就会绕道走。池塘的水要常进常出,才能保持干净、清澈,人们才会到水塘边来走走。有钱人太臭了,人们惹不起但躲得起,这样你的人缘就差了。”这是张果喜对财富的经典比喻。
做大了的张果喜,仍把自己看得和原来的小木匠一样。他穿着随意,吃饭随便,身上不佩戴任何能显示富贵的饰品,除了抽烟外没有别的嗜好。
自1984年以来,张果喜先后获得20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改革风云人物、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等。他最看重的荣誉是“张果喜星”的命名。1993年6月,国际编号“3028”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果喜星”,此前国际上获得此类荣誉的企业家只有美国著名实业家哈默博士,1996年是李嘉诚,再过了多年后是科学家钱学森。
对荣誉的珍惜和爱护,更让张果喜严格要求自己,刻意避免一些“毛病”。他从来没有害过人,却帮了无数的人。荣誉越多,越低调本分。正因为这样,这么多年来,他获得了公众的尊敬。
回报社会:感恩方得大义,回报赢来发展
张果喜赚到他的第一个100万元的时候,就拿出22万元为学校修建了科学楼,其后他又陆续出资为县里建了“果喜大桥”、“果喜大道”,并积极赞助抗洪救灾、烛光工程,修电视塔、福利院,建立“果喜教育奖励基金”。多年来,他向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已难以统计。
直接捐助是一方面,“造血生财”是另一方面。张果喜出资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木雕技工学校和残疾人雕刻技术培训班,培养了2万多名技术人才。现在,这些木雕技工大多已能独当一面,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每年从外地寄回余江县的汇款就有近亿元。张果喜还支援全县14个乡镇办起了木雕厂。张果喜不仅自己富了,而且还带动了全县的富县、富民产业。
张果喜对社会的回报,也为果喜集团赢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目前他担任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务。
1后的中国作文 篇4
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三(2)班 陈宇1XX年后的中国,是一个新的时代,科技发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那时,人类发明了一个机器,可以把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变成真的动物和植物。人们就把恐龙化石蛋方进了那个机器里,结果真的变成恐龙蛋。
还有,我们人类发明了电子书包,有了电子书包我们就不须要背那么多的书了,电子书包就像电脑一样,上课写作业就用电子书包来写,写玩了就把作业用电子书包发给老师。如果要订正的老师就用电子书包发给我们,还可以变小,你看多方便啊!
如果,人们发明的汽车可以不用油,也不用排出除难闻的废弃,现在人们就有太阳能来代替,还可以排出带有青草气息的清新的空气,马路上也不再像现在这么拥挤,因为它非常的宽敞,再也不会堵车了。如果还是堵车,就给车按上飞行器,就可以再天上飞了。这样就不会再堵车了。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浅探(最终版) 篇5
咸家中学王晓梦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将每个教师都卷了进来。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打破陈规,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路子。
传统教学方式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障碍,它的存在,使我们的教学受到严重束缚。在旧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师生之间保姆与孩子的关系。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一堂课,教师教点什么,学生就学点什么,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时来不及理会,知识点便一闪而逝了,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思想,使本来思想性、教育性、社会性集中的教学变成“读死书”、“死记硬背”,违背了教育原则,偏离了原有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旧貌换新颜”,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它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提倡让学生自己多动民多动手、多实践、多思考,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独立欲望,发展学生自主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做好饭让他吃”变成“让他自己做饭吃”,教师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指导者、领路者。体现在具体教学中,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如果象以前那样由教师单纯讲法律知识,课堂教学一定桔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不妨改一改,开一次学习讨论会,让学生设想去买西瓜,卖主不让挑怎么办?挑了生瓜怎样办?卖主不让退瓜甚至口出秽言,又该怎么办?针对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由讨论,依据《保护法》,自己寻求结论。相信这样做,都是可以少费不少“口舌”,只需稍加点拔即可,且学生不但兴趣浓,讨论热烈,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和讨论中深刻理解消费者的权利及保护合法权益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同时,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势要求我们要立足课堂教学,大胆拓宽领域,开辟新的教学渠道。涉及社会、家庭领域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观看一些较好的影视题材和栏目,如某些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金剑之光”,青岛电视二台的“钟声”等栏目,使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或启迪,接受直观教育。
另外,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实践中,要彻底改变学生观,建立平等合作、相互沟通的良好师生关系,为使全体学生成功而教,为使所有学生发展而教,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感染、教育学生,用自己独到的方法正确处理教与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只有如此,教师才能适应改革需求,完成新的教学任务。
