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共12篇)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 篇1
前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向人类活动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创新不仅仅已经成为了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 而且也成为了发展和进步的本质特征。在企业发展之中, 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占据着发展源动力的重要地位。企业只有实现管理创新,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而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 才能有效地支撑企业管理创新。
一、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的本质
先进的企业文化, 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 企业文化在人们眼中已经成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源头活水”, 已经成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财富。此外, 企业文化还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企业处于困境和低谷之后总时, 企业文化能够像熔炉一样陶冶出神奇的魔力, 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和低谷。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之中, 企业文化有效地协调好与社会、员工的关系, 同时净化员工的心灵, 统一员工的思想, 形成较好的企业凝聚力, 生出企业无限的上升力, 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 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 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而我国众多企业的发展也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以海尔集团为例, 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摆脱亏损147万元的困境, 并发展成为年销售额几百亿的巨大集团, 要归功于它先进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外化, 是整合生产经营要素来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 任何企业都不能缺少企业管理。从哲学视角来看,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结合企业内部的各生产要素, 将他们完美的搭配起来, 并按照良好的“序”态及科学的“序变”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哲学中, “序”是构成一个事物的多种方式, “序变”则是通过改变事物内在要素的排列组合来推动事物的质变。科学的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来加大企业的整体功能, 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
没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好像是只会机械转动的机器一样, 没有生气和灵魂。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只有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先进企业文化, 才能为企业的运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和润滑油, 让企业管理创新具备先进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不能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只有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才能实现管理创新, 获得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二) 企业文化是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 它由企业所创造的特色鲜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组成, 可以为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就必须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的作用, 只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才能让每一个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精神, 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能源树, 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
(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
众多企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实现企业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不仅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建设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 才能让企业具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多变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管理方式, 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创新的平台。因此, 我们应当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先进文化,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让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
首先, 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 所以, 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际。虽然国外的企业发展有着许多先进的经验, 但是由于他们的基本国情、社会状况等都与我们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只能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而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模式。我们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用企业文化来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让企业能够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
其次, 企业管理创新应当注重战略管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撑, 而战略谋划则相当于一个企业的灵魂, 只有正确的战略谋划, 才能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巨大。只有通过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导, 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谋划,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再次, 企业管理创新应当重视创新合作。个人或是单个企业的努力难以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因为企业管理创新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通过开展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来完成。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应该与竞争者加强合作, 通过构建联盟和网络来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企业创新合作之中, 如果能够拥有相似的企业文化, 将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和沟通创新知识和理念, 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四、结语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要想实现管理创新, 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的构建, 只有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才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有效形式和助推器, 让企业拥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多变的管理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方式, 让企业在管理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现代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 对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我国的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的本质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对如何做好企业管理创新提出了几个要点。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华治.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01)
[2]宣国玲.企业的管理创新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04)
[3]谢爱明.试析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1 (09)
[4]睿洁, 易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J].中国检验检疫.2006 (05)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严重滞后,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道路曲折,成就巨大。“十·五”期间,我国民营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也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民营企业只是昙花一现,能够生存下去并且成为卓越公司的民营企业少之又少,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甚至曾有人预测中国民营企业有60%在五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消失。导致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也正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缓慢和落后造成的。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经历过一段看似轰轰烈烈的发展之后,又趋于沉寂。从总体来说,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尚处于无意识状态并且缺乏提炼与升华的能力。由于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较低,企业文化往往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虽然多数企业也提出了经营的理念、使命、价值观等,但都带有具有较强的模仿性,缺乏个性和特色。二是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强大功能、对企业文化创造巨大的价值、对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来,没有把其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紧落实到实处。三是民营企业家族式文化严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带有强烈的家族色彩,不能正确分辨与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多是消极、保守、封闭的文化形式。四是民营企业在文化运用上存在许多误区。像企业的文体宣传文化化、企业文化全能化、企业文化外在化等,严重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新的时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存亡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要面对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固然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企业兴衰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会产生巨大的企业文化力,并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显现出它的威力。
2.企业文化教育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个是企业文化的神秘化和贵族化。一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化。他们不知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更不知怎么搞,只是看到别的企业在搞就争先恐后地跟着搞,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所谓的企业文化在他那里只是一张皮。只有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企业文化才能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深化和拓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创新活动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展。
3.企业精神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文化底蕴。我们过去的企业精神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企业精神将会越来越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4.企业文化建设将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的“共生英雄”。
