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2024-08-16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精选9篇)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更加是追求一种企业文化,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企业产品的选择也会从更多角度去考虑。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内在精神,不能直接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企业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它凝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指引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今我国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就我国企业文化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改革创新策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国内外企业竞争时分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除了企业产品质量过硬,销量领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有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时,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指引作用,可以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不进入人意,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非常好,企业发展前景广阔,有些企业虽然有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心中。

一、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比较不均衡,很多知名企业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依靠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还有些合资企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新颖,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然而在我国还存在一些企业,虽然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将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发展之中。还有些企业为了文化而文化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移植或者改良,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企业很难再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然而,为了文化而文化的企业,将他人的企业文化移植改良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更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不能直接制造经济利益,但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信誉度,这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改革创新

1.突破观念,加强重视

在我国,有一部分企业发展是从计划经济跟随中国发展而发展的,其中,很多企业的生产观念还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还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还不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所以,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移植改良。

2.效益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要求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形态,国有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必须经过经济核算,这要求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并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创造最佳效益。

3.竞争观念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自然法则,也是市场的竞争规律。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公平竞争,合法竞争的竞争观念。

4.信息观念

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传播性、反馈性和时间性等特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业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只有那些对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迅速应变力的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起在现代竞争和未来竞争中中获胜的历史使命。

5.人才观念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获取,保留优秀人才,做到人为

本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中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6.信誉观念

信誉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声望,具体包括产品信誉和社会信誉。信誉至上,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国有企业战略观念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7.塑造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它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塑造。国有企业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

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观念,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大力抓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工人同实现。

三、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帮助企业提高社会信誉度,还可以为企业制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树立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最新【精品】范文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2

国有企业关乎我国经济命脉, 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运行质量取得了较大提升, 国有企业发展逐渐和市场机制运行相融合,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当前依然存在着诸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不高、国有资产流失等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 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政治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的高度概括。“新常态”下,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结构调整阵痛显现,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新常态”意味着新变化和新挑战, 面对“新常态”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紧迫的转型压力, 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改革创新, 去适应“新常态”, 做好“新布局”, 承担“新责任”, 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二、企业文化与国企改革的关系

(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 并成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1]。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核心层, 包括企业的共有观念和核心价值观, 这是最深的层次; 第二层是中间层, 是企业的各项制度和习惯; 第三层是外在的表层, 包括企业的标识、文字以及员工的行为等等。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缺一不可, 相互促进和制约, 核心层的企业使命、经营哲学等是企业的精髓, 中间层的管理制度, 经营流程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表层的企业标识等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 三个层次共同组成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等积极功能。第一,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可以引领企业的思想, 通过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将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 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一起努力。第二, 企业文化有激励作用, 通过营造有利于员工成长和创新的环境氛围, 对取得成绩的员工进行支持、鼓励, 产生正向激励。第三,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 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有利于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四, 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又是企业文化的表现, 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形象, 从而获得社会的好评。

( 二) 国企改革要求企业文化创新

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 其中既有积极优秀的精神, 也存在着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 诸如官本位思想、大锅饭思想以及求稳不求新、危机意识淡薄等。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已经严重制约着国企发展, 阻碍着国企改革。而国企改革不仅要从经济角度寻找存在的问题, 也要从文化角度剖析问题根源, 不仅要求着制度创新, 也要求着文化创新。国企改革会对员工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 随着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等的改变必然会对员工思想产生相应的影响, 而员工思想必须随之改变, 去适应新的管理观念, 形成新的价值观, 为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思想保障。所以国企改革要求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变革, 而且企业文化建设也本应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有效保障和推进国企改革顺利实施。

( 三) 企业文化创新将推动国企改革

企业文化可以影响到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 从而影响到国企改革。企业文化创新将推进国企改革。首先, 企业文化创新将为国企改革提供思想保障。企业文化的创新将会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2], 对国企改革产生认同, 树立新的共同理想与目标, 形成国企改革的新理念, 从而根除旧的思想观念阻碍, 缓解国企改革带来的摩擦, 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国企改革上, 为实现国企改革目标而共同努力。