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课 篇6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保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目标和价值有效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学 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已摆在首位,因此,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关系重大,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下面通过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要转变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促使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其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在教学中,我特地准备了一些精彩的体育运动视频,让学生感受雄伟的体育竞赛场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关系到民族精神和国家荣誉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有计划的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对哪些项目不感兴趣,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耐久跑,特别是女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耐力的练习通常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难题。但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手段,有些学生选择连续四分钟运球上篮;有些学生选择连续跳绳三分钟;有些学生选择五分钟追逐跑。他们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情感,来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我认为,跑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耐力才是教学目标。因此,我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3.形式多样教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忽视了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是竞技化,从而导致有些学生消极地应付体育课。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情趣变化,重视学生的情趣和体验,多采用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如50 米跑,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或人与人之间的“迎面接力跑”。这样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活泼气氛,把枯燥乏味的身体锻炼变得趣味无穷,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4.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的良好表率会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奋发进取,积极学习。如上课开始,教师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精神焕发地来到学生的队伍前,不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反之、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教师、体育课产生反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拥有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让体育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
5.美化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活泼地参与。新的体育课程要求课堂活跃,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状态。做到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如我有时在上体育中,安排有刺激、趣味性的游戏,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效果。新体育课程在教学时应该把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 篇7
一作文表达上:淡化文体、减少束缚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 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淡化文体、减少束缚。
因此, 我在作文教学中, 根据淡化文体的要求, 让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受体裁的限制, 让学生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想什么就写什么, 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就用什么形式表达。
如在《我为奥运添光彩》征文活动中, 我要求学生不拘形式, 只要能写出真实的做法及感受就可以。结果有的写成了《给中国足球队员的一封信》;有的写成了记叙文, 叙述自己对体育的钟爱及成长过程中的体育小故事;有的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北京2008奥运盛会的赞美、向往之情;有的写成童话, 通过小鸡、小狗、小白兔等小动物举行动物运动会, 悟出“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道理等。
经过实践发现:学生的作文不仅在叙述的方式上各有千秋, 而且在表达的内容上也各有各的精彩之处。但最为重要的是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真情实感, 有创新。文体的淡化, 束缚的减少, 极大地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创造的平台。
二作文内容上:增强积累、丰富素材
写作的内容就是写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自由作文。即通常所说的“生活作文”。通过作文教学实践, 我深深地感受到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丰富素材。
我所任教的5 (1) 班, 有部分对作文非常感兴趣的学生, 他们的每一篇作文都基本称得上范文。与其交流得知, 他们每天都会写日记, 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在一个本子上, 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己有什么心理感受等, 写得非常仔细。由此得知, 好的作文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慢慢培养的。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成绩, 就必须增强积累, 丰富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毅力来坚持积累写作素材的, 作为教师, 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的写作积累呢?
