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案例(共8篇)
循环小数案例 篇1
“循环小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来源:《好家长》2007(2)作者:金晓丹 时间:2007-04-11 点击: [401]
【案例】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学生兴致很高)
师: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说的是„„(台下一片哗然)
师:还想听下去吗?
生1:不想听下去了,老师继续讲下去还是那些内容。
生2:一直在重复“故事说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段相同的内容。
生3:这样讲下去无穷无尽,讲不完的。
师:对,这个故事有一段相同内容在依次不断地重复,我们叫做循环。(板书:循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循环小数,联系刚才的故事,猜一猜循环小数的特点?
生1:小数中有相同的数字在依次不断地重复。
师:你的猜想有道理。是在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生2:循环小数的位数没有穷尽。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很到位。谁能举例说出几个循环小数。
生1:0.312312312312。
生2:这不是循环小数,虽然能看出312重复,但它不是无限的。
师:谁能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个有限小数改成循环小数?
生3:在它后面加一个省略号。
(师表扬鼓励)
生4:3.26262626„„
生5:56.691691„„
生6:301.555555„„
„„
【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合适的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适的导入,有承上启下,降低认识坡度、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等手段,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提高自己。
2.创设氛围,主动探究。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以往认为一节好的课,就是教学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结构严谨,突破重点难点,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
循环小数案例 篇2
片断一: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一上课, 我介绍了电话的重要性:现代通讯设备十分发达, 只需要拨通一个电话就能把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出示小红打电话的情境图) 你瞧!小红正在和她的朋友打电话聊天呢!我便接着问:“你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平时不爱发言的端恒同学现在也居然响亮而流利地回答着:“小红打国内长途, 每分0.7元, 打了8.54元。”我来个顺水推舟表扬了端恒同学, 是啊!小华也很懂事, (出示小华打电话的情境图) , 正在打电话向异国他乡的长辈们问好呢!我的话音一落, 勇毓同学不由自主地站起来, 兴奋地说:“老师, 我知道小华打国际长途每分7.2元, 打了45元。”我肯定了勇毓同学的回答。今天, 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也来到我们的教室 (出示机灵狗的情境图) 。它对小华说:“哇, 花这么多钱, 打电话的时间太长了吧!”我进一步追问:“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谁打的电话时间长。”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机灵狗说得对还是小华说得对。”有的说……我微笑地说:“看来, 同学们想知道的还不少啊!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看着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 我不知叫谁好。聪明的佳彬同学很自信地说:“还不简单, 我两个问题都能解决, 当然是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呢!也就是说小华说得对。”“是吗?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我惊奇地问。此时, 学生们兴致勃勃, 有的说:“0.7元就是7角, 8.54元就是85.4角, 85.4÷7大约等于12, 45÷7.2大约等于6。可见, 小红打的电话时间长。”有的说:“7.2元大约是0.7元的10倍, 可是小华用的钱 (45元) 还没有小红用的钱 (8.54元) 的10倍, 所以说小红找电话的时间长。”有的说……同学们的想法是多么奇妙啊!
反思:《教学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 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在教学这个片断时, 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 让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去认真地想, 进行大胆地猜测, “谁打的电话时间长?”在学生积极发言中, 不知不觉把“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兴趣高涨, 积极参与, 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 学生学习了数学。这样轻松地学习, 学生非常喜欢。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成功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片断二:在合作中学习数学
对于怎样算小红打电话的时间8.54÷0.7和小华打电话的时间45÷7.2这两道算式, 学生们都是陌生的。然而怎样把陌生的知识转变为熟悉的知识, 这便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于是, 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呢?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过了一会儿, 有几双小手纷纷举起来了, 我马上让学生发挥小组的力量, 共同讨论, 共同算出8.54÷0.7的结果。学生们的想法非常得多, 有的说:“我们小组是把8.54元看成85.4角, 0.7元看7角, 变成85.4÷7 (除数是整数) , 然后用竖式把它算出来了。”有的说:“我们小组是把8.54元看成854分, 0.7元看70分, 变成854÷70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 , 然后用竖式把它算出来了。”学生们的想法很多, 然而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哪一种方法好, 而是再一次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 鼓励学生说:“你们想了很多方法, 很有创意, 但哪一种好呢?”经过一番讨论, 学生们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了, 认识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几倍的标准是什么。
反思:目前,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上还是很缺乏的, 尤其是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更是淡薄。未来的社会需要竞争, 但更需要合作, 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 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能否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并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 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本片断在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 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时, 我并没有直接说出每一种方法的优劣,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 鼓励学生说:“你们想了很多方法, 很有创意, 但哪一种好呢?”四人小组经过一番讨论之后, 达成共识, 认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只要看除数是几位小数, 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变成整数,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应向右移动几位, 这种方法最简便。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感觉到还是与他人合作好, 在相互合作中认识得到深化。
听完了林老师执教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一课后, 觉得林老师有两个地方做得很好, 值得鉴赏。
1.提供现实的生活背景。通过创设情境, 研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这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篇3
[案例名称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们的读法、写法,理解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所表示的含义;为学生以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和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熟练认识、读写小数;
2.掌握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个体探索、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目标]
1.能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日常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小数并读写小数;2.理解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出课题
1.出示一组商场商品标签上所写的数字图片,观察这些图片,总结数的特点;(图片可分为两种;一种以元为单位,一种以元角分为单位。)
师:商品价格标签上都用这样的数进行标价。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代表性总结):但这些商品标签上所写的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数字中的小圆点,叫小数点。
板书:认识小数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1.试读读商品标签上写的小数。(出示一组商品商标标签上的标价)先自己读一遍,再读给同学听一听,读完后,说一说它的含义。
2.教师介绍正确地读法,并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写一写。
3.举例说说在我们身边还见过哪些小数?(打破小数只能表示价格的思维定势)。
(三)不断深化,突现重难点
教学例1:①展示标有分米点的的尺(1米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几分米?
