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反应

2024-07-30

风险反应(共5篇)

风险反应 篇1

脑络通胶囊为中西药复方制剂, 由盐酸托哌酮、甲基橙皮苷、维生素B6、丹参浸膏、川芎浸膏、黄芪浸膏组方而成。功能主治为: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用于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各种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发麻、神疲乏力等症。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 1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共收到脑络通胶囊过敏反应报告1 83例, 占总体报告数的2 2.3%。

一、脑络通胶囊不良反应特点

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等, 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乏力为最多见, 其中过敏反应较为突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显示, 涉及脑络通胶囊的过敏反应占总体报告数的22.3%,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占3.3%。

二、脑络通胶囊过敏反应因素分析

脑络通胶囊主要活性成分为盐酸托哌酮, 过敏反应可能主要与其盐酸托哌酮组分有关。WHO的监测数据显示与托哌酮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中, 过敏反应占报告总数的65.1%, 有58例过敏性休克报告。

三、相关建议

1. 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在使用脑络通胶囊前, 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充分了解脑络通胶囊的用药风险, 并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及用药史, 避免或减少过敏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发生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诊。

2. 相关生产企业应尽快完善药品说明书的安全性信息, 增加或修订警示语、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项内容;同时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用药风险。

摘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

风险反应 篇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的公告》(2012年第200号公告)

为加强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质检总局

2012年12月10日

附件: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加强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对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的处置,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信息识别;风险信息研判;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发布、实施及解除;风险消减措施的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本规定所称风险,是指进出口工业产品对人身财产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环境保护、卫生以及对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可能和程度。

本规定所称风险信息,是指与进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职责相关的,涉及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危害社会安全、可能形成系统性、区域性危害,对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可能产生影响,或者对安全、卫生、环境、反欺诈等方面形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识别、研判、处置的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

本规定所称风险信息研判,是指对进出口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按照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产品危害可能发生的概率、范围、产生及产生后果的危害程度等风险要素进行预测评估。

本规定所称预警,是指为使国家、社会公众和使用者免受进出口工业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或者潜在危害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预警办公室)负责管理全国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的日常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技术机构负责全国有关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的统计分析、研判分级以及提出风险消减和预防措施对策建议等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性工作(以下称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国家监测点,负责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以及提出相应风险消减和预防措施对策建议等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信息化平台,组织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识别、报送、研判、通报和发布。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依据法定程序发布辖区内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管理辖区内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报送、研判工作和管理辖区内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识别、报送和组织实施辖区内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

第二章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来源可包括但不局限以下方面:进出口检验监管不合格信息、境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退运信息、各级政府部门通报信息、境外政府部门通报信息、医院伤害报告信息、消防事故信息、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媒体舆情信息、企业报告的信息、消费者投诉信息以及其它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或者检验检疫机构举报有关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现进出口工业产品存在风险时,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相关风险信息和风险控制措施,或者直接向直属检验检疫局或者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情况紧急的应当以更便捷的方式立即报告。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初步分析、筛选整理后,按照规定上报预警办公室。情况紧急的应当以更便捷的方式立即上报。

第三章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研判

预警办公室和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可以指定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组织专项工作组对收到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研判。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应当按照预警办公室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要求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小组),运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风险信息调查、核实、实验室验证和评估工作,得出风险研判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当包括:风险研判的方法、风险类别、等级、危害、范围、残余风险、风险措施建议等内容。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需要提前向授权机构说明情况。

预警办公室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对风险研判结果进行确认,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会议确认。确认后的风险研判结果应当作为风险预警发布和质量安全风险处置的依据。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应当对收到的风险信息予以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发布相关信息。

第四章 质量安全风险处置

按照应急优先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对经过研判质量安全风险明确的,依据法定程序实施风险预警或者快速反应措施。必要时,两者可同时进行。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根据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风险研判结果,依据法定程序决定实施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

风险预警措施包括:

(一)向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发布风险警示通报。在产品风险属性发生变化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对产品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二)向生产经营企业、相关机构发布风险警示通告,提醒或者通知其及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提醒消费者和使用者注意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

(三)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宣布对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的强制性措施,提醒消费者和使用者警惕涉及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风险预警其中一项或者几项方式的组合。当风险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当根据风险研判结果及时调整风险预警措施。