首先得放眼自然, 学会观察, 积累材料。“作文第一必须观察”, 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是解决学生“无米下炊”的好办法。其次就是课内阅读, 多读多背, 以“精”取胜。再次, 就是课外阅读, 丰富素材。
三作文的训练途径上:拓宽渠道、提高兴趣
在作文的训练途径上, 教师应拓宽渠道、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不同的形式, 让学生自主作文。在作文训练中,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训练与趣味活动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如在人物外貌写作的训练中, 我在教授了写作方法后, 告诉学生:“今天, 我们就来看看哪位同学掌握了写作方法, 咱们做个‘猜猜我写的是谁’的游戏。”学生快速构思, 从正面任意写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表, 鼓励用新颖的比喻和写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 大家来猜, 学生兴趣极高, 而教师则适时在活动中及时点评。这样的作文训练途径极佳, 学生写作兴趣盎然。
四作文的批改方式上:激励向前、点石成金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面评面改, 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 师生当面互相讨论、修改, 为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喝采, 对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 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 同学互评, 全班评讲。或者举行佳作赏评会, 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作文, 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由大家来做赏析评价。总之在整个评讲过程中,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坚持体现激励原则。
五结束语
香港民事司法改革后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案件管理 文件披露
一、引言
香港的改革是为了应对当前司法危机而产生的,产生司法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诉讼迟延与诉讼成本过高。改革前香港的司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诉讼成本过高。调查发现对于某些小额的诉讼,当事人从诉讼中获取的利益还不够诉讼费用的开支,诉讼费用的高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诸多来港投资商人的吸引力;2.诉讼迟延;3.不适当的复杂性;4.潜在的不公正。因为在诉讼中,财力强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利用制度的所有短处击败对手。正是由于存在以上诸多不足之处,改革迫在眉睫。
为解决这些矛盾,改革措施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法庭加强案件管理、简化非正审申请、鼓励调解。综观这三个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对抗制下的当事人的程序控制权,而加强案件管理最直接、最完整的体现了司法改革的这一宗旨。因此,做好法庭的案件管理工作对司法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香港案件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案件管理的规范要求。
最新修改的《高等法院规则》将案件管理列为该规则的基本目标之一。其中第1A条第4款指出,法院有案件管理的责任,立法上鼓励法院进行案件管理,以实现香港司法改革的目的。法院进行案件管理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各方当事人在进行诉讼的过程中互相合作。
对抗性程序的中心含义是:双方当事人在一种高度制度化的辩论过程中通过证据和主张的正面对决,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关于纠纷事实的信息,从而使处于中立和超然性地位的审判者有可能据此作出为社会和当事人都接受的决定来解决纠纷。但事实上,过分的强调双方在法庭上的辩论与对抗导致了大量的诉讼迟延,促进双方的互相合作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
2.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尽快识别案件的争论点。
“诉讼的本质就是恢复当事人的理性对话,而对话的前提必须首先明确问题。争点整理程序就是帮助和推动当事人搞清楚他们争议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促使当事人把义气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恢复当事人解决自身问题的理性能力。”对于双方没有实质争议的,可以依照简易程序作出即决判决。
3.从识别的争论点中区别哪些争论点需要进行全面调查和审讯,并据此依照简易程序处置其他的争论点。
争点整理程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分流繁简案件,合理分配诉讼资源。如果案件没有实质争议,则法院无须经过庭审即可作出判决,这样有利于节省诉讼资源,即决判决制度正是基于这种司法要求而创设的。如果案件存有争议,争点整理程序也可以为开庭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集中审理的要求。因此,一方面,争点整理程序的合理运行为即决判决制度的适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即决判决也实现了争点整理程序的部分制度功能,更好地实现了繁简案件的分流,避免所有案件无论复杂程度如何、是否存有争议均须经过庭审方可作出判决的机械做法。
4.在法院认为采用另类排解程序属于适当的情况下,鼓励双方当事人采用该程序。
另类排解程序在香港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诉讼程序的纠纷解决程序,即非讼解决程序。非讼解决程序中,以调解最为普遍。诉讼各方可以在案件诉诸法院之前,或在进行诉讼程序的过程中,共同委任调解员协助解决纠纷。如果任何一方无合理原因拒绝庭外和解的,法庭在最后决定诉讼费用时,可视此为其中一个不利因素。为适应改革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大律师、律师成为调解员;同时,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建筑师学会、测量师学会、仲裁司学会也都提供调解服务。
5.帮助各方当事人达成全面的或者局部的和解。
全面的和解可以直接结束诉讼的进程,当事人无需经过法庭的审判即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实现各自的需求。局部的和解有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李国能大法官2004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中的演讲中指出,在经过调解的个案中,其中70%的案件达到了全面的和解,另有10%的案件达到了局部和解。经过本次司法改革,这种比率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6.编定时间表或者以其他的方式控制案件的速度。
根据《高等法院规则》第1A条的规定,法庭必须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依照其认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审理。对于该案件管理时间表,法庭可以主动作出进一步的有关指示或者依职权更改时间表,任何一方当事人也可以向法庭申请更改案件管理时间表。为监管诉讼进度,诉讼各方必须在诉状提交期结束后的28日内,将设定的时间表及案件管理传票送交法庭存档。诉讼各方应就案件由开始到审判的进度,达成协议,法庭根据协议决定案件进度的具体时间表;如果诉讼各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各自表达意见,由法庭基于诉讼各方的意见,决定案件进度的具体时间表。
(二)法院在案件管理方面的一般权力。
1.法庭可以借助命令的形式作出指示。
前文中已经指出,为了提高诉讼的效率,诉讼的双方必须按照时间表的要求进行诉讼,但是法律也赋予法庭更改权,法庭可以押后或者提前进行任何聆讯。在诉讼中,法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诉讼的顺利进行:(1)法官可以规定某一方或某一方的法律代表出庭,即使一方当事人拒绝出庭,也不妨碍法庭作出判决,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解决纠纷;(2)将法律程序合并;(3)同一场合下审讯两宗或者多余两宗的申索;(3)将不同的争论点分开进行审讯;(4)决定争论点的审讯次序;(5)将某些争论点排除于案件考虑范围之内;(6)对案件争论点有初步的决定后,撤销申索或者就申索作出中期判决;(7)为了达到案件管理的目标,采取其他步骤或者作出其他的命令。
2.法庭主动作出命令的权力。
