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2024-10-19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精选9篇)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篇1

一、模仿

1、动作模仿:配合简单动词或指令作出摸仿动作

(1)模仿使用物件作敲击动作

(2)模仿触摸身体的部位

(3)模仿拍手动作

(4)模仿简单的手部动作

(5)正确地模仿使用3种不同的发声器具

(6)模仿唇部动作

(7)模仿日常生活的自理动作,对洋娃娃做梳头、洗脸、杯子喝水、勺子、吃饭、盖被子

(8)模仿使用5种熟悉的物件

(9)模仿画简单的横线

(10)模仿2个简单的玩胶泥的动作

(11)模仿同时触摸身体2个不同部位的动作

(12)模仿上下腭及舌头活动

(13)模仿使用不同用途的物件

(14)通过玩洋娃娃,学习模仿一连串简单的动作

(15)模仿成人把手掌打开及握拳,把手放在膝上、头上及伸到背后的姿势

2、声音模仿

(1)模仿3种常见物件的发声

(2)模仿5种动物的声音

二、知觉

1、听知觉:增强听知觉辨别声音的能力

(1)能联系2种声音和2种动作,听到1种声音时,能预料到其相关的动作

(2)从不同的发声器具中,配对相同的声音

(3)辨别声音的次数并能模仿发出相同的次数

2、视知觉:继续培养视觉辨别

(1)从3个杯子中找出其中1个所盖着的物件

(2)蜜蜂排列5块积木

(3)将3种不同的图形卡分类:相同图形,不同颜色

(4)将多种不同的图形卡分类:形状及颜色相同,大小不同

(5)按颜色将8种不同的物件分类

三、大肌肉

1、手臂:增强手臂及手部的运用

(1)双手举起抛、接球

(2)不须协助能抓住滚动的球并将它推回去

(3)不须协助对墙推球并能接球

(4)将大球准确推出2米外的地方

(5)把斗袋扔进1米外的大盒子中

(6)手提(拿)沙袋行走,逐渐增加重量

(7)将球踢给别人

2、腿:增强腿部运用

(1)用脚尖站立10次,3秒/次

(2)跳器并接触悬挂的物件10次

3、身体平衡

(1)不须协助单脚站立5秒

(2)双脚蹲下-跳起20次

(3)滚动身体来回3米

(4)走10厘米宽的平衡木

(5)做前滚翻

四、小肌肉

1、抓握:增强手指力度

(1)从布袋里拿出指定物件

(2)将胶泥掰成小块

(3)用手掌及手指挤海棉球

2、操作:增强手指灵活性

(1)自行摺纸

(2)简单手指操:握拳并摇动大拇指、大拇指逐一触摸其他4指、数数

(3)将衣夹夹在盒子边缘

3、双手协调

(1)打开4种不同的容器,拿出奖励物

(2)剪纸条

五、手眼协调

1、控制: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1)按指定的模式穿珠子或搭积木

(2)将衣夹按图案排列的位置夹起来

(3)用3块积木组合成1件简单的玩具

简单拼图

2、绘画

(1)用笔在大圈范围内涂画

(2)连点画出横线

(3)连点画出简单的图形

六、认知(理解)

1、语言指令:遵从简单指令

(1)无须协助能正确指出属于某个类别的物件

(2)能按要求交出正确的动物玩具

(3)能按要求交出指定颜色的积木

比较学习

(1)理解介词: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先、后

培养记忆能力 什么东西不见了?

2、配对:认识常见物件的名称

(1)能观看训练员手中的物件,在4项物件中选出相同的1件

(2)在多项物件中找出相同的物件

(3)能将5项简单的实物跟相应的图作配对

(4)能配对物件图片(物件的外形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5)能自行完成由4个简单形状的配对板

(6)能跟训练员轮流叠放相同颜色的积木

3、分类:辨别学习

(1)将食物按[食用]、[饮用]的类别分类

(2)从3件物件中找出2件通常一起使用的物件:勺子和筷子、手表和钟

(3)按物件的功能分类:洗澡用、吃饭用

(4)将功用上有关的常用物件联系一起:碗和勺子、毛巾和肥皂

七、认知(表达)

1、发声

(1)看见泡泡爆裂时,自行发出清楚的[卜]声

(2)重复及适当使用简单感叹句,理解声音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哎呀、哗

(3)自发地发出动物的叫声及周围物

件发出的声音

(4)跟成人一起唱歌,改变自己的声调:高低音、大小声

到海边或山上大声喊话,与人沟通

2、词句

(1)自行以手势或语言表示[再见]

(2)不须协助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动词

(3)表达自己的需要:[要]、[不要]

(4)能使用简字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意欲

(5)能从2件物价中,说出所选择的1件的名称

(6)能以[是]、[不是]回答[这是不是--?]的问题

(7)自行说出4种动物的名称

(8)在只要视觉提示下,能说出几件熟识物件的名称以回答问题

(9)以手势或语言表达大小/长短/高矮以回答有关问题

建立“数”的概念:数与物件的对应关系

3、表达

(1)能自行说出某物件属于哪人的,回答:这是谁的?

(2)用3个词或以上的简单句子说出图片的内容,回答:他在做什么?/我们去哪里?/这是谁?/这是什么?