为了有效阻止、控制和消除质量安全风险,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依据法定程序可采取的快速反应措施包括:

(一)依法有条件地限制产品进出口,查封、扣押、停止销售和使用、退运、监督销毁

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出口工业产品;

(二)通报有关部门和机构;

(三)依法对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处置,查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查封出口工业产品生产经营或储存场所;

(四)组织调查特定时间段中同类产品或者相关行业或者关联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五)对有关生产经营者采取更加严格的检验监管措施。

(六)责令召回已经销售的风险产品。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责任者,应当履行消除或降低风险的义务。

(一)当获知其生产经营的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风险分析和消减报告,并且应当立即实施风险消减措施。提交的报告应当包括:产品缺陷分析、涉及产品的数量和流向、消减风险的措施、计划及预期效果评价等。

(二)应当以有效的方式向涉及的消费者、使用者以及其它有关各方通报真实情况以及为消减风险采取的措施。

(三)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报告产品缺陷消减措施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四)需要申请解除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时,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产品缺陷消除评价报告。

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的解除方式有:

(一)有规定实施期的,期满后自动解除;

(二)未规定实施期的,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确认风险消除或者降低后解除。

第五章 监督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可以指定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就进出口质量安全风险责任者采取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估,对其提交的风险消减评价报告的真实性、符合性进行确认。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对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等风险处置措施的实施和进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开展检查和监督并通报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定期总结分析,并实施绩效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需要对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人员开展培训、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国家质检总局、预警办公室、直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机构和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调查、研判、确认及实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措施等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工作应当遵守国家及国家质检总局的保密规定。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予以公布,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擅自发布。

预警办公室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收到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归档、统计,并做好风险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为三年。涉及重大案件、典型案例等事项的档案,做长期或永久保存。

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风险反应 篇3

一、血尿不良反应特点

一般症状较轻, 停药后痊愈或好转;涉及片剂的血尿报告占总报告数的比例 (10.1%) 大于胶囊剂 (1.3%) , 原因可能在于片剂起始剂量较胶囊剂高50%。

二、严重不良反应特点

感冒清片 (胶囊) 为中西药复方制剂,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常与含有相同成分或功效类似的药品联合使用, 造成组方成分超剂量使用或引起毒性协同作用, 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三、相关建议

1. 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在使用感冒清片 (胶囊) 前, 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注意其血尿不良反应风险, 并尽量避免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吗啉胍等成分的药品联合使用。

风险反应 篇4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通过对工艺装置中物料的实际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以及控制、预防等措施进行定量评价,从而得到工艺装置实际火灾爆炸危险程度。以下根据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七版)对粗苯加氢反应单元进行风险评价[1],认识该单元的危险程度,并对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出改进意见。

1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1.1 确定评价单元

反应单元中的预蒸发器、预反应器、加热炉、主反应器、冷却器之间没有阀门和中间泵,即没有任何有效隔离,在这一系列设备中工艺压力基本一致,约28 kg/cm2。因此取以上一系列设备作为一个评价工艺单元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1.2 选取物质系数MF

在本单元中,主要的危险物质是氢气和苯。在气相物料中氢气所占比例约为90%(体积比),苯所占比例约为10%。按照混合物的物质系数选取办法,由于氢气组分比例大而且物质系数大,因此取氢气的物质系数为本单元的物质系数。

1.3 单元工艺危险系数(F3)

1.3.1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基本系数:1.00。

放热反应:系数范围为0.3~1.25。粗苯加氢反应属于轻微放热反应,故系数取0.3。

物料处理与输送:系数范围为0.25~1.25。本系统不属于贮运单元系统,故不取系数。

封闭单元或室内单元:系数范围为0.25~0.90。本单元不属于封闭单元或室内单元,故不取系数。

排放和泄漏控制:系数范围为0.25~0.50。该单元周围设有围堰防止泄露液流到其它区域,故系数取0.50。

通道:系数范围0.20~0.35。装置区周围设有环形通道,通道有两处出口至公路,故不取系数。

通过计算以上基本系数和所有选取系数之和,可得出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1.8。

1.3.2 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基本系数:1.00。

毒性介质:系数为0.2×NH,苯的NH较大,NH=2,故系数为0.40。

负压操作:系数为0.50。本单元不属于负压操作,故不取系数。

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系数范围为0.30~0.80。在该单元中,如果装置失灵或仪表失灵,有可能发生燃烧,故系数取0.30。

