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应(通用14篇)
基层反应 篇1
基层对中央处理“走读干部”的反应
对于“干部走读”现象,社会上议论较多,而且大多数是批评性的,认为这些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败。一些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试图减少“干部走读”的现象,但是,这些做法收效并不明显,走读现象并没有真正减少,“住读”干部的作风也没有明显改善。对此,基层反响强烈。
多数人认为产生走读现象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结果。我们常说,权利要与义务相等,既要有义务,还要有权利,不能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或是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如果不能解决基层干部待遇等问题,即使干部住村,工作上也不会有什么进展的。认为要切实把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切实落实到基层,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在待遇上提高。如,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增加通讯、交通补助;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及老人赡养问题;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干部退休时的待遇至少不低于机关干部等等。只要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解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工作最有效的途径。
部分人认为走读与否不重要,关键看干了什么。干部走读与否,与他们能不能做好本职工作,能不能获得百姓的信赖和拥护,没有直接关系。顾名思义,乡镇干部应该在乡镇工作,两脚应该踩在泥土上,这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民情。但事实上,如今很多乡镇干部是从城里的政府机关选调来的。家在城里,孩子在城里读书,爱人在城里工作,如果不让他们经常回家,难免“人在乡镇心在城”。这不仅不切实际,也不利于家庭和睦,甚至会影响工作。有的干部虽天天在乡镇,心却在别处,脚下一点土不粘。而有的干部虽说经常城乡来回跑,但心系百姓,能合理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这才是真正的好干部。
少数人认为还是要和百姓在一起。认为万不可小视和群众的“三同”,尤其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不能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岂能和老百姓同心、同德、同奋斗。
(上张乡 暨颖芳)
基层反应 篇2
1 免疫副反应的分类及临床特征表现
按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类:一般副反应、严重副反应和副反应死亡。
1.1 一般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注射一侧肢体跛行, 个别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加快、恶心呕吐、减食或短暂停食、泌乳减少等表现。
1.2 严重副反应
家畜出现站立不安、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充血或水肿、肌肉震颤、瘤胃臌气、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鼻腔出血、孕畜流产 (含早产) 等症状。
1.3 副反应死亡
家畜死亡或早产胎儿死亡等现象。
2 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 出现免疫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与疫苗的种类、质量、毒性以及动物个体和品种差异、接种时操作方法、动物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2.1 疫苗反应
因疫苗固有性质引起, 在正确接种时诱发的副反应。疫苗中含有的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 IgE抗体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致敏细胞活化后释放组胺、缓慢反应物质A等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介质, 这些介质可作用于不同组织,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皮肤黏膜水肿、血压下降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平滑肌痉挛等一系列临床反应, 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和腹痛及全身性休克。
2.2 动物本身的因素
动物的品种越纯, 其抗应激的能力就越差, 在应激的条件下产生过敏介质的机会就越多, 发生副反应的机率就越大。年老、体弱动物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退化, 不仅直接影响免疫应答效果, 还有触发免疫副反应的可能。
2.3 实施差错
由疫苗储运、准备或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的副反应。例如, 疫苗免疫注射的量过大, 对局部产生的刺激就越大。
2.4 偶合症
因动物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 接种偶合发病的情况。动物有疾病的情况下机体的抵抗能力是有限的, 这时异体蛋白的侵入, 必然导致机体承受双重压力, 因不堪重负而发生免疫副反应。
2.5 注射反应
因动物对注射的恐惧和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例如, 在免疫注射时追赶动物, 造成动物神经高度紧张、恐慌而引起免疫副反应。
2.6 不明原因的反应发生的原因难以确定。
3 免疫副反应的预防
3.1 疫苗方面
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适宜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
3.2 动物方面
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凡发病的, 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 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动物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另外, 加强品种改良, 培育具有较高生产性能、抗病力强的动物品种。
3.3 疫苗储运、准备和接种操作方面
认真检查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 必要时先进行小群接种, 确认安全后再做大群免疫。注射部位要选准, 接种操作要规范, 接种剂量要适当。
3.4 环境控制方面
保持动物圈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 通风良好,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免疫接种前, 避免动物受寒冷、转群、运输、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刺激, 可于免疫前后3~5 d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或维生素C、维生素E等降低应激反应。免疫前后给动物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 提高机体免疫力。
4 免疫副反应的治疗
4.1 一般副反应一般副反应不需进行任何处理, 持续1~2 d可自行消退。
4.2 严重副反应
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牛5 ml, 猪、羊1 ml, 视病情缓解程度, 20 min后可重复注射1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 牛500 mg, 猪、羊100 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牛30 mg, 猪、羊10 mg (孕畜不用) 。