表达:我想要--(作出选择)/我看见--/我有一个—

4、对话

(1)能在对话中回答简单的问题及改善儿童的基本社交能力

八、自理

1、进食

(1)自行用勺子进食,大致保持清洁

(2)自行把饮料从水壶里到出来而不洒

用杯子喝水而不洒

用杯子叉子取食物

用塑料小刀切蛋糕

2、穿衣

脱裤子

脱外衣(扣子已解开)

穿裤子

3、梳洗

洗手、抹手

洗脸

洗脸刷牙(自行吐出水)

4、如厕 提示大小便

九、社交

1、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1)学习适当的社交反应:吻人、问好、正确表达意欲

(2)增强对别人需要的了解:记住3个小朋友的名字

培养排队等待、忍耐、与人分享等良好习惯

2、玩耍技能假想游戏能力参与简单规则的游戏

(1)安静地摇木、秋千、跷跷板2-3分钟

(2)与洋娃娃进行3-4个步骤的交往活动

(3)懂得[躲藏]的意思,自己躲在门后、椅子后、桌子下,找躲藏的人

(4)与训练员轮流搭积木:你一块、我一块,搭成一个高楼

(5)与别人来回推动小汽车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篇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通常孤独离群, 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他们的智力发育落后且不均衡, 语言障碍较为突出, 行为刻板且重复, 手脚的协调性较差, 甚至有明显的陌生人恐惧症, 因而也很难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本文选取的自闭症研究对象为福建省龙岩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男生LXY, 该生今年九周岁, 父母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该生在三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笔者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 对该名自闭症患者感统失调的症状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在与同龄孩子的游戏过程中, LXY表现出明显拙劣的肢体动作, 既不能掌握游戏的规则, 更是多次都学不会游戏的动作, 并且在尝试参与的过程中情绪十分不稳定, 容易焦躁, 也较为轻易地选择放弃。

其次, 在使用手脚的环节中, LXY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分辨出左右, 容易将左脚与右脚、左手与右手混淆, 甚至出现过手脚混淆的情况, 并且在多次出错之后, 该患者就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和烦躁, 难以继续游戏。

2. 研究方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 通过游戏, 孩子可以把声音和视觉结合起来, 从而产生很多的感觉统合现象。如果自闭症儿童在其孩童时期能够学会玩好游戏, 对其康复训练将有显著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进行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手脚协调的个案研究的过程中, 经过对多种研究方法的对比和衡量, 最终选取游戏改善手脚失调的倒返实验研究。

倒返实验设计也被称为A-B-A-B设计或者还原—复制设计, 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个案实验法, 实验的宗旨在于研究某种行为与实验处理的因果关系, 属于单一的被试设计。

现将倒返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过程相互对应, 分点叙述如下:

首先, 在进行实验处理之前的一定时间内, 仔细观察并准确记录下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 以便作为目标行为的基础线期。该过程为实验的基线期阶段 (A) , 实验的观察时间为7天。

其次, 开始进行实验处理, 同样的, 要观察并记录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该过程为实验的处理期阶段 (B) , 观察时间要求为12天。

接着, 取消第一次的实验处理, 再仔细观察和记录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该过程为实验的还原期阶段 (A’) , 其观察时间为5天。

最后, 再次进行实验处理, 继续观察和记录被实验者的行为表现。该过程属于实验的再处理期阶段 (B’) , 其观察时间与基线期阶段 (A) 的一致, 均为7天。

本实验在对观察时间问题的处理上, 统一将其固定为每天上午的8:35~9:10之间。另外, 本实验将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操作性定义为不符合情境要求的、无法自己控制的行为次数。在实验过程中, 笔者针对不同阶段的异常行为的次数, 采用λ2检验。

二、实验结果

在保证日常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 在每天的8:35~9:10时段为儿童组织和安排游戏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该游戏是教学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 同时紧密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鼓励引导以及设计情境的手段, 帮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挖掘内心情感世界、改变客观世界认知、协调手脚正常使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笔者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内对被实验者进行有规律的观察和记录。现将基线期与其他三个阶段异常行为次数的对比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如下:

根据倒返实验的判断原理, 即:

其一, 若经过处理条件的介入之后, 被实验者的行为状况与基线期发生了变化, 则可据此认为该种处理条件有可能影响被实验者的行为改变;

其二, 当撤回处理条件时候, 如果被实验者的目标行为重新恢复到基线期的水平, 则可据此判定所介入的处理条件影响了目标行为的变化;

其三, 再一次介入处理条件, 若此时被实验者的目标行为再度随之而发生改变, 则可以证明处理条件对目标行为的改变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综合以上原理, 结合表2-1的数据显示, 被实验者LXY在基线期阶段 (A) 中, 其异常行为的出现次数约为15次, 相较于处理期阶段 (B) 其异常行为次数明显下降。而将还原期阶段 (A’) 与基线期阶段 (A) 对比, 已不存在显著差异。紧接着, 被实验者的异常行为次数在再处理期阶段 (B’) 又再一次明显下降, 同时, 对应的标准差也明显降低, 与基线期阶段 (A) 相比, 再处理期阶段 (B’) 存在特别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变化表明被实验者的异常行为的发生次数渐趋稳定。

三、分析与讨论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智能障碍, 七成以上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手脚功能失调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 也是众多家长着急和头疼的重点问题之一。知觉感受和精细运动是与手脚协调活动紧密联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 在准确针对孩子好玩的这一天性的基础上, 应当充分发挥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正面作用。