粉尘爆炸:系数范围为0.25~2.00。本反应单元不存在粉尘,故不取系数。

压力: 本反应单元的工作压力X为28 kg/cm2,即398 lb/in2。根据公式计算,操作压力系数:

Y=0.16109+1.61503(X/1000)-1.42879(X/1000)2+0.5172(X/1000)3=0.61

安全阀的释放设定压力是32 kg/cm2,即设定压力系数为0.65。

所以实际系数=0.61×(0.61/0.65)=0.57。

低温:系数范围为0.20~0.30。本反应单元不属于低温,故不取系数。

易燃及不稳定物质的量:在本评价单元中有苯和氢气两种物质,苯的存储量约为21 t,氢气的存储量为0.5 t。这两种物质的总能量值为0.89×109 Btu。根据公式计算:

lgY=0.17179+0.42988(lgX)-0.37244(lgX)2+0.17712(lgX)3-0.029984(lgX)4=0.149,系数为1.41。

腐蚀:系数范围0.10~0.75。经过反应后,产物中有硫化氢,氢气和硫化氢均对设备有腐蚀作用,设备和管道材质均选用了抗氢和抗硫化氢腐蚀较好的材质。年腐蚀速率大于0.127 mm小于0.254 mm,故取系数为0.20。

泄露:系数范围为0.10~1.50。在设备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可能会发生一般的泄漏,系数取0.30。

明火设备的使用:系数根据距离确定。本反应单元存在明火设备-加热炉,用于物料进入主反应器的进一步加热,取系数为1.00。

热油交换系统:系数范围为0.15~1.15。本反应单元没有热油交换系统,故不取系数。

转动设备:本反应单元无中间泵,故不取系数。

通过计算以上基本系数与所有选取系数之和,可得出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5.18。

1.3.3 单元危险系数计算(F3)

单元危险系数 F3=F1×F2=1.8×5.18=9.324

由于F3的最大值取8.0,因此本单元危险系数F3取8.0。

1.4 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

火灾爆炸指数F&EI是评价单元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的数学量度。其值越大,危险性越高。不同F&EI值对应不同的危险等级:1~60为最轻;61~96为较轻;97~127为中等;128~158为很大,大于159 V为非常大。

本评价单元F&EI=F3×MF=8.0×21=168

1.5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5.1 工艺控制补偿系数(C1)

应急电源:系数0.98。该生产工艺中的仪表电源、控制仪表均配置有UPS不间断电源,且能从正常状态自动切换到应急状态。现场所有生产装置供电采用双重电源供电。故系数取0.98。

冷却:系数0.97~0.99。本评价单元无冷却系统,故不取系数。

抑爆:系数0.84~0.98。本评价单元没有设计抑爆装置,配备有安全阀和紧急排放口等常规超压释放装置,故不考虑补偿系数。

紧急停车装置:系数0.96~0.99。当反应器超温、超压可联锁停车,另外本评价单元设置有与DCS控制系统独立的ESD系统,补偿系数取0.98。

计算机控制:系数0.93~0.99。该生产中设有DCS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关键数据输入卡采用了冗余技术,故系数取0.93。

惰性气体保护:系数0.94~0.96。本系统没有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故不取系数。

操作指南或操作规程:系数0.91~0.99。本系统有完整的操作规程,内容全面并专门编制了应急方案,故取系数为0.91。

活性化学物质检查:系数0.91~0.98。氢气和苯都是常用的化学物质,有详细的物理化学性质数据,并且将该部分内容列入了操作规程,故取系数为0.91。

其他工艺过程危险分析:系数0.91~0.98。根据公司安全管理要求,按照检查表定期对装置进行检查,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实施变更管理,故系数取0.98。

通过计算,C1=0.725。

2.5.2 物质隔离补偿系数(C2)