生:10分米=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段,那么每一段长1分米。
师:那么以米作单位呢?是几分之几米?(让学生充分交流。)
生:在刚才的问题中,每段长1分米,现在要把单位换成米为单位,只需要把分米单位化成米单位就可以了:1?0=0.1(米)。
生:用除法的意义来计算,用1除以10,因为是将1米平均分成10段:。1?0=0.1(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板书1分米是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几厘米?
生:1米等于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那每段就是1厘米。100?00=1(厘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几米?
生:把一件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1?00=0.01(米)。
生:既然每段长1厘米,要求的是几米,只需要把单位转化过来就可以了。1?00=0.01(米)。
师:学生们答得很好。(板书1厘米是0.01米)
师:②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反馈。
师:③出示“小青身高1米4厘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反馈。
教学例2:师;1元是几角?1元是多少分?
生:1元里面含有10个1角。(板书1元有10角)
生:1元里面含有10个1角,1角里面含有10个1分,那1元里含有100个1分。
师:(板书1元有100分)那1角=( )元,1分=( )元呢?
生: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进率,1角=0.1元,1分=0.01元
师:④出示练习;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1)1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2)2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3)5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不够1元,也可以写成小数来表示。
师;⑤出示:小强有1元3角钱,以元为单位,可以写成( )元。改成“小强有1元3分钱,可以写成( )元。”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由此得出结论: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小明家上个月的电费是43.56元,就是( )元( )角( )分。
2.小丽家这个月的水费为10元6角5分,化成以元为单位可以写成( )元。
3.非洲象的高度达3米8分米,就是( )米;重达5吨300千克,就是( )吨。
4.非洲鸵鸟高度达2米8分米5厘米,就是( )米。
5.长颈鹿,最高的长颈鹿高度可达6米6厘米,就是( )米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数中的“.”叫做小数点
1分米=0.1米(一位小数),1厘米=0.01米(两位小数)
1角=0.1元(一位小数),1分=0.01元(两位小数)
《认识小数》案例评析 篇4
蒋惠芬
㈠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借助长度单位初识小数
师: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找到小数。请同学们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和宽,它们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用米尺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引导:课桌面的长和宽不满1米,可以用“分米”作单位,用整数表示。)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和宽大约有几分米?(生交流)
①分组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做好记录。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引导学生将1分米、4分米、6分米用“米”作单位改写成米、米、米,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④师揭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示范0.1的写法,并组织交流:为什么小数点的左边写0?
(意图:“小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师直接揭示1分米是米,也就是0.1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认知。)
⑤师:课桌面的长和宽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学生尝试将4分米、6分米用小数表示,并交流想法,师相机板书。)
⑥学生观察板书内容,横着读一读或竖着读一读,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共同小结:这里的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2.即时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1题。
②“想想做做”第3题。
【点评】
虽然商品价格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小数现象,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其实就是十进制分数,还是利用长度单位测量和转换比较直观具体。教者首先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小数的来源和含义,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先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㈡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借助商品单价理解小数
师:我们再来看万得福超市发布的第二条商品优惠信息(课件播放):
橡皮单价2角、圆珠笔单价1元2角、笔记本单价3元5角。
师:为了规范超市的营业活动,请同学们将商品的单价用“元”作单位表示。
①学生将2角改用“元”作单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因为2角是元,不满1元,所以写作0.2元。
②学生尝试将1元2角、3元5角改用“元”作单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为什么0.2元的小数点左边写0,而1.2元、3.5元的小数点左边不写0?
