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2024-10-16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精选13篇)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工具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要刷油漆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油漆吗?怎么列式?

2、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4

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课后小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篇2

关注教学深度难度, 切实利用微课程实现基于目标的教学

如何在微课程中确定教学目标,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 这不仅是三维目标完整度的问题, 更是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问题, 即我们常说的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 以及“能教到什么程度”。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教学目标较为细致和具体, 但对算理和算法的课程深度分析还显得不够。而南京市小行小学的目标设计相对简单些, 这样在后期微课程实施过程中较容易实现, 但在课程内容实施的整体性和完整度上稍显欠缺。

关注教学过程性的探究, 结合新技术手段彰显设计创新

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都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特点, 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媒体技术的选择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1.利用媒体技术, 实现重难点突破, 彰显创新设计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西游记情境设计,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难点, 还能通过“一起作业网”等网络学习平台解决课后的巩固练习。而南京市小行小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微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难点的突破, 并在此基础上, 依托思维导图软件, 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的知识体系, 从而真正完成学生“算理”和“学力”的提升这一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以自主探究活动为导向,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

《小数乘小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篇3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第4页)“小数乘小数”中的例3,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这是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运算。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很快地掌握新知识。②探究算法,明白算理。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使学生了解计算的算理。③总结方法,拓展思考。此部分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本节课知识的结束,而是新知识的开始,长期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程中,借助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发现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环境与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建立班级QQ群;在“一起作业网”上建立网上班级,每位学生拥有一个账号和对应的密码。

教学过程

1.巧妙创境,激趣引入

我们利用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在21世纪,唐僧为了使徒弟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意开办了“三藏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导入本课,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进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2.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出示“43×58”,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整数乘整数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其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探究算法,明白算理

(后续以师徒四人为主线抛出的几个学习任务,被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浓厚,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①唐僧出示例题:“一斤桃子0.8元,要买2.4斤,为师要付多少钱?”

猪八戒抢答:“师父,这个简单,我会用竖式计算。2.4×0.8,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因为24×8=192,所以192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9.2。师父,快表扬我吧。”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适时选用反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这里,借助猪八戒“粗心”的人物特点出示一个学生在此知识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反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带着审视、批判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②悟空发言:“哈哈,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不爱认真思考。不用师父教你,俺老孙来给你说说。把2.4看成24,它扩大了10倍;把0.8看成8,它也扩大了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应当把24×8的积缩小100倍才对。2.4×0.8的积应当是1.92。师弟们,懂了没?”

(利用“悟空”聪明的人物特点来纠正猪八戒的错误,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示范,也能让在前期发现猪八戒的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予以肯定,认为和悟空一样聪明,可谓“一举两得”。)

然后师徒四人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发现“2.4是一个一位小数,0.8也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

③沙僧:“猴哥,俺懂了,让我来说说‘1.92×0.9’这道题吧。先把1.92扩大100倍,看作192;把0.9扩大10倍,看作9。192×9等于1728,它是1.92×0.9扩大1000倍后的结果,所以要把1728缩小1000倍,就是1.728。”

悟空:“完全正确。八戒,你懂了吗?”

(此环节中,利用沙僧“勤学、踏实”的人物性格来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他们消化新知识。)

最后师徒四人再一起来观察竖式,发现“1.92是一个两位小数,0.9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因此,积应该为三位小数”。

(两次对竖式中小数位数的观察,是对难点的突破。)

4.总结方法,拓展思考

①猪八戒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第一步,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第二步,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只要细心、肯学,及时纠正之前的错误,同样还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对平常爱犯些小错误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②总结小数乘小数的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记忆。)

③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学习应该是开放互通的,所以此处设疑是为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一起作业网”完成测试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而且遇到错题时还可以点击查看错题解析,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计算机在线生成的全面分析数据对学生的完成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灭知识薄弱点。