远距离控制阀:系数为0.96~0.98。本单元装有远程紧急切断阀,在紧急状况下,可将本系统与其他连接系统紧急切断隔离,故取系数为0.98。

备用泄漏装置:系数为0.96~0.98。在紧急状况下本反应单元有专门的紧急泄放管道将系统内物料送至火炬燃烧,故取系数为0.98。

排放系统:系数为0.91~0.97。装置周围有排放沟以及围堰,并能容纳本单元的泄漏物和消防水,故取系数为0.91。

联锁系统:系数0.98。本反应控制系统可实现超温超压联锁停车,故取系数为0.98。

通过计算,C2=0.856。

1.5.3 防火措施补偿系数(C3)

泄漏检测装置:系数0.94~0.98。本单元安装了检测煤气和苯蒸气的可燃气体报警器,但只能报警和确定危险范围,故系数取0.98。

钢质结构: 系数0.95~0.98。本单元采用钢质结构,涂覆高度大于5 m而小于10 m,故系数取0.97。

消防水供应:系数0.94~0.97。 本装置有单独的消防供应系统,消防水系统设计有稳高压装置,系统给水压力不小于0.85 MPa。消防水系统为双电源供电,专门的消防水池能保证最大需水量供应4 h,故取系数为0.94。

特殊系统:系数0.91。本单元无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及探测器等,故不取系数。

喷洒系统:0.74~0.97。本单元未设喷洒系统,故不取系数。

水幕:0.97~0.98。本单元未设置水幕,故不取系数。

泡沫装置:0.92~0.97。本单元未设置泡沫装置,故不取系数。

手提式灭火器/水枪:系数0.93~0.98。周围配备了与火灾危险相适应的手提式或移动式灭火器,并且周围设置有水炮故取系数为0.97。

电缆保护:系数为0.94~0.98。本单元仪表和电缆采用钢板金属罩保护,但没有设计喷水装置,也没有喷涂防火涂料,故不取系数。

通过计算,C3=0.866。

1.5.4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计算(C)C=C1×C2×C3=0.725×0.856×0.866=0.537

2 评价结论

本评价单元固有危险程度非常大,但经过安全措施补偿后,实际火灾、爆炸指数为168×0.537=90.2,为较轻级。说明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危险等级降低,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当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确保安全措施有效,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在确保安全措施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硫化氢和氢气的存在,设备管道选用含镍高的钢材。本单元根据反应的进行选用了不同的含镍材质应对氢和硫化氢的腐蚀。在以后的运行维护中要保证材质的正确应用,选材材质的更换应经过严格的评审[2,3]。

(2)尽量减少装置的开停车次数,尽量避免非计划紧急停车。停车时严格执行装置停车程序,停车冷却速度不能过快,减少设备管道发生氢脆损伤[3]。

(3)定期对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进行检查检验,防止由于设备管道泄漏造成事故的发生。

(4)粗苯原料主要由苯、甲苯、二甲苯等苯族烃组成,还含有不饱和化合物极少量硫、氮的化合物。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因配煤质量和组成及炼焦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波动,这样会引起加氢反应温度出现大的波动,为保证加氢反应的稳定,应加强对原料的检验[4]。

(5)加强装置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的管理,对安全消防设施要及时维护保养,确保始终保持完好。

摘要:采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方法对年处理20万t粗苯的加氢反应单元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粗苯加氢反应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康,刘成江,等.安全评价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46-163.

[2]李立权.加氢裂化装置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324-329.

[3]崔克清,陈宝智,等.安全工程大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403-404.

风险反应 篇5

在整个的石油加工过程中, 其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重油的催化裂化反应。其在炼油工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还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催化裂化反应不仅拥有庞大的生产系统, 工艺环节复杂, 设备装置众多;而且其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数都是一些易燃、易爆的物品,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与潜在风险[1]。因此, 必须要足够的重视其过程, 适当地优化其反应再生操作系统, 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一、针对再生系统工艺优化的操作方法

再生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用有限的主风去扩大其加工量, 最终完成提高其总烧焦量的目标。在此过程中, 再生系统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增加烧焦量, 而且还保护了催化剂活性, 改善了其再生的效果, 提高了剂油比, 使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再生操作, 为优化其再生操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再生系统大致的工作流程为:原料油蒸汽雾化后喷入提升管内, 与来自再生器中的高温催化剂接触, 汽化并发生反应, 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应结束, 产物经旋风分离器与混合的催化剂分离后进入分馏塔。

1.