在倒返实验设计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被实验者在自然的状态之下, 确保其所在的环境和场景与往日并无差异, 同时还要保证其周围的游戏玩伴不发生变化, 教师作为干预的代理人, 根据孩子独有的性格特点设计恰如其分的游戏规则和游戏场景。在第一次试验阶段, 被实验者LXY因其手脚明显不协调的自身缺陷遭到大多数伙伴的嫌弃和躲避, 在LXY以自认为友好的方式与伙伴接触时, 也遭受到多数伙伴的抵触, LXY开始显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 越发不能与伙伴一同融入到游戏当中。通过会LXY参加游戏和退出游戏的重复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 LXY遭受落伍的情况愈来愈少, 表现出了更多与人友善且能被伙伴接受的行为, 随其精神状态的好转, 其手脚运动的失调性开始得以改善。

针对自闭症儿童来说, 游戏过程中群体的力量对个体的改变是巨大的, 自闭症患者可能因为被排斥而更加消极和孤僻, 也可能因为群体的活跃性和融洽性, 发掘游戏的乐趣并迸发出参与活动的兴致和信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 不但能够诱发自闭症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使其活跃思想并集中注意力, 而且通过游戏过程中群体之间的相互启发和相互感染的作用, 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激发自闭症患者主动参与和积极娱乐的兴趣, 并使其在循环往复的游戏环节中, 大力改善手脚失调的症状, 进而学会自我表达和积极表现。

参考文献

[1]孙美丽.整合性游戏团体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1.

[2]吴怡娜.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D].河北大学, 2009.

[3]尚云丽.合作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倒返实验个案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1) .

[4]李春梅.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治疗方式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周念丽.自闭症幼儿社会认知实验及干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3.

[6]胡月萍.音乐与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倾向儿童注意力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训练初探 篇3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特征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即自闭症)较为常见,其产生,与遗传、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自闭症作为典型的心理疾病,可能对人的性格养成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具有严重的影响。

一、自闭症对儿童语言能力的严重影响

众所周知,社会是由不同属性特点的人组成的,而每个人对同一事物又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需要在彼此的意见交流过程中达成共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意见交流,人类社会才慢慢地从原始生态迈向了高度文明,我们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交流叫做交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际逐渐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交际能力也已经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必备、重要的基本能力。然而,自闭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交际能力的缺失,这就导致自闭症患者与社会严重脱节,而一旦自闭症患者与社会发生脱节,就会导致自闭症人群陷入一种严重的恶性循环,难以融入社会。

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交际能力的建立,需要一个较为丰富的语言环境作为支撑。而儿童时期,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想切实提高自闭症患者的语言质量,就必须对儿童时期的语言训练加大力度。虽然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不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意愿,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通过简单模仿和机械重复,从生活环境中吸取了大量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并可以通过对语言习惯的判断,初步掌握这一语言的运用方式,这就为孩子未来交际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在儿童时期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特征分析

落实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帮助他们架构起未来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闭症患者的交际能力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要想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案,我们先要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特征方向去探究。具体而言,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权威报告显示,自闭症儿童平时说话习惯很少,并且即使是语言表达,也仅仅是用几个字来完成。

2.多数自闭症儿童对主谓宾关系概念不清晰。

3.词汇量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水平。

4.自闭症儿童没有与人沟通的主动性,哭、闹、喊、叫是自闭症儿童表达情绪的主要方式。

四、如何更好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在制定培训自闭儿童语言能力的培训方案时,最有效的途径是结合自闭症儿童语言特征的具体情况。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先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灵世界,然后适当地增加自闭儿童的词汇量,最后试图激发自闭症儿童的交际积极性,充分保证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培训的质量。

众所周知,儿童对陌生的事物天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好奇,这是儿童的天性,即使是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要想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内心,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去落实。当自闭症儿童的内心被真正打开时,我们再对故事里面的重点内容进行重复和强调,争取在自闭症儿童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自闭症儿童对常用词汇的记忆,并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本性,在一些小游戏中,将词汇具体化、实物化,进而在自闭症儿童的心中建立起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的联系,落实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训练。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与自闭症儿童的日常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向他们进一步强调主谓宾关系,加深自闭症儿童对说话习惯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游戏辅助等手段,激发自闭症儿童讲话的热情,鼓励自闭症儿童用语言表达情绪。

总之,正视个体差异,强化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培训,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沟通能力的有效方式。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其与社会脱节,陷入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兰云,郑艳君.孤独症儿童语言特点与康复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10(02).

2.杨志刚,张亭亭.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神经加工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 篇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孩子,这些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有的孩子两岁就能认一些汉字,背几十首古诗词,常被誉为神童。但渐渐地就不与同龄孩子一起玩。目光回避,对亲人不亲,对周围漠不关心,对人不理不睬,原有的语言逐渐消失。好动、喜欢爬高,行为怪异、重复、刻板,有的有自伤和攻击行为。一位家长说,这些孩子不盲,却视而不见,连父母也从不正眼看上一眼;不聋,却听而不闻,对父母的呼唤也毫无反应。走在马路上,他们也许会一下子冲上马路扑向汽车;在超市选购商品时,他们也许会一把夺过你手中的商品将它放回到货架上......现实世界丝毫进入不了孩子的眼睛和内心,他们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就是医学上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刻板以及智力异常等症状。孤独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急剧上升的趋势。在今年,省人大代表递交的议案指出,“我国有孤独症孩子达百万之众”,其中“我省大约有典型孤独症4000---5000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c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孤独症通常发病于三岁前,表现特征为:不能与人建立关系,难与别人交往,和人不亲近,缺乏目光接触;掌握语言能力迟缓,不愿与人对话,缺少主动语言,对语言理解困难,常常代词错用,鹦鹉学舌地重复简单句子。语言能力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决定因素。孤独症儿童也是人类中的一部分,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语言特征、性格心理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他们自身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愿提出得到同行们指导。