三、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1.进一步促进理念更新。要培育先进的民营企业文化,首先要实现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民营企业要做大,就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对传统的家族血缘文化进行理性的变革,在不断弱化家族意识的基础上促成企业理念的变革,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使民营企业完成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的转变,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要彻底改变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特权等级观念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创造和谐平等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要重视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和各种亚文化群体的特殊性,积极整合各种利益群体的意识形态,使之服从于企业发展的总体思想;要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取代“以工具为本”的陈旧理念。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这是民营企业的首要工作。“以人为本”,并不是简单地以某个或某一群体为本,而是把以员工为本、顾客为本和社会公众为本三者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企业在三者之间的位置;不是单纯地以物质鼓励为本;也不是单纯地以精神激励为本,而是把握不同层次人的需求,从不同层次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不是简单地以关怀照顾为本,而是以塑造人为本,既为人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又为企业培育有用之才;不是以短期重视入的口号为本,而是以长期实施尊重人为本。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到企业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去,深入到企业的长期战略中去,深入到企业的灵魂中去.要用注重企业灵魂塑造的理念,取代注重形式主义的有害理念。民营企业体质弱在灵魂不统一,信仰追求不一致,员工与企业的精神凝聚力不强;精神资本弱于金钱资本和物质资本。为此,民营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抓住经营灵魂塑造这个要害,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以统一的经营理念塑造企业的集体意志,以强有力的经营管理塑造企业的集体形象。企业有了统一的灵魂作指挥中枢,人力资本、金钱资本、物质资本会得到极大强化。
2.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重构。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管理制度,它和传统的具有刚性的管理制度有很大区别。它一方面贯穿于刚性管理制度之中,对刚性的管理制度起统率作用、统合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深层次的管理制度,有自己的特殊结构。民营企业在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时,要努力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努力建构民营企业的文化意义符号管理制度。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及传达这些经营理念的物质、行为符号,是一种文化语言,文化指令、文化暗示,是一种界限、标准,是员工把自己归属于企业的内心信念。形成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是健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首要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民营企业要克服文化意义符号散乱、自发、无系统,要素不齐全,层次不高,对市场适应性不强,缺乏提升完善,缺乏文本和传达系统等问题。企业经营者要深刻认识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的精神规范作用和指令作用,在实践中下大功夫完善它们的同时,形成对它们的阐释、传达、宣传、学习、培训、实践;维持、传递、变更等方面的制度,使民营企业文化制度真正达到管理作用。
二是建构文化沟通网络管理制度。文化沟通系统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企业中起着传达、控制的作用。文化沟通系统分为四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文化沟通的意义符号,它是把企业文化灵魂系统的意义符号,通过具体的编码和阐释,使之成为便于沟通、讲解、领会的具体意义符号。再就是文化沟通的动力系统,就是由企业领导核心机构,适时地将文化沟通的意义符号,传递到企业最基层,或者由工作现场的员工,把文化意义符号传达到领导中心的传导动力机制。朝会、例会、培训、表彰大会、老板给员工写信、交流、建议、报告、反映意见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成为这一机制的力臂。在民营企业中,这一沟通动力机制最大的阻力来源于人。上级无沟通意愿,下级无沟通动力,企业无沟通氛围,企业内部不沟通,文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便丧失,无序的现象会不断增长,企业失去文化控制,组织必然涣散,员工动力衰退,可怕的后果便会在企业产生。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关系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创新;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先后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活力,帮助企业提升日常经营效益,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根据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其在企业党建工作上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企业的日常运营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研究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关系,其中很多企业都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动力,但还有很多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这样才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企业日常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关系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本质
根据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文化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质。首先,企业文化创新具有价值优质的特性,即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促使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研究企业价值最优化的特征。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研究,让企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稳定的发展;其次,企业文化创新具有系统整合特性,在企业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企业文化带来的阻力进行清理,在企业领导的带领下全面开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促进企业整体性发展;最后,企业文化创新具有组织自觉特性,企业在开展文化创新活动的时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定位以及企业发展规划,对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统一,从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二)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党建日常工作主要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基础,严格按照要求对国家相关政策方针进行落实,并监督员工的落实情况。同时,企业党建工作需要以员工作为基础,促使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落实相应工作。另外,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协助企业管理层开展企业决策的制定活动。当然,企业党建工作还必须要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根据我国当前对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党建工作应该着重对工作系统的构建,并且将企业文化的创新作为核心内容,促使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和谐共建。
二、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不足
根据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来看,其中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导致其工作的开展无法正常进行。同时,企业并没有将企业文化创新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更没有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党建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从而让企业的日常经营缺乏思想引导。还会让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缺少文化元素,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创新作风存在问题
受到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开展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工作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并不能让企业的日常管理体现民主的作风。在党建工作中,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绝对的决策制定权,其并不会对基层员工的意见进行考虑和采纳,导致企业的决策制定存在很大的缺陷。而在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中,企业领导经常注重形式,并没有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实质性的指示,也没有将企业文化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三)没有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
现代企业在实施新的企业制度后,其中很多企业都将产权清晰和政企分离作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但是并没有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创新予以足够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在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后,并没有很久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进行构建,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片面地以政府的态度作为决策制定的主导意见,忽视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而在考虑企业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将先进人才的引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并没有将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纳入到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并且在建立企业制度的时候完全忽视党政工作和文化创新,导致企业党政建设与文化创新停滞不前。
三、现代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共生策略
(一)培养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
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念。所以,在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让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实现共生,就必须要对企业的价值观念进行调整,而这就需要对所有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培养。企业要达到让自身的价值观念得到转变,就需要在日常经营中积极探索时代特色,积极创新理论知识以党的核心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并让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中,这样既能让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又能让两方面工作的开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员工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的共生。
(二)加强企业人才建设
在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员工的作用十分重要,任何一个员工的积极作用都能对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企业不断探索党建与文化创新共生策略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企业的人才建设。其中首先需要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人才,让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到企业中,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同时,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对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让员工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其应用到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中,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创新的和谐共生。
(三)在企业组织基础上开展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和谐共生,不仅让企业的党建工作能够深入到基层,还能让企业党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让企业的日常运营在党建工作的促进下顺利开展。而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帮助企业提升日常管理效率。而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其根本原因还是将所有的工作建立在企业组织的基础之上,从而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能够在企业文化创新和党建工作的和谐共生下顺利完成。
四、结语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让企业的日常经营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顺利完成。因此,针对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必须要通过对员工价值观念的培养,引进先进的人才以及将企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基础,才能让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和谐共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秀红,孔宪峰.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64-168.
[2]周秀红. 系统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探究[J]. 理论月刊,2011,06:167-169.
[3]周秀红.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系统同构[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54-58.
[4]于祥辉.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探析[J]. 商,2013,17:105-106.
企业文化要不断发展与创新 篇4
经济文化的一体化