针对已经休克的动物, 可采取针刺耳尖、尾根、蹄头、大脉穴等少量放血。然后用去甲肾上腺素 (牛8~10 mg, 猪、羊2~5 mg) ,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 (牛1 500 ml, 猪、羊500 ml) 静滴。动物苏醒后, 5%葡萄糖注射液, 加入维生素C (牛5 g, 猪、羊1 g) 或维生素B6 (牛3 g, 猪、羊0.5 g) 静滴 (牛2 000 ml, 猪、羊500 ml) 。最后, 使用5%的碳酸氢钠 (牛500~1 000 ml, 猪、羊300~500 ml) 静滴。
5 免疫副反应的责任划分
5.1 动物强制免疫人员符合操作要求造成严重
副反应、副反应死亡的由当地政府承担相关费用, 一般副反应由养殖户自行承担。
5.2 动物强制免疫人员违反操作要求造成严重副反应发生的, 由免疫人员承担一切费用。
6 免疫副反应的上报
出现副反应死亡的, 应立即上报区、市 (县)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市 (县)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指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核查鉴定, 建立鉴定档案, 同时向当地乡镇政府和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基层反应 篇3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故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历史沉痛教训是有报导的,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震惊全球,近些年发生的“PPA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马兜铃酸事件”等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世界各国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列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其中百分之五的患者死于严重不良反应。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百分之十一至二十六;每年五千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二百五十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约有近二十万。这是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近年披露的数据[1]。近年来,全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不良反应越来越严重。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关注此项工作对合理用药的意义。然而在我们好多基层单位仍然不够重视,引不起注意。
现就我院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过程存在的问题简述一下,可以窥见一斑,以此抛砖引玉。
(1)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信息报告和监测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包括领导、科主任及医、护、药、技等人员。领导有更重要的事考虑;科主任一般交给各医生,医生等护士反映报告,而护理人员还认为是医生的事;其他医药、技人员更觉得没必要,不是自己工作范畴,出现推诿现象;有的临床科室更简单,干脆长年没有药品不良反应,每次都报平安无事,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有的科室还出现一次发出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二次再去回收连表都不在了的现象。总觉得报告了,是给自己找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况。认识有待提高,责任确需加强。
(2)报告表填写过于简单,缺这项丢那项(如即往过敏史;并用药,回防电话等);相关体征及辅助检查没有;疑似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经等描写不全;同用几种药品,没有排除其它药不良反应的迹象,不能够确定;用药不合理,经不起推敲,叛断不出是不良反应,还是同用2种作用相似药后,副作用加强等。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3)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报告范围认知不清,认为已有的药品不良反应,不需要报告。而及时报告已有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利于药监管理部门进行分析评价,便于及时采取措施,以各种方式发布信息,限制停止生产、销售、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淘汰副作用多的药品提供依据,也对提高和改善药品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深远。
(4)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认知范围局限,对于一些难测的,迟发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引不起警惕,觉得没因果关系,不可能发生,而现实是存在的。
(5)对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一般情况就是停止疑似药品,给予对症治疗,再不用此药为安全措施,没有深入系统观察或仔细监测,没有更多地探究。
(6)关于有些药品的ADR没有更多的相关资料书刊及办公电脑网络可以查询,缺少信息资源支持。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为了加强医院临床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医院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药品管理办法》第七十一条,医院应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此外,建议还应该作以下工作:
(1)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和学习。如《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让其更好地理解和意识到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和监测工作是一项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
(2)配备相应的设备机构及技术指导,具备相关专业和专职人员及配备所需办公电脑,便于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利于努力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报告。也便于查阅,学习相关资料,提升知识水平。
(3)给予一定的鼓励或经济激励措施,也相应地提高一下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对于院内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应纳入医院各科医疗质量考核当中,要有奖惩机制。
(5)扩大宣传力度。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开展药品不良反应防范和处理的健康教育,让更多的民众意识到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也是一项民生事业,进而广泛而积极地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当中来,以便于更经济、更普遍、更多更快的收集到常见的、罕见的,新药、老药、特殊药、常用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总之,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监测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关乎大众生命安全的一项很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工作。应该受到上级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给予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药品生产单位、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要认真对待,履行职责,努力做好ADR报告及监测工作;媒体宣传应该更多关注;消费者应该努力学习一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基层反应 篇4