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孤独症儿童对于含义较深的词组、双关语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有的完全不能理解,有的则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此外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还有不懂沟通情境的问题。他们在使用口语和非口语表达方式时和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区别,老师家长们也可以在了解这些特质后,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导更为得心应手: 具体表现是:

(一)使用口语方式异常,有如下特点: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孤独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3.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关联。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非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经由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亦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或不会使用“是”或“好”。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10.固着性:不会因应情境的变化,而重复的念着某句话。11.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二)使用非口语的特征;1.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讯息。2.会使用非语文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拉别人的手等,有些行为是不合社会规范的。3.部分的学生认字能力极佳,且擅长记忆,对于叙述性的文章也能够一字不漏的将它背下来。

二、对孤独儿童语言训练的目标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首重在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使用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的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三、加强语言训练的几种基本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局限,怎开怎样阔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范围,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力?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亲情接纳法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当然,在这里,也包括老师对被试的了解与真心接纳,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2)游戏法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老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训练中去除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训练者把握时机地进行引导,完成顺理成章式的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3)同伴带动法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4)情境法 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刻意安排了。如在排座位时,让他坐在里侧,出来时就势必需要对外侧的同学说:“请让我出去”。这里,我举个非常深刻的例子,学生姚尧的情感性语言表达没有,为了激发他这方面的能力,我把姚尧带回自己家,告知其家长坚持每晚打电话。第一天接电话时没什么,第二天也没什么特别,到第三天晚上接电话时,他突然主动发出一串情感表达语:“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还想奶奶,你们来接我回家吧!”听到这串话,训练者哭了,电话另一头的爸爸、妈妈也哭了。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5)音乐陶冶法

音乐对淘治孤独症儿童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会拍手说儿歌、会对着镜子跳舞、张开笑脸欣赏自己。在音乐陶冶下,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性情慢慢开朗起来,从而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

(6)运动训练法

一个正常人如果身体柔弱,浑身无力,会表现出无力讲话,即使讲了也是声音低小。孤独症儿童要想进行语言交往训练,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安静型的,懒惰型的孤独症就更是需要了。运动中增加肺活量,促进发育器官的成长,这是语言交往所需要的身体物质基础。(7)环境陶冶法 要有一个愉快而且安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接纳的、尊重的、关系良好的,并且应该减少限制与体罚,避免紧张与焦虑的产生。不随意做未预告的改变,包括每日的流程、教师、教室的布置等。

四、在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心理、性格、语言上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孤独症儿童一个好的效仿及学习的对象。在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时,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对他们的失言或失行,存有私人的成见。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差失,常常因于他们在困惑、迷失或震惊的感受中寻求表达情感的结果,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因而行为也显得怪异。

2.当与孤独症儿童交流时,请尽量避免以下的语言: 双关语、反讽语(如他把脏物弄到桌上时,你说:“好极了!”)、绰号、时下流行语。

3.言词的表达要清楚但避免过量,发现孩子听不懂时,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4.对于不同或随时改变的环境,如代课老师、调课等。并以工作表方式告诉他改变的情形。

5.一般程度的视听觉刺激,对自闭儿而言,往往可能太过或不足,例如日光灯的嗡嗡叫声,常使一些自闭儿分心。请仔细观查并去除“骚扰物,有时孩子在换位子以后,显得较容易分心或情绪不稳,也可能是由于附近的环境因素。6.当感觉压力或对某人或事有不确定感时,有的孩子会不断重覆某个话题或问题,通常话题内容与他承受的压力并无直接的关系。此时你须要打断它,并合理的回答他或将话题延伸,也可以请他将问题写下来,如此可以协助他冷静下来,否则先帮他写下问题,再请他写下合理的答覆,也可以达到抽离焦虑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采取角色对换,由老师扮演不断争辩、不断提问题的角色,让他来回答。

7.老师与父母间正确且频繁的沟通,对于建立孩子正常的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8.要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篇5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心理学 044 vasion 摘要: 在自闭症儿童面临的各项问题中,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及落后,无疑是影响他们踏入社会以及被社会成员所接纳的主要问题之一。了解其社会交往障碍的表现以及针对这些表现所采用的合适的教育训练对策是每位从事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本文就针对这一要求探讨了自闭症儿童的常见社交障碍的表现及教育训练对策,希望本文探讨的内容能够帮助从事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教师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为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障碍 教育训练对策

自闭症,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Kanner)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自闭症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社会交往障碍。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的人,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中,想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脱离不了与他人的交往。从交往中,我们可以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感受到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意义。因此,社会交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就导致他们很难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被社会上的成员所接受。因此,解决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是个势在必行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近几年,也得到了从事自闭症教育同仁们的广泛的关注。

一.社会交往障碍的表现:(一)缺乏社交性凝视

初次跟自闭症孩子接触,不需要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当你呼唤他的名字后,即使他给予了相应的反应,但往往是口头上的,而没有适当的目光接触。许多自闭症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初次看病时,通常都会跟医生表述这样的症状:我们的孩子似乎不跟我们做目光接触,叫他也爱理不理的,感觉很冷漠。即使,看父母一眼也是一瞥,而不能够长时间的凝视。如果勉强让孩子抬头正视,那么孩子会哭闹或者出现暴力行为。就因为这一点,使得父母们起了疑心,从而来医院就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和正常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严重的缺乏与人对视的能力。他们很少用眼睛去关注他周围的环境,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二)缺乏依恋关系