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认为文化是文化, 经济是经济, 两张皮;传统文化主要是与政治结合, 与社会结合, 而不是与经济组合, 这是主流。因此, 文化与经济始终连不起来。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拉近了文化与经济的距离。我的理解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经济文化是一手抓的。即左手抓, 右手也抓, 文化和经济就是手心手背, 你分不清哪一片是文化, 哪一片是经济。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阳是共生的, 文化经济也是共生的, 这种思维方式没有解决, 我们的企业文化要走上轨道还是很难。
1994年我提出文化产业化, 同时我还提出产业文化一词。从商品创新来说, 马克思讲商品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 我认为商品还有文化价值。我指的是大文化概念, 就是大文化怎么进入我们产业领域。你生产开发产品, 提高商品的技术含量, 同时还要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这是一个难题, 但是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七十年代的人造地球卫星是把高科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的, 因为我们把命名为“东方红一号”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到太空去了, 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东方红”了, 这证明文化与科技结合并不是很难的。如果有一种文化理念, 把高科技、高度的艺术性融合在一块儿, 那么企业就会有非常大的竞争力。乔布斯的新手机是以人为本的, 所以卖得很好。有人说中国只会模仿, 不会创新, 根本的问题就是文化和经济不融合,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我们走向世界就很难, 所以经济与文化要一体化。
自身文化优势与国外文化贴合
我们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进口了很多产品的原料, 花费大量劳动力制造成产品, 再把产品出口给国外, 可是我们得到的回报是很低的。据说一只中国生产的鼠标, 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4美元, 其中渠道商能赚8美元, 品牌商能赚10美元, 而中国制造厂商只能赚0.3美元。就是因为我们只重视模仿, 而没有进行创造。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也面临很多的问题, 不仅是技术壁垒, 关税壁垒、还有文化上的差异。
我们到外国去收购一些企业, 面临着不懂得外国文化的困境;我们到美国去, 美国的议会先来反对;我们需要了解本地的文化才能进得去。我们现在有许多企业准备投资, 包括最近民营企业要在冰岛买下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这300多平方公里怎么开发, 需要中国的文化元素来确定。当然不能再搞“唐人街”了, 那个办法还不行, 这个模式有待于讨论。也与我们企业文化有关。我们去买石油, 不懂得保值, 亏了好几亿。因此要走出去就要了解外国的文化, 包括法律。
中国的产品, 中国制造中又有多少中国文化元素?我们的产品应不只是贴牌, 要创造, 要把中国的文化融汇在里面。外国有一亿多的人在说汉语, 说明汉语这个文化符号在世界上的影响很大。但是中国产品, 中国创造的产品要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合在里面, 就要从实际开始。现在外国人看好中国市场, 把研发中心放在中国, 招引中国的人才共同开发, 这对我们是有利的。中国人要走出去, 依靠自身的文化优势, 文化元素, 要跟外国的文化贴合在一起才能取得重要的进步。
调整结构, 转变生产方式
更多的企业在转移, 中西部地区包括重庆的保税区。中央新批了中原经济区, 即以河南省为主体, 包含山东、山西、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该地区地理位置重要, 经济总量大, 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底蕴深厚, 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所以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文化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交流。我们不仅是在中西部地区之间, 我们的企业结构调整, 生产方式的转变, 带来民营经济的变化, 民营经济我们过去不太重视, 民营经济的劳动力出口创汇的比重其实非常大。民营企业怎么强大起来, 也要有文化支撑, 包括中小企业、微型企业都有它的企业文化, 所以我们的企业文化得适应, 要拓宽, 要均衡发展。
企业文化跟社会文化的关系
现在有一个社会文化的概念, 将来可能要有一些部门在研究, 要有指数。我们企业面临着什么问题?一是触犯道德底线问题, 二是触犯法律底线问题。我们的商品领域, 假冒伪劣问题严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到哪里去了?企业文化怎么做, 怎么倡导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 讲究“德”。我们的法律还要完备, 诈骗现象也体现出我们法律的不完备, 尤其是网络诈骗。
因此, 要保住两个底线, 还要靠我们的企业文化包括法制文化。
最近很多企业发现新闻媒体包括微博里面都有曝光事件, 总体上社会文化对我们还是有推动作用的, 可是我们企业不善于应对这个问题, 然后硬抓的时候官员一大片, 这种事情怎么处理它, 应对它, 企业文化要研究这个东西。
企业文化是经济支柱
经济支柱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产业。前不久孔子像立在历史博物馆北门, 天安门广场东边的长安街南侧, 引起了轰动;过了两个月后被推到门里面去了。其实站在那里有什么不可以, 不是站在天安门, 是站在长安街, 站着就轰动了, 如果站在天安门意义就又不同了。
有人认为孔子保守、落后不适合中国改革, 官方在公开场合都要西装革履, 不穿中装。我说这是没有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服装文化, 所以孔子这个问题, 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很好的确立、确认。
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然不是照搬, 是要继承优秀的东西。
论述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篇5
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现状不容乐观,企业文化直接关乎到企业未来发展,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路径。研究企业文化内容创新,有利于推进企业未来发展,推进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实现企业实力扩张。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 发展
目录
1.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1 1.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点,个性不够鲜明......................................1 1.2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外在,忽视内在的完善..........................................1 1.3企业文化建设脱离实际情况..................................................................1 1.4企业家自身素质存在不足......................................................................1 2创建新型的企业文化内涵........................................................................2 2.1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体系,营造企业文化的软环境......................2 2.2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企业创新机制..........................................2 2.3创立新型的企业制度文化,坚持规范经营的策略..............................2 3创新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2 3.1提高企业领导的自身素质,创建文化型企业......................................2 3.2挖掘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3 3.3重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3 结 语...................................................................................................................3 参考文献............................................................................................................4
1.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1.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点,个性不够鲜明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企业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提不出自己的企业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企业精神,让人看不清企业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企业的个性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企业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明个性和风格,达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2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外在,忽视内在的完善
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还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企业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只重视外在的东西,并没有深入的去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这样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同公司一起成长,不够完善。一些企业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1.3企业文化建设脱离实际情况
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的理解片面化,却不切实际地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由于领导的观念和员工的想法相距甚远,所以得不到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已被束之高阁,无法使企业文化的深厚内涵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企业文化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认真去精选,循序渐进,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实现先进的企业文化。
1.4企业家自身素质存在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能力。在实现企业的原始积累后,企业在各方面实现大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及企业员工的素质面临新的挑战,以适应日益发展壮大企业的要求和责任是放在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主要问题。企业家,他们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命脉。
2创建新型的企业文化内涵
2.1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体系,营造企业文化的软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是大多数员工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因素,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雇员应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为提高企业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创新中起着主导地位是员工,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企业才能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员工的素质,已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记。只有高素质的员工,为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主体,只有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员工的知识,每个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聪明有限的知识,为先进生产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突破,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不败的地位。
2.2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企业创新机制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管理理念,行为规范,在企业战略发展阶段,并引导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业务活动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的核心价值在里面是一种凝聚力,对外是一种竞争能力。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
2.3创立新型的企业制度文化,坚持规范经营的策略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可以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分离的政府组织方式;是理顺产权关系的组织形式;是使企业成为独立法人的组织保证;是转变企业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措施。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解决国有公司全面走向市场遇到了一系列的系统性矛盾。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搞好改革。
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不该国将创建国家人民长期积累数以万亿的国有资本运营站在一旁,把。政企分开,一个是政府行使宏观管理职能,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二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业主代表的企业,而且还行使权力拥有者;三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创造条件,为企业摆脱“办社会”的痛苦。
3创新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3.1提高企业领导的自身素质,创建文化型企业
一是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加强党的精神,加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党性,主要是坚定的政治信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提高素质和能力,解决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研究,是要持之以恒,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学习是必修课程之一的企业领导者。
二是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的干部必须团结合作的精神,宽以待人,谦虚谨慎的态度;要带头廉洁自律,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有勇气接受责备,指责,冷静,需要时间为。