应急预案
起草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兰州太宝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目 的:为保证药品质量,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及时控制本公司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体现公司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药品在正常使用中造成社会公众多人出现不良副反应(死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而出现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工作。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等。
四、责任者:质量管理部门、销售部门
五、内 容:
1、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事发前要采取防范措施,事发后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开展抢救应急行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准确信息,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2)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合作、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原则。建立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必要时请临床专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范围、发生率、典型症状、严重程度、处理措施进行调查研究。
(3)严密监测,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严重药品或群体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序组织公司全员参与重大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工作。
(4)坚持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做好严重药品或群体不良反应的善后处理和整改落实工作。
2、组织机构及职责
严重药品、群体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成立不良反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领导机构的领导下,负责不良反应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
2.1 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1)组 长:公司总经理
具体职责:领导、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及重大事项的决策。(2)副组长:质量管理负责人
具体职责: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负责向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成 员:不良反应监测、销售、生产等部门负责人。
具体职责:负责严重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2.2 应急处置工作组 2.2.1 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
本预案启动后,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设立事故调查与咨询、监管控制和信息发布3个工作组,实施应急处置。2.3.2 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1)事故调查与咨询组 负责事故的调查,评估。(2)监管控制组
暂时控制涉及的药品的使用,安抚患者与家属,控制事态的发展,负责对涉及的药品的处理作出评估。
(3)信息发布组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的药品,负责对所有市场、可能联系到的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发布信息,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3、预警与报告 3.1 预警 3.1.1 加强监测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客户、使用单位的沟通和回访工作,加强与药监系统的沟通与联动,全员、全方位收集不良反应信息,提高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3.1.2 预警发布
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做好可能引发药品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突发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应及时发布预警。
3.2 报告 3.2.1 报告
发现药品有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后,及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不得瞒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3.2.2 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群体不良反应同时实行日报告制度。
(3)总结报告。及时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重大药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应急处理
4.1 预案启动
在获知药品有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2 应急处理程序 4.2.1 事故调查与评估。
启动应急预案,事故调查与咨询组应迅速赶赴现场调查取证,掌握不良反应的第一手资料。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质量部牵头负责组成事故调查与咨询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必要时聘请医学专家协助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处理,并在事故结束后作出调查结论,评估事故造成的影响,提出事故防范的意见。
4.2.2 事态控制 监管控制组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必要时调动医药代表),暂控涉及的药品立即停止使用,安抚患者及家属。然后由质量部负责取样检验,根据事故调查与咨询组的分析评价结果,确定是否采取销售、使用和召回药品等措施。药品需要召回时,质量管理部负责召回工作的启动和管理,销售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4.2.3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组对事故调查与咨询组,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的药品,负责发出通知对所有市场上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负责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信息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采取修改标签和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5、应急保障 5.1 信息保障