根据儿童依恋发展的过程,一般婴儿在3-6个月,对于依恋就到了有对人选择反应的阶段了。这时,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即使对于亲生母亲,他们也往往表现出冷漠、不在乎的态度,更不用说去区别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了。我们常会听一些母亲哭诉到:他小时候不黏我,而且很好带;谁都可以抱他;对于他而言,母亲在与不在都不会影响到他,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因此,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为

着。然后,教师拿着一件合适的强化物放到自己的眼前,并说看老师。当孩子的目光注视到教师后,教师就立即给于强化物,渐渐使他明白只要看老师了,他就能够得到他想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孩子听到教师说“看老师”这个指令时,自闭症儿童在没有强化物的情况下,也能主动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

训练中注意事项:

(1)刚开始训练时难度要低,只要儿童将目光注视到教师后就给于强化物。

(2)进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把对视的时间逐渐延长,例如从原来的1秒,逐渐增值3秒,以提高孩子与人对视的时间。

(3)强化物要适时改变,以保持儿童对它的兴趣,维持教学效果。

(4)每次进行对视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以免儿童产生厌烦情绪。(5)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拿强化物,只要教师发出指令说:看老师,儿童就能够与教师进行对视。(6)可以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巩固练习,已达到泛化。

(二)模仿能力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或者教师能够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口舌动作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

模仿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更好的与人交流和沟通。因为模仿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动作、技能、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自闭症儿童在动作模仿和语言模仿方面得到了发展,那么他们在语言能力、游戏能力和社会技能等方面也会得到相应的良好发展。因此,模仿能力的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在他们认知、语言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模仿训练的主要形式是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训练,这样做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尽早的掌握,尽快的发展。模仿能力训练主要有两方面的训练:行为模仿训练与语言模仿训练。美国心理学家洛瓦思认为,训练模仿能力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自闭症儿童去模仿他人的行为,因为在模仿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其他动作技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自闭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慢慢走出个人的世界。

行为模仿训练应该遵循从粗大动作模仿渐渐过渡到精细动作模仿的原则。粗大动作模仿包括:举双手、抬双腿、起立、坐下、叉腰等等。精细动作包括:伸一只手的食指、同时伸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串珠子等等。每一次训练涉及一个项目即可,等此项能顺利完成后再接下一个动作。

教育自闭症儿童语言模仿训练。其目的是为他们今后能更好的发音和发声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模仿训练让自闭症儿童意识到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是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最有效和最方便的途径,从而激发他们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感受。从而增加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语言模仿训练的难度比行为模仿训练要大的多。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比如:元音训练发:“a”这个音时,教师不仅仅要嘴型做到位,同时也要及时的给于鼓励。教学时,也要注重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可以与简单的游戏相结合或者用一些色彩鲜艳的卡片作为辅助,情况,我们教师只有通过主观的、积极的努力和其家长一起同心协力,根据每个儿童的差异性,选择最合适他们的教育训练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尽早的走出封闭的世界,融入我们正常的人群中。一旦,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高,那么,他们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他们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篇6

百度查了下自我管理的定义: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控制。是指利用个人内在力量改变行为的策略,普遍运用在减少不良行为与增加好的行为的出现。自我管理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教导及约束的力量,亦即行为的制约是透过内控的力量(自己),而非传统的外控力量(教师家长)

我们市面儿上也有很多针对成人的关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书,这说明这个能力不仅是我们的孩子缺失,而是大家普遍偏弱的一种能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人有多少能控制自己半天不看手机?

为什么自我管理了这儿难,我想从一个比较偏的角度切进去帮助大家进行分析。

我要切入的点是佛洛依德在心理动力论中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

有的家长可能听过,也有的家长没听过,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下。

本我,自我,超我是佛洛依德认为的精神三大组成部分。

本我代表了欲望,最原始的无穷无尽的欲望。

比如小婴儿,他才不管你是不是累,是不是辛苦,半夜饿了就嗷嗷嗷的哭。想拉就拉想尿就尿,根本不管别人死活也不管别人看法的。所以人生而自私是没错的,这不是对于人性的蔑视,而是正常的发展过程。

小婴儿时期孩子只发展出了本我,所以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而不懂的克制。本我是受意识遏制的,本我本身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是自我和超我。但是本我的发展是自我和超我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小婴儿时期,如果没有满足婴儿的最基本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对于孩子的自我和超我发展是不利的。

自我,如果把本我比喻成一匹马的话,自我就是一位骑手。

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上的论证很复杂,但是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关于自我意识也是需要我们在自我管理当中重点讨论的,现在先暂且不提一会儿再说。

其实大家也可以把自我比喻成一个劝架的管家,劝谁的架?劝本我和超我的,本我和超我永远是对立的,所以必须要靠自我在其中调节,然后最终走向要靠这个骑手来决定。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很多时候经常发生不太理想的情况。这个可怜的骑手常被迫的带着马去马想去的地方。(本我:马 自我:骑手 超我:行进的实际方向)

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当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佛洛依德认为超我是父亲形象和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文化规范比如我们社会当中的伦理道德,社会规则等。