除了在上述情况下法庭可以作出命令之外,法庭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主动行使其权力。凡是法庭在作出命令的情况下,必须举行聆讯并将举行聆讯的时间最少3日提前通知受影响的当事人,以决定是否作出该命令。当事人对法庭作出的命令不服,法庭可以给予申述的机会,在给予申述的同时,必须规定申述的时限以及方式。为了突出法庭在作出命令时的案件管理,法庭也可以在没有听取各方陈词或者没有给予各方申述机会的情况下,主动作出命令。对于这种直接由法庭依职权作出的命令,受影响的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将该命令作废、搁置或者更改。当事人的申述机会必须按照法庭指明的时间行使,如果法庭没有指明时间,则必须在有关命令送交当事人后的14日内提出。
3.法庭以暂准命令的形式作出程序指示的权力。
凡是法庭认为有需要或者适宜对法庭的程序作出指示,而各方当事人也不可能反对该指示,则法庭可以主动地并在没有听取各方当事人陈词的情况下,以暂准命令的形式作出该指示。如果当事人在事后发现该暂准命令对自己不利,或者该命令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利,则可以该命令作出后的14日内向法庭申请将该命令作废、更改或者搁置,否则该命令在作出14日后成为绝对命令。
三、香港案件管理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财务问题 篇9
世界贸易组织(WTO)由关贸总协定(GATT)、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知识产权协定(TRIPS)三部分组成,主要为所有贸易事务制定规范,协调冲突,维持秩序,讲究效率和公平,包括关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倾销、最惠国待遇、劳工、仲裁和制裁等方面。WTO是一个超国家的经济立法和司法机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秩序中贸易、金融和发展三大领域中维持经济秩序、协调经济纠纷的主要支柱。中国加入WTO,将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理财工作造成巨大的冲击。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或是独资企业,都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未雨绸缪,以变应变,使社会经济的各个“细胞”、各个“组织”协调有序地运作,才能最终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一、我国加入WTO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既不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也不需要委托外贸公司,便可以直接与国外做生意,直接吸收外国投资和直接对外投资。企业高层务必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遇到的挑战,采用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
1、加入WTO后,WTO的规范高于我国的经济法律规范,我国的经济立法不得与WTO规范相抵触,这就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企业不但要遵守《公司法》、《证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国内法律规范,而且要遵守WTO的各项规范,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尽快熟悉WTO的各项协议,规范企业行为。
2、加入WTO,国内企业由池塘“游入”海洋,面临广阔的国际金融市场,短期、长期融资活动将更加活跃,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必将甚于以往,企业必须密切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做好风险分析,才能稳步前进。
3、我国政府必将调整各项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我国加入WTO后,根据比较优势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效率提高将使GDP和社会福利收入有所增长。但是,效率收益并非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平分的。诸如汽车、仪器仪表、棉花、小麦等受保护的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产出水平将受到较大冲击;而纺织、服装、玩具、食品罐头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化工、钢铁工业以及已具规模和技术成熟的彩电、洗衣机、自行车等行业将会受益。国内企业不仅面对着国内竞争,而且要面对外国企业的挑战,经济环境必将更加错综复杂。
(二)财务管理内容发生变化
1、投资决策方面。市场上风险与收益并存,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东道国政治风险与法律政策变动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各种风险互相交错,共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企业财务管理者应首先识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再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如敏感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确定不同风险的存在,估计风险的大小及今后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比较、分析、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收益,并采取一系列防范、保全、补偿措施。这是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的必备素质之一。
以国际投资为例,在投资以前要认真作好可行性分析。对每一个具体的国际投资项目,首先要研究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财务上是否有利,需要多少人、财、物等问题。国际投资较之国内投资面临着一个更复杂的投资环境,一定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量化投资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确定投资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可靠。
2、融资决策方面。无论股权筹资还是负债筹资,其品种将丰富多彩。企业切不可饥不择食,而应当结合本企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勇于开拓进取又不失沉稳庄重,合理利用外资。以知识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为例,未来风险投资基金将成为主要的筹资渠道。目前我国二板市场尚未运作起来,加入WTO后,引导国外风险基金加入我国市场,将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
3、日常资金运营方面。由于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受到企业营运资金能否周转顺畅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应高度重视日常资金运营,以保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和方法发生变化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转变为以履行保护环境、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为前提,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其与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国家等方面的财务关系,以信服人;适时、适量、适度地筹集和运用资金,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各种财务管理理论将向开放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筹资管理不但要完善企业资本结构,而且要改进权益资金内部结构和负债资金内部结构;无形资产投资和人力资产投资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随着我国加入WTO,将涌现出大量特殊的财务管理业务,要求以特殊的财务方法处理。这些特殊业务包括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等。例如资产剥离方法,就是将企业不良资产剥离掉,以部分优质资产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使企业主营业务突出,形成拳头产业或产品。理论界与实务界需要在这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四)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与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1、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必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工模式向币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模式嬗变。早期的那种营销部门根据销售预测制定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据之确定生产计划和所需要的资金,财务部门负责供应资金的格局将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加入WTO后的开放的经济环境中,资金运动将日益从物资运动中独立出来,财务管理工作将主动支配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引导企业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灵活地进行各类有利可图的投资,并根据市场需求调度资金,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2、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的职能。加入WTO后,财务部和会计部更有分别设立的必要,在财务部内部再分设财务筹资、财务投资、资金结算等部门,及时、准确地将各项财务信息上报主管人员,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面对挑战的启示