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承担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向市、省报告和公司高层报告,同时向销售客户发布。
5.2 人员保障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工作领导组和处置工作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必要时聘请医学和药学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5.3 物资经费保障
公司应当保障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由质量管理部门提出预算,报财务部审核,给予合理保障。5.4 治安维护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小组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协助维护现场治安保障工作。
5.5 演习演练
质量管理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5.6 宣教培训
人力行政部加强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处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应急处置组织实施技能和水平及风险意识。
6、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对药品不良反应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治疗处理或给予补偿,及时做好理赔工作。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6.2 调查评估和总结
基层反应 篇5
半反应以及半反应法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提及,但是比较片面,不成系统,还没形成完整的思维方法。
半反应是指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反应也是半反应。
半反应思维法就是利用半反应来分析、解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方法。
二、半反应的书写方法
半反应思维法的核心是会写出半反应,半反应的`书写一般分为三步。
1.找对应关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按氧化剂对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的对应关系找到确切两个物质(或微粒)。这个步骤是半反应书写的关键步骤。
2.半反应通式
半反应之还原反应(正极或阴极上电极反应):氧化剂+xe-→还原产物。
半反应之氧化反应(负极或阳极上电极反应):还原剂-xe-→氧化产物。
其中“+”表示得电子,“-”表示失电子。“→”表示变化,不能写成“=”,因为它只表示被氧化(或被还原)元素前后变化,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其它元素原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3.配平半反应
半反应的配平首先是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微粒个数。例如,在Cr2O72-+xe-→Cr3+中,需在后面的Cr3+前配系数2,使得铬前后个数相等。其次,计算x的值。x可以通过某元素微粒个数乘以该元素微粒前后化合价之差绝对值来计算。
三、半反应思维法运用
1.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运用
用半反应思维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法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半反应思维法要拆分反应,一半一半的考虑,相对简单些。其步骤首先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反应方程式;其次是把方程式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再次是配平两个半反应,要注意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相等;然后将半反应中物质的系数对应的写到方程式中,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系数;最后检查电荷、质量是否守恒。
例1.用半反应思维法配平下反应:
2.在计算电子转移数目中的运用
利用半反应思维法计算电子的转移数目,其优点是不需要写出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只需写出其中的一个半反应,计算得(或失)电子数就是电子转移的数目。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高考江苏卷6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5.在物质推断中的运用
半反应思维法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种思维方法,发展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体系,是我们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峰,张建功。配平复杂的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分子—原子”半反应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88,05:16
[2]粟智,陈黎,马成,陈慧。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半反应配平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68-72+76
基层反应 篇6
1 反应工序工艺流程
溶解罐中的反应液经过冷冻盐水降温至配方要求温度后, 启动转移程序, 反应液转移至相应反应器内, 进料量在12000kg左右。在氮气压力和流量满足反应的要求后, 启动反应程序, 开始吹氮, 根据中分和抗盐的区分, 依次加入各种催化剂。中分生产方案:吹氮10分钟入加双氮, 40分钟加入次磷酸钠, 47分钟加入过硫酸铵和硫酸铜, 50分钟加入甲醛合次硫酸氢那、EDTA, 10分钟后停止吹氮。抗盐生产方案:10分钟加入双氮, 30分钟加入KY, 40分钟加入1号和2号催化剂, 45分钟加入3号和4号催化剂, 确认反应曲线有2—3℃后停止吹氮。中分吹氮时间在60—75分钟, 流量在80NM³/H;抗盐吹氮时间在60—90分钟, 流量在80NM³/H。
2 氮气的理化性质以及在反应中的作用
氮气 (N2) 是一种无色无臭不然气体, 分子量:28, 熔点:-209.8℃, 沸点:-195.6℃。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 吸入气氧分压下降, 引起缺氧窒息。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 以免出现中毒窒息情况。
氮气在反应过程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起搅拌作用, 能够使反应液和加入的各种催化剂充分混合, 使反应过程更加良好;二是通过置换作用排出其他溶解气体, 特别是对反应有阻聚作用的氧气浓度要降到0.3ppm以下, 因为氧是强阻聚剂, 它与自由基反应生成不活泼的过氧自由基:
过氧自由基在低温时阻止聚合反应进行, 高温下又会迅速分解, 产生大量活泼自由基, 易造成爆聚事故, 所以在自由基型聚合反应中, 必须除去体系中的氧气, 以提高反应效果。
3 氮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原理及分析处理
3.1 氮气流量不足或过高的影响