三是领导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文化知识和素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政治干部学点经济管理,生产和技术知识,知道一点管理的专业知识,懂经济,了解生产,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技术,生产的干部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学会做群众工作,做思想工作方法和技能,对各级领导干部尽可能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慈善,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领导干部。创新提高,掌控全局,科学决策,危机管理能力。
3.2挖掘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当前的劳动力短缺的严重的时代,人才是特别宝贵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深化管理。
3.3重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面对品牌效应和高新技术应用于火灾生产企业的作用。品牌是国家权威部门和社会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体现在“名牌”,“名牌”和“知名品牌”等荣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品牌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可避免的结果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驱动;高新技术应用于火灾生产企业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打造知名品牌,我们也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应用是我们的品牌名称的关键。
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越来越成为所有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构成企业竞争力最具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要素。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浪潮中获胜,都不可能坐拥既有的企业文化而一劳永逸。适应新需要、新环境,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新血,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增强生命力的重要选择。纵观中国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路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于中国企业走上迅速崛起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考虑创新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帮助,这也是我们从中国企业的崛起乃至腾飞中得到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启示。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依然是一个新课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尝试,对于推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与创新思考 篇6
【关键词】 企业年金 激励机制 制度创新
要发展好我国的企业年金必须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处理好保障基金安全与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宏观调控企业年金运行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我国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制度更加灵活、安全更加可靠、收益更加明显、监督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的企业年金激励机制。
1. 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发展
国家考虑到企业对年金支付承受能力的问题,仅规定了企业年金占工资的大致限度,低于4%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所以大多数企业的企业年金份额是控制在4%之内。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手段来激励企业和职工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使得企业年金制度对企业和职工有较大的吸引力。目前,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出台,我国有29个地区分别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比例在4%—12.5%之间不等,大部分省市优惠比率多在4%—5%,而且税收优惠仅限于基金征收阶段,在基金运营和支付阶段还需纳税。美国企业年金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缴费和投资阶段免税,在年金给付阶段才征税;美国企业税前列支的比例达到15%。这种允许企业和职工将企业年金缴费作为成本在税前列支,同时对年金投资收益予以免税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和员工参与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年金的普及和推广。
2. 进一步拓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确保企业年金保值增值
企业年金制度从首次建立个人帐户,到员工享受退休待遇期间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差,如果这些资产得不到良好的运营,将会形成巨大的闲置、浪费。政府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多元化投资渠道。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还多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等。这种投资组合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以“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12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养老基金的储备总量不能只靠缴费,而是要靠投资滚动利用复利的原则获得增值。有资料显示:美国市场养老金积累近40%—45%靠投资收益。要深化企业年金基金利用专业化的市场改革,放宽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于企业债劵、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如:电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所具备的低风险性、长期收益性可以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的收益率,最终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目的。
3. 加强对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政策指导,避免出现极端倾向
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归属权益设计过于开放,没有明确企业年金受益人的既得受益权取得的时限,因此企业在制定既得受益权时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特别是主要领导的主观意向,往往会出现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两种极端倾向。有的企业只顾及自身的利益,把既得受益权进度制定得过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限制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有的企业为了留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或者是为建立更好的福利制度,对既得受益权设计过于宽松,职工很快就拥有了100%的既得受益权,这种做法也利于激励员工,反而会成为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这两种极端现象的出现,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合理配置。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政府也不能干预企业对既得受益权进度的设置。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归属权益设计给予政策指导,综合考虑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合理确定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的年限。
4. 建立企业年金提前支付机制,吸引更多职工加入企业年金制度
我国很有必要引入特殊条件下的提前支付规则,以体现对企业年金制度参加人利益的保护,同时也作为吸引职工加入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要因素,提高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国家政策允许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开展企业年金的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如:开办企业年金质押贷款业务,以帮助员工缓解需要资金时的燃眉之急。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保障法》、《税收法》关于年金计划货款的政策,如:⑴所有参与者都有平等货款机会,货款额度设有最低标准(不高于1000美元)。⑵向高薪职员贷款数额不能高于其他雇员。⑶每项贷款必须有合理的利率。⑷贷款必须要有足够的抵押。⑸贷款数额不能超过5万美元或退休金的50%,对因疾病或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出现“经济困难”者,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认定并经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审核,参加企业年金制度的职工可以部分提前支取企业年金积累的本金及收益。
5. 建立个人投资企业年金的理财机制,满足对企业年金的个性化需求
职工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重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如果职工在变换工作单位时个人账户资金无法转移的,个人账户可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但职工本人也无法继续缴纳企业年金费用。但部分企业员工对企业年金的稳定投资回报和较低的管理费用感到满意和放心,会对企业年金在离职期间产生个人缴费需求,愿意将其作为投资理财产品,希望能继续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继续缴费。建议对于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开放多渠道的缴费方式,满足员工在个人缴费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6. 加强对企业年金的监管机制建设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年金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务必建立起高效规范的监管机制与之对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将目前较为分散的监管模式,改变为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管,建立独立、统一、高效的企业年金监管机构——企业年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监管机构和相应专家组成,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年金领域的政策法规,协调各监管部门的行为,同时对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进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并切断政府行政权力与市场利益之间的联系,切实提高对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監管效率。
企业创新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构建,创新管理
一、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1.1 创新的内涵
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世界的发展, 经济的飞跃是要通过企业家的, 因为企业家能够创新。他的创新理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组织。比如说, 要开拓创新市场, 北方市场不够, 开拓南方, 国内市场不能满足, 打国际市场。而组织创新, 其实就是企业制度的创新。同时还提出创新不但要适应环境, 而且还要创造环境, 需求也同样, 不仅要适应需求, 还要创造需求, 领导需求, 吊着老百姓的胃口。老百姓还不知有什么东西的时候, 你创造出来了, 他就跟着你走。总之, 作为企业家, 要不断主动地去创造需求, 而不是消极地去适应需求, 这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创新的内涵。
1.2 创新的内容
(1)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的理解, 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在长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 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财富的总和。本文拟从创新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从这个狭义的角度研究文化对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影响, 我们把创新文化的内涵定义为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 是激发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
(2) .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还是从技术创新的过程的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 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或其组织单位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区别于研究与发展能力, 而是几种能力的整合, 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 实现知识激活、整合与创造的作用。营销能力和工程化能力也是实现技术知识价值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 本文定义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集多种功能相互配合的能力, 其核心部分包括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的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界面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技术与营销的整合和技术与制造的整合, 界面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技术创新的速度、效率与成效。