其次, 企业文化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具有的独特的价值观, 而企业文化创新则包括价值观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以及行为准则创新等等, 通过创新形成新的价值理念, 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3], 而且, 理念形成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新的理念形成, 旧观念将被完全替代, 新的理念会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指导员工行为, 进而形成国企改革动力。

再次, 企业文化创新能够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国企改革是一场艰巨而持久的战斗, 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改革面前, 必须有解放思想、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闯劲。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织部分[4], 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企业才能具有这些精神, 企业文化创新可以通过塑造企业精神来增强企业员工的斗志, 推进国企改革进程。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措施

( 一) 创新国有企业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 就会指导什么样的行为。国有企业首先要树立“改革创新”理念, 既要顶层设计、高端谋划, 又要基层员工的首创精神, 以创新的胆气、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举措, 推进国企改革。其次,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价值观塑造的最终目标, 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作为企业的工作任务, 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体性、多样性及主观能动性, 将员工的需求同企业发展有效结合。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企业改革和发展都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 还有考虑长远利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竞争优势, 保持可持续发展。

( 二) 树立国有企业形象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重要, 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诚信守法的企业形象,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诚实信用, 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 各项工作都要遵纪守法。树立承担责任的企业形象,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 不仅承担着经济责任, 还承担着提供税收、创造就业等重大的社会责任, 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 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识和载体, 人们可以透过品牌看到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 国有企业必须注重品牌文化建设, 打造品牌优势, 通过品牌增强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 三) 营造改革创新文化氛围

国有企业要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先行先试、敢破敢立”的改革精神。充分认识国企改革风险, 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导向, 建立激励改革创新的制度, 宽恕改革“失误”, 鼓励、保护和重用提拔真正改革者, 创造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优良文化环境, 营造上下齐心、人人参与的国企改革浓厚氛围。

四、结语

国有企业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必然选择。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国企改革的动力和思想保障。因此, 国有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茹隆波.浅谈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创新[J].山西青年, 2013 (18) :28.

[2]吴凯雷.刍议企业文化对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J].科技广场, 2014 (2) :178-183.

[3]张海军.企业文化与企业改革的关系[J].中文企业家, 2015 (24) :135.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3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国内外企业竞争时分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除了企业产品质量过硬,销量领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有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时,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指引作用,可以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不进入人意,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非常好,企业发展前景广阔,有些企业虽然有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心中。

一、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比较不均衡,很多知名企业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依靠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还有些合资企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新颖,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然而在我国还存在一些企业,虽然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将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发展之中。还有些企业为了文化而文化對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移植或者改良,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企业很难再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然而,为了文化而文化的企业,将他人的企业文化移植改良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更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不能直接制造经济利益,但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信誉度,这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改革创新

1.突破观念,加强重视

在我国,有一部分企业发展是从计划经济跟随中国发展而发展的,其中,很多企业的生产观念还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还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还不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所以,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移植改良。

2.效益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要求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形态,国有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必须经过经济核算,这要求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并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创造最佳效益。

3.竞争观念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自然法则,也是市场的竞争规律。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公平竞争,合法竞争的竞争观念。

4.信息观念

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传播性、反馈性和时间性等特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业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只有那些对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迅速应变力的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起在现代竞争和未来竞争中中获胜的历史使命。

5.人才观念

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获取,保留优秀人才,做到人为

本是国有企业战略发展中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重要问题。

6.信誉观念

信誉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上所享有的声望,具体包括产品信誉和社会信誉。信誉至上,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国有企业战略观念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7.塑造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其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它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塑造。国有企业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

文化的角度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观念,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大力抓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工人同实现。

三、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帮助企业提高社会信誉度,还可以为企业制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树立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4

论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义

作者:徐 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 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使得国内许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变革构成时代的主题和焦点。不过,彻底有效的组织变革有赖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变革,所以,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对于今日的国内企业来讲,成了必需的选择。

[关键词]企业改革;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P124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5