氮气既能将溶液及加入的催化剂搅拌均匀, 又能通过置换作用排出其它溶解气体, 特别是将对反应有阻聚作用的氧除去, 所以氮气流量必须保持在一个稳定且相对较高的水平, 否则不能达到除氧和搅拌的目的。但是氮气流量并非越大越好, 原因是反应器不能完全保证密闭, 过大的流量会使反应液表面沸腾剧烈, 而反应器上部空间的氧气含量不能保证在0.3ppm以下, 这样剧烈的沸腾会使反应液表面部分重新溶解进一定量的氧气, 导致反应后生成的胶体表面有一部分稀汤料 (反应不完全或聚合度不够的物料) 。从下图2中可以看出, 流量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反应不完全, 而氧气没有除净, 也会出现爆聚现象, 所以必须保证氮气流量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一般氮气流量维持在80—120Nm³/h为宜) , 必须严格按照反应工序的操作规程来执行。图3就是正常反应的曲线图。
3.2 氮气压力对反应的影响
氮气压力是反应工序必备的条件之一。氮气压力不足, 氮气流量就满足不了反应要求, 所以在吹氮之前必须和中控进行, 以确认是否能够吹氮, 避免出现吹氮的生产线过多, 造成压力下降, 对反应造成不好的影响。氮气压力必须保证大于4Bar (1Bar=105Pa) 。
3.3 仪表自控阀故障、喷嘴堵和氮气管线泄露的影响
氮气自控阀打不开, 或者喷嘴堵塞都会造成氮气流量低, 就会使反应液和催化剂混合不均匀, 除氧效果不完全, 从而造成反应不完全, 胶体表面有一部分稀汤料, 造粒效果不好, 尤其是氧气未除净, 在反应过程中会出现爆聚现象, 造粒后进入干燥器会出现结块现象, 对生产的连续性造成影响。所以操作人员在反应之前一定要确认氮气自控阀是否能正常开关, 如果有故障及时联系仪表进行处理, 检查喷嘴是否有堵塞情况, 由操作人员进行疏通或更换喷嘴。如果氮气管线出现泄漏情况要及时通知车间相关技术人员, 并对氮气软管进行更换, 以保证氮气流量满足工艺要求。
3.4 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所造成影响
许多操作人员对于氮气对反应系统的影响认识不够, 在氮气压力和流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 就进行吹氮反应, 表现的不以为然。这就需要工艺技术人员一方面加强对操作人员反应工序方面的操作培训, 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生产线的工艺纪律检查, 对连续违反反应工序操作规程的员工要加大考核力度。这样就能从多方面保证反应的质量, 减少后续生产出现间断或质量问题。
4 结论
总之, 反应情况的好坏, 直接决定了后续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的质量情况。反应不完全, 胶体不好造粒, 进入干燥器会结块, 造成生产停线, 而且固含量、不容物、细粉过滤比等质量指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氮气对反应的影响, 加强对反应工序的监控, 减少由于反应不完全对后续生产造成影响。
摘要:通过对反应过程中氮气压力、流量的控制, 提高聚丙烯酰胺反应质量, 从而使聚丙烯酰胺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有所提高。
基层反应 篇7
关键词:反应过度;反应不足;行为金融
一、导言
反应不足是指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一般是三到十二个月),证券价格对关于公司盈利公告之类的消息反应迟钝。如果是利好消息,在最初作出同向反应后还会逐渐上移至应有水平;如果是利空消息,在最初作出逆向反应后还会逐渐下移至应有水平。而反应过度是指在三到五年的较长的时间间隔内,证券价格会对一直指向同一方向的信息有强烈的过头反应。已有长期利好消息的证券往往会被价格高估,相反利空消息不断的证券往往会被价格低估,但最终价格都会回到平均价值上。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这两个异常现象,使得证券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造成股价的过分波动,不仅增大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风险,也削弱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具体来看,反应过度在证券市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赢家一输家效应”、市盈率异常、井喷现象。
二、国外的研究文献综述
1.有效市场假说的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虽然承认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存在,但始终坚持市场是有效的,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存在或者是一种幻觉,是方法和度量误差的产物,或者是随时间变化的风险的理性补偿。
2.基于市场自身因素的分析
(1)低市盈率效应。低市盈率效应表明那些有极低市盈率的股票比极高市盈率的股票拥有更大的风险可调整收益,极高市盈率的股票(赢家组合)刚开始是被高估的,即使有好的信息,它的调整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反应过度是因为极低市盈率造成的。Dreman and Berry也提供了证据支持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与低市盈率效应有关。
(2)规模效应。证券市场上股票的市值有大有小,市值大小与上市公司的资本及资产规模相关,Banz在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进行实证时发现,小市值股票获得的回报要高于CAPM模型预测的回报值。因此,在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成因的解析上,有一部分学者支持规模效应的理论假设,认为在检验期内,输家组合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超过赢家组合,是由于规模效应的作用。规模效应把反应过度诉诸于输家组合股票公司的规模较小,认为如果输家组合与赢家组合等公司规模,那么是不存在反应过度的,而如果赢家组合股票的公司规模较小的话,赢家组合的平均收益就会超过输家组合。
(3)信息渐进扩散效应。信息渐进扩散效应指的是股票分析师的赢利预测对以前信息的反应是迟缓的,市场对新信息的反应是逐渐的,从而导致反应不足Horn,Lim and在对Hong and Stein提出的阶段信息扩散模型进行检验时为信息渐进扩散效应提供了证据。
3.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假说是在与有效市场假说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家在提出自己的模型之前,对上面两类解释进行了驳斥。Chan,Jegadeesh and Lakonishok提出证据表明惯性策略的赢利性与市场风险,公司规模和帐面价值对市场价值比效应无关。Lakonoshok,Shleifer and Vishny提供了证据证明反转策略的直利性与风险补偿无关。Daniel andTitman则认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导致了股票收益惯性。他们的检验结果拒绝了“适应有效”,一种有效市场的弱式形式。Spyrou,Kassimatis and Galarictis则对1989年至加以年间英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重大事件的短期反应进行检验,发现在中长期或小规模公司股票上,投资者对重大事件的反应符合反应不足假说,且这种反应不足与风险因素、日历效应、出要价偏差和全球金融危机无关。行为金融学家提出了以下几种模型BSV模型、DHS模型、BHS模型、HS模型和心理账户因素。
三、总结
基层反应 篇8
即FeCl3过量时,KI还会有剩余,或者,KI过量时,FeCl3依旧有剩余。
在上述两种设计中,要考虑,是检验KI方便,还是检验FeCl3方便。很明显,检验FeCl3方便,用KSCN溶液。
所以,取少量FeCl3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出现血红色。说明,即使KI大大过量,Fe3+也不可能完全反应。
基层反应 篇9
反应性聚碳酸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对环氧树脂/胺化聚碳酸酯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借助Ozawa和ASTME698动力学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该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E,指数前因子A,速率常数k和60 min的半周期温度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胺化聚碳酸酯含量时的固化行为、放热峰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探讨.