设计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它具备了时间短、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易传播、可反复观看等特点。利用它,可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本节课制作的微视频,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快乐自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1.正误对比,凸显重点

在微视频制作中,针对2.4×0.8=,我们呈现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正确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形式。受到“用竖式计算小数点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在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往往会把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得到的积是19.2。这一错误的计算形式与正确的计算形式形成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本节课重点的了解。

2.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当正确的竖式方法被写出来后,学生及时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另一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两位小数;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三位小数。同时,我们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这样从两方面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3.儿歌助力,提高效率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来说,学生对儿歌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我们编写了一首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巧妙留白,引发思考

此次微视频针对的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制作的。如果最后的结尾只是总结新知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所以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时刻延伸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表现丰富,引人吸睛

小数乘整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3.教学用具

ppt、题卡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3=(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2 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 6.4元×7=44.8(元)44.8元>40元

答:买7个燕子风筝,40元不够。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6.4元>6元,6×7=42(元)42元>40元

答:买7个燕子风筝,40元不够。(3)拓展:50元够吗? 3 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板书

小数乘整数

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

1、卖风筝每个3.5元,买3个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 3.5+3.5+3.5=10.5(元)3=10.5(元)用乘法计算: 3.5×把3.5元看作35角

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

7、“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1、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2、回忆整数乘法的法则。

二、导学案 1.教学例1。(1)出示例1。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3.6×2.8≈()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2.试一试。

(1)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2)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3)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3)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案 1.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 1.8×4.5 10.4×2.5 2.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四、实践案 练习十二1到3题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6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渗透比较的思想,在比较中找出新知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发现小数乘小数算理、归纳计算方法。

1、在求阳台面积与房间面积比较时,进行了知识迁移,让学生比较这两道算式的异同,以及与小数乘整数的异同,从而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过程按整数乘法计算。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2、求总面积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幅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通过学生的当堂作业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基本能正确在积中点出相应的数位。少数错因在于乘法计算不过关。因此学生的乘法计算还是要过关。另外,相关的变式练习还是要多多训练。学生的倒退意识不强。比如在给248×35=8.68的因数点小数点时,学生们注重表面现象——积是两位小数,忽视了积末尾隐藏的0,也就是说,实际上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只是小数末尾的0划去了。所以,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算法之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审题能力,有效发现题目的深层意图,避免掉入小陷井。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篇7

一、教学片断回顾

教师出示情境图, 如图1所示。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西瓜每千克0.8元。

师:夏天是西瓜丰收的季节, 那么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钱呢?怎样列式?

生2:0.8×3。3

师:那么, 买3千克西瓜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下面我们来动笔研究一下!在动笔计算之前, 先看一下老师给你们的研究小提示: (1) 想一想, 0.8×3表示什么意思? (2) 试一试, 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3) 写一写, 记录自己计算的方法。 (4) 说一说,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现在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开始研究吧!

丅丅丅学生开始尝试研究、计算, 教师在巡视全班后, 将学生的三种不同做法收集好, 写在黑板上, 以备全班交流。

生3:元角, 角, 角元。

生4:

生5:

全班学生交流方法。

1. 转化法

师:大家先来看看生3的做法, 我们先让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生3:我是把0.8元变成了8角, 再用8×3=24角, 最后再把24角变成2.4元的。

师:这名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 通过单位之间的转化把元转化成角, 再借助整数乘法运算, 最后再把角转化成元。

2. 连加法

生4:我是用加法计算的, 因为0.8×3可以看成是3个0.8相加, 列竖式计算就可以算出结果了。

师:生4是把不会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来计算, 真了不起啊!

3. 竖式法

师:同学们看, 生5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那让他来说一说?

生5:我先算3×8得24, 再把上面的小数点移下来, 得2.4。

师:生5也是列乘法竖式进行计算的, 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6:我的方法与刚才这名学生的方法大致相同, 只是我在列竖式的时候, 把3和0.8的0对齐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把3和8对齐?