刘辉 张西军

2013-2-27 15:14:48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0期

摘要:打造中国百年企业,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至关重要。百年企业的形成必然是以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应该树立正确的利润观,奠定精神文化基础,培育超越企业家个人自然寿命限制的制度文化,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关键词:百年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创新

一、中国企业的百年命题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企业逐步开始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了69家中国企业的身影,在做大的目标实现的同时,国内也不乏巨人、爱多、三株、秦池等昙花一现的企业。太多的“流星企业”时刻敲响警钟提醒着企业家,国内企业家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企业做得大、跑得快并不一定好。如何将企业做大的同时做长久,成为国内企业发展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百年企业指企业成立时间悠久,传承优秀企业文化,诚信经营,产品服务独有特色,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企业的名号及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仍受到百姓或客户的信赖和欢迎[1]。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能活过四五十年的企业就可以算长寿企业了,在此期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了,而不仅仅是品牌、商号和文化持续了四五十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尔、联想、海信、长虹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企业便开始相继提出了“创办百年”、“办成百年老店”,“办成一个实实在在的长寿公司”等企业理念和口号,可以说“百年”已经成为中国大企业面临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时至2011年6月,IBM的百年华诞又给百年企业这一热点添了一把火。一波研究“百年企业”生存之道的热潮又开始风起云涌,“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谁都明白。作为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可能更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基因让国外这些著名企业能够存活如此之久?

二、企业文化对成就百年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忽视文化因素影响更加突出,这不仅表现在百年企业本身就构成了一道历史文化风景线,而且表现为百年企业的形成必然是以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

虽然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有很多,但所谓企业文化,无非主要描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为什么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有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之类的文化因素被人们赋予“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作用呢?抛开一些研究者将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清楚的问题都归为文化原因以及故弄玄虚的因素以外,客观地说,由于企业文化旨在培育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具有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标导向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

然而,实际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绝不是直接的,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这就是说,对于那些追求迅速发家致富的企业家而言,辛辛苦苦培育企业文化对于其“暴富”的目标意义不大,而对于心存高远、志在打造百年企业的企业家而言,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则至关重要。

三、以正确的利润观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企业价值观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业的利润观。培育百年企业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润观,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创办和经营企业最终目标是什么?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具有科学、合理、合法的追求方式?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当企业的利润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时,企业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企业对这一系列问题回答的差异,反映了企业基本利润观的不同。而这种利润观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为成功的百年企业。

那么,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利润观呢?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具体包括三条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表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

标[2]。因而,树立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是百年企业的精神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将“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等这些看似非常“虚”的口号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将其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四、培育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制度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表现出的无形文化。当科学的企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制度文化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生命力,百年企业需要培育的是优秀的制度文化,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科学的制度上。

无论是企业制度建设还是企业制度文化培育,往往都是由企业家和少数精英主导推进的,因而很难避免在企业制度文化中留下企业家越是英明和伟大,该企业的制度文化就会受企业家个人影响程度越大,于是掉进魅力型领袖的陷阱,个人的生命周期被复制成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可能性就更大。对于百年企业而言,其制度文化能够超越企业家个人的自然寿命,从而保证了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无疑是当今伟大的商业领袖,但通用公司更是卓越的百年企业,韦尔奇的角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百年企业所应该具有的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优秀的制度文化。这种优秀的制度文化着眼于建立使公司拥有更多卓越领导者的制度和机制,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企业领袖。

企业家个人寿命是有限的,而企业经营是要持续的,企业只有通过培育超越企业家个人自然寿命的限制的制度文化,才有可能成为持久经营的百年企业。近

些年,许多鼎鼎大名的中国企业都随着曾风光一时的企业精英或领袖的沉陷而销声匿迹了。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缺少超越企业家个人生命周期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超越企业家个人文化的制度文化。通过培育优秀的制度文化而打造百年企业,中国企业还任重而道远。