③小结:几元几角可以写成几点几元,几点几元表示几元几角。
2.即时练习
①读一读、说一说
师:请看超市发布的第三条商品优惠信息(课件播放):钢笔单价4.5元、书包单价32.8元、计算器单价10.2元、墨水单价2.6元。
(学生先读一读各小数,再说说每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几元几角。)
【点评】
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通过帮助奇奇商店改写标价牌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利完成换算。教者并没有让学习活动停留在表面的顺畅上,而是通过疏导使学生对小数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反思和追问,学生不仅理解了小数的含义,而且也自然完成了由纯小数向混小数的过渡,避免了今后出现类似于“小数总比整数小”的认识误区,防患于未然,起到“前馈控制”的`心理效应。
【总评】
认识小数本是一堂十分单调与抽象的概念课。教者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设计和组织了符合本课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过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在较好地处理了以下2对关系:
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而数学有着自己的严谨性和确定性。教学过程中,教者能按照感知、理解、巩固到应用的过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课程与教材的关系。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课程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差异、师生的交流启发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者对教材作了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首先,由“找身边的小数”入手,进而自然引出小数,体现了学生学习小数的需要,沟通了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练习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在测量认识小数和商品价格转换小数之后分别进行专项练习,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一点建议】
堆场循环利用成功案例 篇5
为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不断改善首都市容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和《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京发〔2009〕14号),现对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以建筑垃圾排放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和利用规模化为主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负责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加强全程控制和管理,推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努力使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工作目标
目前,本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3500万吨,其中,城六区产生1000万吨(含居民装修垃圾200万吨)。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十二五”时期,本市以拆除性建筑垃圾为重点,实行统筹管理,规范运输行为,合理规划布局,加快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化产品再利用,不断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水平。
(一)排放减量化。
建筑垃圾排放实行全市统筹管理,拆除规模逐步与资源化处置能力相匹配。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对拆除性工程要编制拆除计划,控制盲目拆除,落实减排责任。到2015年,城六区拆除性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郊区县按照“因地制宜、能用则用”原则,最大限度实现排放减量化。
(二)运输规范化。
建立完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车辆许可制度,制定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加快绿色车队组建工作,实现全程跟踪,全面推进运输领域规范化建设。到2012年,基本形成规范的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三)处置资源化。
到2012年,朝阳、海淀、昌平、大兴区分别建成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年处置能力达到400万吨;到2015年,再建成5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年处置能力达到800万吨。
通过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处置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填埋修复、堆山造景、使用移动式资源化处置设备等方式,2012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0%,2015年达到80%。
(四)利用规模化。
制订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标准,出台鼓励政策,不断拓展使用领域,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发展。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使用列入建筑材料目录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三、重点任务
(一)制定减排计划,落实源头减量。
各区县政府根据资源化处置能力,控制排放总量,落实减排责任。建设单位要将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和相关费用纳入工程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应包含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减排处置方案。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垃圾减排处理有关规定,优化建筑设计,科学组织施工。鼓励通过使用移动式资源化处置设备、堆山造景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就地利用,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二)加强工地监管,实现源头分类。
市市政市容委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房屋建筑工程(含拆除工程、装修工程)和市政基础工程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分类运输标准及分类设施的设置规范。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和密闭储存工作要求纳入绿色达标工地考核内容,促进源头分类。建设工程应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和就地利用。同时,要加快工程槽土消纳市场化运转体系建设,促进循环利用。(三)规范运输市场,鼓励组建绿色车队。
建立完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资质许可和运输车辆准运许可制度。承运建筑垃圾的企业要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车辆停放场所,运输车辆持有绿色环保标志,安装机械式密闭苫盖装置和电子识别、计量监控系统。对获得相关许可的运输企业和专业运输车辆,核发统一标识和准运证件。建设单位或经建设单位委托运输建筑垃圾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具备许可资质的运输企业目录中选择运输企业及车辆。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建设工程使用运输企业情况纳入重点监管范畴,严格管理。逐步实现由专业运输车辆清运居民装修垃圾。对资源化处置企业组建绿色车队的,给予支持。拆除性工程的建筑垃圾运输应优先使用资源化处置企业的绿色车队。
(四)调整运输、排放处置费用标准,实现全过程监管。
按照“谁产生、谁承担处理责任”原则,建设单位承担建筑垃圾运输费和排放处置费。遵循“弥补成本、合理盈利、计量收费、促进减量”要求,加快研究调整建筑垃圾运输费和排放处置费标准,促进规范的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市场形成。建设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必须选择具有消纳许可的资源化处置场或填埋场。建立健全动态、闭合的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对建筑垃圾种类、数量、运输车辆和去向等情况实行联单管理,确保其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规范、有序。
(五)规范设施建设标准,加快资源化设施建设。
研究制定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处置场所设置许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对示范作用较强的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和移动式资源化处置设备购置,给予一定支持。对符合资源化标准要求的企业,按照国家及本市相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六)制定再生产品规范,推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研究出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制订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明确建设工程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范和要求,并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使用。