师:你的问题很好, 先把你的问题记在黑板上, 等我们一起把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 再好好解答你的疑问, 好吗?

师:以上这三种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最简单?试着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觉得第三种最简单, 因为第一种有局限性, 如果不是计算价格就不能转化成元、角、分来进行计算;第二种也有局限性, 如果很多个数相加, 算起来就很麻烦。所以, 我觉得第三种最简单。

师:你们觉得呢?都同意生7的看法吗?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第三种方法最简单, 那现在我们就仔细地研究一下这种算法。

师: (指着第三种方法的竖式) 刚才生5先算得是什么?

生8:先算8×3, 得24。

师:得到了8×3的积, 然后再点上小数点, 对吧?那为什么还要在积里点小数点呢?

生9:他其实算的是8个0.1乘3, 是24个0.1, 也就是2.4.

师:是吗?那我们来看一张图 (如图2) , 体会一下8个0.1乘3是24个0.1吗 (出示图形, 多媒体动态演示) ?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8个0.1乘3是24个0.1吗?

生:是。

师: (在竖式的右边相应写下板书) 个, 个0.1。

师:现在我们可以在横式上写上“=2.4”了。

师:接下来, 我们来研究一下生6提出的问题, 竖式到底该怎样写?这样吧, 先让他们自己说说道理, 看谁能说服谁?

生5:计算0.8×3时, 我是先算8×3的, 而整数乘法在列竖式时是末尾对齐的, 所以我认为0.8×3在列竖式时, 应该把3和8对齐, 而不应该把3和0对齐。

生10:哦!明白了, 原来是先按照整数乘的, 怪不得他把3和8对齐了。

师:这么快你们就同意他的看法了?现在生6觉得哪种方法更合适?

生6:生5的写法更合适, 因为是先按照整数乘法乘的, 所以要把3和8对齐。

师:大家觉得呢?

生:同意。

师:生6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给了我们讨论的机会, 相信他对竖式的写法理解得会更加深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 你们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数乘整数, 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再点上小数点。

师:同样品种的西瓜, 到了冬天, 单价发生了变化, 每千克2.35元, 那么冬天买3千克西瓜又是多少钱呢?

……

二、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四十分钟的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更加简单的结论, 从而让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有了丰富的、深刻的认识, 并且这种认识过程是在学生非常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

其次, 授课教师是亲和的, 也是智慧的, 其总是能唤醒数学课堂的生命与活力, 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有同样的感受, 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何其轻松、何其美丽。特别是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列竖式的方法时, 教师智慧的回答深深地感染了笔者, 这更是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最后, 教师非常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能巧妙地实现数与形之间的互换, 使得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 让人有“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教学“8个0.1乘3是24个0.1”时, 教师借助多媒体, 动态演示了8个0.1乘3是24个0.1的过程。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了2.4的形成过程, 同时也通过“形”来感知数的多少, 既形象又深刻,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

摘要:数学课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如何顺学而教, 让学生自然生长, 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笔者以一次观摩课程为例, 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小数乘整数,顺学而教,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67-01

不少学生在完成“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看似很低级的错误,我们往往把这些错误归结为学生粗心大意。其实不然,学生计算错误的背后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受制于教材编排体系,有的是因为旧知识的负迁移,还有的是因为认知偏差。

一、小数乘整数的教学现状

“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教材说明中认为:在具体情境中,小数乘整数很容易转化为整数乘法,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也很容易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意义,因而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较为轻松,然而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却总会出现种种问题,尤以下面几种现象最为突出。

(一)0.8乘3写竖式时,3与谁对齐?学生中通常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3应该与0对齐,一种认为3应该与8对齐;

(二)在引导学生计算出0.8×3=2.4、2.35×3=7.05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点是怎么确定的。学生交流时也存在两种观点:大多数学生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认为积的小数位数与小数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而当学生说出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时,许多老师无法正确引导,只能含糊地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学习。