五、与时俱进的百年企业文化创新

没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持续经营的文化力量源泉就可能逐渐枯竭。毋庸说培育百年企业,即使是已有的百年老店也会走向衰亡。诸如王麻子菜刀之类的著名百年老字号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而破产的案例,并不鲜见。然而,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的形式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应该继承下来并保持下去;二是要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学习移植先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学习,要开展研究,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中吸取有效的营养成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中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最坚强的基石,要把企业建设成为百年老字号企业,归根结底靠的是企业文化。将员工视为企业的力量源泉,将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视为永远的价值追求,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要始终维护和坚定不移地追求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建立一个完善的不断催生进步刺激创新的内在制度文化,坚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追求进步,渴望文化创新以追求完美。相信中国众多梦想百年的企业,也一定能够做强、做大和做久,发展成为真正的百年企业。

参考文献:

[1]王方剑.中国企业梦百年[J].中国企业家,2000,(5).[2]宋恩华.打造一批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J].中国经济导刊,2005,(2).作者简介:刘辉(1977-),男,陕西扶风人,讲师,硕士,从事组织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张西军(1976-),男,陕西扶风人,经济师,从事企业生产管理研究。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 篇6

摘要:中国自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近几年,产品本身的质量竞争逐渐过渡到品牌竞争,而企业竞争中文化竞争更是凸现出其重要性。要想取得企业长期而健康的发展,“文化致胜”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与发展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一些企业文化的创新方法,希望可以为企业文化发展与建设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建设,创新

一、前言

当今无论中外,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发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对企业文化进行积极建设,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浪潮。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它需要五个要素:(1)种子要素(中心要素):价值观念等;(2)催化要素:教育培训等;(3)品质化要素:文明素养等;(4)物质化要素:物质产品等;(5)习俗化要素:企业风俗等。这些因素与企业文化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主次结构进行排列,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结构,不同企业文化的时间顺序与结合方式是不同的,因为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地方政策等是不同的,由此造成了企业文化的不同。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进我国的,经历了多年的吸收与发展,现在基本形成两种观点。广义地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或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部分。这种定义比较宽泛,涵盖的方面比较广,既存在物质文明,也存在非物质文化,它是将物质生产过程与物质结果联系到一起,所迸发出的一种涵盖范围较广的定义。还有一种是狭义的定义,这种观点只把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等领域包含在内,它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价值观念之类的精神现象,而完全撇开“为社会服务”之类的精神本质,企业文化是精神现象和精神本质的统一。这种观点的定义较为不全面,但是却很有针对性,因此也为一些人所使用。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一场战争,而它的敌人就是社会环境,在应战的期间,它的过程与结果是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而从中体现的群体文明竞争意识就是企业文化的关键。

三、企业文化发展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而有序的发展历程。想要正确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先认清企业本身,充分而正确的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在同行中的分量与地位、市场份额等。认清了这些,就能对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概况,量力而行是最明智的选择。然后再进行企业特色的分析,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区域,都会带来企业特色的差异,了解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认清了管理水平、管理思路、管理缺点,才能制定正确而富有特色的发展理念。其次就是对员工进行了解,可以充分调研,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期许、重视程度等,再结合企业本身已经存在的企业文化特征,制定未来的建设方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一点,就是对企业理念、风俗、员工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文化发展建设的目标,着重关注是否能解决企业现有的问题,制定的方案是否合理等。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顺序。在初始阶段,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建立有力的领导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和全面的传播机制。变革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需要开展全面的企业文化理念层、物质层、制度层,建立一定的机制,逐渐形成企业风俗。制度化阶段就是对以上阶段的巩固,总结之前建设的优点与缺点,并制定一定的修改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导向正确方向。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估总结阶段,在完成企业文化的建设之后,需要对之前的所有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记录在案,为以后的企业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企业文化创新

1.企业领导带头创新。要想进行企业的文化创新,就要带动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而员工的思想水平与精神状态又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一名有很强带头作用的领导,来主动领导企业文化的创新。创新的方法有很多,领导综合考虑以后,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企业文化改革方案,并以身作则,将这种文化宣传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才能更好的、更彻底的完成企业文化的转变。