加入WTO后,企业面对挑战,必须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本,以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为辅,彻底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增强独立性。
1、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必须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最初输入的是现金,最终流出的也是现金。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服从于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各自为政。要建立高效的电算化管理,使计算机与财务管理真正融为一体,不把计算机简单地当作手工劳动的替代品,而要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实现手工操作所不能实现的理财功能,真正作到企业管理以
财务管理为中心。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帐款管理、原料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做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
2、聘请财务专家指导工作,重视财务人员技能的培训。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大大复杂化,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师将无法胜任新环境下的财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宜聘请财务专家为本企业作财务预测、计划、预算工作,以期对即将面临的加入WTO后的理财环境早日有所认识,有所准备。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是刻不容缓的。培训的内容它包括国际理财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等,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财务人员适应国际财务环境的能力。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
改革后的中国 篇10
2001年,新一轮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个实验区拉开序幕。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开则是在2002年夏季。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不仅来势迅猛,而且史无前例,涉及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一系列领域。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作为一个初涉地理教育教学领域的生力军,谈不上有多少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但是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磨练,对于地理的新课程改革,无论从教师本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现就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面作几点概述。
一、地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本次地理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冲击是对教师的。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教育观念
现在的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角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来说,首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只将书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结合实际,讲学生身边的地理、讲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让他们懂得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学习知识是为了考试,那是应试教育。地理课改的目的在于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应随时抓住这一核心棒,以研究式、开放式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的职业技能
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广、知识面大、与时俱进是它的一大特点。初中地理虽说是基础知识,但是其包括的内容却面面俱到。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提高了,如果我们不能牢固掌握所教科目,对一些知识都还存在疑惑那么如何把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解答学生关于地理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这个职业所需。
丰富的文化知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综合人才。教师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它比其他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更广、更渊博的知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时代性又使得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不局限于地理的范围,还应融合其他各种知识,比如生物、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等。
3、教师的教法
(1)备课
改革后,地理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一些具体知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初一地理在经过课改后,教材章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很多知识进行了融合,整个教材体系逻辑性更强,内容结合更紧密。这样就要求我们备更多的课,查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而且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备教材,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备教材:掌握每节课教材的内容,课本涵盖了哪些方面?书上有哪些学生活动?教材安排的顺序如何?把握清楚根本的内容才能为教师进行知识的扩
展指引方向。备教材又不仅仅只看教材,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深入研究课标,正确掌握教学要求、新型的教学理念,以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自己:教师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具有哪些优点、组织课堂教学的强项体现在哪些地方、还有哪些知识掌握不牢等等;备学生:学生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备学生,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依据各班学生的反馈程度备不同的课。地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能为不同发展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己求知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两个月下来,对各班的情况心中有了数,每个班该怎么去教、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自己大体上能够拿捏得住。