本我是享乐原则,而超我是完美原则,所以本我和超我永远是对立的。超我不光和本我是对立的,而且会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这就像俩人打架,打架的人对于拉架的结果不满意一个道理。

超我的形成一般在恋母情节/恋父情结的瓦解期,这个不多说了,有想了解的自己可以去查查。

我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跟大家说这个观点的意义在哪里呢?我目的很简单,我要让大家从根儿来了解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并且明白我们的孩子自我管理难在哪儿。还要让大家明白,进行自我管理的基础是什么?只有大家明白了这些,才不会盲目的做项目,而不考虑孩子的真实能力。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才明白为什么叫自我管理,而不叫本我管理和超我管理。了解了三者的关系,各位在为孩子自我管理发愁的家长是不是就有些思路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曹老师来帮大家理一理。

一、本我的发展

说到本我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再次引入一个观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那么这个人通常对于食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

马斯洛认为只有某一层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像更高层发展,这就是我要把这个拿出来放在本我发展当中的意义。

一般来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上的需求都是低级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如果不满足的话,我们人类便不会发展更高级的需求。

因为本我是自我和超我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本我的良性发展。对于婴儿早期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要尽可能满足,给予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这里那些动辄打骂孩子的自己要想一想咯。

二、自我的发展

说到自我就不得不说自我意识的发展,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自我管理能力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落后的原因,想下小婴儿,不管你死活的哭啊闹的。那是因为婴儿没有发展出自我意识,只发展了本我,本我的原则就是享乐原则。

所以自我管理的基础是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如何,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将自己和外界相区别,那么他不可能认识外界事物。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也就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因此自我意识又叫做自我调节系统。

NT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主体和客体: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八个月前的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婴儿能把自己当做活动主体。表现就是主动的引起身体的动作和镜像动作匹配。

其二: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对自我镜像和自己动作之间的联系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大概在两周岁前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孩子客体我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孩子能够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比如可以从客体(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

其二:能运用“你我他”称呼自己或他人,比如用“我”来称呼自己。

婴儿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关爱,早期自我能够健康的发展取决于亲自交往的质量。

在幼儿时期,也就是3-6岁左右,这个期间属于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主要表现在幼儿要求活动行为自主和实现自我意识,从而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表现。主要年龄为3-4岁,主要反抗对象为照顾者。

孩子的自我控制也有发展阶段,学者罗滕伯格通过“延时满足”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实验很简单,罗滕伯格给儿童准备两种奖品:一种是当时即可拿到的小奖品,另一种是第二天才可以可以得到的丰厚奖品。

实验结果发现:

6-8岁孩子中有1/3愿意等待。

9-11岁孩子中有1/2愿意等待。

12/15岁的孩子几乎全部愿意等待。

这表明童年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还有很多,这里不再给大家一一说明,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下儿童心理学。

我跟大家说这些的初衷主要在于,要想准确的把握我们孩子的能力,敏感的捕捉我们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首先要掌握的是NT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轨迹。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陷入为了训练而训练的泥潭当中。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篇7

一、加强目光注视, 改善交流态度是进行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前提

目光注视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很自然的行为, 是交流态度、能力与技巧的综合体现, 而目光注视更是语言发展的前提。所以, 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 首先要改善他们的交流态度, 而改善他们的交流态度, 应着手于目光注视的训练。在训练中, 首先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活动、逗笑等活动促进目光接触。其次, 与儿童互相交换原来所持有的物品, 让儿童学会表达:请给我、我们换一个等。再次, 在做交换游戏时, 利用身体或言语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如, 要求儿童传递狗的玩具时, 可以发出“汪汪汪”的声音, 来表明自己需要的物品, 以便增强理解。最后, 经常与儿童的目光平视, 发出简单扼要的指令, 如“请看着我”“请坐下”等, 让儿童熟悉指令, 在课上逐渐以提问、回答、服从指令、向他人表达意愿的交流训练, 从而完成目光注视的训练。

二、强化语音训练是进行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基础

任何儿童要获得有声语言, 首先要进行发音练习。纵观人的语言发展规律, 每个个体都是从婴儿咿开始学习语言的, 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人从“ɑ”“e”等单个音到发出“mɑ”“bɑ”等音节, 这样不断的学习才逐步有了语言。可见没有良好的语音, 就谈不上语言的发展。而自闭症患者虽然到了说话的年龄, 但有的连基本的语音都没有, 所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应从强化语音训练入手。自闭症儿童由于他们个体差异极大, 所以在发音训练中呈现的状况也是参差不齐, 而大部分儿童则存在较大的发音障碍, 主要表现为发音器官功能不会应用。自闭症儿童在听觉理解、听觉分辨、听觉过滤、听觉广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发音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自闭症儿童充分感觉多种形式的发音动作, 帮助他们体会发音要领, 掌握发音技巧, 培养正确的语音习惯, 促使自闭症儿童发音器官功能的发展与成熟, 学会发音。

三、利用身体接触法, 调动儿童的情绪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情绪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基本条件。在训练过程中, 多以触摸儿童的身体, 如拥抱、击掌、气流感觉、搔痒等方法, 引导儿童发出各种声音, 让儿童对声音产生一定的兴趣, 调节好自闭症儿童的情绪。