2.文化创新要有特点。尽管中国企业的文化大多效仿外国,但是外国企业的文化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特点,盲目照抄是不科学、不严谨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合适的,因此企业发展自身文化时要有特点。文化的创新是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文化创新即结合企业本身的特色,发展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某些方面,那么认清企业本身特色,就成为了文化创新的先决条件。

3.制定良好目标,树立正确观念。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一个目标,不能盲目创新,而树立正确的观念则可以避免创新走向歧途。目标的规划会使创新方向鲜明,企业家必须了解进行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创新的观念是否偏激?是否急于求成?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对员工的教育也要合理,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员工与企业配合进行创新。

五、结语

未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的发展过程会偏向文化的竞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7

一、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最核心的概念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机制把人用好。我们经常说, 一个好的机制可以将坏人变成好人, 而一个不好的机制也可以将好人变成坏人。对于我们的许多企业来说, 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来确保人才的发展, 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个别领导人或人事经理的主观判断和识别人才上。通过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企业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 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 竞争上岗, 择优录取, 按市场化的需要配备人员, 使企业需要的人走进来, 不需要的人淘汰出去, 搞活企业, 提高生产效率。海尔的“赛马竞争机制” (人才竞争就像赛马一样,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的竞争, 通过比赛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谁跑得最快, 谁就是“千里马”) 就可以借鉴。推行竟聘结合的用人办法, 通过竞争上岗、公示制等形式, 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面对在岗职工则要全面考核, 采取末位淘汰制、引咎辞职制等办法, 形成动态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员工准入、使用、退出机制, 推行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 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用工期限和待遇, 形成正常的流动机制, 有效地促进人才流动, 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对企业的老员工要妥善安置, 充分发挥其从业经验和智慧的优势, 赋予其咨询顾问或督察职位。

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和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期望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员工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等等, 同时, 还要鼓励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 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并且积极地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发展相互匹配, 使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和发展, 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只有这样, 才能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管理基础, 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向公众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模式

首先, 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所谓柔性化, 就是当今, 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 整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上双向选择, 劳资双方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日渐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刚性管理柔性化, 就是说, 以原来的命令方式越来越难以奏效, 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同时, 信息的网络化, 大家可以处于一个信息平台上, 改变了过去一项信息逐级下达, 上多下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管理出现新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 心理重于物理, 身教重于言教, 肯定重于否定, 激励重于约束。其次, 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一方面要看到人才的层次性, 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 有时由于中层和基层缺乏人才也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但是, 也要看到, 杰出的创新人才, 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才竞争的焦点。所以, 必须对人才有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全面评价人才, 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 必须根据实践, 依其能否胜任其岗位, 是否有创新来判定, 但对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再次, 人才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不是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 而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影响人才流动的各项因素, 根据专家的研究, 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 比值是21.2%, 领导重视为第二位, 比值是20.5%, 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 比值为18.6%, 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 居第四位, 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 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 比值是8.4%。这个调查数据虽不是绝对的, 但从中可以看出, 吸引人才不能简单靠一两项措施, 而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在整个企业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不单是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伯乐, 全体员工都要关心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争当伯乐。也就是说, 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长, 要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三、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一个多维高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励过程中, 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 要用工资、奖金、福利、改善工作条件等物质激励手段, 通过物质手段来调动职工积极性;另一方面, 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手段的作用, 全面满足职工的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形成更为强大、持久的激励力。