(2)上课
A、创设情景
体现课改成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课堂教学。教材的变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图片更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实,许多同学在学地理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概念。他们有洞察生活的能力及兴趣,他们热衷于探寻奇妙的地理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抓住的闪光点。所以在创设课堂情景的时候应多考虑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现身说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课件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结合鲜活的时事,因势利导,从时事中挖掘出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也可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可在上课时通过课件小游戏、学生进行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对于创设情景中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不求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说出思考问题的思路即可。还可以让优秀学生发挥引导作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学会从内心深处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会“潜回答”。
B、表达能力
地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不仅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上,较强的语言及行为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地理教师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口才,为上好每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学科有些方面涉及到空间概念及运动,如果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教师不进行讲授,也许只有几个同学会达到教师要求。如果讲课教师是一名逻辑思维弱,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人,那么他的讲授的结果也许只会越讲越糟,学生根本不知所云。相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将所讲问题解释清楚,那么学生学起来也快,听起来也更吸引人。
除了语言外,行为的辅助也必不可少。教师的表情、姿态等构成的体态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学生注意的中心位置,其一个眼神,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传递信息,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当的身体语言能够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准确性和形象性。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将知识更到位地展现给学生,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C、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90年代中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地理课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法。受到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多是就课本讲课本,课堂显得沉闷、死板,学生一上地理课就犯困。课改后,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重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展示强大的地理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影片、动画、游戏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学习地理的方法,使其
由“学会地理”上升为“会学地理”。通过情景创设的体验式、研究式和开放式,让学生一步步懂得发现问题、从哪个角度入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怎样组织语言,通过简短精确的语言将问题解释清楚。课改的学生主动性原则大大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把握知识于学生、于教师,是一种互盈。
(3)课后总结及反思
新课程在实施中更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是指导教师发展的实践根据。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就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拔高,其途径就是通过课后的总结及反思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及作出对策,如此才能做到教法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新的状况,及时将这些问题记录,课后总结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教师的灵活处理方式;反思一堂课的闪光点、失败之处;都能使教师广开教学思路,找准自己的问题进行改善,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可以做课后笔记,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听同学评课、组内或组外之间的观摩及评课达到反思提高自身的目的。
二、学生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换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从课堂中的主角位置上敢于走下来,成为后台的导演,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大胆充分地演绎,丰富自己,成长起来。所以,传统教学与改革后的教学之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学生能否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课改的中心所在,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地理教材的改革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课程的改革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传授式为主的地理教学已走上创设地理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从而获得成功的新型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通过演讲、讨论、调查、地理热点问题交流等形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动起来。
现在的学生接收知识的较以前更广,更快、更前沿。对于一些问题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将他们这种精神发扬到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师生间知识的交流。我所教的班级都有一个任务,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我都会腾出时间给学生,将舞台交给他们去展示。要求只有一个:讲一个与地理有关的内容,形式不限。这一活动的开展,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个活动是按一定的顺序安排学生进行,但是很多时候没轮到顺序的同学也会准备许多内容,积极申请提前进入角色。他们所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有些知识我也不太了解,通过他们的叙述也使我扩大了知识面,一举两得的好事,既让他们体会自己是一堂课的主角,时而也会让我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