(三)在完成“练一练”中3.7×5、0.18×5与例题相似,学生能顺利完成,但练习46×1.3学生却无从下手。在一次听课中,笔者发现,班上绝大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在学生的尝试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做法:

二、原因分析

(一)“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学生学习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习、练习中已经形成了小数点对齐的思维定势,同时在学生以往所有的竖式计算中(加、减、乘、除)都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这些知识使学生产生计算小数乘法时也应小数点对齐的思维定势。同时在主题图的探究中,在学生列出0.8×3后,结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用0.8+0.8+0.8=2.4计算,再次强化了小数点对齐。因此,学生在列0.8×3的竖式时,将3与0对齐也就变得很正常。

(二)教师处理教材的不当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往往过于强调列出竖式用加法算出结果,加强了小数加法的负迁移作用。此外过于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探究0.8×3等于多少时,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法,分散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思维不能集中到将0.8×3看成8×3来计算。过于依赖教材,缺少对学生已有知识、思维习惯的分析。因此,小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稍微引导一下学生就能解决,但在学生独立列竖式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小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生列出各种各样的竖式也就自然而然了。

三、教学对策

(一)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看,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牢固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在整数乘除法中也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对这节课学习的影响,在学生探究0.8×3、2.35×3结果是多少时,当学生联系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提出用加法验证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口算,只列出横式而不出示竖式,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

(二)减少观察竖式产生的错误感知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直接列出竖式容易导致学生从竖式中感知出相同数位对齐,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要想处理好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当学生没有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就应回避竖式的写法。当学生通过加法得出0.8×3=2.4、2.35×3=7.05后,不要求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25,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0.25,然后再比较积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将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这两个小数乘法计算中的关键也就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减少了其他错误思维定势的影响。

(三)增加小数乘两位数的教学

在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结论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练习。例如,西瓜每千克卖2.35元,买4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通过对2.35×43的竖式写法的探究,既验证了前面学习中产生的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结论,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的典型错误,加强引导,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篇9

大源学校 王丽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在互动中理解算理,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口算下面各题

5×0.5 20×0.4 1.1×4 0.39×100 1.8×10 237÷100

二、独立尝试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平面图)

师:小明家最近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3.试算。

①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②自学课本解决问题。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

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

4.刚才我们计算出了王老师家书房的面积,书房外面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在书上填一填。

三、合作交流

1.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

2.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到底是怎样确定的呢?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四、展示升华.小数乘小数一算: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好:二数:因数小数一共有几位;三点:从积的右边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小数位不够,要添0补足再点小数点;四去:若积的末尾出现0,要去掉化简。

五、作业: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一算 二数 三点 四去

《小数乘以小数》的教学反思

大源学校

王丽

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而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究,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

二、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出错的情况均有以下几种: 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意料,在课上作好强调,也会减少学生的出错。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大源学校 王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

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平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习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

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习的类型,而选做别的习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 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3、针对练习、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7

1.0 5

0.1 8 × 0.9

× 0.0 6

×

0.3 3 3 0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习”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篇10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学法讨论

引导讨论:理解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67×0.3 2.14×6.2

4.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 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六)全课小结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页、96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起已有认知

1.0.79的计数单位是(),“9”在()位上,表示9个(),“7”在()位上,表示7个()。

2.3.5=3.500吗?为什么?

3. 列竖式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54+827 2600-463

4.3元4角

5. 用两种方法计算:6元4角5分+4元5角3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相关知识、整数加减法、两道元角分加法题的复习,特别是第4小题是为第5小题提供示例的“扶”,而第5小题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一则要求学生在第4小题提供示例的基础上完成第5小题,二则要求学生创新,想出用小数来计算(学生经常使用人民币,细心而且善于观察的学生就会创新地写出),达到“放”和“创”的预设目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清相同数位要对齐,还理清了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真正唤起学生对经常使用的人民币以及相关联的小数的原认知,为后面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搭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法和减法做好铺垫。