作 者:郝冬梅 王新灵 唐小贞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40刊 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年,卷(期):200218(2)分类号:O631.5关键词: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 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仪
基层反应 篇10
然而,随着氟喹诺酮类药品的大量应用,一些新的不良反应或一些不良反应新的发生特点逐渐被认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向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1 氟喹诺酮类药品的基本情况
氟喹诺酮类药品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灭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较好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氟喹诺酮类药品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
我国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品包括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芦氟沙星、托氟沙星、那氟沙星、莫西沙星、司氟沙星、吉米沙星等。
2 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2.1 重症肌无力加重
美国FDA对其不良事件病例报告数据库(AERS)以及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氟喹诺酮类药品和重症肌无力加重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估。评估认为,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时可导致重症肌无力加重。在动物和体外模型诱导重症肌无力实验中,氟喹诺酮类药品也表现出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截至2011年3月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共确定了37例重症肌无力发作和氟喹诺酮类药品使用有关。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4例氟喹诺酮类药品引起的“重症肌无力”报告,其中1例患者原患疾病为重症肌无力,使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时导致重症肌无力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经治疗后好转。
所有氟喹诺酮类药品都有神经肌肉阻断活性并可能加剧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无力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导致死亡或需要辅助呼吸,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慎用此类药品。
2.2 可能不可逆转的周围神经病变
2004年,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系统使用氟喹诺酮药物(口服和注射)的已知风险已写入产品说明书。此后,美国FDA依然持续收到相关病例报告。美国FDA近期对不良事件病例报告数据库(AERS)进行的分析显示,尽管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已经在说明书中有所描述,但快速发生的特点和风险的永久性尚未被充分认知。
美国FDA近期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收到的不良事件病例报告分析时发现,有1例报告的不良反应结果为“致残”。评估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药品和致残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持续相关性。但因为不良事件病例报告数据库(AERS)是自发报告系统,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特别是暴露在此类药物的患者发生永久性损伤的发生率无法计算。周围神经病变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治疗后很快就会发生,通常在几天之内,一些患者尽管已经停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症状却可以持续一年之久。且有一些患者在已经出现神经症状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美国FDA目前尚未识别发生外周神经病变的特定风险因素,周围神经病变未显示与治疗时间或患者年龄有相关性。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也有氟喹诺酮类药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报告,如刺痛感、感觉迟钝、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热感等,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药物后,症状好转或痊愈,也有一些患者在停用药物后未见好转。
如果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如疼痛、灼烧感、刺痛感、麻木感和/或虚弱或其他感觉方面的改变如轻触感、疼痛感、温度感觉、位置感觉和震动感觉等应停用氟喹诺酮,替换为其他的非氟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除非继续使用氟喹诺酮治疗的效益大于风险。
2.3 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最新病例报告和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品的几个品种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在第11期和第24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示了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的不良反应。在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警示了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品引起血糖异常的风险。
2013年8月发表的一项大样本研究估算了氟喹诺酮类药品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发生率,并识别了此类药品中哪个品种对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更大。该项研究分析了台湾78 433例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了在服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或大环内酯类药品30 d内由于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在急诊就诊或住院的风险。研究发现,与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相比,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的比例更高。
氟喹诺酮类药品中莫西沙星出现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的比例最高,每1 000名使用该药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例出现高血糖病例,而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1 000例中仅有1.6例高血糖病例。左氧氟沙星高血糖病例发生率也较高,1 000例中有3.9例。环丙沙星,1 000例中约有4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有所升高,使用莫西沙星的患者1 000名中有10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1 000名中有9.3例,使用环丙沙星的患者1 000名中有7.9例,而服用大环内酯类的1 000名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7例。
该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出现血糖异常可能是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类反应,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品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会有所不同,其中莫西沙星的风险最高。
3 建议
1) 医务人员应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处方氟喹诺酮类药品,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信息,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2)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修订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产品说明书,更新相关的用药风险信息如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以有效的方式将氟喹诺酮类药品的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大合理用药宣传,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基层反应 篇11
本文选用的数据来自色诺芬数据库, 即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CCER) 数据库。选用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全部A股的月度交易数据, 包括复权调整后的月收盘价、复权调整后不考虑分红的月回报率、市盈率、A股流通市值以及换手率等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时截掉了S、ST、PT以及数据不连续的上市公司的数据, 最后剩下452只符合要求的股票。
先将每一只股票在形成期内的月平均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选取月平均收益率在前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赢家组合, 月平均收益率在后10%的股票组合确定为输家组合, 因此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股票数都为n=45只。
实证结果显示, 在形成期小于6个月, 检验期小于6个月的交叉组合下,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的差值明显为负值, 说明形成期内的赢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输家组合, 形成期内的输家组合在检验期内变为赢家组合, 收益率发生了反转, 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较短的形成期和检验期交叉组合下有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
在形成期为6到12个月, 检验期为25到30个月的交叉组合下,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也明显为负值, 收益率发生了反转, 但是反转效应比短期 (形成期和检验期都小于6个月) 要小得多。
随着持有期的延长, 到了36个月之后,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差值都为正值, 初步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内 (半年内) 存在比较明显的反应过度现象, 在中长期内 (两年以上) 没有反应过度现象, 而是表现出反应不足。
二、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成因
(一) 规模效应
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 流通市值比较低, 容易被重组和炒作, 使投资者获得较高超额收益率。那么, 规模效应是不是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原因?