四、加强语言的理解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关键

采用各种方法和教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先从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符号开始, 通过图片 (或实物) 、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相结合, 学习如洗脸、抱抱、喝水、睡觉等日常用语的理解和模仿。循序渐进地导入更多的词汇, 多以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开始, 并加强词汇的扩展, 强化空间方位词大小、多少等词汇的理解, 能理解物品的功用等。当儿童的词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逐步让儿童理解两步指令, 如“去哪里”“干什么”等, 两词句式能理解, 再以如“大的某某”“我要某某”“妈妈吃”等供儿童选择与学习类似句式, 逐渐向完整句式的理解过渡。

五、加强表达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 以手势语言进行表达训练 (如食指指物等) , 逐渐导入言语表达训练, 同时建立有意义音的表达, 起初由已有的单音开始, 同时可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上课过程中还需注重儿童对语言符号能进行有意义的表达, 并注重主动、流利的交流表达, 能正确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当儿童的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 要培养儿童主动表达和询问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加强语法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难点

通过图片、文字加声音的结合, 上课时还可以应用儿童早教机, 让儿童掌握语序, 理解主语与谓语及宾语的关系, 重点让儿童理解主语必须是处于句首, 当儿童理解到一定程度后, 逐步进行被动句态的理解与运用。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 篇8

一、加强目光注视,改善交流态度是进行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前提

目光注视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很自然的行为,是交流态度、能力与技巧的综合体现,而目光注视更是语言发展的前提。所以,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首先要改善他们的交流态度,而改善他们的交流态度,应着手于目光注视的训练。在训练中,首先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活动、逗笑等活动促进目光接触。其次,与儿童互相交换原来所持有的物品,让儿童学会表达:请给我、我们换一个等。再次,在做交换游戏时,利用身体或言语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如,要求儿童传递狗的玩具时,可以发出“汪汪汪”的声音,来表明自己需要的物品,以便增强理解。最后,经常与儿童的目光平视,发出简单扼要的指令,如“请看着我”“请坐下”等,让儿童熟悉指令,在课上逐渐以提问、回答、服从指令、向他人表达意愿的交流训练,从而完成目光注视的训练。

二、强化语音训练是进行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基础

任何儿童要获得有声语言,首先要进行发音练习。纵观人的语言发展规律,每个个体都是从婴儿咿开始学习语言的,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人从“ɑ”“e”等单个音到发出“mɑ”“bɑ”等音节,这样不断的学习才逐步有了语言。可见没有良好的语音,就谈不上语言的发展。而自闭症患者虽然到了说话的年龄,但有的连基本的语音都没有,所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应从强化语音训练入手。自闭症儿童由于他们个体差异极大,所以在发音训练中呈现的状况也是参差不齐,而大部分儿童则存在较大的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器官功能不会应用。自闭症儿童在听觉理解、听觉分辨、听觉过滤、听觉广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发音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自闭症儿童充分感觉多种形式的发音动作,帮助他们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技巧,培养正确的语音习惯,促使自闭症儿童发音器官功能的发展与成熟,学会发音。

三、利用身体接触法,调动儿童的情绪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情绪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基本条件。在训练过程中,多以触摸儿童的身体,如拥抱、击掌、气流感觉、搔痒等方法,引导儿童发出各种声音,让儿童对声音产生一定的兴趣,调节好自闭症儿童的情绪。

四、加强语言的理解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关键

采用各种方法和教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先从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符号开始,通过图片(或实物)、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相结合,学习如洗脸、抱抱、喝水、睡觉等日常用语的理解和模仿。循序渐进地导入更多的词汇,多以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开始,并加强词汇的扩展,强化空间方位词大小、多少等词汇的理解,能理解物品的功用等。当儿童的词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步让儿童理解两步指令,如“去哪里”“干什么”等,两词句式能理解,再以如“大的某某”“我要某某”“妈妈吃”等供儿童选择与学习类似句式,逐渐向完整句式的理解过渡。

五、加强表达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手势语言进行表达训练(如食指指物等),逐渐导入言语表达训练,同时建立有意义音的表达,起初由已有的单音开始,同时可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上课过程中还需注重儿童对语言符号能进行有意义的表达,并注重主动、流利的交流表达,能正确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当儿童的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培养儿童主动表达和询问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加强语法训练是进行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难点

通过图片、文字加声音的结合,上课时还可以应用儿童早教机,让儿童掌握语序,理解主语与谓语及宾语的关系,重点让儿童理解主语必须是处于句首,当儿童理解到一定程度后,逐步进行被动句态的理解与运用。

一把锁,终有打开他的钥匙,自闭症儿童的这些困难就好比一把把不同的锁,而我们的语言训练就是那一把把开锁的钥匙。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篇9

1.语言训练法

当患儿无意识地发声,家长就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患儿继续发声,也可以发出某种患儿已懂的声音,引发患儿发声的兴趣;当患儿跟着发声时,家长又可以发出一个他不识的音,让他模仿,开始只要求患儿发音,随后再要求他发较准确的音,往后要求更准确地发音,渐而发出有意义的单字,双字,短句。

家长最初所教的,应该是患儿喜爱的、容易听到的声音,例如,飞机声“呜”、枪声“嘭”、猫叫声“喵”、狗叫声“汪”,或日常见到的人物,“妈”、“爸”“哥”、“弟”、“姐”、“姨”等等。每当患儿学着发出声音,就鼓励他再继续叫,同时发出的声越来越大,并且给予奖励(如他爱吃的食物等,但不要太多),或者答应在假日带他去公园、商场玩。在叫人名时,要求他望着叫,当孩子望着叫了“妈”,做妈妈的要立即抱着孩子并亲他的脸蛋,说“你真好,妈妈真开心”,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有好的回报,以鼓励他以后继续叫。