二、走进生活,探索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

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我们在购物过程中不但会遇到小数,还需要对小数进行计算。有部分同学已经会初步对人民币中的小数进行计算了,下面我们再一起随着大屏幕到超市逛逛,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大屏幕出示一组超市购物图,并且让一名学生叫卖)我超市里的商品搞促销活动啦,要的快来买、快来选啦!(课件出示如下)商场里促销活动的商品和价格如下:凡是购买我商场商品的同学,你们能根据图中商品的价格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式吗?(教师板书算式:)

0.98+2.5= 3.2+1.45= 2.5+3.2=

11.88-2.5= 3.2-0.98= 3.2-2.5=

2. 进行区别。

这些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何不同?(都是小数加、减法题)(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相比哪儿不一样呢?(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如果把小数点盖住(老师伸手把一道算式的两个小数点盖住),这不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加减法了吗?

3. 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尝试。现在,老师把手拿开,你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吗?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同桌讨论你们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多指同学回答)

(2)辨析。(出示课件)

我们做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是末位对齐,末位对齐也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百位对齐百位,即:相同数位对齐。而“矿泉水0.98元”的末位与“可乐2.5元”的末位的计数单位相同吗?(不相同)不相同就不能把末位对齐,那该怎么办呢?(要小数点对齐)第一种情况就是小数点对齐了啊,为什么又错了呢?(5要对着9)为什么5要对着9呢?(因为5是5角钱,9是9角钱,所以5要移过来对着9)那么,哪一种做法正确呢?(第三种)

(3)试练。你们还想不想再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一下?(想)时间半分钟,开始!(集体订正:这道题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4)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5)反问:你们做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来做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们知道把小数点对齐来做题的真正道理是什么吗?谁来告诉老师?(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的道理。)

(6)总结:原来看似和整数加减法不太一样的“小数点对齐”其实和“末位对齐”一样,都是为了确保“相同数位对齐”,而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真正道理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直接相加”。

4. 尝试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刚才的探索,你们不仅知道了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还知道了“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才是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真正道理。那么,小数减法又该怎样计算呢?

(1)试着计算:3.2-2.5。(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同桌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集体订正:你觉得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相减。)

(3)再次练习:计算3.2-0.98。(指名交流)

(4)继续辨析。(出示课件)

原来,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是不是像第一道减法题一样,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呢?还必须怎么样?(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道理,你们知不知道?(就是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减)那么,哪一种做法正确呢?(第二种)

(5)求异创新:辨析中的第一小题已经相同数位对齐了为什么还错呢?(百分位上的数字做错成加法了)第二小题相同数位也对齐了,但是百分位上没有数字减啊?(添上一个0)为什么可以添上一个0?(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添上一个0后不够减又怎么办?(当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这道题做对的举手!(收集信息)

小结:别小看这个小小的0,添上之后,一眼就能看出百分位是几减了。而且还变成了可以末位对齐的情况,新情况也就变成了旧情况。其实这种新情况是小数加减法中很容易出错的。今天刚学,出错没关系,这种错误反而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警示哦!

(6)继续练习:(课件出示:11.88-2.78)(计算结果必须化简)

(7)进行总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该注意什么?

第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第二:计算结果该化简的要化简。

第三:计算加法时“满十进一”,计算减法时,要注意添0,不够减时,“借1当10”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大屏幕给出的超市购物图,以及让学生叫卖商品的现实场景,目的就在于践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购物情境入手,真正体现了走进生活学数学,数学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另外,再通过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对比(老师伸手把一道算式的两个小数点盖住问哪儿不一样),为学生搭建起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平台。同时还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并且通过学生对容易做错的题目两次提前预设辨析和总结,更为学生正确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激发兴趣,强化应用

1. 小卡车里的数学:

(课件出示第(1)小题:5元2角3分+6角(用小数计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竖式中的加数或减数都已经写好并且放在小卡车上,卡车停在哪儿合适呢?同学们一起喊着叫停!