通过实证检验, 我们发现大规模公司股票的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现象与分组前的表现基本一致, 即短期会有反应过度, 而中长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不足, 而小规模公司股票的检验结果则与前面的结论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地说, 小规模公司股票在不同的形成期和检验期交叉组合下, 在不同的长短期内, 都存在显著的反应过度现象, 而在任何一种形成期和检验期的交叉组合下都不存在显著的反应不足现象。
这证实了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 流通市值比较低, 容易被重组和炒作, 使投资者获得较高超额收益率, 而在中国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的条件下, 规模效应表现得就更加显著, 而规模效应恰恰是我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换手率
本文将样本股票分为换手率高的股票和换手率低的股票, 分别研究这两类股票是否还具有显著的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现象。
检验结果显示, 高换手率组合在检验期内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率的差值明显为负值 (在持有期较短时尤其如此) , 即出现反转效应, 说明高换手率股票体现出显著的反应过度现象。
与高换手率股票组合一样的是, 低换手率股票组合在检验期内也出现了明显的反转效应, 但是出现的时间要晚于高换手率股票组合, 即高换手率股票组合在持有期为1到5个月内反应过度表现得最明显, 而低换手率股票组合在持有期为25到30个月内反应过度表现得最明显。另外, 低换手率组合在持有初期表现出反应不足, 而随着持有期的延续, 又表现出反应过度, 但是与高换手率组合相比, 反应过度在低换手率组合中出现得较晚。
三、结论
在短期内 (形成期为1个月到3个月, 检验期为1个月到6个月的18种交叉组合) , 中国股市表现出显著的反应过度;在中长期内 (形成期为4个月到12个月, 检验期为7个月到18个月以及35个月到48个月的234种交叉组合) , 中国股市表现出显著的反应不足。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原因, 本文分别研究了上市公司规模大小和股票换手率高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并得出以下结论:
规模效应是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重要原因, 小规模公司的股票表现出的反应过度现象比大规模公司的股票更显著。
换手率的高低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的重要原因。换手率越高的股票, 信息传递得越快, 市场的表现就是显著的反应过度, 且这一现象在持有初期更为明显。换手率越低的股票, 信息传递得越慢, 股票市场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
摘要: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 (财务报告、消息或政策出台) 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超出预期合理水平的现象。“反应不足”现象是与“反应过度”相互对立的, 当市场上有重大的消息时, 股价波动平平。文章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进行实证研究, 先分析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是否存在, 然后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动量效应,反转效应
参考文献
[1]梁冰, 顾海英.中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行为:完整牛市和熊市周期中的实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5) :80-82.
[2]克罗吉, 乔志峰.中国股市存在“反应过度”吗?[J].统计与决策, 2005 (5) :108-111.
[3]祁斌, 黄明, 陈卓思.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有效性[J].金融研究, 2006 (3) :309-317.
[4]刘博, 皮天雷.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来自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新证据[J].金融研究, 2007 (8) :326-338.
反应情况材料 篇12
各位领导:
反应人:滦平县巴克什营镇缸房村三居民组。反应情况:
1:村委,在没经村民及村民
2:缸房村三居民组认为2001年1月2日
山承包合同是无效的。
事实和理由:2001年1月2日朱国阳与巴克什营镇缸房村签订的荒山使用合同存在如下瑕疵:
1:没有村民代表签字,全体村民也不知情,发现违法使用大东沟时,三居民组一直找有关部门维权,至今没有结果。
2:签订合同以来,大东沟从未绿化治理过。
3:发现两份合同内容第四条:大东沟使用权出让日期自相矛盾,一份是‘2001年1月2日至2031年1月2日’,没有村委印章;一份是‘2001年1月2日至2071年1月1日’,有村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二十条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 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4: 非法开矿,矿渣肆意堆积在原有的土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5:破坏耕地面积20余亩,毁坏山地160多亩,砍伐原有树木25000多棵。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四十二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条 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情况反应人:三居民组及全体村民
2005年
月
输液反应预防处理 篇13
一、输液反应的预防: 1. 加强液体管理:一是减少药物贮存(一般备2-3天的量)。二是在使用上做到先领先用。三是护士长要每周检查科室液体、药品情况,确保无过期、变质的药品及液体。
2. 加强治疗室规范管理:按治疗室管理规定执行。要求做到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每日的清洁、消毒工作落实;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各类医疗垃圾处理规范。
3.(1)加强护士的规范化操作管理:
护士在执行输液医嘱时认真把好药品查对关。严格查对药品的有效期及质量,发现药品过期或质量有问题、液体过期、微粒、絮状物、混浊、输液瓶(袋)有裂缝、漏液等不合格液体不得使用。
(2)把好加药关。
① 环境合要求:加药前要注意开窗通风、清洁台面、整理好治疗车。② 严肃认真:不可一边加药一边谈笑、打闹等。