(七)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建筑垃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公布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与处置量、建筑垃圾处置设施、有许可资质的运输企业和车辆等基础信息,公开工程槽土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供求信息,实现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定期主持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管理责任。
市市政市容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的组织协调、规划制定、督促检查和平台搭建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审批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布局和政策建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加强建筑工地建筑垃圾排放管理,组织编制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市市政市容委负责规范建筑垃圾相关许可事项,会同有关部门对联单管理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市质监局负责开展再生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市环保局负责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综合执法检查,研究建立夜间综合巡查执法长效机制。市财政和税务部门负责做好资金保障和税收减免等工作。
各区县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管理规划,组织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推动和扶持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负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检查辖区新建、拆除性工程建筑垃圾许可办理和清运情况。
(三)加强综合巡查执法。
建立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联动执法、依法处罚。建立涵盖车辆资质、安全、环保、许可等要素的执法取证、执法处罚、案件转移等联合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发挥区县网格化管理作用,完善社会监督、群众举报制度,对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处置全过程进行监管。对于严重违法的建设、施工、运输和消纳处置单位给予公开曝光和处罚。
(四)建立宣传和监督考核体系。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和循环利用工作的宣传。市监察局对各单位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市政市容委负责组织开展考核评价,并纳入首都环境建设考评体系。
广州省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生产环保
深圳市余泥渣上受纳场、深圳市华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环保砖)„在建筑垃圾管理及回 收利用上有以下亮点:
(一)建筑垃圾排放、受纳管理得当。深圳市现有二大建筑垃圾填埋场:塘郎山建筑垃 圾填埋场、宝安建筑垃圾填埋场、龙岗建筑垃圾填埋场。这二个填埋场负责受纳深圳市的建 筑垃圾。根据现场调研,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场管理人员分工明确,管理制度体制健全,运 输车辆通行有序,建筑垃圾分类明确、填埋得当,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和经济效 益。
(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效果显著。深圳每年建筑垃圾产出量约600万吨,按照国际测 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上地约一亩,深圳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 要上千亩,用地资源情况日渐紧张。深圳市华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环保砖厂刘一建筑垃圾主要
成分进行了研究和测试,研制出利用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的建筑用砖。目前深圳已建成的第 一条示范生产线年产标砖25万立方米,按此计算每年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约40万吨,有效 地缓解了建筑垃圾填埋场用地紧张的局而。
(三)高新技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环保节能。深圳市华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环保砖)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用高新技术分选、粉碎、配料并压制成混凝上砖,无需烧制。按已建成 的第一条小范生产线年产标砖25万立方米的总量计算,能节省因烧红砖而破坏耕地而积约 200亩,节省建筑垃圾填埋用地约50亩,节省煤炭约2万吨,每年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废气约300吨,减少了上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损耗,并为政府节省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处理费用。
另外,在节能措施上,深圳市华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环保砖)„通过使用高效低能耗设备、节能变压器、采用二级计量,加强用电计量,合理调整生产流程中的工艺级配,单位耗电量 仅为4.8kw.h每200件。
(四)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深圳市华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环保砖厂的污染源及污染物为: 噪音、扬尘和生活污水。对于以上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治理措施,该环保砖厂己有一系列治理 方案:
1、噪音:
(1)选用高效、低能耗、低噪音设备,减少噪声产生。
(2)对无法封闭的制砖厂房,二而安装一定而积吸音体,减少噪声向外辐射的强度,降低混音。
(3)厂房的布局合理,将制品养护场及原料堆放场形成防噪隔音设施。
(4)厂区绿化设计,减少噪音辐射的强度。
2、扬尘:
(1)采用洒水预湿防尘的方法解决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在填埋场卸载时和铲斗往生产输送线卸载时产生的粉尘。
(2)破碎车间采用全封闭式的结构,防n粉尘对外扩散。
(3)骨、粉料传送堆放采用全封闭式的结构,防n粉尘对外扩散。
(4)厂区内地而全而硬底化处理,有效保障厂区散落物回收利用,减少粉尘产生,同 时对厂区及进出道路实行24小时清扫及洒水,防n扬尘,在厂界区域进行绿化,减少起尘 的可能。
3、用水:
该环保砖厂主要采用山涧水用于制砖用水,无工业废水产生,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对此,该环保砖厂建立了一座日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污水处理后达到绿化、生产 用水的要求,循环作绿化、生产用水,确保了该项日实现零污水排放。
对于控制噪音、扬尘、用水等二个方而的工作,经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检测,各项 指标合格。
(五)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有良好经济效益
随着国家禁n使用粘上砖强制力度的加大执行,现代建筑的墙体材料产生巨大市场断裂 空间,为免烧砖等新型建筑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日前建筑墙体材 料的市场价格约180元/立方米,随着粘上砖逐渐退出市场,免烧砖的市场和利润有较大的 上扬空间。由于该环保砖厂建在深圳市塘郎山建筑垃圾填埋场内,原料免费而充足,而目_紧
《除数是小数除法》的教学案例 篇6
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 何春丽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8页。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且在四年级已经学过商不变的的性质。《一个数除以小数》在教科书第28页,本节课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能独自笔算相应的试题。
2.经历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逻辑美。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不变性质
第一张,用“分桃”吸引学生注意力,三次分桃,让学生回答列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式子,简单让学生分析,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板书:6÷3=2 60÷30=2 600÷300=2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课件:
简单介绍中国结,出示情境图。
例4 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m的丝绳,一共有7.65m的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1)先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让全班学生独自列式,并找一个学生回答。
(3)让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和之前学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对,这里的除数是小数,之前我们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也是小数除法中最重要的一节。