二、企业文化构建和创新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企业目标、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要重要的意义, 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目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目标体现了企业的追求和发展战略。如果一个企业是经济型企业, 单纯以赚取利润为企业目标, 那么, 这个企业只可能对技术创新进行短期投资甚至忽视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 不可能把大批资金长期用于技术创新上, 因为这样风险太大, 不符合经济型企业这一赚钱机器的运作原则和程序, 其结果是影响到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如果一个企业是生命型企业, 以企业生命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建立一个长远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规划, 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和对科技人员的重视及奖励程度。
2. 创新价值观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创新价值观是一种人格化的企业员工群体的心理状态的外化, 是企业基于自身时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 为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和确立起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
员工对企业创新的价值观的认同具体表现为员工会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流程和技术工具, 减少浪费, 主动创新。股东会关心企业发展, 积极出谋划策, 付出更多监督的精力。顾客则会在投出货币选票的同时积极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主动宣传该企业的产品, 甚至维护企业的声誉。合作商则同样会在供货方式和付款方式上做出创新, 提供便利, 优先供应紧缺产品等。也就是说, 创新价值观主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只有在文化和技术上同时创新了, 才能让企业拥有更强的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创新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 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 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1. 加强领导者自身修养
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所说的, “第一是设计师, 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 不断地布道, 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 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 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
这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因此, 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 真正将企业文化的概念定位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而且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认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 用于企业发展, 并且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世界, 为企业走“国家化道路”作好准备。
2. 组建学习型组织
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 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 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 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而且在知识经济情况下, 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 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3. 结合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 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 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员培训是推动企业文化变革的根本手段。
为此, 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通过专门培训, 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即采取诱致性变迁的方式, 就是指基于员工自愿支持的观念更新与行为模式的转变。除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活动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创新企业文化。
事实证明, 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只有努力构建好企业创新后的文化, 才能在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 全面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红文.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 (1)
[2]王振宇, 宁新美.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 (10)
论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 篇8
一、企业文化是制度创新的理念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指出:“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 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 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 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企业文化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组织的价值观、行为标准、制度设计和工作程序。没有一个好的文化创新氛围, 就不能产生好的制度创新, 形成好的制度安排。如果制度创新确定先于文化创新, 但是没有相应文化的接受, 新的制度将难以发挥其功效。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把“追求卓越”作为企业文化的三大理念之一;惠普公司则强调“以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度而自豪”;微软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这些企业文化理念都把争创一流、永不落后、追求更高更新的技术和业绩作为员工和企业奋斗的目标, 并以此来引导企业的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调整。
可见, 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在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确立的, 企业文化对制度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制度创新不能赢得企业员工在文化上的认同, 不管它设计得多么精妙, 都可能只是一些繁琐复杂的奖惩条例, 而不可能产生预期的积极效果。企业制度只能告诉企业员工不做什么, 而企业文化却能告诉企业员工该做什么。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自我内在约束, 具有企业制度所不具备的调控功能。因此,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法治和规范化管理的根本, 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理念基础。
联邦快递公司 (Fed Ex) 着眼于人、服务与利润, 确立的基本理念是“绝对地、无条件地在一夜之内送达”。对这种可靠性的信念是联邦快递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别所在, 联邦公司的一切企业制度安排和创新都是围绕着这一文化理念而进行的。联邦快递正是在其企业文化的感召力下, 才有包括业务流程在内的种种企业制度安排的高效性。
二、企业文化决定制度创新的成本
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制度创新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 进而加大创新的成本。在一定条件下, 过高的制度创新成本会使得制度创新本身成为不合算的事情而迟迟不能实现, 并因此而决定或改变着制度创新的道路。但制度创新如果能够取得员工在文化上的认同, 就能很快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制度创新的实施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
比如, 摩托罗拉公司通过做“减法”来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取消“打卡”制度。就是因为员工们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员工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宝洁公司提出“品牌经理”的概念, 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将这些“品牌经理”树立为企业英雄。公司经常传颂着某位品牌经理的英雄事迹, 说他如何克服种种困难, 如何击败其他品牌经理, 把自己的品牌打入市场等等。然而, 许多企业引进品牌管理和产品管理计划之后, 通常很少花时间去创造公司的神话、传奇、角色模型和英雄事迹, 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的变革, 而是把责任放在品牌经理个人身上, 结果便不能提供既行之有效又严格、正规的支持系统。殊不知, 一项企业制度创新未被员工在文化上认同时, 或与现存文化相抵触时, 其发挥的实际效率会大大减弱, 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制度创新的实施成本自然会大大增加。
三、企业文化的变革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一旦发生变革, 必然会要求相应的企业制度创新跟进以为保障。出类拔萃的企业都会将企业的核心理念和员工追求进步的努力融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之中, 使其定格为企业制度。
联邦快递公司为了使其“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落实, 就在其规章制度上加以保障。该公司设有"员工公平对待条例", 员工受到其直接主管的处分如觉得不合理, 可以在七天以内向其主管的上级投诉, 其主管的上级要在七天内判定孰是孰非。如果员工对判定结果不满意, 还可以继续向上投诉, 以此确保员工最终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很多原先管理阶层的决策都为此而被推翻, 在公司里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惠普公司制定出宗教般的内部晋升制度, 并把企业文化中的核心理念转化成许多方面的具体措施, 以便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 让不信守惠普企业文化精神和行为规范的员工几乎不能成为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宝洁公司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设计企业组织结构, 使公司不同产品线之间激烈竞争, 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作为强力推动创新和进步的机制。
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文化的变革可以形成正向的强化作用。企业文化的变革不可能凭空运作, 其实施必然与企业制度、规章、指令的操作相关联。在一定意义上讲, 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操作规程等一系列企业制度的约束, 任何企业文化理念都很难得到优先的贯彻和落实, 也很难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实质性影响。
惠普公司曾经有一项引起人们争议的“量入为出”财务制度:反对借出任何长期债务的制度。但正因为这一项强力型的制度约束, 驱使惠普公司员工学会如何完全从公司内部争取资金, 来支付20%的平均年增长率以及持续不断的、占销售额10%的研发投资支出, 结果培养出一大批规矩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企业经理。惠普的一位副总裁曾经描述说:“这种 (量入为出) 哲学为公司规定了完美的纪律。如果你想创新, 就必须自力更生, 这是贯彻公司上下的最有力却最不为人了解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 许多企业文化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相应的制度创新来保证。最终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失败。国内一些企业如山东秦池、南德集团等, 曾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口号叫得很响亮, 也很激动人心, 但由于缺乏先进的制度创新来约束企业员工的经营行为, 结果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的很多员工, 在企业经营中所践行的是另一套背离这些企业文化精神和口号的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 最终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失败。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之匹配的制度创新
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是企业适应变化、提高绩效的两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具有在全球攻城掠地的能力, 靠的都是约束和激励机制健全的企业制度的支撑, 以及在其之上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去完善和实施各项制度创新。在完善和实施制度创新时, 必然会塑造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企业制度。
美国的企业普遍把创新与变革作为基本的经营理念, 坚决抛弃僵化和保守, 推崇变化和灵活, 鼓励员工在创新和变化中寻求和把握机会, 并在创新过程中使员工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正如美国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所说, 美国活力的根本就是其制度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实质上是美国企业大力倡导创新文化的成果。可以说, 制度创新如果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做指导, 没有注意与特定的企业文化相匹配, 制度创新多半会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创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强以华.企业:文化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刘玉明.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制度, 2006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 篇9
1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间的统一关系
1.1 企业进行文化创新的特殊本质
(1) 企业文化创新的本质主要体现在:首先, 在价值上体现优质的本色, 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 以企业的全局利益为前提, 具备整体观念, 对企业与社会价值的最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促进企业遵守国家和行业规范, 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保证其全面、稳定、健康发展;其次, 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合性的特征。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要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应对来自原企业以往文化的阻力, 在领导层推行倡导和实践功能, 实现各级企业和组织的协调和配合, 保证企业全员都能够以积极、高涨的热情参与企业系统架构的建设;最后, 具有明显的组织性和自觉性。在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建设中, 要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 明确企业目标, 在此前提下, 促使企业形成整齐划一的价值思想和价值体系。