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抢答:(1)5.55+0.02=(2)5.55+0.2=(3)5.55+2=

上面三道题都是由2和5组成的,看上去挺像的,为什么它们的结果不相同呢?(因为各道题中2所在的数位不相同,所以结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小卡车里的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通过一组数字相同,计数单位不同的三道题目的区别对比训练,更揭示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中“小数点对齐”背后的真正算理是: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小明说:我原来有23.78元钱,昨天我买了一本故事书用去3.78元,还买了一本练习簿0.45元。现在还有多少钱?(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次为学生提供生活中连续性的数学应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小数乘小数2 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后,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法则,明确乘法中积与因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利用具体情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的习惯。教材处理

通过小数乘法中积的位数不够和末尾有0两种特殊的情况学习小数乘法的难点,从一般到特殊的情况处理小数乘法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学习内容,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利用错误的答案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不要求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学会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验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备课时间:8月25日 上课时间:

二、教学过程 预构:复习引入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0.4 0.56×0.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设计意图】通过竖式计算的练习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为下面特殊情况的小数乘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导构:互动新授

1、教学教材第6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0.56×0.04=____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为什么?(4位小数,因为因数中一共有4位小数。)

学生自主计算,发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2)课件出示0.56×0.05=____

学生自主计算,相互检查,讨论是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还是先去掉末尾的0再点小数点?

师总结:积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3)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时需注意:

第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第二,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设计意图】通过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和末尾有0两种情况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强调小数点位置确定的方法。利用一系列有层次的学习,实现了计算教学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2、教学教材第7页例5。

(1)导入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图得到信息: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提问:“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乘以1.3。)列式计算:56×1.3(2)出示课本中计算过程,请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 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以下,乘一遍,看对不对。② 56×1.3,积应该比56大,所以肯定计算错了。③ 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课堂小结:

1、小数乘法计算时需注意:

第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第二,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2、小数乘法验算的一般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养成整体感知算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闯关练习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计算下面各题。

3.7×4.6 0.48×1.5 0.29×0.07 0.056×0.1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下面各题计算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2×2.5=0.8 2.6×1.08=2.708 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的积,进行判断;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三、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2 0.56×0.04=0.0224 0.56×0.05=0.028

56×1.3=72.8(千米/时)

四、布置作业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篇13

执教人:陈超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教材简析]

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显示例1中标有长、宽数据的片面图。

师问: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解决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小明的房间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吗? 出示算式:3.6×2.8= 师追问:你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指导观察:“3.6×2.8”和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小数 二.引导探究

1、尝试计算,引导推理(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

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准确得数比估计的数小,所以积小于12平方米。方法二: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积在9平方米左右。

确定范围: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准确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2)尝试计算 师板书: 3.6 × 2.8----------

提问:计算时“3.6×2.8”可以看作多少乘多少呢?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小组相互交流。板书: 3.6 × 2.8---------2 8 8 7 2---------1 0 0 8 追问:按整数乘法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28)(361008与原来的积比较,是大了还是小了?说说你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按整数乘得的积与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3)分析原理

师问: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说说你的理解。追问:第一个箭头,连同上面的“×10”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个箭头,连同上面的“×10”又表示什么意思? 把两个因数都 “×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多少? 最后一个箭头,连同上面的“÷100” 表示是什么意思呢?

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10.08)教师点上“.”。

得出: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1008除以100还原成原来的积。师问:这里的计算结果与我们开始的估计是否一致呢?

2、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2)交流推理过程:你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 引导学生表达(结合分析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3、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师问: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看看有什么联系? 归纳:小数与小数相乘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指导完成第1题。(2)指导完成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集体核对。

2、指导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说说算得对不对。(2)学生发表意见,说说错误的原因。(3)学生订正。

(4)指导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估计一下得数大概是多少?

上一篇:谕兴中学图书室管理制度下一篇: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规划