(4)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计算这个式子(3分钟),同桌讨论(2分钟),找两名学生在白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5)全班停止讨论,一起分析白板上两个同学的做法。根据学生写的,评讲做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1.单位换算计算。2.除数扩大为整数,再把商缩小到它的1/100。3.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为整数。4.按照书上的做法,列竖式。)2.学习新知: 出示竖式
0.857.65
我们应该把除数是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这样我们就能解决问题了。
(1)我们先看除数0.85有几位小数,怎样才能变为整数?除数有两位小数,应该扩大到它的100倍,也就是乘以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2)那小数点怎么处理呢?用向右的短斜杠划掉,那这样可以吗?085有这样的数吗?前面的0我们也用短斜杠划掉。
(3)除数乘以了100,那被除数应该怎么变呢?不变?那商会和原来的一样吗?那被除数应该怎么变呢?乘以10?还是乘以100?对了,乘以100,为什么要乘以100呢?原因是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移到5的后面,这时7.65变成了765,整数右下角的小数点可以省略不谢。
(4)这时7.65的小数点和处理除数0.85的小数点一样,用向右的短斜杠划掉。那如果被除数有三位小数呢?这时应该移到哪里呢?(5)这时转化成了765÷85=,现在你会计算了吗?请在本子上算出来。(6)算出结果为9,那怎样检验我们计算的是正确的呢?除法算式我们用乘法算式进行验算,现在请同学们思考,用哪两个数相乘进行检验?(7)好了,检验证明我们计算的是正确的,现在这道题做完了吗?(8)好,整个问题我们解决完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当除数为小数时,我们应该先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再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简称:一看、二移、三算。
(三)巩固新知,练习计算
1.把下面的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4.68÷1.2= ÷12 2.38÷0.34= ÷ 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快速找学生回答。2.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和第三题。
2.662.4 0.160.544
让学生独自列竖式,并计算出来。巡视指导,并让有问题的两名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到黑板上。
针对学生暴漏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特别是竖式的书写,不要写转化后的,应该写原来的算式,用斜杠把原来的小数点轻轻的划掉,移动后的小数点一定要点上)。
3.课本29页第一题和第三题。不仅会做正确还会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找2到3个学生说一下,学生说完后再进行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3.然后按除数是 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 第2题(第一行),第3题。
循环小数案例 篇7
关于经济产业结构的论述,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认为,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 在经济发展中应重视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现代产业结构理论也认为,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是有机统一的, 结构演变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同时又是进一步实现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动力。只有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改变,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符合产业结构演变和调整优化理论的要求, 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生态化以及高度化, 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相对于传统经济单向流动的线性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具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双向流动的特征, 是一种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循环率的闭合发展模式, 能有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战略选择, 已逐渐为现代国际社会广为推崇和实践。
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能逐渐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从而提高科技贡献率、产品科技含量以及产业效率, 促进传统资源型主导产业提升改造, 增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和带动效应, 培育形成技术资本主导型产业, 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增强, 促进关联产业均衡发展, 从而构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体系, 实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 减少废物和污染产生, 逐步将整个产业结构对环境的负外部效应降低到最低, 实现产业间的“共生”, 摆脱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也能使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转换,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比重,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朔州以煤立市, 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高增长, 但经济发展模式的单一性、传统性、粗放性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型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近年来, 朔州市提出实施了“坚持把循环经济作为推进工业新型化的基本路径, 培育循环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产业转型的主要载体。”的转型发展新战略,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 建设循环经济集聚区, 转型发展试验区, 开辟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朔州模式。本文在分析朔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诊断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困境的基础上, 提出了做大做强煤电经济,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加速形成多元化支柱替代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提升、优化,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推动高碳资源城市低碳转型高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朔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 政府加强引导, 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朔州市是全国首批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为推动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朔州市先后制定了《朔州市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2011~2015) 》、《朔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建设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 出台了30条地方性支持政策, 初步形成了固废利用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固废产业和循环园区内企业、项目累计获得4亿多元财政资金支持。2012年特批了8个工业园区管委会, 增加全额事业编制96个。在八大循环园区内, 所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部由政府投资, 并且政府从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聘请专家队伍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