(2) 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彰显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在对外的工作中, 要保证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统一, 也就是说将企业外部的社会群体列入企业利益架构中, 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为己任, 使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对于企业内部, 要将整个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寻求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保证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 形成与事业、命运相结合的共同观念。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时候, 要注重员工的个性需求, 与他们的创造性劳动相结合, 在根本上实现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长期进步的共同目标。
1.2 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中, 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性作用, 其工作主要建立在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基础上, 监督企业对于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落实情况;以企业职工为基础, 倡导职工代表大会的开展, 促使员工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企业发展中;对党组织的建设工作进行不断强化, 保证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健全;构建完善的系统, 将企业文化创新作为主要内容来抓, 实现党建与文化创新的协调发展。
1.3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统一性
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在理论方面, 党建和文化创新都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在组织架构方面, 二者都具有由上到下的系统性和领导成员的交叉性的特性;在实践中, 二者都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参与性较强;在内容上, 二者都要满足时代的要求以及企业的个性需求;在实效上, 二者都注重人的本性;在实际操作中, 需要二者相互支持。党建工作中的科学观念是文化创新的载体, 要对企业的决策、执行进行有效监督, 实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因此, 党建与文化创新的统一, 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2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不足
2.1 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企业忽视了党建与文化创新的作用, 将其排斥在企业软实力建设之外, 同时也没有将其列到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中, 根本谈不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阻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进行, 与企业管理相脱节。同时, 文化创新缺少党建的支持也无法做到全面落实, 从而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
2.2 民主作为的构建存在难度
企业受到形式主义等思想的影响, 民主作风的形成存在难度。当前企业党内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存在不足;党组织生活有待健全, 形式化过于严重;在企业文化方面, 员工主人翁意识薄弱, 缺乏对企业的责任心, 导致管理层存在职权滥用的情况。
2.3 规章制度存在不配套的情况
在现代化企业制度中, 企业主要集中在对产权、政企等方面问题的重视, 却忽视了相关方面的管理创新。鉴于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企业领导仍过多重视政府的态度, 忽视市场规律, 无法形成适应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的完善制度。企业制度偏重于对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对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的配套制度存在很大不完善。制度的不协调, 直接阻碍企业对资源的整合, 无法全面发挥企业的潜力, 党建与文化创新停滞不前。
3 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共生的具体策略
3.1 加大对价值观的培养
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使企业文化在适应国情的前提下, 具有中国特色, 与时代接轨。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发展中要彰显时代特点, 做好理论创新, 也就是要积极参与到群众基层中, 加强管理, 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同时, 注重平衡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的发展关系, 处理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在发展中总结规律, 丰富经验。
3.2 实现党建与民主管理的结合, 实现民主参与体系的制度化运行
民主体现的就是目的和方式的统一。在目的方面, 主要是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在方式方面, 民主能够发挥其对各种关系的有效协调作用, 体现群策群力的优势。企业党建和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保证社会、企业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利用党建来为民主奠定基础, 利用企业文化来拓展民主, 实现二者在各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3.3 重视人才管理, 促进职工的全面进步
在组织建设方面, 要重视人才管理, 实现凝聚力的提升。职工素质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 在党建工作中, 要根据企业特点, 加快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 体现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 结语
综上, 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党建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党组织的优化和建设, 形成有效的机制和制度, 有助于防腐倡廉, 发挥了对企业文化创新的积极指导作用。同时, 企业文化建设要给企业党建以必要的协助, 促进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实现二者的有效互补, 促使企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翟长江.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7) :48, 58.
[2]杨瑞芳.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3) :87.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转型 篇10
铁人精神的产生和创新,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再塑造。大庆的企业管理经历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成长历程;铁人精神的发展和创新也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定型,先后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转型以及九十年代后塑型“三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大庆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由自觉到觉他的文化创新过程。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承架构
——企业文化变革,凸显铁人精神创新的内在性。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涵在于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群体的自强、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富强。
铁人精神对大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推动和提升作用是至为关键的。存续企业,通常被“经济人”解读为非优良资产企业。曾经,大庆石油管理局就是大庆“存续企业”的典型代表。可以这样说,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发展史就是大庆油田开发的建设史,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核体现在这两个企业身上就是创业精神。
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铁人精神”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和资源,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对大庆市的企业、对我国众多企业文化建设和实践,甚至对日本、美国等国外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曾经发挥过直接或间接的借鉴、示范作用。在新的时期和环境里,大庆石油管理局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系统、有效、创新地制定了企业文化战略,确立了企业长期发展实践的战略方针,赋予“铁人精神”新型的、科学的、适用的、实效的文化内涵,保持“铁人精神”的特点、生命力以及产生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企业文化塑造上市企业,突出铁人精神创新的能动性。在企业文化塑造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从大庆石油管理局剥离出来的“上市企业”,在资产上表现为优良资产、上市企业,在文化上表现为文化有源、形象待塑。因而,对大庆油田的上市企业来讲,“化”才是最重要的,要达到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有一个进化和重塑的过程。重组改制正式注册成立伊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继承完善铁人精神的基础上,就把“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即“两高一发展”)作为自己总的发展战略,将新的文化理念、经营思想细化到企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不断的企业变革来实现员工行为上的改变。
——企业文化整合,重组企业,提倡铁人精神创新的共赢性。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的文化整合最具有典型性。其前身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原先后隶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与原大庆林源石化分公司合并重组,2006年又与林源炼油厂实现第二次重组。6年里,大庆炼化公司在尊重差异中求磨合,在磨合中解决冲突,在解决冲突中求得融合。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功地进行了两次文化融合,在全国打响“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为本质特征的“三相”文化。最终形成了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既承继了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要十不”等传统作风,又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创新思维。
——企业文化提升,发挥铁人精神创新的互补性。大庆振富集团积极参加中国光彩事业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义利兼顾”的核心理念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境界。参加全国慈善捐助活动的举动,则体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胸怀,发扬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从“攻坚、肯硬、勤学、创新”的振富企业精神,到“树’振富’品牌,建’百年’企业”企业愿景,无不彰显着浓厚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文化底蕴。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脉络
文化自觉完善企业精神维度。作为现代管理学范畴的企业文化,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铁人的主观世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铁人精神要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源于历史、高于历史、有效创新性和科学丰富性相结合,适宜性赋予“三老四严”新的内涵,成为新“铁人精神”内涵的切入点和主要表现方式。铁人精神的创新与发展与大庆油田的建设发展相辅相成,与时俱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大庆石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了铁人精神的核心地位。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工作作风、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文化思维丰富企业心智模式。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对待事业,应有奉献精神。对待名利,应有无我精神。对待自己,应有内省精神。”这也许就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员工在诠释铁人精神上最强有力的阐述。作为群体意识和行为的展现,铁人精神被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石油管理局始终高扬铁人精神的伟大旗帜,推动企业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支持改革,振兴企业,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个责任”和“一个使命”,使全体干部职工进发出了新形势下更强烈的爱国激情。应当说,一次创业的“爱国”集中体现在“摆脱困境、快出石油”上,二次创业的“爱国”则集中体现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上。
文化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操守。不存在“最好”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宜”的企业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切实可行、更易被接受。
企业文化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基层。企业要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着力点,善于把文化理念与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激励员工岗位成才、敬业奉献的价值支撑。以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先进企业文化越发展,就越要在职工中坚持不懈地开展铁人精神和会战传统教育,使之深人人心,内化为每个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并一代一代传下去。大庆炼化公司把大庆精神内化成实现奋斗目标的激情,努力培育员工服从大局、为企分忧的价值取向。