在企业内部针对现行工资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通过优化工资结构, 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使分配拉开合理差距, 来稳定和吸引人才。如实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等薪酬制度。特别是股票期权制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方案, 可有效地约束短期行为的发生。在全球500强企业中, 几乎所有企业都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激励。在国有企业中, 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可以由董事长、经理人员进一步扩大到企业的技术和业务骨干。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 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晋升道路, 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 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企业中人才流动相对容易和更加频繁。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公司, 不是因为薪酬和福利待遇不高, 更主要的原因是不认可管理者的领导方式, 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感情上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感降低, 逐渐产生离职意向。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而言, 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有必要首先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和感受, 把握影响企业员工心理状况和工作态度的主要因素, 分析导致员工产生较低的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较高的离职意向的主要原因, 并采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以改进实际的管理工作。如职工参与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在企业中赋予职工较大参与权, 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 使职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使全体员工群策群力,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应该按绩效考核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为薪酬分配、人员调动、培训与晋升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果企业不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的结果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行动, 那么即便是再准确、可靠的考评结果也毫无意义, 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企业应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应用工作, 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这种及时强化和奖惩激励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首先, 企业要把人才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 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以此来挖掘人才的潜能, 发挥人才的优势。同时, 企业要建立员工的“人才库”, 详细纪录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员工的发展状况, 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 为实现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要建立“学习型组织”, 着重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将组织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愿望, 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目的, 这是企业核心能力避免刚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 要加强人际合作与交往, 发扬团队精神。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引导员工学习解决冲突的技能, 人际协调的技能、谈判的技能和沟通的技能, 促进员工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团队之间、员工之间的正面影响和作用。这种正面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减少摩擦;二是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以及和谐氛围;三是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的形成。企业管理者也应经常与本企业的精英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他们的需要, 倾听他们的苦恼, 为他们排忧解难, 同时也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想法和企业的使命, 让他们对企业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进一步发挥其潜能, 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易纲海闻: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篇8

【关键词】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关系

随着一些所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成立与建设,党组织与党员个人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企业遭遇重大困难的时刻,都有企业党组织与党员率先冲锋,为缓解与解决企业困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党组织与党员的模范下,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以越来越多的成果与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展現出来,使得企业更具有活力。企业文化越是积极活跃,也就越能显示出企业党建的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就越强,进而,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交融和谐。

1.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都有着十分密切地联系。从理论上看,两者都具有导向作用,都具有先进性的特点。在组织结构上,两者都有着交叉性的领导组织。从实践主体来看,两者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从内容载体层面来看,两者都具有时代性,同时都与企业个性特征相符合,从效力发挥上来看,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都注重工作实效。从实际操作上来看,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党建的有力支持,而党建需要借助企业文化创新这一特殊载体,因此,必须加装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党建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而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依靠党建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党建工作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将先进的党的思想文化传播给职工。作为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先进的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以企业文化创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一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创新方面的工作,都属于虚无缥缈的工作,不会为企业提高利益作出丝毫的贡献,这种认识上以及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严重的阻碍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构。

2.2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够到位

企业若想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而有指定的员工做这方面的工作。然而,现有的大多数企业中,没有设立这样的机构,仍然保持着党建机构与企业文化部分独自为政的局面,两个部门各自做各自的事,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所以,企业若想促成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建立这种专门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2.3素质不够高,影响工作实效

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好坏。在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方面,一方面,由于企业员工当中,缺少在擅长党建工作和企业创新文化的负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的员工中,要么对党的思想觉悟比较高,对党建工作比较拿手,要么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能力比较高,然而,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同构,需要的是这两方面都擅长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意识到促进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工作上,也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工作的成效却不高。这是由于企业虽然意识到重要性,但没有对其加以重视。一般来说,在企业中,不受到重视的工作,员工是很难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3.促进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同构的策略

根据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文献资料研究,从两者在企业中作用发挥的实践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呈现为越来越深入地交融,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1相互交融

企业文化建设从工作职责范围而言,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部分。企业党组织与党员,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下,会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积累的优秀品质与时代精神,都通过工作的创新展现出来,不仅让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多样化,也使得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且与时俱进。如企业党员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等,比如被中海油誉为“海上铁人”的郝振山,用他的 “三铁”精神造就出对党和石油事业的忠诚,用创新的工作为中国海油敲开了国际油田整体化服务市场的大门,并成为了海洋石油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这是郝振山等党员在企业党建与党组织引领下的成果,也极大的丰富了该企业的文化建设。