(二) 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循环经济立体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煤炭产业“升级改造工程”。通过两次煤矿兼并重组, 全市地方煤矿数量由135座整合为67座, 单井平均生产规模由45万吨提高到128万吨, 产能由6156万吨提高到8580万吨。二是大力实施电力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战略。全市燃煤机组耗煤量由每度380克下降到330克, 每年可节约标煤120多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万吨。矸石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 已建成、在建和规划项目15个, 总装机容量达842.4万千瓦。2013年上半年, 全市煤矸石发电完成63.1亿千瓦时, 增长15%, 风力发电量4.3亿千瓦时, 增长1.5倍, 煤矸石、风电拉动电力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 同比增长9.9%。三是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新兴产业。目前, 开工建设的低能耗、低排放、环保型非煤非电工业项目投资亿元以上的有70多个, 共铺开现代服务业项目138个, 发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0个。四是提高科研水平, 提高循环产业创新能力。与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 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 已获发明专利49项, 煤炭就地转化率、科技贡献率、资源循环率和节能减排率得到提高。五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在科研投入上, 朔州市先后建成4个粉煤灰综合利用研发中心, 与国内1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自主研发的6项专利已获国家专利。与美国世纪板公司签订了13项引进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合作意向, 在朔州建设一个服务整个亚洲地区的技术研发中心。
(三) 园区带动辐射形成了循环经济新模式
在政策支持下, 朔州全市以“煤炭生产—原煤和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为轴线的产业链破解了资源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生俱来的环境污染难题, 逐步形成了四条循环产业链。种、养、加工—生物能发电产业链已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 已建成7座煤矸石电厂、12家粉煤灰制砖企业、5家百万吨以上的水泥厂等一批生产企业, 形成了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三大产业集群, 年消化能力分别达到1600万吨、330万吨和40万吨。“煤炭生产—煤炭洗选—燃煤和煤矸石发电—电厂工业固废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其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 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10.8%。
(四) 依托循环经济园区, 朔州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末, 朔州市循环产业园区产值达到202.88亿元,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3.7%, 带动全市G D P完成855.2亿元, 同比增长15.2%, 增幅在山西全省居第3位, 经济总量跃升到全省第8位。2012年末, 贷款增量推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6.9亿元, 贡献率约为7.8%, 八大循环工业园区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0%, 带动全市G D P完成1007.1亿元, 同比增长1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6亿元, 比上年增长28.6%;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0亿元, 比上年增长20%, 增幅均居全省前3位。
(五) 绿色生态建设提高了循环经济碳汇能力
在“每年筹资10亿元, 造林33万亩, 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的建设规划, 以及在矿区创造性地实施“以煤补林”、“以黑补绿”、“挖1吨煤种1棵树”工程, 加大绿色生态建设, 大大提高了循环经济碳汇能力, 促进全市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130万吨, 多释放氧气820万吨。而且, 全市节能减排指标逐年下降, 特别是2008年, 全市万元G D P能耗下降7.92%,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61%, 万元G D P电耗下降12.77%;2009年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6.4%和20.7%, 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全市区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2年,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2006年的283天提高到345天。
(六) 循环经济现实经济效益和预期社会效益良好
朔州市在八大循环工业园区内推动非煤产业、循环产业和生态共生产业集聚发展, 为产业转型和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 推动构筑起了朔州循环经济新模式。目前, 八个工业园区建成投产项目152个, 总资产606.39亿元;在建项目68个, 总投资640.42亿元。2013年计划实施178项重点工程, 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84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 八大园区全部项目建成并投产达效后, 可实现产值2687.3亿元, 利税585.5亿元, 初步形成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陶瓷、新材料、化工、物流于一体的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特别是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 已被国家经信委确定为全国12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已审报国家“十二五”“双百”示范工程。
(七) 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
近年来, 人民银行发挥职能优势, 加强政策引导, 多方扩充融资规模, 有效促进了循环园区项目入驻和建设进度, 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2012年末, 朔州市八大循环工业园区内项目和企业获得贷款支持63.75亿元, 占人民币新增贷款的63.25%, 八大循环园区中有40%的项目得到了贷款支持。2013年上半年,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市20个转型综改标杆项目投放信贷资金20.62亿元。5.16亿元再贷款、2亿元再贴现的合理运用, 以及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对循环企业差别利率的实施, 促进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种、养殖循环经济圈的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新的融资方式助力循环园区建设, 2012年规模达到45亿元;2013年政银企融资合作的深入推进, 促成循环产业达成融资18.95亿元;有效推动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为涉外循环企业办理业务30328万元;诚信朔州建设有效推进, 推动271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43亿元。区域“金融洼地”的形成, 吸引异地银行机构信贷投放朔州逐年增长, 2012年新增投放46.71亿元, 增长35.92%;近四年来, 有60%的异地银行贷款支持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循环产业发展。
三、朔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困境
综观朔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虽初具规模,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 循环经济规模小、产业链短、层次低的特征明显, 存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滞后, 循环产业产品市场拓展不够, 全民循环经济意识淡薄, 企业参与动力不强等问题, 也面临政府职能、政策体系、技术支持、投融资建设、法律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障碍。
(一) 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意识不够
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政府主导推动, 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逐步增强, 但缺乏整体合力, 全社会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没有形成共识, 企业和社会公众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不强, 没有形成整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 而且由于循环经济的实施成本仍然较高, 现阶段仍然无法保证各行业有充足的动力加入到循环经济的实施中去, 不利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 政府与企业的定位模糊
循环经济必须在市场经济的构架中得以实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也必然是循环经济的主体。目前, 朔州市政府宏观战略倡导, 对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扶持政策制定较多, 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环境和首要推动力, 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政府倒逼机制、资源约束机制和绿色生态机制,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没有获得后期推动力, 政府多停留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上, 没有形成政府通过指导和市场调节来实现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造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性和广泛参与性不强。