文化积淀丰富企业精神哲学。大庆的“铁人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它的真实性、原始性和不可再生性。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人立志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靠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胜利地拿下了大油田;70年代,又靠“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岗位责任制”等优良传统高速高效地开发和管理油田,实现了5000万吨原油稳产;近20年来,大庆人坚持继承铁人精神,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庆油田连续27年高产稳产。正是凭借这些先进思想、观念、责任感和优良作风,大庆人才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八九风波、九八洪灾、东南亚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困难和干扰,为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首先在观念上经历了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对创新铁人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因而极大地丰富了铁人精神的内涵。
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经验体系
追求企业文化之“道”。斯普兰格曾经说过,只有生命才需要用文化去陶冶和唤醒。可见文化绝不是单纯指外在的文化形式,而是指一种内在性的精神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哲学底蕴和文化内涵已经融解在每一个大庆油田人的血液中,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上,与员工行为合为一体。个性的文化成就了大庆油田真正的企业个性,而他们的个性正是文化与理念、制度、行为的同一,是“道”与“术”的高度融合。低手做事,中手做市,高手做势。在经济领域,“事”是具体的事务,“市”是市场,“势”就是文化。在大庆油田的建设发展中,经历了由“事”到“市”、再到“势”的操作中心转移。而今天,铁人精神孕育出的现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势”的润泽下,“市”与“事”更加精彩。
铸造企业文化之“魂”。文化对人有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不道德行为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下,讲诚信正日益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的有效的方法。市场经济中的诚信,主要体现在守承诺、保质量、重服务等方面。大庆人历来有诚实守信的好传统,这使得他们一进入市场就很快崛起并。
诠释企业文化之“形”。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产品形象、品牌形象、营销形象和集团形象等展现出来。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对企业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对外亦能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庆油田企业比,成立不到7年的大庆炼化公司在塑造企业品牌方面堪称成功文化品牌先行者。大庆炼化企业成立之初,知名度很低。公司通过卓有成效的固定和流动广告塑造品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连续四年冠名了齐齐哈尔到北京的T47/48次列车为“大庆炼化号”,通过有效的央视专题参与推介形象。2002年第十七届足球世界杯期间,公司组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球迷世界杯”活动,获得全胜奖、最佳组织奖、最佳配音奖。共有3亿观众收看了这期节目,公司利用这个平台展现了炼化人的风采。之后,连续两年参加央视体育频道《全明星猜想》、《雅典猜想》特别节目,大庆炼化公司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队伍。2006年5月,大庆炼化公司前往法国马赛参加被誉为民间“奥运会”的《城市之间》节目比赛。参赛队员表现出色,助威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咱们工人有力量》,给举办国、参赛国以及全体参加节目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中国工人的风采,把中国人、大庆人、炼化人的品牌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大庆炼化和天津队联手赢得了比赛冠军,公司的知名度开始走出国门,美誉度也进一步提升。
强化企业文化之“本”。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事实上,中国企业文化的“本”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墨家,其文化精华部分都应该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德治、人尊、人际关系,三者是统一的。现代西方的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完善一种企业文化的行为能力,他们将探索目光投向东方文化,认为以儒学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其中的德治、人尊、人际关系等思想,实际非常先进,代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终趋势。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知识创新;功效;提升一、企业知识创新的作用与功效
知识创新指企业在知识获取、共享以及处理的基础之上探索新的发展规律,将知识应用到新的领域并不断进行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企业知识创新有着独特性、升值性以及适应性的特征。独特性是指企业知识创新的难以模仿性;升值性是指知识创新能够在当前与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适应性则是指能够不断适应企业外部市场变化与顾客需求,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知识创新是企业经过不断发展与研究所总结出的体系,企业知识创新功效就是企业实施知识创新活动之后产生的预期效果。企业知识创新不是经济发展规划,而是将知识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力,提升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将知识创造、加工以及应用与交流等有效结合,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其次,企业知识创新注重合作性战略,鼓励组织与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创设利益共享的企业环境,随着知识的增长带动企业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张,从而促进市场利润总额的增长,也唯有如此,企业才能通过合作优势的发挥,保证自身以及产业链企业的盈利。此外,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知识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利用创新知识在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而企业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知识能够依靠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流动于用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开发出新的知识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创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知识创新功效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在企业长期的生产与经营过程当中形成。企业文化通常表现为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愿景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知识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价值减弱,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将创新作为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够在竞争当中获取主动。而对企业而言,无论是知识创新、市场创新、还是组织结构创新等,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始终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知识与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知识创新则无从谈起。企业知识创新与企业文化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利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通过一种学习、交流的文化的建立,让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掌握知识创新的文化,改變员工的思维方式,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将知识创新转化为企业的生产价值。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创新功效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较差的企业文化通常会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绊脚石。
并且,企业知识创新也给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升企业知识创新功效,企业文化必须要更加突出知识与人才,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要求企业文化突出创新功能。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发展日趋多元化与集团化。面对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形势,就企业文化来看,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字眼的研究与重视显得越来越重要,人才也成为了现代企业的竞争核心。经济全球化发展也带来了企业的经营又管理向文化整合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多种文化形态,必须要体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与包容性,也只有如此,企业的经营扩张才能够有文化支撑。而企业文化的创新功能则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动态性与变化性。企业文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其与企业一同存在于社会当中,同样需要面对“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因而企业文化必须要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而改革,保持相当的灵敏性。只有适应企业知识创新的新要求,企业文化才能够对提升企业知识创新功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基于企业知识创新功效提升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1.构建知识共享理念
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由下而上的过程,是基于讨论与交流所产生的。从此角度来讲,企业知识创新就是知识共享的过程。因而企业需要将构建知识共享理念作为基本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当中。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机制,营造企业内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其次应当鼓励企业员工加强经验与知识的交流,加深互相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共享与联合,推动企业知识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也需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消除知识共享的客观障碍,鼓励员工要有探索与研究的勇气与精神,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只有在和谐以及相互信任的环境之下,才能够有效团结员工,结合全体的创新力量,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2.创建学习型文化体系
现代企业应当引导与组织员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以及终身追求,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利用学习型文化体系促进员工建立起个人愿景以及企业共同愿景。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打造,也需要将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角色进行明确定位,企业领导不应当只是企业决策管理人员,更应当成为企业善于学习、倡导学习的楷模。企业领导是学习型文化的发动机,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3.调整组织结构与配备技术资源
企业知识与信息的获取与流向为自下而上,因而企业灵活、简单、集成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需要将传统的等级结构转化为网络化结构,促进企业员工之间及时、不间断与畅通的交流,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这种网络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成为网络中的节点,员工结合企业目标,形成彼此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技术资源则是企业员工学习交流与学习的技术平台与技术设施,主要包含企业数据库、企业网站等,这些软硬件设施能够使员工学习与沟通更为流畅,给员工的知识寻找与应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企业需不断增强技术资源的管理与建设。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有着独立、创新、自信等特征。为充分体现企业人本关怀,促使员工保持强烈的创造欲与求知欲,企业需要营造起一种进取、奋斗的文化环境,构建完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中的激励机制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知识创新的功效。针对企业内部,企业领导需要鼓励员工分享自身的知识,向员工打造知识交流的环境与空间,鼓励员工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如果员工在知识创新或者知识分享上有贡献,则应当给予必要的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奖励制度需要满足员工的需求,具体需要包括员工工作挑战、任务完成的满足感、参与能够提升自身能力的团队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提拔与奖励机制,促进企业知识创新功效的提升,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知识创新,提升知识创新功效,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构建知识共享理念、创建学习型文化体系等多方面入手,以学习为手段,以激励为根本,以创新为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作者单位: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苏世彬.企业知识创新策略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11.