患儿学讲话时往往发音不清,家长要耐心听,及时指出发音不准,要让小孩望着你的口型,耐心教他,必要时可用双手扶着小孩的头正对自己,让小孩看着你的口型。自闭症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讲话也困难,可以用穿串珠的方法,教他穿串珠的游戏,培养他手眼协调,数手指,数积木,数目逐渐增加,既可增加数字观念,又可加强手眼协调。

在学习发声中,不断增加发声的内容,例如模仿猫狗、牛、羊、猪、鸡、鸭、雀的叫声,鼓的“咚咚”声,铃铛的“叮叮”声,汽车的“嘟嘟”声,飞机的“胡胡”声等等,把学讲话溶于生活中、游戏中。

学讲话发声、声音由细声逐渐扩大,由慢逐渐加快。在生活中,起床后叫“早晨”,要离开时叫“拜拜”,回到家时叫“爸爸”、“妈妈”,坐车时叫“车”、“××路车”、“摩托车”、“巴士”、“的士”,吃饭前叫“吃饭啦”、“妈妈吃饭”,吃饭时妈妈拿着空碗问:“宝宝你要汤吗?”要小孩说要“要”或说“不要”。把汤放在孩子面前问:“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答“有”,喝完汤后指着碗问他:“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说“无”,问小孩“还要不要”,让小孩说“还要”或“不要”。穿衣服时,妈妈问:“这双鞋是谁的?”要求他说“我的”。妈妈提着自己的外衣问:“这件大衣是谁的?”要小孩说“是你的”、“是妈妈的”,妈妈拿着眼镜问“谁的眼镜?”要求小孩说“是爸爸的”、“是他的”。

游公园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边玩边教,“这是红花,这是白花,这是树,树很高大,草很短小,„„”;商场也是教育的场所,边看边教。总之寓教于生活、于游乐。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个艰巨的过程,由于这类小儿性情固执,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爱心。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当然有很大的过失也要及时指出和处罚,处罚以教育为主,不要打骂,孩子是生出来爱护的,不是生出来打骂的,请家长们理解。2.专注力训练法

父母经常托着孩子的面,亲热和蔼地叫他的名字,并对他说“望着我”、“望着妈妈(爸爸)”,同时把一些小孩喜爱的食品或玩具放在他的面前(玩具要新颖,以使患儿提起兴趣),然后用手指说“×××,你看,这是什么?”;父母亲应经常和孩子面对面地坐一段时间,坐的时间最少五分钟,若孩子想离座,可以用手按着他肩膀说“×××,坐,望着妈妈,妈妈爱你呢!”也可以让小孩坐在母亲大腿上,给小孩讲故事,唱歌,总之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又可在儿童的手臂画手表或喜爱的手镯,要他常常看;多带孩子看活动的物体,如公共汽车、的士、火车、飞机等;教孩子用手指来捡小物体,如豆子、花生、珠子等;用彩色蜡笔画些简单的图;玩投掷游戏,例如将小皮球投进篮球网、放小动物在笼中、用乒乓球投掷,投中者获奖(微笑,拍掌,小食物„„)。

3-4岁小孩可教他执笔,在方格薄上写数字,刚开始时可能会乱划,超出方格外,逐渐教他写在格内,举凡有些小进步,都必须及时表扬奖励,既能教他学习数字,又能训练专注力。开使时可以手把手地教写字,以后逐渐让他独立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牛奶、可乐或汤水等,让他自己倒进碗、杯内喝,训练他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上街是孩子最高兴的事,带小孩上街前,要教他自己穿鞋,绑鞋带,对注意力、技巧、手眼协调很有帮助。

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利用图画给孩子讲简单故事,和孩子一起看金鱼、盆景、花草树木、商店窗橱,边看边讲解。

在训练时,家长要面对面,保持和小孩视线水平一致,小孩的椅子可放在室内靠墙角落处,以增加小孩离开坐位的难度,同时母亲坐的位置尽量靠近小孩,以便及时指导小孩。训练自闭症儿童专注力,我们曾利用小孩喜欢玩“射枪”的特点,用夹板制造一个靶,在上面画几个园圈,每个园圈钻1-2个小孔,圈外也钻1-2个,后面镶上小电珠,每粒电珠有电线相连,连着一个电开关,给患儿一支玩具枪,要他学习描靶射击。开始时家长示范给小孩看,然后由小孩自己射,母亲一按电开关,靶上立即会亮光,让小孩知道射中与否,射中了给予表扬、奖励,不中再射,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手眼协调力,射中与否全由母亲按开关控制,以引起小孩对视物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3.社会交往训练法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特别之一,因此家庭训练和教育必需重视这一环节。

首先要教育患儿,遇见亲人或朋友要有叫人、打招呼这些礼貌行为,家长遇见小孩也要叫小孩的名字,说“乖乖”。早晨见面,除称呼人外,还要说“早晨”。凡离别时要说“拜拜”、“再见”。

自闭症儿童不合群、不与人交往,所以在家里要培养他和其他人玩耍,母亲可以用双手与患儿互相交叉拍打,经常和自闭症患儿玩“握握手好朋友”,或双人推球,对孩子学习交朋友有好处。

每逢出街,家人必须用手拖着手,即安全又亲热,有身体接触,对交朋友有利。

上一篇:针灸学考试题库下一篇:秋天的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