(三) 现有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
在国家法制层面, 已出台了以《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多项法律, 但也没有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及加强环保的配套法规, 在地方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例和细则也不多。朔州市也只是制定了发展长期规划, 出台了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 仍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制度, 缺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激励政策, 推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没有建立;对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低油耗、低排量汽车及发展节能建筑等的财税扶持力度不够, 对浪费资源的行为没有限制性的税收政策;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 导致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 许多资源性产品价格没有体现出资源和环境成本, 出现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四)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保障滞后
目前, 虽然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较为滞后, 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的技术配套明显不足, 造成了生产中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的状况。朔州循环经济发展技术科研起步较晚, 而且现存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 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平台和渠道, 发展循环经济的速度、效率、效益不高。
(五) 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有效的融资保障机制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 虽然社会公众对金融的了解程度有所加强, 但对金融的了解层次不高, 对金融知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了解深度不够, 构建经济金融互动共赢没有达成共识,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运用程度不高, 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宏观管理, 而且受经济参与主体信用意识淡漠, 金融创新力度不强, 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 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的影响, 金融促进投融资、再融资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金融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制定具体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形成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合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加强规划指导。政府立足区域实际, 在确定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 应合理编制循环经济发展长远、整体规划以及专项规划, 制定近期行动计划, 明确发展目标, 在循环经济发展具体实践中, 探索建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 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循环到大循环, 摸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全民积极主动参与是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政府应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工具, 推出资源循环利用的科普知识和公益广告, 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 引导公民自觉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促进形成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 加大创新力度, 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强化循环经济法制保障。在严格遵守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法律基础上, 根据朔州市情积极推进相关法制体系建设, 明确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强制重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和规定消费者义务。研究制订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完善循环经济发展准入机制。制定相关制度, 优化循环经济产业整体布局, 引导循环经济产业有序发展。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制度, 对再生资源与新能源企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循环经济研发及其相关服务企业, 降低准入门槛,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循环经济领域。加强环保准入和能效标准管理, 对不符合环保、达不到能耗要求的产业、项目, 坚决不予审批、核准建设。
三是健全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根据国家规定, 尝试出台推进城乡土地改革的制度, 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居民生活用水、污水处理收费、居民阶梯式电价等制度建设, 制定出台超限额标准用电加价和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政策, 实施和完善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 提高社会公众节能减排约束能力。
四是健全污染物减排机制。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平台, 完善排污权交易信息网络,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二氧化硫交易和C O D交易, 并积极推动参加全国交易市场。
五是完善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制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评价标准, 实施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利用、废旧物资利用和限制有害物质使用等技术标准, 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促进循环经济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六是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加大对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废弃物产生等循环经济指标的统计监测, 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 并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三) 突出发展重点, 推进三次产业循环发展
一是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煤炭企业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推进实施中煤平朔“双千亿”工程、中煤金海洋“双五百亿”工程, 延伸煤炭行业产业链, 促进煤炭企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电厂和“上大压小、煤电一体化”等节能、环保型电力生产企业, 推进风电、煤矸石发电、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洁净能源项目建设。支持乳品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促进其强化新产品研发和扩大市场份额。支持陶瓷企业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市场占有率, 逐步形成全国一流陶瓷基地。
二是支持工业循环产业发展。按照朔州市提出的“实施园区带动战略, 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新部署, 推动“八大循环工业园区”项目入驻和建设, 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创造力, 推动全市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 推进全市加快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基地的转变, 实现煤炭资源大市向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强市的跨越。