[2]晏双生.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涵义及其关系论[J].科学研究,2010,08.
[3] 张建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循环改进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2.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 篇12
一、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
按照“五位一体”党的建设体系, 国有企业党建主要范畴有: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开展与创新、党建品牌与文化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 这对于国有企业党建而言, 必须围绕这一目标, 结合企业运作实际以及企业党建的特点, 进行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建文化的创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 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下, 按照国有企业自身的运作规律、我们党的执政规律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等一系列理念指引下, 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全方位建设, 通过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 推动企业内部治理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规范化, 从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 充分体现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人才领导、思想领导和经济政策的领导, 确保国有企业切实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的基础和战斗力的体现,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必须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相匹配是国有企业党建的最大特点, 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不仅是自身的建设的科学化, 还包括了党组织引领与帮助企业管理与发展的科学化。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其中, 软实力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 主要是指是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理念, 是逐渐被广大员工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任何企业都具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的运作行为以及共有价值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思想导向、精神维系、行为激励与约束以及经营创新等作用, 与企业的薪酬、企业的发展成果、企业的管理、企业品牌等相辅相成, 是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企业家 (领导层) 的素质建设、企业价值观建设、企业形象塑造、员工素质提升建设、企业制度化建设等内容。其最大的特征在于: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又不一定直接体现出来。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契合的可行性
1. 文化建设价值上具有共同的优质性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 都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从软实力方面着眼于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综合实力, 因此, 价值取向与目标都是一致的。两者价值理念的同质性, 不是偶然的, 而是由国有企业的自身性质以及特征所决定的, 特别是由国企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以及企业属于国有、公有和人民集体所决定的。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趋同, 有利于两者的协同创新, 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企业党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也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文化的指引, 还有利于提炼优质的企业文化, 形成企业发展的独特软实力。
2. 文化建设系统上的整合性
十八大报告也要求“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这一目标, 整合各类有效优秀文化与资源, 积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 提高党组织在企业攻克难关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因此, 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党组织构建大党建格局的重要文化资源, 需要进行周密的整合。与此同时,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是国有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所进行的, 以创造优质的文化为需求, 也需要吸收党组织的先进文化。因此, 二者在思想融合、组织配合、制度契合等文化融合方面有着系统的整合性。
3. 文化建设组织的自觉性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都不是自发产生的, 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居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这体现为企业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积极的政治保障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 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所必须的基因, 因此, 文化建设 (包括党建、企业组织文化活动) 都是企业主动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有统筹的活动。这种组织自觉性体现为两者都高度重视思想领域的教育。党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精神文化创新。此外, 组织自觉性体现为党建以及企业文化都有相应的机构去承担, 如党群部、人力资源部, 又或者是两个机构的合二为一。
4. 文化建设主体的一致性
不管是国有企业党建, 或者是企业文化建设, 除了管理方的积极策划, 广大企业员工才是真正的主体, 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企业文化和党建缺少党员、员工群众的参与, 就变成了无米之炊。缺少广泛性和深入性, 效果必然不佳。因此, 文化建设主体上, 两者都有共同性。
四、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思路
1. 塑造价值观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的落脚点。价值观塑造是广大员工凝聚与达成共识的过程, 其成果是形成优秀的发展观。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是党建的最高价值观, 国有企业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价值, 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也是为社会、为群众谋福利。因此, 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价值观, 必须要推动党的宗旨文化和企业优秀文化的共生共发展, 实现党建文化理念与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的融合, 如把党组织创先争优理念和企业抓业务争发展理念进行整合, 形成一种争创一流的价值观, 对于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以及员工而言, 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把价值观作为两者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健全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依托。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国有企业党建终究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来发挥作用, 因此, 建立完善周全的各级党组织体系, 自上而下、纵横交接的组织体系, 整合党组织与党员职工在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要素和层级, 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同样, 企业文化也要覆盖企业运作与管理的方方面面, 就必须建立宏观管理体系以及具体的组织架构。如总部要具有人力资源部, 各部门也要有负责部门文化的相关机构。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两类机构可以是重合的, 也可以是相对独立, 相对独立的实质上只是具体业务的不同, 更多时候也要会同开展工作。因此, 健全组织建设, 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班子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步配备、党政工作同步规划以及党群组织与行政组织同步建立“三同步”有着重要意义。
3.构建民主管理氛围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这是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尊重党员员工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同样的, 民主是优秀企业发展的内动力, 民主出创意。要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扩大党外民主、通过党建夯实党内民主, 从而使最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协同发展。
摘要: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特点, 决定了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契合的可行性, 因此, 要从价值理念、组织架构、民主建设方面协同创新两者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郭永喜, 陈军强, 王亚峰, 等.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1) :229.
【企业文化发展与创新】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与创新发展08-04
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08-30
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08-16
简述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11-08
关于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思考08-13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系08-10
企业创新需要创新文化07-02
创新文化引领企业发展09-18
企业文化--求知创新07-06
企业文化创新精神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