为了优化烧焦条件, 可以在第一再生器中采用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以及主风分布板。这样不仅可以使半再生催化剂中碳的质量大大减低, 而且还可以使烧焦量得到显著提高。

2.

在对第一再生器的改造操作中, 可以采用湍流床与高速床串联的流程, 在不改变再生温度的同时, 使主风中的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更好地恢复了催化剂的活性, 使再生催化剂中的碳质量含量, 为更好地优化其再生操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对反应过程进行优化

在进入反应系统时, 适当地的改善其再生效果, 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初始活性, 有利于进行反应优化。同时, 提高剂油比以及催化剂的循环能力, 不仅可以降低再生催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在整个反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 并且还可以明显地降低碳元素的含量, 有利于改善其产品的质量, 促进催化裂化反应的进行[2]。

在对反应过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还可以在提升管的出口处, 采用一级旋分器入口与粗旋分器出口相互对口软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技术, 不仅可以减少二次反应以及反应后产生的油气进行热裂化反应的可能性, 而且还可以降低其干气的产率。

4. 提高催化剂的循环量

通过对催化剂的改造, 不仅可以提高其循环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在不增加动力消耗的前提下, 提高其催化剂的循环量, 提高了反应系统的剂油比, 优化了再生操作系统。

这些对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操作系统的优化措施, 可以为今后类似装置的优化改造, 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 具有极强的借鉴参考价值。

二、事故风险控制措施探析

在安全管理中, 其关键技术就是对事故风险的分析工作, 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安全性评价技术, 不仅可以解决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等问题, 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产的安全性, 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典型事故风险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 经常存在的典型风险事故有衬里失效、外部腐蚀、应力腐蚀开裂以及内部腐蚀减薄等四大类。其产生风险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可能发生的具体部位有: (1) 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硫而引起的腐蚀;其主要发生在反应混合物管线、反应器等部位。 (2) 由于高温的气体而造成的腐蚀, 其主要发生的部位有烟气接触的设备与构件、放空烟囱之间以及再生器周围。 (3) 由于在较湿的硫化氢环境下, 而造成的硫化物应力的开裂腐蚀, 其一般情况下, 主要发生在吸收稳定、分馏等工段。 (4) 高温情况下的环烷酸腐蚀, 其主要发生在分馏塔的相连管道以及其下部等。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发生衬里失效等现象, 其主要是由于隔热耐磨衬里的偶然剥落, 造成其在磨蚀的环境下, 寿命锐减。此时, 催化剂的磨蚀作用与高温烟气的腐蚀作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说, 在选择非金属衬里的材料时, 必须选择那些既耐磨又隔热的材料。

2. 事故风险分析结果的探析

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结果的探析时, 首先需要收集一些催化裂化反应中的基础数据, 然后将其输入到相应的系统程序中去, 计算并且绘制出相应的催化装置整体风险分布曲线图, 最后, 再分析其事故风险。

在整个的催化裂化装置中, 仅10%的管道和设备就占据了整个装置的将近90%的总风险。因此,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 倘若可以处理好这10%的管道和设备, 那么将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整个催化裂化反应将近90%的总风险, 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其风险的发生率, 而且还可以优化其资源利用率[3]。

在整个的催化裂化反应中, 其可能发生事故风险的部位与设备, 大多都主要集中在稳定工段与分馏工段。在其关键的设备中, 除了吸收塔为中高风险外, 其他的催化裂化装置的安全风险都处在中低水平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这种评价单元存在不太高的失效可能性, 并且其事故风险是由失效后果以及失效可能性的乘积确定的。

结语

综上所述, 采用新的技术, 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再生操作系统进行优化, 不仅降低了耗风的指标, 而且还提高了烧焦的强度, 同时还降低了装置的能耗, 使烧焦的效果得到了保障。这些技术在优化催化裂化反应的再生操作系统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值得我们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雷.石油加工中的催化裂化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5 (7) :236-236.

[2]董群, 赵玲伶, 刘沙, 等.石油炼制催化裂化提升管技术[J].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3, 20 (2) :37-40.

上一篇:金属有机化合物下一篇:转型升级实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