三是支持农业循环产业发展。支持全市新增100个省级专业村, 加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重组, 推动进入山西省“513”工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着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龙头企业循环产业集群。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 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四是加快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建设, 支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大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促进低碳交通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培训、认证、评估、担保、投资、咨询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服务业发展, 推动管理服务业、生态物流业、绿色旅游业、环境服务业、循环经济科技服务业发展。
(四) 加快技术进步,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推动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 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发, 是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在现有与各所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合作的基础上, 加快研究突破工业废弃物、污水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关键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毒有害气体无害化处理技术, 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清洁能源和有机肥加工施用等综合利用技术,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适时加快相关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利用,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 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以可再生资源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 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 降低原料能源的消耗, 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制定循环经济高端人才引进特殊政策, 落实有关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 尝试建立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与高校联合, 实施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
(五) 加大金融投入,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融资保障
积极彻落实国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和意见的同时, 进一步优化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环境, 建设节约型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引导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国家、省级和市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园区、试点基地、产业集聚区, 增强对循环经济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领域的信贷投入, 积极创新、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新产品、新方式,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发行企业 (公司) 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 (债券) , 促进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低碳产业基金、低碳私募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鼓励、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发展各类金融中介和市场, 提高金融体系资金供给能力和风险配置功能, 为社会资金的投资提供多样化的渠道、机会和工具。
(六) 建立辅助机制,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保障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以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或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健全生态环保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财政专项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等机制, 对不同生产方式、不同能耗的循环经济产品生产企业收取不同费用或给予相应的补贴, 鼓励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落实国家、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 进一步制定适合朔州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 实行规定范围内的税收减免、抵扣、退税等政策, 扶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健全价格扶持机制。建立鼓励固废物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价格激励机制, 实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价格政策, 合理制定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标识产品的补贴机制, 通过价格调整, 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是我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对资源型经济烙印很深的朔州而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 而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朔州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有效克服经济高增长与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矛盾, 探索了一条经济低碳多元发展的新出路, 创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朔州模式。分析朔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诊断其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实践困境, 理清发展思路, 提出发展对策, 对类资源型地区进行经济转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吕聪, 王博.《关于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实施情况的探究》.《商场现代化》, 2010年1月总第600期.
[2]俞敏.《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上海金融》, 2011年第12期.
[3]植凤寅.《发展循环经济, 金融业如何出招》.《中国金融》, 2008年第4期.
[4]孔晓宏.《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径—关于安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的思考》.《学术界》, 2010年第2期.
[5]朔州市统计局.《朔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于一类循环小数的两个猜想 篇8
若素数P≠2、5,当1p表示成十进制循环小数时,它的循环节长度为P -1 ,或P-1的某因子,且当循环节长度为偶数时,前半循环节和后半循环节的对应数码之和一定是9.
如113=0.0·76923·,循环节长度为13-1=12的因子6,且0+9=7+2=6+3=9.
又如117=0.0·588235294117647·,循环节长度为17-1=16,且0+9=5+4=…=2+7=9
在考察了較多的素数以后,我们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命题1,若素数P≠2、5,当1p表示成十进制循环小数时,且循环节长度为P-1,则在循环节中,有
n(1)=n(2)=n(4)=n(5)=n(7)=n(8),记为n1
n(0)=n(9),记为n2
n(3)=n(6),记为n3
其中n(k)表示k在循环节中出现的次数.
以下是100以内满足猜想命题1条件的素数及其ni(i=1,2, 3)值
命题2,若素数 P≠2、5,当1p表示成十进制循环小数时,其循环节长度为合数q,且q=rs,r≠1,把循环节平均分成r段,设所得r个数的和为∑,则有99…9s个9|∑
如131=0.0·32258064516129·,循环节长度为15=3×5,若平均分成3段,则
03225+80645+16129=99999
若平均分成5段,则
032+258+064+516+129=999等.
【循环小数案例】推荐阅读:
循环小数08-03
《循环小数》06-13
循环小数的教案07-16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10-17
循环小数教案反思12-30
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07-22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09-26
循环小数教学计划11-11
三年级数学教案《循环小数》10-18
《循环小数》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