③ 规范操作:加药前洗手、戴口罩,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加药时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无菌原则,按规范操作。操作中禁忌:使用过粗针头加药、多次穿刺瓶塞、一根棉签连续消毒瓶口(超过3个)、锯安瓿前不消毒、持注射器不规范污染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反复使用长时间不更换。一次拔安瓿的量超过一个注射器的容量。
④ 输液液体要现用现配:最多可配制500ml的一袋备用或100ml的两袋备用。(3)严格把好输液器材关。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输液针头(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三通管、肝素帽(正压接头)、棉签、敷贴有无过期及质量问题。
(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范。加药、打针、接瓶前均应戴口罩、洗手。输液瓶口、病人的皮肤按规范严格消毒。
(5)(6)按医嘱、病情、输注药物的要求控制好输液速度。
严密观察病情:输液前观察深静脉、PICC、留置针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分泌物等感染征象,如有感染征象应及时处理及报告,必要性拔管。输液过程中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严密观察。(7)严格带教。未取得护士执照的护士、实习护士须有带教老师从旁带教方可加药、输液、接瓶。
4. 加强临床输液管理: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凡发现医生所开医嘱与药物说明书要求的溶媒不符,或一袋液体加入多种药物、有药物配伍禁忌等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输液反应的处理:
1. 一旦病人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对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进行处理,必要时抽血做血培养。
2. 立即报告护士长,将残余液体送细菌培养及药剂科检验。及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通过电子证务发至医疗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药剂科、总护士长。
3. 4.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跟踪病人的病情变化。
注意证据的保留。护理记录要记录出现输液反应组液体滴注的时间、速度、余液量;护士在输注过程中巡视的时间和病人的状况;出现输液反应的时间、症状、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效果。护士长检查输液执行单的执行时间、护士签名是否按规范,妥善保管好输液执行单。护士长要及时查看液体、血培养等检验结果,并及时打印化验结果保存。
基层反应 篇14
而在高中阶段的选修模块教材《化学反应原理》 (苏教版) 对于自发反应的定义如下: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 先要考虑的是中学教师一开始就可能犯下的错误:化学方程式注明的条件是否等同于一定条件。例如, 如果没有点燃这个条件, 2H2+O2=2H2O这个反应能不能进行?而判定一个反应能不能进行可以有两个标准:1.△G<0, 2.生成物的产生。只要满足其中一个, 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反应是能够进行的, 只是反应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G<0是只需要考虑热力学, 而生成物的产生则是需要考虑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对于这个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完全可以进行的, 不过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没有全是水, 是由于动力学的限制,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 化学方程式上注明的条件是指能观察到该反应显著进行所需的条件。而一定条件则是指一定温度 (T) , 一定压强 (P) 下。我们通常情况说的标准状态是指在298K, 1.01×105Pa下, 而标准状况是指在273K, 1.01×105Pa下。
在大学的教材中, 一定T、P下, △G为判断依据。△G=△H-T△S, 根据这个公式存在4种情况:
(1) △H<0, △S>0, 这是一个放热墒增加的反应, 典型反应:2C+O2=2CO2
(2) △H>0, △S>0, 这是一个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的反应, 典型反应:undefined2↑
(3) △H<0, △S<0, 这是一个低温自发高温非自发的反应, 典型反应:
(4) △H>0, △S<0, 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自发的反应, 如2CO→2C+O2
在高中阶段, △H、△S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反应总是向混乱程度 (只讨论气体, 指气体数目增加) 增大的方向进行的。由此产生两个判据, 分别是墒判据 (反应向墒增方向进行) 和焓判据 (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而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就是能够解答下列类型的题目。如:
1.在常温常压下, 2H2 (g) +O2 (g) =2H2O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请问为什么能自发进行。学生会回答是因为放热。
2.高温下, CaCO3= CaO+CO2能自发进行的原因, 学生知道是由于墒增加的缘故。
然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犯错误。首先犯的仍是文中一开始提出的错误:将化学方程式注明的条件等同于一定条件。于是教师会问学生这样一类判断题:undefined2↑是否能自发进行。学生回答非自发, 于是学生会依次类推, 只要是遇到“△”、高温等条件决认为是非自发。如undefined, 学生均认为是非自发。但是我们要认识到, 外界提供热量有可能是为了提高反映速率, 也有可能是为了使非自发反应变为自发反应。如Fe+O2=Fe2O3, N2+H2=NH3这类反应的热量提供是为了加快反映速率, 当然工业生产时候所需要的高温也是为了加快反映速率。而另一类就是得出一个推论:所有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均为自发反应。自然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有一类反应是永远非自发的。
因此,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 对于自发反应这个概念要注意:
(1) 不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条件来判断反应是否自发
(2) 不能说任何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自发, 有一类是永远不自发的
(3) 一定条件不是指化学方程式上的条件
(4) 非自发进行并不等于不能进行, 只是它不能自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