3.2互为载体

无论是企业党建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需要借助具体的载体来实现。企业的党建,在形式上往往以企业党员的民主生活会、专题生活会、先进性政治学习、先进性实践、廉政教育、纪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查找各种问题活动、各种创建活动等。这些生动具体的党建活动,都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我公司开展的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都是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任务,见缝插针、有机嵌入,有限行动,有效作为,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能在企业党建的强力带动下更加稳定强力地发展。由此,企业党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样,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如员工之间的文体活动及各种沙龙活动等,让员工业余生活得到充实与丰富的同时,让员工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和谐。

3.3互为内容

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有着较多的共性。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无论是企业党建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是首要追求的效果。企业党组织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稳定企业员工,进而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样,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让各种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等作为企业员工的基本文化素质。这些都是企业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二,文化素质教育。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或出于员工素质提高需要,都会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教育工作。如企业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等,在提高企业员工基础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党建水平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其三,形势任务教育。企业党组织会根据党组织的计划与企业的整体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如企业所在行业发展形势教育,让员工对自己、企业与行业都有着全面的了解。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然而,企业更应该意识到,将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的文化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党建企业的党建工作引导企业文化的创新,同时让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的党建工作,让二者的有效结合共同的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企业的领导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努力研究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强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同构,让企业的员工充分的领悟党的领导思想,体会企业的文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肖利平.2010全国企业文化(联想控股)现场会在京召开[J].中外企业文化,2011(01).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篇9

专业论文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摘 要]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自产生以来就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成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由于受到苏联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国有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仍停留在滞后阶段。在此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无疑对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挑战,迫切需要国有企业重视当前所处的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类,有着文化普遍的特性,但是企业文化相对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艺术文化等其他文化有着不同的属性。

1.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管理学的特征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自被提出就被打上了管理学的烙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由技术中心、制度中心、产品中心、福利中心等向文化中心的战略转移,是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诞生,应用于管理,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作用,推动着管理理论的前进和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美国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本身是为了逆转美国企业的过分重物、重视组织制度和组织结构的状况,所以,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技术,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人”本思想,而不是重视“物”本,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

3.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制约和推动作用,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制度等文化因素往往集中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渗透着当时的社会文化。

4.企业文化有很深的民族性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民族习惯、社会体制等因素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具有共性的,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因为历史和现实条件的不同,又是不尽相同的。企业的价值观选择、企业精神、行为方式、管理风格、组织结构等深受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之所以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广泛的认可,是因为企业文化有着其他企业管理学所不可比拟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企业文化通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整合,对企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理论在企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就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运用使企业管理更加有人情味、时代性、人文性,使企业运作得更加科学、高效、富有创造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使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的软管理,以软带硬,改变以往企业过多重视硬管理的状况,可以重新理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得到增强,从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使企业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最大地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使企业更加具有活力。

2.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系统中,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来自心理的力量,而非强制性力量。企业文化就是通过鼓舞、振奋人内心的情感方式来管理企业员工,使企业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产生对企业发展目标、经营哲学、精神支柱、价值理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份子的使命感、归属感。企业文化就是不断增加企业的情感投入,在不断满足员工个性需求的同时,铸造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信念,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使企业文化像黏合剂一样,把松散的组织黏合起来,像磁铁一样,把分散的员工聚合起来,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协调同步、高效生产的群体。

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能够持续不断地比其他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赢得自身利益获得良好口碑的能力。企业文化最不容易被移植模仿,最具有竞争力。企业要想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加快企业文化的创新的迫切需要

我国国有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经过了初创期成长期后,现已步入了高原平台期,已成为高危期。随着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管理部门的增多,官僚风气的滋生蔓延,企业创新能力、活力出现不足,销售费用直线上升,市场占有率快速下降,业绩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企业内部冲突激增,各种规章制度受到破坏。国企企业文化必然要走上变革的道路,创新国有企业文化也就成了题中之意。

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不断地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随着文化的不断整合和变革,对国有企业文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以“伦理”、“等级”维系的人际关系逐渐被以法和制度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持的公共关系所取代。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文化创新,在价值理念、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冲击。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推进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重视人的作用,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再次,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提供保障;最后,加强诚信建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编辑/永安)

上一篇:扎根农村 青春无悔下一篇: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